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要趁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6 22:51:01

点击下载

作者:沐丞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理财要趁早

理财要趁早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理财要趁早作者:沐丞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ISBN:9787516629390本书由新华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自序理财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决心写这本书是因为工作十年在理财的路上感慨良多,的确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特别是前一段时间以前的同事让我在微信里建个群教他们理财知识的时候。我想与其零零散散地传授不如系统地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交流效果更好。

这些同事,有的工作才三四年,有的已经成家生了孩子,居然都不会用信用卡,他们其实都是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名的大公司里工作,但是在理财方面真的是小白。可想而知,还有很多其他朋友也是类似的情况。自己努力拼命挣的工资奖金正慢慢缩水而浑然不知,工作几年还是只能“望房兴叹”。

有人说“白领”就是月月光,工资“白领”了,对于不会理财的白领真是这种情况,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我也会介绍这些实例并给出解决方案。

至于我自己,已经在2015年10月买下第三套房产,虽然有不少贷款,但是三套房产粗算也有上千万的价值,这是我十年工作和理财的成果。这个成果有我有意识的行为,也有机遇的因素,整个过程更不是一帆风顺。所以想要理财的朋友首先要摆正心态,理财是个持续的过程,可能也包含偶然因素。本来第三套房产在更早的时候就可以入手,但因为自己的一些失误和贪心而未能实现,这个在书中也会有案例介绍。

大家都很喜欢看三五年存下几十万到上百万的帖子,但是如果这个人工资也就三五千,光靠记账和节省是很难达到的。一般情况都会有额外的收入,比如丰厚的奖金、兼职外快,或者相对偶然的机遇,比如较长时间的牛市,否则就算我们数学一般的人也能算得出来,哪怕理财收益每年达到20%,月工资只有几千的人都很难存下这么多钱的。所以最好的理财可能是投资自己,理财的理想目标是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见得是一定要追求多少存款和资产,或者是所谓的财务自由。所以,理财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理财,也就有很多人不理财。会理财的人并不代表很会赚钱或是财务自由,同样的,不理财的人也不代表赚钱能力差或是入不敷出。所以,这么多关于理财的书籍并不能让你走上人生巅峰,本书也如此。

但是当你有意识地关注理财,并循序渐进做起来的时候,会发现懂得理财的生活和疏于理财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本书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教授一些理财方法和技巧,更是表达一种生活态度,所以当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里面的一些内容跟你所认为的理财知识不一致时,也不要疑惑甚至抱怨。看完这本书,明白了理财的真正含义,相信你一定会豁然开朗。

既然理财是一种生活态度,就不用将它看得太复杂或是沉重,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也不用全盘接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就好。书中提到的“财富尽在掌握”中的“掌握”其实有着一语双关的含义,表面意思是让你管理掌控自己的财务,第二层意思则是配合“指尖理财”表达一种方式行为,即通过手掌中的手机来进行快捷的理财生活。

理财达人有很多,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要学专业的金融、财会知识,或者是财经节目的嘉宾。所以请放轻松,看完本书即使不能成为理财达人也没有关系,因为你已经开始关注理财,这就是非常大的进步。不论你将财务自由作为理财的目的,还是把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作为理财的目的,这本书或多或少都能帮到你。

本书有几个章节,并不是孤立的,而且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地打造理想理财生活培养思维和端正态度的过程。所以希望读者们尽量从头开始看,而不是仅仅看目录然后翻到感兴趣的内容,否则可能会有一定的跳跃而不能更好地帮助到大家。

从今天开始,开启你的全新理财生活。上篇理财思维第一章关于理财这件事1.当我们讨论理财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一提到理财,不少人普遍的认识就是赚钱。简单点的就是通过储蓄赚点利息,高级一点的就是买股票、基金、黄金,甚至投资项目、艺术品等达到财富增值。不能说这样的观点有问题,应该说通过种种理财行为达到财富的增值,哪怕是让财富不缩水,的确可以认为是理财的基本要求。但是正如本书自序里所说的那样,理财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不能简单理解为赚钱,它也不是只和钱相关。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我每个月工资那么低,能覆盖生活花销就不错了,哪还有闲钱理财呢?这种观点也非常常见,包括一些可能没有收入的学生,刚走上职场的年轻人,或是全职太太更不太关心如何理财。对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群,他们不一定会主动关注理财的知识,估计也不会看到本书,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如果你看完本书觉得对他们有帮助,不妨将里面的一些观点分享给他们。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事,也不是一定要每天花费大量的精力,理财不如先从好好利用时间开始。

如果很有钱了,又怎么看待理财这件事呢?我相信达到财务自由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这类人可能更懂得如何理财,否则只会坐吃山空。对于财务自由的理解大家可能会不同。简单的理解就是非常有钱,躺着不工作也有钱花,不用为经济问题烦恼。如果修正一下,可能是不一定要非常有钱,而是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被动收入可以覆盖所有开销。

举个例子,一个人买彩票中了1000万元,全部存银行,每年的利息有50万元,这50万元够他一年所有消费还绰绰有余,那么他完全不用工作,我们可以理解为他达到了财务自由。再举个例子,一个人通过十几年辛勤工作存款100万元,也存银行,每年只有5万元利息,后来他辞职,做起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摄影,但是一个月要消费3000元,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达到了财务自由。所以财务自由并不是简单的以有多少资产来衡量,反而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是一种更贴切的表达。或许第一个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第二个人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但是我们很难说谁更快乐。

上面举了粗茶淡饭但是可能快乐的例子,这并不是本书的中心思想,相反,本书更希望你能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和理财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并不是一味地节衣缩食。任何时候,好的生活质量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质量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喜欢城市的灯红酒绿,有的人喜欢乡村的清心寡欲,只要自己内心喜欢,就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当讨论理财的时候或许我们更多的关注是资产,但是拥有再多的资产却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意义在哪里?明白这一点,或许你就能明白我为什么强调理财是一种生活态度了。因此当你看完本书,再跟别人讨论理财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些新的观点。2.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有时间!

