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水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8 02:43:10

点击下载

作者:涂雪夫

出版社: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情系山水间

情系山水间试读:

内容简介

作者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把当地的风土、人文、传说、历史以及作者的所见所闻与感受,通过细腻的文笔客观真实地跃然纸上。让读者每读一篇作品,都有一种新的感觉而不会审美疲劳。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大理的风花雪月》把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梦幻九寨沟》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出神入化而不吝啬其笔墨,读后令人扼腕叹息。《魂牵梦萦泸沽湖 》对摩梭人的走婚习俗,着笔详尽有趣,令人向往。

苍凉的荒原

在一个炎热的盛夏,我和机炮大队的战友们,在西直门车站坐着闷罐子火车,过张家口就来到了千里草原。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烟稀少,几十里上百里也很难见到一个村落一个蒙古包的。光秃秃的荒山,茫茫无际的沙海,怎么也难寻觅到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景致。火车路过集宁呼和浩特,在包头下了火车,换上军车,经过长时间的颠簸,来到游家圪堵,也就是我们实弹训练的目的地。

游家圪堵大约离蒙古国有一、两百公里,中间横亘着阴山山脉。她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住着几十户姓游的庄户人家,均是汉人。在内蒙这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地方,这些汉人就成了这里的少数民族了。他们靠农牧为生,除了养牛养羊,就是在那沙滩地上广种薄收地种点荞麦南瓜之类,艰难地维持着起码的生计。

那时我还年轻,准确地说,那年我刚过二十,对草原上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说白了来到内蒙就是想见识见识蒙古族人究竟是什么模样。很遗憾,在这里呆了十多二十天连一个蒙古族人的影子也没有见着。

这里的条件十分艰苦,虽说是草原却没有多少牧草,除了稀稀拉拉的野草甘草外,壁虎苍蝇到是不少。我常想,这里的人们是如何生活下去的,竟然还能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繁衍生息,养儿育女。

夕阳西下,我和阿三、小亮子、双狗几个要好的战友漫步在莽莽草原,映入眸子除了西边天上多姿多彩的晚霞和被晚霞染红的云彩,看到的就是一派少有的苍凉。茫茫沙海,长着稀稀落落焉不留秋的牧草,偶尔能看到一簇两簇绿绿的能入药的甘草。强烈的好奇心吸引着我们的向甘草丛奔去,我们立马收住脚步,一只只壁虎抬起黑乎乎的脑瓜儿,转动着机灵的眼睛,死死地小眼瞪着大眼。须臾,就逃得无影无踪。

黄昏已经来临,我们几个赶忙朝住地走去。一来这里,中队领导早就给我们打过招呼,说这里有一个不好的习俗,一到晚上,只要姑娘看到潇洒年轻的外来小伙子,特别是部队战士,就会三五成群地把你抢回家去,玩得你半死不活,才肯放你出来。我们中央警卫团的战士,个个是百里挑一的帅小伙子,更是她们抢夺的对象。当然,这并不是吓唬人的,以前,这里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个野战部队的战士,晚上起来跑肚子,在回住地的路上,就被三个姑娘抢了回去,被折磨得变了人形,才放了出来。后来,这位战士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安慰,反而受到了处分,被遣送回了老家。

在这里找厕所可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这里的厕所实际上是用土墙围起来的一间间小屋,墙身高不过人头,里面堆满了臭气熏天的干粪。厕所不分男女,男的能去,女人照样能去。各解各的,互不干涉。最有意思的是:人刚蹲下,一群群大猪小猪就风风火火地朝你跑来,在屁股后面哼哼。手解完了,猪把大便也吃完了。胆小的,听见猪儿在后面哼哼,提着裤子就跑开了,憋着一泡大便硬是找不着地方方便。所以,在这里解手没有百倍的勇气和胆量是万万行不通的。

水在这里可是太珍贵了,真不愧为滴水贵如油呀!这里没有堰塘没有池塘没有小溪,更不要说河流了。全村人的吃水就全靠一口很深很深的水井,一个辘轳上缠满了井绳,30多米以下才能打着水。打上来的水跟黄河水差不多,不澄过三五天是不能喝的。这里的人们为吃水用水发愁。

由于缺水,人们也就不那么讲究了。每年大年初一洗一次脸已经成了这里不成文的规矩,当然更说不上洗澡了。这里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小孩,头发总是灰扑扑的,脸上的污垢多姿多彩,个个就像古装戏里面的小花脸似的。

人们的吃食是再简单不过了,常年端着大大的海碗,盛着照得见人影的南瓜荞麦糊糊,省却了筷子,坐在房门坎上呼啦啦就是一大碗。在这里,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牛羊肉包饺子,那都是过大年的事情了。这里的畜牧业主要以养羊为主,顺便兼养猪牛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羊肉的,在这里没有办法,就连猪肉也有那么一股子羊骚味的,吃得人直打干呕。

人们出门赶集、走人户,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毛驴和驴拉车,自行车在这里根本就派不上用场的。在这里找不到一条像眉像眼的公路,荒原和沙丘限制了这里的发展。男人出门总是骑着那么一条小小的毛驴,那毛驴小得就像一条大土狗,显得可怜兮兮的样子。女人们带着小孩回娘家,男人就为她套上一辆驴车,女人坐在车上,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扬着驴鞭,身后弥漫起一缕缕漫天的黄尘,慢慢地消失在茫茫的草原。这里的民居很特别,一律的半人字型房,这样的房屋我在陕西见过。这里的条件虽然很艰苦,可房屋建得到十分考究。墙和房顶一律地用泥摸了,严丝合缝,冬暖夏凉。屋内装点得十分的精美,内墙一律地用白灰粉刷,屋顶掉了天花板。进门的正上方挂着毛主席画像;右侧是一个占了半边屋子的大炕。屋里当然少不了当时时兴的缝纫机自行车大座钟收音机,也就是当时富庶人家的标致:三转一提溜。墙裙上是用油漆画的花鸟虫鱼名山大川,这些画没有专业水准是画不出来的。

使人难于想像,在条件这么艰苦的地方,人才还这么济济,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这样充实,家庭摆设还这么讲究。据这里的老人讲,他们这里的汉人,多数是古代被流放充军到这里的人的后裔,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名门望族的血脉。他们的家族,在历史上也辉煌过,他们的祖籍也曾经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可是,他们已经有好几代人居住在这里。他们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已习以为常。他们也曾经向往过那如诗如画的故园,可这里毕竟是他们祖辈落难和埋葬他们祖辈尸骨的地方,他们已经把她当成了他们的第二家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可他们已深深爱上了这块苍凉的荒原。

