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2 23:17:3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A.区域环境制约因素

B.区域环境保护目标

C.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D.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的因素包括:①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②区域环境功能要求;③环境保护目标;④环境制约因素。其中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属于经济方面的因素,不属于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的因素。

2.某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在国际通用、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均有限值规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选择()。

A.国际通用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

C.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工程分析时,应分析工程的()。

A.先进性

B.时效性

C.代表性

D.相同性或相似性【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①类比分析法;②实测法;③实验法;④物料平衡计算法;⑤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其中,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有可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类比分析法。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工程时,应先分析与现有工程的相同性或相似性。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况中,属于非正常工况的是()。

A.开车、停车、事故

B.停车、检修

C.开车、停车、检修

D.开车、检修【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非正常工况分析是指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等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找出非正常排放的来源,给出非正常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成分、数量与强度,产生环节、原因、发生频率及控制措施等。由上可知,开车、停车、检修属于非正常工况。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是()。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物料平衡法

D.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三种:①收集资料法,其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②现场调查法,其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其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但调查精度较低,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C项中“物料平衡法”属于工程分析的方法。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电厂山谷形灰场大气环境影响,其污染源类型可视为()。

A.点源

B.面源

C.线源

D.体源【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①点源。点源是指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②面源。面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③线源。线源是指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④体源。体源是指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由上可知。该污染源类型可视为面源。

7.某建设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各污染物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为6.8%,评价范围包含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

B.评价工作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C.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

D.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值P和污染物的地面max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进行划分。P≥80%,10%max且D≥5km时,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他时,评价工作等级为二10%级;P<10%或D<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时,评价工作等级为max10%三级。除上述外,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由上可知,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8.某拟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调查分析该项目的污染源

B.须调查分析评价范围内与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已建项目污染源

C.须调查分析评价范围内与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在建项目污染源

D.须调查分析评价范围内与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拟建项目污染源【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①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②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9.某分期实施项目一期工程竣工环保验收8年后拟实施二期工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二期工程污染源调查错误的是()。

A.可通过物料衡算进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B.可通过设计资料进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C.可利用一期工程验收监测资料进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D.可利用现阶段对一期工程的实测资料进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①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②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③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④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而本题的一期工程验收是在8年前,验收数据不具有实效性。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评价范围内近3年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B.可采用评价范围内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C.可采用评价范围外近3年其他项目的历史监测资料

D.可通过现场监测获取资料【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三种途径,包括: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②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③进行现场监测。

11.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要时可做1期监测

B.应在冬季进行1期监测

C.应在夏季进行1期监测

D.应在不利季节进行1期监测【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第7.3.2.1款规定,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检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检测,必要时可作2期检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检测。

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是()。

A.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评价因子有关

B.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评价等级无关

C.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评价范围内的地形复杂程度无关

D.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项目的评价等级有关,还与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其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

B.根据评价等级确定预测因子

C.根据评价范围确定预测因子

D.根据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因子【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空气影响评价预测范围在覆盖评价范围基础上进行调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预测因子数量

B.预测因子毒性

C.评价工作等级

D.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空气影响评价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

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时,应考虑其预测值和()的叠加影响。

A.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

B.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

C.区域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

D.区域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计算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防护距离时,所计算的控制距离以()为起点。

A.污染源边界

B.污染源中心

C.厂区边界

D.厂区中心【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河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河流规模

B.污水排放量

C.污水排放规律

D.评价工作等级【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①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②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的达到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③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④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

18.某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河流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只调查丰水期和平水期

B.可只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

C.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D.应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评价等级不同,各类水域调查时期的要求也不同,见题18表。

题18表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一般情况下,可只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

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是()。

A.排污单位用排水状况

B.受纳水体的水环境功能

C.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D.排污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选择下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①点源的排放,其调查确定排放口的平面位置、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排放形式(分散排放或集中排放);②排污数据,其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③用排水状况,其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水总量等;④废(污)水的处理状况,其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进、出水的水质状况等。

20.某建设项目调查河段内分布有位置不同的2个取水口,1个支流汇入口和1个水文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水质调查时,调查范围内应该设置的区域断面数量至少为()个。