时间成本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忽略的,有时我们会为了省下一点小钱而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样做是非常不值得的。

举一个我的例子,我曾在二手网站上卖过一个闲置物品,本来同城快递也就10元,购买这个物品的买家为了省下这10元,下班后搭地铁然后走很远的路来到我家楼下取走了这件物品,然后又坐公交回到很远的家。不算他等我的时间,光是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差不多两个小时!而且他也没有省下10元,因为地铁和公交的费用至少6~7元,也就是他花了两小时只赚了3~4元!我跟他说快递很方便,同城第二天就到,物品有问题可以寄回给我,我承担邮费,但是他坚持说自己下班了也没事干,反正也是闲着。我又说晚上的两个小时很宝贵,哪怕是给自己做一顿饭、看看美剧、锻炼一下都比跑这么远来取一个二手闲置物品划算得多,他的回答是没啥爱好就出来走走,最终仍然没有接受我的建议。

这个真实的例子或许不是那么常见,但是读者朋友们可以想想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类似的情况。假设一个人的月薪是3000元,一个月30天工作22天(有4个双休日),每天工作8小时,那就意味着这个人一个小时价值约17元。如果这个人浪费了1个小时做了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情,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不是很划算?

比如他要去某个地方,乘坐公交车只要2元,他要为此走到公交站,再花很长时间等车到,下车后再步行一段路到达目的地,总共花费的时间可能要1个小时,但是如果用打车软件,在家打好车,直接坐到目的地,可能只要10分钟,价格是15元。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我应该会选择后者,因为对于我来说无意义的等待就是一种浪费。当然一些读者朋友可能会说,虽然打车是省下了不少时间,但是坐公交的确省了钱,同时走路就当锻炼了。这样的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这个人月薪是3万元,甚至是10万元呢?那么他每小时成本是不是更高了?

正如前面所说,花钱买时间的观点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既省了钱也没有那么浪费时间。例如等车的时候看看电子书,这个时间可能也是你本来就要花费的,比漫无目的地看着车来车往要好一些。也有人觉得自己有大把时间,多花时间省点钱也挺好,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毕竟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本书也是期望传达一种珍惜时间的理财观念,读者朋友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也可以学习一些后面章节中介绍的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3.用碎片化时间来理财,并不难!

序言中对“财富尽在掌握”中的“掌握”做了解释,所以这一节可以说是真正要求读者开始自己的理财生活。即使前面举的例子你并不赞同,仍然可以继续过自己现在的生活,但是不妨按照我说的方法节省出一些时间来开始掌上理财,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因为用于理财花的时间都是通过一些小技巧节省出来的。

首先就是整理手机桌面。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了,现如今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它也是“指尖理财”的基础。相信正在看此书的读者一定有一部智能手机,而且大部分人的手机桌面都比较凌乱吧。手机已经取代了PC,成为个人信息处理的中心,所以这个时代的我们很难脱离手机生活了,手机上的各种内容、操作占用了我们每天大量的时间。今天不妨先从手机桌面开始,按照我的一些小技巧调整你的桌面,为你每天省下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

第一步:删。很多人手机中下载了许多可能几个月都不用的应用和游戏,散落在手机桌面的各个屏幕上,常用的应用反而可能被淹没,时常得滑动多个屏幕才能找到。这其实就很浪费时间,每次找一个应用多花3秒,一天下来、一周下来也是非常多的时间。那么不要舍不得,开始删吧!一个月都不怎么用的应用删掉,重复种类的应用删掉,不会再玩的游戏删掉。不常用的应用占用内存不说,还经常提示升级、推送消息等,这样也会受打扰,从而浪费时间。

第二步:合。手机桌面如果屏幕太多,就要每次滑动找应用,不方便也浪费时间,所以建立若干文件夹,将同类应用管理起来,并且尽可能将手机桌面的屏幕控制在两屏。这样找应用就不需要太多思考,不在第一屏就在第二屏。可以将一些游戏合并到一个文件夹中,不同银行、理财的应用也合到一个文件夹中,一些工作、提升效率相关的合并到一个文件夹中,一些电商、娱乐相关的也合并到一个文件夹中。这里并没有特别严格的标准,主要还是看个人习惯。但是总的思路就是控制桌面屏幕数量,不要在找应用上耗费时间。

第三步:移。首先底部Dock区固定的4~5个图标位置放自己最常用的应用,可以是电话、通讯录、微信等需要每天频繁使用的应用,这个位置任何屏幕都会有,处于屏幕下方,也适合单手操作,所以放置最频繁使用的应用。屏幕首屏根据个人情况放置一些常用的应用,使用频率较高的可以放在屏幕稍靠下的位置,也是为了便于单手操作。第二屏可以放置一些刚才第二步合并的一些文件夹,这些文件夹里的应用在使用频率上应该比第一屏的应用低一些。

经过这样的调整,刚开始可能不适应,因为有些应用位置调整了,个别应用最初两天使用时要想一下在什么位置,但是由于桌面屏幕很少,常用的应用就在首屏很容易操作的位置,你会马上适应这种变化,并且渐渐发现自己在找应用这个事上效率提升很高。整理应用的这三步也不一定是一劳永逸,可能随着新应用的不断出现,每个人阶段性的使用情况有一些调整。但总的原则就是维持两屏的应用,类似的应用归类,常用的应用放在第一屏,最频繁的应用放在下方。

其次是减少垃圾信息。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不断消耗着我们的碎片时间,很大一部分人都在无用的信息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你仔细想想,一些不怎么熟的朋友发的在哪吃饭、在哪旅游的朋友圈帖子对你重要吗?相同的心灵鸡汤被不同的好友转发,对你重要吗?还有那些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明星动态、新闻对你重要吗?一些你都不愿意在里面说话的群,不停地有新消息,对你重要吗?一些虽然看似比较熟的朋友,但是一天到晚发那些无病呻吟、矫情的文字,对你重要吗?如果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就花个半小时,按照我提供的几个步骤整理一下。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不要让别人消耗我们,不要在无意义的人脉上浪费时间。

