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信息化(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22:46:18

点击下载

作者:王海林,续慧泓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务管理信息化(第2版)

财务管理信息化(第2版)试读:

前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财务管理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导致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呈现新的特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混为一谈,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财务管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处理向计算机处理转变,从依赖于管理者个人能力的决策和控制向依赖于事实及数据的科学决策与控制转变。为响应这些转变,积极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必将成为我国财务管理发展不可或缺的方面。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作为财经信息化系列教材的一本,力求全面、系统地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本书在保持第1版特色的基础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财会人员的现实需要,本次修订将信息化工具部分从第1版的Excel 2003改为Excel 2007,书中涉及Excel的部分全部做了修改;其次,第11章预算管理增加了如何利用Excel工具进行预算管理的内容;第三,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中加入了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的新兴技术内容。全书共分为12章。第1章“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论”,阐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进行了辨析。第2章“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分析了企业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之间、财务管理过程与财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平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具。第3章“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分别阐述了企业级、集团及供应链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第4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阐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建立的意义、原则、方式和程序,分析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框架,并给出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如何执行与完善。第5章“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分析了如何利用计算机工具建立财务分析模型。第6章“投资决策分析”,分析了如何利用计算机工具建立投资决策分析模型。第7章“筹资决策分析”,分析了如何利用计算机工具建立筹资决策分析模型。第8章“利润规划分析”,分析了如何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利润规划分析,并给出了模型的应用实例。第9章“成本管理”,对成本管理子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以金蝶K/3 成本管理系统为例讲解了成本管理子系统的应用。第10章“资产管理”,对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进行了分析。第11章“预算管理”,对预算管理子系统进行了分析,以金蝶K/3预算管理系统为例讲解了该子系统的应用,并讲解了如何利用Excel做预算。第12章“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对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分析了集团企业财务战略、集团企业资金管理、集团企业财务报表合并、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几个子系统。

本书作者群

本书参与编写工作的人员如下:

第1章由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杨周南教授和续慧泓副教授编写;

第2、5、6、10、11章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海林博士编写;

第3、7、8、9章及第2.4.2节由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续慧泓博士编写;

第4章由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毕瑞祥博士编写;

第12章由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张继德博士编写。

书中案例、课件、上机实验和书稿的编辑校对由财政部财政科研所的虢清波博士生、张建新博士生,以及吉昱茜、陈维娜、马铭、范慧宁、贾洪彬、曹习平硕士生完成。

本书特色

本书遵循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原则,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和实践体系,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学生技能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写作上,我们力求体系完整,逻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我们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进行了准确区分和定位。在体系安排上,每章除了本章学习目的、本章关键词、本章内容和习题外,各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相关章节都有实习案例。

书中设有二维码,读者可以扫描查看多媒体资料。

由于作者的经验和水平有限,加之本书的修订时间比较紧,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本书再版之际,我们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高等财经事业部石会敏主任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努力!也诚恳希望广大读者对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以备来日修改。有关本书的意见,请与以下邮件地址联系。

E-mail:roger-zyx@sohu.com编者2014年12月1日第1章 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论

本章学习目的

■ 了解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学、实务和工具的影响。

■ 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掌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框架。

本章关键词

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1.1 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带给财务管理的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企业管理面临的需求、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而激发了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产生,与之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范围、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化的平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扩展了财务管理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1.1 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影响

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筹资管理阶段、资金管理阶段、投资管理阶段和多元管理阶段。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财务管理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相对于传统的会计理论,企业财务管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公认的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体系,对一些问题的认知还存在较大争议。一般来说,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财务假设、财务目标、财务本质、财务对象和财务职能等。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石。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阐述主要有四种: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信息化环境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必然的选择。这是因为,企业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信息技术环境使各方的联系日益紧密。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开始普及,企业实际上是形成的多条价值链上的节点,单纯追求个体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并不能提升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反而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获利。只有确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才可能实现企业相关利益者整体利益的共赢。

2.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其他的资产都是现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因此,财务管理的对象也可以说是现金及其流转。

