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卫老师学弟子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31 14:32:04

点击下载

作者:卫方正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跟着卫老师学弟子规

跟着卫老师学弟子规试读:

序言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一个家庭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东西,绝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一种优秀的道德传统、文化氛围。换句话说,就是良好的家教与家风。

而良好家教与家风的形成,必然首先依赖于良好的家训。《弟子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本良好家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代康熙年间山西绛县秀才李毓秀所著。乾隆年间,浮山人贾存仁对其进行进一步修订,并易名为《弟子规》,遂大行于世。

在诸多传统童蒙经典中,《弟子规》虽属晚出,却迅速深入人心,成为一本风行天下、妇孺皆知的经典,这绝对不是偶然的。简单而言,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弟子规》虽是三字一句、浅显易懂的童蒙读物,却正如其《

总序

》所言“弟子规,圣人训”,其中内容皆是李毓秀先生集中了历代圣贤的教诲,熔铸锻炼而成。字字句句,都不可轻易错过。

其二,《弟子规》的结构清楚,次序分明。“首孝悌,次谨

泛爱众

,而

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做人首先要有正确的根本,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这个世界怀着一颗博大的爱心,自觉向上、向善,在这一切都能做到之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这正是中国人数千年来奉行不辍的教育方法。这对当下我们的教育现状,无疑是一种警醒。

其三,《弟子规》中所有的内容,都具体扎实,紧扣日常生活,便于每一个孩子对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践行。即使对成人而言,我们也应该认真对照自己学习《弟子规》,因为学无止境,做人更没有止境,相对于圣贤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弟子。“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播惠九州。”这本针对家长的《弟子规》,为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其风格端庄,文字精准,设计大方,相信能为我们下一代的教育,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风化作用。总序《弟子规》的“总序”一章,是全书的纲要和总结,简明扼要地提出了青少年修身的几大步骤: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

余力学文

。这样的步骤,出自《论语·学而》:“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实际上,《弟子规》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李毓秀先生汇集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历代圣贤的教诲而成,可谓千锤百炼,字字句句,都不可轻易错过。总序弟子规 圣人训

小学友,有规矩。此规矩,圣人立。李毓秀,山西籍。撰此书,于世益。

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懂得一些正确的规矩。这些规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代圣贤对我们的谆谆教诲。[1]首孝悌次谨信

爱父母,亲敬依。爱兄弟,知礼仪。做事情,要仔细。说出话,经思虑。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恪守这样的原则:首先要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然后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做事习惯。泛爱众 而亲仁

爱众人,如爱己。博爱心,存胸际。所交游,要有益。同进步,相辅翼。

我们要有一颗博爱的心,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同时,要不断地亲近那些有道德的人,来提高我们的修养。有余力 则学文

学做人,根本立。心未倦,力未疲。当此时,去学习。功自然,行顺利。

在形成这一系列良好的习惯之后,我们再用剩下 的精力去学习文化。这样,学习也会很自然地有很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方向。◎一句话分享:“弟子规”的“规”首先是圆规的意思,要画一个圆,首先要确定圆心。“孝悌”就是我们整个圆满人生的圆心。◎文中故事:大舜至孝

舜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在尧的时候诞生于山西南部一个平凡家庭。从小,舜就具有孝顺父母、勤劳爱人的好品质。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不喜欢他,喜欢继母所生的弟弟,一家人都对舜非常不好。但是舜总能够本着孝顺、宽容的态度来善待父母和弟弟。后来,终于感化了父母和弟弟,一家人和睦相处。

由于舜非常勤劳,也愿意帮助所有的人。因此人们都非常爱戴他。他所居住的地方,“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后来,尧听说了他的贤能,亲自考察了他几年后,将天下让给了他。而舜也果然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继尧之后的又一位圣君。◎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听从“圣人训”?◎实践活动:

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然后,用自己的形式,向爸爸妈妈表示感恩。[1] 悌:善待兄弟的意思。入则孝

