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6 22:38:14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排版:蕾蕾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11-01ISBN:9787510044793本书由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紧扣最新考情 直击核心考点 提升教学能力扫码听微课,全程伴你学,夯实基础,科学备考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足三成。一方面显示了教师资格“国考”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显示了广大考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备考,未能掌握通过考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于2012年推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此后,图书研发人员联合一线师资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真题特点,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不断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帮助越来越多的考生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了考试。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特色一 针对性——紧扣最新考情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教师资格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考试真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依据各科考试大纲命制。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等。

本书编者紧跟最新考情,深入研究了近年来试点省份的真题,依据考试大纲和真题情况,确定了图书内容。本套图书对考试大纲进行了专业解读,深入分析了考试的命题原理和考查重点,全面总结命题规律,科学预测命题趋势。从考生角度出发,对考生的复习方法进行合理点拨,使考生准确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助力考生赢取满意分数。特色二 实用性——直击核心考点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秉承两个标准,即“依据大纲内容”和“紧扣真题考点”,对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考点进行系统统计,对考点出现的频率和难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全面梳理了考试的所有考点、能力要求和题型类别,最终架构起以考试大纲为中轴线,合理串联重要考点的知识体系。

本书主体内容为下划线设计,考试重点用下划线进行标记,以帮助考生快速抓住核心内容。高频考点后添加了真题再现、知识拓展等内容。真题再现板块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情;知识拓展板块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提供适量的模拟题,方便考生进行自我检测,有效提升应考能力。特色三 有效性——微视频答疑解惑

本套图书为考生提供专业、全面、细致的售后服务,以帮助考生尽可能地提升应试能力和实战水平。本书真题均有高清晰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在中公名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作答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所有视频均由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一线师资录制,深入透彻地讲解考点和命题规律。考生可随时随地得到中公名师指导。购买本套图书,还可在线视听网校精心研发的精品课程,在线体验专项练习、全真模拟等模考练习,更有中公名师定期举办考试讲座,讲解考点、解惑答疑。特色四 科学性——多途径训练备考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根据每个备考阶段的复习特点,推出了笔试教材系列、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系列、高频考点速记系列、真题大全系列、全真模考题库系列、考前命题预测试卷系列、面试系列图书。通过理论讲解、真题解读、基础练习、专项特训、模拟练习、考前冲刺多种途径,满足每位考生各个备考阶段的需求。所有习题均由教师资格研发团队精心研制,题目难度和知识点设置均与考试真题高度契合,讲解清晰透彻。相信各位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稳步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考试,早日圆梦三尺讲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综合素质(中学)应试攻略一 最新考情分析

综合素质是教师资格统考科目一的考试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题目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高。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从近年试点省份真题来看,考试题型基本稳定,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题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题型、题量、分值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二 必考题型解读(一)单项选择题

综合素质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教育理念、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考试覆盖范围比较广。在历年真题中,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在每一年考试真题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基本能力4道。单项选择题总题量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职业理念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历年真题中,对这部分考点,一般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考查。题目形式为:题干给出一段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情境,根据教师职业理念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教师或学校的行为。与往年对教育理论类知识点直接考查相比,难度有所增加。如:

例1 历史课上,教师讲到“楚汉战争”中项羽自杀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项羽真是个大傻瓜!”此时教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批评学生扰乱秩序B.视而不见继续上课C.引导学生展开讨论D.要求学生不乱说话

解题思路:针对题干中的情况,老师首先要冷静,然后本着教育性的原则来处理,将突发问题转化成有利于课堂的因素。批评会耗费更多的课堂时间,忽视则会由于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产生不好的影响,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本题答案为C。

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教育法律法规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历年真题中,对这部分考点,一般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直接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条文的考查;给出一段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情境,分析教师或其他行为主体的具体做法正确与否;给出一段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情境,分析相应事故的责任主体。如:

例2 年满14岁的初中学生张某学习成绩不好,不想上学。父母让其辍学到城里务工,一家汽修厂安排张某当学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张某父母的做法合法,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成长B.张某父母的做法不合法,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C.汽修厂的用工合法,张某已经年满14岁D.汽修厂的用工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张某的父母让未满18周岁的孩子工作,不让继续学习,这侵犯了他的受教育权。汽修厂用工不合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本题答案选B。

