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全新修订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9 01:55:55

点击下载

作者:(美)威尔·鲍温,陈敬旻、李磊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抱怨的世界(全新修订版)

不抱怨的世界(全新修订版)试读:

献词

谨以本书献给我亲爱的女儿莉亚,以及她的子孙后代;

未来,他们将会生活在一个没有抱怨、更加快乐幸福的世界。

序言

“不抱怨的世界”有一个美好的愿景,那就是与全世界六千万人——世界百分之一的人口——分享不抱怨手环。如果我们能够转变世界上百分之一的人,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就定能在其周围人中产生连锁反应,那么最终我们就能够提升世界上所有人的意识。

截至本书出版,我们已寄送出一千多万只手环了。

在我们即将寄出第六百万只手环、到达这一里程碑时刻前,我自己亲身体验到了如何通过一心一意的投入、锲而不舍的努力将梦想转变为现实。“不抱怨的世界”的董事会想要将世界上第六百万只不抱怨手环,献给某个给予我们宝贵灵感、本人言行切实体现不抱怨的生活方式的人。经过简短的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这只极具纪念价值的手环献给美国前桂冠诗人、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导师——马娅·安杰卢博士(Dr.Maya Angelou)。

在开始“不抱怨的世界”活动之初,我们引用了安杰卢博士的名言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抱怨只能让恃强凌弱的浑蛋意识到自己附近住着一个弱者。”——马娅·安杰卢

问题是,我们中没有任何人认识安杰卢博士!我们做了些调查,发现此前许多作家或公益人士都试图与她取得联系,但均以失败告终;并且,出版商和代理商也帮不上任何忙。

这时,我们本可以放弃这个想法,或者至少开始想一个后备方案。但是我们不服输。我开始对人们说,我打算亲自将第六百万只不抱怨手环颁发给马娅·安杰卢博士。许多人听到后问我:“你想通过什么途径去认识她呢?”对此,我只能坦陈:“我并不知道。”“那么,你要怎么才能见到她并把手环给她呢?”

对此,我还是只能坦诚相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肯定能见到她并把手环送给她。”

闲暇时,我在脑海中不停地想象与安杰卢博士会面的情形。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她于1993年在克林顿总统就职典礼上朗诵诗歌《清晨的脉搏》(On the Pulse of Morning)。我知道她是奥普拉·温弗瑞的一位导师,我知道她是著名的作家以及教育家;但是,我并不认识她,并且我身边的人也都不认识她。然而,每当有人问起我“不抱怨的世界”活动进展如何时,我都会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们即将达到六千万手环这一目标的百分之十;并且我会告诉他们,我要把这第六百万只手环献给马娅·安杰卢博士。

在一个会议上,我与一位老朋友不期而遇,我告诉她我的这个目标。她并没有问我是怎么知道安杰卢博士的,她也没有问我打算如何认识安杰卢博士并把手环献给她;相反,她只是在我们擦身而过的瞬间淡淡地笑着,对我说:“代我向她问好。”

我急忙扭过头来,几乎都要大喊出来:“你认识安杰卢博士?”“她到我们这里做讲座时,我曾经和她打过交道。我现在还和她的侄女保持联系。”她回答说。

于是,我向她和盘托出,讲述了我们试图联系安杰卢博士,以及我们的努力如何一次次遭遇挫折。“我可以试着帮帮你们,但我可不保证一定能成功。”她说。

正如你接下来看到的那样,我后来不仅见到了安杰卢博士,并且,我们相见甚欢,在她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的家中畅聊了整个下午。

这是怎么做到的?

管他呢!

我们仅仅是做出了一个决定,这决定看上去远远超出我们的能力所及,但我们绝不放弃这个想法。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然后它就真的实现了。

我并不仅仅是抱有会见安杰卢博士、把手环献给她的美好愿望,而且还向身边的人们大胆表达了我的这一愿望,并告诉他们:这个愿望“会”(而不是“可能会”)实现。

在安杰卢博士家中,我们讨论了不抱怨的世界的美好愿景。我告诉她,我献给她的这只手环象征着:至此为止,我们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十分之一。并且,我问她,在她看来,当我们达到六千万只手环这一目标后,世界会变成一个怎样不同的世界?她说:

当世界上有百分之一的人不再抱怨时,我认为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即使是天才,也仅仅使用了大脑机能的百分之十八。”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只使用了大脑机能的百分之五、六或七而已。

如果那时(达到六千万只手环这一目标时)我们还活着,不仅活着,还能展望未来,并且有足够的勇气互相关心,有足够的勇气爱别人,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六十亿人中,有百分之一的人不再抱怨,我们那时会怎样。

会发生些什么呢?

让我来告诉你一件事,我相信到时候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战争,甚至是没有“战争”这个词。

可能人们会说:“战争?你的意思是仅仅因为别人与我意见不合我就要杀了他?哈哈!我可不这么认为!”

想象一下吧,人们之间的对话会更加温和有礼。礼貌这种美德重新回到千家万户,回到起居室、卧室、儿童房以及厨房。

如果世界上有百分之一的人不抱怨,我们会更加关爱我们的孩子,并且意识到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不论其肤色是黑是白,不论其相貌是美是丑,是日本人还是犹太人。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如果世界上有百分之一的人不抱怨,我们就不会再为我们自己的过错而责怪别人,也不会再因为认定别人犯了错误而对他们怀恨在心。

想象一下,我们会更加频繁地欢笑,更加勇敢地互相接触、接近,那简直就是通往天堂的开端。而现在,这种改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简介

真诚的分享

我是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西北高中的一名高二学生。昨天,我们学校发生了一起枪击案。我和其他一些同学想试试你的二十一天不抱怨法。你能寄给我五只手环吗?——匿名

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

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

不要抱怨。——马娅·安杰卢

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秘诀,其实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差不多五年前,我打下了上面这行字。但现在,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此更加确信。过去的五年里,世界上一百零六个国家的一千多万人践行了不抱怨的生活理念,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家庭、工作、教会、学校;并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其实,他们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只不过是戴上一只紫色的橡胶手环,抱怨的时候就把手环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直到他们能够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如此一来,他们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习惯。他们逐渐注意自己的言语,并且有意识地改变它们,进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并打造出崭新的人生。

