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光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6 23:55:17

点击下载

作者:李振文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青春光彩

青春光彩试读:

前言

《青春光彩》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是一本积极向上的书——书中人的理想,书中人的奋发,书中人的拼搏,都是年轻人为了自己的青春梦想不懈努力的见证和折射。

这是一本贴近学生的书——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他们的身上,有大学生共同的影子,或许青涩或许稚拙……

归根结底,这是一本大学生自己的书:书中的人,无一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人,他(她)就在你的身边;书中的生活,无一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四六级、考研、求职、出国等,里面有我们共同的担心和期待。本书的作者,也多数是校园里的大学生记者,他们用大学生自己的“话语系统”记录大学生的成长轨迹。

本书的内容分为6个部分:特优生风采、优秀学生干部、青春季风、优秀贫困大学生、校友撷英、先进集体,分别向大家讲述我们身边最优秀的人、最有魅力的人、最有特色的人、最坚强的人、优秀校友以及最出色集体的成长故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本书的编辑意图正是出于此。

或许你不是优秀大学生中的一员,但是,希望这其中的一个人、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细节、一句话,能够感动你,能够对你的人生有所启迪,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大学生成长指导丛书》总序

2005年12月9日,我外出在南昌市,学校办公室的同志来电话告诉我:为了配合在大学生中深入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校出版社计划出版《大学生成长指导丛书》,希望我为这套丛书写一个“序”。电话中并详细告诉我:这套丛书有特点,针对性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内容与事例都来自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有血有肉,贴近现实,分为《心理圆桌》、《我的大学》、《青春光彩》、《大学法治》与《大学规划》。我想了一想,就欣然允诺。

应该说,这套丛书出得及时!应该鼓励!应该支持!“一二·九”运动到今天,70周年了!70年前的12月9日,70年后的12月9日,70年前的形势与任务,70年后的形势与任务,都大不相同了!70年前,我们面临的是救亡图存,当时一批汉奸卖国贼,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正在组织“冀察政务委员会”这样一个傀儡政权,实现“华北特殊化”,再炮制一个伪满国,进一步实现日本帝国主义吞噬我国的野心。在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纵容下,华北危急!民族危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率先走上街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汉奸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全国青年学生与广大人民群众义愤填膺,掀起救亡图存、维护主权、维护独立的浪潮,各地爱国运动风起云涌。70年后,“天翻地覆慨而慷”。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势与任务,两者大为不同,但有一个根本点是相同的,即“为了祖国,为了中华民族”。70年前,是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为了民族的独立;70年后,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为了民族的富强。

是的,70年前“一二·九”时期,救亡图存,内忧外患,社会大动荡,大变化:有投降者、堕落者;有迷惘者、悲观者;但更有的是呐喊者、奋斗者、前赴后继的战斗者,而这正是主流。70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时,也是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转型时期,宛如大江东去,不可阻挡,但是一定会有曲折,乃至有回流、有艰险、有漩涡;还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就有个如何看待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在迅速富裕、迅速发展时出现的种种困难、失误、挫折、黑暗等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认识与处理这类问题与相应面临的现实;一旦看法不同,认识不同,处理不同,也就会有贪污腐化者、沉沦堕落者、方向全错者,也就会有迷惘者、随波逐流者、消极悲观者、方向失却者;但是,更会有一往无前者、开拓创新者、以战胜前进中种种困难为荣而坚忍不拔者,而这正是主流。孟子讲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宁讲得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事物是在对比中认识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有鉴别,才有发展。我们要教育青年一代,相信青年一代,依靠青年一代,要让他们能清清楚楚认识今天的形势、任务与问题,明明白白知道他们所应肩负的责任,扎扎实实懂得我国未来的历史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今天作好了准备,走好了开始路程,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地。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几乎要沦亡,但是,我们毕竟胜利了。戊戌变法,依靠的是青年一代;辛亥革命,依靠的是青年一代;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依靠的是青年一代;土地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依靠的是青年一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依靠的是青年一代;夺取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依靠的还是青年一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势必也是要依靠青年一代。这就是历史,历史也必然如此!历史告诉我们: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当前,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竞争、高科技竞争,科技竞争、高科技竞争的根本又是人才竞争、高级人才竞争;人才竞争、高级人才竞争的基础又在教育、高等教育;而这一切竞争中,焦点就集中在我们的青年一代身上,集中在我们青年成人成才上。人才人才,要有德有才,要德才兼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讲得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智体美,德育为帅。道德是基础,政治思想是灵魂、是方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方向一错,全盘皆误。

我之所以讲这套丛书有特点,针对性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是因为它具体而深刻地告诉我们青年大学生:要从国家着眼,就要从我着手;要从长远着眼,就要从今天着手;要从理论着眼,就要从实际着手;要从理想着眼,就要从小事着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衷心希望《大学生成长指导丛书》能成功出版!能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能在为造就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青年一代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能真挚爱国又会自主创新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中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的青年一代也必定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谨为之序。2005.12.21特优生风采

一滴水,只有把它放进滔滔的长江,才能激起生命的浪花;一粒种子,只有生长在肥沃的土壤,才会生根发芽。在享有“学在华工”美誉的校园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成为校三好学生标兵的代言人。他们以各自不同的精彩,营造了校园内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传承着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大)光荣的传统。相信站在高起点的他们,明天将会成为展翅的鸿鹄,搏击在云顶天穹。生活中寻觅精彩

