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才能赢·奇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1 23:46:11

点击下载

作者:谢伦浩,杨光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说才能赢·奇辩

会说才能赢·奇辩试读:

前言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古今中外很多卓越的口才大师凭借着超凡的说话能力往往是胸藏百汇,舌吐风雷,振臂高呼,应者云集,挽狂澜于既倒,助巨浪而前行。他们的口才表达能力具有神奇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鼓动性。

战国时的苏秦依仗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身挂六国相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吴王孙权和都督周瑜联刘抗曹,大破曹兵;周恩来总理多次在谈判桌上,以他那闻名世界的铁嘴挫败敌手,捍卫祖国尊严……无数事实说明,说话艺术能发挥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巨大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改革开放的政治形势和现代信息化社会环境,使信息量增大,信息流传加快,口才交际机会增多,说话表达场合拓宽。理论家崇论宏议,情动四海;军事家侃侃而谈,不容置喙。此外,企业家的谈判,营业员的推销,学者的交流都要有非凡的说话技巧。正因为如此,说话艺术作为一种宣传真理的好工具,获取信息的好途径,扩大联系的好机会,求知学习的好渠道,锻炼口才的好方法而受到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的重视。我们曾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置身讲坛,英姿焕发,即兴而说;他们或大声疾呼,力陈改革之策;或纵横畅谈,议论美好前程;或热血沸腾,讴歌伟大祖国;或慷慨陈词,痛斥不正之风;或精细剖析,阐明人生哲理……声情并茂,鞭辟入里,令人难忘。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术。包括演讲之术、论辩之技、幽默之法、交谈之策、对话之谋……作为技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习得的。为了提高读者朋友的说话表达能力,我们编写了这套《会说才能赢》说话艺术丛书。丛书共6册,分别为《演讲》、《论辩》、《幽默》、《对话》、《妙答》、《奇辩》。本套丛书讲求实用操作性与知识趣味性的统一,它可以作为读者朋友提升说话能力技巧的专业读物,更是对演讲、论辩、幽默等语言表达艺术情有独钟的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促使你成为一个:

有卓越技巧的人,

有优良品质的人,

能适应时代、影响社会的人。《会说才能赢》编委会2013年10月

巧辩篇

免费票

张:你有点不够朋友。

李:何出此言?

张:你在戏院工作,完全有能力给我弄点免费剧票,但你从来没有做过。

李:这样说的话,你也有点不够朋友吧?

张: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

李:你在银行里工作,也完全有能力给我弄点免费钞票,但是你却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点评

李某在驳斥张某时留有余地,不使其十分难堪。他找出与张某利益有关的事例来,采用张某使用过的方法来解析事例,并仿照张某采用的表达形式,不用断定的口气给张某以反击。李某使用的正是诉疑型借体反驳式技巧。

老马识途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一预审员在审问一美国间谍。

预审员:“你说说你的生活经历吧。”

间谍:“……一九四八年到北京,向著名教授学习准备写博士论文。”

预:“你研究什么题目?”

间:“研究管子。”

预:“那我给你讲讲老马识途的故事吧!”

间:(怔怔地)

预:“你说你是研究管子的,但连老马识途的故事都不知道。我看你在中国绝非单纯地研究学问吧!”

间:“……”点评

预审员的一句问话,一针见血地击中对方的要害,彻底地揭露了间谍的谎言。

伊藉出使杀吴

相传,三国时蜀先主以伊藉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使吴,孙权问其才辩,欲折其辞。藉适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藉应声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吴主大惭,无语以对。点评

伊藉妙在对方语言中“无道之君”的模糊性,巧换具体对象,把“无道之君”回敬给孙权,令吴主羞愧难耐。

善于巧问,以理服人

战国时,为了防止魏王听信人们对他的诽谤,庞葱在去赵国做人质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人来向大王禀报街上来了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又问:“这时有第二个人来向大王禀报,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犹豫了一下,说:“我有点怀疑。”“那么,”庞葱再问道,“又有第三个人来向大王禀报,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迟疑了一下,说:“那我相信。”

这时,只见庞葱神色凝重地说道:“街上没有发现老虎,那是事实。可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您禀报说有,您就相信了。我陪魏太子此行去邯郸,路途遥远,这过程中议论我的人很多,希望大王明鉴。”

魏王听后微微地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你放心,我自己会鉴别的。”点评

论辩中,要善于在关键环节提问,让对方的思路钻到自己预设的方阵中,最终令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意见。

“巨人”与“明灯”

甲国首脑是秃头,乙国首脑身材矮小。两人会晤商谈双边关系中的一些问题。

商谈中,甲国首脑忽然说:“您的见解很令人佩服,您真不愧是世界政坛的巨人!”

乙国首脑看了看对方的秃头,说:“您的见解也很高明,您也真不愧为世界的一盏明灯。”点评

乙国首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施比喻,这样交谈双方在心理上获得了平衡,商谈也就较为正常地进行着。

好奇的服装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袖阿拉法特,在各类公开场合都穿着一身与众不同的民族服装。有人对此很不解,便问:“你为什么穿这类令人好奇的服装呢?”

