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牢记的承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1:53:12

点击下载

作者:冯志远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永远牢记的承诺

永远牢记的承诺试读:

前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如果在历史上没有秦皇汉武,没有唐宗宋祖,没有成吉思汗,没有华盛顿,没有爱因斯坦,没有那一个个被人们所熟悉的名字,也许,我们还会像人类的祖先猿类一样生活在茂密的丛林中,生活在稀疏的草原上,与大家在动物园中所看到的那些动物别无二致。

正是有了这些伟人志士的殚精竭虑,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人们不会忘记:屈原为国为民而投江自杀,岳飞精忠报国大败金兵,文天祥宁死不屈,丹心昭月;郑成功收复宝岛,威震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大义凛然;周恩来发奋读书,寻救国真理……

这些英雄伟人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陶冶人灵魂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锻造崇高品质的最佳精神食粮。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带着正确的心态阅读这些美好的故事,就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思维和修养,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各国的社会状况,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自身素质。

由于古今中外的英雄楷模的故事灿若繁星,而广大中、小学生的时间又十分有限,为了方便青少年全面而轻松地阅读,我们在对众多故事进行了精挑细选和高度浓缩的基础上,特地选编了这套“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故事全集”丛书,分别是:《你有母亲的情怀》、《伸出钢铁的臂膀》、《我最想要的朋友》、《学习永远不会晚》、《永远牢记的承诺》、《吹响未来的哨音》、《创造多彩的世界》、《你是那样对我好》、《牢记您谆谆话语》和《为了大地的丰收》共10册。

本套丛书内容全部精选相应的精英楷模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的归类排列,短小精炼,感染力强,具有很强的启迪性、可读性和文学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陈列的最佳版本。

诚信不欺的故事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许由隐居记

离现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国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那时候的君主是由老百姓选出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够被选上,是因为他们既能干,又公正,能够勤勤恳恳地为大家办事情。所以,在那时候,当君主是一件苦差事,既没有什么特殊的享受,还要白天黑夜地奔忙。

当时,有一位君主叫作尧(唐尧),他对待老百姓非常仁厚,做每件事都要先替老百姓打算,而自己却吃野菜羹,穿最贱的鹿皮衣。他居住和办公的“宫”,除了大一些以外,也和老百姓的房子没有多大区别。在尧的治理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得非常愉快。

可是,尧到了晚年,有一件事很让他伤脑筋。他想到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不行,是该找个人来接替自己的时候了,可是一时间还找不到合适的人。那个叫虞舜的小伙子虽然很不错,但毕竟还太年轻。前些日子,尧刚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作妻子,希望她们能帮助舜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使舜将来能成为治理天下的人才。不过,眼下舜还年轻,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必须立刻开始寻找接班人。否则,自己一旦躺倒,老百姓的事情就没有人去办了。

第二天,尧就把大臣们都叫来,对他们说:“现在我已经老了,好多事情我办起来已经力不从心。虽然说新君主要老百姓来选,可咱们做公仆的,必须先找到合适的候选人,百姓才好选择呀。几年前,我曾经请那位叫巢父的高人来接替我,可他不愿意,以后就不知躲到哪里去了。现在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大臣们议论纷纷,因为这是选择新的君主,必须才干和品德都好的人才能胜任。所以谁也不敢贸然推荐。过了一会,老臣羲和忽然说:“听说许由这人很有才干,可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不知道是否名副其实。”

尧猛地一拍大腿,叫道:“嗨,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把这位高人给忘掉了!”

大臣们也纷纷赞成,都说这人名气很大,应该把他请来,看看他能否胜任。尧当即决定派人去请许由。

可是,派去请许由的人接二连三地失望而回,他们说,许由一听说是请他去接尧的班,就话都不说,就把他们打发走了。于是,尧决定亲自去找许由。

尧找到许由家里,一看许由,原来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身材不高,却长得挺精神,只是态度很高傲。

尧谦恭地对许由说:“许先生,俗话讲得好,日月已经升上天空,一支火把还想发出光亮,这不是太困难了吗?春雨已经降临,还要靠担水去浇灌,不是白费力气吗?先生您就如同日月,如同春雨,一旦站出来,必然会天下大治。可是现在我还有劳无益地占着君位,实在问心有愧。请先生为百姓着想,代替我来君临天下吧!”

许由冷笑一声答道:“您不要再说了,我是不会当什么君主的。您治理天下多年,已经挺有成绩了。这时候让我来代替您,难道是让别人来议论我是求虚名的人吗?要说我这人哪,就是只求实际,不图虚名。”

尧连忙说:“您为百姓而治天下,怎么会有人说您求虚名呢?人们只会赞扬您为百姓献身呀!”“嗨!您怎么不明白我的意思呢!我对这种赞扬一点也不感兴趣。您见到鹪鹩这种鸟吗?它在深林中做巢,有一根树枝也就满足了;还有我们这里的鼹鼠,它喜欢饮河水,只要能喝饱一肚子河水,它就别无所求了。我也是如此,只要能够温饱就心满意足了。您说天下需要人去治理,这是你们的事情,与我毫无关系。打个比方说吧,厨师不做饭了,祭师即使饿着,也不会代替厨师去做饭的。”

不管尧怎么恳请,许由就是不答应,尧只好扫兴地回到都城。几天之后,有人来报告,说许由怕尧再去请他,不知跑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了。

许由跑到哪里去了呢?其实,他没走多远,就在颍水河对岸的箕山脚下住了下来。很快,就有人把许由的新地址告诉了尧。尧想:许由这样谦虚,不正是有真才实学的表现吗?我还是要想办法请他出来接替我。一下子办不到,我就分两步走。于是,他派人去请许由来当九州长的职务。当时,中国就称为“九州”。“九州长”实际上就是管理整个国家的负责人,只不过名义上不叫君主罢了。尧希望这样可以使许由答应出山,来治理国家。

没想到,派去的人刚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许由就把耳朵捂起来,脸上一副痛苦的样子,嘴里不住地喊:“您不要说了!不要说了!这些话简直把我的耳朵都弄脏了!您回去告诉尧,叫他死了这份心。我许由一生不图虚名,只求安安乐乐。清闲自在地活着。快走!快走!”

等来人走远了,许由才把捂耳朵的手放下来,嘴里还在嘟囔着:“这些追求虚名的世俗之人啊,真叫我没办法。要我当什么九州长?这话听起来就叫人恶心!”

