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众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9 17:17:43

点击下载

作者:刘志成,叶荣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跨界众筹

跨界众筹试读:

前言

一个人沉浮于商海,探索就是宿命。我在早期探索跨界众筹时,也是无意之举,从矿泉水到茶叶、从酒店到婚纱摄影基地、从商场到餐饮、从红木到影业……当时完全没有“跨界众筹”这个名词,但自我意识告诉我,要消除一切界限,站在全新的高度颠覆这个世界。当我回过头来,重新用理性思维来梳理和思考时,才发现这种方式将会给人类带来无与伦比的启发,在跨界众筹模式下,一切皆有可能!

什么是众筹?简单地说,就是找钱、找人。众筹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在未来,众筹不仅仅是供人们融资、找人才,更会成为不同行业和人才之间的智慧碰撞与融合。

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最需要把跨界众筹作为最基础的思维方式。无论是草根创业者,还是明星企业人,想要跨界众筹,都必须先搞清思维和趋势,然后才能实战。

8年前,沃尔玛不把淘宝放在眼里,现在急了;5年前,银行不把支付宝放在眼里,现在急了;3年前,移动不把微信放在眼里,现在急了。假如现在你不把跨界思维放在眼里,就会跟不上未来的趋势,到了着急的那天,可能连究竟是谁打败了你都不知道。

在如今这个跨界、颠覆的时代里,你不拿资源整合别人,自己的资源就会枯竭;你不用智力联合别人,你的智力就会退化。这就是跨界的思维和趋势!

不懂趋势,就好像一直在深山修炼剑术,转眼10年过去了,当你再次下山找对手的时候,却发现对手手里拿着的都是机关枪。如此对决,你的胜算有几成?世界是变化的,如今的创业和做事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在这个新型商业世界里,竞争者拿的都是“枪”,你拿着“匕首”来创业,机会怎么会有?

当然,机会不是没有,关键是看你懂不懂跨界众筹!即便你不懂,能不能找懂的人帮你众筹?你是否了解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进入跨界众筹的门槛?或者你能否找到人,给你设计一个准入资格?

我认为,能力是跨界众筹模式的核心,众筹只是用来吸纳资源的手段和工具。互联网改变的只是商业的界面,它没法完成价值创造的环节。价值创造还是那个逻辑,价值还在人身上,而非互联网,人依然是众筹系统中首要的。同样是做自媒体,很多人做“死”了,但罗辑思维却形成了气候,可以融到几千万元。为什么?因为老罗懂得“吸粉”,他深谙粉丝经济和社群法则。因此,我想说的是,众筹不是你开发一个项目、号召别人给你投钱,而是要明白众筹模式与社群的关系。

众筹模式与社群是密不可分的。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加迫切地想要加入社群、融入圈层,并且个性化更突出。过去,社群组织几乎一开始就是“论资排辈,形成中心化”的样子,但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希望在社群组织中,平等交流、跨界合作,而非论资排辈。而且,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社群的个性化、专业化要求更高,传统社群组织形式在他们眼中越发不合时宜。通过众筹建立的社群组织,却能顺应时代的诉求。

众筹的目的不只是筹钱那么简单,筹人、筹智才是真正的目的。与传统的社群组织不同,我们通过众筹,可以组建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跨界交流、合作的社群。我们的私董会就是基于这种目的建立的,希望可以汇聚各个领域的企业精英,不定期地开展相应的活动,共同探讨各领域行业的发展难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突破各种瓶颈。对此,我在本书中给出了部分私董会的案例,希望各位能有所参考。

跨界众筹模式,其实是将更新过的资源,拿到交易市场中去组合,用众筹的方式与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企业展开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资源价值,帮助企业获得突破性发展。

在《跨界众筹》一书中,我们从跨界众筹的商业内涵入手,全面论述了实施跨界众筹的条件、运营方式、五大基本原则、六大商业模式、参与时机与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内容,力图为中国企业插上“众筹”的翅膀,打开“跨界”的大门,使人、财、物都获得裂变效果,真正实现增值,进而获得突破性发展。

这是众多众筹类图书中,唯一一本能够抓住众筹本质的图书。无论你是众筹发起者、参与者、支持者,还是众筹平台,抑或是个人,如果想做跨界众筹,读这本书,或许就能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实践中赢得未来。

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众筹的路上走得最快,但可以自信地说:“我走得最好!”希望我的经验和思路可以给需要的朋友带去帮助。当然,“众筹”无法用这一本书说尽,我也期待与同行和专家共同探讨,不吝赐教。叶荣祖2017年12月第一章 跨界众筹,一场心智革命

跨界众筹,是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从业者要彻底搞清跨界众筹的概念和核心内涵,深入理解跨界众筹下的商业境界、分享经济、竞争模式的实质,进而深刻认识到跨界众筹的深层价值。跨界众筹的顶层思考

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通过跨界众筹,改变自身运营状态?通过众多实战性案例可以发现,众筹模式将在中国成为企业管理普遍需要的工具。

跨界思维并不是最近才有,只不过这些年媒体把那些陈旧的话题拿出来反复炒作,才使“跨界”这个词变得异常火热。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跨界只不过是一个概念,多数人都觉得跨界好,好在可以去“打劫”别人。但事实上,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或是工厂后,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跨界众筹的关键是“跨界”,即跨越原有的硬性和软性边界。要治理复杂的系统模式,就需要利用跟随当代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软科学体系。实际上,跨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全球能够协同几万人至几十万人、几万家研究所和工厂参与其中,已经是一种“大国做大事”的行为方式了。

在“二战”期间和“二战”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流程科学管理系统。“二战”中希特勒采用的著名的“闪电战”,就是多兵种协同作战系统,“曼哈顿工程”制造原子弹、美国阿波罗号登月也都是深度跨界思维展现的结果。这就是跨界众筹的思想之根!跨界要求我们穿越专业知识系统的边界,而众筹就是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有机整合。