她是一名平凡的学子,因而她珍惜生命中平凡的每一天,她一直坚信平凡的一天天堆积起来,就是一段精彩的大学生活。她就是计算机学院张婕同学。时间+计划=成绩

或许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轻松一下了,但张婕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和昂扬的斗志乐观地面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面对入学成绩排名靠后的现实,她选择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完这人生中美好的四年时光。

早就听说大学的学习是靠个人,因此张婕刚进大学就开始对自身能力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估,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合理而详细的大学计划,然后通过这些计划列出要达到的目标,一个个的去接近、去实现。很多同学一进大学发现课程比较少,时间也相对宽松,就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但张婕并没有以此作为玩乐的理由,因为她知道“时间就是金钱”,学习时间是很宝贵的。于是她充分利用时间来复习老师讲的内容,预习以后要上的课程,学习各种自己感兴趣和对今后发展有益处的课外知识。在惜时如金的同时,张婕也充分考虑到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她喜欢利用大段的时间去学习,而花小段的时间去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为此,每次自习前她都会制定相应的目标,然后就是经常的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呆在教室,一呆就是四个多小时。张婕说:“在自习教室长时间的学习有助于系统化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正是这种学习的不间断性,再加上一份耐性和坚韧以及持之以恒的不断求索,她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三年来加权成绩班里第一,在年级也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称号。实践+培养=真知

张婕说:“成绩只是一个人知识积累的不完全体现,我更注重对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在实践中的切身体验。”为此,她开始自己新的探索。每次课程设计,无论是软件编程或是硬件设计,她都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因而她每次的作业都会在老师规定时间之前就完成了,然后她会利用剩余的时间去寻找扩充作品其他功能的方法,正是在这种创新意识的带动下,每次课程设计结束后,她总会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与此同时,张婕还经常充电,图书馆是她经常去的地方,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相关书籍她都翻阅过。节假日,她也不放松,自学了C++、JAVA语言等,在大三的上学期,她经过努力,顺利拿到了系统设计师(高级程序员)的水平证书。

经过几年的锻炼,张婕已经相当自信了。2003年9月,她与几个同学一起到北京去申请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保送指标,接受专家们的挑选。她说:“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真的有点怕,不过最终凭借着对自身能力的全面评估,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在与这些精英们一点点的交谈中,张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从容自信地介绍自己。经过层层选拔,她最后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次经历让她感慨很多,她觉得自信是对付任何困难最好的筹码。社会工作:选择付出

她在大一就进入了院分团委学生会,从担任组织部长到后来的分团委副书记,从简单地发传单到承办学校的网络知识竞赛,这一路有过泪水,有过痛苦的抉择,但她无怨无悔,因为她选择了付出。

在与我们交谈的过程中,她特别提到了一次学校网络知识竞赛。事前她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谁知最后有点冷场,经过了解,才发现是前期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为此,她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但是长期的社会工作也增加了她的社会经历,扩大了交际圈,也提高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二那年暑假,她随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湖北赤壁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当她们与质朴的农民面对面地接触对话,拿着镰刀在田里除草时,她深刻地感受到了另外一种生活,亲身体验到了农村生活。“厚积”才能“薄发”

张婕认为在大学这个熔炉里,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书本以外还有更多有价值的东西。酷爱旅游的她会在暑假和同学一起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她喜欢在网球场挑战俱乐部的老师和同学,感受运动的刺激。音乐对她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她两次在院十佳歌手大赛中获奖。这一切都让她的生活充满趣味和激情。

张婕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但并不像其他人说的那样“全面发展等于全面平庸”。大学阶段对她来说是来打基础的,需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需要培养自己完善的品格。只有通过现在的“博”,将来才可能做到“专”,只有现在的“厚积”才可能有将来的“薄发”。于是,在这样平平凡凡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寻觅精彩。(作者:殷锐)把自己炼成真金

见过材料学院姚睿的人,都会惊叹于她的美丽:苗条婀娜的身段,白皙光滑的皮肤,灵动明亮的眼睛,甜蜜可人的微笑。而进一步了解你会发现,她的优秀更让人羡慕不已: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校学习特优生、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英语四、六级均一次性以90分通过,口语B+;2002年全国英语竞赛三等奖……现已被推荐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姚睿,依然是那样的平和谦逊。“大学是人生舞台的序幕,而这也必将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姚睿微笑着说,“面对丰厚的养分,每一颗种子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既然成为一颗种子,就要发出希冀的芽,珍惜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炼成真金!”舞蹈,秀出自己

军训快结束时举行的新生晚会上,姚睿一共表演了三个节目:一个独舞,一个三人舞和一个集体舞。她美丽的舞姿给同学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理所当然地成为院系文艺骨干:多次参加院迎新晚会、“五四”晚会、毕业生晚会等演出。

之后,她考取了校大学生艺术团,经过半年的训练,成为舞蹈队的正式队员。作为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队员,她两次参加校迎新晚会的演出,大学开放日的演出,校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并作为主要伴舞演员参加校“五四大合唱”比赛。周末时间,她还多次到海军工程大学、武汉六中、武钢三中等学校进行宣传演出。

姚睿说:“通过舞蹈,我结交了很多朋友,开阔了视野,更给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这让我感觉到生活的美好、青春的激情和时间的宝贵,更让我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写作,提升自己

早在初三时,姚睿就因写作能力强,而进入校通讯部,后被推荐进入校广播台。进入大学后,她考进了校报记者团,进团仅一个月就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在这里我发挥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功底,从原来对新闻一无所知到后来独立采访写稿,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甚至接触到了一些新闻生活,这是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2001年记者节,姚睿和团友一起外出采访,写下对长江日报社记者的采访录,并在《湖北日报》上发表。

