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趣味学习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9 06:37:41

点击下载

作者:梅昌娅

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理科趣味学习法

理科趣味学习法试读:

前言

青少年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了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要培养学习的趣味和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

学习趣味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而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青少年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可以划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是有趣、兴趣和志趣等。

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人们常常能看这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同学也很用功,他用的时间甚至是其他同学的二倍到三倍,但是他们最后的成绩却总不尽如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并不一定要花费很多时间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若学习方法不对路,那就只会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都重视和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曾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则是“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也是爱因斯坦对其一生治学和科学探索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正确的方法在成功诸因素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知识盲”,而是“方法盲”。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方法教育极具重要性。

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作品,包括智力、效率、记忆、阅读、作文、课堂、自学、考试、文科、理科等趣味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不仅是广大学校和父母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趣味和方法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大中小学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学习的最佳实用读物,还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第一章学生提高理科能力理论指导理科学习的特点渐进性

理科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所以要充分掌握基础的概念,才能进行运算。技能型

理科学习既需要理解,也需要动手。许多专业的课程都需要通过实验、操作运算、制图等来完成。因此,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验、实践等技能性课程的训练。自学性

理科自学一定要和老师的讲课进度基本同步,要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来安排自学。准确性

理科研究的是有关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其中有许多定义、原理、公式、定律、法则等,都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用推敲再三的语句准确地表述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解释一个概念,论证一个命题,分析一个问题,推导一个结论时,必须用语准确,不能产生歧义。

比如,教师讲“衣藻”小,说放大400倍以后,才像芝麻大小,这样就准确给出“衣藻”大小的程度。教师还区分了“眼睛”和“眼点”两个词表达的概念。再有,数学教师要用数学用语作精确的表述。在学生易误解的地方,必须及时变换角度复述。讲述的语气要确定,不容置疑,必要时一字一顿地以判断句的形式予以准确表述。逻辑性

由于理科教学重在揭示规律性的知识,以及事物的特性、联系和变化,同时又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智力的特殊任务,所以理科教学用语更要讲求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主要体现在表述的层次性、条理性以及语句组织的严密性与关联性上。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衣藻”的形态结构,就用从外到内,从重点到非重点两个角度予以表述,条理十分清楚,突出了重点。

但在讲述“什么叫杯状叶绿体呢?(就是)有人形容(啊)这个杯状体的样子……”这句话时,就不严密了,应当说:“这个叶绿体的样子,有点像喝水的杯子”。可见,任何语言表达的疏漏,都容易让学生感到茫然。另外还要注意运用重音、顿连等来表述句子、语段之间的因果、递进、转折及归纳、演绎等逻辑关系。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是什么

从哲学的根本观点上来刻画数学的本质,不外乎以下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动态的,将数学描述成为处于成长发展中因而是不断变化的研究领域;另一种则是静态的,将数学定义为具有一整套已知的、确定的概念、原理和技能的体系。数学的价值(1)数学的社会价值

从数学的社会功能看,可将数学知识分为四种形态:

①作为符号系统的数学。现在数学符号系统已成为通用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许多事物和现象皆用数学来表征。

②作为算法系统的数学。这是应用最广的数学形态。

③作为形式系统的数学。现代数学知识大都采用形式化公理系统表述的体系。

④作为模糊系统的数学。(2)数学的文化价值

文化,从广义上讲,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按照现代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即是指由居住地域、民族性、职业等因素联系起来的各个群体所特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等,也即各个群体所特有的生活方式。

数学文化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

②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高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

③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身。(3)数学的教育价值

所谓数学的教育价值即数学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如何认识数学的教育价值,这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正确认识数学的教育价值是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了卓有成效地进行数学教育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理论素养。

①数学科学的工具价值。数学科学对于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数学科学可作为一种工具:人们运用数学的概念、法则、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来解决实践和科学问题。

②数学科学的认识价值。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说的就是数学科学的认识价值。当然,数学对人类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仅体现在逻辑推理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合情推理方面。数学是培养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最经济的场地。

