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3(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2 12:20:11

点击下载

作者:斯荣喜 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星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3

星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3试读:

前 言

深受城院人关注的《星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第二辑出版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来,城院继续沿着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奋勇前行,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土木工程、资产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三个专业获批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有了大幅提高。药学、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三个一级学科被评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大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校生海外交流率、毕业生海外深造率、毕业生毕业一年创业率居全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前茅。2015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组织首届本科院校校(院)长教学述职测评,在全省参评的57所本科院校中,城院名列第七,与数家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同列第一方阵,令人瞩目。

两年来,城院的36000余名校友不断在成长,校友团队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出多彩的人生篇章。如计算机专业2004届校友斯康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临床医学专业2006届校友李璐入选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和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法学专业2007届校友许航和2004届校友李佳吟分获浙江省检察系统2015年公诉人业务竞赛第一名和第三名、国贸专业2010届校友曾侃最近担任了欧冠决赛的央视解说并立志做中国最好的足球解说和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顶尖媒体人、工商管理专业2007届校友王安平创立的杭州谷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超亿元……

为了更好地分享这些生动的故事给大家,学院宣传办公室组织力量采访了60位校友和6个创新创业团队,其中有的校友亲自写下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这些文章陆续在学院官网发表过,如今汇编《星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第三辑付梓,希望对广大优秀校友和在校生学生家长具有一些参考价值。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及时间仓促,定有不少疏漏之处,恭请读者指正。编 者2016年6月

用世界一流光催化技术护卫绿水青山

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届校友斯康

许若慈

他,2010年作为法国2030大洋能源项目团队核心成员获得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大奖赛金奖,2013年入选湖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南太湖精英”计划,在刚过去的2015年更是作为最年轻的80后入选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他,就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届校友、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斯康。“国家‘千人计划’是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规格最高的,2015年创业类人才的入选概率只有10%左右,当时去北京参加评审时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毕竟作为国家一级的人才计划,“千人计划”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很多优秀中华儿女参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堪称权威与专家。能够入选是国家对我们项目以及我本人的肯定。”谈及此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斯康校友的兴奋溢于言表。

千里挑一,以创新引领创业之路

在2015年年初召开的“浙江省光催化行业交流会”上,斯康当场喝下了一瓶成分为二氧化钛的“农药”,惊呆了众人。这瓶叫光催化纳米二氧化钛的溶胶就是安吉云界生物科技研发的产品,用它不仅可以生产出无毒抗病害植保剂,作为传统有毒农药的替代品,还可以开发出抗菌面料等。斯康介绍,安吉云界的关键技术是二氧化钛溶胶的生产,用二氧化钛溶胶生产的农药替代品——新型植保剂不仅对农作物及其生长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而且对某些传统有毒农药残留的降解率能达到75%以上。

二氧化钛是一种白色粉末,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它难以溶解于水。目前国内厂家由于技术原因,大多选择一些本身有毒的溶剂进行溶解,所以才含有毒性。斯康说,安吉云界生产的二氧化钛溶胶不但活性高,而且不含任何黏合剂和分散剂,没有二次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毒产品。“二氧化钛溶胶只是一种基础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衍生产品。”斯康说,比如可作为医用抗菌消毒剂、无毒抗病农药、汽车尾气分解剂、除甲醛剂等环保喷剂,和其他材料结合可做医用纱布、消毒纸制品、抗菌服装面料等。

这项技术来自于哪里?斯康留学法国时和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同伴、合伙人对制备工艺进行多年研究进而开发成系列产品。这种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农业等有关国计民生行业的新材料在国内比较缺乏,很多厂家或者机构都是宣传该材料的概念,能够产业化生产的是少之又少。2012年,斯康通过项目落地的形式把它引入国内,并组建了一个由国内外研究这方面的技术人才都参与的专业团队,从对纳米二氧化钛制剂的二次研发,到做出成熟产品,斯康与他的技术团队足足用了三年时间。

斯康创办的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倡“用世界一流光催化技术护卫绿水青山”的理念,致力于高新纳米光催化技术在生物化学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并获得各级政府的扶持。在安吉云界的发展规划中,民用抗菌、尾气分解和无毒农药是公司后续研发和推广的主要方向。如公司的“道路机动车尾气分解产品”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比较难治理的汽车尾气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成熟推广应用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剑平曾对安吉云界自主开发的新型纳米二氧化钛系列产品中的主要产品给予充分肯定:“21世纪世界主流科学分别是纳米科学、生命科学、信息计算科学和认知科学,公司从最顶端的纳米科技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二氧化钛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今后一定尽业内最大力量支持公司发展。”陈剑平院士在实地考察安吉云界时表示。

千里挑一,是辛勤与智慧的硕果

从计算机本科毕业到巴黎高等管理学院MBA学位,从莫斯科商城市场经理到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斯康完成了跨专业、从被雇佣者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在斯康的眼里,在莫斯科的工作是纯商业性质,与他现在从事的实业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他决心回国的原因之一。“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以它的实业或以科技为先导的实体经济来主要体现的。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互联网经济,如提出了‘互联网+’战略,在实体经济方面同样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这需要新兴的特别是学习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海归’将好的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并将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斯康补充道。从国外回归到故土创业,斯康感触最深的是国内创业环境的成熟,国家大力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想要创业的年轻人特别是‘海归’群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国外,没有这样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有活力的创业群体。”斯康表示。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其间摸爬滚打多年的斯康认为有几方面的因素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大家齐心协力做这件事;其次,项目要有核心竞争力,而商业模式、产品、技术、运营方式或是市场拓展等能力,这些都是要综合考量的。