她也是材料学院“十六大”精神研究会的成员,在全院的“十六大”研究会上与大家分享思想汇报。她还多次在院刊和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写作帮我找到了一片澄净心灵的天地,使我能经常审视自我,洗掉沉滞,带着愉快的心情重新上路。”姚睿如是说。工作,奉献自己

大一担任年级文艺部长、年级通讯组组长;大三担任团学联文艺部副部长、通讯组副组长和科技部部长。姚睿的职务真是不少。在任期间,她两次组织院扫盲舞会活动、“十大歌手”比赛活动,选拔和组织同学参加学校英语听说大赛,组织科技创新基地的导师和学员间的交流活动,院系科技节暨年度表彰会以及院系全民健身小竞赛活动。作为院里通讯组的成员,她把宣传学院当成自己的荣耀。

大一暑假,她和院里的研究生、老师们一起参加了到贵州省施秉县苗族自治区的“三个代表三下乡”活动,体验了在大西北给初中学生当老师教英语的酸甜苦辣,给当地群众宣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调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回学校后,她被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她所在的实践队也获得了全国“三下乡”实践队一等奖的嘉奖。

她曾三次参加校外的义务活动。在大二和大三的暑假还在上海网易公司总部做义工约一个月,受到公司人员的好评。

姚睿告诉记者:“刚开始,我是抱着锻炼能力、开阔视野的想法去做的,到了后来,心中有了更多集体的观念,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尤其是入党以后,我明白了服务的含义。也许,我所服务的只是很小的一个群体,但就像莫小米说的:予人玫瑰的双手也会沾上香气,希望生活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越来越美丽。”学习,挑战自己

学习永远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习也是需要慢功出细活的,来不得半点懒惰。由于校报记者团、大学生艺术团都是每周开一次例会,有任务就得上,加上艺术团任务紧,经常训练到凌晨,因此姚睿晚上回到寝室时,都已熄灯,大门也关了,但她一想到落下的功课,硬是强打精神,挑灯夜战。当其他同学在聊天或午休时,她正在舞蹈厅里挥汗,当周末别人在电影院里沉醉时,她却在自习教室里捧着书本。

姚睿一直认为:勤奋当然不能少,但效率更重要,一定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应该有所变通。对于基础课,她重视原理和公式的应用,对于专业课她则注意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并加以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课上,她能整节课都集中注意力,有听不懂的部分和课程也不急躁,课下再对照笔记自学。如果没有时间上课,她就自己啃书本,一遍看不明白就看两遍,直到弄懂为止。所以有了好几次和老师讨论得面红耳赤的经历,被老师们传为佳话。这让她明白了什么是“学术自由,追求真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其他人少的时间里,她对课程的钻研却更深了,连一些老师没讲,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她也尽力了解。大二下学期,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加入材料学院“科技创新基地”,由博导李建军教授指导。接下来的两学期,她先后学习了UG软件(包括特征建模、装配建模)、WEB技术、Java语言的基础和一些应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在创新基地的年度评比中,以她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平台的研究》获得二等奖。

姚睿说,自己大学里最骄傲的就是:不论面对鲜花还是泪水,经常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然后抛开顾虑,放手去做。(作者:龙彬彬)精彩是这样创造的

韩潇,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曾任同济医学院学联副主席,大班团支书、大班班长。年度平均学习成绩、综合测评连续四年均居大班第一。2003年10月出席华科大校庆大典,并代表华中科技大学6万名学生致辞。曾任武汉电视台“青春之歌”栏目主持人,至今主持大型活动已不下30场。连续三年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称号。老师赠予外号“拼命三郎”,同学们叫她“韩大猛”。电话中,她的声音圆润清朗,讲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滔滔不绝。把自己的起点放低

喜爱主持工作的韩潇,刚进大学时遇上美国心理学专家李绍昆来校作辅导讲座,需要一个校园主持人,韩潇凭借出色的主持才能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与武汉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宇娟同台亮相。她笑言自己第一次主持这样的大型活动时,心里很紧张,感觉挺失败,于是情急之下,韩潇索性把台词扔了自己发挥。第一次主持经历带给她许多经验。后来主持大型活动她也会准备串词,但是上台以后主要靠临场发挥,这样的效果反而更好。台上的她谈吐自如,自然清新,深得老师、同学的好评,可谓同济医学院的“金牌主持人”。

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校园主持人,韩潇在同济医学院学联的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大学里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于学联的工作有不同的看法。怎样充分发挥大家的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韩潇认为:有自己的个性是好事,把事情做好是最重要的。一次学联要组织电视广告设计大赛,开会时一位同学当场站起来提出与原来活动构想不同的意见,阐述自己对活动的构想,不过,经费上存在问题。韩潇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进行了小小的激将,只要他们能够解决经费问题,活动就可以按他的构想进行。这招果然奏效,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外联赞助,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

韩潇坦言:自己在主持和学联工作中的成绩,与自己的亲和力是分不开的。把起点放低,保持波澜不惊的心态可以使自己做得更好。好问是学习的法宝

韩潇的学习成绩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年度平均学习成绩、综合测评连续四年均居大班第一。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计算机二级。韩潇是个“大忙人”,一遇上大型活动得忙上好几天,但是她的学习一样出色,“好问”是她的法宝,老师同学都是她请教的对象。学无机化学那阵子,很多问题韩潇都弄不懂,于是她成了化学老师办公室的常客。冬天办公室里很冷,韩潇一来,老师就得在办公室呆好久,后来老师一看到她就感到“恐慌”。除了好问,韩潇也善于抓紧小的时间,每年的元旦、五一、十一假期,她都是在自习室度过的,节假日的时间也都用在了学习上。成绩的背后是她孜孜不倦的付出。规划是大学第一步

