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60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7 07:31:54

点击下载

作者:何志明

出版社: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日本文化60詞

日本文化60詞试读:

前言

動畫(Anime)、漫畫(Comic)和電子遊戲(Game),合稱ACG,對一眾鍾情日本流行文化的發燒友而言,一定不會陌生,相信有人會認為以ACG為首的流行文化就是代表了現在日本文化的主要部分。由於工作關係,筆者每天都會接觸在大學攻讀日語和日本文化的學生,從他們身上,可以知道現在對日本產生興趣的年輕一輩中十居八九都是因為受到上述流行文化的影響。自2004年日本政府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作短期逗留的待遇後,往日本觀光旅遊的港人數目不斷上升。資訊科技發達令香港和日本的距離急速拉近,大量有關日本的資訊每天不停發放更新,使日本成為其中一個最為我們感興趣的國家。不過,大家對日本社會和文化的認識又有多少呢?

流行文化和飲食旅遊等事物固然令不少人着迷,但另一方面,日本亦是一個經常因為政治和外交問題觸動我們神經的地方。在歷史和領土等問題上,日本擺出與其亞洲鄰國不同的姿態,形成地區內緊張和不穩的局面。此外,全球一體化使世界的距離大大縮短,日本是我們的鄰邦,不論你是否喜愛日本社會和文化,作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都應該知己知彼,方能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穩操勝券。

筆者相信一本深入淺出的工具書能幫助讀者更容易認識日本的社會和文化。《日本文化60詞》透過介紹日本現代社會、傳統文化、近現代社會文化及日本人的價值觀,為讀者開啓認識日本的一扇窗。筆者在大學時期攻讀日本研究,及後赴日進修日語語言學,並獲得語言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在日多年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加上畢業回港後在大學一直從事有關日語及日本社會文化教研工作的關係,使筆者對日本這個國家有更深的體會。筆者盼望以一個香港人的身份為香港讀者就日本社會及文化帶來不一樣的角度和視野。

本書雖然是介紹日本的社會和文化現象,但只要讀者能運用觀察力來比較身邊所發生的事物,不難發現文化其實是可以互相影響的,並非是獨一無二的現象。反觀一些在日本社會已被視為習以為常的事,在今日的香港才漸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例如日本的企業在犯錯或出現醜聞後大多會馬上向公眾致歉,尋求原諒,近年這股風氣開始影響到香港。從昔日傾向維護個人或企業形象而拒絕道歉,到現在漸漸採取開明和負責任的態度向公眾致歉和交代事實,足見文化是可以互相影響和補足的。期望讀者能藉着認識日本來反思香港當下的狀況,有否一些日本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借鏡?如何令香港這個城市變得更吸引?這都是值得大家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在此,筆者要感謝出版人羅國洪先生的支持、體諒和忍耐。本書由2011年開始構思和展開執筆工作,中間因為筆者要同時積極進行教研工作,以滿足現今香港的大學對教員的嚴格要求,書寫工作幾經波折才能夠完成。如今本書終於面世,實在有賴各方的支持。筆者在此首先衷心感謝高橋李玉香博士在百忙中為在下寫序言,同時亦要感謝李斯婷小姐和松本尚子女士兩位助手在校對、搜集資料和提供意見等各方面的協助。此外,筆者謹將此書獻給太太上田早苗,感謝她一直對本人的支持和鼓勵,讓本人能在學術上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最後,由於筆者才疏學淺,本書內容如有錯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正和提供寶貴意見。何志明 謹識二〇一四年六月.香港

現代社會情況

欺凌

Bullying いじめ

近年日本的欺凌問題嚴重,而欺凌所引發的自殺問題更備受社會關注。根據竹川(1993:46)的資料顯示,日本的欺凌問題廣泛受傳媒關注是在1985至1986年期間。現在,“欺凌”(いじめ,ijime)一詞已成為流行語,深入民心。而欺凌問題最早引起注意是在1984年,當時一名被欺凌的學童為了報復而殺死了同班同學。翌年,一名受欺凌的學童自殺而觸發社會的關注。到了現在,欺凌問題似乎不絕於耳,究竟“欺凌”的定義是甚麼?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pan)的解釋,欺凌是該兒童或學童遭受來自相識的人在精神或物理上的攻擊而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欺凌的地點並不一定在學校。所謂相識的人包括學校內外的人,例如同校的同學、課外活動的參加者、受欺凌的當事人所屬團體的相關人士等。精神上的攻擊包括被群眾刻意疏離和忽視等雖然並不構成直接的身體襲擊、但仍能造成當事人精神上痛苦的行為。物理上的攻擊則包括身體的攻擊、勒索或故意收起當事人的金錢財物。欺凌事件較容易發生於學童在校與某些群體交往的時期。竹川(2006:40-43)指出,欺凌可以分成下列四大類:1.惡意戲弄形式的欺凌

由一名至數名的學童向弱勢的當事人施以嘲笑戲弄等的欺凌,此類欺凌一般而言屬短暫的,但如果情況持續,當事人所受的傷害可能會加深。2.群體形式的欺凌

當事人遭受一幫群眾欺凌,方式包括刻意疏離當事人、將當事人的財物收起等。除了實際參與欺負行動的人外,其他袖手旁觀的人,或因別人遭受欺凌而感到高興的觀眾,亦算是欺凌的參與者。3.奴隸形式的欺凌

在群體中出現一些小群體,而這些小群體裏出現一些被欺凌的人物。他們的角色就像僕人一樣要侍奉主人,例如被毆打、被索取金錢購買零食、為其他成員預備茶水等。這類“主僕關係”,除非受欺凌者的“奴隸”角色有其他小群體成員接替,否則難以中止。4.犯罪形式的欺凌

