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2 23:05:16

点击下载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百家姓

百家姓试读:

前言

百家姓

》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是一本普及姓氏文化的书籍。中国的姓氏文化发端很早,最早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有数千年之久。从那个蒙昧的年代起,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姓氏,有了血统的辨析,有了宗族的维系,也有了世系的考究。古人这种研究姓氏的情结发展到宋代,终于在当时的吴越地区诞生了《百家姓》这本书,也正是因为如此,

姓虽非第一大姓,却由于是宋皇室姓氏而位列第一,而

姓作为吴越政权统治者的姓氏而位列第二。

人们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并非没有道理。上古时代有最为古老的姬、姚、妫、姒、姜、嬴、姞、妘等八姓,今天的很多姓氏都衍生

此。中国人有寻根溯源的传统,孩子们对他们的祖先究竟是谁感到好奇无可厚非,想要追寻祖先们在中华大地上的迁徙痕迹也是理所当然,想要验证五百年前究竟是不是一家的这种源动力值得鼓励。

那么,请选择这本《百家姓》吧,此书中设置的“溯源”“郡望”两个板块追溯了姓氏的起源,准确地勾画出了各个姓氏的演变轮廓,以尽可能满足读者寻根溯源的愿望;同时,我们还在“历史名人”板块中罗列了这些姓氏中的杰出历史人物,使读者在潜意识中加深对这些姓氏的辨识度。虽然受篇幅限制,但我们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中华姓氏的全貌,还是尽可能多地择选了人们所熟知的姓氏。相信对有兴趣了解姓氏文化的读者来说,此书将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百家姓赵钱

 

 

 

 

 

 

喻柏

 云

葛 奚

 

凤花

 俞

酆鲍

 费廉岑

 雷

滕殷

 郝邬

 乐于时傅皮卞

 伍

 

和穆

尹 

邵湛

 祁

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

 项

 

阮蓝闵席季麻强 

路娄危 

刁 

 

 虞

支柯 昝管

莫经

裘缪 干解应宗 

宣贲

郁单杭

 

 

吉钮

滑 

荣翁 荀羊於惠甄麴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井

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

景詹束

 

幸司韶 郜黎蓟薄印宿

怀 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卓蔺屠

 池

阴郁 胥能苍双闻莘党

 

贡劳逄 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郤璩

桂 濮牛寿通边扈燕冀 郏浦

农 

晏柴瞿

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向古易慎 戈

庾终 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

寇 广禄阙东欧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

厍聂晁勾敖融 冷訾

阚 那简饶空

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

蒯相查後荆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钟离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闾丘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穀梁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帅缑亢 況后有琴 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百家姓终赵溯源

一、源于嬴姓。相传西周时,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名叫造父,是嬴姓祖先伯益的后代。造父在华山一带得到八匹千里马,进献给了周穆王,穆王乘坐这八匹千里马拉的车子,由造父驾车周游天下。有一年,周穆王乘着这辆车来到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游玩,正玩得高兴,却接到东南方的徐偃王起兵造反的消息,于是穆王急忙往回赶。造父驾着马车,日行千里,终于及时赶回了都城镐京,发兵平定了叛乱。穆王认为这次平乱中造父有功,就把赵(今山西洪洞北,一说今山西赵城西南)赐给他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代就以赵为姓氏。

二、在古代的匈奴人、越人以及现在的白族、藏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赵姓。郡望

天水郡:西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平襄,故城在今甘肃通渭西南。此支赵氏的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赵嘉。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此支赵姓人的开基始祖为西汉京兆尹赵广汉。历史名人

赵云: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属河北)人。初依公孙瓒(zàn),后归刘备。曹操攻荆州,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赵云力战救出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后又从刘备取成都,定益州,夺汉中,骁勇善战,屡立大功,官至镇东将军,死后追封顺平侯。◆长坂坡赵云钱溯源

源于彭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姓氏。周朝有官职名钱府上士,掌管财政,遂以官为姓氏。相传为古帝颛顼后代彭祖之孙彭孚。一说彭祖姓篯(jiān)名铿(kēng),其后世子孙将其姓去竹字头而改姓钱。郡望

下邳郡:东汉置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苏西北和安徽东北的广大地区。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吴兴区,辖今浙江临安、余杭一线西北,兼有今江苏宜兴等地。历史名人

钱镠(liú):五代政治家,后梁时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夫,修建钱塘江海塘,治理太湖,疏浚西湖,建设苏州、杭州两城,对江浙地区的开发有很大的贡献。