2006年,担任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主任牧师期间,我做了一系列关于爱妲温·甘妮斯(Edwene Gaines)《繁荣的四大心灵法则》(The Four Spiritual Laws of Prosperity)一书的专题讲座。在这本书中,她指出,大部分人都声称想要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抱怨自己已然拥有之物上。如此,他们不仅无法过上富足的生活,甚至会适得其反。

抱怨从来不会吸引、带来那些你想要的东西;相反,抱怨会使你永远摆脱不掉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著名作家韦恩·戴尔(Wayne Dyer)曾经说过:“如果你并不喜欢某样自己已然拥有的事物,何苦想要更多呢?”通往富足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对你已经获得的东西心存感恩——我们不可能同时对某样东西既心怀感恩又不停抱怨。“如果你并不喜欢某样自己已然拥有的事物,何苦想要更多呢?”——韦恩·戴尔博士

自本书首版发行以来,许多东西发生了变化。现在,一千多万只手环已经送到了世界上一百零六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手中。

我曾经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美国广播公司(ABC)《晚间新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今日秀》(两次)、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周日早间新闻》、福克斯新闻频道、《奥兹博士广播秀》、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等多个电视、广播节目,并被上百份报纸、广播、电视报道。说实话,过去几年间,我平均每周要接受三家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媒体采访。《新闻周刊》《心灵鸡汤》《华尔街日报》《人物》《奥普拉杂志》《悦己SELF》《时尚·好管家》……不计其数的书籍、报纸、杂志曾经刊登报道过不抱怨的生活方式。

斯蒂芬·科尔伯特(Steven Colbert)在其脱口秀《科尔伯特报告》中对我进行了采访。丹尼斯·米勒(Dennis Miller)曾以典型的米勒式戏讽法,对不抱怨手环大发“抱怨”,戏称自己不喜欢手环的颜色。在《60分钟》节目中,安迪·鲁尼(Andy Rooney)曾幽默地表示:“倘若这家伙(也就是本书作者我)成功了的话,那我可就得失业了。”

奥普拉·温弗瑞曾让她的化妆师戴上我们的手环,挑战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她个人主办的《奥普拉杂志》南非版曾向读者派发了五万只不抱怨手环。

美国国会曾两次受理相关法案,考虑将感恩节的前一天定为全美国的“不抱怨的周三”。尽管相关的国家公告尚未获得批准(我们相信最终一定会获得批准的),美国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已设立了“不抱怨的周三”,希望每年人们在感恩节这一全国性的感恩日前,都能度过不抱怨的一天。

我们还研发制作了一个免费的学校课程,世界各地的老师们都下载、应用这个课程来改变他们的学生以及学校。有些公司采纳、推广了不抱怨的生活哲学,即使在大萧条后最严重的经济颓势中,他们员工的职业道德以及公司的收益也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我们现在还有一个“不抱怨的组织”项目,也是可以从我们的网站上免费下载的。现在,大大小小的公司、民间团体和各种各样的组织都在其内部采用推广了这个项目。“高贵并不在于比其他人优越多少;真正的高贵在于比从前的自己优秀。”——印度教箴言

有着不同信仰的教会也都组织开展了“不抱怨的生活”系列讲座和课程。最近,我在一个外地城市的一家印度餐馆就餐,发现这家餐厅里所有的员工都戴着我们的不抱怨手环。我问服务员他们是从哪里拿到的手环,他回答道:“是我们的印度教寺庙发给我们的。”为了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开发了一个名为“不抱怨的教会”的项目,放在我们的网站上供免费下载。

过去几年来,我平均每年给超过四千人做十到十五场讲座。我曾经有幸在不同的会议、集会、财富二十强企业、软件公司、直销公司、汽车厂、著名会计事务所、州际校园心理协会、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司、医院、银行等许许多多的场合、公司、机构做主题发言。

过去十二个月间,我曾三次来到中国,向众多听众讲述抱怨的危害、抱怨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不抱怨。本书的首版荣居中国2009年畅销书首位,而且是中国2010年第二大畅销书。

我们还制作了一个电脑插件,供读者从我们的网站免费下载。该插件不会猎取你个人或者电脑中的任何信息,也不会在你的电脑中秘密安装任何间谍软件。它只是电脑桌面上的一个小插件,提醒你正处于二十一天不抱怨计划的哪一天。并且,我每天都会写一小段话,通过该电脑插件传递给你,帮助你集中注意力,鼓励你坚持下去。

早先,当不抱怨的世界这一观点刚刚开始发展壮大时,志愿者们自发组织帮忙包装、寄送不抱怨手环。很多人贡献了自己的每个周六来帮忙寄送手环。到了夏天,听说了不抱怨的世界这一活动的人们从各地乘飞机来到堪萨斯市,将自己的整个假期贡献给手环的包装寄送工作。每周,上万只手环寄往世界各地;每周,人们对手环的需求量都在增加。

一开始,大家对不抱怨的理念的热情令所有人目瞪口呆、振奋不已。后来,我们渐渐发现这种热情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相反,热情还在持续高涨。这时,我们向所有的志愿者表达了谢意,他们也欣慰地松了口气,并搬进专门的车间进行手环的包装寄送;后来,我们还专门雇了一个人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手环需求信息。

她是我们唯一的雇员。其他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志愿者们完成的。

此外,我还想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对我们的不抱怨运动比较了解,那么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差不多三年前,我们将手环由免费赠送并要求捐款的这种方式改为付费购买。这是因为实在有太多人想要索取不抱怨的手环(登上《奥普拉脱口秀》后,二十四小时内,我们就收到了两百万条手环需求信息),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以及寄送手环——因为差不多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只有在收到手环后才会捐款,而我们并没有预付款用以购买以及邮寄手环(邮寄是我们最大的开销)。所以,我们不得不转为销售手环。

我们注意到,大部分人都会订购十只手环,因此我们十只手环定价为十美元。作为一个免税的非营利组织,我们现在仍旧接受捐款(捐款不会落到我个人的腰包里),并且我们很庆幸现在仍有捐款持续打进我们的账户——我们对此深表感激。

人们最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过不抱怨的世界会变成一个这么大规模的运动?”

我的答案是:“没有。”

我最近接受了一本期刊的访问,该期刊因为鼓励作家提高写作水平、找到著作代理商、发表作品而备受赞誉。采访者问我:“那么,你能不能告诉读者们,他们该怎么做才能像你一样发动一场全世界规模的运动?”听到这个问题后,我不禁大笑。

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以后,我回答道:“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承认,当我们在2006年7月23日发出第一批二百五十只手环时,我说过:“我们会创造一个不抱怨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整个世界。”但是,人们总是会说点大话的。出于自尊,我当然愿意相信完全是我个人信念的力量带来了这样的结果。但是,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一个发源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简单想法何以冲击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并且为何在五年后的今天,影响力仍持续不减?