例3 放学后,15岁的李某与同学王某在酒店和朋友聚餐,在喝完从酒店买的白酒后,李某与王某发生了争执,李某拿起酒瓶击中王某的头部,致使王某成为植物人。此次伤害事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李某应承担刑事责任B.未满16岁的李某不承担刑事责任C.酒店应该承担王某的全部赔偿责任D.李某的学校应承担王某的部分赔偿责任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李某15岁,行为属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所以应该选A。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历年真题中,对这部分考点,一般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考查。题目形式为:题干给出一段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情境,评价教师的行为体现或违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如:

例4 家境困难的马老师辅导学生的经验非常丰富,为了补贴家用,每周有4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但所收费用不高。由于精力不济,只能推托学校安排的课外活动课程,马老师的做法(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可以理解,因为学校的安排本就不合理B.无可厚非,因为生活所迫而且收费不高C.应予制止,这已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D.应予处理,违规违纪且影响了正常教学

解题思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要求教师要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的情形,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本题答案为D。

4.文化素养模块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文化素养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历年真题中,对这部分的考查,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基础知识点多,涉及知识面广,如考查历史、科技、物理、生物、地理、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知识;二是考点分布变动频繁,但总题量稳定在9道。考题形式多样,既有对单个考点的考查,也有对多个相近考点的区别和联系的考查,如:

例5 下列近代著名历史人物中,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康有为B.梁启超C.张之洞D.章炳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历史文化素养。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䜣、文祥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故本题选择C。

5.基本能力模块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基本能力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历年真题中,以单项选择题形式考查的基本能力是指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题量保持稳定,分别有两道题目。信息处理能力的题目,主要考查Word、Excel、PowerPoint的具体操作;逻辑思维能力的题目形式多样,如概念推理、复合命题推理、类比推理、图形推理、数字推理等。如:

例6 国庆黄金周,小白和朋友们商量去外地旅游的事,小米说:如果不去绍兴,就去杭州吧。小黄说:如果不去杭州,就不去绍兴了。小刘说:咱们只去其中一处吧。小白据此提出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另去他处B.两处都去C.只去绍兴D.只去杭州

解题思路:A、B两项都不符合小刘的话,C项不符合小黄的话,只有D项三人的话都满足。故答案选D。(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题,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

下表为材料分析题中职业理念模块历年考点分布:时间主题知识点老师拿我的作文当范2015年下半年学生观文2015年上半年两位老师的行为对比学生观“我们成人啦”主题2014年下半年职业理念班会活跃的班级和沉闷的2014年上半年学生观班级对比2013年下半年一次科学课职业理念2013年上半年一节课学完文言课文学生观

材料分析题第一题为教师职业理念模块的分析题。此类题目类型相对比较稳定,题干给出一段教育教学情境,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如:

例7 任教六年的李老师回忆道: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业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了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参考答案】

语文教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处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材料中,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于学生的作文非常认真详细地加以指导,并且给予不断的鼓励,不但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给予学生未来发展的自信。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不同的学生之间有其独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材料中,语文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写作上的闪光点,给予了有的放矢的教育,帮助学生批改日记,不断鼓励学生在写作上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材料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关注“我”在班级中的“差劲”表现,而是一视同仁,对学生的作文大加赞赏,评选为范文,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公平公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时间主题知识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终身2015年下半年语文老师读错词学习2015年上半年杨老师的教学终身学习、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2014年下半年数学老师画“黑圈”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2014年上半年王老师教我写作文敬业2013年下半年何老师家访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2013年上半年莉莉的教科书师表

材料分析题第二题为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的分析题。此类题目类型也比较稳定,题干给出一段教育教学情境,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如:

例8 一位语文老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将文中的“神荼郁垒”(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的“荼”读成“图”,并严正板书,强调不能与“茶”混淆。该学生当即指正,说不该读“图”,应读shū,与“如火如荼”的“荼”读法不同,并说是爷爷教自己的。这位老师脸上一阵发烧,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可能有这种读法”。另一学生连忙查新华字典,说上面并无shū的读音,为老师解了围。后来这位老师在电视中看到了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应是“shēnshūyùlǜ”,四个字自己竟然错了三个,受到强烈震动。第二天就在全班学生面前作了慎重订正,并坦诚叙述了自己从不知到知的经过,检讨了怕“输面子”的内心活动。学生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后几位学生对教师说:“我们知道您读错了音,但就是不敢向您讲。”这位老师深有感慨,并就此公开发表了题为《为教戒装》的体会文章。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参考答案】

