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养育 致正在长大的父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30 11:21:46

点击下载

作者:张春梅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性格与养育 致正在长大的父母

性格与养育 致正在长大的父母试读:

作者介绍

张春梅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网家庭教育特聘专家,获国际父母教练专业资格。

心理咨询师、国际教练协会认证教练、国家管理咨询师、美国NASA卓越团队认证培训师,并获首期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GCDF)。

曾经作为团队核心,承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生领导力”开发项目,武汉、沈阳中职学校“职业素养课程”项目及多所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项目。通过对老师和孩子们的调查分析,获得了大量关于孩子成长规律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萌生了“教育的源头在家庭,最需要成长的是父母”的想法。

2014年,创立乐育堂,开展“种子家庭”计划,开设线下父母课堂及微信公众课堂,致力于0~18岁孩子的家庭教育,并对家庭实施个性化教练辅导,帮助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发现自己,做好自己。

同时,她还是一个10岁男孩的妈妈,一个每天都期待对自己有新发现的人。本书封面图片由聂穆紫老师提供,衷心感谢内心美好的她。序

我以前做过企业管理,也从事过一些年的管理咨询工作,那时候常常提到:人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对我而言真正的学习与成长,是从我成为母亲,面对自己的短板开始的。

孩子小时候的一件事对我有很多触动:

那时孩子大概三四岁,最不喜欢理发。每次理发我都是好说歹说,最后以强迫执行、哭闹收场。一次无意中和一位妈妈聊天,她说:“哪个孩子会喜欢理发呢?得给孩子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我急忙分辩:“是让他适应啊,之前沟通了好久呢。”那个妈妈告诉我,为了让她的孩子适应理发器在头上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她花了几个星期。每天她拿出理发器让孩子玩,让孩子给玩具理发,把理发器放在孩子的手上振动,在他习惯之后再把理发器放在胳膊上、脸上,最后才到头上。我听了大为吃惊!相比之下,我自认为已经付出了很多耐心,但对孩子来说还是简单粗暴了,我的付出与孩子的需要相比远远不足啊!

我一边对那位妈妈满是钦佩,一边陷入了沉思。

如果一位妈妈凡事都能从孩子的内心感受出发,放慢脚步慢慢地适应孩子,孩子在每一件事上接收的都是理解和耐心,那么孩子自然会心情舒畅,同样他也会用理解的心去体谅妈妈。如果每件事都如此,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像我一样,带着温柔和理解的面具,好言相劝,一旦孩子不从,就露出强制的面孔,逼迫孩子顺从,长此下去,孩子的心没有被妈妈尊重和体会,就会心里憋闷。这种憋闷积压久了,就会从心底喷发出来,孩子会表现得不好沟通、不懂事,甚至是脾气不好。我终于能理解孩子平时的表现了。

认识到这些,我开始去观察那位妈妈,发现她是一位特别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理解孩子、耐心对待孩子对她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很多事情她都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她的孩子也表现出好商量、懂事、喜欢照顾其他小朋友的样子。但她也有自己的苦恼,因为把孩子照顾得细致周到,遇到不安全、有挑战的事情时她常会担心孩子,孩子就会在户外活动时有些缩手缩脚。她很羡慕我家孩子登梯爬高,一副啥也不怕的样子,那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大条,对孩子的限制比较少,任他自由探索,所以孩子的身体也灵活一些,胆子也大一些。

这些观察和思考让我觉得很有趣:孩子的状态和我们成人的表现好像是一种因果关系,有了我们的“因”,才有了孩子的“果”。孩子像是一张白纸,输入方是我们,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给孩子的反馈,在白纸上都一目了然。

就这样,通过对不同父母的观察和体会,通过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我一点一点发现了自己很多毛病,比如:生活懒散没有规律、爱和别人比较(比人好就高兴,不如人就生气)、有时强势专制、遇到事情急于求成又爱抱怨他人……从前这些毛病睁一眼闭一眼,得过且过,可为了孩子,我必须勇敢地面对自己,出于责任我无处藏身。

随着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领域的实践,接触越来越多的父母,我越来越意识到生养孩子,对我们来说真是一次人生的重新开始,前半生的遗憾都可以慢慢得到弥补。

这些年我接触了很多父母,每对父母的个性、习惯、能力、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因为这些不同的“因”,我们的孩子也有不同的“果”。与其拿着小棍纠偏孩子,不如把目光转向自己,注意到那里,哪里就会发生改变。

应该说,我们身上的“因”又是上一代人的“果”。每个家族都带有他们特有的代际传承,因因果果,不断继承,成为这个家族的符号特征。但是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新的,从我们自身开始,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

在人的成长中,每一个生命体,他都需要四种“心之力量”:

看到他独特内在的力量;

理解他情感的力量;

尊重他意志的力量;

让他为自我负责的力量。

孩子在这4种力量中,能够茁壮成长,开出自己的花朵!我们每一个已经长大的父母,内心又都有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在内心深处我们何尝不想要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和自我负责呢?如果想给予孩子,我们内心的自己首先需要理解、呵护和尊重。照顾好我们自己,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支持。我们好了,孩子自然好。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那里我们照见自己,让我们重新长大。

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我引用了身边很多朋友及其孩子的故事。感谢朋友们和我一起走在越来越有觉察的路上,感谢孩子们对我们的错误和不断的尝试给予的包容。

感谢先生和儿子对我的一路扶持和厚爱!爱你们!