我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到,若干年来,我还没有忘记那短暂而记忆犹新的日子。

翠绿的海洋--蜀南竹海之旅

朋友,你去过大海吗?你知道大海的颜色吗?也许你会觉得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多么的可笑。这是一个妇幼皆知不是问题的问题,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大海是蓝色的。不过,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朋友你错了。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一个绿色海洋的故事。这也算不上是一个故事,只不过是一道漂泊的风景罢了。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南部长江上游的第一港口城市宜宾市境内,与贵州省接壤。蜀南竹海是我国唯一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名胜古迹为一体的最大的原始生态竹林林区。竹海面积达12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以和峨嵋青城山比美,被人们誉为“蜀南竹海天下翠”,不过,还真名不虚传呢。

今年暑假,我作为教师家属出游竹海。由于久旱不雨,气候十分炎热。我们乘上空調大巴,一路上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经成绵成渝内宜高速公路几个小时就来到蜀南竹海。一下车,滿山的緑满眼的翠,到处是竹的世界竹的海洋,好一派绿色的空间。一阵清风拂面而来,漫山遍野奏起了沙沙的绿色交响乐章。旅途的疲劳心中的烦闷全被抛在九霄云外。这里的竹子有上百个品种:挺拔苍劲的毛竹,高风亮节的兹竹,泪眼婆娑的斑竹,肥头大耳的人面竹,大腹便便的罗汉竹,丝丝相扣的琴丝竹它们以各自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不同风采,给游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晚上,我们住在翠竹环抱下的竹海山庄。在这里,住的是小竹楼,睡的是小竹床,坐的是小竹凳,就连吃的也是全竹宴。这里真是竹的世界。让人看着就馋的全竹宴,什么竹荪汤呀火爆竹笋呀熘玉兰片呀竹筒干饭呀那是应有尽有。在这个竹的世界,饱的是眼福,享的是口福。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随着漂亮的导游小姐来到青龙湖畔,湖面停泊着大大小小的竹船竹伐。湖面水域辽阔,湖岸翠竹荫翳。绿色的山,绿色的水,一座座小島就象镶嵌在水中的一颗颗绿色的宝石,连蓝天也为之汗颜变得绿绿的了。我们一行乘着竹排,唱着“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歌声又把我们带回到那充满青春活力的七十年代的峥嵘岁月,那段值得回味的人生的最美好的时光。虽然我们都不再年轻,但我们仍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我们划着竹伐,戏着绿油油的湖水,湖水就象散落的绿宝石朝我们头上砸来。另一竹伐的游伴中的一女高音与我们对起了山歌:什么水面打跟斗哎什么水面建筑高楼哎我们竹伐上不知哪个多事的对道:老公水面打跟斗哎老公水里筑高楼哎唱者无心听者有意,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湖水朝我们竹伐射来,有的钻进了竹几,有的撑起了雨伞,有的干脆顶起了竹凳不过满伐的人还是个个落汤鸡似的一副狼狈像。

乘着游兴我们又来到仙寓洞天宝寨。这里可又是一番景致:沿着石阶而下,穿行在悬崖峭壁之中。山对面绿色的瀑布飞流直下,山响的飞瀑声回荡在深山峡谷之中,水汽氤氲,彩虹飞渡,流光纷呈。哇,沒有想到还有这么美丽的世界!来到仙寓洞,里面供着佛祖釋迦牟尼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宗教之间,虽然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又互相排斥。至今我仍没搞明白,佛道怎么能和平共处呢?我想这恐怕也是蜀南的一大奇观吧。天宝寨,在过去这里是一个易守难攻兵家土匪必爭之地。寨子环绕在陡峭的山腰,石壁上浮雕着栩栩如生的三十六计组雕,不过这都是后人的杰作,也给漫长的栈道再增添一道道风景。一条栈道连接着一个个石窟,栈道下是万丈深渊,放眼四望,一马平川尽收眼底。哪怕从前面飞过一只小鸟一只苍蝇,也难逃过守卫者的眼光。石窟之间,关卡林立,就算你长有三头六臂,也休想攻进寨子。可见当年的土匪们竞能找到这样一块风水宝地作为他们的栖身之地。

不知不觉来到忘忧谷,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道旁,亭子间,来上一杯盖碗茶,躺在逍遙椅上,微闭双眼,去倾听杜鹃的哀鸣竹涛的呼号知了的欢歌这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不过,要想的都是好事乐事开心事,工作的苦脑家庭的琐事夫妻的不快这一切的一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大理的风花雪月

大理,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早就进入了人类文明时代而蜚声于世。我国著名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大理流连的时间就长达半年之久。他描述大理的日记就占整部《徐霞客游记》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见大理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无比吸引力。

有一副对联这样描绘大理: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耳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横批为“风花雪月”。

大理上关镇是一片开阔的草甸,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下关是大理州府所在地,是一个山口,清风徐来,舒爽惬意;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有19座山峰,山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251平方公里的洱海,风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由此可见“风花雪月”是对大理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

就连在白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也无不充满着这样的风花雪月。可以说,风花雪月已经成了大理的代名词。你不妨看白族妇女头上的头饰,那黑色的风绚丽的花洁白的雪圆圆的月,无不用象征的手法详尽地诠释着他们心中的风花雪月。在他们招待客人的茶品中,除了人们熟知的三道茶,他们还把由不同植物、不同汤色、不同口味的茶叶,分成风花雪月四个品种。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除了固定的一夫一妻外,还有为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提供婚外恋情的情人节、蝴蝶会、绕山灵等集会。据说白族人的情人节比西方人的情人节还要早很多年,可见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充满着人性和浪漫温馨的风花雪月。

由于一部《五朵金花》的电影,大理苍山耳海蝴蝶泉崇圣三塔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富有魅力的大理,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天堂。

从丽江到大理,乘车也就是四五个钟头的行程。在丽江组团,我们一行八人,其中,有一对来自都江堰的年轻夫妇,20多岁,小伙子长得英俊潇洒,女孩子出落得非常靓丽,披肩发,窈窕的身材,白里透红的肌肤,鲜活得一掐就出水的那种美人胚子;还有一对年龄差距较大的夫妻,女的有30来岁,马尾巴,打扮入时,男的操一口地方音很重的北方话,大约有50来岁的样子。再有就是我的朋友一家子和我这个电灯泡。我们乘坐的是一辆面包车,驾驶员是一位纳西人,身兼二职,既是师傅,又是去大理的兼职导游。

还没有到蝴蝶泉,人们就能见到马路两旁矗立着大型的《五朵金花》剧照,不用师傅介绍,就知道蝴蝶泉快要到了。一下车,迎接我们的是大理导游,姓杨,自称是《五朵金花》领衔主演杨丽坤的本家。杨导二十来岁,一身白族盛装,个子不高,黑黑胖胖,可在她的身上根本找不到一点杨丽坤的影子,算不上人们心目中的金花姑娘,令我们一行大失所望。

