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要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7 07:17:34

点击下载

作者:素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个人不要怕

一个人不要怕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一个人不要怕/素黑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9

ISBN 978-7-5596-3445-0

Ⅰ.①一… Ⅱ.①素… Ⅲ.①精神疗法 Ⅳ.①R749.05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50674号

著作权合同登记 图字:01-2019-5278号一个人不要怕作  者:素 黑责任编辑:管 文特约监制:魏 玲 潘 良 七 月产品经理:闫丹丹特约编辑:张 艳营销支持:金 颖内文排版:飞鱼时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3号楼9层 100088)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字数:219千字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张:10.52019年9月第1版 2019年9月第1次印刷ISBN:978-7-5596-3445-0定价:48.00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部分或全部内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本书若有质量问题,请与本公司图书销售中心联系调换。电话:010-82069336存在的核心是孤独

你失落的另一半,

并不需要向外找,

而是要向内找。

迷失的反面不是安定、找着了,而是自我更新,

接受不可知的无常人生,迎接未来。

成长是不断更新自己的过程,

也就是生存的意义。

出走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好好回家,

回归自己,而非远离自己。

当你认同了痛苦,

你便失去了自由。

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生命,

没有人必须靠你才能活得好。

自爱有很多方法,

其中很重要的方法是拒绝绝望。

不要崇拜任何人,

任何道理,

自己的生命要靠自己修行。自序爱,我不怕在爱中孤独

曾经,旧爱对我说:“有一天,你尝试把自己的情史写出来,由小时候开始,由最初相识开始,写你的感情经历,写你为何曾想做男人,写面对女性虚弱无助时的深刻体会,写你一直承担着爱我的痛苦,写你作为治疗师作家面对自己内在脆弱时的挣扎,写你还不愿放弃的原因,应该会打动很多人。”

也许这会是情感治疗史上最激进的治疗方法之一。总有一天,我会写,但,不在今天。

曾经对这份爱是多么地庆幸,一直千万分珍惜,可它的背面同时又是偌大的绝望,庆幸也早已舍得放下了。深深体会的是女性面对爱时某种无力与无助的交煎,即使一直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坚强的女人。

多强悍的、多软弱的女人,大抵都孤独地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因为爱人又笨拙又粗心又自以为是却同时非常虚弱蠢猫一样看不清楚的时候,教女人承受无声辩驳的委屈,体会男性政治(不)正确的暴力,承担他任性妄为的超龄孩子气。唉,怎能原谅?也许他是对的,也许他的缺陷同时也正反映女人自身的盲点。唉,如何体谅?在这些难受的当下,我也会问,怎能抽离绝望看清楚?观照得越深,越发现那是超越所谓女人软弱、不安、多疑、嫉妒或小事化大的惯性,超越性别本身。怎么说呢?那原是纯粹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被孤立的感受:一种无法用任何语言、意识形态或理论说得清楚,甚至无法分享的虚弱状态,被抛到半空狂抓空气无法自处的失重和跌堕。

女人经常处于这种虚弱的状态。我无须为女性维护或辩护,也没什么可怜或可耻的,性别自有它自己的执着和美丽。讨厌性别二分和定型的判断,反而觉得女人因此更须活在自己的性别中,亲身承认它,拥抱它,观照它,释放它。伤痛是真也不是真

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爱抚自己,拯救自己,不要等待外援。倒不如学习包容理解VS感受、接受VS适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有的伤痛是真也不是真,尤其是跟爱的本身无关,那只不过是思维惹的祸。我宁愿承认,女性有其无可避免的软弱和感情胶着,正如男性也有他们逃不掉的死穴一样——欲望与自尊交叉感染、不懂善后。是的,这也许是男人最大的弱点:不懂得处理感情,管理好自己。(女人又何尝不是?)男人无论有多温柔细腻,在男性既成的肉身和意识上,或多或少无法明白女人在承担爱时,只能抓住空气的臂弯阵痛,幻想慰藉的颠簸处境。

可这并不是女人沉溺于受伤,不能自拔、自救和自爱的借口。小心!

多年来活得太累时一直这样想:也许,我一生都太清醒了,没有让自己糊涂一下、依赖一下。假如有个人叫我跟他走,我会不顾一切,跟他到哪里也愿意。这种想法很女性吗?不,我却越来越发现,这可能反而是非常男性的倾向,很多男人甚至付诸实行。女人,原来最终一直被跟着走。总之,这么多年来,我不愿(哈,有人真的开过口,我却马上掉头走),也没有跟谁走,却被一大堆人跟着走,黑色失去了隐藏自己的功能。所谓性别的意义

人为什么要分男和女呢?这是很有趣的问题,尽管不同的神话、科学和宗教有不同的诠释,我却宁愿认为,所谓性别的意义,大抵是为每个人在此生修行路上提供的方便工具和资源,同时也是最大的阻碍和考验,不能跨越它,回到生命能量的本身,到达最纯粹的爱的状态。我们将被性别带来的诸多假象和局限困死一生,男女关系永劫回归地纠缠下去,为了考究谁负了谁的是非黑白,穷一生力量捍卫自己,教生命无法承受地沉重和浪费。

爱是可以从容和平静的,这是投入爱起码的信念,只是我们都太自以为是、太糊涂了。

我今世是个女人,我蛮坚强,我极虚弱,我很聪明,也相当愚蠢。必须在矛盾的角力中救赎爱的信念,甚至决心放弃自辩和分析,绕过并谢绝不断诱惑和煽动负面自我意识的思维层次,回归最沉默而非默默承受或哑忍的自省方位上,返回心性观照的境界去参透以感情、爱恋之名所发生的一切内心活动,到底给性别、存在、生命和爱传达了什么启示。

爱是很巧妙的,它是喜乐和悲伤、放开和占有、关怀和自私、孤独和相伴的同体。执着时全都叫人受罪,看破时全都是感谢,都是爱。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能不能超越性别、关系、情绪、前世今生的种种业障,纯粹地启发自己,感染别人?是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业已发生的、谁是谁非、谁受伤害的处境放下,不再执着,不再否定,面对当下,对生命真正宽容,融化所有二元思维的角力?爱能不能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以至于我们就纯粹地活在爱的本身?你只能经历

没有对爱深刻的体验和经历,不可能写出真诚的爱;吊诡的是因为爱在不断散失,还未被真正触及,才要被社会谈论,被需要,甚至被消费。爱在我们的时代严重贫血。我在面对自己和众多苦情治疗中,体会非常深邃,而我能写的,就这么一点点,羞愧还未碰及爱的大道理。

人在孤独面对自己时容易迷惘和害怕,要想不害怕,便只有提升能量爱自己。但能量又容易因为思维的执着而流失,尤其是从丹田的位置,这是武术和灵性大师提醒我们自我观照和自疗的智慧。

