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视觉设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8 04:48:41

点击下载

作者:郭振山,刘增彦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百年视觉设计

百年视觉设计试读:

一 艺术的崭新时代(约1890~1918年)

香槟 招贴 阿尔丰斯•穆夏

从英国开始,而后扩大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改变了生产力的基本条件,生产方式开始机械化、标准化和批量化,由此也引发了设计的全新变革。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手工制作的传统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机器却可以根据预先制定的设计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因此导致了标准化和一体化产品的出现。

为了展示工业革命带来的伟大成就,英国在1851年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便是著名的“水晶宫”博览会。博览会有十多个国家参展,近两万个参加商,提供了十万多件展品。参观人流摩肩接踵,几个月的时间共有六百多万人次参观。博览会上展出的各种工业产品如大功率蒸汽机、纺纱机、抽水机、开槽机、钻孔机等,让人体会到了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然而,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艺制作的新产品外形大都显得粗糙简陋、缺乏美感,各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却以精湛的工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水晶宫”博览会在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美国家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化生产的各种弊端,从而促使艺术家开始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设计的发展之路。可以说,这次博览会刺激了设计的改革。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开始参与室内装饰以及设计工作,他们强调实用艺术的审美性以及表现力。其中有一些年轻的设计师还开始关注设计的工艺性,并组建各种团体,通过公众性的期刊或展览宣传和推广与此有关的设计和艺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Crafts Movement)和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掀开了艺术设计的崭新篇章。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是一场工业革命后探索新的设计发展方向的改良运动。这场运动以评论家和作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以及设计师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理论和实践为指导,针对当时设计领域出现的弊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合适的设计”等前卫设计思想,开创了崇尚自然的设计风格。

如何理解工艺美术运动,威廉•莫里斯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莫里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设计师,在纺织、墙纸、书籍、家具、建筑等设计行业都有探索,并为印刷设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莫里斯坚持“向自然学习”的态度,他的作品以典雅的色调、清新自然的装饰备受人们青睐,在他看来,设计应强调形式与功能。

工艺美术运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它否认机器大生产,将好的设计与机械生产完全对立,未能找到艺术与工业化的契合点。因此,许多受其影响的艺术家开始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方案,继续探索设计的发展之路。后来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的新艺术运动便是他们探索的结果。

受文化背景和影响因素的不同,新艺术运动展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严格来说,新艺术运动并非是一场风格完全统一的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相比,新艺术运动波及范围更广,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诠释。如发源地法国以及英国、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以“新艺术”命名,而在德国则称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奥地利维也纳的“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也是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的重要分支。新艺术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对古典艺术进行了总结和融汇,也对新的艺术形式进行了重要的探索。1890~1910年新艺术运动达到高潮,1910年之后,逐渐被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所取代。

1.威廉•莫里斯和他的朋友们

图1-1 壁纸设计 威廉•莫里斯图1-2 彩色镶嵌玻璃设计 威廉•莫里斯

19世纪以来,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大批工业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但是人们尤其是艺术家们对于当时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兴趣索然,并且理所当然地把这种设计落后的局面归结于机械生产。1851年英国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当时的工业新发明与相关产品,并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设计批评。以拉斯金为首的一些思想家著书立说大肆批判当时的设计现状,并探索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他们认为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向自然学习,并且应该保持良好的手工艺传统,由此引发了以英国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Crafts Movement)。在这场运动中,以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为代表的设计师们力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来革新颓败的设计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

莫里斯出生于英国,因其杰出的艺术探索与实践,被尊称为现代设计之父,推动了全世界艺术设计的革新。莫里斯早年学习建筑,擅长哥特式等中世纪风格的设计。后来,他加入英国绘画团体拉斐尔前派,并结识了伯恩•琼斯、D.G.罗西蒂等艺术家。因为他为结婚而设计的建筑与室内用品大受好评,莫里斯将视线更多地转向设计。1861年,莫里斯与朋友一起创立“莫里斯、马歇尔与福克纳公司”(Morris Marshall Faulkner&Co),即MMF公司,主要从事建筑、产品、纹样、染织品等设计。在MMF公司解体后,莫里斯创办莫里斯公司,并于1877年创立古代建筑保护会社,后来还专门创建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Kelmscott Press)推进图书设计事业。作为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设计师,莫里斯成立社会主义者联盟,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并将一种为大众而设计的思想融入到创作之中(图1-1)。

