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是怎么长大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9 01:01:11

点击下载

作者:吴晓波,大头思想食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腾讯是怎么长大的

腾讯是怎么长大的试读:

为什么是腾讯

1

今天讲的是目前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这18年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这个课题开始于2011年,当时腾讯刚刚打完著名的3Q大战,马化腾提出腾讯进入半年的修整期。在公关部的主导下,腾讯在北京、三亚及杭州等城市组织了10场专家座谈,主题是“诊断腾讯”,共计72位互联网专家与会。腾讯希望邀请一个人来写腾讯,让大家了解真实的腾讯。当时腾讯两个创始人张志东和陈一丹来杭州找我,问我有没有兴趣承担这个任务。

我在2005年出版过一本中国互联网的书,那个时候的阿里也是希望让大家了解阿里巴巴,我们当时就找研究员研究了近一年,出了一本书:《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官方授权的传记。我曾研究过阿里这家电子商务公司,但对腾讯还是很陌生。

我碰到一些做风险投资的人,他们说2008年以前,北美的人来研究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到北京或上海,2008年以后才有人知道深圳有一家公司叫腾讯。因为在那个时候中国还处在门户时代,腾讯则是一家IM工具的公司,它影响的是三线以下的编程少年或者高中生。2008、2009年,如果你在工作时用的IM是QQ的话还会被嘲笑,因为那个时候都是用MSN。早期的腾讯是被边缘化的公司,虽然很赚钱,但是不大受关注。

到了2011年3Q大战以后,大家才觉得它很重要,那个时候我开始写这本书。当时约定,这本书在2013年腾讯创业15周年时出版,结果2013年没有写完,因为这个企业太复杂了。我前后调研了100个腾讯中高管的干部,外围也做了一些调研,后来我做自媒体,这本书就一拖再拖。直到腾讯创业18周年这本书才付梓出版。所以写这本书前后一共用了6年时间,这也是我写过的最漫长的一本书。

我花一天的时间来讲我所理解的腾讯,但我不认为我完全了解了这家公司。18年前,它可能是从一个错误开始起步的,走上了一条仿冒的道路,很长时间内都是在边缘徘徊,到如今逐渐成长为一家2万亿港币的公司,还在不断的迭代过程中。这家公司有3400个产品,他们把自己叫做一个生态体系。研究一个企业很容易,我研究过中国很多制造业公司,也写过《大败局》之类的书,但是像这种生态型的公司,这种边界非常模糊的公司是很罕见的,所以我只能大概了解它的脉络,我只能在不断的讲述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我的观点。所以这本书的序言就是——“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腾讯就是一座还在不断喷发的火山”。

对腾讯的调研也很艰难。对一个财经作者来说,这家公司有两个大难点。

第一点是这家公司很不注意自己历史。腾讯有一个资料室,但资料室中公司的简报只到2005年,历次的重要会议没有文字资料,也没有影像资料。他们说我们公司是靠邮件管理的公司,有的是大量的邮件。我问张小龙他做QQ邮箱时的决策过程是什么样的,他说马化腾给我写了1000多封邮件,要不要给你看一下?

互联网人有一个特点:他们认为一旦过去就是历史,历史对他们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明天。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行业,一旦过去就不关注了。这个说法对作者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对我们作者来说,过去很重要。我做调研、访谈的时候他们对过去都是很模糊的,甚至一件事情有八个说法。因为历史没有被凝固住,是靠邮件管理的,所以一个事实有很多种的说法,需要不断地求证。

第二点是腾讯的高管绝大部分是理工男。我采访完他们,觉得女生和他们谈恋爱会很倒霉,因为他们不注重细节,他们脑子里都是数据。他开发了一个产品,我问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戏剧性的东西。没有,他们都是说的数据。对我们写作者来说,有反差有落差有戏剧性才可以把书写的跌宕起伏。在他们的逻辑中,所有东西都是推演的结果,很难有戏剧性的过程,这也造成了我写书时的困扰,整个调研、采写的难度大幅度增加。

对我来说,这一次的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很少能看到一家公司在18年时间变得这么庞大。大家知道,互联网是在北美诞生的,但是如今被互联网改造得最深是中国。中国的传媒信息产业、制造行业、服务行业、金融行业……几乎都被互联网改造了。