女性特别倾向流失能量,也许和生理结构有关,所以女人很坚强,却活得越来越虚弱,失去自爱的动力,宁愿埋怨。那天我提醒一位抱怨男友不专一、问世上为何没有天长地久关系的女受疗者:最长久、最真实、最不离不弃的爱,永远是自爱。她却不愿意接受,还藏在思想的角落继续埋怨,心里不甘。爱,是要上路的,不能待真理搞清楚、性别政治最正确时才迈开付出的第一步。我们从来是在跌跌碰碰中成长起来的。

正如我在一个讲座中说过:“当你面对爱时,你可以观照自己,观照所发生在爱者身上的东西,嫉妒的、喜乐的、悲伤的、执着的,看着它们,尤其是你的情绪变化,不要认同它,让它发生和离开,穿过自己,向它说再见,所剩下的便是爱。你不需要再多问到底是怎样,当你还没有经历过时,你没有条件去问或否定,你只能经历。每个人的经验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前世今生都无从查证,只有面对、观照,让它穿过自己而去。就这样已经足够了。”

我还坚持一直走着,一个人,不害怕。

我可以不再恋爱,我可以继续深爱,我是有选择的,但不阻碍我义无反顾地坚信生命最高的价值、人性的尊严和对爱的坚持和信任。世上不可能有完美的爱人,但应该有完美的爱,这是我不管拥有多少盲点和执着,还愿意相信的价值,也许是生命最后也是最宝贵的价值。因为这个,我永不放弃,我愿意押上一生去维护这份尊严和价值,让它开花,微笑,回归平静。十二年来不断再版的感言《一个人不要怕》这本书,自2007年首次出版后,曾引起很大的反响。某年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演讲前,主持人同学告诉我,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向他们推荐过两本书,一本是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另一本是我的《一个人不要怕》。有读者说,我的两本书改变了她的一生,一本是《一个人不要怕》,另一本是《好好爱自己》。有修行的朋友告诉我,修行圈子里有不少同修和僧侣对此书给予高度的评价。多年来一直有读者跟我分享,他人生的变革就是从《一个人不要怕》开始的。也有读者说,感谢这本书在她最难过的日子陪她走过。

十二年后的今天,欣然于这本书能一而再地获得出版,谢谢磨铁图书的出版团队成就这美事。素黑2007年5月原稿2013年5月修正2019年2月再修正目 录自序 爱,我不怕壹 谁是另一半

先反问自己

另一半之谜

感情、爱情有何不同

另一半就是你自己

面对自己很困难

自爱,从心出发

如何提升正能量贰 背负,宿命,自我

爱,并不容易处理

业,很好的借口

痛苦,自制的游戏

思维的运作和特征

痛苦还是快乐,你可以选择

自我,到底是什么

无为,最有效的自疗

观照,无为而为

回归平静的方法叁 迷失,放不下

自疗,成熟的人的天赋责任

迷失的原因

生物进化论的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

医学的解释

心灵和能量学的解释

是命定还是惯性

九种坏习惯心态

放不下的深层真相

迷失的正面意义:自处+自疗

自疗的基本条件

自我改善和提升的方法肆 生死爱欲,心灵出走

人生四大关口

生命为何

你怕死吗

什么是爱

超越欲望

出走:面对关口,寻找出口

静心的方法伍 两性,错爱,绝望

男女沟通大不同

男女为何需要走到一起

当你掉进绝望状态

到底命运是什么

绝望性格的元凶

检阅错爱的checklist

检阅绝望特性的checklist

拒绝绝望的出路

自处自爱的心语陆 自爱,定义,回归身体

个案与讨论

爱情最忌什么

如何优化你的爱

自爱从定心开始

定心的方法:回归身体

自爱、定心的练习柒 向海学习爱,修养爱

海是最好的治疗师

修养:当水点投进大海

修成海边石头的温柔

爱,在关系里体现

面对自己,别怕痛附录

答问

点心话

做个情感健全、负责、成熟的人

问心checklist壹谁是另一半

人是不断自我分裂和自我重生的。

爱并不需要等待另一半,

爱就在这一刻,

即每一个愿意活好的当下。

我们不要再花精神和能量等待另一半的奇迹出现了,

这只是执着,

反而应准备一个可以随时去爱的身心。

简单地说,

就是自爱。

你失落了的另一半,

并不需要向外找,

而是要向内找。先反问自己

你知道自己的心吗?我们常说,应该用心去聆听。

为什么“听”要用心而不是耳朵?

我们都容易“想”到爱。“爱”是很抽象的概念,没有人够资格说他能充分证明、解释和感受爱。但爱同时拥有比概念更实在的素质,即使我们无法实证爱的存在,但我们都感受过爱,甚至一直追求爱。那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让我们先做一个试验,了解自己对爱的理解:

试想一个跟你最亲的人,可以是丈夫或妻子、爱人、亲人、朋友等。

想到了吗?你想到他时第一个感觉是什么?你会用什么形容词去形容他呢?

不用细想,马上回答,用你的直觉。

想好了吧?让我再问一个问题。

提到“爱”,你第一个想到的形容词是什么呢?不用细想,给一个即时反应就行了。

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吧。我问你们,到底是形容最亲的人较容易,还是形容爱容易呢?

应该是形容人吧,因为人比较实在,你无须经过大脑思考也能随口说出最亲的人的特质,和你对他的感觉。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你跟这人有很深刻的记忆和感觉。

不过,一谈到爱,你便凝住了。“爱”这个字,似近还远,似是而非,原来望尘莫及,很难掌握。爱无法让你马上勾出一个清晰的影像,但你对爱却有很多感觉和幻想,只是,这些感觉很复杂,爱恨喜恶同时出现,令你无法确定爱的具体形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爱这个概念一出现,我们便立即想到“道德”,即是说,我们马上会有正负两面的判断,似乎正面的东西才算爱,负面的东西都不应列入爱内。我们总不会把爱等同于谋杀、血案、不幸、灾劫等吧?爱,应该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宝贝。

爱是很抽象的感觉和概念,但我们却经常想到它、提及它,甚至想抓紧它,固定它的方位。例如,我们每天写很多情书、博客、短信,都说到爱,都关于爱,无时无刻都需要爱,谈论爱,交流爱,交换爱,甚至,制造爱。

而我经常收到来自海外、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读者的来信,大部分都表示自己欠缺爱,很需要爱和被爱,不知爱何时出现,不知爱溜到哪里去了。

我们先不讨论这些关于爱的问题,现在,我想问另一个问题。

你知道自己的心吗?刚才你有没有想到最亲的人就是在心里的那个人呢?所谓“在心里”是什么意思呢?

心,是不是很抽象的东西呢?我们都知道心脏的位置,但问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时,你又似乎感到奇怪,像抓不着边一样虚无。心是在跳动,可你对它的认知甚少。

你的心在哪里呢?