来蝴蝶泉游玩的人很多,可谓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门楼气势宏伟,正上方镶嵌着郭沫若题写的“蝴蝶泉”匾额。随着喇叭里播放的《蝴蝶泉边》的曲子,游人们三三两两,有的穿着白族服装,有的打着五颜六色的阳伞,踏着音乐的节拍,说说笑笑地走过一条由大理石鹅卵石铺就的长长甬道。甬道两旁是翠绿茂盛的凤尾竹林,显得十分幽深而宁静。经过一个石牌坊,路旁的景观发生了根本变化,树木替代了凤尾竹。路两边的大树小树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荷包,寄托着人们对理想爱情生活的向往。

其实蝴蝶泉不太大,也许会令游客大失所望。常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蝴蝶泉也一样,泉不在大,她的名气可大着呢!早在三百多年前,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这样写道:“蛱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他所说的蛱蝶泉就是今天的蝴蝶泉。电影《五朵金花》里的主人公阿鹏、金花就是在蝴蝶泉边对歌谈情说爱的,从而演绎出一幕幕动人心魄风情万种的爱情故事。

蝴蝶泉有三绝:泉、蝶、树。

蝴蝶泉奔泻而出的泉水,是从岩缝沙层中浸透出来的,水质甘甜,清冽见底。鱼儿三五成群,自由自在地畅游在泉水之中。山影树影人影倒映池中,构成一幅副精美绝伦的山水画。

蝴蝶泉因蝴蝶而得名,这里的蝴蝶种类繁多,每到阳春三月,色彩斑斓的蝴蝶,成串成串地悬挂于横卧在蝴蝶泉上的合欢树上。蝴蝶是自然界中最受文人墨客称道的昆虫,因此在我国形成源远流长的蝴蝶文化。从“庄周梦蝶”到“梁祝化蝶”,有关蝴蝶的典故比比皆是。宋代诗人谢逸一生写咏蝶诗逾300首,被后人称为“谢蝴蝶”。他的诗句“狂随柳絮有时见,舞人梨花何处寻”,把蝴蝶的飘逸风姿写得出神入化。徐霞客曾作了这样的描述:“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我国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1961年秋到大理游蝴蝶泉时,曾写下“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万千数,首尾联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的诗句。这些年来,由于大气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这样的壮丽景观,游人是很难看到的了。如果要看,也只好去这里的蝴蝶馆才能看到。这不知道是蝴蝶的悲哀,还是人类的悲哀?!“蝶泉之美在于绿”,这说的是蝴蝶泉的树。漫山遍野的凤尾竹毛竹合欢树圣诞树松树柏树棕榈树茶树杜鹃花等,可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春色满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横跨蝴蝶泉边的合欢树,每当春暖花开时节,白天花瓣张开犹如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夜晚又花瓣合拢吐出阵阵扑鼻清香。

蝴蝶泉,在白族人民的心中,是一个象征忠贞爱情的泉。每年的“蝴蝶会”,四方八面的青年男女都要来到这里“丢个石头试水深”,用歌声来寻找自己的意中情人。

离大理古城不远,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也称大理三塔。她和河北赵州桥西安大雁塔一样,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珍品。她背负巍巍峥嵘的苍山,面向烟波浩渺的耳海,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加亭亭玉立风姿绰约魅力无比。三塔因崇圣寺而得名,但三塔的名气远远超过崇圣寺。三塔位于崇圣寺内,由一大塔和两小塔组成。大塔名为千寻塔,高69米多,共有16级,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唐塔之一;两小塔42米多,10级,分别位于大塔两边是五代大理国时期所建。三塔完全不同于内地的古塔,她的级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古塔完全由奇数组成;内地古塔一般都是下大上小,而三塔却中间大上下小。我猜想难道这就是三塔历经上千年风吹雨打,多次大地震而不坍塌的原因吧?!三塔鼎立,气势宏伟壮观,是大理著名的胜境之一。

崇圣寺是徐霞客在《滇西游记》中所说的三塔寺和金镛在《天龙八部》里提到的天龙寺,是典型的汉唐建筑风格。红墙灰瓦,飞檐翘壁,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可见白族艺人的独具匠心。

据说在大理国时期,就有9个国王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而禅位为僧,作了崇圣寺的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这里的老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不释佛珠。因此,大理素有佛国之称。

崇圣寺里的三塔、鸿钟、雨铜观音、正道格碑和三圣金像等五件宝物,被视为镇寺之宝。徐霞客在《滇西游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寺内的鸿钟,后来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现在看到的鸿钟,是北京古钟博物馆根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高3。86米,直径2米多,重达16。25吨,是目前我国的四口大钟之一。

更为富有诗意的是,三塔背后的倒影公园,一汪清澈如镜的池水,三塔娇美的身姿,树的翠绿,天的湛蓝,西来攘去的游人,在这里交相辉映,定格成一帧帧如梦如幻的风景画。不论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还是在皓月当空的夜晚,置身于斯,都会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四、

古朴幽静的大理古镇,东临烟波浩渺的洱海,西枕巍巍峥嵘的苍山。无论过去和现在,要想进入古镇,必须通过两道关隘,一是从丽江经过上关,一是从昆明经过下关。再加之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高高的城墙,环绕着整个古城。如果一夫当关,你就休想进入大理。由此可见她在这里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

走进大理,就像走进一条深邃的历史隧道。她神秘、幽深而厚重,她美丽、灿烂而富有魅力。古老的街道,潺潺的溪流,陈旧的驿站,斑驳的城墙,无处不在述说着她那悠悠的岁月和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人们好像又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大理古国。

早在唐朝,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耳海地区,建立了南昭国。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又建立了大理国,历经22个国王317年。从而,奠定了大理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走进大理,就像走进一个花的海洋,水的世界。兰花、杜鹃、山茶花,争奇斗妍,姹紫嫣红,开满大街小巷;清澈的溪流,淙淙的泉水,无不在倾诉着大理的美丽与静谧。到处呈现出一派“家家流水,户户养花”,“香风扑面,芳气袭人”的古朴祥和景象。

在这里,无论你是哪个民族,还是来自何方的游子,只要走进大理,你就好像走进久违了的温馨家园。倘佯其中,悠哉游哉,闲适自在,使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到了大理,洋人街不能不去。一条洋人街,就像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连接着大理与世界各地。虽说叫“洋人街”,但一点也不显得洋气。狭窄的街道,陈旧的街房,纯粹一条农村乡场的小街,给人们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但这条街上的酒吧、菜馆、饭店和咖啡馆,无处不充满着异国他乡的情调,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祥和气氛。街道两旁的茶座咖啡座,凝集着不同肤色和民族的游客,他们一边品尝着香茗和咖啡,一边谈天说地,讲古论今。他们相敬如宾,和睦相处,看不到一点民族种族的歧视和仇恨,在这里人们好像提前进入了理想的大同世界。导游告诉我们,有的外国游人来到大理,在这条街一住就是三五年,可见大理对外国游客的无限魅力。