互联网应用最为彻底的也是在中国。

我的家乡在杭州,今天在杭州85%的菜场都可以用支付宝支付,这是从前很难想象的事情。在西班牙看电影,你需要到电影院门口排队,这在上海和杭州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6年《腾讯传》的写作过程,也是我对互联网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特别是2014年我做“吴晓波频道”自媒体以后,每天都在考虑在新的移动社交环境中怎么让我们生产的内容传达得更远,怎么做社群经济和社群试验。这和我对腾讯的调研有很大的关系。《腾讯传》写的是腾讯18年的发展历史。我们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中国被互联网改造得最为彻底?为什么中国成为互联网试验最为成功的区域性市场?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腾讯?为什么是这一批人在南方创造出了2000多亿美金市值的世界级公司?他们在商业模式和管理思想上有什么领先的部分可以在全球的意义上给大家启发?

这些是写《腾讯传》的初衷、简单的过程和想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和马站长们

腾讯的创始人叫马化腾,1971年10月29号出生。你在百度上搜他的出生地是汕头成田镇,这个是错的,中国身份证上面的籍贯是他爸爸的出生地。他出生在海南东方市的八所港,这个地方非常偏僻,是解放军打进海南的时候国民党部队最后撤离的地方,那里一半以上是苗族人。

马化腾中学时到深圳读书,那个时候深圳在搞开发。他高考在1989年,那个时候北京政治动荡,所有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到北京去,所以那一年是深圳大学生源最好一年,几乎所有的深圳孩子都到了深圳大学。他从小最大的爱好是天文,到现在还是天文爱好者,他和我说从小学开始到现在唯一一直在订的杂志就是《天文爱好者》。

在深圳大学,马化腾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他是C语言专家。采访他的班主任时,老师说了两个细节,一个细节是说他签名不一样,一般理科生签名只是写名字,他签名的时候会把“马”字画成马的样子。另一个细节是说他很捣蛋,那个时候有个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经常被病毒侵入,老师说这个就是马化腾他们干的。

在大学三年级末的时候,马化腾赚到了他第一笔钱——5万元。他做了一个股票分析系统,现在这种股票分析系统已经是很普通了,不过当年是没有的。马化腾毕业于1993年,1992年我一个月工资是300多块钱,他那个时候赚了5万。

马化腾毕业以后到了润迅公司。润迅公司是中国南方最大的BB机公司。早年的BB机在各个省都是独立的,这家公司利用卫星联网,发明了秘书台服务功能,靠开发这个技术拿到香港和广东之间切换协议的授权,成了中国南部最大的BB机服务公司。润迅公司在香港上市,曾经是香港恒生指数的公司,有五六亿的高利润。现在问那家公司出来的人,大家都不记得有一个人叫马化腾,因为他那个时候是一个级别很低的主管,是根本不被人注意的一个小年轻,是一个普通的写代码的软件工程师。

同时他又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应用者。大家知道,大型计算机诞生在1946年,计算机早年是军方用的,到了1980年发生了第二次的石油危机,全球的制造业进入紧缩期。石油危机以后,发达国家把制造能力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把制造引入中国。80年代中国的开放是石油危机带来的工业化革命遭到停滞的一个结果。

1980年,美国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写了《第三次浪潮》,他说,人类第一次浪潮是农耕文明,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他认为工业文明到80年代即将结束。人类第三次浪潮就是信息化革命,他认为计算机技术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他在那本书中提出了两个观念,第一个是世界会被推平,他认为从此以后会出现非常庞大的经济营利性组织,就是跨国公司;第二个就是在信息化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大数据,大数据这个名词就是他发明的。这是本跨时代的书。1984年,美国有了第一个互联网,人类进入互联网时期。