向被欺凌的當事人作出恐嚇、暴力對待,嚴重者甚至要求對方進行店鋪盜竊等等犯罪行為。

文部科學省於2008年進行的有關校內暴力行為和欺凌的調查指出,小學、初中及高中的暴力行為事件總數合共59,618件,是有調查記錄以來最多的。至於小學、初中、高中及特殊學校所發生的欺凌事件則有84,648件。因欺凌而自殺的小學、初中及高中學生有3人,整體學童的自殺人數合共為136人。欺凌問題的後果可以相當嚴重,可是要掌握欺凌的實況並不容易,竹川(2006:15-17)指出,從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上都難以得到可靠的線索,原因是雙方都不願意說出真相。從加害者的立場來看,他們為了逃避受罰,所以通常都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相反,受害者為了避免遭報復以致受到更大的損害而選擇緘默。此外,欺凌的實情一般都不容易查出,除非學童留下遺書自殺,才較容易找出原因所在,否則學校方面也因為害怕遭受調查和被追究責任而多不作正面回應。所以,要欺凌問題水落石出,往往都要花上很長時間跟進才有成果。另一方面,學校及它所屬地區的教育委員會不願意採取合作的態度公開資料,往往令調查增添難度。警方對在校園所發生的欺凌事件也顯得束手無策,這是由於欺凌案件大多缺乏證據,而受害者和加害者雙方的隱密關係亦令調查不容易取得進展。例如2011年10月於滋賀縣大津市就讀的初中二年級男生因在校內遭受欺凌而自殺;男童的父親先後三次向大津警署要求調查兒子的死因,但不獲受理。警方拒絕協助死者家人的原因是該宗乃自殺案件,由於案中沒有受害者,所以不能調查。事件曝光後,受到傳媒高度關注,並開始跟進事件。在2011年10月大津教育委員會向男童就讀學校的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受害男童在自殺前遭受同學極度嚴重的欺凌,包括被迫練習自殺、被勒索大量金錢、被迫進行店鋪盜竊、被毆打、被撕毀成績表和被迫吞下昆蟲屍體等。該校的教師亦對有學生被欺凌視而不見,受害者最終因得不到協助而選擇了一條不歸路。2012年7月大津市長向男童的家人致歉,警方也搜查學校和市政府辦公室,希望找出自殺和欺凌之間的關係。男童的家人及後亦正式向作為加害者的數名學童提出刑事起訴。

上述的事件相信只屬冰山一角,欺凌突顯出在學校這個禁閉空間內發生的青少年問題之隱閉性質。由於當事人年紀輕,當受到欺凌時大多不擅長處理這類與朋輩相關的問題,而發生問題後如何掌握證據也是一大考驗。如果擔當保護學生角色的教師、學校和政府相關部門都各自為政,為保面子不正視和認真處理問題,那麼只會令更多的學童受害。現今的欺凌問題越來越嚴重,受害者單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妥善解決問題,所以學校和政府部門的協助是刻不容緩的。

延伸閱讀

竹川郁雄,《いじめと不登校の社会学——集団狀況と同一化意識》,京都:法律文化社,1993。

竹川郁雄,《いじめ現象の再検討——日常社会規範と集団の視点》,京都:法律文化社,2006。

新詞流行詞大獎

Buzzword of the Year 新語·流行語大賞

在日本,每年年末都會舉行新詞流行詞大獎選舉,選出約10組新詞或流行詞,並頒授獎項以示表揚。新詞流行詞大獎的正式名稱為“現代用語之基礎知識選U-CAN新語流行語大賞”(http://singo.jiyu.co.jp),自1984年起,每年12月上旬都會公佈“U-CAN新詞流行詞大獎”。《現代用語之基礎知識》是一本每年由自由國民社出版的書籍,內容是介紹當年在日本出現的新詞。在一年間出現的林林總總的“語句”當中,選出能輕妙地描繪世態,以震撼且獨特的表達手法,令普羅大眾都琅琅上口、耳目一新的新詞及流行詞,並以新詞流行詞大獎表揚跟這些詞語息息相關的人物或團體。《現代用語之基礎知識》每年10至11月左右先公佈候選的50至60個新詞流行詞,供公眾參考和選擇。然後,他們會參考讀者評審委員的問卷調查,由評審委員會篩選候選語句,再選出頭十名和年度大獎。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各個界別的人士和文化人,例如2012年的評審委員包括:姜尚中(東京大學教授)、俵萬智(和歌詩人)、鳥越俊太郎(新聞工作者)、室井滋(女演員/散文作家)、役滿(漫畫家)、箭內道彥(創作總監)、清水均(《現代用語之基礎知識》的總編輯)。頒獎方式自第11屆(1994年)起把頭十名和大獎合併。從前新詞流行詞大獎設有“新語部門”、“流行語部門”、“表現部門”等等,由部門各自選出獲獎的詞語。每年年末,新詞流行詞大獎的獲獎名單和頒獎典禮都備受矚目,傳媒都會採訪並將片段在時事和新聞節目中播放。

新詞流行詞大獎的得獎詞彙遍及多個範圍,常見的有政治、經濟、民生/社會、娛樂、體育等等。在此,讓我們以2010-2012年的新詞流行詞大獎作例子,看看部分得獎詞彙。【政治】

脫小沢(脫小澤) 2010年

どじょう内閣(泥鰍內閣) 2011年

維新(維新) 2012年

第3極(第3極) 2012年

近いうちに(短期內) 2012年

以上得獎詞彙都是圍繞着日本近年低迷的政治困局。前民主黨元老眾議院議員小澤一郎因為種種關於收受政治捐獻及賄款問題遭黨內排斥,民主黨不希望被這位曾擁大權的政治元老拖累,而欲擺脫他的影響(脫小澤)。2011年,隸屬民主黨的眾議院議員野田佳彥臨危受命競逐首相寶座,在他的演說中指出“泥鰍不會裝金魚吧”,這番話正是宣揚他的執政目標是平凡踏實的政治理念。傳媒稱呼這演說為“泥鰍演說”,在他當選後亦把野田內閣稱為“泥鰍內閣”。在民主黨執政期間,因政局低迷,容易造就新政黨冒起。日本維新會代理代表橋下徹先創立地域政黨“大阪維新會”,再結成“日本維新會”,作為全國政治政黨參選國會,可見當時日本的政局不再是民主和自民兩黨稱霸天下的時代。在兩大政黨制下,繼兩大政黨,勢力排行第三的政黨叫做“第3極”,如社民黨自2004年左右開始,就高呼自己是“第3極的社民黨”。在首相野田佳彥執政下,社會保障和稅金的一體改革關連法案通過;2012年8月,野田佳彥明言會在“短期內問信於民”,即承諾解散眾院。可是過了三個月,仍未知道短期是指何時,只是一直傳言說“短期內會解散”,實在叫人焦急。【經濟】