A.4

B.5

C.6

D.7【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水质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对照、控制、消减三种类型的断面,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①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④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⑤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由上可知,该河段布设的断面有:在调查范围两端布设2个断面;2个取水口布设2个断面;支流汇入口布设1个断面;水文站附近布设1个断面;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布设1个断面。以上共有7个取样断面,但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属于对照断面,不在调查范围内,所以在调查范围内的共有6个断面。

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关于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的数量及布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预测点数量及位置

B.结合受纳水体的特点确定预测点数量及位置

C.结合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预测点数量及位置

D.结合预测模型的适用条件确定预测点数量及位置【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第7.2.2条,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

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关于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河流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弯曲系数较小的河流在二级评价时可简化为平直河流

B.弯曲系数较大的小河在一级评价时不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C.大中河流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

D.大河在二级评价时,如断面水深变化较大,不可视为矩形河流【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具体简化要求:①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②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③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他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④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关于污染源简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排入河流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B.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C.只有排放污染物种类较少的项目才能对排放口进行简化

D.评价工作等级较高时(如一级评价),不得对排放口进行简化【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排放方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对于点源排放口位置的处理,包括:①排入河流的两个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②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③排入大湖(库)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成一个排放口。一、二级评价且排入海湾的两个排放口间距小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三级评价时,海湾污染源的简化与大湖(库)相同。

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水质数学模式的选用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一维模式预测河流断面水温平均值

B.可采用一维模式预测充分混合段断面平均水质

C.可采用零维模式预测充分混合段断面平均水质

D.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均应采用二维模式预测平均水质【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在混合过程段需采用二维或三维模式进行预测。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用水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及三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其他情况可根据工程特性、水环境特征、评价工作等级及当地环保要求,决定是否采用二维及三维模式。

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预测地面水水质时,湖泊移流模式适用于()。

A.无风时的大湖、非持久性污染物

B.无风时的大湖、持久性污染物

C.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非持久性污染物

D.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持久性污染物【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湖泊移流模式的适用条件包括:①大湖、无风条件;②非持久性污染物;③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环境影响预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专业判断法只能做定性预测

B.调查数据不满足数学模式要求时,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C.影响不大且预测又费时费力的三级评价项目,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D.目前尚无定量预测方法,且不具备类比调查条件,可采用专业判断法【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其中专业判断法只能做定性预测。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以及某些过程(如pH值的沿程恢复过程)等,目前尚无使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评价等级为三级且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不大而预测又费时费力时也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预测。

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因素中,属于地下水污染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中等级划分依据的是()。

A.污水排放量

B.地下水水位

C.地下水埋藏条件

D.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的是()。

A.线性工程项目

B.地下水环境影响行业分类为Ⅰ类的项目

C.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项目

D.位于热水、矿泉水、温泉水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项目【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利用废弃盐岩矿井洞穴或人工专制盐岩洞穴、废弃矿井巷道加水幕系统、人工硬岩洞库加水幕系统、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枯竭的油气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进行一级评价。

29.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调查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比例尺。

A.1∶10000

B.1∶50000

C.1∶100000

D.1∶200000【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要求场地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予1∶10000比例尺,调查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1∶50000比例尺。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性工程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

B.穿越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时,调查评价范围应至少包含水源保护区

C.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重要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D.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地下水环境现2状调查评价范围不小于50km【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第8.2.2.1和8.2.2.2条,当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且所掌握的资料能够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采用该方法时应包含重要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见题30表。

题30表

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2调查评价范围不小于20km;线性工程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分别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穿越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时,调查评价范围应至少包含水源保护区。

31.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原则上不得少于()。

A.7个

B.5个

C.3个

D.2个【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且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3~5。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

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A.污染物类型

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

C.地下水埋深

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应根据预测结果和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性能,提出防渗技术要求,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②污染控制难易程度;③污染物类型。

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噪声源类别可分为()。

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

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量的是()。

A.昼间等效声级

B.夜间等效声级

C.昼夜等效声级

D.最大A声级【答案】C【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分为昼间等效声级(L)、夜间等效声级(L),突发噪声的评价量dn为最大A声级(L)。max