钱一本:明朝易学家,江苏常州人,官至御史,因触怒明神宗被贬为民。他精研河图、洛书、六经,尤精《易》,和顾宪成在东林学院讲席。孙溯源

一、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为了纪念祖父,改姓孙。

二、春秋时楚国贤臣孙叔敖,其支庶(宗族旁支)以孙为姓。

三、春秋时齐国大臣田书(陈厉公之子陈完的六世孙)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

四、商汤后裔、子姓贵族比干被商纣王所害,其子孙避难隐姓,因本为王族子孙,故改为孙氏。

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一支鲜卑人拔拔氏改姓为孙。郡望

汲郡:晋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

乐安郡:东汉时改原千乘郡为乐安国,治所在今山东高青高苑镇西北,南朝宋时置郡。历史名人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星衍: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字伯渊,一字季逑,号渊如,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深谙经史、文字、音训之学,精研金石碑版、工篆、隶、刻印,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李溯源

一、源于嬴姓。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的儿子被赐姓嬴之后,子孙三代担任理官(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之职,遂以官名为姓。至殷商末年,当时理氏家族后裔理利贞遭迫害,出逃避祸,途中采食李子以充饥,遂改姓李。

二、唐朝皇室为李姓,李即为国姓。唐初曾有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开国元勋被赐姓李。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时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洮(táo)南,辖今甘肃东部地区。此支李姓人的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是李氏中最显要的一支。

赵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此支李姓人的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jī)次子李牧。历史名人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秦昭王时为蜀郡守,他与儿子一起设计并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遂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属四川绵阳),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祖籍陇西郡成纪(今属甘肃平凉)。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周溯源

一、周平王的儿子烈受封于汝州(今属河南),因被当地人称为周家,便以周为姓。

二、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王族自此称为周氏。

三、唐时,为避唐玄宗李隆基之名讳,遂改姬姓为周姓。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周姓人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之后。

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秦始皇时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此支周姓人的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历史名人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著有名篇《爱莲说》。

周信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开创了著名的老生流派——麒派,代表剧目有《清风亭》《斩经堂》《坐楼杀惜》等。吴溯源

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商朝时,周部落领袖古公亶(dǎn)父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为避位,离开故乡南下建勾吴国,定都梅里(今江苏无锡)。武王灭商后册封仲雍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为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

二、今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吴姓。郡望

濮阳郡:西晋末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此支吴姓人的开基始祖为东汉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

长沙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此支吴姓人的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王吴芮。历史名人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又名道玄,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声名,开元年间因善画被召入宫廷。其画线条遒(qiú)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长久以来因循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极大地丰富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山阳(今属江苏淮安)人,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有《西游记》一书传世。郑溯源

出自姬姓,为黄帝的后裔。周宣王将其弟友封于南郑(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后来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受赏虢、郐(kuài)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都新郑(今属河南)。公元前375年,郑国为韩国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属河南荥阳)、制(今河南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遂改姓郑。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洛阳:中国古都。故城遗址在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历史名人

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其为“郑老先生”。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名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清代兴化(今属江苏)人。曾于乾隆朝中进士,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王溯源

一、出于妫姓,相传为上古帝王虞舜之后。

二、出于子姓。商纣时,王子比干劝谏纣王被杀,其后人遂改姓为王。

三、秦灭六国后,各国贵族避难散居,不少家族改姓为王。

四、南北朝时,西魏鲜卑人可频氏改为王姓。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王姓人的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天水郡:西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平襄,故城在今甘肃通渭西南。此支王姓人是殷商王子比干之后。历史名人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今属山东)人,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以书法震烁古今,素有“书圣”之名。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官至丞相,谥号文,现存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等。冯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篡》载,周武王克商后,其弟毕公姬高受封于冯城(今属河南荥阳),其后代遂以冯为姓。

二、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因贤能受封于冯,遂以冯为姓。郡望

始平郡:晋时置郡,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杜陵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此支冯姓人的开基始祖为冯唐之弟冯骞。历史名人

冯异: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任征西大将军,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平定关中立有大功。东汉建武十年,病亡于军中。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一字子犹,号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等,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工诗文,通经学,著有戏曲、小说数种,其中尤以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最为著名。陈溯源

一、出自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手下将领、帝舜的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故地在今河南淮阳,其后人遂以国名为姓。

二、据《魏书》所记载,南北朝时有鲜卑人侯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陈。

三、古代安南(今越南)有姓陈者。郡望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此支陈姓人的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zhěn)。

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秦朝设置内史官,汉以原秦内史地置京兆尹、左冯(píng)翊(yì)、右扶风,是为三辅。三国魏时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此支陈姓人是东汉名士陈寔的后裔陈忠之后。历史名人

