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智囊团:清华北大状元学习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2 22:00:13

点击下载

作者:郑书豪 熊轩昂 贾书宇 潘慰慈,吴铮,潘宇昂,范筱雨,李曼茜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分智囊团:清华北大状元学习法

高分智囊团:清华北大状元学习法试读:

前言

只要学习方法对了,你也能成为学霸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主业就是学习。当你已经把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学习,但还是学不好的时候,你是不是会经常怀疑自己不够聪明?为什么别人能够轻轻松松考高分,自己的成绩却始终不上不下?每次看到成绩单,都好像有一盆冷水浇下来,让人特别灰心、失望。最可气的是,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家长和老师却还认为你没有好好学习……其实,你根本就不是没有好好学习,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中等,也没能考上重点高中。高一时,我还因为不适应环境,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导致我的学习成绩呈现断崖式的下滑。那时候,我心里非常着急。越着急,就越怀疑;越怀疑,就越加倍努力学习。别人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在看书刷题;室友睡觉的时候,我还躲在被窝里看书刷题;甚至去食堂吃饭时我都带着单词本,就想着排队时能多看几眼。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但是这样做有用吗?答案是,有用,不过效果不佳。为什么呢?一方面,死记硬背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式的积累。我们看上去做了很多道题,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抓住这些同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因而难免会再次在相同的地方跌倒。另一方面,盲目刷题的背后,是我们想要通过数量来弥补质量的愿望——我们心里觉得只要多花一点时间,多做几套卷子,即便最后没得到好成绩,也有足够的理由去原谅自己。但这都有问题!后来,我开始强迫自己转换学习方法。比起刷一沓卷子,我更专注吃透每一套卷子,不断用错题本、总结本做题型复盘;比起起早贪黑、悬梁刺股,我更看重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当改变学习方法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我的学习焦虑减轻了。从高二开始,我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原来考一所普通的985学校都很困难,后来却以内蒙古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别人眼中,我的经历算得上是逆风翻盘,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有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向我咨询学习方法。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都是怎么学习的?”“你是不是特别热爱学习,以学习为乐?”“我总是没办法进入学习状态,怎么办呢?”“我的学习压力太大了,怎么调节?”。我惊讶地发现,这些曾经让我烦心不已的问题,原来也让这么多学弟学妹备受困扰。他们的问题,激发了我内心的使命感,我希望能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幸运的是,在清华北大,我遇到了很多同样擅于学习、乐于分享的朋友,他们是潘慰慈、吴铮、熊轩昂、潘宇昂、郑书豪、范筱雨、李曼茜。我们八个人都是各地的高考状元。高考结束后,他们也同样收到了来自希望找到有效学习方法的学弟学妹们的种种疑问。而这本书的策划和出版,为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传授学习方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了总结复盘和优化升级。同时,为了能够让这套学习方法更加科学,我们还参考了很多国内外著名的学习方法类书籍,并结合自身作了验证。本书分为八个模块,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优势领域,各负责一个专题的学习方法的介绍。在每个专题中,我们都选取了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分享了我们亲测有效并且实用的解决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定是前人多次实践,走过了很多弯路才总结出来的。希望你们能通过这本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方法对了,你也能成为学霸!贾书宇 2019年2月于北京Part 1学习方法篇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Chapter 1

拥有好习惯,才能激发学习的最强大脑学习课代表:贾书宇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考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对学习充满热情,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成熟的心态,从没上重点高中到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一路逆袭考上清华。001 如何让自己爱上学习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和学弟学妹都来问我关于学习的问题,被问得最多的总是“如何才能爱上学习”。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会拿我一位初中同学的经历来举例。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很糟糕,他父母经常跟老师抱怨,说这孩子怎么怎么不爱学习。但除了学习之外,他弹吉他、打篮球、玩游戏都是一把好手,我都玩不过他。而且我发现,他非常愿意去琢磨这些事情,自己就顶半个老师。如果你问他游戏里的某个操作,他保准会说得头头是道。他明明就是个学霸,只不过不是我们说的那种“考试型学霸”。其实,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只是激发每个人学习兴趣的诱因是不一样的。就像我那位初中同学,学习成绩一团糟,却能把游戏研究得很透彻。因此,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能把其他场景里的学习能力转移到应试学习中来,有没有可能打通学习的壁垒呢?如果把游戏中的乐趣引入到日常学习中来,那些跟我朋友一样的同学会不会爱上学习呢?状 元 经 验 说我们的同龄人里,有很多都是爱玩游戏不爱学习。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对游戏那么着迷,对学习反而有些抗拒呢?这背后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玩游戏本身是个主动行为,我们不是被迫去做的,而且玩的时候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比方说,我们每一关游戏都要打败一个BOSS,或者完成一个任务,目标非常清晰,直接指导我们的行动。同时,游戏设置了合理的难度,既不会很简单,也不会太难,大多比我们现有的水平高一点点,这就使得游戏有了挑战性。有了挑战性之后,为了追求成就感,我们就会不断地迎难而上。