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0 05:32:1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

1.1 复习笔记

一、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经济

1.货币与经济的联系(1)货币、财产、收入、财富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

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尽管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可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入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富”是指“多”,“财富”是表示财产多的意思。人们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2)货币与经济周期

在经济高涨和繁荣时,货币的流通速度会加快;而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货币的流通速度会减慢。可以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趋势来预测经济走势,还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预测物价的变动。(3)货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当总产出或有效总供给不变或者供给增长跟不上需求增加时,则会导致物价上升,甚至通货膨胀。而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时,会引起货币流量缩小,如果没有及时注入足够的购买力,则会引起总需求下降,导致物价下跌,甚至引起通货紧缩。(4)货币与利率

利率是用来反映使用资金的价格的变量。当货币供给量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当货币供给赶不上货币需求时,利率就会上升。(5)货币政策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将货币对经济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人们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使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或调节利率水平等,进而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达到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银行的功能(1)中介功能

中介功能是银行的基本功能。

银行发挥的中介功能有两个方面:

①信用中介

银行主要用吸收存款等方式集聚资金,用贷款的方式运用资金,实现调剂社会资金余缺;

②支付中介

银行用吸收活期存款的方式为客户办理转账、支付等业务,以达到节约现金流通费用的目的。能够充当支付中介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2)货币供给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提供存款货币。银行的这种能提供更多存款货币的功能被称为信用创造功能,这是银行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3)其他功能

银行除了具有中介功能和信用创造功能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功能,如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促进金融创新等。

3.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不仅与个人的财产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融市场有不同的分类法:(1)按交易标的将金融市场划分

金融市场可分为证券市场、信贷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等。

证券市场又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等。

信贷市场又可以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等。

外汇市场又可以分为即期交易市场和远期交易市场等。

黄金市场又可以分为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等。

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又可以分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和金融互换市场等。(2)按交易期限划分

金融市场可分为长期资本市场和短期货币市场等。

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1.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1)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除了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资金融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融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金融机构种类与数量的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经济的轮廓也不断清晰和完整。(2)金融促进经济发展

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演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1)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经济货币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从测量经济货币化的三个常用指标来看,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内生产总值、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以及人均实际广义货币量都比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大提高了。(2)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银行作为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依然保持,银行作为社会分配中心、经济信息中心和资金调剂中心的地位已经形成。同时,一个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也已产生。在这个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职能不断健全,其调控手段不断完善。(3)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金融创新浪潮正在以更强劲的势头向前推进,新的金融工具在不

断出现,金融衍生工具组合层出不穷。货币形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电子货币已经出现,信用卡等支付手段正在逐渐取代传统货币。(4)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动机早已不再仅仅是为了交换商品或预防未来不确定的支出需要,而是更注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持币本身所带来的收益。借助于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经济主体在追求实物资产增长的同时,可以比较方便地谋求金融资产的增值。(5)金融调控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在金融经济中,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引导着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流转,从而使货币能充分发挥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作用,并引导着生产要素的转移。以实行货币政策为主要方式的金融调控也就比传统的市场调节显得更有效。(6)金融深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金融深化是发展一国经济的必经之途。金融深化,就是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金融深化的实质是要求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以便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3.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

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搞好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这是因为,金融业发展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稳定与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充分重视金融改革先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以后逐渐发展为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机构在内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金融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加大了金融市场建设力度,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贴现与再贴现市场、回购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业改革的成果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如果一国的金融改革滞后或金融业发展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则会对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人们对金融,包括对货币、银行、信用、金融市场这些范畴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学习、了解和研究。

4.如何学好货币金融学(1)明确学习的指导思想

在我国,要学好货币金融学,就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还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使我们最广泛地接受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一切科学知识;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才能使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一切科学知识,使我们能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更好地把握这一学科的发展趋势。(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①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包括古今中外的重要文献,并开展讨论;

②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货币、财产、收入、财富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正确地对货币、财产、财富、收入加以区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周期。(1)货币和财产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尽管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2)货币和财富“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例如,健康强壮的体魄、乐观开朗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毅力等。这些都不是仅用货币就能换得的,也不是用货币所能计量的。(3)货币和收入

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入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人们的收入中还会有一些是以非货币的实物资产形式给付的,如实物奖品。

2.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有何影响?