陈寿:字承祚,西晋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编撰有纪传体史书《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其为陈拾遗。其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改革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甚大,有《陈伯玉集》存世。褚溯源

一、以地名为氏。周代有褚地,洛阳南有褚氏亭,居住于此的人遂以地名为姓。

二、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记载:春秋时,宋共公的儿子段被封于褚,任褚师(掌管市场的官员),其后人便以褚师为姓,后简化为褚。一说公子段的食邑为褚地,因其品德可以为人师表,故号褚师,后人以其号为姓,后简化为褚。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历史名人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元帝、成帝时任博士,曾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部分即为其补作。

褚遂良:唐初大臣,著名书法家,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因受封河南郡公,故世称“褚河南”。唐高宗时任尚书右仆射,因反对高宗立武氏为皇后被贬,忧愤而死。工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褚遂良像卫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和《广韵》载:周文王的第九子封于康,称为康叔。周公旦平定武庚之乱后,将殷商遗民七族划归康叔监管,康叔遂建立卫国(在今河南淇县一带)。卫国被秦国灭后,卫国王公贵族遂以国名为姓。

二、据《后燕录》记载,昌黎(今河北昌黎)鲜卑人有卫姓。郡望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山西夏县北,晋时移治今山西永济西南。

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秦始皇时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历史名人

卫青:西汉著名将领,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武帝时期封长平侯,拜大将军、大司马,曾七战匈奴皆胜,死后陪葬汉武帝之茂陵,谥号烈。

卫瓘(guàn):书法家、政治家,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其父为三国时魏国侍中卫觊,后子承父业,弱冠之年即为魏尚书。西晋武帝时,因平蜀有功,官封徐州都督、镇东将军、征北大将军、尚书令,后因卷入八王之乱,被害。他善篆、隶、行、草诸书体,风格流便秀美,但已无墨迹传世。蒋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周朝初,周公旦第三子伯龄受封于蒋邑(今河南光山,一说今河南固始),建立蒋国。蒋国后被楚国所灭,其遗民遂以蒋为姓。

二、秦公子将闾之名被讹为蒋闾,后人遂以蒋为姓。郡望

乐安郡:东汉时改原千乘郡为乐安国,治所在今山东高青高苑镇西北,南朝宋时置郡。

东莱郡:汉高祖置郡,东汉时治所在今山东龙口,曹魏时移治掖县(今山东莱州),南朝宋时移治曲城县。历史名人

蒋琬(wǎn):三国时蜀汉著名大将军、政治家,字公琰,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诸葛亮称其为“社稷之器”,后封安阳亭侯。

蒋廷锡:常熟(今属江苏)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进士出身。工诗善画,尤精花卉,多用逸笔写生,无不超绝。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著有《青桐轩》《秋风》《片云》等。沈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载:周朝初,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平叛有功受封于沈邑(今河南平舆北),建立沈国。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后代遂以沈为姓。

二、出自芈(mǐ)姓。春秋时,楚庄王之曾孙戌,在楚平王朝任沈县(今属安徽临泉)尹,故被称为沈尹戌。沈尹戌后任楚国左司马,其后人中有以沈为姓的。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吴兴区,辖今浙江临安、余杭一线西北,兼有今江苏宜兴等地。

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历史名人

沈括: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才,兼通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算术等,著有《梦溪笔谈》《长兴集》等。

沈周:明代著名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人。吴门画派四家之一,著有《石田集》《石田诗钞》等,画作多藏于故宫博物院等。韩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今山西翼城),称唐国。后来,叔虞之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遂改国名为晋。燮父的后代毕万因功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其后代遂以韩为姓。

二、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攻灭,遂有遗民以韩为姓。

三、匈奴人有出大汗氏,后一部分族人改姓为韩。郡望

南阳郡:战国时秦昭王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

颍川郡:秦王嬴政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历史名人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杰出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年轻时曾寄食于人,后加入项梁、项羽义军,不得志而归汉,后助汉高祖刘邦征战,拜大将军,因功受封齐王,后指挥垓下之战击败项羽,徙封楚王。汉初,因功高见疑于高祖,降为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韩信拜将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为古文运动之倡导者,以散文著称于世,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誉。苏轼赞其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今有《昌黎先生集》传世。杨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百家姓考略》载: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受封于杨邑(今山西洪洞东北),建立杨国,号为杨侯,其后代以杨为姓。

二、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晋国贤臣羊舌肸(xī)的封邑在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又称杨肸,其子食我遂以杨为姓。