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象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对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现金概念的扩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网上银行,特别是电子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现金的概念。此外,网络无形资产、虚拟资产的出现,也扩展了现金的转化形式。第二,现金流转高速运行。网络环境下,现金及相关资产的流转速度加快,面临的风险加剧,必须要有合理的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现金资产的安全和合理配置。

3.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影响

信息技术强化了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财务决策职能和财务控制职能。其中,财务决策是指根据企业的环境和应达到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和确定实现财务目标的最优方案。财务决策包含三个基本的方面: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决策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决策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企业战术层面、战略层面的各项决策活动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由感性决策向科学化决策的转变。财务控制是指在决策执行过程中,通过比较、判断和分析,监督执行过程,并及时做出修正的过程。控制职能将在信息化环境下得到进一步强化,表现在控制范围扩展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控制手段借助于信息化平台进行;控制实现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

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衍生出财务管理的派生职能。主要包括财务协调职能和财务沟通职能。信息化环境下,任何一个决策过程都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单纯的财务决策或生产决策都无法满足企业整体决策的要求。例如,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必须同时考虑财务计划的配合。也就是说,随着部门间横向联系的加剧,必须有适当的手段实现部门间、各业务流程间相互协调和沟通的能力,财务管理将更多地承担起这方面的职能。1.1.2 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学的影响

1.偶然性决策向财务管理系统化的转变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具有综合特性的横向理论之一。系统及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论和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并于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目前流行的新“三论”,即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都是系统论的进一步发展。系统论是研究客观现实系统共同的本质特征、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组成部分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普遍联系。系统是系统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财务管理也是一种支持和辅助决策的系统,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使用的各种业务手段。目前主要有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分析方法、财务控制方法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设计,往往只侧重于某项指标的获得或独立决策模型的应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面向独立的财务管理过程,缺乏系统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临时性、偶然性的决策问题。信息化环境下,要求按照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对待财务决策及财务控制,即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不能仅考虑单项决策最优,而应该更多地考虑系统最优;财务控制不仅考虑对某个业务处理环节的控制,而且要按照系统控制的要求,从系统整体目标出发,自顶向下,层层分解,考虑控制的影响深度和宽度。

2.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转变

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虽然使用过定量分析,但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计算工具的落后,无法满足复杂的数学计算或统计分析,同时缺乏工具软件的支持,使得计算过程难以掌握;二是缺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定量分析所需的基础数据缺乏必要的来源,或者是选择的样本过小,致使得出的结论产生误差。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建立,特别是相关业务处理信息系统的成熟,为财务管理定量分析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同时,利用工具软件可以轻松地完成各项统计、计算工作,定量分析不再是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任务。

3.简单决策模型向复杂决策模型的转变

传统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方法受手工计算的限制,只能采用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信息化环境下,更多更先进的方法被引入财务管理活动中来,如运筹学方法、多元统计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甚至包括图论、人工智能的一些方法也被广泛使用。1.1.3 对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

财务管理实务指的是应用财务管理理论,实现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的全过程。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体现在对财务传统管理内容的影响、财务决策过程的影响及财务控制手段的影响三个方面。

1.对传统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对企业个体而言,其主要的理财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活动。相应地,也形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化环境下,它们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现代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了连接多个企业的价值链。在完成筹资、投资和收益决策时,企业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决策单元,而是价值链上整体决策的一个环节。因此,相关决策将更多地面向价值链整体最优。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管理内容的产生,如集团企业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价值链企业物流管理等。第三,信息技术促进了企业与相关利益者、银行、税务部门、金融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财务管理的范围也从企业扩展到相关的利益群体,诸如税收管理、银行结算管理等也成为财务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2.对财务决策过程的影响

财务决策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信息化环境下,上述四个阶段均产生了根本性变革。

第一,情报活动不再是单纯的搜集决策所需的数据,而是经历“风险评估—约束条件评估—数据获取”三个阶段。风险评估首先对决策目标及实现决策目标的风险进行合理的估计。约束条件评估则是确定实现该决策目标所受到的各种外部环境的制约,明确为了实现该目标,可以使用的资源有哪些。数据获取则避免了手工数据的整理过程,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可以大量获取所需的数据,并依靠数据仓库技术,直接获取有价值的支持决策的数据。