最后,生命不息,探索不止,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本书中的不成熟之处,谢谢!第1章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最适宜的环境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甚至更早在我们身体里孕育,直到生命终结,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一个生命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方面,就是这个生命本身,他(她)以什么样子来到这个世界。他(她)像一颗种子落在土壤,这颗种子要长成什么样儿?有可能是棵松树,也可能是棵苹果树,还可能是株花儿……他(她)长成什么样子本质上是不受我们父母控制的,这取决于每个生命自身所携带的生命密码。这个生命密码就是孩子生命最大的奥秘,从他(她)出生到他(她)生命尽头的整个过程中,这样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我们无法从根本上左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成长环境,尤其是父母提供给孩子的家庭环境。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习惯、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的不同就是独立人的不同;但在成为父母之后,这种不同就成为了孩子长大成人过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就是家庭环境的不同。孩子,就是在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长大的。孩子是种子,父母是土壤、阳光、空气和水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一颗种子所处的自然环境。我们无法左右种子自身所携带的基因,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准备适合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让它长成有生命活力的状态。

地球上的养分包括阳光、水、空气和土壤,这是一颗种子成长所需要的基本养料。当养分充足的时候,种子就能长成它本来的样子,而且会茁壮、茂盛、硕果累累、子孙绵延,呈现的是一种非常丰盛、饱满的生命状态。

一个适宜的、养分充足的环境,能够给这颗种子带来生命力绽放的机会。

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孩子从0岁到18岁的这个阶段,家庭环境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成人后,处在社会环境中是有选择机会的。如果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好的上级、好的朋友伙伴、好的生活伴侣,或者通过自我的学习更新,是可以获得重新舒展的机会的。但生命的早期,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不可选择的,是唯一的,而且即便成人后可以选择,家庭也为孩子打上了生命底色,成人后的孩子也只是在这底色上涂涂抹抹画出自己的未来。

每个孩子都是智慧的存在!就像一棵小苗在自然环境中,随着养分的多寡变换着生存方式。它们总能在现存环境中摸索出最有效的路径,让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是每个生命最大的智慧。

比如,在正常的土壤环境里,树根在土壤中汲取水分及营养,树冠与树根的比例是1:1;但在沙漠中由于水分极少,树根拼命在沙砾中吸取水分,树冠和树根的比例就会成为1:3;而仙人掌更是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把叶片进化成一根根细刺,以减少水分的丧失。

这说明,任何生物都具有这种智慧:即根据环境调整自身,争取最大可能的生存空间,以延续生命体的发展。

如果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有诸多问题,那也是孩子根据家庭环境调整自身后尽力长成的样子;而这些所谓的问题是孩子根据所处环境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果,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下去。

如果孩子爱骂人,那是家庭环境缺乏爱的体现。父母的轻言软语就是最好的示范,宛如爱的光芒,孩子吸收了就自然拥有轻言软语。一旦父母没有给孩子爱的滋润,严辞呵斥,那么孩子这棵小苗长得也具有攻击性。不过,这也是他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后,所能长成的最好样子了。

从这个角度看,人和其他生物并没有区别。我们总是在现有环境中尽可能长成最适合生存的样子,并拼尽全力去成长、去壮大;这种生命力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力量都更强大。孩子无需父母刻意的教育,他们会根据成长环境不断自我调整;而父母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环境。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所有的教育

其实都是自我教育

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

身为父母

只是孩子环境中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尽可能

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

由此

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

协调他自己的命运

从外部来看,孩子的某些表现或许像“长歪了的树干”,或看起来弱不禁风、不够强悍,但这已经是孩子这颗种子在父母这个环境中拼尽全力长成的样子。所以,需要调整的是环境本身。

孩子本身是什么样的树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只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孩子自然能够活出他们本来的样子。父母的状态就是孩子的成长环境

很多心理学书籍告诉我们,孩子3岁之前非常重要,且8岁之前的一些个性已经成型,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这让很多父母特别恐慌。但在我服务过的很多家庭中,我发现父母的改变和调整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父母学习和反思,孩子的状态就会立刻随着父母的状态而变化,甚至立竿见影。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有机会去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当我们有这个意识的时候,改变就已经开始了。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99.9%的环境都是无意识的。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这个家庭中所有的设置都是父母为他准备的。他每天看到父母的面孔、神态、动作,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是比较固定的,父母所提供给孩子的饮食风格也是相对稳定的,孩子的生活节奏同样是父母来安排的……这一切都由父母来创造,孩子去接受。整个家庭环境是一个强大的气场,孩子是这气场中开出的花。

孩子在家庭中吸收到的常是一些我们很少想过、很少注意到的东西,而且我们觉得特别自然,司空见惯。比如:一个爸爸回到家见到孩子就开心地笑,特别喜欢和孩子亲近;而另一个爸爸回到家就很烦恼,也不愿意靠近孩子。这就是孩子所面对的不同家庭环境。一年365天,可能有少许变化,但总体上会有一种不变的基调。这种基调构成一种稳定的家庭环境,孩子会自然地吸收到身上,形成一种与父母相处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想出的最好的生存之道,是最适合这个家庭环境的。所以,在第一种关系中,孩子更愿意亲近父亲,也更愿意展露自己真实的一面;而在第二种关系里,孩子会选择远离父亲,但在父亲面前会表现得比较乖巧。

父母是孩子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大多数人很少想过,其他人做父母可能生来就和我们不同。我们工作、生活中做事都带着自己的特色,何况做父母了!父母性格测试,你是哪一种

为了能够简单快捷地判断自己的父母性格,我带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测试,可以帮助你看到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父母,会自然地带给孩子怎样的环境。

下面的父母类型测试是由心理学家荣格的性格测试演化来的,我把它进行了父母版的调整。荣格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推动人格心理学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弟子。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将人进行分类。后来他发现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来自于两个方面:我们个性的形成,是建立在我们如何决策和如何获取信息的不同偏好上的。

先来看看我们是如何做决策的。

荣格说人的决策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做理性决策(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性),另一种叫做感性决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性)。理性决策的人——他的关注点会在事情本身,他会关心这件事情的进程有没有达成结果、目标,会偏重于利用这方面来做决策;而感性的人会把目光关注在人身上,考虑的是这件事情会不会影响人的感受、本人喜不喜欢以及和本人情感的关系是远还是近等。

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判断出在生活中,自己是更偏重理性思考,还是更偏重感性决策。你可能会说我都有,这也是正常的。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百分之一百靠理性决策的人,也没有百分之一百靠情感决策的人;但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会有一个偏重。如果用分值衡量的话,你会偏重哪一侧?如果是七分理性三分感性,那么我们就认为你是一个思考型的人。

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讲他们夫妻的故事,她说:“我和先生在很多想法上会不同,比如说,我们家有个小床是孩子小时候用的,现在孩子长大了,我想把这个床处理掉,就跟先生商量,这床要留下还是送人。我先生听了以后,说:‘还记得咱们儿子小时候在这个床上睡觉的样子么?孩子从这么一点儿,到了现在都不够睡了,还有一次从床上摔下来了,呵呵呵呵,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呢。’他会想到很多很多的往事,最后会说:‘真是舍不得。’他恨不得把所有藏有记忆的东西都留着。而我却说:‘咱们赶快决定吧,到底是要怎样做,别追忆了!' ”朋友向我抱怨,“我先生就是这么啰唆,怎么那么感情用事呢?”