答: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表现在:最早的金融活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借贷、支付和汇兑业务相继大发展,金融活动范围随之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信用为中心的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广泛建立,从而加速了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相互渗透、密切结合,产生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一经形成,便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中心。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特别是随着资本输出规模扩大及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国际金融的发展又把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金融活动提高了动员、积聚和分配社会资金的效率,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可见,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看,经济发展都已离不开金融。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反映出来:(1)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经济货币化是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金融资产交易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热点,金融交易的规模早已超过商品交易总额。金融活动不仅能满足商品交易规模扩大的需要,而且还同社会发展机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银行作为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依然保持,银行作为社会分配中心、经济信息中心和资金调剂中心的地位已经形成。一个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也已经产生。在这个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职能在不断健全,其调控手段不断完善,调控效果也不断提高。此外,其他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在资金融通与信用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金融创新浪潮正在以更强劲的势头向前推进,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随着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发展,货币形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电子货币已经出现,信用卡等支付手段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货币。(4)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动机早已不再仅仅是为了交换商品或预防未来不确定的支出需要,而是更注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持币本身所带来的收益。借助于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经济主体在追求实物资产增长的同时,可以比较方便地谋求金融资产的增值。(5)金融调控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在金融经济中,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引导着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流转,从而使货币能充分发挥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作用,并引导着生产要素的转移。以实行货币政策为主要方式的金融调控也就比传统的市场调节显得更有效。(7)金融深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金融深化是发展一国经济的必经之途。金融深化,就是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金融深化的实质是要求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以便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4.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答: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①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除了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②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人类社会处于传统的货币经济向金融经济转化的过程之中。其间,每一步转化都是由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引起的;随着资金融通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融通方式日益多样化,金融机构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经济的表现形式也不断清晰和完善。(2)金融促进经济的发展

①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演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特别是随着资本输出规模扩大及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国际金融的发展又把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②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经济发展都已离不开金融,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5.怎样才能学好货币金融学?

答:要学好货币金融学,应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的指导思想

在我国,要学好货币金融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这一学科给我们提供的理论知识,这要求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①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应认真学习货币金融学相关原理,并运用相应的理论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特别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对已有理论加以发展,做到把学习基本原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②要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我们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寻找出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发展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③我们要在学习中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包括古今中外的重要文献,并开展讨论,充分借鉴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深化我国金融改革所用。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金融市场(四川大学2006年研)

答:金融市场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它包括如下三层含义,一是它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场所;二是它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三是它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种证券的价格)机制。

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和资金的利率能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资金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迅速、合理地流动。金融市场作为货币资金交易的渠道,以其特有的运作机制使千百万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汇成巨大的资金流推动和润滑着商品经济这个巨大的经济机器持续地运转。金融市场还以其完整而又灵敏的信号系统和灵活有力的调控机制引导着经济资源向着合理的方向流动,优化资源的配置。在金融市场上,价格机制是其运行的基础,而完善的法规制度、先进的交易手段则是其顺利运行的保障。

2.间接融资(南开大学2000研)

答: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形式。其优势在于:①可以动员零星存款;②可以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③实现期限转化;④通过资产多元化降低风险。其劣势在于割断资金供需双方联系,对中介机构更为依赖。当前,直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对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

3.汇票

答:汇票是指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一张合格的汇票要求包括如下内容:①在票据上注明为“汇票”;②注明发票人、收款人和付款人的全称并由发票人盖章;③注明一定的货币金额;④注明发票时间;⑤注明到期时间;⑥注明系无条件支付。