另外,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思维这一功能是数学教育功能中最突出的体现。在数学的具有思维价值的内容体系中,数学方法是核心内容。数学是辩证思维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

③数学科学的德育价值。所谓数学的德育价值,是指数学在形成和发展人的科学世界观、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

④数学科学的美学价值。所谓数学的美学价值,是指数学在培养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从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校外的买卖活动、房屋的建造备料、面积的估计测量都含有丰富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不同于科学数学(1)目的不同

作为科学的数学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往往通过逻辑推理形成数学理论,主要着眼点是精确阐明某些数学理论。

小学数学不是为了构建一个逻辑体系,而是使学生乐学,活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推动思维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2)形式不同

数学科学中,需要对相关的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的推证,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的定理和法则往往不是以严格的证明方式呈现,而是借助观察,通过一些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

学校数学必须从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学生学习三角形知识时,可以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纸片,并撕下三个角拼成180度,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3)起点不同

作为科学的数学,对所有的定理、法则都要严格论证。小学数学的认知起点往往不是逻辑公理,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如我们讲运算法则时,并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然后总结法则和意义。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

大众数学的理念首先是:数学教育必须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以促进全体公民数学素养的提高。其次,在数学学习中,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他所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数学水平,构筑不同的数学世界。数学教育应该为大众服务,满足全社会各领域的人对数学的不同水平的需求。

从以上四个角度看小学数学,实质上是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本质联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数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强调各种生活化的活动,启迪和诱导儿童的多种智能,为今后在不同领域充分展示其才能作好准备。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和操作性(1)激发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和动力

低年级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研究表明,“他们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从这一规律出发,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对数学的更深层的理解。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教师们必须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数学知识不断展开和深入。(2)激发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和动力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数学既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主题思维要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纵、横两个方面发展,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为此,教师们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对问题作整体分析,构建数学思维模型,再由表及里,揭示问题的实质。当问题趋于解决后,由此及彼,系统地研究相关的问题,做到解决一题就可解一类题,即触类旁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作为科学的数学特点(1)高度的抽象性

任何学科都具有抽象性,只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抽象程度更高。数学的抽象只保留了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了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这样,就得到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成为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抽象,这是一种极度抽象。(2)严谨的逻辑性

数学要求逻辑上无懈可击,结论要精确,一般称之为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虽然在探索数学真理的过程中合情推理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数学真理的确认使用的是逻辑演绎的方法,这是由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数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3)广泛的应用性

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是由数学高度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决定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数学更加成功地运用于经济、管理、通讯、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医学、军事与国防等领域。(4)知识的密度增大

由于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即密度加大了。教师在教法上也随之有所变化。

初中时教师常常把知识掰开揉碎地细讲,同时还选相当数量的习题去巩固这一知识;而在高中却常常是在新知识的开始阶段,例题即有一定的坡度。尤其强调知识的“以旧带新”和“横向,纵向的沟通、联系”。一节课下来,似乎是听懂了,但一遇到作业常常感到知识的运用不熟练,思路不通畅。似乎总感到新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更新的知识又接踵而来。(5)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平面几何尤其如此,这个系统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因此,平面几何的知识使人长久不忘,记得清,用得上。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个相对明确的系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中学数学的特点与教学(1)现实背景与形式模型互相统一

数学学科虽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但这种抽象的思想材料却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背景,中学数学更是这样。(2)解题技巧与程序训练相结合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其特点在于技巧性和程式化。数学中的数量变化问题,必须用灵巧的思维和繁复的计算程序去解决,即一方面需要灵活机动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需要固定的计算公式,二者缺一不可。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当注意教材中形式推演背后的生动思想,避免重复的单纯模仿和套公式。(3)简约的数学语言与丰富的数学思想相交融

简约的数学语言与丰富的数学思想相交融是中学数学的又一特点。众所周知,数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公理化方法、代数思想、解析几何观点、统计与概率思想、微积分思想等是宏观数学思想。

