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徐霞客去旅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23:09:05

点击下载

作者:刘瑞升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跟着徐霞客去旅行

跟着徐霞客去旅行试读:

文前辅文

本书谨献给以下四位女性

我的妈妈王秀英,八十寿龄仍惦念我的远行,养育之恩没齿不忘。

我的姐姐瑞红,从小到大呵护我,直至病入膏肓还忠告我注意行路安全。

我的妻子李萍,陪我走过与本书有关的全都旅程,并将伴我一直走下去。

我的女儿溪溪,蕙质兰心,自立自强。不管她的足迹行至世界哪一个角落,我都能收到一张张温馨的明信片。她是我的骄傲。

文前彩插

手绘『徐霞客游五台山』路线图手绘“徐霞客游嵩山”路线图手绘“徐霞客游雁宕山”路线图手绘“徐霞客游太和山”路线图手绘“徐霞客游太华山”路线图手绘“徐霞客游恒山”路线图手绘『徐霞客游天台山』路线图

序一 承上启下的崇高事业

江牧岳口述 黄实整理

江牧岳(图左)

曾担任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日报社首任社长、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中国旅游文化学会会长,2012年1月24日逝世,享年96岁。

黄实(图右)《徐霞客研究》主编,曾担任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农民日报社新闻研究所所长。

2005年10月下旬的一天,《徐霞客研究》主编黄实同志从江阴参加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归来,带给我一本研讨会论文集。按照我的阅读习惯,每当拿到有关徐学研究的书籍,都要先浏览一下目录,我要与一位位熟知的作者打声“招呼”,祝福他们又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这一次不同的是,在一长串熟悉的作者名单中,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刘瑞升。再看看他文章的标题,我的眼睛不由一亮:行进在徐霞客走过的路上。

黄实告诉我,刘瑞升同志是第一次参加徐学活动。他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先后5次驾车出行,行程15928公里,共拍摄3200余幅照片,摄像900分钟,走访了36座山峰,其中有霞客到过的27座,行程中记下日记10余万字。目前已整理日记两篇,即4.3万字的《重走霞客路之五台山、恒山日志》和15万字的《重走霞客路之山东、江苏、浙江日志》。每次行程均从北京出发。目前已走过了徐霞客游踪中的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11个省市。

从黄实的介绍中我还了解到,刘瑞升计划今后两三年内再出行三四次,将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走完。也就是说“重走霞客路”计划在5年内用200多天的时间,行程4万余公里,对霞客当年走过的主要线路和地点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利用文字、照片、摄像等记录手段,采访当地专家,考察名胜古迹。然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亦以日记文体写作出版《跟着徐霞客去旅行》。

以后几天,我详细阅读了瑞升的文章,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踏实肯干、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几年前的1999年11月至2001年4月,身为《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的瑞升曾以自行车为伴,从北京出发,先后走过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湖南、广东,完成了“中华知识产权世纪行”活动,骑程9500多公里。其间采访了百余个单位和个人,发表新闻稿件近百篇。后结集出版了45万字的《上道就好》一书。他的新闻作品12次获全国好新闻奖。还著有《山川情旅》、《专利情怀》等书。

从《行进在徐霞客走过的路上》一文中可以看出,他在出行之前曾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1999年他骑车到达江阴徐霞客故居,购得《徐霞客游记》,从此《游记》就随着他和自行车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见过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精装书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一部1400多页、80多万字的大部头啊!在阅读原著的同时,他还专程到学苑出版社购买了已出版的11辑《徐霞客研究》,研读徐学专家的研究成果。这一切在当前比较浮躁的社会氛围中难能可贵。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曾与瑞升有过几次接触,了解到他重走霞客路的初衷:一是目击300多年间自然界、人文社会的变迁。《徐霞客游记》是一幅明末风俗画卷,其展现了从江南水乡到西南边陲千姿百态的自然地理风貌,包括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今天这些情况怎么样了?只有亲自前往考证,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明了。

二是实录现今社会生活。以霞客游踪为线索,将其沿途风土民情、文物古迹、物产资源、民族宗教、市井生活、地貌变迁等进行客观记录。以作者目击为第一素材,使之成为现今社会生活的一幅图画。

三是提供一份霞客游踪的旅行指南。霞客当年出游距今已久远,瑞升此行以自驾车的方式,对霞客行踪主要路线进行重走,为今人旅游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四是为各地研究徐霞客的专家学者存照。瑞升计划采访一批致力于研究徐霞客的专家学者,在他的日记中予以记载。另外,还要介绍各地徐学研究的情况。

五是在条件具备时举办一次重走霞客路展览。

六是出版一套共计3册的《跟着徐霞客去旅行》。

今天,摆在我面前的这摞30多万字的书稿,是他重走霞客路系列丛书中的第1册。这部书稿包含7辑:第一辑是重走霞客路之河北和山西;第二辑是重走陕西、湖北和河南;第三辑是重走山东、江苏及浙江;第四辑是正式启动重走霞客路计划之前,瑞升和几位朋友驾车行走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全记录;第五、六、七辑是与徐霞客有关的一些史料。

瑞升这部书稿,学习了“徐霞客游记体”(朱惠荣语)的体例,以日志正文作为游记的主体部分,而一些专项性质的内容,文中单独标注,包括历史传说、风土民情、物产景观等,这些内容穿插在文中,是对日志正文的说明和补充,也使日记行文有变化。

