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可以走直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6 15:50:39

点击下载

作者:(美)阿莉扎·里希特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长可以走直线

成长可以走直线试读:

自序

“谁穿的效果更好?”这行字闪现在我的电脑屏幕上。

我是一名公关经理,供职的公司是全球最著名的时尚奢侈品品牌之一;关注流行趋势、明星走红毯的相关报道之类的讯息都是我的日常工作。查理兹这身迪奥蕾丝长裙能和凯特穿的阿玛尼相媲美吗?女神卡卡又穿出什么奇装异服了?我喜欢思考这些事。但是,这次的事情不太一样。

事情的起因是我无意中看到的一个时尚博客。里面有个帖子很有创意地把我们公司的代言形象和詹妮弗·洛佩兹放在一起做了个比较。这个代言形象是一张手绘的时尚女孩儿,她身上穿的唐纳卡兰浅红色针织长裙和詹妮弗·洛佩兹穿的恰好是同款。这不是真的吧?这个帖子居然把一个二次元形象和一个现实的一线明星放在一起比较?干得漂亮!我暗暗喝彩。不管博主有没有想过要引起我的注意,她都成功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我很快从上往下浏览了整个网页,知道了博主名叫珍娜,住在德州的奥斯汀市。她不仅在解读时装方面嗅觉敏锐,而且文笔也颇为犀利,这恰恰是令我欣赏的一种个人特质。所以,我决定要在推特上关注她。

几周之后,我们加了彼此为好友,时不时地发条推特互通一下有无。有一天,珍娜给我发了条私信,问她能不能用电邮询问我一些与职场相关的问题。这种要求我收到过不知凡几,特别是在推特上。有鉴于我本来就“好为人师”,所以我马上就把邮箱地址发了过去。

几分钟后,我收到了珍娜的邮件。说起来,这好像不能叫作邮件,叫“长篇小说”更恰当些。珍娜告诉我她就职于一家生产人工草坪的公司,但是她热爱时尚,非常渴望进入这个行业(她用了好几段文字来描述自己的这种热爱)。我知道要一一答复她提出来的问题肯定会非常耗时耗力,所以干脆只回复了三个字——“电话聊”。

几分钟后,珍娜就打了过来。我滔滔不绝说了好长时间,就像珍娜是我很久不见的老朋友,我们正在叙旧似的(你跟推特上认识的人之间很容易产生这种犹如家人一般的感觉)。我有好多建议想给她,不过最根本的一点是:如果她真的想从事时尚业,就必须到纽约来。唉!我知道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事实上,这确实让人恐惧,更不用说搬到纽约真心烧钱。我知道珍娜挂上电话时肯定心情沉重,脑袋发胀。

大约五个月后,有一天下午,我正在网上刷巴黎时装周的新闻,突然看到珍娜的一条推特。她请大家在一个博客竞赛里为她投票;竞赛奖励是位于纽约、为期一年的与博客相关的职位。我和珍娜的其他推特好友纷纷转发了这条推特,鼓励大家都来支持她。最后,珍娜成功地挺进了决赛,飞到了纽约。我们约了个时间见了一面。当她出现在我办公室时,感觉真的就像是个经年不见的老友。

过了一个月,珍娜接到通知,她没能获得博客竞赛的最终胜利。但是,她并不打算放弃。她在网上看到有家位于纽约的公关公司招募社交媒体方面的工作人员。这个消息,加上之前来纽约参加博客比赛的经历,更加坚定了她在我们首次电话谈话之后萌生的想法——她得搬到纽约来。

珍娜没再多想,直接打包了她在奥斯汀的一切之后搬到了纽约。她没有地方住,也没有工作,只好借住在朋友家的沙发上,找了个衣帽寄存处的工作维持生计。这些都是她到我办公室看我时告诉我的。听完之后,我真是太吃惊了。她是真的仔细考虑了我们之前的那次电话交谈。她很迫切地想踏入时尚圈,也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这姑娘真是太了不起了!

有时候你冒点儿险,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珍娜搬到纽约一周后,通过了上文中那家公关公司的面试。在去面试之前,珍娜曾问我能否考虑当她的推荐人。老实说,我一般不会轻易为别人作推荐人。我没有与珍娜共事过,可是从她的博客和推特的内容中我能了解她的社交媒体技能如何,我也肯定我喜欢这个姑娘。当然,这并不足以让我为她做推荐。但是,我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而我的直觉告诉我,她无论被哪家公司录用,都会成为一名很有价值的员工。后面的事,各位也都知道了,珍娜通过了面试;又过了一周,她得到了这份工作。

之后过了半年,我需要找一个新的助理,对方最好还能有社交媒体的经验。我觉得找这样一个社交达人最好通过网络进行。所以,我在推特上发了个链接,邀请有意向的人在公司的脸书页面上递交申请,申请时必须明确指出为什么他们认为自己适合这份工作。递交完申请之后,还需要同时给公司人力资源部递交自荐信和个人简历。后来我才知道,珍娜也看到了这条推特,而且那时她刚刚被裁员,时间对她来说非常紧迫。

到这个时候,我和珍娜已经非常亲近了。所以,她满可以随手发封电邮给我,说“嘿,你看我给你做助理怎么样?哦对了,我刚刚下岗了”。这种口吻也很符合她一贯的鲜明个性。但是,她没有。她表现得如同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士一样,非常正式地递交了申请。这一点让我激赏不已。

助理一职总共收到了三百多份申请。你可能完全无法想象有多少人在求职的第一步就已经自动出局了;有些人文字错漏百出,还有一些更糟糕,全文都是短信体。很多人在求职时表现得和他们在日常交往中没什么两样,特别随便。但是,他们不应该表现得如此随便。这本来就是个测试,我想通过这个步骤看看这些求职者能不能想到,从一般性的社交到职业性的交流他们有必要做出调整。大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不由地又想到了珍娜,她好像本能地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但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我一年前在推特上偶尔结识的小朋友真的就是我要找的人?我不敢肯定,所以还是不辞辛苦一封一封地看完了数百份申请,最终选了十个人面试。经过了如此漫长、让人筋疲力尽的筛选过程之后,最后的赢家是——珍娜。就因为一条推特,这个在奥斯汀一家人造草坪生产商工作的小姑娘在纽约市中心找到了自己梦想的时尚工作。