发现了么?这位朋友,她本身偏重理性思考多一些,她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多是朝向达成结果的方向,更加关注事情本身。她希望先生能够就事论事,而先生是个偏重情感的人,他更容易缅怀,想起来的是事情带给他的情感体验,所以特别有人情味儿。他们夫妻的分歧是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人,他们的个性本就不同而已。

理性决策和感性抉择的侧重点不一样,但这并不是说理性的人没有情感,而是他会先考虑这件“事情”;也不是说情感决策的人不能做客观思考,而是他们会先想“情感”的方面,再做分析。只是偏好不同。

你可能有些感觉了,但还是难以一下子判定自己的类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些题目,你会怎么选?

选择下面的7道题,分值多的对应的就是你的类型(当你在选择这些题目的时候,请尽量用平和的心态,想象自己在18~22岁比较年轻的时候会如何作答,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受到太多社会、工作的影响,呈现的是比较原始的状态)。每道题只能二选一,统计分值,哪边分值高就属于对应的类型举例:你的“T思考”得到4分,“F情感”得到3分,你就是思考型的人。你的分值是:“T思考”得到( )分,“F情感”得到( )分,所以你的类型是( )。

我们接下来做第二项测试:获取信息的方式。这个问题听起来不太容易懂,其实人总是用微观或宏观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而且每个人都会更偏重某一方。用微观方式获取信息,指的是这类人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听觉、触觉、视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去获取信息,他们观察细节,做事稳健、有条理有步骤;另一种宏观类型的人则更喜欢用大的视角去获取信息——即通常说的第六感,他们对事物有着较强的直觉,喜欢笼统地看待事物,头脑中常常有画面和整体感呈现。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女性是不是都是情感型呢?不一定!在人群中无论男女,思考与情感类型大概各占一半,没有明显的性别划分。

有一个客户讲过他和妻子的不同。他是一个做事情特别严谨、细心的人,认为所有事情都要有步骤、计划,然后目标自然能够达到;而他的妻子就大大咧咧、模棱两可,做事有闯劲,敢于尝试。他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也非常灵敏,一些细枝末节是他判断事物的根据,有个风吹草动就觉察到了;老婆则是另外一种人,很多细节关注不到,做事情靠一个大概的感觉和方向,摸着石头过河,不过结果却常常令他耳目一新。可以看出,这位先生是偏重于用微观视角获取信息的,而妻子则偏重于宏观视角。

夫妻之间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常常是在寻找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从生物繁衍的角度来看,这样是有利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常常产生矛盾。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不同的人,靠不同的天然本领生活。

你能判断出自己是更倾向于用微观方式还是宏观方式来获取信息吗?

如果你无法判断出自己的类型,我们再来做第二个测试。7道题中分值多的那一栏对应的就是你的类型(当你在选择这些题目的时候,请尽量用平和的心态,想象自己在18~22岁比较年轻的时候会如何作答,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受到太多社会、工作的影响,呈现的是比较原始的状态)。举例:你的“S微观型”得到4分,“N宏观型”得到3分,那你就是微观型的人。每道题只能二选一,统计分值,哪边分值高就属于对应的类型你的分值是:“S微观”得到( )分,“N宏观”得到( )分,所以你的类型是( )。

通过以上两个测试的组合,我们就能够得到自己的“父母性格类型”了。

经过两个测试组合后,你的类型是( )。如果你实在难以判断,或者在两个类型中难以取舍,也没关系,说明这两个类型都在你的身上存在,这也是正常的。在下面的小练习中,你也会找到自己的“父母类型”:(1)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你认为自己最擅长的是( )。(2)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你认为自己最不擅长的是( )。

做完这个小练习之后,大家快速看看哪个更像你?绿色培养型父母:

最擅长的事情是(和孩子一起玩儿、带着孩子一起疯、和孩子一起闹……)

最不擅长的事情是(照顾好孩子、坚持某件事情……)黄色包容型的父母:

最擅长的事情是(和孩子谈心、理解孩子的心理……)

最不擅长的事情是(拒绝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蓝色展望型的父母:

最擅长的事情是(为孩子做计划、展望未来、学习先进的育儿理论…… )

最不擅长的事情是(辅导孩子具体事情、理解孩子……)橙色指导型的父母:

最擅长的事情是(讲道理、各项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最不擅长的事情是(处理孩子的情绪、不知如何放手……)

看到这些,你有没有相似之处呢?

作为不同的人,我们对一些事情天生就有某种天赋,不用学习、摸索,很容易就能做好;而另一些事情,我们则需要花几倍的力气,刻意学习才能完成。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就会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哦,原来我是这样的父母,原来世界上的爸妈并不是都一样!”“我从未那样想过,原来他们是这样思考问题的。”……如果你在以上的测试中发现自己具有多种颜色的擅长,那么恭喜你!说明你已经是一个复合型父母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不同类型父母的特点。绿色培养型父母带给孩子快乐、自信

绿色培养型父母是怎样的人呢?从内心层面讲,他们的关注点在——情感上。他们吸收信息的角度是偏重宏观的,更倾向于面向未来。他们更关注人,更关心人。因为面向未来看世界,他们觉得所有人都有希望,都有美好的可能性;他们内心有一种关爱世界的情怀;他们是热爱生活的人,衣着偏爱鲜艳颜色、新颖款式,说起话来声音很大,表现力十足,经常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笑起来爽朗热情,是很有感染力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到轻松、快乐,没有压力而自由自在。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他们都善于和人打交道,能够快速获得他人的信任。他们有一种能够洞悉人心的天赋,能看透别人是怎么想的。但他们并不愿意操纵人际关系,他们喜欢简单、单纯、快乐的生活。如果很费心思、花时间,他们就会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并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他们觉得那样做耽误了他们享受生活,不值得去做。他们不喜欢强求自己。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不是似曾相识?他们一旦做了父母,自然会表现出其他父母所没有的天赋,也自然有需要学习警醒的不足之处。

绿色的父母,他们自己还是个大孩子,所以他们善于跟孩子玩儿。他们的单纯快乐常常很吸引孩子,从而成为孩子王。再加上奇思妙想,他们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他们并不完全为了陪伴孩子而开心,有时他们甚至玩得比孩子还要尽兴!