我们常说,应该用心去聆听。为什么“听”要用心而不是耳朵?我们也经常骂人家没心肝、没心没肺、心不在焉,都是指我们的“心”。我们以为已经很清楚心是指什么,但再追问下去,却感到不知就里。假如你说“我会把你放在心里”,到底是指什么呢?你会答:“我知道是什么呀,因为我真的很挂念他,我真是很爱他啊,所以把他放在心里啊。”

其实,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心呢?这个问题很难答,我也没有答案。有人说,这个问题是问:“你知道你的心意吗?你知道你正在想什么吗?你的心里有什么呢?你的心里还剩下什么呢?”

你满意这个答案吗?不,你还是觉得了解自己的心是很复杂和很困难的事,不是单凭知道它所想便足够,虽然我们最初都以为很容易。原来,我们都不了解自己,有些人甚至因为心乱不安而影响健康、影响他人,甚至影响全世界。人心舛乱的后果可以很恐怖。而这些,都跟我们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再问另一个问题。

你知道他(她)的心是怎样的吗?

现场有位男士答:“连自己的心也不知,怎知对方呢!”这位男士真可爱,很直接。对,连自己也不了解,怎知对方的心呢?

可是,很多女人并不是这样想的。她们特别爱思考,常常抱怨:“你根本不了解我。”很多女性都曾经或经常这样向爱人或朋友抱怨吧,是不是?

现在再问你:你知道你的心在哪里吗?你知道你的心在想什么吗?

可能你根本不知道。

再问你:你知道他的心在想什么吗?你有和他谈话吗?你知道他的心意吗?

大概你也不知道!不过可笑的是,你会埋怨对方不知道你的想法和心意。是不是很奇怪呢?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

我们经常都有迷失的感觉,连自己也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真正所想是什么!可是,太多女孩因此而发脾气:“都这么多年了,你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呀!”男士们只会回应:“你那么善变,我怎会知道你想要什么呢?说出来吧!”

表面上这是两性之间的沟通问题,但绝对不止这个。再问一个问题:你最想改变自己什么?把自己的缺点列出来,想想要改变难吗?你感到很难是吧,但是假如能容易改变,便不是缺点了。

再问你,你最想他(她)改变什么?难吗?

大家都听过这四个字吧:将心比心。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将别人的心和自己的心比较一下。当我们对别人有要求时,不论是物质上、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需要,也应事前问问自己,比较一下:“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自己是否可以先做到?”然后你才有资格走下一步,提出要求。

当你不知道自己的心想怎样,或者对别人有诸多要求时,这正是你的精力或能量在下降,或者是思想上、心态上有所欠缺,觉得需要补充的时候。在你不自知而要求别人时,便会产生不切实际或过分的幻想,期待人家给你一个你希望看到的反应,慰藉自己的欠缺。可是,别人不能满足你时,痛苦便会出现,你感到缺失没有得到修补。

男女感情关系上最常遇到这种心虚空而有所要求的状况。这早已超越了爱情的范畴。

我们每天都顺理成章地要求别人。说说我的经验吧。我每天接触不同地方的读者来信,发现香港的读者要求特别多。这大概是香港人的文化习性。香港人总是要求多多,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要求都有。他们对别人有很多要求,结果每天在要求的欲望中翻滚,试想大家怎会过得快乐呢?缺失又怎能得以解决呢?

到底问题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每天产生那么多需求呢?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原来,我们都没有问最根本的问题:问心,将心比心。

比如,你希望别人帮助你,你以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可是,反问你自己,你又是否愿意反过来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呢?你会理直气壮地说“不”,理由是:“正因为我没有才向你要求。”

不过,别人为什么要满足你的要求呢?

我们应该多反问自己,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心胸,看看自己的心可以承载多少担子,能包容多少爱恨。假如我们的心够开放,便可以无条件付出很多,因为我们不会感到亏蚀。当然,如果对方打我们的主意,我们便要狠心一点,不要令对方以为理所当然。我们不要提供免费午餐,因为一来别让别人浪费我们的时间和心神,二来对方会不愿意独立和成长,三来我们在纵容对方的同时容易忘记和失去自己。

双输的局面,要不得。

必须认真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付出。

举个例子吧。我有时会基于不同的原因,免费替人做治疗,但又不希望提供免费午餐,我会要求对方做一点事。做什么呢?对方有什么可以付出的就付出吧,不论是替人家补习,还是做义工,不能出钱的便出脑力或劳力。这是帮助他们转移能量,否则,他们只会坐享其成,只晓怨天尤人,埋怨别人不满足自己,于是堕入自我割离的圈套,让身边的人全部成为他们割离的“另一半”。即是说,不论是治疗师、作者、朋友、亲人,甚至是你的子女,都会成为你死命抓着害怕失去的另一半,你会渐渐对他们提出诸多要求,并以此作为亲近的条件,你变得over demanding(要求过多),要求对方满足你。

这就是所谓相爱的陷阱:由相爱变成相害。另一半之谜

当我们找到像样的对象,又生怕找错了,或者怕对方会跑掉,

所以整个寻找另一半的过程既漫长又充满焦虑。

再问几个问题:

你每天上班、上学,离家、回家,是不是不时感到害怕、担忧和焦虑不安呢?

你每次见到爱侣、老公、老婆,是不是不时感到害怕、担忧和焦虑不安呢?

你每天照镜,看着自己的影像,是不是不时感到害怕、担忧和焦虑不安呢?

你是不是很希望出现完美的、匹配的爱人,找到完美的工作,拥有完美的人生呢?

于是,我们都相信: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伴侣,一个伙伴。于是,我们相信另一半的存在,会问谁是自己的另一半。

到底我们为何有寻找另一半的需要呢?

原来有另一半很重要,甚至“性命攸关”。《英国医学期刊》发表过一项研究,指出年老鳏夫的平均寿命,比起妻子仍然健在的男人远远为短。另一项研究显示,有心血管疾病的男人,如果太太能对他表达爱,其症状比其他人要少一半。认同太太不爱自己的男人,患上胃溃疡的机会比其他人多三倍。所以男人很需要女人,不然恐怕会短命,甚至丧命!至于女人呢?很多女人视爱情为一切,为爱生为爱死,结果影响工作、家庭及自我的成长!

我们常常听人说,或者自己也喜欢用“另一半”代表我们的爱人。大家知道“另一半”的来源吗?它来自古希腊一个神话,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亦有提及,他认为太初之时,人是没有男女之分的,大家都是hermaphrodites(雌雄同体)。但天神要将雌雄同体割开,分开了男女,让原来的整体变成分裂的两半,各散东西,各自不知道另一半在哪里,于是,人终其一生就是要寻找他们失落的另一半,以求重整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这个神话有什么启示呢?

