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30 07:20:3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概 述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定义;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3.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起源;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定义

心理咨询在英文中被称之为“咨询”(counseling);心理治疗在英文中有时被称之为“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有时被称之为“治疗”(therapy)。(一)心理咨询

咨询在国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咨询的共同特征:

1.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

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咨询者与来访者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利用其专业技能及所创造的良好咨询气氛,来帮助人们学会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生活中的难题。

2.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1)从咨询者的角度看,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生活,其中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内。(2)从来访者的角度看,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需要接收新的信息,学习新的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作出某种决定,这也涉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3.咨询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确定目标,做出决定,解决难题。特殊的咨询,还可提供有关职业、学业、疾病的康复、心理卫生、婚姻家庭、性问题、宗教和价值观的选择,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

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钱铭怡)(二)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一样没有公认的定义(1)《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各人发展而进入一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家相互作用”。(2)英国的弗兰克(J·Frank)认为心理治疗是提供帮助的一种形式。它与非正式的帮助是不同的。①治疗者接受过进行这种工作的专门训练,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②治疗者的工作有相应的理论为指导,这些理论可以解释心理障碍的原因并为解决这些障碍提供了有关措施。(3)一种极有影响的定义是沃尔培格(L·R·Wolberger)1967年提出的: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4)陈仲庚教授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努力的行为,是一种伙伴关系;治疗是关于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5)美籍华裔学者曾文星、徐静认为,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与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促进其人格的成熟

2.以上各种定义都包含以下方面:(1)治疗是一个过程;(2)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3)治疗者运用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4)目的是消除或缓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3.综合各方的意见,本书(钱铭怡)对心理治疗的定义为: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同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二者之间并无清晰的划分和本质的不同。(一)咨询与治疗的相似之处:

1.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二)咨询与治疗的区别:

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

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

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另外,在国外,咨询心理学家与心理治疗家所接受的专业训练不尽相同。咨询多数是在非医疗的情境中开展;而心理治疗多在医疗的情境中或在治疗者的私人诊所中进行。咨询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在美国心理学会中分属不同的组织。(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不同的起源

1.咨询心理学家认为咨询心理学有4个主要起源:(1)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2)本世纪初由美国大学生比尔斯(C·W·Beers)发起的心理卫生运动;(3)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中对个体差异的研究;(4)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的、非心理分析的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崛起。

2.心理治疗的起源与咨询心理学的起源并不完全相似。

心理治疗可追溯到l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始的心理分析理论,甚至可溯源至19世纪中叶催眠术的施行。罗杰斯于l942年发表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第一次使非医学的和非心理分析的心理治疗成为现实。在此之前,心理治疗是只有医生才能从事的职业,心理分析在这一领域中独占鳌头。罗杰斯的工作不仅打破了心理治疗领域中一枝独秀的局面,同时第一次将心理治疗与咨询联系在一起。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一)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可划分为4个阶段:

1.启动阶段(1949年至l965年):(1)心理学家黄嘉音曾在精神科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他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尤其是少年儿童病人进行了心理治疗尝试,并出版了相关著作。他的工作在当时的中国意义重大,尽管不很完善,但毕竟是尝试性地迈出了第一步。(2)启动阶段中,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工作,应属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了。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心天、王景和、李崇培等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心天先生将此法作了总结和提炼,称之为“悟践疗法”。

2.空白阶段(1966年至l977年):

文革期间,心理学被看作是伪科学。在这种政治气氛之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时间完全停滞不前,堵死了发展之路。但是,“坚冰下面亦有潜流”,由于在工作中发现和意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钟友彬等人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秘密尝试采用心理分析疗法对某些神经症病人进行治疗。

3.准备阶段(1978年至l986年):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重新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79年成立了“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80年代初,一些精神病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及上海、北京的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在医院中开设心理咨询门诊比较早的有北京的钟友彬、南京的鲁龙光、广州的赵耕源等。在高校中,开展这项工作比较早的有北京的张伯源等。

4.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至今):

1987年以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在我国有了长足的进步。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中心迅速发展,相关著作也增加了。钟友彬的《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1988年)和鲁龙光的《疏导心理疗法》(1989年),将西方有关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之中,总结出了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其模型虽不够完善,但在建立适合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模型方面起到了开创作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会议和培训越来越多。

总之,我国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已开始掌握当今世界心理治疗的几种主要理论与方法,并对这一事业的发展方向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二)发展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值得注意的问题:

1.我们在开展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方面,缺少必要的专业训练。

2.我国目前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尚缺乏自己的专业刊物。

3.对此项工作领导重视不够,各方人士理解不够。

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一)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1.从业人员至少应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2.至少对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用于其咨询实践之中;

3.至少应掌握一些如谈话,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等。(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的职责

1.对来访者负责。即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客观地提供建议。

2.帮助的根本目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对求助者的帮助过程,其根本目标是促进求助者成长,自强自立,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保密原则。治疗者应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三)对治疗者与咨询者个人的要求