韩潇的大学生活看起来忙碌而丰富。她认为:善于规划是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大一军训第一天晚上,韩潇就认认真真地思考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该怎么过,她给自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并且列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如今,那份规划上的大部分内容她都已经完成。规划是她在各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一个路标。

现在的韩潇已经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保研名额,她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在造血干细胞的研究领域进行探索并且取得一些突破,填补一个医学上的空白点。

问起韩潇当选华科大十大公共人物的感想,她说:大学生活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好好把握。在你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且一步步完成的同时,你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得到增强。毕业时,你就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大学生活没有白过。(作者:任淼)光环背后的真实男孩

一身运动装,一个双肩大包,清爽利落的小平头,乍看,法学院02级学生朱柯就是一个清朗的大男孩。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对朱柯的第一印象,那么“眉飞色舞”是再合适不过了。朱柯的眉毛长得很挑,说话的时候,眉毛被自然地牵动起来,表情就显得格外生动,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正好符合了他擅长演讲的天赋。

朱柯出生在湖南长沙,良好的家教和宽松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开朗自信的性格。和很多男孩子一样,朱柯喜欢运动,也喜欢看科幻故事,小的时候也曾为漫画着迷。

朱柯的英语口语很棒,但说起最初促使他勤练口语的动因,却是因为小男孩的争强好胜。那是初二的时候,朱柯的同桌是一位英语很强的女生,初中就开始做培训班的老师。一向要强的朱柯不服气别人的英语说得比自己好,于是就找了一位大四的哥哥,一有空就拉着他说英语。从此,对英语的爱好一直伴随着他。现在,他刚刚考过了托福,还想试一试GRE。如果有时间的话,他还想学习德语。

朱柯说自己是个外向的人,但是内心深处也渴望一份静谧的天空。“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已经很喧嚣了”。这时候,古典音乐就成了他最美妙的享受。如中国古典的琵琶独奏,西方的小夜曲,那悠扬深远的乐音常常能使人进入一种浮想联翩的意境,而且能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正如丘吉尔所说:“To be really happy and really safe, one ought to have at least two or three hobbies;and they must all be real. It is no use starting in life to say:I will take an interest in this or that.”朱柯享受着自己的青春,享受着兴趣带给他的幸福的感觉。为学必先立志

朱柯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成为一名具备渊博知识而又富有实践精神的改革者,希望能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的完善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在于现实和长远的区别,而“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不完美的。”

正是在这个梦想面前,朱柯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我。2003学年初,朱柯接手了当时已是“一穷二白”的大学生辩论社。从“光杆司令”,到2003学年全校十佳社团,朱柯和他的辩论社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痛苦和喜悦。但他享受的正是那追求成功的奋斗过程,“那时候大家真诚地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之后,辩论社渐入佳境,先是获得了武汉市首届“红绿灯”杯辩论赛的总冠军,同时因为组织得力获得了武汉市“双争一倡”文明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的称号;后又通过“文化节”全校辩论赛的组织与选拔,重新组建校辩论队,并在随后的湖北省“顺爽杯”高校辩论赛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而就在这一年里,朱柯的学年加权平均分为92.1分,是法学院02级的第一名。对于学习,朱柯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对于学习能力而言,最重要的标准是发表论文,而不是考试的分数,目前他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为了培养宽广的视野,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朱柯在注重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广泛涉猎了哲学、经济、历史等方面的著作。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不一而足。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

在原来的印象里,感觉像朱柯这样的风云人物多少是有些张扬的。然而在与朱柯的交谈中,却时刻能够感受到他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

朱柯坦言进入大学以后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在谈话中,他常常提到一些对他有着深刻影响的人,比如法学院2000级的学姐李仙。作为当年的校三好学生标兵第一名以及湖北省三好学生,李仙给了朱柯很多榜样性的引导,使他明白知识对于一个人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性。还有大一时的辅导员范辉老师。有一次,朱柯在工作的过程中犯了一个错误,是范辉老师替他承担下来,还向全年级的同学公开道歉。这件事对朱柯的触动很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朱柯始终把责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而在学业上,朱柯也很注意与老师的交流,因为好的老师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感化。俞江教授的正直和使命感使他对法律实现正义这一理想有着坚定的信仰,曹茂君教授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范使他对专业的学习充满着兴趣。

朱柯希望自己可以从这些前辈甚至身边的同学身上学到他认为重要的品质——追求个性与卓越,保持正义感和正直。“他是那种认清了目标,并且知道自己该怎么达到目标的人。”一位认识朱柯的同学如是说。相信朱柯一定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因为——天道酬勤!(作者:李菁)一句话和一段大学生活“大学与社会最大的不同是给你犯错误的机会。”

一位研究生学长在新老生交流会上说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数学系02级的周达。积极地尝试多方面、多方位的事物成了周达最大的爱好!