大家会将这个故事视作自身爱情故事的比喻,因为这样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确证自己本来是完整的,可惜分裂了,非要找寻另一半不可,所以爱情是命定的“天理”,无法逃避。

西方哲学的源头是以分裂作为基础的,如灵魂与肉身、形式与内容等,这是二元对立概念的思维产物。对,必须强调这是“思维”的产物,是可以无须对应生活和体验的纯粹抽离概念。这是哲学(理性)的游戏,我们可以思考,可以创作,但不要等同这就是存在的本质和实相,或者相信这就是生命的终极意义了。在发掘自我和平衡情绪方面,可以被构想的理论、观念、想法等,并不一定具有正面的意义。

不过,其实另一半的故事还未讲完:为什么本来好端端的雌雄同体需要被分开,需要寻找另一半呢?

谜底有两个。

谜底一:因为性能量令人分裂了。

我们不妨先问一个小孩子最喜欢问却又最被压抑的问题:人是由什么开始的?原来人一开始被割裂的不是男和女,而是我们自己的sex energy(性能量)。性能量是很有趣的一个话题,别以为我在谈sex(性)。性能量是我们最核心的动力,会影响我们决定什么、有什么行动。性能量具备很强大的推动力,亦是我们往往忽略的重要能量。

做爱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是一种身体运动罢了。但性能量是很重大的,其重点不是做爱,而是creativity(创造性)。生物学认为交合为衍生下一代,这是不能否定的,人类通过性行为而繁殖新生命,可想而知这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当中蕴含强大的能量。所以,某些宗教会以性能量修行,达至灵性的更高境界。我不是鼓励大家乱混,而是希望说明每个人出生时都附有很多能量。为何我们现在这么疲倦?因为在出生时我们都拿了一半能量出来,就像退休保障金供款一样,把自己那一半可以制造新生命、向前推进、提升的性能量分出来,移到另一个能量中心,即更高层次提升心灵、精神的潜能库。于是,人有心灵、精神进化的可能和需要。人生的价值亦在此。动物做爱纯粹为了性交、繁殖,甚至舍弃性命也在所不惜;但人类不同,我们要找回那股失去的能量,在灵性和精神上有所进化,人才有生存下去的价值。所以,人的性欲跟其他动物不一样,不单只为繁殖下一代,也有自我满足的需要和自我提升的索求。结论是:性能量能弥补我们的不足,令我们在精神上可以进步,维持开放的心,避免执着。寻找另一半,跟对方性交合,是增强性能量、丰富人生意义的方法之一。

谜底二:因为人在活着的过程中产生烦恼和焦虑,变成人格分裂。

于是,人想象一个散失的自己,将之简化成对另一半的追求,假设一个能整合自己的爱人或伴侣,兴趣或工作,这样想会好过一点。所谓寻找另一半,大抵是生命走得太累了,借助寻找别人时转移视线,变得忙碌起来,可以暂时忘记面对自己的疲累。

总之,“不完整”的概念日渐强化,而“另一半”的信念更趋巩固,让我们相信天下只得一个“原配”,譬如A要寻找A1,不能选择B或C。当我们找到像样的对象,又生怕找错了,或者怕对方会跑掉,所以整个寻找另一半的过程既漫长又充满焦虑。我们希望这样的寻找终归会成功,所以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寻找上,而没有留意过程中忽略了自己身心的其他变化,也忘记了自己。结果,找来找去,我们经常自问:“他/她是不是我真正的另一半呢?”然后越来越担心,又开始质疑这个可能不是真对象,于是试探对方,查看对方手机通话记录,紧张地追问“她到底是谁?为何她会给你发这种亲密的话?”,“这么晚归,你去了哪儿?为何打电话给你,你关了机?”

或者,我们经常问:“你到底爱不爱我?”“你爱我有多深?”“你希望我先死,还是你先死?”“你妈和我同时掉进海里,你会先救哪一个?”

烦死人!

不同的质疑问题此起彼伏,因为你相信只有一个人才能跟你匹配,而且他是天衣无缝的绝配,假如面前这个是假货,便必须尽早确定并且马上离场重新寻找。就这样,我们耗损了很多时光,陷入无底的矛盾之中:不断寻找,七上八下。这就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心态:

1.横竖不知对方是不是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宁滥毋缺,经常要有人陪伴,经常更换男女朋友,一旦发现不对劲或厌倦便转身离场,离开前还要伤害对方,报复他误你青春的冤孽。又或者,心知爱得太泛滥,怕真命天子出现时,因为自己已惯于不懂珍惜伴侣而白白让他溜走。

2.宁缺毋滥,完美主义,要求过高,总觉得出现的对象不是百分百的伴侣。觉得一生只有一次机会找到最适合的伴侣,因此更怕输不起,于是越等越心慌,遇上了又质疑,即使找到品格不错、脾性良好、外表不俗的对象,仍然犹豫不决,甚至暗地跟最要好的朋友进行《欲望都市》式的全女班圆桌会议,经过一轮商讨后,决定姑且一试,或者不如放弃。

这足以把天下男男女女玩死是吧?寻找另一半的神话,可能是古代智慧的最大陷阱,也是有史以来最长寿、最吊诡的玩笑。

无论你属于哪种类型,都表明你在爱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

又或者,会有人以年岁、经济能力、物质指数去决定爱还是不爱。如此计算还算爱吗?这只是有限度、有条件的爱而已。到底是哪一种层次的爱呢?答案涉及你所追求的究竟是感情还是爱情。感情、爱情有何不同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体验爱,可是失去“爱”的能量,

最终只能谈“情”而已。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爱,心是开放的便会涌现爱,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发掘内在爱的能量,愿意付出,懂得量力去爱,不浪费。

昨天,我约了一位受疗者会面,她是专程从上海来找我的。她拥有美丽的外表,高学历,优秀的工作,美好的婚姻。问题是她欠缺自信,对丈夫不信任。我透过heart coherent machine(心率协调仪)测试她的定心状态,电脑屏幕上的图表显示她的心果然很杂乱,意念纷舛,表面刚强,内里虚弱。这个先进的bio-feedback(生物回馈)仪器是最客观的佐证,如实反映了她的内心世界。她原以为自己很理性,原来所谓刚强意志其实压抑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我教她从心和腹式呼吸的方法提取能量,结果不消一刻,她便马上感到心很扎实,信心返回来了,心率图由混乱转向协调状态。

