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区县域发展的小康之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19 14:54:40

点击下载

作者:陈朝先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丘区县域发展的小康之路

丘区县域发展的小康之路试读:

前言

笔者多次向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朋友谈道,“川北某地,是个值得研究的地方”。该地过去受历史、文化、地域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具有农耕文化封闭、保守的明显特质。但就是这样一个长期以来发展不足、发展不快,许多经济指标长期居全市末位的丘区地,却也能通过大胆的探索、尝试和努力,实现“逆袭”发展,财政收入从2011年9月的2.02亿元增长到2015年年底的近14亿元。

2011年9月20日,由组织安排,笔者前往该地担任主要领导。带领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异常复杂的该地走出困境、奔向全面小康。

从到任第二天起,笔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县所有的县级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重点项目开展调研,掌握了最真实的民情民意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民情民意中汲取治县良策;通过与老领导、四套班子干部、党外人士座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在这期间,很多群众给笔者写信,表达了期待变化、渴望发展的强烈愿望,让笔者深深感动,备受鼓舞。很多干部告诉笔者,这里离市区远,基础条件差,招商引资难,生产要素又不齐备,认为工作走在最后情有可原。这就很容易理解一些干部群众的心态:条件这么差,无论怎么干都是最后一名,没必要较劲。笔者也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丘区县,究竟发不发展得起来?如何破题?从何变起?

在当年11月份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该地确立了未来五年抓工业、抓城市、抓农业产业化、抓项目、抓落实的“五抓”工作重点,引导该地各级干部置身成渝经济圈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来认识、定位和谋划工作,用思想火花照亮前进的方向,用统一行动加快发展步伐。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们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发展脉搏,提出并践行“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构想,并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及时出台相关决定,更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追赶跨越发展。《丘区县域发展的小康之路》记录了这几年(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由笔者带领的县委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在大胆探索和尝试中积累的一些具有改革创新价值的经验性做法。现在回过头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甩掉了“告状大县”“贫穷落后县”的帽子,夯实了县域发展基础,改善了干群关系和人居环境,重塑了城市品牌,为“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尽管工作中笔者抱定“白一头发、脱几层皮”的信念,从主观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局限,仍然还有一些想办却没能办成的事,留下了些许遗憾与不足。期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也衷心祝愿该地的明天更加美好,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陈朝先2016年10月于西南科技大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篇

丘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对于长期发展滞后的川北丘区农业大县而言,如何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对执政者能力的重大考验。研判“四大优势”坚定追赶跨越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盘活一个区域的经济,既要清醒地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更要正确利用优势和强项。

一是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成德南、绵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该县成为成南巴出川大动脉和绵遂南巴的重要节点,到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重要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必将涌入该县,前所未有的区位优势必将加快该县融入成德绵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从而拓展该县的发展空间。这是该县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可靠保障。

二是拥有鲜明的后发优势。从经济总量来看,该县在全省比较落后。但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觉悟、不觉醒,况且后来者有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可供参照和借鉴,追有目标,戒有所鉴,可以少走弯路,反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牢牢抓住关键技术突破、管理制度创新和发展环境优化等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引进、消化、创新,就能实现县域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该县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巨大潜力。

三是拥有丰富的人力优势。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一旦其潜力、智力、能力被激发出来,敢想、敢干、敢拼,必将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该县有62万勤劳、智慧、勇敢的人民群众,可以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该县在外有数以万计的成功人士,可以提供丰富的人脉资源;各级党组织团结进取,广大干部群众有空前强烈的发展愿望,可以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该县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拥有独特的品牌优势。该县是华夏母亲嫘祖的故里,拥有一张厚重、响亮且令人敬仰的名片。以仁爱宽厚、无私奉献为内核的嫘祖精神激励着干部群众锐意进取,以崇尚实践、开拓创新为特质的嫘祖文化呼唤着干部群众自强不息。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大大改善的基础条件,以及灾后发展振兴、西部交通枢纽建设提供的发展机遇,全省全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的发展氛围,所有这些,与独特的嫘祖文化一道,坚定了该县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这是该县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突出“五抓”重点点燃追赶跨越大发展的热情和激情

此后五年(2012—2016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兴县”战略,突出“抓工业、抓城市、抓农业产业化、抓项目、抓落实”,实现纵向提速、横向追赶、助跑摸高、加快发展。力争到2016年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园区规模、县城规模、城乡居民收入“六大跨越”。

一是抓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实施“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战略,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工业园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提供要素保障,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载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财政增收的“动力源”。围绕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化工、医药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整合有效资源,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引进和培育亿元级扎根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实力型、成长型企业。以懂经济、善管理、重落实为基本要求,加强工业战线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用市场手段抓工业,建立健全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算好算精投入、产出和税收账。