第二,传统的设计活动是指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方案。而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一过程实际上转变为依靠工具软件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决策模型的过程。

第三,抉择活动是指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按照一定标准选择最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这一过程在计算机环境下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方案的执行情况,从而实现最优化决策,决策的科学性大大提高。

第四,审查阶段要对决策进行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并修正决策。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一过程的执行提前到决策执行环节,也就是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同时完成对执行情况的跟踪、记录和反馈。

3.实时控制成为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

传统的财务过程,要经历“记录—汇总—分析—评价—反馈—修正”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科层制组织中,控制过程远远滞后于业务过程,使控制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控制程序实现了与业务处理程序的集成,实时控制成为财务控制的主流手段。1.1.4 对企业财务管理工具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处于较低水平。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财务管理手段,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才促进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性能的提高

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高了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利用计算机可以帮助用户完成较为复杂的计算过程,处理海量数据。大量工具软件的出现,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完成数据计算、统计、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任务。

2.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

数据仓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决策模式。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决策主题、由多数据源集成、拥有当前及历史终结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财务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的准确度。

3.网络环境支持

网络技术不仅扩展了财务管理的内容,而且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传统方式无法实现的集中控制、实时控制都可以依托网络实现。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应用,为财务决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1.1.5 新兴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一批新技术的出现,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

1.基于云计算的财务管理应用扩展

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以较低成本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并通过PaaS或SaaS方式灵活便捷地获取支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项资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本身就有较强的个性化需求和较大的灵活性,云计算模式的出现,为财务管理信息化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应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2.基于大数据的财务管理应用扩展

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不言而喻,首先,大数据一定是面向领域的。大数据面向某个领域提供决策所需的海量数据,并通过数据的搜集、整理、清洗和挖掘等技术,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面向决策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可以有效扩展财务管理决策和控制的能力和有效性,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其次,大数据的应用一定是基于云计算进行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充分借助于这一平台,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充分利用,财务决策和分析过程将不再是孤立的决策行为,而是借助于开发平台,通过科学分析获得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系统决策。最后,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企业决策过程也逐渐从领导者决策向决策和控制协同过渡。伴随着Web 3.0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企业各个层级参与财务管理活动的可行性,决策和控制过程也将从管理层决策过渡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协同决策。

3.移动互联对财务管理应用的扩展

移动互联对财务管理应用的扩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决策和控制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流程,实现决策过程向控制过程的嵌入,并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过程控制。

第二,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打破财务管理活动的边界,决策的复杂度进一步提高,对决策的时效性要求显著提升,实时控制将成为可能。

第三,移动互联技术将进一步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和流程,企业组织将进一步扁平化,控制层级减少,控制幅度加大。1.2 财务管理信息化1.2.1 信息化

信息化目前并无严格的定义,1963年,日本学者在《论信息产业》文章中首次提及“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开发工具技术、集成技术等方式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展。

信息化是一个集成的概念,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总体上看,信息化可以划分为社会、国民经济信息化,行业、领域信息化,以及组织、企业信息化三个层次。本书以第三个层次为背景,探讨财务管理信息化。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信息化的背景。组织和企业的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本构成单位,信息化的进程往往是从某个组织开始的。1.2.2 企业管理信息化

1.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以企业现代管理理论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整合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管理流程,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最终效益的显著增值。

企业管理信息化,也是重新构建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在这一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既包括手段、方法的改变,也包括管理流程、理论的变革,并且这一变革过程正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而变得更加剧烈。