他一边说,一边不住地用手掏着耳朵,越掏越觉得耳朵被那些话弄脏了。“不行,我得去把耳朵洗洗。”于是他站起身,带上一顿干粮,锁上房门,走出来,向颍水河方向走去。一边走,还一边掏着耳朵。

路上有人看见许由这副怪样子,就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回答说:“嗨,别提了,尧派人来请我去当什么九州长,这些话真是俗不可耐,弄脏了我的耳朵,我要到颍水河边洗洗耳朵!”

人们听许由这么说,都觉得奇怪:怎么还有听人说话把耳朵听脏了的事呢?于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议论纷纷,都摸不透许由的心思。

许由走了几十里路,来到颍水河边,他拣了块干净地方蹲下来,从河里捧起清凉的水来洗耳朵,先洗左边,又洗右边。洗了一会,他抬起头来,发现这里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就停下来,打算歇息一会。忽然,他听见有人从远处走过来,越走越近,许由连忙又低下头去洗耳朵。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许由身后响起来:“这位老弟在干什么呀?”

许由回头一看,见是一位须发皆白的红脸老人站在那里,手里还牵着一头小牛犊。许由看这老人不像一个普通人,就又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不料,老人听完之后,哈哈大笑,笑得连胸前的白胡子都抖动起来了。这下子把许由搞得莫名其妙,连忙问老人为何发笑,老人却不回答,只顾牵着小牛犊向河的上游走去,一路走,还在一路笑着。

许由忽然想起,有人曾告诉我,这附近的山里隐居着一位老人,就是当年拒绝尧请他去当君主的巢父。这位老人在山中的大树上建了个小木屋,就像鸟巢一样。所以大家都称他“巢父”。

他连忙追上去问道:“莫非您就是那位德高望重的巢父老先生吗?”

老人仍然在笑,也不回答许由,只顾走路。许由又跑到老人前面,拦住去路,说道:“老先生只顾大笑,难道没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吗?”

老人这才停住笑,说:“我是在笑你啊!你就是那个许由吧!我原来听说你这人德行不错,可没想到,你也是个表里不一,追求虚名的人啊!”

许由不禁打了个愣:“您怎么会这么想呢?”“你不必抵赖,你如果真是那么不愿当君主,干脆早点躲进深山,隐姓埋名不就完了吗?可你呢,还在外面招摇过市,想让人们都知道尧是怎样恳求你,而你又是多么清高地拒绝他。这只能说明你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内心并不真正清高,只不过想骗取世人对你的敬佩罢了!”

说完,老人牵着小牛犊走,临走还说:“嗨,真晦气!好不容易下一次山,又碰上这么个虚伪的家伙,你怕尧的话脏了你的耳朵,我还怕你洗耳朵的水脏了我这小牛犊的嘴唇呢!小牛啊,你忍一忍,咱们到河上游去饮水吧,这里的水不干净了!”

这番话说得许由满面羞愧,无地自容,他知道,这老人一定就是巢父老先生了。他望着老人的背影鞠了一躬,说道:“承蒙您的教诲,我知道错了。”

第二天,许由就卷起铺盖,进山隐居去了,此后再也没有出过山,一直到老死在山上。心灵悟语做人就应该诚实,不要做一个虚伪的人。

解阳讲信义智传君命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拜公子侧为大将,申叔时为副将,率领大军包围了宋国都城睢阳,还造了几座跟城墙一般高的兵车,叫楼车,四面攻打。宋文公一面派大将华元率兵守城,一面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求援兵。

晋景公接到宋国的求援信后,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增援。大夫伯宗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说:“楚国与宋国相距二千多里,粮草运输困难,楚国军队不能在宋国持久作战。我们不必出兵,派一个使臣去宋国,只说晋国已起大军来救,要宋国坚持抵抗。要不了几个月,楚国就会自己退回的。”晋景公采纳了伯宗的建议,于是派大夫解阳到宋国去。

解阳化装成老百姓来到宋国睢阳城外,被楚国巡逻兵抓获,带到楚庄王面前。楚庄王认识解阳,便问他来干什么,解阳就如实地说了。楚庄王说:“睢阳很快就要打下来了!你如果能对他们说,晋国有事,一时不能发兵,特地叫我来告诉你们一声,这么一来,宋国没有盼头了,一定会投降的,省得两国人民遭殃。我封你为楚国的县公,你看好不好?”解阳低头不语。楚庄王说:“你不答应,就杀了你。”解阳叹了一口气,说:“好吧!”

解阳上了楼车,去同宋将华元对话。解阳提高了嗓子喊到:“我是晋国的使臣解阳,奉了晋侯的命令来传话。”城里头的人一听到晋国派使臣来传话,立刻挤了一大堆人,华元也在内。解阳接着说:“我走到城外,给楚兵抓住了,不能到你们那去了。晋侯亲自率领军队来救,很快就到,你们千万不要投降,要守住城。”城里的人高兴的大声欢呼。

楚庄王一听,火冒三丈,立刻叫人把解阳弄下来,怒气冲冲地责问到:“你已经答应了我,怎么又失信?这是你自己找死。”解阳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没有骗你,我是奉晋侯之命来的,现在我已经把命令传达完了,足见我是守信用的。反之,如果贵国使臣给敌人抓住,违背大王的命令,讨好敌人,你喜欢这样的臣下吗?”楚庄王想利用解阳的这种守信用的精神去教育他们的臣下,就又转过来称赞解阳是个忠义之士,把他放了,还赏给他一些银两。心灵悟语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

燕昭王以信招才

燕国是中原诸侯国中最北边的一个国家。燕昭王继任时,燕国已被子之糟蹋得残破不堪。国都蓟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他决心改革政治,加强军事,发展生产,使燕国强盛起来。燕昭王深知:要强盛没有各方面的人才是不行的。于是他就亲自到各地去访求贤才,对有专长的人都去登门求教,只要他们愿意,就聘请他们来朝廷做事。

有一位名叫郭隗的人,很有见识。他在子之作乱时,不肯与这个野心家合作,隐居深山。燕昭王听说,亲自到深山里去登门求教。燕昭王对郭隗说:“齐国趁我国内乱之际,侵占了我们燕国十几座城池。我们燕国被糟蹋得田园荒芜,民生凋敝,至今还站立不起来,令人十分痛心。因此,我诚恳地请求各方面的人士来帮助燕国,使国家迅速强盛起来。如何起步,今天特向先生求教。”

郭隗见燕王有复兴燕国之志,为人又谦虚宽和,礼贤下士,言辞又诚挚恳切,就说:“大王所言极是,要想雪耻,就要使国家强盛起来。要想国家强盛,就要广招人才。要广招人才,就必须使举国上下都知道大王爱惜人才。要是人们都知道大王重视人才,那么天下的贤才就会争着立于大王之朝,来为大王效力了。”燕昭王说:“先生所言深合我的心意,可怎样才能使人们相信我是真正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呢?我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求贤,怕是人们不一定理解我的心情。”