二是抓城市,在打造宜居城市上实现突破。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改老城,建新区,强管理,打造“山水田园城市”。高标准执行规划。高水平做好城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好重点片区、地段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高质量改造旧城。把“推进拆房还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绿色畅通的生态老城”。高水准建设新区。新区要全面掀起“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建设热潮,发展楼宇经济,建好公园绿地,打造“两江四岸”,建设“显山露水的现代新区”。高水平管理城市。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强化城管执法监督,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高效益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城乡共荣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县实现追赶跨越大发展的又一战略重点,通过打造“华夏母亲之都”,加快建设母爱文化大县。

三是抓农业产业化,在农民增收致富上实现突破。引导、支持土地承包户和社会业主用市场化机制,加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抓好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繁荣发展。按照“做优传统农业、做大特色产业”的思路,大力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标准化生产,打造优势主导品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大力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推进“一环、两高速、三横三纵三出口”公路建设,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形成畅通内外、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缩短该县丰富的农产品与外部市场的距离。

四是抓项目,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突破。要发展应首先抓开放,核心抓项目。以“三力”为抓手,确保实现项目大引进,推动大发展。借助外力。深化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立足绵阳,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实现区域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其次应凝聚内力。充分利用劳动力、土地、生态和区位优势,突出区位招商、驻点招商和产业招商;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集中优势力量招大引强;加强引进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用“较真”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要“盯死看牢”,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提升行政效能。最后要形成合力。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做好项目编制申报工作,不断充实项目库,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争取上级的投入和财政、信贷支持。

五是抓落实,在干部作风建设上实现突破。只开会+不安排工作=零,只布置工作+不检查督促=零。那么,什么是抓落实?就是抓住不落实的事和抓住不落实的人。引导各级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到讲责任、不推诿,形成勇挑重担、勇于负责、勇争一流的良好风尚;讲实干、不折腾,把时间用在学习提高、尽心工作上,把心思用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讲效率、不拖沓,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讲纪律、不松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县一盘棋。坚持“三个贯穿”激发追赶跨越大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蓝图要演变为现实,措施要转化为成果,人文环境建设是保障。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为横向追赶营造“思变”的人文环境;凝心聚力,齐抓共管,才能为纵向提速营造“思干”的人文环境;狠抓精神提升、文化引领,才能为跨越发展营造“思进”的人文环境。

第一,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必须把全县置于全省乃至西部发展大局中审视、定位和谋划,强调大魄力、高起点、快步伐,改变因循守旧的平庸观念;必须坚持“一步到位、超前发展”的经营理念,转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惯性思维;必须坚持立足实际,挖掘本地潜力,放大自身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母亲之都”;必须坚持思想创新,突破框框条条,想过去不敢想的,做过去不敢做的。

第二,坚持把齐抓共管贯穿始终。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凝聚发展合力的根本保证,四套班子必须在县委的领导下,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要求,形成“兄弟姊妹+同志”的工作团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火车头”,做好“顶梁柱”,不在“二线”看,齐在“一线”干。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县级四套班子做到的,县委班子应首先做到;要求各级各部门做到的,四套班子应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应首先做到;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应首先做到,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第三,坚持把文化引领贯穿始终。以建设“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文化为目标,通过举办元宵焰火晚会、歌咏比赛、运动会等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鼓舞斗志、振奋精神;通过举办嫘祖故里大讲堂、村(社区)干部培训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倡导团结协调,克服思维定势,转变行为方式,让优秀行政文化成为增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让“自我加压、助跑摸高”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让文化效应成为“推进五个突破、实现六大跨越”的强大精神动力。

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

任何工作抓不住重点,就不能带动全局。要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全局的大发展,必须将能够牵动全局、带动全局的重大事项、关键事项牢牢抓在手上、紧抓不放。只有这样,全局的工作、全局的发展才会有成效。结合川北某县的实际情况,要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全面掀起七个热潮,增强一种能力。

