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7 02:25:54

点击下载

作者:刘彦彦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

马克·扎克伯格成功法则试读:

前言

——从小有名气的神童到全球知名的亿万富翁

在美国纽约加州白原市,如果你提起马克·扎克伯格,想必无论是谁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人,实际上是一个仅仅二十几岁的大男孩,而他的名声却享誉全球,有人称他为神童,甚至他的名字会常常与比尔·盖茨放在一起,还有人称他为盖茨第二,但这都是一个个附加给他的头衔,真正的扎克伯格创立了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络Facebook。从一个电脑神童变成了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男孩于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白原市,由于父母一个是牙医一个是心理医生,扎克伯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事实上,他出生于犹太人家庭(扎克伯格这个名字完全是德语名),但他声称自己是一名无神论者。对于一个出身于医生世家的男孩来说,多数人认为他会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医生,可这名被认定为医生苗子的男孩,在10岁时收到了属于他的第一台电脑,此后他便执迷于此。

在此期间,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电脑神童,在他中学时期开始写程序,他的父亲教导他Atari BASIC Programming之后,又聘请软件研发者David Newman当他的家庭教师。Newman很早的时候就听说扎克伯格是一个神童,正是应了这句话,扎克伯格在高中时为学校设计款一款MP3播放程序,他的才能也被传到了外界,不久后,很多业内的公司都向他抛来就橄榄枝,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其中竟然有赫赫有名的微软公司。

那时候,扎克伯格已经在家附近的Mercy College上课,他很喜欢程序设计,也许是受了身为心理医生母亲的影响,他特别喜欢沟通工具与游戏类软件。他还开发过一款信息程序,这让他的父亲可以在家里和牙医诊所之间交流消息。这一套系统甚至被视为后来美国在线实时通信软件的原始版本,也是各大软件公司争相模仿的原始模板。

高中时的扎克伯格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起步期,但许多人认为,他的起步过高,这并不是一个高中生应有的高度。

高中时他创作名为Synapse Media Player的音乐程序,并且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被评价为三颗星。而此时,微软和美国在线便已经想要招揽并训练扎克伯格,微软更是开出了年薪95万美元的条件。

而当大家好奇这个电脑神童最终会不会加入微软时,他的决定却又一次震惊了所有人,2002年9月,扎克伯格放弃了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进入和哈佛大学的校门。

在哈佛,大家都认为他会选择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而他却坐在了心理学专业的教室里面。虽然大学时的扎克伯格主修心理学,可他对计算机依然执迷,在上哈佛的第二年,他侵入学校的一个数据库,将学生的照片拿出来用在和自己设计的网站上,供同班同学评估彼此的吸引力。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创造出了一个社交性网站,让同学们的关系更加拉近。

但是,这个网站出现后,许多争议声也随之出现。有一部分人觉得,扎克伯格的“黑客”经历有违法律,还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一件将同学们关系拉近的好事,这让人与人关系并不太贴近的哈佛第一次栽种了友谊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议声逐渐被赞许声给吞没,人们大多觉得这个网站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当大家将这个网站定义Facebook的前身时,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个少年正以自己无声的气息感染着大家,很多人觉得,这个网站就预示着扎克伯格的成功。

对于在哈佛读心理学专业的扎克伯格来说,他更像是一个解读人们心理的医生,不断给社交恐惧者制造改变他们的机会。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扎克伯格的成长。青年时期的扎克伯格是一个十足的社交障碍症患者,他宁愿整日与电脑做伴,也从不愿去与人交往。正因如此,这个“社交障碍者”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心理学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能爆发出无穷无尽的能量,因而,他便以社交为根基,创造了一个人类沟通需求的社交网站。

当然,像扎克伯格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一定不会在哈佛平凡地度过。有了Facebook的框架,他便着手于创造这个社交王国,终于,曾经的害羞男孩成功了,扎克伯格一举成为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第八位。雅虎用10亿美元购买他的公司,他拒绝出售,他说:“Facebook是我的孩子!”

这个80后曾经与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从容对话,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扎克伯格,真的是一个十足的怪人,净资产超过80亿美元,公司最高估值1600亿美元,却总会穿着廉价T恤、人字拖出现在高端会场上,人们也在一瞬间记住了这个节俭的富豪。

有人会因为他的随性而对他投去批判声,大多数时候,这个年轻人都在用他的成绩去进行回击,这种无声的语言也在不断感染着人们,成为了一个个励志的故事。

随着这个社交网络的不断崛起,对于这样的一个年轻富豪,大家的批判声与质疑声也终于变成了一个个疑问:他是如何在短短几年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富豪?

在我们去深度解读扎克伯格之前,我们必须学会从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首先,他是一个宅男,社交经验并不丰富,并且,他还是个没情调的“科技男”,从这样的一个角色过渡到社交场合的佼佼者,可见,他一定也是垂死挣扎过千万遍的。

这样一个在社交场合处处碰壁的人,只能将他的社交建立在一个科技的网络上,但这并不是让他盲目去与网络上的陌生人联络,而是要有一个平台的加入,让人们愿意将自己展示出来,并且去吸引陌生人。

有一部关于扎克伯格的传记型电影,开篇就是借助“前女友”之口来抨击影片的男主角扎克伯格:“你或许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计算机人才,但是这辈子都不会有姑娘喜欢你,并不是因为你的脑子一根筋,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你是个混蛋!”这部名为《社交网络》的电影,开场便是戏剧化地描述了“Facebook”的诞生起因,它源于一个恶作剧的意外。

于是,当大家知道了这个社交王国的起源后,大家更开始对这个不靠谱的怪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难道这世界上只有怪人才能成为亿万富翁?

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恶作剧,扎克伯格却能很平静的对待,甚至在宿舍和几个哥们儿做一件很认真的事情,那就是给“Facebook”穿上一件外套。

如此看来这个少年并非不靠谱,而当他在之后的日子登上了2010年《时代周刊》封面后,他甚至还正式向美国SEC提交了IPO申请,计划着为其一手创立社交网站Facebook融资50亿美元。为了打开国际化市场,扎克伯格还选定摩根士丹利等于家承销商。

相比之下,扎克伯格的头衔更像是企业家,精确地引领社交网络前进每一步。

第一章 专注于编程的神童

创业法则:人生不在于你有多少机遇,而在于你能把握多少机遇。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成功人士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会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转化为动力。贝壳不见得都很美丽,但其中却可能藏着美丽的珍珠。人也是如此,不起眼的人,也能创造出一片全新的伟大。

第一节 设计MP3播放器的高中生

小时候的扎克伯格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甚至说,他有一些社交障碍。而当他在10岁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台电脑后,他的社交障碍就更加严重了。他经常把自己的大把时间用在网络上面,泡在电脑前,钻研每一个他不懂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不懈的努力与学习,扎克伯格悄无声息地成为了学校数一数二的才能少年。

不过,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功课也从未落下。或许是天生对复杂的东西感兴趣,扎克伯格尤其喜欢程序代码。

扎克伯格的父亲爱德华·扎克伯格被病人誉为“无痛牙医”,母亲凯伦曾是一名精神病医师。父亲很早就使用数字X线摄影,并且将AtariBASIC电脑程序介绍给儿子,家里和诊室里都摆满了电脑。孩子们通常都喜欢玩游戏,扎克伯格却喜欢开发游戏。11岁时,父母给他找了位家庭计算机教师。这个名叫大卫·纽曼的软件开发员,每周都会花一天时间教导马克。12岁时,扎克伯格就开发了一款软件,让家里和办公室的电脑可以互通消息,这就是AOL即时通讯软件的初始版本。纽曼的印象是:“这孩子是一位神童,要想难倒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起来,这个软件就像扎克伯格的一张考卷,而他则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这场考试。这也为日后他成为一个“程序奇才”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钻研代码的日子里,时间过得很快,这样的日子让扎克伯格觉得非常幸福。不久,扎克伯格便上了高中。

在马克·扎克伯格的高中生活里面,他所拥有的并不只是复杂的功课,更多的是他对自己爱好的努力。

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高中的时候,他成功设计了一款MP3播放器,同时,还设计出了像Synapse Media Player这样的多种音乐播放软件。

伯格的梦想是通过他自己的手设计出一些能够造福社会的东西,他也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方便。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扎克伯格更加信心百倍地为梦想努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将学习状态调整好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什么创造不创造、创新不创新的问题。扎克伯格能够将学习与发明联系到一起,也正是因为导师和学校的请求,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超额完成任务。

原本老师只是想让他设计一个可以简单播放些音乐的播放器,可是,当扎克伯格设计的这款MP3播放软件在老师同学面前亮相时,大家纷纷对他投去了崇拜的眼神,只有扎克伯格自己觉得,这还不够,这还不完美。

于是,此后的日子他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将MP3播放器扩展更新上面。他在播放音乐的基础上,扩充了播放器的功能,甚至还让很多其他格式的歌曲都能融入这个播放器。对于那些受不了复杂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播放器无疑是他们最好的福利。那时候的扎克伯格仅仅17岁,他并不像同龄男孩子一样挥霍青春,他总是会将自己的时间花在他认为正确的地方。

在有了前面的成功后,扎克伯格的老师又委托他设计了几个便捷的程序,并且扎克伯格赋予了这个程序新的名字:Synapse Media Player。这个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和听音乐的习惯,逐渐被贴到Slashdot上,被当年PC Magazine的五星评价为3颗星。要知道,世界上能获得两星以上的软件并不多,这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就是肯定他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票。

在同学眼里,这个男生很低调,根本很难将他和“社交”这两个字联系到一起。在没有设计MP3之前,大家甚至不知道,这个身材瘦弱,有些营养不良的男孩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马克·扎克伯格。

对于这个设计出MP3播放器的高中生来说,他想拥有不会被磨损的创意。在设计MP3播放器之初,是因为扎克伯格高中老师的请求,当时的他并不觉得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这台播放器在班级里发出声音的时候,他也并没有过多的自豪。扎克伯格当这是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当然,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

光环下的扎克伯格更喜欢的是自己的那个小世界。他喜欢躲藏在显示器下面,看着每一个字母代码跳到屏幕上,这是他整个高中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扎克伯格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的同学以及关注他的人,他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少爷,他也是有独立思维的人,甚至他的思维比成年人还要成熟。