郭隗没有立即回答燕昭王提出的问题,却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古代有个国王,他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马。他出了好多钱,派了好多大臣到各地去给他购求。可是一连物色了三年,连一匹千里马也没买到。国王非常着急。有个给国王打扫宫廷的人,自我推荐说:‘大王给我千两黄金,我能去给大王买到千里马。’国王求千里马的心情很迫切,就给他千两黄金,让他去买千里马。这人去了三个月后,一天返回朝廷,背回一颗马头来。他向国王回报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惜去晚了,等见到那匹千里马时,那马已经死了。我想,马虽死了,也还是千里马,就用大王的千金把它买来了。您看,这就是千里马的马头’。国王一听,十分恼火。说道:‘我要你去买活的千里马,你却买了一颗死马的马头来,这有什么用?白白花去我千两黄金!’买死马头的人说:‘大王息怒,这颗死马头不会白买。这里有个道理,大家若都知道一匹死的千里马大王都肯出千金购买,对活的千里马,自然会更重视的。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诚心诚意地要买千里马,那么要不了多久,千里马就会到大王这里来了。’果然,不到一年的工夫,这位国王就得到好几匹千里马。”

燕昭王听完郭隗讲的故事,问道:“先生您讲这故事的意思是……”没等燕昭王再往下说,郭隗就接着说道:“天下的事各不相同,但道理有些是相通的。大王如果真心实意地访求贤才,不妨从我郭隗开始,让我来给您当这马头吧。要是天下人都知道,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受到大王的器重,那些比我才能更高的人,自然就会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了。”

从此,燕昭王郑重地把郭隗请到朝廷来,拜他为老师,日夜和他商量复兴国家的大计。为了表示对郭隗特别尊敬,给郭隗以优厚的待遇。当时燕国的宫殿被战火烧了,燕王自己没有像样的宫室居住,和大臣们一起办事也是在临时搭的简陋草房内,却单独给郭隗筑起一座高台,在台上给他建筑了华丽的馆舍,又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请郭隗到里面居住。还在这高台上放置许多黄金,任从郭隗花用。因此,人们都称这高台为“黄金台”。

这件事很快传遍四方。人们都知道燕昭王是真心实意地敬重人才,礼贤下士,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先后聚集到燕国来。著名的军事家乐毅从魏国来到燕国,善于带兵打仗的剧辛从赵国来到燕国,精通天文地理的阴阳家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这样许多豪士云集燕国,经过几十年的共同努力,燕国又强盛起来。心灵悟语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商鞅变法立竿为信

商鞅,是中国战国时期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后在秦国受封领地“商”,就称他为商鞅,也叫卫鞅。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社会改革家。

商鞅年轻时,就非常喜欢研究法律,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开始是在魏国宰相公叔座手下当一名小官。公叔座发现他很有才能,曾向魏惠王建议让他治理整个国家,魏惠王没有采纳,所以,商鞅在魏国始终未被重视。

后来商鞅听说秦国要振兴国力,招募贤人,为了施展自己的报负,毅然离开魏国到了秦国。商鞅到秦国后,经人介绍,拜见了秦孝公,向秦孝公宣讲了“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的道理,以及富国强兵的办法,很受秦孝公的赏识。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制定了鼓励耕战的新法令。

商鞅所制定的法令条文,对惩罚和奖励规定得都是很明确、但也是很严格的。他认为要人们遵守法令,就必须先相信法令。他说:“对人的行为怀疑就谈不上名义,对事情怀疑就谈不上取得成就。”他怕老百姓不相信新法能真正实行,所以,在新法令制定好之后,没立即向老百姓公布,而首先取信于老百姓、要老百姓相信他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所制定的新法令是要按章办事的,说到做到。要树立变法的信实感,怎么办呢?

商鞅令手下人在咸阳都城南门市场上立了一个三丈长的木竿,公布告示,招募百姓把木竿搬走。如果谁能把木竿搬到北门,就奖励他十两银子。开始老百姓对这件事,都感到很奇怪,谁也不敢搬。过几天还没有人搬。于是商鞅便派人又张出告示说:“能搬到北门的,奖励他五十两银子。”这时,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木竿从南门扛到北门。商鞅命人真的赏给那人五十两银子。这件事在老百姓中间传开了,相信商鞅说话算数,而不是哄骗人的。商鞅取得了老百姓的初步信任。事过不久,商鞅突然在全国公布了新法令。

新法实施以后,多数人能按法令规定办事,但也有少数人不守法令。商鞅对这些人不迁就,一律按法令办事。开始太子带头违法,商鞅在不便直接处罚太子的情况下,严厉地惩罚了太子的两位老师。这下,谁也不敢违法了,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于是秦国社会秩序大治,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局面,为秦国后来的强大奠下了基础。心灵悟语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卞和诚献和氏璧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

他是采玉工,长年在楚山中采玉。

这天,他偶得一块玉璞。凭他多年的经验断定,这是一块稀世珍宝。但是,不易被人发现。因为,美玉深藏在璞石之中。剖石采玉,不是件容易的事,又何况是这样的玉璞呢!

为了保全国宝,卞和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见楚王。

当时,楚厉王接过玉璞,左看右看,仍是块石头。便勃然大怒,道:“这明明是块丑陋的石头,怎么能说成是美玉呢!你定是图高官来欺骗寡人!”不容分说,便命人断其左足。卞和疼得昏死过去。醒来后,他心里想的仍是:断足不过少了一只脚,国宝不被承认,实在可惜!

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要抱着那块玉璞去见武王。全家人一齐跪倒,哭劝道:“天下人都骂你是骗子,去了会被杀头的!”卞和听了,毫不犹豫,毅然抱着那块玉璞见了武王。武王看过后,还说是石头,又令人断其右足。

卞和两次受“刖”刑,失去了双足,但其献宝之心,仍不改初衷。

武王死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了那块玉璞哭于楚山下。这时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天昏地暗,双目泣血。楚文王是位圣明的君主,闻其事,忙派人去查明缘故。

来人问:“天下人被砍去双脚的很多,为什么唯独您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而悲痛啊!宝石被说成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真正原因啊!”