斯康表示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创业产品、商业模式、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问题。“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认准了这个方向,就不要放弃,这是很重要的一种精神。其次是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广交朋友,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让身边的人了解你所从事的项目或者你的理想并取得他们的认可,同时再把身边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为你的项目增加能量,你就一定会坚持下去,直至完成你的目标。”这就是斯康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尽管忙于经营公司,斯康仍不忘母校,会经常回学校看看,最近一次是2015年母校成立“城创会”的时候。母校在他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荣俱荣”是他对母校与校友关系最简洁动人的概括。斯康对想要创业的学弟学妹提出建议:创业要与自己的性格或者兴趣爱好相结合,不能因为一时兴起或者突然想做某一件事,而是要将性格取向、合伙人的构成、资源的搭配相互结合起来。当你对一件事真正感兴趣,你肯定会把它做好,创业亦是如此。

一朝检察人,十年公诉路

访浙江省优秀公诉人、法学专业2004届校友李佳吟

夏 润

李佳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专业2004届校友。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工作后多次在浙江省、杭州市公诉人比赛中斩获奖项,曾获得:杭州市第九届“优秀公诉人”(第十三名)、杭州市第十届“十佳公诉人”(第二名),更在2015年浙江省第十届“优秀公诉人”大赛中勇夺第三名,荣获浙江省“优秀公诉人”的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比赛中斩获第一名的亦是城市学院校友,法学专业2006届校友许航)。“一位美女,学习很好也很文静。”这是李佳吟大学班主任徐何生老师的评价。而李佳吟在毕业后与老师再次相见时,却是在法庭上。是时,徐何生作为辩护人,李佳吟作为公诉人。“在法庭上见到她时,她已具备了检察官那种特有的干练气质。”

在李佳吟获得省“优秀公诉人”后,她在为检察院同事做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陈述:“我想成为的优秀公诉人并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竞赛取得成绩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日常工作和办案中,做一名业务出色、恪尽职守的公诉人。”

检察路漫漫修远兮

受律师父亲的影响,李佳吟自幼就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不希望受到父亲庇护的她选择成为一名在法庭上看到的舌战群雄的公诉人。

2004年,在成功通过司法资格考试后,李佳吟把目光投向了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公务员考试中,李佳吟以检察系统笔试第一名、面试成绩女生组最优的优异成绩成功进入了检察院,成为一名书记员。“回头来看,比较感谢书记员这个积累期,比赛的时候,短时期的强化训练虽然很有效,但更需要平时案件的经验积累,不是说办了几个案子或者案子的影响力很大,个人能力就会突飞猛进。”

刚开始,李佳吟进的是反渎职侵权局,这相当于侦查部门。在侦查部门待了半年后,恰逢检察院内部有科室调整,借此机会,刚进检察院半年的李佳吟向检察长表达了想成为公诉人的意愿,而去了公诉科之后,一待,就是十年。“刚进检察院的时候,书记员严格来说是协助办案子,并不能独立地承办案子,而助理检察员是可以的。”这期间,一年的办案量有50到60件,且承办案子正常时限为一个月,然而这已是最轻松的时光。如今,公诉科内有十几人,李佳吟是“唯二”的主诉检察官,这意味着除了自己需要经手办的案子以外,她还需要审批助理检察官的案子。在过去的一年中,李佳吟自己所经手办的案子就有70到80件,同时还要签批把关自己手中的助理检察官的300多件案子。于是,加班是经常性的事情,她更是被同事们称为“加班单拿得最多的人”。

成为一名检察官之后,李佳吟时常会碰到一些有一定社会影响且存在一些争议的案子。2007年的谢某绑架案就是一例。谢某有抑郁症且长期工作无着落、情感失意,想自杀却又希望自己的死亡能具有轰动的效果,于是劫持了自己的公司经理,希望由警方结束他这一生。所幸的是通过谈判专家四个小时的不懈劝说,谢某终于放下了匕首。

谢某的律师因而以谢某患有精神疾病,且其主动放下匕首的行为属犯罪中止,形成了谢某的行为不构成绑架罪的辩护意见。是时,作为助理检察员的李佳吟从事实出发,以绑架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视角来分析,成功地让法院审理本案时完全采纳检察机关所提观点,对于辩护律师提出的应以非法拘禁罪认定的辩护意见未予采纳。李佳吟表示在当时该案子定性争议比较大,情况特殊,不像勒赎型的绑架比较容易判断,于是事后,她专门和市检察院的李益明根据此案共同写了一篇名为《劫持人质要求警方将其击毙行为构成何罪》的论文。“写文章是对办案过程的回顾和总结,能够更深入地得到一些学理上的启示。”

赛场凝练见真章

公诉人业务竞赛以强度大、时间长、挑战性高而著称。而李佳吟参加的三次公诉人业务竞赛,无一不是对其个人能力的磨炼和提升。

2011年2月,李佳吟的“小熊宝宝”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而就在儿子两个半月时她却接到参加杭州市“十佳公诉人”比赛的通知。赛程持续五天,尚在哺乳期的“小熊宝宝”离不开母亲,李佳吟只好抱着儿子去比赛。赛场上,李佳吟因为状态尚未完全恢复,未能百分百地投入复习,但是依旧取得了杭州市第十三名的不错成绩。

这次比完之后,李佳吟曾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去参加比赛了,然而机遇总是悄悄找上门。2014年,因领导推荐,她再次走上比赛道路,并取得了杭州市“十佳公诉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其实第二次压力更大。第一次去时因为刚生完孩子,即使成绩不很理想大家也会觉得情有可原。然而这次是在时隔三年之后,且没有其他因素阻碍,所以压力比上次大得多。”但是压力也是动力,她再接再厉于2015年荣获了浙江省“优秀公诉人”称号,并且在全省选拔的36名优秀选手中位居第三。

李佳吟表示近几年参加比赛最深的感悟就是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充分自信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公诉业务竞赛于她而言,与其说是一场对自身公诉水平和能力的测验,更是一场意志力的考验和心态的重塑。作为省内公诉业务最高水平的竞赛,要面对的不仅是高强度的比赛和激烈的竞争,更要克服复习过程的繁复枯燥,以及对无法顾家、照看孩子的愧疚感。但只要坚持不懈,不为逝去的时光遗憾惋惜,不对一时的失败忧虑懊悔,不对将来的挑战望而却步,不对未知的结果患得患失,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拥有诸多荣誉光环的李佳吟依旧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天,用努力和勤奋拥抱生活。

