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是如何理财的:高财商养成手册(富人是如何选择投资的?富人是如何面对事业的?富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12:58:29

点击下载

作者:乌文宣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富人是如何理财的:高财商养成手册(富人是如何选择投资的?富人是如何面对事业的?富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

富人是如何理财的:高财商养成手册(富人是如何选择投资的?富人是如何面对事业的?富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试读:

第一章 富人怎样对待事业

成功的定位与定位的成功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能投入工作和学习的那段最宝贵的金色年华则更短暂。

1973年高中毕业后,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我到了海南省黎母山,开 始了我四年的务农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锹镐锄镰成了我们赖以谋生的工具。蚊虫的叮咬,简陋的生活环境,很快击碎了在学校勾勒的梦和憧憬。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研读一些有关无线电以及《青春之歌》、《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在绝望中我常常自问:出路在哪里?

1977年夏,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和多方努力下,终于恢复了高考,知青 们兴奋异常。这时,在我的人生坐标上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转机。这一年,我跨入大学的门槛。在华南理工大学度过了一生中最充实的四年。这四年里,我刻 苦学习,探求新知,就象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每逢周末,我都在图 书馆里读书思考。说实话,我也知道这样的学习生活太苦了。但当时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那就是求知报国。

四年的知青生活,积累了太多的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机会的珍惜。我的刻苦,使我荣获了广东省十大”三好学生标兵“的称号。今天想起,这个荣誉本 身并不重要,但我很珍惜它,因为它是我人生的一个标志。我后来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做出一点成绩,与我在大学时打下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大学毕业时,老师问我将来是从政还是从商,我回答说,有一天我要创建出与松下、索尼一样的国际电子企业。

大学毕业之后,我进了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我以自己的勤恳、踏实、刻苦和开拓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承认和领导的重视,我所从事的业务 部门在整个华南进出口公司的效益是最好的。我由任助理工程师到电脑事 业部部长、副总经理并成为整个华南公司有史以来最年青的常务副总经理,我的人生和事业出现了一个顺利发展的新阶段。

此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深深地刺痛了我,大学毕业时与老师的对话一直在心头萦绕,久久难以平静。在许多个不眠之夜后,我向公司领导递交了辞 呈。1987年春,我在同事和领导惊讶的目光中来到了香港,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体验和实现人生的更高价值。

初到香港,失败的打击先后四次降临到我的头上,使我受尽了人间冷暖。最危急的一次使我连银行贷款都无法偿还。一次次的打击,使我一次次 的成熟,从意志、品质到市场知识和经验,都有了切肤之痛般的认识。1991 年,香港录像大王瑞菱集团动用了十几个亿收购了讯科集团。他们把讯科 原有的有才之士都驱出门外,却从英国调来洋专家打理。这时,我抓住机遇,将这批怀才不遇之士招到自己的麾下,打出共同创业,振兴民族工业的 旗帜。这使我在几乎是“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得以组建一支立足香港,面向 世界,具有国际一流开发设计水平的彩电科研队伍。

从此,创维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很快,我们从德国接到一批2万台的彩 电订单。接着又在出口创汇、在与洋人争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 全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球销售网,1996年的出口量已雄居国内同行业之首。短短五年,一举跻身于中国彩电业十大名牌。

老总讲故事:

有一次,在我参加的一个晚会上,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看看我们这些企业家,然后说:做企业家。在场的人都 鼓起掌来。我也拍了手,但我心里并不舒服。我想,这个孩子对于企业究竟知 道多少呢?他是不是因为当着我们的面才说要当企业家?

这一切当然都是一个谜。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人的人生志向,我以为当什么并不重要。不管是谁,最重要的是从小要立志做一个努力的人。

小时候也曾有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不外乎当教师、解放军和科学家之类。时光一晃流走了二十多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四十多岁的 大人了。但仔细想一想,当年我在大人们面前表白过的志向,实际一个也没有 实现。我身边的其他人差不多也是如此。有的想当老师,后来却成了个体户;想当解放军的,有人竟做了囚犯。我上大学时有两个同窗好友,他们现在都是 我国电子行业里才华出众的人,一个成为康佳集团的老总,一个领导着TCL 集团。我们三个不期而然地成为中国彩电骨干企业的经营者。可是当时大学毕 业时,无论有多大的想象力,我们也不敢想象十几年后会成为现在的样子。一切都是在奋斗中见机行事,一步一步努力得来的。与其说我们是有理想的人, 不如说我们是一直在努力的人。

美文精选:

伸出你的手静静等待秋天

我曾到过许多高校演讲,在和大家座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是怎么成功的?

很多年青人都是一脑子对成功的渴望。说到成功,如果我还算是一个成功人士的话,我想说几点自己的亲身体会与大家共享。尤其希望对那些刚走出 校门,或即将走出校门的年青人有所帮助。

首先,不要对社会抱有太高的期望。要学会正视现状,批判地接受这个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既然改变不了这个社 会,那就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因为只有适者才能生存,只有生存才有机 会改造。在保持自己做人原则的前提下,做一些妥协来适应这个社会是必要的。当然不是不要追求,当年我因为出身知识分子“臭老九”家庭,被下放到 海南黎母山区,理想、学业、抱负都无以谈起。但我不去空想,不去高谈阔论, 脚踏实地地干。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我明白了什么叫生活。

其次,年青人应尽快给自己找到适合的位置。定位很重要。有的人进入社会都几年了,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诚然,尝试一下销售、广告、保险等各行各业对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来 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在一块不适合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太久,可能到 头来仍然是劳而无功。眼看周围一同走向社会的同龄人已小有成就,自己还未安定下来,心里恐怕不是个滋味。

我讲的“定位”,一是指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二是指找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再者,既使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也可 能不会很快就有所收获。我以前在华南进出口公司,虽然埋头苦干并没有得到 什么,也是三年后才被提升为副总的。

千万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有时一个职位可能没给你提供很高的薪水,但如果能够学到东西,从做人做事各方面给你补充“营养”,你就不应放弃。年 青人要时刻抱着学习的态度,当果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请伸出你的双手静静等待秋天。