阿拉法特看看左右,大声答道:“我喜欢穿得像阿拉法特!”点评

阿拉法特针对提问,做了简短、直率而又有回味的回答,留给听者想象的空间。

左邻右舍

有个富翁,左邻是铜匠,右舍是铁匠,成天叮叮咚咚吵个不停。富翁特备一桌酒席请他们搬家,左右邻都答应了。

两家都搬了家后,叮叮咚咚还是照旧。原来是左边搬到了右边,右边搬到了左边。点评

富翁所说的“搬家”是指搬到距离较远之处,可左邻右舍的理解,只要把住处挪动一下就是搬家。邻居偷换概念,巧妙地整治了富翁。

言此意彼

春秋战国期,纵横家苏秦游说列国,共同抗秦。

有人向燕王进谗言,说他是别有用心。燕王听信谗言,疏远了苏秦。

苏秦察觉此事后,觐见燕王说:“臣以忠信得罪了君王。”

燕王不明其意。

苏秦说:“君王不知,我家邻居的妻子有外遇,怕丈夫知道,便在酒中下毒。他的小老婆奉命献酒,既怕毒死丈夫,又怕他知情后赶走主母,便假装失手摔碎了酒杯,结果挨了一顿毒打。我的处境跟邻居的小老婆一样,本来为了燕国取回十城,却因忠信得罪了君王,引起了猜疑。”

燕王终于被苏秦诚恳委婉的言辞所打动,再度委以重任。点评

苏秦借邻居的妻子欲毒死丈夫的故事为自己作辩解,委婉隐约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巧妙说服了燕王。

授君之道

乾隆为太子时,他的老师是巴山才子,翰林李钟峨。

一次,乾隆贪玩背不出书,李翰林叫他跪着读,正巧雍正皇帝巡视东宫,见爱子受罚,过去拉起就走,还怒气冲冲地说:“读也是君,不读也是君,何必在此受辱!”

李翰林辩说道:“读者是尧舜之君,不读者是桀纣之君。这里有先辱后荣和先荣后辱之分也。”

雍正听罢,觉得言之有理,便让乾隆继续跪读,并说:“卿之言是也,后当严格要求,刚才乃朕之过,吾当痛改之。”点评

李翰林将笼统的概念,明确化,具体化,辩明了“君”有“明君”和“昏君”之分,“荣辱”也有“先辱后荣”和“先荣后辱”之别的事理,深刻有力地劝诫了君主。

死亡率

一位发达国家的外交官问一位非洲国家的大使:“贵国的死亡率想必不低吧?”那位大使机智地回答道:“跟你们那儿一样每人死一次。”点评

非洲大使的回答表面上看答非所问,他单回答每个人的死亡情况,以个体代整体。回答的得体大方,机智幽默。

秦宓制谬

三国时,吴国使者张温出使蜀国,与秦宓有一段精彩的论辩。

张温问:“天有头乎?”

秦宓答:“有头。”“头在何方?”“在西方,诗云:‘乃眷四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

张温又问:“天有耳乎?”

秦宓答:“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天有足乎?”“有足,诗云:‘天步维艰’,无足何能步?”

张温问:“天有姓乎?”

秦宓答:“岂得无姓?”“何姓?”“姓刘。”“何以知之?”“天子姓刘,以故知之。”点评

秦宓以诗作答,以谬制谬,置对方于被动之地,秦宓机敏过人,出口不凡。

收回我的话

尤苏戴莫斯对苏格拉底说:“欺骗偷窃之类都是不正义的。”

苏:“如果在作战时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尤:“这是正义的,不过我说的却是我们的朋友。”

苏:“如果一个孩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说这种东西很好吃,而由于用了这欺骗的方法竟使孩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尤:“我看应该放在正义这一边。”

苏:“又如一个人因为朋友意气沮丧,怕他自杀,而把他的刀剑一类的东西偷去或拿去,这种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尤:“当然,也应该放在正义这一边。”

苏:“就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应该在无论什么时候都坦率行事的?”

尤:“的确不是。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点评

苏与尤的一问一答,反复启发诱导,终于使尤放弃原来的观点,双方获得了统一的认识。

请君入瓮

美国大律师赫梅尔在一件赔偿案件中代表其保险公司出庭辩护。

原告申辩道:“我的肩膀被掉下来的升降机轴打伤,至今右臂仍抬不起来。”

赫梅尔问道:“请你给陪审员们看看,你的手臂现在能举多高?”

原告慢慢地将手臂举到齐耳的高度,并表现出非常吃力的样子,以示不能再举高了。“那么,在你受伤以前能举多高呢?”

赫梅尔话音刚落,原告不自主地一下子将手臂举过了头顶,引得全庭哄堂大笑。点评

赫梅尔巧妙地设置了圈套,使原告在不备之下露出了马脚,机智地揭露对方的矛盾,对方的败诉是显而易见的。

善辩的两兄弟

钟毓、钟会两兄弟自小就能言善辩。钟毓13岁时,魏文帝听说后,便要他们的父亲钟繇带他的这两个儿子进宫觐见。这两个小孩第一次见到皇帝,诚惶诚恐在所难免。钟毓由于紧张以致满头大汗。皇帝便问钟毓:“你为什么出汗?”

钟毓回答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皇帝接着问弟弟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言下之意,难道你不敬畏皇帝吗?

钟会回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点评

同样是见了皇帝诚惶诚恐这一个原因,得出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结果:一个是“汗出如浆”,一个是“汗不敢出”,从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足可以看出两兄弟的杰出的论辩之才。

还有一只

老师:“桌上有四只苍蝇,打死一只,还有几只?”

学生甲:“还有三只。”

学生乙:“一只也不剩,都飞走了。”

学生丙:“还剩一只,因为这一只飞不走了,它给打死了。”点评

因为老师并没有限定具体的情况,所以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很难说谁对谁错,这并不是学生在狡辩。

浪费与节约

李:“你看你偏要搞什么试验,糟蹋了这么多材料,简直是浪费!”

王:“我搞试验是为四化,成功了能大大节省原材料,是最大的节约!”点评

王某用反面论述,这样就免了很多口舌,而且讲得干脆有力。

狄更斯钓鱼

一次,英国作家狄更斯正在钓鱼,一个陌生人走到他跟前问:“怎么,你在钓鱼?”狄更斯不假思索地说:“是的!今天真倒霉,钓了半天了,一条也没钓到;昨天也是在这里,却钓到15条哩!”