一是全面掀起工业发展热潮。实施“两化互动、三化联动”,重点是抓工业,抓工业首要就是抓园区。要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真正把工业园区作为经济特区来办,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载体”、工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财政增收的“动力源”。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以“打造百亿工业园”为动力,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全力做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增强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吸引项目入驻的能力。要统筹解决园区企业用地问题,加大征地拆迁和土地整理力度,督促入园企业按标准、按规范建设,确保项目投资强度、财税贡献度等达到要求,对未按期推进的项目,要启动退出机制。突出主导产业的培育。围绕主导产业,整合有效资源,用好用活产业扶持政策,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投融资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借鉴先进经验,引入先进理念,促进产业集聚,鼓励其做精、做特、做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对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挖掘潜力、改造技术、拓宽市场、融资重组。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深入推进产品和技术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二是全面掀起城市建设热潮。一座城市应有自己的“灵魂”,城市没有了风格就相当于没有了灵魂。该县的“城市灵魂”是什么?那就是,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改旧城,建新区,强管理,打造彰显嫘祖文化元素的山水田园城市。强化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以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设计方案”为纲,高水平做好城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好重点片区、地段的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同时,要按照已经审定的规划严格执行。打造“绿色畅通的生态旧城”。把“推进拆房还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嫘祖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管网设施,特别是要在“除脏、治乱、缓堵”等方面狠下工夫,全面改善旧城的居住环境。建设“显山露水的现代新区”。在城市新区全面掀起“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建设热潮,突出“拆房还绿和城市向空中发展”,加快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和完善,推动新区发展。同时,新区建设要突出个性、突出品位,抓住城市建设重要节点,打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强化城管执法监督,全面加强城市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三是全面掀起“三农”工作热潮。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土地向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种养大户集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各类支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发展规模养殖和精深加工,大力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发展涉农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谋划、争取、实施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干支渠系配套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公路、沼气等建设。四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四是全面掀起第三产业发展热潮。一方面,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又一战略重点,围绕打造“华夏母亲之都”“嫘祖故里”这一城市品牌,加快建设母爱文化大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嫘祖陵旅游项目开发,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2016年举行了首届嫘祖祭祀大典。积极创建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以吸纳更多的旅游项目和资金。丰富旅游发展内涵。加快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秀美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把潜在的旅游资源变成明显的旅游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看到全县服务业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服务、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创意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五是全面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招商引资是该县经济发展的软肋和“短腿”。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得到充分发挥,就会释放出无穷的力量。所以,招商引资也是该县实现经济追赶跨越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招商局是招商引资的主力军,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是招商引资的责任人,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把精力、时间、资源投入招商引资,带头外出招商。要坚持招大引强,突出特色招商、产业招商,主动出击,积极对接,着重引进那些投资体量大、市场前景好、税收贡献大、牵动能力强的项目,由重招商轻落地、重建设轻效益、重管理轻服务向招商数量、质量、成果并重转变。

六是全面掀起项目工作热潮。一方面,要加快在建项目进度。要用“较真”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要“盯死看牢”,切实加强协调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项目储备工作。要把握“无中生有”“有中生优”这样一个原则,做好项目编制申报工作,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要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力争有更多项目挤入国家和省的“大盘子”。

七是全面掀起民生改善热潮。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更多地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重点解决好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

八是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推进大项目,开展大招商,促进大发展,必然会遇到资金、土地、人才等一系列瓶颈的制约。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破解难题的能力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的标准,紧盯国家宏观调控走势,加强学习和研究,用心用脑把握和用好政策,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科学的机制,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尤其是生产要素方面的问题。①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事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土地指标是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通行证”。一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二要通过拆迁安置,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土地远距离、大范围置换,保证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用地;三要大力做好存量土地挖潜工作,重点利用国有投资公司,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盘活国有资产。②金融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活则经济活,经济兴则金融兴。要解决融资难题,就要把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之策,把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作为切入点,从县委、县政府做起,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建立定点挂靠联系银行工作制度,加强与银行的联系,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支持。③人才问题。基层县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外流严重。一方面,要想办法“留”。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机制,营造留住人才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想办法“引”。敢于出台突破性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全县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④发展环境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具有“洼地”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的环境好,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就流向哪里,哪里就发展得快。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规范各种审批、收费、检查等事项的工作流程。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重点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来讲,抓住了项目建设,就抓住了工作重点、抓住了发展引擎。一、把握三个重点

一是把握抓项目的基础地位。坚持把抓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项目多,才能发展快,有大项目,才能有大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各项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项目上,体现在项目中。现有重点项目,就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工业园区下一步的发展。

二是把握抓项目的着力点。项目工作的牵涉面大,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是重点、难点和焦点。第一个着力点是统筹谋划,包括项目的开发、规划、布局,以及招商方案的制订和运作等。发改局、招商局、项目办等部门是抓项目工作的“参谋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下深水”研究具体工作。第二个着力点是项目服务,包括审批流程提速,审批涉及环节、程序的无缝对接和并联推进,用地指标、厂房设计的协商,服务质量的提升等。第三个着力点是征地拆迁。征地拆迁任务繁重,特别是工业园区点多、量大、面广,且存在拆迁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对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整合力量,提高效率。对于征地拆迁、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应该进行专题研究。第四个着力点是施工保障。抢时间、赶进度、提质量、保安全,攻克工程建设管理难题,做好工程、技术、时序的统筹。第五个着力点是督促管理。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严格管理是为了发展”的意识,督促已入园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党委政府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企业也必须听安排、守纪律、讲规矩。

