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12:53:33

点击下载

作者:编委会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上)试读:

前 言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高理解其他学科的能力”。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语文教师的趣味教学设计与创新”丛书,包括《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词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段落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谚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共十册,丛书一方面分别对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的趣味教学设计与创新进行了全面指导,另方面进行了举例示范,目的是使广大师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和运用,逐步提高语文知识素养。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不仅是广大师生教学指导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 增强名著教学与阅读趣味的指导

1.文学名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吟一首短诗,就会博得同学们的满堂喝彩;写一篇美文,就会赢得大家的青睐;问一个问题,就会收获无限精彩;分一份心得,就能得到汩汩清泉。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在教育,教学的艺术世界里,教师和学生是演绎者,学生们能否走进名著阅读、接受名著、狂热名著与教师的引导、知识、人格、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爱上名著,乐学、善学,这就要激发起学生们学习名著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名著的兴趣,改掉学生的苦与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善学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的做法。

感受名著的魅力与华采

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命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许多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对语文一般,而对名著则不感兴趣。语文教师可以从经典文学的魅力与华采中去吸引学生,通过指导他们摘抄、积累、背诵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美句,让他们获得审美享受,进而爱上名著。

为了让学生们融入文学、文化的艺术世界,我为他们营造了一种文学的氛围,激发学习语文名著的兴趣和激情。(1)从名著的熏陶中,培养兴趣 通过阅读名著作品学生们产生一种对经典的尊崇,对文采的探寻。下面是一位学生的摘抄,读书笔记:课外时间我阅读了一些书籍,我如痴如狂的读着,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我看到了美国黑人强烈、急切的求生存、自由、幸福的豪情……加上对《红楼梦》的阅读,让我沉迷于经典文化的海洋里,对经典的尊崇,对文采的探寻。

有时,我边读边记下雅词,如从名人评《红楼梦》中我摘抄了一些词语如:文化含量,娇弱清秀,沐皇恩、延世译,悲金掉玉,木石前盟,今玉良缘,钟鸣鼎食,闺阁闲情,日暮途穷,名媛淑女……鲁迅评价《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从诗词的感染中,陶醉名著 每节语文课前,我让学生们背读小黑板上的成语、名言及美段。让千年文化的成语典故涤荡学生水晶般的心灵,让潺潺流水般的妙语美段触动着学生的心扉。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气风发”、“满面春风”、“茅塞顿开”等这些美句、词语成为学生们享受不尽的美餐。

课前的每日经典美段,也让学生们痴迷语文,陶醉于惊人妙语中。下面是这位学生的摘抄: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花无意间闯进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撼。我惊诧,几年时间里,树天天在,花花天天开,可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从未留意过。恍惚间,我又发现,你的本色之美正如那树那花,美得不动声响,美得自然而然。学生们不能不被所美文折服。

采用独特、新鲜的教学法

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法就会发出高度有效的作用,力求课堂上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条理,生动活泼,趣贯满堂”。在语文课堂上适时采取新鲜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会激起学生们层层热爱名著的涟漪。(1)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悦耳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能使人以轻松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激发智慧和灵感。它也能将文中的人物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通过“动感形式”显现出来。

例如:我在教学冰心的《观舞记》时下载了三个视频舞蹈:《千手观音》《雀之灵》和“印度舞蹈”学生们被阴柔之美的异国风情的婆罗多舞深深吸引,很快进入教学情景。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这比老师用苍白无力的语言讲解舞姿的特征效果要好的多。这样通过多媒体学生如饥似渴的在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

但多媒体使用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多媒体”切勿哗众取宠设计突出重点。(2)创造有趣的语文课堂 可以点燃学生们热爱语文、热爱名著的火焰。

①展现亮点每一堂语文课,要有一处吸引学生的亮点,要让学生们感觉到每节语文课的新鲜、新颖,有文化含量,需要展现教师的智慧和灵感的火花。

例如:我在上公开课《登上地球之颠》这篇长篇人物通讯时,为了摆脱这节课的枯燥乏味,我设计了一个精彩的环节。将复述这次登上珠峰的详细过程,改成一个有趣的活动即“新闻发布会”,模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播放这则激动人心的消息。小组之间交流并推举代表让他们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一时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②小组交流 让学生沉迷于文学名著的世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课堂上的小组交流必不可少。通过小组交流展示不同智慧之花,取长补短,达到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以在“梅塘别墅宴会”上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故事导入,学生陶醉其中。然后以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与小组间比赛的形式,进行词语积累比赛,学生热情高涨。

接着我引导他们小组内合作交流每个人物的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此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我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很强烈。