第一步:退群。看看你的QQ、微信、微博中有没有非存留不可的群,如果你根本不关心里面讨论的内容,直接退掉。再看看有没有同事、同学、朋友拉你进入的群组或是临时会话组,有时候事情讨论完了,但还是可能聊一些无关的事情,你可以打个招呼再退掉。要知道无关的群越多,无关的信息就会一直出现可能中断正在做的事情,把你的时间碎片化,还有可能让你错过重要的信息。所以,退吧。

第二步:屏蔽。前面已经解释了,你真的需要知道那么多人的动态吗?直接删除掉别人可能会不礼貌,或者会出现尴尬的情况,但是可以屏蔽他们的朋友圈,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你的时间。拿不准就先屏蔽一些都记不得是谁的人,再屏蔽一些公共场合添加完就不再联系的人,然后屏蔽一些以前认识但是已经不联系的人。这些人的状态对你真的没什么用,不看也罢。

最后屏蔽一些虽然很熟,但是发的东西基本对你没有一点意义的人,比如什么养生、算命、卖东西的,跟你无关的行业新闻等。可以继续屏蔽一些可能熟,但是你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尤其这些人经常发一些虚荣、矫情的内容,眼不见心不烦。不用否认,每个人都有些这样的朋友。

再看看有些朋友的帖子经常出现在你的朋友圈,你会去看或是评论,但是他们对于你的帖子从来熟视无睹,一点互动也没有,那么极有可能你也被屏蔽了,或是他们根本不关注你发的内容,那你还看他们的分享做什么呢?不如节省下时间来看本书,做一些理财的事情。微博上关注的人也可以做类似处理,微博上的人基本上是弱关系,那些明星大咖、草根红人的动态,还有各种卖东西的广告只是消耗你的时间,所以请减少关注的人,少刷微博。至于QQ等其他一些SNS应用,能少用就少用,把时间节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步:精简。很多占用我们时间的内容需要做一次精简,例如一些新闻客户端、内容聚合客户端,都可以让你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很多人会勾选各种内容,先问问自己是否真心想知道这么多领域的内容。如果某类信息你其实不感兴趣,或是对你没有什么帮助的时候就果断去除吧。还有,微信上我们也会隔三差五地关注一些公共号进去看看,那些有很多条未读消息的公共号估计你已经不关心了,也可以取消关注,只留下那些对你有帮助、经常看的吧。

通过这个章节,相信你每天可以节省下不少时间,真的不用担心会错过什么,重要联系人跟你相关的重要事情不会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发,他们会给你电话。所以,坦然接受每天节省下来的这些时间,可能只有十分钟,可能超过一小时,这些时间不论是做做掌上理财还是提升自己,甚至是放松娱乐都是值得的。第二章理财路上切忌“不拘小节”1.你零钱的样子就是你现在的财务状况

我对很多财务状况混乱的人有过观察,这些人大概只知道每个月拿多少工资,但是如果问他们每个月交多少税、交多少社保、有多少公积金就开始不清楚了。他们或许也会有各种投资,买了基金,买了股票,投了P2P,余额宝里也存了钱,但是具体一点的金额就想不起来了,是赚是亏也都不清楚。

财务状况混乱跟是不是有钱、工资高不高没有关系,并不是月收入不高入不敷出就是财务状况混乱。有些人工资很高,资产很多,但是财务状况也比较混乱。这些人基本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零钱放得很混乱。

有的人爱把零钱到处放,家中或公司的桌子上、抽屉里、各种搁架上,再不然就是揉成一团塞在口袋里,或是塞在平日的通勤包里。每到要使用的时候,拿出乱糟糟的一把纸币、硬币,边数边掉。或者干脆不用零钱,每次都是优先使用大额面钞,找了零钱又不整理直接塞回包里。

这些人经常会在某件衣服口袋里意外掏出了点钱,还沾沾自喜,觉得是意外之财;或者洗完衣服晾的时候发现口袋里有湿嗒嗒的纸币,甚至在洗衣机里发现若干硬币。

你们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有过类似的情况?如果上述情况出现得越多越频繁,那我基本可以肯定,你的财务状况不会好到哪里去。对于零钱的管理虽然只是一种表象,但是也可以映射出你对个人、家庭财务的清晰程度。为什么我们常说“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往往一个人对小事上的处理就能看出他在大事上的作为。

我以前看过一个关于钱包风水的文章,大意是钱包中的钱要从大到小摆放整齐,同时每张纸币都要平整,有褶皱、折角的都要抚平放好,而且最好能用长款的钱包,因为这样钱会更“舒坦”。对于各种硬币要统一放在一处,切不可家中、口袋、钱包等各种地方随便放,否则不能“聚财”。

先不管这样做在风水学上的意义,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对纸币、硬币的管理或多或少影响着你的个人形象。如果你钱包里的纸币皱巴巴、乱糟糟的,当要买东西的时候掏出一把大大小小的面值数来数去,自己一个人就罢了,旁边如果有同事、女朋友,那估计会有些尴尬吧?或者硬币随便放在口袋里,走路的时候乒乒乓乓,再不然乱乱地放在钱包里,掏出来的时候掉一地,那也比较尴尬吧?

钱包乱糟糟的,零钱到处都是,并不是一种“不拘小节”,而可能是生活态度上的一种“潦草”。如果你的钱包整洁有序,那么在支付现金时就会既高效又优雅,不会给人留下混乱无序的印象。

所以在你研究各种投资项目,学习各种理财知识之前不妨先看看自己对零钱的态度吧。下面介绍一些整理零钱的技巧。

首先是避免产生零钱。现在各种支付途径特别多,且不说常用的信用卡、银行卡刷卡支付,现在很多场所都可以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用手机就能完成几乎各种消费支出。现在就算是一些街边的小摊小贩,都可以采取微信收款的方式。不需要添加对方为好友,只需对方在微信上选择收款,然后设置金额,你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还有各种业务办理、充值缴费都可以采取线上支付的方式,采取这种网上银行方式的支付可以极大减少你的零钱产生。

其次是尽量采用充值卡的形式。你每天可能要坐地铁、公交上班,如果每次都是用现金买票肯定是既不方便也会产生很多零钱,这种情况最好办公交卡。你每天可能在同一家食堂吃午饭,如果可以办饭卡就不要嫌麻烦,采取充值刷卡消费的形式肯定比每天用现金结账简单,这样也不会有很多零钱产生。