珍娜的故事完美地证明了我一直坚信、也将会在这本书里教给各位的经验。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彻底的互联互通的大网络。只要能妥善加以管理,那么用好用对这个网络将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珍娜的突出才能和像职业人士一般行事的本能是我想帮助她的原因。不过,珍娜可不是唯一的幸运儿。

自2009年起,我获得了一项殊荣:作为一个时尚界内部人士,每天以不到一百四十个字符,在推特上与大众分享我对于这个美好的——有时候也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圈子的想法。到今天为止,这个推特逐渐发展出了一个忠实度很高的网络社群,粉丝(我本人更喜欢称呼他们为“推友”)数量超过了五十万人。我时不时会发一条推特,让外界得以通过我这个公关人士的视角一窥时尚圈,例如“扒一扒奥斯卡上惊鸿一现、到了洛杉矶机场却再也看不见的礼服”,或是“有人居然发消息给我跪求时装秀入场券,太搞笑了”之类的,都是网友喜闻乐见、新鲜热辣的内部消息。这样进行了六年之后,我惊奇地发现社交媒体于我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八卦时尚圈的一个工具,同时也成为我给别人提供指导的一个平台了。

迄今为止,我跟不同的人有过数千次谈话。我无一例外地体会到,无论身处哪行哪业,大家都很努力地想要获得成功。在跌倒时我们都需要有人扶自己一把;在迷失时也需要有人给我们指引方向。我曾经碰到过完全丧失动力的人,也曾遇见过不知该从何处入手的人。每到这种时候,我就需要坐下来,买两杯咖啡,跟对方好好聊一聊他们下一步的想法。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曾经的我一样做出过艰难的抉择,我很愿意跟这些人一起好好谈谈。不过,哪怕我再乐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我怎么可能跟每一个有需要的人都促膝谈心呢?显然不可能。

这本书就是我选择的咖啡替代物。我会通过这本书将自己通过惨痛教训学到的经验一一倾吐出来,帮助你找到梦想的工作,在职场中无往不利,并成功打造属于你自己的个人品牌。

把你过往学过的都忘了吧。我在时尚业——特别是公关部门——的经历是你唯一需要的速成教材。提示:我们不是在闹着玩,所以请做好准备!我会与你分享很多内部人士的小贴士,让你在任何行业都能将职业道路走得顺顺当当;我会教你我所掌握的所有成功秘诀,绝对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例如,选错了职业,发现时却太晚了,该怎么办?或者,在你完全没有某种行业工作经验时该如何获得相关经验,等等;我会教你如何充分利用实习期,如何有策略地进行面试,以便获得梦想中的工作;我还会教你评估自己是否可以再进一步,以及如何有技巧地与上司就此进行谈判。你将学习如何在办公室环境中生存,以及什么话绝对不可以对上司讲。如果你发现目前的工作完全是死路一条,我会告诉你要怎样调转方向;我会给你演示社交媒体将如何提亮(或抹黑)你的声誉,以及如何像真正的职业人士一样准备业务报告;如果你最终成功地在公司晋级,我会跟你分享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喜爱、鼓舞人心的领导。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你就是自己的品牌,如何经营这个品牌决定着你事业的成败。

因为,你如何包装自己、如何推销自己,对于你能否成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你所掌握的实际技能。这是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却是无可争议的现实。作为一名公关人员,我的工作就是分享信息,进行宣传。如果你像我一样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想的都是如何让人们对某个品牌产生积极的观感,你也会跟我一样认识到:同样的原则完全适用于个人。我们交流信息、影响他人的方式往往比我们宣扬的观点更为重要。我会作为引路人,向你展示时尚圈和名流圈如何利用公关的各项原则,从而帮你树立和完善你的个人品牌。

因为我从事公关工作,所以对社交媒体非常擅长。社交媒体颠覆了传统的公关行业,同时向我们显示了影响力的作用,也证明了影响力可以通过任何方式增长。我会详细地解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打造你的个人品牌。你将会看到真正的互动和坦诚是多么重要,以及人际网络又将如何帮助你树立和巩固自己的个人形象。

我的全部知识都来源于将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很多人在获得这种经验时往往已经太晚了,这不是很可惜吗?当然,我们免不了会犯错误,但是能尽可能少犯一点儿错误不也很好?我想把自己学到的都教给你,让你少走点儿弯路。我希望你可以拥有选择的机会,也能够有足够的智慧辨认出眼前的选择。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你可以看到,即使你以为自己的事业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处,其实你仍然拥有柳暗花明的可能。既然这些我都可以教你,你又何必非要从痛苦的经历中学习呢?

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做”,而是告诉你“必须做”——好吧,肯定也会有一大堆的“不准做”。你将会跟随着我回顾一遍我的职业生涯;我可以向你保证,绝对不是顺风顺水。你可以看到善良、恶劣、丑陋、疯狂及欢快的片段。自从我放弃学医,转而追求儿时的梦想,跨入时尚圈,我差不多将上述种种都尝了个遍。在职场中我每踏出去一步,都会学到很多,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都可以从这些经验中获益。书中的经验对于任何想要更好地与人沟通,以更有影响力的方式宣传其个人品牌的人而言,也都会有所助益。

生命如此短暂,怎么能只尝试一种可能性!你有能力打造自己的成功之路。但是,我要提醒你,没有什么成功是唾手可得的。踏上这条征程你就无法避免心灵的挣扎,以及最重要的——努力。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总该取得一定成就了,我必须告诉你,你还要加倍努力。

我知道有时候生活让人沮丧,有些障碍似乎无法逾越,但是读了这本书,完成了书中一大堆必须完成的任务,喝完一大杯咖啡,我保证你可以克服所有的障碍,而且还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就此发条推特。第一部分找到梦想中的工作:从0到1,打赢求职突围战第一章找寻正确的职业路径