当然,在教学文言文时,可采用小组交流形式,学生们共同合作搜集文言文字词、义、文言语法等。从中有所发现,提升智慧。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3)课堂要幽默、风趣 这是学生们酷爱文学名著的大门。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也不理解老师。学生学习名著的热情就会急剧降温。

实践证明幽默是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思维活跃的兴奋剂。此谓寓教于乐。幽默艺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而课堂幽默来源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和魅力。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幽默必不可少。

①巧用幽默称呼 我们班有一个可爱的小男生叫“胡远涛”,他的名字和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名字很相似,所以课堂提问时我故意用一种奇怪的语调说:“胡锦涛主席请回答这个问题”。顿时,全班哄堂大笑。

在比如:在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时,有一个成语“吴下阿蒙”,所谓阿蒙就是小蒙子“吕蒙”。我趁机也称呼我们班黄乐、侯广同学为“阿乐、阿广”。推其及人,我也称呼同学阿迪、阿朋、阿倩……孩子们对我这样称呼特别感兴趣。一时课堂听课质量急剧上升。

②巧用幽默文本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孩子们对那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不称职的皇帝的种种滑稽、丑恶的荒诞行为不停的发出讥笑、嘲笑。

小说进行“皇帝穿新装”时,我让我们班“戏剧大师”杜昂同学在讲台上表演皇帝在镜子面前扭了扭腰,转了转身试新装的丑陋,荒诞的动作。只见两腿交叉,腰一歪,屁股一撅。学着模特走路,傻呼呼的样子,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笑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同学在幽默的氛围中,不但心情愉快,轻松,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皇帝那自欺欺人,愚蠢无耻的行为。

③巧用幽默批评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缺点、巧妙批评,正确的引导、疏导。要有爱心、耐心。学生们偶尔犯错也很正常。作为教师不要动不动就发火,要理智面对,幽默巧妙的批评。

即使他们明知犯错,也是不想让老师批评他,因为他要在其他同学面前保留“面子”。若教师如果在批评时加点“糖”,巧用幽默机智,效果会大不一样。例如:

一次我检查练习册时,一个向来松散,懒惰的小学生没有做好。我心里很生气,但马上和颜悦色,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说:“阿举这孩子是很勤奋学习的,怎么练习册却没做好呢?今天奖励他站一节课,让他的两条腿享受一下”。顿时一阵哄笑,正话反说,巧用语言。既含蓄委婉的批评了他,又使他在幽默的风趣中心甘情愿的接受批评。

再如,一个男生是故意要逞能还是善于表现自己,唱完课前一支歌后,大叫“呱呱”!那声音极刺耳,令人呕吐。这明明不是挑战课堂,挑战权威吗?当时我并没有声色具厉的批评他,而是转怒为笑说:“哎呀!这声音美极了!简直可以和乌鸦的声音相媲美。老师有机会请他为我们班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顿时,那位男生面红耳赤,知错的低了头。其他同学默赞老师的巧妙批评,也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4)活动要妙趣横生 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掀起学生们痴迷名著的狂潮。

教师只关注语文书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有趣的活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名著的兴趣。

①开展辩论会 辩论会能锻炼学生们的口才和知识厚度,也激发他们搜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

②观看有关电影 如:我引导学生观看电影高尔基的《童年》以增强对这部名著的阅读的兴趣。学完林海音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以开阔学生眼界。通过看电影《林黛玉进贾俯》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学的殿堂。

③扮演小演员 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扮演各个角色。在教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选篇后,我要求同学们自愿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要求他们把握人物的特点。在课堂上,同学们都十分投入,把人物性格、环境氛围演绎地淋漓尽致。这个活动发挥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更让学生爱上了名著。因此,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有趣的语文活动。

④读书交流活动 将平时阅读,积累的美文,文学名著以及读书心德,通过小组之间交流合作,从而选出代表,展示其成果。以此培养同学善于积累,善于发现,善于感悟的能力。

建立师生关系,才能乐学名著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语文老师,才能喜欢上语文课,才能喜欢上名著。教学和管理一样重要,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有情感,能思维,有创造力的人。只有学生们乐意接受你,喜欢你,课堂上和你配合的默契,你的教学能力才可以很大潜力的发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学名著,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你崇拜你,而酷爱名著呢?(1)投入真挚的爱 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爱。爱满天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爱是相互的,你投之他们一个微笑,他们就送你一张笑脸。你为他们付出了爱,他们也会向你馈赠爱。

平时,我称呼学生时,惯用“孩子们或乖孩子”,学生听到后感到老师很亲切,善于帮助孩子们,善待他们。平时学生有了困难我全力以赴,关爱他们。例如:

