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年度报告(2015):中韩关系的再构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09:23:26

点击下载

作者:门洪华,【韩】李熙玉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朝鲜半岛年度报告(2015):中韩关系的再构造

朝鲜半岛年度报告(2015):中韩关系的再构造试读:

卷首语

今年是中韩建交23周年。在这20多年里,两国关系由浅入深,如今两国关系已经升格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这意味着中韩两国进入不仅在双边关系上,亦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进行对话和交流,进而促进共同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朴槿惠总统执政以来,双方达成协议,决定使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更多实质性的内容,以促进双边关系之成熟,此后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领域展开了多种多样的交流与合作活动。

但尽管有着诸般变化,朝鲜半岛上的南北分裂状况仍一如往昔,看不到丝毫发生积极转变的征兆。对于这种状态,亦有部分人士将其称为“热和平(Hot Peace)”,意思是为了促进周边环境的稳定和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它将可能成为亚洲和平与稳定的绊脚石、东亚地区一体化合作的最大障碍因素。

2014年是中韩关系发展过程中进展颇多的一年。继2013年朴槿惠总统访问中国之后,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了访问。双方的首脑会谈为巩固相互信任、构建沟通机制提供了契机,亦对两国国民的相互认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如此,合作领域还扩展至国防和军事交流方面。两国亦一偿夙愿,就中韩FTA谈判达成实质性协议,使中韩经济关系更上一层楼。在社会文化领域亦展开各种合作与交流活动,加强人文纽带,夯实双边关系的基础。

但双方仍需悉心应对相关问题,不使小问题演变为外交大问题。实际上中韩两国已经见证过贸易纠纷或历史问题演变为政治矛盾,并因此产生巨大的沟通和解决成本的事例。因此,为了避免小误解引发政治误判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各种政策性努力,在学术和外交领域保持慎重(Prudence)态度,尤其需要构建一套危机管理体系以保证沟通畅通、有效解决发生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民间的学术讨论和交流来促进相互理解,深化共同认识。

正是着眼于此,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在签订学术交流协议之后,开展了多种交流合作活动,如共同举办学术会议、战略论坛、共同出版(最近在双方合作下,成均中国研究所翻译出版了《中国战略报告第一辑:中国软实力的战略思路》和《中国战略报告第二辑:全球精英眼中的中国战略走向》)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双方的学术友好关系,并就中韩关系里的诸多悬案进行了多层次、丰富的意见交流。跨越国境的这种交流合作是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质性发展、推动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双边关系的携手共进的旅程和智识实验。今年双方又以法古创新的姿态编写《朝鲜半岛年度报告(2015)——中韩关系的再建构》一书,相信它将成为推动中韩关系发展、促进韩国道路与中国道路之间互相理解的又一良好平台。

此次出版与先前的图书出版方式稍有不同。它由双方研究所共同构思,相关执笔人员在中共中央党校共聚一堂,在彼时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共同确定了具体的争论焦点和议题。中国经济出版社方面负责相关实际业务的人士亦到研讨会现场,对出版该书的意义和具体出版形式等进行了讨论。

我们由此确定了

总论

、政治外交、军事安全和朝鲜半岛、经济、人文学术、大众文化等板块,并决定由中韩两国学者分别执笔。而且,为了及时、充分地反映2014年中韩关系发展的成果,双方决定把出版时间定在2015年初,且在中韩两国同时出版。但因《朝鲜半岛年度报告(2015)——中韩关系的再建构》是初次编写,双方还决定在书中首先对22年来中韩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再对2014年的主要成果、争论焦点和问题等进行讨论;而在未来出版的年度报告中将对相关年度的核心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另外,为便于读者参考,在本书末尾还收入了中韩关系大事记、中韩关系相关统计数据和有关朝鲜半岛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统计列表。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之间举办了大量的研讨会、学术会议和战略论坛等。这些活动在促进中韩关系发展和双边沟通上做出了颇大贡献,但很遗憾并未能编辑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我们共同注意到此点,于是意气相投的双方决定每年编写出版《朝鲜半岛年度报告》,希求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借此奠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智识基础。而且对于双方研究所共同确定的问题领域(Issue Areas),同时收入了中韩两国学者的意见,其异同点亦同时反映在书里。当然,这些意见并不代表两国政府或两个研究所的立场,但致力于客观、中立地反映两国学界目前有关中韩关系研究的状况与倾向。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视之为时代赋予的学术使命,当仁不让地迈出了第一步。

以成均中国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主,两国学界的诸多学人参与了《朝鲜半岛年度报告(2015)——中韩关系的再建构》的执笔过程。当然,对中韩关系的看法,中韩学者会有所不同,但我们不应忧惧这些细微的差异,而应以相互包容的姿态来“追同化异”。这样的举措体现了中韩两国首脑所提议的人文纽带精神,我们相信在未来中韩两国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这将成为合理解决相关问题的智识基础。