在我的青少年时期,与我同龄的大部分人房里都贴着当时的万人迷科里·海姆和杰森·帕特里克的照片。不过我可不一样,我墙上贴的都是高端时尚杂志的海报。当时是1988年,《时尚》杂志刚刚任命了一位新主编,此人是英国人,名叫安娜·温图尔;她对于这本杂志很有些新想法。此前很多年,《时尚》的封面都是几幅裁剪得小小的照片拼在一起。安娜上任后第一期就使用了以色列模特米凯拉·贝柔的半身照;她身着克里斯汀·拉克鲁瓦的高定上衣,下身配以——当当当当——盖斯的牛仔裤。

这期封面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不仅是因为安娜这一手能让读者把模特看得更清楚,更因为她居然让高定和成衣同框出场。在当时,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这种高低端反差配的天才创意是由卡吕妮·塞芙·德·都德济勒提出来的。这位法国时尚编辑酷爱使用不同的色彩、配饰与个性的搭配。用她的设计成果贴墙,绝对能带给人足够的新意与灵感。这期封面在我卧室的门上足足待了好几个月。

对我而言,时尚是现实的理想形态,只不过稍稍经过夸张。虽然人们只能通过画面畅想,但是时尚的世界的确有让人一探究竟、在其中徜徉的欲望。有好几年,我坐在床上写作业时,会不时抬头看一眼四周墙上满满的时尚海报。不过,有趣的是,我当时从来没有想过一本杂志是怎么诞生的。在我看来,一期期的杂志好像都是自己出现在报刊亭,并最终来到我的墙上,这一切就像魔法一样。时尚也从来不在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范畴之内。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我对于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也没有人可以从旁指导我。

因为我一直都对理科感兴趣,也很擅长,而我父亲就是一位声誉卓著、自己执业的牙科医生,所以我早早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医生。我的动手能力很强,对于艺术又很喜爱,因此对整形外科特别感兴趣。在我看来,整形外科就是美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高中期间,我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家整形外科医院实习。这家医院简直就是电影《欢乐谷》中场景的翻版:尖尖的篱笆桩包围着白色的房子。在医院里,我每天都是按部就班,期间也鲜少有什么戏剧性的事件发生。实习的时候,我会坐在手术室的前排,观看一场场流畅无比的整容手术。我喜欢整形外科,因为它让人们更喜欢自己,更不用说你还能亲眼看见朋友的妈妈做面部拉皮,而她却根本不知道你就在一边看着。哈哈哈!我当时非常肯定去整形外科工作就是我想要从事的职业。因为实习的经历和优异的成绩,我得到了马里兰大学全部四年的优秀学生奖学金,此前我还获得了马里兰大学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奖学金”。我父母当时都乐疯了:他们的女儿居然是医学预科生了,而且还免除了学费!他们两个在签署协议时唯恐下笔慢了。

我选择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作为专业。每周有四天课,早上八点我就钻进实验室,全靠玉米糖提神(我不喝咖啡……至少当时还没有)。大三时,我参加了恐怖的医学院入学考试,暑假时还得到了在长岛一家医院为期六周的实习机会。通过了医学院的考试之后我兴奋得不得了,也深信届时的实习肯定会很有收获,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整个暑假,每天早上六点钟我就被闹钟叫醒。洗漱打扮都很轻松,因为穿什么都无所谓,反正最后总得套上实验室的白大褂——除非那天得上外科手术,那时我就要换上手术服,戴上发网和口罩。每天早上七点半,所有实习生会开个小会,了解一天的工作安排。这次实习就是为了帮助我们了解一名真正的医生是如何工作的。

每天上午我们会接触到很多让人头疼的病例,所以一到中午我们就会赶紧冲到餐厅放松一下,聊一聊上午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大谈特谈之前自己看到的某些做法,还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还需要采取哪些做法,等等。听着大家的讨论,我渐渐开始意识到他们对于实习真的满怀热情,但是我好像完全没有。怎么会这样呢?我很喜欢学校里学到的一切啊,之前在整形医院实习期间的经历也很美好,但是等我可以将所学所得应用到一家医院时,我居然开始反感了?这不科学!但是,一种难受的感觉开始啃噬我,而且这种情绪一天天地越来越强烈,让我难以忽视。

在医院里待了一整天回到家之后,我会去看望病弱的奶奶。自从她13年前中风以后,就搬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和她在一起感觉很棒,因为她是个很好的人,可是看着她一天天的衰弱下去也让我很难过。在医院里为自己的职业而心塞,回到家又为了奶奶而心焦,那段日子我的身心倍受煎熬。

每周五下午从医院回来,我会迫不及待地洗个澡,翻出晚上要穿的衣服。只有时尚能让我满血复活;在我看来,再也没有什么比无论穿什么都无所谓更讨厌的了;这就像是我的翅膀被生生折断了一样。穿手术服感觉糟透了,我总是很自卑,感到整个人都傻得不行。而每次手术时必须要戴的发网更是让人感到很“囧”(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大庭广众之下必须戴浴帽是种什么感觉)。还有口罩!一戴上口罩,我标志性的唇膏根本就看不见了好吗。当然,如果因为医生的行头太糟心就不想当医生,这也太不靠谱。我就是想找个借口说服自己医生这条路我选错了。我对自己说,如果真的成为医生,我就会重演我奶奶这些年来的纠结,而且也等于要放弃年少时所有的时尚梦想。

这种直觉,其实很多人都会有,千万不要视而不见,我们绝对有必要好好想想。我必须问问自己:这些理由足够让我放弃学医吗?我朝着医生这个职业梦想奋斗三年了,现在突然就不再想当医生了。这种想要改弦更张的想法如此强烈,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就算要改,我打算改成什么呢?我真的要放弃自己努力了这么久的梦想吗?而且我爸妈一直那么得意,我要怎么跟他们说呢?