在大理古镇,游人参观得最多的还是这里特产的大理石。在我的记忆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北京地下铁使用的大理石,只是作为高级建筑的地板和墙面装饰,哪知道她如今可派上了这么大的用场。由大理石制作的花瓶花盆装饰画各式各样的小摆设,真叫游人大开了眼界。你看用大理石雕饰出来的葡萄白菜茄子南瓜等诸如此类的小玩意儿,真是玲珑剔透,珠光宝气,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不得不令游人拍手叫绝。你再看那根据大理石纹路制作出来的山水画:高山峡谷,小桥流水,孤雁高飞,鱼翔浅底,浓装淡抹,各不相同。真可谓鬼斧神工,这时你才真真正正感悟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和无比伟大。

五、

风光明媚的耳海,是游人不能不去的地方。天一放亮,我们一行乘车来到大理港。年轻漂亮的白族姑娘小伙,穿着节日盛装,吹着锁喇洞箫,敲着锣打着手鼓,在候船大厅门口欢迎着前来观光的游人。

气笛一声长鸣,我们乘坐的“杜鹃号”游轮缓慢起航。游轮共分四层,我们爬上顶楼,选好一个观光的最佳位置,悠闲自得地饱览着耳海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晨的耳海,雾气蒸腾,霞光初露,远山含黛,岸柳成行。星星点点的渔船,荡漾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不远处,一群穿着比基尼泳装的青年男女,正在乘风破浪,到中流击水,荡起了一圈圈涟漪。

喇叭里传来播音员甜美的声音,三道茶歌舞表演就要开始了。我们缓步来到二楼表演大厅,漂亮帅气的白族姑娘小伙打起手鼓,随着《欢乐的海子白云》曲子,踏着青春荡漾的舞步;服务小姐和先生分别献上三道不同口味的茶水,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游客。

三道茶是白族人一种古老的品茶艺术,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大理,这里的僧人以三道茶热情地招待他。在他的游记中曾这样写道:“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他老人家所说的“注茶为玩”,就是把饮茶作为一种品尝的艺术,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茶道。

白族人的三道茶,既有清凉解暑滋阴润肺的药用价值,又能通过三种不同性味的茶水,使人产生对人生之旅的联想,并在品尝后悟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游人们一边欣赏着《弦子弹到你门前》、《掐新娘》等白族歌舞,一边细细地品尝着第一道苦茶,慢慢咀嚼着第二道甜茶,静静体味着第三道回味茶,得到的是一种声色香味俱全的美好享受。

其实,人们更多的还是在欣赏舞蹈着的漂亮姑娘和帅气的小伙。你看那吹洞箫笛子的白族靓妞,青春如水,舞姿翩翩,一着一式,一个媚眼,简直令男士们神魂颠倒,物我两忘。

歌舞表演一结束,我们继续来到顶楼。这时,只见耳海两岸群山起伏连绵,犬齿交错。山顶乌云密布,难见山峰真容;山腰祥云朵朵,洁白如棉,好似一条舞女的飘带,舞荡在苍山19峰之间。

耳海的天气,好似一张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灿烂,白云蓝天,一会儿就黑云压城,狂风大作,雷声轰鸣,大雨倾盆。只见甲板上的游客个个抱头鼠窜,顿作鸟兽散。

大雨过后,天空更加明净,两岸青山更加翠绿。阵阵海风徐来,凉爽舒适,把酒临风,自有一番如痴如醉飘飘欲仙之感。

大山深处的美丽

进入初冬,天气无限的好,天高气爽,冬阳融融,这是四川入冬以来少有的天气。一行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汽车就把我们送进了有东方古堡之称的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流域杂谷脑河畔的四川理县境内。它由两座碉楼和石雕民居群组成。由俯拾即是的片石和泥土信手堆砌。那时虽然还没有钢筋混凝土什么的,但它却抗御了这一带频繁的地震,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的侵蚀,而巍然屹立迄今。这其间你不得不为羌族先辈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叫绝!

对藏羌碉楼的认识,源于阿莱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他虽然写的是藏族土司官寨,但在阿坝州内,这样的官寨和羌寨在建筑风格上都相差不多。

桃坪羌寨依陡峭的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寨子的后面,是两座9层约30米高的碉楼。碉楼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四周布满了射击窗口。居住的石碉与石碉之间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水网、路网和房顶构成地下、地上和空中立体交叉通行网络。而且,它的每一条通道,都布满了对外射击的暗孔。如果敌人进犯,他们可以在各个不同的位置打击敌人。水网之水,不分高低贵贱,流经山寨的每家每户。这些地下水网,平常给山寨的人们带来生活生产用水的极大方便,一到战时,它还可以作为逃离敌人围困的交通暗道。走进寨子,你仿佛走进一座冥冥幽深的古老迷宫。它那神秘的面纱诱惑着人们的向往,义无反顾地投进它那古朴迷离的怀抱。在羌族阿妹的导游下,我们抚摸着一块块苍老悲凉的片石,走进这古老深邃的寨子,就像走进悠远的历史隧道。在这里,好像每一块石头,每一条石缝都在向游人述说着羌族先人们的英雄故事,令人遥想当年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仿佛看见刀光在闪烁,剑影在穿梭,耳畔的呐喊声厮杀声此起彼伏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劳朴实,英勇善战,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东汉后期,他们不满官吏和地方豪强的压榨和奴役,先后发动多次起义,前后长达五、六十年之久,最后在东汉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从此以后,他们结束了游牧生涯,不得不从西北地区,经过长途迁徙来到岷江上游,与嘉绒藏族和平相处,过起了定居的生活。

羌族阿妹毕业于四川一所旅游学校,她的脖子上挂着手机,戴一副时尚的眼镜,显得腼腆,但又不乏落落大方。我一看,就觉得这女孩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我问同行的阿胡,你看她像不像阿抒的爱人?他回过头再次打量了一下羌族阿妹,说,像!像极啦!羌族阿妹给我们发了名片,上面印着姓名,电话号码,服务项目什么的,还真有那么一点现代意识。她带领我们走村串户,领略羌寨风情。这些羌人们,家家户户的阳台上堆满了山也似的黄亮亮的南瓜,屋缘上挂满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整条整条的猪膘老腊肉,还有他们那沉甸甸的希望,这是多么壮观的丰收景象啊!我们一行忙着摄像、留影。当然,也忘不了穿上羌族服装和羌族阿妹来上一张合影罗。

羌寨的夜晚是美丽的。西风列列,树叶沙沙着响,月儿悄悄地从山那边慢悠悠地爬上来,朦朦胧胧的月色倾泻在山寨的每一个角落。这时羌寨的场院里燃起了熊熊的篝火,优美抒情的莎朗舞曲在羌寨上空荡气回肠。寨子里,不分男女老少,不管山民游人,一律地围着火塘手牵着手随着莎朗舞曲优美缠绵的旋律翩翩起舞。