发明游戏的人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他知道我们都喜欢被表扬被肯定,所以游戏里就有了一套即时的奖惩机制。你赢了,当下就给你奖品,并且让你升级;输了不但什么都没有,还要面临惩罚。这大大地刺激了我们的胜负欲,延长了我们玩游戏的时间。因此,总结我们沉迷于游戏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它的设置机制:一是设定可完成的目标;二是提供有难度的任务,让我们跳出舒适区;三是用即时反馈牢牢地抓住我们。由此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学习也满足这三个条件,或者说把学习任务设计得跟游戏一样好玩,那么一定也会引起我们对学习的征服欲。高/分/锦/囊按照游戏机制来说,我们应该先制定一个学习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应该如何制定呢?首先,你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游戏里的目标大多数都很明确。比如说《王者荣耀》,它根据分级设置了青铜、白银、黄金等几个段位,我们打游戏的目的是从一个段位升到另一个段位,这里的“段位”就是一个个非常具体的目标。我们设置的学习目标也是一样,它可以是你的成绩、你的名次、你的理想学校,它甚至还可以是你的榜样、你想要追赶的学习对象。但记住一点,无论目标是什么,都一定要是明确的。拿学英语来说,你给自己设置的目标不能是“我要把英语学好”,这个目标就很模糊。怎样才算“学好”呢?你不如把目标设置成“我要通过下次英语考试”或者“我要学完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像这样的目标才是明确的,你奋斗起来才更有方向。其次,目标必须是可以量化的。玩过《王者荣耀》的同学可能都知道,游戏里晋级每个段位,要攒的星星数量不同,比如青铜晋级要9颗星星,白银要12颗。这就是目标量化的表现,自己达没达标,一目了然。这里仍然以学英语为例,我们的目标就可以进一步量化成“学完新概念英语第一册,配套综合练习拿到90分以上”。这个目标是不是比刚才那个更清晰了一点?最后,目标还要可以实现。我们设置的目标,应该是在我们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达成的,不能太高,也不要太低。比如说你设定的目标是希望自己在一个月内学完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并在练习中拿到100分,这就有些不切实际了。又或者说,你希望自己三个月后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但是你根本不知道学习口语的方法,这种目标也行不通。这就像打游戏,虽然我们都有一颗当王者的心,但无奈自己现在还是一个新手,所以只能循序渐进,制定符合现阶段的目标。找到了目标,有了动力之后,就要开始给自己派发任务了,这就关系到如何挑选难度任务,如何跳出舒适区。在前面我提到过,有难度的游戏更容易激起我们的上进心。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舒适区理论”,他把我们的成长过程分成了三个区,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是我们熟悉的环境,我们在里面往往得心应手。学习区是我们很少接触的领域,充满了新颖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挑战自我。而在恐慌区,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心理学研究证明,沉溺于舒适区无法带来进步,我们必须跳到学习区,也就是学会给自己找一点“麻烦”。像我读初中那会儿,对新概念英语特别着迷,经常一个人跑到学校的英语角去背英语。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原来的教材都念熟了,里面的单词、语法,基本上都掌握了。当我继续学习它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几乎不再进步了。当时我想到的第一个方法是,主动跨入新的学习区。我当下就通过老师订了半年的英文报纸,每天读报纸。我为什么这么做呢?一方面报纸能满足我对生词的需求,我希望每个句子里至少有1—3个生词,或者可以学习新的语法。另一方面,报纸里有很多语句表达更口语化,对于锻炼口语是非常有用的。第二个方法是,寻找“私人教练”。这里的“私人教练”一般是指英语远比自己要好的老师和朋友。向他们讨教“学英语时如何逐级提升难度”,这是一条前人为我们走好的捷径。我会尝试他们平时练习口语的方法,比如说听英文电影,熟悉了以后尝试关掉声音,自己做配音。当时这个方法,确实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仅仅是口语,我的听力水平在那之后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目标制定完成,也成功为自己派发任务,使自己跳出了舒适区,最后一步就是给自己制定一套反馈机制。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得到积分和奖品,是不是很开心?每次看到自己又升一个段位,有没有感觉很不错?这其实都是游戏中的奖励手段,通常情况下,这种奖励能够让我们更有动力玩下去。奖励其实就是反馈的一种,但在给自己奖励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成果反馈。什么是成果反馈?还是拿我学英语的例子来说。我为了锻炼自己的口语,每次念英语的时候都会用录音笔录下来,回去以后和原版的一起放着听,然后自己给自己挑毛病。念的好的地方,就打个钩,算是通过。有问题的地方,就详细记下来是因为单词看错了,还是发音不对,或者是情绪不到位、停顿不流畅。成果反馈就像是打扫战场一样,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如果成果反馈达到了我们设定的目标,我们就可以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奖励,既能让自己开心,也能让自己有继续学下去的动力。比如,我会在每个学习周期结束前给自己设置一个小奖励。还是拿学英语为例,我给自己定的第一个学习周期是两周,这两周里我必须每天打卡练习口语,如果能坚持下来,就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第二个周期是一个月,这个月里我要完成200个单词的听说读写,如果完成了,就奖励自己一个随心所欲的周末。第三个周期是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要做完一本英语练习册,同时做好错题本和总结本,如果都做到了,就再奖励自己一个想要的东西。以我的经验来看,有计划地给自己设置奖励,能够消除学习给我们带来的疲惫感,能让我们的学习更有动力。综上所述,想要爱上学习并不难。如果你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式”的学习方案,在过程中循序渐进、过关斩将,那么相信你也能很快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爱上学习。002 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我有一个表妹,叫安安,今年初三。我经常在寒暑假给她补课。安安其实很想好好学习,可是每次她学习,不是被微信打扰,一来一回聊上好几句,就是被桌上的文具吸引,摸摸这个,动动那个。刚把注意力放回书本上,又想起了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跟我说上半天。总之,就是静不下心来。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坐在书桌前,一会儿想起语文课文要背诵,一会儿想要做英语题,一会儿又想起数学卷子还没写,反复折腾,每个学习任务都想给优先级,结果一晚上过去了,哪一科都没学好。这其实就是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状 元 经 验 说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单位时间里最大程度地集中精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怎么才能集中精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呢?