我其实还是有选择的。我可以选择冷静下来,忽视心中的迟疑,继续为成为医生而努力;或者,我也可以听从心底的声音,看看是不是还有别的可能性。最后,我决定,我的人生不应该留有遗憾。我的梦想已经改变了,这不是我的错。话说,这也就是实习的意义所在——尝试某种可能性。我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承认犯了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不是最好的情况,但绝对可以接受。继续选择当医生当然最轻松;不需要想怎么跟爸爸妈妈解释,也不用为了承认自己错了而感到羞愧。可是,我的心在大叫着“不要”,我根本无法忽视,也不应该忽视。我得做出新的选择,我必须选择放弃当医生这条路。

我知道要告诉我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得坐下来,认真地促膝谈心。所以,我选了一个周六的早晨,四周很安静,这样他们可以认真地听我说话。我不打算走委婉路线,于是开门见山地说:“这个暑假我想了很多,关于我的经历。我觉得,当医生不适合我。”

沉默。“你说什么?”我妈小心翼翼地问。

我说:“我干得不开心,并不是因为这家医院的关系,”我接着说,“我认为,我已经不再想当医生了。”

继续沉默。或者他们两个只是太震惊了吧。毕竟,乍一听到我这么说,他们怎么能不失望?他们之前跟多少人都自豪地说过,自己的乖女儿以后要当整形外科医生。我敢说一定不少。“所以,你们觉得呢?拜托,说点儿什么吧。”我平静地说。“我们能说什么,阿莉扎?这是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应该做的决定。你如果认为这是正确的事就去做吧。”我父亲这么说。“可是,你打算干什么呢?”我母亲追问。“我还没定呢,”我有点儿心虚,“不过,很快我就会想清楚了。”

说完,我就起身离开了。我的脑子这时有点儿眩晕。我刚刚把事情全说了,可是心情一点儿没有好转。我心里一直挂着母亲最后问的那个问题,也一直为她问话的口吻而纠结。她的潜台词分明就是“你总有个备选方案的吧?拜托,你肯定想过的吧”。她的担心当然不无道理。毕竟,我只剩一年就可以本科毕业了。现在转专业也太晚了——其实现在做什么都嫌太晚了!哦,还有,我甚至都还没想好我打算干什么呢。我必须得想出一个好的目标。可是,事情往往就是,一旦需要想些什么,我们的大脑里面偏偏会一片空白。

过了几周,开学了。我坐在床上,无意间看到窗台上放着的一本《亚瑟·艾格特模特指南》。这还是我念高中时买的。艾格特是个时尚摄影师,他这本书里满满都是超模们闪闪发亮的照片,像克里斯蒂·特林顿啦、娜奥米·坎贝尔啦,还有琳达·埃万杰利斯塔等大明星,都是些可望而不可即、令人望而生畏的超级大美人,他们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卡吕妮·塞芙·德·都德济勒一手打造成超模的。这本书以前我翻过无数遍,可是现在我的感受不大一样,似乎有什么变得更加重要了。

我突然冲回贴满了杂志海报的房间,然后一下子思路变得无比清晰;这些海报一直都在这儿,就在我眼皮子底下,然而我居然现在才意识到:时尚!这才是我要走的路。

我曾经有好几年时间都用时尚杂志的海报来装饰我的屋子。这些海报成就了现在的我。但是,如果当初有人跟我说我想到某个时尚杂志社工作,我肯定会用表示“你没毛病吧”的眼神看对方。我生活中从没见过在杂志社或时尚界工作的人。而且请记住,那个年代,想找工作都要准备好书面简历,邮寄给单位,然后就是漫无止境的等待。我那时没有任何人脉,既不能在网上搜索,也没有领英可用,甚至连谷歌都还没诞生呢。但是,我当时学到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后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直都记忆犹新——你不可能等着别人拽你“进门”。你得自己想办法。小贴士:如果没有任何人扔绳子给你,你就得自己搭梯子往上爬。自拍:如何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

自拍不仅仅可以证明你的着装无懈可击!你完全可以让自拍成为一面镜子,帮你确定,为了达成某个目标,你的定位——这里既指地理方位,也指其他方面的定位——是否无误。说不定某个时刻你也会有“我要成为……只是说着玩的啦!”这样的想法。就算我大学期间为念医学院奋斗了四年,又怎么样?回顾此前曾经出现的各种警示,我觉得最后我转而选择投身于时尚事业其实再自然不过了。

最根本的一点是: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我们总是听说有人在人到中年时又回到学校,尝试完全不同的全新领域。这些故事总是让人热血澎湃。如果你很幸运,愿意坦诚地面对自己,你或许会意识到——改变,越早越好。

另外,以下的问题并不是科学测试,只是些你需要回答的简单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你更好地思考。你真的知道对于自己选择的职业你有多么热爱吗?如果你打算来个180度大改变,是不是害怕周围的人会说什么?想想看,这到底是谁的人生,那些会对你评头论足的人能有多少?没错,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我之所以准备下面这些问题,是因为一般而言你自己很难追问这些问题。所以,开始吧,好好给自己把把脉。

1.当你想到自己选择的职业时,是什么感觉?

A.喜悦

B.兴奋

C.无所谓

D.恐惧

2.你热爱自己选择的行业吗?

A.是的

B.不算

C.不确定

D.并不

3.为了成功你需要付出很艰苦的努力,对此你准备好了/感到兴奋吗?

A.是的

B.我别无选择

C.不确定

D.没有

4.你会不会羡慕别人的职业,也想选择另外的职业?

A.是的

B.不是

C.有时会

5.你是否偶尔会幻想换一个工作?

A.一直都会

B.从不

C.有时会

6.如果你没有从事现在的工作,那么你觉得自己会在做什么?

选择一:

选择二:

选择三:

7.如果不需要考虑任何后果,你会不会改变方向,选择另一条道路?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8.如果你改变方向,你是否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A.是的

B.不是

C.不确定

如果对于上述问题,你的答案大部分都表明你对现状不满或是缺乏热情,那么是时候认真考虑换个目标了。你是刚刚起步还是已经沿着原来的方向行进了几年其实都没关系。人生只有一次,机会却有很多。这是选择改变的最佳时机,我可以教你如何改变。

我们经常会需要在还很小的时候就做出关乎一生的决定,而一旦做出决定就觉得必须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行。但是,面对现实吧,找到值得一生追求的事业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所以,来张自拍非常重要,自省很关键。如果你对于自己的答案很满意,这当然很好。但如果你对答案并不满意,那么为了自己着想,一定要做点儿什么。第二章在经验为零时如何获得经验值

好消息是,我终于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我想在时尚杂志社工作;坏消息是,之前三年我都在学习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我百分之百肯定有机化学知识对于我在时尚圈的发展绝对没什么大用。我需要相关领域的经验,至少需要能让我的简历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工作经验。

我们时不时会问自己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完全不具备工作经验时,要如何获得经验呢?