为什么,仅仅几个月内我们在Facebook(社交网络)上的粉丝数就从零增长到了目前的2.5万,并且每天仍在持续增长?

为什么,谷歌快讯不断涌入,告诉我们,人们在组成小组或者读书会,鼓励彼此掌握不抱怨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在不抱怨的世界这一理念提出五年后,人们仍能注意到它,并且用我根本不认得的语言每天发出十几二十条相关微博呢?

我曾经仔细思考过这些问题,并且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答案就是本书以及整个不抱怨运动的核心观念。不抱怨运动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持续、广泛的影响,原因有两条:

1.这个世界上的抱怨实在是太多了。

2.我们并不想要这样的世界。

我认为,以上两点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我们的诸多抱怨表明,我们总是太关注世界上不对劲的事物,不断提醒着自己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沉溺于这些不对劲的事物。我们对此抱怨不已,因而也就使自己的关注点一直放在这些问题上。与流行的理论相反,抱怨并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反而会具象化我们遇到的挑战,让我们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

目前,整个世界都太关注事物的消极面。抱怨就像是笼罩在天空上的乌云,它令我们看不到阳光,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光明和希望。

在你继续阅读本书之前,请允许我提醒你,阅读本书会让你注意到事物的消极面和生活中的抱怨。事实上,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将你世界中抱怨的声音音量调大。然而,一旦你注意到了它们,你就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要参与其中了。

在我小时候,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抽烟。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我到儿科医生那里检查哮喘时,老大夫卡索斯把听诊器放在我的胸口,喘息着说:“深呼吸。”他之所以喘息,是因为他总是在唇边叼着一根烟。

当年,大部分人(甚至包括治疗儿童哮喘的医生在内)都抽烟。所有人都抽烟,所有的东西都有烟味:人们的衣服、头发、口气、房屋、家具、汽车、办公室、电影院及许多其他地方。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习以为常,所以没人注意到那些烟味。现在,美国的公共场合几乎全部都禁止吸烟。如果这时你来到一个仍可以在任何公共场所随便吸烟的国度,你会注意到所有的地方都弥漫着一股刺鼻、有害的烟味。然而,就像几十年前的美国人一样,这些国家的人根本注意不到空气中的烟味。

在你训练自己不抱怨的过程中,你会开始注意到,人们(包括你自己)的处世态度及对事物的评论往往都很消极。其实,这种消极性是一直都存在的,只不过现在你可能第一次意识到它的存在。抱怨就像是烟味,它无时无刻不笼罩着你,只不过现在你才注意到它而已。“牢骚和抱怨是没有灵魂、才智低下者的最明确的症状。”——杰弗里勋爵(Lord Jeffrey)

看所谓的“新闻”时,你会注意到我们是多么迷恋于消极的事物。

几年前,我应邀来到加拿大一个经济欠发达城市,对当地居民发表演讲。演讲当天,我与该市市长以及地方名流一起共进午餐,该市地方报纸的发行人也在场。席间,我们讨论了思考、说话积极乐观的重要性。之后,报纸发行人俯过身来,怯生生地偷偷跟我说:“威尔,我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们报纸的头条上写的是‘危机!’,那么这份报纸的销量会是那些头条上写有‘好消息!’的报纸的十倍。”

我让他不必对此心怀愧疚。人们选择购买哪份报纸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以及其他媒体工作人员只是找到了一种迎合读者消极偏见的方法而已。我们就是想要知道那些不对的、不好的事情,并且是从好的出发点去刻意寻求这些不对、不好的消息。在书中我会对此详细阐释。

我认识一个人,他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收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CNN)的节目。这可一点都没有夸张:他睡觉的时候都开着电视,在电视节目的喧嚣中睡去。而他也是我认识的所有人中最忧虑、最消极的人之一。

就我个人而言,许多年前我就决定不再收看、阅读或者收听所谓的“新闻”了。因为我们接收到的根本不是新闻。畅销书作家埃斯特·希克斯(Esther Hicks)曾经说道,如果新闻能忠实反映每天发生的事件,那么一个三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中,好消息应该能占到二十九分五十九秒,而坏消息只能够在一秒的时间内一闪而过。我们所谓的“新闻”,其实更应该说是“不好的新闻”。所以,我鼓励大家在追求不抱怨的旅途中不再收看、收听或阅读这些坏消息。

你不必担心自己会错过重要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某件大事,总归会有人告诉你的。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去世那天,我在坦桑尼亚的姆万扎市。我清早去献血的时候,血站负责人过来告诉我说杰克逊已经死了。即使我身处世界的另一个半球,都会有人跑来告诉我某些重要的事情;而那些不好的事情,人们更是会想方设法让你知道。

你应该把你的头脑想象成一个花园。在《结果的法则》(As a Man Thinketh)一书中,詹姆斯·艾伦(James Allen)就此有过如下一番妙论:

人的头脑就像是一个花园,你可以仔细呵护培育它,也可以任它自生自灭。不管你对它是细心呵护还是放任自流,花园里都一定会长点什么东西。如果不播下有益的种子,那么那些没用的种子就会在花园里生根发芽,并且生长出更多没用的东西。

消极的思想就像我们通过抱怨播撒在这个世界上的种子。它们会生根发芽,生出更多的消极因素。因此,你要保护、守卫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免受消极观念以及所谓“新闻”的影响。并且,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做出抨击性的批评;相反,提些建设性的意见吧。

思想创造生活,语言表明思想。

消极的思想就像我们通过抱怨播撒在这个世界上的种子。它们会生根发芽,生出更多的消极因素。

世界正在觉醒,人们逐渐意识到还有另一种不同的、全新的存在方式和生存层面。而这种改变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抱怨,不再把精力耗费在喋喋不休地谈论那些错误的事情上。