莫里斯是一位卓越的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都有杰出表现,他与他的朋友们用精致、严谨的设计装扮着粗糙的工业设计时代。莫里斯在平面设计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他的带领下,英国的壁纸、地毯、书籍、彩色镶嵌玻璃等设计在19世纪末期取得重大进步(图1-2)。MMF公司成立之后,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在公司的产品中得以实现。他常常以“致力于绘画、雕塑、家具和金属制品的纯艺术工匠”自居,不但负责设计图案,甚至像一名手工艺人一样亲自参与产品的制作。莫里斯以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和自然主义为创作来源,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主张创作朴素而实用的产品。他极力否定过度装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否定机械化和工业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莫里斯的纹样设计多以自然的动、植物为题材,缠绕的藤蔓、生动的各种鸟类,浓烈而优美的自然气息中无不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莫里斯将他的自然风格纹样运用于壁纸、地毯、染织品、刺绣等设计创作之中,创作出大批精致、自然的优秀作品,如19世纪70年代设计的《棚架》(Trellis)、《郁金香织物》和《郁金香和玫瑰梭织》(Tulip and Rose woven panel)等壁纸,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非常不错的作品(图1-3)。

为了推动图书的制作质量,莫里斯将目光投在了印刷出版业。20世纪90年代,莫里斯成立了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6年之内共出版了六十余本书籍。许多作品都是他与朋友克莱因等人合作完成的。莫里斯特别注重版面的编排,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强调版面的装饰性,其作品个性鲜明、风格严谨、朴素庄重。因莫里斯认为中世纪哥特式的风格才是诚实真挚的设计,所以他设计的书籍都偏向于一种中世纪手抄本的风格。莫里斯设计的书籍中,最著名的是1894年为英国中世纪晚期著名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设计的装帧,版面用精美而繁密的中世纪古典图案装饰,加上辨识度很高的字体,让本书获得了“世界最美之书”的美誉(图1-4)。同时他坚持自然主义风格,始终采用手工艺的方式,这也让他在彩色镶嵌玻璃的设计风格上难免有所局限。尽管存在这种局限,但他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强调“师承自然”的设计理念,鼓励艺术家从事设计,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孕育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设计思想影响了后来大批的艺术家和建筑师。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以及他所推崇的设计风格,被英国和美国众多年轻艺术家所效仿。他们自行组织设计事务所,并称其为“行会”(guilt),由此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设计改革运动,也就是历史上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有影响意义的有麦克穆多(Arthur Heygate Mackmurdo)1882年创办的世纪行会(The Century Guild),沃尔特•克莱恩(Walter Crane)于1884年创办的艺术工作者协会(The Art-worker’s Guild),以及阿什比(C.R.Ashbee)于1888年创办的手工艺协会(The School and Guild of Handicraft)。这些组织都受到了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影响,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也与莫里斯非常相近,生产的装饰品、家具、书籍等都汲取了中世纪、哥特式和自然主义风格特征,实现了实用性、功能性和装饰性的有机统一。图1-3 《棚架》壁纸 威廉•莫里斯 1864年图1-4 书籍设计 威廉•莫里斯

2.新艺术运动

图1-5 新艺术风格彩色镶嵌玻璃设计图1-6 拿菊花的女性 阿尔丰斯•穆夏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兴盛于19世纪末期,是那个时代艺术家们创新与转变的集中体现,1890~1910年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工艺美术运动相比,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范围更大,并在各个地区体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世纪转折时期的重要设计潮流,在仅仅二十多年间,这场运动就波及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包括远在东方的中国,对当时的建筑、服装、家具、书籍装帧、海报设计以及图案和字体设计等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图1-5)。