我认为唯一可以获得经验的渠道,就是书报亭。所有杂志都有发行人栏,里面列出了所有相关人员的名字,我想我肯定可以从中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我抓了一本《DC时刻》(DC Moment)杂志,我觉得应该挺有希望,因为这家杂志社就在我的学校附近。要是我能在那里实习,就可以为日后进入这个圈子打下第一块基石。我没有单单给人力资源部寄简历,而是给发行人栏里面列出的所有人都寄了一份简历。我觉得,如果仅仅给人力资源部寄简历,那机会就好像是期盼着能在时代广场上听到一根针掉落的声音一样渺茫。直觉告诉我得设法跟我打算实习的部门的负责人联系上。小贴士:“敬启者”基本等同于“查无此人”。

我的简历几乎相当于没有,所以我得在自荐信上好好下点儿功夫。我知道自己必须证明给《DC时刻》的人看,我是他们杂志的粉丝。为此,我把最近的几期都翻了一遍,尽力做到心中有数。仔细读完几期后,我在写给不同人的自荐信中做了适当调整,确保与不同编辑负责的栏目相契合。小贴士:想用一封自荐信搞定所有人?那是做梦!就好像,我肯定不会跟美食评论员说我超喜欢《DC时刻》的影评专栏。这点看起来似乎一目了然,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就我这么多年来看过的垃圾自荐信而言,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

接下来的两个礼拜,我不停地查看邮件和电话答录机(相当于今天的语音留言)。有天下午,我下课回到家,居然发现邮件中有一封来自《DC时刻》广告销售部负责人的信!我不知道是我运气爆棚,还是本来申请到他们那儿实习的人就不多,反正我马上就打了个电话过去。

我并不想在广告部实习,但是也不挑剔。我就是要积累点儿杂志社的工作经验。再说了,如果我可以证明自己,说不定他们可以同意让我到其他部门转一转呢。这总是个好的开始,不是吗?广告部的负责人叫约翰,他问我是否可以马上开始工作,我说没问题。当然,我得尽量找没课的时候过去,好在他们说我什么时候去都行。

接下来,我就得每周跑三次华盛顿特区,这可不轻松。不过,对于终于可以如愿穿着正装到一个真正的办公大楼里工作这件事,还是令我很兴奋的。那里非常热闹,人们不停地走来走去。整个办公室是开放式的,如同新闻编辑部那样都在一个楼层,桌子一排排地铺满了整个房间。这里的人都挺活泼,也都很能说,比较有利于我融入进去。虽然整体气氛挺轻松,我还是告诫自己要表现得专业一些,意思就是,得保持严肃认真。我绝对不能表现出很快就放松下来的样子,总感觉这样会给自己招来大麻烦。

这事说来也挺奇怪,有时候我觉得所有的老板都不希望新员工马上就像到了家里一样表现出各种舒适;他们希望新人好歹都要有个挣扎纠结的过程,有点儿恐惧,甚至一开始有点儿敬畏他们才好。我那时就觉得——现在仍然这么觉得——最好让老板主动找上你,而不是反过来。一般如果有同事让你对某事发表意见,或是邀请你参加会议或一起用午餐,那就意味着你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小贴士:除非团体的成员亲口表示接纳你,不然你永远都不算这个团体中真正的一员。

我在《DC时刻》的日常工作就是打销售电话,向各个公司推销我们杂志的广告版面。这份工作不算惬意,我不太喜欢。当然我肯定不会这么跟约翰说的。事实上,我反其道而行之,每天很努力地拨打计划内的所有号码,以便尽快完成任务。然后,我利用空闲时间研究我们竞争对手的广告版块。我把登了广告的公司抄录下来给约翰看,说明它们可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我们完全可以试着在它们身上开拓业务。我是想让约翰看到,我很有干劲,也很有想法。约翰对此表示了高度认可。

一旦我发现每天广告销售的工作都完成了,就会四处转转,看看其他人都在做什么。我需要获得打销售电话以外的经验,因为潜意识告诉我必须掌握实际的工作技能。就像我一开始认为的,我很喜欢和编辑部的人待在一起。他们的工作是报道餐厅开业、自己心仪的某些新装备之类的。虽说严格算起来我算是广告部的实习生,不过只要一天的任务完成之后,我都会主动给编辑部的人帮忙。小贴士:仅仅做好分内之事还不够,学着找其他事来做,也可以要求新的任务。

我希望尽可能地利用好这次的实习,抓住各种可能的机遇,这样我才能让自己的简历更加丰富。就这样,我四处帮忙,倒是交到了很多朋友。我从广告部的实习生变成了整个杂志社的实习生,我认识这里的所有人,也愿意帮所有人做事。不过,光懂得用柠檬榨出柠檬汁还远远不够;我想要弄明白柠檬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所以,在《DC时刻》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整个杂志社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运作方式,以及各个版面是如何最终组合成为一本杂志的。我向很多人询问不限于某个部分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多答案。等到实习期结束时,我比一开始多懂得了许多。

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遇见过太多实习生,他们不会像我这样做。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利用眼皮子底下的丰富资源,真是太可惜了。实习期你不能单单混日子,不能成为“僵尸实习生”;这是我发明的叫法,指的是那些每天按时出现,也会完成分配给他的任务,但是整个人死气沉沉,完全没有热情,也根本不了解手头工作以外大局的实习生。这种僵尸实习生在实习期结束跑来问我要推荐信时,我总是会说:“这样啊。请问你是哪位啊?”这种人最终都得狠狠跌上一跤才能学乖。小贴士:在实习期,试着让自己如同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士一样思考和行动。

