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学生的218个小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3 21:21:42

点击下载

作者:李元秀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感动中学生的218个小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感动中学生的218个小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试读:

前言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及心态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对青少年心态的呵护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关怀。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要引导他们对真善美的积极追求、要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兴趣。

本套书的编撰基于对青少年成长与认知的角度,精心选取多篇精彩故事,并分类阐述,在于能鼓舞和提升青少年的认知度,使青少年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激情,让他们勇气十足的去追求理想,并发觉人生中的真善美。

本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此书树立良好的人生心态,并能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会感动别人的人

友情是浓浓的咖啡

结伴而行的鱼

我和卫华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他分到银行,而我则进了检察院。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要好的朋友是不在乎谁付出多少的。那时候,我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在一个陌生城市里快乐地生活着。后来,我们都结婚了,更巧的是,我们的爱人都是白衣天使。他打趣说,你和我的心是相连的,不成朋友都难。

要不是他一时的冲动,这种友情会持续下去,我想一定会天荒地老。

他为了买处上等的房子,挪用公款8万元……

反贪局调查他的时候,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朋友在检察院。这个朋友就是我,可我无能为力。法律对于朋友是无情的。

他的爱人多次找到我。看她那痛哭流涕的样子,我很伤心,毕竟他们结婚还不到3年,刚有了个小男孩。我只好反复做她的工作。最后她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求你,你给个明白话儿吧。我坚决地说,这事我帮不上忙。她擦干眼泪,冷冷地说,朋友有什么用!那语调里是对“朋友”这字眼的绝望。那以后,她没来过我们家。

我偶尔去监狱看他,他拒绝了我的探视。他只是传话说,朋友有什么用。

我希望通过时间来填补法律的无情。每年的节日,我都会和爱人去探监,去看望他的爱人,尽管要遭受冷落。终于有一天,他无奈地说,算了,朋友本来就没有什么用的。其实,我从骨子里了解他,在他内心深处是不愿失去我这个朋友的,正像我不愿失去他一样。

等他出狱那天,我和爱人都去接他。他的爱人一路上都在偷偷流泪。我说,上我家吧。他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随我上了回家的的士。那天,他喝得大醉。他问我,朋友有什么用呢?我笑着说,没有什么用,朋友本来就是没用的。他说,我不怨你。我笑了,笑里面掺杂着泪水。

不久,他和他的爱人离开了这个本来就陌生的城市,去了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很少再见面,偶尔有书信往来,都是些客套的话。他说,他和爱人都找到了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孩子上了一所不错的小学,我们不必牵挂。那以后,我们彼此为了各自的工作不停地忙碌着,但那份情感是无法忘却的,有时候反而更浓。

前年,我生日那天,他寄来一封信,祝我生日快乐。信中夹着一朵风干了的牵牛花。他在信中说,你还记得吗?我们常常去摘校外田野里的牵牛花。它象征平淡无奇的感情,花早上开,很快就凋谢了,可我们的友情虽然平淡可是无法凋谢。我和妻子在烛光中读着这封信,泪流满面。

去年的国庆节,我们相约去爬泰山。在一个偌大的水库前驻足。那清澈的水里,一条条自由自在的鱼结伴而游。我们相视一笑,我们多像那一条条游着的鱼,只要能够结伴就行了,这也许就是朋友的意义了。

其实,我从骨子里了解他,在他内心深处是不愿失去我这个朋友的,正像我不愿失去他一样。

这枝玫瑰代表友情

大学开学的第一天,宿舍里的一位女生一边整理床铺一边问她:“阿姨,你送的是谁?”天啊!她竟把她当成了送学生的家长。

她涨红了脸,像一个吃多了辣椒的孩子哼哼哈哈地说:“哦,不,不……”话未说完眼里早就浮上了一层水雾,那是一种近乎心碎的无地自容。

有时她真觉得老天对她好不公道。她不但长得很不好看,而且雪上加霜,一场病又毁掉了她的眉毛、睫毛,连头发也稀疏得只能勉强盖住头皮。而更让她伤心的是,年纪轻轻的她,额头、眼角已布满了骇人的皱纹。一声“阿姨”就像一把刀,轻易戳破了因为高分考上大学而勉强包在她心上的一层极薄的自信。

深夜,她躲进自己的小帐子里尽情地哭。未来、青春、爱情,所有这些女孩子值得骄傲和喜欢幻想的东西,只会让她自卑、孤独和伤感。她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关怀,渴望有人越过她毫无光彩的脸,真诚地感受她火热的内心。然而,她得到的都是失望和打击。只有那一次,是个难以置信的意外。

数学系召开第一次全系会议,会上宣布了系里录取成绩的前三名。她是第二名,心里不觉涌动着一股惊喜的安慰。可是这一点可怜的骄傲却被大家的目光从敬佩迅速转为惊讶而扫除了。她低着头,比挨批评还难受。散会后为了避开别人的眼光,她故意留在后面,准备只有她一个人时再走。

突然一个声音叫住了她,她回头看见是“第一名”。他笑起来很文雅,让人不能不感到亲切。但她还是故意问了一下:“你是谁?”他的嘴角浮起一抹更浓的微笑:“我是97计算机专业的刘杰。”她的心一沉,他和她是一个班。

在学习上她一向独占鳌头,现在明明地多出了一个竞争者,她心里不觉生出一股敌意。他仿佛对她的“巨变”毫无察觉,仍旧和颜悦色地问:“你呢?你也是97的?”她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这“嗯”里全部是胜过他的决心。

在班里她很怕跟人接触,而坐在她前排的刘杰一下课就转过头来问东问西,常常弄得她窘迫不安。她不知是因为她不能给他骄傲女孩的感觉,才使他坦然自若地跟她接近,还是因为他想借此“侦探”她的学习状况。总之,她不太相信他的善意,她的长相决定了她没有这么宽容的心。

一次自习课上,她又拿出了心爱的《红楼梦》。刘杰转过来,很随意地从她手里拿过书,然后笑起来:“这么唬人,我看你都伤感成林妹妹了。”“我?林妹妹?你开什么玩笑!”羞愤的眼泪直往外涌,他竟这样戏弄她!她知道自己丑,可他也不能含沙射影地说她东施效颦呀?