跨界众筹看似新鲜,但其初始概念却是从管理大型科学工程中诞生的。跨界众筹事实上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工具,它研究的就是怎样使优质的专业资源融合起来,并获得较高的绩效。著名的新西兰原子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曾指出:科学家不是只依靠某一单独个体的思想,而是要汇集成千上万个人的智慧。他的科学思维不仅使一大批科学家受益,也给很多企业家指明了方向。20世纪40年代,企业界和科学界的思想不谋而合:融合就是创造。在重新融合、创造新事物时,就需要信息、系统、控制等各个方面的理论体系作支架,因而跨界众筹也需要以此为基础,如图1-1所示。图1-1 跨界众筹的理论基础平台模型

在当代商业和科学领域,系统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在全球实践中,跨界众筹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未来,一切大事业都是综合性极高的融合性体系。也就是说,在未来,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基层管理模式,就是跨界众筹,它将是最有广泛性的应用基础。其实,很多人每天都在进行资源融合,只是没有形成一个高度概括的理论,没有明确“跨界众筹”这个概念而已。

我之所以会在本书一开始,先来谈跨界众筹的历史渊源,是因为像跨界众筹这样的超前治理模式,将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我建议所有阅读此书的人,都要回头看看系统工程的管理史,以此来为将来参与众筹给出理性指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跨界众筹领袖的基本思维方式!不管在哪个时代,思想的力量都是强大无比的。

众筹本身的工作方式,就包含了打破边界。那么,为什么此前作为大型创造性组织治理方式的跨界众筹,会成为今天所有组织的治理方式呢?我认为,这要归功于互联网掀起的信息革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即使是一些普通企业,经营也变得复杂起来,而这种复杂性远超几个专业的范围;人才团队的组织形态也因为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样的管理,也就拥有了跨界众筹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我相信,未来跨界众筹必然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跨界众筹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也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理论系统,同时为读者建立一个思考模型,更好地解释跨界众筹模式(如图1-2所示)。“未来,人造物系统会越发具有生命特征,越是复杂的系统就越像一个生命体。”这是凯文•凯利在其巨著《失控》中的著名观点。这种思想影响着全球跨界企业,所以,未来一流的公司架构和众筹组织更应该像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可以自我生长和平衡的生态平台。图1-2 跨界众筹思维模型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生态论,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边界具体而完全开放,这样,在做跨界众筹的过程中,我们也就具备了最基本的思维模型。有了这样的思维基础模型,就可以超越感性,使整个跨界众筹体系散发出理性的光芒,使实际操作者在运营众筹的过程中遵循最基础的运营原则,始终保持航向,不会犯一些基础性错误。

参与跨界众筹,需要有正确的思考方式。人和人的差距,基本上就是思维能力的差距。跨界众筹中的思维方式,技术特征很强,需要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工具,使全网信息达到融合;在此基础上完美融合信息背后的专业技术、资本、人,以及一切经营要素。

跨界众筹不但要有专业的内敛型思维,更需要具备动态的发散性思维,只有同时应用好这两种思维,众筹才能在求同与求异间达到平衡。

我相信,跨界众筹模式可以进入经济管理模式。因为在众多发展之路中,跨界众筹模式最有可能实现价值创新。创造性思维会从多角度、多学科、多方位、综合性地考察和探索事物,力图使事物的整体以及整体与周围事物构成的立体影像真实地反映出来。而跨界众筹就是这样的运营模式。在未来,中国连同主要的大国经济体都会采用“创新驱动”模式,到那时跨界众筹必然会大行其道。

跨界众筹属于一种科学管理系统。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年)说:“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略的无人区。”只有勇者才能向无人区进发,尽管这个时代非常有利于价值创造,但仍需要具备探索的勇气。跨界众筹的经营哲学

众筹实际上是将众人手里有价值的资源筹集起来,经过网络平台,将项目发起者和支持者连接起来,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使之最终获得成功。现实是,仅从企业内部为一个项目集成资源已经力不从心,企业内部已经没有可以适应全局性、前瞻性的能力。

掌握垂直性价值链,企业只会越发不合时宜,逐渐失去竞争力。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更重要的来源会越来越多地来自外部,企业发展也会经常面临资源瓶颈,因为很少有企业内部的所有环节都可以做到全球顶级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采用众筹的方式来筹集各方资源,也令众筹业务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地出现跨界混搭项目,新的众筹模式也层出不穷。

所谓跨界众筹,就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各企业以众筹的方式展开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资源价值,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任何企业拥有的只是局部优势,不可能掌握全部优势,众筹打造出的新生态性竞合平台将会是一种趋势。

过去,企业内部管理方式多以金字塔式构架为主,兼有直线制管理和科层制管理模式,而现在新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则会呈现出一种一级系统中心化、二级系统自治化的新形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企业间在供给端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在一个行业中没有领先优势,企业是很难生存下来的;个体企业只有依附于最强的价值链,才能维持竞争力。一个企业想要参与跨界众筹,就要学会应对已经开始变化的新环境。

全球大企业多采用平台模式,这一模式的逻辑是:把所有优质资源都放到平台上流通,让其价值点达到最佳,以此实现一种短期或战略性的组合,如图1-3所示。图1-3 企业内部变革管理和跨界众筹筹集全球资源模型

10年前,各企业家都在积极寻求经营战略突破,是走专业化道路,还是采取多元化战略?这些问题对跨界众筹思维来讲,已经不再重要了。如今的众筹平台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能否迅速聚集资源,生产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在跨界时代,不是你选择做这件事就必须放弃另一件事情,而是把最好的两个项目分别具有的不同资源协同运作起来。这个时代更需要多点的、非线性的运营模式,未来是属于多元化和生态化的!