当然,这样的舞会,不只为游人,也是为山寨人举办的。因为,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跳莎朗,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吃饭穿衣一样不可缺少。羌族阿妹告诉我们,他们这里的人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样的话,我还真有那么一点半信半疑。

在跳舞的人群中,有几个人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房东的小姑娘,另一个是给我们导游的小阿妹,她们的舞姿优美,扭腰送髋,活泼欢快;再有就是在寨门售票的几个羌族小阿哥,他们边唱边跳,脚步飘逸,豪放自如,有时甚至到了的地步,真有那么一点羌人粗犷剽悍的民族风格。阿妹们知道我们是远方来的客人,在篝火旁跃跃欲试,但又不敢走进舞蹈的队伍。她们就主动走过来,牵着我们的手,汇入到舞蹈的长龙。她们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给我们作示范,不一会儿功夫,我们还真找到莎朗的感觉了。

跳莎朗离不开喝酒。酒,当然是羌人的咂酒,它是由青稞和玉米酿成。清洌洌的美酒,甜美悠扬的祝酒歌,伴随着小阿妹浓浓的情意,人虽然没醉,心儿早已醉得不能自己了。我们踏着轻快的舞步,仿佛跳着酒醉的探戈,唱着“杀鸡杀鸭”的歌子,虽然不明白歌词的意思,但已经有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到了理县,人们不能不去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了。这条长127公里宽29公里总面积达3600多平方公里的红叶景区,比北京香山红叶景区要大180余倍,是我国目前发现并开发的面积最大、景色最为壮观的红叶风景区之一。世人都知,香山红叶美,在我没有到这里之前,我也觉得如此。一到米亚罗,香山红叶在我的脑子里就逊色多了,也可以说她们就不可同日而语的。在这里群山连绵,江河纵横,林海浩瀚,空气清新,风光十分宜人。

如今虽然是初冬季节,也许这里的景致没有金秋那么惹人喜爱,但你看那漫山遍野经霜的枫叶、桦树、黄金树、青冈树把这里的山山水水渲染得那么多姿多彩,仍然风韵尤存。那无垠的彩林,从嫩绿翠绿到鹅黄金黄再到粉红艳红仿佛是一副副浓妆艳抹的风景画。斜阳中,在红叶林中漫步,地上铺满了一层层飘落的叶子,酥酥的、滑滑的,一不小心,就会把你摔得与大地溶为一体的。在林中,好像人在画中走,景在心中游,不知道你是一副画,还是画中就有你,这是一种多么忘我的境界啊

走到这里,你再一边泡泡古尔沟的温泉,一边欣赏欣赏沟两边山上的红叶,那简直又是另一番情致。古尔沟温泉,热气蒸腾,白雾缭绕;平行的3个池子,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温度的高低也不一样。这时,你可以静静地泡在池子里,让矿泉轻轻地洗涤一路的疲劳和岁月留下的风尘,你再望望那蓝天白云下翱翔的雄鹰,细细地品味着漫山遍野的红叶,一切闹市的喧嚣和人生的酸甜苦辣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人们的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读遍丽江

一、小桥流水古城

一踏入丽江这片历史上曾经被称为不毛的南蛮之地,我就被那里的迷人景色吸引住了。发誓要游遍这里的山山水水,饱览这里的秀丽风光。

那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空中客车载着我们一行对丽江的期盼,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飞行,大约22时,飞机平安地在丽江机场着陆。走进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时光好像回到了那远古的时代。使我想起了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曲子来,但我不知道这曲子是不是元代的马老先生为丽江写的。这我就懒得去考证她了,但我总觉得这首元曲用在丽江那是恰到好处的。

有人曾经把丽江称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鄙人觉得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到过丽江的人,都为这里的小桥流水花团锦簇的古镇、纯朴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赞叹不已。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你漫步在大街还是小巷,都能见到一块块色彩斑斓横七竖八的由五花石铺就的道路。在这里虽然没有路标的指引,只要凭着五花石的不同排列组合,你都能走出这迷宫一样的古城。

对于丽江来说,水是她的灵魂,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泉水叮当,溪流潺潺;石桥木桥,鳞次栉比。清澈的泉水穿街流巷,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诗情画意。如果离开了水,我想丽江也就不成其为丽江了。

丽江是三条江河的会合之处,因金沙江流经其境,由“金生丽水”而得名。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水寨黑龙潭是丽江的泉源,那汨汨流淌的泉水沿着一条条小小的溪流,流经束河古镇,再沿着丽江棋盘似的小街欢腾地流向那遥远的地方,滋润着这片由纳西人长期聚居的丰腴土地。

夜色来临,皓月当空,渔歌唱晚。在小河畔酒吧的屋缘下,高高地张扬起了一串串大红灯笼,万家灯火在波光粼粼的溪流中辉映。在吉他的伴奏下,长发飘飘的歌手们纵情高唱,歌声喝彩声祝酒声堂倌的吆喝声在万籁俱寂的夜空间回荡。在皎洁明亮的月光下,葫芦丝奏起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歌声在彩云之南悠悠飘荡,盘亘在玉龙雪山之巅,回荡在苍翠挺拔的凤尾竹林。酒吧里的食客醉了,歌者醉了,酒吧外面听歌的人也醉了,一切都好像沉醉在这个美丽的浪漫之夜!

第二天,晨曦初露,远山含黛;俄尔,碧空万里,彩霞满天;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这时的古城依然沉浸在睡梦之中,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爬上客栈的露台,古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只见青砖灰瓦的庭院,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丽江坝子里。丽江古城犹如一方大大的砚盘,饱含浓浓的墨汁,书写着她那悠悠的岁月其乐融融的现在和充满憧憬的未来。在每家每户房屋的脊梁上,你都能见到悬挂着一条条精雕细刻的木鱼。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纳西人崇拜的偶像或者是他们的风俗使然,不过这和我在四川瓦屋山见到的信仰五斗米教的庄户人家挂的木鱼相差无几,可见汉族文化对纳西人的深远影响。

据说这里的木姓土司,自从受中央皇朝的册封以后,广泛地吸收对本民族有益的外来文化,建造了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边陲古镇。这座古镇不仅是纳西文化和中原文化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的杰作,也是纳汉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的文明典范。

丽江虽然古朴,但也不失却她的闲适和浪漫。无论在小溪旁,柳荫下;还是在茶馆里,屋缘下,你都能见到那些年过古稀的老人,有的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一边品着盖碗茶,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有的捧着一本厚厚的线装古书,自由地倘佯在那书林学海,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幸福晚年。或者是如花似玉的姑娘,有的坐在自己的屋缘下,绣花纳鞋垫;有的坐在古朴的窗口,一边听着MPP3;一边翻阅着一本本花花绿绿的杂志,悠闲着年轻美丽的青春。

