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05:37:4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陈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1.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性(1)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①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各种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比例又存在差异。若各国根据其要素禀赋优势,分工生产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则不仅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而且能够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增加产品总量,提高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导致了跨国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坍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进一步打开了束缚生产要素流动的桎梏——国界。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国际分工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转向产业内分工,全球供应链应运而生,从而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国际贸易成为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

③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以及随之而来的发端于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与成长,多边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多外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①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主要有:a.二者都属于流通范畴,都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b.在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下,都受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

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主要有:a.国内贸易所使用的货币是本国货币,而国际贸易只能采用国际通用货币或贸易双方共同接受的货币来计算和支付;b.国内贸易一般是在国家统一的贸易战略指导下进行的,并且有统一的法律依据,而国际贸易则要针对不同的周家采取不同的策略,还要遵循一些国际惯例,并受制于一些附加的规定,诸如关税、配额和外汇管制等等,使国际贸易活动更加复杂化;c.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础不同,国内贸易的基础是国内的生产条件、国内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国际贸易的基础则是国际的生产条件、国际间的分工和专业化;d.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获得市场信息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

3.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1)各种国际贸易的理论的发展历程

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如何带来财富。

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学派代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解释了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和分工的依据,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

③马克思提出了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产物的著名论断,并论证了对外贸易是阻止利润率下降的重要手段。

④20世纪20~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按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开展了国际贸易的学说。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把比较利益论动态化,发展经济学家则努力探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模式。(2)当代进行国际贸易研究的必要性

当今商品与服务的竞争已超越国界,各国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增长,各国经济的发展亦愈来愈依赖于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国际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规律、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操作的理论及其应用。

2.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包括原理、政策和实务三大部分。其中,原理部分主要考察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国际交换的规律性,并重点分析贸易基础和贸易利得;政策部分着重讨论贸易限制的理由和经济影响;实务部分专门讨论国际商品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

三、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出口贸易、进口贸易

根据货物的流向不同划分,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1)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他国市场的贸易活动。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贸易活动。就一笔交易而言,对卖方是出口贸易,对卖方是进口贸易。(2)复进口与复出口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对外国进口的商品不经任何实质性加工改制,再行向外出口时,称为复进口(re-export);反之,一国的产品销往别国后未经加工改制有被该国重新购回时,称为复进口(re-import)。(3)净进口与净出口

若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在某种商品大类的对外贸易中,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其超出部分便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反之,如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其超出部分便为净进口(net import)。

2.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根据划分进出口的标准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1)总贸易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General import)。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General export)。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为总贸易额。(2)专门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Special import)。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Special export)。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为专门贸易额。

3.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按照交易产品的形态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1)货物贸易

货物贸易也称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因货物或商品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故称为有形贸易。(2)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也称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是指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

其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主要区别是:①商品的进出口经过海关手续,从而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这是国际收支中的重要项目;②服务贸易则不经过海关手续,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但它也是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

4.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依照有无第三方参加,国际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1)直接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贸易商品由生产国直接运销到消费国,没有第三国参与的贸易活动。(2)间接贸易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通过第三国或其他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3)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属于复出口,是过境贸易的一部分。

5.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和易货贸易

按照清偿工具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和易货贸易。(1)自由结汇方式贸易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Free liquidation trade)是指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2)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是指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6.贸易条件(1)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例,用以对国际贸易中各国贸易利益和地位的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利益不仅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有关,还与该国的贸易量和国内外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关,所以就有了不同形式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指标,通常设定以某一年份为基期,基期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贸易量和劳动生产率均为100,从而基期的各种贸易条件也为100。其后所研究的年份的指标,均相对于基期而定,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该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如果贸易条件小于100,说明该贸易条件恶化了。(2)贸易条件的分类

贸易条件包括以商品表示的贸易条件和以价格表示的贸易条件两种形式。其中,以商品表示的贸易条件是指商品的物物交换比例,它适用于抽象的理论分析,但不能用于分析说明一国一定时期贸易地位的变化;以价格表示的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率。通常用指数表示,它以价格关系反映一国在对外商品交换上的数量关系。(3)贸易条件的形式