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是法国,其名源于艺术商人萨穆尔•宾(Samuel Bing)1895年在巴黎创建的“新艺术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萨穆尔•宾热衷于艺术品收藏,对于异域风格尤其是日本艺术非常感兴趣。他曾专门去日本考察并带回了大量风格独特的作品,1888年他还出版了《日本艺术》杂志来宣传日本艺术品。在“新艺术之家”中,他不仅展示了自己收购的异域产品,还赞助设计师进行相关风格的设计和创作。他们倡导“回归自然”,以花卉、植物和动物等自然事物作为装饰素材,以从中提取的抽象形态作为装饰纹样,使设计作品色彩细腻而优雅,线条复杂而富有韵律感,创造出一种新的时代风格,自此拉开了新艺术运动的序幕。

新艺术运动同之前英国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一样,都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反对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崇尚以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自然风格的装饰手法,从植物、花卉等自然形态抽象出来的线条被视为生命和力量的存在。新艺术运动深受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以及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江户时期浮世绘彩色木刻艺术的影响,艺术家们试图创造一种区别于传统风格的独特的设计语言。因受到多种艺术风格的影响和启发,新艺术运动克服局限,发挥所长,展现了动感而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新艺术运动延续和发展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植物造型,也在试图化解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之间的矛盾。

英国图书设计师沃尔特•科诺尼(Walter Crane)曾这样评价新艺术运动:“以线条为支柱——明确的线条,重点突出的线条,优美的线条,富于表现力的线条,主导的和整体性的线条。”在形式上新艺术的线条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用活泼的、弯曲的、缠绕的有机形态来组织画面,风格细腻柔美;另一种是从自然形态中提炼出来的瘦长、垂直形态的造型,个性鲜明,富有装饰性,如苏格兰查尔斯•马金托什的作品。

法国新艺术运动大师埃克多•基马德(Hector Guimard)在为巴黎地下铁道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入口造型中,便发挥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设计师将具有节奏感和生命力的线条融入设计中,使作品呈现出微妙、流动、形式感极强的鲜明特点。这种强调在装饰上利用自然主义的曲线和有机形态的设计特征,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成为了主流。

新艺术运动时期是艺术界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环境也与之前有了较大改善。19世纪末期,法国政府宣布海报设计解禁,允许商家私下制作海报,由此带来了海报等平面设计的黄金发展时期。在歌舞升平的19世纪末期,各种娱乐活动兴盛,为平面设计的兴盛提供了蓬勃发展的温床,由此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平面设计师。被称之为现代“广告之父”的朱尔斯•谢雷特(Jules Cheret)将色彩石版技术运用到海报印刷上,设计了大量洛可可线条和颜色亮丽的招贴作品。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 Lautrec)设计的《红磨坊与拉•古留小姐》等娱乐场所宣传海报,选用日常生活题材,造型夸张、文字巧妙,简单的色彩和突出曲线流畅的特点,成为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典型代表。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ucha)的作品常常由美丽的女性和富于装饰性的线条及花草组成,形成了被称为“穆夏风格”的优秀海报作品(图1-6)。

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并在各个国家拥有自己的诠释,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以“新艺术”命名,而在德国则称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 Movement),其名来源于运动的核心期刊《青年》(Jugend)。此外杂志《潘》(Pan)也经常刊登德国“青年风格”设计师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图1-7)。在早期,无论是杂志的设计编排还是当时德国设计师们的平面作品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法国风味,只不过后来慢慢偏向于现代设计的风格。奥地利维也纳的“分离派”也是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的重要分支,克里姆特的哲学性装饰画精致华丽,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尽管这场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在20世纪初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走向衰退,并被后来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所取代,但它所蕴涵的设计理念却是永恒的。后来的设计风格如20世纪3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艺术以及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在视觉上和风格观念上也汲取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养分。新艺术运动为世界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图1-8)。图1-7 《潘》杂志封面 1895年图1-8 俄罗斯20世纪初的香皂包装纸