風評被害(風評損害) 2011年

LCC(LCC) 2012年

東京ソラマチ(東京晴空鎮) 2012年

2011年3月11日,因東日本大地震所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令民眾產生恐懼輻射的心理,導致離開福島避難的難民受歧視,產自災區的農產品、家畜、魚和工業製品亦遭嚴重排斥。這類因流言和虛假的情報在社區流傳而造成的風評損害,對災民而言,可謂雙重打擊。LCC是廉價航空公司(Low-Cost Carrier)的簡寫,以航空業界放寬監管為契機,ANA及JAL等大型航空公司都相繼正式加入LCC的行列,而2012年就稱為LCC元年。另一方面,一個東京新地標——東京晴空鎮——位於東京墨田區,和東京晴空塔一同在2012年5月22日開業。東京晴空鎮離地面150米,設有能近距離一邊觀賞晴空塔、一邊進食的特別餐飲區,餐廳及時裝店等店鋪共有312間。【民生/社會】

無縁社会(無緣社會) 2010年

イクメン(育男) 2010年

スマホ(智能電話) 2011年

帰宅難民(回家難民) 2011年

2011年“長者失蹤”的問題令眾多日本人吃驚,“家庭破滅”、孤身離世蔓延到30歲的年輕一代,“虐兒”情況亦越來越嚴重。日本社會彷彿已失去了人和血親或地方的羈絆。由於NHK的報道,日本人重新檢視社會上可悲的現實。另一方面,樂於育兒的男士近年在日本也大幅增加。“育男”一詞源於“ikemen”(即“帥哥”)。這種表達方法正正是流行的焦點,開拓父親的育兒產品和售賣相關貨品的店鋪正在冒起。雖然日本政府訂下目標,要在2017年之前,把男士申請育兒假期的比率提升至10%,但是在現實中還是困難重重。談到現今潮流的焦點就不能不提智能電話。智能電話是和電腦有同等擴張性,能直接連接網絡的手提電話。例如大受歡迎的蘋果公司的iPhone系列,由Google公司提供、安裝了Android系統的機種等,各公司都發售類似的終端機,增加了智能手機製品的種類。2011年是智能電話普及的一年。夏季售出的手提電話,半數以上都是智能手機。在公司等地方遇上災難時,因交通混亂而難以回家的人稱為“回家難民”。在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推斷因鐵道停駛等原因變成“回家難民”的人約有五百萬。【娛樂】

AKB 48 (AKB 48) 2010年

ゲゲゲの~(ge ge ge的) 2010年

AKB 48的名字在日本可謂深入民心,這隊組合的名字來自地名Akihabara(秋葉原),概念是“能夠前往見面的偶像”。由著名填詞人秋元康出任總監,是現今最成功的商業偶像之一。特別是成員的選拔,是由支持者透過“總選”來決定;這項構思,令和秋葉原系無關的一般支持者都很關注。她們的姐妹組合,有以名古屋市榮作活動據點的SKE 48,和以大阪難波作活動據點的NMB 48等。“ゲゲゲの~”令人聯想起漫畫界大師水木茂的妻子武良布枝的自傳《ge ge ge的妻子》。這本自傳改編成連續劇,由2010年春天起在NHK早上時段播放。雖然第一集的收視是歷屆最低的14.8%,但是劇集越播越受到觀眾歡迎。最後一星期的平均收視V型反彈,有23.6%。故事圍繞兩人極度貧困的生活,自每星期刊載的漫畫〈墳場的鬼太郎〉改名為〈ge ge ge的〉才轉趨成功。【體育】

なでしこジャパン (撫子日本) 2011年“撫子”,是日本女子足球代表隊的暱稱。2011年7月17日於德國女子足球世界盃決賽,日本隊以二比二和美國隊打成平手,接着互射十二碼以三比一戰勝美國,初次奪得冠軍。在國際足球協會(FIFA)主辦的大賽中,不論男女子賽事,日本都是史上首次勝出。囊括大賽最有價值球員(MVP)和得分王的澤穗希光芒四射。於同年8月,日本女子足球代表隊獲日本政府授予國民榮譽獎,令震災後消沉的日本精神抖擻。

以上列出的只是部分得獎新詞及流行詞,但我們仍然可以窺探出近年日本社會的現象。首先在政治方面,由於民主黨的執政能力薄弱,造成國民對政府不信任,一些政客便趁機集合力量組成新政黨,希望能在政治上分一杯羹,令原來低迷的政局再添上難以預測的變數。另外,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和福島第一核電廠洩漏輻射物質的嚴重事故,令整個日本陷入前所未見的困境。日本政府救災不力和核電廠不負責任的經營運作方式令事態變得難以收拾。另一方面,民間的救災行動、人們互相幫助都盡顯人性光輝的一面。事件引起日本人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和支援的重要性。不過,這場大災難的影響始終非常深遠,不僅令無數人喪失家園和寶貴生命,亦為一部分無辜的災民帶來無情的打擊。此外,近年日本社會上出現種種的家庭倫理問題,這點實在令人憂心。相反,體育界的喜訊接二連三,令人振奮,為一時失去動力和方向的日本注入新能量。

透過新詞及流行詞,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日本社會的變化,作為探索日本新動向的平台,新詞及流行詞的確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延伸閱讀

靳衛衛,《走進日本:透視日本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第27章:日本的流行語,頁164-173)

搞笑藝人

Comediansお笑い芸人

日本的娛樂圈有一眾搞笑藝人,他們受歡迎的程度絕不下於一般的歌手和演員,他們大多以組合的形式(以二人的組合居多)演出。搞笑藝人以關西地區出身的人為主,這是由於關西地區特別是大阪的人比較具搞笑的天分,相反東京則較少搞笑能手。其實,大阪多產以搞笑伎倆逗觀眾發笑的藝人,除了是藝人本身的素質外,亦有賴一些具規模的公司領導行業,使搞笑藝人成為跟歌手和演員一樣有發展機會的演藝專業,吉本興業就是當中的佼佼者。