好的简历应该让你至少比你的年龄成熟一岁,或比看起来更有经验。我特别喜欢看到那些刚刚毕业,却已经有了四年实习经验的学生。我知道这样的毕业生肯定没有浪费大学期间的任何时间,他们也了解充分利用实习机会的重要性。有太多学生认为大学就是由着你玩四年,可是真正聪明的学生却深知自己根本不可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玩乐上。

简历上与所求工作相关的经历总是很能抓人眼球,但有时候你很难遇到获得这种经验的机会。你只能尽量利用能够抓住的机会,让这些经历尽可能为你的目的服务。不管你希望涉足哪个领域,都需要明确这个领域的共同特性。小贴士:只要某个实习机会与你的目标工作相关(不管相关性多么微不足道),都值得你投入时间,全力以赴。另外,就算你找到的实习或工作与心目中的职业并不相关,也总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

广告销售绝对不是我心仪的工作。这一点在我还没有开始踏入《DC时刻》杂志社大门之前就清楚了。但是我没有急着退出,而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迎接这次机会。我将这次实习当成一个机会,我可以测试自己在这个以前从未关注过的领域内的工作能力。就像约会一样。大家都不想听到约会对象对自己说出“我只把你当成朋友”这么残忍的话。但是,有趣的是,被发了好人卡之后,之前的忐忑与紧张好像一下子就不翼而飞了。反正对方怎么都不可能喜欢上我,我还不如就做自己好了。同样,在一个自己本来就不心仪的行业实习,你也不用害怕暴露真正的自我,也不会像面对真心向往的工作那样不安;这样一来,你会问更多问题,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反而可以帮你看清自己,还能建立更真诚的友谊。实操指南:在没有经验时获得经验

找工作时,听到对方说“哦,不好意思,我们要找有工作经验的人”是多么心塞的体验啊。拜托!好像哪个老板还真的会去看看哪个雇员是个真菜鸟似的。但是,我们得承认,万事开头难。有时候,你可能会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获得经验。

1.认真研究,查找与你心仪的公司、心仪的职位最接近的联系人。一旦设法找到对方的联系方式,不要问对方如何获得在该公司实习的机会。因为你只有一次向对方推销自己的机会,你得利用这宝贵的机会,用一份出色的自荐信和简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接到过询问如何申请到我们公司工作的邮件,我觉得这种人很懒,因为他们等于在让我帮他们做功课,这可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

2.找不到实习机会或职位空缺?试着约见不同的人进行试探性面试,这种面试多多益善。幸运的话,说不定就能接触到你心仪公司的人,你必须尽可能充分利用这种机会,总会有用的。在赴这样试探性的约会时,必须表现得热情而坚定。另外,你总能从约会的对象那里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不过,千万不要把这种试探性的会面误以为是闲聊。小贴士:必须把每次试探性的会面当作正式面试,同样用心地准备,同样认真地对待;此外,一定要穿正装。你遇见的每个人都是你潜在的人脉。

3.在试探性面试接近尾声时,询问对方是否可以保持联系,今后如果有职位空缺是否可以咨询对方。另外,记得询问对方是否有必要再见见该公司的其他有关人士;如果真有应该见的人,委婉地询问对方能否帮你引荐。小贴士:提出这些问题,你的面谈对象才会认真考虑你,以及你想做什么。没有人喜欢看起来一无所知,所以我打赌对方肯定能想出几个他认为你需要进一步约见的人。

4.如果在你心仪的公司没有实习的机会,必须找找其他门路。小公司总是人手不足,所以很值得试一试——哪怕你最终只想进入大公司。如果把手头的工作辞掉也不会让你生活窘迫,可以考虑接些晚上或周末可以做的工作。反正问一问总没有什么损失!只要你能获得经验,表现出你的决心,那么任何机会都值得尝试。我认识一些人,在实习期结束以后还会继续主动承担某些项目,因为他们不想荒废了实习期间结下的人脉。

5.如果你还是不知道要怎么做,就继续学习吧!互联网上有海量的课程和辅导材料,作者本身都经验丰富,足够担当你的导师。如果搜索你感兴趣的领域,加上诸如“指南”或“某行业新人须知”之类的关键词,最后结果显示的辅导材料和博客数量之巨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你想锻炼某个方面的技能,那么可以在你心仪的领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搜索。例如,如果我在谷歌输入“公关 新手须知”,会出来超过97 000 000条结果。我还可以让关键词更加具体,搜索得更有针对性。我想,你已经明白要怎么做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等着别人来教你,主动寻找信息,努力自学。给你的面试官看看你为了积累更多知识学了多少课程,这样能让对方知道你有多么渴望获得这份工作。

登堂入室不是件简单的事。我在申请实习时,可没有任何人可以指点我;所有的事我都得自己学着做。如果你很幸运拥有一定人脉,当然要充分利用,帮助你打开局面。但话说回来,你要慎重地使用这些人脉。我朋友萨曼莎有一次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反面例子。她说有个女大学生毕业以后想找份工作,结果她把担子直接撂给了她母亲。小贴士:如果你想成为职业人士,就要像一个职业人士那样行事。

有一天,萨曼莎在工作时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对方说:“嗨,萨曼莎,我是萨莉,几年前我们俩曾经说起过某甲、某乙和某丙。”

萨曼莎完全一头雾水,不知道对方要干什么。“萨莉,请问有什么事吗?”萨曼莎问。“我女儿五月份就要毕业了,她在找工作。她很想到你们部门去。”

一听这话,萨曼莎本能地想:那为什么是你而不是你女儿打这通电话呢?这姑娘的老妈打电话帮她找工作?这位老妈不会还打算陪着她来报到吧?!萨曼莎好容易才克制住没问对方“令爱早就过了让妈咪帮着打电话的年纪了吧”。她礼貌地给萨莉解释,目前本部门没有空缺。但是萨莉不肯放弃。萨曼莎很想告诉对方,她再这么着,她闺女就不用想找到工作了;接着,她也考虑是不是该跟萨莉的女儿聊聊,给她也上上课。