三、为五胡十六国时氐(dī)族姓氏。据《晋书》载:氐有杨氏,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

四、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鲜卑人莫胡芦氏,后改杨姓。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东北)。南北朝时曾改称恒农郡,唐之后,“弘农”之名不复用。历史名人

杨业:北宋抗辽名将,《宋史》载其为山西太原人,本名重贵,原为北汉刘崇部将,后随刘崇降宋。因熟悉边事,任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今山西代县)抵抗辽军。曾于雁门关大破辽军。北宋欧阳修称赞杨业及其子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诗作甚丰,有《荆溪集》等九种专集,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大家。朱溯源

一、出自曹姓。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时,颛顼帝后裔曹挟受封于邾(zhū,今山东邹城一带),建立邾国。邾国被楚所灭,其王公贵族便有人将国名去“阝”旁而为朱,以此为姓。

二、相传,虞舜的臣子朱虎的后代有以朱为姓的。

三、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有鲜卑族渴烛浑氏、朱可浑氏,于北魏孝文帝时南迁洛阳,改姓朱。郡望

沛郡:汉高祖时分原泗水郡南部为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淮北。此支朱姓人的开基始祖为西汉大司马朱诩。历史名人

朱熹: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庵、紫阳,南宋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州(今福建建瓯)。死后谥号文,后世称朱子或朱文公。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编次著述之书甚多,其《四书章句集注》被明清科举奉为程准。

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本名朱由桵(ruǐ),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乃泼墨写意画大师。秦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公旦之子伯禽的裔孙以公族大夫的身份受封邑于秦邑(今河南范县一带),以邑名秦为氏。

二、出自嬴姓。据《元和姓纂》载:伯益后代、嬴姓族人非子因为替周孝王牧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其后秦国经春秋争霸、战国称雄后,灭六国一统天下。及子婴归汉后,其子孙便以国名为氏。郡望

天水郡:西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平襄,故城在今甘肃通渭西南。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历史名人

秦琼:唐朝开国将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原为隋将来护儿之部将,后投至秦王李世民帐下,有战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死后追赠徐州都督,陪葬唐太宗李世民之昭陵。

秦观: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著有《淮海集》四十卷。许溯源

一、《姓氏急就篇》载,上古尧帝时,有隐士许由,传说尧帝想将君位传于许由,许由坚辞不受,后隐居于箕山、颍水一带,其后世子孙便以许为姓。

二、出自姜姓。据《姓源韵谱》载,周武王克商后,炎帝后裔、不食周粟的伯夷之后人文叔受封建立许国(今河南许昌),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先后迁都于叶(今河南叶县)、白羽(今河南西峡)、容城(今河南鲁山)。战国初,许国为楚国所灭,其后代遂有许姓。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姓人的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士许猗。

高阳郡:南朝宋时置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一带。历史名人

许慎: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今已亡佚。又著有《说文解字》,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极大。

许衡:宋元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学家,字仲平,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著作被后人集成《鲁斋遗书》。何溯源

一、出自姬姓,为“韩”字音讹而成。据《元和姓纂》记载,战国时韩国为秦国所灭,其子孙中有分散逃至江淮之间者,以韩为姓,因江淮方言中“韩”与“何”发音相近,遂有何姓。

二、少数民族姓氏。据《五代史》所载,吐谷浑族有何姓。

三、源自他姓改姓。据《汉书·五行志》载,汉代有个叫何苗的人,本为朱氏,冒姓何氏,其后子孙皆为望族。又据《兰州府志》载,元代有吐蕃(bō)宣慰使锁南,其子铭于明代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被赐姓为何。郡望

庐江郡:西汉时由秦代九江郡分置,治所在今安徽庐江,后治所多次改移,但均在今安徽境内。

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北;秦汉之际称郯郡,治所和辖地均有改变,之后又多次变更。历史名人

何进:东汉时大将军,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被朝廷拜为大将军,率军镇守京师,以功封慎侯。灵帝崩后,皇子辩即位,何进以主幼、宫廷内外不安为由,欲谋诛宦官,但走漏了风声,反为宦官所害。

何景明:明朝文学家,字仲默,号白坡,信阳(今属河南)人。主张文仿秦汉,诗宗盛唐,为当时的“文坛四杰”之一,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著有《大复集》等。吕溯源

一、出自姜姓。炎帝因出生并居住于姜水,遂为姜姓,其后裔中的一支在夏朝时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有吕姓。

二、出自魏姓。春秋时,晋国大夫魏锜封食邑于吕邑(今山西霍县西南),子孙以吕为姓。

三、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有鲜卑人叱吕氏,后改姓为吕。郡望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山西夏县北,晋时移治今山西永济西南。此支吕姓人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吕锜之后。历史名人