三是把握抓项目的关键。对项目工作来讲,必须快字当头、抢字为先,一味空谈只会误时、等待观望只会误事、推诿扯皮就是推卸责任。对于一个发展滞后县来讲,等不起,慢不得,也靠不来,只能靠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所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关键是坚定目标、齐心合力,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政策向重点项目倾斜,一切资源向重点项目集聚,一切力量向重点项目集中,目标进度要倒逼,任务完成要限时。二、六个推进要“给力”

一是推动工作要“给力”。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主要还是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干部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思维还不够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够多、不够灵活,手段还不够强硬。因此,要引导干部突破固有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动脑筋想办法,抓落实。倡导主动作为,“有为”才“有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融资、敢于大胆用市场化手段搞建设,从而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难题。

二是项目前期要“给力”。项目前期决定后期。前期抓得越深越透,项目推进就越顺利。抓前期工作,就是要千方百计做好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等,努力让项目“签约、落地、开工”一气呵成。

三是征地拆迁要“给力”。面对征地拆迁这一难题,必须“树正气、立规矩”,坚决前行,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攻坚克难。围绕最紧急、最重要的项目落地的需要,做好相关的征迁工作。

四是工程建设要“给力”。对于基础设施工程和功能配套项目,要保障企业需要,督促施工队伍加大投入力量,规范建设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对于入园企业的厂房建设,要在服好务的基础上,依约办事,严格管理,既确保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开工、投产,又做到集约节约用地。按项目进度要求,抓工程关节点,确保按时竣工。要帮助已经引进的项目尽快干起来,早落地、早结果。同时,要严格控制新增工程量。

五是协作配合要“给力”。协作配合是加快项目实施的动力。项目工作涉及面广,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几个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因此,要达成一个共识:无论哪个环节、哪个部门出现问题,有失职渎职行为,都要问责到底,绝不允许“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现象发生。

六是加强学习与向上争取要“给力”。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要读懂文件,把握文件精髓、要害,充分利用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外,作为省管县,要主动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尽力争取省、市的支持,使更多、更好的项目进入省、市乃至中央项目建设的“盘子”。三、形成四个长效机制

一要完善推进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业主部门“一把手”主体责任制、分管领导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逐步建立重大项目牵头领导包干负责制。项目推进,要按照“一项工作、一位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工作团队”(“六个一”)的运行机制,按规矩出牌、按程序办事、由制度管人,“逗硬”问责,一抓到底。项目主管部门、牵头领导要主动作为,将任务分解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要落实保障机制。要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用竞相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和谐的建设环境,保障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抓落实就是要把工作抓出成效,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检验抓落实的程度。在项目建设上,就是要看谁把项目推进得快,看谁把项目推进得好。要开展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治理,杜绝政务服务中的“吃拿卡要”“庸懒散冷”现象,对无理阻碍企业施工、强买强卖强运等问题,要坚决依法打击,严惩不贷,为项目推进提供畅通的快速通道。

三要强化督查机制。只听汇报、只看材料,不到现场督查,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导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因此,建立和完善“领导联系、定期通报、量化考核”制度尤为重要。到现场督查,不能事先通知,要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再专题研究并整改。要求业主单位每周将重点项目的进度和下周推进计划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领导以书面形式报告。分管领导、责任领导要大胆作为,该批评的要批评,该纠正的要纠正,绝不能放任自流。凡是不听从指挥、工作又不得力的单位、个人,分管领导和责任领导可向县委建议追责、免职。

四要健全奖惩机制。全县所有重点项目都要明确完成期限,并且要高标准、快节奏完成。提前完成任务的,县委、县政府要给予奖励;逾期没有完成任务的,要给予相应惩罚。同时,县委要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识别干部、考核干部、选拔干部,完善用人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四、抓项目的四点体会

抓项目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敢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当前各地争相加快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把握发展大局,认清本地实际,把自身发展置于更加广阔、更高层次的范围来定位和谋划,想别人未想、谋别人未谋、干别人未干的事,才能找到大项目、好项目,赢得发展先机。同时,要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决心抓项目、抓发展,敢于同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落后思想作斗争,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问题不躲闪,遇到矛盾不绕道,积极推动项目建设。

