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培训教材(2019年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08:40:21

点击下载

作者:入党培训教材编写组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入党培训教材(2019年版)

入党培训教材(2019年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入党培训教材(2019年版)作者:入党培训教材编写组排版:韩梅梅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4-01ISBN:9787515023328本书由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自觉地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之上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就一直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自身的解放而努力奋斗。(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个方面对党的性质进行的确定。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党必须由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

共产党首先是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把它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在184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原则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坚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思想同俄国工人阶级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自觉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之上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充分认识到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般部分,而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的部分,这里的“最先进”除了体现在政治上的最坚定、组织上的最严密之外,更根本的是思想上的最科学,即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一大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趋成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由中国先进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从党的人民性和民族性来表明党的先进性以及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是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同中华民族的关系。

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执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也是党的性质的重要内容。一个政党能否夺取政权,能否巩固执政地位,关键在于能否得到本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在于是否有稳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就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任务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三)“两个先锋队”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者是统一的。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同时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也要为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任何政党都是阶级的代表,在党的性质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己的阶级性。中国共产党在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也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是全民党。党章所表述的“两个先锋队”思想,强调的是党在执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党的性质和功能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的关系,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在新时代,要坚持党的性质,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其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要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固有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要培养、形成和发展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品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勇于改革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参与意识等,都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党的性质,必须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教育、带领和引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具体工作,特别要做好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把党的关怀与温暖及时、精准、有效地送到需要帮扶的群众之中。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新社会阶层,即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社会阶层,与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总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党强调阶级基础,绝不意味着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我们党强调群众基础,也绝不意味着否定党的阶级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的共同理想和基本任务也是一致的,决不能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党的阶级基础是党所产生和依托的阶级力量,它决定着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着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党的群众基础是党所代表和依靠的广泛的社会力量,是党除了自己的阶级基础之外必须拥有的力量源泉。阶级基础决定着党的阶级性,群众基础决定着党的广泛代表性,二者都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都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必需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高度概括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作用。(一)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历史的必然、中国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是偶然的,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之中。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的革命斗争,但结果都失败了。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建立起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因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摸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使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使国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开启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这就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195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来,历届宪法都明确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从历史和现实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人民选择了党,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二)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正确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依靠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同时,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密切结合起来,防止来自“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全面地发展和进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但是,也绝不能以经济建设取代其他方面的建设,因为我们所要的小康社会是全面的小康社会,我们所要的现代化是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50多个民族、13亿多人口的国家,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同地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的挑拨下,这些矛盾表现更为突出,甚至有时以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环境。这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8900多万党员,有90多年丰富革命、执政和建设经验的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做到: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说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做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实践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目的。本章测试题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1848年——的问世为标志的。

2.中国共产党以——为指导,按照——原则组织起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之间的矛盾。

4.新发展理念是指——的发展理念。

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二、简答题

1.党章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如何界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什么?第二章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共产党人要依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要求,明确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并使之成为全党坚定的共同信念。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在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指引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章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一)共产主义是理论、实践和社会制度的有机统一

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共产党人所信仰的科学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的。170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保持着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始终是世界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建设新生活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中,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历程中的理论创新和中国化发展。

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伟大实践活动,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并同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革命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的发展已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有9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就是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终身为之奋斗的社会制度,是全人类所向往的、最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相继存在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中,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人类社会的更替,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以社会主义的高度发达和充分发展为基础。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

共产主义科学内涵的上述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构成完整的、科学的共产主义概念。其中,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共产党人从事共产主义伟大运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共产党人实践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必然道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则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归宿。

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上,凝聚了党心、民心,一洗百年民族耻辱,赢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二)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由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进行过科学的设想,即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实现了国家消亡的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更加科学,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概括更加精练。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以上所讲的这些有关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虽然只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所进行的设想,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合理、最进步的社会,是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和追求。二、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每一种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哪怕是用一种新的剥削制度取代旧的剥削制度,都要经过曲折、长期的斗争;每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的确立,都要经过曲折、长期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共产主义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也将如此。从现实的世界来看,有些国家包括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然而从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向高级阶段过渡,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社会主义得以建立的基础比较薄弱

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发展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那样,最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而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首先取得胜利的。直到目前,社会主义各国也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预料到的和预料不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会受到更多条件的制约,既需要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又需要探索适应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过渡形式,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还需要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摆脱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依赖,还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化,逐步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薄弱的基础上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二)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并存