函数观点、向量表示、参数方法、恒等变形、同解变形等是中型的数学观念。素数与合数、负负得正、尺规作图、任意角与周期性、算术根等是微观的数学问题。(4)数学智育和德育相统一

数学智育和德育相统一主要是针对过去过分强调“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而言的,在过去,我们过分重视数学的程式性和技巧性,而淡化了数学生成过程中鲜活的思想、生动而有趣的变化以及由此带给人的美感和理性精神追求带给人的愉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学数学与数学前沿

1997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了我国未来数学发展课题,涉及以下数学前沿问题:(1)核心数学

它是应用数学的基础,重要方向有:解析数论、代数数论与代数几何,群与代数及其表示理论,流形与复形几何学,整体微分学,经典分析的前沿问题,随机分析和无穷维分析。(2)非线性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它是各门自然科学中的非线性现象和纯粹数学各分支交叉形成的许多生长点,重要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有: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变分理论和几何分析,动力系统,经典和量子系统的数学问题,随机系统的数学问题。(3)金融和高科技中的数学建模、计算和运筹决策

这是涉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和科学管理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性问题,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的高性能计算,高维流体力学的计算方法,数学机械化与现代数学组合方法,高维、定性和不完全数据的统计方法,经济和高科技中的统计建模、推断与计算,大规模、高复杂性问题的最优化方法,金融财政重点数学问题。(4)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与优化

它包括:复杂系统的建模,随机系统的控制和适应控制,非线性现象的分析、控制与应用,无穷系统的控制,复杂系统分析的优化和控制,大规模多层次系统的优化理论和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观点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这一观点道出了高技术与现代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高技术的研究离不开计算机,而有效的运用计算机则离不开现代数学的研究。可见与高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前沿数学,已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横渗透。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决策,也成了当今决策和管理科学的主流。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深刻认识数学的这些特点,对于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高度抽象性

抽象性并非数学所独有的,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抽象。因为每门学科都必须有一个概念系统,而概念都是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抽象过程而形成的。可见概念本身就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然而,数学的抽象,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抽象,数学是借助于抽象建立起来并借助于抽象发展的。数学的抽象撇开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仅仅保留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在数学家看来,五个石头、五座大山、五朵金花与五条毒蛇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数学家关心的只是“五”。又如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概念,代数中的“集合”“方程”“函数”等概念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点”被看成是没有大小的东西;“线”被看成是无限延长而无宽无高,“面”则被认为是可无限伸展的无高的面。实际上,理论上的“点”“线”“面”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真正理解。

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数学研究在个性和深度上不断发展,可以使人们摆脱实际生活的束缚,让思维在“抽象的高原”上自由飞翔。但数学的抽象特点,给数学学习者带来一定的麻烦,有些人对数学敬而远之,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太抽象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把抽象视为进人数学大门的拦路虎,只要分析一下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措施,有意识地培养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任何人均能闯过抽象性这一关,进人数学王国去领略它无穷的魅力。(2)严密逻辑性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被承认。逻辑严密也并非数学所独有。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工具,都有它严谨的一面。但数学对逻辑的要求不同于其他科学,因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一种形式化的思想材料。

许多数学结果,很难找到具有直观意义的现实原型,往往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研究的。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确定,无穷小量的得出,等等。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的正确性等,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借助于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而只能借助于严密的逻辑方法来实现。

通常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遵从数学规律,而且也要合乎逻辑,在逻辑上无误。因而,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反映着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符合数学规律,二是要合乎逻辑。因此,在学习时,要认真理解数学概念,准确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才能正确有效地解答数学问题。(3)广泛应用性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几乎在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都被运用。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的精辟概括。

数学应用的例证不胜枚举,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海王星的发现,电磁波的发现,都是历史上数学应用的光辉范例。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及生产实践活动中也无时不在地应用数学。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电脑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数学已渗透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数学,就不可能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文明。

