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避险我来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3 11:36:27

点击下载

作者:王若楠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防灾避险我来学

防灾避险我来学试读:

前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命对我们来说有且只有一次,享受和保护生命既是我们的权利,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身安全。而对安全造成威胁的,除了自然灾害,更常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无知引起的意外伤害,比如火灾、触电、中毒、交通事故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近年来更是呈现出多灾并发、点多面广、城市受灾严重等特点。就以火灾为例。2007年我国发生的一般性森林火灾为2 809起,重大火灾2起,死亡57人,受伤30人。而同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5.9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死亡1 418人,受伤863人。其中,村民、居民住宅火灾死亡969人,受伤395人,直接损失上亿元。从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看,电器引起火灾最多,共45 703起;其次是用火不慎,共37 195起;除这两种主要原因外,吸烟引起的火灾也不在少数,玩火、生产作业、遗留火种、自燃、雷击、静电等不明原因也是火灾的主要来源。面对这些数据,同学们是否更应该认识到加强安全意识、掌握防灾避险常识,是关系到生命、财产的大事呢?万物皆有规律,火灾有火灾的规律,而防火有防火的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必然要受到惩罚,付出代价。我们知道在青海玉树大地震中,青海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近900名师生幸免于难,实现了学校“零死亡”的奇迹,在总结其经验时发现该校历来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和湘潭学校踩踏事件发生后,学校曾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从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零死亡”奇迹我们可以看出,能否有效普及防灾避险知识、开展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是我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必要的知识学习及训练避免灾害,或将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而对于人为灾害,我们更可以采取主动,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2008年“5·12”大地震,死亡学生4 562人,那些悲伤的往事历历在目。可是,更令人痛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灾害,夺取了更多青少年的生命。全国人大代表朱海燕建议给同学们补上防灾避险课。朱海燕说,目前每年中国儿童交通死亡率远远高于美国。在儿童意外伤害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约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的。“天灾和意外往往难以避免,但当灾害和事故发生时,孩子们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而坐以待‘运’,还是凭借防灾避险技能理智地自救逃生,将直接决定事件的最终结果。”事实上,除了成年人的防灾避险和保护外,我们少年儿童也需要通过自身学习及训练来掌握防灾避险常识,这不仅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更造福全家,终身受益。学生安全问题,既关系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社会的稳定,面对灾险,其实我们可以自行应急、转危为安的。

紧急呼救小常识

急救电话——自我保护第一步

*小常识,要记牢紧急报警电话全国统一为:报警“110”、火警“119”、急救“120”、交通事故服务“122”。拨打这四个电话,不用拨区号并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电话不用投币或插磁卡。

*遇险情,速求助(1)遇到抢劫、盗窃、杀人或有人打架、斗殴(械斗)以及发生灾害事故、家人(旁人)在紧急状态下需要公安机关救助时,拨打“110”报警求助电话。(2)遇到火灾或化学事故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3)遇到自己或他人突然发生重伤、急病等情况时,可以拨

打“120”医疗救护电话。

切记:拨打报警电话是非常严肃的事,同学们可不要开玩笑或因好奇而随便拨打喔!

下面将由本书的小主人公小智带同学们一起来学习:

“110”报警时做什么

同学们对“110”都很熟悉吧,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拨打“110”呢?【案例】端午节到了,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上午爸爸妈妈带着小明去看龙舟比赛。湖边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小明很是高兴,在湖边欢快地跑来跑去,在人群里来回穿梭的时候,小明突然看到有一个扒手正在用小刀划开一个老奶奶的钱包。小明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这时就想提醒老奶奶,不过小明一想,这个扒手手里面还有刀,我人小力薄,万一他发起狠来恐怕连爸爸也不是他的对手。想到这,小明回到爸爸身边,跟爸爸说了这事,爸爸通过手机拨打“110”报告了相关情况。不久,在附近巡逻的便衣警察就接到了通知,根据小明的描述,顺利地抓获了那名扒手。同学们,在我们遇到犯罪分子的时候,既要勇敢机智,又要沉着冷静,遇事不能冲动,在碰到犯罪行为时首先要想到及时拨打“110”报警。

在拨打时还要注意:一定要在就近的地方,抓紧时间报警,越快越好。任何有电话的单位、个人及公用电话都应为报警人提供方便。报警时要按民警的提示讲清报警求助的基本情况,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员的人数、特点、携带物品和逃跑方向等。打“110”还要提供报警人的所在位置、姓名和联系方式。无特殊情况,报警后应在报警地等候,并与民警和“110”及时取得联系。