思想创造生活,语言表明思想。如果你从本书中得不到其他的帮助,那请至少记住这句话,它能改变你的生活。

每时每刻,你都在用你最关注的想法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你可能已经观看过朗达·拜恩(Rhonda Byrne)的大片《秘密》(The Secret)或者阅读过同名畅销书。其中,所谓的秘密就是:我们的想法决定我们的行为,我们自己的世界反映我们的想法并据此进行改变。《秘密》一书引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共鸣。在我看来,这一理论更像是对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Earl Nightingale)的理论的现代版复述。1956年,南丁格尔发表了一段名为“最奇妙的秘密”(The Strangest Secret)的录音,其中他说道,在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一书的启发下,他写出了《最奇妙的秘密》一书。而希尔本人则是受到了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亨利·福特(Henry Ford)等人的启发。所以说,拜恩的理念可一点都不新鲜。尽管现在这一理念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广泛认同,但其实,千百年来,千百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心灵导师都曾经告诉过我们这个“秘密”:“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耶稣,《马太福音》8:13“宇宙即变化;我们的人生由我们的想法创造。”“诸法皆以心前导,心是主宰,诸法唯心造。”——罗马皇帝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改变想法就能改变世界。”——佛教箴言——心理学家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你是今天的思想所造就的模样,也将被明天的思想牵引着向前走。”——作家詹姆斯·艾伦“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象、思考的东西。”——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道德文化的最高层次,就是当我们察觉自己应该控制思想之时。”——达尔文(Charles Darwin)“为什么我们就是命运的主人、灵魂的统帅呢?因为我们有控制自己思想的力量。”——孟塔培(Alfred A.Montapert)

所言决定所行。我们的话表明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想法又创造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你愿意改变自己的话语,那么你的生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人的积极、消极程度各不相同。我曾经与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交谈过,但是从来没有人过来跟我说:“我绝对是你见过的最消极的人。”事实上,人们好像有个盲点,格外容易忽视自己的消极或悲观的情绪、言行。别人能够觉察到他们言语中的悲观成分,但是他们自己觉察不到。他们可能经常发牢骚——在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战之前,我也是其中一员——但是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认为自己积极、向上、乐观、乐天。

所言决定所行。

想要有意识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控制我们的大脑。你手腕上戴着不抱怨的手环,但这并不是让你将此作为一个标志,告诉别人你支持不抱怨这一生活理念。相反,如果利用得当,这只手环能够帮助你意识到自己何时抱怨、多么经常抱怨,并且帮助你不再抱怨。

不抱怨练习的过程中,当你一次又一次把手环从一只手腕移到另一只手腕,你会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言语内容。如此一来,你也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只小小的紫色手环设了一个陷阱,专门捕捉你的负面情绪,并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你永久释放这种负面情绪。

坚持完成二十一天练习、不再抱怨的人们,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身体更健康、关系更圆满、事业更成功、内心更加平静喜乐……听起来很棒吧?这些不但可能发生,而且很有希望实现。有意识地去重新设定心灵的硬盘并不容易,但你可以现在就开始。而且用不了多久(反正时间无论如何都会过去),你就能拥有自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人生。“滴水穿石。”——中国箴言

你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www.AComplaintFreeWorld.org,订购一只不抱怨紫手环。手环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从此刻起,你就开始了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旅程的第一天。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批评、讲闲话或者讽刺别人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此时,你重新回到二十一天旅程的第一天。

3.坚持下去。一般说来,你可能要花上四到八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为什么是二十一天呢?

科学家们相信坚持某个行为二十一天,它就能变成一种习惯。并且,有意思的是,二十一天也正好是小鸡破壳而出所需要的孵化时间。

别灰心丧气。如果你对自己诚实,你会发现你可能需要花好几天、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一整天不抱怨,进入不抱怨之旅的第二天。然后,你会再次抱怨并且重新回到第一天。但是,你要相信,以后要再进入不抱怨的第二天就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了,并且你之前的成功会使你坚持不抱怨的努力渐渐轻松起来。

大部分人的不抱怨旅程是这样的:第一天……第一天……第一天……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第二天!回到第一天……第一天……第一天……一……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一天……

有人对我说,他们准备等到生活变得好起来之后再开始不抱怨的旅程。真是荒谬!

等到生活改善后再开始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练习,这简直就好比是等到你身材变苗条后再开始节食和锻炼。

想要改善生活?最有效、最好的工具就是不抱怨手环。你可以在我们的网站(www.AComplaintFreeWorld.org)上订一个。但你可以马上开始不抱怨的实践,不必等紫手环到了才开始。现在就拿一根橡皮筋套在手上,或者把硬币放到口袋里。抱怨时,就把橡皮筋换到另一只手上,或者把硬币放到另一边口袋中。

成功的关键是:

1.每说出一句抱怨,就把手环戴到另一只手腕上。一些人自己加大了难度,脑海中每闪过一个消极的念头就移动一次手环。这样,过一段时间,你的消极思想肯定会减少,但是,还是请只在自己发出抱怨、批评、讲闲话或严厉讽刺时移动手环。

2.记住自己的时间。那些认真地想要变得不再抱怨的人总是会记得自己处在练习的第几天,“我在第一天”或者“我在第十二天”等。失败的人则会说:“我想,我在第八天了吧;不过我也不确定。”如果你都不记得自己处在练习的第几天,那么你肯定是没有认真参与这一练习。如果需要一点东西帮助你监控自己的进步,你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免费下载一个电脑插件,它可以帮助你记录自己的练习情况,并且你每天都能通过它收到一段我写的鼓励。哦,对了,当你连续二十一天没有抱怨时,这个软件会在你的电脑屏幕上绽放美丽的烟火,庆祝你的成功。

3.不要管别人的手环。如果你指出别人正在抱怨,告诉对方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正在对他们的抱怨行为进行抱怨。

4.别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知道有一些人,他们打破游戏的规则,两边手腕上都戴着手环,这样他们抱怨时就不用再移动手环。或者,当他们发现自己抱怨了之后,就很快地再抱怨一下,这样就不用再移动手环了。我甚至还知道,有人在发现自己抱怨后,就说他们明天会重新开始,并把当日剩下的时间作为“自由时间”。这些小把戏(虽然其中一些还挺有意思)不会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相反,会降低成功率。

每抱怨一句就移动一次手环。一般来说,人们每天抱怨十五到三十次。因此,你要习惯起移动手环来。想象一下战士行军时的景象:左!右!左手!右手……刚开始进行二十一天不抱怨练习时,我移动手环的频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我看上去有点神经紧张似的。我的手环移动次数太多,以至于手环都磨破了。事实上,有一次我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制片人让我演示一下把手环从一只手移动到另一只手的过程,我那磨损严重的手环“嗖”的一下就飞出去了,正好砸到摄影师的头上。