抓项目要有务实的作风,要真干。真抓实干是推动项目建设的根本。抓项目必须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抓紧、抓实、抓牢,干就必须大干、实干、苦干。只有树立务实的作风,把握“抓落实”这个关键,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中,真正沉下身、沉下心、用全力,到现场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度、出效果。在特殊情况下,还要认真研究优化施工组织形式,采取非常措施,甚至可以用“白加黑、五加二”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

抓项目要有创新的思维,要会干。会干就是要掌握项目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项目建设的普遍规律,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确定恰当的措施和办法。会干还要善于创新,要研究项目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大胆探索和创新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的技巧,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会干还要善于总结,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运用,确保项目建设又好又快。

抓项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坚持干。项目建设任务重、困难多,个别项目建设工期还很长,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项目建设贵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对于确定了的项目,就要坚持不懈地一抓到底,确保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干成、不干好决不罢休。要坚决避免开始满腔热情、一遇困难就偃旗息鼓的现象发生,更不允许出现“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留下后遗症。

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解放思想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挑战,必须牢牢抓住“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思想,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大力提升发展能力、切实增强发展动力,才能推动追赶跨越迈上新台阶。

可以这样讲,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一个丘区县要实现新一轮追赶跨越大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切实突破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和以往经验模式的局限,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为传统模式所困,不为既有经验所限。解放思想的前提是“五个需要”

一是解放思想需要开放的思维。有人说,现在基层干部的思想已经很开放了,抓发展就行了。但通过组织干部不断走出去、学经验,就会清醒地认识到,川北丘区县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只是表象,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才是深层次的。从该县的实际来看,一些部门和乡镇解放思想还停留在口号上、形式上,并没有真正触及干部的灵魂;影响科学发展的旧观念、旧思维、旧习惯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本能地反映出来;制约思想解放的传统体制机制还没有改变,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社会环境并没有真正形成。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唯有来一场真正的思想洗礼,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巩固取得的成果,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二是解放思想需要创新的气魄。一方面,尽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对照,还有不少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发展到新的阶段,就会出现新挑战、新目标,要求我们快出招、出新招,但是,观念不新、环境不优、落实不够、总量不大的问题仍然存在。存在这些问题的根子在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全局意识,缺乏长远的战略思维;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解放思想,勇于革故鼎新,善于推陈出新。

三是解放思想需要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不是天马行空、玩花架子,而是遵循规律、坚持真理;不是丢掉传统,而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是率性而为,而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既定目标,高度对接、深度融合,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的前提下不断破题解难,在对比先进、查找差距过程中真抓实干。

四是解放思想需要宽阔的胸襟。宽容失误、尊重失败者,也应是解放思想、追赶跨越的题中之义。要积极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持锐意改革、奋勇创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需要打破固定模式,走出经验误区,还要允许失误,宽容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鼓励探索、激励创新,务实进取、大胆开拓的正确导向。要大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创新。

五是解放思想需要统一的行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一条目标宏大、前景辉煌但并不平坦的发展之路,就在我们面前。靠什么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再创辉煌?笔者认为,第一位的就是要在思想上达成高度共识,消除杂音,统一行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跨越。要把解放思想的过程作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过程,作为汇聚智慧、推动发展的过程,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创新、作风的大转变、人气的大聚集。要尽快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唯有快马扬鞭,舍此别无他途。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不动摇、不松懈、不折腾、不争论,不人云亦云、不三心二意,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只有冲破自我封闭的束缚,摒弃一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解放思想的内容是“四个破除”

一要坚决破除“慢”的思想。在基层,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快干,有的同志会变“疲”,思想开始松懈,激情开始减退,产生“松口气”“歇一歇”的心态;有的同志会变“油”,不管任务多重,群众要求多迫切,都上下应付、左右“忽悠”,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有的同志会变“懒”,进取精神衰退,畏难情绪滋长,不愿意再吃苦,不愿意再流汗。这三种情况导致工作节奏、工作进度放慢,这叫作“后天变慢”。还有个别同志“先天就慢”,从来都是一副漫不经心、“老态龙钟”的样子。“慢”的思想有三大表现。表现之一:爱说“马上”。开会什么时候到,马上;项目什么时候去跑,马上;工作什么时候完成,马上……有的同志整天都在“马上”,实际是根本没有“上过马”,遇见困难绕道走,碰到难题尽量拖。这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导致矛盾越积越深,办事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制约发展,还会影响稳定。表现之二:偏爱等。等上级文件,等政策的调整,等形势的好转,等其他地方先试先行,等各种条件成熟。这些偏爱等的干部,往往会错失良机,贻误时机,不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把上级的政策本土化,就是要求干部主动作为,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表现之三:被动作为。个别干部只说不做,是口头英雄主义,开展工作总是亦步亦趋,循规蹈矩,见事早而行动慢,总是被形势推着才勉强挪步,推一下动一下,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工作很被动。在各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高强度“马拉松赛跑”中,能指望这样的干部带领群众实现追赶吗?你前进别人也在前进,你超越别人也在超越,唯有以更快的速度、更优的质量阔步向前,别人小步你大步、别人慢跑你快跑,才能超越对手,进位争先。稍有懈怠,就会落伍。一句话,加快该县发展,慢是过、无功无效也是过。