汇票包括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两种。前者是指企业之间在赊购赊销商品时,由赊销方(债权人)向赊购方(债务人)或其委托银行发行的票据,它要求赊购方或其委托银行签章承兑,承认在汇票到期日付款给赊销方或持票人。承兑后的汇票称为承兑汇票,由赊购方自己承兑的汇票称为商业承兑汇票,由赊购方委托银行承兑的汇票称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汇票是银行承办汇兑业务时发出的票据。

4.信用卡

答:信用卡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需要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一般要向银行或经办公司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取得。信用卡的持有者可在当地或外地指定的商店购货、旅店投宿、饭店就餐、车站乘车等。

5.汇票与本票

答:这是商业票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本票是出票人承诺自己在约定期限内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支付承诺书。它涉及到两个关系人,即出票人和受票人。汇票是出票人命令付款人在见票或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它涉及到三个关系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持票人。二者均可背书转让,被背书人对前手拥有追索权,但汇票需经过承兑方能生效,其中经银行承兑的票据信用较高,更容易流通。

6.贴现

答:指票据持有人为取得现金,用未到期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的行为。银行按一定的贴现率扣除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贴现人。票据到期时,银行持有票据向出票人、背书人或承兑银行兑取款项。若贴现息为R,票面额为P,贴现率为r,时间长度为n,则。贴现是发达国家常用的融资方式之一,需要发达的商业票据作为基础,在我国尚需进一步发展。

二、选择题

1.(  )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A.信用 

B.货币

C.金融 

D.银行【答案】C【解析】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银行、证券、保险三项业务的融合已为各方所关注。

2.在货币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中,若货币数量不变动,同一经济体内的经济状况是繁荣还是萧条,一般与(  )变化有关。

A.利率

B.收入

C.货币流通速度

D.都不是【答案】C【解析】在货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同一个经济体内的经济活动状况会有不同的表现,其与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化相关:①在经济高涨和繁荣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往往会加快;②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又往往会减慢。

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爱德华·肖、罗纳德·麦金农等经济学家们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受其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进行了称之为(  )的改革。

A.金融深化

B.金融创新

C.金融抑制

D.金融体制【答案】A【解析】金融深化,就是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金融深化的实质是要求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以便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改革已经在很多国家广泛开展。

4.以下(  )是关于货币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

A.货币和收入不是同一个概念

B.收入是货币的流量概念,是某一段时期内的货币变动量

C.货币是流量概念,收入是存量概念

D.人们的收入大多表现为货币【答案】ABD【解析】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故A项正确;人们的收入大多表现为货币,收入水平也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收入不等于人们持有的货币,故D项正确;收入是货币的流量概念,是某一段时期内的货币变动量,故B项正确,C项错误。

三、判断分析题

1.货币和财产是同一个概念,货币与财富不是同一个概念。(   )【答案】错【解析】货币和财产不是同一个概念,货币与财富也不是同一个概念,货币只是财产或财富的一小部分。

2.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  )【答案】对

3.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所以,人们的收入就是他所持有的货币。(  )【答案】错【解析】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是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只是他收入的一部分。

4.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上升。(  )【答案】错【解析】利率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货币供求。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下降。

5.能够充当信用中介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答案】错【解析】能够充当支付中介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简答题

1.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重要作用?(东南大学2012金融硕士;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3研;东北财大2006研)

答:金融市场对于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媒介作用。金融市场能够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它促进了资金债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的调动,从而在宏观上实现由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使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2)积累作用。它能够续短为长,积少成多,为资金的积累与扩张创造条件,从而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发展。(3)调节作用。金融市场能够运用市场力量,有效地配置资金,从而使真实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它对于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调节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有着重要意义。(4)传导作用。一方面,金融市场可以通过各种金融指标的变动,反映出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状况,为政府提供市场经济活动的信号;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够有效地影响资金的供求状况,所以为政府提供了经济调控的一种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操作来达到对宏观经济的适时、合理的调控。

2.为什么说资金的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4研;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研)

答:(1)由赤字单位(最终借款人)直接向盈余单位(最终贷款人)发行(出卖)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这种融资方式称为直接融通。它的优点在于:

①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易于互相了解;

②没有金融机构作中介,因而双方均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③手续简便,节省时间;

④这种金融要求权通常采取有价证券形式,适合市场的需要,可以转让,具有流动性。

但是,直接融资也会受到时间、期限以及融资金额的限制。(2)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没有直接契约关系,双方各以金融中介机构为对立当事人,即金融机构发行(卖出)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换取盈余单位的资金,并利用所得的资金去取得(买进)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这种融资方式称为间接融通。它的优点在于:

①金融机构有专门人才来对筹资者的各种状况进行深入了解;

②可以节省直接融资中的佣金,印花税等费用;

③由于发行股票和债券有一定限制,所以银行借款成为最普通的一种筹资方式;

④银行的资金来源充足,可以从银行获得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借款。

综上所述,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各有优缺点,双方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直接融通与间接融通两部分共同构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两种融资方式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简单的商品经济中,直接借贷占重要地位;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代和地区,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资金调度力求高效率的当代社会,直接融资的地位又日益重要。

3.简述票据的功能。(厦门大学1998研)

答:(1)票据是由出票人依法发行的按一定的格式做成的债务凭证。它是一种信用工具,体现债权债务关系,要求出票人本人或委托人于见票时或指定到期日,在指定地点向持票人或收款人无条件支付载明的款项,具有流通性。它有本票、汇票和支票三种。按票据到期日的不同,可分为即期票据和定期票据。(2)票据现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短期金融工具,发挥着支付、汇兑、结算、信用、融资等方面的功能:

①支付功能。票据的基本功能,最初的票据就充当了债务支付工具,完成商业交易中的延期支付,反映由商品交易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②清算功能。票据清算是指同一城市各银行对相互代收、代付的票据集中在票据交换所进行交换及资金清算的行为。各银行之间通过票据交换,不必逐笔划转款项和分头传送结算凭证,既节省费用,又缩短清算过程,加速资金周转。

③融资功能。票据可作为融资工具以取得即期可用资金。现在大量商业票据并无交易的背景,只是为了融通资金而签发,被称为融通票据。一般由资金雄厚、财务健全、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公司大企业发行,以满足短期资金的需要,成本较低。

④流通功能。即票据持有人用未到期的票据作为支付手段或流通手段支付给他人。因此商业银行、企业和投资者可以在票据交易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进行短期资金融通和短期投资。

⑤提供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当商业银行急需资金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时,商业票据是重要工具之一。而央行可以通过控制再贴现额度、调整再贴现率等影响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数量和市场利率,间接控制市场资金流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总之,票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短期金融工具,它既可以充当企业的支付和融资媒介,又可以为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提供一种灵活高收益的投资手段,同时还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简述直接融资领域的金融机构与间接融资领域的金融机构的差异。(中央财大1997研)

答:(1)直接金融指资金短缺单位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向资金盈余单位发行股票债券等凭证融通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在此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因此被称为直接金融。它可以节约中介成本,获得长期稳定资金,同时在法人治理上发挥作用。但是门槛较高,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间接金融指资金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中介机构,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直接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单位的一种融资形式。它可以动员零星存款,减少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实现期限转化,同时通过资产多元化降低风险,但对中介机构更为依赖。(2)由于融资方式的不同,两个领域内的金融机构有很多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在资金运动中的地位不同。直接融资机构只是协助地位,而资金流通的双方是实际供求者。间接融资机构处于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双重地位,把资金流通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都处于主体地位。

②承担风险不同。直接融资机构不承担风险,全部风险由资金供求单位承担。间接融资机构由于处于法律合同主体的地位,要承担所有投资风险,但可以通过资产多元化进行分散。

③职能不同。直接融资机构在投资运作中主要行使设计投融资方案、咨询和管理,代理投资等职能,并不作为主体进行投资。而间接融资机构则作为投资主体直接行使投资职能。

④资金运用和利润分配不同。直接融资机构的投资收益是事前固定的,可以是一个固定数额,也可以是一个比例,而受益的剩余部分归投资者所有。相反,间接融资机构则占有了大部分投资利润,只需支付给资金供给者一个固定数额。

5.如何理解金融这个范畴?