2.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1)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管理手段的更新,催生出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大批量、大规模生产模式产生了以企业“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通过层级划分和专业化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企业产品价格上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方式,而且造就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众化市场早已烟消云散,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使产品生产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传统的以生产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能全面实现共享,使企业的集成管理模式成为可能。这种集成管理模式可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洞察力,使管理结构扁平化,减少审核和监督程序,减少内部冲突,让员工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大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对外界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2)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企业内形成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质,该特质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价值。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信息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流程重新构造的过程。在网络环境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创造企业价值。(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信息化的推行,有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争夺稳定客户,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管理信息化包括以下三项主要内容。(1)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构建信息化硬件、软件平台,并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实现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集成。(2)业务流程重组。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摒除手工模式下效率低下、重复工作的环节,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建立适合信息化社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3)信息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最高层次是建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包括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自适应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等。1.2.3 财务管理信息化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并不是计算机在财务管理工作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单纯利用计算机完成辅助决策,而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概念和应用框架的过程。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和企业宏观、微观管理环境,以支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决策活动为目标,通过整合企业的管理流程,改进财务管理方式,形成科学的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的过程。

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与其他信息化过程相比较,财务管理信息化呈现出以下特点。(1)弹性边界。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始终,财务管理信息化也随之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在“支付/获取—转换/生产—销售/收入”的基本企业业务流程中,无不伴随着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过程。它将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而扩展到企业,甚至整个价值链上,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边界将变得模糊。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使财务管理活动成为一个不断整合资源的过程,财务管理活动将逐渐和企业各项管理活动融为一体。(2)自适应性。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决策,而决策面临的环境千变万化,缺乏统一的模式和流程。参与决策的各种信息、数据来源广泛,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可能借助于统一的流程和模式来实现。满足客户决策需求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关键。理想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绝不是一个简单、僵化的系统,而是提供了一个决策和管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环境、管理水平构建所需的信息化环境,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性。(3)决策与控制相集成。与传统的信息系统不同的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并不是数据采集、加工、输出的开环控制过程,而是应该实现信息处理与控制过程的集成,这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其他信息化过程本质性的区别之一,其变化过程如图1-1所示。图1-1 决策与控制集成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闭环控制的过程,它并不满足于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而是尽可能地将决策结果转化为控制过程,并加以实施。

3.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在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的前提下,提高财务决策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2)提高企业财务控制能力。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扩展财务控制范围,减少控制层级,强化控制过程。(3)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应变能力,将企业宏观战略转化为可以实施的管理策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1.2.4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面向部门局部应用、面向企业整体应用和面向集团应用。

1.面向部门局部应用

在局部应用阶段,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范围局限在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其主要特征如下。(1)财务管理应用局限在独立的决策环节。财务管理信息化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只是由若干个孤立的决策模型构成。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仅限于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应用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大量数据计算或复杂计算,如投资组合理论中常用到的数据计算和统计学计算问题等。(2)决策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手工方式。在局部应用结算中,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主要通过手工方式获得,或通过对数据库数据的访问获得。决策模型的运行基本上处于手工运行状态,缺乏数据仓库的支持。(3)财务控制职能的缺失。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决策和控制,但在局部应用环境下,企业无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也缺乏实施控制的信息化平台,财务控制滞后。(4)财务管理工具单一。这一阶段主要应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统计软件(如SPSS等),完成简单的财务分析、决策模型建立等工作。决策所需数据无法与会计或其他信息系统共享,决策过程依靠用户建立的财务管理模型实现,无法确定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决策结果的有效性。硬件平台以单机或小型的局域网为主。