学生们衣服破了,我从家里拿来针线,帮他们缝补。学生们生病了,我到医院探望,他们很感动。晚自习结束后,我时常到学生宿舍看看他们。为了学生们的饮食起居,尽管我不是他们的班主任,仍然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日久我与学生们建立了笃厚的感情。(2)心与心的沟通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他们,以心与心的碰撞融入他们。课堂上教师是学生们的引导老师,课下教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和亲密的伙伴。

每次语文课结束后,我喜欢走到学生们中间和他们聊天、嬉戏,双方交流各自的生活感受。在互相谈心中,我们逐渐成为亲切的伴侣。可以说我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很幸福、快乐。

总之,我通过以上在实际教学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学生们都喜欢上了语文课,更爱上了名著。

2.初中名著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

名著,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之瑰宝,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继往开来。初中名著导读,大多数教师挑里面的与中考有关的内容制成“压缩品”让学生背,或者只是简单地介绍内容简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但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好。只有少数的老师才会去琢磨这样的课怎么教学,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我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虽然成效不大,但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有关精彩的视频片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在向学生指导时,精心设计引入语,抓住学生的情趣激发点,点燃名著阅读的导火索,让学生在亢奋中自觉阅读。如播放高潮段落,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名著魅力。还可以自己评述精彩语段,在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中,让学生感受阅读名著的愉悦享受。

教学名著导读《水浒》时,选取央视电视连续剧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精彩的细节让学生欣赏。学生本来对这样的名著不太感兴趣的,通过欣赏里面精彩的语言、服饰、动作和场景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步步地走进人物,走进作品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里面所蕴涵的思想。

教学名著导读《红楼梦》时,可从百家讲坛里就《红楼梦》解读的内容选取某一细节让学生去赏析,何一部作品能够引起世人如此的关注,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能自觉去读,本人认为就已完成了名著导读的目标的一半。

消除名著阅读障碍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现有的知识储备有限,或由于被考试困扰而对那些大家的作品的了解可以称之为零。如在教学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外国小说时,给学生较为详细的介绍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基本情况和他饱受磨难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告诉学生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有深刻的道理蕴涵在其中。本来不大喜欢读外国作品的同学听老师一讲,慢慢沉浸到作品中,开始细心的读精彩选段。

亲身体验名著阅读

现在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作品的阅读往往都是“粗略式的阅读”、“快餐式的阅读”。这种阅读往往是只了解皮毛,没有什么收获。

当遇到故事性很强的名著,比如《三国演义》,在教学导读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强化阅读兴趣,适当修正阅读中的不足,激励学生进行细阅读和深层次的阅读。还可以用编剧、表演和读书笔记展览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和对人生的体悟中过渡到鉴赏式和评论式的阅读。

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七年级教材名著导读的前面给我们介绍了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比如阅读以自渎为主,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做笔记等等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导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每个读者有着个性的差异,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用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方法阅读,不迷信任何模式,灵活变通,“找到自己与大师心灵的通道”。

在阅读方法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变换形式,来让学生掌握。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好动、易于寻求刺激、多变。我们可以适当变化形式来追求名著阅读的效果,如以相声、评书,开故事会,表演片段,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读完相应名著后进行,激发他们读名著的趣味和欲望。如谢佳老师的游戏课堂。以《水浒》为例,在指导学生讨论阅读感受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其一,在众多英雄好汉中,你最欣赏谁?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理由。从而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谈出自己的见解。

其二,《水浒》中,故事情节高潮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吸引你的是哪个地方?指出来,说出见解。

其三,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写出的呢?有传说,为了写好武松打虎作者曾亲临虎穴?对他的这种写作激情你是如何看待的?

名著导读运用方法(1)设疑诱导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强调学生首先应“好读书”,从而激发起探索欲望。我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起他们迫切阅读的好奇心。如: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中,我先简介了书本的内容,然后讲明汤姆.索亚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喜欢冒险的同学们,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请你自己去读一读。学生在这样的诱导下,不待老师说,早己跃跃欲读了。(2)辩论导读法 很多名著都会存在一些争议性的问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辩论会,提供机会和场所,让学生各抒己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论证的独立性,这样既使学生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它写了上百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关羽等最为出色,可以说一直活在世代人民的脑海中。在指导阅读《三国演义》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吉太医遇害》《曹操设计夺冀州》两个故事,让学生思考:你认为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画下来,把自已想说的话写在旁边,然后同桌相互说说。