从小生活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家庭里,父母不会强制周达学这学那,而是由他自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于是他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来发展自己,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各种兴趣。当然这不是父母的过分溺爱,用周达的话是“宽容但不纵容”。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大,从父亲身上他看到了一个男人应担负的家庭的责任感,这更是他日后担任任何职务时衡量自己的标准之一。而周达的母亲对任何事物都有善于学习的态度,对于身边的事物,无论大小,只要是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她都会学的。而这一点,做儿子的周达看在眼中,记在心里。高中的时候,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喜欢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来标示书上的各类知识点,并在旁边写上一些个性化的语句。这在周达看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不但有利于对知识的归纳,更在学习中融入一种活泼有趣的元素,于是在他的书本上,你可以不时地发现一些只有他才看得懂的标语。

刚进入大学,周达就投入了不少时间到学生工作之中。对于学生工作,他是这样描述的:一为锻炼自己的能力;二是为同学服务。他认为,这两点并不矛盾,但是有时会有些冲突;而做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把握这两点的平衡。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扩大活动的规模,增大宣传幅度,这无疑是对自身能力的很好锻炼;但是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活动可能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可能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要抓住一个根本点,关注同学想要的活动。

学生工作使周达结识了不少优秀的工作伙伴,从而与他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刚进大学的时候,他就成为校02级学生会的学术部长,要面对全校大一年级7000多个学生,面临着许多压力。但是,在这片天地里,有许多非常有经验的辅导员和一群优秀的同事并肩奋斗。虽然现在这个学生代表大会已不复存在,但他依然和当时的工作伙伴保持着联系。这段时光在他看来是一种财富。

学生工作也令周达逼着自己学了很多东西。他回忆,在来到大学之前,他的电脑操作经验很不足,当时他甚至不会操作Word。如果不是因为要制作学术部成员通讯录,他绝对不会逼着自己去学习Office。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周达努力培养包括计算机操作在内的各种能力。在学术部长任期内,他举办了大大小小的讲座十余场,其中包括新东方集团总裁俞敏洪先生的那场火爆的专场讲座。在这些活动中,周达需要和校内外的知名学者教授联系讲座,需要组织各部之间的工作衔接,需要写周密的工作计划书,更重要的是学会承担责任,在那段时间,他的生活是紧张和充满压力的:担心组织不力影响讲座效果;担心宣传不力影响到场听众的人数……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确实收获了很多,“多一份责任多一分收获,多一份压力多一分能力”,周达相信那时的经历将会帮助他面对以后的人生。

周达选择数学也是基于理性的思考,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对自己思维的锻炼。在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后,从大三开始他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成为技术型管理人才。

一方面,周达认为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无论以后的出路如何,数学始终是基础。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作为一个数学系的学生,他有稳固的数学基础。但就本科的数学来说,他表示这还不足以是优势。在将来的读研阶段,他会继续攻读数学,将其发展成真正的优势。大一大二,他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大一两次获得“校三好学生”称号,年加权平均分年级第一;大二,年加权平均分年级第一。

另一方面,在认定将来的路是经济管理以后,周达在学习本专业知识同时,还自学了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如《经济学原理》、《公司理财》、《六西格玛》等科班教材,还非常热衷于相关社科书籍的阅读。对于一些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他也每周订阅。他非常赞同在完成了本专业课程的前提下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复合化。特别是到了大三,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时间比重一直在加大,周达相信,在本科阶段,知识面的扩宽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将是十分必要的,它将为后续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成功青睐这样睿智、有创造性的大学生!周达在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息,没什么可以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作者:佚名)同济十年,无心插柳柳成荫

手中是一份沉甸甸的简历:本科连续三年获校十佳三好学生标兵称号;2001年获得校“五四青年奖章”;2003年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称号;研究生期间每年被评为“三好研究生”和“优秀党员”;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学金……眼前的女孩纤细,雅致,谈笑间眼睛总是焕发动人的神采,这就是王华芳——同济医学院02级博士。一个暖融融的冬日,记者走访了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与王华芳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我真的没有想到可以一口气读到博士,这在大一的我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王华芳的眼角眉间洋溢着笑意,思绪仿佛透过了时光,回到了大学时代,“刚进大学的时候觉得博士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可是,掐指一算,我已经在同济读了十年书。”王华芳由于本科期间成绩优异,大学毕业时获得免试读研的资格,拜在胡豫教授门下主攻血栓止血。五年本科加五年硕博连读——十年的同济生活给了她太多宝贵的学习、工作经验,她的事业在这里起步。“我觉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有没有读到博士无所谓,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素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小就是乖乖女的王华芳在学习方面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她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正是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才使得她在步入大学之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松劲,而是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从高手如云的象牙塔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年成为原同济医科大学的校十佳三好学生标兵。“我每天都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不完成当天任务我是绝对不会睡觉的。”她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在哪里,只不过她勤奋,身上有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儿,做事专注,并且力求完美。“也许不是每件事都能如你所愿,但只要你尽其所能,你就不会后悔。”天道酬勤,一心读书的王华芳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

王华芳从小就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并且好强不服输。进了大学之后,她立即融入了集体生活,担任了班上的宣传委员,并且一干就是三四年。其间组织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宝贵的组织经验为她后来管理研究生打下了良好基础。她说,研究生中有的是工作很多年的老大夫,有的已是副高职称,对于自己这样没有迈出学校门槛的人来说,管理他们有很大难度。有一年,研究生支部评先进,支部的吴老师出差,她便被选派来组织博士班的评选,她提前把通知贴出去,但是到会的只有10个人,远低于40人的总人数。而且选票十分分散,没有人得票超过五票,需重新评选。为了达到公平、公正、公开,她再次贴出通知,并且在前一天晚上挨个上门通知,并“逐户”解释原因并希望得到理解。结果第二天的效果很好,除了有3名博士因为在外地做课题,4名博士因故回家外,全部到场,实现了一次大家很满意的评选,她才长舒一口气。

