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宇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6 07:50:20

点击下载

作者:(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爱因斯坦的宇宙

爱因斯坦的宇宙试读:

对本书的好评

本书是我读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书之一。那些星座、星系以及恒星的图片让我不寒而栗。我自己无法理解无限的概念,它一直困扰着我,而如果思考得太深入,我会被逼疯。爱因斯坦的语录与宇宙间的奇迹交织在一起,让本书成为珍贵而绝无仅有的宝藏。爱因斯坦是那么具有好奇心、那么完美,满怀人类善良而聪敏的同情心。他如同释迦牟尼、耶稣、甘地一般,是现代的先知。他懂得很多知识,同时,他也意识到站在这奇迹般的世界面前,他对宇宙谜题的理解和认知还只是一点点。——海伦·寇蒂卡·M. D.作家,社会责任医师组织联合创建者,被史密森尼学会提名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本书所展现的爱因斯坦关于信仰、存在和道德的思想与感悟,是一位洞察力深刻、道德高尚且极具智慧的人对宇宙的思想与感悟。对那些正与我们文明中的伟大问题和困境搏斗的人来说,本书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材料。——艾德加·米切尔,D. Sc.阿波罗14号宇航员,第六个登上月球的人,思维科学研究所创立者,作家

谨以此书纪念詹姆斯·范·艾伦,一个从未丧失好奇心的人

三裂星云 看上去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古怪角色,而这张哈勃望远镜的图片实际上展示了一个恒星形成区被来自邻近大质量恒星的辐射撕裂的景象。三裂星云位于人马座,距离地球约9,000光年。

这是一本美丽的图书,但它的意义远远不限于此。书中展示了大量自然界奇迹的精美图片,让人们意识到宇宙是那样的广阔又纷繁复杂。这些图像为读者们共享现代天文学的成果提出了挑战,也冲击着他们固有的人文思想。本书的编者引用了爱因斯坦著作中相关的观点,以此来应对上述挑战。爱因斯坦的思想引导着读者对我们的宇宙走向更深刻的理解,并对那种神圣且无所不知的力量产生信仰。

詹姆斯·范·艾伦

范艾伦带的发现者

范艾伦带是围绕地球的一条辐射带

是极光产生的根源前言爱因斯坦的宇宙观

在1955年爱因斯坦逝世后,漫画家赫布洛克(Herblock)在4月19日的《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张他最著名的漫画作品。在那张漫画里,他描绘了一个浮满球状天体的宇宙空间,我们小小的地球跻身其中。在地球上挂着一块醒目的公告牌,上面写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生活在这里”。这张看似简单的漫画充分表现了这位20世纪最著名物理学家的复杂特质:他对全世界以至全人类的重要性,他对如何理解宇宙中基础真相的贡献,以及他自认为是一个世界公民而非某国国民的观点。

通过对智慧、学识、技术和艺术的适当编排,本书编者将爱因斯坦发人深省的语录与震撼人心的精美图片一同展现给读者,这些图片的作者包括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世界各地的天文台以及业余天文爱好者,其主题是我们这个膨胀中的动力学宇宙。“这个世界的永恒奥秘就是它的可知性。这个世界是可知的,这就是一个奇迹。”爱因斯坦1936年审慎发表了这一言论。这些图片,以及为了制作这些图片科学家、工程师及艺术家们所付出的努力,都是人类渴望探究宇宙这张变化莫测的画布的佐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位物理学家里的超新星,以天才、和平主义者,以及晚年时人道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的身份著称。尽管他在多方面的成就足以使我们每个人羞愧脸红,但他仍然是个十分谦逊的人。他在人生道路上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也经常会笨手笨脚地犯错误。尽管如此,他能明智地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世界观和物理学思想中的观念。

作为序言,这里似乎需要简短阐述下爱因斯坦的人道主义倾向。他的信念和信仰可以总结到他的“宇宙观”中,其中涉及了宗教、和平主义、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热切渴望设立一个政治中立的世界政府,以从更基本的人性出发来保护我们的星球和人类。

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

本书照片的主要作用旨在启发惊奇与敬畏,这是爱因斯坦用来定义他对大自然力量和法则的信仰的词句。他把这个称为他的“宇宙宗教”。关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这个课题十分棘手,我们只能通过阅读他留下的语录体会他的宗教情感,其中许多语录都收录在本书中,并伴以精美的照片。作为对爱因斯坦的作品和人格很熟悉的人,我斗胆说,爱因斯坦所谓的“宇宙”宗教的信仰,所要表达的很可能是这样的意思:他并非无神论者,他信仰“真正的”上帝,而不是社会上大多数宗教里那种“人格化的”上帝。

在爱因斯坦的心中,他自己并不是无神论者,他说过:“即使看到以我这人类的思想所能认知的宇宙的和谐,仍然有人说上帝是不存在的。让我生气的是,他们引用我的言论来支持这些观点。”“有些狂热的无神论者心胸狭窄的程度堪比狂热的教徒,他们的根源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听不到天籁之音者。”“天籁之音”的说法至少可以上溯到16世纪,据说它是天体秩序之源,而且音乐可以缓和人类的情绪和社会力量。正如以上这些写于1941年左右的文字所描述的,爱因斯坦是排斥无神论的。他最多承认自己是一名不可知论者,1950年他写道:“我是站在不可知论的角度思考关于上帝的问题的。我坚信,一个能完善和升华生命的道德准则的首要观念是不需要立法者的想法的,特别是一个精于计较奖励和惩罚的立法者。”