答: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和铸币(包括称量的金属货币)形态存在时,都不是信用的创造。作为货币的实物,如牛、羊、布帛,是劳动产品,而不是信用产品。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西欧产生了现代银行。银行家签发允诺随时兑付金银铸币的银行券。银行券流通的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地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今天,在世界各国流通的现钞都属于银行券范畴。同时,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了既不用铸币也不用银行券的转账结算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流通的存款货币——用以结清大额交易的主要货币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贵金属铸币全部退出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则先后实施了彻底不兑现的银行券流通制度。这时,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则变成了同一的过程。任何货币的运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基于银行信用的银行券是日常小额支付的手段;转账结算中的存款货币则是大额支付的主要形式。完全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荡然无存。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时时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

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范畴;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时,那么,与货币范畴和信用范畴存在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我们习惯使用的“金融”词义正好符合这一范畴的外延。至于在历史上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的种种形态则应视之为金融范畴的萌芽或早期形态。

五、论述题

比较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谈谈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

答:(1)间接融资就是融资双方不直接见面,而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介来实现融资,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在于:

①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存款的起点低,能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

②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资产多元化,分散投资,可以降低资金的风险;

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因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物,具有融资的专长,且规模经营从而能降低融资成本;

④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是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联系,资金所有者不关心资金的使用情况,减少了资金使用的压力,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2)直接融资就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见面实现融资,比如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直接融资。其优点和局限性在于:

①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要求(数量、期限、利率等)来实现融资,能符合双方的意愿;

②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十分关注债务人的经营情况并进行一定的监督,给债务人的经营增加了压力,从而促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③企业通过发行长期债券和股票筹集长期的资金,有利于资金的长期稳定使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④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一是融资双方的条件(数量、期限、利率)限制比较多,小额短期资金难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二是对于资金供应者来说,投资相对集中且缺乏中介机构的缓冲,风险较大。(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发展了以股票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其意义在于:

①改善了融资结构,提高了金融效率。在市场经济中,直接融资是融资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促使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几乎没有直接融资,融资集中在国有银行,融资的透明度低、政府干预、震动力大,资金使用效益差,形成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发展直接融资能减轻银行的包袱,提高融资效率。

②有利于国有企业筹集长期、稳定的资金,促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方面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资金的支持。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筹资空间和多种筹资途径,近年来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给者十分关注企业的市场经营情况,这又促使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③提供了多种投资渠道,增强了人们的投资意识,降低了国家承担的金融风险。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融资渠道单一,人们的富余资金只有存入银行,没有别的投资渠道,人们也缺乏投资意识和投资理念,缺乏风险意识,国家承担银行的融资风险,有了直接融资市场,人们的投资渠道增加了,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也提高了。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1 复习笔记

一、货币演进与货币职能

1.货币形态的演进与发展

从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货币可以分为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等不同类型。(1)足值货币

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

①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实用商品。足值货币的内在价值被充分地表现在其外在的使用价值上。足值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它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与充当货币的价值是相等的。

②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与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的。

③足值货币本身内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断扩大,足值货币形态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决定其必然要向高一级的货币形态转化。(2)表征货币

表征货币是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形态。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的表征货币,其主要特征如下:

①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表征货币,它是作为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

②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黄金保证体现为银行的准备金,信用保证则体现发行银行保证兑现的信用度。

③早期银行券的发行是分散的,各家商业银行都可凭自己的信誉和能力发行银行券,其前提是必须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和银币;后来,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统一性的要求和国家宏观调控货币的需要,逐渐固定在一国之内几家大银行发行。自中央银行诞生以后,商业银行便失去了发行权,银行券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成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3)信用货币

①信用货币的产生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信用货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除纸张和印制费用外,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足值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信用货币之所以可以流通和被接受为价值尺度,是因为各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对它拥有普遍的信任。