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论你漫步在大街,还是倘佯在小巷,葫芦丝悠扬的旋律,纳西古乐那凄楚苍凉的歌声总会萦绕在你的耳际。不论在玉河广场,还是在四方街,或是在纳西人家的小小庭院,都能见到身着民族服装的人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随着纳西古乐的节拍,跳起那裾裙飞扬的欢快热烈的舞步。

说起纳西古乐,不能不谈到宣科老师。这位早已年过古稀的老人,虽然历经坎坷,但不乏大器晚成,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在能容纳500多人的纳西古乐音乐厅,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多次演播了纳西古乐的专场音乐会;李瑞环、田纪云、胡启立、杨汝岱等中央领导曾来古乐会视察并观看表演。特别是1999年,江泽民视察云南时,来到丽江纳西古乐研究会,观看了宣科等老艺人的古乐表演,还和这些古乐老人同台进行了二胡、笛子演奏,深受观众的一致好评。

就是这样一位纳西古乐艺术大师,对我们这些陌生的游客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一点艺术家的架子都没有。他领着我们参观了他创办的古乐研究会,毫不掩饰地向我们述说着他那坎坷的过去和创业的艰难历程,还在舞台上牵着小游客的手和我们合影留念,真不乏大家风范。

二、浪漫拉市海

纳西人的善良纯朴,真让我这位初到丽江的游客备受感动。在这个举目无亲的旅游胜地,人们除了知道游玩丽江古城,其他的景点是一无所知。但到了这里,随处可见主动找上门来的纳西导游志愿者。他们给你介绍住处,带你去旅游景点,给你提供专车等服务。初始,人们还怕上当受骗;事后,你才真正感觉到这些志愿者给人们带来的多多好处。

到丽江的第二天,作为半自由人的我们,逛了半天古城,疲乏地回到安心客栈。这时,我们遇到了一位纳西妇女,名叫和桂花。黑黑的肌肤,中等偏下的个子,看模样有40多岁的样子。她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向我们推荐束河古镇、木王府和拉市海跑马场。

在一番讨价还价以后,我们一行四人以40元的租车费到了拉市海。比起赶公车到拉市海合算多了,而且人家是姑侄两人陪着你,一陪就是大半天啊!开车的是她的侄儿,名叫和平,还不到二十岁。敦敦笃笃的个子,黝黑的脸庞,卷曲的头发,不善言谈,显得非常腼腆害羞的样子。经过一个来小时的行程,汽车来到了拉市海。

虽说叫海,其实跟内地大一点的水库差不多。巍巍群山环绕着拉市海,星星点点的民居散落在大山脚下。在海边,有一大片湿地。湿地上骏马奔驰,人头攒动。骑马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中国人,也不乏一些老外。有一位女老外,大约30岁左右的样子,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拉市海。看到别人骑着马儿,奔驰在辽阔的湿地上,她羡慕不已,跃跃欲试。她买来骑马票,在骑手的牵引下,绕着湿地走了一圈。也许,他们还有其他的安排,就匆匆下马。她反复地抚摸着马头,就像恋人一样对马儿亲了又亲。

对骑马这活儿,我既羡慕,又有些害怕。记得去年在康定木格错的野人海,就亲眼目睹了一位游客骑马摔断了腿,为该不该赔偿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下马伊始,一位20来岁的女孩,不知咋的从马上摔了下来,同时马也摔倒在地上。上帝保佑,有惊无险,这位女孩安然无恙。我的心情好像踏实了许多。除了害怕,我还是有点吝啬我的钱袋,只好看着我的游伴和他的儿子去尽情享受骑马的快乐。我的游伴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他的儿子是一位非常顽皮的小学生,大大的眼睛,而且还是双眼皮,健壮得就像小牛犊一样,只可惜皮肤黑得发亮,不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四川话,外人一看还以为他是纳西小崽儿呢!我看着我的游伴和他的儿子跨上了又高又大的枣红马,在骑手的陪同下,骑向湿地深处。不大一会儿工夫,他们就自由自在地在湿地上奔驰。一个小时下来,40元钱就搞定了。比起内地由骑手牵着骑一圈10元钱便宜多了。

骑了一个小时,游伴的儿子还没有过瘾,要求再骑一次。机会来了,我硬着心肠买来骑马票。与我陪骑的是一位纳西小伙子,看面容大约30来岁的样子。我给他打上烟,套上了近乎。他告诉我,他家有两个孩子,就住在拉市海的对岸。在没有建跑马场之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湿地,天鹅野鸭白鹭等候鸟一到冬天就来这里过冬繁衍。前些年,这片湿地被人承包了,建起了跑马场。他家就靠养马为生,每匹马一次可以获得25%也就是10元钱的进帐。在这些进帐里,除掉马饲料,所剩也就不多了。我真有点为这些牧民叫屈,在心里暗暗骂着这些承包商太黑了,昧着良心残酷地剥削着这些善良的牧民。

骑马的感觉真好,特别是马儿跑起来一颤一颤的那种感觉,那才叫够味儿!修炼过颤抖功的人总觉得那种天地人和的爽劲甭说有多带劲了,可骑在奔驰的骏马上的那种感觉你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啊!

三、览胜木王府

从拉市海回到丽江,和桂花又陪我们去游览木王府。她为我们买上门票,价格要比自己去买每张要便宜5元钱。这5元钱如果放在平时,对我们这些工薪族来说算不了什么。可这是在旅游景区啊!钱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无论怎样对我们这些游子们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啊!本来上午我们在木王府徘徊多时,一看到这个价格,我们也只好却步了。在木王府牌楼前留下几张照片和影像,很不情愿地离开了这里。

木王府还真可以跟北京故宫媲美。她虽然没有故宫那么大的规模,但她的建筑艺术那是不在故宫之下的。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三朝,共22代470年。史称其“土地广大”“富冠诸土郡”“知诗书、好礼守义”,民间尊为“萨当木天王”。明代万历帝为表彰木氏土司木增,同时也为了教化西南各少数民族,专门为其建造了忠义牌坊。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之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至丽江时,因其“多僭制”,而被拒之门外,只好遥望木府叹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你看那楼台亭阁飞檐翘壁雕梁画栋流水小桥,那活脱脱一个故宫的复制品!因此,有人把木府称着“丽江紫禁城”。

木王府也分为前朝后殿和王府花园,有忠义牌坊、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和玉音楼等。而且在花园的半山腰,还专门为木王建造了一座修道用的道观三清殿,相传第十九世土司木增就在此修炼得道成仙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木府的议事厅,是木氏土司办理政务的殿堂,她的建筑风格跟故宫太和殿没有两样。殿内陈设布局无不体现出木氏土司的“开门是诸侯,闭门为天子”的寓意,可见其良苦之用心。江泽民任总书记时,也曾来木府游览,还在议事厅木王的虎皮宝座上留影纪念。

在王府里为游客解说的是一位纳西族小伙子,生得五官端庄,胖瘦适宜,风度翩翩,是很遭姑娘们青睐的那种梦中情人。他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朗朗上口,把一个木王府解说得头头是道,令游人称赞不已。我为这样的纳西后生而感到十分欣慰,也为纳西民族杰出的建筑艺术而骄傲!