最后,要为《朝鲜半岛年度报告(2015)——中韩关系的再建构》的所有执笔人以及对此次出版进行构想和安排的两个研究所送上掌声,给所有参与报告撰写和提供资料支持的朋友们“点赞”。此外,还要感谢积极资助此项出版事业并对中韩关系发展抱有深切政策关怀的韩国国际交流财团,以及克服困难为出版提供细心支持的中国的优秀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和韩国的权威出版社成均馆大学出版社,在此谨向它们表示深深的敬意。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 韩保江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 李熙玉2015年2月4日·立春总论

构建成熟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历程、现状评估与未来展望

[1]门洪华

1992年建交迄今,中韩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逐渐摆脱从属于对美关系、完全受制于朝鲜半岛事务的状态,双边实质性合作越来越频繁,开始向地区繁荣、稳定与和平的支柱方向发展。中韩合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维护本地区和世界和平[2]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整个东北亚地区而言,不断深化的中韩关系不仅有利于朝鲜半岛安全问题的和平解决,更能为东北亚共同体的建构提供必要的感情和制度基础,从而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中韩两国历史渊源深厚,地缘相近、文缘相通、心缘相亲、经济相融,现实共同利益交织,同时又存在着各自迥异的发展条件,两国合作堪称东北亚双边关系的范例。

朝鲜半岛问题是中韩关系必须善加应对的重心之一。19世纪中期迄今,朝鲜半岛是大国在东北亚地区进行博弈的重要战略基点,也是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焦点所在。二战结束之后,韩国、朝鲜相继建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冷战局面,期间朝鲜半岛对中韩两国的战略意义主要在于其维护国家生存的安全价值。随着冷战的落幕,中韩建立外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朝鲜半岛长期以来的对峙局面,也为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战略选择。步入21世纪,基于国家自身实力的变化、东北亚地缘环境的变动和国际格局的变迁,朝鲜半岛问题对中韩两国的战略意义呈现出新的特点。

朝鲜半岛对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唇亡齿寒常被用以形容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首先,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朝鲜半岛与中国两个省份相连,与多个省份隔海相望,处于中国大陆版图的延伸地带。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如同寒暖流一样,直接影响到相关省份的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其次,朝鲜问题的应对事关中美关系,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基点是与日本和韩国的同盟关系,其战略重心必然向朝鲜半岛倾斜。其三,朝鲜半岛长期被视为进入中国大陆的“跳板”,半岛问题的应对事关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空间,对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辐射具有重大影响。有鉴于此,朝鲜半岛是中美两国相互博弈与制衡的主战场之一,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安全。

对韩国而言,朝鲜半岛是该国所在的地缘环境,也是其发挥地区性作用的首要舞台,处于韩国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首先,朝鲜半岛问题直接决定着韩国的生存问题。朝韩冲突,加之朝鲜核试验所带来的压力,使韩国国家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朝鲜半岛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则意味着韩国长期被国家安全问题掣肘。其次,朝鲜半岛问题直接影响着朝韩民族统一的进程。半岛统一是韩国国家战略的核心目标,能否妥善解决半岛问题中的瓶颈,从而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上为统一铺平道路,是韩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所在。其三,朝鲜半岛局势直接决定着韩国的战略选择。韩国在战略上选择依附美国、亲近中国抑或中间路线,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朝韩关系与朝鲜半岛整体态势。

在维护地区和平与促进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上,中韩双方有着共同的战略目标,两国领导人再次确认反对半岛核武器开发的坚定立场,并在地区安全与和平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中国领导人对中韩关系、朝鲜半岛问题和东北亚局势提出了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的总体思路,即发展地区内的政治关系,寻求建立地区和平稳定的新支柱,以经济合作促动地区安全问题的缓和与制度框架的建立,以社会交流和文教活动作为地区合作的纽带与粘合剂,加强地区内国家的相互沟通与监督,防止出现地区安全的搅局者。这一总体思路意味着中韩关系发展的新机遇,即有必要进一步拓展中韩合作的空间和舞台,赋予中韩关系更大责任,将中韩关系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作为地区稳定的支柱,以双边关系引领地区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以深化双边合作为基础,携手振兴亚洲,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繁荣。

在中韩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双边关系在维护半岛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方面正起着核心作用。与此同时,中韩关系不仅是东北亚地区的问题,同时也关涉全球战略布局,其全球意义有所凸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韩期间与韩国总统朴槿惠所确定的中韩关系战略定位——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3]——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价值。

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1992-2012年)

中韩关系历史渊源深厚,自1992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中韩关系屡破险阻,实质性合作越来越频繁,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突破性发展。两国合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维[4]护本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历次中韩联合声明、联合公报和韩国政府更替为主要依据,十八大之前的中韩关系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中韩建交的突破(1992年)

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相关效应蔓延到东北亚。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整体战略趋于务实,中韩经贸关系和民间交往日趋增加。经济上迅速崛起的韩国受到中国市场的吸引,并试图借助改善中韩关系加强南北缓和与朝鲜半岛统一进程。在宏观背景和微观需求的基础上,两国开始有了实质性接触。1992年4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与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就改善双边关系进行接触并达成协议。以此为基础,中韩两国正式谈判建交。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中韩建交打破了两国长期隔绝的状态,是中国外交调整的重大成就之一。中韩建交对于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为中韩经贸和文化往来提供了制度保障,成为双边关系迅速发展的起点。