学生在全班交流时,有的说曹操是个残暴的人。是从“吉平被曹操带到董承家,逼他说出同谋,吉平至死不说,被曹操砍下手指,又割去舌头。”

有的说是从“曹操抓了董承等人悉数处死,连其家属,死者共七百余人。他借‘谋反’的罪名杀掉了那么多无辜的人,太残暴了,简直是个杀人魔王。”

有的说曹操很爱惜人才。是从“曹操将袁谭的头悬挂在城门上,又传号令,有哭者斩,青衣别驾王修却披麻戴孝,大哭不止。曹操不仅不杀王修,反而待他为上宾。”

有的说曹操打仗的计谋非常好。是从“曹操设计夺冀州看出来。”

我看到学生交流的非常热烈,便对他们说曹操是个性格挺复杂的人,老师读完《三国演义》后对曹操也有几点看法,接下来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曹操的残暴不单对于已,也包括下属。他除了刚才大家读到的借“谋反”的罪名杀掉吉平、董承,还杀掉了伏皇后、董贵妃,甚至连五个月的胎儿也不放过。为了“不教天下人负我。”他枉杀了吕伯奢一家九口,而且是假装做梦杀的。(3)总结性导读法 没有指向性的阅读,学生往往会陷入“囫囵吞枣”的状态中,我们有些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自己读,这样的阅读效益收入甚微。我利用一些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的阅读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梳理,让学生的分析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

比如在学生几次阅读了《水浒传》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同样是军官出生最后都走上水泊梁山的林冲、杨志、鲁智深,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哪个是自愿上山的?哪个是被迫的?学生对这类问题很感兴趣,他们争着回去再看,得出了一些很深刻的认识。于是我便追问:那么作者对于108个英雄的塑造,怎么体现他不同的表现手法呢?这样学生不是自己会总结规律了吗?

对于写班级中不同学生的个性时,他们肯定会游刃有余了。引导学生有目的,仔细地读读这些类型的战争场面,再让学生仿写群体活动的场面非常有帮助。

精彩片断举例:劳动开始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奔向自己的劳动岗位。有的挽起袖子,挥铲清扫渣土;有的淌着汗水,舞着扫帚扫着碎石;有的推着小车,运送垃圾。女同学精心地刷路边花圃的栏杆;男同学奋力地给墙壁洗脸。

正月十五,我站在南门江公园前的广场上,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概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吧,也许是正逢改革之年,人们手头宽裕了吧,观灯的人太多了,翘首南望,啊,灯的海,人的洋,好壮观。(4)知识问答法 要了解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一些事实性的东西,在阅读前,我从学生己有的知识点中提炼出一些知识编成竞赛题,引导学生到名著中去搜集其相关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等到阅读欣赏课上进行必答,抢答,这样既加深记忆,又有一定的娱乐性。

总之,我们的名著导读教学必须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更好的发挥名著导读中“导”的作用,用好教材。

3.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文学名著阅读的功效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由此可见,阅读是人们学习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更能丰富情感世界,建构精神家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文学名著阅读更能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大师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对话,使学生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情感基础。

名著阅读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近年来名著阅读这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沃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

笔者曾经对一所学校的课外阅读情况作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四大经典名著阅读尚未普及,对其他有影响的作品也读得不多。

其二,对中国古典诗词缺乏学习兴趣。

第三,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热情不够。

第四,对外国经典名著知之甚少。

第五,偏重阅读体育自然文学;偏重阅读情节离奇、刺激的武侠小说和朦胧的校园文学。

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文学审美趣味偏低,知识面狭窄。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

其一,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名著阅读和考试成绩无关。

其二,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对语文知识的练习和掌握上,缺少阅读的时间。

第三,受学校阅读条件的影响,长期远离阅读,体会不到阅读的快感,没有阅读的兴趣。

文学名著阅读的方法(1)转变阅读观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古人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学习语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多读书,就会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多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明确了目标并提出了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

课内学方法,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紧紧抓住文学名著阅读这块重要阵地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与学全方位向名著开放。

①向名著作者开放 名著的作者当然是名家,是一个文学名家、文化名家,认识名家就是一种素质、一种品位。

名著的作者在学生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理想的化身、神秘的偶像,也是点燃孩子心中对名著向往之火的一个着火点。

②向时代背景开放 名著大多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名著所讲述的故事大多也是处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了解一点背景知识,有利于孩子理解故事,更能激励孩子去探究名著。

③向名著人物开放 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是相映生辉的,学生对名著的喜爱更多表现在对名著人物的喜爱,对某个人物的喜爱之情往往会成为孩子搜寻名著、阅读名著的主要动力,而对某个人物了解的多少又往往会成为学生之间炫耀的资本。