爱因斯坦的宗教观念是基于更恒定的主题——大自然和它不可动摇的和谐的法则,而不是经年累月被自以为是的专家们和不容置疑的信徒们口耳相传、指定,甚至篡改的教条。大自然本身就是上帝的观念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其中最突出的支持者是荷兰犹太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他对爱因斯坦的宗教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信奉斯宾诺莎的上帝,那是一个会在众人间和谐显露神迹的上帝,而不是一个总担心人们的行为和命运的上帝。”通过这种方式,爱因斯坦把科学和宗教统一在一起,而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一个“对宗教深深不信任的人”。此外,他的世界观是开放且包容的,他认为耶稣、佛祖和摩西都只是先知。

在提到他的上帝时,爱因斯坦对“那个老人家”充满惊奇和敬畏,因为他设立了从大爆炸最早期开始的近乎完美的运动秩序系统。经历了亿万年的物理变迁,而且就地球来说,至少还经历了生物转化和演化后,这套系统依然保持了下来。通过这样不变的自然法则,宇宙得以存活至今。在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开采自然资源,人类已经能够以发展的名义对自然法则进行干预,这虽然造福了人类,却往往会对这颗星球造成损害。如果爱因斯坦活在今日,一定会去传扬一种主张,通过削减某些地方的某些过度狂热的消费,以达成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的平衡。

和平主义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以及世界政府

爱因斯坦是一名终生不渝的和平主义者,除了在二战中阿道夫·希特勒强迫他放弃他长久以来坚持的信仰之外。“我的和平主义是一种本能的情感,我拥有这种情感是因为谋杀他人是极其令人憎恶的,”他在1929年这样写道,“我这种态度并非源自任何学术理论,而是基于我对一切残忍憎恶之事的反感。”他自认为是一名“好战的和平主义者”,意为愿意为和平而战的人。他十分赞赏甘地的和平抵抗学说,甘地说过:“非暴力形式是人类处理事情时的最强力量。”如果他活到马丁·路德·金的时代,他一定也会十分支持马丁·路德·金的和平策略和议程。爱因斯坦还常常谈到科学家和决策者对新发现物尽其用的责任,呼吁将新发现用在和平事业而不是战事上,而且要能为全人类造福。1948年8月,二战结束三年后,时值一个不确定的新原子时代,他向知识分子同事们传达了这样一条信息:“我们科学家的使命已经变成去协助开发更可怕更有效的毁灭手段,这是一个悲剧。我们必须把尽我们所能去阻止这些武器被残忍利用作为我们庄严而至高无上的职责。还能有什么样的任务对我们更重要呢?”

一片满布萤火虫的草丛。萤科甲虫(学名:Lampyridae,意为“闪耀之火”)是一种能像恒星一样发光的昆虫,发光效率高达95%-99%,只有1%-5%的能量因发热损失掉,现在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这张照片由爱荷华州的R. 施赖伯拍摄,未使用闪光灯,也未经后期数码处理,是萤火虫生存的天然环境。

爱因斯坦对于自己在用来建造原子弹的物理学理论中所做出的贡献感到后悔,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一直致力于原子能的和平应用以及建立一个“超国家”组织——这是一种世界政府,其目的是控制所有武器,以及保障个人的自由。他觉得,只有这种国际组织才能引导世界走向和平。他生命中最后签署的非科学声明日后被称为《罗素-爱因斯坦宣言》(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这是从二十世纪留传至二十一世纪仍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文件之一。这份宣言在爱因斯坦去世三个月后由哲学家、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正式对外发布。这份文件号召所有国家“把放弃核武器作为常规削减军备的一部分”,还有另外九位杰出的科学家也签署了这份宣言,他们请求世界上的科学家及普通民众,都签署遵守如下解决方案:“鉴于核武器将被用在未来的世界战争之中,而这类武器将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敦促各国政府正视这个问题,并且公开宣布他们不会挑起世界战争,我们还要敦促他们寻找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任何争端。”然而,这并未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爱因斯坦为达成世界和平、构建世界秩序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的人道主义坚持不懈奋斗,他强烈反对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他还坚定支持世界各地的人权运动,时至今日,他仍因此备受尊敬。当读者阅读本书内容、阅览精美图片时,不论他们的信仰是否与爱因斯坦的相同,一定都会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和惊奇,就像爱因斯坦在思索大自然时的感觉一样。如我们所见,我们都不过是天籁之音中的一个小小的音符,所有地球人应该加倍努力凝聚在一起,来保护、维护和敬畏我们的物理空间以及我们的同胞。

艾丽斯·卡拉普赖斯《爱因斯坦终极语录》一书作者

普林斯顿出版社前高级编辑负责编撰爱因斯坦论文选集“我认为,人类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和平条约将不仅局限于纸面,更将根植于每个人心中。”(1946)爱因斯坦的遗产

本书将向读者阐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宇宙观”,书中直接引用了爱因斯坦在不同场合、平台(文章、书籍、信件以及采访等)发表的言论,并伴以精美的天文图片做插图。本书将带领读者洞悉爱因斯坦的信仰和情感,以此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去探究爱因斯坦对现代科学和思想的丰厚贡献。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语言文字应用的大师。他的作品体现出他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大家,他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而相信“宇宙法则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那是一种远远超越人类灵魂的精神,以我们渺小的能力与它直面只会感到卑微”。