情绪和心有着非常密切的互动影响力,心虚的人容易多疑不安,捣坏情绪,失去自爱和他爱的力量,于是爱得很累,很虚弱。其实大部分人都拥有爱的力量,可惜不懂得到哪里发掘,甚至不得其法,结果便泄气了,所谓心力交瘁,有心无力,当中尤以女人为甚。男人的能量活跃位置比较低,在丹田或以下的地方,女人则在丹田和更上的心轮位置。女性应多为自己留气,不要老是透过坏情绪泄气,气一泄便心乱,心一乱便惊恐不安无法爱。丹田是充满能量的地方,这点很多研习武术的人都知道。我们必须懂得储备能量,爱的能量才会提升。心胸的位置是爱的位置,这是爱的心轮,心脏也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提取自己潜藏的能量,那是很丰富的宝藏,只要我们肯定自己,相信自愈的力量,我们就会懂得自爱、他爱。可心气一旦经坏情绪外泄出去,覆水难收,那便不要谈提升,更莫说爱了。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体验爱,可是失去“爱”的能量,最终只能谈“情”而已。所谓谈情说爱就是这个意思:爱,只能沦为说出口的emotion(情感)表态和渴求。sentiment(感情)是情感表现的一种,不等同爱。感情跟爱是有分别的。

简单而言,感情是脑细胞产生的化学活动,爱却从心而来,是一种修养,甚至可以说是修行的结果,而非一般生理反应。心不只是一个控制血流的器官,它更是个掌管情绪反应和灵性修养(如爱)的地方。感情即中医所谓的七情,例如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情志的变化,亦即西方人说的情绪。当我们感情用事时,其实是指情绪的过分流动,扰乱了心的安宁,因为心率活动过分敏感而产生错觉。有个很常见的例子是,你会这样问:“一看到他我便心跳加速!我对他真怀着特殊感觉呢!这表示我爱他吗?”

情绪是最先流动的,让人错认为是爱,于是,爱情世界存在太多疑幻似真的假象,让我们追赶着海市蜃楼的美丽假象,渐渐失去气力和方向。最终,我们还是无法肯定这是不是爱,却已筋疲力尽了。

心眼未打开,我们只能一辈子在爱的幻影中,爱得营营役役很泄气。

有人也经常会问:“喜欢”跟“爱”是否一样呢?I like him or I love him(我到底是喜欢还是爱他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首先问感情究竟是什么。

我刚才说过,感情是情志变化的一种表现模式。人的感情很杂乱,女人尤其容易感情用事,因为这涉及她们的脑结构。简单而言,影响我们情绪流动的部分叫脑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可以不经大脑,直接指挥由情绪产生的身体反应。例如,我们看电影时,往往会被煽情的情节勾起眼泪,这种感动的反应,实际上跟我们真实的心情无关。我们哭,只是因为某部分剧情或对白勾起了我们过去的情绪记忆,那个记忆甚至可以是集体的记忆,借其他人的情绪转嫁到自己身上。悲剧的重要功能就是这个:勾起我们同情共感的悲伤,借此净化心灵,发泄完就像洗涤心灵一样舒服和清爽。所以,作为一个编剧高手,他当然会知道观众的情感弱点,击中要害便能赢取认同感和收视率。好莱坞电影在这方面最精确,能专业地计算每一个情节应如何带动观众的情绪,每隔多少分钟便要来一个笑位、一个惊险场面,到哪里应有高潮或反高潮,务求在百多分钟内刺激观众的情绪细胞,让观众像做梦一样精彩真实,有笑有泪,戏如人生。

人的感情是很容易流露的,因为它可以独立于大脑的控制,所以无须理性和真实的支持也能出现,让我们在看悲剧时产生“真实”的难过感觉,深信自己确实很伤心。所以,感觉、感情可以很真实,同时可以很虚假。

我们现在可以一起玩一个游戏:先合上眼睛,想一件最令你伤心、哭得死去活来,甚至是一生最不幸的事。仔细想想发生时的情景、听到的话、看到的表情……

瞧,不消一分钟,眼泪已经涌现了,心在抽痛。真的好伤心是吗?历历在目的伤痛像复活了一样逼真。

原来人的情绪是那么脆弱,容易失控也容易催生。只是一个实验性的游戏,我们的痛苦记忆或想象已经足够让眼泪不受控地流出来,心在抽痛,勾起不快乐的情绪。事实上,刚才想到的那件事情没有再次发生,我们也很清楚那是过去的事,现在活得好端端的,可是我们会马上把那件伤痛的事扣紧在当下的心情上,觉得自己真的很可怜,真的很痛苦,不应发生的事却发生在自己身上,到现在还是无法放下,情绪马上被这刹那的坏记忆打扰了。喂,醒来吧,这只是情绪记忆在发挥作用罢了。

我们知道,我们明白,可我们就是做不到放下,看现在,向前看。

感情本来是中性的,但我们要求过多、依赖过多,便会变成欲望,难以得到满足,所以感情会生病。最容易在感情上体现病情的便是在关系中。性别要求、婚姻、家庭、子女、权力、性欲……大部分的爱情问题都出在关系上,而非爱。

必须先搞清楚我们表露的感情是爱还是欲望。爱是包容,欲是占有、剥削、要求、判断、计算和功利。感情和欲望都是脆弱的、执着的,缺乏自信,容易受伤,也容易去伤害。

感情用事很容易,坚定地爱却很难。另一半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you live your own life, die your own

death(你生你的生命,死你的死亡),没有人会跟随你,所谓“另一

半”是虚无的。

寻找另一半一个最讽刺的结果是,当我们以为找到另一半时,又迫不及待要对方变得和自己一样,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合二为一,这是爱情辩证法:将“你”和“我”正反合一,融合成新结晶。当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时,悲剧才正式开始,因为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厢情愿把两个一半都毁坏了,各自都受伤,为的只是追求“完整”的概念。

我们只关心另一半神话的上半部,却忽略了下半部。让我把鲜为人关心的神话下一半说完:当人找到最合拍的另一半,忘形地要把对方合并到自己的缺口上去时,却发现老是合不上。

当你找到一个以为配合自己的另一半时,其实忽略了一个重点:你已随着岁月发生改变。十二岁的你跟二十岁的你,三十岁的你跟四十岁的你不会追求同一事物!人长大了,品位、要求、需要都会改变,你所追求的东西也会改变。原来,人忘记了在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中,自己那一半以自己的方式和命运过着自己的生活,另一半也跟随他自己的方式和命运过着自己的生活。你十年前需要的另一半跟现在需要的另一半条件已经不一样。大家都在各自改变,已无法变回等候复合的所谓“原来”的那一半了。

归根究底,这是自我分裂的问题,每个人都一样。要找一个人迎合自己当下的需求,满足自己当下的欲望,弥补自己当下的缺失,一旦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爱情悲剧便吊诡地展开。因为,你忘记了你每一刻在变,你的要求也在变,你的改变却不可能跟对方的改变同步,于是,你们开始有矛盾,你开始不断向对方提出要求,甚至希望对方为你改变,迁就你的意愿。你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而对方则要为你改变、成全你、符合你的要求。人是充满变量的动物,你却幻想有个永恒不变的匹配对象缝合你失落的另一半。这是你思维逻辑上的谬误。

另一半的真相大白了。真正的自我整合是自然的,所有要花思考劳心劳力强挤出来的真理,只是对另一半的迷信。生命中的大部分困扰和痛苦,都是想出来的谬误。

另一半,还不就是你自己的变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you live your own life, die your own death(你生你的生命,死你的死亡),没有人会跟随你,所谓“另一半”是虚无的。你的另一半原就是你自己。

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执着的结果。你希望全世界迁就你,否则就是所有人的错,却不曾考虑自己是否也有问题。最后双方都活在痛苦中,你不是你,他不是他。双方胡胡混混互相折磨地走在一起,浪费了不知多少青春岁月,因爱之名,岂不可笑!