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为自己带来价值

访绍兴市希尔丁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5届校友贝国梁

裘潇婷 翁吴晶

贝国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国贸专业2005届毕业生,有着两年外企ERP项目实施工程师经历,八年来先做贸易后办工厂创业的他,现如今是绍兴市希尔丁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公司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是知名快时尚服饰品牌GAP、H&M、ZARA等的面料供应商,在他的带领下正努力占领产业链的核心位置。

窗外阴雨绵绵,屋内热气袅袅。一位身着格子毛衣的青年男子坐在沙发上,一丝不苟地将茶叶放入茶壶,继而把滚开的水冲入茶壶,并依次注入并列的茶杯里,白瓷小杯中顿时汤色青幽,仪表风范尽显平易近人的儒商本色,这就是希尔丁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贝国梁。

大学之助力——学习与实习

大学时的图书馆是在科技楼1-3楼,一有空贝国梁就静静地在图书馆挑自己喜欢的经管类和历史类的书看,他至今都记得工具类及历史类书籍在左侧一楼。此外,他一直坚持每周五坐816路转车去浙大玉泉校区听邢以群教授的“管理学”,每周二、四晚上骑50分钟的自行车去紫金港校区听周其仁教授的“制度经济学”。那种求知欲旺盛的青春岁月让他此生难以忘怀。在他看来,好的专业老师通过授课会帮助学生在内心建立理论框架,至于如何添砖加瓦建造成一个宫殿,则需要靠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和思考。“不人云亦云,也不专信于书本上的知识,多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论。”这是贝国梁对于大学学习的建议。

贝国梁大二时在学姐的介绍下开始接触社团,并加入了学院的社团管理中心,曾参与推动学院社团的发展。当时学院社团管理中心负责审核全院社团的经费支出和广告宣传,但相对繁杂的程序造成很多不便,他在接任之后,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尤其令他自豪的是当年社团的管理制度及社团联盟架构设计也出自他之手,至于现在保留了多少,他表示有机会想回母校看看。在贝国梁看来,多年的学生工作带给他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之外,他认为要尽可能地抓住寒暑假的机会去企业实习,积累经验,抢先他人一小步,或许对未来的影响就是一大步。贝国梁在大三时,就曾独自一人去参加浙大实习生招聘会,凭着自己的能力过五关斩六将,进入联通租赁集团实习,这家公司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安邦集团的前身。

商场之风云——谋定而后动

“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是贝国梁最推崇的一句话,也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里。在商海沉浮多年,贝国梁认为创业者最为重要的是学会识人,用人。兵不在于多,在精;将不在于勇,在谋。企业存在的意义除了为客户创造价值外,就是要能让跟随他的员工们分享到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公司的一位员工这样评价他:严谨,有目标性,带头意识强。

毕业后先后在软件公司以及父母的公司内磨炼了几年,羽翼渐丰的贝国梁于2010年独立创业,转型做服装面料,从一开始的53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到拥有百来号人的工厂,中间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苦。公司经过两年的调整,慢慢确立了三大板块业务,与大部分轻资产化的大贸易小工厂的战略相反,贝国梁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了大工厂小贸易,集中资源强化某一品类生产上的优势,并且把高附加值的研发通过建立共享渠道推出去。“向擅长的方向强化,清楚自己与公司的定位,并抓住质量。或许一开始并不懂方法,但是慢慢地调整定位,从小亏损到赢利,抓住品质客户,逐渐增大需求量,希望有一日站到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见过太多的大企业因为偏离了主业而倒下,贝国梁强调企业经营“要重视现金流,先做强,再做大”。“2014年是充满危机与挑战的一年,在各方面压力充斥的市场里,希尔丁要不断壮大必须要渐渐培养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坚持国内中高档针织面料供应商的定位方向,始终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精神理念,在和客户一点一滴的互动中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成为客户忠实的供应商。”在希尔丁网站上的这段话,也正体现了贝国梁的生意之道:只有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才会给自己带来价值,迷恋于搞关系而忽视产品本身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商业上最好的利益关系就是提升自我内部管理,做好品质、交期和价格三者的平衡。

都说生意难做,但这些年希尔丁的生意一直不错,贝国梁表示,把握正确的方向至关重要。贝国梁的目标是将公司更深地介入时尚产业,希望有朝一日国内外的服饰品牌每一季新品里都会首先选择他们研发的产品。希尔丁公司目前有三块业务—快时尚品牌面料销售、内销品牌市场、坯布加工及销售,无论哪一块业务市场潜力都很大。

在贝国梁看来,互联网正在改变服饰时尚产业的发展模式。传统的操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尚快节奏的流行趋势,交期越来越快,这对面料企业整合内部及外部资源提出了挑战。谁能越彻底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内部管理,谁就越有机会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现在的希尔丁每月都要开发多款新产品,生产管理按照韩国大公司的标准流程化生产,每一个进程都有数据可查,在同类产品中,希尔丁的产品一直都很有竞争力。

人生之所悟——关于机会和心态

机会,总是在人生边缘飘荡,不努力就无法抓取到。且因个人的性格、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处理机会过程中的难易程度也不同。但不管怎么样,“脚踏实地”和“努力勤奋”是增加把握机会可能性最简便的因素。“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很多年轻人耳熟能详,但贝国梁在自己创业多年后才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做人就是一定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客户、同事还是朋友交代的事,承诺了就一定要尽全力去做好。在职场上,口碑是最值钱的东西。“天命不可‘为’而须尽人事,我把‘违’改成‘为’的意思就是天生的环境你无法改变,你能做好的就是修炼自己,包括学识、品德、格局、经验、察人和内心的坚毅。每一个人不要妄想自己有登天的才能,而要立足于现实,尽己所能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多学习思考,不要怕辛苦,人生的机会总是会眷顾你的,哪怕无所得,那也无所愧,因为人生的所得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贝国梁曾在朋友圈中写下这段话。在他看来,“成功”不仅指方方面面都完美,其标志更在于人的心态,即能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一晃毕业十年,在你临近中年时,会突然发现真正能影响人生轨迹的选择其实并不多,每一天都是不可逆的,苦与幸福的感觉都取决于你的心态。工作、家人、身体要平衡和珍惜,过好每一天,才能不枉费此生。”