文王听了回报,被卞和的真诚所感动,派了上好的玉工去加工那块玉璞,终于得到了一块晶莹剔透、举世无双的美玉。这就是“完璧归赵”故事中所说的价值连城的“和氏之璧”。楚文王厚待卞和,卞和的冤屈被洗去了。

壮哉,卞和!美哉,卞和!卞和献宝的故事真乃催人泪下,他那忠贞诚实的中华民族品格,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心灵悟语忠诚的品质,无以伦比。

班超光明正大

班超生在东汉初年,是汉明帝和汉章帝时期的名将。他一生的经历惊险、曲折,有不少传奇式的故事流传到今天。

班超一家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父亲班彪学着司马迁的榜样,写成了《史记后传》;哥哥班固、妹妹班昭又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写出了著名的历史著作《汉书》。

班超虽然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却从小就表现出另一方面的才干。他二十多岁时,有一次,有人告发班固私自编写国史,结果班固被抓进大牢,性命危在旦夕。班超气愤极了,他一个人跑到京城,跪在皇宫外面喊冤。汉明帝听说以后,觉得挺有趣,就把他叫了进来,想听听他说些什么。好一个班超!在威严的天子大殿上一点都不惧怕,他慷慨陈辞,口若悬河。即讲清了哥哥编史书的宗旨,又指出了这部史书的重要作用。汉明帝看他说得头头是道,一高兴就把班固放出来,还让班固到京城专门为朝廷编写史书。

班超也跟着班固来到京城,做些抄写工作,挣钱来贴补家用。班固觉得弟弟很有才华,曾打算让班超来帮他编史书。可他哪里知道弟弟的志向却不在这方面。有一天,班超正在抄写文书,抄着抄着,他烦躁起来。最后,他干脆把毛笔扔在地上,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身为大丈夫,就该像古时候的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大功,封万户侯,怎么能整天闷在书房里靠抄抄写写来糊口养家呢!”这时候,正赶上奉车都尉窦固率军出征匈奴,班超就毅然来到窦固的帐下,做了军人。后来有句成语叫“投笔从戎”,说的就是班超扔下笔杆去从军的典故。

班超在军中作战勇敢,又有智谋,很受窦固的赏识。汉明帝准备派人出使西域时,窦固就把班超推荐了上去。汉明帝也还记得那个为哥哥慷慨陈辞的班超,觉得这人既胆大,又有口才,派他去西域最合适不过了。于是就下令封班超为司马(官名),让他带着三十六个随从,到西域去了。

班超果然不负众望,他第一次出使就降服了鄯善国。消息传回京都,汉明帝很高兴,让窦固给班超增兵。可班超谢绝了,他认为自己身边有原先的三十六名勇士就足够了,降服各国靠的是大智大勇,恩威并施,人多了反而不方便。接着,他带着这三十六人又征服了于阗、疏勒等西域大国。还联合各国军队击败龟兹国,尉头国的进攻,又平定了各国的小股叛乱,还劝降了拘弥、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家。西域从此又与汉朝建立了往来,恢复了“丝绸之路”的交通。在这期间,班超的人马最多不过上千人,但班超对下级诚心诚意,胸怀坦白。遇到危险,他冲在前面;有了功劳,他不独占。为了这,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所以,他手下的人个个都能以一当十。

班超功劳越来越大,就有人嫉妒他,背后说他的坏话。

有一次,班超劝降了乌孙国,并且让乌孙王派使臣到洛阳去晋见皇帝。这时候,汉明帝已经死了,汉章帝在位。他见了使臣,非常高兴,大大赞扬了班超的才干,并且同意按班超的主张,联合乌孙攻打龟兹国。汉章帝重赏了乌孙国的使臣,又拿出了许多礼物,让使臣带回去送给乌孙国王。为了表示对来使的尊重,章帝还派了个叫李邑的卫侯(官名)护送使臣回国。

不料,这个李邑却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他率队走到于阗国的时候,正遇上龟兹国攻打疏勒国,虽然他驻扎的地方离战场很远,而且还有别的路可以绕过去到达乌孙国。可李邑却死活也不敢再往前走了,他生怕哪天会遇上打仗,把自己的命运丢在这荒凉僻远的塞外沙漠上。可是,中途退回去,又怎么向皇上交差呢?李邑是进不敢进,退不敢退,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想不出办法来。这时候,有个手下人给李邑出了个恶毒的主意,李邑一听,这才转忧为喜,连忙吩咐人按这个主意去办。

不久,朝廷接到了一封李邑派人送回来的奏疏,里面的大意是说:他到了西域后,发现这里的人野蛮好斗,到处都在打仗,根本就没有归顺汉朝的意思。而班超呢,在这里娶了娇妻美妾,整天抱着儿子享清福,他当然不愿意回到中原,所以班超才对陛下撒谎说西域可以收服。他这是出于个人的私欲,让国家白白地劳民伤财呀!我劝陛下收回联络乌孙的命令,并召班超回京问罪。

这封奏疏的内容一下子就在朝廷里传开了,李邑派回来送信的人又到处散播谣言,那些原来就对班超有成见的人也都活动起来,准备劝汉章帝改变对西域的政策。一时间,班超欺骗皇上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舆论对班超很不利。

远在疏勒国的班超听说这个情况后,不禁叹气道:“古时候有个曾参,以仁爱忠信出名。有人嫉恨他,就跑到他母亲那里去造谣,说曾参杀人了。第一次,曾母不信;第二次,曾母开始有点怀疑;第三次,曾母就信以为真了。所以说,谣言重复三次,就不由人不信了。可惜我自己并没有曾参那样大的名气,却碰到了他那样的遭遇。”

没想到,汉章帝却是个头脑清醒的皇帝,他听了大臣们的议论后,立刻驳斥道:“这都是一派胡言!就算班超不想回中原,难道他手下那些将士也没有一个想回家吗?为什么他们都能跟班超一条心,为他出生入死呢?”

随后,汉章帝就下了一道诏书,把李邑臭骂了一顿。责令他老老实实地到疏勒国去见班超,听候班超的吩咐。另外,章帝又给班超下了一道诏书,告诉他说:等李邑到了你那里,你可以把他留下来,任凭你发落。

李邑领了诏书,直后悔自己当初自作聪明,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回怕真是没命了。可是,等他到了疏勒国,班超却一点也没有为难他,只是叫人招待他住下。然后,班超另外派人护送乌孙国使臣回家。还让使臣带信给乌孙国王,劝他按照常规,把王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以表示对汉朝的忠诚。乌孙国王欣然答应了班超的劝说,很快就把儿子送到了班超这里。

这天,班超把李邑叫来,对他说:“李大人,现在有件公务要劳你的大驾,请你护送乌孙王子去洛阳。你看怎么样?”

李邑听后大吃一惊,他原以为班超会狠狠报复自己,没想到班超能这么轻易地放自己回去。他结结巴巴地说:“班将军,难道您真的不记我的过错吗?”