人是不断自我分裂和自我重生的。爱并不需要等待另一半,爱就在这一刻,即每一个愿意活好的当下。我们不要再花精神和能量等待另一半的奇迹出现了,这只是执着,反而应准备一个可以随时去爱的身心。简单地说,就是自爱。

你失落了的另一半,并不需要向外找,而是要向内找。面对自己很困难

清醒很孤独,迷失很不安。你宁愿迷失还是清醒?

可是,面对自己是困难的。大部分人都宁愿选择糊涂,也不想清醒面对自己,为活坏的生命负上责任。因为,清醒需要很高的能量。不时有读者问我,我面对大量读者的负面问题,是否跟他们一样经常感到痛苦呢?也有读者表示自己很糊涂,因为看不清自己的问题,然后反问我如此清醒,难道不感到痛苦吗?

到底清醒时痛苦多一点,还是糊涂时痛苦多一点呢?你希望自己清醒还是糊涂?

赤裸面对自己是很辛苦的,所以宁愿不动,不改变,继续沉沦。我们表面上都以为自己很愿意接受治疗,不过我告诉你,大部分人其实都在逃避,甚至假借治疗来证明自己是没的救的。人喜欢问卜,需要信神,心安理得。这种心态很荒谬是吗?

你信神吗?假如神约会你,说五分钟后会出现,解决你今生最困扰的烦恼,告诉你应做什么,让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你要依他所说改变自己,你将得到永生,你会赴约吗?我们经常祈祷,希望神聆听我们、帮助我们,可是如果神真的出现,指正我们的问题,我们会如何反应?会愿意放下目前的执着,听他的指示拯救自己吗?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宁愿退缩,也不想面对神,更不会留下来跟神见面,除了保险从业员外,因为他们永远积极,活在信念里,即使是自欺欺人也好,也会挺下去,不会错过任何机会。神出现很好,即使他不能拯救自己,说不定可以说服神替自己买一份保险,坐下来谈谈也不坏,世事无绝对嘛。瞧,神大抵因为世人逃避面对他而气急败坏,买份健康保险也是可能的。Let’s sit down and talk(让我们坐下来谈谈)!

保持清醒需要很大的意志和能量。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或者需要每一刻都不犯错误,保持清醒。佛也有火,圣人也有错,天才也有低智的时候。不要太介意自己曾经糊涂,做过很愚蠢的事。我可以告诉你,我见过天下最清醒、最聪明的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愚蠢到没的救的事。你信不信?

糊涂是推卸责任,要人家承担自己的生命。举个例子,男朋友向女朋友借钱总不记账,待女朋友追问时他竟反问有借过那么多钱吗?又例如,女人喜欢装蒜、扮可怜,要男朋友哄,替她做这做那,乱发脾气,到分手时哭哭啼啼已太迟。自食其果!当她们自我放弃、一心依赖,甚至制造弱者角色博取同情时,身边出现多少好男人、贵人或神去爱她们也是徒然的,最后只会是耗尽能量,大家都爱到很累想放弃。

世界是圆的,上帝也有公平的时候。

清醒很孤独,迷失很不安。你宁愿迷失还是清醒?别纠缠在这问题上,因为这是假抉择,两者都只是执着的想法。或者其实你宁愿像孩子般,不去做选择,却天天嚷着要这要那不肯长大呢?

要清醒还是糊涂,在于你的决定。自爱,从心出发

由自爱开始整合分裂的自己,不要从思想开始,也无须向外在寻

找。

自爱须从心出发,观看自己的心性状态。

由自爱开始整合分裂的自己,不要从思想开始,也无须向外在寻找。自爱须从心出发,观看自己的心性状态,这正是我做治疗的目标。我从来不做表面安慰的工作,让你发泄情绪、吐苦水,事后舒服一点,这不是治疗,只是花费时间的行为。治疗的基础是信心和决心,并且明白最终必须靠自己的内在力量,洗心革面。

我们经常身处乱局,诸多埋怨,同时将自己的需求、欲望投射在伴侣身上,以为对方便是自己的另一半,自己也是对方的另一半,彼此相爱才能完整地活下去,所谓“只有我才明白他,没有人比我更明白他”,从来是一厢情愿的自欺。

例如有位女读者告诉我:“我和男朋友已走到亲情的阶段,没有激情关系了,但彼此互相了解多年,结婚应该是唯一的选择吧!但结婚前几个月,我认识了另一个他,他简直是我的真命天子。虽然他是有妇之夫,但他确实非常吸引我。原来那位有妇之夫跟他的太太感情也已出现问题。”于是,她便母性大发说:“我相信他很需要我,只有我才能令他感到舒服和快乐……”她在这个他身上找到满足自己散发母爱的欲望,对方的缺点正好符合她滥发母爱的要求,满足只有她才能令他感到快乐的自大欲望。这里还有女人更深一层的欲望投射:要成为他最后的女人。她为何已有男友还要爱上有妇之夫最明白不过了——拥有情人的满足感远比拥有早已得到手的男友大。

这就是爱情吗?

我们也经常错用能量、错用心神,以为自己可以成为别人的另一半,制造自我认同,但这只是美丽的误会,现实却事与愿违,结果影响了情绪、感情和工作,浪费能量。

例如我认识的一位女秘书患上了“秘书妄想症”。她总以为天下只有她最明白上司的需要,知道哪家餐厅最适合他洽谈生意,代他买哪种礼物最能讨他的太太欢心。她同时又患上“一厢情愿症”,以为另一个部门的Peter一直在暗恋她,自以为对方经常以特别的眼神望她,沾沾自喜到处向其他女同事“示威”。可最后发现原来他已有女朋友,她竟然给他发电邮骂他:“去你的,公司上下都知道你喜欢我,你现在居然公然跟另一个女生约会!你有没有顾及我的感受呀?你在玩我吗?浪费我的时间,你打算怎样向我交代!”相信像她这样的女人在很多人的职场中都会出现。天,为何女人总喜欢妄想,以为自己很美丽,有很多人垂青自己?事实却是——自己正活在绮梦里不省人事。

必须记住:我们急于寻找另一半,只是因为太害怕孤单。就以我前一节中提过的那位来自上海的受疗者为例,她接受不了丈夫出外花心,留下自己一人的寂寞。但是,“一个人”跟“寂寞”是两回事。一个人可以不寂寞,假如你乐在其中,享受宁静和独处的话。两个人也可以很寂寞,当你们无法沟通、无法欣赏彼此存在的价值、无法分享爱与关怀时。

我们也许会问,既然另一半便是我自己,那为什么我还未找到自己的那一半,还感到欠缺呢?