现实中,跨界众筹实践从餐饮到娱乐到影视再到不动产,没有想不到的,也没有涉及不到的,其丰富与齐全的种类令人瞠目结舌,但实施效果却非常有限。

很早我就进行过一系列有关众筹商业模式的探索。其中,地产、酒店、红酒、红木、电影、巴马水、面膜等很多实业项目均已成功落地,完成了数十家企业的占股。我希望能建立起一个由跨界模式组成的商业架构,通过实际运作,更深入地认识跨境众筹。

多元化的、跨行业的经营,可以更好地分享渠道和资源,进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强化渠道占据能力。将跨界众筹模式应用于多个领域,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的抗竞争能力。众多案例说明,采用跨界众筹模式,不仅可以降低用户和渠道成本,借渠道扩大市场规模;还能极大地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闲置资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项目的发起企业来说,又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人力、资金、渠道等资源的需求。跨界众筹突破经营瓶颈

不满足于原有业务,就会不自觉地向跨界众筹靠拢,这是企业寻找资源瓶颈突破的行为结果,也让众筹合作方式可以横跨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

跨界众筹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其爆发力惊人,前景良好,因此,更具有与众不同的新特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如表1-1所示。表1-1 跨界众筹的特点续表

对于跨界众筹这样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其本质特征就是与这个时代的新趋势相适应。未来将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跨界的创新价值会非常强。生物学上的技术进步,要得益于化学工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很平常。但单纯的生物技术,是难以解决伟大的人类基因组工程的。测序基因组需要庞大的计算量,而计算机网络硬件技术的发展和算法软件的更新,就给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面对今天的市场和商业系统,企业冥思苦想,投入再多的资源也解决不了问题。事实上,地球的另一端已经诞生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异业科技的进步,恐怕就是这个方案最大的可能来源,而非单纯的同业进步。勇于“跨界”,同时注重协同异业实现共同生长,才是跨界众筹可期的未来!

面临如今的全球一体化竞争,不仅要跨地界、跨语言界、跨国界……更要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开创一个崭新的未来。跨界众筹:更高层面的价值生存模式

在实践跨界众筹时,不同于竞争性的替代模式,我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价值生成模式。跨界众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价值体系!

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消费互联网占据了90%的资金,消费端的电商竞争异常激烈。但在发达国家,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基本均等。变革消费端,实际上就是在变革渠道和营销;而变革供给端,则需要更强的纵深性,如此聚集来的资源质量才会更好。

其实,国际上的很多新兴互联网公司都是跨界众筹的主要推动力,他们借助用户大数据优势,在知识领域发展黑科技与科技融合战略。硅谷顶级创业者——埃隆•马斯克和拉里•佩奇,就是国际跨界众筹模式的先驱实践者之一,他们视界限和规则如无物。他们的思考方式是基于解决全人类的发展问题,他们着力解决的是未来人类生活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在硅谷,先锋的创业者认为,改变和引导10亿人的某种需求,就是他们的伟大事业。在我看来,能满足10万人的需求,就已经算得上是公共型企业了。

对于传统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在从事跨界众筹之前,需要做好观念准备。跨界众筹所管理的基础对象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条完整而具体的价值链。既然是价值链,那么借助网络科技,链上的企业和用户就都可以被集成在一个泛化或专业化的社群中。

跨界众筹的管理方式与传统方式不同,由众筹模式组成的公司形态,具有更加分散的股权形式(如图1-4所示)。对企业领导来说,将公司股权分散开来,在观念上是一个重大挑战,因为谁也无法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来操控这条价值链,正确的领导方式是:具备做正确事情的能力、提升名望和影响力。图1-4 跨界众筹运营主体分散型股权示意图

跨界众筹的实践结果,就是改变企业的资产、资源配置方式,把一个“伪独立自主”的企业,转变为可以整合更大规模异业资源的企业,把一批企业和用户转移到新的更好的价值链上去。为什么在此之前,我们要说那些企业是“伪独立自主”?从跨界众筹的思维来看,企业与外界连接弱就已经成了市场上的“流浪儿”。

从追求财富到追求事业,就是跨界众筹领导者最根本的价值观转变。如果没有此种转变,或许都没法创办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股份制公司,更别说跨界众筹了。

众筹“筹”什么?是资源、人脉、渠道、智慧和未来。跨界众筹的核心就是:整合企业的重要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更好地组合、优化和升级,使之发生良好的裂变效果,实现增值。当然,这只是表层逻辑而已。

从深层逻辑来看,跨界众筹还要以用户的观念变革为基础。在工业时代,企业只关注用户的某个需求,不会考虑用户和资源人的全部生活,而在当今时代,洞察用户全部的生活细节就成了最重要的能力。这种思维通道是经营实践中最具灵活反应能力的。交际逻辑是:你不关心用户,用户也不会关注你。

毫无疑问,跨界众筹社群是一个社交经济体。懂得用户的全部需求,就是商业社交的根本价值,企业应将这种商业价值传递给用户。人才重组的价值

把内控型企业变为多角连接的跨界众筹平台,网罗来一批人才团队是其最重要的价值,如此一来,众创才有了新机会,也更贴合跨界众筹的性质。

在未来,运营跨界众筹平台在全球领域寻求顶级人才,是最具现实价值的工作模式。有了顶级人才,才能有顶级机会。一切企业都是为机会而工作的,所有事业主体都行走在一个时间维度上。决策市场的是企业家,未来仍将适合具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特质的企业家。未来的众筹领袖,非但不能弱化企业家精神,更要加强这种精神,才能更好地组织跨界众筹。

为顶级人才创造新环境,为未来的企业家提供支持,是跨界众筹的一大核心价值。未来的顶级人才通常会横跨几个领域,成为其中的开拓者。具体到创造领域,只有组合跨界顶级创造人才和企业家才能创造事业奇迹,如图1-5所示。图1-5 人才众筹模式示意图

在传统语境中,众筹模式就是整合资源。同样的,众筹领导者在传统语境下,就是职业投资家和资源整合者的组合。跨界众筹领袖利用互联网,具备了一个新能力,就是通过网络工具汇聚大量用户,在这一基础上汇集顶级资源。目前,在全球领域,投资者在投资平台时还会遵循深层的投资逻辑,即该团队是否有企业家、是否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社群。

跨界好比全球顶尖公司的一场游戏,他们会勇敢地投资那些看似不相干但有产业关联的企业,甚至只是一家很小的企业,他们也愿意为其提供全球性的超量的专业资源。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创办一家普通的领先企业,而是进入该产业的核心层,成为其中的基础技术平台。