在分享方法之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假期快要结束了,可是你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于是,你利用假期的最后一个晚上补作业。那天的效率出奇的高,你都无法想象花费了一个假期都没完成的三本作业,居然用一个晚上就做完了。第二个场景是你在考场里,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你面前的卷子,这时候你发现,以前一整天都憋不出来的八百字作文,居然半个小时不到就写完了。为什么在这些场景里我们的效率这么高,进入状态的速度这么快?你可能会说,是因为有时间限制!这个答案只对了一半。时间限制确实能推着你往前走,让你产生一种紧迫感。比如补作业,因为第二天要开学,所以你别无选择。而在考试时,你同样只能选择答卷子。也就是说,让你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不是时间限制,而是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此时此刻”。你想的是“此时此刻要干什么”,而不是“等会儿要干什么”。高/分/锦/囊想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到“此时此刻”上。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小技巧可以分享。第一个技巧是两分钟法则。当你开始学习时,开头这两分钟是最难进入状态的,因为你可能还没从上一个活动中冷静下来。所以在这两分钟里,你要做的不是马上开始解决难题,而是酝酿情绪。比如说,你此时此刻的任务是要做一张卷子,那么在前两分钟先不要着急去做题,先把这张卷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通过阅读此时此刻你需要处理的信息,让大脑和身体里的兴奋感平复下来。接着,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加长版的番茄钟。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番茄钟大概是以30分钟为单位,你可以加长一些,比如说45分钟的番茄钟。意思就是,你先集中学习40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在这40分钟里,你只解决一件事。比如说你就只做卷子,其他的事,像问题目、帮别人解答、记笔记等等,暂时都不要理会。通过设置加长版的番茄钟,我们把一天分成一个又一个40分钟,而这普通的40分钟,就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此时此刻”。有时候我们难以进入学习状态,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我们的学习空间里有太多干扰因素。在让自己专注于“此时此刻”后,还应该解决干扰我们学习的因素。干扰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陌生环境,一个是被外界环境。研究证明,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学习,比较容易养成学习惯性,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自在。这个很好理解,我们主要解决一下干扰的问题。当我们寻求进入学习状态时,首先应该找一个无干扰的环境。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一起学习,他喜欢边听音乐边做作业,而且听的还是那种快节奏的英文歌。在这种环境下,我努力了10多分钟,始终都没进入状态。后来我就索性停下来,在一旁看着他做。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他会一边做作业,一边跟着音乐唱歌,唱到嗨的地方,身体还会跟着摇摆。我就很好奇地问他这样能学进去吗,他说学不进去。我又问他为什么不关掉音乐,他说关掉音乐就太无聊了。这就是一个大问题!音乐、人群、交谈声等等都是阻止我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干扰因素。在学习时,最好找到一个基本处于安静状态的空间,如图书馆、咖啡厅等。找到无干扰的环境还不够,我们还要为自己创造一个高效的环境,而不是有趣的、新奇的、随时会分散你注意力的环境。有的时候我们手边放着手机、饭卡、耳机线、橡皮、零食、餐巾纸等,可能不自觉地就想去摆弄一下,这个时候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了。因此,创造一个封闭的高效环境非常有必要。你可以先给自己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然后屏蔽掉所有可能对你产生的干扰。比如,如果音乐会引诱你唱歌,那就关掉它;如果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总是弹出消息,就暂时远离它;如果你的周围被一堆无关的东西霸占,那就把它们都搬走。在你的视野中,应该只有此时此刻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你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你应用了以上的两种方法,还是没能进入学习状态,说明你的大脑和身体状态可能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够帮助你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那就是放松训练。我们简单举两个你需要应用放松训练的实例。比如你已经上了满满一天的课,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回家,路上又遇到堵车,你的身体在经历了这些事情以后其实已经非常疲惫了,大脑也处于停机的状态,因此会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又比如你刚刚和同学看完了一部非常热血的电影,喝了咖啡或者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情绪处于一种上下波动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你也没办法马上学习。在发生与上述两个实例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先做一些放松训练,帮助自己尽快恢复到轻松、平静的状态。放松训练有很多,比如运动、瑜伽、冥想等。以我自己为例,我坚持每天至少做半小时运动,一般都是跑步、篮球或者羽毛球等。学习压力变大时,我的运动时间和频率也会跟着调整,因为合理并且适当的运动能够缓解我紧张的身体和精神。只有当我的大脑和身体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时,它们才能够更好地支持我学习。排除环境上的干扰因素,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适当地做放松训练,这三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你能好好地利用这几种方法,那么我相信,“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将很难成为一个令你头疼的问题。003 培养细心能力,告别粗心马虎我高考结束之后和几位同学一起对答案,对着对着就对出问题来了。有一位同学发现自己犯了好多错误,而且犯的还是那种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当时他就崩溃了。我那时候其实也是心有余悸,因为以前我在考试时也会经常因为马虎而犯一些自己都无法原谅的错误。我从小就被人说马虎,笔误、错看、漏看的问题我都出现过,有时候是物理公式少乘了一个符号,有时候是化学方程式少写了一个反应物。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一次就是,有一道非常简单的算术题,几加几等于十一,结果我给算成了十,这简直是低级到不能再低级的错误了!