3.日本风格

图1-9 玉川美人 浮世绘 喜多川哥磨图1-10 星夜 凡•高

17世纪初,日本的江户城(今东京)由于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此设立德川幕府而逐渐繁荣兴盛,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长崎这个唯一的开放口岸从事商业活动。19世纪中期,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来到日本,与其签署了贸易协定,宣告了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这之后,日本的浮世绘、瓷器、漆器、服装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物品进入欧洲人的视野,形成了19世纪末期影响西方世界最大的异域风潮。追求时髦的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欣赏和购买来自日本的舶来品,许多艺术家也从中汲取灵感,进行相关的创作。1872年,法国艺术评论家飞利浦•伯蒂把这种新生的、受日本艺术影响的风格称为日本风。

浮世绘作为一种日本传统的版画在走向世界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此时,习惯于写实绘画的西方艺术界在摄影等技术的冲击下正在找寻更有意义的表现方式,浮世绘的出现让他们大吃一惊。画面中充满异域风情的风景,平涂直抹的笔触,主观明亮的颜色与画面都让它在讲究写实的西方世界里凸显魅力。许多大师如莫奈、德加、凡•高都对浮世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收藏、临摹诸多浮世绘名家之作,获益匪浅。从这个角度上讲,西方的现代艺术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的浮世绘艺术。

在江户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关于世俗生活的文化和艺术蓬勃兴起,木版印刷的宣传品等印刷物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浮世绘在其中最具代表性(图1-9)。以世俗生活为特色,主要描绘红尘美女、艺妓、景色、春宫等享乐浮华的生活与场景。技法方面,浮世绘不要求色彩的浓淡处理和阴影效果,而采用平涂的手法,加之单纯清晰、充满韵律的线条,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特征。但这种日本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许多西方气质,江户中期,许多浮世绘画家借鉴了西方的明暗、透视等艺术技法,极大地丰富了浮世绘的表现方式。所以说艺术创作的相互融合与创新非常神奇,或许就是这样才让艺术更具有生命力。莫奈的名作《吹笛少年》有着明显浮世绘的技法,而凡•高的著名作品《星夜》也被认为是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图》(图1-10)。

日本人崇尚禅宗,喜好简单的生活。其艺术作品风格简约、大量留白,与当时烦琐的欧洲宫廷装饰风格大相径庭,对当时的欧洲艺术界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种特点在当时的平面设计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海报设计师劳特雷克、比亚兹莱、穆夏等作品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新艺术运动借鉴浮世绘等日本艺术形式,利用不同编排和布局的线条以及抽象的自然花纹,摆脱了保守、折中的表现方法,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的重要过程。劳特雷克抛弃了西方绘画中对于明暗、远近等的客观描绘,而采用了日本艺术中常用的主观空间和处理方法。工艺美术运动大师威廉•莫里斯的具有田园风味的墙纸、纺织品、书籍装帧、家具等设计也都有着日本艺术明显的影响(图1-11)。

日本的设计小巧精致,工艺精湛,体现出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图1-12)。19世纪末期的欧洲,人们反感于粗糙简陋的机械风格,而日本的艺术与设计凭借其优质品性大受好评,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艺术运动对手工艺精致设计的走向。艺术家们通过日本的造型之美来对比工业革命下粗陋和混乱的设计,可见日本的高雅艺术与装饰艺术在西方艺术界的影响是久远而巨大的,它告诉人们装饰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设计形态上,日本人喜好自然题材的创作,各种可爱的昆虫、花鸟等最为常见,而这也正好迎合西方设计界的发展趋向。这种影响在新艺术运动流畅的、有机形态的各种主题中充分体现出来。著名设计师克里斯托弗•德雷赛曾专门去过日本,并对日本艺术有着浓厚兴趣。他制作的日本风格的作品在欧美各国享有盛誉。西方对日本艺术的热情伴随着日本风进入西方美术词典而更加得到强化。

日本风也为欧洲现代主义运动提供了一些核心理念,比如几何造型等。日本艺术中的许多造型都体现出独特的几何魅力,如榻榻米、纸拉门、各种方格图案等。“格拉斯哥四人团”的领袖人物查尔斯•马金托什(Charles Mackintosh)等人的作品风格独特,体现出一种直线与方格的魅力。马金托什善于采用简单而富有力量的几何图形,以纵横的直线作为基本结构元素,运用合理的布局,突出平面感,逐步摆脱了欧洲艺术对立体体积的追求,同时又突破了传统新艺术运动注重自然主义装饰的禁锢,并对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影响深远。