最后一点是,我们要能经得起挫折。不管你多优秀,准备得多充分,你仍然有可能遇到失败。这时你更要沉着冷静,有足够的胸襟和肚量。有时,刚 开始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挫折往往是分水岭,有人能够东山再起,有人 却一蹶不振。我刚开始创业时,由于决策失误,也曾面临困境。朋友断交,债主逼债。虽然也曾绝望得想跳海,但关键时刻都挺住了。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个人经历得出的一些体会,人生的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走,还要靠自己去思索、分析、辨别。

老总档案 黄宏生 创维集团总裁,1956年出生于海南省临高县,1977年进入华南理工大学,1982年华南进出口公司作副总经理,1987年 成立香港创维集团任总裁,1993年创立深圳创维—RGB电 子公司,最佩服的人:通用电器公司主席 John welch。最欣赏的格言: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创业者的素质

今天觉得特别振奋,校园的建筑,眼前这个通透的大厅、这个会场、都让我觉得振奋。

同济大学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著名的学校,它的管理学院也是非常著名的。在这里演讲我觉得有些紧张,虽然我希望讲得放松一些,但确实在这里我不得不表示特别的崇敬。我是企业界的人,平常一般在技术圈子里,在讲到技术之外的话题时通常是不太有条理的。今天在这里谈的又是我平时涉及更少的一个话题:创业者素质。因此,我只能谈自己的体会。体会非常多,毕竟,在白手起家的这几年里,我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这些体会对大家不一定有用,只希望能多少对大家有些启发。今天谈话的标题分成5个方面,首先谈机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第二谈谈常见的几种创业者。第三是知识与智慧,决心与信心。第四是我的少年时代与远大的今天。第五是透支明天。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接触的人很多,远大也经常招入新员工,我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年轻人都有过一些交流。在交流中,我发现大家总觉得自己的机会不够,觉得自己很聪明很能干,但是没有机会,或是没有过去创业者那样的机会,因此只能将就点做些这样那样的事情。这是我今天要谈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个遍地都是企业家、老板的时代,尤其在经济开放比较早的沿海和南方。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过去有个笑话,说深圳一片树叶掉下来,砸死3个总经理。可见总经理之多——到处都是。现在,很多能干的人不到企业来工作,不到大企业来工作,不去形成团体,结果很不错的人,到最后都失败了。

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老板,或者说这个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老板。目前,大家都喜欢将自己的创业梦想定位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希望当总经理,希望有属于自己的公司。这种矛盾在我们这个时代非常普遍。现在的时代是个非常特殊的时代,5年前不一样,8年前不一样。20年前就完全不一样了。9年前,我在巴黎地铁上问几个华人去哪里,他们说不知道。我问他们,你们在车上做什么,去哪里?他们说他们是去玩的,周末到处走一走,玩一玩,到了哪里就哪里。我问他们不怕花钱吗?他们说一张票可以跑遍全巴黎。这种感觉好像很盲目。德国就更奇怪了,火车票特别贵,但一到周末,全德国一张票就可以通用,而且是很便宜的票。很多中国人都在周末的时候在整个德国满世界跑。看起来好像很盲目,但似乎又很有目的性,其实,目的就是机会。这个时代给人创造的机会多得就像一张通票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改革开放,贸易全球化,都给每个人创造了非常多的机会。大家应该从中把握自己的机会,而不是单纯期望着做总经理。

这种机会有时也可能是糟糕的,现在很多人的目标是企业家,企业家的概念很广泛,个体户是企业家,大企业的也是企业家,做贸易的是企业家,做工业的同样是企业家,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却完全不一样。这个时代机会确实非常多,每个人都一样,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机会会特别多一些,不要认为自己读的书多,自己的背景不同,自己的父辈有钱,就更有机会。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有一样多的机会,都要自己把握。

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机会,定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准,但是要确定下来,只有确定下来以后,在某个领域里的知识才会逐渐加强。下面我会谈到我自己的历史,那可能更能说明这种问题。我学的是美术,但我今天做的是工业。我觉得它们还是有联系的。总之,人生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给自己定位,将自己的人生价值确定下来。现在很我多人受这个时代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现一个人不一定有知识但能成为了不起的人。

比如,这个人好像不用有什么额外付出就成了巨富,这个人投资了100万、500万,仅仅在一两年时间就变成了5000万、5个亿,甚至还有个别人根本不投入一下子变成了几千亿的富翁。我不说这种事情的实际情况或是背景情况怎样,但是这种概念会让很多年轻人犯错误。年轻人会觉得意外的机会和收获很多、多读一点,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并不重要。仿佛自己累死累活,十年时间不如别人一夜的时间。我在香港听得很多的就是香港市场谈李嘉诚与他的儿子,说李嘉诚有什么了不起,他儿子李泽楷一年的时间抵得上他做30年时间。人们可能会发现新经济里的些东西比做实业来得更快。李嘉诚的房地产业还算不错的,像那些更需脚踏实地的事业,很劳累、看起来没有更多赢利机会的事业,那就更没有人去做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我遇到挺多,但往往远大留下来的都不是这种人,而是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意识到人生应该如何走的人。

我谈第二个标题是常见的几种创业者。中国改革开放差不多20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每天都在变化、深化、按说,中国的政治、宏观经济发展情况非常值得人去研究,但中国在这一领域却特别缺人,我认为这个领域确实值得我们付出终生的代价去研究。政治经济人才,不论他们学术上的成就有多大,同样是了不起的人才。但现在报刊传媒宣传得非常少,似乎不把这种人视做了不起的人。可我却特别崇拜这种人,甚至于哪个学校哪个教授的某个观点受到新闻的重视,我都觉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中国目前这方面缺乏人才,我以为大家应该把这种创业作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中国人往往看不起政治家。甚至对政府官员有这样那样的不良看法。其实,成功的政治家对社会的意义非常大。我对新加坡比较了解,新加坡人就认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对社会的意义是最大的。新加坡在那样一个孤岛上有什么资源?香港还有大陆这样的背景,有大陆对它的贸易上的依赖,新加坡却要依赖别人,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运送过去。新加坡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政治体制。当地的华人祖先出去的时候都属于没有经济背景的人,而今,200的多万华人却建立一个那样富强的国家。大家知道这个国家的GDP是中国的多少倍?它的GDP是23000美元,中国是800美元,30倍。而在1964年,新加坡一个9层楼的房子就是最高的了。新加坡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认为政治是第一原因。政治方面的改革或政治方面的完善、政治方面的好主意,对社会的意义是最大的。现在中国却很少有人想到政治家也是一种创业。实际上,当个县长也是一种事业,真正把县里的事做好了,有多么了不起呀,起码影响几万人或几十万人。如果说管理学院有很多人去当县长,哪怕当县里某个局的局长,我认为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当然,我不是说辞职当老板就不是好事,而是我觉得这种创业特别的重要。