多年过去,扎克伯格的思维一直没有受到外界影响,对于他喜欢的内容,他会拼尽全力去钻研,所以,在扎克伯格的世界中,主要的内容就是钻研。

回忆扎克伯格的初期创业,他的所有设计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他习惯将人们的需求与设计的实用性相互融合,因为他觉得,人们需要的东西才是他需要设计的东西。

拿Synapse Media Player来说,他之所以会设计这款软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学校需求,而扎克伯格为了满足于老师和同学们的需求,他又对这款软件进行了后续的加工,还不惜花大把时间对这款程序进行更新维护,可以说,扎克伯格虽然是一个在外人眼里很邋遢的人,可是,在程序更新这件事上,他绝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如果说,扎克伯格在设计Synapse Media Player这款软件的雏形时没有遇到过任何问题,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对于这款软件的功能,事实上,扎克伯格在初期并没有定位得非常精准,他原本只是想让这款软件能够播放出适当的歌曲和学习内容。可当他将这款软件的雏形做好后,他又发现有很多问题出现了。他不甘心与这个软件只能固定播放一种格式的音频文件,所以,他便着手给这款软件添加了多元化的播放方式,随着不断地更新,这款软件才得以逐渐完善。

扎克伯格的理念中,他不会没有理由的半途而废,当然,他也都完全地做到了。他的想法中,任何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努力避免的,即便是没有满足别人的需求,他也会想方设法地去完善,这就是一个17岁少年的才华与坚持。【成功法则】才能都是一样的,在于你怎么去用

有的人经常会抱怨,自己怎么就没有机会呢?难道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错了,能力是上天赋予你的,上天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所以,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启蒙期,那恭喜你,只要好好把握你的能力,并且用后天的时机去学习,你就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赢家。

有些人徒有一身能力,一到关键时刻就悲剧,这样,能力再有用,你也会觉得无计可施。

能力没有谁多谁少,在你咿呀学语的时候,你就是在学习你的才能。人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你和他们是一样的,早晚有一天你也会遇到让你发挥能力的时机。凡事主动出击

很多人习惯等待别人的命令,总是别人开口了自己再去行动。事实上,这绝对不是创业者应有的行为。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人,应按照自己思维的指示去努力,很多人都以为,没有前车之鉴的行动是很危险的,但大家却不知道,这也是较为容易成功的。别找借口,借口成不了气候

你为什么没有成功?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人会尽力将责任推到外界因素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去否定自己。

如果你有时间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总是离成功很远,那你就可以知道,其实,你一直是在依靠借口生活。借口就是你看清自己的天敌,所以,借口成不了气候。

第二节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

扎克伯格在高中时期的设计作品让他声名大噪,同时,也让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更多人的耳朵里。不少媒体也都纷纷将这个高中生的事迹传诵出去,高中生扎克伯格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很多业内公司见到了这个扎克伯格的作品,无不感到惊讶。随即,许多家公司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美国在线和微软公司。而微软公司更是开出了年薪95万的条件来吸纳马克·扎克伯格这个神童。

一个是仅仅17岁的高中生,一个是全球知名的大公司,外加一个年薪95万的工作机会,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为之动心,更有人预测,扎克伯格如果加入了微软,他将成为微软最为主力的工程师。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人生的转折点就是大学和工作。或许放到别人身上,大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工作,毕竟上大学也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

在扎克伯格小有名气后,众多公司都对这个高中生产生了兴趣。大家开始纷纷猜测,这个男孩子会选择哪个公司作为依靠。

而这时,也有很多质疑声扑面而来,为什么这两大软件巨头企业会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高中生扎克伯格情有独钟呢?事实上,拿微软来说,创新是企业至关重要的命脉,当然,新鲜血液的注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兼具创新与才能的人才,是他们稀缺的财富。像软件这样的公司,不靠新生力量来充实是不行的。所以,微软和美国在线才肯拿出95万年薪来给一个毛头小子。

谁都没想到的是,扎克伯格并不是一个能按照常理出牌的人。他看着众多公司,竟然选择了去哈佛读大学,并且选择的还是心理学专业。这个设计出校园MP3播放器的怪人,在这一年又做了一件怪事。

这一决定让众多关注他的人哗然,当然,连他的同学都不解,这个男孩的脑子是不是不正常?!

如果说,这个高中男孩带给校园一个新的冲击,倒不如说,是校园造就了他全部的成就。

扎克伯格是一个非常主动的人,他经常会将自己的目标放在墙上,时刻关注自己的目标。但这个男孩有个致命的死穴,他无法受人摆弄,只要他决心要做的事,他一定会做,如果他自己认为没有办法完成的事,他一定不会做。

拿扎克伯格的选择来说,很多人以为这个男孩子是怕了,或者心虚了,所以他毅然放弃了高额年薪的工作机会。在多年后的采访中,扎克伯格证实,当年之所以拒绝那些大公司,是因为他们要求会面的时间,他没有办法起床。

而这个震撼的原因,在扎克伯格娓娓道出后,成了争议的焦点。人们纷纷议论,说这个“神童”的性格果然不一般。一份万众期待的工作,被他简单的一句“起不来”推掉。这简直就是当时的一个爆炸性新闻,在整个城市,似乎人们都知道这么一个有来头的神童。

在拒绝了两大巨头公司的橄榄枝后,扎克伯格又恢复了原本的生活,之后他又陆陆续续设计了几个实用软件,在学校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过,此后人们再谈起这个性格怪异的男孩子时,大多话题中都会有这两个巨头公司出现。

有人觉得,扎克伯格一旦摆脱了束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可是大家忘记了,这个男孩子太过于有主见,所以,他能在社交冲突的时候在网络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交友世界。

至此,大家才真正地意识到,当时扎克伯格没有选择微软,而是选择了哈佛,这并不是他对自己能力的心虚,而是他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如果他加入了微软,他的所有设计都将被冠以“微软”的名称,他并不甘心于被束缚,更不会希望自己的设计成为别人成功的硕果。

大概在盖茨的头脑里都没有想到扎克伯格会拒绝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而当扎克伯格真正意义上拒绝这份工作时,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这一轰动整个国家的事件将扎克伯格推向了风口浪尖,有些人觉得这个毛头小子太不知好歹了,有人觉得他狂妄自大,还有人觉得他是想炒作自己。

不过,这些对他的质疑,他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是很多人的梦想,当然,那时候的扎克伯格也会做这样的白日梦。

到底放弃了这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扎克伯格得到了什么呢?

其实,把扎克伯格归结到感性的人群中一点都不为过,他不仅感性,甚至有些随性,他的想法总会和自己的情绪挂钩,随着自己的意识行动。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腼腆的男孩子做了个明智的决定,但用当初的眼光来看,很多人都会觉得扎克伯格的脑子一定是坏掉了。他短暂的神经错位,导致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富翁。

如果我们将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当成是一个学生走向富豪的垫脚石,我们就应该清楚,这个数字并非可以用价值衡量。因为它的象征意义在很大层面上代表着成功,以及那些辅助成功的东西:

财富?是的,这代表一个高中生将拥有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钱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是肯定其自身能力的表现。

名誉?人的一生,最期望的就是能够名利双收。所以,大家喜欢将金钱和名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名誉对一个人来说,就是赢得自信的表现,也是获得财富的体现。名誉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它的重要性要超过我们所说的金钱。

很多人希望这一生中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敬仰和尊重,总是梦想自己是一个知名人士。如果我们拥有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名利就算全有了。有了名利,自然地位也就巩固了。

有人觉得扎克伯格很傻,他的傻在于他过于死板,放着眼前高额的年薪不要,去哈佛做他的穷学生,他完全可以坐拥95万年薪,然后专心开发程序。

但是,扎克伯格明白,一旦有了金钱的牵绊,即便是他拥有一身本领,他也只能在公司里为别人设计程序。这不符合他的梦想。甚至对他来说,这就是人生的牵绊。

从之后扎克伯格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会花钱的人。虽然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富翁,可是,他依然住着租来的公寓,穿着宽松且洗得发白的牛仔裤。

如此看来,名利金钱只不过是他人生的一个附属品,他拥有也可,不拥有也可,总之,这些不会在他生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一个程序员还是一个全球化公司的总裁,扎克伯格总是将他的主见放在首位。也正是如此,众多朋友都将扎克伯格的才能归结到裁员上,在说完后,还会补上一句:“事实上,他的思维太快了,我们永远跟不上他的思维。”人都有面临选择的时候,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这个选择尤其严峻,可以肯定的是,当初的扎克伯格没有能够看到未来的能力,可是他却有展望未来的能力。

在得知微软与美国在线准备吸纳扎克伯格的初期,他周边的人都在议论他最终的选择。在众多公司中,人们凭着多方面的考察结果,最终将扎克伯格会选择的公司定为微软,因为他们觉得微软更加有实力吸引到这个年轻人。

如果扎克伯格真的选择了去微软,很可能如今的他会获得百万年薪的工作机会,或者拥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程序。也可能他的名字最终会隐藏在微软众多程序员中间,也就不会是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盖茨第二”了。

扎克伯格之所以能和盖茨齐名,完全是因为他做了一个既明智又不明智的选择。不明智在于,在大家憧憬他的光环时,他却选择了去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而这个在很多人眼里不明智的选择,却在日后成了他成功的源头。

微软或许能够给扎克伯格足够的收入以及技术支持,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设计出实用性很强的软件,可是,对于扎克伯格来说,收入和名誉都是次要的。虽然他爱好研发软件,可这仅限于他的自由发挥,如果让扎克伯格将自己的软件局限在一个目标范本上,他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这个高中生来说,微软高层让他去工作,就等于是在剥夺他的自由,这样的情况对于扎克伯格来说,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从扎克伯格平时的装扮上就能看出,他是个喜好自由的人,所以,在高层人士邀请他八点参加会议时,他表示,这很难完成,因为这个时间他没有办法起床。

扎克伯格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到Facebook CEO的过程中,他穿得最多的是T恤和牛仔裤,有时他还会配上一双简单的拖鞋。这个装扮几乎成了扎克伯格的代名词,由于装扮简单,他还曾被评为“最差装扮”。他是个有主见的人,他会我行我素,不听从别人的建议。所以,在这样的性格下,他拒绝那些公司也是正常的。

到底为什么扎克伯格会放弃微软而创新开发Facebook呢?这个害羞的学生是否能够担任CEO这个重任呢?