日本风格的热潮在欧洲盛行了约30年之久,日本元素常被体现在各国的设计作品中,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现代设计界的流行元素(图1-13)。特别是以浮世绘为代表的日本美术,工艺精湛、色彩微妙、造型简练,并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风俗性与自然主义风格,正符合了新艺术运动对于装饰性、简洁性和实用性设计风格的需求。图1-11 东都名胜•新吉原 浮世绘 歌川国芳图1-12 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工艺品设计图1-13 哈克咖啡公司(Coffee Hag)咖啡具 阿尔佛雷德•容格 1907年

4.奥博雷•比亚兹莱的唯美插图

图1-14 《莎乐美》插图 奥博雷•比亚兹莱图1-15 《黄面志》封面插图 奥博雷•比亚兹莱图1-16 《黄面志》杂志 1894~1897年

19世纪的英国,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许多报纸杂志相继发行,出现了插图画和招贴画十分繁荣的景象。奥博雷•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是这一时期英国最富有才华的插图画家和艺术家,他在插图艺术方面造诣颇深,其艺术风格直接影响了世纪之交的许多设计师。比亚兹莱生于英国南部城市布莱顿。幼年时的比亚兹莱虽未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却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分。比亚兹莱早年四处漂泊,坚持自学人体绘画。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虽然年仅26岁便早早病故,但他在插图方面却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比亚兹莱早年是“拉斐尔前派”的追随者,对日本的装饰绘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单纯利用黑白线条创作出来的插图作品主题强烈,想象丰富。而且,他能够大胆地描绘当时社会所禁忌的某些主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创作手法。1892年,比亚兹莱为图书《亚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绘制插图,并取得巨大成功。这位年仅20岁的插画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由此,比亚兹莱决心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

1894年,《画室》(The Studio)杂志发表了比亚兹莱为《莎乐美》(Salome)所作的插图,社会反响强烈,这为比亚兹莱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图1-14)。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创办了杂志《黄面志》(The Yellow Book),并邀请比亚兹莱担任这部杂志的美编(图1-15、图1-16)。这是一本封面用一种黄色厚纸版加黑色线条装饰的刊物,它新奇的小说和怪异的画风颇是投合世纪末的倦怠空气,因此和《莎乐美》一样迅速传播开来。比亚兹莱在为《黄面志》设计的插图和版面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受到许多青年读者的青睐。此书一经出版便获得巨大成功,成为19世纪末“颓废主义”运动的标志,比亚兹莱也因此名噪一时。然而对比亚兹莱来说,这不仅仅是声誉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或者说表达了他那个时代的精髓。

1895年,王尔德被捕,比亚兹莱因受牵连而被解雇。不久,比亚兹莱和亚瑟•西蒙斯一起创办《萨伏伊》(The Savoy)杂志,期间他为杂志上发表的《在山下》《理发师歌谣》等文学作品绘制插图。同时,他也为当时的许多文学名著绘制插图。《萨伏伊》成为比亚兹莱的另一个重要创作期,其风格更加趋向多样化。不幸的是,《萨伏伊》也由于各种原因很快夭亡了。晚年的比亚兹莱虽然居无定所,但依然保持着创作的激情。

比亚兹莱的作品大多都是黑白插图,他非常善于运用这种对比效果表现复杂的画面。他的线条流畅,装饰意味明显,富于时代特征。他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中国。当时中国的许多平面创作都体现出鲜明的比亚兹莱风格,比如叶灵凤的书籍插图设计等。鲁迅在他自费出版的《比亚兹莱插画集》中如此赞美他:“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一般广阔。”比亚兹莱最为杰出的是他超前的创作意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前所未有而带有特殊魅力的艺术形象,如面罩男、流血的头颅等。有人将之称为“恶之花”,体现出怪诞、颓废之美,这与王尔德所倡导的唯美主义是吻合的。