萨莉不依不饶,她可一点儿都没打算接受“不行”这个答案。每次萨曼莎想要结束谈话,她总能想出她女儿是如何适合这家公司的又一个理由。结果,这通电话拖拖拉拉地打了一刻钟,萨曼莎给了萨莉一些很实用的建议和信息,才得以挂掉电话。下一秒,她的同事就扑进来叫道:“这谁啊?!听起来太糟心!”没错,确实很“糟心”,萨曼莎都有种死里逃生的庆幸。

第二天在查看邮件时,萨曼莎突然看见了萨莉的名字。她诧异于萨莉居然又来联系自己;她很快将邮件转发给整个团队(最后我都收到了一份),让所有人都来“瞻仰”这封让她无语的邮件。我读完这封信以后,也不敢相信居然有这么糊涂的母亲。萨曼莎当然与我看法一致,而且她很慷慨地同意我分享了她诙谐犀利的点评(括号中的内容)。

发件人:萨莉·琼斯

收件人:萨曼莎·麦克纳利

主题:为我女儿求职

嗨,萨曼莎:

我给你的电话留言了,希望你记得我们昨天讲过电话。(不好意思,我忘了。我有健忘症)

我女儿对公关方面的服务非常感兴趣,她跟我说过她在高中时是辩论队的队长。(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而且,“高”和“辩论”到底哪里需要强调?!)

我联系你,是因为你过去曾经帮过我。(不好意思,但是我还是不知道女士你是哪位啊?!)

我女儿想找一份全职工作,她想到你们公司去。你告诉她浏览你们公司的网站,看看有哪些部门她感兴趣的。她思想很开放,对于公关部很有兴趣。(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封邮件是你,而不是你女儿发的?)

我很自豪地告诉你,我女儿非常聪明,她可是提前毕业的。(呃,她都能让你帮她做这些,可见也聪明不到哪里去。)过去两个暑假,她都去实习了,干得很棒,你可以看到更多有关信息,就在附件的个人简历上。

下一年她会去纽约。她在你们的网站上看到大多数职位都需要相关工作经验。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经验的嘛。(没错。但是正因为如此,她才应该自己来跟我说。)我们都希望你能带她进门。希望你能给她提供一次面试的机会。

如果你能将她的简历转发给培训部门和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我会万分感激。

祝好!萨莉(是“妈咪”才对吧?)

萨莉使出浑身解数想确保女儿成功找到工作。她不是个坏妈妈,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这么做完全是在帮倒忙。从反面来说,她女儿也没有意识到,找工作不是亲力亲为,将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多么糟糕的印象。老实说,我甚至猜测这姑娘其实知道她母亲在做什么。我猜她们之间是这么说的——“宝贝,我认识某某公司的人。我给她打个电话吧。”——“妈,谢谢!这太棒了!”

但是,真正的求职邮件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发件人:露比·琼斯

收件人:萨曼莎·麦克纳利

主题:求职咨询

亲爱的萨曼莎:

冒昧联系你,是因为我了解到贵公司公关部似乎有个职位空缺。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喜欢贵公司,因为我母亲从某甲、某乙和某丙那里听说过你。你还记得她吗?她叫……(以下从略)

这才是萨曼莎会正视的自荐信。如果你在求职的公司里有任何人脉和关系,大可以加以利用;这没什么,是种聪明的做法。可是,只知道找关系,完全不懂得什么时候该亲力亲为就有点儿糟糕了。让妈妈给自己跑腿只会显得你够懒惰。你可能还会怪你妈妈,但是假如那是我妈,我绝对不会让她给可能成为我雇主的人打电话的。

本来萨曼莎完全可以不理会萨莉的这封邮件,可是她无法对这种事坐视不理。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萨曼莎决定给这母女俩好好上一课。萨莉肯定会不好受,但萨曼莎认为自己有责任这么做。于是,萨曼莎给萨莉写了下面的这封邮件:

发件人:萨曼莎·麦克纳利

收件人:萨莉·琼斯

主题:回复:为我女儿求职

亲爱的萨莉:

令爱完全可以将简历发给人力资源部的某某。不过,我得告诉你,我认为你是在给她帮倒忙。我相信你是个好妈妈,非常想看到自己的女儿取得成功;但是,帮她把一切都做好,对她有百害而无一利。她必须自己联系工作单位。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话,也希望她找工作一切顺利。

祝好!萨曼莎

信寄出后,萨曼莎就在等待意料中萨莉的爆发。但是你猜怎么着?萨莉居然发来了感谢信;她在信中解释只是想利用自己和萨曼莎的“私交”帮女儿探探路。萨曼莎解释给萨莉道,她女儿完全可以在自荐信里提到她母亲与自己认识。萨曼莎很高兴萨莉提起了这个话题,也希望最终她能帮助自己的女儿求职成功。

几周以后,萨莉的女儿终于给萨曼莎打了个电话,询问有没有职位空缺。有意思的是,全程她都没有提过自己的母亲,或是萨莉与萨曼莎之间的几次交谈。这样也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我喜欢大团圆结局,你呢?让我们为诚实欢呼三次吧!

从萨莉母女的故事中我们能吸取到什么教训?在毫无经验时想获得经验并不简单,我们需要想法,需要热情。你绝对有必要充分利用手头能找得到的所有资源,但是必须记住你希望给别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只是攒出来一份漂亮的自荐信和个人简历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采取行动。在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士之前,你就要学着像职业人士一样行事。如果你希望用人单位能够考虑你,你就得向对方表明你首先是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毕竟,假如对自己都不能负责任,有谁能指望你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呢?第三章写一份让人惊艳的自荐信和无懈可击的个人简历

不管是在我念书的那个年代还是现在,大学毕业生似乎都把毕业以后能去欧洲旅游一趟视作为必不可少的成人礼。但是,我从来不是将就的人,所以绝不会背个背包逛遍整个大陆,晚上随随便便找个青年旅馆过夜。当然,我也知道我没有这个“好命”。虽然之前在《DC时刻》实习得不错,但论经验我还是太缺乏了。只有一次实习经历,个人简历可不会太好看,而我的简历最缺的就是时尚业的实习经历。我很清楚自己可没有那些奢侈的时间,在暑假期间游玩。如果我想在时尚业找到工作,就要拼尽全力。所以,现在我得获取真正的行业内经验了。我在《DC时刻》认识的人都很可爱,可惜没有能用的关系。不过,我倒是得到了一点有用的信息。约翰曾经跟我说过,所有的大型时尚杂志都是某些大型出版公司旗下的刊物。以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康泰·纳仕和赫斯特这两个名字。听了约翰的话,我的面前好像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一个全新的、令我无限向往的世界。你瞧,你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自己能从一次实习经历中收获到什么。怀揣着在《DC时刻》得到的新知识,我又一次杀回报刊亭。