外企十年,塑造职场不可取代的自己

访亚马逊可靠性工程师、信息工程专业2005届校友管黎明

张梦琪 杨雪吟

管黎明,信息工程专业(通信方向)2005届校友,2005年进入广达电脑上海制造城工作,成为一名可靠性工程师。2007年加入苹果电脑可靠性团队,作为苹果电脑研发部门在中国地区的第一位员工。2013年进入亚马逊公司担任可靠性工程经理至今。

为了方便记者的采访,管黎明在采访当天从远在富阳的家一直驱车赶到母校浙大城市学院。在外企工作十年,目前已经成为亚马逊公司硬件研发可靠性工程部门经理的管黎明为人谦逊、温和,丝毫没有大公司管理层的派头,总是极具绅士风度地先为他人着想。

可靠性工程师,指的是通过产品可靠性试验进行性能评估,并预测如何改进产品或体系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的职业。离开城院的这十年,管黎明一直从事这一行,他的履历简约、独特而精彩。

一位可靠性工程师的自白

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可靠性工程,而作为一名资深的可靠性工程师,管黎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这一行业:“这是一个小众的行业。简单地说,一种产品,一百个里面有一个破损了,可能是它的质量问题,而如果一百个里面有一半破损了,那么一定是它的设计问题。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研发阶段及时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

管黎明前后一共为三家公司工作过:广达、苹果和亚马逊。在旁人看来,管黎明的工作无疑是“高大上”的,每天接触的都是全球最高端的技术,不仅如此,他还是苹果公司电脑研发部门在中国地区招的第一位员工。但更可贵的在于,无论管黎明在工作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依然保持着默默努力、谦逊认真的本色。

2005年,管黎明从城市学院毕业,头几个月里他一直缺乏明确的目标,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接一个找到了工作,他心中的焦虑感越来越浓。直到八月月底,他才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广达公司工作的第一年,管黎明因为压力过大,体重暴跌到了110斤,还长出了不少白头发。但最终管黎明还是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熬过了最难的一段路,“不能让自己的工作进入死循环,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大事化小,积极应对,这样即便是再大的挫折都不算什么”。

广达公司是苹果电脑的代工厂以及合作伙伴,管黎明在广达的三年间,配合苹果可靠性团队测试电脑类产品,并在工厂建立了第一个苹果专用可靠性实验室,协助并自主研发了超过30个产品。

2007年,管黎明离开广达,接受了苹果公司投来的橄榄枝被其破格录用,之后参与了大多数产品的开发和可靠性分析,建立了苹果中国可靠性团队,并在各大代工厂负责培育可靠性工程师和规划可靠性实验室。

稳扎稳打的人生更能得到机遇的青睐。2013年,当管黎明决定离开苹果公司时,谷歌和亚马逊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这可能是我到目前为止做过的最难的一道选择题。”一边是充满创造力的谷歌,一边是产业链无限宽广的亚马逊,但如果选择谷歌,管黎明需要到美国工作,研发更加尖端的产品,而亚马逊则提供了他留在中国并参与更贴近生活的产品研发的机会。作为可靠性工程师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十分有限的成本内做出最可靠的产品。最终他还是接受挑战选择了亚马逊,留在故乡的土地上,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只是这一回,他不再直接与产品打交道,而是成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正如他所言的:“人际关系是一门永恒的学问。”

十年感悟,塑造职场上不可取代的自己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如何提升自我成为重点,除了之前提及的责任心要强之外,管黎明还总结了几个要点与学弟学妹分享。

首先,起点要高。尽量以大平台、大型公司作为起点,工作前五年不要老想着赚钱,应该着重培养工作习惯和上手能力。“我刚进广达公司的时候底薪只有1900元一个月,起初工资低的时候可以看成是一个拿薪水的实习机会,起点高就代表你的平台比别人好。”其次,心态要好,眼光要远。要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挫折,永远不要把自己在前五年内取得的成就看成是终生成就,要清楚这只是一个过渡期、积累期。“此外,在职场上的不可取代性非常重要。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里面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不可取代就是一种成功。同时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也决定了你跟老板提要求时所拥有的筹码。”管黎明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会被苹果公司破格录用,就是因为在自己离开广达后,广达公司先后填进了五个人来顶替自己曾经的那份工作,其中包括一名有10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苹果公司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当你在一家公司内的位置难以被他人取代时,你的价值也就很明显了。

当然,树立自己的不可取代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管黎明告诉记者,对待工作不能仅仅抱着完成就好的态度,而是要通过工作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地取得进步。如此并非易事,最难做到的无疑是坚持,而管黎明正是有这样一种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初心、默默坚持的精神造就了如今的他。

在校期间,管黎明曾担任过学生会的生活部部长,他享受服务于同学们的过程。管黎明表示大学培养人才的要义之一就是提供给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平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平台上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在重要的时刻不怯场。

虽已毕业十年,但管黎明表示,自己还是一直关注着母校的种种动态,在2014年学院举行的“ZUCC,在最美的时光里寻你”征文比赛中,他还主动自掏腰包购买亚马逊的产品作为奖品。“虽不能常回来看看,但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母校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会倾力而为的!”管黎明笑着说。

注重用户体验,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众筹平台

访投电影首席运营官、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澳双联)2006届校友徐斌

戎 越 李 昱

徐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6届校友。作为“投电影”团队首席运营官(COO),他主要负责平台的用户策略和产品呈现,致力于打造让用户称道的体验。2009年加入盛万投资,从事股权投资与行业研究工作,他对影视文化行业有长期的跟踪和研究,熟悉影视行业资本运作模式,并积极探究传媒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及应用。更早之前,他参与创办两家汽车经销企业和一家度假酒店,从中汲取了金融投资和企业管理的经验。“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的这段话用来形容中国当下的商界形势是再贴切不过了。大量资本的输入输出,热门产业的激烈竞争,国内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的复杂转型,国际经济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商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远超出想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时代的特殊性带来的经济漩涡中,徐斌无疑是这其中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带着慧眼仔细、敏锐地分析市场形势,瞄准机会便主动出击,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走得准确、坚定。