瑞升在保留日记必须记载的时间、天气等基本要素的同时,针对驾车的特点,还在每天日记的开头,记录当日行程、累计里程及住宿地点等。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瑞升不仅将每一天的标题定为从某地到某地,而且针对不同内容以时间为序拟出若干个小标题,使之主题突出、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我深感瑞升在默默地做着一件承上启下、功不可没的崇高事业。我为他感到骄傲。

随着年事渐高,我对求序者往往不免婉辞,但此次为瑞升作序却甚感欣幸。原因有二:一是徐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即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亦需要走出书斋,像丁文江、周宁霞等学者一样,循霞客足迹实地勘察。二是瑞升虽然进入徐学领域的时间较短,用他的话说是一名新兵,但他有为认定目标永不言弃的雄心大志,且年富力强,日后必将在徐学研究方面获得骄人的业绩。记得1998年9月,我在贵州盘县徐霞客小学命名仪式上,回顾几百年间徐学研究群英谱后曾说:“……有这么多中年徐霞客、青年徐霞客、少年徐霞客,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批一批地涌现,我们都很高兴。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我们的徐学事业也欣欣向荣。”瑞升就是众多徐霞客中的一份子,在贺瑞升《跟着徐霞客去旅行》出版之际,真诚祝愿瑞升不断进步,取得更大成绩。

谨此为序。2006年7月1日于万寿路甲15号

序二 踏着徐霞客的脚印

张宏仁

张宏仁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曾担任地矿部副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地球科学EPISODES(SCI)杂志主编。

刘瑞升同志的《跟着徐霞客去旅行Ⅰ》很快就要交付出版了。他送来打印稿,让我能先睹为快。可惜由于眼睛有问题,未能一次读完,但仅就读过的一小部分我已深为感动。小刘为我们弘扬徐霞客精神,走霞客路提供了一个范例。

记得第一次和小刘见面是2005年的10月份,在江苏省江阴市两年一次的徐霞客学术研讨会上。他在会上介绍自己重走霞客路的过程,让我记忆犹新,他还配以幻灯片,展示一路的风土民情、自然风光,使人一目了然,如身临其境,这在以往的研讨会上是没有的。他的“在路上研究徐学”的方式,得到了与会徐学界同仁的肯定。现在的这本书,是他多年重走霞客路记录的集成。

小刘重走霞客路是从2003年开始的,到现在已有10个年头,他已走过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包括徐霞客到过的18个省市自治区,行程近5万公里。小刘说,他重走霞客路,有几个目标:记录三四百年间自然与社会的变迁,体验霞客路上的当代社会生活,为各地研究徐霞客的专家学者存照立传,为大家提供徐霞客游踪的旅行指南,还准备出版一套三册的《跟着徐霞客去旅行》。他为自己定的这几条目标,很值得我们借鉴。

弘扬徐霞客精神不仅是为了我们的今天,更重要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徐学研究需要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加。和小刘的交往,使我从他身上感受到青年人的活力。我们也希望更多比小刘更年轻的人参加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小刘的这本书会为大家提供帮助。2012年12月于北京

序三 心灵的行走

艾若

艾若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教授。

独有的爱好,求知的欲望,性情的寄托,驱使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方物象,得万千思绪,落得个万般风流;充盈而愉悦,健美而利世。人生这样,平凡特殊,春风得意,何其快哉!徐霞客如此,《徐霞客游记》是证。

世间书与路无边际,只能有选择地读与行。正是有选择,方决定着识与得,才多少能把握命运与前途。而健美与利世的人生目标,当然是选择的前提。

求知欲望与性情寄托的互伸,科学求真与文学求美的互补,融和自然与融洽社会的互亲,脚踏实地与浪漫情怀的互济,并从中蕴蓄而发的人文精神的弥漫万方,《徐霞客游记》为后世“重走霞客路”的新时代拓荒者们展示着只有智者才能自由自在行走的前景。

重走,在崎岖坎坷中历练,从重温中重振;继往,从经典权威中领悟,于更新中开来。而今对拓荒者们的诉求——视野当更开阔,胸襟当更宏富,思想当更自由,领悟当更独有,目标当更锁定——则取决于主客两体之互动,尤赖主体之践履勤思。现代科技已进入无所不在境地,大千世界无尽藏中变异无穷;伴着大道重振与开来,亟待不同门类的科学探索与创新进取,则文化的旅游或重走之纵深开掘,始于足下,也成于足下。

刘瑞升君曾骑自行车独游全国一些省市九千多公里。进入新世纪后,他与几位驾车族旅游朋友,从北京出发,经陕、川、滇、黔、湘等地域,奔向那艳名远播的香格里拉,为了一睹其芳华香泽。那是一次磨砺意志、广益识见、积累驾车探险经验的漫游。那些朋友曾是驱车拉萨或挑战罗布泊死亡带的当代精诚行者。刘瑞升置身其中,视作自己的一次成功热身。当年他骑自行车游历江阴徐霞客故居后,酝酿出“重走霞客路”全程壮游计划。经过认真准备,2003年始他偕夫人李萍女士自驾车,利用休假日,开始了这一逍遥远游。肇起于五台山、恒山、华山、武当山、嵩山等地带之“重走”,计划在2008年年底,完成全程践履与日志计划。此中妙谛,可谓知我者心领神会,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殊不知,人生所追求的,终究是精神价值之所在。