绿色父母对外界的反应很快,能够快速地吸收新事物,从而产生很多的新点子,但也容易随外界变化而变化,常常是一个主意还没付诸实现,他们就变了想法,很随性。他们的心很大,对于他人的评价不那么放在心上,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像风一样说变就变。

因为对人怀有希望,他们更倾向于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对孩子抱持着一种充满希望的想象。他们相信,在孩子的心中有很宝贵的东西会指引着孩子走向未来。所以他们并不太在意孩子暂时的毛病和缺点,他们能够给孩子一个空间去慢慢探索自己。当孩子面临困难时,他们也倾向于让孩子独立面对,对孩子也不会那么心疼。

绿色父母的上述特点是不是让我们心生憧憬呢?以上是他们做起来轻松的事情,同时也有一些事情对他们来说颇具挑战性。☆ 他们的情绪有时起伏比较大,高兴的时候特别高兴,不高兴的时候一下子会陷入低谷,状态不太稳定。☆ 他们大大咧咧的个性,使他们不太关注细节,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不太会周到地照顾孩子。“饿不着冻不着”就是目标,嘘寒问暖对他们来说是天方夜谭。孩子的饮食起居也不容易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 坚持、韧性对绿色父母来说也太不容易。他们做事情常常是三分钟热乎气儿,带着孩子学这学那,但却不容易持久。☆ 绿色父母喜欢社交,喜欢待在人群中。他们热衷于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喜欢和其他父母一起组织孩子们玩儿。如果恰巧自己的孩子比较内敛,不够大方开朗,绿色父母就会很挠头,孩子怎么不像我啊?他们很看重孩子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开放自在、快乐开朗。☆ 当孩子遇到一些苦恼的时候,绿色父母一般会采取转移视线或让孩子别当回事的方式,告诉孩子没什么大不了,都会过去的。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坐下来去静静体会他们的内心,耐心地安慰他们,温和地劝解他们,绿色父母是不容易做到的。

绿色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是一种快乐、洒脱的氛围,让人感觉自在、不受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绿色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氛围孩子常和他们没大没小,开他们的玩笑,像哥们儿似的。对照料生活不太在行,家里有时很乱,但还能享受其中。他们心目中的好父母是这样的眼神,充满相互欣赏。发怒、抓狂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让我们静静地体会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生长在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在其中快乐地撒着欢,他们有时觉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有时却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能够收获什么?又在哪些方面有所缺失呢?黄色包容型父母带给孩子温柔、体贴

再来说说黄色包容型父母。黄色父母也是情感类型的,他们同样擅长与人相处。他们和绿色父母有怎样的区别呢?区别在于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偏重微观的,更注重细节,更能关注到事情微妙的变化。这就决定了黄色父母,他们在关注人的时候是非常具体、细致的——他们既懂情感又很细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他们常会觉得这个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和他们的内心相连,都和他们有情感的交流。外界轻微的颤动都能让他们感同身受。

黄色父母在家里面喜欢慢生活。他们是有品味的人,喜欢休闲、放松的生活方式,不喜欢劲爆的事情,不喜欢太多变化(这点和绿色父母不同,绿色父母就喜欢刺激的、没尝试过的、好玩儿的事情)。黄色的父母喜欢稳定的、平和的、熟悉和可预见的事物,那让他们觉得安全。他们喜欢有品质的器物,一件器物经过打磨融进了手艺人的心血,他们细腻的心能够感受到这种沉淀。他们慢悠悠地体味生活,喝茶、看书、遛弯、养花儿,有时间下下厨,这种慢生活的状态,优哉游哉的。

他们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够读懂孩子,因为他们关注细微的变化,孩子的表情、神态稍有变化他们马上就感觉到了;又因为在情感上和孩子联系得紧密,所以他们马上就能理解孩子的烦恼,满足孩子的需求。他们微妙的体察力使他们在人际关系上得心应手,在家里也是黏合剂一样的暖心人。

黄色父母我们又称为包容型父母。他们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细腻、体贴,特别理解孩子。其实他们不仅理解孩子,也善于理解一棵树、一朵花、一个小动物。如果他们想的话,可以理解得很深。他们善于照顾孩子,把孩子的每一种需要都想得很周到。他们做事很有韧劲、能坚持、有恒心,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一件重复的事情,而且没有怨言。他们有牺牲精神,常常能够包容甚至容忍孩子的某些行为。但有时会因为实在受不了了,就会突然爆发出来,让孩子觉得奇怪,怎么爸妈一下子特别包容我,一下子又会爆发?因为黄色父母在体谅他人的同时,也会隐忍自己的真实想法,隐忍多了就容易压抑,当他们无法负荷这种压力时就会爆发,要不然他们真会受不了。

黄色父母上述的特点是不是让我们觉得很温馨、舒适啊?以上是他们做起来有天赋的事情,同时也有一些事情对他们来说颇有挑战性。☆ 黄色父母喜欢慢生活状态,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步调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旦生活步调被打乱,他们不像绿色父母那么快速地适应,而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自己到舒服的节奏,要不就会很焦虑。☆ 黄色父母非常体贴,话语温柔而有耐心。不过,一旦感觉到外界的压力,比如突然降临的紧急任务,或者什么事情到时间还没有完成……他们就会烦躁不安,这种时候孩子常常就成了撒气筒。☆ 黄色父母敏锐的觉察常常让孩子的需要被精细地满足了,他们成了孩子的手、孩子的腿。如果孩子受苦,他们会比孩子还难受,所以会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除痛苦,甚至包办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黄色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是一种如水的氛围,波澜不惊、稳定、温馨,让人放松舒适,或许少了点快乐,缺了些挑战。黄色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氛围他们和孩子常常很亲近。孩子受委屈了,他们会心疼地安慰。轻松的时候,喜欢安静地做点什么。他们痛苦纠结的时候,会这样脆弱吧。