最后是对零钱的有效管理。现实生活中总不可避免地出现使用现金并产生零钱的情况,这种时候就要优先使用零钱,而不是不断将大额面钞破开。钱包中不要塞满各种小额纸币和硬币,保留少量即可,剩下的都放在家中某一处统一存放,不要东一处、西一处地乱放。对于去菜市场这种必须要用零钱的地方就尽量带上使用。

对零钱的管理并不能使你的资产增值,也谈不上是一种理财手段,更像是一种整理生活的某个方面。整理好零钱还不够,这只是告别财务混乱状况非常初级的一步,你还要对自己的整体财务状况做一下整理。

你可能有很多张银行卡、信用卡,还有公积金账户,购买的基金、股票、P2P,借给别人的钱,要偿还的房贷,甚至还有国债、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等理财行为,你对所有的投资、借贷都清楚吗?同样,对这些栏目有清晰的掌控,才表示你的财务状况不混乱。理财不是斤斤计较,也不能不拘小节,大钱要管理,小钱也要打理。理财就是跟自己的惰性做斗争。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名叫“财鱼管家”的App,这款App可以管理你几乎所有的资产,上面说的各种账户、投资都可以管理起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个App上记录各类账户和投资情况,自己的财务状况就会一目了然。2.月光族,别找借口不理财

我之前在一个理财论坛上遇到过不少“活在当下”的人,包括我身边的一些同事和朋友,他们称自己是“月光女神”或“白领先生”。“月光女神”就是几乎每月把工资都花完的女性,“白领先生”则是每月工资近乎白领的男士,其实就是挣多少花多少的那类人。他们当中有的人刚离开校园参加工作,有的人则已经是工作多年的职场达人,虽然想改变月光的状态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支出。

他们想理财时,就会看一些理财的文章和书籍,逛理财论坛和App,在吸取碎片化理财知识的同时又不断感概自己无财可理。有的人甚至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反正我的钱都花光了就不用折腾理财了。

但是月光的你们可曾想过生活中需要用到钱的地方那么多,风平浪静的时候纵然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旦急需用钱又要怎么处理?

我有一个朋友,工作了八年,至今没有什么存款。他有两个姐姐,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所以从小生活在一个被宠爱的环境中。上班这么久,就是典型的“白领先生”,每个月基本上都会把工资消费完,每年的年终奖也会用于买各式各样的名牌衣服、昂贵新潮的电子产品,加上过年各种费用也是所剩无几。

他平时的生活比较潇洒,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似乎也很有品质。但是前不久他却向我咨询信用贷款的事情,原来他和交往两年多的女友要谈婚论嫁了。女方家长坚持要他在深圳买一套房子,否则就不同意结婚。我给他粗算了一下,深圳现在就算关外的单身公寓也要200万元,光首付就要60万元。他首付一分钱没有,说父母可以赞助20万元,两个姐姐凑10万元,自己再贷款30万元,貌似也差不多。

我拿着房贷计算器给他算,假设买200万元的房子,就算凑够首付60万,可以公积金贷款50万元,商业贷款就是90万元,按照基准利率算月供近7000元。30万元信用贷款要3年内还清,按照10%的贷款利率,月供近1万元。所以每个月光还贷款就要1.7万元,而他的月薪还不到2万元,剩下的钱都不够在深圳生活。其次就算借父母和姐姐的钱可以无限期地延迟还款,但是买房还有很多额外的费用,如中介费、契税等,这些都是很大一笔钱。而且银行也会考察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如果负债比太高,无论是房贷还是信用贷款都批不下来。

这个时候他傻眼了,曾经花钱不眨眼、每月月光不理财的生活让他陷入了困境。而跟他工作时间差不多的同事不少都买了房子,而且都升值了很多倍。现在就算女方同意结婚,一直租房子生活,但是等有了小孩,消费支出越来越高,房价越涨越高,小孩逐渐长大,由于没有学位房,上学都是个问题。其实有时候女方家长要求男方结婚前买房并不是简单地为自己女儿的婚后生活考虑,更多是为新结合的家庭考虑。

虽然说结婚买房的例子可能离有的人还有些远,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家人突然有什么意外,比如患重病急需用钱做手术的情况?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屡见不鲜,就算自己的家人没有遇到过,身边也总有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保险意识缺乏,经常会由于一个手术导致家庭所有积蓄被花光。

我自己的家庭也出现过由于做生意发生意外,跟别人打官司赔偿很多钱欠下巨额债务的情况。

就算没有这类突发的恶性事件急需用钱,如果你总是月光没有积蓄,一旦想买什么东西,想去哪旅游都将不能如愿以偿。

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没有品质可言。

所以,月光真不是拒绝理财的借口,而是要通过理财来告别月光,更从容地应对生活,这样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能处变不惊。

对于还没有开始理财的月光族来说,任何时候行动起来都是最佳时间。

首先可以不用刻意降低生活质量,每次一发工资就存多少比例的钱,然后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而是需要先记录自己每个月的消费,确定必要支出,如房租、水电气费、手机费、网费、交通费等,还有一日三餐、穿着、必须的消费品费用等。找出每个月非必要消费中的“拿铁因子”,比如每天的咖啡、抽烟、零食、淘宝购物等。

再做一些分析,固定支出肯定省不了,而诸如吃穿住行涉及的必要消费也基本省不了,但是可以优化。比如减少下馆子的频率,改为买菜做饭,这样可能更健康,而且也不一定影响品质。衣服与其买很多便宜的,不如买价格贵但是质量好的,这样也不一定花更多的钱。真正要减少的是不必要的“拿铁因子”,比如抽烟喝酒,实在减不掉的也可以优化。比如每天外买咖啡换成自己磨咖啡豆冲泡,其实一杯咖啡的成本并不高,在咖啡店里买成本就高了很多。比如不健康的零食是否能换成好吃的水果?