刘瑞升的行走与书写,心骛真善美,文笔自鲜活。或心灵生感,或情怀激越,或思绪涌动。这—时—物—事—思,只要当场入录,即使难免粗糙,也都是原生态情志跃动之存照,当是能予读者以触动、以思考、以愉悦的独有新闻素材。再行整理时,少不了几番对资料的汇拢与择取,爬梳剔抉,刮垢磨光。是的,古圣今贤,当各有各的辛苦与玩味、发现与开掘,而其人性、人格、人文精神的追求,则是一以贯之的。

阅读他《跟着徐霞客去旅行》丛书第一部初稿,我欣赏他文本结构中的流动性所带给读者的阅读方便与阅读趣味。且看他设置的可移动可变异的诸多栏目——“今日经过景点”“印象最深的事”“不能不知”“不开心的事”“特别记录”“玩家指南”“相关链接”“行车路线”等等,便觉出其中的无拘束但有规范,广兴趣但有重点,重文笔尤重文化,遇现象略呈本质。无论商、农、工、政、军,文、经、教、史、地,世事对比,今昔对照,传统观念与价值体系的交错变异,自在其中。尤其是社会对自然的侵犯,所到处尤忧环保。文本架构如此,既保持了完整与可读性,又不失灵动、宽泛,功能多种,色彩缤纷。若再加入精选过的精美照片之配合,以助动文字的欢跳与阅读的畅想,可收相互辉映之效。

纵览中国大地,经济发展飞快,而人的生存环境之污染,资源伤害之严重,旷古未有。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尚未落实到官民心中成为共同的行为规范。追求政绩与摆脱贫困捆绑一处所带给土地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灾害,在有些地方是毁灭性的。这些场景,不能不屡屡进入“重走霞客路”精诚行者的精诚日志。但就这一领域新闻写真所发出的环保呼救之声,即源自经典权威中开拓改革精神之更新与开来,并成为今日重振与复兴中华文化与文明终极关怀的主旋律。2006年8月30日于北戴河

自序 一生最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刘瑞升

刘瑞升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秘书长、《徐霞客研究》编委、地质哲学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报社通联记者部主任。

一个自认为“伟大”的计划开始实施,并初步告捷,其心情是难以言表的。此时此刻的我,就是这样的。

1

2003年8月3日,我申请了一个以CZ200383开头的邮箱,这个看似普通的邮箱,却拉开了我重走徐霞客之路的序幕。“CZ”是“重走”二字拼音的字头。8月3日当天,我前往天津盘山。盘山,徐霞客当年到过的地方,即他旅行距北京最近的景点。虽然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他游盘山的日记,但我相信会有他1629年游京师至盘山的文献记录。

2003年9月我重走徐霞客河北、山西线路,考察了徐霞客1633年到过的龙泉关、长城岭、五台山、恒山、悬空寺等地;2004年4、5月间我前往陕西,进入湖北,抵达河南,遍访1623年徐霞客游历的华山、嵩山、武当山,以及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等;2004年9、10月间,我用了近1个月的光景,越山东、过江苏、入浙江,将徐霞客到过或没到过的美景尽收囊中,包括他光顾的泰山、峄山、雁荡山,杭州西湖、灵隐寺,金华双龙洞,天台国清寺,他家乡无锡的东林书院、宜兴的张公洞等,以及没有记载他造访过的孙悟空老家花果山,孔夫子莅临的孔望山,南京燕子矶、石头城,及近年新造的灵山大佛等,当然还包括徐霞客故居在内的江阴众多地方。另外,2002年9、10月我用了23天的时间,与几个朋友从北京启程,驾车进四川、经云南、达贵州,将一路风光同徐霞客当年的步履行迹交织一起。我把这次近万公里的旅行,视为我2003年开始自驾车重走霞客路的热身行。

2

本书就是对上述旅痕忠实的记录,即4次出行的日志和图片,每次以一辑记。

巧的是,我的4次出行包含了徐霞客记录的5座名山,即徐霞客游历过的五台山、恒山、嵩山、太华山(今华山)和太和山(今武当山),我将他这5篇日记原作列为第五辑。

为了便于读者宏观了解徐霞客的考察行踪及《徐霞客游记》的情况,第六辑详细记载了徐霞客出游地、起讫日期及现存日记各篇日数等数据统计。

从古到今,人们是如何评说、记录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的呢?书中专设第七辑,节选了著名的徐霞客研究者朱惠荣教授的《文化瑰宝<徐霞客游记>》一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我计划以3本书的容量按行走的顺序记录重走霞客路,本书是我先期涉足的10个省份的日记。

3

书中的文字是我踏着徐霞客足迹旅行的见闻、感悟,还有自言自语、浅吟低唱。

与徐霞客同行。走在300多年前徐霞客走过的路上,路在脚下延伸,我的思路也渐渐清晰:重走霞客路是一生中最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情。这是一次风景盛宴的享受,还是一次精神赡足的旅行,这是一次身心愉悦的出走,也是一次心灵形气的转变。