刘杰吓得手足无措,面带尴尬不住地说:“对不起。”她伏在臂弯里,久久不肯抬头。

此后刘杰频频转头,但一看见她阴沉的脸便欲言又止。有一次他转过头来无声地想拿她桌上的一本书看一看,她一把握住,满脸愠怒。他毫不介意也不放弃,无奈她只得松手。

刘杰送回的书里多了一封厚厚的信:“于蓉,系里第一次开会,我就佩服你,一个女孩能考出那么好的成绩,需要付出多少汗水,拥有多少坚强!可是我从你脸上没有读到一丝应有的自豪,也从那一刻起我就想做你的朋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怎么待你,你在我心里总是和谐而美好的……”

一时间她的眼泪恣意流淌。从来没有人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从来没有人给过她这么大的鼓励和安慰。期中考试她稳拿第一,刘杰不得不屈居第二,这使她在扬眉吐气之际略有不忍。但刘杰却大度地微笑着冲她竖起了大拇指。一段干戈就这样轻易地化作了玉帛。此后,她和刘杰一起下棋,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嘀咕某某老师的讨厌……

慢慢地,她感觉到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她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他,并期望整天跟他在一起。强烈的感情和内心的无望时时噬咬着她的坚强,脆弱的她甚至听到一首伤感的歌都要泪流满面。

有一次她梦见刘杰不知为何打了她一个巴掌。她哭着用力划开了手腕,汩汩的鲜血染红了她的梦。她惊悸得满身冒冷汗,她想:我这样的丑八怪喜欢他连老天也会在冥冥中惩罚我。有时她又天真地想:我可以为他去整容,只要他肯等我。于是她开始积攒每一笔稿费。可现实还是彻底地把她从想入非非中击醒了。

一次隔着密密匝匝的常春藤,她听到刘杰和他的老乡在谈话。他们谈论的是她和刘杰的关系。

依稀听到刘杰的话:“我和她只是好朋友,她人很好,她需要友谊,对她来说一份真正的友谊比爱情更重要。我想帮助她让她有信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期中考试我故意做错题就是想让她考第一,让她有一份战胜自卑的力量……”

刘杰的话重重地落在了她心里。她难过得几乎要哭出声了,可她心里却是感动的,温暖的。期末,她和刘杰都获得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他们在一家饭店美餐了一顿。餐间有位卖花小姐经过,看看她再看看刘杰,似乎在一刹那被他们之间的关系搞昏了头。但为了生意她还是试了一试:“先生,给小姐买一束花吧。”

这个“小姐”说得迟迟疑疑,但她快乐的心情已不再计较它。刘杰付给她5元钱,挑了一枝含苞待放的玫瑰微笑着递给了她。伸手接花时,她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是一枝与爱情无关的玫瑰,却是她生命里最初也是最珍贵的一首友情绝唱。

一时间她的眼泪恣意流淌。从来没有人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从来没有人给过她这么大的鼓励和安慰。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认识他的时候,她跟丈夫的婚姻正面临着解体,她很苦闷,于是便整天把自己放逐在网上,放逐在游戏厅里。

2005年9月的一天,在联众的一个游戏室里,他们一起玩牌,后来就成了好友。不久后,他知道了她的故事,她也知道了他是一个绝症患者,他患了肾衰竭。

在日后的交往中,他们互相开导,生活日渐明亮起来,她的心情也开朗起来。原来,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心态问题。

自从知道他患了绝症之后,她很为他惋惜,也很替他不值。随着了解的加深,她心里更是有了一点点隐隐的痛,也产生了要见他一面的念头。

2005年10月,她来到东北见到了他。

见了面,他们就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甚至,她还可以发一下小姐脾气,作弄作弄他。他比她小,可很纵容她。可能是他觉得自己命不长了,他比她想像中的开朗得多。

她买了一个听说可以辟邪的玉器和一个水晶挂坠送给他,虽然不值钱,可那是她的一点心意,她希望他能度过这一关。他开始不要,后来禁不住她的游说,就收下了。

直到前两天,朋友告诉她,说他走的时候,手里还握着那两个挂坠和一串手珠,听到这她的眼泪就禁不住掉了下来。她知道他是心愿未了,他不舍得离开,因为他还没有见到她的女儿。

在与他交往的时候,她总是把女儿挂在嘴边,于是,他对她的女儿慢慢就熟悉了。偶尔的电话里,她女儿还跟他说过几句话,他总是笑她说她女儿的普通话比她的好多了。

有一段时间,他说他感觉他很快就要走了,他说要送她一罐他亲自叠的幸运星,希望那些幸运星能保佑她和她的女儿,可她一直都没有把她的地址给他,她还说,希望他到时候能亲自把幸运星交给她们。她担心他把幸运星寄给她们后就这样去了,不如就让他牵挂着,这样他就会有信念活下去。

后来他说想见见她的女儿,她还是不让。谁知道他就这样走了,走的时候也不给她一个音信。

其实,从东北回来后,她跟他的联系就比较少了。说实在的,她很自私,她怕伤感,她怕生离死别,怕知道他突然不在了的消息。与其这样,不如淡淡的好,这样,即使他走了,她可能就不会那么难受。

可是,她错了。当听到他去了的消息后,她还是禁不住泪如雨下。本来不想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家里人,可她还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最后当着女儿和丈夫的面哭了起来,把他们都吓坏了。

他走了,她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记得今年清明的时候从电话里得知她外公去了的消息,她也是这样的痛哭。记得以前有一段时间他的电话关机,网上也没有他的踪迹的时候,她以为他不在了,也痛哭了一回。现在,他是真真切切地走了,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听朋友说,他走的时候很安详,他好像知道自己会走了似的。他走之前,把自己有价值的器官都捐献给医院了,然后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洒在松花江里。朋友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他一张相片都没有留下。

他走的时候,刚好是他生日那天,而作为他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她却把他的生日给忘了,她不能原谅自己的疏忽,她不能原谅自己的大意,为什么在他走了的时候,都不送一个祝福给他。不管她是怎样的为自己的不应该而懊悔,都没有用了,虽然她知道他不会怪她。

是的,他不会怪她,他只会默默地牵挂她,关心她。他怕影响她的生活,他希望她幸福,他不想她不开心。在他们认识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都是互相鼓励,他们是网友,他们也是亲人……

原来,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心态问题。

秘密

一个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哑炮响了,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就不管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了。

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痛中又面临着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一想,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停,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也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新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伤。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对妻子说:“我受伤的这些日子,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从此以后,每天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惟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12个秘密其实只有一个谜底:爱可以永恒。

读懂你的眼泪

这是一个发生在越南的故事。

在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一颗炸弹被扔进了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当场炸死,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救护人员很快就来了。小女孩流了很多血,需要输血,但救护人员带来的不多的医疗用品中没有可供使用的血浆。于是,医生决定就地取材,她给在场的所有人验了血,终于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血型和这个小女孩是一样的。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那个医生和护士都只会说一点点的越南语和英语,而在场的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只听得懂越南语。

医生尽量用自己会的越南语加上一大堆的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你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血,需要你们给她输血!”终于,孩子们点了点头,好像听懂了,但眼里却藏着一丝恐惧!