④向经典因素开放 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有多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或相得益彰,或推波助澜……这些经典因素主要包括一些或与名著的内容相关、或与名著的人物相关、或直接由名著而引发的经典诗文、民间谚语、优秀影视剧甚至经典游戏等。

⑤向文学评论开放 文学评论大都成为了一门学问,浩瀚的《红楼梦》评论成就了“红学”的辉煌。文学评论是中学阶段名著教学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开发和利用好这份资源,可以促进孩子们深入阅读名著,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

此外,教师也应与家长取得共识,每接手一届学生,语文老师不妨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也可以收集杨振宁、巴金、老舍等科学家、文学家关于名著阅读的议论,下发一些华罗庚、苏步青、朱光潜等人阅读名著的文章。同时也可附上教育部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会学有所成。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感悟美和欣赏美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开学初,我就给学生举办了“多读已有定评的名著“的讲座,讲明阅读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同时开列了80多部作品书目,简单介绍情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使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期中间我利用教科书上的名著选段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引出与鲁智深有关的情节,推出许多有关的人物,课后布置学生列出《水浒传》中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他们不平凡的事迹等。还利用第二课堂,请每位同学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阅读的名著。介绍内容包括作者的情况、写作背景、故事梗概、艺术特色等。还要有声有色地朗读一个相对完整的优秀片段。有时播放VCD,让学生欣赏名著拍成的影片,从而获得较直观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拓展阅读渠道 要求班中每人购买一本名著,各各不同,相互交流着看,无形中就在班里形成了一个小型书库,有语文课代表管理并督促同学定期借阅。另外一点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还可以通过网上查询资料,熟悉相关网址,推荐给学生阅读。(4)加强阅读指导

①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初期,我们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讲《香菱学诗》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然后让学生明白香菱苦心学诗和黛玉认真指导的经过,并借此了解林黛玉的品行、为人等等。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去看《红楼梦》的其它有关章节等,对林黛玉的性格有进一步的体会。由此学生们不难悟出整部《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通过特别的肖像、特别的言行进行了界定,对其最终的命运给予了暗示。而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指点了迷津。

②指导学生自我咀嚼 读书切不可走马观花,读完后一点不留痕迹。学生往往在了解了故事情节后,就把书弃置一旁。这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远远没达到要求。打个比方说,学生就好象只看到了枯枝藤搭成的画架,而没有欣赏到画架上面更富韵味的盆景。

我要求学生每月阅读一本文学名著,写两篇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可评论作品主题、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人物的评价、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甚至可改变情节、续写结局等。

每学期进行一次舞台剧表演,让学生自己把名著改编成剧本,然后由学生自己编排、设计、表演。没有对名著的一定把握,就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③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同学之间读书札记互相检查,共同欣赏,看看谁读得多,读得精,读得投入;四人小组或八人小组举行读书笔记交流会,掏掏心窝诉说阅读过程中的真话、实话,真情实感,看看谁的收益最多。

班级每两周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可以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慷慨陈辞,亮出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以得到更多的赞同者;还可以开展辩论会,此类活动可在课外活动中自行组织,事先准备一个课题确定正方和反方,然后各自选派干将精心策划,翻阅大量的资料,既有专一性,又有挑战性。

我曾在班中举行过一次林黛玉派和薛宝钗派的辩论,唇枪舌战历时一个多小时,场面空前激烈,最终还未分出胜负。如果不是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任何一方都将会不堪一击。而正因为学生们极其熟悉作品,并翻阅了大量的“红学”研究文章,所以能言人所未言,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以至老是使对方措手不及一时不能取胜。

阅读本是一种个人行为,通过组织、交流,使它变成一种集体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竞争,不仅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而且使自己的阅读目标得到了支持,阅读兴趣得到了强化,阅读视野得到了拓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因此只有针对学生阅读心理的诱因,从诱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入手,才能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培养他们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维的习惯,增加他们做阅读主人的意识,激发他们不断阅读的求知欲。“不下汪洋海,焉得夜明珠。”

老师与其任凭学生在沙滩上踯躅徘徊,眺海远望,以至一无所得,不如带他们一起下海。他们一旦尝到在书海畅游的乐趣,观赏到了书海美妙的景观,怎会轻易上岸呢?