该老师教育行为体现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过程,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要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首先,该老师开始时怕“输面子”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敷衍而过的行为不符合爱岗敬业的要求。

其次,该老师后来更正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材料中教师发现自身失误后敢于在学生面前坦诚以待,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最后,该老师发表文章反思教育行为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教师就自身失误事件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并发表文章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要求。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并在实践中认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3.基本能力模块时间主题知识点2015年下半年孙犁论关键词含义、概括中心意思概括观点、对文章主旨的理2015年上半年读书与思考解2014年下半年没有任何借口关键词含义、概括中心意思关键词的含义、对文章主旨2014年上半年熟练与陌生的理解筛选整合信息、对主旨句的2013年下半年谈美理解2013年上半年高贵的施与概括观点、筛选整合信息

材料分析题第三题为阅读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左右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和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如:

例9

孙犁论

贾平凹

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划,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方去,却没有仙风道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

数十年的文坛,题材在决定着作品的高低,过去是,现在变个法儿仍是,以此走红过许多人。孙犁的文章从来是能发表了就好,不在乎什么报刊和报刊的什么位置,他是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的又都是文学。一生中凡是白纸上写出的黑字都敢堂而皇之地收在文集里,既不损其人也不损其文,国中几个能如此?作品起码能活半个世纪的作家,才可以谈得上有创造,孙犁虽然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被人学习,且活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丝毫减弱,可见他创造的能量多大。

评论界素有“荷花淀派”之说,其实哪里有派而流?孙犁只是一个孙犁,孙犁是孤家寡人。他的模仿者纵千万,但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看不到他的风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语言,看不到他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便把清误认为了浅,把简误认为了少。因此,模仿他的人要么易成名而不成功,为一株未长大就结穗的麦子,麦穗只能有蝇头大;要么望洋生叹,半途改弦。天下的好文章不是谁要怎么就可以怎么的,除了有天才,有夙命,还得有深厚的修养。佛是修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初学者都喜欢拥集孙门,学到一定水平了,就背弃其师,甚至生轻看之心,待最后有了一定成就,又不得不再来尊他。孙犁是最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孙犁也是易被社会误解的作家。

孙犁不是个写史诗的人,但他的作品直逼心灵。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几人能够匹敌。举一个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得“活诸葛”,但“活诸葛”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明白了要做“活诸葛”和诸葛本身就是诸葛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孙犁的道行和价值所在。(摘编自《当代作家评论》)

问题:(1)文章最后一段中“活诸葛”的涵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本文对孙犁的作品有怎样的评价?(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参考答案】(1)“活诸葛”指孙犁的模仿者只得其形没有领悟内在。(2)孙犁的文章写得自在,读孙犁的文章如同“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孙犁创作题材广,他什么都能写,写出来的又都是文学;孙犁的文章有深厚的修养,天下的好文章不是谁要怎么就可以怎么的,需要有深厚的修养,孙犁的语言有他情操的内涵;孙犁的作品直逼心灵,晚年的文章越发老辣,没有几个人能够匹敌。(三)写作题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题目。一般情况下为阅读所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分,约占总分值的33%。下表为近几年写作题所给材料主题和考试要求:时间主题考试形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2015年下半年学生需要挫折教育自拟2015年上半年正确认识自己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014年下半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014年上半年我的梦想记叙文或论说文,自定立意论说文,题目自拟,立意自2013年下半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定平凡和伟大一样令人2013年上半年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豪

综合素质的写作题目和普通作文题不同,虽然题目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但是所给材料往往与教育理念相关,需要考生仔细审题。如:

例10 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得更牢固。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快的植物往往材质松软,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慢的植物常常材质坚硬。植物如此,人也一样。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解题思路:本题立意比较简单。材料中的干旱、风力大、土地贫瘠等艰苦的环境,却能孕育出强壮的植物,并且直接点出主题,“植物如此,人也一样”,人也需要挫折的环境去锻炼,学生也需要挫折教育。也可以从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能使学生健康发展、要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等角度来作文。