爱因斯坦发表的两大理论被大量天文观测证实,以此树立起了他的名望。他推翻了已持续三个世纪的宇宙学观点。他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观:这是一个极奇怪而美丽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时间是空间外的另一维度,而且不存在绝对的参考系标准。米尺只有在静止时才是一米,它运动起来就会变短,运动越快就变得越短。

时间也是相对的。在这个“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宇宙中,时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度量。在运动时,每个物体都有各自的时钟,物体运动越快,它的时间流逝越慢。一切的极限障碍是光速。没有物质体能达到光速;因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长,直到达到光速的时候,质量会达到无限大,而时间会静止。“奇怪啊奇怪!”就像爱丽丝惊叹的那样,爱因斯坦的宇宙中时空会因物质发生扭曲。这种时空的弯曲或蜷曲就是引力,引力十分强大,它能把物质都卷进黑洞之中,没有东西能从中逃逸出来,即使光也不行。

1905年被称作爱因斯坦的“奇迹年”,这一年,他发表了《狭义相对论》一文(在文中所阐述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后来的广义相对论),同年他还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和光电效应的学术论文。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现代宇宙学是必不可少的,对宇宙的起源、结构2形成以及时空关系的研究囊括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引力波的存在、黑洞的存在,以及最令人信服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他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帮助他人创立了量子力学。

为其中固有的不确定性,爱因斯坦倔强地排斥量子理论,他认为:“上帝不玩色子。”目前看来,这点他错了。宇宙是被不确定性激发的(如:不确定性原理、纠缠态、虚粒子、真空涨落等等)。纯粹的创造性是从它自身中被它自己催生出的,表现为遵循自然法则的无限创造性。然而爱因斯坦对自然法则以及它所展现的“无上精神”十分赞赏。他穷尽一生都在探索理解这些法则的方法,并希望以此瞥见上帝的思想。“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我对这样还是那样的现象、这种元素还是那种元素的光谱都不感兴趣。我只想了解他的思想,其他的都只是细枝末节。”

天才的发明家们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创造出来的实用产品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太阳能设备、GPS组件、数码相机、DVD机中的激光。新一代相对论计算机晶片不久将使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大大提高。这些处理器会更少发热,并消耗更少的能量。其他受爱因斯坦理论影响的发明会在未来的实验室里大量涌现。纳米技术学家在计划建造能加速DNA分析的设备,这种设备利用了分子的随机运动,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论文中首次正确解释了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地,各大实验室正在创造物质的一种奇异态,那是1925年爱因斯坦在他经典的“思想实验”中所展望的。相干超冷原子——等效于激光束的物质——将会应用在导航用的便携原子钟、超精密陀螺仪中,还能用在探测矿脉和石油用的引力探测器中。

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科学遗产大概就是统一场论了,它将所有的自然界定律归结到一个单一的统一理论。在生命的最后30年里,他独自研究着这一理论,他的成果启发了后人继续探寻这种万物理论。爱因斯坦死前,几乎没人了解核力,导致这一片拼图在理论中缺失。弦理论现在是统一理论中的前沿课题。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许最终都会被结合到单一的统一场论中。它将结合所有基础物理学的知识成为科学中最高级别的伟大成果,如爱因斯坦所相信的那样,这将使我们“去读懂上帝的意志”。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爱因斯坦仍然在帮我们理解着宇宙中不断扩张的奇迹。

爱因斯坦收到一台望远镜礼物。爱因斯坦正通过一台8英寸牛顿式F-8望远镜的目镜观测。这台望远镜由照片中左侧的兹维·吉扎里先生亲手制作,右边看着他们俩的女士是夏普夫人。爱因斯坦博士代表以色列本舍门的“艾尔莎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学校”接受了这台望远镜。这所学校为来自21个国家的孩子们提供科学训练。

然而,爱因斯坦终生对人权和世界和平的激情常常被人忽略,而这比他在物理学中那些耀眼的成就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不了解这些,对他和每个不了解真相的人都是一种伤害——那些认为他只是个不修边幅的天才的人,或者太过关注他的花边新闻的人,或者更有甚者只认他是“原子弹之父”的人。

关于爱因斯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约瑟夫·罗特布拉特,《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签字者之一,在2005年这样写道:“他与大众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十分不同……我敬仰他不仅因为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作为人类,他同样伟大。”

关于科学对人类的责任这个问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在一次访问加州理工学院时,爱因斯坦对该校学生们发表了如下谈话:“为什么应用科学难以给我们幸福感?答案很简单:我们尚未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战争中,它对人们来说就是毒害和残害其他人的手段。在和平时期,它让我们的生活繁忙而迷茫。它使得我们成为机器的奴隶。所有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都必须以人为本。当你琢磨自己的图表和方程时,绝不能忘了这一点。”

沃尔特·马丁,玛格达·奥特

本书编者

我们将不停止探索

而我们一切探索的终点

将是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

并且是生平第一遭知道这地方。

——摘自《四个四重奏》“小吉丁之五”(1943)T. S. 艾略特,汤永宽 译第一章

旋涡星系NGC1232 是宇宙中最具启示的景象之一。它的两条主旋臂随着向外展开逐渐破碎成诸多碎片,现在已经是一个满身斑驳的星系——这让它展现出了异常复杂的结构。旋臂上不计其数的蓝色节点就是恒星们诞生的地方。宇宙宗教