吉本興業(http://www.yoshimoto.co.jp)於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4月1日由吉本吉兵衛夫婦創辦,創辦時只有一個小規模的寄席(yose)表演場地,及後二人積極收購其他表演場地進行“漫才”等類型的演出,知名度才漸漸提高。1948年(昭和二十三年),吉本興業正式在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有限公司,規模和營業額亦隨之增加。吉本興業的目標是不靠借貸來經營公司的業務,這個目標於1985年終於達成(川崎,2003:55-58)。今日的吉本興業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甚具規模的企業,經營業務遍及多個範疇,包括:電視、電台、影帶、廣告及其他影像軟體的製作和銷售,籌辦演藝活動,經營劇場、廣告及地產生意等等。吉本興業一直積極地培育搞笑藝人和喜劇演員,而部分學員更成為現在殿堂級的喜劇演員,例如在1982年由濱田雅功和松本人志組成的二人組合Down Town(ダウンタウン),以及在1990年由岡村隆史和矢部浩之組成的二人組合Ninety-nine(ナインティナイン)。

現代的搞笑藝人的演出方式以“漫才”、“漫談”、“短劇”等為主,他們除了在舞台或劇場等正式的表演場地演出外,電視節目也是他們經常演出的地方。日本的電視台有不少綜藝節目都是由搞笑藝人擔綱演出,通過大眾媒體提高其知名度。對搞笑藝人而言,搞笑的伎倆是受注目的地方,所以他們都會設計一些具創意、能吸引觀眾的動作或口頭禪。有一些搞笑藝人會在服飾造型上下工夫,務求讓觀眾耳目一新和留下深刻印象。在“漫才”的演出中,搞笑藝人組合中的一名成員會裝儍,說一些儍話或莫名其妙的話,然後由另一名成員道破或諷刺其儍話來引觀眾發笑,在日語稱為“ボケとツッコミ”(boke to tsukkomi)。搞笑藝人亦會設計一些短劇來逗人發笑,內容包括“boke to tsukkomi”,也有模仿某些知名人物的小動作和口吻。搞笑藝人的競爭很大,要一舉成名實在不易。有志成為搞笑藝人的年輕人很多,縱使現在已有專門教授搞笑技巧的課程和培訓新人成為搞笑藝人明星的學校,但成名背後的辛酸往往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加上每年新人輩出,舊人要保持其知名度和長期得到觀眾支持,實在是非擁有超凡實力不可。

延伸閱讀

川崎宗夫,《なにわの笑売人》,東京:芸術生活社,2003。

援助交際

Compensated dating援助交際“援交”一詞相信大家都可能聽過,它本來是日語“援助交際”(enjyokôsai)的簡稱。“援助交際”是1996年日本的“新詞流行詞大獎”(http://singo.jiyu.co.jp)其中一個獲獎的新詞。獲獎者是記者黑沼克史。當初“援助交際”是指一般家庭的女生為了獲得零用錢來購買名牌手袋、衣服等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惜向陌生的男性出賣自己身體,以獲取金錢上的回報。記者黑沼撰文披露這些女生為金錢出賣自己身體的事情而引起社會的關注,“援助交際”一詞因而獲獎。援助交際對當時的社會造成頗大的衝擊。援助交際表面上雖然並不完全等同於賣淫,但抱着這種輕率的心態援交的人大多是十來歲的初中或高中女學生,她們對性和出賣自己身體一事大膽及開放的觀點令公眾震驚。其實,援助交際的定義也頗為模糊,部分人認為援助交際和賣淫不同,賣淫涉及性交易,但援助交際不一定有。而造成援助交際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女生認為她們只是和陌生男子聊聊天,最多只是幹一些接吻、擁抱或用手觸摸重要身體部位的動作,而不會出現性行為,這種想法減低了她們的羞恥心和犯罪感,使她們誤以為援助交際並不是甚麼大事,只是“玩玩而已”。速水(1998:15-38)指出,進行援助交際的女生主要是因為壓力、慾望、孤獨和家庭問題。速水對援助交際有以下的見解:別以為她們是因為貧窮才被迫援交,相反有部分女生是來自富裕家庭。這些女生在家庭生活和日常學習上承受來自父母和學校的壓力,為了抗衡壓力,於是作出反叛行為。此外,她們認為通過援交所獲得的金錢是她們用自己的能力賺回來的,要好好珍惜。援交也是證明她們的存在和價值的方法,吸引對方多花一點錢在自己身上,是提升自我價值的表現。一些援交的女生有時候會覺得她們有能力控制不與對方發生性行為,她們認為自己只是出賣時間和一小部分的身體給予對方以換取“報酬”,因此不同意援交等同於賣淫。家庭問題也是促使女生援交的重要原因,父母嚴厲的管教激起了她們的反抗情緒。例如常常被父親痛罵,自己的交友情況(包括結交異性)被父母多番查問等在家的不愉快經驗。這些不愉快經驗促使她們希望脫離家庭,尋找自我的天地。對於這群十來歲的女生而言,異性和性本身已是她們感興趣的東西。她們渴望得到其他人的關心,對被男朋友拋棄感到沮喪。這些都是出於害怕孤單寂寞的感覺。

藤井(1998:107-134)的文章指出,有援交經驗的女生們認為援交可以獲得金錢,又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例如只是有身體接觸而沒有性行為),而援交也只是“出賣身體”但沒有“出賣靈魂”。不過,援交是否如她們所想的一樣呢?藤井綜合老師和專業輔導員的意見,指出援助交際有下列十項危險:(1)對金錢的看法變得麻木,不懂得善用金錢。(2)援交成了習慣,不能自拔。(3)因性病、意外懷孕及身心的疾病等,而對健康造成嚴重損害。(4)因援交而破壞和自己至親及身邊朋友的關係而變得孤獨。(5)失去勤奮努力工作的動力。(6)容易結識壞人,並與他們扯上關係。(7)容易沾染毒品。(8)可能會對男性失去信任。(9)將來難以建立正確的性觀念和意識。(10)失去人生應有的活力和希望,人生觀變得消極。

從日本厚生勞動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的統計數字,近年年輕人患上性病的比率很高,15-19歲這個年齡組別的女性是屬於高危一族。15-19歲女性患上性病的統計數字

在統計中,雖然沒有因援交而患上性病的數據,但援交與性病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這些數字亦反映出現今年輕女性對性的開放態度。在討論援助交際的問題時,我們不禁會問一句:援助交際是否真的像這些女生所想與賣淫不同?雖然援助交際是否涉及性行為由當事人決定,但相信這並非是認為援助交際比賣淫的嚴重性低的原因。援助交際在某程度上是美化賣淫的代名詞,涉及相關活動的人其實令自己處於險境,做法十分危險和不智。她們自以為可以控制自己不與對方發生性行為的想法更是一廂情願,反而因此惹上麻煩,甚至被對方侵犯,也並不罕見。援助交際引發社會討論現今年輕一代女性面對性、家庭、交友和金錢觀念等各方面的問題。當中牽涉不同範疇的青少年問題,絕對不容忽視。