没有人吭声,没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愿意献血!女医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他们不肯献血来救自己的朋友呢?难道刚才对他们说的话他们没有听懂吗?

忽然,一只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但是刚刚举到一半却又放下了,好一会儿又举了起来,再也没有放下了!

医生很高兴,马上把那个小男孩带到临时的手术室,并让他躺在床上。

小男孩僵直着躺在床上,看着针管慢慢地插入自己细小的胳膊,看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地被抽走,眼泪不知不觉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医生紧张地问是不是针管弄疼了他,他摇了摇头。但是眼泪还是没有止住。医生开始有一点慌了,因为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肯定弄错了,但是到底在哪里呢?针管是不可能弄伤这个孩子的呀!

关键时候,一个越南的护士赶到了这个孤儿院。医生把情况告诉了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忙低下身子,和床上的孩子交谈了一下,不久后,孩子竟然破涕为笑。

原来,那些孩子都误解了女医生的话,以为她要抽光一个人的血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想到不久以后就要死了,所以小男孩才哭了出来!医生终于明白为什么刚才没有人自愿出来献血了!“既然以为献过血之后就要死了,为什么他还自愿出来献血呢?”医生问越南护士。

于是越南护士用越南语问了一下小男孩,小男孩回答得很快,不假思索就回答了。回答很简单,只有几个字,但却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他说:“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回答很简单,只有几个字,但却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在英雄的连队服役

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老马所在的特务班被敌军的一个连包围在一片密林里。他们仗着有利的地势,跟敌人展开了激战。但是,敌我的兵力太悬殊。后来,只剩下老马和班长两人了。

班长的左肩上中了一枪,老马替班长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班长说:“老马,咱俩都生还的可能已经没有了,我掩护,你撤走。”“不!不管怎么样,咱俩都在一起。”老马是副班长,平时跟班长情同手足,绝不可能扔下负伤的班长自己撤走。“我是班长,你得听命令!”“不!”老马含着眼泪坚定地摇头。

班长沉默了片刻,猛地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叠被鲜血染红的纸对老马说:“老马,这是一封对我军很重要的情报,我身上有伤,撤不出去了,你要亲手交给首长。”“班长,不!”“老马,不能再犹豫了!”班长的声音和握着那纸情报的手都在颤抖着。

老马别无选择地接过情报,小心地藏在贴身的衣服里。

老马成功地撤出了敌军的包围。这得益于班长的掩护和有利的地势。不幸的是,老马的腿上中了一枪,只能一点一点地向前爬行了。

那密林里的枪声停了,班长的情况可想而知。

老马当时很累,真想停下来歇歇。可是想到自己身上带着重要的情报,想到班长及全班的战士,他的心里像燃烧着一团火,爬行的速度快了起来。

终于看到我军的哨兵了,不知是太疲倦了还是失血过多,老马失去了知觉。

等醒来时老马已经躺在临时病房里了。“我有一份重要的情报,要交给首长。”他吃力地对旁边的人说。

望着来到老马身边的首长,老马掏出那份情报说:“这是班长给您的重要情报,我们全班都……”老马说不下去了。

首长用微微颤抖的手打开那染着班长鲜血的情报,默默地看了良久,大滴的泪珠落在那纸被鲜血染红的情报上。“首长,这情报真的很重要吗?”老马低声问。“很重要,很重要!”首长深深地点头。

后来,老马才知道,那其实不是什么情报,只是几张白纸。

首长说:“这比任何情报都重要,它体现了班长以及全班无私的、忘我的战友情谊……”

长说:“这比任何情报都重要,它体现了班长以及全班无私的、忘我的战友情谊……”

尘封的友谊

1945年冬,波恩市的街头,两个月前这里还到处悬挂着纳粹党旗,人们见面都习惯地举起右手高呼着元首的名字。而现在,枪声已不远了,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深深的恐惧之中。

奎诺,作为一名小小的士官,根本没有对战争的知情权。他很不满部队安排他参加突袭波恩,然而,更糟糕的是,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巴黎调来的法国军官希尔顿,他对美国人的敌视与对士兵的暴戾几乎人尽皆知。接下来两个星期的集训,简直是一声噩梦,惟一值得庆幸的是,奎诺在这里认识了托尼——一个健硕的黑人士兵,由于惺惺相惜,这对难兄难弟很快成了要好的朋友。

希特勒的焦土政策使波恩俨然成为一座无险可守的空城,占领波恩,也将比较容易。而突袭队的任务除了打开波恩的大门外,还必须攻下一个位于市郊的陆军军官学校。而希尔顿的要求更加残忍,他要求每个突袭队员都必须缴获一个铁十字勋章——每个德国军官胸前佩带的标志。否则将被处以鞭刑,也就是说突袭队员们要为了那该死的铁十字而浴血奋战。

突袭开始了,法西斯的机枪在不远处叫嚣着——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在盟军战机的掩护下,突袭队顺利地攻入了波恩。然而他们没有喘息的机会,全是因为那枚铁十字。在陆军学院,战斗方式已经转变成了巷战,两小时的激烈交火,德军的军官们渐渐体力不支,无法继续抵挡突袭队的猛烈进攻,他们举起了代表投降的白旗。突袭队攻占了学院之后迅速地搜出每个军官身上的铁十字。手里攥着铁十字的奎诺来到学院的花园,抓了一把泥土装进了一个铁盒,那是他的一种特殊爱好,收集土壤。他的行囊中有挪威的、捷克的、巴黎的,还有带血的诺曼底沙子。他正沉浸在悠悠的回忆中,托尼的呼唤使他回到了现实,托尼神秘地笑了笑:“伙计,我找到了一个好地方。”

他们的休息时间少得可怜,奎诺跟着托尼来到了二楼的一间办公室。从豪华的装饰来看,这个办公室的主人至少是一位少校。满身泥土和硝黄气息的奎诺惊奇地发现了淋浴设备,他边嘲笑着托尼,边放下枪支和存放着铁十字的行囊,走进浴室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当他出来时,托尼告诉他说希尔顿要来了,他要了解伤亡人数,当然,还要检查每个士兵手中的铁十字。他马上穿好衣服背上枪支、行囊,与托尼下楼去了。

大厅里,每个人都在谈论手里的铁十字,奎诺也自然伸手去掏铁十字,然而囊中除了土壤外竟无别物。奎诺陷入了希尔顿制造的恐怖之中,他没想到会有人为了免受皮肉之苦而背叛战友。奎诺首先怀疑到托尼,并向其他战友讲了此事,当下大家断定是托尼所为。