数学的这三个显著特点是互相联系的,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又保证其广泛的应用性。这些特点也深刻地反映了:实践是数学的源泉,实践应用的需要正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中学数学的学习目的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是为了当数学家,为了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是为了今后从事与数学关系密切的建筑、会计、测绘等职业。中学阶段作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由于数学学习对思维、智能发展有极大的训练意义,因此不论你将来怎样继续学习和从事何种工作,中学数学学习都为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数学能力。(1)逻辑思维能力

表现为能正确理解各数学对象间的逻辑关系;能严格从概念、理论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能正确识别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能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基本论证方法。(2)运算能力

表现为准确、快速地处理数据的能力;能熟练地对含字母的解析式进行运算,在完成运算后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结论,明确算理,讲求算法的优化。(3)空间想象能力

能正确认识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能做出体现特定空间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并能在不便于作图的情况下正确想象出几何体之间的位置关系。(4)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表现为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数学内容,语句完整、连贯、层次清楚,对于论证或解答各类数学问题,应当书写工整,用字(或字母)准确,讲求数学论文的书写规范,论文中的图形要求表现力强,注重作图规范,做到图、文相符。

学习数学的直接目的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那么知识重要,还是技能重要?应该说二者密不可分,互为基础。要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就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要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又必须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法,正如前苏联教学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解释:“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方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环节的安排,从宏观上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分层、分步骤指导。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首先粗读,先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抓住本节知识的概况。其次细读,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则要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预习有目标、有重点。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学会听课对初中生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在听课方法的指导上要特别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清每节课的要求。②听明白知识引入及其形成过程。③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难点要在听课中弄明白。④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课后要做好小结。

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方法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掌握讲授新知识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听后有效,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发动起来,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才会“学”。“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

因此,老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指出:①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③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记”是为了“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这一主要环节达到较好的境界。(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的指导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模仿、死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

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习指导上教师应要求学生:①能每天课后先阅读理解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②然后再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按要求书写规范、表述清楚。③对本节课堂内容做知识小结,写出自己的体会或后记。初中物理学习的特点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主要放在教材本身的分析上,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问题的分析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做法已很难适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更高要求。

初中生对物理学习既有兴趣而又普遍感到难学,为了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心理所带来的问题,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中揭示出产生困难的具体原因及表现形式,从而为物理创新教学提供依据,也为教师具体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提供根据,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次:(1)对物理学习只有直觉层面的兴趣

他们只是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因此特别喜欢看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比如教师演示实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金鱼和水装入试管中,当把试管中上部的水加热沸腾时,金鱼还在试管的下部游来游去。这种现象和学生实验前的估计大不相同。因而他们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感到十分新鲜。但这种兴趣往往只停留于现象本身,他们并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内在原因的欲望。(2)对物理学习有操作性兴趣

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有些同学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实验操作完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随之消失。这部分学生是对实验本身感兴趣,而对探究物理的原理、性质及规律等并不感兴趣。初中阶段的多数男生还处于这种兴趣状况。(3)对物理学习具有探究因果联系的兴趣

这部分学生不仅要求了解某种物理现象,而且还要求进一步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他们对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特别感兴趣。(4)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

他们要求通过分析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寻找和掌握一般规律。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喜欢做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物理习题,但这部分学生为数不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1)思维定势起重要作用

物理概念的建立多数是以表象为中介的,在表象形成的过程中,思维定势起重要作用,而物理概念是反映事物普遍的本质特征的,因而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应该重视思维定势的作用。例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力”的定义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在教学中无论是做实验还是提问题或是利用概念分析问题时,就要反复强调“相互作用”的心理倾向,这种思维的定势在刚建立概念时,对于把握概念、规律的实质是有重要作用。

思维定势对学习所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产生错误的思维倾向。思维定势对学习所起的消极作用,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且越努力,错误的偏移越大。例如,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了惯性以后,始终认为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注意条件的变迁,不注意适用范围的区别,自以为是,张冠李戴,导致思维的方位难以转弯,钻入了思维的“死角”。