这次我买了所有我喜欢的高端时尚杂志。这些杂志的海报都曾经被我用来装饰房间的墙壁,现在它们则被用来装饰我办公室的墙壁。好高骛远可不好。所以,我把自己医学预科生的简历——现在可以加上一条在杂志社实习的经历了——给所有的这些杂志的时装部和配饰部编辑那里一人寄了一份。从杂志的发行人栏中,我弄明白时装和配饰是两个不同的部门。虽然我还不清楚具体这两个部门的职能有什么区别,但是我至少明白同时在两个部门做尝试总能增加成功的概率。我还把简历给康泰纳仕集团和赫斯特集团的人力资源部也分别寄了一份,并标明了我想实习的杂志社。

我把自荐信用电邮发给了上述所有的编辑——当然杂志社和收信人的名字都做了改动。我尽可能语气真诚,又不至于令对方反感。不过,我同时也很注意针对收件人对时尚的关注程度,微调了信中的某些内容。此外,如果我给同一家杂志社的多个人都发了邮件,我会确保他们收到的内容有所区别。

亲爱的约翰逊先生:

我叫阿莉扎·里希特,是马里兰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我目前的专业是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自从高中起我就为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而努力。但是,去年暑假当我在当地一家医院实习时,我很难过地发现我对于医学的热情已经消失了。在认真考虑之后,我确认自儿时起我对时尚的热情就一如既往,从未消减。从小到大,我房间墙壁上贴的都是《高定》的海报,我是看着这些海报长大的,时尚带给我无数的感动和激情。但讽刺的是,我虽然如此热爱时尚,以前却从未意识到它其实可以成为我的职业。

我决心要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以期积累足够的经验,最终能获得在《高定》杂志的实习机会。我曾在《DC时刻》实习过,因此对于一本杂志的编辑部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我是否有这个荣幸,今年暑假可以在贵刊学习杂志制作的整个流程?随附是我的个人简历,供您祥阅。

预致谢意!阿莉扎·贝恩菲尔德谨上

我觉得直接告诉对方我一点儿经验都没有也没什么。虽然,我之前犯了错误,但是有了这些编辑的帮助,我希望可以改正这个错误。我本来就喜欢直来直去,也认为坦诚一点儿会帮助我赢得大多数人的信任。我相信诚实有种独特的魅力。小贴士:如果你的个人简历在工作经验这一块很明显是空白的或者是乏善可陈的,最好坦率地承认。

这份发给《高定》的自荐信起作用了,对方发来了接收函,允许我在他们的配饰部实习。我的梦想实现了!实操指南:如何撰写令人惊艳的自荐信

坊间有无数书籍是关于如何撰写自荐信的。我一本也没看过。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所有该做和不该做的事完全是基于我多年来的实际经验。我知道什么样的自荐信让我中意,什么样的自荐信我不喜欢。如果你能将其中一些基本知识都掌握,那是再好不过了!因为就我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有太多人连一些关于自荐信的基本常识都很缺乏。再说,了解这些常识对任何人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没有什么比进入职场之后却还犯一些菜鸟级的错误更糟糕的了。

1.正确书写收信人的姓名。(做不到的人不配得到工作!)

2.以正确的职务头衔称呼对方;职务头衔必须书写正确。不要说你找不到正确的职务头衔。如果网上找不到,就打电话去问!小贴士:绝对不许使用简称!简称显得随便、懒散。

3.正确书写公司名称(多少次我收到“贵公司死忠粉丝”寄来的自荐信,居然连他们喜欢的公司名字都没弄清楚。这些人不是在搞笑吧)还有,浏览该公司的官网。小贴士:谷歌搜索出来的结果什么都有,还有网友自己编写的内容,上面给出的公司名称有时候根本是错的!谷歌的搜索结果没有官方认证;维基百科的信息也不是完全准确的!

4.遵守正确的书信格式。绝对不能使用短信体(你和对方还不是朋友)。把“亲爱的”和“此致敬礼”之类的表述挖出来吧,你会用得上的。

5.仔细选择字体。一般工作邮件我倾向于Arial字体。如果是更加私人的邮件,我更喜欢Century Gothic字体。不过,请你千万千万不要用Comic Sans字体写自荐信,其他太过个性的字体也不要用。你选择的字体应该与你想求职的行业保持风格一致。比方说,如果你想进入一家法律事务所,或许Times New Roman字体会比较合适。

6.字号不要超过10号。字号越大,看起来就越不正式。字体小一点,可以给收件人一种“你很懂得工作邮件的规范、为人也比较克制”的印象。

7.不要所有字符都用大写,满篇大写看起来像是文字都在尖叫。每次看到通篇大写的邮件,我就觉得自己的头发都飞起来了!

8.不要使用感叹号。你听起来应该像个职业人士,而不是舞台剧演员!

9.不要使用过于可爱或者懒散的标点符号。表情符号在工作邮件中一般是不许使用的——除非你与对方已经成为关系非常亲近的同事。同理,LOL、IRL之类的网络用语也禁止使用。只要是暗示亲近关系的字符都需要避免。比方说,很多时尚业的从业人员习惯在信件末尾留下一个亲吻对方的符号:

阿莉扎 x

这么做的前提是,你与发邮件的人至少彼此认识。在求职时可千万不能这么做。记住:如果你想给未来的雇主留下好印象,就绝对不能使用不正式的表达。懂?

10.如果你之所以发邮件给对方是受到旁人指点,一定要在自荐信开头指出来。比如:

亲爱的简:

甲先生建议我向您了解贵部门最近空缺的经理一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