因为粗心马虎,我在大大小小的考试里没少吃亏。为了改掉这个毛病,我下了很多功夫。有一句话说“最了解你的一定是你的敌人”,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在我和粗心大意这个毛病斗智斗勇,最后反败为胜的那些年里,我对它也算是了如指掌了。状 元 经 验 说通过总结我发现粗心大意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视觉注意力不足,一种是能力错觉。视觉注意力方面很强的同学,很少会因为马虎做错题。什么是视觉注意力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很相似的字放在你面前,你能又快又准地分辨出来;给你一篇长文章,让你在里头找出某个关键字,你能迅速追踪到它;再比如说有一大串数字,就给你十秒钟记忆,你能记住多少。像这些都属于视觉注意力。对于由于视觉注意力不足而引起的马虎,我们不能疏忽大意,不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这一次出错是偶然,下一次就不会出错。因为导致我们视觉注意力不足的原因是我们的专注力和精细能力不够。与视觉注意力不足引起的马虎不同,能力错觉引起的马虎则需要你审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能力错觉的意思就是,我们觉得自己学会了,但实际上并不会,只是浮于表面的模仿。举个例子,学习立体几何时,老师教给你一个三垂线法,你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巧妙,然后自己试了几道题之后发现好像确实可以照搬。于是,你就打算“一招打遍天下”,只要遇到类似的题,你就模仿做一个垂线。但实际上你并不知道这个方法有哪些限定条件,它的巧妙之处在哪里,你只是盲目地去用,这个知识点根本没有内化。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高/分/锦/囊上面提到,导致我们视觉注意力不足的原因是我们的专注力和精细能力不够。因此,想要提高自己的视觉注意力,就要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精细能力。专注力训练其实很简单,也很好玩,常常通过一些小游戏就能实现。比如,为了锻炼我们对文字和数字的敏感性,你可以试着从一堆的“正”字里找出“停止”的“止”字,从“黄土”的“土”字里找出“士兵”的“士”字,或者是从一堆数字“6”里头找出数字“9”。现在很多书店都有卖这方面的工具书,你可以挑一些来做练习。我自己经常在课间玩一玩心理学中用来锻炼专注力的小游戏,轻松好玩还能训练专注力。比如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你可以自己多制作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专注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精细能力的训练更加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完成。比如说家里要煮绿豆汤,你就挑出绿豆里的小石子和坏豆子。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简单,但它考验的是视觉注意力是否能够读取接收信息,并做精细处理。这种练习做多了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发现细微差别的视觉注意能力。能力错觉,是一种能力不够的问题,而导致我们欠缺这种能力的原因是平时学得不够扎实。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错题归纳。我们事先准备一个错题本,然后按照以下三步来发挥它的作用。第一步,观察记录。我们要留心观察自己平时都是怎么粗心的,回忆当时的场景,然后可以按照“什么时间或场合下,发生了什么情况,当时的心理状态是什么”的格式,把粗心的现象记录下来。比如“某月某日数学考试的时候走神了,回过神来发现时间不够,心里一急,就看错了题”。需要与粗心的现象一起记录的,还有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第二步,分类归因。我每隔一个月,就回顾一次错题本,针对自己记下来的现象和错题,分析它们为什么会发生。比如说归纳计算错误会有几种情况,分别是跳题、移项、看错符号、抄漏数字。每一种粗心背后,其实都是一种能力的薄弱,比如说跳题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好,看错符号属于精细能力弱,抄漏数字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第三步,各个击破。找到了能力短板之后,接下来就是克服它们了。一般我都会这样跟自己说:“马虎就是不扎实,马虎就是不会。”这样的暗示就是不给自己推卸责任的机会,把一切推翻重来,让自己重新学习这个知识。从这个知识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到应该怎么用,从头研究一遍,这样就能够疏通很多问题。除此之外,平时做练习的时候,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认真仔细的做题习惯。做题之前,不要马上解题,不管是以前做过,还是题目很简单,都要重视审题,而且你最好把题目中的关键词都圈出来,重点提醒自己;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解题步骤都写在草稿纸上;做完题以后,不能急着去翻答案,而是要自己先思考,仔细检查,哪怕看到答案,也要多想一步,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到的,而不是知道答案就完了。在学习中,一定不要忽视“马虎”这个问题,不要觉得“我不是不会做,只是马虎,下次认真就好了”。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态度,肯定会吃大亏的。所有的马虎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能力不足,只有努力克服,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当你做题不再马虎时,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004 偏科怎么办?薄弱学科如何逆袭很多同学都有偏科的问题。只要谈到学习,就绕不开“偏科”这个话题。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偏科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学习难题。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们自己把“偏科”这个问题给妖魔化了。它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轻松攻克它。状 元 经 验 说我以前就是个偏科的学生。高中时,我的数学成绩曾一度把我的总成绩拉低。那段时间,每次考完试,数学老师都会满脸惆怅地说:“贾书宇,别光顾着学别的科啊,数学也很重要,你这个成绩啊,想上重点有点难啊。”我自己也估算了一下成绩,即使我其他科目的成绩再好,就数学这一个科目,也能给我拉下来很多分。原来我一直在找理由逃避,可是为了能够考入理想的大学,我决定面对偏科,攻克数学这一弱势学科。于是,我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补习计划。经过努力,在高考时,我的数学考了143.5分。其实,现在再回想起来,补救偏科并没有那么难。总结起来,两个步骤就能轻松解决。高/分/锦/囊第一步,也是补救偏科的基础,就是你要认识到,造成偏科的根本原因不是你学不会,而是你不想学。在我看来,直面问题,不回避自己的薄弱学科是纠正偏科必须要有的心态。唯有你下定决心要去纠正,你才能打败你的薄弱学科。我们对薄弱学科的天然抵触导致我们本能地回避薄弱学科带给自己的挫败感,转而去选择学习其他能带给我们成就感的科目。但这是不对的。你只有先去直面它,才有可能打败它,否则,你只会永远陷在“越是学不好,就越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这个恶性循环中。