对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来说,他们共同的投资逻辑,也就是投资顶级人才,投资敢于颠覆当下市场的人。例如,Magic Leap。在这家企业还是一个小团队的时候,众多顶级公司就给予了大额投资。马云也拿出7.9亿美元投资该团队,谷歌领导团队则承诺向其投资5亿美元。一流的战略投资者,会投资伟大的想法,并借助坚韧的团队创造伟大的企业。在此之前,往往只有少数人拥有创造伟大事业的机会。而当下,跨界众筹却能在大型投资平台上,用分散式的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未来,并在此过程中熟练掌握一流的资产和资源配置原则。

一个人要获得成长,关键是与一流的价值体系建立紧密联系,学习就是在自我增值。一个人成就不了多么伟大的事业,但一个团队、一家企业却可以。因此,企业管理的首要主线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不断开展项目。为了顺利实施项目,借由跨界众筹汇集到人脉资源,项目也就拥有了助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势必会登上一个新台阶,企业内外部的人也就有了无限增值的空间。

我一方面在深度研究全球跨界产业规律及众筹模式,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例如,荣祖影业,就是用跨界众筹的方式创办的,目的是聚集影视界顶级人才和文创专家,以影视产业和产品作为事业基础,在上面构建一个跨界众筹,用于连接文化与消费品营销。

荣祖影业已经采用众筹模式集合了千万级的参与者,他们不仅会参与电影创作,更会为他们创作的电影埋单。此后,荣祖影业会建立一个庞大的影视产业平台,参与者只需通过相互介绍,就可以从中获益。当然,将粉丝社群和产品社群融合起来,也是荣祖影业发现的众筹新“良田”。

众筹模式的核心功能之一始终是筹人。团队可以通过跨界众筹,实现重新组合,进而优化、升级,形成一个以共赢为核心的新团队,团队成员的积极作用可以发挥到最大。毋庸置疑,这种工作效果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无法比拟的。资产重组的价值

跨界众筹模式,更像是一种“资本和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有一个基本的市场经济常识,那就是,进入多层次交易场所的资产越多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财富增加幅度也会更大。

我们不妨换个思考方式来认识跨界众筹社群。例如,具有一定规模的社群,如果其中有很多种资产进行交易,就可以把这个跨界众筹社群看作一个小交易所。正是这种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折算体系,使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不能参与交易的资产也可以参与到交易中来,使市场规模扩大。

凯文•凯利曾说过,艺术家无须建立庞大的交易体系,只要获得1000个认可,并维持好这些拥有良好交易关系的支持者就可以了。这1000个支持者可以来自不同的领域,但必须都认可这位艺术家的思想和作品,认可艺术品的价值使收藏该艺术品成为一种资产。如此一来,就可以在这1000个支持者中形成交易市场。也就是说,凡是进入这个交易市场的人,资产都增加了。

艺术品的交易逻辑是把一个物品向资产转化。一切资产进入跨界众筹的财务领域都会被泛化,只要不触犯法律,任何具有现实价值的资产都可以被折现,并参与交易。简单地认为,跨界众筹在财务领域中只是变革了金融渠道,是肤浅的。

企业最全面的管理就是内部的财务管理,它渗透在企业的每个角落。财务可以描述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决策运营行为。财务掌管着成本、费用、预算、考核、奖罚,任何一项考核文件都要用财务数据来描述。

企业经济行为在跨界众筹模式的框架下,财务工作就会上一个新台阶。因为原来在企业交易市场外的资产也会进入新体系,参与跨界众筹,资产的使用效率就会大为增加,企业财富也会随之增加。企业的大礼堂过去每年只用几次,如今却可以变为商学院的教育场所,对企业而言,是有利无害的,如图1-6所示。图1-6 跨界众筹新增资产示意图

未来,只要物品或资产在一个独特的交易市场中被认可、被交易,就可以说它是新财富。

实践证明,跨界众筹使企业财务得以被调整,更加与企业活动相适应。财务工作可以对众筹项目的内容进行确认、计量并防范风险,以及揭示报表,从而正确反映企业在跨界众筹模式下的经济行为。因而,跨界众筹为企业财务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助力,并最终使财务实现增值。再造价值流通系统

众所周知,在全球领域内,中国的物流竞争力比较弱。从市场来看,仓储、物流之类的环节,与重体力的“粗活”是分不开的。但实际上,跨界将当代最先进的技术融合起来,使物流仓储业已经成为一种高科技密集型的行业。

物流仓储业是典型的流程服务行业,产业运营的核心就是运营效率和精准度。目前,这一行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运转中最具跨界融合技术的系统。在技术领域,该行业也已然成为多项跨界技术相融合的典型产业,如图1-7所示。图1-7 多科技门类跨界前后的单位仓储物流运营模型

企业真正看得见的资产都是以“物”的形式存在的,如原料、产品、设备等。对仓储而言,降低存货、实现库存的最大流动性,就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而跨界众筹能很好地为企业仓储增值。

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人、财、物,只有提纲挈领、掌握重点,才能纲举目张、制定好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精准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跨界众筹,将人、财、物的使用效率提高,进而使企业财富增加。这就是跨界众筹改造传统产业,使之获得产业升级的典型特征。跨界融合打破模式禁锢

我认为,未来传统行业必然会与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模式进行一番博弈。在这个颠覆和重建商业的时代,跨界创新为企业指明了一条摆脱传统商业模式禁锢的新路,以互联网思维创新的商业模式势如破竹,跨界将带来最彻底的竞争。

未来将有一个分水岭。当然,在商业世界里,分水岭每时每刻都存在,上升和下沉总在同时发生。一些传统企业采用新型管理模式搞跨界融合,蜕变为新产业的一部分;而那些拒绝变革的企业,镇守着旧阵地,逐渐加入“微利型福利经济”的行列。而更多不幸的企业,都在不断变革的商业环境中丧失了生存能力,这样的现象已经大规模出现。跨界即融合