唯美主义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气质,认为美就是美,不应该受制于道德、伦理等一些社会习俗的制约。比亚兹莱经常将许多备受争议的社会问题表现在作品之中,如同性恋、虐待、享乐主义等。他的线描不仅仅批评维多利亚社会的堕落,也支持去打破这种家长制度,这也成为当时一些卫道士们攻击他的所谓把柄。他的许多作品还经常反映出女权主义的倾向,向我们展现了有力量和有知识的“新女性”世界,充分展示了一种基于性别平等的新体验。

在比亚兹莱众多的艺术作品中,《莎乐美》系列插图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他通过大胆的想象,超越了世俗审美观,创造出一系列新女性形象,成为对抗维多利亚艺术的有力武器。其中《肚皮舞》(The Stomach Dance)、《莎乐美的盥洗室》(The Toilet of Salome)、《舞者的报酬》(The Dancer’s Reward)等作品最能体现比亚兹莱的艺术风格(图1-17、图1-18)。作品《舞者的报酬》中,莎乐美狰狞地注视着自己的战利品——施洗约翰的头颅,装饰性的线条和单色让作品充满了诡异气息。从这些插图作品中可以看到,比亚兹莱喜欢用古代传说故事传达当时流行的社会主题,用有着夸张形态的人物形象、大量发丝般的线条和黑色的色块来构成作品的主体,作品内容描述的充满邪恶和另类的世界使读者产生无尽的幻想。

比亚兹莱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却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他的艺术作为一种颇具洞察力的批评,有力地揭示了维多利亚社会的伪善。可以说,比亚兹莱的艺术代表了维多利亚“世纪末”式的批判风格。他常常采用奇异、诙谐的艺术风格以及线性的、符号化的线描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开创了一种“艺术新语境”,开辟了现代插图画艺术的道路。图1-17 肚皮舞 奥博雷•比亚兹莱 1894年图1-18 舞者的报酬 奥博雷•比亚兹莱 1894年

5.大众娱乐与广告

图1-19 红磨坊图1-20 红磨坊舞会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图1-21 红磨坊 奥古斯特•雷诺阿

1871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萎靡不振,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也越演越烈。人们厌倦了民族主义者的大话空话,整个民族感到极度的空虚,他们很快就学会用玩世不恭来取代苦闷,这就促使一种放纵的风气在巴黎弥漫并延伸到世界各地。同时,19世纪末期的巴黎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艺术与文化的中心,无数的艺术家涌入这座古城,他们的自由与艺术气质为这座城市的大众娱乐业注入无限可能。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是一个狂欢的年代,大量的俱乐部、咖啡馆、舞厅以及马戏团等娱乐场所开始涌现,各种前卫艺术与思想也在此时得以迅速发展。

1881年,法国政府为了倡导言论自由,颁布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即允许人们在除了宗教场所以及学校之外的地方张贴海报。这条法律直接促进了印刷技术的完善和印刷市场的扩大。巴黎的文化之都地位也促进了招贴设计的蓬勃发展,这里有繁荣的消费市场和大量热衷于夜总会、赌场和美食的休闲阶层。例如,中产阶层的娱乐中心蒙马特尔(Montmartre),周围便是艺术活动和娱乐生活的中心地带。许多招贴艺术家都住在这里,他们体验着都市生活的变迁,目睹着周边人们的娱乐生活,因而出现了大量描写欢愉的人群和场景的招贴作品。在英国,为娱乐场所制作的招贴宣传画也十分普遍,伦敦的许多剧场和音乐大厅等都悬挂着大型的招贴,这些招贴画在被当作艺术作品欣赏的同时,也成为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1889年10月6日,红磨坊歌舞厅在欢快的康康舞乐声中正式诞生。屋顶上装饰着长长的、闪烁的四叶轮的红磨坊位于蒙马特高地,是地道的法国式歌舞厅(图1-19)。“红磨坊”之所以闻名于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 Lautrec)。19世纪末期他创作了一系列“红磨坊”题材的招贴画和油画作品,将这个大众娱乐场所推向全世界(图1-20)。而印象派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更使这个歌舞厅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图1-21)。还有三部以红磨坊为主题的电影,一部是法国大导演让•雷诺阿的《法国康康舞》,此外还有两版不同时期的同名电影《红磨坊》。“狡兔之家”是巴黎至今仍在经营的最古老的艺术小酒馆,它也是蒙马特高地历史的见证。与红磨坊一样,“狡兔之家”也是诸多艺术家集聚之地,甚至可以被称为立体主义的发源地。当时还很困窘的毕加索、卡兰达什、吉约姆•阿波里奈尔以及墨里斯•尤特里罗等诗人及艺术家都经常在这个小酒吧消磨时光。如今,半个世纪前毕加索在“狡兔之家”用来换一杯酒的一幅画,在索兹比(Sotheby's)拍卖行的纽约交易厅上以四千多万美金出手成交。