让我们静静的体会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生长在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在一个港湾里被关爱着、体贴着,觉得很温暖,有时也会觉得像在温室里一样。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能够收获什么?又在哪些方面有所不足呢?蓝色展望型父母带给孩子勇气、空间

我们接下来再来介绍蓝色展望型父母的特点。他们是思考型的,又具有宏观视角,这两个特点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他们站得高、看得远,特别有前瞻性的一种状态。他们常常能够很有眼光地引导孩子做一些有价值的事;他们喜欢也擅长提前做规划;他们对未来的运筹帷幄,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在无形中按照他们的设想去实行。

蓝色父母大都是规划高手,他们想得长远,很有眼光。

蓝色父母“面向未来”的气势,使他们喜欢学习前沿的理论。他们是走在风口浪尖的人,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很有梦想,不断追求;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出精彩的生活。他们带着孩子走,让孩子目不暇接地接触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并引导孩子去发展自己、拓宽自己、挑战自己,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做起来轻松自然,一点也不觉得吃力。如果让他们懒惰、懈怠、吃老本,反而对他们来说是浪费生命的活法。

他们思维敏捷、目标明确,追求高效直接的解决方案,喜欢一语中的、直捣重心,热爱研究本质类问题。

他们对孩子也是目标管理式的,深谋远虑地思考教育的终极目的,然后有计划地将人生分解成短期目标,带领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攻城掠地,并把孩子培养成为高效的人。他们热爱探索,深知不犯错误就难以得到真知,所以也会给孩子探索的空间。他们注重结果而不注重方式,也能够扛得住孩子在过程中受到的磨砺和挫折。

蓝色父母上述的特点是不是让我们觉得好佩服啊?以上是他们做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时也有一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是颇有挑战性的。☆ 蓝色父母是热爱学习的人,他们有很强的驱动力去不断前进、不断超越,他们对自我的要求也很高,这无形中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些比较高的目标和要求。可能他们觉得已经放低了要求,但还是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甚至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 蓝色父母自视很高,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表现出软弱、不够聪明、学习吃力的一面,认为很丢脸,对孩子嫌恶的表情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这反而让孩子更加容易退缩和放弃。☆ 蓝色父母做事都要经过周密的思考,又有全局感,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方法已经无懈可击了。如果孩子有不同的见解,会觉得父母很难说服,强硬到难以沟通。☆ 在内心的情感部分,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得少。因为蓝色父母不太善于体察孩子的情感诉求,爱给孩子讲大道理、讲精神境界,慢慢地孩子也学会讲道理,最后双方各抒己见,谁也不听谁的。

蓝色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是像高山一样伟岸的榜样,让人充满斗志,没有浪费的时间,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静静的体会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生长在蓝色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有没有感觉到期望和压力共存?蓝色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氛围他们常常对孩子寄予厚望。喜欢学习和阅读,不断带给孩子好的影响。会给孩子挑战自我的机会,并鼓励他们这样做。有时候会居高临下。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能够收获什么?又在哪些方面有所缺失呢?橙色指导型父母带给孩子责任、自律

再来看看橙色指导型父母,他们善于思考,也是观察力极佳的人,他们善于从细节和微观处着手,以此来达成目标。

他们具有缜密的思考能力,同时又具有细心、踏实、做事利落、执行力强的特征。他们在很多事上都很在行,从修水管、做家务到忙工作,到哪里都是能干、专业、负责的人。

他们内心铭记一个词:责任。他们高度自律,善于自我管理,要求自己在方方面面都要做得很好(这一点和蓝色父母不同,蓝色父母只看重自己看重的,不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常会固执己见、坚持自我)。橙色父母会在乎他人的看法,强调各方面都无懈可击,都要趋于完美,成为最值得他人倚重的人。

橙色父母处理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的高招,什么也难不倒他们。他们辅导孩子学习、教孩子做家务、陪孩子做运动……都很有方法。他们擅长分析,能够把纷繁的事物理清头绪,所以知道孩子在哪个点上被卡住了,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给孩子讲明白。

橙色父母平时常常不苟言笑,显得一本正经,因为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要去承担,完成了才能去休闲。他们因为要做的事情很多,似乎根本不需要休息,他们马力十足、精力旺盛,每天忙碌不停。蓝色父母也闲不下来,但他们是忙着学习;而橙色父母则忙着做事,他们的世界里难有享受生活的需要。

橙色父母有韧劲、能坚持,对目标有执着的追求,只要下定决心似乎没有什么他们做不成的事情。坚忍不拔、克己自律、甘愿付出、任劳任怨,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属于他们的。

橙色父母上述的特点是不是让我们觉得他们好能干啊?以上是他们做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时也有一些对他们来说颇有挑战性的事情。☆ 橙色父母特别善于指导,有时会滥用自己的指导。他们希望在每件事情上都要指导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少碰壁。但孩子常会有被控制的感觉,做事施展不开手脚,只能亦步亦趋。☆ 橙色父母不太容易去理解孩子的情感,喜欢用“你应该……”要求孩子。如果孩子做不到,他们会有强烈的挫败感而指责孩子,并把孩子从品性到能力,从现在到未来,言之凿凿入木三分地分析一通,而且不能反驳,只能领受。☆ 橙色父母对事物深刻到位的认识和剥丝抽茧的理解,使他们非常善于将日常小事引申至人生道理。虽然他们说的话非常正确,但也常常是一些正确的废话。而且他们一旦开始说,就必须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地说完,中间不许打断,每个细节都要讲一遍,最后给人留下唠叨的感觉。虽说是一番好意,但孩子却不领情。☆ 他们自己非常踏实可靠,所以也希望孩子能够稳重、可靠、说到做到、有责任感,成为自己优点的翻版。再加上橙色父母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几乎无人能抗衡的努力,最后,孩子只能投降了。

橙色父母给孩子大地一样厚重的感觉,其精神力量深深扎根大地,深厚持久。橙色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氛围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们。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有时有些唠叨。全能省钱型,能干周到,面面俱到。希望孩子也面面俱到,会看到孩子还不够好的方面。

让我们静静地体会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生长在橙色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在这里被照料着、支持着,觉得很踏实,有时也会觉得被箍住了。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能够收获什么?又在哪些方面有所缺失呢?每种性格类型的父母都能成为好父母

当我们介绍完4种父母性格类型后,你是不是能够对号入座了?世界上的每个人,无论国籍、性别、年龄如何,我们的行为表现、内心出发点和外在特征都可以根据这4种类型来区分。这4种类型在工作中发展的领域是不同的,在婚姻关系中产生的家庭氛围也是不同的,但每种类型都可以成为好父母!