移动手环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每次,这样的动作都在你的意识里深深地刻下一道痕迹,让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抱怨时,你才会开始改变。

哦,对了,不抱怨的手环可没有任何魔力。你也可以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或者在口袋里放一枚硬币,这些都能够帮助你达到同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抱怨时,要把橡皮筋换到另一只手上或者把硬币移到另一个口袋里,并且从第一天重新开始。

在本书中,你会了解到人们抱怨的原因、抱怨对生活构成的危害、人们从抱怨中得到的好处(是的,没错,是好处)、抱怨的五个原因,甚至是让别人不再抱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你会学到根除抱怨这种不良表达方式的方法。

正如我之前提到过的,我们已经寄出了超过一千万只不抱怨手环。我是否相信这一千万人中每个人都坚持练习,直到自己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呢?不。我知道,许多人最后把手环扔到了抽屉里积满灰尘的角落中。

教人如何节食减肥的食谱书常年都是畅销书,因为人们都是买一本书,根据书的内容尝试一下,发现节食需要很大的个人努力以及自制力,然后就放弃了。他们并没有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因此很快之前减掉的体重就回来了,有些人甚至变得比之前更胖!接着,他们会再买一本教人节食的书,然后继续这个循环。

你可以阅读这本书,试试书中所说的方法,然后再试试其他的方法。或者,你可以利用本书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我曾经听人说过这样的俏皮话:“我家里的健身器材最不好的一点就是,我得记得去打扫它。”他当年花重金从晚间电视购物节目里买下了一套家庭健身设备,却从来没有用过它。

请允许我在此重申简介开头我所说过的话: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秘诀,其实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请你向自己立誓,不会像大部分家庭将运动器材丢到车库(只差一步就丢到垃圾桶了)一样,将不抱怨手环丢到抽屉的角落里。“如果对于坏事我说‘为何偏偏这种事落在我的头上’,那么对于好事我也应该说‘为什么这种好事偏偏落在我的头上’。”——阿瑟·阿什(Arthur Ashe)

请记住,参与这一活动,你就成了一个以改善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态度为目的的大规模运动的一部分。并且,这一方法真的有用。

想一想,正常每个人每天抱怨十五到三十次,如果我们说每人每天平均抱怨二十三次的话,我们发出了一千万只不抱怨手环,即使是只有一半的人坚持了下来,那么每天这个世界上就少了一亿一千五百万次抱怨。一亿一千五百万!

如果你喜欢做算术的话,可以想想,这就意味着每年世界上少了41,975,000,000次抱怨,也就是每年少了近420亿次抱怨。而我们这还只是寄出了一千万只手环,离我们六千万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感到有点兴奋了吗?你应该为此感到兴奋,你正在成为一个以改善每个人的生活为宗旨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活动的一部分。现在,知道了我们的不抱怨手环后,你可能会开始在很多地方看到它的身影。我们的一个志愿者前一阵在阿姆斯特丹,还看到大学生们戴着不抱怨手环。

我有一次到堪萨斯市皇家露天体育场观看比赛,看到一群热情的球迷正试着带动观众们制造人浪效果。一开始,人们兴致高昂,从座位上跃起,抬起胳膊制造人浪,并发出欢呼声。人浪在体育场环绕翻腾,但是每次一到某一个看台区域,人浪都会后继乏力。那个看台的观众不知为何并不愿意参与到人浪游戏中来,因此人浪停止。浪潮就这么消退了。

现在,转变人类意识的浪潮已经传到你这里。你可以让它继续传播下去。你可以和众人一起创造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为了你的家庭,为了你的国家,为了你的孩子以及他们未出世的孩子,让它继续传递下去;因为这是能够帮助世界走向和平的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你可能会想:“好吧,世界和平?这事要是扯到世界和平的话,那可就真的是太夸张了。”但是,我收到过一封来自洛杉矶某非营利机构的邮件,该机构一直以来向青年帮派成员分发不抱怨手环;负责人在邮件中说:“帮派暴力斗争往往都是因其中一人抱怨对方帮派成员而起。没有抱怨,就没有暴力。”

如果这个方法对青年人有用,那么它也会对整个国家有用。

所以,为了以上各个原因,坚持不抱怨的练习吧。更重要的是,请为了你自己坚持不抱怨的练习。“为了我自己?这岂不是很自私?”你也许会这么想。

不是的。

做一点能让自己受益的事情,这无可非议。当你变得更加幸福快乐,你就提高了这个世界的整体幸福度;你点亮了快乐的灯火,驱走整个集体的悲伤阴影。你释放乐观与希望的能量,这能够与别人产生共鸣,然后幸福快乐就会在人群中增殖、传播。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经写道:“从来都不要对此怀疑:一小群有思想、坚定的公民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五年过去了,不抱怨的影响仍在继续。现在,你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不抱怨的旅程,一起寻找一个全新的自己……

PS:我将世界上第一千万只不抱怨手环留了下来,并打算送给著名演员、说唱艺人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从他接受过的采访中以及YouTube上各类视频里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哲学极具启发性,他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全情专注、坚定不移的人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的。

怎么才能做到呢?

我也不知道……但我肯定能做到。第一部分无意识的无能第一章 我怨故我在真诚的分享

我和大多数挑战不抱怨运动的人一样,很快就发现自己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竟然说了那么多抱怨的话。我第一次真正听到自己对工作发泄怒气,对疼痛和痛苦发牢骚,对政治及世界局势唉声叹气,对天气抱怨连连。发现自己使用了这么多负面的字眼,我着实感到非常震惊——我本来还以为自己是积极乐观的人呢!——马提·波因特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人们发明语言,来满足自己深切的抱怨需求。”——美国演员莉莉·汤姆林(Lily Tomlin)

大部分时间没准儿你都和其他人一样,在消极和抱怨中苦苦挣扎。

就像鱼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周围水的存在,人根本意识不到空气的存在,即使你听到或自己发出抱怨,你也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抱怨的存在。抱怨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很难辨别究竟什么是抱怨、什么不是抱怨。《韦氏词典》对“抱怨”一词的解释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韦氏词典》

根据这一释义,我们知道,抱怨是人说出来的。许多二十一天不抱怨活动的狂热追随者会在自己产生消极思想时也移动手环。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因为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约七万个念头,试图监控自己的思想注定是无用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试试这个更加简单、卓有成效的方法:不再抱怨,你的思想也会因此而积极向上起来。