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州)的大商人,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后为秦相,封文信侯。曾组织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可以说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布:东汉末年著名武将,字奉先,东汉九原(今内蒙古包头)人。勇冠三军,武艺超群。曾先后为丁原、董卓、袁术效力,被封为徐州牧,后拥兵自立,在下邳(今江苏邳州西南)为曹操擒杀。施溯源

一、出自子姓,为殷商遗民七族之一。施氏家族主要负责制造旗帜。

二、以国为姓。夏代有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国亡后子孙有以施为姓者。

三、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子孙以其字中的施为姓。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吴兴区,辖今浙江临安、余杭一线西北,兼有今江苏宜兴等地。历史名人

施耐庵: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编成《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般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

施琅:明末清初著名将领,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后奉旨收复台湾。张溯源

一、出自姬姓。黄帝的孙子姬挥任弓正(又称弓长,监管制造弓箭的官员),弓和长合二为一为张,遂以张为姓。

二、春秋时,有晋国大夫解侯字张,其子孙以字为姓。

三、源于他姓及少数民族改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改姓张。三国蜀丞相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氏。

四、张氏自汉代以后人数渐多,这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道教自称源于黄帝,又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张氏由此而兴。郡望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清河东南。此支张姓人的开基始祖为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张歆(xīn)。

范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州,辖今北京昌平、房山及河北涿州一带。此支张姓人的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历史名人

张仪: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曾两次为秦相,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破坏了六国对抗秦国的同盟,后出仕于魏国。

张良:汉初名臣,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人,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本为韩国公子,后辅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封留侯,死后谥号文成。孔溯源

一、出自子姓。商王成汤字太乙,其后人中有以“子”加“乙”为姓者,遂有孔姓。

二、出自子姓。据《元和姓纂》载,西周初年,商纣王之兄,子姓后裔微子启受封建立了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衍的后裔中有正考父,为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孔父嘉的后代以其字孔为姓。

三、出自姬姓。据《姓考》载,春秋时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姬姓后裔孔悝(kuī),以王父(祖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四、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妫姓后裔孔宁,以先祖的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五、少数民族姓氏。清满族中有温屯氏、温都氏,后改姓孔;另外,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中均有孔姓。郡望

鲁郡:秦时始置,治所在今山东曲阜一带。鲁郡的治所、辖境和名称多次变更,隋朝时的治所在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一带)。

河南郡:汉高祖改秦时的三川郡而设,治所在今河南洛阳,辖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等地。历史名人

孔颖达:唐朝著名的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曾奉唐太宗之命与颜师古、王恭等人一起编撰《五经正义》。死后追封太常卿,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孔尚任: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其代表作品为《桃花扇》,时人将其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论,称为“南洪北孔”。曹溯源

一、周武王时,颛顼帝后裔曹挟受封于邾(今山东邹城一带),建立邾国。邾国被楚所灭,其子孙有以祖先之姓氏曹为姓者。

二、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叔振铎,受封于曹(今山东曹县),建立曹国。其国被宋国所灭后,其国人以曹为姓。

三、源自改姓。据《晋书》载,曹操的父亲原姓夏侯,后过继给宦官曹腾,遂改姓曹,后代便以曹为姓。

四、隋唐之时,在西域有康居国,其支庶分出小国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曹国人有来中国者,其后人以曹为姓。

五、女真族的粤屯氏,满族的索佳氏、索绰络氏、鄂托氏,拉祜族的劳朝氏,普米族的本牙海氏,改为曹姓;布朗族、彝族、阿昌族、哈尼族、蒙古族、纳西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姓。郡望

谯郡:东汉末年从沛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历史名人

曹植:三国时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号“思”,故又称陈思王。其文学造诣颇高,后世将其与父兄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所著《红楼梦》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严溯源

一、战国时,秦孝公之子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荥经),被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以严为姓。

二、源自避讳改姓。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载,严氏本为庄氏。战国时楚王侣谥号为庄,其支庶子孙遂有庄氏。东汉时,汉明帝名为刘庄,为避皇帝的名讳,庄氏遂改姓严(庄、严两字同义)。郡望

天水郡:西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平襄,故城在今甘肃通渭西南。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时改置冯翊郡,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历史名人

严遵:西汉哲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好老庄,精通《易经》,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有《老子指归》。

严光:东汉著名隐士,字子陵,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生于西汉末年,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与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同学好友,曾帮助刘秀起兵。刘秀建立东汉后,多次延聘他,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死后亦葬于此,故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华溯源