二要坚决破除“小”的思想。首先,要克服小农意识的影响。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加之长期以来发展不快、发展不足、发展不好,小农意识仍然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该县的干部群众。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现在跟过去比,认为“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自我感觉良好。有些干部对危机熟视无睹,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所以,笔者认为,正是这种小农意识造成了该县的落后。只有破除这种意识才能缩小差距,才能推动发展。其次,要克服小集体利益的影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因为部门利益在作怪,“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是因为职能部门怕放权让利影响了自身利益。小集体利益的存在导致在一些不应有的协调环节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同志的思想本来是开放的,可一旦到了某个位置,就“在其位谋其利”“屁股指挥脑袋”,站在部门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大局意识淡薄,协作精神弱化,影响了发展的效率。更有甚者人为地根据熟人、同乡、同学、老同事、老干部的关系划圈圈、搞派别、编织“关系网”,拉帮结派,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损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最后,要克服“小手小脚”办事的影响。个别干部,或者自信心不足,或者内敛有余,办事“缩手缩脚”“小打小闹”,缺乏大将风范,迈不开步子。个别本地企业,往往“思危”不足、“居安”有余,每年赚个几十万、几百万就自我陶醉,一年投上几百万、上千万就觉得了不起,缺乏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甘当“土老板”。还有个别群众,对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不可阻挡的现实以及该县严重落后的形势认识不清,宁愿抛弃长远的大利而紧紧抓住眼前的蝇头小利。

三要坚决破除“怕”的思想。当前,有极个别领导干部仍然偏好追求自身安稳、看重个人得失,公心不足、私心有余,怕这怕那,怕得罪人,该负的责任不负,该履行的义务不履行,把难题推给上级,把责任推向他人;还有部分同志说起来头头是道,思想好像很前卫,但一遇到问题就成了“套中人”“生怕出什么乱子”,缺乏迎难而上的锐气、破解难题的勇气,不敢闯,不敢试,只满足于当“维持会长”。这样的话,工作肯定做不好,群众也不会买账。实现追赶跨越大发展,如同“逆水行舟”“爬坡上坎”,若是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不加把劲、努把力,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不断退步。如果领导干部不主动思考工作、谋划发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发展势头就势必会减弱,势必会辜负人民的期望,辜负组织的重托。领导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要清楚地认识到“责权对等”“有为才有位”,多思多想“怎么办”,少说不说“不能办”,大胆试、大胆闯;要敢讲实话,敢干大事,敢破条条框框,敢为天下先,真正担起职、负起责。