当前的世界是“一球两制”的世界,在两种社会制度对立并存的国际局势下,社会主义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又会遇到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和国际斗争。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列宁就曾提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但是在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由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采取改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使今天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各国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作为比资本主义更新更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于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就只能在对立中并存。而这种对立并存的局面,就必然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明显的优势地位,必然运用各种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控制、政治上的颠覆、文化上的渗透、科技上的封锁,甚至军事上的威胁,从而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制造障碍,使社会主义在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上呈现出长期性。(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在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汲取。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情又有很大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完全需要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去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带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在探索中前进。于是,在探索成功的时候,社会主义可以向前发展;在探索发生失误的时候,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在探索暂时失败的时候,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有可能出现反复。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旧的传统影响比较深,国民素质比较低,现代化程度比较低,使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性更加突出,随时有可能因为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等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失误,甚至可能发生如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的暂时失败,体现出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长期性。共产党人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这种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并不是说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们强调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目的在于使广大共产党员以及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积极分子认清形势,做好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思想准备,克服在实现共产主义方面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过快、过近的想法,防止和避免动摇或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和行为。三、把远大的理想同在现实中的努力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据此,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在实践中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自己做好工作的现实努力结合起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党就是靠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既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又团结了全国人民,形成了无比坚强的凝聚力和无比强大的战斗力,使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不断推进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伟大历程。

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同时,我们党把这个最高纲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革命的性质只能是新民主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以推翻“三座大山”为目的的最低纲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使我们党紧紧团结起全国的老百姓,动员了一切积极因素和积极力量,形成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并把最高理想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联系,同全国人民强国富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相联系,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就是在这个共同理想的支撑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使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在现实工作中的积极努力统一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把党的最高理想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把个人的其他方面的理想建立在党的最高理想基础之上,并自觉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而努力奋斗,即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一)共产主义政治理想是共产党天然的政治本色

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的角度来看,关于共产党、共产党人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时候,就曾经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他们的党之所以叫共产主义者同盟,就是为了表明这个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不仅如此,因为共产党的存在,目的是要领导人民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所以,马克思还认为,共产党所坚信的共产主义,不能只是局限于党内的人有所了解、为之奋斗,还必须把其向全社会公开讲明,使其成为团结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纲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恩格斯说过,政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是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正是基于对共产主义的这种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草案,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著——《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世界各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这充分表明了共产党、共产党人与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理想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必然的联系,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理想,是共产党的本色,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最本质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就认为,我们所要建立的党不能只是在组织上几个人的简单组合,而应当首先是在思想上成为“主义”的共同信仰者。毛泽东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正是为着这个“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为了把将要创建的党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先后开展了三次论战(同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同改良主义的论战、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思想理论上廓清了障碍,这才有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都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有着一种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天然的政治本色。(二)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多年间,始终把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理想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加以强调。比如,毛泽东把“为共产主义奋斗到死”称为共产党员的“政治道德”。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不仅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理想的一贯思想,而且把理想与信念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思想观点。

从理想信念及其二者的关系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

从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

从共产党员个体成长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员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没有骨气,就会经不起诱惑,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生活上堕落。

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的实现,必将使共产党人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更加接近,使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三)共产党员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

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了生命,为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他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再如夏明翰,他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千古绝唱;又如焦裕禄,他堪称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等。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他们能够在行动上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终原动力。共产党员用坚定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政治理想,切实解决好共产党人应当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本章测试题一、填空题

1.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2. 中国共产党是——的产物。

3. “——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是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4.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5. 毛泽东把“为共产主义奋斗到死”称为共产党员的“——”。二、简答题

1. 共产主义科学内涵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 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进行科学设想的?第三章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具体国情、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救中国和强中国的历史责任感。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而使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百姓富裕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为完成革命任务,中国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进行了英勇斗争,如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虽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百姓富裕这一近代革命任务来说,都失败了。这表明: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正在中国先进分子苦苦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苦苦求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之时,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历史和现实还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我们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适时地开始了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到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了。以此为标志,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及时拉开了全面地大规模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宣告: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标志着我国从根本上跳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局面。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原因。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包含着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在内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新水平、新阶段。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经中华五千年文化沉淀之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根基。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我们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丰富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阶段,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本章测试题一、填空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命题,是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的。

2.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才能发展中国。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战略布局是“———”。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二、简答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什么?第四章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党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向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极大丰富,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就的先进理论。广大共产党员和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和理论,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内涵,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这一学说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