在商业信用活动中,基于建立在企业彼此信任基础上的赊销、赊购行为,产生了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商业票据,同时也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这种以出票人信誉为基础,表现商业信用中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凭证,可称之为商业信用货币。

在当代中央银行体制下,银行信用创造的现金货币、存款货币,由各国政府法定为本国的通货,在最广泛的领域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发挥着货币的职能。这就是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也是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信用货币的形式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形式主要是现金和存款。

现金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钞通货,一般用于日用消费品、零星商品及劳务交易,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之外。存款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它体现为各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存款。

存款货币中的活期存款可以直接用于转账结算,发挥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因此,活期存款和现金一样,都是社会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其流动性略次于现金。存款货币中的定期存款是一种潜在购买力,因为它只有转化成活期存款或被提取成现金后才成为现实的购买力,故又被称为“潜在货币”,其流动性明显要小于活期存款。

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其他特殊种类的短期证券,可在货币市场上随时通过转让、贴现、抵押等多种形式变现,转化成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我们将它们称为“准货币”,是目前发展中的信用货币形式之一。

③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a.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实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

b.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代经济中的现金和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而信用货币则主要由现金和存款组成,所以,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的债务凭证。

c.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首先,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其次,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它提供信用。

d.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的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4)电子币及其发展前景

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的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磁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引进并大力推广信用卡。在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收付中,作为电子货币的信用卡替代现金、支票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范围正日益扩大,已经具备了信用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作用。同时,电子货币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信用制度的日趋完善,电子货币必将日益取代现金货币,货币形态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从有形到无形、从现金与转账并存到无现金社会。

2.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按照货币职能产生和形成的历史顺序,先后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金银),它与其他所有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具有相同的质即价值,因此,它可以作为衡量、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价格标准是每一货币单位所内含的、用于测定一切商品价值的含金量。用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就形成价格。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成反比例关系。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生产者先用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并用货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商品,形成“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循环过程。在这里,货币仅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由此产生了货币流通手段。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即不能以观念上的货币来媒介商品流通,必须要有现实货币作为购买手段进行商品交换。(3)贮藏手段

马克思所指出的典型意义上的贮藏手段,是金属货币条件下的金银原始条块的贮藏。金银货币具有十足的价值,它作为社会财富在退出流通后贮藏起来,具有永久性和保值性的特点。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现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贮藏手段职能。在纸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沉淀现钞,还是把它存入银行变成存款,都发挥了积累或储蓄手段的作用。(4)支付手段

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在商品赊销和延期支付的情况下,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支付,以清偿债务,结束信用交易行为。因此,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等值的商品和货币在交换过程中的两极不再同时出现,货币不再是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补充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地结束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不仅在商品赊销、预付货款、清偿债务方面,而且还在银行信贷、财政收支、工薪租金、消费信用、国际收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货币。(5)世界货币

商品流通一旦越出国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也就延伸到国外,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作为国际间资本和一般财富转移的手段,用于投资、对外援助、战争赔款等。

在黄金退出历史舞台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由于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又被乐于接受,就替代黄金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外汇凭证,作为国际间可接受的流动资产,在不同范围和不同条件下,也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本质与货币计量

1.货币的本质

马克思把货币定义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1)货币是商品

货币是商品,它与商品世界的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但却不是普通的、一般的商品,它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与其他一切商品相对立的特殊商品。货币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b.它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

②货币不同于一般商品,还在于其使用价值的两重性特点:

a.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按其自然属性而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如金可作为饰物的材料等;

b.货币还具有其他商品所没有的一般使用价值,那就是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3)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用一般价值形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但它们不是货币,因为它们只是在局部范围内临时性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则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市场范围内长期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4)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体现,即反映商品由不同所有者所生产和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生产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定义的主要启示如下:

①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它必然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趋于消亡;

②货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发产物,也不是任何人为的主观力量所能消除的,它只能自然消亡;

③货币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范畴,它不能在一国范围内被人为地废除;