埋下从商的种子

徐斌来自一个经商家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从小便对经济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年订阅的《商业周刊》是徐斌少时爱不释手的刊物,这是他无意间打开的商业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2002年,徐斌来到城院就读USQ项目专业,更为系统的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让他有了更专业的知识储备。如今学院的教务部部长范晓清是当时徐斌的任课老师,徐斌回忆道:“范老师上课时会结合很多他之前在公司时经历和案例来讲解知识点,让我对商业有了更多的憧憬。”

随着四年的知识的沉淀,徐斌开始形成敏感的商业嗅觉,大四的毕业论文,他选择了用户体验方向,而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热门的主题。“为什么星巴克一杯咖啡能卖到几十块钱?调查结果显示,是因为用户体验做得很好;亚马逊为什么能在购物中一个按键便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就是技术引发的用户体验的升级……”现在的徐斌还记得当年自己在做毕业论文时初次接触到这一新兴商业概念时的感受。2006年,用户体验这个概念刚刚兴起,新鲜但在很多人眼中有些过于不着边际,而这个当时看起来不被人理解的研究方向,如今却成了制造业相对成熟之后吸引顾客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投电影”众筹平台的关键所在。敏锐的眼光让徐斌有了高于他人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徐斌开始对一些大公司背后的资本运作产生好奇,并急切地想参与其中,并且在不断摸索中渐渐找到了一些门路。2006年毕业后,徐斌留在杭州,参与创办两家汽车经销企业和一家度假酒店的工作,三个实体企业的经历虽说是应家中生意的需要,但徐斌仍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学到了很多,“这都为我今后在上海商界的打拼做了有力的铺垫” 。

抓住机遇,进军影视行业

上海,有高楼大厦相接的压迫感,有旧时的法租界内绿树成荫,闲庭漫步的舒适,有各种展览的文化碰撞……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发展之快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追逐它脚步的人从来都不会停歇。

2009年,徐斌来到上海,经朋友的介绍,他进入了盛万投资。和很多普通的投资公司一样,盛万投资初期的发展只是以股权投资为主,而实体经济不断走下坡让公司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当时整个影视行业刚刚起步,我们与很多电影人交流时,他们都表示,影视行业就如同前几年的房地产行业,处于百花齐放的时候。”“2002年中国整一年的票房只有9个多亿,而2014年年底中国的票房就能达到296亿。”徐斌做了这样的比较。惊人的数字增长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宣传、设计、制片、拍摄等环节都随着互联网而便捷起来。影视行业一来发展趋势好,二来消费门槛相对较低,徐斌和同事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潜在的商机,公司借机转型正式被提上了日程。

2010年,盛万投资加入了影视文化方向;2013年,与上海上影集团一起投资电影创作和拍摄,迄今为止共进行了十几个项目,其中包括前段时间热映的《京城81号》《天将雄师》等影片。

光鲜亮丽的背后少不了默默付出的汗水以及低潮时期隐忍的泪水。2012年,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暂停,造成一定的影响,“好在我们找到了电影投资这个平衡点,转型的作用在那个时间段显得至关重要”。转型期间,一些投资人的陆续离开,同事的不适应让公司的发展一度滞缓。“影视文化行业较为封闭,掌握核心资源的仅是几十个制片人或是公司老板,转型初期的切入点是很难找到的。”如何进入一个近似垄断的行业,找到像样的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公司骨干们为此挖空了心思,最终,与上影集团的合作慢慢将盛万的影视文化转型带入正轨。另一方面,公司的CEO去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使得公司在影视方面开拓了人脉。靠着两年多的努力,盛万投资才在影视文化圈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面几年的发展中,他们凭借着项目的好评率和高收益增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认定好的方向就要投入所有的精力。”徐斌对影视行业有着充足的信心,盛万投资亦是在其中一头扎得比较深,“我们都快变成影视公司了。”徐斌笑着说,“今年(2015年)公司的项目开发部都成立了,自己去买剧本和版权。”想要在一个行业拥有比较大的把控性,徐斌认为,深入了解是必要的,“一开始会有一些技术外包,后来我们在剧本、制片等更专业的方面关注、投入得更多,剧本组会每天审核三个剧本,只有靠不断的积累和锻炼才能更加有自主控制的能力。”

“投电影”,互联网投资新方式

随着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和推进,电影投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 funding一词,指一种以向群众募资为特点的行为,是最近几年较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电影的众筹则是通过互联网渠道结合大众投资来实现。

2015年1月20日,中国首家邀请制的电影众筹网站“投电影(ilovefilm.com.cn)”正式上线,而徐斌正是“投电影”团队首席运营官(COO)。“通过‘投电影’的平台,用户可以在网上投入几千块参与电影的投资。”徐斌介绍道,投资人除了有固定的投资收益以外,还会有免费看电影、参加见面会等福利来保证投资人的额外权益。2015年1月份发展至今,时间虽短,但平台已经成功实现了《天将雄师》《闯入者》和《罪恶赎金》等三个项目的众筹 。