你可以这样想想看:你的头脑是生产商,而你的嘴巴是消费者。生产商(头脑)制造消极思想,而消费者(嘴巴)在抱怨的时候购买了那些消极的思想。

如果消费者不再购买生产商提供的产品,那么生产商无疑会重组设备,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当你不再对你认为不对的东西发出抱怨,而是开始表达你的感恩之情或者表达你的愿望,你其实就是在逼迫生产商(头脑)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当你发誓以后只说积极向上的东西,你的头脑就会对你生活中的积极事物变得更加敏感,并利用它们作为原材料生产积极的思想。这样,你头脑中的基本关注点就会产生变化。你会更加关注你所期望的东西,而这很重要:在你的生活中,你会吸引到更多你所期望的事物。并且,当你将注意力从生活中不好的方面转移到好的方面时,事实上你就减少了不好事物出现的概率。

你所谓的现实会发生变化。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绝对是真的。

没有所谓的现实,一切只是人的看法而已。而你就能改变自己的看法。

抱怨与对事实的陈述之所以不同,在于它们表达了不同的能量。“今天天真热”这是一句对事实的陈述。如果在说完“今天天真热”这句话后你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这就是抱怨了。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在他的著作《新世界:灵性的觉醒》(A New Earth)中曾对此这样总结过:

为了助人改正而告知别人其错误与缺点,不能与抱怨混为一谈。我们也不必为了做到不抱怨,而一味容忍不良的品质与行为。告诉服务生你的汤是冷的,需要加热——只要你专注于绝对客观的事实,就不会有自我中心的问题。“你竟敢把冷掉的汤端给我……”这就是抱怨了。

人在抱怨的时候会散发负能量。大部分的抱怨都是“这太不公平了!”或者“这种事怎么会落到我的头上来”之类的。这就好像是抱怨者被某种行为或某个人攻击伤害,并反过来以抱怨回击。

人们以抱怨回击自己认定的不公行为。而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则是为了向听者传递信息(而不是责备对方)。

一个波斯尼亚人给我发邮件,伤心地说道,他的国家以一件事闻名于世,那就是“战争”。而他想要让他的国家以不抱怨闻名于世。他说:“我至今还没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我似乎总会在第四天遇到瓶颈,因此我得一遍遍从头开始。虽然我没成功,但我感觉自己已经变得更加快乐起来。不抱怨是为了让人快乐起来吗?”

读完这封邮件,我不禁朗声大笑。

他在这封邮件中,把变快乐说得好像是不抱怨的副作用一样。也许,我应该在我们的网站以及我的书封上写下:“请注意:不抱怨可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快乐起来!”

在挑战不抱怨行动的人们的反馈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信息:虽然还没有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但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更加快乐起来。

这种快乐是自发形成的,因为比起整天愁眉苦脸的人,快乐的人更容易结交积极向上的人,拥有愉快的经历并吸引更多的好机会。因此,他们会变得更加快乐,而这又会吸引更多的好事情……如此良性循环下去,人们就会不断地变得更加快乐。

研究人员发现,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才能培养出相应的能力。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这每一个阶段,而且很抱歉,其中每一步都不能省却。你不可能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达到永远的改变。有些阶段会比其他阶段费时更久,对此每个人的经验各有不同。你可能飞也似的越过一个阶段,却卡在另一个阶段里,许久无法跨越。但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掌握不抱怨的技巧。

养成不抱怨能力的四个阶段是: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现在,你正处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没有意识到(无意识)你发出了多少抱怨(无能)。一般说来,每人每天会抱怨十五到三十次,但是你也许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抱怨,更不知道自己抱怨得算多还是算少。

一个女士半夜起床时不小心把脚趾碰到了床腿上。她感到一阵疼痛,不由自主地发出疼痛的呻吟。当我们感到痛时,呻吟是很正常的表现,但是,许多人此外还会自寻烦恼。他们会到处抱怨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然后会惊奇地发现困难和问题更加层出不穷。如果你呻吟,那么疼痛就会出现;如果你抱怨,那么你就会遇到更多可抱怨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当你完成以上四个阶段、不再抱怨之后,你也就不会再呻吟着自寻苦恼。你会吸引美好的事物,而不是苦痛。

托马斯·葛瑞(Thomas Gray)在《论伊顿公学的远景》(Ode on a Distant Prospect of Eton College)中引用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格言:“无知是福。”要成为不抱怨的人,你会在“无知”的福气中,开始穿越转变的激流,获得真正的福乐。“无意识的无能”阶段和“有能”阶段一样,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

每个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拥有无尽的潜力,准备开创伟大的未来。前方是振奋人心的前景,等着你去探索。只要你愿意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一步步走下去,你就能掌握不抱怨的生活方式,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你感到忧郁沮丧或乖张任性,切记不要通过抱怨公之于众。”——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人们常常问我:“我永远都不能抱怨了吗?永远?!”

对此,我是这么回答的:“你当然可以抱怨。”这有如下两个原因:

1.我不是要来告诉你或其他任何人该怎么办。如果我是这种心态,我就会想办法改变你,这就意味着我把关注点放在你身上我不喜欢的那些方面。我是在表达对你的不满,而且由此推论,我这是在抱怨。所以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是你的选择。

2.有时候,抱怨也是合理的。

要真正理解以上第二点的意思,你得先仔细想想什么是“有时候”。不要忘记,我和全世界几千人一样,已经达成过接连三周(也就是连续二十一天,或五百零四个小时)完全没有抱怨的目标了。没有抱怨——零、无、一点都没有!讲到抱怨,“有时候”往往指的是“极偶尔”。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生活中值得我们表达哀伤、痛苦、不满的事情真的是寥寥无几。当然,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人过着非常痛苦不幸的生活,并且所有人都会在某些时候经历挫折、苦难。

然而现在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历史上最安定、健康、繁荣的时代。但是,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抱怨。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几百年前,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就曾说过:“不停地抱怨是对我们享有的舒适生活的最差回报。”富兰克林说这句话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电、阿司匹林、青霉素、空调、室内管道、飞机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现代发明,也没有许许多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公认为是必需品的东西。然而,他还是发现,与他同时代的人们,对那些他们已经拥有的好东西是多么满不在乎。富兰克林的时代比起我们现在来远远落后,然而,我们仍旧像那时的人们一样,总是抱怨这抱怨那。“不停地抱怨是对我们享有的舒适生活的最差回报。”——本杰明·富兰克林

抱怨并不能帮助我们改善事态。相反,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听觉污染”,妨碍了我们的幸福与美满。

你可以自我检视一下,你抱怨(表达哀伤、痛苦、不满)的事情真有那么严重吗?你是不是经常抱怨?或者,你是不是经常抱怨且自寻烦恼?