35.某公路扩建项目通过1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量在5dB(A)以上,噪声级增量为3dB(A)~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三级从简【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①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②二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 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③三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

36.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40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范围内。

A.100m

B.200m

C.300m

D.400m【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要求包括:①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②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③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标准限值为50dB(A),由此可知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即可满足标准值,所以该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内。

37.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噪声预测应覆盖评价范围内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个敏感目标处的预测值

B.在缺少声源源强资料时,通过类比测量取得源强数据,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

C.评价范围内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实测,不能利用已有监测资料

D.应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包括:①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并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②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③预测点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等声级线根据评价需要绘制;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④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⑤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

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B.应选取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各楼层布设测点

C.评价范围内没有显著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D.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且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包括:①布点范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②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③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

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不同类别噪声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B.农贸市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C.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D.铁路项目施工场地边界噪声测量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同类别噪声执行标准包括:①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对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也按本标准执行。③《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④农贸市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⑤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A.评价范围内规划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B.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

C.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和数量

D.评价范围内现状噪声超标区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进行声环境现状调查时,只需要调查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无须调查评价范围内规划敏感目标。声环境现状调查基本内容包括:①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②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情况,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等)。③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调查评价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调查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④现状声源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需对区域内主要声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4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户外声源传播过程中,与声屏障引起的衰减值无关的因素是()。

A.声源源强大小

B.声屏障的长度

C.声源几何尺寸

D.入射声波波长【答案】A【解析】点声源声场中,影响声屏障衰减的因素包括:声程差、声波波长、声波频率、菲涅耳数、声源几何尺寸的大小、声屏障高度、长度。

42.已知某声源最大几何尺寸为D,A声功率级为L,根据《环Aw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r)=L-20lg(r)AAw-8计算距声源中心r处的A声级L(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

A.处于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2D

B.处于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D

C.处于半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2D

D.处于半自由声场的无指向性声源、r>D【答案】C【解析】公式L(r)=L-20lg(r)-8适用于半自由声场点声AAw源的预测,只有r>2D时,才能把声源简化为点声源。

43.某地铁风亭夜间运行2h,运行时对附近一居民住宅的噪声贡献值为56dB(A),则该居民住宅处受风亭噪声影响的夜间(8h)等效声级为()。

A.56dB(A)

B.53dB(A)

C.50dB(A)

D.47dB(A)【答案】C【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第3.2条,等效声级公式为:,式中,L为t时刻的瞬时A省级;T为规定的测eq0.1×560.1×量时间段。根据等效声级公式可得,L=10lg[(2×10+6×10n0)÷8]=50dB(A)]。

4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要求中,不符合噪声防治措施制定原则的是()。

A.工业建设项目应针对投产后噪声影响最大预测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B.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根据铁路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C.公路项目应针对运营近、中、远期对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D.应从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和敏感目标自身防护等角度制定噪声防治措施【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①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以满足厂界(或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②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项目等)的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订,以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及敏感目标功能要求。其中,铁路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还应同时满足铁路边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③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

45.某河建设的拦河闸堤明显改变了该河道的水文情势,严重影响了下游20km处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影响面积小于22.O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拦河闸堤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结果是()。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可仅做生态影响分析【答案】B【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见题45表。

题45表

根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水域范围,可将该拦河闸堤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三级,拦河闸堤明显改变了该河道的水文情势,故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即该拦河闸堤的工作评价等级为二级。

4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中应重点调查的是()。

A.勘察期和施工期

B.勘察期和退役期

C.施工期和运营期

D.运营期和退役期【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4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B.特殊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现状调查应做专题调查

C.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范围

D.一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要求包括:①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②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③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④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⑤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4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评价内容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评价内容的是()。

A.分析和评价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

B.分析和评价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

C.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

D.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生态系统面临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的评价内容包括:①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导生态功能)、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②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4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兼具定性和半定量特点的评价方法是()。