1.曾文星先生等在谈到作为心理治疗者的条件时指出,成功的治疗者需具下述条件:(1)要有帮助别人的心;(2)要有敏锐的感觉及了解心理的能力;(3)要有精神病理的知识;(4)要有丰富的经验;(5)要保持中立无私的立场;(6)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与态度

2.除了需具有助人之心、敏感性及洞察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态度之外,作为心理治疗者或咨询者仍须注意下列问题:(1)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①提高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尽可能避免因治疗者的个人因素而导致的治疗阻力的产生。

②提高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的认识:治疗者不可能圆满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要认清自己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是一个良好的治疗者。(2)提高对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

治疗者要把对方当作一个与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来看待,真诚待人,才能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这方面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当对方有很严重的问题,有很大的毛病时,也要平等待人,不要鄙视对方。

②切忌“板起面孔”教训来访者。(3)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帮助过程,不能等同于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谈话或是亲人的肺腑之言,要保持客观性。

②在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为使治疗者对自己的咨询或治疗尽心尽力,或出于感激之情,甚至由于积极的移情的产生,很愿意为治疗者做些事情以表心意。在这种情况下,治疗者不应利用来访者的这种心情而为自己谋取个人私利。

1.2 强化习题与详解

一、多选题“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临床干预中(  )。

A.是两种交替使用的措施

B.两者目标一致

C.两者操作方式有别,所以不可交替使用

D.两者理论基础不一,所以必须区别,不可混用【答案】AB【解析】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二者之间并无清晰的划分和本质的不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都是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二、简答题

1.试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答:(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定义:

咨询在国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咨询的共同特征: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咨询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

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二者之间并无清晰的划分和本质的不同。(2)咨询与治疗的相似之处:

①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②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

③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

④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3)咨询与治疗的区别:

①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

②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③心理咨询用时较短;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

④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⑤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⑥在国外,咨询心理学家与心理治疗家所接受的专业训练不尽相同;咨询多数是在非医疗的情境中开展,而心理治疗多在医疗的情境中或在治疗者的私人诊所中进行;咨询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在美国心理学会中分属不同的组织。

2.作为一名优秀的咨询者应具备哪些资质?

答:(1)曾文星先生等在谈到作为心理治疗者的条件时指出,成功的治疗者需具下述条件:

①要有帮助别人的心;

②要有敏锐的感觉及了解心理的能力;

③要有精神病理的知识;

④要有丰富的经验;

⑤要保持中立无私的立场;

⑥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与态度(2)除了需具有助人之心、敏感性及洞察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态度之外,作为心理治疗者或咨询者仍须注意下列问题:

①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提高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认识,即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尽可能避免因治疗者的个人因素而导致的治疗阻力的产生;提高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的认识,即治疗者不可能圆满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要认清自己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是一个良好的治疗者。

②提高对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治疗者要把对方当作一个与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来看待,真诚待人,才能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③提高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帮助过程,不能等同于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谈话或是亲人的肺腑之言,要保持客观性;治疗者不应利用来访者为自己谋取个人私利。

第2章 治疗关系的建立

2.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1.治疗关系的特征;

2.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

3.共情的含义及应用共情的方法;

4.即时化的含义;

5.对峙的含义和使用对峙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关系的特征(一)治疗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

治疗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通过这种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这种内化过程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减少防御心理,认真地探索自己,理解和接受新的观点,学习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

2.自尊心的提高。自尊心的提高与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两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3.移情式的改进。移情是一个心理分析治疗家常用的概念,在这里是指来访者以积极尝试适宜行为的方式取悦于治疗者,这是良好的治疗关系内化的另一种产物。这种产生于相互信任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移情式改进经过强化,也是有可能变成持久的改进的。

4.认同作用。这是指来访者对治疗者态度的认同。认同是使对方产生变化的基本要素。(二)治疗关系的特征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治疗关系是一种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人际关系之中最为密切的程度。治疗关系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独特性(1)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每一来访者的关系都是独特的;(2)这种治疗关系与其他所有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也是独特的。帕特森在谈及心理治疗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时曾指出:治疗关系不是建立在社会交往的立场上的,它完全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特殊关系。

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1)客观性是指治疗者保持客观的、中立的立场,以来访者利益为出发点,尽可能地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

这种客观性的意义,对来访者而言,会感到治疗者不会将其个人意见强加给来访者,而且治疗者的分析是有理有据的,更倾向于信赖治疗者。(2)主观性是指治疗者应以共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尊重来访者,使之感到温暖。

由于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没有日常的瓜葛、利害的冲突等,使得治疗者有可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为来访者着想,对来访者负责;又由于这种关系能自觉应用有关人际关系的科学原理,使得治疗关系得到发展,使治疗者与来访者双方都能集中注意于治疗中最基本的问题。

3.专业限制(1)治疗关系独特性的限制:咨询关系建立在来访者主动求助的基础之上。(2)职责的限制:治疗者应认清什么是治疗者的责任,什么是来访者应负的责任。(3)时间的限制:通常治疗或咨询中的一次会谈时间为40分钟至1个小时。治疗者应使来访者明白,治疗是有时限的,这样来访者就会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有效地利用会谈时间。(4)其他限制:如来访者对治疗者提出个人要求的限制,来访者攻击性行为的限制,对治疗对象的限制等等。