陌生人说:“是吗?你昨天钓很多啊!”接着他又说:“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个地方的管理员。这段江上是禁止钓鱼的!”他正拿出罚单。

狄更斯连忙反问:“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职业。”管理员没有办法,只好让狄更斯走了。点评

狄更斯用一句机智、巧妙的话语,使自己逃避了处罚。

不吃死苍蝇

著名作家刘绍棠一次在某地演讲,突然有人问道:“共产党这么伟大,为什么就不能容纳一点点自由化的东西呢?”

听了这话,刘绍棠“呼”地站起来,大声问道:“你们看我身体怎么样?”

大家见他身材魁梧,红光满面,都说:“棒!”

这时他说:“尽管我刘绍棠如此壮实,但是,要让我吃一只死苍蝇,我决不!”

这绝妙的答辩,博得热烈的掌声。点评

刘绍棠用自己的身体作比喻,说明了共产党与自由化的东西格格不入的道理。

拜师

一个青年到智者欧底漠斯那里去请教。欧底漠斯为显示自己的本领,一见面他就劈头提出一个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青年回答道,学习当然是他不知道的东西。于是,欧底漠斯接着问道:“你认识字母?”“认识。”“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是的。”“而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是的。”“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教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吗?”“是的。”“那么,或者你并不在学习,只是那些不认识的人在学习吧?”“不,我也在学习。”“那么,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你就在学习你已知道的东西了。”“是的。”“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

这个青年被欧底漠斯弄得昏头昏脑,甘心拜他为师。点评

欧底漠斯在提问中巧设“时间”概念的陷阱,即“过去”、“将来”都属于“教师教你的时候”这个概念范畴内,他有意混淆,玩弄语词,弄得青年心服口服。

指桑骂槐

南京总督洪承畴审问夏完淳:“你这小孩,误受叛乱之徒蒙骗,你要是能归顺大清,我保你前途无量!”“你才是个叛乱之徒!”

夏完淳装作不认识洪承畴,故意高声回答:“我是大明忠臣,怎能说我反叛?我经常听人谈起我大明‘忠臣’洪承畴先生的事迹,他在关外与清军血战阵亡,名传天下。我虽年幼,说到杀身报国,还不甘心落后于他呢!”

洪承畴一脸涨得通红,无言以对。

洪的幕僚真以为他不认识洪,便上前悄声提醒:“上座正是洪大人。”

夏完淳趁机大骂:“胡说,洪大人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上座这个无耻叛徒是什么东西,竟敢冒名来玷污他的‘忠魂’?”

把洪承畴骂得目瞪口呆,无地自容。点评

夏完淳假装不认识洪承畴,从而借此宣扬“洪大人”的“忠”,实际上是在痛斥其叛徒行径。

伶官敬新磨

一次,唐庄宗李存勖到中牟县打猎。中牟县令急忙来接驾。只见他跪在庄宗马前,为民请命,希望在打猎时不要践踏农民的庄稼。

庄宗听完大怒,呵斥县令道:“你给我滚远点!”

这时,伶官敬新磨见势不妙,就带领人把县令捉到庄宗面前,斥责他说:“你身为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天子好打猎吗?”

县令低着头说:“知道。”

伶官说:“既然知道,你为什么要放纵你的百姓种田来向皇帝交纳赋税?你为什么不让你的百姓饿着肚子把田让出来给君主打猎?你说,你该当何罪?”

说完,便恳请庄宗杀掉县令。其他伶人也一起唱和道:“请君王让我们把他杀掉!”

庄宗听后置之一笑,要大家放了县令。点评

伶官敬新磨知道“此路不通”,巧妙地改用了声东击西、反语劝谏的方法。说话的语气似乎是在责备县令,然而从说话的实际内容来看,又是在批评庄宗的田猎。

以问代答,嫁难于人

有一天,申不害请求韩国国君昭侯封自己的堂兄一个官职,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满脸不高兴。

韩昭侯见到这种情况后,就对申不害说:“这种事情,我没有跟你学过。你是让我接受你的请求,封给你堂兄官职,而抛弃你平时的学说呢,还是推行你平时按功授职的主张,拒绝你任人唯亲的请求呢?你曾经教导我的,和你现在请求我的,我将遵循哪一种做法呢?”

这一番话问得申不害无言以答,狼狈到了极点。点评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韩昭侯的设问之所以使申不害无言以对,就是由于他使申不害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因为不管申不害肯定哪种做法,都意味着不是否定自己的学说,就是否定自己的请求,这都与他的意愿相悖,他又怎么能不左右为难呢?

增加俸米

东方朔为汉武帝的一大名臣。一天,他对汉武帝手下的侏儒说:“你们见了皇上,可磕头求饶,也许能免一死。”

侏儒们果然一齐上殿,叩首大哭。

汉武帝觉得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

侏儒们说:“东方朔说您要把我们全都杀掉!求陛下开恩饶命!”

汉武帝把东方朔叫来,问他为什么要吓唬侏儒们。

东方朔说:“侏儒们身高三尺,每月要一袋米。我东方朔身高九尺,每月也只有一袋米。侏儒们饱得撑死了,而我东方朔却快要饿死了。”

汉武帝听后大笑,命令给东方朔加薪。点评

为了达到自己论辩的目的,有时从反面入手,说的是这个,实际指的是其他意义。东方朔正是用的言此意彼的方法。他表面是说要杀掉侏儒,实际上是借此要汉武帝为他增加俸禄。

婕妤避端

班婕妤是西汉时人。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前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成帝。成帝大怒,眼看她就要大祸临头了。

传讯中,婕妤从容回答说:“妾闻‘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好事还能得到什么呢?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因此,我是不会那样做的呀。”成帝听后,颇受感动,遂命婕妤退居后宫,不再追究。点评

班婕妤运用的是二难攻势,以情动人,巧妙地化解了飞来灾祸。

好心劝告

战国时,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时,文侯谈起音乐来很在行,田子方笑他,文侯问他为什么笑,田子方回答说:“我听说,如果国君贤明,那么,便乐于办理政务;如果国君不贤明,那么,便乐于搞音乐。现在你对音乐很在行,我怕你对于政务会不管了。”文侯说:“你说得好,我一定虚心接受。”点评

田子方好心劝告魏文侯不要疏于政务,但他犯了逻辑错误即肯定结果再肯定前提,属于无效推理。

坚定信念

什么都不相信的毕加索夫说:“每个人都在谈论自己的信念,还要别人尊重它……呸!”