时间已经证明了一切,从扎克伯格站在全球人民面前的一刹那,他就在证明,他是个

注定不凡的人。

生活亦是如此,我们没有办法去决断别人的选择到底对不对,我们有的只是肯定一个人的选择,至少扎克伯格没有因为这个选择而后悔。

扎克伯格的成功法则是,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即便是无法看到未来的发展状况,也要有敢于憧憬未来的能力。【成功法则】创意源于爱好

如果现在我们询问扎克伯格的爱好,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程序开发!”

可是如果在十年前我们问他同样的问题,他一定会说:“计算机!”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种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的兴趣和爱好也会随之改变。这些爱好多半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奇妙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很有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创意。

想要成功,就一定要抓住你的爱好,不要轻易放弃。利用你的热情想办法为自己创造一个产业。机会不止一个,看你要把握哪个

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机会,上天赋予每个人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哪一个,你都要认真面对,从天而降的机会事实上都是有用的,对于扎克伯格来说,95万年薪就是他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许他走哪一边,最终都会成功,只是成功的方向不同而已。

机会绝对不止一个,你无法决定机会到来的时间,可是你却有能力决定你是否要选择。在你作出选择前,你要明确你的目的,这样你才有机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扎克伯格的理论中,成功的机会并不只有一个,所以,我们也应多元化发展,让自己拥有多个可以选择的机会,这样才容易走向成功。金钱证明不了你有多少才能

金钱和才能是不等量的,你能赚到多少钱,只是说明你有赚钱的能力,论起才能,它和金钱根本就不沾边,所以,不要用金钱去衡量你的才能,要时刻想着,你是为你自己而活,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能更好地掌控你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你创业的动力可能是爱好。如果你是一个中年创业者,你创业的动力可能是养家。

有了创业的动力,才会有创业的能力。先找到你创业的源动力,再找出创业的方向,朝着创业的方向努力,这就是扎克伯格的成功诀窍。

第三节 去哈佛学习心理学的计算机神童

在拒绝了产业巨头高层领导的橄榄枝后,扎克伯格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哈佛大学,人们都以为他会将专业的重心放在软件开发上,可是,当他坐在心理学教室中的时候,大家无不置疑他是不是有哪根神经搭错了。

在对外界解释原因的时候,扎克伯格说:“我只是坚信,人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其实是他们自己。我相信人们喜欢做那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为了使自己开心,他们需要了解他们身边的世界,了解他们身边的人。”

在当时,众多的人在思考,计算机和心理学到底有何联系,而多年之后,当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见证了一个奇迹的时候,我们得以去重新理解扎克伯格选择心理学作为自己专业的真实原因,也能够参透,扎克伯格本人以至Facebook后来的一系列历史,这便是这句话的诠释。

扎克伯格当时想要宣扬的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念与方法论。当这与扎克伯格的成就重合后,我们就习惯性地将其与扎克伯格本身所具有的、在软件编程方面的超人天赋结合起来,事实上,这些统计在一起,就迅速迸发出强大到足以重塑整个互联网乃至整个世界社交圈子的力量。

计算机和心理学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很多人不理解扎克伯格,大家开始纷纷议论,认为他是个没有头脑的神童。更多的人觉得扎克伯格是个没有思想的学生,做决定太过于盲目。对于这些质疑,扎克伯格从来没有认真理会过,他甚至庆幸有反对声音出现,因为有了反对声音,他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同时,也能证明自己是特立独行的。

对于一个程序设计师来说,他们最稀缺的就是创意,而这些创意在当时群众的眼里有时候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谁都没有想过创意会和心理学扯上关系,当然,大家也没有想到这个腼腆的男孩子能有什么超出想象的创意。

在哈佛那几年中,扎克伯格仿佛一匹黑马,逐渐在校园声名鹊起。

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用位置来决定目标。

如果用现在我们看Facebook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扎克伯格,我们会觉得他是个天生的“盖茨第二”,但是从扎克伯格选择性的问题上来看,他却是个固执的孩子。甚至可以说,他做的决定都有些孩子气,不成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扎克伯格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系列主意。他并非如外界所说,他的决定尤其理智。

在之后的日子里,扎克伯格也因为自己的理智获得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就。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虽然无法像扎克伯格一样拥有两个大公司的青睐,可是,我们有自己的思维,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

成功不在于你有没有潜质,而在于你后天会不会去努力。

在扎克伯格高中时期,他甚至还是一个会将一条腿放在椅子上的痞子男,扎克伯格的Facebook上面就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扎克伯格T恤短裤打扮,一只手按着桌面上的鼠标,而另一只手则抱着光着的左腿。很多人觉得滑稽,这样一个不注意个人形象的男孩,怎么就成了Facebook的创办人了呢?

在扎克伯格的主页上,他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照片,那微卷的头发和灿烂的笑容就是他的头像,在扎克伯格选择Facebook的一瞬间,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社交市场打开。

在很多场合见到扎克伯格,他总是腼腆地一笑,然后将他微微泛红的脸藏起来。事实上,最初的扎克伯格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在陌生人出现的时候,他经常会躲在房间里不出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扎克伯格能够打造一个社交王国,几乎震惊了他身边的所有人。微软的工作与Facebook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将当时的想法放到如今,依然有很多他的朋友无法相信,这个社交障碍患者是怎么突破自己的。

说到扎克伯格的社交恐惧症,大概很多人都记忆犹新,这个男孩每次面对镜头都会让人觉得腼腆不自然,很多人也都觉得,这是他的致命伤。在扎克伯格建立Facebook后,大多数人也觉得他是为了改善自己社交恐惧症所做的努力。但是事实上,建立Facebook的初期,扎克伯格已经能够和人很好地沟通了,在学校中,也有了一些追随他的人。

如今,在Facebook搜索界面上,如果你输入“Microsoft”,你就可以看到众多关于微软的主页,也就是说,这个曾经青睐于扎克伯格的大公司,现在已经是Facebook的客户之一了。

多年后,也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扎克伯格去了微软,那MSN现在一定叫做Facebook。就连我们现在用的Word,也许都是一个奇怪的名字。

不过,我们不得不去承认,扎克伯格选择去哈佛读心理学专业,还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许多人质疑他是想子承母业,或者是他的性格没有定性,这些其实都不是特别准确的。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他选择心理学专业的动机,又或者,是不是他在进入哈佛之前,就已经有了想要创立这个社交王国的想法,会不会这种想法才是他选择进入哈佛心理学专业的动机呢?

扎克伯格从有了电脑后,便已经有专门的老师去给他私下上课,所以说,在哈佛学的计算机知识,也许并不是他所需要的,与其将他的时间浪费在此,不如选择一个能推动他日后事业的一个专业。而对于扎克伯格所设想的社交王国来说,最最贴切的专业便是心理学了。

通过心理学,他懂得了人与人交往的困难来源于什么,又该怎么去解决。他自己也是一个有着社交麻烦的青年,所以,他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到一个不用与人面对面就能社交的办法。

此前,也有人想要创造一个虚拟的社交网络,可最终都是半途而废,抓不准别人的心理成为了失败的主要原因。

于是,扎克伯格就是在吸取了别人的经验后,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社交网站,也正是因为独特,Facebook才能在世界上引起社交潮流。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Facebook的创立中,有着一系列关于心理学的内容,人们能够通过虚拟的网络去克服社交恐惧。也可以避免在与人交往时,内心出现一种自卑感,反正网络是虚拟的,人们不用面对面去进行相亲式的演讲。

对于哈佛这所全球无人不知的学府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反而很少,有很多哈佛大学的学生抱怨过,在这所大学中,想要和陌生人接触实在是太难了,你不得不克服一系列的问题,还要战胜自己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个十分健全而且强大的心理,否则被打击你肯定是受不了的。

之所以人们这样说,其实原因就在于,这所学府中囊括了来自全球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又有很多类似阶级类别的情况,人们也会将自己归结到三六九等中,一旦遇到两个想要结识的人,就会遇到不少的麻烦。

而扎克伯格选择的心理专业,正是能间接帮助这些人的专业,而将心理学与计算机融入到一起,你就会发现,这种全新的社交方式正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成功法则】做别人不懂的,学别人懂的

在多半人的心里,扎克伯格是一个疯子,他不但行事作风不按照常理出牌,甚至连穿衣风格都不对,一个大公司的CEO穿休闲装出席重大场合,这简直就是一条爆炸性新闻。不过,这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他就是要做别人不敢做的,尝试别人所不了解的,当然,那些别人懂得的内容,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吸取。

在创业方面,大家缺少的就是经验,所以,看着别人的成功,你不能坐以待毙,你必须将对方的经验全部吸收,在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这才能获得绝对的成功。半途而废是你成功最大的杀手

有些人创业,一见前期效益不好就匆匆结束了生意,对于一个创业人士来说,这就等于半途而废。

在创业前期,很多人会因为忙碌和劳累选择放弃,在放弃以后又会感到后悔。认为如果自己再多坚持几秒钟就能成功。事实上,我们需要突破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们要与自己比较,这样才会更加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别人坚持的时候,我们也应坚持不懈,别人放弃的时候,我们更应坚持不懈。因为只有自己比对手更努力,才能锻炼出超过对手的实力。前车之鉴是你最重要的参考

如果你有过前车之鉴,面对失败的问题,你会不会感到恐慌?当然会,这个问题就算放到比尔·盖茨身上,他也一定会感觉到恐慌。

过去给大家带来的仅仅是精神上的阴影,很多知名的企业家前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拿扎克伯格来说,他的成功初期遭到了很多不明人士的质疑,但是,在这些质疑声中,扎克伯格却意外地成功了。当然,扎克伯格的创作也不全是“一次成型”,他经历过连续失败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但这又能证明什么呢?成功的路上,我们总是在经历挫折,这些挫折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只是代表着我们还需要积累经验。

其实,挫折更是一种财富,在挫折中,我们的能力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第二章 在哈佛大胆创立Facebook

创新法则:要在维持基本的原则上创新,一个成功的领导人或者企业家,在对待企业创新的问题上,总会高瞻远瞩,将眼光放得长远,同时也让自己的产业在创新的过程中没有丝毫颤动。创新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创新意识的延续,在企业的发展中才能过关斩将、杀出重围。