一、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春秋时期,殷商子姓的后裔宋戴公之子考父封食邑于华(今陕西华阴),其后有华姓。

二、满族爱新觉罗氏之后有改华姓者;锡伯族华西哈尔氏,汉姓为华;今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皆有华姓。郡望

平原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南。

武陵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今湖南溆浦南。历史名人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据说,他医术全面,尤擅外科,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曾仿多种鸟兽之态发明健身体操“五禽戏”以助养生。

华歆:三国时魏国大臣,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东汉末三国时期名士,曹操征讨孙权时“表歆为军师”,后转为御史大夫。魏文帝即位后,被拜为相国,受封安乐乡侯。魏明帝时,任太尉,晋封博平侯。死后谥号敬。金溯源

一、上古时的少昊帝为金天氏,后代中有以金为姓者。

二、为匈奴王后裔。据《前秦录》及《广韵》记载,汉朝时匈奴休屠王太子日(dī)曾事奉汉武帝,得赐姓金。

三、南北朝时,北方羌族和朝鲜半岛的新罗国皆有金氏。据《新唐书》记载,新罗国国王姓金。

四、源自他姓改姓。《吴越备史》记载,五代十国时,吴越人为避国王钱镠之讳,改刘氏为金氏。郡望

彭城郡:西汉改楚国为彭城郡,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历史名人

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其所评《水浒》《西厢记》《红楼梦》等流传甚广,后遭清廷杀害。

金农:清代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等。善诗文,精金石、书画,工隶书,尤以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魏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周文王后裔毕公高之裔孙毕万,在晋国任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封毕万于魏邑(今山西芮城)。毕万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分晋,各自建国。魏斯建魏国,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史称魏文侯。后魏国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魏为姓。

二、据《史记》记载,秦国穰(ráng)侯魏冉本是楚王后裔,为芈姓,后改为魏姓。郡望

巨鹿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平乡一带。

任城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山东微山一带。历史名人

魏徵:唐代名臣,政治家,字玄成,巨鹿(一说为馆陶,今均属河北)人。在唐太宗时期,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群书治要》等书。◆魏徵像陶溯源

一、以地名为姓。据《姓苑》载,上古有陶唐氏(尧帝),曾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其后有陶姓。

二、以官为姓。据《左传》载,商亡后,殷商遗民七族中有陶氏,掌管陶器的制作。又据《元和姓纂》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有陶姓。郡望

济阳郡:西晋时置郡,辖今河南兰考东、山东东明南。

丹阳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历史名人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南朝宋时改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为田园诗派第一人,堪称古今隐逸诗人宗师,有《陶渊明集》存世。

陶弘景: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画家、医学家、书法家,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入梁不仕,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武帝则以书信相商,时人称陶为“山中宰相”。善琴棋,工草书,精图画,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传世。姜溯源

一、炎帝(一说为神农氏)出生并居住于姜水,以姜为姓。

二、炎帝后人姜尚(姜太公)封于吕地,建立齐国,遂改姓吕,田氏代齐后,子孙分散,改回姜姓。

三、据《宋书·吐谷浑传》载,宋时有羌人改姜姓;清朝满族中姜佳氏亦改为姜姓。此外,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姜姓。郡望

广汉郡:西汉时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乘乡,东汉移治今四川广汉市北。历史名人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至凉州刺史、大将军。在诸葛亮去世后,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希望恢复汉室,终因不敌而被杀。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擅书法,精通音律,工诗,尤精于词,能自度曲,以句琢字炼、清丽婉约见胜,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图》等。戚溯源

以邑名为姓。据《姓谱》载,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邑(今河南濮阳),其后有戚姓。郡望

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北;秦汉之际称郯郡,治所和辖地均有改变,之后又多次变更。历史名人

戚文秀:宋代画家,常州毗陵(今属江苏常州)人。善画水,史称画水名家。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

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其编建的新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人称“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存世,如《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茫戎要略》《武备新书》等。谢溯源

一、以国名为姓。据《元和姓纂》载,周宣王的舅父申伯受封于谢国(在今河南唐河),子孙以国名为姓。

二、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唐代有名的辞赋家谢偃的祖父孝政,曾任北齐的散骑常侍,他本为鲜卑人直勒氏,后改姓谢。郡望

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秦始皇时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

陈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为陈国。历史名人

谢安:东晋名士,字安石,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少年成名,屡经举荐而不仕,年四十余,始出仕。指挥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累官至太保,死后受封为太傅,故世称谢太傅。◆谢安像