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开始第二步——准备补救偏科的计划。首先,找到自己的老师,详细地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当我决定去补救偏科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时间找到了我的数学老师。原来我还挺怕见他的,因为没学好。很多同学也会有这样的心理,但越是这样,你越要去找老师,因为只有你的老师,才最了解你的学习状态。当你告诉老师你要学好这门课时,老师会告诉你现在短缺的部分是哪里,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多地关注你,并且会帮助你制定提升成绩的学习方案。其次,你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积极的心态,时常告诉自己“你行的,你一定能把这一科学好”。自我对话发挥的作用常常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导致偏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理畏难,你对薄弱的学科感到害怕,这种害怕让你总怀疑自己翻不过那座大山。多给自己一些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就能帮你克服畏难,让你有信心去战胜它。最后,有决心还不够,还要把决心落在实际的行动上。每天增加薄弱学科的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越是学不好的学科,越要保证学习时间。我补救数学的时候,会从我学习别的学科的时间中,抽出一个小时学习数学。因为,学得越好的学科,再往上上升的空间就越有限,但对于薄弱学科而言,只要你投入了,提升分数就相对容易很多。光是增加薄弱学科的学习时间,可能还没有那么有的放矢,你可以试着梳理一下薄弱学科的学习程度。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我最近三次考试的平均分;二、班级排名;三、我每天学习这一学科的时间;四、本学期,我需要掌握的内容的完成程度;五、我做得最差的题型。在你分析这一学科的学习情况时,越详细越好,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你接下来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你梳理的学习情况,列出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和计划。这里要注意,你要把目标写具体,计划也要尽可能写详细。我建议按照周来定计划,按月来定目标。因为每周去对应目标,进步太小,不容易量化。定好了计划,还要执行下去,每周都要看一遍自己的计划,进行总结复盘,查看自己的完成情况。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多与那些在你学不好的科目上颇有建树的同学交流,多向他请教,多聊、多问,最好还能结伴一起学习。一方面我们要学他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要多问一些具体的问题。因为你不是随时可以找到老师,但你的同学每天都跟你在一起。不过,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的学习时间都是宝贵的,在向同学请教问题的时候,不要一次问一道题,最好是总结多个问题,一次性解决。这样不管是你,还是你的同学,都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可能有些学习好的同学,不爱让别人问自己问题,但其实,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给别人讲一遍。不只是我有这种感受,我身边的很多学习不错的同学,也都这么觉得。我曾经看过一本叫《犹太作业法》的书,里面讲的学习方法,就是回家之后,给父母讲今天学习的内容,这种复习,比多做很多作业都有用。所以,多问,也多给别人讲,是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如果你偏科比较严重,对于薄弱学科自己没有信心学好,那我建议,最好找个一对一的补习老师帮助你完成你的计划,因为相对来说有针对性地补课能更快见效。其实偏科一点都不可怕,很多学霸都有过偏科的经历,比如江苏省理科状元潘慰慈,他的语文曾考过年级倒数第四;安徽省文科状元潘宇昂,英语成绩曾排在班级倒数第二;陕西省理科状元郑书豪,初中时也有自己的薄弱学科。偏科不过是暂时性的没学好,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最重要的是端正心态,找到改善偏科的方法。005 反利用学习压力,让学习更轻松大一的时候,妈妈说一个亲戚家的小妹妹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想让我开导一下。我打通了妹妹的电话后,还没开口呢,她就开始唉声叹气,问我:“你有没有学习压力啊?”听了这个问题,我开玩笑地说:“你才初中,有什么压力啊?”她的声音听上去特别“累”:“当然有啊,学校作业本来就多,还要上这个辅导班那个兴趣班。前几天开学摸底考试,我紧张得一晚上都没睡好。考试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差点哭出来。而且成绩出来以后,我妈总在我耳边唠叨,烦都烦死了。”听她说完,我立刻就知道她的失落情绪和厌学情绪是从哪里来的了。状 元 经 验 说这让我想起了我高中的那段“黑暗时期”。那时候学习任务重,偏偏我的成绩还一路下滑。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满怀雄心壮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了,但为什么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越是这样想就越着急,学习的时候特别烦躁,压力也就更大。这种压力让我变得极其敏感,心里也感到特别迷茫和害怕。但是,我的老师告诉我,有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事,适当的压力反而能让人更愿意学习,进步更快。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改变急躁的心态,合理地控制学习压力,这样才能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学习。高/分/锦/囊在老师的指点下,我首先选择使用了正向反馈法。一方面,我经常自己跟自己对话,尝试着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一定能行”,用这种方式来为自己打气。我发现自己给自己打气的效果还挺好的。这些积极的、鼓励的话就好像安慰剂一样,让我能够慢慢地从考试失利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在自我对话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用第三人称进行。密歇根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关于第三人称自我对话的研究:他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这两组都将进行一场即兴演讲。面对同样的演讲压力,教授让第一组用第一人称自我激励,让第二组用第三人称来自我激励。结果在之后的演讲中,第二组的表现明显好于第一组。对此,教授也做出了解释:用第一人称激励自己时,会激活大脑中的“消极自我指示”区域,而当用第三人称自我激励时,我们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心理距离,用旁观者的客观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压力,这样不仅能绕过大脑中的“消极自我指示”区域,还能更有效地让自己把所处环境中的压力转变为动力与潜能。另一方面,我会用一些彩虹便利贴来调整自己的心情。我从文具店里买了好几沓彩色便利贴,在彩色的便利贴上写上一些很土的话,比如“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奋斗留给现在”“ 考试就是个怪兽,你一定可以打败它”等等。