*小智教你这样做(1)确认拨通“110”电话后,立即说清楚发案、灾害事故或求助的确切地址。(2)要说清因为什么事;如果是发生了案件,则说明歹徒的人数、交通工具和作案工具等情况。(3)如果是灾害事故,说清灾害事故的性质、范围和损害程度等情况。说清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以便公安机关与你保持联系。(4)如果歹徒正在行凶,拨打“110”报警电话时要注意隐蔽,不让歹徒发现。

“119”报警时做什么

【案例】三年级学生陈寒是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孩子,平时她最爱看的就是科普性质的教育片,因此在班里有个“小智囊”的外号。一天早晨,学校放假,爸爸妈妈上班不在家,只有她一个人正在床上睡懒觉,迷迷糊糊听到断断续续的呼救声,并有一股浓烈的烟味阵阵飘进卧室。陈寒意识到不大对头,迅速起床并顺着救声搜寻起来,这时听到隔壁家的张阿姨喊着火了,救命啊……陈寒此时并不慌乱,而是立即抓起电话拨打了“119”,不一会就听到一阵警鸣,迅猛的火势随后被扑灭了。站在楼下的陈寒心想,幸亏发现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张阿姨专程登门拜访,说是要感谢陈寒的英勇果断,要不是发现得及时,损失就难以想象。后来这件事在整个小区都传开了,大家夸陈寒是个聪明的孩子。

*小智教你这样做(1)拨通“119”电话后,应再追问一遍对方是不是“119”,以免打错电话。(2)准确报出失火的地址(路名、弄堂名、门牌号)。如说不清楚时,请说出地理位置,说出周围明显的建筑物或道路标志。(3)简要说明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火灾及火灾的范围,以便消防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4)不要急于挂电话,要冷静地回答接警人员的提问。(5)电话挂断后,应派人在路口迎接消防车。【启示】(1)平时的细节学习和教育是同学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巧妙地将安全知识渗透在活动中,让安全技能在活动中和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强化。比如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模拟演习。假设家里着火了,自己和家人被浓烟困在室内,首先不能慌张,更不能夺门而逃。因为,走廊中的浓烟和高温气流,足以使你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此时,应迅速将门及所有孔隙全部用湿毛巾、被褥堵死,在窗口挂一条床单或衣服,好让消防队员发现你,然后拨打119等待救援。只要能时刻注意巧妙地将安全的点点滴滴渗透到生活中,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就能够逐步增强。(2)借用媒体学习,事半功倍。利用媒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教育学习这样可以给家长带来许多的便利:形式丰富、说服力强、科学全面、省时省力。在家里,我们可以轻松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平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健康、优秀的媒体,和伙伴们一起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安全教育视频。(3)重视细节教育。安全教育应从细节做起,比如要听家长的话不去玩弄燃气灶开关,因为这容易造成漏气,引起火灾或其他事故。如果发生大量漏气,而角阀开关失灵,首先要严格防止各种火种靠近,也不要开关电灯或其他电器设备,除应立即报警外,要尽快设法用塑料布等物强制捆扎堵漏,并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只有在生活中经常学习掌握怎么做是安全的,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一定会为我们的安全加分。

“120”报警时做什么

【案例】夏天到了,天气逐渐热了起来。一天中午,小明和奶奶一同出去买东西,走在半路上。小明感到奶奶的呼吸逐渐沉重起来。小明担心地问:“奶奶,你怎么啦,是不是不舒服啊?”奶奶勉强笑了一下,说:“奶奶没事,就是有些热。”小明就继续陪奶奶往前走,走着走着,奶奶却突然倒在了地上。原来奶奶因为身体不好,在夏天太阳的曝晒之下,出现了中暑的症状,可因为怕小明担心,没有告诉小明。现在奶奶身体承受不住,出现了重度的中暑反应,晕倒了在地上。小明一看这样,“哇”地一声哭了出来,不过没哭多久小明就想到老师曾说过要临危不乱。现在奶奶生病了,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医院。于是小明从奶奶包里拿出手机,拨打了“120”电话说明了情况和地点,不久,救护车赶来,将小明和奶奶带到了医院。因为小明的及时告警,奶奶很快恢复了健康,回家后一直夸小明临危不乱、机智聪明。