所有士兵此时看托尼的眼光已不是战友的亲昵,而只是对盗窃者的鄙夷与敌视。他们高叫着、推搡着托尼,而此时托尼的眼中并不是愤怒,而是恐惧、慌张,甚至是祈求,他颤颤地走到奎诺的面前,满眼含着泪花地问道:“伙计,你也认为是我偷的吗?”此时的奎诺狐疑代替了理智,严肃地点了一下头,托尼掏出兜里的铁十字递给了奎诺。

当那只黑色的手触到白色的手时,托尼眼中的泪水终于决堤,他高声地朝天花板叫到:“上帝啊,你的慈悲为什么照不到我?”“因为你他妈是个黑人!”从那蹩脚的发音中,人人都听得出来是希尔顿来了。他腆着大肚子,浑身酒气,随之,一个沉沉的巴掌甩在托尼的脸上。而后检查铁十字,不难想到,只有托尼没有他要的那东西。

再之后,盟军营地的操场上,托尼整整挨了30鞭。

两个星期过去了,托尼浑身如鳞的鞭伤基本痊愈,但在这两个星期里,无人问津他的伤情,没有人关心他,奎诺也不例外。

又是一个星期六,奎诺负责看守军火库,他在黄昏的灯光下昏昏欲睡,忽然,一声巨响,接着他被砸晕了。

等他醒来,发现自己躺在病榻上。战友告诉他,那天是托尼的巡查哨,纳粹残余分子企图炸毁联军的军火库,托尼知道库中的人是奎诺,他用身体抱住了炸药,减小了爆炸力,使军火毫发无伤,托尼自己却被炸得四分五裂。然而,他是可以逃开的。

50年过去了,奎诺生活在幸福的晚年之中,对于托尼的死,他觉得那是对愧疚的一种弥补。直到有一天,他平静的生活破碎了,因为他的曾孙,在一个盖子上写有波恩的铁盒中,发现了一枚写着“纳粹”的铁十字。

年近九旬的奎诺像孩子一样地哭了起来,那眼泪,是因为悲哀而痛苦,不是为自己年轻时的愚鲁,而是为托尼年轻的生命:是因富有而喜悦,不是因为那锈迹斑斑的铁十字,而是为了那段尘封了大半个世纪的友谊。

那眼泪,是因为悲哀而痛苦,不是为自己年轻时的愚鲁,而是为托尼年轻的生命:是因富有而喜悦,不是因为那锈迹斑斑的铁十字,而是为了那段尘封了大半个世纪的友谊。

生命的礼让

他们素不相识,却有着出奇相似的相貌;他们因为同样的疾病走进同一间病房;他们都已经找到了可配型的骨髓,却因为筹不到钱而无法手术;他们为了保留其中一人的生命,唱响了一曲生命礼让的赞歌。“我们虽同样有着新婚妻子,同样有着年迈的父母,我们虽同样配上型找到了可供移植的供者;我们虽同样为昂贵的移植费绞尽脑汁……但你还有一个出生刚刚几个月的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一大笔的债务等待着你去偿还……我决定在我生命走到最后的时候帮帮你,将我剩下的3.5万元人民币无偿捐赠给你。”

这是欧阳志成转赠生命的悲壮绝笔。他将这绝笔和3.5万元人民币留给病友彭敦辉,然后消失了。

湖南隆回县养古坳乡中团中学语文教师欧阳志成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只有27岁,他的爱人只有21岁,他们结婚仅仅9个月。

娇弱的妻子彭丽争分夺秒地向亲朋好友、乡教育办、学校筹款,但也只筹得不到万元。为了尽快筹到20万元实施移植手术,他们抱着求助牌,手捧玫瑰花,面对邵阳师院熙熙攘攘的人群跪倒在地。整个隆回县被震动了,在全县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很快筹措了近20万元。但一年多的化疗和寻找配型已经用去了12万元。配型找到了,他们却因为没钱而无法手术。

同一个病房的病友彭敦辉,也患有白血病,也找到了配型却因为筹不到钱而无法手术。这两个酷似双胞胎、同病相怜的病友,从此相互照料,相互鼓舞,与病魔作斗争。望着一筹莫展的欧阳,彭敦辉曾安慰他说,“说不定我厂子新上的项目很快就能赚大钱,到时候,我借钱给你。”

彭敦辉的生意失败了,惟一的希望也破灭了。看着此前从未向病魔低过头的病友颓废地倒在病床上,望着他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欧阳的心里一阵抽搐。那一刻,他作出了一个思量多日的惊人决定:将善款转赠给坚强而善良的好兄弟彭敦辉!自己少活一段,可能成全他的一生。

作了此决定后,欧阳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医院负责人——遗体捐赠给医院作医学解剖用,一封写给病友彭敦辉——然后他回到了隆回老家。

接下来的日子,远在长沙的彭敦辉和妻子开始竭尽所能寻找他的那位好病友、好兄弟。他们试图通过隆回114查询欧阳的住宅电话,但一无所获;他们查到欧阳所在学校的电话,可因为暑假总是没人接听……

两位护士感动地出主意:“打电视台的热线电话,呼吁大家寻找他!”“转赠生命”的动人故事在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在省内掀起一股动人浪潮:一些长沙市民自费印刷寻人启事;虽然还没有找到欧阳,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通过特别账户为欧阳捐款。

终于,2005年8月,在热心市民的陪同下,欧阳终于回到了医院。生死之交的兄弟俩百感交集,相拥而泣……

现在,在社会的帮助下,两位患难兄弟已经远离病魔,踏上了绚丽人生的旅程。

将善款转赠给坚强而善良的好兄弟彭敦辉!自己少活一段,可能成全他的一生。

暖意

那天坐进一辆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广播,是一个不新鲜的故事一某日某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机逃逸。撇下一个叫陆小六的人在血泊中呻吟;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把陆小六送到了医院,值班大夫薛达在未收取陆小六住院押金的情况下为他实施了手术……“这年头,做点儿分内的事也能混个名人当当。医生嘛,可不就得救死扶伤,不收押金救条命也值得上喇叭吹!”司机愤愤不平地说。

电波继续传送:陆小六脱离危险后居然不辞而别,身后,欠下了上万元的医药费……“这个不仗义的东西。唉,这年头,啥样的人都有。有些人呢,就是不配念那一撇一捺——快听,要通缉那个陆小六呢!”