我把这些彩色的便利贴贴在我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比如墙上、家里的冰箱上、书桌上。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抬头看便利贴,同时告诉自己积极点。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心情逐渐好了起来。其实只要面对压力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一切就没想象中那么难了。当你感觉压力山大时,你也可以尝试用张贴彩色便利贴的办法,抬头看到这些积极鼓励的话语,说不定就能找到行动起来的动力。做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了学习动力以后,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反利用压力来刺激学习效率。你是不是经常觉得,在考场上精力更集中,表现比平时更好?在球场上命悬一线的时刻,往往会有更出乎意料的爆发力,让你打出更好的分数。这些都是身体反应被压力点燃的缘故。在压力之下,人会切换到挑战的状态,这种状态会让你更专注,而不是更害怕。有压力的时候,往往也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的时刻。在有压力时,我会先提醒自己,要沉浸在所做的事情当中,而不是沉浸在情绪里。相信不少同学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逐一抽查班上同学背诵古诗词的熟练程度,你本来还没背熟的,心里特别紧张。但当老师马上就快抽查到你时,你并没有停留在埋怨自己没有提前背熟的消极情绪当中,而是让自己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嘴上一遍遍地默念要背的古诗词。等老师抽到你时,原本还不熟练的你居然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了。这就是身体被压力点燃的效果。事实上,压力和动力是呈正比的。当我们身处在有压力的环境中时,我们的创造力和记忆力也会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短时间内背下一首古诗词是很简单的事情。其次,我会主动走出舒适区,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我喜欢挑战。在面对压力时,我会让自己动起来,主动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在单位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这里我所说的主动挑战并不是没有计划胡乱学一通,而是要提前做规划、按部就班地反利用压力。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压力,通常是因为某个学科或者某种类型的题目让我们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学不好某一学科或者弄不懂某种题型,我们会压力山大。这个时候不要害怕,要先弄清楚自己压力的来源是什么,有没有化解的可能性,一步步地梳理清楚,主动去面对让你有压力的事情,然后制定计划逐步解决。这样反利用压力有时候反而还会让我们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作为学生,从小学越来越重的书包,到初中把时间占得满满的辅导班,再到高中越来越近的高考倒计时,每个人都逃不开压力。其实压力就像是各种情绪之间的拔河比赛,一头是紧张和恐惧,另一头是兴奋和挑战,关键是如何从中找到平衡,将压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希望大家在看过这篇文章后,都能学会在学习中更很好地平衡压力,利用压力,点燃自己的学习状态,让学习更加轻松高效。Chapter 2提高学习效率,让学习事半功倍学习课代表:潘慰慈2017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效率学习高手,擅于时间管理,从不上补习班,不熬夜刷题。006 做好学习规划,让学习有条不紊很多人都说,像我们这些高考状元都是学习疯子,都特别愿意学习。其实除非必要,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和你们一样,不太愿意在学习上多花一点时间。不同的是,我们会更多地尝试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状 元 经 验 说最会学习的人,往往都有清晰的目标。他们会提前列好学习计划,根据学习任务的优先级来管理自己的时间。这样做,不但能有条不紊地学习,还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同样在学习,你每天累得要死,一刻都不敢放松,而学霸们却总是看起来优哉游哉的原因。高/分/锦/囊在制订学习计划时,首先应该关注大局。在尝试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之前,应该先学会在整个学期、不同的月份、每一周等时间段上做好统筹规划。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我都会做好下一个学期的整体规划。我会好好地思考一下接下来的一学期,我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老师、家长对我的期待是什么,怎样通过努力完成自我期待和他人的期待。我记得初中的某个学期,期末考试时我的英语成绩是120分。这个分数让我在年级排名的竞争中非常被动,所以我希望能在新学期里,将英语成绩提高到130分。制定下目标后,我就去找我的英语老师帮忙评估。她指出我英语考不了高分的主要原因是作文写得不够好,如果多在英语作文上投入精力,对英语进行专项训练,提高10分没什么问题。在得到老师的评估之后,我根据老师的意见给自己制订了四个月的专项学习计划。其中,第一个月要做好英语课文的听写和默写练习,第二个月要背诵更多英语句型,第三个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自己的写作词库,第四个月要在阅读的基础上针对句子做翻译训练。而在每个月的专项训练中,我还会明确自己每周的学习任务,比如英语听写和默写练习是每天1篇,英语句型背诵是每天5个……通过这种可量化的方法来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保证一学期的学习下来,英语期末考试的成绩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的英语成绩也如我所愿提升到了130分。就像我上面所列举的学习规划一样,我在制定每个学期计划时,基本上都会先回顾自己上一个学期的问题,反思之后,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一个学习目标。目标确定之后,再去找老师评估一下自己的目标能不能实现。老师评估后觉得可行,就要开始制定具体的实行计划。这个具体的计划要细分到每个月、每一周。每个月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每一周要具体执行哪些安排,都分条列在本子上。最后,按照重要优先的顺序,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做成一个详细清晰的日程表。要注意的是,学习计划制订后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开学后第一个月,我们可以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学习计划,看看效果如何,各个科目是不是都在稳步上升。评估学习计划是否有效,不能单纯依靠个人直觉,我们可以把月考成绩当作评估依据,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毕竟成绩是学习成果最直观的体现。如果某一学科的月考成绩稳步提高,学习效果不错,那我们就继续推进。如果效果不太好,就要及时作出调整。此外,定期回顾学习规划的执行情况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每周的计划表和备忘录进行复盘总结。