小朋友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也要像小明一样,及时拨打“120”,在拨打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在电话中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不能因泣不成声而诉说不全,也不能只交待在某厂家旁边等模糊的地址;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作好救治设施的准备。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若在20分钟内救护车仍未出现,可再拨打“120”。

*小智教你这样做(1)拨通“120”电话后,应再问一句:“请问是医疗救护中心吗?”以免打错电话。(2)说清需要急救者的住址或地点、年龄、性别和病情,以利于救护人员及时迅速地赶到急救现场,争取抢救时间。(3)说清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号码,以便救护人员与你保持联系。

“122”报警时做什么

【案例】当你走在繁闹的大街上,有人问你交通规则时,你也许可以很快想起那句顺口溜: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或者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或者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当我们碰到交通事故时,我们该怎样应对呢?这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家,一路上都记得爸爸妈妈的叮嘱,看信号观路况,小心地向家里前进。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间,却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因为闯红灯和前面的小货车追尾了。因为车速非常快,小轿车和小货车都受到了严重损坏。小明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首先想到了警察叔叔,可是这条马路因为平时车流量不大,并没有执勤的交通警察。这可怎么办呢,危机的时候,小明迅速地冷静下来,想起老师说的交通事故警报电话。“122”报警服务台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为受理群众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指挥调度警员处理各种报警、求助、同时受理群众对交通管理和交通民警执法问题的举报、投诉、查询等而设的部门。该部门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指挥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实行24小时值班。群众只要用电话拨打“122”即可免费接通“122”台电话。想到这,小明迅速地跑到路边的公共电话,拨打“122”及时向交警说明了情况,不久交通警察就赶了过来,及时处理了情况,使交通得到了恢复。警察叔叔还特意表扬了小明的聪明机智。【启示】小朋友们,我们平常在路上行走,有时会遇到各种交通事故。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要惊慌。要及时拨打“122”向交警汇报情况。记住,“122”是免费拨打的,如果我们没有手机或者手机欠费,可以就近寻找公共电话拨打。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还有,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或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122”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小智教你这样做(1)准确报出事故发生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2)双方认为可以自行解决的事故,应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协商处理。(3)遇到交通事故逃逸车辆,应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如没看清肇事车辆车牌号,应记下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等主要特征。(4)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同时不要破坏现场和随意移动伤员。

自然灾害救助小常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国家减灾委会要求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当地防灾减灾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宣传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开展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师生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海啸、火山喷发等。【案例】大家都喜欢看国外大片《2012》,此片一上映加上我国相继发生的汶川、玉树地震灾难,使地震话题成为班上同学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周一上完语文课,方佳和周晓海就迫不及待地带领一帮烧友开始了昨晚的电影“热播”:方佳:“如果遭遇地震,你该怎么办?”周晓海:“地震来了,躲到哪里最安全?”……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炸开了锅,教室里一片沸腾。向娟好奇地来了句:“现在到处都是高层楼房,地震了往哪跑?”又有一个声音见缝插针:“正在乘地铁,遇地震了怎么办呀?”李丽也不甘示弱地说:“万一被埋进去了怎么办,家里赶紧备些矿泉水、食物和手电筒吧!”一向以幽默和活泼著称的秦小帅说:“我们学校的楼都好几十年了,地震了肯定会塌!真要是震了,我就跳楼,摔坏了也比砸在里面强!”……【启示】

这是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特别是最后那个“不行就跳楼”的选择应该是很多同学在发生地震时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会作出的反应吧。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我国就广泛开展了防震减灾教育和地震知识、防震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半个多世纪以来,不仅学校、机关、企业、广播电台、电影电视、报纸杂志、文艺演出、防灾演习等长期不间断地进行着防灾减灾教育和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和常识类的书籍、文章在书店和网络上随处可以查阅的。

然而,不能相信的是,一些基本的、必须掌握的常识性的道理、知识,在许多家长和同学们的意识里至今还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或一片空白。更有甚者,认为“地震来了就跑呗!谁反应得快,跑得及时,谁就可以脱险!”这种大错特错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学校、工厂、机关、企业、公司等人员聚集的场所,一旦遇有“风吹草动”,便会听到:“地震啦!快跑呀!”的呼喊声,从而导致人们蜂拥乱挤、夺路而逃、四处狂奔的现象发生。

这类混乱的场景不仅会出现在地震发生时,在其他诸如火灾、水灾、海啸、爆炸、枪击、化学品泄漏、建筑物坍塌等险情发生时,恐惧和慌乱往往成为人们的常态,而能够冷静面对、科学避难的情况却难得一见。

每个人都会有“懒惰”的恶习。但在防灾避险这个问题上,“懒惰”是万万要不得的,是要误事的,是要付出惨重之代价的!

