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04:33:18

点击下载

作者:贾冀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试读:

内容简介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本书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重点研究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密切联系,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探讨性地论证了人力资本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在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增长或赶超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教育、产业集聚、城市化水平和增长极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有效路径。

本书作为一本专门研究区域人力资本集聚领域方面的著作,适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师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参考。序

前一段时间接到贾冀南的邀请,约我为其专著《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作序。我欣然答应,这不仅因为作为他的博士生导师,看到学生能有不断的学术成果问世,感到很高兴。而且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能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和对往事的回忆。

初识贾冀南是在2005年的秋季,他要报考我的博士生。当时我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他读博期间要排除外界的各种事务干扰,必须在学校跟我学习。他当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入学后他在学校扎扎实实地做了三年的博士生学习和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攻读博士期间的各项任务。贾冀南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一直是从事财政金融方向的学习和研究,直到攻读博士学位,才到河北大学跟我学习关于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他刻苦钻研,踏实肯学,对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证框架等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完成了博士论文《中国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机制——增长理论与国际经验》。在博士论文外审和答辩中,该文都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贾冀南博士毕业后,回到河北工程大学继续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的研究方向也继续从事着人力资本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了一批学术成果,这部专著《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便得到了2011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和资助。作为一名河北省的理论工作者,把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作为视角来研究,使得这项研究更具现实性和挑战性。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仅仅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已不能取得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却存在极大的流动性,存在人力资本由落后贫困地区向发达富裕地区流动的规律和趋势。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樊篱逐渐被破除和取消,人的思想也日趋开放和活跃。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境内出现了规模宏大的劳动力流动,其中最明显的流动趋势便是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人力资本流动流,这也被形象地比喻成“孔雀东南飞”。当然,这些“孔雀”不仅仅包括大量民工流向东部地区,也包括了大量高水平人力资本的东迁。众多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的集聚,再配以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从而也就造就了东部地区三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由此可见,人力资本的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是多么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作为一名河北省的经济理论学者,近两年,贾冀南逐渐把研究视角转向了河北省的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集聚的方向上来。表明他是一个有责任的学者。

我对这部书稿的印象:一是系统地梳理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就从理论上证实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二是在实证部分充分论证了影响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诸如城市化水平、产业集聚度、专业化人力资本等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这对于河北省今后在集聚人力资本的工作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一部辛勤与智慧造就的著作。它需要系统地研究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这可谓工作浩繁;不仅如此,该书稿的实证部分所需要的诸多原始数据也需要做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且实证部分论证严密,结论正确。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书是一个学者在一段时期的研究结晶,而贾冀南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该著作,实属不易。表明他是一个辛勤而有智慧的学者。

这部书稿在经过几度修改后即将付梓出版了,诚如作者本人所言,该书中还有部分观点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原始资料的挖掘也稍有欠缺,但从整体而言,瑕不掩瑜,该书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力作。我对这部专著能及时出版有着由衷的期盼与赞许。

是为序。王金营2013年7月30日于紫园前 言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这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所证实。人力资本是现代区域经济中最活跃的生产力构成要素,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一个区域人力资本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应,同时也可以促进其他生产要素的效率的提高,这种作用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人力资本不仅是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其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推力。随着人力资本在区域内的集聚,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就愈加明显,人力资本集聚将优化区域内不同行业间和同一行业内的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该经济区域的人力资本质量和结构,也可以说,一个区域人力资本的存量越大、人力资本质量越优、人力资本集聚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而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和集聚度是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目前大多数落后地区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人力资本集聚效率的政策措施,以使本地区迅速增加人力资本,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从落后地区集聚人力资本的措施来看,他们大多数是增加教育投入,以提高本地区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但是,就目前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增长水平而言,其人力资本存量增长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预期增长得快,这主要是由于其高投入产出的人力资本大量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区域之间的人力资本流动及其集聚效率对不同区域经济带来的不同影响尤其是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而言更具深远的意义。由于我国人力资本流动大规模进行仅仅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有关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流动的研究还仅仅处于初始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理论的充分支持,存在着对地方政府来说教育投入资金量很大,但人力资本流出较多,人力资本集聚效率较低,从而致使吸引国内外物质资本量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集聚人力资本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当前河北省集聚人力资本低效的现状,是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就目前所看到的文献来看,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问题,然而从人力资本集聚角度来探讨对于河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的相关成果很少。