所谓跨界,就是保持事物主体不变,带着某一属性进入另一属性进行运作,新事物属性归类会发生变化。步入互联网经济时代,跨界越来越明显、广泛。似乎哪里都在跨界,什么都在颠覆,而其中有些实例,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以互联网为基础,不同行业将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分别融入自身行业内容,实现了跨界融合。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说明跨界的含义,如表1-2所示。表1-2 跨界的含义跨界竞争颠覆

跨界,更像是企业家自救的创新之举:在传统金融的指挥下,全球经济都面临产能过剩、环境变迁的困局,很多企业倒闭,站在金融危机留下的废墟之上的企业需要用创新突围;面对产业竞争白热化的这片红海,各大企业都渴望找到一片蓝海,找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现在摆在企业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是跨出去、行走在无人区,还是停在原地听天由命,都需要企业自己选择。

当求同思想不再靠谱、不太安全的时候,求异思想必然会有新市场。虽然从目前看来现实中还没有出现飞跃性的产业发展迹象,只是一群野蛮人跑到人家门前来抢夺食物,守成者不希望新人杀进来而已,但可悲的是,野蛮人肯定要来。野蛮人急速进攻和缓慢量变的模式形成了反差,企业自我质变已经不是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市场的内在要求,这是一种必然。

企业的头等大事就是营销,但是营销主义者太过浅薄,就会落入“聚集一批新粉丝群把没有新价值产品重新包装一下就能推销出去”的误区。被猎枪顶着脑袋,没有不死的,旧模式换汤不换药,与跨界众筹的本质一点都不沾边。

短期跨界是一种投机,未来的主导方向是基于能力的跨界。跨界是颠覆性的创新,无论企业选择攻还是守,都需要用跨界思维武装起来。即使企业自己不跨界,别人也会跨过来跟你竞争。所以,企业最大的挑战是冲破思维定式,积极迎接颠覆性的创新。

跨界者千万不可缺少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还有精准感知人性的能力。跨界不是“新瓶装老酒”,而是打造更精细的工匠精神。跨界是一种高维度超越

不少人认为跨界可以获得自由和解放,但我认为跨界反而是一项艰苦和艰难的工程。从知识视角来看,即便你猜透整个知识领域,也不足以构建优质的产品系统,因为还要在精通一个专业的基础上再去吃透、精通另一个或者几个专业的知识。能综合这些知识当然最好,而且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好这些知识资源。

其实,与上一个时代相比,在这个时代做事业,难度已经增加了一个数量级。虽然每个小实体要存活下来或许有另外的逻辑,毕竟在这10年中,商业丛林里总会出现一些“苔藓和小草”。要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进入完全陌生的异域,对某些习惯按标准程序做事的人而言,无疑是痛苦的。突破时空的界限和安排

跨界众筹没有逻辑边界。

金融、资产等的配置核心,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例如,企业想要研发出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的产品,必须时时关注地球上每个知识领域正在发生的事,从中寻找那些可以为我所用的新进展。这就是跨界思维的体现。那些对此项事业有兴趣的人,都将被这个体系纳入其中。

边界,原来是一种时空概念,但如今商业活动中已经没有边界而言了。众筹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不但是跨区域的,而且是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各企业项目都能利用跨界众筹来筹集资源。

当然,跨界众筹无边界,也不代表谁都可以进入。企业选择任何一个地方的众筹对象,都应是那些利益相关者。或者说,众筹对象必须与自己一样或者有可以互补的东西,如企业理念、品牌内涵、各种资源等。在企业众筹圈里,各企业成员只有勠力同心、协同发展。这样的跨界众筹,事实上是各企业在进行一次次自我压榨、反刍和消化,使价值不断沉淀的试验,试验的目的就是找到与企业成员各自价值相匹配的最佳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成员实现资源互补,共同获得新发展。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进入企业跨界众筹圈子的必须是精英,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商业环境。无界是一种基本生存方式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从未停止对边界的探寻,正因为我们在不断突破边界,才能一次次开拓全新的未来。人类的好奇心最重,这种好奇心既能驱使我们走出一条功利的发展路径,也能充分包容我们内心的渴望。从最初的单细胞到多细胞协同进化,再到生物群落共同进化,我们一直遵循着这样的进化规律。

人类创造的知识体系,也越发展现出生命群落的特征。无论世界何处的科技、制度如何进步,其影响都会波及其他企业。在此之前,人类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总是时断时续、难以长久,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几乎全天候、全方位地处于连接状态。因此,未来企业的基本生存方式,将是无边界的互利合作。

商业创造无边界,市场人也绝不会停止探索边界的脚步。每个新加入系统的企业都会为跨界众筹系统增加新节点和新机会,尤其是不同行业间的知识融合,很可能会带来一场新的产业变革。在现实世界中,物质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通过企业之间的知识融合,就会创造出新的空间。这个空间会随着知识融合的深入,不断增加面积和纵深。知识生产知识,这是新世界最神奇的地方。

连接,是众筹的本质特征,好像企业组织之间蔓生出的神经元,过去企业组织与外界之间只有几十条或具象或抽象的连接点,但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在本质上是与万物互联的。企业要做的不只是思维革命,更是做事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这是一个无边界的跨界融合时代,企业已经打破行业壁垒,不再受边界限制。所以在我看来,实施跨界众筹,无边界地进行互利合作,才是企业根本的生存方式。海尔在这方面非常典型。

在现实中理解企业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就是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流程中运用跨界众筹模式。也就是“精益制造”模式,就是将信息放到全网供应链、价值链中实现实时共享,再协同行动的管理模式。原来,这种模式只存在于一个行业的供应链中,但现在我们要勇敢地向前跨一步,把这种协同供应链扩展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格局中来。跨界众筹就是可以解放经济架构的关键因素。

如果你想购买冰箱,到海尔的网站上,点击你看中的产品,了解它的结构、外观和功能,它就会在你的眼皮底下“诞生”。你可以通过“现场直播”,了解它从选材、拼装到配送的全过程。这不是梦想,是已经照进现实的梦想——海尔经过30年艰辛而又辉煌的跋涉,终于迈入“无边界生存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全开放创业生存模式。