班超淡淡一笑说:“你我都是朝廷大臣,如果总是你害我,我害你,怎么能一心为国家效力呢?即然你的才干不适合在这里发挥,勉强你留下来,对国家也没有好处。所以还是请你回去,我们各自诚心为国尽忠就是了。”

李邑又是羞愧,又是感激,后来,他回到洛阳再也没有说过班超一句坏话。

这边,班超手下的人们却有点不解气,他们对班超说:“李邑这家伙昧着良心造谣生事,险些坏了将军的大事。虽说您胸怀坦诚,不记他过错,可也不应该放他回去呀,万一他又在京城胡说八道怎么办?”

班超答道:“正因为他说过我的坏话,我才要让他回去。这不正说明我们光明正大,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吗?只要我们在反省自己的内心时,没有什么感到内疚的事情,我们就不怕别人说什么。”

众人听班超这样讲,虽然还有点不解气,可都打心眼里佩服班超诚实、坦荡的胸怀,也就更愿意跟着班超去为国尽忠了。

后来,班超率领手下人打了更多的胜仗,还在西域各国传播友谊,帮助那里的人民发展生产,建立友好往来。直到他71岁那年,才奉诏回到洛阳。这时,他已经年老体衰,病魔缠身,回到洛阳一个月后,就与世长辞了。心灵悟语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做到诚实守信、胸怀坦荡。

杨门五代信守忠廉家风

杨震,东汉后期,陕西华阴人,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家。他一生忧国忧民,清廉正直,敦行品德,为他的后代树立榜样,逐渐形成忠正廉洁、刚正不阿、坚贞守节的家风,并为他的五代子孙相继承。

杨震少年时候,家贫而与母亲独居,靠租借别人家的地养活母亲,乡里人称赞他孝顺。他在敦行品德的同时,还特别注意笃学儒家学说、被人称为“关西孔子”。所以后来成为远近有名的贤良才子。他还善于清廉独处,几经朝廷邀请才出仕做官。先后任过东来和涿郡太守、太尉。任职后,也不忘品德修养,秉公办事、不恂私利。

一次,他的学生王密,拿了十斤黄金深夜来访,谢他栽培之恩。他说:“我是看你有才,才荐你做官,你怎么不了解我呢?”王密说:“夜里无人知晓,收下吧!”他说:“天知、地知、我知,你也知,怎么能说无人知晓呢?做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民当官,以廉为本,如以为人不知晓而受贿,岂不是伤天害理,欺世盗名!”说得王密十分惭愧,持金而退。

非但如此,杨震还要把清正廉洁家风传给后代。一些亲朋故友见他公而忘私,就劝他为儿孙打算,置办些家产留给儿孙。他说:“让后代成为清官后代,不也是一份很贵重的遗产吗?”

东汉末年,宦官当道,外戚专权,统治黑暗腐败。杨震因揭露樊丰、周广等人假传皇令,耗费巨资,“竞修宅第”,受到陷害,太尉印绶被收、罢免官职,朝野都被震动。他满怀悲愤慷慨回到故里,对儿孙家人说:“死,是做官的本分……怕只怕那些狡猾的奸臣不能杀掉,恨只恨那些作乱的妃后不能禁止,我有什么面目重新见到日月!我死之后,用杂木做棺,用单被盖上即可,……不要设置祭祠。”说完饮鸩而死,以此正气守节教育他的儿子们。

杨震生有五个儿子,都受到家庭熏陶。其中杨秉尤为出类拔萃。杨秉字叔节,少年时秉承父业,博通书传,在家乡教书。直到四十多岁被举荐,拜侍御史,后相继任为豫州、荆州、徐州刺史,终拜太守。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学问、气节,还继承了父亲清廉刚直品格。身为刺史,“计日受禄”,余下奉禄一文不取。杨秉任官执法如同父亲,秉直刚正,疾恶如仇。一次,他检举揭发地方贪官昏官五十人,上报朝廷,严肃处理,“天下莫不肃然”,全国为之震动。他一生与宦官斗争,有智有谋。晚年他总结说:“我有三个不能被诱惑:酒、色、财。”无欲则刚,所以他能大智大勇、大公无私。杨秉不但承继了好家风,且有发展。

杨秉的儿子杨赐,也继承正直清廉家风,因“少传家学,笃志博闻”,被推荐为皇帝刘宏的讲学老师,后来拜为太尉,经常为国直言上书。熹平七年,他上书抨击朝政,用人不论德才,善恶同流。皇帝刘宏不以为然。光和元年,终因向皇帝刘宏面谏:改弦更张,罢斥奸邪的官吏;而触怒宦官曹节。杨赐只因对皇帝有“师傅之恩”,才免于死罪。中平二年杨赐病逝,皇帝刘宏在策书中赞扬他为士林楷模。

杨门第四代杨彪为杨赐的儿子,也少传家学,举为孝廉,终生不畏强暴。最初因通晓典章制度,被朝廷征为议郎,与父杨赐同时为官。宦官王甫使门生独占官府财物价值七十万,杨彪发现之后立即揭发,灵帝准奏后,王甫的养子王荫、王吉、太尉段颎同被处死。这件为民除害的事,大快天下,杨彪本人名声也大震。后因阻止奸臣董卓乱权,被董卓罢官。献帝当皇帝后,即任太尉。为了有利于国家统一,他一直“尽节卫主”,几经被害。到建安元年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跋扈,只因杨彪声望影响很大免于一死。告病在家。后曹丕还建立魏国自立皇帝,要杨彪出任太尉,杨彪固辞不受,表现他对汉王朝的忠诚。杨彪的儿子杨修“好学,有俊才”。曹操忌恨他的才能,借故把他杀了,解了自己杀不了杨彪之恨。杨修虽没有像他的前辈铸成那样彪炳品德,但也表现了他的为人耿直,也为人们所崇敬。《汉书·杨震列传》载文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能守家风,为世所贵”。这个家风,就是忧国忧民,刚正廉洁,公而忘私,忠诚守信,持节不渝,代代相传的品质。心灵悟语人一旦失去忠信,很难立足于世。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是南北朝时的人,他曾做过南北朝梁朝的御史中丞这样的高官。他做官清正廉洁,为人忠厚耿直。在担任州官时,正碰上灾年,颗粒不收。他竟把官仓的粮食拨出来救济老百姓,因为这件事而触怒了朝廷。朝廷以他耗费国库为罪名,把他的田园房舍都没收归官。

他虽然做了好多年的官,但生活一直很清苦。一次,他竟穷得不得不把自己驾车的牛卖掉来应付家庭生活开支。

这天,他牵着牛到集市上去卖。站了好半天,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买主。买牛的人见他的牛体形肥瘦还算可以,就给了他一笔钱买下了。