大学十年,王华芳几乎没让父母为她花什么钱,说到这点,王华芳自己也觉得自豪。她也曾经勤工助学,去给别人做家教,甚至去武广售楼部打工。她说:“锻炼一下自己是很有必要的,我常常羡慕外国的学生,很小就出去打工给自己挣零用钱,所以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我一般都会积极争取……”

王华芳的本职是医生,她觉得一个好的医生应该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可能多地攻克一些医学难题,为人类造福”。为了课题研究她常常干通宵,长期晚回家,晚上从没有12点以前睡过觉,中午的时间也经常用来查找资料,写总结。这三年来光是被浓硫酸烧坏的牛仔裤就有4条。有一次捞器皿的手套被里面的玻璃吸管戳破了,浓硫酸渗入腐蚀了她的中指指腹,花了一个月才长上新皮肉。王华芳笑称自己胆子大,因为做实验她经常跟大白鼠打交道,前后共饲养过两百只老鼠(当然这些老鼠最后都为了科学事业“献身”)。因为制作过很多的老鼠组织标本,名声在外,以至于后来一些五大三粗的男生都要她来教“颈椎脱臼法”和“心室灌注法”。因为接触多,她被老鼠咬过两次,每次都打狂犬疫苗,但事情一过就不太放在心上,有一次,她被老鼠咬了,自己包扎了一下,第二天因为太忙把打疫苗的事情拖了下来,“我一个月后想了起来不禁后怕起来,当时想,是不是有了免疫力了。”她笑道。

王华芳说这十年的大学生活令她满意。她评价自己:无论何时都保持着奋斗的激情,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专注地去做,并追求完美。她的同事们这样评价她:兢兢业业,现行体制下培养出的最好的学生。采访的最后,王华芳赠给学弟学妹们四个字:学会学习。她意味深长地说:“慢慢体会,你们会终身受益。”

2005年6月,王华芳就要毕业了,让我们祝福她,在自己的领域里越走越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者:杨玉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笔者见到了管理学院的张园。长发披肩,一袭白衣的她显得清新、质朴,让人一下子难以将她与IT高手联系起来。张园酷爱计算机。大一时她初试全国软件水平考试就获得程序员资格,同时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三级B;2002年又顺利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二学位毕业答辩。在计算机方面,张园还获得过多项奖励:在2000年校算法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获2000年校首届“华为杯”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以及IMS内审查员资格;2004年她又获得系统分析师的资格……

面对这些成绩,张园只是淡淡一笑。她说:“学习对我来说,纯粹是一种兴趣。求知,不是求得,求学只是满足一种好奇心,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成绩只是对自己以前的一种肯定,但是,却能更加激励我,使我认真地学习。”凭着对计算机的兴趣,张园大学本科四年做了许多事:当年级学习部部长时,组织编程比赛;面对社团招新成员时毅然选择CAI学社,为校园数字化建设助力;遇到科技节有算法比赛或者国家组织软件专业水平考试,就忍不住去试试;从学习部到无线电小组,从未来管理者协会到电子商务中心,处处可见张园的身影。

2001年4月6日,张园接任CAI社社长,她在任期间,组织了多次知识普及讲座,如网络基本知识、Dreamweaver入门、信息化校园专题等,也组织举办过全校性的CAI制作大赛。为了加强社团内部联系,她连续一个星期挨个地到宿舍楼里找社员聊天。张园付出了很多,她不求回报,却又意外收获了许多:CAI学社成功地由院级社团成长为校级社团,她也学到了许多在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组织、与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计算机是张园的兴趣之一,信息管理专业也是她的兴趣所在。也正因为这样,她常能全身心的投入。她说:“只要学进去了,学习便不再痛苦,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本专业与计算机都要保证学好,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呢?张园学会了撒切尔夫人的方法——她每天早上整理当天要做的事情,并逐条罗列,做完一件就划掉一项。这几年来,她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紧紧的。室友们戏称:“张园回来的时候,也就是熄灯的时候。”旁人看她很苦很累,而她却乐在其中。几年中,她每学期加权平均分一直保持在本专业前五名,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院或学校三好学生;2002年她又顺利获得保研资格。

顺其自然、乐观豁达是张园的人生态度。面对问题,她认为,可以采取暂时搁置处理的方法,先做其他的事,这时灵感会不知不觉地迸发出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她会打打篮球来放松自己。和很多人早早准备考研、找工作不同,张园到大四那年还在忙着双学位,专注于她手头的工作,无暇顾及其他。直到有一天,被保研的消息传来,她才恍然发现:“噢,还有这条路可以走。”于是便欣然接受了。

保研后,她不必像其他同学一样,整天为各种学位证书忙碌,主要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没有非常过细的计划,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她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主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不断充实自己。张园笑道:“人生就像一条路,只要你走在路上,把该做的做好,不必在乎别人怎么走,也不必在乎路上得到什么,总会有所收获。”(作者:庞王霞 刘先进)永远的追梦人

初见电气学院01级化凌的时候,她刚刚给军训的新生作优秀学长的报告,匆匆一瞥之间,一个身材高挑、面带微笑的女孩就这样走入眼帘,从容而自信,坦诚而自然。再次采访化凌的时候,她如约而至,从橘黄的路灯中走来,在深冬的严寒里,有一种恬然的感觉充溢着心灵。