④货币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的产物,只要这一矛盾没有消除,货币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2.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1)货币金属论

货币金属论把货币等同于贵金属,认为货币是商品,它必须有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是由金属的价值决定的,金、银天然就是货币,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等。货币金属论虽然强调了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它忽视了货币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它只看到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却忽略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2)货币名目论

货币名目论与货币金属论相反,它否认货币的商品性和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于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价值符号,是一种观念的计算单位。(3)货币国定论

货币国定论又称货币法定论,是一种具体化了的货币名目论,即认为货币是由国家创造的。货币是法制的创作物;货币不过是一种支付手段,与创造货币的材料无关;只要有国家法律的权威,就可以自由选定货币支付手段;等等。(4)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是用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属性、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学说。货币数量论否认货币本身所有的商品属性和内在价值,认为货币价值是由货币供给的数量所决定的。

3.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货币层次一般可作如下划分:(1)M(现钞)0

M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0现钞,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2)M(狭义货币)1

M由M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由于活期存款随时可以10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因此,它同现金一样是最具流动性的货币。M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1响,因而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3)M(广义货币)2

M由M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21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就出现了由M向M12转移的趋势。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现阶段我国的货币计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M=流通中的现金0

②M=M+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10

③M=M+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20他存款

三、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1.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形成(1)货币制度的概念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2)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当资产阶级在各国取得政权,并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后,就着手清理货币流通中的分散与混乱状况,先后颁布了许多有关币制改革的法令,通过这些法规的实施,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定型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

货币材料虽然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指定某种金属为货币材料,它是由客观经济发展的进程所决定的,国家规定只是对流通中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进行法律上的肯定。(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货币制度要规定本位币的名称。货币名称通常是由习惯形成的。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在当代纸币本位制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与其价格标准逐渐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①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②本位币的铸造及其偿付能力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为保证本位币的正常铸造、发行和流通,货币制度主要有以下规定:

a.本位币自由铸造和熔毁的规定。无论是国家还是私人,都可以将其持有的货币金属送铸币厂,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铸造成本位币;也可以将持有的金属本位币送铸币厂熔为金属条块,铸币厂仅收取少量的铸造或熔化费用。

金属本位币的自由铸造和熔毁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一方面,使本位币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满足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

b.本位币无限法偿的规定。“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c.本位币磨损公差的规定。“磨损公差”,是指法律规定的流通中本位币的实际重量与法定重量之间的一个允许的最大差额。本位币可能由于铸造技术或自然磨损等原因,使其实际重量与法定重量不符,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从而保证本位币的无限法偿能力,各国货币制度中通常都规定本位币的实际重量与国家规定的标准重量之间允许的最大差距,也就是磨损的最大限度。

在当代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是由国家垄断发行、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除中央银行

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印制、变造和故意损毁货币,否则视为违法,并按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予以惩处。纸币本位币同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③辅币的铸造及其偿付能力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对于辅币主要有以下规定:

a.辅币限制铸造的规定。辅币只能由国家铸造,不准公民铸造。

b.辅币有限法偿的规定。“有限法偿”,是指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收款人有权拒收。

c.自由兑换的规定。辅币与本位币之间按固定的比例进行自由兑换,目的在于保证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辅币能正常流通。(4)发行保证制度

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是指通过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价值符号依靠什么来保证其币值稳定的制度。在表征货币形态下,发行银行券和辅币的银行必须建立金属储备制度,以保证银行券和辅币能随时兑换成金属本位币或本位币金属。

随着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发展,货币发行的商业信用保证和国家信用保证也随之发展起来。银行通过商业票据贴现向流通中投放信用货币为商业信用作保证,由于投放到流通中

的信用货币有相应的商品作保证,可保证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的基本平衡,从而能使货币流通基本保持稳定。国家信用保证一般是指银行通过买入政府债券向流通中投放信用货币,由于这些投放的货币无金属储备可供兑现,又无相应商品可满足其购买力的需求,因此,凭国家信用发行的信用货币并不具有稳定货币流通的保证作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