河北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整的经济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齐全的地形地貌、雄厚的农业基础和众多的人力资源,这是河北省的优势所在。1997年以来,河北省的GDP总量长期居于全国前列,2012年排在全国第六位,可以说,河北省称得上是一个经济大省。尽管如此,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差距十分明显,这就不得不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深思。那么,导致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是什么生产要素在这种经济差距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优化哪种生产要素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河北省与东部发达地区达到经济趋同呢?

应当承认,当前不乏专家学者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因素进行了研究,比较一致的研究成果是普遍接受了人力资本因素在河北省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对河北省经济如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集聚的研究成果上却不能让人十分满意。尤其是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河北省人力资本流失所导致的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还有待完善,对由于东部地区产生的巨大“引力”导致河北省人力资本大量流失的数据、引致因素和实证检验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因此,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趋同比单纯研究一国(地区)整体的经济趋同就要复杂得多,也更具挑战性。

影响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诸如经济基础、区域地理位置、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金融资源等。但仅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人力资本的存量还是人力资本集聚水平,河北省在东部地区还都比较落后。这一方面表现在河北省人力资本的存量较低,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河北省的人力资本存在着大量流失的情况,尤其是高水平人力资本更是大量流向了京津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因此,河北省要想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尽快实现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趋同,就需要尽快实现人力资本的高度集聚,形成人才集聚高地,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在河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如果河北省能够全面开发区域内的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存量和提高人力资本集聚水平,走一条人力资本开发型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就有可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跨越式发展。

本书从人力资本集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河北省集聚人力资本的途径、政策框架和措施,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河北省与东部地区各省市人力资本集聚的现状,探讨河北省集聚人力资本效率较低的原因。在人力资本集聚路径选择上,本书除了探讨河北省应该利用教育形式促进其人力资本的形成外,还将重点研究河北省利用产业集聚、城市化和培养增长极等方式集聚人力资本的新的人力资本形成方式,从理论和实证上进一步完善河北省人力资本积累的路径依赖,从而对河北省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以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与集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同时也涉及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在系统回顾和梳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教育、产业集聚、城市化和增长极与人力资本集聚的理论机制,系统描述和测算了河北省人力资本存量和集聚水平,同时,运用大量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国内外人力资本集聚的典型经验,提出了河北省加快人力资本集聚的选择路径。

之所以研究河北省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集聚关系的课题,也是作为经济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一是当前河北省的人力资本集聚的较低水平已经严重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增长,这就驱使本人不懈地去寻求解决此问题的路径;二是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人力资本问题大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为本人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正是在参考、借鉴、吸收学术界同仁,特别是书中所列参考文献作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为此,特向这些学术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三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大力支持,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给予了课题立项资助,鼓励探索新的学科领域的研究,河北工程大学的同事们也给予了大量的帮助,这为本人的研究增添了力量,这些都是本人研究此课题,并以此书奉献给大家的动力所在。