我笃信这个世界中至高无上的精灵,它会现身于我们卑微的思想所能感知的世界的细微之处。在这不可理解的宇宙中存在的某种超越一切的力量,就是我认为的神。

我们所能体验的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是那种神秘的感觉。它是所有真正科学的播种机。如果一个人对这种感觉感到陌生,不再好奇并心存敬畏,那么他就和死人没有分别了。要认识到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的存在,感觉到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心灵的那种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

一个人是被我们称为“宇宙”的整体的一部分,是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部分。人们通常把自身以及自己的思想、感情作为与宇宙间其他事物分离的部分来体验——这是一种来自意识的光学错觉。这种错觉就像监狱一样,我们的私欲和喜好都受限于少数接触到的人。我们的任务就是从这座监狱中解放自己,要着眼于所有的生物和整个自然界,体会它的美。早年

我年轻时相当早熟,我为大部分人锲而不舍地努力追求希望却一无所得而深深感动。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这种追求的残酷,比起现在,当年这种追求被虚伪而华丽的辞藻精心掩饰过去了。每个人都被内心单纯的欲望驱使去参与其中。虽然在名利追逐中欲望很好地得到了满足,但是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却并无收获。宗教是第一种出路,它通过传统的教育机器把观念植入到每个孩子心中。因此我——尽管生于完全无宗教信仰的(犹太人)家庭——成为虔诚的教徒,但这只是十二岁以前的我。阅读了大量科普书籍后,我很快意识到《圣经》里的大部分故事应该不是真的。结果我徜徉在自由思想当中,夹杂着一个青年被国家编造的谎言欺骗的感觉;那是一种很深刻的感受。对所有权威的不信任由此滋生,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保持着怀疑一切的态度——这种态度始终伴我左右,仅在对因果关系有了更好的认知后才有所缓和。

我很了解青年时心中那个宗教里的天堂,它只是我把自己的人性从充满原始希冀情感的身体中解放出来的初次尝试,我已不再信仰它了。我们面对的是这个庞大的世界,它是独立于人类的存在,在我们面前,它像一个巨大的永恒的谜,但至少我们的探索和思考可以触及它的一部分。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就像在召唤一次解放,我很快就发现我所尊重和仰慕的人都已经从对世界的思考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安详。在我们认知范围内,思想所触及的世界展现在我的头脑中,有意无意间成为了探求的终极目标。古往今来具有同样动机的人,连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我们不能失去的朋友。通往这个天堂的路不像宗教的天堂之路那样舒适和诱人;但它已经证明自己是可靠的,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了它。

在这张银河系内巨星云NGC3603 的全景图片中,NASA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了恒星从出生到死亡的不同阶段。右上的暗云被称为“伯克球”,那里正在经历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图中恒星周围蓝色气体环和双极流(流向右上和左下)指示的是超新星爆炸过程中化学元素增丰过程,它正处于恒星的死亡阶段。

大麦哲伦云中的NGC2074。 在完成了历时18年、十万个轨道周期的探索发现后,NASA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被指向了天体诞生和轮回的地方,去拍摄那片耀眼的区域。这个区域原恒星此起彼伏地涌现,这可能是邻近的超新星爆发触发的。生命的意义

人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有有机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要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就意味着坚持一种信仰。你要是问纠结这个有什么意思?我的回答是,一个不懂尊重自己生命和其他生命的人就是个悲剧,不配拥有生命。

每个独立个体只有当它使所有生命更高贵、更美丽时才具有意义。生命是神圣的,也就是说,它是至高无上的价值,所有其他的价值都是从属于它的。

我觉得自己是所有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我并不与此间任何人存在的开始或终结相关。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人类固有的局限和不足而难以得到自我认同。这些时候,人们想象着一个人站在一颗小行星上的一点,凝视着冰冷深远宇宙中那永恒深奥之美。生与死都通向一体,既不变化也不终结,只是存在于那里。

伽利略飞船上拍摄的地球和月球。 离地球八天后,伽利略飞船已经可以回望地球,于是从620万公里(390万英里)高空的独特视角拍下了这幅月球处于绕地球轨道上的照片。自画像

一个人几乎很难意识到自己存在于何处,这固然不会打扰到其他人。一条鱼对穷其一生所在的水能了解多少呢?

甘苦来自外界,坚强来自内心,来自自己的努力。大部分时候我做事都听从于本性。能赢得这么多的尊重和爱令我羞愧。也曾有憎恨之箭射向我,但是它们伤不到我,因为我的世界没有憎恨。

我曾孑然一身活在青涩的年纪,但到了成熟的年纪却如品甘饴。

蔷薇星云,NGC2237 是一个很大的发射星云,它距离我们有3000光年。其中大量的气体氢使它在大多数照片中呈现红色。来自疏散星团NGC2244的星风在星云的中心清理出了一片空洞。纤维状的暗尘埃带穿梭在星云的气体之间。蔷薇星云中可观测到高速运动的分子云团,其成因尚无定论。我所看到的世界

我们凡人是多么奇怪!我们每个人在世间只做短暂的停留;尽管有时会觉得自己能领会其中奥秘,但仍并不知道人生为何。不需深思,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就能知道自己是为了他人而存在的——首先为了那些我们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他们的开心和幸福之上的人们,其次为了许多我们并不认识但和我们意气相投的人们。每天我都要提醒自己上百次: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生者或者死者劳动成果的基础上,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回报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一切。我强烈倾向于过一种节俭的生活,然而我经常沉痛地意识到自己占用了同胞过多的劳动。我认为阶级划分是不公正的,归根结底是一种强制的行为。我还相信简单朴素的生活对每个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有好处。