如表1-1所示,贸易条件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表1-1  贸易条件的四种形式

如果一国货币升值,可导致净贸易条件改善,但如果由于升值而导致出口量下降,其收入贸易条件可能恶化。

7.外贸依存度(1)外贸依存度的含义

外贸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upon foreign trade)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与该国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简单地用该国某一年份的进出口总额与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

也可以分别以出口总值或进口总值与GDP相比较,所得比值分别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2)影响外贸依存度大小的因素

外贸依存度的大小与一国经济和外贸的关联程度高低有关,而这种关联程度又与该国的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有关。通常小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而大国的外贸依存度较低;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较低,发展中国家外贸依存度较高;经济结构为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外贸依存度较高,内向型的国家外贸依存度较低。

四、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

国际贸易涉及国内法、国际贸易条约和国际贸易惯例三个层面的法律。

1.国内法(1)国内法的含义

国内法是指一个国家制定并在本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生效的法律。(2)国内法的适用范围

国际贸易的当事人都必须遵守各自所在国的国内法。贸易双方一旦发生争议提请司法裁决时,需要明确以何国法律为裁决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在实践中,贸易双方可以订立仲裁协议,明确适用制定仲裁机构所在地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多以签订合同所在地的法律为准,也可能以实际履行合同所在地的法律为准。

2.国际贸易条约(1)国际贸易条约的含义

国际贸易条约是指国家通过缔结或参加双边或多边条约而承认的某些国际法准则。其中,国际贸易条约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在法律的适用上,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2)国际公约

①《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该公约对缔约国企业的国际货物买卖行为作了详尽的规定,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重要的一项国际条约。

我国在核准该公约时,提出了两项重要的保留:其一,我国不同意扩大该公约的适用范围,只认为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分处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其二,我国坚持认为,订立、更改或终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公约对合同形式不受限制的规定对中国不适用。

②调整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关系的公约,如《海牙规则》(1924年)、《维斯比规则》(1968年)、《汉堡规则》(1978年)。

③《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1980年)。

④《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纽约公约)》(1958年)。

3.国际贸易惯例(1)国际贸易惯例的含义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性做法。这些习惯性做法由国际组织或某些国家的商业、学术团体加以规范成文,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即国际贸易惯例。(2)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适用范围

国际贸易惯例本身并不是法律。贸易双方当事人有权在合同中达成不同于惯例规定的贸易条件。但是在下列情况中,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有约束力:①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示地选用某项国际贸易惯例;②当事人没有排除对其已知道或应该知道的某项惯例的适用,而该惯例在国际贸易中为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经常遵守,则应视为当事人已默示地同意采用该项惯例。(3)国际贸易中的国际惯例

在国际贸易中通行的主要惯例均由国际商会制订。其中,主要的国际贸易惯例有:①《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年);②《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6年);③《托收统一规则》(1995年);④《国际保付代理惯例规则》(1994年,国际保理商联合会颁布);⑤《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1992)。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国际贸易

答: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与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不同的是,对一国而言的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就是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

答: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3.出口贸易

答: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他国市场的贸易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不属于外销的货物不列入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对从外国进口的商品不经任何实质性加工改制,再行向外出口时,称为复出口(re-export)。

4.进口贸易

答: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贸易活动。同样,不属于内销的货物不列入进口贸易。一国的产品销往别国后未经加工改制又被该国重新购回时,称为复进口(re-import)。

5.过境贸易

答: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这属于过境贸易。过境国除了对过境商品征收很低的过境税或印花税以外,与商品交易双方并无发生任何关系。

6.总贸易

答: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General import)。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Generalexport)。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为总贸易额。过境贸易列入总贸易。

7.专门贸易

答: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Special import)。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Special export)。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为专门贸易额。

其中,专门进口包括:①进入关境内(经过结关)供生产和消费用的货物;②进入保税工厂加工的进口货物;③从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进入境内的货物。专门出口包括:①本国运出关境的货物;②从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③本国化货物出口。

专门贸易指标反映一国作为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而不是作为买者或卖者)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采用这种记录和编制出口货物统计方法的有德国、意大利、瑞士和法国等国家。