学习规划的定期回顾可以以每一周为单位进行,要好好想一想自己行动清单上的内容是否足够扎实细致,如果内容比较空泛,那就再进一步细化。在定期回顾中,要认真核实上一周的执行情况,哪些地方执行得好,哪些地方执行得不好,是不是还有可调整的空间。比如上周分配的历史背诵时间,并没有将知识掌握牢靠,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时间。光是有学习规划,但不定期回顾执行情况,不进行复盘总结,就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开学初定下来的学习规划仅仅只是基于上学期的反思,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情况是不可控的,学习进度也是随时变化的。只有学会定期回顾,进行灵活调整,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另外,推荐给大家两样工具——周课程表和日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整体统筹规划。未做标注的周课程表能够让你清晰地看到接下来的一周里,有哪些具体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不同的课程做好标注,比如哪些课程是需要提前做好预习的,哪些课程是需要定期做每周总结和复盘的等等。在你准备的日历上,你需要标记一些学习上的重要时间,比如本学期所有重要考试的时间点。除此之外,你也要标记好你的课外活动日期,比如每两周会和同学进行一次篮球友谊赛, 哪一天是最要好的同学的生日等等,这样方便你提前规划日程。要知道,如果时间安排不好,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比如你想参加好朋友的生日,却发现还有很多学习任务没有做;你想在这学期稳步提高各科成绩,却发现临近考试,好几科都没有很好地复习,最后复习时实在是无法兼顾。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我们的学习任务也会越来越多,要想顺利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并且做到学习成绩稳升不降,提前做好学习规划,并且知道如何给学习任务进行优先排序至关重要。你不妨试一试以上我所分享的小方法、小习惯,看看这些方法能否让你繁重的学习任务变得轻松一些。007 课内时间四象管理,作业不用带回家上初中、高中时,我身边有很多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业做不完。有时候,为了完成作业,他们甚至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即使是这样,时间还是不够用。但我却从来不把作业带回家,基本上在学校里就做完了,回家之后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或者钻研自己喜欢的事。状 元 经 验 说很多人都说我之所以能在学校完成作业,是因为我聪明,接受新知识更快,做作业更加得心应手。但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表层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更懂得时间管理。中学时,我偶然读到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书中提到的“四象限管理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试着在学习中应用这个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时间,这让我体验到了对时间的掌控感。来到清华大学后,我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也喜欢用这个方法来进行个人时间管理。高/分/锦/囊四象限管理法最重要的一条内容就是,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的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又不紧急。第一象限,重要又紧急。这类的事情必须首先处理,比如提前安排好一周的复习计划、课后作业等,这些事情不管中途遇到什么干扰,都必须优先解决。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这类事情尽管在时间上不紧迫,但是对我们的学习和考试很重要,也要做好计划,比如单词背诵、古诗词默写等。所以呀,在每天的午休时间,我都会抽出时间默写古诗词、背诵英语单词和物理化学公式,熟记单词和公式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拿高分。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这一象限的事情会有很大的欺骗性。我们之所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紧急的事情很关键,所以我们往往会选择优先解决紧急的事情,而不是优先解决重要的事情,丢了芝麻捡西瓜,得不偿失。其实,同学之间请教问题、朋友打过来的闲聊电话……这些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事情都属于第三象限。在优先解决第一象限、计划处理第二象限的事情之后,如果遇到有同学向我们请教问题,我们再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第四象限,不重要又不紧急。这一象限的事情既不重要,时间上也不紧迫,大多是些琐碎的杂事,比如刷手机、玩游戏、发呆、闲聊等。晚上下自习,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后,回到家里面,我们可以用弹弹钢琴、吹吹竹笛这种娱乐活动来放松心情。综上所述,在运用四象限法则管理时间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象限马上做,第二象限计划做,第三象限歇口气再做,第四象限最后做。学会这一方法,你也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四象限管理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时间管理方法,具体到每天的时间管理时,我会遵循“今日事今日毕”这个人人都懂,但实际却很少有人做到的原则。不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其实就是拖延。拖延在某种程度来说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个毛病。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师妹,她和我抱怨说自己的作业太多了,时间不够,总是完不成。后来我就跟她聊了聊她平时做作业的习惯,留心观察了她一段时间。我发现,她每天的学习都没有计划,有时甚至不清楚自己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前一秒还在看书,下一秒手机响显示有新信息,她就会放下手中的书,先回复微信,想着“书等会儿再看”吧。周六好不容易认真做了一会儿真题,朋友一通电话打过来说要去唱歌,她就乐呵呵地跑出去唱歌了,心里想着“真题明天再做吧”。这种拖延的坏毛病,我们一不留神就会犯。我们完不成学习任务,不是因为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总在拖延时间、浪费时间。有时候小小地偷懒一下,想着“等会儿再看”“明天再做”,这种“明日复明日”的循环拖延,会彻底打乱我们制定好的复习计划,还会让我们产生非常大的自我怀疑,打击自信心。要想按时高质量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不把作业带回家,就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你要根据学习计划列一份纸质版的“当日学习任务清单”。任务清单可以按照“四象限法则”来做先后排序,重要又紧急的任务排在前面。