四、走进玉龙雪山

从大理回来,也就是离开丽江的当天,我和游伴商量着如何利用好在这里的一分一秒。计划上午到玉龙雪山,然后到玉水寨和束河古镇。游伴找来纳西导游和桂花的名片,打通了她的小灵通。以80元的价格,谈妥了全天的用车。

这一天天气真好,是来丽江以来少有的好天气。可谓蓝天白云,彩霞满天,晴空万里啊!

汽车来到玉龙雪山收费站,每人120元的门票。和桂花急中生智,拉着游伴儿子的小手,对售票员说,这是她的侄儿。售票员一看这黑小子,地地道道的一个小纳西,二话没说,就放了进去,为此省下了一张门票。按丽江的规矩,只要是纳西人,进入玉龙雪山是可以免票的。此情此景,看在眼里,实在令人感动。与这位素昧平生的纳西妇女,也不过是第二次交往,人家就知道想别人之所想,处处想到为游客节约,在这个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社会里,这样的精神难得啊!

来到东巴谷,这里是拍照玉龙雪山的最佳位置。汽车在路边停了下来,我们走下车,只见蓝天白云下,玉龙雪山像一条银妆素裹的蛟龙在天边飞舞。你看那洁白的山峰,犹如一位刚刚沐浴出水披着轻纱的少女,在云雾的缭绕中,时隐时现,更显得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相传玉龙雪山是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的化身,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便是“三朵节”。在这个时候,纳西族同胞将举行盛大的欢庆活没有人登上顶峰的雪山之一,她的神秘更加让人仰慕不已。

汽车在白水河畔停了下来。河的上游,层层叠叠梯田似的滩涂,看起来跟四川黄龙沟的景色相差不多。不少穿着彝族服装的牧民,牵着黑的白的花的牦牛在堤坝上走来走去。牦牛身上披红挂绿,好像正在参加白水河上的一个什么民族盛会似的。三五成群的牧民手里拿着民族服饰,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向我们兜售照相生意。河的下游,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湖泊,湖水里面长着不少的松树麻柳树和叫不出名来的灌木丛。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天空,在这里互相辉映,把一条白水河装点得就像九寨沟的海子一样。如果你去过黄龙九寨沟,再和这里一作比较,我想,你也一定也有这样的感慨的。

上玉龙雪山有三条索道,我们坐的通往牦牛坪的索道。索道从原始森林中穿过,只见一颗颗古老的大树上挂满了一束束松闹,在微风的吹拂下,好像在向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招手致意。远处的盘山公路,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缠绕在玉龙雪山的腰间。

来到牦牛坪,一阵阵悠扬的歌声在缥缈的云雾中回荡,在棉朵似的白云间萦绕;一群身着彝族服装的花季少女就像下凡的仙女一样从缭绕的云雾中飘然而致,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她们踏着青春的节拍,移动着欢快的舞步,使整个牦牛坪沉浸在歌的海洋舞的欢快之中。此时此刻,翩翩翱翔的鸟儿飞来了,脖子上挂着铃铛的正在吃草的牦牛走来了,欢迎着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欢迎着我们这些龙的子民!

牦牛坪,其实是一个地势比较平坦的草甸。绿绿的青草,成群结队的牦牛,熙熙攘攘的游客,把一个深藏大山无人问津的地方渲染得富有生机与活力。

一条木头铺就的小道,连接着一条木头建造的小街和一座藏族喇嘛寺院。沿着这条小道,来到牦牛坪的最高点,玉龙雪山十三峰就可以尽收眼底。

小街上,人来人往。小贩的吆喝声,游人的喧闹声,可谓声声入耳。店铺里,旅游商品琳琅满目,酥油茶粘粑羊肉串应有尽有。

来到一家藏胞小吃店,店里有一位十分漂亮的藏族姑娘。她颀长的个子,线条分明的身姿,生动明媚的五官,吸引着来来往往游人的眼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游子。其实我们并没有饿意,平常也没有吃酥油茶羊肉串喝青稞酒的习惯。看着这位漂亮的藏族姑娘,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这家小店,要了青稞酒羊肉串和酥油茶,围着温暖的火堂在小凳上坐了下来。姑娘一边为我们打着酥油茶,一边和我们聊天。在闲聊中,知道姑娘名叫达娃卓玛,姊妹俩。家就住在牦牛坪。她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四川的汉族后生。这个小店是她姐哥和姐姐开的,生意做得还算红火。听着达娃卓玛甜甜的话语,欣赏着她那窈窕的身姿,青稞酒还没有下肚,我们就陶醉了。在人们的印象中,藏族人就是那种三大五粗脸上黑红黑红的样子,真没有想到,在这大山深处,还有这么靓丽的一朵雪莲花啊!借着酒兴,我们唱起了《雪域之光》、《走进西藏》,更进一步拉近了我们和藏族姑娘的距离。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达娃卓玛姑娘为我们唱了一曲《青藏高原》。姑娘的歌喉清纯甜美,我们自觉不知觉地和着歌声踏着节拍,后来干脆来了个大合唱。路过的游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有的干脆停下步子,加入了我们的合唱行列。

我们和姑娘开着玩笑,问她愿意嫁到四川去?她毫不介意地说,只要哪个小伙子喜欢她对她好,嫁到天府之国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从内心来讲,我们还真想给达娃卓玛姑娘在内地找一个婆家,不能眼看着这么一位漂亮的雪莲花,就深深地埋没在崇山峻岭之中啊!你说是不?

时间不早了,我们还始终挪不开脚步,总想跟达娃卓玛姑娘在一起多呆一会儿。最后,我们还是迈着沉重的步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家小店,离开了难以忘怀的达娃卓玛姑娘。

来到牦牛坪的制高点,终于看到了玉龙雪山的真面目。使我想起了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用在这里可是恰到好处的;看到山上的积雪,满天飞舞的雪花,更使我深深体会到毛泽东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句的真实意境来。雪山景色虽然十分壮观,气势极为磅礴,但是,由于无法投入她的怀抱,只能远观,缺少那么一点点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儿!