父母身上不知不觉体现出的行为、语言和心态,孩子每天都在浸润着。他们默默吸收着其中的养分,慢慢地长成独特的“家庭果实”。

如果有4个相同的孩子,因为机缘巧合到了上面4种不同类型的家庭中生活,并长大成人。他们一定会根据环境——父母的状态——来调整自己。他们会知道哪些事情做了父母会高兴,哪些事情最好不要去想,哪些话说出来最能实现自己的想法。

孩子根据环境而变,发展出适合自己生存的特征,并在身上固化下来。所以,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 黄色父母对孩子内心的理解,就像水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润泽和滋养,满足了孩子内心被理解、被接纳的需要。☆ 绿色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欣赏就像是阳光一样,给孩子带来心灵的满足,满足了孩子被看到自身价值的需要。

4种类型的父母都有可取之处,他们分别满足了孩子成长的一种需要,或者说满足了人类内心的一种需要。在一个家庭环境中,如果每种颜色都具备的话,孩子的4种需求都被满足了。对孩子来说,这会是一个全面而富足的环境。☆ 蓝色父母身上的远景观,对孩子自我意志的尊重,给孩子天空一样辽远的未来,满足了孩子需要有自我空间及被尊重的需要。☆ 橙色父母踏实、扎实的作风,对孩子生活、学习无微不至的照料,给孩子大地一样的支持和养分,满足了孩子像父母一样自我负责的需要。

一颗种子被这4种力量支持,就能够依据他本来的基因茁壮成长,不辱没他的天赋所在。孩子成长所需要的4种力量绿色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欣赏就像是阳光一样,给孩子带来心灵的温暖。黄色父母对孩子内心的理解,就像水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蓝色父母身上的远景观,对孩子自我意志的尊敬,给孩子一片辽远的天空。橙色父母踏实、稳健的作风,对孩子生活、学习无微不至的照料,给孩子大地一样的支持和养分;同时能分清责任,并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

认识到4种不同类型,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自己平时忽略的方面,看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和潜力,看到每种个性过犹不及时给孩子自我发展带来的阻碍,也能够让我们拓展出一种全面养育的视角——具备4种颜色类型的环境才是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

在小家庭里,若家庭氛围能够具备这4个类型的力量,对孩子而言就像是植物生长得到了充足的养分。养分充足,树木自然生根、枝叶茂盛。这种环境适合每一种类型的孩子,也同样适合成人的生存和发展。

每种类型的父母都有机会通过学习,一方面发挥出自己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了解自己的劣势给孩子发展带来的阻碍,并不断修正自己。下面我们来评估下,看看你的家庭中这4种类型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家庭养育环境自我评估图根据家庭状况从0到10进行评分,并根据评估对自己进行有的放矢地调整。

这4个类型在孩子的成长中都非常重要,每个类型都会分别发展出孩子的一种核心素质。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分别给了孩子哪些方面的成长养分。

4个类型分别发展孩子的4种核心素质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何尝不是再次成长,不是朝着自己最好的样子成长呢?虽然有些方面对我们来说确实不容易。但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每一种养分,缺一不可,如果某些方面缺失了,即便我们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不能弥补缺失方面的不足。

我们来看看一个在蓝色方面极端突出而其他方面有所缺失的家庭状态。

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蓝色展望型家庭氛围

在如上图的这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和信任,认为孩子一定会成为人才,并以此为目标一直在努力。但由于孩子的内心从未真正得到过父母的欣赏和接纳,孩子不敢向父母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而是活在父母虚空的假想中;孩子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也得不到父母真切的关怀,内心长期缺乏温暖和被理解,只是为了父母的要求一味努力;为了实现某一方面的成就,父母对孩子其他方面大包大揽,导致孩子失去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和自我能力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会怎样发展呢?长此以往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目标时,会有一种巨大的疏离感和孤独感。有的孩子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片荒芜。

我们在社会事件中看到一些走上绝路的孩子,不都是由这样的家庭氛围所孕育的么?那是很早很早就在家庭里已经埋下的种子。如果我们父母及时调整自己,孩子又怎么会经历这些孤寂的苦痛呢?家庭又怎会制造出这样的悲剧?!

从4种类型去反思我们做父母的方式,站在外面看自己,保持清醒和觉知,在保持自己长处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短板,那么你会成为优势明显、底座健全的复合型父母,既有自己的优势特色,也避免了养育的失误。

调整后的发展均衡的蓝色展望型家庭氛围

对养育环境进行调整,不仅能让孩子在内心富足的养分下成长,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就是最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一家三代的全面养育方案

在你的家庭中,并不是一个人在养育孩子,是所有家庭成员合力构成了孩子的养育环境。如果能够集合大家之力,优势互补,那么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会事半功倍,而且整个大家庭也一定是其乐融融的。

楼下的二毛家就是个合力养娃的典范。二毛家的四色组合绿色培养型妈妈:快乐、活泼、大大咧咧、爱玩。黄色包容型爷爷:喜欢遛弯、花花草草、喝茶打牌。蓝色展望型爸爸:小事不管,想得长远,不爱沟通。橙色指导型奶奶:勤勤恳恳、事无巨细、爱唠叨。

二毛刚出生时,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结果,一个问题发生了,至少有4个方案问世。大家都关心孩子,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最好,于是一家子吵吵闹闹了好久。最后大家发现一个好办法,既然是合力养育孩子,大家就把自己的本事亮出来,谁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妈妈擅长带着孩子外出各种玩儿,所以兴趣培养、亲子阅读都交给妈妈,教育也必须亲自抓;爸爸擅长远期规划,孩子未来上什么学校、怎么安排财务收支,这个任务交给爸爸,而且为了有更好的陪伴,爸爸至少每周陪孩子玩上半天;爷爷是脾气最好的人,笑眯眯的,平时谁说什么,也不生气,自己弄弄花草,二毛最爱和爷爷去河边捞鱼虫、粘知了;奶奶最勤劳,安排饮食起居、营养配餐有一套,就是爱唠叨,大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多哄哄就好了。