要做一个快乐的人,掌控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你就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非常高的门槛,规定自己只有在遇到一定程度的难事或不公后才能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下次你要抱怨时,就先问问自己,你要抱怨的事有没有像几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件事一样糟糕。

当时我正坐在自己的家庭办公室里写作。我们当时的家位于马路的急转弯处,驾驶员在这里要放慢速度,行驶过弯道;而过了我们家两百码之后,道路就变成高速公路,汽车行驶时速限制从二十五英里变为五十五英里。因为拐弯和车速限制,汽车在我家附近行驶时往往会放慢速度,然后迅速加速驶上高速公路。我们等于是住在减速/加速的车道上,倘若没有这个拐弯,我们家所在的位置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那是个温暖的春日午后,蕾丝窗帘随着微风轻轻飘动,我在家中工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惬意。忽然,一个奇怪的声音将我从工作的世界中拉了出来:“砰”的一声巨响,然后是一声尖叫。那不是人的尖叫声,而是动物的。就像每个人一样,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而我对这个声音非常熟悉,那是我们的长毛黄金猎犬金吉尔。

通常,我们不认为狗还会尖叫。狗可能吠叫、嗥叫、哀叫——没错,但从不尖叫。然而,那时金吉尔就是在尖叫——它过我们门前那条马路时被车撞了。就在我窗外不到二十英尺处,它躺在路边痛得尖声叫喊。我大喊一声,跑过客厅来到前门外,我的女儿莉亚就跟在我的后面。莉亚当时才六岁。

我们靠近金吉尔时,看得出它伤得很重。它试图用前腿站起来,但后腿似乎帮不上忙。它一次又一次痛苦地嗥叫着。邻居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看为何外面如此吵闹。莉亚呆立在那里,只是一直叫着它的名字:“金吉尔……金吉尔……”眼泪从她的脸颊流下来,浸湿了衣服。

我四处寻找撞伤金吉尔的司机,却不见半个人影。后来我抬头望向划分市区道路与高速公路的坡道,看见一辆卡车牵引着拖车,正在爬坡,同时加速超过五十五英里。尽管我们的狗痛苦地躺在那里,我的女儿哭得可怜,我满脑子想的却是要去找那个撞到金吉尔的人当面算账。“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还开车跑了?”我愤愤不平地说,“他驶过弯道时会减慢速度……他肯定看到了金吉尔,他肯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跳上车子,开车冲出停车道,激起一片沙尘,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狂飙到时速六十、七十五、八十三英里,就是要追上那个撞伤了莉亚的狗却扬长而去不敢面对我们的人。我在颠簸的路面上疾驰着,车子仿佛就要驶离路面。那一刻,我想到如果我在开车时丧命,对家人而言,那种伤痛要比金吉尔受伤更为难以平抚,因此稍微平静了一下。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那人没有发现我在后面追赶,转进了停车道。他下了卡车,身穿邋遢的衬衫和肮脏的牛仔裤,晒得通红的头上玩世不恭地反扣着一顶油腻腻的棒球帽。我在他身后将车停住,从车里跳出来尖叫:“你撞到我的狗了!”那人转身看着我,仿佛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一股怒火冲了上来,因为我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真的说了:“我知道我撞了你的狗……不过你想怎样?”

我过了好一会儿才从刚听到他那句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回到现实世界后,我一字一顿地回他:“什么?你说什么?”他微笑着,仿佛在纠正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又字正腔圆、慢条斯理地说了一次:“我知道我撞到了你的狗……你现在究竟想怎么样?”

我气得火冒三丈,心里一直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从汽车后视镜里看去,莉亚耷拉着肩膀,站在痛苦抽动的金吉尔旁边哭。

我大喊:“把手举起来!”

他面含讥讽,笑着说:“什么?”

我重复道:“把手举起来……我要过去宰了你!”

片刻之前,当我怒气冲冲地要追上这个家伙时,及时的理性让我不至于因为开快车而送命。但现在,他把我亲爱的狗撞成重伤,竟然还讲出这种目中无人的轻薄话,这让我所有的理性消散殆尽。

我长大后就从来没有打过架了。我不相信打架能解决问题。我也不晓得自己是否知道该怎么打架。但是我想揍死这个人。那一刻,我怒火攻心,完全丧失了理智,我才不管自己会不会因此坐牢。“我才不跟你打呢。这位先生,你如果打我,那就是伤害罪。”他说。

我手臂举起,拳头就像颗坚硬的石头那样紧紧地握着,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

我喊道:“别废话,动手!”

他露出仅存的几颗牙微笑着,说:“不,先生。我才不干这种事情呢。如果你打了我,那就是伤害罪。”

他转身慢慢走开。我站在那里发抖,怒气渗入我周身的血液。

我不记得后来是如何开车回到家的。我也不记得是如何把金吉尔抱起来去看兽医的。我只记得最后一次抱着它时它身上的味道,还有兽医用针筒结束它的苦难时,它轻声哀号的模样。我痛苦地忍住眼泪,问自己:“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

后来那几天,每当我努力想要入睡时,那人满口破牙的笑容总是挥之不去。他那句“我知道我撞了你的狗,不过你想怎样?”不停地在我耳边响起。我在脑海里想象,如果我们打起来,我会怎么对付他。在我的想象中,我是消灭邪恶坏蛋的超级英雄。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正拿着球棒或其他武器狠狠地伤害他,就像他伤害我、莉亚和金吉尔一样。

第三个难以入眠的晚上,我起身开始写日记。在宣泄了近一小时哀伤、痛苦和不满之后,我写下了令人讶异的字句:“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之人。”这一点都不像我会说的话啊,我不禁纳闷儿地大喊:“什么?”

我又提笔写了一遍:“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之人。”我往后一靠,陷入椅子中思索,聆听春夜中蟋蟀的欢鸣。“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之人。这句话怎么可能适用在那个人身上?”