招贴作为这些娱乐场所进行宣传的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手段,在城市中无处不在,它们生机勃勃地出现在墙面、建筑物以及报亭、地摊上。这一时期,招贴成为娱乐场所进行商业推广的重要手段,大量的艺术家投身于招贴设计中。在这批杰出的平面设计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新艺术运动的海报设计大师,被誉为“现代招贴之父”的朱尔斯•谢雷特(Jules Cheret)。谢雷特青年时期曾做过印刷学徒,并在英格兰学习了石版套色印刷术。谢雷特受到色彩炫丽、效果奔放的美国马戏团招贴的启发以及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影响,将单纯的色彩、节奏感鲜明的线条和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合理布局,在宣传这些娱乐场所的招贴设计中能使整个画面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例如,1883年的招贴作品《竞技场》(Hippodrome),顶部和中间的字体拒绝了严谨的水平形式,画面中心是一位正在表演杂技的少女,线条优美,主题突出,加强了招贴主题的运动感(图1-22),1891年的招贴作品《巴黎俱乐部》(Casino de Paris),左侧是一位翩翩起舞的女性,背景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群以及乐器,色彩对比强烈却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极富运动感和装饰性(图1-23)。谢雷特的招贴作品常常用优雅、时尚的女性形象来表现主题,他创作的这些女性形象很受当时社会的喜爱,被称为“谢雷特女郎”。谢雷特一生创作了一千多幅招贴作品,某些表现大众娱乐的作品印数多达几十万张,其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人们对娱乐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娱乐场所为了扩大宣传,越来越重视招贴的巨大作用。如谢雷特这样的艺术家,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融入到自己的招贴设计中,使艺术性和商业化得到完美结合。他作品中灵动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将人物的欢快情绪体现得淋漓尽致,带有浓厚世俗情趣的主题迎合了巴黎中产阶层和娱乐界的审美趣味。与谢雷特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福利克斯•芬农曾在著作中这样写道:“看看这些街头艺术吧,虽然没能被镶嵌在金色的画框中,但它们是栩栩如生的艺术,是色彩绚烂的招贴画。”图1-22 竞技场 朱尔斯•谢雷特 1883年图1-23 巴黎俱乐部 朱尔斯•谢雷特 1891年

6.阿尔丰斯•穆夏的招贴画

图1-24 Bagnolet肥皂厂招贴 阿尔丰斯•穆夏 1897年图1-2 “摇曳”牌脚踏车招贴 阿尔丰斯•穆夏

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是新艺术运动中最典型的平面设计代表人物,也是最令人们熟知的招贴画艺术家。他的作品提升了招贴画的视觉感染力和叙述性,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设计风格。

穆夏出生于摩拉维亚伊万奇采(现捷克共和国境内)的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童年时作为摩洛维亚布鲁诺(Brno)圣彼得罗马天主教堂唱诗班的成员,被这座教堂中保存的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品吸引和感染,这种影响在他后来的设计作品中明显可见。青年时期的穆夏曾为演出公司画过背景,设计过墓碑。1885年,他在Khuen Belassi伯爵的资助下到慕尼黑艺术学院进行学习。两年后,充满抱负的穆夏来到巴黎,并在朱利安学院接受了艺术教育。1889年,伯爵突然中止了对他的资助,迫于生计,穆夏承接了大量为书籍和杂志绘制插图的工作。穆夏绘制的插图虽然价格低廉,但他的艺术风格也在这段时期里逐渐成形。