延伸閱讀

宮台真司、速水由紀子、山本直英、宮淑子、藤井誠二、平野広朗、金住典子、平野裕二,《〈性の自己決定〉原論》,東京:紀伊國屋書店,1998。

中山美里,《我的16歲援交手記》,福島邦男譯,台北:文經出版社,2006。

過勞死

Death from overwork過労死

日本是個勤勞的民族,日本人的拼搏精神令他們的國家能在短短數十年間不單從戰敗的陰霾中站起來,更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這些都是舉世聞名的。但日本人勤奮工作的背後卻有隱憂,因過度工作而失去寶貴生命的事件常常發生,日語中“過勞死”(karôshi)一詞更因而聞名於世。如何界定過勞死?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定義,“過勞死”是指因工作引起的腦心血管疾病而造成的死亡。厚生勞動省在2001年12月以前只針對死者腦心血管疾病病發一星期前他過度工作的量和性質作評核,以決定是否可獲工傷賠償;但在2001年12月以後則更顧及到因工作超出負荷引致的長期疲勞,並修改了工傷賠償中有關“腦心血管疾病的標準”的部分(引用自2010年11月厚生勞動省都道府縣勞動局勞動基準監督署所發出之《腦心血管疾病之工傷評核——“過勞死”與工傷賠償》文件,見http://www.mhlw.go.jp/new-info/kobetu/roudou/gyousei/rousai/040325-11.html)。

簡單而言,腦心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心肌梗塞、心絞痛、心臟停止等等。這類疾病主要是基於年齡、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原因,以及與遺傳有關的原因而形成,症狀會隨着時間慢慢惡化,直至病發,最終可能會引致死亡。如果上述症狀是因為超出正常範圍的工作而引起這類腦心血管疾病,並加劇其惡化的速度,便有理由相信當事人是因為工作造成死亡而應納入工傷賠償之列。要證明當事人是“過勞死”,必須有證據指出當事人因為工作而構成沉重負擔,這些沉重負擔加快了腦心血管疾病惡化的速度。而構成沉重負擔的工作條件包括:長時間工作、不規則的工作編排、需要長時間緊守崗位、因業務需要到國外公幹、需要輪班工作或當夜班、處於對身體造成某程度負擔的特殊工作環境,以及需要承受相當程度精神壓力的工作等等。

究竟在日本與過勞死相關的問題有多嚴重,看看統計數字便可略知一二。一個名為“過勞死110番”的組織(National Defense Counsel for Victims of Karoshi,網址:http://karoshi.jp。組織名稱中的“110番”是指日本全國通用的緊急求助電話號碼,等同於香港的“999”),每年都會提供免費電話諮詢服務,接聽來自日本全國各地有關過勞死的查詢。根據這個組織的資料顯示,每年均有多宗因工作而引起腦心血管疾病或精神壓力等症狀而致死的報告。例如在2009年有56宗,在2010年有22宗,在2011年有33宗,在2012年有24宗,情況可謂非常嚴重。從以上統計數字可見,的確有不少人或其親屬需要向有關專業人士發出求救訊息。但另一方面,我們卻甚少發現其他國家或地區像日本一樣出現如此多過勞死的個案,為甚麼?這個問題相信與日本的工作文化有密切關係。首先,日本企業的工作時間很長,日本人習慣由大清早便回到辦公室一直工作到晚上。即使是過了辦公時間,他們大多仍留在辦公室工作。日本的企業文化重視僱員間的互相合作,換句話說,僱員與僱員不是以個人的形式工作,而是以團隊的方式辦事,僱員間必須常常報告、聯絡及商量(日語稱為“ホウレンソウ”(hôrensô),此詞語的讀音不謀而合地與“菠菜”的讀音相同)。這種溝通方式的好處是僱員間互相合作和溝通,使工作經常能在監察下進行,不容易因為個人的問題或失誤而拖垮整個計畫。但弊處是僱員要經常舉行會議互相溝通、傳遞消息,這是一個很花時間的步驟。因此,日本人頻密的工作聯絡和會議被批評為欠缺效率和增加工作所花的時間。這種工作方式間接要求僱員耗費大量的時間來達致共識,難怪他們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此外,日本企業不習慣為僱員訂下各人的業務範圍,原因是既然是同一機構的僱員,便有責任去理解不同範圍的工作,不能只是幹自己工作範圍以內的事。這種標榜團隊精神的思維使工作的範圍含糊不清,僱員面對工作便難以推辭,變相增加了工作。再者,日本人十分介意別人的看法,對在同一辦公室內工作的其他成員都必須要存有體察之心,看到其他同事拼命幹活,自己也不敢提出放假要求,而且如果自己選擇放假,可能會被視為對工作不夠熱誠而影響前途。這樣的企業文化造成有薪假期只是形式上的東西,實際看起來,日本人就像一隻隻不用休息的小蜜蜂一樣日以繼夜拼命工作。即使身心疲憊也無法好好休息,這是間接導致身體機能轉差的原因。近年,在環球經濟環境轉壞的情況下,企業被迫裁減人手來降低成本,此舉令僱員的工作量變相增加。另一方面,僱員因收入減少,可能要增加工作時間來賺取多一點的收入。凡此種種,都是令日本人工作時間增加的原因。

形成過勞死的原因還有因工作超出當事人的承擔能力造成心力交瘁,最終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的“過勞自殺”。過勞自殺的成因主要是僱員被迫面對一些並非他們自願參與的工作,或因某種特殊原因,即使超出自己身心的極限也要完成工作,例如要交出營業的成績、長時期的公幹和長距離的上班路線、超出正常範圍的連續工作等等。

綜合以上各點,過勞死的原因有很多,日本的企業文化和日本人普遍認真的工作態度都容易引致在工作上感受到壓力而影響身心健康,當這個問題得不到適當紓解和處理時,便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疾病,甚至過勞死。近年,過勞死的問題受到社會關注,日本政府也開始積極地檢討和修訂相關法例來保障僱員。以過勞死為理由索償的案件也有增加的跡象,社會和企業對過勞死問題也較以前持開放的態度。雖然過勞死問題相信不會馬上消失,但可以肯定的是過勞死已是一個備受大眾關注的問題。新一代的日本人不再像上一代人一樣以工作為自己人生的全部,重視工作以外的個人生活的年輕一輩越來越多。只有當人們在工作和休息上能作出適當的分配和選擇,過勞死的問題才有望解決。