来玉龙雪山游玩的除了国人,还有不少不同肤色的人种。他们有夫妻双双,有的成双结队来到这里。语言虽然不通,但对美好景色的向往是一致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对德国汉堡大学的教授,大约30岁左右的样子。他们带着一位翻译兼导游,导游是一位来自东北的姑娘。这夫妻俩面带微笑,慈眉善眼,显得非常和蔼可亲有涵养的样子。我给男老外打上烟,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并用很拗口的汉语连连说着谢谢谢谢。通过翻译,我们了解到他们夫妻俩是来中国休假的,他们非常向往没有被人类征服的玉龙雪山,因此就来到了这里。我和我的游伴提出和他们夫妻合影留念,他们很乐意地接受了。等我们拍照完以后,他又拿出他的数码相机,和我们一行合了影。也许我们以后不可能再见上面,但这对德国夫妇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的脑海了萦绕;这瞬间的交往,地久天长的友谊将永远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五、山明水净话束河

到过丽江的人,不一定去过近在咫尺的束河古镇。这里是木氏土司的发祥地,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玉龙雪山回来,经玉水寨来到束河古镇已经是下午3、4点钟的光景。为了逃票,在和桂花的指引下,我们从一条坎坷不平的机耕道来到了古镇。

欢迎我们的除了蓝天白云和明媚的阳光,就是那此起彼伏的一声声狗吠。我一阵阵心惊肉跳,就像作了贼似的,生怕被别人抓住我们这些逃票的人。

这时的古镇,天空湛蓝湛蓝的,蓝得实在令人心醉。灿烂的阳光,棉朵似的白云,翠绿的青山,淙淙的溪流,熙熙攘攘的游客,使古镇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束河与丽江相比,那是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古镇。这里的溪水更加清澈洁净,由南向北贯穿整个束河古镇,把整个镇子串成一条长廊,再由此生出条条深巷。农家院落似的房屋更加古朴原始,与趋以城镇风格的丽江民居相比,就显得更加简朴实用,也多了那么一些田园诗般的韵味。

走进古镇,仿佛听到山间马帮的阵阵铃声,四方街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田野里纳西姑娘们的欢歌笑语。流连其间,人们好像回到了那宁静祥和的远古时代,怀旧之心油然而生。探古访幽的人们,在这方净土追寻着纳西先民由游牧到农耕,再走向城市的点点痕迹。从而也净化着多年来城市带给人们喧嚣浮躁的心灵。

来到茶马广场,只见这里绿树成荫,沟渠交错,小桥流水,溪流淙淙,楼台亭阁,店铺林立。在灿烂的阳光下,古色古香的凉亭里,美若天仙般的姑娘们,正在一边聊天,一边品尝着沁人心脾的美酒。现代派的小伙子们,微闭双目,弹着吉他,唱着《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的曲子,仿佛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绿树掩映下的九鼎龙潭的山坡上,一群留着锅铲头发的小男孩正在这里戏耍,抓着蛐蛐,捉着迷藏,欢度着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龙潭岸边,一位身材魁梧,头戴八角帽,身着灰军装的人,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我大吃一惊,活脱脱一个红军时期的毛泽东的模样,那慈眉善眼的脸庞,那一招一式,就连下巴上那颗伟人痣,与毛泽东也别无二致,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后来,我们一打听,才知道这位毛泽东似的人物,是当地一位地地道道的纳西人。凭着上帝赐给他的一副伟人长相,和人们对毛泽东的崇拜和怀旧心理,招揽着照相生意。听说一年下来,能挣上那么十万八万的。

虽然我离开了丽江,但我要为你的美丽骄傲,为勤劳勇敢的纳西同胞祝福!

浪漫暹罗湾

一、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国,准确地说,是第一次自费出国旅游。可想而知,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在双流国际机场,我们一行坐上泰国的国际航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平安地在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降落。

曼谷,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繁华。从飞机上俯瞰,远处碧蓝的大海,近处的农田滩涂和低矮陈旧的楼房,没有一点点大都市的味道。

一出候机大厅,我们一行36人受到了泰国导游阿平和小安的热情接待,并接受了泰国少女献的鲜花。我们乘坐的大巴,大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四星级酒店住了下来。

导游阿平和小安都是华人。阿平个子不高,祖籍广东,40来岁的样子。来泰国有10多年了,找了一位泰国老婆,在中国驻泰国使馆附近买了一套电梯公寓。阿平待人热情,知识面宽,比较善于言谈,一口地道的广东普通话,听起来虽然比较别扭费劲,但游客们并不反感他。

导游小安20来岁,小个子,黑黝黝的肤色,不但能说泰语,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平常小安不善言谈,显得有点腼腆。他从小跟随父母由云南来到泰国,别看年纪不大,他早已成家立业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饭,乘坐大巴前往曼谷大皇宫。

在高速公路上,一辆曼谷牌照的小车和我们的大巴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还好,问题不是很严重,只是一点点擦挂而已。小车不依不饶的冲到了大巴前面,把大巴拦截了下来。双方协商没有结果,只得到附近交管部门处理。

我们只好下车,观赏马路两边的风光。这是一条6车道的高速路,与我国的行车路线恰恰相反,车子一律的靠左边行驶。公路两旁矗立着一根根方形电线杆,电线杆上挂满了蜘蛛网似的高压线电缆线。导游阿平告诉我们,以前他们这里也是用的圆形电线杆,蛇类经常沿着电线杆爬到高压线上,造成电线短路,电器烧毁。人们发现蛇类无法爬上方形柱子的高脚屋,后来就把电线杆完全改造成方形的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协商调解,大巴终于可以放行了。游客们有了怨气,说,这个小车司机太没有全局观念了,一点小小的擦伤,就把我们这些外国游客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沿途,我们看到到处矗立泰国国王普密蓬和泰国僧王苏瓦塔那摩诃长老的巨幅画像,在僧王的巨幅画像上披挂着黑纱;我们见到的所有泰国人,都穿着上白下黑的丧服;所有悬挂的泰国国旗,都下半旗。导游阿平告诉我们,泰国人民最崇敬他们的国王和僧王了,政府可以反对弹劾,但是对国王和僧王他们是毕恭毕敬,崇拜得五体投地。苏瓦塔那摩诃长老刚刚过了100岁的生日,在2013年10月25日就去世了。泰国人最崇拜他们的僧王,成了泰国人民的精神领袖,就连泰国普密蓬国王见到僧王都要顶礼膜拜。在僧王去世后,泰国政府宣布一个月为治丧哀悼期。在这一个月内,全国人民都自觉地为僧王带孝,不做如何对不起僧王的事。

在市中心,我们看到大街正中设起了路障和钢丝网。路障后面站着一排排头戴钢盔,手持钢枪的泰国军人。导游阿平告诉我们,这些路障,是为了防止黄衫军冲击政府部门设置的。黄衫军是支持阿披实的,由于英拉政府执意推动一项为他信(英拉的哥哥)洗刷罪名的特赦法案,激起了黄衫军的强烈反对。

由于此期间正是僧王的治丧哀悼期,黄衫军非常克制,在我们驱车的路上没有看到一个黄衫军的影子。泰国人可以随便骂政府和各级领导人,但从来没有哪个人骂过国王和僧王。可见泰国人是一个有信仰、有崇敬、有希望的民族。正如郁达夫曾经说过的:“一个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体;一个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道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感受颇深,从中看到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距。

大皇宫金碧辉煌,游人如织。阿平说,大皇宫相当于北京的故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