和徐霞客相伴。他给我勇气和力量。我们一步一步地前行,他和我一前一后,我希望追上他,握紧他的手,替他背沉重的行囊。

同徐霞客交谈。每到一处,读《徐霞客游记》,观察眼前地质、地貌、植被、秀景,对照他的每一句描写,看到人为破坏、风光不再,一次次愤然。自己是在与自己所敬仰的先人倾心谈话,真诚交流。徐霞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看别人没看过的景,记与别人不同的文字。他留给后人的是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本真。

向徐霞客讨教。耐得住长久寂寞,抵得过一切诱惑,为了既定目标孤注一掷,特立独行一心一意干自己喜欢的事。谁能猜出他是怎么想的?谁又能全部读懂《徐霞客游记》这部大书?行走的过程就是向他学习的过程。对我来说,徐霞客3个字已化为一座精神上的航标,是理想王国里的一盏引路神灯。

拜徐霞客为师。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终生吾师。

……

跟着徐霞客去旅行,是为精神的库房添加一件件自以为是的珍品,是为物质的世界留下一道道敝帚自珍的辙痕。

跟着徐霞客去旅行,岂止是性情愉悦的一次次行走,更是心灵器宇的一回回嬗变。

4

江阴徐霞客故居,在不大的院子里生长着一株罗汉松,2人合围,高近7米,相传是徐霞客从盆中移栽的。400年过去了,它依然挺拔,依旧青绿。每次到故居拜谒,我都会一个人静静地肃立在树下,遐想什么,又似什么都没想。

花盆里种不活万年松,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我是自语。

悠悠渺渺,生生不已……2006年9月于北京多年来,本书作者一直致力于徐霞客的研究。1999年至2001年,他独身一人骑自行车进行“中华知识产权世纪行”活动,期间,专程到江阴徐霞客故居拜谒,在故居第一次看到徐霞客考察19个省市区路线图。“徐霞客300多年前走过的地方,今天又是什么样子呢?”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图为在天安门启程时留影(1999年11月9日张子弘摄)

第一辑

河北 山西

拒马河之源——涞源、龙泉关、五台山、应县木塔、恒山、浑源古城、悬空寺、云冈石窟、大同九龙壁等

小序

1633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明崇祯六年),46岁的徐霞客从北京出发赴五台山、恒山考察。八月初四抵河北阜平县,宿龙泉关;初五到达五台山;初六游南台绝顶,投宿狮子窠(即今狮子窝);初七登西台,游维摩阁、万佛阁,登东台,晚住北台;初八由五台山向恒山方向前进;初九经沙河堡入浑源界;初十经龙峪口、龙山、大云寺、悬空寺,宿北岳下;十一登恒山绝顶。著有《游五台山日记》、《恒山日记》。

2003年9月15日至19日,笔者出京城,过河北涿州、高碑店,经涞源县,落宿阜平;第二天到达五台山后,游狮子窝,住台怀镇;转天登东台、北台,继而往应县拜木塔,转道上恒山,登悬空寺,宿浑源;19日抵大同观九龙壁、访云冈石窟,后经宣化、怀来返京。寻霞客游踪,作重点景观访问。总行程1345公里,虽然时间较紧,但收获颇丰,今以日记形式记录之。

第01天 北京—河北阜平

这是一次“热身”行

9月中旬的京城,气温凉爽。早6点钟天已放亮。从亚运村住所出发,走四环路直奔京石高速。7时许,卢沟桥出现在右侧的雾霭中。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桥上有形态各异的大小石狮498个。“卢沟晓月”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

京石高速路的收费站设在卢沟桥这里。此时高速路上的车可谓川流不息,向北京方向行驶的多为夏利、富康等出租车。这大概是家住房山的出租司机,周一返城区上班。

这次行程是我们重走霞客路考察活动的热身。徐霞客用了30多年的时间游历了全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他北到天津盘山,东游浙江落迦山,西至云南腾冲,南达广东罗浮山。足迹遍及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上海、江苏、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而对其游历的北方7个省市,仅留有《游嵩山日记》(河南)、《游太华山日记》(陕西)、《游五台山日记》(山西)和《游恒山日记》(山西)等4篇日记,几次来京以及途经山东、河北至今均未发现日记,天津盘山也只是有记录,而无游记。在《徐霞客游记》60余万字中,这4篇日记仅占1万字,达六十分之一。

今年8月,我们曾前往盘山,但未发现有关徐霞客游盘山的资料。虽然没有收获,但也可以认为是重走霞客路活动的开始。这次五台、恒山行被称为“热身”,我们计划明年上半年,沿霞客游踪把河南嵩山及陕西华山走一趟。这样,霞客北方游有文字记载的路线就都走过了,为明年10月开始的南方诸省的行程奠定基础。

7点40分,我们的车来到河北高碑店出口。30分钟的时间,“捷达”跑了76公里,还得说是高速公路,当然,车的性能也不差。这辆车已伴随我们7年了,它是我们信赖的“朋友”,这次“热身”全仰仗它了。此行有2人,我及妻子李萍。

霞客当年走保定?