这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憧憬的女孩。曾经濒临高考,而倾心于出国的女孩,当上大学成为人生的定局,她便开始坦然地面对一条新的里程。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天起,一个关于大学的美好梦想就在心里悄悄地编织,从此,她走上了这样一条漫漫的追梦之旅,当大学之路的尽头渐渐明晰的时候,回首自己曾经欢笑过,曾经彷徨过的四年生活,没有太多的遗憾,用她的话来说:“这只是预示着一个新的起点即将开始”。在困惑与探索里寻梦

没有一个人生来是天才。化凌的大学也经历了从懵懂到成熟的心路历程。大一刚开始,她就积极向学长学习经验,听各类学科的讲座了解学科发展方向,认真听取德育老师讲授的大学生成功之道,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开端。如今,她经常被邀为新生们做优秀学长的报告,弹指一挥间,四年的时光已经过去。

与化凌交谈的时候,她很平和,说到高兴处,她会眉尖弯弯,眼角弯弯,乐呵呵地说:“听你这么说,我好happy哦!”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个在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勇敢面对父亲离世噩耗的人。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同学眼里,她则是一个永远微笑,热心好强的好伙伴。“其实,我也会有很迷茫的时候,在这上面,杨一平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化凌说。大学里,她也曾面对自己思想上的种种困惑而找不到答案,这时候,她会找个人倾吐出来。这是一个不爱隐瞒自己的人。让自己在迷茫时找到出口,让自己的心得到释放,在新的心境里重新拾起奋斗的激情,再次热情地向着前方坚实地迈进。化凌正是这样,在自己失衡的时候立即调整自己,让心态重新回复到自然,在平和中重新扬起风帆。于是,别人的眼里她永远是那个满脸笑容的人。

情感是她永不枯竭的动力。“我特别重视感情,不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母亲给了她良好的教育,更为她树立了坚强的榜样。让她在成长的岁月里,不再害怕和迟疑。友情则滋润了她,让她不会感到孤独,更让她的生活充满了笑声,让她在遭遇难题的时候有了一个可以宣泄的角落。沐浴在亲人朋友的爱的温暖里,让她可以更加执着地向着自己的目标靠近。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工科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重的。为了高效地学好每门功课,合理安排时间,找到学习与活动的平衡点,她积极思考,针对不同的学科相通的地方,在上课前先做好预习,通过自学将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听老师分析,便能有效把握重点,一个个难点也就能很好得到解决。正如电气01级辅导员所说:“化凌是一个很讲学习方法的人,学习非常有效率。”

与一般学生不同的是,化凌不是那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的人。她参加了大量的课外活动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学习成绩。

在努力学好其他课程的同时,她保持了高中以来在英语上的学习优势。在大一学年里,她先后以91.5分和95.5分的成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并取得了全国英语口语考试A+的成绩。大一下学期,她参加了200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湖北赛区第一名,全国特等奖。在2002年的暑假,化凌代表湖北省及学校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和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并从参赛的各大高校选手中选拔为辩论赛决赛的主持人,后被授予最佳主持人奖。

在英语上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她,经常被问及如何学好英语的问题。对此,化凌将之归结为十个字“兴趣、持之以恒、勤于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英文歌曲、看原声电影、读英文小说,这些都是她喜欢做的事情。久而久之,这些爱好多为她提供了良好的英语氛围。仅有兴趣还是不够的,深入学习一门学科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兴趣将她带入学习英语的殿堂,而学到一定高度之后,则只能靠持之以恒的努力。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在英语上的收获日渐丰厚。她担任了院英文歌曲大赛主持人、校英语四六级报告会主持人、2001级英语暑期助教、校英语电台台长,在校庆时为驻华使节导游并负责加拿大新布伦斯维克大学校长团全程接待。别人看到的只是外在的东西,事实上,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是太多的付出,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太多的汗水!奋斗的路途没有终点

回首四年的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却又丰富多彩。这个爱幻想的女孩,这个曾经把梦编织得很大很美的女孩,在自己的欢笑与汗水里,即将走完自己如梦如幻的大学生活。在这里尽情挥洒过的她,终于无愧于自己的大学,坦然走过。

虽然已经被保送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她每天依然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满。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渴望着攀登更高的山峰。在不断地自我挑战中,追逐更美的人生之梦。脚下的路实实在在,踏着昨日辛勤汗水打下的基石,她不会徜徉于过去的得与失。梦想的明天是源于今天一步步的脚印。在青春岁月里,让梦想飞扬,让激情燃烧,让汗水挥洒,化凌在寻找着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提升。(作者:余红 靖咏安)挑战自我 迎难而上

许诚,电信提高班012班的一名“普通”学生。说他普通是因为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种真诚和朴质,丝毫没有高傲和优越。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却拥有众多令人艳羡的成绩——美国“朗讯奖学金”华中地区唯一获得者,三年加权平均成绩超过94(未计算加分)名列电信系第一,一次性通过思科公司CCIE考试,大二刚开学参加GRE考试,并取得2250分等。但面对这些成绩,许诚总是习惯说“没什么”,那种淡然口气,并不是故作谦虚。因为他所在乎的是奋斗的日日夜夜,是拼搏挑战的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始终追求不断挑战自我,迎难而上。适应提高班,征服全英语教学