4.中国文学名著与小学语文教学

名著的界定

名著是一个民族特定历史文化的结晶,有着公认的价值和意义。名著的核心应具有超越性,是“民族的精英和瑰宝”,名著必然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应该反映人类的普遍特性。

名著还有超年龄、超性别的特点,不同的人读名著,都能找到与内心相通的感应。

名著与教学关系

过去人们对于“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看法有偏见,水浒所宣扬的“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值得孩子学习的。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那我们的学生带着什么面向世界呢?应该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民族传统。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民族灵魂、世界胸怀的人,这样,学生才能面对世界。

阅读名著可以使人们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照自己,从而懂得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民族传统、民族性格、民族心理。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重要的就是让一个孩子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而培养人文性最佳的途径就是阅读名著。

名著教学反思

古典名著进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方式基本分两种:一是作品未经任何改动,直接被采纳,如古诗词等;一是改编本,即由于古典名著的文字学生不易理解,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能很轻松地理解,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缺少的就是古典哲学类的文章,比如老子、庄子的学说。因为古典文学名著与古典哲学名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两大载体,而哲学名著现在正处于空缺的状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台湾学者王材贵博士在台湾学校开设读经课,读老子的《道德经》,读《论语》,这点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忽视儿童的心理特征。1988年诺贝尔奖的75位获得者异口同声地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000多年前的孔子。”这就是对古典名著最真切的呼唤。

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名著教学要发挥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记忆力最佳的优势,让孩子多积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教学要富有生动性、趣味性,同时要注意小学、中学、大学的衔接。

总而言之,教师要更好地引导小学生阅读名著,不断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为进行名著教学打好基础。

5.文学名著作品的阅读优化教学

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

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文学名著之中,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作品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名著教学现状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立体的、多感官的享受。人们己经习惯坐在电脑、电视机等媒体面前,大都不太情愿静下心来读满是密密麻麻文字的书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是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或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一时轻松和享乐。

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带给读者的直接影响就是少读名著或不读名著。一些学生可以如数家珍地道出某大腕影星、歌星的生肖、爱好,但是对《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了解微乎其微。

在忽略文学名著作品阅读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都以娱乐、消遣为目的。这种大范围的平庸化阅读,没有产生、引发学生对自我和外部世界思考的动力,不能给学生带来社会和人生的严肃而深刻的思考。

阅读教学“立人”的功能便在这种平庸化阅读活动中退化甚至消解了。

总之,目前阅读教学平庸化的危机是严重的,不少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对此开出的药方,就是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指导。

名著教学方式

文学名著作品阅读是当代历史语境的呼唤,是解决现实文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作为“人文”语文的重要内容,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它也必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探索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对阅读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来实现。(1)倡导个性化阅读 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慧眼独具地发现作品中特有的“空白”及“未定点”,并引发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连接,阐发深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对文学名著的个性化阅读。

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不拘一格的导语导入新课,或幽默,或轻松、或激情,或和谐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人情味,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在指导课外阅读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以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②引导与讲授的关系 现代教育学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为主,“引”是方法,“导”是应采取的态度和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应表现为居高临下和替代,而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在愉悦中感受阅读客体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师应该敏感的捕捉学生刚刚萌芽的思维之苗,不失时机地艺术地加以培养引导,并主动热情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发掘出学生潜在的智慧与灵气,这样的教学才能呈现出开放的理想境界。(2)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把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专题研究性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确定研究课题、收集阅读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①确定阅读研究课题 课题的选择对于整个研究性阅读来说有着“导向”的作用。学生以前没有深入接触过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选择课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并加以点评说明,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适宜的、多样的课题,供他们参考、选择。

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到位而又不越位。在学生初步确定某一选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和最新动向,从而决定是否能继续研究下去。

②收集阅读整理资料 学生在确立研究性阅读的课题以后,一方面要仔细研读原著,另一方面就是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以一定的资料为基础的,以了解前人或同时代其他成果为起点,广泛地吸收和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获得进展的。

收集资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定向、信息梳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但收集资料也是一个繁琐、费时、极需耐心的过程。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检索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提高他们文献检索的速度和质量。

③形成研究成果 形成研究成果这个阶段可以促使学生对所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并将其表述出来。

学生仅仅占有大量的资料并不能得出研究结论,必须对所收集的资料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的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并用恰当的语言把结论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研究成果。

成果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深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3)促进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作研究中,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启智开悟,可以化解独立思考碰到的疑难和障碍。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学生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①合作学习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可以和“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教师要精心安排,把学习的重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不能总是“花两分钟时间进行讨论”,不能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要求他们“合作”,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忽视问题的研究价值。

②合作小组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是合作交流的阵地。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成员都要尽量做到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每个成员都要做到既是聆听者,又是发言者,做到心、耳、口、手并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分组后,应及时捕获有效信息,参与交流,精要点拨,帮助学生找准坐标,展现自我。