中国的互联网起步要比美国晚了十年。1995年,国家第一次允许互联网进入中国。当时有两个节点,南面在深圳,北方在北京,所以说深圳和北京是中国互联网接入的两个桥头堡。1993年、1994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些零零散散和信息化革命有关的工具和技术,最著名就是惠多网。那时在电脑界面上的一个BBS讨论区,这个讨论区不是通过互联网来连接的,而是通过电话线连接的,BBS上大家可以发言,第一个发言完毕下线后第二个才可以发言。当时惠多网在中国有十几个城市有站点,北京的站长是雷军,珠海的站长是求伯君,深圳的站长是马化腾,宁波的站长是丁磊,杭州站长是马云,所以这些著名的互联网人,他们很早就互相知道对方。

我有一次见张小龙,问他第一次知道马化腾是什么时候,他说是在1996年左右。那个时候张小龙比马化腾出名,他做了一个电子邮箱(Foxmail)。有一天,有个人写了一封邮件给他,说你这个邮箱中有错误,我给你指出来。这个人就是马化腾,过了几年马化腾把Foxmail收了。

马化腾是深圳站点的站长,他把站点起名叫Ponysoft, pony就是小马驹的意思。在全国10多个惠多网中,深圳站是最豪华的,他家有4条电话线8台电脑。那个时候电脑很贵,他姐姐在电信局工作,给他电脑价格比较便宜,他就是用卖了炒股软件的5万元买来电脑做惠多网。当时的马化腾在润迅公司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工程师,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是其中一个著名网站的站长。

马化腾做惠多网是1994年左右,到1995年,中国随着互联网工程的实施慢慢地进入到互联网新时代。1995年,31岁的马云在杭州做中国黄页。阿里巴巴比腾讯晚,阿里巴巴是1999年3月创办做电子商务。中国黄页早年也是建立在中国电信的基础上做电子商务的。马云在杭州做中国黄页没成功就到北京和外经贸部一起做,但也没有成功,之后他又回到杭州做阿里巴巴,后来就成功了。

1995、1996年最出名就是中国科大毕业的张树新,她现在做阿拉善联盟的慈善。张树新当年创办了瀛海威,看过《大败局》的人就知道,《大败局》里面有一个完整的瀛海威故事。当时她在北京中关村租了个很大的牌子,说,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多远?向北1500米,他们公司的位置。她是中国互联网最早出名的人。

张朝阳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他的一个老师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出过一本书叫《数字化生存》。张朝阳看了这本书以后回国创业,尼葛洛庞帝投资他创办的第一个公司叫中国商务网。中国早年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批用户就是企业。当年还有一个人是田溯宁,但是最早的这一批人做的东西很快都死掉了。

然后三个门户就起来了。那个时候北美出现了一个华人企业家叫杨致远,做了一个门户网站——雅虎,雅虎是门户加搜索的模型。王志东早年做中文之星,后来做了四通利方,当时在四通利方里有一2篇很火的文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再后来他做了8848电子商务网站,然后就慢慢变成了门户,最后变成了新浪。

雷军当年做软件。丁磊1995年以后从宁波电信局辞职到了深圳,他见的第一个人就是马化腾,因为他们都做惠多网。丁磊到一家公司工作,这个时候北美的杰克·史密斯做了Hotmail,后来被微软收购了。后来中国很多人做邮箱,张小龙做了Foxmail,丁磊做163邮箱。163当时和电信合作,他很快赚到第一笔钱。丁磊把这个邮箱变成了系统,然后50万一个卖给各个公司,他是这拨人里第一个成为百万富翁的人。

马化腾创业是在1998年11月11日,根据我确切地调查,这一天是不存在的。很多人都创业过,你不知道创业具体是从哪一天算起,是从吃合伙饭还是从拿营业执照算起?所以这一天是被虚构出来的。

他的公司名字叫Tencent, Tencent的原形是Lucent。我问过马化腾,腾讯的“腾”是不是就是马化腾的“腾”,“讯”就是润迅的“迅”,他说不一定。因为公司是他爸爸去帮他注册的,注册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名字,第一个名字叫网讯,这个已经被人家注册掉了,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也被注册了,腾讯是第五个,就只能注册为腾讯。把Tencent拆开来就是Ten cent,十分钱的意思,所以说他命里注定要这么赚钱。