作为提高班的第一名,许诚在谈到当初考入提高班时却是用“迷糊”二字来形容。“当时我对提高班唯一的了解就是它集中了电类专业的大多数尖子生。考提高班最初的动机也仅仅是为了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他轻松过关。进了提高班之后,他发现事实远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凡是能考进提高班的都是高中时的佼佼者,都有过辉煌的经历。同学之中有高考680多分的,有全国竞赛一等奖保送的,有高中就入了党的,更有一大群的学生会主席和分团委书记。许诚用“牛人”形容他们,“生活在这样一群牛人当中,常常跟这个比没有这个好,跟那个比没有那个好,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得一无是处,心里面一下子变得很乱。紧接着扑面而来的就是所有的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全部要用英语教材,教师采用英语授课。这种环境的突变让人一下子很难适应,让习惯了在课堂上搞懂所有问题的我一下子感到进了大学之后不知道怎么学习了。”他说道。

有人说,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另一次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就彻底地无奈下去,沉沦下去。在这转折点,一本偶然翻到《一切从大学开始》的书对许诚的大学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本书记述了很多名校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思索和对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或失败教训的反思。看过那本书以后许诚便逐渐开始思考如何计划人生的长远目标和中短期的目标,并且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全英语教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全英语教学的感觉,他也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适应,再到现在的赞成、支持。在全英语教学进行了两个月之后,面对着满是英文的21st Century,许诚再也没有畏惧感了。当很多同学还在讨论全英语教学的利弊的时候,他已经尝到了它的甜头。

回顾这段经历,许诚认为,适应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21世纪,世界瞬息万变,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因此,永远不要去抱怨恶劣的环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去适应它吧。大一上学期93.976的加权平均成绩和提高班第一的荣誉让他感觉投入的努力全部得到了回报,同时它也标志着许诚成功地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攻克GRE

在提高班的一次讲座上,许诚第一次接触了GRE这个名词。当时师兄师姐建议,如果自己有实力的话,最好大一就把GRE考掉。从那时起许诚就萌生了考GRE的念头,但是以他当时的水平,只能勉强过四级,想要考GRE谈何容易。况且考试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和精力,风险性极大,稍微疏忽一点就会影响平时的功课,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做出正确的决定,许诚先后征求了父母和辅导员的意见,并且与一些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交谈。大一寒假之前他便下定了决心,报了新东方英语培训,准备从寒假开始全力以赴。

为了弥补词汇量的差距,大一的寒假里,许诚在家里自学了浙大英语教材的二、三、四册,把上面所有的单词都背了一遍。大一下学期刚开学,他便开始背英语单词。一翻开书许诚就傻眼了:第一个List的一百多个单词,见过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更不要说会背会用了。但下定决心要做的事他决不会轻易放弃,随后他保持每天背一到两个List。而在他背到第18个List的时候,忽然传来消息,说从10月1日开始GRE将取消机考,改为笔考。这意味着他或者将被迫提前参加考试,或者就此放弃考GRE的念头。在困难面前,许诚没有低头,他知道放弃将意味着前面的努力全部白费。

确定考试时间为9月5日后,许诚加紧了对自己的要求,背单词的计划增加到每天三个List,就是三百多个生单词。由于提高班的课程本来就很重,他常常每天熄灯之后还要用应急灯背到一两点,每天早晨六点多就起来继续背。好在室友们非常支持他,从来没有为此有过一句怨言,许诚说这是最令他感动的。到四月初,他终于背完了第一遍。可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他随即定出下一步计划:到“五一”之前,背完第二遍,并于“五一”期间背完了第三遍。书里的单词开始渐渐在他眼中熟悉起来。

在准备过程中最令许诚担心的是功课会掉下,但是当大一下学期的成绩公布了之后,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以94.437的加权平均分继续居于提高班第一位;六月份的四级考试也因为有GRE的词汇量做后盾而取得97.5的高分。最终,许诚取得了GRE 2250分(数学800/逻辑800/语法650)的好成绩。

考完GRE之后,许诚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的深思熟虑是必要的,尤其是一些风险很大的事情;但是你一旦打定主意去做这件事,那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坦言:“困难当然是有的,没有困难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做了;关键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咬着牙坚持下来,能够不为外界的环境所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自信也是很关键的。即使你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起码你给人的感觉是要十分自信的。原因很简单:连你都不相信你自己,你还指望别人会相信你吗?”

谈到学习语言,许诚认为没有捷径可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多写、多练。报了这两门选修课之后,他用了很多时间读外语。他习惯翻译课文以此来记忆。摆好心态也是学语言需要注意的,切忌急功近利。成功申请朗讯奖学金

朗讯奖学金计划是朗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一项对信息及通讯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的计划,这次在中国的获奖名额为20人。申请者必须要用英语书写所有的申请材料,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虽然有过全英语教学的经历,但是写申请是一项完全不同的挑战。准备申请的那些天,许诚把所有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来找资料。为了写出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他几乎跑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6月份,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终于传来了消息:许诚成为获得“朗讯奖学金”的20名中国学生之一,是华中地区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人,也是华科大有史以来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争了光,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CCIE 13919的故事

取得了特优生称号后,许诚没有放松自己,而是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思科证书CCIE。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CCIE号,特别是一次通过CCIE考试,成为许诚继GRE之后的又一目标。

思科的认证分为三个等级:CCNA,CCNP,CCIE。其中CCNA和CCNP基本上只要背题目就可以过,含金量最大的是CCIE。CCIE平均通过次数为3.5次,在一次通过率仅为2%的这种背景下,许诚用一个月时间复习,以987分的成绩通过了CCNA考试(满分1000),随后就开始准备CCIE考试。

为了更好掌握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理解实验原理,许诚参加了CCIE实验室的培训。“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在拼命,都在为了目标而努力。常常有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许诚非常拼命,每天平均学习时间达到了15个小时。

思科考试业内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两次过CCIE靠实力,但一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