A.列表清单法

B.类比分析法

C.景观生态学法

D.单因子指数法【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生物多样性评价法等。其中,类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价方法。

5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涉及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

B.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

C.所采取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于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

D.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包括:①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②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③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5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替代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终选定的替代方案应是生态影响最小的方案

B.应对项目的组成和内容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

C.应对项目选线、选址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

D.应对项目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答案】A【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术替代方案,施工和运营方案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替代方案。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

5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规划工作的()介入。

A.规划启动阶段

B.规划研究阶段

C.规划编制阶段

D.规划报批阶段【答案】A【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全程互动原则提到,评价应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程互动。

5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规划不确定性分析内容的是()。

A.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

B.规划区域环境政策分析

C.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D.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答案】B【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①规划方案本身在某些内容上不全面、不具体或不明确;②规划编制时设定的某些资源环境基础条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能够预期的变化。其内容主要包括:①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②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③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

5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资源、环境要素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规划,其环境影响识别可不考虑()。

A.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

B.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主体功能区功能变化

C.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严重冲突

D.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响,可从规划实施是否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资源与环境利用严重冲突、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判断。

5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内容的是()。

A.评价的时段

B.主要评价内容

C.规划方案比选

D.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答案】C【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包括评价的时段、主要评价内容、资金来源、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等。

56.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可不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是()。

A.跟踪评价的要求

B.环境监理的要求

C.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

D.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答案】B【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包括:①评价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敏感性、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资源利用现状,明确对规划实施具有重大制约的资源、环境要素。②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风险评价结论;对水、土地、生物资源和能源等的需求情况。③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结论,主要包括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论证结论,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评价结论,规划要素的优化调整建议等。④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环境准入条件、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的构建方案、生态建设和补偿方案、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要求等。⑤跟踪评价方案,跟踪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⑥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处理情况,不采纳意见的理由说明。

57.下列建设项目中,其环境风险评价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核电站项目

B.煤化工项目

C.铜冶炼项目

D.铁矿开采项目【答案】A【解析】《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按规定都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5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范围确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2.5km的区域

B.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3km的区域

C.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5km的区域

D.大气环境风险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25km的区域【答案】B【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阈和敏感区域位置。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59.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不属于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内容的是()。

A.土壤盐渍化区域与工程的位置关系

B.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内容

C.有特殊价值的生物物种资源分布区域的位置、规模

D.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敏感目标的变化情况【答案】A【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环境敏感目标包括需特殊保护地区(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有特殊价值的生物物种资源分布区域)、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以及社会关注区。对环境敏感目标进行调查,应调查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等,附图、列表予以说明,并注明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

60.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降低或减缓公路项目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是()。

A.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B.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C.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D.占地恢复措施【答案】D【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环境保护措施是指为预防、降低、减缓建设项目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和管理制度。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指针对水、气、声、固体废物、电磁、振动等各类污染源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无占地恢复措施。

6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控制指标的是()

A.CO

B.NOx

C.TSP

D.Pb【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的控制指标包括:二氧化硫(SO)、二氧化氮(NO)、22一氧化碳(CO)、臭氧(O)、颗粒物(PM)、颗粒物310(PM)。BCD三项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浓度限值的控制指2.5标。

6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PM年平均浓度值数据2.5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年至少有60个日平均浓度值

B.每年至少有144个日平均浓度值

C.每年至少有251个日平均浓度值

D.每年至少有324个日平均浓度值【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每年至少有324个日2.5平均浓度值。

63.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超标的地表水体,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B.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期进行水质评价

C.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项目应包括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及特定项目【答案】C【解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64.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关于地下水质量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Ⅱ类地下水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B.Ⅱ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C.Ⅱ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D.Ⅱ类地下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答案】B【解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分类见题64表。

题64表

Ⅱ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Ⅴ类地下水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Ⅲ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地下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65.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水质监测频率至少为()。

A.每年1次

B.每年2次

C.每年3次

D.每年4次【答案】B【解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2次(丰、枯水期)。

66.下列区域中,其声环境评价与管理不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A.受公路噪声影响的村庄

B.受铁路噪声影响的集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