②思维的发散性差。思维定势太强烈,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求异,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难以灵活的思考,易受旧的框架束缚,墨守成规。例如,学生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对公式死记硬背,对求浮力只知道套公式,殊不知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也可以来求解。(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因而很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日常观念去分析物理问题。例如,老师提问:将一试管的冷水放在烧杯沸腾的开水中加热,当加热较长时间后,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在检查测试时只有1/5的学生回答不能沸腾,而绝大多数学生答错了。究其原因就是多数学生想当然地看问题,没有按照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即以概念和规律为依据去分析问题。

他们认为只要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就能沸腾,而没有考虑到热传递和沸腾都是有条件的:当杯内外的水都达到了100℃时热传递就停止了,而沸腾除了要达到沸点的条件外,还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如果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开水中继续吸收到热量,那么只能是100℃的水而不能变成100℃的水蒸气,所以试管中的水是决不会沸腾的。(3)强烈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

例如,在讲到“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运动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时,有些学生持有明显的批判性思维特点。虽然教师一再强调“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到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但他们头脑中并没有真正接受这种概念,在运用惯性概念分析具体问题时,还是认为物体要维持原来运动状态,必须还要有外界的作用力。对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应防止他们走向固执己见的极端化道路。(4)思维从感性材料的归纳中形成物理模型

这种模型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通过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具体形象材料的支持,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实验,要重视展现物理表象的作用。

如果过于强调理论分析,那是不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兴趣。但又不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老是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应努力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对他们进行逻辑思维的强化训练。初中生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主要是教材的内容较难,当然也有教师教学上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由学生自身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因此,笔者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对策,试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和思维上的障碍,帮助他们优化心理素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分析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障碍(1)运用心理检测法

为了深入了解、分析出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心理和思维上的障碍,可运用心理检测法。如设计一些能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心理检测题目的设计一定要能明显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即学生在回答这些物理问题时出现错误。不是物理知识和技能差的原因,而是心理和思维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排除心理和思维上的障碍。(2)运用观察法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和思维活动,在言行上的外显,如课堂上的听课情绪、对演示实验的反映、回答问题和讨论时的思路、实验操作时的态度和动作,发生问题时处理的方法等。通过观察,既能发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也能找到学生的心理倾向和产生思维障碍的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3)运用问答发现法

设计科学的问答题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清楚地暴露他们的思维障碍发生在什么地方。

例如,在学习浮力教材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典型问题:“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铁块放在水中,当他们静止时谁受的浮力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如果只看他们的答案,那是正确的。

可是他们的思维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是根据错误的依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它们是这样思考的:ρ木<ρ铁,当质量相当时,v木>v铁。由于他们忽视了木块漂浮、铁块沉在水底的条件,统统把他们作为全部浸没在水里来处理,所以得出了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大的结论。

因此,教师不能只看结论,而要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才能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障碍。总之,问答题训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因为许多学生往往是求知其然,不愿追究其所以然的,而问答题是一定要学生说出“其所以然”。

教师在设计问答题时,除了要注意针对性和典型性外,同时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梯度地进行训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心理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1)运用“导学-讨论”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物理课本,操作实验等自学方式,以及和其他同学相互讨论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如下:

①设疑激趣。这是该模式操作程序的基本环节,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物理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物理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

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大气压”一节时,先做了一个“用玻璃管吸水的演示”。把玻璃管插入广口瓶中,用嘴一吸,水便沿着管进入嘴里。

然后,把广口瓶装满水,用塞子把瓶子塞紧,瓶塞中间插入一根玻璃管,让前排学生吸,结果都没有吸上水。学生此时七嘴八舌,有的埋怨前排的同学不会吸,有的跃跃欲试,而有的善于观察的学生则指出:瓶口塞了塞子就吸不上来。