公司当时创业是五个人,四个是他的中学同学和大学同学。张志东是马化腾的大学同学,考试永远是第一名,所以他当腾讯的CTO。腾讯的人和我说,张志东未必是全中国开发程序最好的人,但他绝对是全中国最有产品感的人,和马化腾是技术型的搭档。陈一丹是马化腾的高中同学,大学本科读的是深圳大学的化工,硕士读法律,所以他管腾讯的法务、行政这一块的工作。许晨晔和马化腾的关系最亲,他们高中、大学都是同学,同一个寝室,所以他管理腾讯的公共事务。当年创业是没有什么猎头的,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说干不干?这些人在一起说,我们四个人没有一个会做生意,没有一个会做销售,我们要找一个做销售的人,就找了曾李青。

这五个人一起创办了腾讯。

创业的地方是深圳的赛格科技园。赛格是深圳的国有企业,早年做音响,到了90年代初,这家企业不行了,就把厂房拿出来做孵化园。这个地方的二楼有100多平方米,里面有一个房间是马化腾的经理室。实际上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办公地点,第一个办公地点是在一个二三十平的房子里。那个时候他们凑了50万。

谁投资了腾讯?

五个人聚在一起,马化腾说我们有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要干。他说我们原来是搞BB机的,现在有互联网,我们要做一个互联网的寻呼系统。因为BB机只能接受短讯,他想做一个系统把BB机和互联网衔接起来,把互联网上的一些新闻、股票信息定制到BB机上面去,然后卖给全中国的寻呼机公司,他们再把这个服务卖给全中国所有的BB机用户。原来BB机只能收信息,现在可以收到《人民日报》的新闻,可以收到股票的行情,可以定制一只股票,这个生意好不好?结果这个生意做了两天就亏了。

为什么这个把BB机和互联网衔接起来听上去很美的生意亏了呢?因为马化腾1998年创业的时候,BB机要没落了,手机即将普及。所以创业一定要找一部上升的电梯,你想要拯救一个没落的行业,肯定会成为一个殉葬者。腾讯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然后怎么办?他们跑到全国各地卖网络寻呼系统。有一次,曾李青到广州电信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招标书,招标什么东西?当时中国出现了一个ICQ,这个产品是三个以色列的人发明的。ICQ就是IM系统,通过ICQ可以在网上和朋友对话。1998年左右,这家公司被当时全世界最贵的互联网新闻集团——美国在线以三四亿美金收购了。美国在线开发这个产品,ICQ就在全世界被拷贝,当时中国也有很多人复制。从现有资料看,台湾的资讯人公司第一个推出了繁体中文版ICQ,起名为CICQ,1998年8月,资讯人进入大陆市场,推出简体中文版的PICQ。几乎与此同时,南京有两位青年工程师创立北极星软件公司,推出了一款类似ICQ的产品“网际精灵”。

曾李青看到广东电信招标书时,广州电信问有没有人可以开发一个ICQ的产品给我们,我们愿意花钱买。曾李青就问张小龙能不能弄,他说我们可以弄,然后就应标,结果落了,那个标早就被定了。他们就说养着吧,因为已经开发出来了。于是就把ICQ养在那里,想一个名字叫OICQ。

那个时候他们开了一个会来讨论腾讯未来要怎么样。五个人讨论出的一个结果是这个公司要活下来,我们目标是什么?我们目标是三年后我们这个公司要到18个人,第二件事是要把OICQ养起来。OICQ的用户最大的规模在三年内要达到多少?马化腾的QQ号是10001,5位数,他们认为OICQ的极限用户是99999人,十万人是极限了。他们编码就是5位,现在的QQ号有10位数了。

这个时候的腾讯经历着一个连滚带爬的过程。你会问我为什么全国模仿ICQ有这么多,但活下来只有OICQ?现在ICQ还在吗?我模仿你你为什么不在了?那么多人模仿为什么我活下来了?腾讯做ICQ的时候,团队就一直在研究IM系统怎么适应中国的国情,他们找到了一点,这一点现在看来是上帝给的礼物,他们发现了一个事实——欧美市场的电脑使用者和中国市场的电脑使用者的最大区别就是欧美人的电脑是他们自己家的,中国绝大多数人使用的电脑是网吧的。中国有十万个网吧,像赛格软件园,腾讯在二楼,三楼就是网吧,他们第一个敏感地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背后是涉及一个很大的技术迭代。