二、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建立在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的。在治疗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应为治疗者。具体而言,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共情(empathy)

共情指的是治疗者设身处地体会来访者的感受、需求、痛苦等心理活动的心理历程和能力。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时时刻刻都应该是非常敏感的,对于前来寻求帮助的每一个特殊的个体都能保持这种敏感,变换自己的体验。这种共情是特殊的、个别的,而不是泛泛的、一般性的;是能够理解与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的各种负荷的能力,而不是进行判断和支持对方的能力。

共情分两个层次:①初级的共情,即局限于对某种情境作出具体情感反应,体现在一般会谈技巧之中;②高级而准确的共情,即治疗者进一步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表明自己若处于同样情境将会有何种反应或态度,以启发来访者作更深入的自我探讨。

罗杰斯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了解来访者,尽力体察其精神活动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治疗者必须将自己完全融化于对方的观念之中,进入并欣赏对方的精神世界,并将对这一内在世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由此,治疗者才能日益接近来访者的体验与情感,发展起一种基于理解和尊重且不断深化的治疗关系,从而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该过程可概括为两个步骤:①准确地感受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从来访者的角度看待事物;②以言语和非言语方式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精神世界的理解。然而,表达若选择时机不当,或缺乏对对方的深入了解,则可能对治疗产生破坏性影响。(二)积极关注(positive regard)

积极关注在罗杰斯早期的文章中被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

在做积极关注式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来访者所讲述的事实当中,发现他们的积极方面。而不是说一些空泛的,与来访者问题无关的积极话语。

2.当治疗者感到前一点难以做到或未能做到时,可以注意对方对事件的描述本身是否准确、形象、生动,这也是治疗者可以发现的积极的方面。

总之,积极关注要求治疗者持续地寻找来访者身上的长处和积极方面之所在,与此同时,直接明确地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工作。治疗不是帮助来访者把问题抹平或化小的过程,而是帮助来访者正视他们置身其中的世界的过程。(三)尊重和温暖(respect and warmth)

这两者都是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尊重来访者要求治疗者要能接受对方,能容忍甚至接受对方的不同观点、习惯等。治疗者不应轻视来访者或以权威的身份出现。

温暖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主观态度的体现,它不是能以语言来表达的,而是以某些人类交往中最基本的成分来表现的。比如语气、姿式、面部表情等。它可以创造出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生变化的治疗气氛。(四)真诚可信(genuieness and authenticity)

真诚可信也是罗杰斯所倡导的,主要是指治疗者要开诚布公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要让来访者去猜测治疗者谈话中的真实含义或去想象治疗者所做的一切是否还提供了什么别的信息。真诚可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治疗者要真实地对待自己;另一方面要真诚地对待来访者。(五)与治疗有关的其他影响因素

共情、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真诚可信等,都是由罗杰斯所倡导的。罗杰斯认为具备这些因素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并使之产生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支持他的观点,认为这些条件是成功的心理治疗所必备的,但只有极少的研究同意他的那种认为这些条件即是治疗所要求的充分条件的看法。许多研究也进一步提出了影响治疗的其他许多因素。

1.具体化(concreteness)

具体化在治疗中是指要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重要的、具体的事实及情感得以澄清。具体化包括两方面:(1)澄清具体事实:来访者的言语有时候会是含糊不清的、相互矛盾的,治疗者此时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和他的问题。在治疗中,应注意搞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对方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有什么情绪、情感的变化等。(2)弄清楚来访者所说的词汇的具体含义:因为在治疗中,往往会发现对于同一个词的用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及时澄清具体词语的含义,有助于做到共情和准确了解来访者的问题。

具体化决定着治疗的质量,也影响着治疗关系的建立,因为只有真正理解对方的经历、处境、感情等,才可能达到共情的境地。

2.即时化(immediacy)

即时化的含义包括:(1)要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here and now)”的情况。

当一个人总是过分注意过去和将来的情况时,别人是很难了解到他现在的想法和感觉的。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自身的暴露层次很低,进行治疗往往很难有令人满意的结果。(2)治疗者对来访者与自身的关系要敏感,对来访者指向自身的言语、行为、情感应予以必要的反应。

治疗者此时所关注的是来访者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与习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这些情感体验、举止言行的及时反应,有利于帮助来访者确认他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3)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来访者的情感体验及行为及时地进行反馈,亦有助于会谈过程的进行和治疗关系的深化。即时化鼓励来访者更多地暴露自我,也是在促进他们与治疗者进行更为开诚布公的交流。

另外,在英语国家,即时化还要求在治疗过程中更多地使用现在时态。

3.对峙(confrontation)

对峙是指要向来访者直接指出其存在的混乱不清、自相矛盾、实质各异的观点、态度或言行。(1)穆哥特伊德认为对峙常常涉及来访者3种类型的矛盾:

①来访者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

②来访者的思维、感受与其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

③来访者的想象的世界与治疗者所看到的真实的世界之间的差异。(2)贝伦森概括出5种类型的对峙:

①体验式:治疗者在发现来访者所说的关于他自身的情况与治疗者体会到的来访者的情况之间的矛盾时的反应。

②教导式:当来访者对有关教育、职业、社会领域以及治疗过程的信息了解有误,信息缺乏,或需要寻求这类信息时治疗者与之的对峙情况。

③强力式:发生在治疗者集中注意力于来访者问题根源上的时候。

④微弱式:发生在治疗者强调来访者应负的责任和其病理问题时。

⑤鼓励式:治疗者对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以某种积极的方式行事时所给予的鼓励或对其被动的行为不予鼓励的对峙方式。(3)伊根提出对峙的方式:

①对峙应在高级准确的共情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峙就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对治疗具有破坏作用。

②治疗者对对峙的应用应是试验性的。

③对峙先决条件是对峙者之间已建立了某种程度的相互关系。

④对峙应以逐步接近的方式进行。

对峙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一种治疗方式,但运用不当会给治疗带来危机。

2.2 强化习题与详解

一、单选题

1.(   )不属于咨询师应遵循的限制观点。

A.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取向限制

B.咨询目标限制

C.职责限制

D.情感限制【答案】A【解析】咨询师应遵循的限制性观点包括:①咨询师的职责限制;②时间上的限制;③感情限制;④咨询目标限制。

2.心理咨询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求助者的价值取向不一致,应当(  )。(2003年8月三级真题)

A.以某种价值观评判求助者

B.以自己的价值观评判求助者

C.采取非评判态度

D.认同求助者的价值观【答案】C【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如果以自己的价值取向作为参照点,或者以某一种固定的价值取向作为参照点,就必然要对求助者的个性特点及其观点进行评价,从而丧失了心理咨询所要求的中立态度。为了保持非评判性态度,咨询师在和求助者谈话时,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评论性意见,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

3.如果求助者认为鬼神是存在的,心理咨询员应当(  )。(2003年8月三级真题)

A.认为他是弱智

B.跟他讲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

C.尊重他的个人信仰

D.批评求助者【答案】C

4.如果求助者有婚外情,心理咨询员(  )。(2003年12月三级真题)

A.看不起他,但不要流露

B.向他说明可能产生的后果

C.向他宣传有关道德及法律知识

D.仍然要尊重他,并在咨询目标及方案中加以解决【答案】D【解析】咨询师应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充分地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每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其复杂的背景,某些价值取向并非咨询师的标准才是正确的,或者有可能都是可以存在的,各有所长的。

二、多选题(  )不符合咨询时间限制的内涵。

A.确定的咨询时间,应严格执行,不能更改

B.不同求助者的咨询时间应完全一致

C.咨询时间应有所限定,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D.咨询师完全可以根据求助者的情况灵活掌握时间,少则10分钟,多则3小时【答案】ABD【解析】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较好(初次咨询可以适当延长),两次咨询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周。但是,每次咨询时间的限定,也不是绝对的。根据求助者心理特点、年龄大小和问题的性质,可以适当调整,增加或减少咨询次数或间隔时间。

第3章 会谈技术

3.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1.会谈的类型及其作用;

2.影响会谈的因素有哪些;

3.会谈中的倾听技巧;

4.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优缺点;

5.会谈中的影响技巧;

6.常见的指导技巧;

7.沉默现象的类型与处理方式。

一、会谈中的基本问题

对于心理治疗工作来说,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会谈。在心理治疗工作中,人们很重视会谈技术,要求治疗者要有敏感性、洞察力等各种各样的能力和技巧。(一)会谈的目的与作用

治疗是由一次次会谈组成的。不同的会谈可能有不同的目的与作用。心理治疗中的会谈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收集材料式会谈:这种会谈的目的就是要收集与来访者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是会谈的最基本的形式。

2.诊断(或评估)式会谈:目的是区分来访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分清来访者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什么是对方的主要问题等。

3.心理治疗式会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此时治疗者要运用不同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达到这一目的。这是心理治疗中耗时最多的一类会谈。(二)会谈中的治疗者与来访者

在心理治疗会谈中的两方面人物——治疗者与来访者,都会对会谈产生影响。不论会谈的次数多少,这种影响都会持续存在。

1.治疗者

对治疗者来说,意识到他们自己在面对来访者时也在表现他们自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在治疗中使用指导、解释等技巧时应注意来访者的不同反应,因人而异。(1)指导:运用指导会使来访者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语句减少,使那些原先防御心理就很强的人或攻击性较强的人的防御心理增强。但指导却会使那些过去感到极为需要自立的人们的防御能力减轻,而且能改善那些表现为场依存的来访者的治疗结果。(2)解释和说明:解释会使对方的言语反应减少,除非这些解释是作为言语性强化而使用的。一些研究认为中等程度的解释比显浅的或很深层的解释更为有效,也有作者根本反对采用深层的解释。