谢灵运:南朝宋著名诗人、画家、文学家,谢玄之孙,小名客,时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其诗歌创作,一反笼罩诗坛的玄言诗风,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邹溯源

一、传说上古有邹国,为帝舜的后裔(姚姓)之封国,在今山东济南,其后人以邹为姓。

二、以国名为姓。据《说文解字》载,春秋初期有邾娄国,为鲁国的附庸小国,在今山东邹城。战国时“邾娄”被鲁穆公改名为邹,后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邹为姓。郡望

范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州,辖今北京昌平、房山及河北涿州一带。历史名人

邹忌:战国时齐国大臣、政治家,《史记》作驺忌子。任齐相期间,讽谏齐威王进贤纳谏,整饬军容政纪,厉行法治。后封于下邳,号曰成侯。

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齐国人。曾就学于齐之稷下学宫,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因其“尽言天事”,时称“谈天衍”,又称邹子。水溯源

一、据《姓氏五书》载,古代居住在水国(江河湖泽)岸边的人,有以水为姓者。

二、古代掌管湖泊的官员有水官,其后代中有以官名为姓者。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吴兴区,辖今浙江临安、余杭一线西北,兼有今江苏宜兴等地。历史名人

水乡谟:字禹陈,明朝浙江人。万历年间进士,授宁国(今属安徽)知县,后调丹阳(今江苏丹阳)任职。其人为政清廉,责任心强,后积劳成疾而死。

水佳胤:字启明,明天启年间进士,后升任兵备参议。其有勇有谋,曾平息白莲教之乱。窦溯源

一、出自姒姓。夏朝夏后氏帝相失国被杀,其妃后缗(mín)方怀孕,从窦(墙洞)中逃出,奔归娘家有仍氏,生有遗腹子少康。后少康中兴,为第六代夏王。少康生二子杼和龙,龙留居有仍氏,赐窦姓,以纪念后缗由窦中得生。

二、古代氐族(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亦有窦姓。郡望

扶风郡:汉武帝时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三国曹魏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历史名人

窦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汉文帝皇后窦氏之侄。七国之乱时,窦婴被汉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今属河南),监齐、赵兵,乱平后以军功封魏其侯。汉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术,为信奉黄老之术的窦太后贬斥,后因罪被杀。

窦融:东汉初大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光武帝时,封安丰侯,累官至大司空。章溯源

一、出自姜姓。据《通志·氏族略》载,齐太公(姜尚)的一支子孙被封于鄣(今山东章丘),春秋时被齐国所灭,子孙去“阝”旁为章姓。

二、据《元史·孝友传》载:元朝的章卿孙原姓刘,幼年过继给章姓人家,遂改姓章。郡望

武都郡:春秋时置郡,治所在今陕西汉中东,是章氏的第一个郡望。

河间郡:汉高祖刘邦分赵国所辖的巨鹿郡东北部置河间郡,辖今河北献县、武强和泊头交河镇等地。历史名人

章邯:秦代名将,字少荣。曾在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后在巨鹿被项羽打败。因恐为秦之权奸赵高所害,投降了项羽,被立为雍王,在咸阳(今属陕西)以西建国,定都于废丘(今属陕西兴平),后为汉将韩信所灭。

章鉴:南宋名臣,字公秉,号杭山,别号万叟。累官枢密院御史、中书台人、左侍郎,迁知政事。为官清廉,政事严谨,宽厚待人,一生忧国忧民。苏溯源

一、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载,周武王时,颛顼氏后裔忿生任职司寇,掌管刑狱、纠察,因功受封于苏(今属河南),建立苏国,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人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

二、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人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姓苏。

三、满族的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土族苏卜氏,彝族阿苏氏等汉姓都为苏。郡望

扶风郡:汉武帝时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三国曹魏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武功郡:战国秦孝公时置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历史名人

苏武:西汉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南)人。汉武帝时出使匈奴,适逢匈奴内乱,受到牵连,遂被扣留,多次对其诱降无果,于是将其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十九年仍持汉节以示不屈。昭帝时,与匈奴和亲,苏武得以回归故国。宣帝时,赐关内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仲和,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堪称全面,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宋四家。存世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潘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广韵》和《元和姓纂》载,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季孙受封于潘(今属陕西),其子孙以潘为姓。

二、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谱》及《潘岳家谱》载,春秋时楚国的公族,芈姓后裔潘崇氏,在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其后代以潘为姓。

三、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人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姓潘。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一族之所在。

广宗郡: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东汉置县,北魏为郡。此支潘姓人的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历史名人