女播音员的声音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带有浓重南方口音的男声:陆小六,你好,我是你的医生薛达。你现在在哪里?腿上的伤口没有感染吧?你走得那么匆忙,连声招呼都没有打,可把我们急坏了。陆小六,我今天来到交通台的直播间,是想通过广播的方式尽快找到你。我不是向你讨要医药费的,我只是想对你说,你的腿骨上还留有两个金属夹,如果不尽快取出,你可能会面临截肢的危险……陆小六,记着,你的医生薛达在博爱医院等你。

侧脸看看那位饶舌的司机,只见他的嘴巴紧紧抿住,脸上写满感动。拐弯了,他很抒情地按了三声喇叭……

总有一些小人,他们很自信,在很多事情上总是以经验和方式猜测别人。而这样的人总以为社会上只存在坏人;所以千万别和这样的去计较,不然他会把你拉到他同等的位置上,然后利用他的经验和方法击败你。在汽车里司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半个小时他的决策可以发生很多转变。一会儿骂医生想出名,一会儿骂陆小六没有道德……然而当司机听见医生是想救陆小六的病时,司机终于闭上了嘴巴。那一刻,我相信司机的内心也在反复进行跳跃,在他看来没有坏人似乎是不正确的。可以看到司机的脸上写满感动,并很抒情地按了三声喇叭。所以,像司机这一部分人,他们并不是对善良失去信心,只是没到“感动”处。如果可能,我们会看到更多这样的“司机”。爱心常有,掌声常驻。

珍爱

在我遇见班奇太太之前,护理工作的真正意义并非我原来想象的那么一回事。“护士”两字虽是我的崇高称号,谁知得来的却是三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替病人洗澡,整理床铺,照顾大小便。

我带上全套用具进去,护理我的第一个病人——班奇太太。

班奇太太是个瘦小的老太太,她有一头白发,全身皮肤像熟透的南瓜。“你来干什么?”她问。“我是来替你洗澡的。”我生硬地回答。“那么,请你马上走,我今天不想洗澡。”

使我吃惊的是,她眼里涌出大颗泪珠,沿着面颊滚滚流下。我不理会这些,强行给她洗了澡。

第二天,班奇太太料我会再来,准备好了对策。“在你做任何事之前,”她说,“请先解释‘护士’的定义。”

我满腹疑团望着她。“唔,很难下定义,”我支吾道,“做的是照顾病人的事。”

说到这里,班奇太太迅速地掀起床单,拿出一本字典。“正如我所料,”她得意地说,“连该做些什么也不清楚。”她翻开字典上她做过记号的那一页慢慢地念:“看护:护理病人或老人;照顾、滋养、抚育、培养或珍爱。”

她啪的一声合上书。“坐下,小姐,我今天来教你什么叫珍爱。”

我听了。那天和后来许多天,她向我讲了她一生的故事,不厌其详地细说人生给她的教训。最后她告诉我有关她丈夫的事。“他是高大粗骨头的庄稼汉,穿的裤子总是太短,头发总是太长。他来追求我时,把鞋上的泥带进客厅。当然,我原以为自己会配个比较斯文的男人,但结果还是嫁了他。”“结婚周年,我要一件爱的信物。这种信物是用金币或银币蚀刻上心和花图案交缠的两人名字简写,用精致银链串起,在特别的日子交赠。”她微笑着摸了摸经常佩戴的银链,“周年纪念日到了,贝恩起来套好马车进城去,我在山坡上等候,目不转睛地向前望,希望看到他回来时远方卷起的尘土。”

她的眼睛模糊了。“他始终没回来。有人第二天发现那辆马车,他们带来了噩耗,还有这个。”她毕恭毕敬地把它拿出来。由于长期佩戴,它已经很旧了,但一边有细小的心形花型图案环绕,另一面简单地刻着:“贝恩与爱玛。永恒的爱。”“但这只是个铜币啊。”我说,“你不是说是金的或银的吗?”

她把那件信物收好,点点头,泪盈于睫。“说来惭愧。如果今晚他回来,我见到的可能只是铜币。这样一来,我见到的却是爱。”

她目光炯炯地面对着我。“我希望你听清楚了,小姐。你身为护士,目前的毛病就在这里。你只见到铜币,见不到爱。记着,不要上铜币的当,要寻找珍爱。”

我没有再见到班奇太太。她当晚死了。不过她给我留下了最好的遗赠:帮助我珍爱我的工作——做一个好护士。

我有朋友刚参加工作。工作没几天他很气愤,说公司的老总怎么怎么不好,同事之间充满了猜忌,客户总是那么刁钻。我说,很正常。朋友说那工作不想干了,受不了那个环境。我说,其实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朋友不信把工作辞了,他找到第二个工作时又和我抱怨道工作如何如何不好,又不想干了。这一次我什么也没说,我对他笑了。我知道朋友的毛病就是没有真心去工作,无论什么工作都是大同小异的,你认真去对待它,工作起来就很快乐,当然也不会烦闷。同样,应付地去工作,工作没有激情不说,还时时感觉是一种煎熬。文中的护士对护士工作也有这样的心态,认为护士很不高尚。做得工作也不高雅。但通过班奇太太的故事,护士发现了自己的毛病,她只看到铜币,却没看见爱。而爱往往藏于深处,只有用心去寻找才能发现。

一次感激的机会

在美国,每年感恩节这个时候,人们重复着一年一度的欢乐心情,上超市买菜,购物车中装满食品,其中少不了火鸡、红莓果酱、南瓜派和土豆泥。不爱厨艺爱快餐的美国人到了这一天,都把心收了回来。男女老少像散落的珍珠,被感恩节穿透珠心连成美丽的项链。亲朋好友如潮水一般从机场喷涌出来,沿着家的轨迹,坐到晚餐桌边。

在美国住了十多个春秋、经历了十多个感恩节。无论在学校的PARTY上,还是在教授的宴请下,无论在新遇旧知的聚会里,还是在帮助无家可归者度过平安夜的活动中,每一次的感恩节,吃喝玩乐之余,总有进一层的感触和领悟。

美国的历史非常短,由感恩节拉开序幕。

1621年,那些乘“五月花”号船来到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英国人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度过了艰难的冬季。为了表示感谢,存活的60个人邀请了当地的首领(他们与他谈判并签了协议)来共享丰收之果实。令他们吃惊的是,这位印第安人首领带来了90名印第安勇士!很显然,他们准备的食物不够吃,这些印第安人很快回去拿来了野鹿和其他食物。这顿宴席由火鸡、野鹅、野鸭、龙虾、爆玉米、蛤肉、玉米饼、酸梅、水果和苹果汁等组成,共持续了三天。