草食男

Herbivore boys草食(系)男子

日籍專欄作家深澤真紀在2006年提出“草食男”一詞,自此“草食男”就彷彿成為了部分現代日本年輕男性的代名詞,2009年更被選為新詞流行詞大獎之其中一個獲獎字詞,由“草食男”一詞所揭示的社會問題可以說是反映現代日本年輕男性對自我的形象和社會定位的新看法。究竟草食男是怎樣的男性?根據新詞流行詞大獎的官方網頁,草食男是指容易相處、顧家、溫柔體貼,可是對戀愛和性愛都不熱衷的男性。他們主要是40歲左右年輕一代的男性,對買車等消費活動都不感興趣。牛窪(2010:27)指出,草食男整體而言是20至34歲的男性,第一代草食男出生於1974至1977年,第二代出生於1978至1982年,第三代出生於1983至1988年。綜合牛窪(2010)對草食男的描述,他們有以下的特徵:1.欠缺在工作上積極拼搏的精神

日本在1990年代初泡沫經濟爆破後,經濟便出現下滑。對新一代的草食男而言,從前的“團塊世代”(即是於1947至1951年出生的人)及其子女“團塊第二代”(即是於1971至1976年出生的人)一直以來相信所謂“要用功讀書考入一流大學,繼而在一流企業努力工作出人頭地”的神話開始幻滅,原因是日本的經濟多年來並無起色,企業經營困難,無法像以前一樣給予僱員充分的保障。即使是一流企業也會倒閉,失業率上升、打工一族的薪金下調等等現象,都令新一代的人感到從前為公司拼搏一生希望出人頭地的想法已不合時宜。此外,嘗試創業也要冒上一定的風險,成功的當然可能一夜致富,但若失敗,便會一無所有。新一代的草食男面對此情此景,權衡輕重後大多都寧願選擇乖乖的在公司內安安穩穩地工作。相比他們工作上的前輩(主要是50、60歲的團塊世代)每天在公司不分日夜的工作、獲公司賞識給予機會到國外工作就好好聽從等等對公司唯命是從的態度,草食男則選擇放棄這些要犧牲跟家人相處和自己的私人時間的機會。因為他們明白即使為公司鞠躬盡瘁,事事聽從公司的吩咐也好,公司也不一定會保護自己。本着自己的將來都是要靠自己的思維,他們寧願選擇過一些適合自己的生活,而放棄成為一個為公司拼搏的“企業戰士”。2.獨特的消費模式

草食男的另一個特點是奉行合理主義的消費模式,簡單而言,就是對金錢斤斤計較、對汽車等消費品不感興趣和願意在與外觀美容相關的項目上消費。草食男的金錢觀念與傳統的男性不同,他們不會盲目為了追求某種目的而胡亂花費,例如為了追求異性而在高級食肆用膳、請客,又或花費在酒類及與女性相關的娛樂場所等等。他們有非常清晰的消費目的,不但絕不會刻意為展示男性固有形象而花錢炫耀自己,相反像家庭主婦們一樣對“特價”、“免費”等宣傳伎倆反應敏感,他們不會抗拒使用商店的積分卡和跟店員議價。草食男的消費模式令一直受男性追捧的消費品(如汽車和酒類等)的銷情受壓,因為他們完全不感覺有購買這類產品的需要(汽車浪費能源又不環保;酒類產品是傷身和引致肥胖的元兇)。雖然看起來草食男似乎對消費事事謹慎,好像難以觸摸,但我們卻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層面觀察到他們的需要。草食男一族開拓了全新的市場——“男性美容”相關的市場。他們對自己的儀容和身材非常關心,所以在興趣上和女性有共通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投契。他們追求的並非硬朗的男子漢形象,而是可愛、儀容端麗的“美男子”形象,因此不介意花時間和金錢整理自己的髮型、做面部和皮膚的護理。3.對戀愛和性愛消極

與傳統的戀愛觀比較,草食男的戀愛態度叫人吃驚,他們似乎對戀愛表現得毫不積極,即使和女性交往也好,也多維持像普通朋友的關係(不熱衷性愛)。他們當中亦有不少是沒有跟異性交往的經驗的,因此草食男可以說是失去了“雄性動物”積極“狩獵異性”的本能。正因如此,女性和他們相處會來得舒服。另一方面,草食男對性愛的興趣也很淡薄,他們當中竟然有人在數個月甚至半年沒有與伴侶發生關係。牛窪(2010)指出草食男在青春期已開始接觸性,他們其實不是對性從不感興趣,而是在進入成人的階段後開始感到與異性交往是一件麻煩的事,與其要用盡方法討異性的歡心,倒不如將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陪伴家人和朋友。當然,在現今網絡發達的時代,要解決性需要亦不困難,熟悉資訊科技的年輕草食男們自然可以在網絡世界滿足所需。4.具女性的思想和愛好

草食男的性格與女性有共通的地方,令社會人士有時感到難以理解。愛美的性格促使他們喜愛瘦身減少進食,原因是他們有強烈的愛美意識,希望身形體態優美;相反,肥胖是個人不能自制的失敗後果。有趣的地方是他們愛吃像布甸等甜品,甚至作為正餐。由於吃的量很少和方便進食(一個在任何便利店都能購得的布甸可以放在抽屜裏,只要撕掉封口便可進食,十分方便),草食男一族都吃得放心。在飲酒方面,相比起傳統的啤酒,香甜可口的氣泡酒、雞尾酒和無酒精酒類等都成為首選,難怪一眾上一代的男性打工一族慨嘆完全不懂這些新人類的想法。當然在上文也提及過,美容、服飾等方面都是他們關注的項目。5.愛家一族

草食男可以說是“愛家一族”,他們不但和父母的關係密切,而且樂於與家人一起參與家庭活動。對他們來說,母親是其中一位安心的傾訴對象。有些人甚至要求將來的妻子一定要和自己的母親合得來才考慮結婚,聽起來可能有點誇張,但他們彷彿像個“大孩子”的角色是不容否定的。再者,他們的父母一輩也十分高興和自己的“大孩子”打成一片,享受天倫之樂。例如一起滑雪、學潛水等等。父母親大多都不介意要為已成年的兒子負擔娛樂甚至部分生活支出,身為兒子的也不會因自己已有收入但仍接受雙親的經濟援助而感到內疚。草食男愛家的觀念使他們不願離開老家到遙遠的地方工作或生活。雖然這樣間接等同他們要放棄獨立的生活和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但甘於平穩的草食男又怎會願意犧牲安穩的生活呢?