海尔通过自身的变革,已经初步进入工业4.0模式。实际上,它开放的不仅是流程,更是运营和战略,海尔正在逐渐变身为一个以自身资源为核心,广泛吸纳多种社会经济资源的生态和跨界众筹平台。

只有无边界地拓展和接纳,企业才能享受来自其他各行企业创造的成果。一个类似堡垒的封闭企业,只能成为落后愚昧的象征。越是开放,才会越自信;越封闭,只能越自卑。因此,无边界的跨界众筹,才是更具竞争力的,是企业更应追求的商业境界。

一定要深谙众筹的本质,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融资,更能通过互联网,使更多方面因为一个兴趣点发生关联。这个兴趣点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更可以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如情怀。

众筹不止于预售,它不只是一种销售方式,还是一个社区平台,是以兴趣为基点的超大平台。我认为,上线一次众筹项目,并让它实现在社交网络中的快速发酵、传播,本质上就是一种“认同经济”。

如何取得认同?这就牵扯到了人性、情怀等话题。把握好这些点,跨界众筹才能构建出新型关系。例如,在读大学生在平台上筹到了人生第一台摄像机,丈夫为妻子筹来了一场个人演唱会……这种众筹,捕捉到的就是人性最温情的闪光点。只要人到位了,还愁后续的运作和衍生吗?在网络上出售产品会消耗流量,但经营内容却可以聚合流量。

基于人性的情怀发起的众筹,才是最高境界,也才能走得更长远、更踏实!由外而内,重构商业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企业赚钱。如今,企业管理模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传统企业还在为内部员工的制衡而疲于奔命,这是内控型企业的典型特征,但这种内耗式的管理最终会降低创新和协同能力。在未来,企业的内部组织应该是竞争式、分布式的,多个小团队在跨界众筹平台上一起跑,谁跑赢了,谁就拥有资源,如图1-8所示。图1-8 从传统商业模式治理到跨界众筹治理模式转变示意图

其实,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商业环境并非温暖人心,反而越发残酷。重构商业模式不是单纯地变革渠道,在过去的10年中,很多经营者单纯地以为,只要从事产品电子商务就是在变革。但事实上,仅利用电商模式或时下流行的移动端营销,并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

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短暂的局部渠道效率,但其不是成就企业的救命稻草,企业要想在下一个时代活下来,还需要一套生存哲学。与传统的分享经济相比,虽然跨界众筹的目标也是分享社会资源和福利,但与传统分享经济相比,更显示出了其“全新”的意义。

分享是众筹的本质内核,因为众筹不是纯粹为了筹集资金,筹资的目的还包括分享投资对象。跨界众筹创造了新型的分享经济,这种新型业态是互联网技术和生态文明共同催化的结果,是一种全新的市场交换经济。催发分享经济的动力不同

传统分享经济的兴起,是源于社会财富在社会制度框架下与企业内部产生的不对等,而企业通过跨界众筹创造的分享经济,根本动力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面临着能源环境危机的压力,为社会分享个人闲置资源提供了交换的可能。分享内容不同

传统分享经济,针对的是某一家企业的利润及社会财富,而企业通过跨界众筹创造的分享经济,可以供多家企业共同分享社会资源,并使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展空间。运行模式不同

传统分享经济的创新只能通过制度来实现,制度是维系其存在的关键;而企业通过跨界众筹创造的分享经济,则是由企业自发形成的新经济业态,是一种崭新的市场交换经济。最终形成的结果不同

传统分享经济更注重实现公平分享财富,这是一种理想的制度;而企业通过跨界众筹创造的分享经济,可以衍生出分享的商业和消费模式,是一种更节约社会资源的新经济形态。跨界众筹的价值

跨界众筹不同于商业猎奇,短期的跨行业协作不是真正的跨界众筹。在当下语境中,认为众筹是P2P金融的一种,是一种非常狭隘而肤浅的理解。我们有很多方式筹集资金,众筹便是其中的一种,但很多人把它理解为草根金融,配置民间资本的游戏。显然,全球顶级企业经营者和中小创业者,只有改变自己的认知,才能真正认识众筹模式为经济基本面带来的变革形态。

跨界众筹给顶级创业者的做事模式带来很大的改变,会给未来的经济结构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为什么对顶级创业者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些创业项目需要通过跨界来获得资源,项目本身和其发起人都要面对一个透明的新环境,在一些领先的众筹平台上接受洗礼并获取足够的资源。

这样就会出现一种现象:从一开始,新项目就会吸纳顶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顶级创业者就可以进入传统资本体系中,融入一个更大的平台生态中。这不但会改变初创业者的创业之路,还会改变传统企业和资本的结构及运营逻辑。当然,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这个过程时间跨度较长,就会成为未来的最大趋势。大企业、大机构开始对小企业、创业者包容以待,有利于使经济体形成纵深格局,如图1-9所示。图1-9 跨界众筹改变了独立创业者的发展路径

像京东这样的独立平台,既会对短期项目予以支持,也会帮助具有战略产业价值的新创业者。对大企业来讲,这样的包容性就像郭士纳所倡导的组织管理哲学:让大象也有机会跳舞。

2015年,京东众筹在成立满1周年之际,再次玩出了新花样——跨界体育。8月3日,京东请来NBA篮球明星巴特尔参与众筹,发起了一场名为“‘卸甲英雄’巴特尔再逐梦”的众筹活动,吸引了许多球迷的关注和参与。在项目结束的前一天,该项目获得很多人支持,取得了532%的众筹成绩。

毫无疑问,京东这次玩跨界众筹玩得很成功,不但充分调动起了粉丝和球迷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还为体育与众筹领域开辟了新的合作模式。事实证明,它真正满足了用户需求。突破品类,突破形式

事实上,“‘卸甲英雄’巴特尔再逐梦”并不是京东首次尝试跨界众筹。在此之前,京东众筹就曾联手谢霆锋公益众筹,实施“公益众筹+”计划及好妹妹乐队工体演唱会,同样也赢得了广泛关注和不错的成绩。