还有,我觉得我们社会目前特别缺乏艺术家。音乐、绘画、美术,许多这样的人才,都转向其他方面了。现在不把画家当作人才,好像只有极个别的画家才为人敬仰,在小时候我觉得遍地都是画家。美术、音乐、电影还有其他形式的舞台剧、以中国十几亿人口只是目前这种状况,表明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很低。现在,我认识的很多人都不画画了。而曾经在中国很有名的画家都去开餐馆了,不再将画画作为自己以引为荣或是值得自己终身奋斗的东西。音乐家就更少了,很能干的音乐家天天在舞台上表演还有如去跑场子赚的钱多,或是在别人婚丧嫁娶时表演来得快。这种局面是非常痛心的。如果给我机会的话,我想成为一个艺术家,我觉得我成为一个艺术家不会比现的差到哪里去。有一次,几个搞装修的人到我公司来投标。其中之一是广州美的一位副教授,我跟他说我当年想报考美院,但是没考得上。他说好在你没有考取呀。我说怎么了?他说你考取了,不就和我们一样,拎个包过来了嘛(众笑)。他们觉得自己很“悲惨”,其实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关键是我们这个社会对艺术家不重视,对生活的立体的各个方面的东西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人物质生活已经很富了,但是对艺术、精神生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至于说技术专家就更重要了,他们更应该引以为荣。这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种创业者。这个时代技术专家很少,远大要招到好的技术专家非常难。有人说远大的老板真是不错,自己是直燃机技术的第一权威。我在这里不谦虚地说,我确实是第一权威,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才。远大公司现在能够招到的人才,往往只是对机械、对热工、对材料,对某个方面比较在行,真正技术方面的全才很少,没人研究,也没有人肯去钻研。看看我们的报刊电视,看看我们的整个社会,对哪一个专家给予了足够重视?树立了哪一个科学家榜样?这是特别特别遗憾的现实。尤其是系统工程的科学家。中国综合方面的科技人才特别缺乏,真正的发明家也特别缺乏。中国现在真正地钻研某一项技术很深的人,已经没有了。当然这里面不只是人才的问题,搞技术研究的人涉及到的企业或者科研机构、整个系统的投入,不论是信息情报还是专业或是各种交流的投入太少了,所以我们的基础研究没有深度,基础研究人才缺乏。大家不把他看成人才,他自然也不会去钻研,不会去对外界对社会提出要求。去大学里看看,很多很昂贵的设备都是20年前、10年前的,真正先进的东西很少,跟我们经济的发展量水平极不相称。

不仅政治、艺术和技术行业,其实,每个领域都有可能成为创业者的事业,各种岗位各种职业都有可能。大公司里能独当一面的人也是我认为特别需要的创业者职业。这个人在10天、20天之后召集几个人,能够把一件事情办下来,一两年之后能扩大他的研究,扩大他的产品领域。他不一定是所有者,但他可能为这个公司创造相当多的价值,是有价值的高级经理人,有专业精神的经理人,这也是创业者。刚刚我们在车上聊天时还在说,80年代美国著名的一个叫艾柯卡,艾柯卡督促美国政府将交通安全搞上去了。这个经理人多有名多有成就呀。即使一个一二十人的小公司。如果将一个部门的工作、市场了、技术、产品做得很好,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经济指标,收入可能比老板还高。他们同样是人才,同样是创业者。中国有很多私营企业,去年福布斯杂志评定的50个富豪,仔细一看,这些企业都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包括远大在内。我认识很多私营企业的老板,谈到一个最基本的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是管理界、经理界的人才问题。企业有了人才还缺什么,什么都不缺了。有些人说前年面对的是资金问题,后来资金问题解决了,就是市问题,市场好了后,技术上又出问题,现在问题更在大了,人才出问题了。我说从来出的都是人才的问题。现在我们的企业特别缺乏有职业经理人习惯的人才。我们发现欧、美、日,包括韩国在内的企业,动不动就是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营业额。去年《财富》公布的全球500大里面,中国也有五六家,但它们不是靠企业自身机能生长起来的,我不是贬低国营企业,这是历史造成的。中国没有大企业,没有靠自己机能生长起来的大企业,没有靠自己的竞争力成长起业的企业,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人才原因,经理阶层人才的原因。经理阶层人才的缺乏是由现在的社会风气造成,我们这一代老板对人才的定位对人才的标准不一定对,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有些企业很快就不存在了,我觉得那可能是最基本的人才都没有,就是老板本身。总体来说,能够成就一个企业的老板,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人才。我也是犯过错误的,遇到有些人才想自己当老板,没有想到告诉他,他现在的岗位其实就是他自己的事业,就是他的天地。今年我们开发的一个新产品,开始成立了独立的项目部,设定了项目部的负责人,确定经济、技术、市场方面的远期近期指标,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做。指标出问题我可能要参与或是派人参与,但一定要让职业经理人在他的事业里面均衡发展。