8.有形贸易

答: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是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因为货物或商品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故称有形贸易。有形贸易的进出口额要经过海关手续,并表现在海关贸易统计上,是国际收支的主要构成部分。

9.无形贸易

答: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是指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是从有形贸易开始发展的,当时也并没有有形与无形之说,因为贸易往来几乎都是商品的购销及贷款的收支活动。随着国际间经济关系的扩大,先是围绕商品购销的各种服务,如运输、保险、金融、通信等大为增加,后来又有旅游服务、专利及技术转让、资本移动及劳务贸易等关系的扩大。基于这些非有形商品交换活动的迅速增长,一国在这些方面的支出为无形进口,在这些方面的收入则为无形出口,在这些方面的一切活动便是无形贸易。

10.直接贸易

答: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贸易商品由生产国直接运销到消费国,没有第三国参与的贸易活动。

11.间接贸易

答: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通过第三国或其他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其中,商品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商品消费国是间接进口。

12.转口贸易

答:转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属于复出口,是过境贸易的一部分。

13.易货贸易

答:易货贸易(Barter trade)又称换货贸易、对销贸易,是指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方式。易货贸易在一些外汇比较短缺的发展中国家间采用。易货贸易的特点是:①易货贸易只涉及贸易的双方,如政府对企业和个人、企业对企业或政府对政府;②易货商品按照各自的需要,可采用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串换;③贸易合同往往是短期的;④在清偿时,既可以是逐笔支付平衡,也可以是定期综合平衡。

14.自由结汇方式贸易

答:自由结汇方式贸易(Free liquidation trade)又称现汇结算(Cash Settlement)贸易,是指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贸易方式。在当代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自由结汇贸易是最通常的贸易形式。

15.贸易条件

答:贸易条件是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用以对国际贸易中各国贸易利益和地位的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利益不仅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有关,还与该国的贸易量和国内外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关,所以就有了不同形式的贸易条件。

16.外贸依存度

答: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与该国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简单地用该国某一年份的进出口总额与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

外贸依存度的大小与一国经济和外贸的关联程度高低有关,而这种关联程度又与该国的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有关。通常小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而大国的外贸依存度较低;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较低,发展中国家外贸依存度较高;经济结构为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外贸依存度较高,内向型的国家外贸依存度较低。

17.国际贸易惯例

答: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性做法。这些习惯性做法由国际组织或某些国家的商业、学术团体加以规范成文,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即国际贸易惯例。国际惯例是国际法的重要渊源。

在国际贸易中通行的主要惯例均由国际商会制订。其中,主要的国际贸易惯例有:①《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年);②《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6年);③《托收统一规则》(1995年);④《国际保付代理惯例规则》(1994年,国际保理商联合会颁布);⑤《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1992年)。

二、复习思考题

1.简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答: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原因有:

①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各种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比例又存在差异,若各国根据其要素禀赋优势,分工生产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则不仅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而且能够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增加产品总量,提高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导致了跨国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坍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进一步打开了束缚生产要素流动的桎梏——国界。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国际分工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转向产业内分工,全球供应链应运而生,从而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国际贸易成为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

③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以及随之而来的发端于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与成长,多边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多外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2)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世界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社会进步起到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可通过国际贸易增长率与世界生产年增长率的相互关系得以部分反映。(3)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就一个国家而言,对外贸易与一国经济的增长也是密切相关的,对外贸易能够刺激、带动一国经济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埃默里(R.F.Emery)曾就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作了定量分析,这些定量分析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尤其在经济发达国家,两者相关性较高。另外,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2.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与国内贸易的法律环境有何不同?这一区别对于我国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有何启示?