本书的出版,更要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王志宇和王二华编辑,他们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还要特别感谢宫颖华副教授和研究生董航与姜珂,他们也为本书写作的顺利完成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本人深知,由于自己学识、能力的局限和时间的窘迫,这本书难免有观点偏颇、论证粗浅、印证疏漏之处,诚望国内外学界同仁不吝赐教。但笔者也希望,借助《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的出版,使得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能够得到学界同仁更多的关注和参与,共同研究与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相关的学术领域,以便更好地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贾冀南  第1章 导 论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其GDP总量排名在全国一直稳居前列,一段时间曾被很多人认为河北省经济在不远的将来将会进一步取得大发展,人均GDP、人均收入、生活质量会和东部其他发达地区趋向同一水平,从而达到经济理论上所说的“经济趋同”。但是通过对近年来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发现,虽然河北省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以致近年来形成了河北省与东部其他地区的“经济趋异”。所以,近年来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对此问题展开了许多研究,他们从政府政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外贸、产权结构和金融制度改革等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也是当前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主流。从研究的众多成果来看,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重要作用方面的成果很多,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教育对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作用等,这说明理论界已经注意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有关人力资本与河北省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粗浅,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尤其是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人力资本在一国区域内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河北省经济快速增长的研究更少。而河北省与东部地区在人力资本集聚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正是引起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深入研究人力资本在河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尤其是研究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如何达到人力资本的集聚以便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增长问题应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可由表1-1和表1-2看出;表1-1是1978-2011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GDP和人均GDP的变动情况,表1-2是1978-2011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变动情况。表1-1 1978-2011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GDP、人均GDP的变动情况续表注: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计算人均GDP所采用的人口数据:1978-1989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1990》;1990-2011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2》。表1-2 1979-2011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注:根据1979-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计算。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从表1-1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河北省人均GDP占东部地区人均GDP的比重逐渐缩小,从1978年的76%缩小到2011年的59%,说明河北省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逐步扩大,差距倍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图1-1的河北省与东部地区GDP总量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1978-2000年,河北省的GDP在总量上落后并不多,不少年份还略高于东部平均水平,而在2001-2011年,河北省的GDP总量虽然也在增长,但趋势增加缓慢,而东部地区GDP的增速呈现出急速上升之势。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的GDP差距反而成逐年扩大的趋势。从图1-2可以看出:1978-1990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比较小,而在1990-2011年期间,河北省人均GDP总量虽然也在增长,但趋势增加缓慢,而东部地区的人均GDP的增速和GDP总量的增速相同,呈现出急速上升之势。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距也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图1-1 河北省与东部地区平均GDP变动折线图图1-2 河北省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变动折线图

如图1-3所示,1979-2011年,东部地区的平均GDP的增长率大部分年份要比河北省的GDP的增长率要高。由图1-4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年人均GDP增长率除个别年份外普遍要比河北省的年增长率水平高。这说明河北省在近些年来经济虽然有所进步,但整体上与东部地区省份的差距还在日益扩大。图1-3 1979-2011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平均GDP年增长率比较图1-4 1979-2011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增长率比较

近年来,河北省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了许多举措,经济也取得了突飞猛进。但是,在河北省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看到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在人均GDP上表现的经济差距却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这和河北省当前所努力的目标是相悖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河北省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发展经济,同时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来鼓励社会资本及外国资本对河北省进行投资,而河北省的经济近些年的表现相对自身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利好政策环境下,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差距反而日益扩大?这也正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而人力资本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引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注重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尤其是重视人力资本集聚的问题研究就更显迫切和重要。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从人力资本角度研究落后地区实现人力资本集聚机制的问题;如何更科学地测度河北省与东部地区各自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各自经济区域物质资本边际收益率的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实践中人力资本的重要经验启示;实证检验引致河北省人力资本流失的主导因素;河北省实现人力资本集聚的路径选择等问题。可见,正确认识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经济增长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笔者选择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集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1.2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目前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论述引致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等问题时,往往只是肯定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或认可人力资本对于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往往注重从宏观角度来判断和评价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效应达成了共识,即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增长的效应;人力资本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等。近年来,对人力资本的关注已成为对经济增长理论领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辩证评判和实证人力资本的经济效应的成果层出不穷。例如,以往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的高速发展更是得益于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大量的流入;而对于人力资本存量较低和人力资本大量流出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较少。事实上,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同等重要,追求最优的经济增长率,无论对于中国的富裕地区还是对于落后地区都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从经济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研究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更显重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实施,河北省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研究河北省经济的成果也日益丰富,理论界关注的视角开始转向了河北省人力资本的研究上。目前,对人力资本对于河北省经济影响的主要看法可以归结为:(1)河北省人力资本存量低,直接影响了河北经济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2)河北人力资本集聚水平的低效和人力资本的大量外流直接导致河北省人才的短缺,而东部地区的经济则由于人力资本存量水平高和人力资本的大量流入得以飞速发展,导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差异扩大。