我谈第三个问题,这个话题也许并不直接与我的演讲主题有关,但它是很多创业者迷惑的一个问题,就是知识与智慧,决心与兴趣。大家认为读了书就有知识,这是个误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那是古代,天下事本来就比较少,现在这个时代光读书是不够的。那点知识太少,容量也有限;另一方面现在知识天天在更新。几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标准:不能自学的人是现代文盲。如果你认为学校的知识就够用一辈子了,那是很落伍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个高效率的时代,这种时代里每一个人的才能要超倍的发挥,5倍、10倍、100倍,只靠在学校的知识是不够用的,靠在某个阶段进修学的知识也是不够用的,应该每天每刻都想到知识要更新。过去,有些人认为会计算就是有知识,但计算在今天根本不能算是知识,软件工具应用的迅速普及,让计算变得简单了。整个社会的布局都已经变了,应该说,知识不等于智慧,这一点特别重要。有人说我是学美术出身的怎么能去搞工业、搞技术呢?实际上,我只在20年前学过一点美术,从30岁开始就每天都泡在工业里、技术里。我认为每一个新时代的人,不论中年人、老年人,每天都可以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每天自己接受的新知识才能称其为智慧。智慧有一点非常重要,容易被忽略,就是原则,或者说世界观,在一个正确世界观下面的原则。我们所说的原则在公司是具体定义,就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如果说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成就可能会大一些,也可能会比一般人要幸福快乐得多,健康得多。自然法则包括了方方面面,从个人角度说,自然法则就是跟着生命的规律走,少吃一点药。生命在于运动,在于营养的均衡,在于阳光、在于空气,这就是自然法则。我们谈得比较多的,作为企业界作为成就事业的人要关注的两个法则,一是森林法则,一是农场法则。大家知道一棵孤立的树不能成为大树,长不大长不高,而森林里的树却可以长得很大,五六个人都抱不下,原因很简单,就是有竞争,要争取阳光。动物界、植物界所有的优势都是由竞争产生的,乌龟竞争不了别人就用壳将自己包起来;天上的竞争不过水里的翅膀就大一点,飞得远一点;地面上的竞争不过天上的,就躲起来,或者有锋利的牙齿。整个世界充满了竞争,在企业界、在商场,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应该高兴的迎接竞争,迎接挑战。另外一个我们叫农场法则。现代农场可能是二三百前从英国开始的,有了蒸汽机后才开始有现代农场,古代农场则在5000年前就有了。如果人类没有农场,只依靠刀耕火播,只靠捕食野生动物,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60亿人口的,所有的高科技,所有的现代文明都不会存在,农场法则是值得推崇的法则,符合自然规律。农场法则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播种、施肥、耕耘、收获有良好的外部气候,风调雨顺。在旱地里就播麦,在水田里就下稻。如果仔细研究农民遵循的这种自然规律,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如果我们按这种自然规律来办企业,就会取得成功。不论信息时代,不论经济全球化,都不会影响到农场法则,不会与农场法则冲突。必须要有良好的种子,而且是适当的种子,要有足够的肥,进行耕耘,除草,有基本的外部气候,然后,你才有收获。这个时代有些人可能缺少了耕耘的过程,有些人可能缺少了施肥的过程,有些人可能没有播种就在那里施肥、耕耘,更有些人种子就播错了,还有些人什么都不做,就想着最后一条:收获。如果有些企业失败了,有些企业应该更成功却没有成功,我觉得就是农场法则研究得不透,或者根本就没有研究。 这些东西看起来并没有舒适特别,农民都知道,5000年前的农民就知道了,但是现在很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却缺乏、我觉得农场法则与报应有着某种关系,做好人有好报,做恶人就有恶报,付出的多就得到的多,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现在注意传统文化的越来越少了,现在信息很发达,新闻界关注的都是大家都关注的那些事情,人与人通过网上的交流或面对面的交流,谈论的也是一些我知道你知道的事情,常常是那些在某些股市上,或者在所谓高科技或者新经济领域里一下就“发”起来的东西。我不是说新经济不好,但是中间有一些东西是不好的,太夸大了。在自身、在传媒、在百姓那里一层层夸大,最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觉得付出少也许得到的多,甚至觉得付出的是傻瓜,觉得别人不付出得到更多。这种不劳而获最终会带来什么?没有人可以通过不劳而获得到成功,成为了不起的人。这种人往往得到某一次机会以后,对付出就没有兴趣,没有耐力了,最后可能毁了他,可能成就大业的人就这样失败了。总之,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这个时代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创造了大量机会,给我们的思想带来极大解放。不论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是全世界的经济浪潮,确实给每一个人创造了非常多的机会。但是,很多人决心做个了不起的人,最后却没有成就,失败了。这里有个比较重要比较真实的原因就是兴趣。如果不是充满激情地干这份事业,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激情和动力。兴趣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结果的兴趣,二是对从事这件事情过程的兴趣。如果将结果的兴趣仅仅定义在钱上,那就是赚钱的机器。我觉得事情的过程更重要,每天每时你对做的事情有兴趣,这一点特别重要,这就是一个职业的定位,企业方向的定位。用广东话来讲,女人怕嫁错人,男人怕入错行,这话有一定道理。进入一个你没兴趣的行业,你不会成功的。兴趣就在你的血管理、细胞里,就在你从小养成的习惯里。所以在你选择事业时,或者在你创业的选择方面,你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分析。要在对自己的个性定量定性地分析之后,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看起来不一定好,但成功的希望却会大得多。做事业只有决心是不够的,我认为我的企业和我自己的一点成就就是由兴趣所带来的。总之有决心非常重要,但是更要沉下来,平静地解剖自己——我的兴趣在哪里?

第四个问题,我的少年时代和远大的今天。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个性,我小时候的经历对远大的影响,这也许对今天的年轻人有些启发。小时候我读书特别努力,但我有丢三拉四的习惯,有次作文一分没有,因为写的在草稿上,所以1997年我没有考上大学。大约在我六七岁时,就是1967年和1968年吧,我经常陪母亲开会,感到当时很无聊,因此我就在那里画画。我以对造型艺术特感兴趣,或者说比较敏感。我母亲是学幼师的,唱歌、画画、音乐她都喜欢,也都会,现在还在画画,画得非常老到,好像专业画家一样。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画了一幅列宁的画像,有人说画得很好,特别像,我很感动,画画兴趣更加高昂。以至于冬天我长了很多的冻疮,可是我仍然每天不断地画,夏天很多蚊虫咬,那时候没有空调。我同样还是不停地画。没有哪个学画画的人在那个年代有那么狂热,所以后来我成为当地画得最好的一个也不奇怪。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受文学影响,尤其是悲剧文学带来的感动很深,不论看小说还是写小说,我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其间我大约写了3个剧本,有三四百页,几个杂志都说要发的,最后都没发。(众笑)那时候我真是特别投入,这种投入感在我那个年代也是不多见的。这种投入,尤其是对文学感兴趣阶段的投入,对我的人生观带来很大影响。二十二三岁时我几乎将西方的小说——说起来不好意思我对中国的文学不感兴趣——差不多读遍了,包括俄罗斯的。托尔斯泰的书我读了五六本,巴尔扎克的书读了几本,其他如雨果、卢梭、左拉、伏尔泰等的著作也读了很多,非常狂热,得到了很多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树立了一些人生观,我觉得这是今天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我认识的人,包括中国人外国人,很多都不了解这些文化思想。我在巴黎认识一个学法文的,说到巴尔扎克的时候,读的书只有一两本,还记不清那些句子是哪里的。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就说明有问题。19世纪是思想最活跃的时代,新旧社会、新旧经济、新旧政治交错的时代。那个时代产生的文学确实非常了不起,那是人类多年的积累,为什么现在没人注意到呢?现在新的作家少,我觉得这里面最大的问题还是投入。不是说我在这里面学到什么实际的东西,这些书籍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情感与大时代碰撞的火花,带给我的是心灵的感动与丰富。其中印象深刻也是正跟现在有直接关系的是卢梭的《忏悔录》,他说:“我不是标新立异,我认为现代的物质文明给人类的不一定是好事。”他们在法兰西文学院的争论就是文明带给人类的究竟是幸福还是罪孽。那个年代里谈的很多问题就是现在的环保观念,以及过分的物质消费带来的一些后果。我觉得自己从文学那里学到的主要是人生观方面,包括道德观,助人为乐,长远目光等等。当然巴尔扎克对市场经济的一些描述,现在来说还是很有启发的,我认为他是市场经济大师。