最后对于大笔的年终奖不要急于去消费,学会“滞后”一段时间。因为很多时候有钱会容易冲动消费,从而买了必要性不大的东西。等一段时间再买,一方面产品可能会降价,另一方面可能有更好的版本,甚至你自己又觉得不需要了。当然,心仪已久的东西该买还是要买,否则挣钱不消费也没什么意思。

这些都只是告别月光的第一步,仅仅是从改变消费习惯出发的一种理财,真正要使资产增值,那还要配合各种针对性的理财手段。或许有的人月光真的是由于收入低,工资都花在了必要的支出上,即便是这样也不能给自己不理财的借口,这个时候最好的理财就是职场上升值,通过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待遇。3.理财也是在跟懒惰做斗争

现在每次跟同事聚餐,大家都会向我咨询理财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大家期望的是一种简单易上手,耗费精力少,风险小,收益高,周期短,流动性好的理财方式。所有人都是恨不得躺着就把财理了,不断地钱生钱、财源滚滚。对于这种期望,我只能说洗洗睡吧。

首先,从风险和收益来看,二者通常成正比,即收益高的理财方式风险大,风险小的理财方式则收益低。如果有一款理财产品声称既收益高又低风险,那么你就要仔细掂量掂量了。目前来看投资一线城市的房产可能属于高收益、低风险,但是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你没有足够多的钱投资不了,所以不适合大部分人。为什么有钱人爱炒房?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收益高、风险低的投资。当然前提是投资的房产在一二线城市的优势地段,或者是学位房等。

其次,从耗费精力来看,一般耗费精力小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会低,反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关注和操作的理财收益可能会高。比如买一个银行理财产品,买了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打理的了,只要到期获得本金和收益即可,但是收益率却是非常低的,可能也就5%左右。类似的还有固定存款、国债、货币基金这样的理财产品。如果是股票,特别是短线操作的方式,这就意味着你要频繁关注和买卖,耗费的精力肯定不会少,但是也有很大几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收益。类似的还有期货、外汇这样的理财产品。

再次,从简单易上手来看,这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需要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对行情趋势的分析判断,二是实际操作的困难度。这里也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需要太多知识和分析的理财收益相对低。比如前面提到的银行理财、货币基金这样的。如果需要有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对市场行情的敏锐判断的,收益可能会比较高,因为门槛高。比如股票、期货、外汇、艺术品这样的投资方式。

这样看来,其实没有所谓的躺着赚钱的理财方式,想要获得期望的收益,那么时间、精力、风险你至少要付出一个。特别简单的理财,不用花什么精力,风险也很小的,就要投资很长的时间,通过时间和复利的作用来获得足够的收益,这同时意味着资金的流动性也会比较差。复杂一点的理财,就要花费精力盯着,还需要各种分析判断,对投资人的要求比较高。还有就是或许不是很复杂,也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风险大,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亏掉很多本金。

每个人的知识背景、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情况、用于理财的时间都有很大区别,别人采用的理财方式不一定适合你。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诸如“多少时间理出多少资产”的理财文章,其实这样的“教程”基本上很难被其他人复制,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尤为重要。

一个职场新人和一个耄耋老翁的理财方式肯定不一样;单身贵族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理财方式也会不一样。所以还是回归到时间、精力、风险这三项上来,要看自己能承担什么,当然还要看看自己有多少本金。如果你本金特别多,就算选择收益率低、风险低、不用耗费精力的理财产品,比如银行存款,那么也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比如我有1000万元,选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只有5%,那么不用耗费精力也几乎不用承担风险就可以一年获得50万元的收益。但是如果你只有100万元,要想获得50万元的收益,那么年化收益率就要达到50%,这意味着你可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并承担巨大的风险。

前面说到投资一线城市的优质房产是一种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也是一种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同时资金流动性较差的理财方式。

我认为好的理财方式不应该投入大量的精力,诸如炒股票、买卖期货、购汇售汇、投资贵重金属这些,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收益,但是很有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每天的心情,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好的理财方式应该是相对轻松简单,又能尽可能地提高收益率,同时还能兼顾资金的流动性。所以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理财方式搭配比较重要。

例如基金定投就比买卖股票简单一些,选择指数基金定投就不用花精力研究个股,因为可以设置定期从账户上扣款购买,所以也不用频繁地操作买卖,同时因为是定投也就意味着价格高的时候买的份额少,价格低的时候买的份额又多,这样可以平衡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时间周期来获取收益。这个理财方式适合很多人,可以把这种理财方式对应长期的理财目标,如给子女的教育基金、自己的养老金等。

银行固定存款、理财产品收益低,资金流动性差,货币基金虽然流动性好,但是如今的收益率比较低,所以可以替换成P2P的活期理财和短期项目,这样兼顾了收益率和流动性。当然风险也稍高一些,毕竟有P2P平台坏账率高甚至跑路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分散投资不同平台来降低风险,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相信P2P的平台也会越来越规范。

如果还有大笔的闲置资金,可以不考虑流动性的话,投资房产、商铺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投资房产和商铺除了有本身的增值之外,还会有租金的收入,也不费时间精力,而且没有风险。甚至还可以办理抵押贷款获得资金,然后用这笔资金去购买高于贷款利率的理财产品,这样又能赚差价收益。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所以保险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理财方式。它有点像基金定投,可以按月或是按年缴费。可以买那种会返还本金和收益、每年有分红的保险产品,这样既有保险理赔的功能,又有理财获得收益的功能。

对于理财知识少、经验缺乏、工作繁忙的人来说可以将上述几种理财方式搭配使用。平日的生活费用、需要流动性高的资金通过活期P2P和短期项目打理;每月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基金定投用于较为长远一点的理财目标;同时拿出少量资金用于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以应对突发状况;大笔的闲置资金、高额的年终奖金可用于投资不动产并获取租金收入和增值。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所以没有一套理财方式适合所有人,上面的理财搭配也会因人而异,在每一项的比例上会有不同。比如有的人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房产,那么就可以替换成循环购买中长期的P2P项目。