如果所有人都拥有电脑的时候,我开发一个软件,就要把所有的信息留存在客户端。如果这个电脑不是你的,你今天在网吧上网,明天换一个网吧,所有的信息都不见了,那怎么办?ICQ和OICQ看上去是一模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信息不是在客户端,而是在服务器。当信息在服务器的时候,信息可以从服务器中被调取出来,这是腾讯第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是上帝给的礼物,全中国所有做ICQ的模仿者都是按照ICQ来做的,所以他们没有活下来。腾讯首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程序写作的问题,是一个协议的问题,ICQ的协议是TCP协议,TCP是比较轻级的协议,腾讯的QQ是UDP协议,是要从服务器调取,对服务器的容量要求比较大,所以腾讯早期很烧钱就是这个原因。那个时候服务器很贵,他们大量的钱用在服务器上。

腾讯的OICQ上线了以后,他们保持了一个两周一次迭代的战略。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产品的用户都是在不断地适应的,你永远无法一次性完成一个完美的产品,任何产品都存在着错误。这是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最大的区别,所谓的制造业就是做标准化的产品,这个产品一定要完美无缺,而且可以被无限制地拷贝,在拷贝的过程中降低成本。互联网产品不完美,怎么办?我可以在和用户交互的过程中不断的迭代,所以他们从第一天起就和之前模仿者不一样,腾讯QQ有几百个迭代产品,QQ632版就是第六版本第32次迭代。

早期,腾讯除了把信息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以后,另外还不断地开发出一些新的技术功能。比如说,OICQ比ICQ先进就是开发了离线消息。ICQ是在线的时候可以交流,你下线别人就找不到你了;OICQ是你下线了也没有关系,你上线就可以看到别人的留言。

再然后他们推出的产品是陌生好友。ICQ必须是熟人之间的关系,OICQ则是在BBS里看到一个陌生人就可以邀请他成为好友来进行交流。陌生的好友被使用以后,互联网在疆域的意义上就被彻底击穿了。

早年大家用QQ,会发现消息到了的声音是很像BB机的声音。腾讯早期有讨论过,ICQ是没有提示音的,但是腾讯有提示音,就是BB机的声音。所以说,腾讯有很浓重的BB机情结,最后就是体现在这个声音上。

QQ上线是1999年2月10日。腾讯是1998年年底创办的,前面三个月到半年这段时间是一个焦头烂额完全找不到方向的阶段。在腾讯创办3个多月的时候,它做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开始做了很多的创新。这些创新使腾讯在早年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它曾经有一段时间保持了60天用户翻4倍的记录,后来到了1999年年底,通过一年时间它的用户已经达到几千万。

但是有一个很糟糕的地方,就是它始终不知道怎么赚钱,IM软件怎么赚钱?ICQ到死的时候都没有找到赚钱的方法。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很有意思,你可以说它是仿冒的结果,但你会发现,最终成长了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公司是有它的创新的,它可能在技术方面有创新,可能在商业模式方面有创新,可能在用户关系方面有创新。为什么2016年全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基本上都是本国人的产品,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明天脸书、推特这些公司进入中国,他也未必打得赢中国公司。中国十多年来,这批互联网公司进行了无数的基于本土化的微创新。

2004年,MSN到最后也没有想到中国市场有一个显著的本土化特点——中国网吧市场。

1999年、2000年是纳斯达克泡沫非常非常大的时期,当时中国的新浪、搜狐和网易都是在2000年4月到7月之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048.62,之后纳斯达克就下滑了,中国的三家门户上市完成,他们通过上市获得了资金。那个时候是门户时代,腾讯还没有上市,它做的IM产品不在主流市场的视野内,腾讯过冬的资金是在2000年4月拿到的风险投资。

马化腾那个时候第一次知道风险投资,他当时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想要借钱。我听到两个人和我讲这个故事,不过马化腾自己亲口否决了,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有一个人借他20万,马化腾说我换股票给你,那个人说我和你爸爸是朋友,钱还不还不要紧,股票不要了,这个公司肯定没有未来的。马化腾曾经到北京见了很多人,没有人看好他。但是他运气很好,在2000年4月和2001年5月得到了IDG和盈科的投资,IDG是中国最早做风险投资的,当时看中这个项目的是王树,投资了220万美金,估投后为500万美金的市值,所以IDG和盈科共拿了40%的股份,IDG拿了20%,盈科拿了20%。