京东众筹认为,真正更迭众筹的不是品类,而是参与形式和参与感。在当时,预售、首发、团购等形式都可以给用户带来多种众筹选择,可以让用户支持的项目真正变成看得见的产品。同样,用户在期间会获得更多参与感,就像C2B模式的反向定制,用户的想法和需求都可以通过参与实现。因此,京东众筹希望能用众筹这个模式帮助用户找到他们喜欢的、热爱的、愿意为之付出的项目或产品,这样的众筹无疑更有价值。

京东众筹的理念推动其快速发展。从国内首家专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垂直门户——零壹财经网的统计来看,2015年上半年,商品众筹总交易额达8亿元,京东众筹就达4.50亿元,占整个行业的56.3%。在2015年上半年前15的商品众筹项目中,京东众筹占据9个,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最大的权益类众筹平台。让众筹回归众筹本质

不得不承认,京东众筹能在当下浮躁的众筹行业里站稳脚跟,并做出如此令人艳羡的成绩,要依赖于自身对众筹本质的把握,才使其没有沦落于单纯做产品预售的网站。需要强调的是,众筹本质上是筹人、筹智、筹资源,从而把高品质的个性化产品提供给广大消费者。

如今,人人都在争抢入口,众筹也渐渐成为中国新消费升级进入拐点的重要入口。在此期间,谁能经营好粉丝团,把它们变成死忠粉,在其积极参与、互动下,推出令人“尖叫”的产品,并形成口碑传播,谁就会是最终的胜利者。要想同时收获产品和口碑,众筹就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方式。

事实上,京东众筹的一大优势,就是其积累下的高质量、高数量的用户。京东众筹不断更新项目玩法,给用户带来了更为优质的体验。另外,京东众筹“产品+计划”的模式,也是很多创业者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因为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在满足产品升级的同时,帮助更优秀的团队、公司、产品被人们知晓,让更多人享受极致体验。

总之,京东众筹没有拘泥于品类和形式,而是回归其本质。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体验更多、更好的项目,而这种极致理念会给京东众筹带来良性循环。用户在享受高体验的同时,势必会努力营造良好的众筹行业氛围。毋庸置疑,这才是跨界众筹的价值所在!第二章 资本演义:纵向专注,横向跨界

跨界看似很潇洒,门槛却很高。跨界中的边界往往包含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其边界的界定,就是企业与行业共同处于某个发展阶段的时空范围。这个范围是不断变化的,会随着时空的推进而改变。要想成功实施跨界众筹,企业不但要采取合理的跨界策略,还要有相应的众筹实力,这些实力包括理念、技术、项目、资源、人脉等,这些“硬货”都是实现众筹的关键。一业领先,而后跨界爆发

想做跨界众筹,需要具备全球一体化的思维,而且并非肤浅地提及,而要将其渗透到企业和组织的灵魂中去。

对国内大企业而言,研究和实践全球顶级跨界者应用的工具及跨界资源拓展模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至于中小跨界者,尤其是对创业者来说,理解好跨界众筹的内在逻辑,对于拓展企业边界意义非凡。国际顶级跨界者已经开始占领未来经济的制高点,他们是企业平台的平台,正在运用自己的优势,实践同一流企业进行跨界合作。

从事跨界众筹者,要想取得领先地位,必须去解决“众筹模式中国化”的问题,这是我对所有众筹业者的忠告。众筹模式的核心,是在全球范围内将最优的专业价值和市场价值融合起来,即使众筹业者现在无法做到这一点,也应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全球跨界众筹计划中,最值得研究的企业级计划,我觉得是谷歌的2.0计划。谷歌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曾为股东写过一封“创始人年度公开信”,明确将“改变世界”作为谷歌未来的使命。对此,谷歌十几位高级副总裁连同100多名员工,共同成立了“Google 2.0”项目,借此构建未来世界的蓝图。不得不说,谷歌占据了人类未来最具生产力的制高点。

谷歌凭借总集成能力,把在全球搜索引擎中积累下的人类知识汇聚到一起,凭借自身力量,逐渐向全球科技应用中心转变,我们应该尊敬这种思维模式。而可以很好地帮助谷歌实现梦想的,就是跨界众筹,如图2-1所示。图2-1 谷歌的跨界融合框架示意图

创新总有风险,但谷歌不计成本地投入巨大资源探索未知领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世界正在慢慢改变。顶级跨界者的核心逻辑是:以一流能力为基础再出发。企业能力是实现跨界最重要的无形资本。

跨界众筹,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能否跨界,然后才是众筹。跨界等同于进入陌生的市场,企业要在跨界前,先看看自己有什么。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有”什么呢?想要使跨界众筹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正确的思维和方式。具体来说,要有跨界思维以及正确的攻守策略。建立跨界价值观

跨界思维是什么?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做金融,用媒体思维做商业,这就是跨界思维。其核心就是颠覆性创新,这种创新往往来源于行业之外,所以要跳出自身的行业,建立起交叉、系统的思维方式。

2013年,“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不约而同地选择跨界经营,刮起了互联网金融风暴,各种“宝”层出不穷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一年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市场对货币基金的认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全民理财成为可能。我们可以用“不明觉厉”来形容金融面对互联网冲击时的反应。银行知道竞争忽然更加激烈,却搞不清楚和自己竞争的是谁。在互联网企业的压力下,银行、保险、基金、券商都开始“躁动”起来,不断更新系统、推出新业务、实施跨界。跨界思维为我们开启了新一轮的资源整合模式。“BAT”三巨头的跨界实践,给所有企业以重要启示:用跨界的思维,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才能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跨界攻守之道

非洲大草原上只有两种生物:猎物和猎手。猎手们有各自的生存资本:狮子的体格、猎豹的速度、雄鹰的眼睛、鬣狗的团队协作。那么,在市场丛林中,跨界竞争又有哪些攻守之道呢?如表2-1所示。表2-1 跨界竞争的攻守之道续表