有道是:

一家颜色各不同,

养育后代心与共;

发挥优势最重要,

各负其责乐融融。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孩子要“富养”的言论,认为在物质上让孩子充分满足就是富养,或者是让孩子到国外上学受教育就是富养,而真正的富养是:上面4种类型的养分充分提供,精神、心理环境的富养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我们常感叹为什么一些大人物反而出自贫寒的家庭,甚至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那是因为他们在家庭中得到了丰富的养分。生活上的贫困反而成为造就他们的土壤,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改变生活。而在一些富裕家庭,如果缺乏对孩子的欣赏、理解、意志的锻造和责任的赋予,孩子就是生活在精神和爱的贫瘠土壤之中,又谈何富养?富在何处?养又何为呢?

另外,富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家庭的整体和睦。无论是三口之家还是五口之家,每个人都有其贡献,有其价值,有其位置。如果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得到了欣赏、理解、尊重,并各负其责,这个家庭就成为了适宜每个人生活、成长的环境。在这其中的小苗又何尝不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长成自己最好的样子?

我没有见过自身不受滋养的父母,反而能够给予孩子欣赏、理解、尊重和责任感。如果夫妻之间不能相互给予,眼睛只是盯着孩子,就算把所有的资源倾注给孩子,希望整个果园只灌溉出一株成材之木,那早晚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整个家庭“爱”的土壤是贫瘠的,又怎么能在局部给孩子丰盛的养料?孩子又怎么会不受到整个家园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我们能够去欣赏每个人的独特性,不必要求人人都一样,而是珍惜每一个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孩子也自然能发展出自己的独特价值来(绿色);当我们能够去理解每个人的内心,孩子的内心就自然舒展、熨帖、安心,自己也学会理解和如何爱人(黄色);当我们能够给每个人一份尊重、一个空间,孩子也自然能获得自我尊重,拥有为自己做主的勇气、追求的胆量和决心(蓝色);当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愿意承担一份责任,并彼此边界清晰、各负其责,又能在困难时相互支持,孩子就自然收获到自律和付出的担当(橙色)。

4种类型的力量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培育整个家庭的氛围,圆满的不只是一颗果实,最大的受益人会是我们自己,因为整个“果园”都是硕果累累的。身边的成长故事隔代养育,谁是你家的CEO

有一个妈妈曾经向我咨询:由于和孩子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的心里憋了很多的委屈,特别想找人倾诉。她跟我说她和奶奶在教育上的一些分歧,虽然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搞得她不胜其烦。

比如说孩子穿衣服,老人总是怕孩子冻着,所以给孩子穿得比较厚;而她比较倾向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抵抗力,身体强壮自然会抵御风寒,又看到一些日本孩子冬天穿得特别少,所以她认为孩子就要穿得少一些。结果是,老人说要多穿一点,她说要少穿一点,孩子夹在其中,不知道应该怎么穿衣服。有的时候,孩子在奶奶和妈妈的拉锯战中不断地脱换衣服,终于感冒生病了。

她难免埋怨老人:“您看看,生病了吧!孩子爱跑爱跳,穿得多又爱出汗,脱掉就容易生病。”奶奶却认为,天气这么冷,怎么能不给孩子多穿一点呢?难道几十年的经验,养了好几个孩子,还不懂怎么给孩子穿衣服吗?于是,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交流下去了。

还有很多类似的小事,都让这位妈妈很烦恼。我问她:“如果把你们家看作是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未来的产品就是你们家的宝贝,那你觉得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谁应该是公司的CEO呢?”她想了想说:“那肯定是我和他爸爸吧。老人来帮我们带孩子,一方面是老人和第三代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血浓于水嘛,还有就是老人确实帮了我们不少忙,但家里的事情还是要我们来负责的。”我接着问她:“这家公司如果你和先生是CEO的话,其他人你会安排什么样的职务呢?”她笑了,可能是一种让她来掌管这家企业的权威感、掌控感,让她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她说:“我觉得就让爷爷来做户外游乐部部长,带着孩子出去跑跑跳跳,老人也喜欢,孩子也喜欢,这个职位还是挺适合他的。”她一边说一边笑,“奶奶做得一手好菜,特别在孩子的营养搭配上很周到,我就让奶奶来做健康饮食部部长,负责全家人的饮食健康。”

我说:“好呀,那你跟先生做一个什么样的分工呢?”她说:“先生目前来看主要负责公司的投资业务,来稳定家庭的投入产出,另外考虑到爸爸在大政方针上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想得比较远,所以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上,肯定爸爸要参与。”“那你呢?”我接着问,她说:“我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好孩子,能够在整个养育的过程中给孩子心理上的陪伴。一些好的教育元素的引入,比如说阅读啊,跟小朋友一起玩儿啊,跟幼儿园老师的沟通啊,这些都是我的事情。”然后,我又问她:“生活上的照料谁来负责呢?”她说:“生活照料应该我来负责,这样的话我就能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即使偶尔生病,我也可以摸索出经验来。”我说:“好!如果让你画出一个你们公司的组织结构图,这个公司是不是能够员工各负其责、人尽其用得运转下去呢?而且对孩子这个公司未来的产品来说,你们家庭再加入些什么元素会运转得更好呢?”

她想了想:“如果能够每星期找两三次小时工来打扫房间,老人就不会太辛苦了。我也不用回到家里,把很多时间花在家务上,可以更专心地陪伴孩子。”“你这个想法太好了!这样的话,家庭的整个功能和结构就更全面了,而且每个人更能游刃有余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了,是吗?”她非常高兴地说:“是这样的!”

我想到一个问题:“那你看目前这个户外游乐部部长和健康饮食部部长都是公司的元老,他们对公司过去的建设有非常大的贡献,也是很有经验的人;作为公司的CEO,你会怎么处理好跟他们的关系呢?

