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9 04:51:4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试读:

2002年武汉理工大学邓小平理论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

一、简答题(共50分)

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什么?(10分)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3邓小平是怎样论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相互关系的?(10分)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含哪些内容?(10分)

5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含义是什么?(10分)

二、论述题(共50分)

1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5分)

2谈谈你对“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命题的理解。(15分)

3试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主要观点及其重大意义。(20分)

2003年武汉理工大学邓小平理论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抓大放小”

3“台阶式”发展战略

4公有制实现形式

5政治体制改革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何为经济特区?

3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性质?

4“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意义是什么?

5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60分,每小题各20分)

1邓小平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

2试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及其成功的基本经验。

3邓小平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这一思想的认识。

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423邓小平原理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现代产权制度

3社会保障制度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5民主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外向型经济?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5简述“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三、论述题(共60分,每小题各20分)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为什么说只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共同富裕”联系起来,才能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3邓小平指出:“这几年生产是上去了,但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还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在复活。我们再不下大的决心迅速改变这种情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能全面地发挥出来?我们又怎么能充分有效地教育我们的人民和后代?”“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结合邓小平的理论,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423邓小平原理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1解放思想

2社会主义本质

3三个“有利于”标准

4知识经济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怎么一回事?

2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3什么是市场机制?

4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5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什么特点?

三、论述题(共60分,每小题各20分)

1我国经济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意义何在?

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3邓小平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胆子还是要大,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但处理具体事情要谨慎小心,及时总结经验。”结合上述内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的理论风格和思维方法的认识。

2006年武汉理工大学423邓小平原理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改革

3邓小平“南巡谈话”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简述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2邓小平是如何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3简述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60分,每小题各20分)

1为什么说“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2用具体事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3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历来主要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一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他认为,“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是背叛,就会葬送社会主义;同时,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话”,要有“新话”,否则是僵化,也会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的论述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结合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500字以上)。

2007年武汉理工大学87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8题共80分)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3什么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

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8简要回答“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

二、论述题(第1、2题每小题25分,第3题20分,共70分)

1结合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处于当代中国复杂的思想环境中,请对当下中国的社会思潮作简要述评。

2008年武汉理工大学81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10分)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及其现实价值。(10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10分)

5联系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试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20分)

6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20分)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0分)

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20分)

9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并评析当下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20分)

10列举1~2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作家(如毛泽东、邓小平)的代表性论著或研究者的专题性论著,并简要陈述其基本内容。(10分)

2009年武汉理工大学81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

1简述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10分)

2试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20分)

3联系两岸关系的历史和最新局势,请分析“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对两岸统一的意义。(20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有那些主要构成?(20分)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的所有制结构?(20分)

6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0分)

7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历程,以及近年来关于改革的争论,请分析如何评价改革的意义,并请论述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0分)

8土地问题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性生长过程中的核心命题,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问题的思想、理论与政策,也构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乡村土地问题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根据如上提示,请论述1949年以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几次变更,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土地思想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并对当下最新的土地政策趋势进行分析。(20分)

2010年武汉理工大学890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2新型工业化道路

3“走出去”战略

4国有经济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3简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两极分化”。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简述新的社会阶层的性质。

三、论述题(共60分,每小题20分)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2怎样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毛泽东要求“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邓小平说,一个党“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思想都是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请用所学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执政为民”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抱歉,本部分答案略。

二、简答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成果?

答: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除了上面指出的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答: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3简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两极分化”。

答:该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产生的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同阶级社会里由于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贫富差别有着本质的不同。(1)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是指一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剥削者,而另一部分人失去生产资料,不得不受他人剥削而贫困破产。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为消除平均主义而提出的大政策,其内容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它不包含阶级分化的内容。(2)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允许和鼓励的是劳动致富、守法致富,对那些非法侵犯他人利益,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依法严厉制裁。(3)对合法的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的个人收入,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分悬殊。(4)我们还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开展扶贫工作,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积极帮助和促进贫困地区和个人及早脱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它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条件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②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③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①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②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5简述新的社会阶层的性质。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1)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艰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其他劳动群众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作用,又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就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获得强大的力量源泉。

三、论述题(共60分,每小题20分)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答: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的原因如下:(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也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过程中,每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每一次重大的政策调整,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改革开放每进展到一个关键时期,邓小平都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政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第一个“宣言书”,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新的阐述,突破了传统的公有制理论,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等等,这些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2)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它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的各个方面。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从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十三大之间,还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邓小理南方谈话中,又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些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推进全面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石。为了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江泽民以集中全党的智慧,在“七一”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最大理论成果。

2怎样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通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也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会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