我完全不相信哲学概念中的人类自由。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外部力量的强迫,还要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叔本华的名言,“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从青年时代起就鼓舞着我。在面对我自己和其他人的艰辛生活时,它就是从未间断的慰藉,也是永恒忍耐的源泉。这种意识仁慈地缓和那容易令人气馁的责任感,并且防止我们对待自己或者他人的时候太认真。它有助于人生观的形成,特别是赋予我们应有的幽默感。

从月球轨道上看地球。 这张特别的图片也许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与其他在月球表面拍摄的地球照片不同,图中的视角是在阿波罗8号舱内。它是在其首次载人绕月任务返航前拍摄的,拍到了我们所居住星球的动人瞬间。它启迪着呼吁环保、人权和世界和平运动的人们,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家园在宇宙中的全貌。

从客观角度看,探求自己或者所有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和目标在我看来总是荒唐的。然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决定了他奋斗的方向和评判的准则。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未把安逸享乐作为终极目标,那种以安逸享乐为目标的伦理基础我称其为猪圈的理想。照亮我前行道路的理想就是“真、善、美”,它一次又一次赋予我开心面对生活的勇气。如果没有对志同道合者的亲切感情,没有对客观世界的竭力探索,没有对永难达成的艺术和科学成就的追求,生命于我就是空虚的。我向来不屑那些人们通常追求的庸俗目标——财富、外在的成就以及享乐。

我明显缺乏与其他人及团体直接接触的需求,这与我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鲜明反差。我是一名真正的“独行客”,我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甚至我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时,我从未失去距离感,我总需要独处,这种感觉随着年龄增长越发强烈了。一个人会逐渐明确意识到与他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心有灵犀都是有限的,但并不会因此感到惋惜。毫无疑问,这样的人会失去一些天真无忧,但另一方面,他会更加独立于伙伴们的观点、习惯和判断,并且可以避免受到诱惑而把内心的平静建立于不可靠的基础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个人都作为独立个体被人尊敬,不再有偶像化的人。然而我的命运就是个讽刺,我受到了我同胞们过分地钦佩和尊敬,尽管由始至终我自己无功无过。这种情况大概源自一种欲望,想要理解以我绵薄之力不断奋斗而得到的少数几个观点,而这对大部分人都遥不可及。我十分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人思考、领导,并且负担起全部责任。但这种领导不能是强制的,人们必须要能选择由谁做领导。

我认为,一个专制的独裁制度会很快恶化。因为力量总是吸引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所以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会被无赖继承,这是条不变的定律。正因为如此,我强烈反对我们现在所见的意大利和俄国的体制。欧洲今天所存在的民主形式遭受质疑的情况,不能归咎于民主原则本身,而是源于政府缺乏稳定性和选举制度的客观特点。对此,我相信美国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他们会选出一名任期足够长的总统,并且这名总统拥有足够的行使职责的权力。另一方面,我十分看重德国政治制度中对于个人生病或有需求时所提供的广泛供养措施。对我来说在人生这场盛宴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政治状态,而是有创造力、有情感的个体,性格鲜明的个体;尽管群众在思想和情感上愚钝,但个体仍能创造出高尚而卓越的成就。

这个话题总把我带向群众生活中最糟糕的表现——军事化制度,这是我所厌恶的。一个人兴高采烈地跟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中行军,就足以引发我对他的鄙夷。给他一个大脑就是个错误,只要脊髓就足以满足他的需求。这个文明的疫病灾区应该尽快被废除。由命令催生的英雄主义行为、无意义的暴力行为,以及所有以爱国主义为名的胡作非为都令我感到极为厌恶。对我来说,战争是多么卑鄙可憎。我宁可被砍成碎片,也不愿参与这种恶心勾当。我对人类的评价相当高,这让我相信,如果人们健全的心智还未被那些商业和政治利益驱使的学校和媒体蓄意腐化,那么战争这个妖怪就早已销声匿迹了。

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体验是神秘的体验。它是立足于真正的艺术和科学摇篮里的基本情感。那些没有神秘体验的人,不再拥有好奇心,不会再感到惊奇,就像死尸一样,双目也黯淡无光。正是这种神秘的体验掺杂着畏惧形成了宗教。我们能认知到某些无法洞察之物的存在,那些最深奥的原理和最灿烂的美丽只能以它们最原始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之中——正是这种知识和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在这个意义上,也仅基于此,我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我无法设想一个对自己的造物施行奖惩的上帝,也无法设想它拥有我们自身体验到的那种自由意志。我不能也不会设想,有个体能在肉体死亡后存活;让恐惧或者愚蠢的利己主义者们脆弱的灵魂去保有这种想法吧。我满足于生命永恒的神秘感,也满足于对现实世界奇妙结构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满足于能努力探究自然界所体现出来的原理的一部分,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点。

阿贝尔2218,是位于天龙座的一个巨大星系团,距离地球约20亿光年。它质量相当大,以至于它的引力场使来自其背后的更遥远天体的光线被增强变量并发生扭曲。这个现象被称作引力透镜(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现象之一),图中遍布的弧形图案就是有力证据。这些“光弧”实际是更远星系的图像被引力场扭曲造成的,它们比阿贝尔2218远5到10倍距离。