答案是因为我们还未把心安定下来,找不到生命的定位。必须先从身心协调出发,学习自爱,平衡情绪。

情绪的英文是“emotion”,来自拉丁文,“e”解作远离,而“motion”解作流动,因此,“emotion”引申解作远离正常的行动,偏离了正常的生理、心理状态,就是指情绪乱了章法。最乱的位置当然是我们的心。心乱了,容易不经大脑,直接爆发情绪反应,跟人家吵闹,不知如何修好,只有一股怒火,每每指责对方的不是,都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原来是我们自己动了气而不自知。

要达至身心协调,心定神闲,不只要做到放松身体,更要让整个人内在发生改变,包括让血压、心跳、情绪激素回到健康水平。当我们回想一生或近来最不幸的事时,即使只想五分钟,我们的白血球抗体便已经随着负面记忆的出现下跌,抵抗力骤减,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经常处于负能量的状态,身体便会变得病弱,尤其是女人,肠胃和子宫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出现妇科疾病。经常情绪低落的人,患上癌症的概率很大。英国曾经有项调查,丧偶的男人较没有丧偶的易患上癌症。女人亦然,有调查发现,当女人感受不到伴侣的关心和爱意时,患上乳腺癌的概率比能感受到爱的女人(1)高一倍。

我们都知道必须平衡情绪,必须自爱,可惜捣乱自爱的敌人偏偏是挥之不去的负面记忆。

为何我们都容易记起伤心事呢?不开心的事都是心理的负资产,为何还要留给自己呢?原来我们不愿意放弃它们,只顾拥抱这些伤心事,不敢面对自己。到殡仪馆去走一趟,你便会发现很多纸扎大屋或其他模拟真实的财产,准备烧给先人享用。这反映了什么?正是我们“连死也要抱住不放手”。那为何我们不放手,要如此执迷不悟呢?

科学上的解释是,我们的大脑分为不同部分,不同部分具备不同的功能。负面记忆是由情绪勾动的,所以属情感的位置。快乐的事所需要动员的情感较少,只有喜乐,所以记忆不是最深,人的七情中,六情都是负面的,所以容易勾起深刻的负面记忆。经历过严重创伤的人是很难医的,但运用心的力量,从正面的情绪能量入手,效果却可以很好。我见过一位童年受过性侵犯的男孩,他是个穷学生,很有决心改善自己,我给他免费做了一次治疗咨询。我的治疗风格是以开心、轻松为基调,调动他快乐的情感记忆,这样的效果很好。那夜我们谈得非常开心,像姐弟聚餐一样,互相说笑,过程中我教他自我催眠,正面化思维和语言的自疗方法。例如我拿“性侵犯”跟他开一些无关痛痒的玩笑,例如问他“刚才吃过什么?”吃饭啊,吃性侵“犯”(“吃饭”的“饭”跟“侵犯”的“犯”同音)。再问:“味道好吗?”他已晓得笑着回答:“味道很好呢!”对曾受过的创伤由紧张、执着到放松,到能对它进行调侃,带来快乐,这也是一种开心的自疗方法。如今他告诉我自己不时也会拿“性侵犯”来开玩笑,觉得已没什么大不了了。以往他会质疑自己是否无能,是否失败,辅导员也只会教他忘记过去,却从来没有教他去正视创伤,没有用心去观照“性侵犯”和“道德”之间不必要的关联。

人若能把情感记忆的本能运用在正面的学习上,会有意想不到的优良效果。我曾经采用情感记忆的方法教学生温习,只要把要学习的内容扣紧在他们熟习和记忆深刻的事情上,他们会很容易记上心头。情感记忆的负面效应也同样强大,甚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得起,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将情绪变成记忆储存起来,为它编一个程序,像处理和管理其他讯息一样,方便日后让我们能轻易地提取再运用,不用重新认知、学习和习惯。情感之所以很快地跑出来,当中涉及这个程序的自然机制,可以让脑袋不费吹灰之力把与之相关的旧记忆提取出来。此举一边可以节省回忆时间,但另一边却导致我们经常陷入痛苦记忆中不能自已。

偏偏,我们总容易记起不愉快的事,开心的事却难以记起。很多读者告诉我他们难以忘记的伤心事,要求我替他们催眠洗脑。他们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医学研究已证明,原来负面感觉一经注入脑部的感情区域,是没法流掉的,所以负面情绪的记忆是没法忘记的(2)。

说一个例子。向我寻求治疗的读者,都会先填写一份表格,当被问及“最开心/最有成就的经历”一项时,逾半都漏空未填。相反,关于“最不开心的经历”,却可以详细描述,细节记得十分清楚。

我有一位客户,她只记得她丈夫的所有缺点,可以不间断地诉说两个小时,对所发生的日期、时间也记得十分仔细,她完全未察觉自己只会记恨。我有意让她诉说,没有中途打断她。两个多小时后,她终于说完了,我便跟她说:“你记得刚才所说的重点吗?”我简要地列出约十个要点让她重温,原来所有内容都是负面的,所有要点都是针对她丈夫的。她告诉我,丈夫说跟她相处感到很大压力,但她却断然否认,并不停表示生活上任何大小事情自己都为丈夫着想。如说:“我真不明白我这样对他好,他为什么还要去花天酒地?”我跟她说,其实在这段关系上她已得到不少好处。我告诉她:“试想想,当你是你丈夫,每天回家,你的太太都会把你的一举一动记在心,向你抱怨,数你的不是,你怎会没有压力,怎会感到快乐呢?”这位客户其实开始时只想跟我说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问题,怎料一开口便收不了,大数丈夫的缺点。我问她:“你知道你共说了多久吗?是两小时零四十分钟,你现在看到自己的问题了吗?你有什么感受?”她目瞪口呆了,终于,她惊觉到自己让人感到讨厌的一面,她只想我判断她的丈夫是罪人,却忘记将心比心。

我们都可能像她一样,不自觉沉溺在负面记忆中,所谓为爱情付出的,只是一大堆情感烂账,没有爱。不论男女,大家总爱说“我已付出了很多”,大家都认为自己真的已付出很多。其实我们以为自己所知道的,跟我们内在的感觉往往是两码事!

刚才你不是被勾起伤心往事而流泪吗?那些眼泪很可能是为自己曾经的付出而流吧。当然,我没有否定你的付出,只是提醒你,你大可能是错用了付出的方法。你因为执着而穷尽所有精力、心力,对方又怎会感受到你的温柔呢?和你在一起又怎会舒服呢?你真的认为自己爱得很伟大吗?说白了,其实你连改变自己的力量都没有,又怎能改善关系呢?