我继续思考,渐渐开始明白。可以这样轻易地伤害一个家庭所珍爱的宠物的人,一定不会像我们一样了解来自动物的陪伴与关爱。可以在年幼的孩子眼泪汪汪时驱车离开的人,就不可能知道孩子们的爱。不肯为伤了一家人的心而道歉的人,他自己的心一定也被刺伤过很多很多次。这个人才是这个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没错,他表现得跟坏蛋一样,但这源自他内心的深切苦痛。

我坐了很久,让这一切沉淀、铭刻在心。此后,每当我开始对他和他所造成的痛苦感到气愤,我就会想想这个人每天必然会领受的痛苦。没多久,我的呼吸平稳了下来,紧张情绪也得到了疏解。我熄灯上床,沉沉入睡了。

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在这次事件中,我感受到哀伤。五年前,金吉尔出现在我们位于南卡罗来纳乡间的家中。好几只狗来过我们家不想走,但我们的另一只狗吉布森把它们都赶跑了。不知道为什么,它让金吉尔留了下来。金吉尔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从它的举止行为来看,我们认定它到这里之前曾经受过虐待。而且它会特别提防我,所以说不定是哪个男人伤害了它。大约一年后,它才开始小心翼翼地试着信任我;接下来几年,它则成了我真正的朋友。它走了,我深深地感到哀伤。

我当然也觉得痛苦,真切的情感痛楚折磨着我的灵魂。有孩子的人都会懂:我们宁愿自己承担痛苦,也不愿孩子受苦。我的小女儿莉亚所经历的情绪冲击使我痛苦倍增。

我也深感不满。我为自己没有痛打那个人而懊恼,也为原先竟想以暴制暴而良心不安。我为自己从他身边走开感到羞耻,却也为拼命追赶他而觉得惭愧。

哀伤。痛苦。不满。

当那个人撞到金吉尔时,我感受到这种种的情绪,并且一一表达了出来,这些都是恰当的反应。在你的人生中,有时可能也会经历同样困难的情境,但幸运的是这一类创伤巨大的事件并不常见。由此推知,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也应该很少发生。

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抱怨都不是源于这么深切的痛苦经历。相反,我们就像乔·沃尔什(Joe Walsh)的歌曲《人生一直都很好》(Life's Been Good)所唱到的一样——我们不该抱怨,但有时,或者说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抱怨。事情并没有真的糟糕到能让我们理直气壮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的份儿上,但抱怨就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我们就是会抱怨。

无知就是福。在你开始矢志不渝地努力并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之前,你可能从未意识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以及这些抱怨在生活中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对许多人而言,对天气、配偶、工作、身体、朋友、职业、经济、其他驾驶员、国家,或者心里想的各种大小事件发发牢骚,是每一天都会重复几十次的事。

然而,鲜少有人明白,自己抱怨的频率有多高。话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我们的耳朵也能听得到,但不知是什么缘故,我们不会把这些话语当作怨言。

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口中发出时,我们能注意得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察觉不到。

你抱怨的次数很可能比你自己以为的要多得多。而如今,既然你已经接受了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战,你会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抱怨。当你开始把手环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时,你就明白了自己有多么经常“kvetch”(意第绪语的“习惯性抱怨”之意)。

到现在,老实说,你可能讲过你不会抱怨——或不常抱怨。很显然,你认为自己只有在事情着实恼人时,才会抱怨。下次当你想为自己的抱怨辩解时,先想想金吉尔的事件,然后扪心自问,你的这次经历是否真是那么糟糕。然后,下定决心,实践自己不抱怨的承诺。

每个成功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优胜者,都对我说过:“这很不容易,但是很值得。”凡是有价值的事都得来不易。这个行动简单吗?很简单。简单但不容易。“容易”这个词和成功者可沾不上边。我这样说可不是要吓唬你,而是要激励你。如果你觉得要成为不抱怨的人(监测并改变自己的言语)很难,那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代表你有什么毛病。如果你正在抱怨,这就对了,这就是你现在应该处于的境地。现在,既然你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你就能开始将抱怨从生活中抹除了。“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这就代表你和平常人都一样。”——欧德森(M.H.Alderson)

你只需要在每次抱怨时移动自己的手环,然后重新开始。

最近,我和我的女儿莉亚(现在她已经十五岁了)一起开车去印第安纳州亚历山大市拜访麦克·卡迈克尔及其妻子格伦达。麦克是个油漆承包商,四十多年前,他突发奇想,在棒球上钻了个洞,用衣架穿过棒球,然后将棒球浸到一桶油漆中。第二天回来后,他又把棒球浸到油漆里一次。麦克每次下班回家后,都会把那只棒球浸在当天工作剩下的油漆中,然后把球挂起来晾干。每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他都会记录下这只棒球已经覆盖了多少层油漆。

当那个球覆盖上一千层油漆后,他的这个小实验就取得了非凡的成果——这只小小的棒球现在呈长方形,已经有一只漂白剂桶那么大了。每一天涂一层薄薄的油漆(仅有0.05英寸厚),这个小球竟然能变得这么大,麦克为此深深着迷。

1977年,麦克决定扩展他的实验。他重新找来一只棒球,钻了一个更大的洞,并为其安上了一个粗大的金属挂钩。他将这个球挂到自己的车间外,邀请家人、朋友、过路人为其涂一层油漆。现在,他的车间外面挂着一块标牌,上面写着:世界上最大的油漆球。

莉亚和我来到麦克的车间。我们进屋时,看到那只球挂在特制的铁横梁上,麦克则骄傲地站在他自己的作品前。球的规模令我惊叹不已。

我问麦克这个球现在有多重。他说,几个月前,他用起重机将球吊起,放到卡车后斗上,用专门给牵引式拖拉机测重的仪器测量了此球的重量。根据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规定,棒球的标准重量应为5.25盎司。而这只涂抹了上万层油漆(每层的厚度不会超过一根头发)的棒球现在已经重达3500磅!我惊呆了。回过神来后,我问道:“那它有多大呢?”

据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规定,标准的棒球直径应为2.78~3英寸。如果没有油漆的话,麦克的棒球应该也是这么大。麦克和他妻子格伦达用卷尺当面进行了测量。他开怀大笑着说道:“直径刚刚超过52英寸。”

球的表面用大大的红字写着“22,799”。“22,799是什么意思?”莉亚问道。“这就是今天你和你爸爸要涂的油漆层数。”麦克说。“真的吗?”莉亚感到很兴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