人类就像是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根裸露在空气之中。我们必须重新把自己栽种到宇宙里。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D. H. 劳伦斯第二章“阳光”卫星拍摄到的X射线波段太阳图像。1991年底“阳光”卫星搭载的X射线照相机拍到了这张壮观的照片。当时的太阳正处于11年活跃周期的高峰期。分布在太阳赤道上的爆发区中的太阳大气正在向外喷射能量。这些被作为太阳磁场结构的指示,因为气体被上百万度高温的日冕流电离后只能沿着磁力线运动。宗教与科学

人类所做所想的所有事都是与满足基本需求和缓解疼痛相关的。要想理解宗教运动和它们的发展,就必须把这一点铭记于心。感觉和渴望始终是所有人类奋斗和创造背后的推动力,不管后者在我们面前以怎样高尚的伪装出现。何种情感与需求才会使人产生最广泛意义上的宗教思想和信仰呢?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能想到是最多变的情感促成了宗教思想和经验的诞生。对原始人而言,恐惧是唤起宗教观念的首要因素,包括对饥饿、野兽、疾病、死亡的恐惧。因为在这个时期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十分落后,人类意识创作出或多或少与自身相似的虚幻生物,认为这种生物的意识和行为导致了那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因此,人们试图根据代代相传的传统进行献祭活动,来博取这些神灵的宠爱,安抚他们让他们赐福于凡人。在这个意义上,我说的是恐惧的宗教。祭祀阶层的形成虽然没有创造这种宗教,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让宗教形式稳定下来,祭祀成为人们与他们所畏惧的生物间的媒介,并且在此基础上树立了领导权。许多情况下,一个领导者或者统治者或者一个特权阶级的地位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例如将他的世俗权力和祭司职能相结合,使其世俗地位更加稳固;又或者政治领袖和祭司们为达到共同的利益联合到一起。

社会冲动是宗教的另一具体源头。父亲、母亲以及更大规模人类群体的领袖都是凡人,都会犯错。对引导、爱情以及支持者的渴望促使人们产生有关上帝的社会概念或道德概念。这是一种天意的上帝,他会执行保护、处置、奖励、惩罚;在信徒的眼中,他会热爱和珍惜部落中的生命、人类的生命,甚或生命本身;他会抚慰悲伤和未能满足的渴望;他会保护逝者的灵魂。这就是有关上帝的社会概念或者道德概念。

犹太教经典中明确说明了从恐惧的宗教向道德宗教的发展历程,这一进程在《新约》中仍在继续。所有文明民族的宗教都是道德的宗教,东方民族的宗教尤甚。从恐惧的宗教向道德宗教的发展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巨大进步。然而,原始的宗教完全基于恐惧,而文明种族的宗教纯粹基于道德,这种观点是我们必须警惕的偏见。事实就是,所有宗教都是两种类型的混合,差别在于较高文明程度社会中的宗教里道德宗教居于主导地位。

所有这些宗教类型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有拟人化的上帝概念。通常来说,只有天赋异禀的个体,或者极其高尚的群体才能达到与这个级别相当的水平。但在所有宗教里还有第三阶段的宗教经验,即使它极少以纯粹的形式被发现:我称它为宇宙的宗教情感。要向没有这种情感的人阐明它是非常困难的,尤因其中不存在与其他宗教中拟人化上帝相对应的概念。

个人会感觉到自己在自然界和思想世界展现的人类的欲望和目标以及高尚非凡的秩序都是徒劳的。以个体的存在给人一种监狱的感觉,他想体验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宇宙宗教思想在宗教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发端,可见于许多大卫圣歌和一些先知书中。佛教中包含了更多原初的宇宙思想,特别是那些我们从叔本华的著作中所了解到的内容。

不同波长下的太阳图像。这些图片来自SOHO卫星搭载的极紫外照相机EIT。SOHO卫星是专门观测太阳的空间观测站,能对太阳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冕环。位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高速运动、达上百万度高温的巨型气体喷泉。

古往今来,宗教天才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这种没有教条、没有人格化上帝的宗教思想;而不会有任何教堂以此为基础宣扬教义。因此,在各个时代的异端中我们可以找到具有这种最高宗教思想的人,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被同时代人看作无神论者,有时也被奉为圣人。从这个角度看,德谟克利特、圣方济各、斯宾诺莎这些人都是相似的。

如果宇宙宗教情感中没有明确的上帝概念,也没有神学理论,它是怎么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开的呢?在我看来,艺术和科学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唤醒这种感觉,并使之存活在感受到它的人心中。

我们由此可得出科学对宗教的关系,这与通常的概念并不相同。从历史上看,人们会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把科学和宗教看作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完全相信普遍存在因果律的人,不能接受在事件过程被某种意志干扰,当然只有过于看重因果关系假设的人才会如此。他不需要基于恐惧的宗教,也不需要社会的或者道德的宗教。一个会施行奖惩的上帝是难以让他信服的,原因很简单,他相信人的行为都是由自身内部或者外部的需求决定的。因此在上帝眼中,人类不应为自己的行为遭受神的奖惩,就像是非生命体不应为自己的运动负责。科学也因此被指控破坏了道德,但这种指责是不公正的。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基于同情心、教育、社会关系和需求,而其中并不必然包含宗教。如果人靠对惩罚的恐惧以及对死后奖励的期待而活着,那实在是可怜。