当前中国政府提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目的就是要建立以京津冀为先导,带动华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模式,既可以进一步促进京津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能实现京津冀区域中较弱的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因此,探讨人力资本在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趋同中的作用,就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在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论述中,与本书研究内容相关的主要经济理论分述如下。1.2.1 古典经济理论

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就对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亚当·斯密(Smith Adam,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明确[1]把经济增长的动力归结于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李嘉图(Ricardo,David,1817)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资[2]本报酬递减规律,特别强调了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和阐述经济增长的动力时,越来越把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从而忽略了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真正将经济增长提升到理论阶段进行研究的是凯恩斯(Keynes)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论述。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利用经济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以及利用财政政策来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以刺激总需求,采用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刺激经济增长。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的经济学家多马开始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和专门的研究领域。1939年,哈罗德(R.F.Harrod)和多[10],[11]马(E.Domar)研究出了相类似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这成[3]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标志。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基础,考察一个国家在长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和就业的稳定均衡增长所需条件。模型中假设储蓄倾向不变,资本-劳动比率固定不变,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不变;各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模型提出三个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概念:有保证的增长率(GW)、实际增长率(G)和自然增长率(Gn)。有保证的增长率GW=sW/vw,sW为合意的储蓄率,vw为资本产出比。这里,合意的储蓄率被假设为总等于实际储蓄率,在稳定经济条件下,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与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产出比率成反比,表现出储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心位置。为使经济达到有保证的增长率,应该使预期的投资等于预期的储蓄;实际增长率是一个事后概念,是社会经济实际达到的增长率,由G=s/v决定,s为实际储蓄率,v为实际投资与实际收入增量之比。要使一国经济能够实际达到稳定增长的目标,则应使G=Gw=s/v。但是模型认为,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储蓄不一定会全部转化为投资,或者总需求与总供给不一定完全一致,所以G和GW的完全相等仅仅是偶然的巧合,一旦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完全吻合时,就将出现累积性的经济扩张(G>GW)或经济收缩(G

哈罗德-多马模型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增长模型长期化和动态化,为今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其给出的模式下,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而这一结论恰恰与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的现象相背离,因而其生命力也相对短暂一些。1.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是20世纪50年代由索洛(Robert M. Solow)《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1956)和斯旺(Swan)《经[4],[5]济增长和资本积累》(1956)奠定的。索洛(1957)在《技术变化和综合生产函数》中运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检验了新古典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是: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只能解释12.5%左右的产出增长,而另外87.5%的产出被归结为一个外生的用于解释技术进步的余数,从而从理论上确立了“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观点[6]。

索洛和斯旺建立的模型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修正,它放宽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力不可替代及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假设,新古典的生产函数将导致经济自动趋近于稳态,并在人口增长及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该模型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罗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的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Y=F(L,K)

式中,Y表示产出,L与K表示劳动与资本投入,且这两项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该生产函数具有三大特性:一是该生产函数中所投入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递减;二是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即F(λK,λL)=λF(K,L);三是满足稻田条件,即资本(或劳动)趋向于零时,资本(或劳动)的边际产量趋向于无穷大;反之,资本(或劳动)趋向于无穷大时,资本(或劳动)的边际产量趋向于零,即

在新古典生产函数及相关假设的基础上,模型通过对资本要素自身变动规律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本身具有逐渐趋于稳定的机制,但却无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引入劳动力人口及技术进步等外生因素后,经济将实现总量及人均意义上的长期增长。

同时,索洛模型中还较早地阐述了经济趋同的思想。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所有经济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技术,而且,资本在全球自由流动以寻求最高可以得到的实际利率。因此,新古典增长理论意味着,全球的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将趋同。在富国之间存在某种趋同的迹象,但趋同是缓慢的,而且对所有国家而言,趋同看来并不明显。