如今市场上,与影视文化相关的互联网产品有很多,阿里巴巴的“娱乐宝”算是发展较为完善的一个。在徐斌看来,“投电影”众筹平台与“娱乐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娱乐宝’的门槛很低,与之相关联的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它的收益基本和保险的收益是一致的,大概是7%;而‘投电影’和产品相关的收益会比‘娱乐宝’要高,可以达到15%。”在客户的定位上,“投电影”的投资数额会较高,达到5000~10000元人民币的级别。另外,在项目的性质上,徐斌认为也存在着差异:“‘娱乐宝’主要依附于淘宝、支付宝来推广产品,算是偏向以营销为目的,而我们更多的是对项目纯粹的融资。”“投电影”平台上线时间不长,所以现在投资人在整部电影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大致200万左右的资金规模,占一部电影投资的几十分之一的比例。由于刚刚起步,为了保护投资人的权益,把控风险,徐斌在投资人数量方面设定了一定的要求:一部电影150人投资为最佳。为了保障投资人有固定的收益,光靠控制人数是不够的,徐斌还沿用了盛万投资一直以来的债权投资形式,“电影行业是一个风险很高的投资,所以选择以债权投资为基点。如果仅仅是对一部电影进行投资,风险是最大的,如果投资了一系列的电影,则会降低风险,投资人可以自己选择投资的多少”。

从实体转型,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传统投资进行延伸,徐斌面临的挑战颇多,“线上投资最大的问题是获取信任比较困难,但这也是比较关键的”。接近1000人的注册用户,实际投资的只有几十个。如何扩大投资人的范围,徐斌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做一些衍生品,投资人还可以参与电影的创作等,后期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用户爆发式增长,这个需要加大对用户数据的分析等,不断强化。”将商业与互联网结合的全新领域等着他们去开拓和研究。

在互联网投资中,徐斌认为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用户体验,这个在毕业论文中研究的方向,如今起了作用,而前几次自主创业中积累的提高用户体验的经验,也慢慢被运用到如今的“投电影”平台运作中。学无止境,及时充电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尤为重要,“抽空补充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案例,找一些专业方面的书、课程进行学习”。徐斌从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

徐斌对自己的评价是“喜欢折腾”,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在他的眼中,世界有很多新奇之处,永远保持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在现在“不进则退”的商场上尤为重要。“有想法就要抓住机会”,这是徐斌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在全民创业的今天,市场不缺资本,而是缺有创造力的想法以及有组织性的行动力。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徐斌一次次在逆境与挑战中抓住商机。所有积极的人生亦应如此,时刻以充满好奇以及热情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中不经意漏出的每一个机会,抓住它,雕琢它,重塑它,丰盈自己。

法院的“大管家”

访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5届校友陈欢

江 干

陈欢,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4届校友,2005年7月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2008年3月通过竞岗出任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8月出任办公室主任。2007、2012年、2015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个人二等功一次,多年被评为省、市法院优秀宣传员、信息员。2010年获评杭州市“综治工作先进个人”、江干区“十佳巾帼创业创新明星”,2013年获评江干区“党员先锋岗”等。

一头利落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微翘的鼻头、嘴角以及圆圆的脸蛋,自信、开朗、精神、干练,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她,就是江干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陈欢。

办公室在法院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枢位置,承担了大量综合文字、综合协调及综合保障等职能,既是法院的“参谋部”,也是“宣传口”“服务处”。陈欢就是在这么一个“复杂”的部门,边看边学边做,靠着自己的悟性和能力,短短五年时间,就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法院“管家”。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之下,江干区人民法院内部运行管理井井有条,信息宣传调研工作质量有了突破和飞跃,在媒体界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她追求完美,眼里容不下一颗沙子

照理说,法院办公室要处理那么大一摊工作,难免顾此失彼,有时候工作出现失误实属正常。可陈欢从不这么想,她认为,今天的一丝“放纵”就可能造成明天工作中的大隐患。要准备一个重要的会议或者活动,除了提前做好方案、准备材料,她还要设计人员进场路线,把关场地,绿植、茶杯都要各安其位;法院作息时间调整,下午推迟半小时上班,她提前通知各庭书记员,让他们记得将修正后的开庭时间尽早通知当事人,以免当事人在院外苦等;开展一次宣传活动,从前期策划、每个环节设置、通稿准备她都要反复考虑;材料中数字格式、段落间距,她也要再三核对……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她激发宣传热情,对外打开法院窗户

进入法院之后,陈欢敏锐地捕捉到法院人的特点:法官们大多习惯于埋头办案,默默付出,却讷于宣传自身工作。新闻专业出身的她,深谙一个道理:赛场上的运动员在奋力拼搏的同时,也少不了一支摇旗呐喊的啦啦队。处于办公室这个岗位,就必须发挥“啦啦队”的作用,将宣传工作与法院工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江干区品牌效应,让法官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理解法院和法官。因此,多年来,陈欢在激发干警主动宣传意识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2008年建立“媒体特约观察员”制度,2009年至今,该院在各类媒体刊发报道2079篇次,开展各类公众开放日活动89次,接待公众4300余人次,组织23次326人次的兼职宣传员培训。经过多年的努力,江干区法院的干警早已不再将宣传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是主动宣传,乐在其中,法院的宣传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和提升。

她能静能动,收放自如

在办公室工作,她有两种典型状态:要么是一天都屁股粘牢在座位,眼盯紧屏幕,聚精会神地写着材料,或者下笔如飞,在会议室埋头飞速地做着记录;要么就是跑上跑下,忙进忙出,整个人高速运转,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这时在办公室根本找不到她的人影,却能在法院的其他角落看她“神出鬼没”。她常常面临这样的场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法院办公室的灯接连熄灭,院外华灯初上,车水马龙,她刚想瘫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一个记者的电话打进,她立即抖擞精神,耐心地解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天忙到晚,一年忙到头,是法院办公室人员的常态,高强度的工作,短期尚能忍受,长期如此就非常考验人,但陈欢却能安之若素,收放自如,将非常态视作常态,这源于她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

她常说要做一个“多面手”

在办公室工作了这些年,陈欢对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已耳熟于心,文字功底、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已经渗透在她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她来说,做好这一切有个诀窍,就是让自己成为一名“多面手”。各类公文要熟悉,信息、调研、报告要精通,宣传活动要懂得如何组织,财务、行装、技术等知识都要懂一点。只有成为“多面手”,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类关系,有效地进行管理。她不仅这么要求自己,也时常叮嘱办公室的其他同事,督促他们广泛吸取知识。她认为,在哪个岗位就要全面掌握这个岗位的规律和技能。就像古龙说的,“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爱学习的孩子,到哪里都不会吃亏呀!