因此可以很容易看明白为什么教会总是在对抗科学并迫害其信徒。另一方面,我认为宇宙宗教情感是科学研究最强大、最高尚的动机。只有那些在为科学理论奠基的先驱工作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的人才能强烈体会到这种情感,这种情感也只会在这种远离现实生活的工作中产生。这是对宇宙合理性的坚定信念,是对了解宇宙的强烈渴望之情,这不正是神灵在现实世界中的微小的显现吗?正是这种情感使得开普勒、牛顿能耐得住多年的寂寞,最终解开天体力学中的奥秘!那些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主要源自实践结果的人,很容易产生一个完全错误的观念,他们被一个充满疑点的世界包围着,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历经数个时代,遍布世界各地。只有那些为相似的目的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才能生动地理解是什么激励了这些人,赋予了他们经历无数失败后依然坚持自己的初衷。正是宇宙宗教的情感给了人们这样的力量。当代有人说过,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严肃的科研工作者是仅存的有深刻宗教信仰的人,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在漫长生命中学到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科学与现实相比都是原始而幼稚的,同时它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

宇宙宗教体验是科学探索最强大、最高尚的动力。

科学只是日常思想的洁净礼。

经过进一步逻辑思考,以逻辑态度看,科学可以改善世界上的迷信程度。毫无疑问,除了最基本的科学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基于对这个世界合理性与可知性的坚定信念,类似于对宗教信仰的感觉。

一次日冕物质抛射的假想图。抛射的粒子云团从太阳大气被抛出,撞上地球大气产生了绚丽的极光。

没有信仰的科学是浅薄的,不讲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

人类的宗教演化越进步,在我看来就越能肯定正统的宗教之路并不在于对生与死的恐惧以及盲目的信仰,而在于对理性知识的追求。道德与价值观

我不相信相对论的思想基础与通常的科学知识不同,有着和宗教领域的独特关联。在我看来这种关联的事实是,客观世界中深切的相互关系是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概念理解的。可以确定的是,在相对论中,这点体现得非常充分。

通过体验这种深切相关的逻辑可理解性而得到的宗教情感,与通常所称的宗教是不同的。它在物质世界中表现得更像是一种敬畏的情感。它并不能指导我们一步步塑造起以我们自身为样板的神——一个会对我们提出要求,并对我们每个个体感兴趣的存在。这其中既不是一个愿望或一个目标,也不是一件必做之事,只是纯粹的存在。因此,我们这样的人在道德中看到的就是纯粹的人的问题,并且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

现在,我们在科学认知以及对其技术应用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卓著的。谁会不为这些成就喝彩呢?但是,让我们不要忘记,知识和技能本身并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人类完全有理由把对高尚道德价值观的颂扬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对我而言,佛陀、摩西、耶稣的人格力量对人类的恩泽,超过了充满求知欲和建设性的大脑们所曾经取得的全部成就。

围绕天蝎座α(大火星)的星云。天蝎座α是恒星世界的巨人,跟我们世界的巨人一样是非常稀有的品种。它短暂的一生主要在明亮蓝超巨星阶段度过,它质量巨大,使得它所蕴含的核燃料(主要是氢)很快就消耗殆尽。

如果人类想不失尊严地维系生存并幸福地活着,那么对于这些圣人给予我们的高尚道德价值准则,我们就必须尽全力捍卫并使之长盛不衰。

就一个世代、一段历史时期而言,其中代表人物的道德品质可能要比纯粹的智力成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即便这些成果对于这些人物的地位而言,普遍具有更高的评价。

原则上讲,对人类及人类生活贡献最多的人应该受到最多的爱戴。但如果被问及这些人是谁,人们却难以回答。在政治领域,甚至在宗教领域,对其领袖好坏的评价往往都是存疑的。因此,我很严肃地认为,他们对人们最好的服务是提供合适的工作,使人们能够间接地得到自我提升。这更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科学家。可以确定的是,提升一个人的水平、丰富其人格的不是科学研究成果,而是求知欲、才智工作、创造性或包容性的驱动力。例如,以智力成果评价犹太教法典《塔木德》的价值就是不合适的。

人类最重要的努力是力争达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我们内心的平衡,甚至我们本身的存在都依赖于它。只有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才能带来美好有尊严的生活。

使这种观念成为一种有生力量并深入人心,也许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哈氏天体。这是一种特殊的星系,中间黄色的部分是由年老恒星组成的星系核,外面环绕着由蓝色恒星和气体组成的近乎完美的环状结构,这种星系被称为哈氏天体(也称霍格天体)。图中整个星系直径约12万光年,只比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一点。

X射线波段的仙后座A。1999年8月,NASA发布了这张仙后座A的X射线图片,图片展示了这个超新星遗迹中从未见过的X射线波段的细节。这张图片展示了恒星爆炸后残骸的清晰结构,同时揭示了处在其中心的神秘点源很有可能是一个高速自旋的中子星或者黑洞。

道德准则的基础不应建立在神话传说或者任何权威之上,以免对神话或权威合法性的质疑危及人们行动和判断的基础。

从一个简单的人的角度来看,道德准则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放弃生活乐趣的严厉约束,而是一种能让所有人更幸福的社交关系。

这个概念意味着一个大前提,即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展他自身可能潜在的天赋。这样个人才能获得他应得的满足感,社会才能百花齐放。因为每样伟大而激励人心的成果都是由个体自由劳动创造的,只有在危及人类生存安全时才会有所管制。