考生在备考作文题目时,应积极进行写作训练,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理解材料、解读材料,以达到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写作能力水平。三 高效备考策略(一)研究真题,把握考试脉搏

考纲是了解考点的依据,真题是掌握考情的关键。在仔细阅读本书之前,大家要对照教师资格最新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考试真题(真题可参照我们的配套试卷——2016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标准预测试卷及专家详解·中学》),对教师资格考试基本内容、考试情况、命题特点进行大致的了解,为更好地使用本书做好铺垫。另外,大家也可参照“最新考情分析”与“必考题型解读”两部分内容进行考情预览。(二)学记结合,强化记忆效果

从教师资格历年真题来看,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要牢记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二是复习过程中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批注,加强记忆;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教师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模块分明,内容体系完备。在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脉络,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加强识记效果,以便在考试中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快速在脑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得出合理的答案。(四)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多做练习是检测大家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量的知识记忆和系统的脉络梳理之后,大家要结合每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进行适当的练习(我们的配套试卷也为大家提供了高度契合真题的预测试题,供大家参阅和查看),以及时查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查漏补缺,稳步提升,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最新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综合素质大纲(中学)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4.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三、试卷结构模块比例题型单项选择题职业理念15%材料分析题教育法律法规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5%文化素养12%单项选择题基本能力材料分析题48%写作题单项选择题:约39%合计100%非选择题:约61%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

A.泰山B.华山C.黄山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第一章 职业理念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第一节 教育观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在历年考试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方法是考查重点,考生应加强对此部分内容的备考。考点梳理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中开展教育活动,需要思考教育活动“是什么”,“为了什么”,以及“怎样开展教育活动”。而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教育观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关。在古代教育中,教育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这种社会政治形式下的教育是培养少数人的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人民普遍的教育需要服务的,是人民的教育。

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例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如果强调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教师中心的教育观;如果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再如,在教育内容的德、智、体、美等不同组成方面的关系上,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观;强调智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智育中心的教育观。

总而言之,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这是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真题再现【2015年上半年中学真题】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名师讲解

A.开拓创新的理念B.素质教育的理念C.自主发展的意识D.因材施教的意识【答案】B。解析:从题干来看,马老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基本素质大体相同,但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比较单一的,教法、内容、考试方法均相同,看起来很公平,但这种方法有歧视的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他们,让儿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

知识拓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至少可以划分为8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有这8种智能的可能性,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教育。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素质教育在外延上,甚至超越了学校范围,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教育范围中,素质教育从纵向上看,存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上;从横向上看,素质教育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真题再现【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名师讲解

A.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B.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C.正确,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D.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答案】D。解析:班主任孙老师仅仅以学生的成绩和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四)中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从横向来看,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因此,中学素质教育是国家整个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是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把握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为高中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那么任何有助于并促进身体发育顺利进行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就是不好的教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化,逐渐成为一个能够独立面对社会,介入周围世界的主体。

3.造就平等的公民

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而中小学教育又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基础教育有必要根椐现行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确定自己的现实目标。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着重于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具备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时代,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自我学习并且愿意自我学习。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我国已开始向法制社会迈进这一事实,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真正具有法制意识和观念。对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生来说,法制意识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使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现代技术的根源是科学,而科学的本质是对真理的追求,对事实的尊重。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尤其要着重变革的一个方面。(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我们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真题再现【2014年下半年中学真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班主任把班会课、自习课等能利用的时间平均分配给了这三科老师用于补课,这种做法( )。名师讲解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竞争力B.正确,有利于提高班级教学质量C.不正确,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D.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答案】D。解析: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题目中班主任只关注了语文、数学等主科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学科及课外活动的发展,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是不正确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应该把知识融入人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才能综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统筹各种资源,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知识拓展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考题预测

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

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答案】C。(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对教育活动的一种价值取向,内含着教师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及其对教育需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知识拓展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育观念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意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必备条件。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师德对实施整体改革、实施对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努力造就能够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把教育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现行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正,这些都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环节。

知识拓展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智、体、美等各育。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育性质的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以及社会德育基地的活动等;智育性质的学科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体育性质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等;美育性质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场所参观等;劳动技术教育性质的课外实践、社会生产劳动、科技活动等。(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新课程改革当中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要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是影响教学质量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判断教育者有没有掌握素质教育的方法,就要看教育者是否能够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在教育者的帮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