罗亭:“妙极了,那么照您这么说,就没有什么信念这类东西了?”“没有,根本不存在。”“您就是这样确信的吗?”“对!”“那么,您怎么说没有信念这种东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是一个。”点评

罗亭运用立论反推,驳倒毕加索夫的观点,越坚信没有什么信念,越有坚定的信念。

赤诚之心

武则天执政时期,有个人得到一块石头,剖开一看,中间是红色的,于是将这块石头献给武则天,说:“看啊,这块石头中间是赤色的,这块石头对大王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啊!”

大臣李昭德不以为然,反驳道:“这块石头有赤心,难道其余的石头都谋反了吗?”点评

李昭德采用包含否定前件的错误形式进行论辩:如果石头有赤心,就是对大王忠,其余石头不是赤心,所以其余石头对大王不忠。这种论辩方法巧妙地驳斥了对方的谬论。

喝干海水

有一次,伊索的主人酒后狂言,发誓要喝干海水,并以他的全部财产作赌注。第二天醒来,发觉失言,懊悔极了。但全城的人早已得知此事,等候海边,想要亲看他怎样喝干海水。主人无奈,只得求助聪明的伊索。伊索给了主人一条锦囊妙计,主人惊喜若狂,急忙奔到海边,对人群高喊:“不错,我是要喝干整个大海,可我要喝的是海水而不是河水,你们看现在河水不停地流进大海,这就不好办。如果谁能把河水与海水分开,我保证能把大海喝干!”点评

伊索巧妙地应用“如果能把河水与海水分开,我保证能把大海喝干”这一条件命题,使主人化险为夷,这场打赌便不了了之。

穷与潦倒

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的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到他后,说:“先生怎么潦倒到如此地步啊?”

庄子纠正道:“是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草鞋,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有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果在高大的楠木上,它们则攀援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逞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悚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不能足够显示它的本领罢了。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点评

庄子的论辩,采用了讽喻的方法,说得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先论辩贫穷与潦倒的关系,暗讽魏王目光短浅,看不到自己满腹才学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潦倒,揭露了昏君乱相的时代特征。论辩颇有大丈夫气概。

不失“威”与“德”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位名将。一次出师不利,溃败途中杀死了几个无辜百姓,此后又碰到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正要举刀杀他时,见是一白面书生,便怒问道:“大胆书生,竟敢挡我大将军之道,你说,我是杀你,还是不杀?”

书生坦然答道:“杀与不杀,只在将军一念,小人不敢断言,但或许将军不会杀我。”“要是我偏偏要杀你呢?”“杀我,不失将军之威。”“不杀你呢?”“不杀,不失将军之德。”

年羹尧听后,不但未杀,还让部下送了许多银两给书生作盘缠。点评

人们在遭受挫折时或受到某种委屈时,常常产生一种反常心理,不近人情,捉摸不定。书生的死里逃生,在于他抓住了年羹尧的这种反常心理,无论是“杀”还是“不杀”,都保住了他的“威”与“德”,让他从心理上找到了一种平衡感。

最佳搭档

威廉二世喜欢吹牛。一次出访英国,他声称自己是唯一对英国友善的人,因为有了他,英国才不致被苏俄和法国所糟蹋,英国才打败了南非的波尔人。

他的狂言激起了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人的气愤,人们强烈要求这位皇帝出来认错并澄清事实。

威廉不愿认错,想让大臣布罗当他的替罪羊。他授意布罗,要布罗宣称那些话是他建议皇帝说的。布罗反对道:“但是,皇上,没有人相信我会让您说那些话。”“什么?”威廉一听大为恼火,“你也认为我是一头驴,会犯你所不能犯的错误吗?”“哪里,陛下,微臣没有资格说刚才那些话,陛下在许多方面的成就,臣都是不敢望其项背的。譬如军事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臣听陛下议论过晴雨表、光什么的,而臣在这些方面一无所知。但是陛下,臣正好有些历史知识,这些也许对政治有些用途,尤其是外交政策。”

威廉一听,忘乎所以地说:“老天,我不是常跟你说吗?咱们是最佳搭档,能互补有无的吗?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会的。”点评

自尊心人皆有之,满足一个人的自尊心,容易使他变得宽容大度,放弃对别人的攻击。布罗对威廉的论辩之词不多,但却能使皇帝放弃将他变为一只替罪羊,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布罗在论辩中巧妙而又得体地满足了威廉二世的自尊心。

竞选总统

阿基诺夫人在同马科斯竞选菲律宾总统时,马科斯讥评阿基诺夫人缺乏经验,说:“女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房。”阿基诺夫人沉稳地反驳说:“我承认的确没有马科斯那种欺骗、说谎、盗窃或暗杀政敌的经验。我不是独裁者,我不会撒谎,不会舞弊。我虽然没有经验,但我有的是参政的诚意,选民需要的就是一个和马科斯完全不同的领袖。”

最终马科斯竞选失败。点评

阿基诺夫人面对马科斯不敬的言词攻击,采取了以退为进的辩说,在她温婉质朴、铿锵有力的攻势下,对手也黯然失色。

曹操的马鞍

相传三国时,有一次,曹操手下管理仓库的官吏发现曹操用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心里十分害怕曹操会认为此事不祥而治他死罪。曹冲获悉此事,对这官吏说:“你别怕,我有办法,你过三天就到曹操面前自首,我保管你没事。”曹冲说完,故意把自己的衣服戳破,就像被老鼠咬坏的样子,然后满脸忧愁地跑到曹操跟前。曹操见状,忙问其故,曹冲说:“人们都说衣服被老鼠咬破是衣服主人不祥的征兆,现在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愁死人了。”曹操忙劝慰说:“这全是无稽之谈,何用发愁呢?没事!”后来官吏带上被老鼠咬坏的鞍来向曹操请罪,他只能一笑了之,从而官吏幸免于罪。点评