2.中韩睦邻合作关系(1993-1997年)

1993-1997年,中韩主要是以经济、通商和人员交流等方面为中[5]心发展双边关系。期间,中韩两国政治和外交上的合作渐入佳境,两国领导人频繁接触和互访,签订了多项政府间协定,推动了中韩关系的制度建设与外交认同。中韩在经贸上的平等互利和优势互补,成为两国相互依存的纽带。中韩两国在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军事安全方面,中韩在驻对方使馆均设立武官[6]处,中韩军事交往稳步开展。在地区合作层面上,中韩积极支持朝鲜半岛南北协商,并且共同推动了“四方会谈”,以求在朝鲜半岛建立永久和平机制。中韩之间对朝鲜半岛拥有的“共同认知”,使其可以在宏观框架内对半岛统一达成共识。总体而言,1993-1997年堪称中韩关系的起步期,以政治互访和经贸往来为主要推动力,为中韩的合作探索出了有效的途径。

3.中韩合作伙伴关系(1998-2002年)

1998-2002年,中韩两国主要发展扩大高层人员交流、加强政治、[7]外交领域合作的包容性关系。在政治关系方面,1998-2002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平均每年会晤一次,其他高层互访也更为频繁。两国于2002年通过与东盟的“10+3”正式会晤,启动了中日韩的长期合作。中韩双方在经贸合作、劳务、资金、技术和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也有了较大进展。在文化交流方面,双方成功地举办了各种文体活动和展览;两国还增设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积极互派留学生和进修生。在军事安全方面,朝鲜半岛无核化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议题和共识。两国建立了军方高层互访机制,还实现了海军与空军的互访,进一步加强了安全合作。总体而言,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更加丰富,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机制初现雏形,两国关系的推动力在政治互访和经贸依赖的基础上,注入了民间往来和安全合作等层面的内容。

4.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3-2007年)

2003-2007年,中韩主要在政治、外交、安保、经济、通商和文[8]化等领域发展全面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期间,两国的政治合作更加密切和深入。期间中韩与其他国家合作,创造性地组织和参与了六轮“六方会谈”。两国的经贸相互依赖继续加深。中国成为韩国的[9]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顺差来源,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两国的文化交流继续加强和延伸,双方文化交流由官方主导逐渐向民间扩展,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10]心在韩国首尔挂牌。两国安全合作也得到了深化。中韩国防部长不仅多次互访,还加强了两国间的军事学术交流,并且于2005年和2007年开展了两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概言之,2003-2007年,中韩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建构了“加强版”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经贸相互依赖加深,中韩关系在东北亚区域影响力加强。两国不仅扩展了合作的具体范围,还在纵深上将许多设想通过固定机制实质化。

5.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2012年)

2008年之后,中韩关系更上战略高度。2008年5月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双方元首5月28日发表《中韩联合声明》,同意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年8月25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问韩国,双方发表《中韩联合公报》,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具体化和制度化。2010年4月,中韩专家联合委员会向两国政府提交了题为《面向未来,共同发展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报告,为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2012年1月9日,李明博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中韩联合新闻公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容。2008-2012年,中韩双方继续增进政治信任,两国领导人接触频繁,仅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就达到11次之多,其他高级别领导人会面超过20次,并逐步形成了定期交流机制;深化互利共赢,拓展经贸合作领域。韩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强化安全协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中韩之间建立了定期国防政策实务会议、非定期陆海空军交流、中国军事科学院同韩国国防研究院的教育研究交流等制度化交流渠道,并共同组织和参与了多次海上军演。与此同时,双方人文交流丰富,文化交流升温,教育合作继续深化,中韩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为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在继承原有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与韩国领导人密切合作,对两国关系进行充实、发展和深化,表现出更加注重务实合作和情感交流等时代特点,其主要成果多反映在2013年6月《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和2014年7月《中韩联合声明》两份文件中。双方领导人明确了国家关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不仅在双边、地区层面,而且在维护国际社会和平与繁荣层面进一步推进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还提出了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这包括提高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加强面向未来的互利合作,尊重平等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为地区及国际社会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增进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2013年6月27日至30日,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双方领导人于6月28日发表了《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强调以互信为基础,进一步充实、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原则以及重点推进领域,标志着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大框架下,两国努力的具体方向得到明确:加强政治、安全领域的对话;扩大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国民间多种形式的交流,积极推进加强两国人文纽带的活动。双方还就此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充实指[11]明了道路。

2014年7月3-4日,习近平主席应邀访问韩国,同朴槿惠总统举行了元首会谈,并共同发表了《中韩联合声明》。两国领导人高度肯定过去一年里所取得的成果,商定将中韩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目标确定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并就政治沟通、经济创新、人文交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确定了具体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的内容,对两国关系实现新的飞跃具有里程碑意义。[12]

内容来源: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网站等

十八大以来,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发展和深化,取得了如下实质性进展:

第一,增进政治信任,支持地区和平发展。2013年6月28日发表的《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提出要加强政治安全领域的战略沟通,进一步提高战略互信。为此,中韩领导人决定推动领导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经常性沟通;推动两国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增至每年两次;推动举行两国外交安全对话、政党间政策对话、国家政策研究机[13]构联合战略对话。2014年7月4日发表的《中韩联合声明》进一步强调,两国政府要以互信为基础,在各层级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及中长期问题随时密切沟通,构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具体实施上,两国领导人互访实现机制化,2013年和2014年,中韩最高领导人会晤逐渐形成固定机制;实现两国外长每年例行互访,建立两国政府和民间共同参与的1.5轨对话机制;保持两国防务和军事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商定于2015年启动海域划界谈判

[14]等。

中韩两国积极促进地区合作。两国在2013年6月28日的《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提出,“为促进中韩关系发展、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稳定、推动地区合作以及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同作出贡献”。特别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就韩国提出的“朝鲜半岛信任进程”构想表示欢迎,高度评价韩方为改善南北关系、缓和紧张所作的努力,还对朴槿惠总统提出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予以赞赏和原则支持。作为引领东亚一体化的重要框架,中日韩合作对地区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提出,“应推动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为首的三国合作机制稳定向前发展,商定为今年第六次[15]三国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共同作出努力”。中韩关系的加强促进了三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2014年7月3日的《中韩联合声明》提出成为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为增进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地区经济增长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各种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双方一致认为,实现半岛无核化,保持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六方会谈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有关各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以上重大课题。为实现半岛无核化,有关各方应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六方会谈成员国应凝聚共识,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为实现本地区的和平、合作、互信、繁荣,双方同意在双多边层面加强合作,探讨次区域合作。中韩关系已经成为促进地区合作的重要力量,在中韩两国的积极配合下,中日韩合作也向着更全面、更深入和更具体的方向迈进,推动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同时,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中韩两国也针对亚太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加强沟通,相互配合。

第二,深化互利共赢,拓展经贸合作领域。中韩两国取得了经贸合作的新飞跃,在扩大现有合作的同时,也持续发掘新的合作领域和项目。目前,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进口来源国和海外投资对象国。资料来源:1991-1999年数据转引自李延、杜杨、张炳政.整理中韩贸易——2000年中韩贸易统计数据对比[J].中国海关,2002(2):32-36;2000-2010年数据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网站.中韩贸易简明统计(1992-2010)[OL].http://kr.mofcom.gov.cn/article/zxhz/tjsj/201002/20100206776027.shtml,2013-6-16;2011年数据引自:中国海关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4602/module108994/info348295.htm;2012年数据转引自:中国海关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4602/module108994/info412938.htm;2013年数据转引自:中国海关总署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tabid/2433/InfoID/690424/frtid/49564/Default.aspx;2014年数据转引自:中国海关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9666/info729723.htm.

中韩合作进入构建务实合作机制的轨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和谈判。2013年6月28日的《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提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应是一个包含实质性自由化、广泛领域的高水平、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双方还对完成模式谈判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表示欢迎,并指示两国谈判团队加强努力,使中韩自[16]由贸易区谈判尽早进入下一阶段”。2014年7月4日发表的《中韩联合声明》再次强调,“双方积极评价中韩为达成一个高水平和全面自贸协定所取得的进展,并承诺进一步努力在年底前完成谈判”[17]。2013-2014年,双方进行多轮谈判,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及规则等领域均取得进展,实质性谈判得以完成。

随之,中韩经济合作走上了更务实的机制轨道,推进着中日韩三国的FTA谈判和东亚“10+3”等地区经济框架的构建和发展。中韩两国在能源、信息通信、金融、物流和劳务等重点领域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可以说,经济领域是中韩关系发展的亮点,经贸合作是两国战略关系的压舱石。资料来源:1992-2000年数据转引自:中国商务部网站.2007中国外商投资报告[OL].http://www.fdi.gov.cn/pub/FDI/wzyj/yjbg/zgwstzbg/2006chinainvestmentreport/t20061226_71594.htm;2001-2010年数据转引自: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2011中国外商投资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6;2011-2012年数据转引自:国际贸易[J].2013(2):69;2013年数据转引自:国际贸易[J].2014(2):69;2014年数据转引自: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data.mofcom.gov.cn/channel/includes/list.shtml?channel=wzsj&visit=E.

第三,强化安全协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中韩两国是推进六方会谈和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重要促进因素,双方为实现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而加强合作。中韩高层互访逐渐制度化,双方多次以中韩安保论坛为平台举行国防部长会谈,并就海上搜救等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联合军演,将两国的传统安全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韩双方加强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合作,及时共享信息,加强救援合作;加强环境保护领域合作,积极探讨应对海洋环境污染与沙尘暴的预防及治理工作;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毒品、海盗、金融欺诈和网络等领域犯罪加强合作。可以说,安全与军事合作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最具突破性的新领域。

第四,促进人文交流,加深两国民间相互了解。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人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和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国,韩国在华留学生和来华旅游人数的比例也长期位居前列。2013年6月28日的《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指出,“促进两国国民间多种形式交流,积极推进加强两国人文纽带活动。为此,积极推进两国学术、青少年、地方、传统艺术等多种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国公共外交领域的合作和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由此,增进两国国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夯实两[18]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2014年7月4日发表的《中韩联合声明》进一步强调,中韩双方要“通过双向和两国国民可直接感知的人文交流,加强两国国民间的感情纽带,构筑心灵相通的信任关系”[19]。