明山宾拿着卖牛的钱往家走。他一边走一边盘算怎样使用这笔钱。猛然,他想起一件事,便又急忙跑回了集市。

回到集市,他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那个买牛的人。那人正向周围的人夸耀他买的牛如何便宜,猛然看见明山宾追来,以为他要来重新讲价钱,便抢先道:“咱们可是讲定了的,一手钱,一手货,这牛现在是我的了。”明山宾喘息了一阵说:“你误会了。我忘了告诉你一件事,这牛曾经患漏蹄症,虽然治好了,保不了以后不发病,这事我不能不告诉你。”那人听了这番话,马上变了脸色,要和明山宾重新讲价钱。明山宾没有犹豫,按新讲定的价钱退还给那人很多钱。

周围的人见到这个情景便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赞扬明山宾诚实,讲信用,有的说他太傻,不会做生意。明山宾毫不理会,拿着剩下的钱坦然地离开人群,回家了。心灵悟语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美德,不可被利益所蒙骗。

陈寿实写“诸葛亮传”

陈寿是中国晋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

一天,他在书房里写《三国志》。刚写下“诸葛亮传”几个字时,表叔看他来了。在和表叔的谈话中,陈寿知道了一段史实:陈寿的父亲原是诸葛亮部下的一名将领。有一次因处事不当,受到诸葛亮的处罚,并且以军法处理。陈寿父亲受处分以后,精神受到打击,从此萎靡不振,郁郁寡欢,身体越来越坏,最后忧郁而死。听完这段史实,陈寿说:“诸葛亮纪律严明。父亲有错,改正就是,怎么想不通呢?”“你还为诸葛亮辩护,真是不孝之子。你自己又怎样呢?虽有才学,但几次考试都受到宦官的阻拦、迫害,想必你也记得吧!”

说到自己,陈寿有直接感受,可是,这跟写诸葛亮传毫无关系。陈寿说:“咱们家的事与诸葛亮的为人怎么能混在一起呢?”“为什么不能混在一起?”表叔生气地说:“如果我表兄在世,他不会让你写诸葛亮传的。”当表叔有些消气时,陈寿说:“表叔,你说说,诸葛亮这个人,对汉朝忠心耿耿,一心扶助汉主。他严于律己,失街亭斩马谡后,自己要求降三级。他足智多谋,就拿空城计来说,没有一定的胆量是不行的。他的一生,百战百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表叔听了陈寿的话后,觉得也有道理,但他不承认。只说:“你好好想想,我还有事。”就推托走了。表叔走后,陈寿反复思考了他的话,理清了写作思路。

第二天,陈寿的同窗好友来了。陈寿把自己想写诸葛亮的心情,以及表叔的话,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听听朋友的看法,朋友含蓄地说:“你是一个历史学家,是在写历史,而不是写家史。汉朝司马迁写《史记》时,他尊重史实,公正地评判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夸张,也不抹煞。所以,人们把史记看成是一部光辉的历史名著。”

朋友的一席话,打开了陈寿的心扉,陈寿想:我是一位史学家,要做到诚实无私,像司马迁那样,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而不能感情用事……思想通了,陈寿拿起笔,一气呵成,写完了“诸葛亮传”。后人说:“诸葛亮传”在《三国志》中,是一篇最好的文章。心灵悟语做任何事不可以感情用事,不然,你将一事无成。

周纯宁可充军也不说谎

周纯(约1080-1129)是宋徽宗时的著名画家。他不畏权贵,诚实为画,招致充军。

一次,开封府尹盛章办了一桌酒席,约他前来作画。因周纯当过和尚,尹盛章说:“大师善于丹青,我慕名已久,今把大师请来,请为我作幅画吧。”周纯见人办席招待,便说:“承蒙大人如此厚爱,怎敢不从命?请出个题吧。”

尹盛章沉吟一会儿,说:“我有两句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咏的是梅,就请用这两句诗的意境,画幅梅花图吧。”

周纯一愣:这两句不是王安石的诗么?尹盛章怎么说是自己的呢?于是他便气呼呼地说:“这两句不明明是荆公的诗么?怎么成了你的新作呢?你要我作画,就请你自己写首吧。”尹盛章万万没有想到周纯竟敢当面揭露他,脸都气青了。

事后,好心的朋友劝周纯说:“他是大官有权有势,你怎么能拧过他呢?他说是他写的就算他的吧,不必要和他认真,你给他画了就算了。不然,你可吃不消呀!”周纯感谢朋友的关心,说:“事实总是事实,怎么能歪曲呢?不管尹盛章的权势有多大,我宁可充军,也不违心地说瞎话!”

朋友只好叹息着走了。后来,尹盛章为了报复周纯,果然找了一个借口把周纯充军到惠州去了。周纯坦然处之,毫不后悔。心灵悟语事实永远是事实,不可能因一个人而去改变,做人就要做诚实的人,不要做歪曲事实的人。

林积留字还珠

林积是宋朝时一位读书人。有一次,他到京城去上学,路过蔡州,天气已晚,便住在客店里。躺在床上,他觉得有什么东西垫在床铺下,他起床揭开席子一看,原来是一个布袋子,把袋子打开,他一下惊呆了,原来里面有几百粒闪闪发光的珍珠,想必是过路人丢失的。

第二天他急于赶路,便在墙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月×日,剑浦林积曾住此处。”写好字后,他又把捡到珍珠的事和自己在京城的地址向店主一一做了说明。

不久,那个丢失珍珠的人赶回客店,看到墙上林积的题字,店主人又告诉他林积留下的地址,才知道有人捡到他丢失的珍珠并好心招领。于是,急忙赶往京城。

那人到了京城,按林积留下的地址果然找到了林积。林积对他说:“珠子都在,你到官府里递个文书,说明丢失珍珠的数量,我把珠子全都还你。”

那人按林积的话办了。林积来到官府,当着府尹的面,把珍珠全部还给了那人。府尹建议两人平分,丢珍珠的人也很同意。林积坚决不肯接受,说:“我若是想要它,这些珍珠从拣到那天起,就全部归我了。”林积说什么也不要,丢珠子的人只好表示万分感谢,这才把事情了结下来。林积还珠的故事传开了,人们都赞扬林积的好品德。心灵悟语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瞿秋白的自知之明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瞿秋白29岁时,就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他的文章写得十分漂亮,很有激情。他口才流利,讲话富有鼓动性,不用讲稿,一讲就是二、三个小时。他喜欢讲真话,对自己的缺点有自知之明,从不掩盖错误。

在上海时,瞿秋白经常拜访鲁迅先生,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讨论写文章。鲁迅常常称赞瞿秋白文章写得好,表示要向他学习。而瞿秋白则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使鲁迅感到惊讶!