第一节 黑客事件让他崭露头角

这个不拘小节的年轻人到底是如何创业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黑客”这个词了。在扎克伯格哈佛时期,他依旧钻研各种各样的程序,直到扎克伯格大二的一天,他用黑客技术侵入了学校的一个数据库,并且将学校所有学生的照片打包拿来用在自己设计的网站上,供同班同学评估彼此的吸引力。这次的黑客事件,让很多媒体以为,扎克伯格是为了学校某个心仪的女生导演的好戏,可是,事实却与此大相径庭。扎克伯格曾多次说明,在此次事件之前,这名女生已经是他的女友了。所以,为追女生而开发程序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在哈佛时代,扎克伯格曾被称为“程序神人”。他跟着犹太会友Alpha Epsilon Pi学心理学与运算科学。二年级时他开发出名为CourseMatch的程序,这是一个依据其他学生选课逻辑而让用户参考选课的程序,也就是心理测试系统的升级版。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发了另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程序,名为Facemash,这个程序也就是“Facebook”的前身,让学生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选择最佳外貌的人。

根据扎克伯格室友Arie Hasit的回忆,“他最初做这个只是因为好玩”。Hasit说:“他有几本名为Facebook(Face Books)的书,里面包括学生们的名字与照片,有时还会有几句简单的介绍。起初,他创建这样一个网站,放上两张照片,有时是两张男生照片,有时是两张女生照片。访客可以通过自己的审美来选择哪一张最‘辣’,并且根据投票结果来排行。”

这个让所有人热衷的竞赛进行了一周之久,但是到周一的早晨,访客们却突然发现它被校方关闭了,因为,访问量太大,所以哈佛的服务器被灌爆,为了所谓的网络环境,学校不准学生再进入这个网站。此外,也有很多学生反映,他们的照片在未经授权允许的情况下被使用,这让他们心里有些接受不了。

对此次事件,扎克伯格曾公开道歉,并且在校报上公开表示说,“这是一个很不适当的举动”。

但是,这个好玩的网站,后来却一直被学生喜欢,最终发展为一个包含照片与交往细节的校内网站。也可以说,Facebook最早起源于哈佛。

黑客事件过去后不久,扎克伯格就与两位室友一起,用了一周的时间写网站程序,建立了一个专为哈佛同学提供互动的网站,并且,将这个程序命名为Facebook。顾名思义,是从“脸”下工夫,扎克伯格在the Facebook这个程序上,主要用照片来当媒介,吸引人们相互品评。

这个照片的魅力真的如此之大吗?当然!扎克伯格在大学时代面对的都是半成年人,这些人早晚有一天会面对朋友的分离,所以,能保留住永恒的就只有下照片了。

于是,一个打着回忆与社交的软件就这样面世了。

在哈佛的校园内,当Facebook出现在学生口中后,短短几天内就横扫了哈佛校园,成为了所有学生口中必要的话题。就连当初因为黑客事件抱怨连连的人们也都逐渐为其疯狂。

扎克伯格的朋友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就决定这是个很棒的网站,如果学校不同意他这样做,他也一定会自己做。”

果然,2004年底,Facebook的注册人数已突破100万人,扎克伯格干脆从哈佛退学,全职运营他自己的网站。

总体说来,扎克伯格的网站来源于哈佛的一次黑客事件,所以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在多位同学的心里,这个社交软件已经扎下了根。有了前期铺垫,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站也更加充实。

大家都以为扎克伯格会选择软件专业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计算机和心理学,大家都觉得他会在哈佛叱咤风云的时候,扎克伯格竟然毫不犹豫地退学。大家不禁感叹,这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怪人。

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初期的黑客事件是他成功的一个转折点,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的创造出属于他的一个事业。

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扎克伯格的个人努力。Facebook面世后,扎克伯格为什么要学心理学这个谜团也解开了。

很多人以为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时候会主修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可是,当扎克伯格将自己的课程公之于世的时候,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心理学和计算机怎么能扯得上关系呢?难道他真的要脱离自己的老本行吗?

扎克伯格也许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今天的Facebook竟然创造出一个新视角,让计算机前面的人们彼此相距得更近。

大概没有人能想象得到,这个腼腆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竟然自己打开了社交的大门。如今扎克伯格已经是全球知名的富翁,他的成功仅仅是源于一次小小的黑客事件。

如果扎克伯格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男孩,那他和“黑客”永远沾不上边。可是,从这件事上来看,扎克伯格并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个“黑客”的代名词,他也绝对不是一个按照常理出牌的男孩,他有自己的想法,以及探求能力。他能将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结合起来,并且不会过于顾及后果。

他像海绵一样善于学习,他的提问远远超过一般人。他总是在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非常明白自己擅长什么。”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可都是扎克伯格的导师。

在媒体的报道中,“黑客”一词具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攻击电脑的人。事实上,“黑”的意思仅仅是迅速开发或测试能力范围。在Facebook办公室经常可以听到的黑客信条是“编码胜于争论”。

不论是出行还是穿衣,都是低调再低调,扎克伯格的最常见装扮就是:灰色T恤,牛仔裤加拖鞋。他的女朋友也是穿得非常随便就上街了,完全不把自己当成大人物。

扎克伯格曾被媒体称为“美国最穷的富翁”,因为尽管身家上百亿,他还是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开着廉价的本田车。去年才买了房,也买了私人飞机,但不常用。

2006年,时任Yahoo公司CEO的特里·塞梅尔出价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被扎克伯格拒绝。“这辈子从没遇见一个人能够抵挡住10亿美元的诱惑。”特里后来对媒体说。“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不敢冒险。”我们鼓励所有人勇敢决策,即便这意味着错误。

扎克伯格在IPO路演宣传视频中称,五年后几乎人们所使用的每一项应用可能都以某种形式与Facebook相整合。“主宰”,正是乔布斯在创业、管理与产品方面所达到的境界,他在扎克伯格身上看到了这些,并敬佩扎克伯格。

Facebook的收购交易主要是为了招揽技术人才。一旦扎克伯格发现他想要的人,他就会让公司里的其他人想办法将目标人才挖过来。在加盟Facebook之前,桑德伯格为谷歌网络销售部门负责人,扎克伯格花去了50多个小时,才说服桑德伯格同意加盟Facebook。

努力工作,确保Facebook所有员工都可获取关于公司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他们作出最好的决定,产生最大的影响力。

扎克伯格曾被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深深吸引。在儿童时代,他最喜欢的一款视频游戏是《文明》。该游戏的获胜目标是“建设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帝国”,《文明》被指是扎克伯格“发展Facebook的基石”。

在Facebook公司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的是RISK的桌游盒子。这是一个在世界地图上展开的游戏,2~6个人分别用兵力占据一个个国家,最后以一方消灭所有敌人占据整个世界结束。

他每年给自己定一个新计划,获得一些全新的体验。

扎克伯格是个击剑手。他随身带的少数行李中有些是击剑用品。据他的室友回忆,他踱步时,有时会习惯性地走过去拔出自己的剑,一只手开始在空中挥剑,一只手就放在身后,向前送出剑时说着,“好吧,我们来谈谈。”世界对他来说,就像一个击剑比赛,他习惯保持伺食者的警惕,寻找最合适的下一击。

如果你觉得这些就是“神童”应该生存的世界,那你大可不必称呼他为“神童”了,因为以上扎克伯格的做法,全都是一个CEO的铺垫。

大概很多人还习惯称呼扎克伯格为“神童”,以为“神童”这两个字就是衡量扎克伯格的标准。事实上,扎克伯格的能力只有三年是“神童”级别,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在为成功作准备。那个时候的扎克伯格并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继承人。

为了能够让自身有继承CEO的标准,扎克伯格经历过不少训练。他甚至恨不得将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只要自己有机会,他就绝对不会放弃成功的大好时机。

这个时候的扎克伯格不是“神童”,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CEO!他把自己的定位重新放在职场中,甚至有些厌倦“神童”这个称呼,他想要成功,所以,他的思维不能再停留在孩童时代。

当扎克伯格逐渐脱离了神童这个名词,他便已经成熟地站在Facebook用户面前。如果将扎克伯格强行扣在“神童”这个名词上面,他也已经给全世界所有关注他的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功法则】

成功其实很简单,如果将扎克伯格的成功与努力挂钩,这一定不是圆满的说法。扎克伯格的成功要素是这样的:

1.有个良好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学习阶段

扎克伯格在进入哈佛大学后,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不仅让自己能够更加容易地面对问题,还努力克服了自己的社交恐惧症。

扎克伯格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定是经历过深思熟虑的,他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随着目标的不断提升,扎克伯格的努力也会不断加强。

2.随时调整目标,让自己赢在中场

如果自己定的目标过低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随时更改目标,让目标和自己的能力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努力了一段时间后,自己的信心会逐渐减弱呢?

其实,这就是由于目标被自己完成后,目标消失的原因。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将自己的目标放在首位,然后将目标随着时间推移而调整。这样及时作出调整,在成功后,自己的信心才不会消失。

3.掌握你所期望的内容

抓住梦想就不要放弃,很多人在有了梦想后,还没完成就急着换目标,或者前面有一点点的困难,自己就严重力气不足。

事实上,在为事业拼搏的时候,要强迫自己完成每一个理想,让理想包裹住现实,这样才能获得你期望的内容,当然你也能够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

4.别去怀疑自己。

像扎克伯格一样,如果我们也因为黑客事件被人质疑,那我们会选择怎么做呢?

其实,扎克伯格是个聪明人,他选择去平和地道歉,然后继续自己的理想。自始至终扎克伯格都没有怀疑过自己。所以,他才能在众人的眼里出色发挥。

第二节 两个星期快速推出Facebook

扎克伯格进入哈佛校园的那一年,他已经整整学了7年编程,可以说,代码就是他的朋友,而且是一个永恒的朋友。

在现在的生活中,扎克伯格依然坚持一种人性化的、社会学色彩浓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Facebook”“社交”,包括Facebook上线之后所作出的每一次改进,无非是这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具体化形态。

然而,这个我们现在所关注的社交王国,在扎克伯格创立初期,却是为“别人”所搭建的。

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当初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是受人之托,也可以说他是受人雇佣,来做一款社交网站,可他却悄无声息地先做了自己的网站,并且提前上线,很明显,他是看到了社交网络将会给网络带来一个巨大的改变。

如果,我们还将扎克伯格定位为一个不靠谱青年,你就不得不去佩服这个不靠谱青年敏锐的洞察力了。

从扎克伯格大一搭建网站FaceMash的时候开始,他便不断表现出对于人性欲望与人际互动特殊的敏感。FaceMash是一个供人上传其照片进行彼此投票的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对其进行评分,并且在同学之间选出自己心仪的那位。“自我展示欲”与“窥视欲”的共同作用下,年轻大学生也就更加容易被带入其中。事实上,扎克伯格的初衷很好,他是为了建立同学间的关系,此网站刚刚上线的几个小时之内就有多达2.2万名用户彼此投票。但是最终,哈佛校方因“有伤风化”勒令该网站下线。之后还有传言是因为网站让校园网点击量爆棚,所以不得不关闭这个网站。

2004年2月4日,在Facemash下线后,扎克伯格与同宿舍的几个同学,用10天时间搭建Facebook,并且整装上线,此时,处于交友欲望高涨阶段的哈佛大学生蜂拥而至,截至2月底,不到一个月,整个哈佛3/4的在校生都注册了Facebook账户。

人们开始将同学的账户加为自己好友,并且了解对方的喜好,提升社交能力。Facebook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源于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群体压力”,而且包含了各个学生的从众心理,正如2004年哈佛大三学生Olivia Ma在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所指出的:“我清楚地记得刚开始使用Facebook时那种神秘的激动。因为你知道,中午坐在你餐桌边吃饭的那个家伙,可能就是前一天晚上在Facebook上与你交流过你的人!”