答:(1)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与国内贸易的法律环境的区别

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比国内贸易的法律环境复杂的多,其中,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①在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下,贸易当事人必须面对国内法、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条约这三个层面的法律。

②在国内贸易的法律环境下,贸易当事人只须面对国内法,在国内法的约束下进行双方之间的贸易,而不需要考虑国际贸易条约和国际贸易惯例。因此,相对国际贸易来讲,国内贸易的法律环境更加简单。(2)对我国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启示

在签订国际贸易合同时,必须确保合同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因为只有符合法律规范的合同才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国内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诸如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条约的国际法层面上的法律,保证合同符合国内法和相关国际法的规定。只有这样,在贸易双方的法律利益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明确贸易双方的责任。

第一篇 国际贸易原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复习笔记

一、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1.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1)重商主义的含义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而获取财富的途径则是对外贸易顺差,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2)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5世纪以后,西欧封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货币经济关系急剧发展,封建主阶级力量不断削弱,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社会经济生活对商业资本的依赖日益加深。与此同时,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了金银货币,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形态和国家富强的象征。当时金银货币主要来自商业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内外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被认为是财富的源泉,重商主义便应运而生。(3)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其中,早期阶段的对外贸易学说称为货币差额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海尔斯(John Hales)和斯坦福德(William Stafford)等;晚期的对外贸易学说称为贸易差额论,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

①货币差额论

货币差额论把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该理论认为国家应采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上应遵循少买(或不买)多卖的原则,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就可以使金银流入国内。

②贸易差额论

贸易差额论的主要内容有:a.贸易差额论反对国家政府限制货币输出,因为对方国家会采取对等措施进行报复,使本国贸易减少甚至消失,货币积累的目的将无法实现;b.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顺差的原则;c.贸易差额论还认为,国内金银太多,会造成物价上涨,使消费下降,使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如果出现逆差,货币自然外流。因而,国家应准许适量货币输出国外,这非但不会使货币流失,而且还会吸收进更多的货币,使国家更加富裕。

2.重商主义贸易政策(1)货币政策

重商主义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禁止货币输出。在禁止货币输出的同时,各国都想方设法吸收国外货币,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外国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出售货物所得到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以免货币外流。在重商主义的晚期发展阶段,货币政策有所放宽,准许输出适量货币,以期获得更多的货币。(2)奖出限入政策

重商主义者极力主张国家管制对外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政策促进出口,减少进口,实现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其中,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进口方面,实行重商主义的国家不仅禁止奢侈品输入,而且对一般制成品的进口也严加限制;

②在出口方面,由于原料价格低廉,加工后产品增值、价格变贵,所以重商主义者主张出口制成品代替出口原料。另外,国家还用现金奖励在外国市场上出售本国商品的商人。(3)保护关税政策

重商主义保护关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①对进口的制成品设置关税壁垒,课以重税,使进口的商品价格提高,售价昂贵,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②对进口的原料和出口的制成品,则减免关税或出口制成品时退还进口原料所征的关税,以支持和鼓励本国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4)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重商主义者认为,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够多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制成品,因此他们主张实施鼓励国内工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当时实行重商主义的各国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①高薪聘请外国工匠,禁止熟练技工外流和机器设备输出,向工场手工业者发放贷款和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来鼓励原料和半成品输入,以此来发展制造业和加工工业;

②鼓励增加人口,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③实行低工资政策,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④制定工业管理条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3.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简评(1)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积极影响

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是重商主义的核心,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学说,它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理论上,重商主义贸易学说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考察,指出了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同时,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学说认识到了货币不仅是流通手段,而且具有资本的职能,只有将货币投入流通,尤其是对外贸易,才能取得更多的货币。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理论观点代表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业资本的利益,因而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②在政策上,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提供了关于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一系列主张。当时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结果,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而且,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中的许多主张和措施对当今世界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缺陷和不足

由于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国际贸易实践的限制,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的理论观点还不成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该理论的许多观点是以专题或小册子的形式阐发的,而且绝大多数重商主义者都只针对某个具体问题一事一议,虽然各种观点之间存在一些联系,但并不紧密。

②重商主义贸易学说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该学说只研究如何从国外取得金银货币,而未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能否为参加国带来实际利益。而且,它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无法揭示财富的真正来源。

③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包含着明显的错误。重商主义者把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并错误地认为货币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程度的尺度,因而得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从国外取得货币,而货币有限,此得彼失等错误结论,当然也就无法认识到国际贸易有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斯密的绝对利益论