后来我又产生了新的兴趣,23岁的时候,也就是1983年,几个朋友在一起说我们搞个艺术周吧,就叫“仲夏艺术周”。这样,以我为主,由我牵头,举办了一个诗歌朗诵会,每人都发一个油印的小册子,前后差不多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影响很大。后来我们又想个画展,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展出。现在我看过很多画展,办得是很漂亮,但不如我们那个时候投入。我记得当时借了一个板车,将那些画拖回来。好远的路,五六公里呀!我亲自拖的呀,(众笑)真是特别投入。然后,也在这段时间里,我还办成一件事情,就是办了一台“轻音乐晚会”。前两个活动都是没有花钱的,第一个用的场地是图书馆的。第二个用的是学校的,因为我当时在图书馆工作。这第三个活动花了钱,你说不卖票,他们不相信,一定要收你的钱,收就收吧,我们租场地,租钢琴、租灯光,不过那个时候都很便宜,一元、五角的费用,大约花了几十块钱。这是1983年夏天,因为没有规定时间,我们都是在做完所有的事情之后,最后两天才贴广告。郴州一个20万人口的小城市里,只要在十字路口贴个很小的广告,一下子全城的人就都知道了。可能我的广告设计比较别致。(众笑)后来这个活动搞得非常好,大家非常有兴趣,虽然花了钱,但觉得收获特大。现在想起来有些人可能觉得好笑,按现在的价值观来看,确实好笑,因为我们办这些活动是无名无利的,谁也不知道是我们几个办的,我们都起了一个怪怪的名字,完全是兴趣,百分之百的兴趣。大家觉得很有意思之后,我就提出来再搞个月光晚会。(众笑)一个原因是月光晚会有人感兴趣,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政府对我办音乐会有说法。当时文化局长跟我父亲有过节,就在外面骂我,这个儿子跟他老子一样,做什么事情不知天高地厚,怎么能搞音乐会呢?弄不好会要坐牢的。我听了这话就更想将这个活动搞得大一些。我们从8月初开始规划,排练了一个多月时间,投入非常多的钱,当然现在想起来很少,但那个时候是很多钱了。我很早就开始画广告赚钱。将我画广告赚的钱都投进去了,还要借钱,后来买胶卷都要跟别人借钱。我的印象是投入了500块钱,当时我一穷二白,500抵现在的购买力约是几万块钱,当时的电视机才200块钱一台呀。(众笑)我们的节目越排越精,到演出前半个月,当地歌舞团知道了,他们的副团长找到我,说也要参加这个活动。我很高兴,说来就来吧,起先我们是十几二十人,结果他们来了一大堆人。原来我们搞排练,宵夜我还要花钱,现在差不多有四五十人,我每天的宵夜钱都特别多,现在说起来很简单,其实也就是一些便宜点心牛奶。但是人多呀!但我越来越有兴趣,觉得这台晚会会办成全国第一的晚会。(众笑)晚会上都是最好听的流行音乐,当时的人对这些音乐如痴如迷,节目单上还有我的名字,搞排练我嗓子都喊哑了,演出那天晚上,我的两首歌是在没有嗓子的情况下唱出来的。(众笑)我那时一直在学美声嘛!唱了居然有最大的掌声,也不知是鼓励我还是喝倒彩。他们说掌声最大,很满足(众笑)。我知道我肯定唱得不好,但我对整个活动百分之百满意。这中间有个插曲,团市委书记找到我,对我说:“说了不准卖票的,你怎么回事呀?”我说没这么回事呀,后来才知道外面炒我们的票,我们的票都是送的,外面炒的5块钱一张(众笑)。当时流行音乐的票价在我们那里也就是1块、8角钱的样子,确实办得非常好。反正演唱会结束后,我大约还了一个月的钱,倒贴进去六七百块。有没有后悔?一点也不后悔。不为名也不为利。

我这个人有时候很怪,我的怪习惯挺多,在工作方面也不是特别投入但兴趣总是特别大,总要做一些好像不应该是自己做的事情。我当老师的时候,曾用课余时间办培训班,办美术讲座,花去大量时间。在图书馆一年,在学校教书三年,我经常在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这些事情无名无利。我的这种兴趣,或者说这种贪玩的欲望特别强,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这种心情,也和我一样。我骑摩托车摆一块石头在地下,我可以飞一米多高,我喜欢冲那种很陡的坡,有一次带了一个人冲,结果冲了一半冲不上去,就都摔下来了(众笑),以后就有点怕了。后来我买飞机,有三分之二的原因是为了公司的发展,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兴趣。(众笑)有一次我在巴黎,看到城市中心的一个飞行俱乐部,我想坐一下飞机吧,就过去了。俱乐部的人听说坐飞机,说来吧,开头说要收钱,后来问我们是哪个国家的,我们给他名片,他一看,哟!你不如买我们的飞机吧!我想,考虑一下吧,完了以后,给我们一套资料,你来买我们的飞机吧,我的旧飞机要卖。我感觉倒是可以买一架呀。后来了解了一些购买飞机的情况呀,可以购买呀,当然不会买旧飞机。我是1995年受到飞机的启发,1997年年初我们就买了。这也是一种兴趣。