可以说,以索洛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后来,丹尼森(Denison,Edward Fulton)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美国历年的经济资料,系统和深入地进行了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估算,从而开拓性地创立了增长核算学。肯德里克、库兹涅茨等人则从“技术进步决定论”出发,更进一步研究了增长因素,并测定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乔根森则从调整投入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投入要素的质量出发,进行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2.3 新经济增长理论

理论界一般认为,罗默(Romer,1986)的《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和卢卡斯(Lucas,1988)的《经济发展机制》的相继发表标志[7],[8]着新增长理论的正式产生。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而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内生的技术进步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决定力量。

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就是将人力资本因素当做一个独立的经济变量引入经济增长的模型中,以此来解释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新问题。它的贡献就在于在古典生产函数模型中加入了人力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其代表性人物有卢卡斯(Lucas,1988)和罗默(Romer,1986,1990)等。卢卡斯用人力资本解释经济持续增长的著名尝试,贡献在于把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转变成人力资本来解释经济增长,从而使人力资本要素内在化。卢卡斯证明了人力资本增长率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率成正比,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和私人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的边际产出率成正比,而反比于时间贴现率。罗默则直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区分和内生了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载体的知识积累过程。在他看来,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两者除了具有递增的收益外,还能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罗默和卢卡斯将人力资本进一步区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认为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产生递增的收益并可以使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获得收益增加的效果。这便从根本上论证了人力资本要素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永久性的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认为人力资本积累率方面的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当一些国家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过小时,就被“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低收入陷阱”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9]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

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经济增长的核心是技术进步要素;(2)市场激励是导致大部分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3)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而知识商品则可以不需要任何的追加成本,一直可以重复使用。

新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产出量和资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相关的函数形式,即

Y=F(K,L,H,t)

其中,Y是总产出,K、L和H分别是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存量,t表示时间。

其他重要的模型还有阿罗(Arrow,Kenneth J,1962)提出的“边干边学”模型以及罗默(Romer Paul M,1987)提出的收益递增[10],[11]增长模型。在阿罗的模型中,产出不仅仅是有形要素的投入,而且也是学习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但在这一模型中,技术仍然是外生的,它随着内生的资本存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在罗默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充分重视了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完全将技术进步内生化了。

他们认为,资本的积累不是增长的关键,知识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都强调增长的源泉在于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而人力资本又是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鼓励新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从而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在这一过程中物质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已经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引致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知识和技术进步因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力资本研究也进入一个崭新的理论高度。“新发展经济学”特别重视研究全球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放在建立的“增长模型”或“发展模型”中,特别强调了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各国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不同是导致各国经济增长率水平差异的内在规律,从而确立了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经过由20世纪50-60年代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推广和应用,20世纪80-9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再度盛兴,人力资本理论也经历了长期和曲折的发展演变。目前,人力资本理论已经被各国所普遍接受,人力资本理论也被广泛运用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人力资本理论从而也迎来了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1.2.4 评述

总体上看,国外研究较少涉及中国及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问题,而目前的国内研究对人力资本集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问题关注程度不够。由此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得到如下结论。(1)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集聚的重要作用情况考虑较少,很少说明在一国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集聚对国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2)对国际之间、一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缺乏比较研究。所以,很少利用国际、国内的区域经济增长经验去论证人力资本集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3)当前的人力资本研究中普遍认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就如何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集聚问题,多数研究只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去增加人力资本,很少从产业集聚、城市化进程等视角来分析和实证这些因素对人力资本形成和集聚的影响。(4)对于河北省的人力资本投资、产业集聚和城市化进程的论述上,多数研究还是把河北省看作一个整体去研究,很少有研究利用确定增长极的方式在河北省集聚人力资本,从而做出有益的探讨。