1.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论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斯密看来,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交换是人类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人们为了追求私利,便乐于进行这种交换。为了交换,就要生产能交换的东西,这就产生了分工。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增加国家财富。(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都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有利。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不同的国家,其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和后天的有利条件(acquired endowment)也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因为有利的自然察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2.绝对利益论简评(1)绝对利益理论的进步性

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采取了新的观点,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绝对利益理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的要求,成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理论工具。该理论阐释了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是有利的,对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给出了全新的解释。(2)绝对利益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利益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益。对于在国际贸易中所有产业都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这一重要问题,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这就需要一个全新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便应运而生。

三、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

1.比较利益论的主要假定前提(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2)自由贸易;(3)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则完全缺乏流动性;(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5)没有运输费用;(6)不存在技术变化;(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因此,任一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

2.比较利益论的基本内容

比较利益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国家间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3.比较利益论简评(1)比较利益论的进步性

①比较利益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该理论曾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而自由贸易政策又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居于首位。

②比较利益论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比较利益法则。比较利益法则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一国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即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即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即比较不利)的产品,便可获得实际利益。这一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2)比较利益论的局限性

①比较利益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基础上的,它把多变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均衡的世界,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②该理论所揭示的各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期利益,这种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不得而知。

四、比较利益论的经济学分析

1.分析工具(1)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的实质是数学中的微分分析,其含义是一个经济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发生微小变动,所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程度,可用表示。边际分析方法是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基础。(2)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①机会成本

a.机会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是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b.机会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理论认为,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部分该产品换取本国机会成本高即比较不利的产品,这样,通过分工和交换,能为各国带来利益。

c.机会成本的分类

对机会成本进行动态分析,机会成本一般可分为边际机会成本不变和边际机会成本递增两种情况。其中,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是指增加任一单位某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均相同,不论产出为多少;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机会成本递增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并非同质、不同行业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受到限制及要素的替代能力有限这三个方面。

②相对商品价格

相对商品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若以和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价格,则商品相对于商品的价格为。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且一国同时生产、两种商品,则的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于的价格。

根据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而商品的机会成本又等于其相对价格,因此,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反映了其比较优势所在,并为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3)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或转换曲线,它表示一国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的不同产量组合。

①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a.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该国充分而有效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一个产量组合;

b.边界以内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充分利用或即使充分利用也缺乏效率;边界以外的点则表示现有资源和技术所达不到的产量。

c.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增加生产一单位的某商品所必须牺牲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商品的机会成本,亦即该商品的边际转换率。

②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因边际机会成本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在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b.在边际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4)社会无差异曲线

①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所有组合。其中,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率,称为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②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a.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凸向原点的曲线,如图2-1所示。这是因为人们对物品的消费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物品对人的效用逐渐减少。

b.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总效用越大,代表的满足水平越高,例如图2-1中,所代表的总效用高于,但低于,所代表的总效用和满足水平最高。

c.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不相交的。图2-1  社会无差异曲线

2.均衡分析(1)隔离均衡

隔离均衡是指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均衡。从宏观角度看,一国的生产与消费应该一致。若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则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一国无贸易情况下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即隔离均衡点,如图2-2中点所示。图2-2  隔离均衡

除点外,任何一点都不是均衡点。例如点,虽也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但是如果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移动,可以达到更大的满足水平。在到达效用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时,表示该国获得最大的生产数量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满足水平。任何高于的无差异曲线均与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不相切或相交,说明是该国的生产能力所达不到的满足水平。

均衡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隔离均衡商品相对价格,此时,两种商品的交换替代与生产中的转换恰好相等,因而,既是生产者满意的价格,也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即在国内均衡情况下,生产的边际转换率()=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通过隔离均衡的相对价格在不同国家的差异,可以确定各国的比较优势商品和出口产业所在,一国在相对价格低于别国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是其出口产品,而在相对价格高于他国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因而是其进口产品。(2)贸易均衡

贸易均衡是指两国的生产专业化持续到两国的商品相对价格相等时,两国的贸易达到均衡状态。其中,不同国家的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反映了他们在国内均衡点的边际机会成本不同,因而成为贸易产生的原因。以下将具体分析边际机会成本不变和边际机会成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