当笔者追问为什么加上塞子就吸不上来了,学生答不出来。接着笔者指出:要了解现象的原因,请阅读“大气压强”一节。这样教师通过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②指导自学。教师分发自学提纲,提供实验器材,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亦可向教师提问。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开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关于自学内容,起初,宜选择难度不大,或使学生已有一定程度了解的教材作为自学内容。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应逐渐加大自学内容的难度。

关于自学提纲,教师可事先刻印好,提纲要紧扣教材。应包括: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旧知识的提示;引导学生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指导性材料等。至于自学提纲的详略应以教材的详略情况、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等为转移,初二起始年级宜详细些,但都应易读、明了,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③讨论答辩。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出讨论题目进行讨论,相互答辩,以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讨论的题目要具有启发性。题目既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以至于学生们茫然不解,不知所措。讨论的题目,估计经学生反复动脑思考,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宜。

讨论的题目应有程序性,题目的安排顺序要与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相一致,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二,讨论问题的形式可采用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或是二者相结合。讨论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尤其要特别重视成绩中下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常有自愧不如的想法,因而发言总是有顾虑,不像优生那样有自信心、发言比较主动。

所以,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和提出解答,鼓励他们,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这些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大面积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要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

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

④启发释疑。通常情况下,疑难问题经过争辩议论以后,基本上能取得较为完善的答案,但也会出现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规律等的内在联系、区别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启发精讲,帮助学生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必要时可补充演示实验。

在解答个别学生讨论中仍未解决的遗留问题时,教师应着重以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防止不管学生是否弄懂,讲的过细,重新回到“满堂灌”的老路上去的倾向。

⑤练习小结。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等的理解。如若这一模式以单元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单元小结。比如,用列要点、列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整个单元主要内容、基本物理实验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目前练习的方式通常是做练习题,在学生分头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请少数同学板演,以纠正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由于教学时间所限,课堂练习不同于课外作业,选题要小、精、活,形式要多样化。(2)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①必须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引用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是物理学的细胞,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精髓,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必须让学生主动的获得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要注意基本概念的形成。应通过大量实例和演示实验将一类事物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启迪学生挖掘其本质特征,剔除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概念。应讲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不能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产生“盲点”,在辨析概念时应注意暴露概念中的干扰因素,使学生在排除干扰因素的过程中,提高概念的清晰度与自洽度。

第二,要注意物理概念的探索和推导过程。应将科学的物理思维程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切忌从口头上灌输给学生并让其死记结论,应注重规律教学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让学生明确规律是如何得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等。

②注意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提高应变能力,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多途径的探索问题。

应鼓励与提倡学生采用各种思维模式,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等效思维、对等思维、逆向思维、整体思维的能力。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答,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遏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③注意练习的多样性,加强“横向拓展”。习题教学特别是期末总复习忌讳抠题型、对套路,如果只采用强化解题模式的方法,只能形成众多的思维定势,使人眼花缭乱,而遇到的新问题时,往往左右摇摆。有效的措施是,注意练习的多样化,加强横向拓展。

所谓“横向拓展”,就是使用相同知识点或知识点组对某一物理问题的不同变化进行分析求解,使原问题“爆炸开花”,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常用的“横向拓展”形式主要是一体多变,即在一个题的基础之上改变物理条件、改变物理状态、改变物理过程,改变物理模型。逐渐深入,层层展开,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使学生突破某些思维定势的束缚,特别是对初三毕业班忌泛发练习题。

④注意加强相似物理模型的辨析。物理问题都是模型化的,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种模型的问题确实能起到无可置疑的积极作用,然而对相似模型问题。思维定势的作用经常使人误入歧途,上当受骗。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相似模型的辨析,增强学生对不同模型的“分辨力”和“识别力”,进而克服由一种物理模型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其他相似物理模型所起的负迁移作用。