而感恩节成为国家的节日是在1863年由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宣布的。其间二百多年,每年一次的感恩活动,从小地方传播开去,如火炬插上各州的神殿。美国人接受这个节日,欢聚一堂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非但如此,感恩节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在超市的门口,有一个大筐,让人们留一份食品给食不果腹的穷人。政府机关、学校和教堂准备了大量的食物,敞开大门,分发给无家可归者。更可贵的是那些平时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这一天却极其认真地挨家挨户敲开邻居的家门,募集食品,从小培养帮助穷人的意识。

每年至少有一个日子,让美国人在尽情享受丰盛食物的同时不忘记穷人。这个法定的节日给了美国人行善的机会。留几包食品在超市的募捐筐里,把罐头装入孩子手中提着的塑料袋,或者到慈善机构去帮助分发食品,人们的灵魂由此得到安慰。

新移民都难忘在美国的第一个感恩节。有的是第一次接受朋友的邀请,免费地大吃一顿,不亦乐乎;有的是第一次尝试美国食品,印象深刻。对于我来说,最难忘的感恩节是在一个风雨天。我坐在美国朋友的餐桌旁,大海就在我的眼前,餐厅的玻璃窗外波浪汹涌,涛声不绝。雨珠击鼓般地打在玻璃上,狂风在空中胡作非为。

我的心情糟糕透了,面对满桌子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提不起一点儿食欲。客人们欢声笑语,我却望着大海发呆。我想家了,大海的那一边是我的故乡。就在我欲哭无泪的时候,主人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中国姑娘,今天是感恩节,让我们来感恩。

我难堪地望着他,不知道感恩是怎么回事。他说:有的人有食品却不能吃,有的人能吃却没有食品,我们有食品,我们能吃,感谢上帝!他鼓励我也说一些感恩的话,我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他继续说道:在这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们有房子住;在这夜幕落下的时刻,我们有灯光照明;在我们孤独的时候,我们有朋友;在我们寂寞的时候,我们有音乐,在我们……姑娘,你说呀,说呀!

我泪流满面,断断续续地说,我感激,感激有机会来美国读书,感激有许多美国朋友,感激在节日里被邀请来和大家欢聚一堂,感激老师的教育,感激父母的支持,感激……说呀说呀,他不停地鼓励我,我说了许多,直到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个主人后来成了我的丈夫。

每年的感恩节,我们都坐在大海的面前,给自己一次机会,手拉着手,互相诉说对人生的感激。

我们需要感恩的事情太多,能够来到这世上,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我们有饭吃,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生活;夜晚有不再寂寞,我们要感恩星星……我们常常羞涩不容易说出口感恩的父母。等到有一天他们离去我们才后悔,所以如果有时间就感恩一次吧;我们常常不会感恩我们的兄弟姐妹,一年复一年,就这样一年埋在心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感恩他们一次呢?我们整天走在大海边,享受新生活。却忘记了感恩美好的新生活,如果可以我们仰望天空好好感恩一次吧!常常感恩,会让我们的内心很纯净,干净得一尘不染;常常感恩,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太多太多让你激动的事情。想要感恩,选个时间,选个场合,然后深呼吸,大声说出你内心的感恩。

辫子

在山区的集镇上,走来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穿着虽然破旧,但遮不住她的眉清目秀,特别是她那条又粗又黑又长的大辫子,更叫人眼馋。

小姑娘来到闹市,站住脚步,先把身后的大辫子拉到胸前,然后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大纸端在手上,纸上写着三个大字:卖辫子。

人们见了,呼啦啦围了上来七嘴八舌问长问短。小姑娘便含着眼泪说出原委。

小姑娘名叫山妹,家住龙山寨,母亲去世,父亲多病,生活十分艰难,今年考上了初中,可没钱交学费,所以来卖辫子换取学费。

大伙儿听她说得可怜,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她捐钱,一块、两块、十块、八块送到她的面前,可是山妹都一一谢绝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我不收你们的钱,我有辫子可以换钱的,谢谢了。”

正在这时,有位穿戴讲究的阿姨,骑着摩托车路过,看到这种情况,便下车走了过来,她问山妹:“小妹妹,你的辫子要卖多少钱?”“500块。”别人听了这个数目,不由得伸了伸舌头,可这位阿姨却说:“我是演戏的,非常需要你这样的大辫子,500元,不贵,不贵,我买了。”

山妹听后,一张小苦瓜脸儿顿时乐成了一朵花:“阿姨,你真的要买吗?”“真的。”“谢谢。”山妹立即从书包里拿出一把剪子,递到阿姨的手里,“阿姨,你自己剪吧,想怎么剪就怎么剪,贴着头皮剪都行。”山妹嘴里这么说,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串串滚落下来。

那阿姨接过剪子,用手在山妹的辫子上比量了一下,叹息道:“小妹妹,你的辫子好是好,只可惜离我的要求还差两寸。”山妹一听急了:“阿姨,你不买了吗?”“不,买还是要买的,我想等你的辫子长长两寸以后再来买。”“啊?可是阿姨,马上要开学了,我要用这钱交学费呢!”“不要紧,我先把500元钱预付给你,到时候我再来剪辫子,行吗?”“行行行,可我上哪儿找你呀?”“不用你找我,到时我找你,你把你的地址给我就行了。”“好好好,我马上写给你。”山妹掏出纸笔,写好地址,双手递到那位阿姨的手上。那位阿姨给了山妹500元钱,一挥手,骑上摩托车走了。

山妹收好钱,快活得像小鸟一样扑扑棱棱飞回龙山寨。

山妹刚进门,父亲就把她叫到身边,说:“山妹,你又可以上学了。”山妹感到奇怪,难道父亲知道自己卖掉了心爱的辫子?

父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继续说:“山妹,民政部门送来了救济款。”“啊,原来是这样。”山妹抚摸着自己心爱的辫子,真有点儿舍不得,可是,自己已经把辫子卖给阿姨了,总不能失信呀。她躲着偷偷地哭了一场,决心等阿姨来剪辫子。可是,等啊,等啊,辫子都长长了三寸了,那位阿姨还是没有来。

山妹是一个幸福的女孩,因为周围的人都有颗让人感动的心;所以山妹注定会有人帮助她,在集镇上有人给她5元、10元、20元……她的学费就有可能凑齐了,当然人家不会去剪她漂亮的小辫子。骑摩托车的阿姨也是帮助她的,只是对于山妹来说,骑摩托车的阿姨不想用施舍方式去帮助她,所以就用买辫子的方法。看到山妹那么漂亮的辫子时,骑摩托车的阿姨只能骗山妹辫子还不够尺寸,等够尺寸了再来剪。骑摩托车的阿姨走了。山妹有了500元钱可以不必为学费发愁了。我相信山妹会有更多的人帮助她,总有人愿意“买”她的辫子。所以当山妹回到家时,民政部门又送来了救济款。学费已经不愁了,山妹还在等骑摩托车的阿姨。这一切注定山妹是空等一场。但是,爱心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打往天堂的电话