潘岳:西晋文学家、名臣,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其人妙有姿容,好神情,“貌若潘安”中的潘安指的就是他。少以文名,长于诗赋,文词华靡,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其《悼亡诗》为世人传诵,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潘美:北宋名将,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在宋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立下奇功,被封为韩国公。后因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被降官三级,为检校太保。范溯源

一、以邑名为姓。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载,帝尧裔孙刘累的后代,在周朝时为唐杜氏,迁于杜邑(今陕西西安东南),时称杜伯。杜伯为周宣王所杀,其子逃奔晋国担任士师,其孙士会封食邑于范(今河南范县),世称范武子,其子孙遂有范姓。

二、金时女真人孛鲁术氏中有改范姓者。清朝满族的范佳氏、博都里氏均改姓范。此外,今彝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范姓。郡望

高平郡: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北魏时置郡,北周改为平高郡。历史名人

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字少伯,春秋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与宛令文种交好,并随文种同入越国事奉越王允常,允常之子勾践继位后,范蠡被用为谋臣。越国为吴国所败后,范蠡随勾践羁于吴三年,并最终助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像

范增:秦末政治家、谋略家,居巢(今安徽桐城)人。曾为项羽的主要谋士,封历阳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后因刘邦谋臣陈平的离间计而被项羽猜忌,在弃官归途中背疽发作而死。彭溯源

一、以国名为姓。据《元和姓纂》载,大彭为商代的诸侯,商代有诸侯国大彭国(今江苏徐州),其后有彭氏。另有说法称大彭国君主大彭即为彭祖。

二、为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晋书》记载,安定郡(今属甘肃)有彭氏。又据《姓氏考略》载,西羌、南蛮皆有彭氏。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时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辖今甘肃东部地区。

淮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历史名人

彭越:汉初开国功臣,字仲,昌邑(今山东巨野)人。因助汉高祖定天下,受封梁王。西汉初被诬告谋反,为刘邦所杀。鲁溯源

一、出自姬姓。据《姓谱》和《元和姓纂》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受封于鲁(今山东西南部),但他一直留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辅佐成王,遂令其子伯禽去鲁地,建鲁国,传三十四代,至鲁顷公时,灭于楚国,迁至下邑,子孙遂以国名为姓。

二、据《周书·史宁传》载,蛮有鲁氏,如东魏的鲁和。郡望

扶风郡:汉武帝时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三国曹魏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新蔡郡:西晋惠帝时从汝阴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新蔡,因蔡国自蔡迁此而得名。历史名人

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善谋策,常周游各国,排解纠纷。秦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时,曾以利害劝说赵平原君,阻止了赵魏两国尊秦昭王为帝的行动,说服赵、魏两国联合抗秦,遂解了赵之围。《史记》载其最后归隐于东海。

鲁肃: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为人方正严谨,富而好施,曾在周瑜借粮之时,将一间装有三千斛的粮仓慷慨相赠;治军严整,思虑深远,曾为孙权谋划了立足江东、联刘抗曹,进而夺取天下、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因而深受孙权器重。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病逝,孙权亲自为其料理后事。韦溯源

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夏朝少康帝中兴复国后,封其孙元哲于豕韦(今河南滑县南),建立韦国。后韦国被商所灭,其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

二、源自少数民族姓氏。据《汉书·西域传》载,汉代西域的疏勒国(今新疆喀什)有韦氏。

三、出自韩姓。传说韩信后人曾避祸藏身于南粤(今两广一带),以姓氏的半边韦为姓,故今广西壮族多韦姓。郡望

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秦朝设置内史官,汉以原秦内史地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是为三辅。三国魏时改京兆尹为京兆郡。历史名人

韦应物: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京兆万年(今属陕西)人。少时即为唐玄宗近侍,后官至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其诗清丽恬淡,意境高远,以善于描写田园美景和隐逸生活而著称,今有著作《韦苏州集》传世。

韦庄:唐末诗人、词人,字端己,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南)人,韦应物第四代孙。本为唐末进士,后入仕前蜀,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死后谥号文靖。工诗词,为花间词派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著有《浣花集》,所作长诗《秦妇吟》最为著名。马溯源

一、据《元和姓纂》载,伯益后代、赵国大将赵奢因战功受封于马服(今河北邯郸西北),被称为马服君。其后有马服氏,简化为马。

二、少数民族改姓。据《金史》载,西域人马庆祥,入居临洮狄道(今甘肃临洮),乃以马为姓。又据《元史》载,元代有个叫月乃和的人,因祖上曾任金国马步指挥使,遂改姓马。郡望

扶风郡:汉武帝时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三国曹魏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广陵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西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