为什么同学们不能或不愿在这种关联生命安危的问题上花一点时间,下一点功夫来学习、研究一下呢?为什么总是在忐忑之中怀“性命之恐惧”,而不能在安宁之时求“生存之道理”呢?要知道,在灾难来临的关键时刻,对防灾避险常识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自己、家人、朋友及你的同学们在灾难中的境地和结局。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被科学所论证、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基本定律。所以,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态度。

地动山摇,我们坚强挺立——地震灾害中的自护与救助

地震成因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除了自然之外,人为的活动(如矿山爆破、地下核爆炸等)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年约有500万次。一般情况下,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有感觉,7级以上的地震则会造成巨大损失。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不同烈度人们的感受也不一样。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地震是由地壳剧烈运动引起的突然而强烈的震动,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陆地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从地震发生到建筑物被毁坏平均只有12秒,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每个人都必须根据所处的环境迅速作出抉择。

地震有哪些危害?(1)城市:建筑倒塌、地下管线断裂、燃气泄漏、水源污染、人员伤亡。(2)山区:山体滑坡、水库垮坝等。(3)海上:海啸、风暴潮等,造成巨大损失。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5·12”大地震给了我们沉痛的记忆和教训,所以,地震中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还要有一定的技能去积极营救他人的性命。

发生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 地震时如果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防止触电和发生火情。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去阳台,不要跳楼,不要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更不要使用电梯,应尽量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最好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家庭避震秘笈:(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3)做好自我保护。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 地震时如果在学校,不要乱跑或跳楼,应迅速躲进跨度小的空间,护住头部。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附近的开阔地带避震。正在上课的时候,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 地震时如果在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椅子及坚固物品旁边,注意避开悬挂物,用包或手护住头部,等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要避开人流;不要慌乱拥挤;不要拥向出口;如果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揭开衣扣保持呼吸畅通。大震来临时最为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选择正确方法,做出敏捷反应。

由于地震灾害具有瞬间的突发性,同学们免受伤亡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保持镇静的程度。因此,在紧急撤离建筑物时,千万不要慌乱,既要争分夺秒,也要从容镇定。首先要关闭石油燃气阀、切断电源、锁好房门,防止次生火灾发生。从容、镇定、有序地撤离,防止抱小孩“上下颠簸”,勿忘房门“拉推有别”,要扶老携幼、互相照顾,防止高处跌落物体的袭击。

◆ 地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时,应学会自救。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争取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以清除头部、口鼻及胸前的灰土,保持正常的呼吸;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应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稳定生存空间;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必要时喝自己的尿液也可延续生命;听到地面有人时,应用硬物敲击能产生声响的物体,如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

*小智教你这样做

◆ 地震时的四“自救”

1. 大地震时千万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我们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 人多先找藏身处

我们知道,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所以同学们要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等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因为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会冷静地指挥大家就地避震,决不可私自带头乱跑。

3. 切记远离危险区

如果放学回家或者和伙伴们一起在街道上走时突然遇到地震,应该迅速用手护住头部,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周日或假期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时遇到地震,一定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4. 被埋需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争取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以清除头部、口鼻及胸前的灰土,保持正常的呼吸;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应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稳定生存空间;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必要时喝自己的尿液也可延续生命;听到地面有人时,应用硬物敲击能产生声响的物体,如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 如何感知地震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和留意就会发现有很多关于地震前的异常现象,只有注意到这些异常,同学们才会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做积极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地震是有前兆的,一般可分为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生活中,前兆异常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异常可能对应地震,也可能不然。所以除了识别异常,还要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才能定论。

宏观异常:指人们可以听到、感觉到的异常,如地震活动异常、地声、地光、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动物异常等。(1)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之前,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们称之为前震。(2)动物反常表现: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有20多种,生活在城市中的同学们可能会少见一些,但只要留心身边的动物还是会发现一些异常行为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