一个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里,报亭主人文叔正悠闲地翻阅着杂志。这时一个身穿红裙子、十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走到报亭前,她四处张望着,似乎有点儿不知所措,看了看电话机,又悄悄地走开了,然而不多一会儿,又来到报亭前。

不知道是反反复复地在报亭前转悠和忐忑不安的神情,还是她身上的红裙子特别鲜艳,引起了文叔的注意,他抬头看了看女孩并叫住了她:“喂!小姑娘,你要买杂志吗?”“不,叔叔,我……我想打电话……”“哦,那你打吧!”“谢谢叔叔,长途电话也可以打吗?”“当然可以!国际长途都可以打的。”

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话筒,认真地拨着号码。善良的文叔怕打扰女孩,索性装着看杂志的样子,把身子转向一侧。小女孩慢慢地从慌乱中放松下来,电话终于打通了:“妈……妈妈!我是小菊,您好吗?妈,我随叔叔来到了桐乡,上个月叔叔发工资了,他给了我50块钱,我已经把钱放在了枕头下面,等我凑足了500块,就寄回去给弟弟交学费,再给爸爸买化肥。”小女孩想了一下,又说:“妈,我告诉你,我叔叔的工厂里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呢,我都吃胖了,妈妈你放心吧,我能够照顾自己的。哦,对了,妈妈,前天这里一位阿姨给了我一条红裙子,现在我就是穿着这条裙子给你打电话的。妈妈,叔叔的工厂里还有电视看,我最喜欢看学校里小朋友读书的片子……”突然,小女孩的语调变了,不停地用手揩着眼泪,“妈,你的胃还经常疼吗?你那里的花开了吗?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妈,我真的真的好想你,做梦都经常梦到你呀!妈妈……”

女孩再也说不下去了,文叔爱怜地抬起头看着她,女孩慌忙放下话筒,慌乱中话筒放了几次才放回到话机上。“姑娘啊,想家了吧?别哭了,有机会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妈妈。”“嗯,叔叔,电话费多少钱呀?”“没有多少,你可以跟妈妈多说一会儿,我少收你一点儿钱。”文叔习惯性地往柜台上的话机望去,天哪,他突然发现话机的电子显示屏上竟然没有收费显示,女孩的电话根本没有打通!“哎呀,姑娘,真对不起!你得重新打,刚才呀,你的电话没有接通……”“嗯,我知道,叔叔!”“其实……其实我们家乡根本没有通电话。”文叔疑惑地问道:“那你刚才不是和你妈妈说话了吗?”小女孩终于哭出了声:“其实我也没有了妈妈,我妈妈死了已经四年多了……每次我看见叔叔和他的同伴给家里打电话,我真羡慕他们,我就是想和他们一样,也给妈妈打打电话,跟妈妈说说话……”听了小女孩这番话,文叔禁不住用手抹了抹老花镜后面的泪花:“好孩子别难过,刚才你说的话,你妈妈她一定听到了,她也许正在看着你呢,有你这么懂事、这么孝顺的女儿,她一定会高兴的。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来,就在这里给你妈妈打电话,叔叔不收你钱。”

从此,这个乡下小女孩和这城市的报亭主,就结下了这段“情缘”。每周六下午,文叔就在这里等候小女孩,让女孩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实现了把人间和天堂、心灵与心灵连接起来的愿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相信这句话。每个穷人家的孩子都具有超长的自生能力,生活也让他们超载了他们本不该承载的苦难与责任。像文中的女孩,她本该可以看电视,本该可以给妈妈打电话,本该可以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可是生活让她推到了最前沿,她的妈妈去世了。她连享受打电话的权利都没有,她只有羡慕的份。而当有一天到一家报刊亭打电话时,她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把对妈妈的思念全部都说出来了。可是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妈妈已经去世了,号码是空的。报亭主以后每周六都让小女孩免费来打。我相信小女孩握住话筒,叫出妈妈的那一刻,她一定很高兴,因为天堂离她很近,她看到了妈妈的笑容,她可以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了。

7年后的报恩

2004年5月7日,一张来自四川成都的汇款单,打破了一个家庭的宁静——整整30万元,来自成都这个遥远的城市,汇给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外婆。无论家中长辈如何回忆,“黄海滨”这个陌生的名字,也唤不起他们丝毫的记忆。家里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成都长时间停留过。姨婆甚至套用小表弟的网络语言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认识这个东东!”按照汇款单的联系方法,我们打电话找到他——黄海滨。舅舅告诉他,外婆已经去世,他当时就在电话那头失声痛哭。无论舅舅在这边如何追问他是何方神圣,话筒里传来的只是他的哭声。再打电话过去,已经没有人接听。

第二天下午,当家里人决定把汇款单照原样寄回去的时候,他出现了。

在外婆遗像前跪拜之后,二姨问他究竟是谁。他很有礼貌地说:“我叫黄海滨。”见我们一大家子都没有反应,他困惑地问:“难道奶奶她没有向你们说起过我吗?”“奶奶?”“奶奶?”我们更加如坠云雾,屋里顿时一片惊讶声。怪哦!孙大圣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眼前的这个人,他是从哪冒出来的?“是的。7年前,我认识了奶奶,她挽救了我的一生。”只见他皱着眉,眼光四处寻找。“当年,有一个小女孩一直跟在奶奶身边,她应该知道我的。”

于是乎,屋里的二十多双眼睛对准了我。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跟在外婆的身边最长。“我?我知道你是谁?”我摸了摸脑门,可这动作并不能帮助我回忆起什么。“你看!”这个叫黄海滨的人走上前来,拨开额前的头发,露出了一条伤疤,“你记得吗?”

记得!我忽然灵光一闪。我不该忘记的17年前,在一家超市里,一个少年被三名保安按倒在地,他的额头因为碰到了柜台,血顺着额角流下。而他的一只手中还紧握着一块蛋糕,口中直喊:“我不是小偷,我不是……”

我努力把那天的少年跟眼前的黄海滨联系起来。

当时,外婆走过来,拉开保安说:“这是我孙子,我选了蛋糕,让他在这儿等我的。”见我与外婆大袋小袋提了一堆,保安半信半疑地松开少年,走开了。

在超市的门口,外婆先用清水洗干净少年的伤口,然后一边用创可贴将伤口盖住,一边对少年说:“孩子,我不知道你有什么难处,但如果一不小心做错了事,你会后悔一辈子的。不管怎样,别丧失做人的最基本的自尊啊!”