③交流活动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举办辩论会、答辩会、报告会、出墙报、编刊物等。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要善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养成虚怀若谷的美德,与大家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名著教学途径优化(1)课外阅读名著的方法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需要快速从外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提取和整合,最后为己所用。

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应该为学生提供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向的具体指导。把泛读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对阅读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导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也必将发生变化。

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泛读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课前5分钟演讲,每节课伊始都拿出5分钟,让学生演讲,内容不局限,可以是他们喜欢的美文、诗歌、寓言等等,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第二,组织集中阅读,各个班级每周有一次阅读课,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图书馆、阅览室进行集中阅读,每次读前确定一两个阅读专题,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并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

第三,倡导假期阅读,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中外文学名著选读活动,借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2)努力培养阅读的信念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一个切入点。

要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课外阅读实施初期甚至全过程里,都必须有监督和检查,尤其是自查。可以由学生民主商议制定一些制度,发挥约束作用。

并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今天、这周、这个月、这个学期、今年自己都阅读了哪些文学名著,怎么评价昨天和今天的自己的阅读收获,我会计划和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了吗……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3)正视流行文化的冲击 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新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发生转移。时尚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有很多读者正是从时尚阅读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没有对琼瑶小说的痴迷,很可能就没有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推崇。

再者说,也的确存在一些所谓“时尚的经典”或者说“流行的经典”,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围城》、《文化苦旅》等都是集经典与流行为一身的好书。

所以,在倡导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也要适当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合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出自苏轼《东坡文集事略》)这里还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要博,精读要深。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文学名著就是要精读的部分。

因此,在时尚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在高雅艺术、精英文化口渐衰微的现实中,应该正视现实,合理利用时尚因素,积极推行文学名著阅读,这对于读者的精神建构以及今后一个良好文化环境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6.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名著阅读教学

汉代史学家刘向关于读书曾经说过一句最富有哲理的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说读书可以医治愚昧,启蒙心智。书读得多了,自然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一句话,读书可以改变生命的质量!

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刘向所说的读书的益处的前提是“善读之”。何谓“善读”会读!一个会读书的人才能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

当下是一个读图的时代,画面的诱惑力远胜于文字。写书的人多了,可是好书少了;读书的人少了,读好书的人更少。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尤其时下的出版物林林总总,让人难辨良莠。如何“善读之”便成了读书最关键的要素。

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践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从而获得文明修养、阅读净化心灵世界便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灵成长的关键阶段,是人生由童年向少年过渡的关键时刻,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读到的是什么,就有可能把他们引领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看到的和读到的都应该是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

这样,才能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才能让孩子们树立起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鉴于以上的教育目的,我在名著(及美文)阅读教学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抓住经典篇目,随时进行

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的审核编订而成,在选择文本上可谓是精中取精,忽略教材而另取其他是不明智的选择。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来都是以课文为主,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指导名著阅读,适时验收

汉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培养和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语文修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名著。而且我们知道,所有的文学名著都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对读者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所以从初一开始,我就布置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名著的阅读。

初一开始,要求学生阅读孔子的《论语》、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意)亚美契斯的《爱的教育》、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施耐庵的《水浒传》。为了使阅读取得最佳效果,我根据名著的内容特点有效地指导和检查学生阅读。如写读后感、人物评论、改编戏剧、问题训练、看影视作品、教师专题讲座(每一部名著必做)等等。

开展美文鉴赏,开拓视野

在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度地学习之余,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我每周利用一课时开设了名家美文鉴赏课,由教师从现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选取最优秀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师生一起进行阅读和鉴赏。

在第一堂鉴赏课上,我推荐的是香港作家陶然的《别离的故事》。文中作者写了自己的三次离别,抒发了别离的无奈、感伤和留恋。身处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因为人生阅历的原因还没有经历大的离别,不能透彻地懂得离别的含义,可是在他们阅读过的作品中,关于离别内容的文章并不少。

但是阅读之后,学生惊喜地发现,这一篇文章独具特色,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少年时离别父母远走异乡的兴高采烈,青年时期离别恋人的惆怅无奈,还是与老友离别的无语沉默,在作者的独特笔法的渲染下,无一不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虽然是作者的别离,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人生视野,浓缩了每一个人必经的人生别离!

鉴赏课之后,我留了一篇练笔,题目也是《别离的故事》。因为感动于陶然的别离,所以学生的那篇习作,写得格外的精彩。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之于生命教育意义的一些尝试。虽然收到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但是我坚信我所做的是对的,我所走的路虽然漫长却是通向永久的光明,而行走在路上的我和我的学生内心也充盈着幸福和快乐!