后来在远大的发展中,除了我们每天例行要做的工作,和本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事情是出于兴趣在做。这些事情对不对呢?我认为,它对企业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刚才说的那些个人兴趣——小时候的兴趣,我觉得对个人发展有好处。那么,后来企业活动所渗入的个人兴趣呢?我觉得对企业发展同样是有好处的。那个时候,我工作的激情,我的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在今天远大的企业活动里仍然留下很多痕迹。尽管做企业要承担的职责是非常具体的,有时候也是非常严酷的,但还是大量掺和并留下了少年时的痕迹。我在工厂和公司里是不谈这个问题的,有人会想你在满足个人需要。但我觉得作为年轻人应该注意这一点,有些看上去跟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事情,对企业都是有好处的。包括搞远大的产品,也得益于原来培养的对事情的着迷与执著。我和我弟弟最早开发无压锅炉时,80%的图都是我画的,我弟弟是学工业的,原理图是他画的。半吨、1吨、2吨、4吨一共4种图纸再加上我们的专利技术就卖钱了,专利卖了十几家,开始的了一点经济基础。当时我们做了2台产品,不是太好,但是到现在还在用。这是1988年的锅炉,我们觉得成本太高了,这样的产品是赚不到钱的,最后我们把它简化了,将图纸画得比较细,比较完整,转让专利的那十几家企业都赚了大钱,其中有山东、河北、黑龙江、辽宁的企业。一开始我们就特别投入,后来做直燃机时的兴趣就更不得了啦。有一件事至今特别难忘:我们做第一台无压锅炉时,我和弟弟都不懂锅炉,只懂原理,居然做出两台来了,长沙电信局到现在还在用。他们那里的程控设备对温度的控制要求比较高,高不得低不得。点火成功时,看着那场景,当时那种兴奋,那种冲动我真是忘不了。后来就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最先第一台是18吨,最后只有8吨,然后图纸就好卖了,人家一算帐,觉得无压锅炉带来了经济效益。我觉得,那段时间我投入的状态胜过小时候画画时的状态,画了一些图纸,作了研究,在看见火的那一瞬间,我那种兴奋感简直无法形容。现在可能很多人是没有这个兴奋感的,也可能是某一种特殊的气质,会产生红红火火的那种兴奋感。

1991和1992年我们研究溴化锂机组,首先兴趣就很明显。我们展开来研究,发现它跟人一样,这个机器由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这些部份组成,最后产生负荷,产生制热、制冷的能量,感觉就像一个人的器官和躯体,加热制冷,感觉特别玄妙。当时应该说有很多因素,包括也考虑到了市场,考虑到国民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产品本身的迷恋应该说是最重要的。产品可能卖不出去,可能卖出去也不赚钱,可能卖出去别人会找麻烦,但我还是做了,我就想把它做出来。做出来1台以后,又想做第2台。在那个年代一半是压力,一半是兴趣,总是想再做1台更精彩的直燃机,烧油更少,运行更稳定,体积更小巧。我们第一台100万大卡的直燃机有4.2米高,将近7米长,3米宽,相当于现在300万大卡机器的大小。由于兴趣,你就发现,你可以把它做得更小巧、更精致,功能更大。那时运送机器是我去的,由于机器太高了,一路上那些桥都过不去, 走了不知多少弯道,后来上面坐了两个人来挑电线。(众笑)后来又想办法将轮胎的气放掉一点。现在我们100万大卡的机器有多大呢?2.4米高,2.2米宽,长是4.8米。大概是原来机器体积的1/3,这就是技术啊,带着兴趣会把技术做得越来越精美。这个机器做得小,对用户当然有意义,便于运输、安装、减少成本、、减少机房占地。另一方面,对个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激情,激情在驱动我们。

远大到现在还是个中等企业,或者说是个小型企业,与国外公司相比我们是很小的企业,同国内企业相比,还有很多民营企业比我们大。如果从运转情况来说,我相信我们是最好的企业。我觉得三个方面是最好的。第一我们确实是独立地掌握着技术,这些技术从基础一直到最后核心的东西都是我们掌握着。不仅仅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还包括这个产品的服务,产品应用等方方面面的技术。第二个特点,远大创立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企业文化。远大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执着追求创新。这个企业不会在哪一天处于竞争方面的劣势,因为我们总在创新。第三个方面,是我们打下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经济上很强,人均拥有的资金储备非常多,谈到远大比较突出的就是这三点。其实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我觉得这可能跟我个人关,跟我们公司所参与进来的很多骨干成员,包括一些非骨干成员都有关系。在我们企业里,企业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非常强。每个人也都在丰富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是一个有机的企业,一个自己会增长的企业。企业文化我认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万事求源。不论是每个员工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公司对每个员工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不会只顾大面上的东西,只顾结果,不管过程。也不是只顾他能干,不顾他能想什么,不顾他的知识素质、思想素质。这是对人。我觉得对物呢?更突出一些,我们希望物能影响人,那就是产品要做得好,只有产品做得好,每一个员工才觉得自己是神圣的。我们将这个企业做好,车间、办公设备、生产工具、设备,包括我们的地毯、墙壁,我们能见到的一切东西,都是完整的,给人感觉永远都象新的一样。我们希望这些东西能影响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有人说远大真漂亮,企业形象做得特别好,怪不得远大在外面影响这么大。其实他们不知道远大做企业形象的出发点跟大多数人的意识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企业的每一个方面,包括内在的 ,一些看不见的东西,都非常严格。原因是什么?就是让我们每一个员工的所见所闻都会对他的工作产生正面影响,都会对他尤其是在制造领域里、对质量要求非常苛刻的工作产生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也就是所有的物件我们都要求非常严,希望以此来影响我们的员工,因为人是万物之源。第三就是制度。万事求源我们讲究制度,一反馈修正我们的制度。我们希望不仅仅现在做得好,而且这种好要在有制度、有记录情况下持续下去。后来不论是新人还是老员工都可以遵循一个固定的标准达到工作质量要求。制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重复犯错。在某些事情上有约束性,在某个环节,某个时段,对某一些大脑不会想事的人确实会有些约束。但从整体来看,制度对企业对人的促进作用真是太大了,应该说是整个企业的基础。为什么人类总是在进步?有人说制度限制创造力,什么东西都会有负面影响,会不会有一点限制与阻碍?会有。会不会担搁一点时间?会有。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知识,知识在企业里所能够体现出来的,所能遗传下去的不就是制度吗?远大企业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万事求源。