或许是因为心理学的基础在生活中给了他很强大的启示,对社会心理学的熟稔,扎克伯格坚持Facebook必须实名制,并且严格一个校园一个校园地推广Facebook,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Olivia Ma所说的“神秘的激动”。

这种新奇的感受也成为Facebook能够在当时已经出现的社交网站Friendster以及MySpace中鹤立鸡群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Facebook这种东西之所以能长久发展,是因为有扎克伯格的程序编程能力,但是综合所有的内容可见,Facebook中蕴涵的更多的是心理学基础。

当Facebook横扫哈佛校园时,众多的学生会为其着迷,就是因为心理因素作祟。就连社交恐惧症患者扎克伯格自己,也是Facebook的忠实粉丝。

为什么这个程序能引起哈佛大学的Facebook狂潮呢?

一个人到了大学期间,就已经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这个时候的自己,并不属于完全的学生,也不属于完全的成人,心理素质往往介于二者之间。

所以,到了大学,面对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同学同伴,这些人的心中必定需要一份不符合常理的狂热。这个时候,学生心中涌动的小火苗,在Facebook出现的一刹那就被点燃,成为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

于是,人们开始尊崇内心的召唤,将全部精力放于社交上面。毕竟,隔着网络这个屏障,人的自信会莫名得到提升。然后用自己保存完整的信心去搭讪网络中每个自己想认识的人。

有了网络的保护,人们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目标,并且能够找到网络中每一个自己想认识的人。在校园中,这种彼此交流的社交方式也逐渐被普及。

Facebook也逐渐因为功能问题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Facebook绝不仅仅是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沟通器,在网络中,人们习惯将自己藏在屏幕后,自认为这样很安全,有了网络的保护,自己不会真实地暴露给外界,人们也不会产生任何抵触心理。

而在Facebook这个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墙”“捅一下”“礼物”等内容,正悄悄占据了整个网站,这些内容也被我们称作社交的附属品。

在两个陌生人交流的时候,用这些希望的功能表达渴望认识彼此的心理,如果恰恰对方也有同样的心理,那两个陌生人就会顺理成章地走到一起,成为网络上的朋友。

而这个网站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并且这种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是人们所为之疯狂的。

如果说,在Facebook诞生的初期,扎克伯格依然在苦苦寻找互联网上人际交往途径的话,那么Facebook这个图片功能的推出就意味着这个交往途径的正式确立。

当确立了发展角度后,扎克伯格就不是以一个学生的立场站在哈佛校园中,他是一个发明家、设计师,也是一个沟通大师。

有人曾经说,从某种确切的角度上来看,整个Facebook的发展史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前图片功能时代”和“后图片功能时代”。

所谓的前图片功能时代,就是扎克伯格出于其自身对人际交往互动机制的特殊敏感,他始终将自己定位在一个不会社交的人群中,并且,在社交这件事上,他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Facebook出现这么久后,依旧严格要求的实名制,并且使用以校分区的方式来控制Facebook的扩充增长速度。因为Facebook建立的成功,与其在封闭密集的环境内进行推广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另一个层面也正是扎克伯格对于Facebook实名制偏执狂般的执著,这使得原本鱼龙混杂的互联网有了第一次同现实世界高度接近的站点。在全是陌生人的网络中,扎克伯格成功地给他们都赋予了马甲,让自己可以用真实的身份去接近陌生人。在一个分不清聊天对象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的网络时代,Facebook为所有网络玩家开辟了一条干净的网络大道。

但是,这个世界太像现实的世界了,人们在关注网站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扎克伯格这个人,看到他资料的时候,人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叹一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程序神人吗?”那些在哈佛引领过潮流的软件不经意间成了扎克伯格的代名词,可是,人们却清楚地知道,互联网的神奇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从其身上显现出来。

直到2004年后半年时,Facebook的“留言板”功能全面推出,使得Facebook终于摆脱了“校园花名册”的局限性,一个社交帝国雏形初现。这个全新的社交网络让所有用户为之火热,至此,扎克伯格也算是为他的偏执收获了一片重塑未来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金矿——这个将显示社会融入进网络的产物逐渐被全世界所接受,成功打开了设计市场。不过那个时候,就连扎克伯格自己都不知道其实他已然坐拥一座巨大的金矿。那个时候他正一门心思地优化Facebook的用户体验区,以求打造出一张更为真实、精致的“社交图表”。

在此期间,扎克伯格这个名字又一次在哈佛掀起了一阵高潮。人们纷纷议论这个神人,将他放在偶像的位置上。

在哈佛,扎克伯格发生新的变化是在2005年3月,那时,在线图片储存网站Flickr被雅虎收购,人们的照片可以储存到网站上面,在线图片储存业务瞬间形成潮流指标。此时的扎克伯格也开始考虑是否要在Facebook上开发出所谓的图片储存功能,让Facebook更加充实。而在决定图片标记方式时,扎克伯格以及他的创作团队却决定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以往在互联网上储存图片都是用主题、时间、地点等方式来作为图片标签,然后让用户进行分类检索。但是,Facebook团队最终决定以每个用户社交网络中的关联人物作为标签,并且每个被标注到的人都会收到提示信息,进而可以分享到这张照片。

这一举措确确实实让图片与已存在的社交图表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与其他只做单纯图片分享的网站有所不同,Facebook让图片在基于人际关系的层面上,主动推送,大大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进而让网站的活跃度又一次得到跃升,人们只有有了网络的媒介才能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交网络中的全部好友间都同时多了一种更加丰富的互动方式。实际上,到了2005年10月,Facebook图片功能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互联网上最炙手可热的图片分享网站。大家热衷于彼此分享,那些陈年的旧照也成了大家所热衷的产物。在其开通的一个月时间内,85%的用户都至少在一张图片上被标记了出来。

正是因为Facebook图片分享功能的设计成功,使扎克伯格产生了“积极的顿悟”。他意识到,连通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绝对不应该只通过普通的沟通,应该由媒介来把普通的在线活动与社交关系相互叠加起来,可以使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正如Facebook内部员工马特科勒所说:“对我们来说,那是第一次感到惊讶,社交图表能够被用来当作一个分配系统。分配的途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用户还是员工,都在同一时间对扎克伯格投去了崇拜的目光。在此期间,人际关系通过互联网有效地传播开来,两个相互不认识的同学也能够借助中介人物相互了解。这样一个基于关系的传播方式,让很多人的关系加深了。但这并非扎克伯格最终的决策,他的目的并非让所有人都结识到陌生人,而是要在陌生人中建立起一个关系网,将每个有所联系的人都结合到一起。

正是因为扎克伯格不懈的努力以及对自身的不断的提升,他有了一个完善的系统,将网络人际关系处理得异常得当。

这个利用网络营销人际关系的天才,已经被全球所有客户所知晓。

在哈佛校园,当你提起最流行的社交软件,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Facebook”。如果你问哈佛程序神人是谁,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扎克伯格!”

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孩,成功改变了一个时间的社交方式。【成功法则】成功不等于坐享其成

从Facebook首次出现,到今天这么多年过去了,扎克伯格一直和他的团队在一起,仔细分析每一个漏洞,执著地将这个网站更新到找不到一丝瑕疵。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Facebook的每一次革命都有扎克伯格的参与。

可以说,扎克伯格能够将Facebook发展壮大,完全是靠他不懈的努力和对客户群体的了解。他经常置身于这个网站,用自己的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了解对方的需求。

与其说扎克伯格创造了Facebook,倒不如说是Facebook创造了这样一个程序神人,当然,扎克伯格和Facebook是密不可分的。后期实践至关重要

研发网站前期,整理资料和关注需求必不可少,所以,扎克伯格总是在校园中细心观察每一个从他身边走过的人,也许这个人就会是他不久之后的客户。

在网站成功面世后,扎克伯格所需要的就不仅仅是观察了。他开始将客户心理放在首位,他想知道,客户登录Facebook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于是,他开始将大把的时间都放在后期观察上,也是我们所说的“售后服务”,这不仅仅是一个发现自身不足的方法,也是一个弥补不足的好方法。

再强大的程序员,如果一条路走到黑,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扎克伯格将眼光放在了创新和持续发展上面。

此后,就连他的同窗好友都忍不住感叹:“这个程序神人不一般!”

第四节 像盖茨一样从哈佛退学

当一个叫做Facebook的社交网站轰动全世界时,当美国总统奥巴马成为Facebook的忠实粉丝时,当扎克伯格毅然决然的辍学经营Facebook时,当众人都在议论他和盖茨有很多相似之处时,大家也都在劝他,你可以适可而止了!你可以见好就收,你看,就连总统都成了你的忠实粉丝,你已经很成功了,所以,你该选择走捷径,无须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难。

他微微一笑,因为他记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开设一家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或是开发一款像Facebook这样的产品,需要决心和信念。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十分困难的。”有着那么一份信念和决心,捷径是什么?或许捷径真的可以让马克·扎克伯格成功,但是它也是害得在“龟兔赛跑”里面的那只兔子以最不应该的方式输给了乌龟。况且,是拿着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较量啊不是吗?