草食男現象其實反映現今日本社會新一代對前景的悲觀態度,以及年輕一輩男性希望擺脫上一輩在任何時候都咬緊牙關努力向上絕不言敗的剛強男子漢形象。他們認為既然在可見的將來公司不會再為自己提供完善的保障(公司打破終生僱用的傳統觀念,可以在業績欠佳時減薪甚至裁員),那麼根本不需像上一輩的人一樣為公司賣命,相反應該過自己喜歡的生活。硬朗的男子漢形象為他們帶來捆綁和龐大的壓力,所以他們選擇放棄這些束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無拘無束的生活。像愛美、鍾情吃甜食、與家人密不可分的親子關係和喝氣泡酒等過往都曾是女性專利的東西,現在男性也可以享受一番。與其要建立一副像支配者的男性形象,每天提醒自己要為將來奮鬥不懈,倒不如放下男性傳統的價值觀,讓自己過一些舒適的生活。

延伸閱讀

牛窪惠,《草食男來了:改變未來消費與戀愛市場的新人類》,楊詠婷譯,台北:高寶國際出版,2010。

年度漢字

Kanji word of the Year今年の漢字

在日本,每年年末都會舉行年度漢字選舉,選出一個漢字成為年度漢字。舉辦年度漢字的機構是公益財團法人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http://www.kanken.or.jp),協會會回顧過去一年在日本國內和世界各地所發生的大事,以一個漢字總結。年度漢字選舉的目的是希望日本國民能透過漢字回顧過去的重要大事,並且重新認識漢字奧妙的意義。自1995年起,每年12月12日都會在京都的清水寺舉行盛大的儀式公佈獲選漢字,公佈的方法非常別出心裁,由清水寺的住持森清範以一支特大毛筆在一幅長150厘米、闊130厘米的和紙板上書寫出獲選的年度漢字。此儀式已成為一項盛事,每年都吸引不少遊客親臨現場觀看,電視台也會進行現場直播和將結果在當天的新聞報道內播出。

年度漢字主要經由公眾投票選出,投票的方法包括透過明信片、傳真、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的網頁,又或放入在日本國內各處擺放的公眾投票箱和設置在指定學校和機構的團體投票箱。以2012年的年度漢字選舉為例,在11月1日至12月5日的期間共收到258,912票。各項投票方法的結果如下(有關資料參考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的網頁:http://www.kanken.or.jp/project/edification/years_kanji/2012/outline.html):

2012年的年度漢字是“金”,在258,912票中獲得9,156票而榮登榜首。根據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的評語,選出此字有以下原因:1.天文現象

932年以來,首次在日本的大部分地方能觀看到的一個非常罕見的天文現象——金環日蝕。2.創出各項輝煌佳績的一年

在2012年達成的各項輝煌佳績有:(a)目前世界最高的電波發射塔東京晴空塔(Tokyo Skytree)開始運作。東京晴空塔的高度是634米,在2011年11月17日正式被認定為世界最高的塔,並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b)在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取得歷屆最多的38面金牌。(c)在女子摔跤項目中奪得數面奧運金牌的日本選手吉田沙保里在2012年11月7日獲日本政府頒贈國民榮譽獎及一條金色的珍珠頸鍊。(d)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憑iPS細胞研究的偉績於2012年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個獎項可以說是學術界的奧運金牌。

以上種種都創下前所未有的新紀錄,是金光燦爛的佳績,可以說是與“金”非常有緣,故此“金”被選為2012年的年度漢字。

最後在此簡介1995至2011年各年度的年度漢字及其獲選原因。

漢字成為日語文字中的一員已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日語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由漢字演變出來的,足見漢字在日本文化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年度漢字選舉正好反映日本社會的世態和時人時事,讓日本人重新認識到漢字的重要性。正如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所述,透過年度漢字選舉,可向民眾傳遞漢字的優點,並借此喚起大家對漢字的興趣,為日語和漢字文化的普及作出貢獻。雖然現今的日語中有很多外來詞是源自英語等外國語文,但畢竟漢字是支撐日語構造的重要元素,其地位可以說無可取代。

敗犬

Loser dog負け犬

日籍作家酒井順子於2003年發表了《敗犬的遠吠》(日文原書名為《負け犬の遠吠え》),“敗犬”一詞成為了社會上熱門的話題,敗犬現象更一時成為茶餘飯後的討論焦點。到底甚麼是“敗犬”?“敗犬”原來是指比賽中輸掉的一方,酒井利用它來比喻年過三十未婚又沒有小孩的女性。根據酒井的定義,被視為贏家的“勝犬”簡單而言是指“敗犬”以外的人。這個看來簡單不過的分類方法其實使不少人感到不快,因為贏輸之間只取決於“是否已婚及育有小孩”這個問題上。換句話說,一位在社會非常能幹的事業女性,只要她是未婚又沒有小孩的話,她便是輸家;而一位已婚又育有小孩的家庭主婦,即使她是完全依靠丈夫的收入過活,她也是贏家。以如此非黑即白的定義來界定女性是否輸家(敗犬)未免有些偏頗,但酒井的所謂“敗犬”論其實是借女性在傳統社會角色上的成敗,看現代日本女性地位的演變,並且探討現代女性在處理結婚問題上態度的轉變。

日本社會近年面對嚴重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的問題,遲婚的比率上升,不婚的人口增加,這兩種情況都直接導致人口得不到足夠的新血補充,再加上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人口老化問題日漸惡化。為甚麼近年到了適婚年齡仍然單身的女性比率會不斷增加呢?酒井(2006)作出以下的分析。1.愛刺激和冒險的性格