作为一名“80后”青年,在工作中陈欢有着跟同龄人不相符的成熟稳重和缜密心思。但在生活中,她也爱笑,爱闹,爱美食,爱旅游,爱在朋友圈中晒她的宝贝“乐宝”。跟她的名字一样,她以欢快的心情对待工作、倾注心血,在江干区人民法院踏踏实实地度过每一天,同时也收获着属于她的成绩和幸福。陈欢(右一)在工作中

不设限的人生

访启德教育集团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5届校友叶笑凡

陈 超 汤佩兰

叶笑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5届校友。在校期间曾任声屏剧社第一任副社长、学院学生会主席团副秘书长、学院辩论队总教练、广播台新闻主播等职。毕业后曾在杭州电视台担任少儿节目记者,后赴香港浸会大学学习,担任浸会大学辩论总教练,带领浸会大学参加多项国际类大赛并斩获优异成绩。2013年成为世界大学生辩论赛的受邀评委。同年回到内地成为启德教育集团留学顾问,现为启德教育集团杭州分公司总经理、首席留学申请顾问、职业规划导师。

见到叶笑凡那天是周六,他刚刚结束了与总公司的视频会议。身着职业的白衬衫和黑色西装裤的他,管理着上百人的公司团队,一周七天鲜有放松时候。年纪轻轻就担任启德教育集团杭州分公司总经理的他,凭借的从来不是幸运,为梦想跳动的热忱、发源心底的理想主义情怀和挑战人生无限可能性的勇气都在他身上熠熠生辉。

辩论,是人生的热爱

说不清道不明,至今叶笑凡自己也不明白为何会对辩论有着如此不可言说的炽爱,连他的妻子也曾赞叹于他对辩论的热忱。

大二那年,传媒分院辩论队面临着军心涣散、即将解体的危机。叶笑凡找到分院团委主动请缨当主教练,由自己全权接管与辩论有关的一切事务,并立下军令状“一定给传媒捧座冠军奖杯回来”。连续两年的第三名让他痛心不已,然而在大四那年,他不辱使命,传媒夺冠的心愿在他担任主教练的最后一年实现了。如今他依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那刻紧张的场景,“听到比分的时候,我连比较分数大小的能力都丧失了,脑子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赢没赢”。直到周围人起身雀跃,他才猛然意识到:我赢了!我做到了!他一边哭一边向场外走,一路接受别人的拥抱和祝贺。

在浸会读研究生的日子,他再续和辩论的不解之缘,编织了一段他一生中最快乐、最美好的光景。到达浸会的第三天,他已按捺不住心中的迫切,主动找到学校的辩论队,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当你们的教练”,不容小觑的实力让他很快被接纳了。在叶笑凡的带领下,香港浸会大学辩论队港台赛六进决赛获四个亚军、勇夺2010年香港九角杯冠军,从籍籍无名到力压港大。

2013年3月,叶笑凡受邀担任世界大学生辩论赛初赛评委。这是华语辩论最高赛事之一,32支队伍的火拼,亦是叶笑凡的谢幕之战。

初赛分为八个小组,每四个辩论队一组,叶笑凡心里拿捏着,按浸会的实力,小组出线是绝对没问题的。添加点好运,毫无疑问是角逐冠军的种子队伍之一。然而天不遂人愿,正如他们所在的小组序号的寓意一样,D——Death,死亡之组,整个赛场最强的四支队伍被放在了同一组。抽签宣布的那一刻,他懵了。尽管他们的表现很漂亮、很卖力,整个会场的人都站起来为他们鼓掌,但仍然无缘八强。

在最后的晚宴中,所有人都涌过来敬酒,悲伤的情绪像汹涌的大浪疯狂地拍打沙滩一样席卷每个人,他们开始哭。叶笑凡喝得酩酊大醉,被扛回了房间。“我妻子对辩论一直是一种埋怨、吃醋的状态,她从不来看我打比赛,但这一次,我坚决要求她来看,我告诉她你必须陪我一次,你必须知道我在做什么。她被那晚的气氛感染了。第二天她告诉我,现在才知道,她让我舍弃掉的东西,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已过而立之年的大男孩再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声音哽咽着,眼睛红红的。

2013年,他创立了启德杯辩论赛,广邀国内外大学辩论队参与。模仿《中国好声音》的赛制,他请到了华语辩论中最厉害的四个人来当导师,为选中的队伍指导并进行对决。从参赛者到教练再到组织者,每一个环节,每一种角色,他都做过。对辩论,他爱得深沉。

倔强,是人生的惯性

叶笑凡说他算不上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他真的很倔。对于所有认定的事,他一定要做到,重复做,反复做,直到做到了为止。倔强已然成了他生命的一种惯性,一旦上手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只有猛冲的劲儿。

大四的时候,离他许诺为传媒分院拿辩论赛冠军的时间过去了两年,“即将下架的”老学长没有忘记许过的承诺,当所有同学都为前程而奔走的时候,当“四级不过没有学位证书”的警钟反复敲响时,他义无反顾:我可以没有学位证书,但我一定会为传媒拿到冠军!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他坚守阵营,一边实习一边坚持在辩论队的训练,直到达到自己心愿的那天。命运在最后关头终于嘉奖了这个倔强的男孩——传媒的第一个辩论赛冠军被他摘到了。

叶笑凡在杭州电视台5套实习了一年,毕业后通过了考核如愿成为一名记者。三年里,他拼命工作,一路升职。而当所有一切都已尘埃落定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职考研。此时的他毕业三年,已经很少接触英语,何况他原本的英语底子并不太好,可想而知要达到浸会大学的雅思分数难度有多大。从第一次雅思3.5分到最终成功拿到浸会大学的心仪offer期间,他考了七次雅思,经历了整整七次的磨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就是倔,我就是要做到。做不到我就像机械一样重复做。”