此行在选择路线时,是经过一番考虑的。霞客在《游五台山日记》中这样写道:

癸酉(崇祯六年,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出都为五台游。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

日记中记载,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初四,用7天的时间从北京到达河北阜平。据有关人士推测,当年霞客出京师,走涿州、高碑店、徐水,从保定向西到阜平。这一推测有其道理,保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始建城,经宋、元时代,保定成为燕南一大都会。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名为“保定府”。在霞客1633年游五台、恒山后的1669年,即清康熙八年,保定成为直隶省省会。

我们之所以从高碑店出京石高速入112国道,是想到易县看一看荆轲塔、清西陵、紫荆关,然后经涞源到阜平。

在易县盖日戳,这是此行的第一枚邮戳。

112国道易县的里程碑上刻着173公里字样。今天我才知道,112国道是北京环线(唐山→天津→霸州→涞源→宣化→兴隆→唐山),可以称是北京最大的环路。出易县六七公里的样子,在不知不觉中,路旁出现了山丘,多数山呈现的是一层一层的褶皱。易水河不时在公路旁打着晃儿,一会儿在路的左边,一会儿又跑到路的右边,河水少得可怜。路上车辆不多,不时有“时风”、“顺风”等牌的农用车驶过,偶尔看到有农民在地里收割玉米。

看看公里数,从亚运村到这里已210公里,跑了3个小时。眼下这段路况还挺复杂,一个个标有“盘山路险”、“事故多发处”以及黄底黑色惊叹号的警示牌,告诉我们不能马虎,几处雾区伴着细密的小雨使我们愈加瞪大眼睛。

小石盘村看“二青”

在112国道216公里处的一座石桥旁我们停了车。拒马河在左侧静静地流着,一群白鹅在水边游弋,右侧是怪石嶙峋的高山。石桥将公路与河对岸掩映在树林中的一个村庄连在一起。从河里打来清水,为一口气跑了200多公里的“坐骑”清理一下容颜。“噢噢……噢噢。”循声望去,从小山村方向走来一个男子,他向远处的鹅群拉长声音喊着。当他走到我身旁时,我问他这村子叫什么。“小盘石村。”他看了看我的相机,说:“到桥对面,可以照一张大青二青的石像。”

我随着他走到河对岸,他一边走一边对我说:“这对面山上有盘龙关,据老人讲古时孟良、焦赞在此镇守。我们这里四面环山,过去四周都有城墙,离紫荆关才10里路,有山有水,是块风水宝地。”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向西边望去,远处的确有蜿蜒不断的长城。接着牧鹅人又让我向北看,在起伏的山峦上,有两尊似人的石峰耸立,这就是他说的大青和二青。也许就是孟良和焦赞的化身。

牧鹅人叫田玉成,早年逃荒到此。临分手时,他高声对我说:“这地方风景、空气都好着呢,帮我们引点资金来开发开发,建点别墅什么的。”他将别墅的“墅”念成“野”,口气中充满了幽默。

当汽车行驶到112国道244公里处,这一带称为浮图谷,只见树叶上沾满了厚厚的尘埃,飞溅的污泥点使沿途大多数里程碑上的数字不见踪影,“东风”、“解放”等大卡车装满了石块在公路上穿梭,一块写着“三义矿业有限公司”的大牌子戳在路边。浮图谷,到处飘浮着尘土的山谷。

17时50分我们到达阜平宾馆。

★ 沿途景观

卢沟桥“卢沟桥”因横跨卢沟而名。卢沟名之来源是河水流经卢师山之西。还有一说是河水黑浑,水浑浊为“卢”。由于卢沟河道迁移不定,故又称“无定河”。清代康熙皇帝为镇水患,将无定河更名为“永定河”。

卢沟桥距京城30多公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是半天的路程。一般来说,出京远行的人们,上午在京城与朋友饮酒告别,走到卢沟桥天色近晚。因此,卢沟桥渐渐便成为北京西南的第一个住宿点。第二天凌晨,策马桥上,但见明月西沉,大地铺银,好一幅卢沟晓月图。这就是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的由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全长266.5米,外宽9.3米,11孔。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桥身两侧护栏各有140根望柱,柱头雕有石狮280组,每组中又有几只石狮,且姿态各异。桥头有乾隆书“卢沟晓月”石刻。“七七事变”使卢沟桥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建议 来卢沟桥赏月、数狮子,还可以看着桥面上有意留下来的古代石板,发思古之情。之后,不妨到距桥仅有200多米的宛平城看看,城墙和城楼完好,那里还有抗日战争纪念馆。

刘备故里在涿州“世间幽燕无双地,出京范阳第一州。”清乾隆皇帝南下从涿州经过时,赞叹这里是出京城后的“第一州”。涿州,古称范阳,出京城南行(京石高速路到涿州服务区57公里)三四十分钟车程。

涿州城西南有一个叫楼桑树的村庄,相传是刘备故里,村中建有昭烈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使涿州名扬天下,故事就发生在距村西北两公里的忠义店,后人在此修了一座“三义庙”。

出生于此的古代名人还有张飞(三国时期),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作者),贾岛(唐代诗人),赵匡胤(宋太祖)。