总之,你要告别懒惰,既不能把理财想得过于复杂而迟迟不开始,也不能把理财想得过于简单而随意拷贝别人的做法,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4.每月工资该如何分配?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每个月工资分配的经验帖,大致都是无论工资多少都要分成几个部分,比如一份用于必要的生活支出,一份用于娱乐消费支出,一份用于学习提升支出,一份用于孝顺父母支出,一份用于投资理财,一份用于储蓄保险。也有的给出了比例,比如工资中的40%用于生活消费,30%用于学习娱乐人情往来,20%用于投资理财储蓄,10%用于应急资金。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每个人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可能有一套分配机制适合所有人。比如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士跟一个刚走上社会的文艺女青年在工资分配上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一个需要自己每月还房贷的工薪阶层和一个跟父母同吃同住的啃老族也会有不同。

所以我们设置一定的条件来谈每月的工资分配可能更适合。虽然每个人家庭情况会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以从所在城市和工资高低来反推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进而再看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分配工资和理财。

我们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上深几个城市的房价已经达到均价5万元,好一点的小区单身公寓的租金也都达到3000~4000元。除衣食住行中的“住”差别非常大之外,其他方面一线城市和二三四线城市的差别相对小很多。

一线城市如果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这类人可以归为“赤贫”族。如果要自己承担房租,通常都是在比较偏远的郊区,而且是居住条件很差的合租农民房。如果是公司提供宿舍,或是跟家人合住、投靠亲戚就稍微好一点,否则基本上很难存下钱来。这类人首要任务是在一线城市生存下去,因为房租和物价都是不断上涨,工资如果维持不变,生活就越来越艰难。

赤贫族的工资分配很简单,我觉得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必要支出,第二部分就是学习和提升的费用。生活必要支出包含房租、日常生活费和少量的额外消费等。因为第一部分基本上就花去了工资的大部分,能剩下个几百块就别想着怎么钱生钱、理财之类的了,建议全部用来提升自己。这个阶段自我提升带来工资的上涨比任何理财都有效。

一线城市如果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这类人可以归为“贫困”族。虽然说这个工资在二三线城市还算不错,但是对于一线城市真的不够用。这类人的起点可能比赤贫会好一些,起码可以在市区跟别人合租好一些的农民房。

贫困族的工资划分基本上跟赤贫族类似,除去基本的生活消费也要保证学习提升方面的费用。剩余的部分除去一些简单的娱乐消费外,可以进行储蓄、基金定投这类风险小又简单的理财。

一线城市如果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这类人可以归为“温饱”族。现在很多公司招收应届生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了。这类人如果合理规划自己的工资,还是能过上相对无忧的生活,至少可以跟别人合租市区边缘的一些小区房。

温饱族的工资可以分为四部分,前两部分和贫困族一样,也是预计60%支出在必要的生活费和学习提升上,这个水平的月薪依然要把提升自己作为重要的目标。剩下的40%可以一半用于交友娱乐孝敬父母等,另外一半用来理财。因为用于理财的资金也不是特别多,所以仍然以稳健的货币基金或是基金定投为主,同时也是作为自己生活的备用金。

一线城市如果月收入在1.5~2万元,基本上可以归为“小康”族了。这类人通常不用再跟别人合租,可以是男女朋友或小夫妻单独租好一点的公寓了。平时的生活质量也相对前面的温饱族有所提高,偶尔国内外旅游是没有问题的。

小康族的工资划分类似于温饱族,在消费娱乐和理财方面的资金绝对值会提高,理财上可以更大胆一些,可以有一部分股票和指数基金的投资。如果有首付资金,同时每个月的公积金也不错,可以考虑供房。如果处于供房的状态,那么可以将原租房租金、公积金、高风险投资全部转为月供。

一线城市如果月收入在3~4万元,基本上可以归为“中产”族了。这类人一般会有自己的房子,家庭成员方面可能会是三代同堂的情况。虽然收入不错,但是整体的压力不见得就小于小康族。

中产族的工资划分跟上面的几个族会有一些区别,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房贷支出,既可以看作是必要的生活支出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看作是投资理财中的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家庭生活支出,包括子女的教育费用、赡养父母的费用等。第三部分是家庭的娱乐消费支出,这部分可大可小,也要看具体的家庭情况。第四部分是投资理财,因为中产族的家庭情况,理财方面其实也应该走稳健路线,否则风险太大会影响到整个家庭,这点上反而小康族可以更激进一些。第五部分是保险支出,中产族要有10%的保险支出,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人到中年,一旦有意外多年积蓄可能就丧失殆尽。

一线城市如果月收入在5万元以上,大致可以归为“小富”族。这类人比中产族在生活的经济压力上稍小一些,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在子女教育的投入上也会更大一些,同时家庭娱乐方面的支出可能也会更多一些。

小富族的工资划分跟中产族基本一样,房贷支出可以更高一些,家庭生活支出和娱乐消费比例可以更高一些,毕竟都小富了生活质量也要跟上。理财方面和中产一样同样不适合有太多高风险的投资,同时一定要有保险方面的支出。

如果月薪更高,达到10万元左右,基本上就算“富裕”族了,这类人生赢家可能就不太关注什么月工资怎么划分的讨论了。

以上根据一线城市的月薪来划分人群只是一个相对标准,也只代表我这样在一线城市生活了十多年的职场老鸟的个人看法。二三线城市可以在此基础上来打个折扣。有时候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一套房子而已。第三章消费观不正是一种病,得治!1.你知道怎么消费吗?