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

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3)大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4)“地光”:地震伴有发光现象并非偶然。在我国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地光的出现时间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易观测。在这里,同学们可以作为参考。(5)“地声”: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微观异常:指通过仪器测定获得的异常,如地壳形变异常、地磁异常、地电异常、电磁波异常、水化学异常。这些是需要相关部门作提前预测的,同学们在平时要多收集和注意收听这方面的信息,以作好准备工作。(1)地形变:我国几次较大的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69年渤海地震、广东阳江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玉溪地震等等,震前都有地形变活动。当然,这个其实是很难直接观测或感觉到的,一般都是伴随着强烈的震动开始的。(2)电磁场异常: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1970年1月5日,在云南通海发生7.8级大地震,震前,震中区有些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忽然发现收音机音量减小,声音嘈杂不清……这个只要是在收听广播的同学就容易发现的,这个时候就要立即作好应急措施,不能抱有侥幸或视而不见的心理。(3)地下水异常: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位升降和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当了解了以上预兆时,同学们需要作出怎样的应对行为呢?

◆ 九条须知

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在瞬间冷静地作出避险的抉择。(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1分钟。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每个人关火、灭火的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后。即便有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场所较近的地方。(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书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6)汽车靠路边停车。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 当不幸来敲门——震后自救

亲爱的同学们,遇到地震时如何胜券在握,积极保护自己的生命呢?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接下来小智带领大家进入详细的自救常识: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跟上述叙述的情况基本一样,但除了一些无法控制的外界因素外,我们就必须做最积极主动的预防和自救措施。出现以下情况时,就要听小智的指挥和安排做,你准备好了么?

地震发生后,跑还是躲?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在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的空间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开阔、安全的地方。这个时候一定要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随便点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气体。

被震倒建筑物埋压时,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1)互相鼓励: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2)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3)扩大活动空间: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4)设法脱离险境: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5)维持生命: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可用身边的石块等敲击与外界联系,以减少体力消耗。

◆ 如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1)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2)当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3)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4)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 为美丽生命保驾护航——大家一起来灾害避险“九字诀”

学。要学习各种气象灾害及其避险知识。

备。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建议家庭准备以下防灾物品和器材: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如有婴幼儿,还需准备奶粉、奶瓶、尿布等婴儿用品;为老人准备拐杖、特需药品等。

听。通过正规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12121电话、手机短信等,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情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察。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措施。另外,灾前要选好避灾的安全场所。

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抗。灾害一旦发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

救。利用学过的救助知识,进行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对受伤生病者进行及时抢救;特别要注意做好卫生防疫。

保。除了个人保护外,积极购买防灾保险,例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作物保险等,以减少经济损失。

*小智教你几招新策略

◆ 高楼避震四大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策略四: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1)提醒家长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2)打公交车时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做好防御姿势。

◆ 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我们不能因为“5·12”已经离我们远去就不再重视或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这样百年一遇的大地震是不会再发生之类的错误认识。如果再次遇到破坏性的大地震时,同学们要当机立断,学会应急措施。(1)应急要点

住平房的同学们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同学们,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并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正在车内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提醒驾车人员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2)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不要跳楼。

要相互关爱。

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学生要听从指挥。

同学们,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请从平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吧。

赢在逃离的速度和路线上——滑坡与泥石流的预防、应急与救助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的,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 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同学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成因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危害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高速前进,一般每秒10余米,具有强大的能量,对所经地段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常给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灾害。

征兆(1)当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有较多的柴草、树木,说明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2)如听到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应迅速离开危险地段。(3)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证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案例】李军家里住在山区,每到夏季多雨的时候,爷爷每天都要收听天气预报。对此,李军感到十分不解,于是有一天他问爷爷:“爷爷,您平常都是呆在家里,也不出门,可是为什么您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啊,就算下雨也淋不到您呢?”爷爷指着远处的群山对李军说:“孩子,咱们家住在山脚下,而且夏季又多雨。地震和连续降雨、暴雨后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这样的天灾一旦发生,我们人类很难应对,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前准备,及早撤离。我天天收听天气预报、防灾讯息,一旦灾害将要发生我们好及时撤离啊。”李军心里的疑惑顿时消解,不过他是个天生爱思考的孩子,很快又产生了新的疑问:“爷爷,那要是真的发生泥石流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毕竟天气预报不一定每次都很准确的。”爷爷笑着说:“真是个聪明孩子,还学会举一反三了,泥石流发生之前,会从山上传来大雷一样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你就要当心了。如果遇到泥石流,我们应该马上向山沟两侧的高处跑,千万不要顺着沟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发生山体滑坡时,要向着山体的横向跑到安全距离,然后再往高处撤离,可不能往山下跑,滑坡是从上往下滑,你就算跑得飞快,也是跑不过它的,横着跑逃生的希望就大得多了。”【启示】