曹冲有意戳破衣服,诱曹操上当,目的只在让曹操说出衣服被鼠咬破,不算不祥之兆,并以此为前提,推及到官吏身上,使曹操不得不宽恕了官吏。

进退维谷

在泰国,有一个叫西特努赛的人,在皇宫做官,一天,上朝之前,他对每个官员说:“我可以洞察你们的内心,你们心里想的什么,我全都知道。不信咱们打赌!”连皇帝也认为西特努赛输定了。打赌开始后,西特努赛不紧不慢地高声说:“在座的诸位大人心里想的什么,我十分清楚。诸位想的是:我的思想十分坚定,我一生都要忠于皇上,永远不会背叛、谋反。诸位大人是不是这样想的?哪位不是,请立即站出来!”官员们听后,张口结舌,没人敢站出来,只得认输。点评

西特努赛恰当地抓住官员们不敢当面说出对皇上的不忠,预设二难选择,使官员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处境。

接手差班

某校对一个年级重新编班。不巧的是,有一个班在重编后成了差生班,班里有好几个“刺头”,谁也不愿意做这个班主任。

校领导无奈之下,硬安了一个老师,对他做工作道:“班分得不好,也没法重分了。差生多,调皮生也多,这确实会影响纪律,影响总体成绩,更影响班级荣誉。弄不好别人还会说班主任没本领,带不好班。你教书,管理有一套经验,我们才决定选你担此重任。你去年送走的班级刚接的时候不也是差班吗?最后哪方面比别班弱了?事实却相反,临走时学生围着你哭成了一团,个个都舍不得离开你。这个班你就应承下来吧,学生的家长会感激你,我们也感激你为学校解决了这个老大难。”结果,那位老师不便推辞,接受了新的班级。点评

抓住人们普遍存在的被理解、被欣赏的心理,特意称赞对方的长处,以断其后路,达到自己的目的。校领导不打官腔,不摆架子,只是和那位老师谈心,并对那位老师的业绩做了充分的肯定。

反守为攻

前苏联代表维辛斯基在联合国发表演说中,抨击西方国家代表的发言。荷兰代表中途插话,指出维辛斯基讲话中的一处错误,企图贬低维辛斯基的发言。此时沉稳的维辛斯基并未回避自己的这一失误,立即有礼貌地向那位荷兰代表致谢,并趁势补充道:“既然你到现在才指出我的错误,这说明你认为我前面的话都没有错误。”此时,荷兰代表满脸涨红。点评

荷兰代表的蓄意发难,维辛斯基沉着冷静接过话题,引申发挥,反守为攻,摆脱了被动处境。

一语惊人

相传禅宗王祖弘忍在传授衣钵之前,要众弟子写偈语,他的得意弟子神秀写的一张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悟道可见很高,不料,寺中一扫地僧人又贴出一张偈语,满座皆惊,弘忍当即将衣钵传与,这便是后来光大禅宗的六祖慧能,慧能没有在神秀原来的问题上纠缠,而是另辟蹊径,他的偈语是这样写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样便超越了神秀的思路,完成了有相到无相的巨大飞跃,从而达到了四大皆空的最高境界。点评

论辩中的超对抗心理是更高层次的对抗,它的实质即在超越对错、超越成败、超越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对对方进行指点和分析。但是超对抗不是不对抗,而是指在超对抗的心理状态下,能做到想人之所不想,备人之所不备,出其不意,一招制胜。慧能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

潮涨潮落

清末的陈树屏机智善辩。他做江复知县的时候,著名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

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之洞等人,不想与张之洞关系不合的抚军谭继询也在座。座客中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于是引发了张谭二人的一场论辩。

谭继续说:“江面水宽为5里3分。”“不,应该是7里3分。”张之洞故意唱反调。

结果双方争执不下,都不肯丢自己的面子。

陈树屏知道他们是故意借题发挥,为了不使宴会煞风景,扫了众人的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辞谦和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7里3分,而水落就是5里3分。张督抚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

众人一听,拍手大笑,张谭二人也停止了争论。点评

论辩中的命题是我们对事物和事物之间联系作出的判断,这个判断必须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

陈树屏根据江水不是凝固不变的事实,正确把握了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变化,从而做出了一个恰当的命题,平息了宴会上不和的争吵,博得了人们的喝彩。

苦海在哪

韩渐逵问王若飞:“我送给你的佛经看过了吗?”

王:“看过了,早就读熟了。”

韩:“有什么心得?”

王:“很有收获。”

韩:“是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快跳出苦海吧!”

王:“不但我要跳出苦海,而且还要引导大伙跳出苦海呢!你说好不好?”

韩:“那太好了,妙极了!真是佛法无边,金石为开。阿弥陀佛!”

王:“不过,你知道苦海在哪里吗?”

韩被问蒙了。

王:“苦海就在你的脚下。苦海就是无止境的剥削,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是你们的监狱、刑场、法庭,和你们所有的罪行。我们一定要填平你们造成的苦海,把人民带到幸福的世界!”

韩:“……”点评

王若飞对苦海作出恰当的解释,给对方沉重一击,使对方目瞪口呆。

沉默是金

一印刷商得知一家公司想要购买他的一台旧印刷机。他决定以200万元出售,且想好了商谈的理由。

他一再叮嘱自己,要沉住气。

刚开始,买主滔滔不绝地对机器进行挑剔。后来,买主见印刷商一语不发,只是淡淡地一笑,终于沉不住气,从心理上败下阵来,说:“这样吧!我出300万元,但一个子儿也不能多给了。”

印刷商欣喜若狂。点评

印刷商巧妙地运用“沉默是金”这一心理战术,战胜了买主,达到了目的。

好玩与否

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小孩来到公园。公园里开着玫瑰花,两个小孩看见了,回来告诉妈妈。

弟弟嘟着小嘴说:“妈妈,这里所有的花都开在刺丛上,一点都不好玩!”