酒井指出容易成為敗犬的女性本身有愛冒險的精神,要在一條比較安全的路和一條可能潛伏危險的路之間作出選擇時,她們會傾向選擇危險之路。原因非常簡單,危險之路雖然不知何時身陷險境,但走的過程中充滿樂趣;相反,安全之路卻是平淡無味達至終點。“有趣”的男性大都是指沒有生活能力、有暴力傾向、有病態性婚外情傾向的人。“有趣”的工作(職業)則包括男女關係複雜、工作時間長、薪金過低等等特點。依酒井所言,敗犬有着不甘平淡、愛追求刺激的體質,“勝犬”則能在適當時間察覺到身邊的危險而抽身離開,或者根本一開始便選擇安全至上、平淡但穩妥的路。雖然與一些成熟、社會經驗較豐富、又有經濟能力的男性交往可能比與年紀輕、入世未深、思想單純和欠缺經濟能力的男性交往來得精彩,但這正是危險的所在。敗犬們容易被婚外情這些外表看來甜美的禁果所吸引而放棄步向婚姻之路。在“與其不做而後悔,倒不如做了才後悔”這句話的影響下,敗犬們容易以是否“有趣”作為選擇對象的條件。此外,勝犬們亦比敗犬們重視收穫多於享受戀愛的過程,導致她們較容易在戀愛上“修成正果”。與其跟一些表面上“有趣”的男性交往,倒不如跟一些踏實型的“不甚有趣”的男性交往,至少可以某程度上控制他們。而且敗犬通常認為要選擇真命天子,何不先與多一些不同的男性交往呢?但勝犬們明白到不能無止境地延續這個步驟,她們抱着可能這是最後的一個對象,如果錯過的話,便再沒有下次機會的心態,當然願意當機立斷;而敗犬們則容易沉迷在循環不息的戀愛遊戲中,最後難以自拔。2.高學歷女性的時代

酒井斬釘截鐵地指出,高學歷(高收入)女性和低學歷(低收入)男性的未婚率都偏高,相反高學歷(高收入)男性相當罕有。日本傳統男性的理想結婚對象都偏向各方面條件(學歷、收入、地位、身高等)比自己為低的女性,即是所謂的“低方婚”婚姻模式。當女性的學歷、收入、地位等條件提升時,換句話說,與她們匹配的男性也要同時提高條件,但可惜的是如此高條件的男性數目甚少,令眾多女士感到難以選擇。現今的女士們當然可以選擇“低方婚”,但並非人人願意接受,因為要女性“低方婚”成立,女性就必須具備照顧“低條件”男性的經濟能力和度量。否則與其勉強忍受“低條件”男性,倒不如與“高條件”男性發生婚外情、尋找比自己年齡為高的男性(這些人多有像離婚、喪偶等經驗)或下定決心一生獨自過活。此外,酒井亦指出,現代的大都市能為女性提供過舒適的獨身生活的條件,這也間接造成敗犬的數量增加。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生活的單身女性有不少來自鄉間或郊區,她們因為早年到大城市升學或謀生而在城市展開獨身生活。大城市有各式各樣的配套使單身女性過得舒適:高級的西式餐廳、美容健身中心、電影院、大型綜合娛樂設施等等都令她們不愁寂寞,也有讓女性能自由地獨自享受用膳樂趣的食肆。在都市裏,沒有人會刻意破壞她們的生活模式,更重要的是擁有共同嗜好的單身一族可以走在一起,結成夥伴。這樣,敗犬的群組便不斷壯大起來。3.雄性敗犬的增加

當討論遲婚及低出生率問題時,社會一般會把焦點放到女性身上,例如指因女性投入工作的比率提高或社會應創造一個有利育兒的環境。酒井指出,當社會上出現大量女性敗犬時,其實亦同時出現大量男性敗犬;換句話說,酒井認為男性不能推卸遲婚及低出生率問題的責任。酒井所指的男性敗犬又是甚麼人種?以下略作介紹。(1)對於活生生的女人沒有興趣:宅男

這類男性對女性偶像、小女孩、女性肉體上的特定部位有興趣,會幻想與女性發生特殊性行為,他們沉醉於電腦遊戲或雜誌裏的虛擬女性,相反對真實的女性卻不敢積極接近。(2)對女人有興趣,但是討厭負責任:鬆散男

這類男性簡單而言是能跟女性作正常交往但無法維持長久關係的人。他們往往不老土,並非醜男和無業遊民,所以女性會被他們吸引。但他們對女性的態度都是興之所至,當女性提出兩人的將來等話題時,他們便馬上逃走。因此,對女性而言,與這類男性交往,不論多久,都是徒然。(3)對女人有興趣,但是唯獨對雌性敗犬沒有興趣:貶女男

這類男士的相貌、收入和嗜好等等都算可以,所以和鬆散男一樣能受女性注意。但貶女男有強烈的結婚欲望,擇偶條件相當講究,好聽一點就是追求理想的結婚對象,難聽一點就是不自量力。他們其實是屬於“低方婚”傾向的人,認為結婚對象的條件要比自己為低(收入、學歷等但不包括容貌),所以他們往往熱衷追求年輕貌美的女性。雖說他們在條件上不太差,但也不是甚麼富有公子或大老闆,只是一般貨色。據酒井所言,這些人多為38-46歲之間,渴望擁有二十來歲的妻子。由於他們認定心儀對象要比自己條件為低,所以在社會上地位和收入都不俗的女性敗犬並不是他們的理想對象。若問是否真的有年輕貌美的女性對貶女男垂青,不能說是完全沒有,但應該為數不多。因為美女願意犧牲奉獻的男性對象多是十分富有、外形帥氣又温柔體貼之類的男性。即使是普通的二十來歲年輕女性,可能她們一時被這些稍有條件的貶女男所吸引,但這類男性都不是她們理想的結婚對象,原因是她們一般都不會優先考慮一些像叔叔或父親輩的男性為丈夫。結果,經濟條件和外形都只屬普通的貶女男的成功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難怪這些人都成為雄性敗犬。(4)對女人有興趣,但是自己完全不受歡迎:醜男

這類男士有結婚欲望,又不像貶女男一樣對結婚的對象要求過高,但由於外表或本身的狀況條件的緣故(性格內向、不善與女性溝通或是農家長子要繼承家業等等)而未能結婚。他們大多唯有靠相親來尋找結婚的機會。(5)對女人有興趣,但是自己卻完全不長進:無用男

這類男士的問題林林總總,如有暴力傾向、脾氣暴躁、酗酒、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