四要坚决破除“旧”的思想。现实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能够做、做得好,自己不敢做、做不成?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而自己还在争议、观望,坐失良机?这说明干部队伍中还存在旧的观念和思想,没有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动发展。旧的思想“旧”在惯性思维。在基层,有的同志喜欢按“老皇历”办事,“原来主义”盛行。当然,并非经验都不足取,但是,要认识到经验的产生有其环境条件,时过境迁,物换星移,有些经验就不适用了。举几个例子。为什么该拆的违章建筑一直不拆?答曰:原来就是这样;为什么占道施工、砂石乱堆、横幅乱挂等随意占用公共资源的现象盛行?答曰:原来就是这样。这样的惯性思维必须打破,必须从结果出发想办法,从目标出发提升执行力,尽一切努力把事情办好。旧的思想“旧”在教条主义。有一些干部的教条主义思想严重,一遇到实际问题,要先看看上级是怎么说的,文件是怎么定的,凡是没有明确说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就视其为“禁区”,死抱着条条框框不放。当然,国家的政策法规,必须遵守。但也要指出,按规定办事,绝不等于作茧自缚,更不等于削足适履。只会按章办事的干部并不一定就是称职的干部,只有善于提出办法、解决问题的干部才是称职的干部。履行职能、执行政策,既要遵章守规,保证政令畅通,又要求真务实,不生搬硬套。要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找准政策规范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笔者认为,干部需要增强“读懂文件”的能力,就是要求干部一定要从宽广的视野来认清形势,认真领悟、正确贯彻上级精神,辩证地看待规定要求与创新求变的关系,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敢于革新不利于发展的守旧思想,敢于突破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主动寻找“可以办”的依据,思考“怎样办”的方法,做出“赶紧办”的决定。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抢机遇促发展。旧的思想“旧”在不良风气。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人总是自以为是,乐于当“评论员”,批评别人是行家,自我批评变哑巴,自己不干事却热衷于对干事的人说三道四、吹毛求疵;有的干部“生财有道”,投资麻将“事业”,热衷大办宴席;有的干部和群众,为泄一己之愤,全然不顾集体利益,不顾地方形象,乱告状、告恶状,造谣生事,实在可恶;有的干部,习惯性迟到早退、离岗脱位,或者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甚至打麻将等问题仍时有发生,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甚至一些单位的“一把手”连县委提出的战略目标、工作重点都不了解。这些不良风气,破坏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机遇在大量的“内耗”中消失殆尽。所以,为了发展,一定要共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褒扬实干、宽容失败、鞭挞丑恶的良好环境,让那些挑剔别人、喜欢对他人说三道四、对事业没有激情、对人民没有感情的人无所遁形。要坚决摒弃自身存在的那些负面的、不合时宜的、为外人瞧不起的东西,切实把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心无旁骛地谋发展、搞建设,任何时候都不分神、不松劲、不折腾。

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解放思想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更不是杂乱无章的蛮干。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不适应发展要求的问题。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讲,看不到问题是没有本事,不敢讲问题是缺乏党性,不解决实际问题不但与解放思想不沾边,而且是失职。其次要解决问题。要把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思想解放的“试金石”。问题没有解决,要从思想上、能力上找原因。思想观念不一样,能力水平就不一样,解决问题的力度、进度也就不一样。同样的问题,有的地方解决得好一些、快一些;有的地方就差一些、慢一些,导致问题越积越多。事实证明,视野开阔了才能有办法,思想新了才能有出路,办法多了才能有工作力度。

从一个丘区县的长远发展来看,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又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譬如遇到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人才外流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还有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个单位的具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的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一步一步去做,一个接着一个去突破,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积小胜为大胜,实现既定目标。只要苦干巧干,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构想与实践

什么是生态经济强县(一)什么是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与人口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生态经济的特征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二)怎样理解生态经济强县

作为一个丘区县,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的解读,可以这样确立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构建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生态产业体系;使城乡居民都能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16项小康指标在全省59个扩权县中位居中上水平,成为一个产业科技环保、城市文明畅通、农村生态美丽、旅游兴旺发达的西部丘区经济强县。

生态经济强县应该有以下三个标志:

一是市民有较强的生态意识。通过生态经济强县的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体现在政府决策、企业发展过程中,使干部群众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节能生活、低碳出行等绿色环保的生态意识。

二是城乡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城乡环境洁净优美,污染物排放不超标,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城乡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交通更加便捷,绿化率达到40%以上;市民素质高,城市具有鲜明的山水田园特征和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城乡宜居、宜业、宜旅。

三是区域有发达的生态产业。制定有较强吸引力的生态产业激励政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支撑作用强的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有一系列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态产品,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什么要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一)基于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未来资源供给的制约会越来越突出,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路子,否则,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环境也将难以承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博物馆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而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既要有现代产业作支撑,更要保护好大好河山,创造美丽的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二)基于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过去,个别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留下了大笔的“生态欠账”,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交足了昂贵的“学费”。今天,无论是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滥用化肥农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滥砍滥伐带来水土严重流失,还是过量碳排放导致PM2.5(可入肺颗粒物)超标、高浓度二氧化硫排放产生酸雨、水质被破坏导致饮水困难,都与这样的发展方式有极大的关系。2011年9月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没有提“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就是为了防止该县重蹈沿海许多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失去了绿水青山,即使建起“金山银山”,人民也不会满意,还将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人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县域经济发展要实现“弯道”赶超、跨越发展,就不能走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而应按照“经营环境”和“享受环境”的生态理念,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生态产业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三)基于该县持续发展的实际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该县四套班子精诚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紧盯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制定的“六大跨越”奋斗目标,围绕“五抓五突破”工作重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各项工作都开创了全新局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江广场、滨江休闲带、嫘祖文化广场等城市公园绿地项目的强力推进,充分证明,该县县委、县政府完全有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并进。