近年来,中韩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为加强人文纽带,中韩两国成立了“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将其作为政府间协调机构,指导和落实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双方2013年11月召开第一次例行会议,就青少年交流、政府互换奖学金、传统艺术体验、地方省市交流等19个项目展开交流合作。在人员流动方面,中韩双方于2014年7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领事协定》,从而为中韩两国人员交往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为中韩双方更好地维护本国公民在对方国家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在旅游方面,中韩两国分别将2015年和2016年确定为“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致力于到2016年实现两国人员往来达到1000万人次的目标。在教育交流方面,2014年9月24日,第20所孔子学院在韩国圆光大学揭牌,韩国早已成为亚[20]非地区孔子学院密度最大的国家。

总的来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韩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新设各层次多种战略对话机制,构筑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战略沟通关系;双方为建立以创造和革新为动力的新经济体制而加强合作,切实巩固了两国经济合作的制度基础;双方通过活跃人文纽带项目、开展公共外交领域合作、加强教育文化交流等,使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21]不断深化和扩大。”在中韩领导人的共同倡导下,两国关系在各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伙伴之一,两国还互为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两国人员年度往来突破800万人次,两国人民对彼此的文化都非常熟悉和喜爱,汉风和韩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双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着密切沟通和协调,中韩合作拉紧了两国的利益纽带,也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概言之,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以深化,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多领域体现出战略性和协同性,两国正朝着实现充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切实向前迈进。

深化中韩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经过20余年的共同努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和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

首先,中韩两国的相互需求急剧增加。对韩国而言,没有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半岛统一与国内经济振兴的目标难以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紧密的中韩经贸关系是韩国实现经济振兴计划的首要外部因素。同时,中国对半岛南北双方都有重要影响,其政策调整直接关乎半岛和解与统一的进程,韩国尤其需要来自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对中国而言,在美国重返亚洲、中日关系冷淡的情势下,需要韩国这样一个既是中国战略伙伴同时又是美国同盟的国家发挥“中介”作用,缓和地区安全形势。中韩都面临着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共同难题,资源紧张、人口老龄化、产业升级等因素成为制约两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两国相互交流、合作与借鉴,重塑东北亚发展模式。

其次,相似的发展梦想,为深化中韩两国关系提供了共同话语。韩国新政府提出经济振兴、国民幸福、文化繁荣的施政目标,强调开启“国民幸福时代”,这与“中国梦”有诸多契合之处。两国梦想的共通与分享为两国和两个社会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相互信任奠定了目标基础与精神源泉,成为两国开展深层次交流的共同话语。

再次,东北亚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地区安全与稳定需要中韩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东北亚经济发展遇到模式障碍,而日本与周边国家交恶导致地区经济合作止步不前。此时,需要中韩合作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其外溢效应已超越了双边层面,带动地区其他国家更加关注于地区内经济合作,为地区经济融合注入新的活力。朝核问题始终是困扰地区安全的关键问题,中韩深受其扰。两国对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有着战略共识:中国长久以来致力于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主张构建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韩国新政府提出要与国际社会开展紧密合作,有效解决半岛安全危机,在解决半岛问题的同时,实现增进东北亚和平合作的良性循环。没有两国的参与、支持与合作,朝核问题的解决无从谈起。保持地区稳定,需要两国合作管控危机。

另一方面,中韩两国在民族情绪、历史文化渊源、经贸摩擦和安全问题等多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中韩关系结构性矛盾分外突出: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点,这些共同利益为两国关系的高速发展继续提供缘由和动力;与此同时,双方在对美关系、对朝关系以及互相认知方面又存在着内在的结构性矛[22]盾,这些分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鉴于中韩关系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困扰,而且还蕴藏着根本性的困境,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中韩两国尽管建立了重视对方的“战略关系”,却也同时表现出了看待对方[23]的认知差距和对彼此作用的期待差距,双方战略信任程度有待提高,消除误解更为重要,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中韩政治互信较低。朝核问题与半岛统一是韩国最为关切也是最为敏感的核心问题,尽管中国一再向韩方阐述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但是基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中朝关系的特殊性,使得韩国担心中国实行偏袒朝鲜的政策。中国能否在韩朝之间保持某种战略平衡,成为韩国眼中的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试金石。中韩就东北亚安全合作达成原则一致,但韩国如果持续其倾向美国的对外战略,充当美国东亚战略布局的棋子,而不能在中美韩三方之间形成对称的平衡关系,安全困境与信任缺失将持续存在,两国战略合作的棋局亦难盘活。当前关于萨德系统(THAAD)的部署问题是东北亚军事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韩国认为这是美国决定的问题,而非韩国主动请缨所致。而在中国看来,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是针对中国,中韩两国存在着巨大的认识差异,这一问题考验着中韩两国的战略信任。