2.来访者

在来访者身上存在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会谈的内容与进程,这是治疗者特别要注意的。(1)不同的来访者对咨询与治疗的目的与结果的期望不同。

来访者感到自己当前的状况不是他们希望的那样,想有所改变。但被问及希望通过何种方式得到帮助时,来访者的反应有:

①答不出,不清楚;

②只是想与某些人谈一谈;

③希望得到心理学的解释,了解应怎样看待他们当前的困难,以便找到一种比自己经验更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④寻求忠告、建议和支持。

此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会谈及心理治疗抱有的期望不同,而不同性别的来访者对治疗者所采用的会谈方式及方法也会抱有不同的期望。(2)来访者在治疗会谈中可能不能真正表现出他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①身处不熟悉的环境,还要暴露自己的问题,焦虑、烦恼、紧张可能使来访者失去常态;

②有些人对自己作为来访者的角色也可能抱有某种期望,以某种事先想好的方式出现在会谈中。(3)来访者对治疗者也会抱有某些特定的角色期望。

来访者对治疗者对自己的态度非常关心。同时来访者期望治疗者具有以下特征:温暖亲切,但要冷静客观,不强加于人而又相当开诚布公,愿意提供思想和观点,如有必要随时准备采取真诚和积极的行动。(三)影响会谈的其他因素

1.会谈的环境(1)会谈的场所应为可以隔音的房间,以满足保密的要求,还可以保证会谈的双方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是会谈场所所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2)会谈场所还应布置得整洁、舒适、色调适宜。例如坐椅应当令人感到舒服;室内灯光不应正对着来访者的位置;来访者的座位不应背对房门,最好在靠墙的位置;来访者的座位应与治疗者的位置呈直角,这样使来访者在必要时有某种避开治疗者视线的可能性等。

2.治疗者的专业职称或学位。在会谈场所摆放专业资格的证明,或是出示相关证件等。

3.治疗者的衣着、气质等。

二、注意倾听的技巧

在心理治疗的会谈中,所谓“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治疗者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会谈中的倾听基本技巧包括: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鼓励、说明、对来访者感情的反映和总结等。(一)开放式问题(open question)

开放式问题常常运用包括“什么”、“怎么”、“为什么”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开放式提问有较大的自由度,能让来访者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

治疗者在使用开放式问题时要注意:

1.在之前和提问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发展良好的治疗关系。

2.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

3.注意辨别来访者的反应。有些来访者虽然表面上对问题都一一作答,但可能其内心思想与活动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二)封闭式问题(closed question)

这类问题的特征就是可以以“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一两个字给予回答。

这类问题在会谈中具有收集信息、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使会谈能集中探讨某些特定问题等功效。封闭式问题也可帮助治疗者把来访者偏离某主要问题的话头牵引回正题上。但过多地使用封闭式问题可能会对治疗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三)鼓励和重复语句(encourager and restatement)

鼓励是指对来访者所说的话的简短的重复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嗯”,“噢”,“是这样”或“后来呢?”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或强调对方所讲的某部分内容。是最简单的技巧之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技巧。

以重复语句作为鼓励对方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很有效力的反应方式,这可以表明治疗者对来访者所说的话中关键词语的注意。通过这样的鼓励,可引导来访者的谈话向某一方向的纵深部位进行。在运用鼓励语句的同时,治疗者还要注意自己身体语汇的运用,如清廷的姿势、点头等。(四)说明语句(paraphrase)

就是对来访者在谈话中所讲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的实质进行复述,简而言之就是对其谈话进行实质性的说明。治疗者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对来访者的话进行复述,但某些带有敏感性的词汇和一些重要的词语仍以用来访者用过的词汇为好。

说明语句可以帮助治疗者检查其对来访者的问题的理解程度,把一些分散讲出的事情联系起来。治疗者的说明语句也给了来访者以重新解释自己的思想的机会,同时也是其重新探索自己的问题,重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深化所谈话题的内容的机会。此外,说明语句在初次会谈中对了解来访者所谈的问题的各方面材料都极为有用。治疗者可以借此机会检查他对来访者所诉说的许多事实的理解程度,澄清、确认一些关键的信息与线索,为进一步的治疗会谈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对感情的反映(reflection of feelings)

对感情的反映技巧为治疗者提供了一个探查来访者的感情卷入的程度的机会。

情感反映的内容包括:

1.“你”或对方的名字和情绪的名称。如“你觉得……”,“你心里感到……”

2.与情绪有关的人物、事件。如“每次你说话时你丈夫心不在焉就会使你感到特别恼火”。

3.对感情的反映与说明语句的结合。如“你感到很伤心?”“这件事你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气愤?”。事实上,在具体的心理治疗实践中,有时很难区分说明语句与对感情的反映。

在运用感情的反映这一技巧时,治疗者自身必须对人类丰富的情感有较好的认识,要能够比较正确地定义某些常见情绪、情感。

对来访者的情绪体验,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治疗者都要进行准确而及时的反映,使之成为了解对方,打开对方心灵的门扉的一把钥匙。(六)总结