如果你在家中,不妨环顾一下自己的四周,大致看看买回来的各种东西。如果很多家居产品根本不怎么用,一些装饰物品落满了灰尘,很多书只不过翻了几页,曾经以为会经常使用的电子设备几乎没发挥作用,那么不用问,这些东西绝大部分是冲动消费的结果。所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首先就是要避免冲动消费。

假如上面列举的一些东西你很少购买,表示你至少在家居消费的环节不是那么冲动。所以请再看看你的衣柜,有没有很多穿的频率极低,价值又不高的衣物?有没有穿了不舒服,又不好搭配的服饰?有没有花了很多钱买的名牌只穿了一次,甚至买回来就束之高阁的服装?再看看鞋柜,是不是有类似的情况?再看看卫生间的化妆品、护肤品,有没有买回来就不怎么用都快过期的?如果有不少,那么表示你的消费观还是有待调整。

如果实体的物品消费上还不算那么冲动的话,对于虚拟产品的消费呢?比如有没有经不住推销人员的口若悬河就办了张只去了两次的健身卡?有没有花了几千块报了没听几堂课的培训班?有没有看到什么线上活动就拼命充值?有没有为了一些折扣、满减就买了当时不必要的东西?有没有为了花掉优惠券就去订购本不需要的O2O服务?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前面举的例子是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些消费情况,人是感性的,冲动消费也不要太有罪恶感,至少证明你买得起。合理的消费观并不是让你节省、抑制消费,而是尽量买自己的确需要并且能充分发挥价值的东西,哪怕这个东西很贵。所以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买一堆作用小的东西,消费前在脑海中快速地过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个东西我是不是一定要现在买?有些东西、衣服可能看到了非常喜欢,也不缺钱,就想马上买下来,这个非常正常。但是如果不是需要立即买下来的,不妨过一段时间再看。比如过季打折的衣服,你真需要夏天买冬天的衣服吗?买回来也不能马上穿,等到冬天又遇到更好看的呢?衣服、鞋子这些东西是总也买不够的,不用去在意当时某款打折了没有拿下。还有一些家用电器、电子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也许碰到了什么活动有优惠,其实很有可能买回来也用不了几次。说直白一点,如果这些衣服不是要立马穿上,电器、电子产品不是要立马使用,没有的话根本不会对你当前生活质量有影响,那么都可以放放。

第二,这个东西我是不是一定要买这款?有些相同功能的东西可能有多种款式、品牌,甚至替代品。就比如包包,有些女同胞喜欢买各种款式的包包,可能价格也不贵,但是有没有想过不如就买一款经典、质量好但是价格较贵的大牌呢?之前也说了合理的消费观并不是都让你去买便宜货,只要自己能负担得起,对自己生活质量、形象有提升的消费就是合理的。相反,买了一堆款式容易过时、质量不好、品质欠佳的东西,花的钱不见得就少。这个观点用在衣服、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也同样适用。便宜的东西通常质量也一般,你自己用起来也会随便、不珍惜,对生活质量并无很好的提升。当然也不绝对,你总能找到反例,所以合理的消费观也同样不是就只买贵的。如果有更便宜、质量好、自己感觉舒适的替代品当然可以买。但是如果你本来就有了一部iPhone6,那么再去买一部iPhone 6S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第三,这个东西我会不会经常使用?前面也举了一些例子,你冲动办了一张健身卡,就真的会每周按时去锻炼吗?你自己长这么大,对自己的毅力还不了解吗?什么属于经常用?得一周至少用一次的物品才算经常吧?看到一个烤箱幻想着自己每周都会做料理、甜点,你真是这样的人吗?如果不用,会不会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大的影响?如果既不经常用,对现有生活也没啥影响,可以不用立即买,比如觉得自己会看的书。如果真的遇到非常想要,又的确知道自己可能用不了几次的,那就看看是不是可以租赁,或是买个二手的,新鲜劲过了之后就退掉或处理掉。后面会有一个关于清理环境的章节,所以在这里就不希望大家买一堆不常用又不好处理的东西。

本节旨在让大家在消费前做一些简单的思考,避免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但是合理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仍然是值得提倡的。2.信用卡不是洪水猛兽

看过一些关于信用卡的理论,比如信用卡由于不是立即付现金,可能会导致较多的冲动消费,还有就是由于未及时还款导致有不良信用记录。关于冲动消费,上一章节中已经给出了一些方法,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你是不是用信用卡,跟是否会冲动消费似乎也不能直接画等号。不见得用普通银行卡或是现金就不会出现冲动消费的行为。主要还是在自己的消费意识,以及消费观是否合理的层面上。一个人的消费观如果合理,那么他即使拿着无限额的黑金卡也不会冲动消费,如果消费观不合理,那么他即使只有几百块也会买一些无用的东西。

本书中对于信用卡的观点还是利远大于弊,所以你需要1~2张信用卡,但是我不建议你拥有超过3张以上的信用卡。有信用卡的生活还是会方便很多,而且每人都拥有信用卡也是未来生活的一个趋势,你看那些发达国家一般人都会有信用卡,而我们国家也是正朝着这个方向走。

信用卡的弊并不多,前面提到了由于未及时还款可能会导致有不良信用记录,给买房、贷款等带来不方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首先在你没有玩转信用卡之前就不要贪图办卡时的小礼物而办了一堆信用卡,记住一定不要超过3张。平时使用的信用卡可以设置关联还款,即到还款日那天自动从关联的银行卡中扣钱,不用自己主动去还款,这样可以避免忘记还款的情况。但是银行卡中要留有足够的余额。同时,还可以在手机上设置一些提醒,以保证自己及时还款。提供信用卡的银行通常也会提前3天提醒你还款,而且现在已经有相关规定,只要在不超过还款日3天之内还了最低额,就不算逾期,不会有不良信用记录。真的遇到特殊情况,出现了无意的逾期,只要以前还款记录一直良好也可以跟银行沟通消除。总之,关于逾期还款造成不良记录的风险会越来越小,所以对信用卡不要因噎废食。

关于信用卡的使用有非常多的学问和技巧,也是掌上理财的一个重要工具,后面会单独开辟一章详细介绍信用卡的使用,让大家对信用卡能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如果还没有信用卡的读者,看到这里可以先着手办卡了,因为这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还是那句话,不用一次性办理各种银行的多个信用卡,如果一张卡都没有的不妨先办一张开始用起来。

那么第一张信用卡,你要办理什么样的呢?这跟你日常生活和消费情况密切相关,因为信用卡也有非常多的种类,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也会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内容如果在书中一一介绍会非常繁琐,而且有推销之嫌,所以建议读者到各大银行的网站看看各类信用卡的介绍,这里只做一些提示。