瞿秋白诚实地和鲁迅说:“搞农民运动,我不如湖南的毛泽东,广东的彭湃;搞工人运动,我不如广东的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运动,我不如湖南的贺龙、广东的叶挺。他们才是专家,是共产党的栋梁,我只不过是一个书生罢了。”

瞿秋白敢于在人们面前讲自己的不足,让他的一个同学知道了,那个同学对他说:“你现在是共产党的负责人了,谦虚也不能这样过分,今后谁听你的指挥呢?”

瞿秋白听后,对这个同学说:“你知道共产党最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实事求是。我在农运、工运、军事等方面确实是比不上他们呀。如果违背了这一点,说我是一个完人,那反而让大家不信任我了。”“你能写一手好文章呀。”同学辩解地说。“会写好文章,不能说我什么都会,这恰恰说明我是一个书生,还有书生气……”瞿秋白严厉地解剖自己。

在一次报告会上,瞿秋白给学员讲完课,走下来时,学员们围住他,都说他讲马克思主义清楚明白透彻。这时,有一个友人也笑嘻嘻地走到他面前,说:“你在上面讲,我在台下听,你讲的报告很好。我觉得你在宣传马列主义方面,还是很有权威的。”

瞿秋白停住脚步,看了友人一眼,又看了看大家,想了想说:“说到宣传马列主义,我比李大钊、陈独秀等差远了。早在五四时期,他们就大声疾呼地宣传改造中国,必须采取马列主义,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搞无产阶级专政,而我,当时还没有真正接受马列主义呢!”说完,头也不回地朝前走去。

瞿秋白不说假话,敢于在别人面前解剖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襟怀坦白,忠诚老实的高贵品质,堪称实践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早期楷模。心灵悟语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刘伯承诚待小叶丹

红军长征时,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他协助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成功地指挥了许多战斗。在长征途中,他诚恳对待少数民族,取得他们的配合,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

这一天,红军队伍正行进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中。走在前面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他就是刘伯承总参谋长。行军中,他问战士:“你们知道前面是什么地方吗?”有的战士回答:“听说是彝族地区。”刘伯承告诉战士们,这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崇山峻岭,非常难走,原始森林里,还有瘴气,很危险。彝族同胞十分强悍勇敢。但是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经常对他们进行烧杀抢掠,所以他们对汉人有偏见,很仇视。我们一定要诚恳对待他们,注重信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合作,安全通过彝族地区,顺利完成长征任务。

刘伯承正向战士们讲述着,工兵连从前面退了下来,他们一个个被扒光了衣服。刘伯承驱马赶上去,一问,原来,当我们先遣队刚刚进入彝族地区时,怀着对汉人的偏见和仇恨情绪的彝族同胞便成群结队满山遍野地涌过来。他们呼喊着,个个挥刀舞棒堵住了前进道路,不让队伍过去。他们见红军并不采取抵抗行动,便一涌而上,抢战士的工具、背包,最后扒光了战士的衣服。工兵连指战员牢记刘总参谋长的指示,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为了团结彝族同胞,他们忍受着,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便光着身子从原路退了下来。

刘伯承安慰鼓励了工兵连的指战员后,立刻驱马赶到刚刚占领的彝宁县城。这座县城里,原先关着一些彝族部落的首领们,他们是被抓来当人质的。刘伯承下令释放了他们,还亲自设宴请他们喝酒,向他们宣讲红军长征的目的和我党的民族政策,希望他们能让部队通过彝族地区。可是,这些彝族首领们疑心重重,当夜便纷纷逃跑了。

为了进一步表示诚心和信义,刘伯承决定,请翻译带路,直接到彝族聚居地区做争取工作。

这天,红军先遣队进入凉山时,又被彝族同胞团团地围起来。红军向他们解释,红军不是来抢夺,只是借路走,也不在寨子里休息。可是彝族同胞不听,照样挥舞刀枪高呼:“不许走,不许走。”

正在混乱中,远处飞驰而来几匹骏马,拥戴着一位长者来到跟前,人群稍微安定下来,来人便是咕基部落首领小叶丹。

红军通过翻译与小叶丹谈话,向他说明来意,同时表示,红军首长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小叶丹看见红军纪律严明,深表信服,刘伯承还愿与他结为兄弟,更为高兴,便答应了。

按规定时间,小叶丹率人来到洱海边。当刘伯承赶到时,小叶丹下马准备行磕头礼。刘伯承连忙扶起他说:“不能磕头,咱们是兄弟,应平等相待。”经过诚恳的交谈,刘伯承接受小叶丹要求,按彝族习惯,饮血结盟。

结盟后,小叶丹和彝族同胞在洱海边热烈欢送红军通过彝族地区,并派了向导给红军带路。这样,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使红军困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阴谋。心灵悟语真诚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待你。

陈毅取信于民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曾是百万雄师过长江的卓越指挥者之一,并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大上海。在建国初期任上海市市长。他在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1949年初,我数十万大军包围上海,守城蒋军已成瓮中之鳖,上海解放,指日可待。“军队进城后,怎样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呢?”这是陈毅日思夜想的一个大问题。上海情况很复杂,接管这座城市若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搞不好,甚至难以站住脚跟。“怎样从一见面,就给上海人民一个好印象?”一天,陈毅忽然想起史书上有军队“不入民宅”的记载,于是,就在“入城守则”中加了这一条。但在团以上干部会上讨论这个问题时,许多同志想不通。我军与老百姓鱼水情深,在农村都是住在老百姓家里,到上海为什么睡马路?一个团长问:“遇上大雨怎么办?”陈毅郑重而严肃地说:“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地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民宅,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总前委在讨论“入城守则”草案时,刘伯承、邓小平都非常赞同这一条。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这个“入城守则”。毛泽东回电批复:“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部队进入上海市区后,严守“入城守则”。尽管上海连日大雨,五月的夜晚仍有些寒意,但我军指战员仍睡马路,无一人入民宅。为了不惊扰群众,部队还把战车和军马一律留在市郊,饮水和饭食要从三四十里外送来。解放军官兵每餐只吃少量的咸菜,以保证上海市民的蔬菜供应。

这一切,深深感动了上海人民,他们从这些感人的事实中得出结论: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上海市人民热情地带着汽水、饼干,纷纷涌上街头慰问子弟兵,整个大上海,呈现出一片亲人相会拥军爱民的动人景象。心灵悟语信用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丑恶的行径。