总之,跨界看似潇洒,门槛还是很高的。企业要想顺利跨界,自身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实力,还应采取合理的跨界策略。战略基座:跨界众筹的最大资本

在前文中,我已经谈到,市场中庞杂的资源都可以通过跨界众筹,转化为资产,然后进行交易。在某个领域内无人问津,或者一文不值的资产,拿到另一个领域中,就成了“香饽饽”。跨界众筹的行事方式,就是在原有体系外构建一个新的价值体系,而非继续在原有体系内活动,当然,由旧系统提供战略基座(也就是钱)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却能生成一个全新的物种。

创业者和企业家,在实践跨界众筹前,必须改变对于资源的看法,要由“内部培育资源”转变成“外部发现资源”的拓展模式,对于整个经济史来说这是一种革命。企业追求管理效能的极致目标,曾经是无处不在的内部连接,而现在还要加上无处不在的外部链接,二者并行的管理模式,对任何一个传统企业家而言都是观念上的挑战。

我们知道,众筹的目的是筹集各种资源。如果企业本身拥有很多资源,就拥有了实施跨界众筹的最大资本,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例如,股权众筹,企业通过放出部分股份,吸纳更多的股东,同时等于拥有了这些股东的资源,聚合资源就是聚合财富力量。直接捕捉成熟成果

现代管理学中的企业资源,是指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源,是其所拥有或控制的要素的总和。具体有两个维度:可交易程度和专门程度。也就是计划经济时代讲的“人”“财”“物”,如图2-2所示。图2-2 企业跨界整合资源模式的新模型

企业资源通常包含三大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与组织能力,如表2-2所示。表2-2 企业资源三大分类众筹的四大原则

跨界众筹就是给资源做“加法”,可以连接多个独立的“1”,实现“1+1>2”的资源优化配置。用户响应与需求直接相连,可使企业决策更加透明,这种走出黑箱、走到灰度空间的转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投入多少资源才能满足。为此,企业在跨界众筹实践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资源配置原则。

原则一:减少非必要浪费,节约创业成本。

传统的创业模式,在创业初期,基本上处于人力、物力、资源都十分匮乏的状态,小微创业者当然是能省则省;但是找朋友、托关系、发放工资等付出人力成本,未必能获得利润回报。借助日益发达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感官媒介策划项目,实施跨界众筹,做到点对点融资。发起者通过跨界众筹,可以在获得融资的同时,尽可能地利用社交网络,减少推广项目的宣传费用。

原则二:避开同质项目,“微需求”里找突破。“微需求”是指更加细化的支持者需求。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项目,必须要注意到消费者的“微需求”。这要求项目发起者要时时关注市场动态,避免“闭门造车”。大量事实证明,项目没有新意,只会浪费大量精力、人力和财力,结果得到的产品还是同质化、类型化的,没有核心竞争力,难以获得追求新奇的支持者。

原则三:采用预销售,避免产品积压。

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都会产生产品积压的现象,这就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初创者都会面临这样的难题。通过跨界众筹方式创业,即可最大限度地规避这种情况。在产品生产之前,推广和销售先行一步,保证市场供需平衡,避免因信息不畅、更新换代、市场饱和等因素带来的资源浪费。

原则四:打通行业壁垒,项目互通有无。

在生产流通链条中,创业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利用众筹平台进行跨界众筹,可以综合利用上下游资源,做到互通有无、互相补给。跨界众筹还打通了各行业间的壁垒,使资源流通畅行无阻。

总之,企业实施跨界众筹的最大资本是资源。要在跨界众筹中使企业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就要遵循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科学分配手中各种资源的质与量。把握项目:跨界众筹的普遍流程

跨界众筹项目的成功,是因为它符合发起企业和参与企业的共同期望,并使二者之间产生共鸣,为“共同目标”而参与到众筹活动中来,一起为推进项目成功而努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消费端和渠道方面下功夫也能取得成果,尽管将跨界众筹应用在知识领域能给人带来更激动人心的成果。如此看来,这种模式还是有一定的普适性的,大众肯为跨界众筹模式埋单,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做跨界众筹,首先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众筹中的粉丝力量不容小觑。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阿曼达•帕尔默是一名音乐人,开始在美国并不出名,但她默默无闻地不断为喜欢她朋克风格的粉丝创作。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出音乐专辑,并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唱。但一名独立音乐人,是没有哪家唱片公司愿意大力支持的,况且她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好在她并没有气馁,想借助众筹平台给自己筹集10万美元。

阿曼达•帕尔默在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项目,并配上了精彩绝伦的视频,背景音乐就是她创作的作品。通过视频,观众近距离地了解了她。就连之前从未听说过她的网友,在看完视频后也被她深深地吸引。后来,她成功筹集到了1192793美元。迄今为止,这个项目在音乐类众筹项目中,仍然是佼佼者。

阿曼达•帕尔默的成功在于,她懂得如何与粉丝甚至陌生人深入互动,她称之为“请求协助的艺术”。那么究竟她是怎样完成这种艺术的呢?音乐会结束后,她会与乐队成员一起留在现场与观众互动;在演出之前,她同样会邀请其他音乐人、艺术家与她同台。他们甚至会在现场募集资金,让每一位粉丝成为他们演出的实际支持者。

每一次举办演唱会,她都会运用“请求协助的艺术”:在新西兰奥克兰,她提前把演唱会的消息发布到Twitter上,并希望粉丝们能为她提供一架钢琴;在美国西雅图,她让粉丝们帮助提供住宿和饮食。当然,对于粉丝的帮助,她会通过一些方式回馈他们,如赠送音乐礼品、自发举行音乐会等。

阿曼达•帕尔默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和粉丝做好互动得来的,可见粉丝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因此,企业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可发布跨界众筹项目。

当然,众筹项目要准备的不止这些。能否吸引众多投资人认同众筹项目,对发起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全力做好对项目的规划,否则“跨界”也会失去意义。找出项目独特、差异的亮点

要想准确抓住跨界众筹项目,就要抓住参与企业的兴奋点,把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