哥哥却兴高采烈地说:“不!妈妈,这里所有的刺丛上都开着好看的花,这个地方真好玩!”

针对同一事物,哥哥变换语序,得出了与弟弟尖锐对立的结论。

阿里山瓜子

一天,何某携妻子买“阿里山瓜子”。在挑好瓜子刚要付钱时妻子发现瓜子变质了且有霉味。

于是,何某向服务员提出:“小姐,这瓜子好像有霉味,能不能换一种?”

服务员爱理不理,跷起二郎腿说:“嘿,没听说过,正宗的阿里山瓜子还会有霉味,你睁大眼睛瞧清楚!”

其妻见对方态度傲慢,刚想发作,何某为息事宁人,忙说:“算了,我们不买了。”

想不到,服务员一听,顿时翻脸:“不买?称好了想不买?是买不起吧?哼,掏不起6元钱,就想吃阿里山瓜子?”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其妻脸上非常尴尬。何这时突然问:“你知道阿里山在什么地方吗?”

服务员小姐愣了,呆在那里不知所措,何某又接着说:“只有到阿里山去,那里才有正宗的阿里山瓜子,可见你的瓜子不是正宗的。”

服务员一听这话反应不过来,于是何某携妻迅速撤出这个是非之地。点评

一个人的论辩,语言形式重要,论辩思维更加重要。只有论辩思维清晰了、敏捷了,相应的语言反应才会迅速。何某知道服务员在进行诡辩,但他反应快,抓住了取胜的关键,一句“阿里山在什么地方?”让服务员不知所措,从而出其不意地抢占了论辩的制高点,而后居高临下轻松取胜。

有决胜把握

蒋介石说:“要知道政府今天在军事、政治、经济无论哪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过共产党几倍乃至几十倍。”

哎呀呀,这么大的力量怎么会不叫人们吓得要死呢?姑且把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力量放在一边不去说它,单就“军事力量”一方面来说,人民解放军现在有三百多万人,十倍就是三千多万人,“几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作二十倍吧,就有六千多万人,无怪蒋总统要说“有决胜的把握”了。点评

先大退一步,给你面子,接下来打出我的底牌,给出人民解放军“三百多万人”才是确切数字,用“几倍乃至几十倍”导出蒋介石几千万军队的荒唐结论。这是毛泽东主席的逻辑思辨,这是毛泽东主席的方法:以退为进再归谬。

欲擒故纵

田骈是齐国的辨士,他标榜自己不愿做官,以此自命清高。其实,他有大批仆从,那派头与做大官的并无差别。一天,他正与门客在花园里对弈,此时一个齐国人求见。这个齐国人先对田骈赞扬一番,表示对他不肯入朝的骨气极为钦佩,又表示自己愿为这样一个清廉的人做小仆。田骈被齐人说得狂兴不禁,问道:“你是从哪里听说我不做官的主张的?”“听我隔壁的女人说的。”“她也知道我?”“不但知道,而且还说您是她的楷模呢!”“她是什么人?”田骈更感兴趣地问。“她是个洁身自好的人,早就发誓永远不嫁人。可是今年三十岁,却生过七个儿子。她虽没出嫁,可比出嫁的人还会生儿子,如今您也常说最讨厌做官,可是府上食禄千种,徒役数百。这气派、势力比那做官的官气还要大呢。”

田骈羞得满面通红,拂袖而去。点评

齐国人采用“欲取先予,欲擒故纵”的方法,在田骈忘乎所以、得意之时,通过一个例子,一下子撒开其虚伪面具,使田骈的实质暴露无遗。

题扇

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一时疏忽少写了一个“间”字,慈禧见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欺她没学问,便要问罪。

书法家急中生智,忙念道:“太后息怒!这乃是我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词啊!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这才转怒为喜。点评

书法家一时疏忽,使自己陷入治罪的处境,但他能从容镇定,运用机巧应变的方法,摆脱制裁。

戴公信佛

民国时,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要在广汉建私邸,建筑师把一位老秀才的三间破屋也划入内,使他陷入困境。

戴公信佛。于是,老秀才给戴公写了一封信:“戴公传贤院长大人钧鉴:迩闻我公于梓里举建华堂,为广汉古城增色,不胜欣喜。然而动土露去敝舍柴屋三间,本应理当奉献大人。此房历来风水败逆,贻误子孙繁衍。如此不毛之地,今我公改建花园,未免魑魅魍魉作怪,不利长居久安……”

戴公见信后,立即把三间屋归还主人。点评

老秀才利用戴公信佛的心理,明则说风水不好,会闹鬼,这全是为戴公着想;实则是保全三间屋宅。

君臣不分梨(离)

一次,乾隆微服私访,纪晓岚伴驾,走得口干舌燥,路见一棵梨树,纪晓岚摘下一个便自己先吃了。乾隆生气地责问:“孔融四岁能让梨,爱卿得梨为何不让,自己便吃了?”