中华传统文明的主干是中国人的传统伦理道德,而在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中,孝是最核心的一种道德。在这个核心上,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其他的一系列道德观念。《孝经》说得很对:“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离开了孝,所有的道德观念都成了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孝治天下”,道理就在这里。只要每个人都能对父母孝顺,并且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么,天下何愁不太平?因此可以说,孝道也是中华文明虽历遭各种磨难却仍然能绵延至今的一个核心维系力和强大动力。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儿女名,父母起。父母呼,理所宜。儿女闻,休回避。即应答,莫迟疑。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命,即所需。或驱使,或教益。当此时,行爽利。不懒惰,生娇气。父母教 须敬听

长幼礼,古今文。父母传,儿女闻。入于耳,凝于神。敬受教,敦人伦。父母责 须顺承

儿女过,父母责。其用心,在去恶。当此际,唯而诺。不顶撞,气色和。◎译文: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迅速应答,不要拖延,更不要不理睬。父母让我们去做什么事情,一定是他们需要我们,或者对我们自身有益,我们要立即行动,不要迟疑或者偷懒。

父母教诲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恭敬聆听,将父母的教诲铭记在心。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我们,我们应当听从接受,并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一句话分享:“父母者,人之本也。”如果对父母不孝不敬,就是“忘本”,就是丧失了根本。[1][2]冬则温夏则

为子女,忧亲身。知凉热,晓寒温。冬寒冷,暖被衾。夏苦暑,扇席枕。[3][4]晨则省昏则定

侍起居,孝之分。早与晚,昏及晨。候盥洗,勤存问。亲康健,乐天伦。[5]出必告 反必面

父母在,不远游。若出游,义当守。有目的,有缘由。细禀告,允方走。[6][7]居有常 业无变

凡生活,有规律。慎饮食,谨起居。对学业,勿放逸。能持久,功自立。◎译文及注释:

冬天的时候,要让父母穿衣和居住都舒适暖和,不要受寒;夏天的时候,要让父母觉得清凉。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晚上休息前,要向父母问安。

我们外出的时候应该告知父母,让他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出门,去了哪里,何时回来。回到家后,要告诉父母,让父母安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学业要持之以恒,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一句话分享: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践行与坚持中,一个有孝心的君子才能被真正培养出来,并且进一步滋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行与素质。◎文中故事:望云思亲

唐代名臣狄仁杰,太原人。从小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同僚心中非常痛苦。狄仁杰知道后,奏请皇上改派别人。可谓推己及人。有一天,狄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望着家乡方向的一朵白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至今太原市狄村有唐槐,传为狄母所植,子孝母慈,遂为千古佳话。事虽小 勿擅为

侍父母,敬无违。事必禀,无巨微。虽小事,不妄为。如行车,总在轨。[8]苟擅为 子道亏

若有人,傲且悖。违父母,擅作为。事易败,业易毁。孝道失,德行亏。物虽小 勿私藏

诸般物,非己有。莫贪心,重操守。虽小物,莫伸手。若藏匿,此为丑。苟私藏 亲心伤

若私藏,行不良。当此时,亲断肠。心悲痛,颜无光。此恶习,不可长。◎译文及注释:

即使小事情,我们也不要自作主张,擅自行动,而应该先告知父母,听取他们的意见。如果我们任性而为,那就违背了当儿女的本分。

即使是很小的物品,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地私藏起来,如果这么做,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一句话分享:

古人云:“父母在,何敢自专?”作为子女,有什么事情应该多听父母的意见。◎请问师长:

当今社会,子女成了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小皇帝”,而父母反而成了受子女颐指气使的仆役,这种现象正常吗?为什么?亲所好 力为具

凡子女,当悦亲。性与习,思亲心。好习惯,佳人品。能具备,父母欣。亲所恶 谨为去

坏习性,忧亲心。倘不改,亲不宁。当此际,不自矜。谨修正,自长进。[9]身有伤 贻新忧

此身发,源父母。有伤损,亲心苦。行鲁莽,动唐突。致伤害,岂可乎?德有伤 贻亲羞

道德差,品行陋。此儿女,父母羞。人之前,难抬头。有过者,急补救!◎译文及注释:

父母所喜欢的品质,我们应该尽力具备;父母不喜欢的行为和习气,都应该认真去除。

如果我们的身体受到了伤害,父母一定会担心的;如果我们的品德出了问题,父母更会感到脸上无光,在别人面前会抬不起头来。◎一句话分享:

父母最希望儿女所具有的不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而是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文中故事:傅山与“头脑”

太原有一道著名的风味小吃,叫作“头脑”。这种风味小吃的起源,与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是分不开的。傅山先生精通医术,重视食疗和药膳。有一段时间,傅山的老母年迈体弱,经常患病。为了使老母得到必要的营养,他根据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给老母开了“八珍汤”的方子,并亲自为老母熬制。其做法是先将羊肉切成小块,入锅用大火煮沸,加上花椒、黄芪等佐料后,改用文火煮熟后捞出;另将酒糟汁入锅煮沸,加料酒、煨面,煮成面糊汤;最后把羊肉块、熟山药片、莲藕片放入碗里,加羊尾油丁,浇上面糊汤即成。吃的时候再加上腌韭菜做引子,口味更好。老母亲吃了一段时间“八珍汤”之后,身体渐渐地康复了。“八珍汤”的药效很快就传扬出去,许多人慕名来求。傅山先生又给它起了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头脑”。◎请问师长:

我们经常说:“人民就是我们的父母,祖国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儿子,祖国的赤子。”那么,人民和祖国希望我们能够具备什么道德,去除什么不好的习气呢?亲爱我 孝何难

父母爱,竭诚报。投以李,报以桃。爱还爱,行孝道。家庭中,多欢笑。亲憎我 孝方贤

爱也孝,憎也孝。倍用心,任辛劳。和气增,怨气消。家和睦,是非少。[10][11]亲有过谏使更

父母错,儿女知。委婉劝,要及时。使父母,能改之。倘不劝,非孝子。怡吾色 柔吾声

下谏上,礼须持。于私下,诉心事。休批评,莫呵斥。和颜色,贯终始。谏不入 悦复谏

若不听,莫放弃。知分寸,不执意。观气色,看时机。动以情,晓以理。[12]号泣随 挞无怨

受责罚,心无怨。情切切,泪涟涟。发肺腑,进良言。无尽孝,出心田。◎译文及注释:

父母喜爱我们,我们孝顺他们,这很容易。如果他们不喜欢我们,我们仍能很好地孝顺他们,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父母有了过错,当子女的一定要劝告,使他们改过。在劝告父母的时候态度要和悦,声音要温柔。如果父母不接受我们的建议,可以等到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跟他们说。如果父母再不接受,有孝心的儿女不忍心父母一错再错,难过地放声哭泣,也要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受父母的责打,也毫无怨言。◎一句话分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免不了有过失。帮助父母改过,也是子女应尽的孝道。◎文中故事:李世民谏父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时,随父亲李渊打天下。有一次,父亲决定连夜攻打一个地方。李世民对父亲说:“这样做我们不会成功,而且会中埋伏,请您三思!”劝了几次,父亲仍固执己见。

眼见明天父亲就领军出发了,李世民忧心如焚,跪在军帐外面大哭。李渊在帐中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而且哭得非常伤心,出来一看,是李世民,就问是什么原因。李世民说:“本来希望能阻止父亲的这次军事行动,但您不采纳,我非常伤心,就在这里哭泣。”李渊此时猛然醒悟,及时停止这次军事行动。后来,李世民父子共同开创了唐朝的基业。◎请问师长:

心理工作者指出,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与父母的某种不正确言行有关。当父母的言行不正确时,孩子很少对父母进行委婉劝谏。他们采取的一般都是两种错误的方式:一是对父母的过失心怀不满,听之任之,结果造成与家庭的隔阂,变得孤僻自闭、消沉颓废;二是对父母的过失采取激烈批判,结果造成与家庭的对立,变得乖戾暴躁。我们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这一现象?亲有疾 药先尝