远大企业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是恪守信用。这个事情现在谈得比较少,我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谈得非常多。我不敢肯定,但我的感觉现在总体上看信用已经非常少了。我记得在我母亲那个年代,在他们做生意的时候,那时候都是托收,信誉度非常好。现在没有了,现在到处是三角债。尽管新的经济形式、现代化的经济形式、市场型的经济形态,都已经非常广泛了,但非常糟糕的是,现在的人们好像不重视信誉,或者没有把信誉当作一个基本的东西。所谓的三角债、债转股,不就是还钱还不上来,最后就转成股份了嘛。我见过许多人大言不惭地谈这个问题,说只要能贷到款就什么都有了。我说你什么都没有了,你信誉没有了,你如果贷了款不还的话,或者你赊了人家的货品不付款的话。我做生意从1984年起,人家就觉得我可信,第一笔贷给我5万,第二笔贷给我17万,我记得很清楚,这是我们最早的两笔贷款。1994年我们从科委贷过一笔款,后来从银行贷了一笔款,一共是2笔,都是两三个月时间,1995年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贷过一分钱款了。另一方面,我们对我们的供应商也是一样的。远大不欠任何供应商一分钱。这种情况现在比较少,像远大这么大的名气,要赊什么东西,或者将某一笔款拖它几个月,一年两年的,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从没有这样做。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至于我们的用户,当然我们也要求他跟我们讲信誉,在比较混乱的市场经济时代里,我们对用户要求也是很苛刻的。怎么苛刻呢?百分之百付清我们的款才发货,我们哪里都是这样的。我们没有三角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应该说是有口皆碑的。用户不欠我们的,我们不欠供应商的,当然我们更不欠银行的,更不欠政府的。还有一种信誉也特别重要,就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誉关系。企业对员工的任何承诺都一定要如期地给他。在我们这里很简单,我们所有经济上的承诺或收入福利方面的承诺,远大给他的总是比我们承诺的高得多。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员工的基本工资大约还不到他收入的一半。我们特别要求员工对公司也讲信用,我们在合同上写明不论什么原因离开公司3年内不得到同行业公司工作。确实到现在也没有员工到同行业去工作,不论在营销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没有人去同行业工作,没有人给我们任何竞争造成不良影响。我知道现在新的市场行业里面,经常会有一群骨干一起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的情况,然后在这个企业里没有做多长时间又到另一个企业里面去了。不管怎么样,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不应该产生这样的信誉上的问题。如果没有信誉了,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所有人的尊严,所有经济活动,我觉得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恪守信誉。

第三条是独创。这里面可能有我们考虑到的竞争的因素,要独创我们才有竞争力,此外也有自尊心的原因。我们认为事情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从技术的胚胎到技术的成品一直到最后在这个领域里的所有影响,都是我们创建的。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台湾人,他说他们的机床卖到全世界去了,早先是意大利后来是德国。我说我不相信你的机床技术有这么高。他说,我的技术是德国的。我说,那你说话的声音可以低一点,这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很多,完完全全照抄别人的东西,家电业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不论是从日本过来还是从欧洲过来,总之如果是一个讲究尊严的企业,不要觉得太自豪。你不是独创的,不能说我引进消化,然后我又追赶,我就值得自豪。但是远大的技术值得自豪,远大没有引进过别人的技术。我们最早看过一些原理性的书籍,日本有一个叫高田秋一谈的一些原理性的东西。从第一台到最后一台我们没有照抄人家的,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反其结构,反其原理来做。这种创新是我们的尊严,除了我们考虑到应该以创新来获得市场,应该以创新来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以外,我觉得企业家的尊严特别重要。我们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的尊严带来的,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就好像普通老百姓说这个儿子是我生的,(众笑)就像我们大学里的教授说这个学生是我教的。我们觉得这个企业这个产品是我们从头开始做的,我们一步步将它做成这样的,我们就觉得自豪。如果人有这种荣誉感的话,我觉得成就事业的机会要大得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也要高得多。整个工作过程的人道的东西也就更多一些。你不应该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你有时候是为了尊严而工作,你有时候是为了兴趣而工作,其实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我认为在任何一个工业领域、技术领域或商品领域,如果是以照抄照搬为引进技术的形态都不是最值得推崇的。远大的这种崇尚独创的企业文化,使得我们企业里的人员自我满足更多了,同时确保了企业独有的竞争力,而且是持续的。

我还有一个比较怪的东西,就是中国惟一拥有喷气公务飞机的企业,这种观念也是一种创新。谁会想到一个企业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飞机,甚至于要劳那么多神去运作飞机呢?没有人想过。我们1996年12月买了1架,1997年1月份买了第2架,1997年秋天到的货。

从那以后,我天天想,国内会不会有其他企业买飞机。后来海尔买了一架,去年买的,惟一的一个。这种创新的观念我不知是好是坏,总之我们这种对时间的价值观跟一般的企业肯定是不一样的。买飞机4年以来我从来没有坐过民航飞机。(众笑)外国人觉得中国有一架私人飞机了,他们都替我们感觉到骄傲,但是中国还是挡住你,其实我们的飞机应该飞新德里、东京、新加坡这些国家的,从长沙可以直飞这些地方,长沙有海关,现在还不弄通,我估计民航快要想通了。(众笑)因为这事实上是为中国挣面子,又为中国的企业带来效益,为中国的经济带来效益,多重要的一件事情!对外开放是最基本的一种开放,我觉得喊了20年,这个没喊通,是大问题;我们是湖南省缴税最多的企业,不是说我们赢利最多,但我们有种观念是对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去避税,我们认为任何付出都会得到回报,所以坚持按章纳税,从来不取巧。在机械行业我们是人均纳税最高的,每个人的纳税额都是十几万。我们只有1000多人,却在空调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最高,前几年一直在评,我们总是第一名;此外,我们连续6年没有贷款。我觉得这就是结果,由于我们确实在很多方面做得比较好,我们尽自己的全力,因此远大在中国中央空调领域的占有率几年来一直都是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们在全球的直燃机市场占有率也一直是第一,这就是结果,我还是要讲一句话,我们是个很年轻的企业,是个很小的企业,在空调行业我们很大,但就全中国的产业界来说我们是小企业,就全世界的产业界、企业来说我们还是婴儿还是儿童,确实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我希望等一下有机会我们还可以探讨企业怎么样完善怎么样进步的问题,我在这里说企业这样好那样好,不是认为企业没有进步的必要了,我们还早得很呢!一切才刚刚开幕。