在那一刻,我看见少年的眼中原先的疲倦和颓废变成了震惊与感动。当少年对外婆诉说因为母亲再嫁,后父对他百般刁难,而且他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时,外婆立即掏尽了口袋中所有的钱,交到少年的手中。当时,少年跪在外婆的面前,发誓说,总有一天他会十倍、百倍、千倍地还给外婆这笔钱。他请求外婆留下姓名与地址,外婆写给了他,要他常跟她联系,有什么困难就来找她。没有想到,少年拿着外婆写的小纸片,一转身就跑掉了。这一别,我们从此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其实,外婆根本就不记得她给了你多少钱,而且,她只希望你过得好,并不指望你还钱啊!”“是285块钱。我用这些钱到了四川,从小工作做起……今天,我是回来报恩的。奶奶不在了,钱可以给你们。”“不,我们不会拿的。”去年动了一场大手术,欠了一大笔债的母亲站起来说,“如果我们拿了这笔钱,就违背了当初我母亲的意愿了。她只是帮你,而不是投资。”顿了一下,母亲又说:“如果你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报恩。”

第二天,黄海滨回成都去了。

5月12日,当地电视台连续播出了福利院感谢一位不留名的男士捐给孤寡老人30万巨款的报道。家里人看着电视,都笑了。我们知道那位男士是谁。

爱是开弓的箭,放手后就不企望回头。此文讲述了一个报恩的故事,而让人感到非常珍贵的是,那位让失足青年重新焕发做人品质的老人背后有一群好人。在这些好心人中,最为闪耀的是“我”的母亲。这样一位身处困境的人仍在坚守着自己上一辈人所赐予的人品基因。让那位拥有了财富的黄海滨也看到了,有些事情是金钱所不能够报答得了的,所以,他把钱捐助给了福利院,这个举动也使得黄海滨在喁喁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财富上也赚取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此文还在说明,母性的美丽还在于大爱无言,大爱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这些人的存在往小处说,让更多的人为此而受感动和教育,往大处说,她们的确在推动着民族的精神向市场化的今天前进,并能以摧枯拉朽的姿态给不和谐素质以洗礼。

够喝一生的“茶”

高考前夕,一场流感袭击了营养不良、精神极度紧张的我,感冒过后,我是拖着病恹恹的身子走进考场的。一个多月之后,我被一所地区师范学校录取——捏着那张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我流了一脸泪:我将别无选择地与心中向往的那所名牌大学失之交臂了。

我带着一种英雄末路的颓败情绪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捱过几个月,大一那年寒假,我去母校探望高三时的班主任陈老师。陈老师送走我们这一届学生后就退休了,独自住在校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彼此寒暄了一阵,陈老师可能看出了我藏在眉眼里的失落和忧愁,转而问我对这短短几个月的大学生活的感受。我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一股脑儿把心中的郁闷倒将出来……末了,陈老师问我:“讲完了吗?”我回答:“讲完了。”陈老师点点头,说:先讲一个故事吧,与参禅悟道有关的,很有点儿意思呢——

有一个叫从谂的禅师,他的禅法影响很大,经常有僧人成群结队远道来闯道。这天又来了好几个僧人,对禅师都是毕恭毕敬的,禅师问其中一个僧人:“你到过这里吗?”那僧人回答道:“我来礼拜过。”禅师很客气地礼让他:“请去喝茶吧!”那僧人去了。禅师又问另一个僧人:“你到过这里吗?”那僧人摇摇头:“没有来过。”“请去喝茶吧。”禅师仍是用手礼让。那僧人一脸困惑地去了。一旁的院主也感到不好理解,他问禅师:“为什么到过的叫去喝茶,不曾到过的也叫去喝茶”禅师并不回答他,而是合掌叫了一声:“院主。”院主答应了,禅师也对他说:“请去喝茶吧。”

故事讲到这里,陈老师突然打住,问我:“禅师为何叫他们三个都去喝茶?”我也是一脸困惑不解,一时答不上来。

陈老师接下去说:“禅师的意思是,参禅悟道,只有靠自己。别人唯一所能做到的是请你去喝茶——指引你一条自参自悟的道路。”他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做学问也是这样的,靠自学,而不能外求。其实大学所能提供给你的,首先最重要的也是一条‘路’——一种良好的氛围和场所,你所谓的大师和学者都是其次的,能否学有所成,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个人的努力程度——古今中外,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乏成就一番大事业者。”

陈老师这一番话使我顿开茅塞,满腔的郁闷和忧虑顷刻之间烟消云散。

寒假结束归校后,我像换了一个人,不再妄自菲薄、自甘堕落,而是加足马力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三年后,我揣着毕业证和一本发表在全国各地的厚厚的作品剪贴集南下广州,并成功地击退一百多名竞争者(后来从社长那儿了解到,应聘的大部分是本科生,甚至有不少是研究生),成为一家很有档次的杂志社的三个编辑、记者之一。

前不久,我一位朋友的弟弟因高考失误落到一所三流学校,情绪十分低落;朋友让我替他想想办法,我便写信给朋友的弟弟,让他寒假去探访我的恩师陈老师,喝一口他老人家给他倒的那杯“茶”……

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很多学生抱怨。没考到好大学或者没考到好专业,他们要么再复读,要么很沮丧地去上自己不喜欢的大学。这篇文章给这样的学生上了很好的一课。大学是趟火车,很多人都可以上,而一旦坐上了火车到底跑不跑得快,是靠自学,是要时刻加足力气。可以经常看到国内重点大学培养出来很一般的学生,三流四流大学却培养了高级人才。不是说重点大学不好,也不是说三流四流大学好,只是在大学这一关确实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青春很短,年华易逝,“我”之所以能成功地击退一百多名本科生、研究生的竞争者,靠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平时的积累。这与大学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要说有关系就是“我”较早领会到了“喝茶”的寓意。

永不贬值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16岁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旮旯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了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瞎婆婆那满脸刀痕似的皱纹,干瘪的眼睛,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呀——“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瞎婆婆是一位可敬的老人,她对我的关爱,是我一辈子的感激,也是取之不尽的财富。村里人都给我捐了钱,就在我准备去读大学上路之时瞎婆婆送来了“两元钱”,而且这“两元钱”对瞎婆婆来说是多么不容易。而当我发现瞎婆婆手上的钱是一元钱时,我更是对小商人气愤,连这样的瞎婆婆都欺诈,可以预见小商人连最基本的良,心都没有了。所以当我上路之后,瞎婆婆对我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是教我如何珍惜时光,二是教我如何做人。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瞎婆婆永远都不会忘记。因为她给予我们太多的财富了。向瞎婆婆致敬,怀着一颗虔诚的感恩心思念着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