同当时倔强地要为传媒摘夺辩论赛桂冠一样,他在浸会大学许诺,他一定要让浸会大学辩论队拿下世界大学生辩论赛的冠军。在香港前后五年,他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了这个承诺。为了让浸会大学拿到冠军,他用每年一半的淘汰率保证队伍的精干,甚至还亲手将那些曾经接纳他的“不合格”的老队员踢出了辩论队,骂声排山倒海而来,他不在意:“作为一个辩手,你想参加世界大学生辩论赛吗?前提是你必须是香港前两名。你想打亚太赛吗?你想打精英杯吗?你想参加国际类大赛吗?每一个辩手都想。我要让这支队伍强大地活下去,让大家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梦想都能实现。他们希望我带他们拿冠军,而我要帮助浸会大学拿冠军,他们太弱了。”到最终,为了回家结婚,他没有实现这个承诺,可一旦说起这段往事,他的眼睛里仍然放着光。

有趣,是生活的极致

有人十年铸就一剑,有人十年尝尽百味,叶笑凡属于后者。他说回过头去看过去十年做过的事,自己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生活和身份,好像活了好几辈子。他从不为自己的人生设定限制,从过去到未来。

大学时他是声屏剧社第一任副社长,那一年他们排演了《雷雨》;他创立了eyes杂志,是如今传媒分院团刊的前身;他是学院广播台的新闻主播;他办过大学生全省巡回报展,把全省大学生的校刊正儿八经地裱起来,请来了浙江日报的总编来剪彩;他参加了学院大大小小的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称得上风生水起。

从香港回到杭州,海投简历后冥冥中与启德结缘,工作上对自己很拼的叶笑凡,创下3个月签下14份杭城留学的记录和8个月即升为启德教育集团杭州分公司总经理的不凡成绩。与之相匹配的另一个数字是,连续19个礼拜没有一天休假。现在的工作比之前更忙也更具挑战,每天的工作不一样,召集会议、员工培训、与合作方谈判、协调各部门工作……曾经做记者的日子似乎过去了很久,而职业经理人的生涯才刚刚开始。这一次身份的转换和对新工作的诠释让他对未来有了新的期待。生活于他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有不同的状态。

叶笑凡说等到他财务自由后想体验的职业还有足球教练、作家,还想当编剧,把自己的辩论生涯拍成一部能上映的电影,年纪再大一点和妻子去穷乡僻壤支教。“我的人生不想成功,我的人生只怕无聊。”叶笑凡一本正经地说,而他,也努力活出自己想活的任何样子。

“一流剑客”的拼搏路

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届校友卢俊杰

白文静 陈宏程

卢俊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届校友,现任职于百灵时代传媒,担任市场总监。从事传媒工作的他依然“理性”十足,一件黑色T恤,一条简单的牛仔裤,一副理科男的形象。但这只是表象,一跟他聊天就能感受到身为传媒人的幽默和风趣。他说话的神态、语气依然带有几分学生时代的单纯,社会的磨砺改变了他的外表但似乎从没有改变他内心的本真。“我是个理科生,我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往往对大学的课程并不了解。我的理想是做广告创意,我以为图像处理和网页设计属于计算机,于是就选择了这个专业。入学后我才知道原来计算机专业是不学Photoshop 的。”就这样,14年前卢俊杰在误打误撞下进入了学院的计算机专业。“你认识沈彬吗?当时传媒的老师,还有王艳老师!”学院的种种记忆仍让卢俊杰特别兴奋,舟东的美食更是让他念念不忘。一回城市学院,卢俊杰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舟东吃一顿奶酸菜鱼。

“I SAY”大学时光

因为高考填志愿时对专业的种种误解,卢俊杰到了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并因为个人的爱好,常去广告专业旁听。那时的他听了很多广告的课程,也认识了许多传媒分院的老师。

那时学校有个很牛的组织叫“I SAY”。这是一个文化组织,区别于其他社团,I SAY的社员并不通过报名面试加入,都是由创始人邀请入社。卢俊杰也是组织里的一员。“I SAY”经常会举办一些沙龙活动,召集一群人,就某一话题大家发表各自的意见。用这么句话形容它很合适——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虽然“I SAY”只办了三届,但它组织过很多沙龙,具体讨论过的话题卢俊杰已经印象不深了,但是,每一次的谈论都是一次思想的交锋。“I SAY”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卢俊杰表示,“I SAY”的成员现在都很有成就,在这个组织里他得到了各种思想的交流,在大学的学习注重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背后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只有亲自参与知识的探讨,一边聆听别人的思想,一边运用自己的积累作出判断,这样才会有所收获。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思维方式要比知识重要得多。“社会体系远比学生时代的我们想象的复杂,一个人毕业后从事的行业与学校所学有很大差距,甚至大相径庭,很多东西都是要重新学习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学习能力可能就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机遇并非偶然

大学毕业后,卢俊杰怀揣对广告策划的热情,毅然放弃了当时待遇相当不错的外企IT行业的实习机会。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专业不对口,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幸亏这时有个在I SAY认识的老师把他推荐给了《钱江晚报》。工作多年后,报社生涯让他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实力以及经验,于是他决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业远远比想象的要艰难,他那时身兼多职,在生存面前根本就没条件可谈。问起他的第一笔生意时,卢俊杰不禁苦笑。他的第一笔订单是印制500件文化衫。“就是在衣服后面简简单单印个标志,一句口号。”他说,就这生意还是朋友介绍的。开门红并没有带来太多喜悦。他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不重视知识产权的市场很少有人会为一个创意买单。大公司的广告也不会交给他这样的小公司去办。但既然创办了公司就有了一份责任,所以他还是坚持干了下来。

2013年,卢俊杰转身投入移动互联网事业,计算机专业毕业、多年的市场经验,让他对移动互联网有了更多的理解。可是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一年不到公司便亏损了几十万。在他失败之后移动互联网却开始火爆起来,一些同类型的产品日渐崭露头角。卢俊杰说虽然创业失败了,但是他一点也不失落,经历了创业的艰难坎坷,现在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