比如你经常看电影,可以办理有10元看电影活动的信用卡;经常网上购物,可以办理网上购物有积分的信用卡;经常出差旅游要坐飞机,可以办理跟航空公司联盟的信用卡,这样积分可以直接兑换里程;经常去超市购物,可以办理返现的信用卡;经常外出就餐,可以办理有餐饮打折优惠的信用卡;经常出国或是去港澳,还可以办理免收汇率转换费用、合并Visa或Master能境外使用的信用卡。总之,有很多选择,不妨先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再做决定。3.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投资简单来说就是要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你可以通过花费这些来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但是正如我在前言里面说的那样,在刚参加工作的早期,工资不高、存款不多的情况下,即使年化收益率达到20%,整体上也很难达到可观的资产。你工作3年存下10万元,通过一年理财,也可能只是增长到12万元而已。所以这个阶段,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比较重要,这些内容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另外可通过信用卡、记账等一些手段来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剩下的就应该是投资自己了。

怎样才算是投资自己呢?也是同样,在自己的身上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使自身得到提升就是投资。很多人总想着怎么拿自己一点点的存款去买基金、炒股,希望能赚更多的钱,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这个时间、金钱和精力投资在自己身上,工作上更用心,通过培训提升专业技能等,说不定你的工资和奖金会涨很多呢?而这个增长通常都会远远大于用一点点的存款获得的理财收益。

我2005年刚参加工作时,第一份工作试用期工资只有1500元,那个时候不仅是月光,还欠债,但是试用期表现好,3个月试用期结束后,工资涨到了2800元。虽然也不多,但是那个时候除了覆盖所有生活开销,还有一些结余还债。然后基本上每隔几个月会涨一次工资,年底有双薪或三薪,因为是小公司,并不是固定的,也是看个人表现。那段时间没有什么存款,更没有什么理财的意识,即使有也理不出来多少钱,所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工作上,工作之余也是买书看一些跟自己职业规划相关的书籍,平时还努力学习英语提升口语水平。主管和部门领导都比较看重我,每隔三到五个月都会涨工资,少的时候三四百,多的时候六七百。这一份工作做了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工资从1500元提升到4500元。

第一份工作的期间并没有刻意去理财,收入也不够高,仅有的一些存款也在逢年过节孝敬了父母,还有一些就用来买书、资料和参加培训了。因为对自己的投资,我也跳槽获得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当时该公司社会招聘的基本条件是本三硕二(本科三年工作经验,硕士两年工作经验),由于我第一份工作时对自己的投资,虽然工作经验不够,但是对业务的理解超越了其他一起面试的人,加上良好的英语口语,我顺利地获得了这份工作。工资也从4500元涨到了7000元,这还不包括几万元的年终奖。消费观很重要,不会花钱就无法好好理财;挣钱也很重要,投资自己可能是最好的理财。

所以从我自己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可能更大。这个阶段也不是不要理财,但可以从记账开始,了解一些相对简单易操作的理财产品,看一些理财知识,但是不用花过多的精力。刚毕业的两三年,请把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资到自己身上,这对以后的发展绝对有很大的帮助。第四章理财拒绝“将就”1.钱不能放银行!

先来看一下《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从该存款银行清算财产中受偿。

从这个规定中我们得到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作为我们老百姓最信赖的银行也有可能倒闭,这个倒闭是国家允许的,国家不会给经营不善的银行来埋单;二是同一家银行的存款和利息不要超过50万元,否则一旦真的出现银行倒闭,你就可能拿不回属于自己的钱。《存款保险条例》中为什么要把最高偿付限额定为人民币50万元呢?这个其实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据说50万元已经可以覆盖99.63%的人群,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就算有超过50万元的存款,也可以放到不同的银行来规避这个可能的风险。

存款属于“净值”,有的中产阶级看似收入高,而且有房有车,但是贷款多,所以“净值”不见得高。如果有50万元的“净值”,在招商银行都算作高净值人群了,可以申请金葵花卡,作为VIP客户。

特别要注意的是《条例》只是针对银行的存款和利息,并不包括各类理财产品,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某家银行买了很多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贵金属、国债、基金、保险、信托,一旦银行倒闭这些投资也就血本无归了。

当然,银行的倒闭在中国几率非常小,但是既然国家公布了这个《存款保险条例》,就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钱放在银行也不见得就是绝对安全的。

就算银行不倒闭,你也要改变一些很“将就”的理财思维,那就是把钱存银行,或者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利率不高,但都是稳赚不赔的。

首先来看看那些你认为利率不高但是很安全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概是在4%~5%,即便是银行发售,也不会保证预期的收益。当你想购买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时,在产品说明或概览处就可以看到银行给出第一个逃避责任的“借口”,叫“提前终止”。这个“提前终止”的说明就是告诉你,就算买了这个理财产品,银行因为种种原因也可以提前终止,既然提前终止那也就意味着你得不到预期的收益。

这还不够,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有“风险揭示书”,你购买这样的理财产品也要签署协议。那就意味着你同意风险揭示书里提到的种种风险,诸如本金及理财收益风险、管理人风险、政策风险、延期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理财计划不成立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等。总之,银行能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风险揭示书里就明确表示了“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并非常清楚地告诉你“本理财计划不保障本金且不保证理财收益”。你随便搜索一下“银行理财提前终止”,就会看到很多相关的新闻。

其次银行固定存款的利率就更低了,而且流动性也比较差,就算不考虑银行倒闭这种低概率的事件,那么在银行存款就保险了吗?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不保险!

因为有个东西叫“通货膨胀”,你今天存在银行1万元,五年定期,到期获得大约是1.2万元。今天的1万元可以买500斤猪肉,但是5年后的1.2万元可能只能买400斤猪肉了,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8000元。这就是通货膨胀,它可以让你手中的钱不断贬值,尽管存在银行有利息,但是收益率却跑不赢物价上涨的速度。

可能你觉得5年变化不够明显,那么把时间线再拉长一点,比如30年前的1万元。那个时候的“万元户”都是属于富甲一方的“高净值”人群,而现在一线城市的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拿到万元月薪。有人算过30年前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5万元!

如此看来,你还觉得把钱都放银行是安全的吗?

很多人觉得搞各种理财挺麻烦,而且利率也不高,本金又不安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