综上可见,还存在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梳理、系统论证的空间,因此,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梳理挖掘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流动的基本理论,从理论上进一步明晰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从而形成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二是深入比较国际上美国、日本、金砖国家、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经验,从而给河北省的人力资本集聚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三是从实证层面多角度检验影响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各因素对人力资本集聚的影响;四是搭建增加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政策平台,研究通过对河北省选择增长极的方式,以点带面,带动河北省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书是以引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理论作为前提,来选择研究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这是由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对人力资本认识水平具有差异,必然导致对人力资本投资和形成的政策和行动不同,从而形成差异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偏好,而人力资本投资偏好是以差异性投资力度和具体的人力资本政策反映和体现出来的。不同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人力资本集聚政策,又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解决路径。比如,一国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或一个省市为了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必然会把本国或本省市的财政收入或经济资源大量投资于物质资本,以取得GDP的高速发展,从而保持和促进本国或本地经济活动规模及实力的不断提升。由于这一指导方针本身意味着对经济资源的再分配问题,必然会造成物质资本投资占用的比例过大,而忽视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的集聚作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人力资本总量的多少以及人力资本集聚效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增长。而在中国,当前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日益扩大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河北省与东部地区在人力资本水平上的巨大差异正是造成其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尽快促进河北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单纯追求物质资本的高投入而忽视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已不符合当前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要求。1.3.1 研究目的(1)转变研究视角,从人力资本集聚的视角来梳理经济增长理论,从而判断和评估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拓展人力资本理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研究领域。(2)在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应的途径和人力资本集聚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较全面地认识和评估人力资本集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一方面达到不断完善和丰富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目的,另一方面促使河北省政府加强人力资本集聚的工作。(3)研究如何在一国区域内,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充分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河北省如何实现人力资本集聚的问题。国际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问题和一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问题的初始条件不同,物质资本的流动无论是在国际间还是在一个国家区域间都是相对自由的,而人力资本流动却有所不同,人力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要受到国籍、文化差异以及迁移成本等因素的制约,而在国内区域间的流动却是相对自由的。所以,在当前河北省大量人力资本流失的情况下,研究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河北省人力资本的集聚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1.3.2 研究意义

本书的研究旨在通过对人力资本集聚与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揭示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从而给河北省尽快促进经济增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因素,所以,对河北省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关注和跟踪研究,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目前,河北省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和谐河北”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在这一发展目标下,深入系统地研究人力资本集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效应,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就理论研究而言,在中国关于河北省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集聚问题的学术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研究基本上主要集中在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人力资本在河北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贡献率等研究上,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结论也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对此问题有必要进行系统性研究,需要以人力资本集聚为视角,研究人力资本集聚与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政策的切合点。把人力资本集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进而提升河北省吸引国内外物质资本的能力。同时,设计合理的人力资本集聚方向,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本集聚的效度。因此,本书的立意与研究视角,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人力资本集聚的理论研究。

2.现实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河北省经济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河北省与东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阻碍河北省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成功实践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有益的借鉴意义。国际上一些国家由于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和集聚,在经济上已经完成了成功追赶(如日本、韩国等);美国等国家也通过对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和采取人力资本集聚的措施,达到了国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趋同。而对于河北省这样一个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的省份,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的选择上往往更是注重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却处于较低的水平,河北省的物质资本由于没有高水平人力资本相配合也没有发挥最大效益,存在着物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现实;同时也因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吸引导致河北省人力资本的大量流失,而经济发达省市的人力资本及资金、技术流向河北省却较少,从而造成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所以,强调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将有利于河北省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所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河北省的相关决策部门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河北省如何集聚人力资本提供切实有效的路径。1.4 主要研究内容(1)第1章 导论。阐述了本书的选题背景,梳理了经济增长理论,介绍了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研究路径及创新点,并对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2)第2章 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路径。深入梳理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流动理论,总结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基础,探讨和归纳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梳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从而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进而分析出人力资本差异是导致区域间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3)第3章 落后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本章从教育、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等角度深入挖掘这些因素对于人力资本集聚的作用机理及效应分析,进而分析了落后地区进行人力资本集聚的方式选择。(4)第4章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国际与国内经验及启示。本章从人力资本角度,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成功追赶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总结归纳这些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路径。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集聚方式的成功经验,从而对河北省选择人力资本集聚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5)第5章 河北省人力资本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要素差异:统计描述。本章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的统计方法,估算了河北省及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净流量,结果显示,河北省无论从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集聚水平上,在东部地区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研究数据也为下一章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6)第6章 河北省人力资本流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章将实证检验影响河北省与经济发达省市人力资本流动的各因素对于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对导致河北省与经济发达省市人力资本流动的各因素进行现实分析和实证检验,并建立相应的模型,通过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分析,从而揭示出专业化人力资本、产业集聚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增长极等因素对于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影响效应。(7)第7章 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路径选择。一是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二是通过产业集聚、城市化搭建人力资本集聚的平台;三是在河北省选择重点城市作为增长极,以增长极来带动人力资本在河北省的集聚,本书将利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石家庄市、唐山市和邯郸市作为增长极,带动人力资本在这些城市的高度集聚,从而以点带面,带动河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8)结论。1.5 理论支持与研究思路1.5.1 理论支持