具体实践可采用以下做法:先进行一组相同物理模型问题的训练,然后再有意识的安排适当的相似模型问题,引诱学生上当,当学生采用旧模型的思维方法解决新模式而产生错误后,教师及时的启发学生将相似模型进行比较、鉴别,从而达到辨析相似模型的目的,使学生在今后类似的思维活动中,自觉的拉起“警戒线”。

思维定势对物理教学的作用巨大,我们必须科学的研究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与作用,充分地利用其积极因素,努力消除其消极因素,使之对物理教学起到更大的正向迁移作用。(3)逐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影响认知发展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因素是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逐步储备稳定的较高级的概念与原理,以使学生更易于把含意深刻的问题同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不仅使认知结构得到丰富与发展,尤其是使认知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储备这种稳定的较高级的概念与原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①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模块。物理图景是人们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经过概括、抽象并且形象化的结果。

中学物理中的图景经常是过程图景,弄清过程的阶段以及各阶段之间的桥梁,不仅是抽象相应过程模型的前提,也为发现隐含的临界条件提供了线索。应该看到,一些图形之间是有共性可寻的,发现这些共性并加以概括,就可以建立起图景模型,它是一种简单的思维定势,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向抽象过渡。

②帮助学生建立精确的物理模型网络。物理模型是人们把物理研究对象、过程及条件经过理想化加工后高度抽象出来的。

因为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的各类物理模型之间一般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帮助学生认真抽象模型,逐渐掌握模型网络并加以熟练应用,有利于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可以建立简单的思维定势,完成认知抽象过渡。

例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理的教学中,我们在三种不同的表面上做小车运动的实验。从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毛巾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短,在光滑的木板上前进的距离最长,可见在越光滑的表面上,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越远,它的运动越接近匀速。

在这里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又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认知走向抽象,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小车要永远运动下去。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既不会向左偏移也不会向右偏移,将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掌握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物理的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练好基本功,教师要用好自然科学课本的科学方法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图景模块和物理模型网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经过多次练习巩固,学生就可以逐渐获得以实践经验为支柱的抽象概念及其联系,并且最终能不依靠这些支柱同样有效地完成思维过程,因而加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为升入高一级学校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

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除了用观察、实验、科学抽象、逻辑思维、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方法外,各门科学还创造了许多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由于自然事物和过程本身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某一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用于其他学科,并取得成效。

这就是各门学科间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转移。用力学的理论、观点、方法研究其他物理现象;把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用来研究化学现象;用物理学和化学的手段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把数学应用于各门学科等,都是生动的例证。简而言之,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相互转移,并日趋数学化。

数理化的研究对象虽然不同,但其基本的分析手段和逻辑思想是相通的。化学是从现象进入本质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变化的规律,以及物质的提纯、制备和应用。

物质转化的过程是分子或电子转移的过程。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大多是以理解和记忆为主,在解释和分析化学现象的时候,只要抓住一点:物质是转化了不是消失了,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会消失的!“一张纸烧没了”只是我们眼睛的看法。物质的变化是由于物质转化了,转化成什么了?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能转化?通过对化合价、电子转移的学习,化学的本质也就学到手了。

通过和学生交流之后,笔者认为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科学探究”的精神,采取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是学习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例如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等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物质的性质。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其独特的个性。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尊重每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努力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在内容上有许多有趣的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以后,自行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用途,但传统的课堂上并不能满足学生自己动手,如危险的实验大多老师都不会做,而是直接将实验结果告诉学生,但没有亲手做过,很多学生都靠死记,过不久都忘了,达不到化学新课标的最终目的。

为了让学生不出现这种情况,要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在暑假提前对所学的新内容进行预习,对于课本中的实验都让学生在网校的动感课堂中亲手做一做。

在上新课之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要怎样做呢,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笔者做了以下总结:(1)勤于预习,善于做听课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做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老师在讲课时,会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做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2)常复习,多记忆

在课后应及时进行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每周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3)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

中学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4)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今后人们将会更多地从网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所以,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处“信息网址”,这也是对教师和学生自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