纪晓岚辩解说:“梨肴离也,臣奉命伴驾,不敢让梨。”乾隆又说:“那咱俩分吃了也好。”纪晓岚又说:“哪敢与君分梨(离)呢?”点评

纪晓岚巧用谐音,趣解词语,为自己失礼行为作了趣味性的辩解。

蔡锷巧回太守

蔡锷小时候口才敏捷。一天,他和几个朋友放风筝,没料风筝断了线。风筝落进了太守府内,被府内的人拿去了。朋友们都不敢进府讨要,唯独蔡锷上府内,太守心中不悦,斥责孩子贪玩,不好好读书。蔡锷说:“孔圣人还教门徒驾车骑射,童生读书之余,放放风筝又何妨?”太守觉得蔡锷语言流利,胆识过人,就令人把风筝还给了蔡锷。点评

蔡锷顺势接过太守的话,驳得太守无言斥责,即使不悦也只得“礼让”。

爱情苹果

一位画家创造了一幅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油画——《原罪》,很想听到著名评论家格贝里的意见。格贝里仔仔细细看了很久,突然说了一句话:“苹果画得不对!”“怎么不对?”画家感到很奇怪,又连声问道,“为什么不对?”“画中夏娃给亚当的那只苹果的品种是80年前才培育出来的。”点评

评论家含蓄委婉的指出了画家的不足,使对方容易接受。

发难

清代有个叫毕秋帆的人,喜欢发难人来取乐。一天,他与一位老僧发生了一场辩论:“《法华经》可曾读过?”“读过的。”老僧微笑作答。“请问方丈,一部《法华经》有多少个阿弥陀佛?”

老僧略一思忖,答道:“荒庵老衲,学识浅薄,大人是天上的文曲星,造福全陕,自有夙悟。不知一部《四书》有多少个子曰?”

毕秋帆听后,半晌不语,只得强笑掩窘。点评

老僧面对毕秋帆的钻牛角尖的怪问,巧妙地设置了一个类似的难题反推给对方。以问制问,使自己脱窘,又发难给对方。

白头翁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自幼善辩,一日,一只白头翁停歇殿前,孙权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回答:“白头翁。”张昭年最长,以为恪拿鸟取笑他,便挑拨说:“恪欺陛下,没听说过有鸟叫白头翁的,你能找出白头母来吗?”

白头翁本指鸟的名称并非指其性别,张昭有意责问,对此,诸葛恪从容答道:“有鸟叫鹦母,请你找出鹦父吧!”点评

面对张昭荒唐的怪问,诸葛恪同样采用奇怪的语句给予回答,以谬制谬,怪问怪答,回敬自然、有力,充分展现了诸葛恪灵巧的应变能力。

拷红

《西厢记》中有一段红娘与老夫人的精彩地论辩。

红娘说:“事情跟张生、小姐不相干,是老夫人的过错。”

夫人:“你这贱人反倒把我拉进去,怎么是我的过错!”

红娘:“守信用,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不守信用,是最不允许的。当时匪兵围住普救寺,夫人您许下诺言:能够退贼兵的,就把女儿嫁给他,张生要不是倾慕小姐的美貌,凭什么无缘无故地出谋献策?夫人在贼退兵之后,身安无事,却毁掉以前的许诺,难道不算失信吗?既然不答应人家的婚事,也应酬以重金,叫他离开这儿远走高飞,却不应该留张生在书院,互相近在咫尺,使怨女旷夫互相眉来眼去,因此生出这件事来。夫人您如果不遮盖这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的名声,二来使张生施恩反受侮辱,三来告到官府,夫人首先要有个治家不严的罪名。依红娘的拙见,不如宽恕他们,成全他们的终身大事,实在是长远的妥当的办法。”

老夫人听后,只得妥协退让。点评

红娘在不利的情形下,沉着应对,找到突破口,在“守信用”上做文章,使自己由被动变主动,使老夫人无言应对。

总统的支持者

克林顿在竞选演讲时,台下传来了不协调的声音:“不要相信他的话!”“克林顿滚回去!”

起初他对此并不介意,而是继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忽然,他以神秘的表情,压低声音告诉大家:“我们的总统也常求助于这骂人的狂呼。你们看到总统的那群支持者了吗?他们是不想让我说下去。因为他们深深地感觉到,我已经击中了他们的要害。”点评

面对反对分子的言行,克林顿镇定自若。他就地取材,借用反对分子的话题,接着说下去,用以反击对方,从而收到了较有利的效果,维护了自己的立场。反对分子的行为反而成为克林顿攻击竞选对手的武器,这样一来,他的演说就击中了要害。

还以颜色

一次外贸谈判中,中方外贸代表拒绝了一位红头发的西方外商的无理要求。

谁知这家伙恼羞成怒,竟然出口伤人:“代表先生,我看你皮肤发黄,大概是营养不良造成你思维紊乱吧?”

中方代表立即反击道:“阁下,我既不会因为你皮肤是白色的,就说你严重失血,造成你思维紊乱;也不会因为你的头发是红色的,就说你吸干了他人的血,造成你头脑发昏。”点评

我方代表在对方进行人身攻击、蛮横无理的情况下,使用故作否定的辩论术,针锋相对地反击了对方的挑衅,维护了我方的人格尊严。

谁造的房子

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时,农民纷纷要求烧掉沙皇住过的宫殿。列宁亲自出面做工作,对农民说:“沙皇住的房子是谁造的?”

农民说:“是我们造的。”

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

农民齐声回答:“好!”

列宁再问:“那么这房子还要不要烧呢?”

农民觉得列宁讲得有理,同意不烧房子了。点评

列宁以简洁的话语、严谨的逻辑,用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使农民从道理上服了,从而促成了农民情感表达方式的转换,由坚决要烧房子转而心甘情愿地同意不烧房子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在说服别人时那超凡的雄辩魅力以及卓越的智慧。

总统谈农业垦殖问题

与胡佛同坐一车厢的记者想探听这位政界要人的言论,但他想尽办法,这位总统竞选人始终一言不发。

这时,车窗外出现了一片新开垦的土地。记者灵机一动,说道:“想不到这里还是用锄头开垦土地呢!”“胡说!”

坐在一旁沉默得有些可怕的胡佛突然开口了:“这里早就用现代化的方法来代替那种乱垦滥伐了!”