尤尽心,父母病。寻良医,诊断明。汤和药,必慎重。知冷热,明药性。昼夜侍 不离床

昼与夜,勤侍候。盼康复,期长寿。莫痛悔,亲去后。多少人,遗憾久。丧三年 常悲咽

父母丧,永相别。心哀痛,哭悲切。时虽久,恩不灭。思音容,泪沾睫。居处变 酒肉绝

亲丧后,情难谐。远享受,离音乐。口腹欲,一概绝。若无事,岂可耶?丧尽礼 祭尽诚

丧之礼,当守之。依风俗,按仪式。不减损,不奢侈。于其中,见孝志。[13]事死者 如事生

祭祀诚,哀思至。恭敬备,如生时。忆遗训,怀生时。秉家风,传世世。◎译文及注释:

父母生病时,我们应该尽心照料。对于他们所用药物的药性、分量、温度等,都要认真对待。这一时期,应该从早到晚都在床边服侍,免得父母的病情有变化时,没有人在旁边照顾他们。

父母如果不幸去世,这对子女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和悲痛。三年左右的时间内,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诲之德,生活习惯要随着改变,不能在守丧期间喝酒吃肉,无所顾忌地玩乐。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当时当地的风俗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拜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恭敬。◎一句话分享:

对父母的孝道,不仅体现在父母在世时的尽心赡养,还体现在父母过世后的诚恳追思。这种追思并不是指丧礼的铺张豪华,而是心灵深处的深刻记忆。◎文中故事:亲尝汤药

汉代推行举孝廉的用人察举制度,遂令天下士子奉《孝经》为经典,百姓皆以行孝道为荣。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是薄姬所生,刘恒在晋阳做代王近二十年,后入继大统,是为汉文帝。汉文帝的母亲曾卧病三年,刘恒守在床前,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无微不至地服侍。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先亲自尝过。这便是“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的故事。◎请问师长:

我们经常听说,有的人在父母病危的时候还在坚守岗位,父母去世也没来得及见上最后一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当怎样理解?[1] 温:温暖。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温暖”的意思。[2] 清:清凉。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清凉”的意思。[3] 省:探望、问候。[4] 定:问安。[5] 反:同“返”,返回。[6] 居:指日常的生活规律。[7] 业:指学业。[8] 苟:如果。[9] 贻:“给”的意思。[10] 过:过失,过错。[11] 谏:劝谏,规劝。[12] 挞:责打。[13] 事:对待。出则悌“至乐无声惟孝悌”。讲完“入则孝”后,我们接着学习“出则悌”。

如果说,孝是家庭和睦的基础,那么,悌则是实现孝道的保证。悌道笃定,孝道也有了一个坚实的保证。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骨肉手足、同气连枝,是一生中的倚仗和伴侣,彼此之间应当永远地珍惜和爱护。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听从父母的教诲,感念父母的恩德,振兴家庭,报答父母,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理想家庭生活,也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起到的强大维系作用。出则悌[1]兄道友弟道恭

兄爱弟,弟敬兄。气相连,同根生。情和睦,不变更。风雨路,人生程。兄弟睦 孝在中

兄与弟,无纷争。乐父母,和家风。族可大,家必兴。孝之道,在其中。财物轻 怨何生

和为贵,财为轻。识大局,重亲情。共休戚,同辱荣。无争夺,怨不生。[2]言语忍 忿自泯

闲言语,不可听。看法异,休争锋。思己过,常自省。退一步,海天空。◎译文及注释:

家庭之中,哥哥姐姐应该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则要尊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自然会心宽高兴。子女们对父母的孝道,就包含在其中了。

钱财是身外之物,不应该成为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纠纷的原因。只要把钱财看轻,亲情看重,兄弟姐妹之间就不会有怨恨产生。在平时的相处中,难免会有些言语冲突,这时双方一定要采取忍让的态度,不要发脾气。不要太计较。这样,即使有些小摩擦也会很快过去的。◎一句话分享:“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果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一样对待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那么,构建“天下一家”的和谐社会,易如反掌!◎文中故事:王缙救兄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山西祁县人,他跟他的弟弟王缙从小互敬互爱,感情深厚,长大后都在朝中为官。王维的诗名比弟弟大,而王缙的仕途则比哥哥更成功,曾两次担任宰相。安史之乱的时候,王维因来不及逃出长安,被迫接受了安禄山任命的伪职。安史之乱结束后,王维被朝廷治罪,王缙请求免除自己的官职,来为兄长赎罪,使王维得以宽大处理。◎请问师长:

现在经常听人们说“亲兄弟,明算账”,而《弟子规》中又说兄弟之间要“财物轻”,怎么理解这种矛盾?或饮食 或坐走

长与幼,有先后。饮与食,坐或走。秩序明,礼自守。于此间,判良莠。长者先 幼者后

让长者,为准则。己谦让,是道德。古到今,如一辙。晚辈先,实不可。长呼人 即代叫

长者事,我效劳。心恭敬,思周到。他呼人,我替叫。腿勤快,去寻找。人不在 己即到

人不在,即回报。问何事,我效劳。此礼节,当知晓。幼如此,是良苗。称尊长 勿呼名

人皆有,姓与名。此中礼,要厘清。长呼幼,理所应。幼呼长,则不敬。[3]对尊长 勿见能

少年时,当端凝。心谦虚,不满盈。对长辈,敛才情。不炫耀,致忘形。◎译文及注释:

吃饭、走路、坐下,都有一定的顺序和礼仪:吃饭时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该让长辈先走;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就请长辈先坐。

长辈在叫人的时候,要帮他们找人;如果要找的人刚好不在,要亲自跟长辈说明。

在称呼长辈的时候,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即使自己比长辈优秀,在长辈的面前也不可以骄傲自大。◎一句话分享: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其实大部分的“礼”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繁琐,而是言行举止中的一种自然的自我约束。◎请问师长:

平时我们总说:遇到危险的时候让妇女儿童先走,这与《弟子规》所提倡的“长者先,幼者后”是不是矛盾?为什么?路遇长 疾趋揖

行路上,知礼貌。遇长辈,当问好。虽匆忙,不忘掉。晚辈礼,不可少。长无言 退恭立

虽热情,不烦扰。彼有事,话语少。当理解,勿气恼。敬退却,不唠叨。骑下马 乘下车

乘汽车,开摩托。遇长辈,勿急过。方便时,要停车。有礼貌,守规则。过犹待 百步余

离开时,车平稳。不鸣笛,不扬尘。不急躁,疾驰奔。此细节,今当慎。◎译文:

路上遇到长辈,应该赶快走上前去行礼打招呼;长辈如果不说话,我们应该自动地退到旁边恭敬地站着。

如果正好骑在马上或者坐在车上,遇到长辈,也要立刻下来与他们打招呼;就算长辈走了,也要等到他们走了大约百步的距离,已经看不清楚长辈脸孔时才能离去。◎一句话分享:

文明首先体现为道德。道德的外在体现,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系列的礼仪。◎文中故事:张良敬老

张良,字子房,本姬姓,战国末年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其祖父、父亲都是韩国丞相。秦灭韩后,张良曾策划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变姓名为张良,隐匿在下邳。一天,他在下邳一座桥上散步,有个穿着麻布衣服的老翁,路过张良身旁时,有意无意地把鞋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子,去给我取鞋!”张良很惊愕,但看他年老,便取回了鞋。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跪下给他穿上。老翁大笑着走了。过了一会儿,老翁又返回来,说:“孺子可教。五天后黎明,在此相会。”张良说:“好。”五天后黎明,张良到时,老翁已先到,大怒说:“和老人会面却迟到,为什么?”便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又来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儿,老翁到了,欣然说:“应该如此。”便拿出一本书,说:“读此书能做帝王师。”天明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取得天下,从此书中受益匪浅。◎讨论:

在现代社会,哪些情况下,在路上遇到长辈时,我们可以停车问候?长者立 幼勿坐

乘公交,入室内。知礼仪,让座位。尊长坐,幼立陪。不妄学,弟子规。长者坐 命乃坐

长坐后,命幼坐。先致谢,后落座。房间内,座位多。处下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