不过,一旦走出去,干部群众就会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发展还微不足道,与中西部先进地区还有巨大差距。比如河南新郑市,一个县级市,63万人,2012年财政总收入达到72亿元。再看看相对偏远的陕北地区,延安市2012年财政总收入达444亿元,下属的黄陵县人口只有13万人,财政总收入达到20.5亿元;榆林市2012年财政总收入达666亿元,下属的神木县人口42万,2012年实现财政收入221亿元。新郑市的拆迁量达到了几百万平方米,而该县的工业园区和几个需要拆迁的乡镇,总共才完成了不到50万平方米的拆迁量。相比之下,这点工作成绩的确令人汗颜,离生态经济强县的标准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只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才不至于被发达地区越甩越远。(四)基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让该县人民在变化中感受到了生机与朝气,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后发优势越发强劲、外界支持日益增多、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四大优势”的聚合效应进一步放大。越来越多的嫘祖后代,无论是身在家乡还是在外创业,都为该县的变化所振奋,以各种方式积极投身于该县追赶跨越大发展事业,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此外,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新村打造、项目推进等各个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难题要解,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干部群众对发展的信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对加快发展的期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62万人民群众想要追求高品质的体面的生活。

不发展,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但以破坏环境、消耗资源为前提的发展,不仅党委、政府不同意,人民群众也不会答应,更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要在现有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底部崛起,必须立足县情,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省委、市委精神,又切合该县实际的发展道路。这个时候,就要思考该县往哪里走的问题,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奋力推进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只要鼓足了“精气神”,持之以恒真抓实干,“等不起”的落后县就一定能干出“了不起”的成绩,就一定能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生态经济强县。怎样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一)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

新型工业区别于“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工业,能够有机融入城市生态系统,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要绕过发达地区工业发展走过的弯路,就必须坚持发展新型工业,促进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和谐协调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园区建设。高标准进行园区规划,加强园区规划控制,任何项目落地,都必须符合园区的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园区建筑密度,留足绿地面积,打造一批园林式企业。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水平,确保工业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100%,实现废水零排放,把工业园区建成新型生态园区。二是坚持招商选资、招大引强。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和环保规划要求,对拟落户项目进行严格论证,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入驻园区;加大对科技环保企业的扶持力度,让更多如新华康、美迪康、聚源国际等创新型、环保型、附加值高的企业在园区扎根,形成产业集聚、科技集聚,增加工业园区科技环保的“含金量”。三是鼓励企业技改转型。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改科研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同时,积极推进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二)持之以恒建设生态城市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关系协调、和谐有序的城市生态系统。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时,要围绕“绿色畅通”“显山露水”两个主题,着力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力争2016年县城面积扩大到20平方千米、人口达到20万,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45%。一是加强生态城市规划控制。立足成渝经济区建设,把自身定位为成都、重庆、绵阳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园、休闲区、度假地,规划建设嫘祖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在新老城区建设规划中新增绿色元素,将生态环保融入城市命脉。二是加快生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拆房还绿”,引导老城区人口向新区转移,使老城区更加“绿色畅通”;按照“江山岛城、山水田园”的理念,高水平规划、高规格建设县城新区,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沿江建筑群的高度,加快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加强弥江上游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排放管理,净化弥江、梓江水质,使新区更加“显山露水”。三是进行精细化生态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在城市设施建设、城市公交系统完善、人民群众就业等方面先行一步,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治城治堵”“拆违治违”等一系列城市管理举措。比如,在老城区禁止摩托车、拖拉机通行,限制大型车辆通行,新增城市公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全面推进县城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噪音等污染问题,切实加大文明城市创建的力度,严厉查处乱停乱放、乱吐乱丢、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不文明、不道德、不守法的行为,全面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和招商引资的软实力。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把该县创建为国家级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发挥优势壮大生态农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色、天然、无公害的农产品,无论是鸡鸭鱼肉还是米粮禽蛋,其销售价格都是普通农产品的数倍,且供不应求。要充分利用该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突出的生态优势,坚持“现代、特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做好生态农业这篇文章,实现农业产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要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农业部门要认真研究加强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加强农药、化肥的市场监管,强化源头控制,不断改善该县的土质,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业,在柏梓、黑坪等北部山区种植优质山核桃,发展牛、羊、鸡等山地养殖特色产业,在毛公、两河、麻秧等梓江沿岸乡镇发展大鲵、鳜鱼等特色水产业,种植高端花卉,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二要培植生态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生态农业开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率。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带动新农村建设。三要打造生态农业品牌。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特色品牌的申报工作,打造亚隆牌核桃油等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该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全力以赴开发生态旅游

旅游业因其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被誉为“无烟产业”“朝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