因生存环境的差异,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仍然居住在有山体滑坡隐患的山脚低洼处,这些同学在平时一旦发现屋后山体有滑坡(通常发生最多的主要还是山坡前沿部位有崩塌)等异常迹象时,应立即向家人和周围邻居汇报;同时通过电话或派专人迅速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并确定好专人留守现场仔细观察险情的变化,根据险情的变化发展情况、政府部门及专家提出处理办法,随时做好各项避险准备。(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3)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4)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120”是全国统一的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凡遇到重大灾害事件、意外伤害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突发急症时,在对伤员或病人实施必需的现场救护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呼救“120”,寻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小智教你这样做

同学们在山谷中一旦遇到暴雨,要尽快选择安全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有不牢固土层和滚石的山坡,不要在山谷、河沟等低洼的地方逗留。而在野外、山区一旦遇到大雨,要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特别是要留心听远处是不是传来隆隆的轰鸣声。如果听到了这种声音,很可能要发生泥石流,应该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远离山谷、河床等低洼的地方。(1)在沟谷内一旦遭遇暴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2)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的营地,应观察和等待一段时间。(3)发生泥石流时,应立即丢弃重物,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往泥石流的下游跑,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同学们知道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引发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巨砾的特殊洪流,常与山洪相伴,对房屋、农田、道路、桥梁等破坏极大。所以在平时要多积累相关自救办法:【提示】

山区大雨天气,深谷、山沟出现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地面有轻微震动时,为泥石流发生的征兆。

在雨季,留意住宅附近山坡地面运动征兆,注意任何可能由碎屑移动带来的不正常声响。

在泥石流多发区,应选择安全地带建房;在野处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免在山坡下和山谷、沟底、河边处野营。

◆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一般家住在市区的同学们是不会遇到这种为危险的,只有在野外扎营时,才会遭遇泥石流,所以在这里同学们还是要认真学习关于如何避险:(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4)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 伤员救治

泥石流对人的伤害主要是泥浆使人窒息。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具体措施如下:(1)对伤员的出血伤口应迅速止血,如似喷射状,则动脉破损,应在伤口上方即伤口近心端,找到动脉血管(一条或多条),用手或手撑把血管压住,即可止血。如果伤员属四肢受伤亦可在伤口上端用绳布带等捆扎,松紧程度视出血状态控制,每隔1~2小时松开一次进行观测并确定后续处理措施。(2)伤员伤口的包扎:找到伤口,迅速检查伤情,如有酒精或碘酒棉球,应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后,用干净的毛巾、布条等将伤口包扎好。(3)对骨折的伤员,应进行临时的固定,如没有夹板,可用木棍、树枝代替。固定要领是尽量减少对伤员的搬动,肢体与夹板间要垫平,夹板长度要超过上下两关节,并固定绑好,留指尖或趾尖暴露在外。

对严重的外伤伤员的治疗,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应迅速求得医务人员的帮助,并尽快护送至医院。

汪洋中的“诺亚方舟”——暴雨与洪灾的应急与救助

什么是暴雨

暴雨是指一定时间内强度很大的雨。如果3时降雨在16毫米以上,或者12小时降雨在30毫米以上,或者24小时降雨在50毫米以上,都称暴雨。

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往往会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1)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①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②市民应及时收盖露天晾晒物品;③低洼、易受淹地区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④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2)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①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同学们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②根据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的紧急通知,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③根据交通管理部门应对暴雨积水地区实行管制;④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协助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⑤其他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3)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①同学们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的同学们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②根据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的通知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③在校的同学们处于危险地带时要听从学校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④其他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暴雨时的防护措施(1)处在地势低洼的住宅区的同学,可因地制宜配合家长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更不能在积水中玩耍或停留。(3)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小智教你这样做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1)如果来不及转移,同学们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配合家长或老师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3)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当洪水猛兽来临——我们临危不惧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水库大坝)溃决等原因,在山区(包括山地、丘陵)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按其成因,山洪可分为如下类型:暴雨型山洪、融雪型山洪、冰川融化型山洪、拦洪设施溃水型山洪、由前面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共同引起的称混合山洪。