张爱萍诚招天下将

张爱萍是一名高级将领,也是戎马一生,手不释卷的儒将。他不单足智多谋,胆识过人,而且非常注重感情,团结人,信任人,重求信义。他笃信“天下之事,成于同,而败于异”。抗日战争初期,他同周恩来同志一起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做统战工作,当时周总理亲自赠给他宋代程颐说的一句话,叫做“以诚待人者,亦以诚而应”。他坚信不移,并经常以此教育和影响自己的下属。正因为他具有这些宝贵的品质,所以,在频繁的戎马争战中,他与同事精诚团结,克服了无数困难,为党和人民屡建奇功。

在中国人民海军建军史上,就记载了他以“诚招天下将”的这样一段历史佳话。

1949年初,党中央发出:“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命华东军“着即组建海军,务必于49年底以前能够配合陆军解放台湾。任张爱萍为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着手组建人民海军。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组建海军伍务谈何容易。一无完整战舰,二无海军海上作战指挥人员,以及驾驶舰船,谙熟海军技术人才。”从陆军选调上来的兵源,也是未见过海的“旱鸭子”。按照贯例,训练一个航海官需六到九年,一个舰上操作兵需二到三年正规训练。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张爱萍采取一个大胆的办法:“招贤纳士”。即从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中,广罗人才。当时,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要拿出很大的勇气。有人对这个办法有很大顾虑,认为靠不住。可张爱萍认为,在他们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当初投笔从戎,献身海军事业,并不完全为一党一派的私利,而为了抵御外侮,保卫国家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在建设强大的海军问题上,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他的想法得到上级肯定之后,立即在全国沿海各大城市设立了招罗原海军人员的登记处。通告一经发出,原国民党海军一大批重要骨干闻讯应召,应验了张爱萍的想法。在登记名单上,除一般人员外,还出现了原海军高级将领:曾以鼎中将、周应聪少将、曾国晟少将等名字,真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徐时辅是一位知识渊博,海军事业的匡世之才,但他又是国民党最高当局的一名亲信,担任过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是国民党海军司令的把兄弟,蒋介石亲自接见他、并授给他“中正奖”。开始时,徐时辅自己有顾虑,怕不被接纳,在我军当时也有人说:像他这样的人,能诚心为建设海军服务吗?张爱萍却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解放前夕,在国民党逃往台湾的关键时刻,他听从了我地下工作者的劝告,没有跟着走,而受到通缉,说明他有爱国心,我们有共同愿望,不能拒之门外。”于是张爱萍亲自接见徐时辅,作了彻夜长谈,面对这位海军全才,恳切地对他说:“欢迎你参加人民海军,建设海军,我们没有经验。希望你真诚合作……”。徐时辅被张爱萍宽厚待人,赤诚相见感动得热泪横流,当即表示愿意参加人民海军,贡献力量。自此以后,张爱萍吸收他参加海军建设的重要会议,任他为华东海军训练处副处长,放手使用,充分信任。使徐时辅终生难忘的是1949年8月份,张爱萍与徐时辅,及其他国民党原海军高级将领一起被毛泽东接见,并合影留念。徐时辅那时34岁,还没有与在北京的未婚妻完婚,张爱萍便催促他尽早去北京完婚。徐时辅爱人的父亲是伪国大代表。有人说:“只他本人就够复杂了,还有这么一个老丈人,张司令何必这么张罗呢?以后怎么说得清?”张爱萍非但没有接受好心劝告,还亲自在北京为徐时辅主持了婚礼。婚礼上,张爱萍祝词说:“祝你们幸福,共同进步!”张爱萍就是这样带着共产党人的赤诚,走进了徐时辅的心扉。张爱萍对徐时辅的并非出自一般关怀而已,而是出自真心诚意,在他亲手制定的人民海军建军原则上,是这样写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基础,团结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徐时辅被党的政策感召了,也被张爱萍人格力量震撼了,他说:“我要以心换心,把我的全部才华奉献给新中国的海军事业”。自此以后,徐时辅夜以继日的工作。华东海军部队根据徐时辅制定的计划,仅仅用了三个月,就把一批批“旱鸭子”训练成初步懂得海军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海军人员,与经过学习思想面貌焕然一新的原海军人员,联袂登上了舰艇。不久,一支用多艘舰组成的人民海军,突然出现在东海洋面。人民海军刚刚诞生就威镇海疆,使敌人闻声丧胆。先后配合人民解放军陆军部队解放了滩浒岛、嵊泗岛、舟山群岛及一江山岛;一举击沉了国民党主力舰“太平号”巡洋舰。徐时辅为新中国海军事业的初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张爱萍在创建中国人民海军过程中,以“诚招天下将”,也与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革命情谊。在“文化大革命”中,徐时辅等人也受到了冲击,张爱萍不顾身家性命,背着“招降纳叛”的重压,出具证明:“工作是我要他们做的,有问题找我好了。”后来,海峡对岸经常传来原国民党当年把兄弟飞黄腾达的消息,但徐时辅始终不悔。每谈到张爱萍,他老人家用手抹着泪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他与张爱萍在共同的事业中,结成了患难之交。心灵悟语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张闻天临终交党费

张闻天,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川沙县)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军长征时期,曾任党中央总书记。在遵义会议上,他和周恩来、朱德等一起,坚决抵制王明左倾路线错误,积极支持毛泽东对我党我军的领导。1959年后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曾受到错误批判和“四人帮”的迫害。张闻天在这种逆境的情况下,仍然忠于人民,忠于党。

这一天,病榻上的张闻天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经过长时间的昏迷后,他又苏醒过来了。他艰难地举起了颤抖的手,守候在他身边的妻子刘英赶忙凑到床前,张闻天吃力地说出了自己心中仍不放心的事。原来,他向妻子一再坚决地表示,要把生前全部存款作为党费交给组织。这件事他还放心不下,他要妻子留下字据。妻子含着眼泪说:“你放心吧,难道你连我也不相信吗?”张闻天这才满意地表示了放心。他还再三嘱咐,不要让公家负担他的药费,全部由自己支付。这位一生简朴的共产主义战士,在离开人世时,身上仅穿一套经过再染的旧制服。

张闻天的举动绝不是偶然的。抗美援朝时,他捐献过一大半工资;发行建设公债时,每次他都带头认购;他还经常多交党费,有一次,他交出过两千元。在许多活动经费上,明明公家可以报销的,他却要自己付,而这最后一笔四万元的存款,大部分是补发给他的工资,他也全部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张闻天不但自己一生忠于人民,忠于党,还教育子女也这样做。1957年,党中央第一次发出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时,张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