面对负面记忆,重点不在于如何忘记或抗拒,而在于正面接受的心态,让它来去自由,不做干预,观照它,让它自动消失。我们越是不关注它,它在我们身上能吸取的能量就越有限,它得不到能量的补充,便会自动离开。

我曾给为人父母的读者一些建议,他们问我孩子老是在捣乱找麻烦,令他们感到很累,为应付孩子消耗很多精力,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难道要打要骂吗?如果用惩罚的方法,只会影响孩子的潜意识,后患无穷,长大后让他们留有负面记忆,打击他们的自信和对爱的信心,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不断吸引父母的关注和能量,所以令父母很疲累。父母应安静下来,不要顺应孩子,以静制动,不作声,默默看着他们。起先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惹你注意引起你激动,但慢慢会自然地静下来,好奇父母为何不动情,是不是另有文章。小孩子其实喜欢看父母发怒,惹怒父母是很刺激的游戏,但当父母表现平静时,小孩子便会安静下来。

当我们肯安静下来,不动,用心观照一切的发生,心便会先静下来,周遭也会因应而安静下来。这是能量互相交换和感染的神奇力量。只要我们学习平静自己,观看而不回应,问题将会被凝固下来,不再打扰我们。然后,我们才有空间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的理智在心思冷静的时候才管用,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任何结论、想法和感觉都是心乱的结果,不可信。

再说那位从上海来找我治疗的受疗者吧。她是跨国公司的主管,我见到她时,她一脸疲惫,也承认自己是感情上的自卑者。我十分欣赏她为求改变自己特意来香港找我,因为很多人相对地连想改善自己的动力都没有。我用心率协调仪测试她的心率状态,教她打开自己的心,从心出发去爱。她起初不相信,惯性质疑,问测心跟她的实际婚姻问题有什么直接关系,为什么要先做这测试,为何不直接跟她分析她的问题,教她如何处理婚姻。最后她还是愿意依我的教导静心,在短短十分钟内,她便能够透过丹田呼吸法,加上初步的自我催眠指引,心跳和呼吸均匀,情绪跟身体协调起来。虽然只是短短的静心过程,但她已可以把原来凌乱的思绪平复过来,把能量由思维转移到心,成功地平静自己的心。注意,她原初对返回身体去静心的建议十分抗拒,她只相信分析和理性,只愿意运用自己的头脑。待她亲身经历了静心的神奇感觉,亲眼看到仪器上显示的心率数据由凌乱到优化,她才相信定心的好处,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原来她的心太乱,无法平衡爱、处理爱、发挥爱、留住爱。

我们喜欢说“不”,抗拒别人,因为我们宁愿把自己当作弱者、受害者,否则怎么有理由向外求助呢?她最初不肯接受这一点,总觉得错在丈夫处,可在看清楚自己的心后,才明白自己也要对恶化的婚姻关系负上责任。自己的能量那么负面、那么坏,怎能调好一段关系呢?

传统的心理治疗忽略了处理“认知+情感”的完整系统,只集中在病人的感觉或所谓“心理”上下功夫,将治疗的重点完全投放在脑部,让病人无法体验定心、平静和爱的力量,只教人从认知、思想上“说服”自己必须感到舒服、平静,不许、不应再伤心。在理性上勉强说服自己、制造某种感觉不难,我们都有过自我鼓励、自圆其说的经验,如告诉自己“其实很多人比我更不幸,我应该知足”“其实他不是真的那么差,我应该忍受下去”“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等。甚至在坊间流行的自信提升课程中真正地感受过重获自信的快乐,觉得已充满力量,甚至事后迫不及待推荐亲友参加,证实自己已经得救了。可是一旦情绪低落,鼓舞的力量很快又返回原点,重复的疑虑、失落、迷失、不安再回头,能量再度掉下去,比以前跌得更伤痛,更否定自己,对自己更失望,马上又流泪伤感了。(1) 详细资料可参考Servan-Schreiber, David, The Instinct to Heal(USA: Rodale, 2004)。(2) 这个机制叫“知觉重编神经回路”,其具体的运作模式,请参考本书第三讲115页。如何提升正能量

先返回内心,把流往思想的能量、精力分散,

转移至我们的心,让它平静,变得温柔。“知道”跟“能做到”是两回事。我们知道应该忘记伤感开心做人,但情绪老是返回原点不合作,令人感到绝望无助。认知跟内在的心情往往是南辕北辙。

要真正达到自疗的效果,离开负面情感记忆的控制,必须先返回内心,把流往思想的能量、精力分散,转移至我们的心,让它平静,变得温柔,爱才能实实在在地真正出现,爱才不会只是感情的幌子,爱才能摆脱痛苦和记忆,散发正面力量。

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能量,保持观照和觉知,不要认同和沉溺。这是自爱的重点。

如何提升自己的能量呢?有两个选择:

一、要求别人奉献能量给你,这是自私的欲求。我们身边总有不少痛苦的朋友,一边喊着活不下去,一边经常黏住我们不放手,贪婪地吞取我们的关注和爱心。他们不肯接受劝告,一心只想占有别人的时间和关怀,结果,一人病变成两人病,问题反而恶化,得不到解决。别人不可能给予你所需要的能量,当然,懂得向别人求助是不错的自疗方法,但要知道别人不一定能帮到你,你也不应只懂一味向别人求助,从而演变成惰性和依赖,结果把痛苦传染给别人。

二、在平常生活中储备能量,收心养性,才容易令自己心定气平,避免动气,这是非常关键的态度,不动气,能量便得以保存。其实我们与生俱来便有定心的常识,知道何时要换换气,停下来,出去走个圈,可惜我们变得执着,渐渐不晓自得其乐、自我安慰,所以必须重新开始爱自己,协调自己的身心状态。很多动物都有自爱的本能,生病时自然懂得断食,自行排毒,转换能量。可惜我们的自疗本能却退化了,需要重新启动它,自疗自爱。

我们必须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从心开始改变自己。当心能定下来,不再散失能量、扰乱心智时,我们将不怕一个人的孤独。

修养自己有很多方法,我们可以自己去寻找,可以透过别人的经验反照自己,亦可以和朋友、伴侣一起探索。在过程中注意保持觉知和清醒,当情绪出来时,不要抗拒,让它出现,观看它,不回应。如果我们懂得这样照顾自己的心灵,便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需要,将不会过分要求,不再只想改变别人来满足自己。

拥有觉知之心是很重要的,这是让我们看穿自己的问题的关键,如果连自己的问题也看不见,我们便不知如何着手处理自己的困扰。我们要学习接受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知道自己的心想要什么,最需要什么,工作上如此,感情上亦如此。

你的另一半便是你自己,找回散失的自己,保持清醒,拒绝糊涂,你将是个自主自重自爱的人。

最后一点是,追求快乐是否便是自重和自爱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