第二,军事领域交流与安全合作滞后。形成这一交往格局不仅有历史原因,更有现实政策的影响。美韩同盟为韩国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韩国历届政府推行先美后中的对外战略,强化韩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之相对照,中韩之间安全合作与军事交流颇为匮乏。军事同盟的排他性与潜在敌对性致使中韩之间互有提防。军事安全领域交流滞后导致两国互信缺失,成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沦为政治宣示的重要根源。

第三,社会不理解导致民族主义情绪浓厚。中韩民众存在着较严重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韩国民族主义情绪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对中国未来走向感到不安。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仅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更动摇了两个社会交流与互信的基础。中国民众认为韩国需要摆脱“小国心态”,重新审视崛起中的中国;韩国民众则觉得中国要脱离“受困心态”并放弃“回归传统秩序”的抱负。两国民众如何学会反省自己和理性认识对方,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念,破除心理上的“安全困境”与“认知误区”,是中韩关系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

第四,中韩贸易摩擦暗潮涌动。迅速发展的经贸关系已成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但是,在中韩贸易迅猛增长的同时,韩国对许多中国产品采取关税壁垒、反倾销或歧视性检疫标准等做法以维持对华贸易的常年顺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韩出口。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强调彼此利益关切,共同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共赢的发展与增长,是中韩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第五,在某些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分歧。中韩自古就有着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高句丽国和渤海国更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两国文化具有极大的相通性。古代史问题需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予以公正解读。对待历史问题,两国需要学会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知识界进行客观、科学的研究与敞开心扉的交流,避免学术问题的政治化。

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

面向未来,中韩双方都深刻认识到加强双边关系并实现其影响力拓展的重要价值。中韩关系新定位——“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的提出代表着进一步深化双边战略合作关系的动力和前景。有鉴于此,我们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升中韩关系的战略高度,确立中韩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中国可考虑将中韩关系置于战略支轴地位,作为中国东北亚地区战略展开的基点,以扩大共同利益为目标,以制度化合作为路径,以经贸往来、军事互信和人文交流为抓手。韩国要拿出战略决心和可行性举措,切实提升中国在韩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尤其在中美韩三边关系中达成一种对称性平衡。

第二,把中韩战略关系打造为东北亚稳定和发展的核心支柱。东北亚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博弈地区,国家利益交错复杂,其格局表现为轮辐体系(Huband Spokes)、复合相互依赖(Complex Interdependence)、规范共同体(Normative Community)等因素交[24]叉组合的局面。从双边角度讲,东北亚素来缺乏多边主义传统,军事同盟和双边主义最为流行。东北亚安全架构的主要组成因素是美日联盟、美韩同盟、中朝传统双边友好关系,以及中俄朝等的单边力量结构,而较为完整的安全框架就是美国建立的双边军事同盟。但排他性的军事同盟在战略上导致相互猜疑,在地域上覆盖不全,在成效上则易引致对抗性思维和制衡性行动,从而阻碍了东北亚安全合作的[25]达成。短期内,东北亚出现地区性组织的可能性还不大,所以有必要重视次区域合作。中韩应该建构以双边关系推动多边关系的机制,在合作中突出双方的共同利益。应在既有中韩关系基础上继续升级和制度化,形成有创见性的中韩“战略共同体”,将中韩关系打造成为东北亚稳定和发展的核心支柱。

第三,以中韩FTA建设带动东北亚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作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一环,中韩FTA对扩大中韩经济合作具有实质性的推动价值,有助于扩大中韩合作的领域、构筑中韩合作的新范式。两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模式、治国理政经验、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改造等议题进行更为充分的合作,积两国的智慧为东亚的发展寻找适宜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中韩FTA是推动中韩贸易乃至东北亚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关键步骤。中韩先行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够促进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还能增强区域政治互信,从而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东北亚的共同体意识,并为东北亚的一体化进程提供助力。

第四,加强多层面的中韩战略对话,加深理解、避免误解。对话是互通有无的桥梁,战略对话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依托。中韩两国已经建立了制度化的外交和国防战略对话,对于促进两国的政治交流与安全合作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为深化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在一轨、一轨半、二轨等多层面加强中韩战略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加强人文交流,促进在中韩两个社会形成价值观相互包容、相互借鉴的氛围,夯实民间互信的基础。

第五,采取实际行动,支持两国智库间加强交流合作。中韩两国应采取倡导、提供资助、主动分享信息等方式促进两国智库加强交流合作,开展智库间关于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和军事互信等领域的联合研究,消除影响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潜在不确定因素,为中韩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智力支持。

[1]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2]习近平.全面推进互利合作 推动中韩关系取得更大发展[N].人民日报,2013-06-2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07-04(3).

[4]习近平.全面推进互利合作 推动中韩关系取得更大发展[N].人民日报,2013-06-28(6).

[5]郑载兴.韩中合作强化方案考察[J].当代韩国,2012(3):34-47.

[6]王宜胜.中韩安全关系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东北亚论坛,2007(4):50-53.

[7]郑载兴.韩中合作强化方案考察[J].当代韩国,2012(3):34-47.

[8]郑载兴.韩中合作强化方案考察[J].当代韩国,2012(3):34-47.

[9]李敦球.冷战后中韩关系的发展与东北亚格局——中韩建交15年来双边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当代韩国,2007(2):1-7.