伴随这个概念的,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不仅必须容忍个人之间与群体之间的差异,还要接受这种差异,把它看作我们存在形式的一种丰富。这是所有真正宽容的本质。没有这种最广义的宽容,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主要取决于他自我解放的意识和程度。

我无法设想出一个会影响人类个体行为或者坐在那里对自己创造的生物进行审判的人格化的上帝。尽管因果报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科学的质疑,可我依然无法想象。

我笃信这个世界中至高无上的精灵,它会现身于以我们微弱的顿悟所能理解的现实中。道德是最重要的准则,但只是对我们而言,并不是对上帝的。

永远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即使你的国家要求你这么做。

蟹状星云。这张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展示的是接近蟹状星云中心的内部结构。蟹状星云脉冲星(接近图中心位置的一对恒星中的左边那颗星)是恒星爆炸后遗留下的塌缩核。这颗脉冲星是正在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它的直径只有10公里,但质量远远超过太阳。道德衰落

所有的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分枝。所有这些愿望都直接指向高尚的人类生活,引导个体从单纯的物理存在走向自由。我们古老的大学从教会学院中发展出来不是一种偶然。认真履行自身功能的教堂和大学都是为了使人更高尚。它们试图通过传播道德和文化理念来达成这项伟大的任务,而不是诉诸暴力。

在19世纪,宗教与世俗机构分道扬镳,走向无意义的敌对。但是对文化的追求从未遭到质疑。没有人怀疑这一目标的神圣性,只是在采用的方法上存在分歧。

过去几十年政治和经济的冲突及其复杂性给我们眼下带来了危机,这是上个世纪最悲观的人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圣经》中关于人类行为的禁令被信徒和异教徒一起接受了,因为显而易见那是个体与社会共同的要求。没有人严肃地把对客观真相和知识的追求作为人类最高的、永恒的目标。

然而今天,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文明所依存的支柱已经不再坚定。各国相继在暴君面前低下了头,暴君们敢公然宣称:权力是为我们服务的!对真理的追求是没有理由的,是不能妥协的。对个人、信仰以及团体的专制、压迫和迫害在那些国家被公开施行,并被认为是合理的或者不可避免的。

而且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已经慢慢习惯了这些道德衰退的症状。人类缺失了对抗不公、维护正义的基本反应,这种反应是长久以来防止人类退化为野蛮人的唯一手段。我坚定地相信,对正义和真理的热切愿望比钩心斗角的政治斗争能更好地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长远看来,后者只会带来广泛的猜忌。谁会怀疑摩西是比马基雅维利更好的人类领袖呢?

大战期间,有人试图说服一名伟大的荷兰科学家,人类历史正走上正确的道路。“我无法反驳你观点的正确性,”他回答道,“但是我知道我不想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让我们像这个人一样思考、体会并行动,拒绝接受命运的妥协。让我们在为了维护人类的尊严和权利而不可避免地发生斗争时不去逃避。如果我们这么做了,那么不久我们就能重新回到全人类的欢庆时代。

愤怒只会驻扎在傻瓜的心中。

伟大的精神总会遭到平庸意识的暴力对抗。

我认为战争掩饰下的杀戮也只是谋杀,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女巫头星云。女巫头星云看上去就像一个正兴奋地发出邪恶笑声的女巫,实际上它是一片古老的超新星爆发遗迹,它位于波江座天区,距离我们1000光年。女巫头星云的气体是被来自相邻的猎户座星云中的超巨星参宿七的星光照亮的。

气泡星云NGC7635。这是我们银河系中的高温大质量恒星周围环绕的正在膨胀的气体壳层。这个壳层是由来自图片左侧亮星的强烈星风塑造的(星风是来自大质量恒星的物质和辐射流),这颗亮星的质量比我们的太阳要大10到20倍。这个星云有10光年大小,是我们地球到比邻星的距离的两倍多。图中只能看到整个“气泡”的一部分。基督教和犹太教

我们的志向和评价的最高原则是由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给出的。那是一种非常高的标准,以我们羸弱的力量似难以胜任,但它却给我们的志向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如果人们把这种标准从它的宗教形式里剥离,只看它人性化的一面,那么也许可以做出如下理解:独立个体自由而负责的发展使得他会把自己的力量自由愉快地用于为全人类服务。

这里没有民族、阶级的神圣性,更不用说个人的神化。如宗教语言所描述的,我们都是同一个父亲的孩子,不是吗?事实上,即便是作为抽象整体的人类的神圣性,也无法体现出这种理想的精神。灵魂只被赋予人类的个体。而个人的最高使命应是服务而非控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强迫自己。

如果一个人在先知们宣扬的犹太教以及耶稣本人宣扬的基督教中,把后人尤其是那些牧师们添油加醋的东西统统去掉,他获得的教义足以治愈所有人类社会中的弊病。

每个人都有责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尽力使这种关于纯粹的人性的教诲具有活力。如果一个人在这个方向上做出诚恳的尝试,而不被他同时代的人唾弃,那么他与他所属的社会都是幸运的。

如果现今的宗教信徒们能试着认真地去思考并遵循他们宗教创始人的精神,那么不同宗教的追随者之间就不会存在教义基础的敌对。宗教领域的冲突也会变得微不足道。

对我来说宗教的本质就是能进入别人的皮囊之下,去体会他的喜怒哀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