新古典经济理论突破了古典经济理论的局限性,强调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又进一步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强调知识、人力资本、研究开发等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该理论引入收益递增假设,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集聚等内生化为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为经济学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对现实经济问题做出了比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更为合理和恰当的解释。同时,新经济增长理论内含着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本空间,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揭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特殊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政府制定和运用人力资本政策促进经济保持长期增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本书在分析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与经济增长过程中将以新古典经济理论,尤其是新经济增长理论作为主要的基本理论支持。1.5.2 研究思路

本书旨在揭示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或影响。因此,必须把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集聚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不仅为我们研究和制定人力资本政策提供了经济理论基础,而且还为我们研究和分析人力资本政策提供了思路。虽然不同的新古典经济模型和新经济增长模型的切入角度不同,但在其形式化的表述过程中都或明或暗地体现出了人力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

梳理和归纳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所体现的人力资本的重要含义,将为我们研究和分析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一条清晰的思路。新古典经济理论从技术进步角度论证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性,而新经济增长理论不仅从人力资本角度论证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而且也阐述了人力资本流动及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本书在研究和分析河北省的经济增长问题时将按照这一思路,剖析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集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视角进行国际、国内经验比较分析,实证检验各个相关因素对河北省人力资本集聚的影响效应,进而对集聚河北省人力资本提出对策建议。1.6 研究路径

本书采取的研究路径如图1-5所示。图1-5 本书采取的研究路径1.7 关键概念的界定

1.劳动力与人力资本

本书限定的人力资本是指就业中的劳动力,即15~64岁的劳动人口;劳动力包括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本书将人力资本划分成基础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是指受教育年限在9年以内的人力资本,专业化人力资本是指受教育年限在9年以上的人力资本,包括高中、职业中学毕业以上学历的人力资本。

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集合,或者指具有创造经济或经济价值的人们的集合。人力资源概念往往与管理、开发相联系;而人力资本则注重其资本形态的考察,强调人力的质的规定性和个人之间生产与收入能力的差异,因此往往与投资、收益相联系。

3.人力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集聚

人力资本积累是指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积累的各层次的人力资本,主要是指本区域多年来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积累的本区域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集聚往往指一个区域集中人力资本的总量,既包括留在本区域的人力资本,又包括外区域流入的人力资本。1.8 创新点

1.研究理论的创新

通过梳理和归纳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关理论,从人力资本流动的角度,把人力资本流动效用分析纳入对区域经济趋同效应的分析框架,在宇泽-卢卡斯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力资本流动因素并进行了严密的数理分析,人力资本流动因素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解释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地区差异,从而为从人力资本流动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奠定了基础。

2.研究视角的创新

在对落后地区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路径选择中,除了阐述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外,重点从产业集聚、城市化和增长极等独特视角来论证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从而突破了以往只注重教育投资来增加落后地区人力资本的狭窄思路,拓宽了落后地区人力资本集聚的选择路径。