还没有到而立之年的扎克伯格,比他的外表看起来更加成熟一些,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已经克服了眼前的和身边的困难。

压力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如果他有压力,他就一定会早早地听别人的话,去走那些人口中所谓的“捷径”去了。所以,总而言之,压力虽然会产生动力,但是也会给你带来一些侥幸心理,比如,这种很奇妙的东西甚至可以迫使你听了你不该听、不该理会的话,而走向另外的一条路。当然,并不是每一条捷径都会带你去一个世外桃源,也有捷径会让你“误入歧途”,将你已经创造好的东西终止,接着,你的信念也许就会消沉,没有了信心去继续,梦想的实现也就戛然而止。

就在他才仅仅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的时候,便也已经发明了一个叫做“Facebook”的软件风靡于哈佛大学。学校里面的大部分的同学都热衷于这个“Facebook”,可是上帝如果给你打开了一扇窗,也就必定会给你关上一扇门。正在扎克伯格得意的时候,“失意”也接踵而至,那就是在网站没有开多久,一部分同学就“上书”给校方说扎克伯格没有经过他们的允许就放照片在网站上,尽管说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人很支持马克·扎克伯格的这个Facebook的做法,但是人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学校还下令不许同学们进入这个网站。这个很宅的“神童”脸似乎变红了些,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校方的面前出面向大家道歉,并且表明自己以后不会再这么做。虽然他很喜欢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他自己所做的网站,但是他更希望的是以更好的方式,同时更好的效果让大家关注于他的成就和他的作为。

俨然,他知道作为一名侵入别人的电脑的“黑客”虽然真的会让事情变得很简单,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很多的人关注他的网站,但是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捷径终究是没有好结果的,即便是有也只是逞一时之快。可是这个学校的事件并没有打击到他,高高的鼻子下面的那张小嘴笑得还是那么灿烂:“既然学校不让我干,我就自己单独干一个网站,既不让校方收到同学们的不满,也要让很多人知道我,马克·扎克伯格也是可以做好一件事,并且要做得很好。”

如此的抱负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纠结之后,还是计算机系和心理系的大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就向他的学校——那个多少人都盼望着的哈佛大学,递上了他的退学申请书。这使他如释重负,虽然是做了很大的决定并且有些惋惜,但是毕竟还是走出了这一步,就没有理由放弃。从此,他便再也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不得不说的是,退学这一件事。不是退学的学生都是“坏学生”,或者是支付不起学费的家庭而迫不得已,才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向往的学校,马克·扎克伯格因为心中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理想追求,所以才辍学。还有一个人在这里是不可忽视的,他是马克·扎克伯格的“偶像”比尔·盖茨,那年,比尔·盖茨也是不顾别人的看法,辍学创业,现在是世界首富。马克·扎克伯格也有这样的理想追求,他也相信,努力一定就会成功。

接着来说,没有人计算过他的这个举动到底收到了别人的多少个不理解,就连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素不相识的校友都替他感到惋惜。退学这个举动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最坏的决定,因为这意味着扎克伯格从此以后将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这个Facebook网上面。似乎经历了学校否认他网站的事件后他成长了不少。

他为了这张“Facebook”能让更多人知道,翻阅书籍,整天把自己泡在一个被翻东西翻到凌乱的屋子里,编写新的程序,联系自己的朋友在课余时间帮他打理,吸取别人的教训,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发到Facebook上面,把新的血液注射到Facebook上面。所以,一盒泡面作为晚餐,一天一夜不合眼,已经变成了马克·扎克伯格在创业阶段的家常便饭。他就是这么废寝忘食,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其实大家都知道,有许多的社交性网站在网络上很活跃,而且如果你“百度一下”关于怎么创建一个社交网站,需要哪些东西,就会搜出来几十万几百万的东西。可是他没有,捷径终究不是他想走的路。也同时警醒着很多人,最好不要走的就是这条路。

果然,他的“成长速度”飞速飙升,短短的几年悄然地过去了,他的宝贝Facebook变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走在路上的马克·扎克伯格似乎都霸气外露,却亲和可人。原因真的很简单,他走过了属于他的艰难之路,已经走在了他人生的高峰。一步一步,踩在的都是险恶的盘陀路,做好自己的同时,不去看别人,不拘泥于过去,走自己的成功之路,而不是看别人,跟在别人后面走捷径就足够。

对于扎克伯格退学这件事,有了前车之鉴,大家似乎也是意料之中,可是,当他真正离开哈佛大学后,大家也不得不替他惋惜,这也许是他认为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可要知道,哈佛大学成就了他,无数人站在哈佛大学的门口却没有办法走进去,而扎克伯格却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选择了退学。

不过,可惜归可惜,如果扎克伯格继续在哈佛,也许,Facebook不会发展得如此顺利。

说起来,扎克伯格的未来似乎是一片大好的,纵观扎克伯格退学的原因,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的,否则,扎克伯格不会在放弃95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后选择哈佛后,又因为另一个工作机会放弃哈佛。

如果你知道,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退学的那一年,正是Facebook刚刚正式起步的初期,你就不会意外扎克伯格的选择了。

扎克伯格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所以他知道,这个时候,Facebook更加需要有人去带动它发展,于是,扎克伯格便成了这个人,在不断地努力下,让Facebook脱颖而出。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当然扎克伯格也不可能。在大学时期,扎克伯格一直在整理思路,也是在为他的成功做铺垫。

他曾说,成功没有捷径可循,所以,扎克伯格的成功也是经过了烦琐的练习,并且不间断地思考,在努力过后,终于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成功。

金钱名利是世人大多都追求的,刚刚从哈佛大学辍学的马克·扎克伯格却不像别的年轻人一样追逐着所谓的名利金钱,而他更是多了一点点倔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敢做什么。

其实,在马克·扎克伯格心里,并没有预料到这一“张”Facebook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也就是一份信念,让他不停息地永远努力方才可以换来硕果累累。

有的时候,钱真的是一种很好的东西,“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也一点不差。衣食住行,统统需要钱。但是如果你真的很有钱,你的烦恼就会很多。

真正的友谊和“高智商”的朋友是一个人成功的根基,但是假如你真的有了钱,而又没到你所说的那么成功,这个时候如果再想往上爬,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你没有了朋友,每一个人都只会对你阿谀奉承,大到同事朋友,小到邻居亲朋,大家都没有真正地和你交心、交朋友了,那么成功也就变成了纸上谈兵,一点作用都不起的。

所以,证明假如以怎样赚钱就怎样成功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时候,也顺便证明除了以赚钱的多少推断一个人是否成功作为依据也是个错误。

成功是成功,金钱是金钱。也许有些人认为只要有了钱,此生足矣,但这毕竟不是所有人的追求和目标,马克·扎克伯格说过:“我如果想赚钱,我早就在比尔·盖茨之上了!”这句开玩笑的话,虽说他是无心说出来的,但是也颇有深意。

因为马克·扎克伯格知道,如果有了钱,就不一定会有Facebook的今天,这是他的“儿子”,他不会丢掉,也不会随随便便地就送给别人。

人人称马克·扎克伯格是“盖茨第二”,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他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呢?他更喜欢别人叫他扎克伯格、扎克或者是混蛋,他都不希望他的名字和任何有关于金钱名利的东西纠葛到一起。

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人生态度。金钱和成功并无半点关系。【成功法则】

无论是谁,如果已经有了一份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那就无论别人给你多么好的好处,让你过上你多么理想的生活,请都把它们丢到一边儿,变成“浮云”。

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比如成功。然而,有些东西,也必须是要做好决断的,比如马克·扎克伯格,他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向他学习,向他看齐,把和自己努力和理想无关的东西抛开,有一首歌这样唱过:“谁的眼光都无关紧要,我的未来自己很明了。”如果你知道自己未来想要的是什么,你就不会将钱放在首位,你会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路,并且知道哪一个方向才是最正确的。

你的未来是你做主的,用你努力的所有,蘸一抹汗水才能绘出未来的蓝图,而并非去用金钱购买别人的成果铺就自己的路!

再说,21世纪的社会没有“银子”的确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只要你手里还有一百元就要有点“干劲”,让心中的热血沸腾,说不定,把你的全身都紧张在一起的时候,幸运就会悄悄来临!

第三章 Facebook在硅谷的几次融资和发展

在Facebook创立后,扎克伯格便井然有序地做出了一系列决定,首先就是将公司搬到硅谷。并且在硅谷为Facebook准备了一个独特的公司,让Facebook一入驻就称为了大家瞩目的对象。

第一节 把公司搬到行业精英云集的硅谷

在国外,每当世界知名CEO齐聚一堂时,总是会有一个穿着宽松随意的大T恤,松垮而且有些掉色的牛仔裤,外加上一双阿迪达斯的运动鞋的男孩出现,这样一成不变的打扮让这个男孩看起来和一个普通大学生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在美国大学生中,不会有人不知道这个男孩子的事迹。谈起这个年轻人成功创业的经历,众多大学毕业生都甘愿放弃华尔街的大好前途,奔赴硅谷。这个男孩就是扎克伯格,一个举手投足都是学生气质的CEO。

很多学生不理解,即便科技的力量再怎样吸引人,扎克伯格也不该放弃学业走向职场。但是,当他这个哈佛辍学生被推到前台后,他便逐渐成为了全世界所瞩目的焦点。这个在2004年毅然从哈佛大学辍学的学生,在此后的日子里,经常会被拿来与盖茨进行比较。而在此之前,科技界最具盛名的人当属同是哈佛辍学生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人们总是将这两个人拿出来相互比较,并且不定时将这两个人放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参考。扎克伯格8年前创立的社交网站Facebook向SEC提交IPO申请,拟融资50亿美元。如果按照Facebook 100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他的财富达到284亿美元。有着类似经历的人,只有盖茨和扎克伯格。

在全球财富榜的前100名富豪中,也只有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年纪在不惑之年内。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扎克伯格的年纪以及阅历。人们曾经戏称,“按年龄平均进行计算,扎克伯格将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事实上,人们更多的是将他称为“盖茨第二”,也就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和盖茨相提并论的程序怪人。

不过,这个怪人却经常做出一些让所有人震惊的事情,他表示从明年开始只领取“一美元”的工资。在大家直呼不可能的时候,扎克伯格却说,这仅仅是开始。提交上市申请后,扎克伯格贴出了自己办公桌的照片,他用巨幅的“保持专注、继续前行”(Stay Focused&Keep Shipping)标语来时刻警醒自己,并且继续践行创业的理想:让这个世界更加开放。