在心理治疗会谈中,总结就是把来访者所谈所讲的事实、信息、情感、行为反应等经过治疗者的分析综合后以概括的形式表述出来。

总结是治疗者每次会谈必用的技巧之一。总结并非只有在结束会谈时才用,在会谈中治疗者可以随时运用,只要判定对对方所说的某件事情的有关内容已基本掌握即可。

心理治疗会谈中的倾听活动对治疗者说来并非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记录事实与听取对方谈话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的过程。这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各种倾听的具体技巧只要运用得当,都会对会谈起积极的作用。

三、影响对方的技巧

心理治疗仅仅靠良好的治疗关系及运用倾听的技巧也可使来访者从中受益,这是来访者自我成长的过程,但又是非常困难的、缓慢的过程。当治疗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会谈之中时,这种影响是治疗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技术、个人的人生经验、对来访者的特有的理解使来访者从中受益的过程。影响对方的技巧包括:解释、指导、提供信息或忠告等、自我暴露、反馈、逻辑推论、影响式[9]总结等。(一)解释(interpretation)

解释是最重要的影响技巧。解释能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他们的问题和自身的方式,还可使来访者的世界观产生认知性的改变。当治疗者运用说明、对感情的反映等技术时,是从来访者的参考体系出发的,而当治疗者运用解释的技巧时,则是从治疗者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的。

解释一般有两种:

1.来自各种不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对同一个来访者,不同流派的理论会有不同的解释。

2.是根据治疗者个人的经验、实践与观察得出的。

解释是影响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技巧。艾维等人认为对任何一次治疗会谈来说,两个或三个运用得当的解释可能是其最大的限度。应用过多会使来访者否认你的才智(你的参照体系),或者他可能会干脆不再来访。(二)指导(directive)

指导被人们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技巧。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告诉来访者做某事。指导最直接的形式是治疗者让来访者干某些事或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事。

指导技巧与解释一样,与各家各派的理论联系紧密,不同的理论中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指导技巧。常见的指导技巧有:

1.指导言语的改变

如把“我应该怎样”改为“我希望怎样”,这种技巧与认知治疗理论相联系。这派理论认为来访者所说的是与其想法、认知相关联的,改变其认知才能改变其行为;而从行为入手进行改变,也会对其认知产生影响。这种言语改变的指导在行为学派的“决断训练”中也常见到。

2.特殊的建议或指示

这在我国的心理治疗工作中常常采用。如有来访者每日的事情都要拖到第二天才做,治疗者就会要求来访者今日回去做一件事,做完就奖励自己,没做则给自己以某种形式的惩罚。

3.自由联想式的指导

如“带着这种情绪进行联想,回想一下你儿童时代的经历……”。这是心理分析治疗家的常用话语,以指导和帮助来访者按心理分析的理论模型寻找问题的根源。

4.角色性指导(1)角色扮演:让来访者扮演自己当时的情况,治疗者或治疗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再进一步给予指导,这在行为治疗中很常见。(2)角色颠倒:来访者不是演自己而是扮演另一个与自己有关的人。(3)固定角色:让来访者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于他原来的情况的角色出现,以此让来访者获得不同以往的新的体验。这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的技术之一。

5.训练性指导

这方面的种类极多。如放松训练、决断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等等。在训练之前和训练过程中,治疗者都会对来访者提出要求,指导他们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等。这种指导多见于以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的心理治疗之中。

采用指导技巧一定要注意,要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三)忠告与信息(advice and information)

治疗者借助为来访者提供建议,给予指导性的信息,或为其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等帮助来访者。提供信息和忠告等在职业心理咨询中更为重要。

提出忠告时应注意:

1.以来访者利益为出发点。如果对方不接受,治疗者应重新检查自己对对方问题与想法及某些个人特点的理解,帮助其另立解决方案;若对方一时不能体会其中好处,因而并不赞赏,治疗者也应冷静对待。

2.注意提出忠告的措辞。委婉的话语易于被对方接受,进而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3.忠告或建议可能会因使用过多而失效,因此,提出忠告时应持慎重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对方询问治疗者的意见、建议时再给予忠告、建议,一般不应主动提出过多的建议。(四)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

自我暴露是指把自己个人的有关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的过程。治疗者的自我暴露与来访者的自我暴露在治疗过程中是同样重要的。治疗者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开辟治疗的交流渠道,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的良好关系,增加来访者对会谈的兴趣,使来访者的自我暴露增多,还可能会强化来访者的某些行为。

治疗者的自我暴露有两种形式:

1.向来访者表明自己在治疗会谈当时对来访者言行问题的体验

这种形式的自我暴露在治疗中经常出现。在自我暴露中传递给来访者积极的信息,会使来访者增加对治疗者的喜欢程度,治疗关系由此也得到了加强。传达负性信息时,不能只顾表述自己的情绪而不体恤对方的心情。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负性的暴露可能使来访者将治疗者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而更加信任治疗者。