接着,他便大谈起垦殖问题来。

结果,这位记者满载而归。点评

在记者百问不得其答的情况下,火车窗外出现的景物使记者急中生智,故意装笨卖傻,以“愚”来引诱坐在身边的胡佛的话题。能使竞选总统候选人激发谈论美国农业问题的兴趣,全凭这位记者采取的以“愚”愚人的方法来触动对方的心。可谓高明至极!

迪特与顾客

一顾客对迪特说再也不想买迪特公司的东西了,并且欠迪特的钱也不再还,满肚子的牢骚。

迪特耐心地听完这位顾客说的话,然后对他说:“非常感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我会把你欠的账一笔勾销。因为你是一位非常细心的人,只有一份账目要管,而我们的职员则要照顾好几千个账目。比起他们来,你不太可能出错。既然你不再向我们买毛料,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些其他的毛料公司。”

结果,顾客又签下了一大笔订单。点评

面对顾客的怒火,迪特并未与他针锋相对,而是诚心相待。首先感谢他对公司的意见,继而赞扬他的细心和善于发现问题,最后还主动向顾客推荐另一家公司。顾客最后被征服了。可见,以诚待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真与假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就当时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公开辩论。

他们各自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这时,柏拉图急了,对着听众大声宣布:“你们一句也不要相信,苏格拉底的话全部都是假的!”

苏格拉底微微一笑,说道:“请你们相信柏拉图,他刚才说的这句话是真话!”点评

苏格拉底讲的“柏拉图讲真话”实际上成了柏拉图讲假话。苏格拉底巧用悖论,使得柏拉图无法摆脱说假话的困境。

鸟的佛性

一位姓崔的书生,一日,在寺庙里看见一只鸟在佛像头上拉屎,便故意问这个寺庙的大师:“这鸟有佛性吗?”大师肯定地说:“有佛性。”

这位崔书生又问:“既然鸟有佛性,为什么还在佛像上拉屎?”大师反问道:“它为什么不在鹞子头上拉屎?”点评

大师的反诘,轻松,巧妙地闪避了书生的问题,他的回答,言简意赅,无须更多的争辩。

忘了生日

1980年8月21日,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访问邓小平。

邓: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法:不错,邓先生,我从你的传记中得知的。

邓: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祝贺啊!我已经76岁了。76岁是衰退的年龄啦!

法:邓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邓: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的,是吗?

访问在融洽的气氛中展开。点评

法拉奇访问邓小平的成功之处,最突出地表现在提问上,往往能在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访问对象采取恰当的提问,巧妙地打开话匣子,进而将访问引入正题。这样一来,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田文巧言说父亲

齐国宰相薛公田婴生一儿子,取名田文。由于是5月5日出生的,被视为不吉利,田婴要妻子把田文丢弃算了,但妻子不忍,偷偷地将田文养了起来。

一天,田婴看到了田文,就责怪妻子为什么不听话。这都被田文知道了,田文倔强地向父亲反问道:“父亲大人,您为什么不让养5月5日出生的孩子?”

田婴说:“5月5日出生的孩子,会长到大门那么高,将来对我们父亲不利!”

田文又问父亲:“人的命运是由天支配的呢,还是由大门支配的?”“这……这……”父亲无语。

田文接着说:“人的命运,如果由天支配的话,父亲何必忧愁呢?如果由大门支配的话,可以把大门开高些,谁能长得那么高呢?”点评

田文巧用二难推理驳回父亲的无理行为。“如果人的命运由天支配,那么人永远不可能长得跟天一样高,自然不必担心;如果人的命运由门决定,那么把门开得高些,人就不可能顶着门了,那也就不必担心了。总之,无论命运是由天决定还是由门决定,都不用担心。”父亲只得哑言。

审案

一次,有两个人一起来见法官。其中一个人说另一个人欠他许多黄金。另一个人硬不承认,坚持说:“我是第一次见他,从来没有借过他的钱。”“你要他还的黄金,当时是在什么地方给他的?”法官问原告。“在离城不远的大树下。”原告说。“你再去一趟,把那棵树上的叶子带两片回来,我要把它们作证人审,它们会说实情。”法官提出这样的怪建议。

原告照法官的建议去做了。法官把被告落在一旁,去审别的案子。突然法官向被告说:“他现在走到那棵树没有?”“依我看,还有一段路。”被告不假思索地回答。“既然你没跟他去过那儿,你怎么会知道还有一段路呢?”法官严肃起来。

被告这才知道露了嘴,只好认罪。点评

法官故意把被告冷在一旁,将他思想松懈后,猝不及防时说出实情。法官紧抓被告的供词前后矛盾,乘胜追问,迫使被告承认罪行。

未来之事

《墨子•鲁问》中记载了墨子与彭轻生子的一段辩论:

彭轻生子说:“以往的事是可以知道的,未经过的今后的事是不可能知道的。”

墨子反驳道:“假如你的亲人在百里之外遭遇不幸,只有一天的时间,你到了,就能活,不到,就会死,现有好马快车和劣马破车,你将选乘哪个?”

彭轻生子答道:“乘好马快车,可以早到。”

墨子说:“这怎么能说未来之事不可知呢?”点评

墨子巧用假设,进行合理的假定说明,反驳了对方的前提的论点。

无神论者

南北朝无神论者范缜曾任宜都太守。当时街市上卖香火的特别多。范缜将香火贩集中在一起,问道:“你们卖香火,说说香火有何用处。”

商贩答:“这烧香是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的大事,烧香可以托神佛之福,升官发财,招财纳福……”

范缜说:“烧香既可以招财纳福,你们把香火卖给别人,岂不太傻了吗?今天还是让你们发一次大财吧!”

说完便下令把香火集中起来,全部烧掉了,此后宜都无人敢卖香纸。点评

范缜运用的是一种肯定前提中的条件命题,即烧香可以招财纳福,得出了肯定的结论:你们把香纸烧了,你们可以招财纳福,他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