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在很多年前,扎克伯格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而开发“Facebook”这样一个社交网站。现在,Facebook已拥有8亿用户,成了世界“第三大国家”,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政治人物都成了它的忠实用户。“他很专注。他所认定的事情是决不会改变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一个傲慢的人。我认为,他也希望能将这种傲慢和自信植入公司的内部。”一名Facebook内部人士说,“这帮助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领导者,一个值得他人信赖并可以放心追随他左右的领导者。”

扎克伯格的固执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Facebook每年总有那么一两次,用户集体跳出来表达对网站改版的不满,并且在世界各地发动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将页面恢复原状。但是扎克伯格的做法无一例外——统统无视这些抗议,仿佛这些事情与他无关,然后用户继续乐此不疲地在Facebook上和好友分享自己的生活。

表面看上去,似乎扎克伯格比上亿用户要更加了解他们自己的喜好。这或许应该归功于他的执著与专注。

在Facebook内部,扎克伯格从不喜欢使用公司的独立办公室,他总是和其他工程师坐在一起工作。Facebook负责重新开发信息系统的安德鲁·博斯沃思先生曾在采访中表示,扎克伯格不仅在短时间内规划了公司最初的创意,甚至还在产品发布前的周日晚上,与工程师们一同彻夜工作,修补漏洞。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富豪展现给大家的是其平民化的一面。

但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洋人富豪多年来都保持着每周三和周五花1小时学习中文的习惯。尽管目前的Facebook暂时还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但Facebook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并把中国制造的人人网、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列为中国区域的竞争对手。当然,扎克伯格的中国情结或许还真的是来自于他有一位华人女友。

在《史蒂夫·乔布斯传》中,心高气傲的乔布斯竟然也把扎克伯格视作硅谷创新传统的最好接班人。从“盖茨第二”到“乔布斯接班人”,扎克伯格不断受到追捧,可眼下,这位接班人要面临的挑战也真是不少。

在很多人眼里的扎克伯格都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可也正是这个孩子,缔造了一个世纪的传奇。在China Venture投资集团的首席分析师李玮栋看来,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还缺乏历练。“Facebook成立了8年的时间,尚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及行业周期,和苹果、亚马逊、谷歌相比,也没有类似这些企业大规模的业务转型与开拓经历,它的抗风险应对能力尚待考证。”

美国的投资公司GamcoInvestors投资组合经理拉里·哈维特(LarryHaverty)也指出,Facebook的管理结构太像是独裁专政了,它的经营风格就好像是一个还没有改革开放的城市,需要投资者屈服于创始人的权力之下。例如,即便目前已有数位知名投资人加盟该公司董事会,扎克伯格还是拥有绝对的战略定夺权。这样,就造成了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外部看来似乎扎克伯格的独裁专制让股东们利益无法得到保证,但实质上,股东并不见得希望扎克伯格下台。

当然,扎克伯格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怎么留住人才是问题的关键。硅谷向来鼓励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硅谷所在的加州法律甚至不允许公司雇主与员工签署“竞业禁止条款”。或许在IPO成功后,不少因此获得巨额回报的Facebook创业者可能会选择离开创业。正如Google上市后不少员工相继离职创业一样,风投对他们趋之若鹜。

此外,隐私性问题也是一把悬在Facebook头上的双刃剑。此前Facebook多次因隐私问题而栽跟头。用户已经习惯并乐意在Facebook平台上与朋友和同学分享众多自己私密的信息,不过Facebook让用户很难限定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公开的信息,为了让广告更加精准,这意味着Facebook可能进一步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从而很可能激怒用户和相关监管机构。

在质疑声中,人们仍然有太多理由去相信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还将创造更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听听他在Facebook上市时公开信中的那些话吧:“我们是为了投资者和员工而上市。Facebook的创建目的并非是成为一家多么优秀的公司,是为了践行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Facebook创立后,扎克伯格便井然有序地做出了一系列决定,首先就是将公司搬到硅谷。并且在硅谷为Facebook准备了一个独特的公司,让Facebook一入驻就称为了大家瞩目的对象。

与其他的类似网站第一天就开放给整个世界的用户来用不同,Facebook的扩张步伐显得步步为营般谨慎。在Facebook开放给其他学校以前,它先获得了哈佛广场的3000个用户。3000个用户对绝大多数网站来说是个不值一提的数字,但是对于哈佛这个5000个本科生的学校来说,等于牢牢地占据了哈佛的市场。

在一个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以后,Facebook才向Boston周边的大学开放,并缓慢地向其他常春藤大学扩展。直到后来才谨慎地加入了高中,之后是公司,直到很后来,才允许所有的用户注册。马克深知一个道理,与其在各个市场都是第二名(一个最好的反面例子是hi5.com),不如一个一个拿下。当在一个城市达到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以后,才转入下下一个战场。

在Facebook两层楼的办公室里,除了硅谷公司标配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大得惊人的电脑屏幕以外,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RISK桌游盒子。RISK是一个Facebook的老员工经常在谈话中提及的一款桌游,这款1957年诞生就风靡美国的游戏,是在一个世界地图上展开的。2到6个人分别用兵力占据一个个国家。每个玩家既可以把所有兵力放到一个国家保证一定万无一失,却只占据一个国家,也可以分散到很多国家,保证占据最大的面积,或者折中的策略。这款桌游的有趣之处在于,一个小时到三个整天的不等的对弈过程,总以一方消灭所有敌人占据整个世界结束。

Facebook的扩张,就是一个现实版的RISK游戏。先进入那些疆土,如何进入,在何时进入下一个,变得至关重要,而这个游戏在战术上面不做纠结(就是简单的投骰子决定胜负)。Facebook办公室头上的国旗,在现在的阶段是装饰,但在开始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更像是令旗,通过阶段性的,十几个国家一批的方式,逐步从美国,扩张到欧洲,再到亚洲。Facebook通过清晰的战略规划,最终赢得了大部分的世界。现在Facebook全球超过70%的流量来自美国以外就是初步胜利的结果。

实际上,早在读高中时,马克就是RISK迷,还曾经自己动手改写过这个游戏,只是我忘了问Facebook办公室那款游戏是不是他那时改写的那个版本。

在Facebook去年7月新迁入的加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办公园区,楼内设计简单而一览无余,座位与座位之间没有任何遮挡。如果你正好在某个楼的一层,而且视力较好,你甚至可以起身看到扎克伯格的桌子上放着什么样的杯子。扎克的座位与其他员工没有任何区别,任何人都可以监视他的一切。这也是扎克自己崇尚的开放精神。

但是有一个区域任何访问者都不能踏进一步,那就是移动产品小组的办公区。这里有六七十人,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Facebook内部员工告诉《环球企业家》:“在Facebook,这已经是很庞大的队伍了。”据官方资料显示,Facebook一共有3200名员工,门洛帕克总部有2000人,剩下的被分散在世界各地。

工程部是Facebook最大的部门总共有1200人,按产品和技术领域再将其切分成诸多小组,分到每个小组的人数就很少了。最大的一个产品小组是开放平台小组,共有80人左右;其次便是移动产品小组,再其次是搜索小组和数据挖掘小组分别有30多人。“因为平台的事情比较多而杂,所以比移动小组的人多十几个,但在重要性上不分伯仲。”Facebook的内部工程师解释。

很有意思的对比是,Facebook内部最为看重两块业务移动和平台,但在Facebook的业绩报表中却几乎表现为0。Facebook提交的2012年第一季财报显示,10.6亿美元的总收入中82%来自广告,剩下部分来自虚拟产品(Virtual goods)。Facebook移动用户已经有5亿,但收入为0。在Facebook平台上,最近一个月内有10个以上的不同用户使用过的应用,已经达到70多万个。每个月至少有一个人用过的应用,有800万个左右;超过100万的月用户应用有500个左右。这相当于说,在Facebook平台上有500个像新浪微博一样火爆的应用,但除虚拟货币之外它的平台收入为0。

Facebook是否将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抛弃?是否会错失平台机会?这也是外界对它最大的质疑,仅靠广告是否能支撑起市值1000亿美元的企业?谷歌目前的尴尬地位似乎成为Facebook未来的真实写照。但扎克不是布林(谷歌创始人),他只有27岁。“像他那样起早贪黑钻研产品技术的人,怎么可能错失移动平台的机会?”Facebook内部员工一直对扎克抱有坚定的信心,并认为Facebook的资本估值其实过低。

资本市场研究公司私募股权数据中心(以下简称“PEDC”)的最新报告显示,Facebook的内部估值有可能已经达到350亿美元。

在美国非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场Second Market的交易中,Facebook普通股目前的市值约为160亿美元。Facebook估值大涨的一大原因是,俄罗斯投资公司DST从Facebook的早期投资者和员工那里大量买入了该公司股票。

以下是Facebook的一些利好因素:

每月都有4亿用户访问Facebook,其中半数每天都会访问;

有48%的用户每天晚上临睡前查看Facebook账户;

从商业角度来看,得益于虚拟游戏公司加紧吸引新用户,以及各大品牌纷纷建立Facebook主页,使得Facebook的广告业务开始蓬勃发展;

Facebook还借助“Pay With Facebook”业务进军了虚拟商品市场,目前在其自身平台中的市场份额约为30%,今后还有望将业务拓展到整个互联网领域;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TBI Research的数据,Facebook今年的收入有望超过10亿美元。

而PEDC认为,在IRC 490A监管法令颁布之前,许多企业都会使用80%的默认折扣来为期权定价。而如今,IRC 490A监管法令已经实施,因此企业在对期权定价时必须公布一些具体信息。而PEDC对Facebook提交的大量期权信息进行了调查,近期的部分折扣均在75%至80%之间。【成功法则】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能让你的事业拥有衡量的标尺,你可以想办法去给自己找一个标尺,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市值便是他身价的标尺。

换成我们,也一样需要有这样一个标尺,不过,也许不是市值。找到属于自己的标尺,在日后的奋斗过程中会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成功。

第二节 第一次与泰尔融资的智慧

随着“创富神话”Facebook公司正式启动IPO,其外部投资者也逐渐走到了聚光灯下,其中最受瞩目的当数该公司的首位外部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

泰尔2004年为当时估值不到500万美元的Facebook提供了50万美元启动资金,占10.2%的股份。尽管随后几年,泰尔卖掉了自己近一半的股份,剩余股份也因Facebook多轮融资而进一步稀释,但泰尔所持股份仍占3%左右。如果以Facebook上市后1000亿美元的市值计算,泰尔手中的股票价值有望达30亿美元,投资回报逾6000倍。