最后一个问题,由于我确实意识到了我们的问题,意识到了一切才刚刚开幕,确实意识到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一些,因此,我每天都非常不满足,我每天都觉得我的时间不够用。很像我十三四岁的阶段,我有几个同学画画画得很好,比我要好,他们读高二,我读初一,我就总觉得我要超过他们,最后超过了。我的感觉就是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总是没有达到某一个企业的高度,一种阶段的高度,达到某一个赢利指标,达到某一个销售额,达到某一种占有率。像我们今年的两大战略,一个是家用燃气中央空调,一个是市场全球化。每一天都感到太大的压力,也就是我讲的,我总是在一种非常高的负荷下工作。好在我的兴趣很好,情绪很好,也很能吃,从来不得病,13年没吃过一粒药。所以我能每天熬夜到天亮,所以我说我是在透支明天,我总是将明天当作今天在用,我总是在天亮的时候想着今天过完了,其实这是人家一天的开始。我总觉得今天不够用,不够用,不够用,我总是将明天的时间拿来用。或者别人放假我就高兴,“五·一”节要放7天假,这7天我可以赚回来,我可以比别人超7天。

总有这样的感觉,总是在透支,总是在过分地消耗自己的精力。好不好呢?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好。我确实还有一些坏习惯,有时候真是不注意自己的基本饮食。我有时候可以一天不吃,两天可以不睡,但是也没有显得特别的老,(众笑)也没有显得记忆力特别的不好。而且我现在记忆力的筛子比以往好,我原来的记忆力特别的好,什么都记得住,我现在记不住常识性的东西,电话号码我是永远也记不住的,我觉得重要的信息我还是能留住,筛下来,所以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状况。思维也很好,外观也好,我觉得我还是很好。所以说万事求源,到最后,事定的一切在于你的付出,如果说远大有今天,我的付出,我们公司员工的付出,都是加倍的付出。在我们那里,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的,好多人都在加倍地工作。如果说远大有什么奇迹,远大的奇迹就是远大的员工,包括我在内,每一个人的努力。如果远大有什么背景,远大的背景就是我们大家的身体都很好,没有任何社会的背景。有人说远大是什么中央什么人拿了资金来,或者国外什么人投资的,没有,我们没有这样的背景。我们就是有比较好的身体,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我们有比较好的心态,全力以赴地投入我们的事业。我讲完了,谢谢大家!(雷鸣般的掌声)

从田野走向世界

尊敬的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12年前,我第一次来到美国。当时,我的合伙伴——派莱克斯的舍勒先生对我说,你是第一个来到美国的中国农民企业家,派莱克斯作为第一个接待你的公司而感到骄傲。我确实感到很骄傲,同时在领略了美国的工业文明后也感到很沉重。如果不是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人,是不会有我这种沉重的。

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多年,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间,美国人民创造了巨大的工业文明。相比之下,中国已经落后于20世纪工业化社会的发展。

人类进步的台阶需要一级一级地跨越,无法用撑竿跳来实现。但是今天,面对如此之大的差距,勤劳的中国人民不得不用小步跑去追赶世界大趋势。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九亿中国农民依靠乡镇企业,加入了这场世界奥林匹克经济大赛的中国要代表团行列。

我来自中国农村,今年53岁。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中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我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深爱着我们的祖国,中国的盛衰与我生活中的一切息息相关。

在中国,农民创办的企业被称为乡镇企业。过去,中国农民以种地为生,但农民没有土地,在我们国家,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人多地少,为了生活,农民办起了企业。

12年很快就过去了,正如你们所知,这12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许多人问我:中国靠什么创造了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在这,我可以很负责地讲,其中有38%的增长来自于乡镇企业。

我和我的乡镇企业同行们一直在中国农村的大地上奔跑。感谢杜兰大学李志文教授的邀请,今天很荣幸地来到FFI会议上,有机会结识众多朋友并进行交流。在这个荣誉的讲台上,我想和朋友们讲一讲,我是如何带领我们的企业,跑过过去28年时空,以及这时间和生命的投入的结晶——中国万向集团。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是装在汽车轮胎上的国家,美国人民创造了汽车文明。在座的可能都会开车,都知道有一个连接传动轴、可以任意转变方向的关键零部件——万向节。我认识汽车文明正是从生产万向节开始的。在此之前,我没有坐过汽车,甚至我所生活的乡村连一条能开汽车的公路都没有。

我们企业成立于1969年,当时是一个仅有84平方米的小“铁匠铺”,全部员工就是我和当地的6个农民,所有资本就是500美元。

在生产万向节以前,我们生产锄头、镰刀和农机配件。那是一个计划经济年代,乡镇企业不列入国家计划。没有计划,我们找市场去。

没有煤,我们就到国营企业的煤渣里拣尚未燃尽的煤块;没有钢,我们到全国各地的国营企业里找废料来自己加工;没有设备,就用国营企业淘汰下来的;没有产品计划,我们就生产不列入国家计划的产品……

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的经营模式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我不知道用英语是否可以准确地表达,那就是“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

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到了,农民允许进入商品经济。1978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先生提出了国家实行经济改革的大政方针。

过去中国经济滞后,交通运输落后是关键因素之一,汽车万向节无疑是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1979年,我们放弃了所有产品,集中力量,专业生产汽车万向节。

这是万向节集团发展史上最具风险性的一步。实践证明。我们选择对了。万向集团由此进入了一个开创万向节主导产品的新时期。

在每个人都感到货币紧缺的年代,初级产品的价格激烈竞争不可避免。“不要告诉我你技术有多好,只要告诉我价格就行了”,只有成本最低的企业才能获胜。

从1980年至1988年,8年间原料价格平均上涨了8倍,劳动力成本也成倍增长,我们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将提价因素消化在企业内,产品价格8年不变,企业效益年增长在50%以上。中国各汽车厂放弃了自产万向节,改由我们配套,因为我们的价格比它们的成本价还要低。

凭借价格和质量的优势,我们成了中国最大的万向节生产厂家。这就是我们创业的最初阶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