荆轲塔

易县城西2.5公里处有一小山,山上建有“荆轲塔”。该塔为辽代所建,今存荆轲塔为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辽塔基础上重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塔为八角十三级,高24米,为白色砖石结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27年深秋的一天,在易水河边的一个小村里,燕太子丹举行仪式,送义士荆轲赴咸阳刺杀秦王嬴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仰面而歌,歌声直冲霄汉,顿时变成一道白虹横贯于日,这就是世称的“白虹贯日”。荆轲头发直竖,帽冠都被高高顶起,接着他又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这就是“怒发冲冠”的出处。从此,这个小村庄便被叫做“白虹村”。

另外,出易县城关西行3.5公里,有一村子名叫血山村,传说这是荆轲居住过的地方。村后有一小山包上残存半截古塔,名为“樊於期塔”,樊於期是让荆轲提着自己的头颅去见秦王的壮士。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个村子,村民会告诉你,当年樊於期拔剑自刎,颈中喷出一道血光,染遍了小小的村庄。这就是血山村名字的由来。

坊间传樊於期塔是燕太子丹修建,其实该塔建于元中统二年(1261年)。

清西陵

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修建,比霞客去五台的1633年晚近百年。所以,就算霞客当年从这里走过,也仅记下荆轲塔,不可能说到清西陵。但在重走霞客路时,此地可留上一笔,给游者以提示。

西陵位于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有帝陵4座、后陵3座、妃子园寝3座以及亲王、公主园寝4座,其中昌陵回音壁与崇陵的铜梁铁柱十分著名。陵园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有宫殿等大小建筑千余间,各种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均保存完好。末代皇帝溥仪的骨灰也安葬在这里,但不在陵区内。

清西陵与遵化清东陵和湖北钟祥的明显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项目,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48公里的紫荆岭上,海拔1080米。112国道从其旁通过。紫荆关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它东连云蒙山,南以十八盘山道为险阻,北傍拒马河且以浮图隘口为门户,一关雄踞中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在其南有著名的狼牙山烈士纪念碑。

★ 特别推荐

避暑胜地涞源

太行之雄浑,燕山之俊秀,恒山之舒展,在三大山脉相聚的地方形成一个盆地,这里有一座小城,小城中泉水丰沛,汇聚成河,向东流去,此水为拒马河。拒马河古称涞水,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叫涞源,顾名思义是“涞水之源”。

涞源暑期日均气温21.7℃,凉爽舒适,需拥被而眠,是避暑的好地方,有“凉城”之美誉。

游逛涞源

1.空中草原 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海拔2158米,四周山势陡峻,平坦的山顶面积达3.6万亩,夏天野花遍地绿草无垠。草原上有万年冰洞。

2.白石山 距县城17公里,海拔2096米,奇峰林立,巨壑纵横,植被茂密。

3.乌龙沟长城 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内长城的一部分。保存完好,正处于开发中。

另外还有横岭子森林公园、十瀑峡、仙人峪等景观。

吃喝涞源

这里有涞源酸豆腐、黏面枣云糕、苦荞面切条以及特色煎饼。另外,一定要尝尝虹鳟鱼,这里可是全国五大虹鳟鱼产地噢!

★ 有趣的事

在神堂堡至阜平的一段省道上,我到路边的邮局盖日戳,邮戳上显示此地名叫砂窳,询问邮局的人得知,“窳”字上面一个“穴”,下面两个“瓜”,念“语”的音,什么意思?他们也说不清。查字典后令人一惊,这字指(事物)恶劣、坏,如窳劣(粗劣、恶劣)、窳败(败坏)。真不知地名为何选用这种意思的字。

★ 有惊无险

按计划出涞源走207国道约110公里即可到达阜平,但在出涞源20多公里的地方,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起伏不断、弯道多多的山路上,“坐骑”的刹车失灵了,眼看车速愈滑愈快。李萍不愧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司机,她一边不断用手刹点刹车,一边观察路况。只见前方二三十多米处的路左侧,有一个一米高的土坡,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向左打轮。苍天保佑,刚才迎面开来的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此时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给了我们一个无人干扰的自救时机。“捷达”的前轮在弯道旁这个不起眼的土坡“之巅”终于不走了。车刚停稳,迎面弯道就出现了一辆加长的卡车,它呼啸着与“坐骑”擦肩而过。此时,“捷达”的后“屁股”紧挨在逆行的路边,由于是弯路,这里形成一个盲区。刚才额头渗出的一层冷汗,此刻唰地流了下来,山中的微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原来内衣已被汗水湿透,手心都攥出了汗。

刹车失灵可不是件小事,赶紧找救援。我伸手拦住一辆轿车,车是涞源法院的。说明情况后,他们同意捎我回县城。坐在后排的人名叫杨耀,很热情,他说,出门在外,难免遇到麻烦,并表示会绕道将我送到一个天利修车店。司机感叹:“多亏是你们开,车速较慢,要是放在我们当地司机身上,仗着路熟,快速行驶,没有刹车,这后果不堪设想。”与杨耀分手时,我们互相留了电话,希望今后多联系。从他们口中得知,我们刚才走的207国道去阜平方向正在修路,小车过不去。只能绕道108国道进山西后,在神堂堡转省道到阜平。后经修车师傅指点,原来车在下坡时由于空挡滑行熄了火,所以当然没了刹车。下坡不能空挡,这是在驾校学车时就知道的事,但我们许多司机朋友下坡时仍空挡行驶,现在看来是真危险,可不能再干这种傻事啦!