她边笑边说:“老人毕竟是帮我们忙,很辛苦,我觉得我还是要多多体谅他们的付出,多多肯定他们的付出,在孩子面前多夸夸老人,让老人心情好很重要。”我说:“你真是个好CEO啊!这样的话,公司里的老人儿一定也觉得受到了尊重。那么关于孩子穿衣服的问题,你要怎么解决呢?”

她说:“老人有这样的想法跟他们的观念有关,是他们根据以前几十年的经验得来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但是这件事的负责人是我,所以我会考虑他们的意见,去理解他们为孩子好的初衷,但是最终孩子穿什么由我来负责,我会好好跟奶奶说的。”“你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很有领导力、知人善任的CEO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以前我怎么没有意识到我是这家公司的CEO呢?”“那你觉得过去你在这家公司里是什么职务呢?”“过去,我好像是单兵作战,突然进入了一个家族企业,就像一个借调到企业的外来人士,总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总是怕别人说我是个外人,总是怕别人听不到我的话。”“在孩子教育上你才是他的妈妈,你和先生才是这家公司的CEO,这种角色的转换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呢?”“实际上,这个家是我的。我、先生和孩子才是这个家庭的主体,没有人能剥夺这一点。原来我‘单兵作战’时,心里一旦惶恐不安,就要去捍卫自己的地位,小事上也不放松一步。当真的认定自己就是CEO的时候,我反而能够更大度地去包容奶奶了。”“看来心理位置的改变,让你真的开始以一个CEO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是呀!这样看来,我更应该把握好的是我和我先生的关系。在教育上,如果我们两个CEO方向一致、步调一致,我心里就会更有底了。两个人共同决定一些事情如何去做,公司的战略就会有方向,而且每一步都会执行到位,孩子自然能安心健康地长大!”

我惊奇地看到她的变化:“你真有悟性,一家公司的经营和一个家庭的经营,真有异曲同工之妙!祝贺你找到了在这家公司真正的位置!”夫妻之间:从彼此看不上到彼此珍重

美国埃默里大学心理学家马绍尔·杜克(Marshall Duke)发现那些拥有家族归属感的孩子更加自信,更有勇气面临挑战,也具有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这些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孩子把自己的内心归属于一个更加强大的家庭体系。孩子认为,我的家庭、我的家族,那些和我流着相同血液的人,带给我的信念和力量比单纯的自我带来的更加强大。

对于这一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样使用呢?(1)夫妻间:要肯定对方及对方的家庭

一对夫妻成为一个孩子的父母,一个孩子便来自于两个不同家庭优势的结合。一个孩子越多可能地从积极层面去看待两个不同的家庭,就越有可能继承来自两个家庭的独特优势,并进行很好的整合。

来自不同家庭的夫妻,往往带着各自独特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个性特征。如果在家中,夫妻双方越能从积极的层面去肯定彼此、肯定彼此的家族,孩子也越有可能吸收到两个家族的正面力量,从而使两个家族的优势以孩子为核心有效地进行整合,成为一种具有延续性和创新性的个体特质,也使婚姻的初衷——繁衍生命的优势力量得到实现。

例如:一个来自农村的丈夫,家境不好,全靠自己一路求学才在城市扎根、娶妻生子,家中尚有老母需要照料,还有未婚娶的弟弟需要财政上的补贴。丈夫虽然努力工作但仍感到力所不支,再加上孩子年幼,更有负累之感。而妻子生自城市,家境中等,求学时与丈夫相爱,并在自己父母的支持下在城市购房置业,有了孩子之后身兼育儿、工作两副重担,常常感叹生活不易。

这是一幅较为常见的三口之家的画面,两个家族都有其珍贵之处;若想让孩子能够继承两个家庭的优势,根本在于夫妻双方能够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对方。

妻子看待丈夫时,能够看到他的上进、努力,能够看到他对母亲的孝顺,能够看到他对弟弟的责任,能够看到他对更好日子的期望和付出的行动。如若妻子这般看丈夫,对丈夫有理解、有体谅,那么在孩子眼中看到的爸爸就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有孝心、有付出的父亲,当然也能够从父亲身上吸收到这些优势。

而丈夫如果能够看到妻子对孩子的挚爱、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理解;那么孩子也会体会到母亲身上的诸多优点,从而吸收到妈妈的可贵品质。父性力量和母性力量的结合,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更加均衡、完善的人。(2)让孩子吸收家族正面的信息

当孩子与其他家族成员相处时,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讲讲爷爷、奶奶,甚至更久远祖辈的故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是怎样待人接物的,是如何在困难中不畏艰险、不放弃希望而积极努力的;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挑战,又是如何走过这一切。一个家族正面的带着精神特质的信息如果能够被孩子吸收并自我建构,就会被孩子整合成更有聚合力的自我意识。

不聪明的做法是夫妻之间相互诋毁,两个家族之间相互看不起。

如果一个孩子既能接受母亲的精致,又能理解奶奶的节俭;既能学习父亲的谦和,又能看到母亲的干练果断;既能欣赏母亲的快乐放松,又能体会父亲的严谨认真;既能接受爷爷奶奶的关爱,又能了解父母严格要求的意义。如果一个孩子能做到如此,那么他也就拥有了更加广博的内心世界、更加宽广的包容心和更加强大的适应能力,在环境变幻时也会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

也就是说,夫妻之间,彼此接受得越多,彼此看到的优点越多,孩子越是能够毫无困难地继承来自父母甚至两个家族的优点。就像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母亲所做的那样,即使丈夫在别人眼里是抛弃他们母子的人,她告诉孩子的依然是,你的父亲有多聪明、英俊和有学识,你就像他一样。(3)平日里夫妻多做相得益彰的事

保证夫妻关系和谐,最好的做法是能够彼此赞赏、支持和理解。闲暇时要给孩子讲讲那些能够传递对方正面精神信息的故事,让孩子理解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世的。当夫妻一方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另一方也愿意弥补对方。即使一方在表达方式上是不合时宜的,也要为孩子解读父母内心的善意和初衷,从而让父母的处事思路成为孩子宝贵的经验。

夫妻一体,要做相互彰显的事情,有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