竭力颠覆传统智慧

泰尔成功仅仅是因为好运吗?“Facebook的成功不是侥幸,泰尔的成功也并不是出于侥幸。”同为Facebook董事会成员的网景公司(Netscape web browser)创始人、投资人马克·安德森这样说道,“泰尔总是拼命寻找机会去颠覆传统智慧。”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时至今日仍将泰尔视为一位非常有价值的顾问:“他一直要求我们专注于用户增长,认为扩张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这是对Facebook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点。”

泰尔对Facebook的建议源自他的创业经历。早在1998年12月,他就与人联合创办了一家电子支付公司——康菲尼迪(Confinity),公司的第一款应用叫贝宝(PayPal),在eBay用户接受这项服务后,PayPal的客户数量开始急速增长。到2000年3月初,已经拥有超过15万用户。

2002年2月,在泰尔的推动下,贝宝成功上市,市值约为12亿美元,成为“911”事件后第一起大型IPO。8个月之后,eBay以15亿美元收购贝宝,泰尔获利甚丰。

在这之后,泰尔就开始耐心寻找具有前景的初创公司。当时社交网络这个很少有人青睐的领域被认为会成为下一个危险的互联网泡沫,但泰尔还是将个人的10万美元投给了人际关系网(LinkedIn)。2004年,他又入股了Facebook。

一年后,他以5000万美元创办丰德斯风险投资公司(Founders Fund),并在基金成立后投资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性的创业公司,包括YouTube、分享图片软件公司Slide、用户评论网站Yelp、开发搜查恐怖分子和金融诈骗软件的Palantir Technologie、火箭制造公司SpaceX、电动汽车公司Tesla Motors以及微型借贷公司Kiva。这些公司后来被证明都非常成功。

如何挑选具有前景的创业者?泰尔说,他会对每一个寻求投资的创业者提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会有第20名员工加入你的公司?”

泰尔认为:“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有人想当CEO或作为早期员工加入创业公司,因为他们想运营一个公司或者想通过加入早期创业公司来致富。也很容易知道为什么第1000名员工愿意加入,因为很明显公司正在通往壮大的路上,加入进来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但第20名员工则会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因为在公司第19个员工加入的时候你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已经分配完了,但公司还没有成功,所以你的公司不是一个为了稳定收入值得加入的地方。”“只有这样回答的公司我才会投,那就是第20名员工会加入进来是因为这个公司在做完全新的、与众不同的事情。”

然而,扎克伯格在为Facebook扩张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说到Facebook的扩张,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就是,Facebook巧妙地利用了一些传播的暗流,把自己从一个影响力很强的区域,或者人群,带到另一个影响力比较弱的区域。以大学为例,Facebook在哈佛大学的绝对优势,对于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却是鞭长莫及。Facebook的市场部门聪明地发现了高中是连接这两所大学的纽带或者说暗流。通过有策略地的开放高中,哈佛的学生带动了他们读高中时的其他同学,而这些高中同学有些就在斯坦福读书,并且由此渗透进一个新的疆土。

同样的道理,它的跨国扩张也是通过这样的暗流,把Facebook从一个国家带入另外一个国家…………Facebook在设计暗流的流动,其实就是口碑传播的渠道。

Facebook是如何发现并且掌控这些暗流的呢?是数据!Facebook的撒杀手锏就是他们贡献给阿帕奇基金的项目HadoopHive。Facebook每天产生250T(25万G)的数据,这些数据进入上千台电脑组成的Hive集群计算,并且快速地产生对于所有问题的回答。这个大得惊人的数据处理能力,让他们可以在海量的数据中获得信息,并且用信息指导作战。

有个排名可以说明他们用户黏性之强:据新泽西州一家专门进行大学市场调研的公司“学生监听”在2006年进行的调研显示,Facebook在““本科生认为最in的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的iPod,和啤酒与性并列。

Facebook的每一次改动,都会影响上亿的用户。在海量的用户声音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不比大海捞针更加容易。而在取得今天的成功之前,马克总是能独断专行地作出正确的预判,让当时抵制他决定的人事后哑口无言。

比如2008年的一次改版,当天就有超过一百万的用户联合签名抵制,上百个用户组在巴黎,在伦敦,在几乎你能想到的任何地方集会,抗议Facebook的改动在Google的图片搜索中搜索Facebook Protest就可以看到很多夸张的图片)。结果,这个改动依然在众多的批评中雷铁打不动地保留了。这让外界颇为迷惑。对于用户协议的修改也是同一现象的翻版。在Facebook中,我听到一种有道理,却又总觉得有些怪异的说法:““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默然(Indifference)。””这算是一种解释吗?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马克有多么确定,难道他比百万的用户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

对于管理团队,也许同样的迷惑也在他们的脑子里打转———Facebook的管理团队是如此的不稳定,不断传出马克身边的核心成员离职的消息,包括只工作了三个月的HR和CFO(原YouTube的CFO),也包括另外两个共同创始人。媒体劈头盖脸地的指责和怀疑马克是不是还仅仅是一个25岁的人孩子!

现在,当Facebook的身价超过200亿美元、马克个人拥有股份的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时候,当这些来自用户、内部、外部的猜疑统统淡去的时候,我们发现从在迷雾里走出来的是出奇的强大的Facebook。Facebook的发展不但没有停步,而且从来没有那么快过。而新一轮的资深得多的管理团队到位,又让围观者不得不闭上质疑的嘴巴。

Facebook蓝底白字的Logo。这可能是众多的Facebook的特征中,比较代表Facebook的产品特性的一个例子。Facebook的logo非常简单,马克的本意是尽量减少设计,以使它在所有的文化、所有的地域都是普通的、好搭配的。

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单一规格的笔记本,多是黑色封皮,并且没有任何logo。越是简约的设计,越是在最多的场合适合各种不同的需求。我们很难想象一款印着Hello Kitty的粉红色笔记本,会在所有年龄段、所有的市场,都像黑、白、蓝等大众颜色的笔记本一样流行,虽然有些人会疯狂地的喜欢它。

就像logo一样,Facebook尽量把所有的功能的设计退缩到所有用户需求的最小公约数,并且把握住这个底线。所有的国家的Facebook都是同样的界面,他们像宗教一样守卫着全球一个产品,一个设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的页面,或许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名字,和相关的内容。至于功能?所有人一模一样。因为功能的简约、内敛,使人没有办法把Facebook简单地的称为美国的网站,或者年轻人的网站,因为,它追求的就是全球沟通需求的最小公约数———最小的,确是被最大众所需要的那部分功能。【成功法则】

不要把赚很多钱当做你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大多数出类拔萃的人,都是以成为行业中的世界顶尖的成功的目标。

生命的动力,是来自于不断地让自己成长,不断尽自己所能来服务所有的顾客,提供给他们最佳的产品,分享他们最好的理念,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获益。

要以成为行业中的世界顶尖的目标!当你成为世界顶尖的人物时,你会感到非常大的成就感,会感觉生命非常有意义,因为你每天都在不断地自我成长、自我鞭策、自我操练,让自己精益求精。

这样的一个学习态度和精神,这样的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理念,会让你感觉生命非常有价值,自己对社会非常有贡献。

生命的动力,是来自于不断地让自己成长,不断尽自己所能来服务所有的顾客,提供给他们最佳的产品,分享给他们最好的理念,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获益。

不断地超越,是成为顶尖的秘诀。

第三节 第二、三、四次融资的策略

2005年3月,维亚康姆公司提出以7500万美元买下公司,扎克伯格拒绝了。《华盛顿邮报》提出以600万美元投资获取公司10%的股份,扎克伯格提出投资方的董事需由其老板格雷厄姆亲自出任,其他人免谈。格雷厄姆担心自己分身无术,便与扎克伯格达成不派董事的口头协议。由于邮报方面的高层谈判代表的父亲去世,投资正式协议签署要耽误些时日。

正在这时,位于硅谷的阿克塞尔合伙公司出场了,提出投资1270万美元。扎克伯格两难:《华盛顿邮报》方面估价低但不干预管理,且已口头达成协议;阿克塞尔方面会干预一些事务,但估价高、拥有硅谷的关系网络。陷于道德困境的扎克伯格征求了格雷厄姆的意见。格雷厄姆说:“对一个20岁的小伙子来说,真不错。他打电话来并不是告诉我他准备接受其他公司的投资,而是找我来商量”。格雷厄姆很赏识扎克伯格,同意了他的选择。经过此事,扎克伯格也更加尊重格雷厄姆,后者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扎克伯格接受阿克塞尔公司的投资,但要求对方的主要合伙人布雷耶亲任董事,而不是其实际负责此项目的高级合伙人凯文。布雷耶接受了,他个人向Facebook投资100万美元。随后,Facebook董事席位变为5人:布雷耶、泰尔、帕克、扎克伯格和扎克伯格控制的一个空余名额。融资让萨瓦林的股份被稀释到10%,这使其大为光火,与扎克伯格决裂,完全退出了公司的管理(目前其持股5%)。

2005年10月Facebook用户数突破500万。

2006年年初,维亚康姆公司想要注资或收购Facebook,未成。由格雷洛克公司牵头,美瑞泰克资本公司、泰尔和阿克塞尔公司等投资人,按注资前5亿美元估价,投入了2750万美元。来自格雷洛克公司的斯泽成为Facebook董事会的观察员。

2006年6月,雅虎表示愿意用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并不愿意卖掉公司的扎克伯格遇上了难题。布雷耶极力主张接受,泰尔内心倾向接受但愿意尊重扎克伯格的立场,帕克站在扎克伯格一边。莫斯科维茨不同意卖。公司员工方面则是年长者主张卖,年轻者不愿意卖。不久雅虎将收购价降到8.5亿美元,Facebook董事会拒绝了这一交易。

这期间Facebook推出了起初遭遇用户强烈抵制的“动态新闻”,并做出了前景非常不明确的对社会开放Facebook注册的决定。其后雅虎重新提出10亿美元收购,暗示还可以提提价。动态新闻和开放注册获得成功,用户突破1000万,Facebook从学生世界变为整个世界,布雷耶也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卖。随后所有积极促进和赞同把公司卖给雅虎的管理层人员都不再被扎克伯格信任。

2007年5月,Facebook启动开放平台战略,人们可以在上面运行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开心农场”游戏一类的软件像雨后春笋一样在Facebook上流行起来。2009年这些滋生于Facebook中的软件公司创造了与Facebook一样的销售收入,约5亿美元。

平台战略的巨大成功让Facebook身价倍增。2007年10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