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系统所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是:(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上述地区,发生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3)来势迅猛,成灾快。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短时即成灾官,防不胜防。(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此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1)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2)气象水文因素。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的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辐合交汇,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拦洪工程设施溃决而形成洪水。据统计,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部地区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3)人类活动因素。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或者陡坡开荒,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道的不断被侵占,河道严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山洪灾害防御应作好哪些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3)自我保护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具体措施有:(1)防御山洪的准备工作应从思想、组织、预案、工程、避灾转移安置、预警报警系统、雨情水情测报及物资等方面进行。(2)组织准备。要及时迅速与其他同学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小组,搞好预防、安全转移安置等具体分工。建立以班主任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岗位责任制,落实防汛抢险队伍的组织准备。(3)制订完善山洪灾害避险预案。在学校防汛指挥机构的领导下,组织班级同学制订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避灾预案,要根据险情隐患的发展变化情况,人员调整情况,学校建设设施等及其他情况,按具体情况调整完善山洪灾害避灾预案,使之能真正成为指导防灾抗灾避灾的行之有效的制度。(4)在家协助家长及邻居做好灾区群众避灾转移安置准备。本着就近、迅速、安全的原则进行转移安置的安排,确定转移安置的规则、纪律、路线、场地及责任人。(5)及时注意收听水文、气象及险患的预测预报预警系统信息。根据预警预报系统,正确对水文、气象、险病隐患情况作出判断和预报;确定紧急避险的预警程序、方法、措施。(6)物资准备。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准备好转移避灾安置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棚具和其他必需的生活物资,准备好抗灾抢险用的物资器材及机械设备等。

◆ 躲避暴雨山洪灾害的转移时间和有效措施(1)有效转移时间。据目前气象、水文预测技术,人类能在山洪暴雨发生前3~5小时感到有山洪暴雨发生,当出现1小时降雨50~100毫米,洪峰至山脚约需2~3小时。从倾盆大雨开始发展到造成灾害,有效转移救生时间约4~5小时。(2)小学生避灾救生的有效措施。当预报可能发生山洪暴雨地带,提前一天转移;局部地区天气突然变化,市县气象局预报有大雨或有暴雨,当地气温闷热潮湿,且已出现1小时降雨50毫米,同学们(特别是有关部门规定的易发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家庭)应立即自动转移,不能等待洪水进了居住地或出现滑坡、泥石流时再走;当预报有暴雨时,夜晚不能睡觉。

◆ 如何在山洪灾害发生时安全转移(1)坚持汛期警醒。进入汛期后(每年的5月中旬到10月),山洪灾害频发的地方,各市、乡(镇)、各山洪灾害易发的村,要实行24小时值班。有些同学喜欢睡懒觉,或贪觉,这个时候是最不应该的。同学们要经常收听、收看气象信息和有关部门发布的雨情、险情预报,密切关注和了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密切注意天气,在暴雨山洪发生前2~3小时判断决策及时避开山洪袭击。(2)准确及时作出逃跑反应。山洪预报是防御山洪灾害,降低或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气象、水文部门要提前发出暴雨预报,同学们密切注意暴雨前兆,加强观测,及时抓住雨情。(3)及时作出安全转移行动。①信号传递给其他同学。为让同学们躲灾、避灾及时,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在一般情况下,应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进行。②利用媒体进行通知,主要为电视、广播、电话。在接收到雨情、水情信息后,通过电话、信息等形式通知给其他不知情的同学。③转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在6~10月份汛期,同学们必须明确1~2名责任心强的班级信息发送责任人,在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信号发送人必须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除手机外还要有自己的自动报警系统。(4)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转移。暴雨突降,洪水水位陡涨,洪流奔腾聚至,可以撤迁救生时间一般为1~3小时。当山洪突发,山洪区的同学们接到转移信号或听到警报后,必须像听到防空警报那样自动迅速转移到预定安全地点。不要待逐户催促才转移。转移时应往两岸山丘高地跑,不逆或顺水流方向跑。转移时要听从上面的安排和指挥,维护秩序和转移安全。

*小智教你这样做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在都市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同学们该如何自救逃生呢?专家称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处于水深在0.7米以上至2米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同学们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轻车熟路,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的同学们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会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具体措施有:(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