盈科的老板是李泽楷,如果2000年4月李泽楷投资了腾讯以后忘记了这个事情,今天他就是首富。胡润富豪榜最新公布的榜单显示,中国首富王健林有2100多亿人民币,如果李泽楷这部分股票在的话就有1.5个王健林,大概是4000多亿港币左右,但是很可惜他在2001年6月把这部分股票卖掉了。这可能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的错误。

2000年4月腾讯融资以后,5月股灾就到了,那一年,整个纳斯达克股市跌了1万亿美金,互联网很多公司市值都跌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网易差点退市。马化腾又没钱了。这个时候,有一个美国人出现了,他叫网大为,现在还是腾讯的高管之一,他在腾讯的职位是CXO——首席探索官。

网大为见马化腾的时候,QQ用户已经过亿。他推荐了南非的公司MIH以6000万美金拿了腾讯32.8%的股份,而且到今天也没有减持过,所以,腾讯股东里面最赚钱的是这家南非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盈科全部出光了所持股份,IDG留了7.2%,后来在腾讯上市前也基本出完了,今天IDG最痛心事情就是把腾讯的股份卖了,如果不卖的话他将是最赚钱的风险投资公司。

腾讯当年在最艰难的时期就是靠了IDG、盈科和MIH躲过了股灾。经历过股灾的人都说,在最冷的冬天最需要的是现金,就是这个道理。

QQ的盈利之困

躲过股灾以后,腾讯有钱了,有产品了,也有用户了,最大的困扰是:怎么赚钱。腾讯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广告,广告是最简单的。马化腾对我说,当年腾讯的用户不比新浪少,有1亿左右,新浪也是1亿多,那个时候中国的上网人口也只有2亿左右,但是腾讯的广告定价是新浪广告定价的1/25都卖不掉。原因可能是大家认为新浪门户的广告传播效应好,所以腾讯的广告一直卖得很差。一直到2006还是2007年,腾讯的广告才超过新浪。腾讯的广告部门叫OMG(网络媒体事业群),腾讯2013年推出的“广点通”目前更是有100多亿元的收入。

广告卖不掉怎么办?卖会员。当年曾李青印过几万张的QQ会员卡,还卖过QQ靓号,像卖汽车牌照一样逢八逢六加点钱。另外就是腾讯通业务,这是2B业务,腾讯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做好过2B业务。因为腾讯是一家典型的在线公司,2B业务需要强大的线下营销能力,而腾讯并没有这个基因。

2001年,腾讯实在是穷疯了,QQ开始收费。一收费以后马上出现了20多个IM软件,当年最火的叫UC,网易的泡泡,所有的门户都有自己的IM软件,用户被分散后腾讯就无法再实行收费策略了。所以说互联网就是流量为王,免费才是王道。这就是公园模型,公园是免费的,玩公园里的某样东西是收费的。

2000年到2005年大概5到6年的时间里,腾讯9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2000年4月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的,剥离出来的团队是年轻人。中国移动剥离出来以后就开始创新,当时中国移动在广东地区有一个年轻的副总叫鲁向东。他提出,日本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一个产品,叫增值服务,向内容供应商开放整个电信系统,由内容供应商提供增值的内容,以85%比15%分成,平台拿15%,内容供应商拿85%。这样,中国移动除了打电话以外,还可以向用户提供新的业务,像彩信、短信、手机报等等。

这个增值服务引进中国之后,推出了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向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开放。广东地区的网易和腾讯十分积极,网易就是靠短信业务翻身的。

为什么这样的短信业务在美国没有呢?在使用通信产品上,中国人和美国人有很大的区别,美国人直接打电话居多,而中国人爱发短信。中国的通讯费很贵,短信是1毛1条。在相当长时间里,美国一年的短信量相当中国春节一天拜年的短信量。移动梦网正是利用了中国人的这个特点。

腾讯比网易更赚钱。网易是一个新闻门户网站,它通过移动梦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