[10]中韩建交13周年 两国双边文化交流取得丰硕成果[OL].参见:http://www.gov.cn/zwjw/2005-11/14/content_97977.htm.

[11]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3-06-28(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07-04(2).

[13]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3-06-28(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07-04(2).

[15]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3-06-28(2).

[16]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3-06-28(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07-04(2).

[18]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3-06-28(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07-04(2).

[20]参见:孔子学院网站,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07-04(2).

[22]石源华,文恩熙.试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东北亚论坛,2012(5):15-22.

[23]李熙玉.韩中建交二十周年及今后韩国对华政策的方向[J].当代韩国,2012(3):17-26.

[24]David Shambaugh ed,Power Shift: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5,pp.12-13.

[25]门洪华.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J].现代国际关系,2008(8):16-22.

韩中关系发展与2014年韩中关系评估

[1]李熙玉

2014年是中韩建交的第22年。在冷战终结这一历史性背景下实现的韩中建交,对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从1992年1月开始“南巡讲话”,表示要继续改革开[2]放事业,整个中国正处于有关社会主义思考的大转变关口。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1992年)便成了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契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当时中国的这种政策转变背后,既有通过吸引外资来推进可持续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用主义意图,又有通过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来突破198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网的国际战略考虑。实际上中国正是在这一时期与越南、缅甸等亚洲大部分国家实现了复交或建交,以及关系正常化。韩中建交也离不开中国这一新的战略构想。

在1987年民主化浪潮之后随着卢泰愚政府的上台,韩国也开始面临后冷战时代的各种世界性课题。在南北分裂的状态下,韩国面临的首要课题便是通过改善南北关系来开拓新的“北方”,具体则表现为彼时的“北方外交”政策。1989年9月11日,卢泰愚总统提出了自由、和平、民主三大原则下的南北统一方案《韩民族共同体方案》,即首先经由民族共同体的过渡期,然后经过南北联合阶段,最后实现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统一方案具体阐述了“7·7宣言”里提出的南北伙伴关系,被认为缩小了与朝鲜提出的《高丽联邦制统一方案》之间的差距。但南北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因此,韩国在1991年与因推行改革政策而与朝鲜疏远的俄罗斯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由此打开了突破口。但卢泰愚政府北方政策的实现必然离不开韩中外交关系的建立,无论从历史记忆上来讲,还是从地缘政治的意义上来讲,均是如此。

由此,韩中两国基于共同的政治利益而开始进行建交谈判。尽管当时面临着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这两大敏感问题,韩中双方仍分享如下这一政治共识:韩中建交不仅能促进两国国家利益,亦将有利于冷战的结束和东北亚的地区利益。这种背景下实现的韩中建交对东北亚国际秩序产生了巨大影响。中朝关系一时疏远,作为传统反共联盟的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关系亦急剧恶化。不仅如此,它还成为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国际秩序重组的出发点。建交之后,尽管发生了“大蒜风波”等贸易摩擦和“东北工程”等历史争端,整体而言韩中之间的相互理解在不断增进,双边关系持续改善,彼此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依存度不断深化,作为双边关系基础的民间交流亦活泼展开。尤其值得注目的是,韩中建交后的22年间,与1992年前后中国建交的其他任何国[3]家相比,韩中关系的质和量的发展都更为广泛和深入。

韩中建交22年来的成果

继1992年卢泰愚政府与江泽民政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之后,1998年金大中政府与江泽民政府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之间首次建立起“合作伙伴”(Partnership)的外交框架。2003年,随着卢武铉政府和胡锦涛政府的各自上台,中韩两国将既有的合作伙伴关系升级、扩大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接着李明博政府和胡锦涛政府又于2008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韩中两国升级为“战略”关系,这意味着双方不仅在双边关系上,亦将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进行战略合作。这也可以说体现了韩中两国对对方所具有的重[4]要地缘政治意义的互相认识。2013年朴槿惠政府和习近平政府就“充实”韩中关系达成协议,2014年以习近平主席访韩为契机双方进一步建立了“成熟的”合作伙伴关系。诸如此般,韩中关系在每次双方新政府上台时都会实现一次关系升级,这充分表明韩中两国互相之[5]间的战略价值不断增大,双方的合作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

韩中关系发展成果最突出的是经济领域。至2014年底,两国贸[6]易规模达到2354亿美元,与建交当时的63.7亿美元相比,增加了37倍多。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出口、投资和进口对象国,韩国亦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投资对象国。特别是从韩国的角度来看,韩中贸易规模比韩美贸易与韩日贸易的总和还要大,过去一段时期韩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亦通过韩中经济合作得以推进可持续的改革开放政策。由此来看,韩中关系可谓是建立在经济互补基础上的双赢关系。2012年双方开始FTA谈判,在2014年11月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为契机达成实质性协议,由此奠定了韩中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框架基础。资料来源:韩国贸易协会