2.告诉对方自己过去的一些有关的情绪体验及经历经验

在这种形式的自我暴露中,治疗者在讲述自己的过去经验时,应注意做到简明扼要。如讲得过于冗长、过于详细,则治疗者会使会谈偏离帮助来访者的中心。(五)反馈(feedback)

反馈是指治疗者为来访者提供自己或他人会怎样看待来访者的问题的特殊的信息。应用反馈技巧可以为对方提供与之不同的感知思维模式,以达到影响对方的目的。

治疗者提供的与自己看法有关的反馈信息有时与自我暴露中第一种形式难于区别。第一种形式的自我暴露更偏重于表述治疗者自身的感情体验,而反馈则更偏重于表达治疗者对来访者所讲述的问题、事件等的看法。(六)逻辑推论(logical consequences)

这种影响技巧,是治疗者根据来访者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原则,引导来访者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运用这种技巧时,治疗者常常可以用“如果……就会”这一类条件语句。

治疗者可运用逻辑推论帮助来访者看到其思维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还可以引导来访者认识其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上。逻辑推论是在为来访者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引导对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思维,预先想到事情发展的可能结果,进而使其意识到自己思维、言行的不妥之处,从而改变之。认知行为治疗等就常常使用这种影响技巧。使用这一技巧也必须有良好的治疗关系作为基础,否则将会遇到来自来访者的阻抗。(七)影响性总结

这是对每次会谈中治疗者给来访者所做治疗的总结。一般在会谈即将结束时做此总结。这一总结经常和倾听式总结一起进行。治疗者可先总结一下在此次会谈发现来访者都有些什么样的问题,然后讲一下在此次治疗中重点对哪几个问题进行了工作,最后可以概括一下本次会谈的治疗要点。这样做有利于会谈双方对此次会谈的情况有更为清楚的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来访者抓住会谈要点,加深对于其在会谈中所学到的东西的印象。

四、会谈中的非言语性技巧(一)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汇

1.目光接触

当你倾听对方的谈话与叙述时,目光可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当你在讲话解释时,这种视线的接触可比听对方谈话时少些。

2.身体语汇

作为治疗者,在自己的治疗对象面前,应使自己的身体语汇融入到治疗过程中去,以有利于治疗过程为准。如当来访者初次到来时,可以和对方握手表示欢迎与接纳之意。如有的治疗者不习惯于这种方式,也可以不用握手的方式,但需起身招呼来访者坐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使自己坐得舒适、自如,同时又要表示出对对方的关注。这在倾听对方谈话时更重要,可使自己面对对方,使自己的身体略微倾向于来访者,并用点头等方式表示自己的注意。在说明问题时,可借助某些手势加强谈话效果,但要注意运用适度,不能显得过分夸张。(二)其他非言语性的技巧

心理治疗的过程比较多地依靠治疗者的言谈话语来影响对方,这就需要治疗者在治疗时很好地运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带着对对方的共情、理解与关切去讲话。

治疗者在会谈中需要注意运用的技巧:

1.发音不能太平,这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讲话时要有些抑扬顿挫、变速与停顿,这会使你的话语变得有生气、有吸引力。

2.要尽量发出明确的声音,使对方能够听清楚,含混不清易使对方产生犹疑。

3.语速不要过快或过慢,一般中等速度较为适宜。

4.掌握谈话中的停顿有助于对方思考,停顿并非留下谈话的空白。停顿有3个作用:(1)留下言语的余韵;(2)求得同意、领会;(3)加强听者的紧张状态,这实际上是让对方参与其中的艺术。(三)某些基本技巧的实践练习

1.对于好的听众与不好的听众的观察

注意你周围的人,找出你认为是最好的听众的那些人,记下他们与谈话对象目光接触的情况,身体语汇的表达以及对对方话语的反应方式。以同样的方式找出你认为是最让人不喜欢的谈话伙伴,记录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特征性情况。

2.会谈的实践性练习

在你与朋友或家人谈话时,有意识地引入某些消极行为(如眼睛看着别处,样子懒懒散散、心不在焉);而在另一些时候,则有意识地注意以积极的方式参与谈话(注视对方,身体面对对方倾斜等)。记下这两种方式产生的影响,对不同的人情况怎样。

五、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技术

人类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丰富的。即使是当人们沉默地坐在一起,那里的气氛中也充满着各种信息。当言语及身体语汇所表达的信息不一致时,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面部表情;其次是声音的音调,最后才是言语本身。因此,在心理治疗会谈中,治疗者决不能忽视来访者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

伊根认为,一个有效的治疗者应学会“倾听”和理解下列非言语行为:(1)躯体行为;(2)面部表情;(3)声音特征;(4)自发的生理反应;(5)个人的生理特征;(6)个人的总体印象。(一)面部表情

1.视线的接触及目光传递出来的信息。目光被认为是人们赖以交流的工具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位置的安排之所以要呈直角就是避免来访者与治疗者直接对视,以免使之感到心理负担过重。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占主导地位,不论是说话时还是听对方讲话时,目光一般都会注视着对方。