3.研究方法的创新

对引致河北省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要素的差异和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建立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河北省与东部地区模型的估计和检验结果。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了人力资本集聚与专业化人力资本存量、产业集聚水平和城市化率三个自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揭示出上述因素是导致地区间人力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从而给制定河北省人力资本的集聚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第2章 人力资本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路径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力图从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解脱出来,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寻求更为有利可图的蹊径。尤其是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将人力资本看作经济增长中的最主要的决定力量,从而克服了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物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从而使当代经济学理论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因此,人力资本这一学派理论的创立,为西方经济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人力资本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亚当·斯密和约翰·穆勒为代表的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20世纪60-80年代以舒尔茨和贝克尔为代表的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和以80年代以后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从古典经济理论到新古典经济理论再发展到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也有不同的观点,古典经济理论强调物质资本的重要作用,论证了经济发展中物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现实;新古典经济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因素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只是把技术进步因素作为外生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上强调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梳理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可以看出在这些理论中都隐含或者直接明示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梳理和总结这些理论就更能彰显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2.1 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本流动理论2.1.1 人力资本理论

1.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

著名的古典学派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初步的人力资本概念。他说:“学习是一种才能,要进学校接受教育,或者进工厂做学徒,他花去的费用自然很多,但经过历年学习所得到的学习能力已经实现并且凝结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而言自然是他自身财产的组成部分,但也[12]是整个社会财产的一部分……”他提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通过后天教育所收获的能力和经验,都理所应当被当做资本的一部分,工人在劳动中的效率增加,可以减少劳动力自身的劳动耗费,因此,劳动者花费的各种成本可以由今后增加的利润加以回收和补偿。因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由个人出于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投资行为来完成。他建议应由国家去教育国[13]民接受最基本的教育,这是国家的基本职责之一。

约翰·穆勒(Mill John,1969)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14]出:“技能与知识都是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的生产要素。”他强调国民财富的组成不仅仅包括工具和机器,还应当包括劳动者取得的劳动能力。同时由于教育支出将会提高劳动者的各种能力,从长远来看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宝贵财富,所以,政府应该毫不犹豫地加大对各级教育的支出力度。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erd Ma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早先的经济学家对于人的能力的认识有所不足,对于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本类型参与生产活动的认识还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并没有把人当[15]做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考虑进去”。他还将人的能力分为“通用能力”(General Ability)和“特殊能力”(Specialized Ability)两种。通用能力是指人的普通决策能力和一般的知识与智力,特殊能力是指劳动者的体力与熟练程度。马歇尔强调企业家是具有知识天才的人力资本,主张把“教育的投资应该由国家来担负”,教育投资可以给整[16]个社会带来巨额的利润和回报。

2.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经济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主要研究的是人口素质或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舒尔茨(T.W. Schultz,1961)首先提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概念。他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意识到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在职培训等方式形成的,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生产知识技能,之后他又[17]提出了收益递增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概念。

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说,由此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巨大轰动。舒尔茨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现实,结果显示,许多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增长远大于国家投入资本的增长,而且一些在战争中物质资本遭到极大损失的国家(如西德、日本)和一些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如瑞士、丹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增长都得到了快速增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得到了各方面物质资本的大量援助,但其取得的经济成就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因此舒尔茨认为,一定是有某些重要的生产要素被忽略了,并指出这个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人力资本。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要素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一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大、人力资本集聚度越高、人民受教育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程度越高,劳动生产能力就越强、其国内的人均产出或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对于现代经济而言,一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其国民的的知识水平、劳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等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比物质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要更加重要。舒尔茨曾对美国从1900-1957年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收益值进行了估算,证实了在这个时期的美国,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远比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大很多。1957年,美国的物质资本投资额增加了4.5倍,同期的物质资本的收益增加了3.5倍,而人力资本的投资额仅增加了3.5倍,但是其带来的收益却增加了17.5倍,这大大超过了物质资本的收益值。所以,舒尔茨的理论说明了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提高人力[18]资本的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加里·贝克尔(G.S Beker)在《人力资本》一书中分析了正规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还重点讨论了在职培训的经济意义,也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思想指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方式有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移民入境的投资和搜集信息、人口迁移和情报资料等。他对人[19]力资本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