★ 吃在阜平

晚饭就在阜平宾馆餐厅,主要有:阜平豆腐(5元),用卤水点的,纯正的农村味道,两块豆腐像烤面包,上面撒着碎芹菜,芹菜上面放有黄豆;扒糕(4元);山蘑炒腊肉(18元);碗菜(5元),就是木耳、腐竹、黄瓜、花生等拌在一块儿;最具特色的驴肉满罐香(26元),用红油浸着的驴肉质地酥烂,上面点缀着青绿的香菜,装在一个造型、色彩都很朴素的沙罐中,沙罐放在一个大平底盘的正中,四周放七八个外焦里嫩的小饼子,用小饼子夹上驴肉,香喷喷的;主食刀削面(5元/盆);蓝星啤酒(5元/听)。共计68元。

★ 行车路线经过整治的避暑胜地涞源县拒马河源头。拒马河源头旁自娱自乐的村民。“让我看一眼。”夕阳下的村民在源头旁闲坐聊天。拒马河源头已经成为京、津等城市的后花园,图为来自北京的游人拍照留影。(本页图2012年9月15日摄)

第02天 阜平—山西五台山

走访阜平旅游局

一觉醒来6时30分,拉开窗帘,天晴气朗。宾馆窗外,就是阜平最繁华的街道,马路上跑的车多是农用车,嘈杂的人声与农用车的“嘟嘟……”搅在一起,与这本应宁静的小县城极不协调。

370年前,霞客到此,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

为了了解当地的情况,我与阜平县旅游局取得联系。局长蔚俊林,年富力强,有把阜平的旅游搞上去的雄心。他听说徐霞客在游记中还记载了阜平,非常高兴。我取出随身携带的大部头《徐霞客游记》,指着上面提到的鞍子岭、龙泉关、万年桥等,他兴奋地连连说都在都在,而对太子铺这个地名感到陌生,疑惑地自语:会不会是粟元铺?他将我引到墙上贴着的阜平地图前,仔细寻找这些地名,并一一指给我看。

谈话间,他让人将霞客所写游五台山和恒山的日记复印下来,并遗憾地对我说,徐霞客要是专门写一篇游阜平的日记该多好呀!

蔚局长将阜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书递给我,原来,阜平是一个人杰地灵、山川秀美的好地方。从规划书上我了解到,阜平位于太行山腹地,北距北京275公里,南距石家庄110公里,西距五台山78公里,可谓“五台东门户,京津西花园”。这里的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是由距今28亿年的古老片麻岩构成,由于岩石透水性很弱,地表水流遇到陡峭的地形便形成了一系列瀑布。现已发现瀑布30多处,其中最大瀑布落差达112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还有中国最大的片麻岩天生桥,该桥长27米,宽和高各13米,瀑布从“桥”下穿过。这里有水温达80℃的温泉疗养院,有万里长城龙泉关,还有道教圣地水帘洞和千年石窟石佛堂。真可谓美不胜收啊!

按计划今天要考察从阜平到五台山一线霞客的踪迹,然后赶到五台山。虽然这里距五台山仅有78公里,路况也不错,但沿途霞客行迹颇多,所以不能久留。蔚局长派一个叫陈国的小伙子为我们向导。

30多岁的陈国,干旅游已好几年,对阜平的旅游景点如数家珍。他拿着《徐霞客游记》,看着上面的文字,不由得念出声来:

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音:勇耸——作者注)起。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渐束。又七里,饭于太子铺。

陈国抬头看着我说,这上面说的石梁、小溪、大溪,说不定是指当年小路上的一些地点。阜平去五台的小路如今还能找到,但车是开不进去的,而且小路早已废弃。其实如今的382省道基本上是与老道同行的,有些路段就是原来的老路,公路不像老路那么躲山绕水,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因此现今去五台的实际距离,要比明清时短了许多。左:阜平县旅游局导游陈国(左)与作者在寻找“塔子铺”。右:阜平天生桥,瀑布从“桥”下穿过。

9点20分,我们告别了蔚俊林局长,开上“捷达”出阜平南关。在南关,我不禁设想1633年八月初四,霞客抵阜平南关时的情景,这年的霞客已四十有六,如今到了这个年龄,人生的一半已走完,若是普通百姓,也只能听天由命按部就班地活着了。而今,有不少人在这个年龄段已下岗或内退。走仕途者此时还可拼搏一把兴许能平步青云,但这毕竟是少数。

我估计,明朝年间,平均寿命比时下要低许多,接近半百的年龄可能已算老年了。仅以霞客父辈六个兄弟为例,他们最大年岁是60岁,最小的45岁,平均53.5岁。当时大多数平头百姓不到20岁就已婚配,像霞客22岁才结婚应不多遇,而霞客到30岁才有长子屺实属罕见。从霞客长子和次子结婚时间,便可推断出当时婚嫁大概时间,霞客长子屺1615年出生,1634年娶亲,这年其长子应为19岁。次子岘年方17岁便娶妻。

我要说的是,一介布衣徐霞客在年将半百的时候,仍为实现自己心中目标四处奔走,真不愧是“千古奇人”,真是令人佩服。

太子铺=塔子铺?