2.视线的转移或目光的间断在治疗过程中也有着重要意义。当来访者谈到其所害怕涉及到的一些话题时(如性、敌对情绪等),只要这些话题一露端倪,他们的目光就会有一种回避的反应。

3.嘴部是整个面部又一表情丰富之处。有时,嘴角肌肉的微小活动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如微笑、轻视、思索、下定决心等。

治疗者借助于对来访者面部表情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来访者的问题及其对他本人的影响,与来访者讨论其表情所传达的情感、情绪信息也可使来访者认识到治疗者对他及其问题的理解,这对治疗过程极为有利。(二)身体动作所传递的信息

运动是人们通过自身的移动、姿势的改变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运动是受到文化传统影响的,通过后天模仿得到的行为。

1.手势具有说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问题、插入谈话等作用,是很难与口头的言语表达分开的。手势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经过推敲而运用的。手势的运用是与身体姿势相关联的。

2.具有不同问题的人,其躯体表现可能是不同的。身体的姿势,肌肉系统的紧张与放松,头部、手、脚的动作都可以看作是具有信号意义的一种交流的信息。

3.身体语汇中,最有用的一种也许可以说是身体姿势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是在无意识之中进行的。因此,有时观察这种改变有可能得到从对方言语交流中得不到的东西。(三)声音特征

有人把有声的非言语交流也称之为副语言,它是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包括嗓音的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节奏的变化等。其中音质相对稳定不变,其他部分都可以变化。人们的言语表达借助于音量、音调及言语速度的改变,他们能够表达多种复杂细微的感情。

声音的停顿也值得注意。停顿被认为是喉部肌肉变化所带来的现象。这些肌肉僵硬和紧张及放松的变化使声音和音调出现短暂的停顿。这可能表明了讲话人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如果对方在谈话中有意识的停顿,可能表明对方希望其刚刚所谈的内容能引起治疗者的注意;还有一种停顿是希望看到治疗者对自己前面所谈内容的反应,以决定下面继续谈什么内容为好。(四)综合印象

人的姿势、相对距离、体魄、装束、发型等也传递着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与人们的举止、言谈内容等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在会谈过程一开始,治疗者往往能够从这些非言语行为所反映的信息得出对来访者的初步印象。

对来访者的综合印象,实际上还包括综合后抽象概括的整体印象,如对方成熟老练或单纯幼稚,追求完美或自卑心重等。(五)沉默现象的观察与处理

沉默现象在会谈中也不容忽视,沉默之中仍有信息的传递。沉默可分为三类:

1.创造性的沉默

创造性沉默是来访者在会谈过程中,对他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所体验到的感觉的一种反应。在这种沉默之中,某些新的观念与情绪体验正在孕育、涌现。“凝视着空间的某一点”也许可以看作是这种沉默的一种标志。此时,治疗者最好什么也不要说,但要在等待中注视着对方。直至其言语的或非言语的行为表示可以继续了,再继续会谈。如果觉察到对方不情愿讲出其当时的心理活动时,可以建议下次会谈再与来访者讨沦此事。

2.自发性的沉默

自发性的沉默往往来自不知下面该说什么好这样的情境。在治疗过程的初始阶段,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此时,来访者的目光更多地是游移不定的,从一处看到另一处,也可能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看着治疗者。

这种沉默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方的内心就会感到越紧张。此时治疗者可以先略等片刻以确定这种沉默是否属于第一种创造性的沉默,如若不是,治疗者应立即有所反应。

3.冲突性的沉默

冲突性的沉默可能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引起。还有可能他们认为下面将要讨论的那件事使他们感受到了某种威胁,或是在生治疗者的气,用沉默作为一种被动攻击的形式。(1)当人们感到害怕时,其非言语行为可能表达出这样的内容:“我真的并不想呆在这儿”。当搞清楚这种沉默是紧张害怕造成时,提一些一般性的、不涉及某些事情要害的问题以及作些保证,可以减少这种害怕的心理。(2)当他们对治疗者感到愤怒时,他们的行动也会表现出不服气、冒火的样子来。当沉默是由于愤怒造成时,这种情绪可能是针对治疗者的。如果看到对方明显是在生气,治疗者最好采取主动对峙的方式,打破僵局,双方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3)在他们感到愧疚时,他们会回避治疗者的目光,表现出踌躇不安的样子。

面临冲突性沉默时,治疗者要以真诚的态度与来访者相处。如果对方拒绝配合,那么治疗者要等待一下,直到对方打算这么做了。此时的时间并未白白浪费,因为沉默的持续在不断增加着对方内心情绪紧张的程度,直至对方感到无法再沉默了。这种信息也会有助于以后的治疗工作。

对于非言语性行为的知识及觉察能力是治疗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可以说它是你手中的工具,掌握了这一工具,你对于来访者的理解及交流都会大大地向前迈进一步。它可能使你感到掌握会谈过程更为得心应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