在政治领域,截至2014年底,双方共进行了60多次首脑会谈,随着双边关系的进展,首脑会谈频度亦出现上升现象。2013年朴槿惠政府上台之后,通过两次互访而实现了两次首脑会谈;此外还在2014年核安全峰会、APEC会议等多个国际会议场合进行了首脑会谈,讨论了朝鲜半岛问题和韩中关系里的各种悬案。这与中日之间、韩日之间“实际上”没有首脑会谈和韩美之间、韩俄之间首脑会谈的规模[7]与性质相比,是十分突出的现象。频繁的首脑会谈为事前预防由于缺乏沟通而导致的危险、确保发生问题时可以迅速进行对应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韩中两国构建了以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与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之间的沟通机制为代表的多种战略对话渠道,还多次举办韩中总理会谈与外交部部长会谈,以两国外交部副部长为首席代[8]表的韩中战略对话亦成为定期对话机制。各种形态的议会交流和政党交流亦活泼展开。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素为双边关系发展绊脚石的军事领域亦出现了高层对话和交流、政策研究以及军事教育交流等,2011年以后以韩中两国国防部副部长为首席代表的国防战略对话实现制度化,至今已经举行了四次会议。这一战略对话机制促进了防空识别区和交还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等问题的解决,2014年双方还签[9]订备忘录决定在两国国防部之间架设直通电话。

在社会文化领域,最为重要的人员交流在2014年底达到1000万人次,数十个机场里每周共有830多班飞机来往于中韩之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人的访华规模开始压倒中国人的访韩规模。在中国常住的韩国人达到50万名,在北京、上海、青岛等主要城市已经形成了“韩国城”。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亦活泼展开,至今已有130多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地方层面的各种文化和人文交流持续进行。未来韩中关系的桥梁可以说是两国的留学生,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和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各自已达6万余名,教育交流领域的不对称现象得到缓解。韩国掀起了中文学习热潮,韩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应试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而在中国,韩流热风亦并未冷却,韩国的电视剧获得空前人气,以至于成为两国领导人言谈之间的话题。韩剧的风靡在2014年带来了556万人次的访韩中国游客,占中国海外旅游总人数(1286万人次)的44.7%,五年内增加了3.2倍。

为对人员和物资交流提供制度支持,韩国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沈阳、青岛、广州、成都、西安、武汉、大连和香港等十个城市设立了领事馆,中国亦在韩国的首尔、釜山、光州以及新近在济州等处设立了领事馆或领事事务所。考虑到这种发展需要两国的政策支持方才可能,2013年6月两国首脑会谈时就强化人文纽带达成协议,并组成以副部长级官员为代表的“韩中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并于2013年11月在首尔举行了首次会议。

2014年韩中关系的三大主轴

1.频繁的首脑会谈

2014年,两国领导人共进行了三次首脑会谈。分别是在3月23日于荷兰海牙召开的核安全峰会、7月3日—4日习近平访韩以及11月10日于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之时。这在国际社会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它们加深了韩中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双方领导人就六方会谈、朝鲜半岛局势和韩中FTA等各种问题交换了意见。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习近平主席于7月3-4日对韩国单独进行的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除了索契冬奥会之时对俄罗斯的单独访问之外,海外单独访问尚属首次。尤其是从首先访问韩国而非朝鲜的角度来看,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对韩国的高度重视。访韩之前习近平主席还史无前例地在[10]韩国媒体上发表了署名文章《风好正扬帆》,提出中韩关系的四个目标:推动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维护地区和平的合作伙伴,促进亚洲发展的合作伙伴和推动世界繁荣的合作伙伴。同时,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在韩国大学进行演讲,强调双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青年一代,并为韩方带来象征韩中友谊的一对大熊猫。[11]

习近平在访韩时提出了“四个坚持”作为韩中关系的准则。首先,是与邻国和谐相处的“邻里论”。他强调邻里关系的核心是“信”,无信不立。其次,提出了建立在互惠合作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合作关系模式,即要超越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传统合作关系,通过缔结FTA协议来构建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框架。再次,强调了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即为防止因高涨的民族主义而导致误解和误判,需要促进民间合作,推进相互理解。为此,尤须关注青少年交流和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韩国国内对于习近平访韩有着各种不同的评价。部分人认为朴槿惠政府上台之后,韩中关系进入了“高潮期”;另一部分人则从韩中安保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的角度出发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整体而言,2014年的多次首脑会谈打开了两国克服国际因素影响、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扩大和深化双边合作的新的可能性。

2.韩中FTA达成实质性协议

2014年7月韩中领导人决定在年内完成FTA实质性谈判,随后在11月10日举行的APEC会议期间韩中领导人在《协议记录》(Agreed Minutes)上签字,宣布韩中FTA实质性谈判结束。在全球经济低迷陷入长期化、韩中两国均需要应对新的经济环境的情况下,韩中FTA不仅会确保两国的全球竞争力,从促进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及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还具有外交和安全意义。

韩中两国达成的协议共由22章构成,共分为商品、服务和投资、制度等几个大的领域。根据协商结果,20年内,中国方面将开放商品种类的90.7%、进口额的85%;而韩国方面则将开放商品种类的92.1%、进口额的91.2%。就即刻取消关税的规模而言,中国方面是进口额的44%,韩国是进口额的52%。韩国把大米、辣椒、大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