转眼间,汽车里程表显示出县城已8公里,见路旁有几位村民,陈国忙说停车。询问村民后得知不远处山坡旁有一村子叫塔子铺,我问其中一个小伙这里是不是太子铺。他说不清楚,但他告诉我村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可能知道。于是,我们将车开进颠簸不平的土路。大约走了1公里,有一岔路伸向小山村,路很窄,汽车走得很费劲,最后只好停车步行。路旁土坡上稀稀松松地有十几间破旧的土房,有些只剩残垣断壁。

我们走进的两处院子,房屋都是铁将军把门,细观这些已败落的院落,在已经裂着大缝的房柱上贴着褪色的春联,依稀能看出上面的文字:惠风恬畅富水长流,丽日熙和春光永驻。正当失望的时候,在前面的庄稼地里,有一人影晃动,我们急忙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位老太太,陈国在她的身旁大声询问着。但见她头发基本都白了,满脸的皱纹,牙齿所剩无几,眼睛大大的,很有神。她穿一件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蓝色的确良褂子,背微微有些驼。从她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攥着还带着湿润泥土的花生秧,几粒饱满的花生一晃一晃的情景看得出,老人身体挺硬朗。问她高寿,她用手比划出一个八字。老人耳背又加上说话有口音,我根本听不清她在说什么。她就是刚才那个小伙说的老人,可惜,她没能提供给我们什么信息。

我们回到土路上,路的另一边也是一个村落。路旁有一所名叫色岭口的小学,正值课间休息,一群孩子在学校门口玩耍。我问他们知不知道徐霞客,他们异口同声说不知道。听说要拍照,孩子们活跃起来,勾肩搭背,做着鬼脸。白色瓷砖贴面的门垛儿,右边写着“今天我以学校为荣”,左边书“明天学校以我为容”。

按霞客游记上的记载,他是走出县城15里的时候到达太子铺,并在这里用的午饭。我们走了8公里到达塔子铺,约16里,估计这塔子铺,就是当年的太子铺。

山路“起承转合”,到达已远离阜平县城20公里处,即382省道222公里的里程碑旁,陈国说这地方就叫鞍子岭。

霞客在《游五台山日记》中写道:

北行十五里,溪声忽至。回顾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上亦有坳,乃瀑布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坳间。离涧二三尺,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再上,逾鞍子岭。

如今公路旁,看不到“石壁数十仞”,也瞧不见“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的景观,只有长着稀疏杂草和不多树木的荒山。

左:一路走来,几乎每经过一个村落,都能看到如此悠闲的村民。右:塔子铺村80多岁的老者还下地劳动。左:色岭口小学的孩子们。右:塔子铺村已经废弃的老宅和石磨盘。

今日万年桥

过鞍子岭二三公里的样子,见路旁竖着一块刷着蓝漆已锈迹斑斑的铁牌,隐约可见上面写着几个白色的字:此路已废弃请走新线。陈国说顺旧路前行,就是游记中提到的万年桥。旧路虽是土路,还算平坦。

真没想到,万年桥如此宽阔平整,桥的护栏高六七十厘米,为条石垒就,简约古朴。桥面同路面一样是黄土铺成的,由于车马稀疏,除路当间外,两边靠近桥栏一米来宽的路面长满了青草。桥两边护栏端头本应有四块栏柱,但说来真巧,两侧各丢失一块,留下的两块上面分别刻着“一九六五年十二月重修”字样。陈国说,在他记忆中另外两块原来也有,上面都刻着“万年桥”三个字。我想可能年久了,水泥失效使栏柱松动,可在桥栏旁斜坡上搜寻半天终没看到栏柱的身影。说不定被谁搬回家垒了猪圈或当了台阶,我猜想。

站在桥上左右眺望,四周是绵延不断的群山,宽阔的河床,大面积的地方已种满玉米。有一股水流不紧不慢地向前淌去。

这时,有三位村妇从桥上走来,她们都挎着用藤条编织的篮子,里面装着蘑菇或青菜。为了核实这桥的大名,我向她们询问,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万年桥。”“附近还有桥叫万年桥吗?”我问。“没听说。”其中一个妇女回答。

由她们的话可以断定,这桥就是当年霞客见到的“溪有石梁曰万年”。

过桥左拐前行,回头远望,万年桥的全景映入眼帘:线条简洁的万年桥共有6个大跨度的弧形桥孔,整个桥身均为石砌,庄重大方。我推断,此桥300多年前,也就是这身素打扮。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仅有一个桥孔下有水通过,余下5个桥孔宽的河床均已成为庄稼的地盘,当年霞客描述的滚滚溪水“其势甚壮”,已成记忆。

我对陈国说,在桥头立个铜牌,将霞客来此的时间及《游记》中的文字刻在上面,对促进阜平旅游业发展,益处多多,还增加了人文文化的内涵。他点头称是。

离开万年桥后继续沿土路前行,旧路伴着河水而行,路旁有农舍掩映在一排排的树木中,偶尔可看见路旁面向河床有小小的龙王庙。我想,面对愈来愈少的河水,龙王的肺都得气炸了,别说闹水灾,龙王都快没水喝了。左:万年桥跨越的大溪几近断流,但沿河仍能见到仅一开间的龙王庙。询问当地人得知,如今有些村民仍然逢年过节烧香拜谒,大多是许愿保平安。右:从桥上走来的三位村妇,证实该桥名叫万年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