第二章 增强名著教学与阅读趣味的故事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出身于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依靠母亲替人洗衣养家糊口。他当过学徒、工人,从小受到神父的侮辱和老板的压迫。因此他憎恨周围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厌恶老板及吃客们荒淫无度的生活。

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迅速地联合起来,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其他地方一样,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的内战岁月。先是法国人入侵,接着是波兰的武装干涉,同时还有国内的彼得留拉和哥萨克匪徒的反革命暴乱。

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做地下工作。朱赫来住在保尔家的时候,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了很大影响。

保尔在一次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

后来朱赫来不幸被白匪抓住,在押送途中,又被保尔所救,但保尔却被人出卖,遭白匪关押。在狱中,保尔受尽酷刑,仍坚强不屈。为迎接白匪头子彼得留拉到小城视察,一个二级军官错把保尔当作普通犯人给放了。出来的保尔慌不择路,情急中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由于上次钓鱼时,保尔救过冬妮娅,所以冬妮娅很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娅“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这次保尔在冬妮娅家藏了好几天,他们产生了爱情。后来冬妮娅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青,阿尔青把保尔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保尔在军队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他在战斗中浴血杀敌,十分勇敢,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和出色的政治宣传员。保尔很喜欢读书,特别爱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作品,他一有空就给战士们朗读或讲故事。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负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

保尔出院后,住在冬妮娅居住的亲戚家里。保尔的身体已不能再回前线,他立刻投入到地方上的各项艰巨工作中。

在冬妮娅亲戚家一块居住时,保尔对冬妮娅那种庸俗的个人主义越来越不能容忍,感情的破裂已不可避免。在修筑铁路时,保尔又见到了冬妮娅,这时她已与一个阔工程师结婚。

在筑路工作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肺炎,组织上不得不将保尔送回家乡小城去休养,青春终于胜利,保尔第四次跨过死亡回到人间。但医生发现他脊柱上有一个深坑,那是战斗中炸弹为他留下的伤痕,医生掩饰不住对保尔身体前景的忧郁。在家乡养病时,保尔到烈士墓凭吊牺牲了的战友。此情此景,他抒发了他那段著名的内心独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保尔病愈后又回到工作岗位,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建设,并且入了党。

由于保尔在战斗中受过多次重伤,后来又得过几次重病,在一次车祸中,保尔不幸伤了右膝又做了手术,加上他忘我地工作和劳动,所以体质越来越坏。从1924年起他就已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解除了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在海滨疗养时,保尔住在母亲的一位老友家,逐渐与其小女儿达雅产生了感情。这时他开始顽强地学习,培养自己写作的才能,保尔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后来达雅当了市苏维埃代表,入了党。1927年,保尔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火热的青年束缚在病榻上。在这种难以忍受的折磨下,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消极的自杀念头。然而,保尔毕竟是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

保尔在肉体和精神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又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决定开始文学创作。一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毫无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的伟大的工程。他克服一切困难,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叙述,别人记录。在母亲和妻子的支持下,1934年,优秀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出版了!

2.汤姆大伯的小屋

二月里某日黄昏,寒气袭人,肯塔基州城一间陈设精致的客厅里,有两位绅士对坐小酌。他们的座位挨得很近,好象是在非常认真地商谈什么事情。

其实,仔细推敲一下,其中一位,似乎不配于跻身于绅士之列。此人矮矮胖胖、其貌不扬,却老摆出一副神气活现的臭架子,是那种在社会上极力钻营的小人。跟他谈话的那位谢尔贝先生倒是个绅士模样的人。

谢尔贝先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人和蔼可亲,待人接物颇为宽厚,对黑人非常仁慈。但由于他无节制地做投机生意,结果弄得债台高筑。他的债据很大一部分落到了海利手中。此刻两人谈的就是这个。谢尔贝准备把汤姆,一个稳重、精明、虔诚的黑奴卖给海利以抵自己的债务,显然海利并不相信汤姆值那么多钱,因此两人一直没谈拢。这时,谢尔贝太太侍女伊丽莎的儿子跑了进来,他只有5岁,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海利一眼便看中了他,便答应以汤姆和5岁的哈里来抵债。

到了晚上,一家人吃过克萝大娘(汤姆的妻子)准备的丰盛晚餐后,谢尔贝先生向太太讲了与海利的交换条件,恰巧这时,伊丽莎从他们卧室旁走过,并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她连夜收拾行李,抱起哈里,并去告知汤姆,劝他一起离开。

听到这个消息后,克萝大娘顿时目瞪口呆,过了一会儿,她劝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