每个学习任务都标明完成的时间,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就用红笔在纸上把已经完成的事项划掉,这样会让我们有完成任务的仪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励我们,让我们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高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在各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我的成绩百分之八十都是年级第一,最差时是年级第四。我把我稳定的成绩归功于“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这种习惯能够帮助我高效率地完成作业,遇到知识盲区时,也会选择当下就解决,不让问题“过夜”。“今日事今日毕”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她为学生营造了自由学习的空间。在我们初中班级的教室后面有一排桌子,每当课上有同学想讨论问题时,她允许我们走到后面进行讨论。同时,她鼓励我们高效地处理事情。晚自习时,只要我完成了作业想要提前离开,班主任都会欣然同意。这些都让我能够更加自主地支配时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但不同的时间管理方法,却会产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在紧张的学习中,运用四象限原则管理时间,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掌控时间,让学习变得轻松。008 拆分学习任务,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初中时,我在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中读到了英国散文作家威廉·科贝特自学文法的故事。威廉·科贝特认为,文法的学习并不需要减少办事的时间,也不需要占去必须的运动时间。平常在茶馆咖啡馆用掉的时间以及附带着的闲谈所用掉的时间——一年中所浪费掉的时间——如果用在文法的学习上,便会使你在余生中成为一个精确的说话者写作者。威廉·科贝特所说的“一年中浪费掉的时间”,其实就是零碎时间。学生的时间都可以分为可自主分配时间和非自主分配时间两个部分。上课就是很典型的非自主分配时间,老师在前面讲课,你除了好好听课之外是不可能做别的事情的。而可自主支配时间就比较多了,比如自习、课间,还有周末等等。如果你仔细盘算,就会发现除了大块的自习时间之外,每天还有很多零碎的时间,比如每天早上从睡醒到洗漱这段时间、吃饭前后、上下学乘车的时候、晚上睡觉前等等。这些时间都比较零碎又比较短,很多同学既没有学习,也没有玩,就让这些时间稀里糊涂地被浪费掉了。状 元 经 验 说在我看来,会学习的人和不会学习的人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学习方法,还有时间的有效使用率。在中学时,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喜欢在自习课上背古文背单词,但是我在自习课上从来不背那些,而是用它来做习题或复习功课。我身边的同学都很奇怪,为什么好像都看不到你背东西,你是怎么记住的呢?并不是我不需要背,而是我平时都是利用零碎时间把这些给背完了。这样一来,自习课上我有大块的时间做作业、做卷子,或者解决更难的题目。高/分/锦/囊零碎时间看起来虽然短,但如果你花点心思罗列出每天的零碎时间,你就知道每天到底有多少时间被白白浪费了。我上高中时,就系统地罗列出了自己的零碎时间:每天睡前和醒来后将近半个小时,上厕所和洗漱有10多分钟,乘车等车大概会有二三十分钟……这些时间虽然比较零碎,但是我统计后发现加起来大概有两个小时。如果你想利用好自己的零碎时间,首先就得清楚自己一天中到底有多少可利用的零碎时间。找个机会坐下来,拿出纸和笔,认认真真地列一个清单,把自己每天所有的零碎时间都罗列下来,让自己清楚都有哪些零碎时间是被自己浪费掉的,哪些零碎时间是适合休息、调整状态的,哪些零碎时间是适合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这样方便你更加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其次,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合在零碎时间进行。零碎时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因此像语文的大作文、数学的解答题和英语的阅读题这些需要大段时间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学习任务就不适合。而像英语的单词背诵、语文的古诗词背诵等这些小的学习任务就非常适合在零碎时间学习。有句俗话叫“语言学科天天见”,英语课文和语文古诗词是我们需要天天读、天天背,不断熟悉语感的。语言类的学科,学习重点在于重复。我们每个人都有遗忘曲线,对知识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如果不抓紧复习的话我们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此,多运用零碎时间、重复记忆和背诵,比你用一大块时间去做这件事情效果更好。我经常会准备一沓小纸条,把每天要背诵的内容写在小纸条上,比如10个英语单词、1首古诗词、5个数学小公式,又或者简短的物理、化学公式等等。这样一来,刷牙洗脸时,我们可以用它来背一首古诗词;吃早餐时我们可以播放手机里事先准备好的英语听力,做做听说练习;等公交、地铁时,我们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英语单词字条,抓紧时间背单词。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从背单词或背古诗词这种简单的学习任务入手,因为这是最简单的利用零碎时间的方式。等慢慢养成习惯后,就可以适当丰富一下学习任务类型,比如做一些复盘总结,利用零碎时间回想一下自己这阶段的学习成果,哪些地方学得有点吃力,哪些还需要加强等等。如果针对一些学科,已经形成了知识结构图,那么也可以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看一下知识结构图、对知识框架做一下梳理等等。另外,学习中耗时比较长且不太适合用大块时间来完成的大任务,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利用零碎时间来完成。阅读就是典型的可拆解型的大任务。在中小学阶段,我们都需要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老师经常会让我们看一些经典名著,或者对学科很有帮助的课外读物。但是这些书籍通常都很厚,很多同学光看着几百页的页码都觉得心里害怕,产生畏难的情绪。而且,由于课业压力,初中生尤其是高中生,根本没有大块的时间来专门读这些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学会合理拆分一本大部头作品,利用零碎时间做阅读。比如一本300页的名著,我给自己安排的任务是每天读20页,然后我在早上吃饭时抽空看了5页,坐公交上学的途中看了10页,晚上熄灯睡觉前再看5页,一天的任务就用三段零碎时间给搞定了。这样坚持15天,就能把一本300页的名著读完了。这种“大任务拆解法”完成起来很轻松而且没有压力,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除了阅读页码较多的大部头书籍以外,你也可以在其他耗时较长的学习任务中多尝试大任务拆解法,将那些看起来很耗时间的学习任务拆解为能够在零碎时间完成的小任务,降低完成难度。单个零碎时间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多个零碎时间加在一起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适当地选择学习任务,把它们放在零碎时间解决,就能省下很多时间去攻克更难的问题。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不妨马上行动起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