1894年,穆夏遇到了人生的重要转折。著名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邀请他为自己的新戏《吉斯蒙达》(Gismonda)创作招贴画。穆夏亲自去剧院观看了伯恩哈特的演出,创作了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作品中伯恩哈特头上戴满鲜花,手中握着一束生气勃勃的绿色植物,动态优雅娴静。作品将演员的气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平面作品上。随着演出的成功,他的招贴作品很快被大众接受。之后,穆夏为伯恩哈特设计了大量招贴画、门票以及舞台布景和戏装,这些作品随着伯恩哈特的巡回演出带到了美国。他的招贴作品成为人们收藏的对象,甚至影响了欧美国家的招贴画风格(图1-24、图1-25)。

随着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穆夏的声誉同订单一起高涨起来,其创作风格也逐渐走向成熟。穆夏创作了不少被称为“装饰板”(Panneaux décoratifs)的主题装饰组画。例如,1896年的《四季》(Seasons),穆夏用四位不同姿态和表情的女性分别描绘四个季节:在含苞待放的花枝旁凝想的春之女、在肆意怒放的花朵下徜徉的夏之女、怀抱累累果实的秋之女以及凝望皑皑白雪的冬之女。他将富有新艺术风格的人物形象同高度装饰性的植物花纹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穆夏同当时许多艺术家一样,都痴迷于日本的浮世绘木刻画。作为一名经过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穆夏特别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描绘。他的作品常常由美丽的女性、富于装饰性的线条和花草组成,吸收了日本木刻画外形的优雅,拜占庭艺术华美的色彩装饰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艺术丰富细腻的形象描绘。经他刻画的女性形象甜美优雅,富有青春活力,被称为“穆夏风格”。这种风格与前人大不相同,为未来设计师们在作品主题和构图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穆夏虽长期居住在巴黎,但他的作品常常可以看到故乡摩拉维亚民俗艺术的痕迹。例如,穆夏1896年在为JOB香烟设计的招贴中,他刻画了一位长发飘飘的女性形象:她的右手点一支香烟,优雅的脸庞陶醉地侧向一旁,烟雾弥漫间仿佛能闻到香烟的气息(图1-26)。优美的女性形象加以阿拉伯风格图案做四周装饰,色彩鲜明,细节丰富,是新艺术运动风格设计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他于1896年设计的Zodiac等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此类装饰。

他的平面设计作品经常体现出一种舞台效果,背景多是棕榈叶或马赛克形成的拱形或框架结构。前景中的女性飘逸洒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们飞舞跃动的长发,富有生命力。这些装饰性十足的招贴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气息,时尚而华丽,更像是一些洛可可风格的绘画。除了在招贴画和装饰画上取得的成就,穆夏还创作了大量广告宣传画、商品包装画。从食品包装到日常生活用品广告,他的柔美的女性形象以及对于细节的精致描绘,正好符合大众对于美和品质的追求。

1900年,穆夏还为金匠乔治•富科特(Georges Fouquet)设计了位于巴黎诺埃尔街的新商店。他用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设计和装饰这个店铺,其中有孔雀形的浮雕、大量的动植物纹样装饰以及柔美协调的色调,让这个房间充满了浪漫气质。因为这个商店主要用来销售异域风格的作品,穆夏还使用了大面积的镜子,营造出虚幻的空间感(图1-27)。1902年,穆夏在总结多年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装饰文档》,这本书成为了新艺术时期重要的理论和学习资料。

1910年,在爱国心的趋势下,穆夏回到了家乡,并开始创作规模宏大的作品《斯拉夫史诗》,这是一部包括数十幅极大尺寸的油画巨作。1918年,穆夏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设计了它的第一套邮票。之后穆夏还为这个新生的国家设计了纸币,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贡献了一份力量。1939年,德国入侵捷克斯拉夫,穆夏被捕审问,释放后不久便去世了。图1-26 JOB牌香烟招贴 阿尔丰斯•穆夏 1896年图1-27 穆夏设计的Fouquet珠宝店内部

7.蒙马特之魂:亨利•德•图卢兹•劳特雷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