2.面向企业整体应用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特别是系统集成阶段的完成。财务管理信息化也将步入整体应用阶段。相对于局部应用而言,整体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1)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目的是面向系统决策。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筹资、投资和利益分配,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面向整体应用阶段不再是面向某个具体的决策环节,而是面向企业战略。也就是说,决策过程从一个单独的、个体的决策转化为为企业理财目标服务的一系列决策。信息化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数据处理本身,而向决策支持、人工智能过渡。(2)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获得决策所需的数据。决策的关键是模型的构建,而正确决策的依据是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在局部应用阶段,正是由于决策所需数据的缺失,限制了财务管理决策的应用价值。在整体应用阶段,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访问会计数据,也可以访问集成化信息系统提供的业务数据;既可以访问当前数据,也可以访问历史数据,还可以访问支持决策的数据仓库,从而提高决策的可靠性。(3)强化了财务控制职能。在整体应用阶段,借助于企业信息化的平台,财务控制的各项措施和方法不再停留在手工层面,而是嵌入信息系统本身,在处理业务的同时完成各项控制活动。财务控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统一。具体而言,事前控制可以实现对决策目标的分解,将其转化为可以执行的指标或预算,并将预算或指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到基本的业务处理层面。在手动环境下无法实现的事前控制可以在信息化环境下迅速、高效地形成实际的控制力。事中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执行过程,并和财务指标或预算进行比较,随时调整偏差或矫正。事后控制则对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与决策目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和目标的满足程度,为未来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4)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与局部应用相比,整体应用阶段形成了系统化的、开放式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较为完善的局域网或企业内联网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不再单纯依靠非专用的工具软件,而是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和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还可以和工具软件集成,提供决策模型构建、维护的功能。

3.面向集团应用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扩展了集团财务管理内容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集团财务管理的手段。从内容上看,预算管理、网上资金结算中心、集团物流管理等均是依托信息化环境而产生的新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从手段上看,信息化技术也带给集团财务管理新的决策和控制手段。敏捷生产、流程再造、零库存管理、虚拟仓库等均是集团财务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新管理手段。(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支持集团战略决策和集团控制,提升集团价值。在面向集团应用阶段,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支持集团决策和集团控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集团企业可以较好地处理分权与集权之间的关系;可以在集团内部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共享;高层的预算指标和控制措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下达到集团企业的各个层面,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2)决策所需数据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提供,并构建面向决策的数据仓库。通过集团各企业间协同工作的网络和数据处理平台,在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处理能力的支持下,协同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共同支持集团战略决策。通过数据仓库的构建,提供面向集团决策的数据和信息。(3)集团战略决策、集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控制、集团物流管理将成为该阶段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的重点。(4)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由C/S结构向B/S结构的迁移,并通过企业外联网或因特网实现集团企业间信息的沟通和协作。

4.面向价值链的应用

价值链是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分析工具贯穿全书。波特并没有直接给价值链下定义,但其含义是清楚的。他将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等称做价值系统。企业价值链是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种都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狭义价值链和广义价值链的概念不同。狭义价值链泛指单体企业和企业集团内部价值链;而广义价值链包含两个内容,其一是指以某个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外部价值链,其二是以多个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有限闭环价值链,或称为社会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实质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注重价值链上企业间的合作,把不同企业的人、财、物和市场等要素集成起来,使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得到提升。价值链管理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的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价值链的企业群。企业关心的将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而是它所置身其中的整个价值链的集成利益和发展能力。与此相适应,价值链会计管理将突破传统会计管理的范围,而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作为实现价值链会计管理必备的环境和技术基础也将发生重大变革。

由于企业面临全球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以及价值链管理和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的产生,为了提升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的全球竞争能力,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出发点一定要打破企业分割的局面。应从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和长远战略及策略发展的需求出发,实现企业间信息和过程的集成。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提高所有各联盟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要从价值链企业联盟的整体价值管理活动(如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活动、物流控制活动等)出发,提升整个价值链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分析和决策能力,并按照事先规定的法则,在联盟企业有关业务发生时,提取相应的价值链管理的会计、财务、业务、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等综合信息,以支持价值链企业联盟综合管理、监控和高层决策管理的需求,从而提升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管理工作的水平和价值。1.2.5 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学术界历来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务与会计并列观”。“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具有直接的管理职能,会计应当包含财务,并认为财务管理是从管理的客体出发,来回答管理是什么的问题;而会计管理是从会计管理的主体出发,是回答怎样管的问题。因此,财务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大财务观”与“大会计观”相反,认为财务包含会计,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财务与会计并列观”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工作性质、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在目前的信息化前提下,为了便于说明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异同,下面以“财务与会计并列观”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1.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联系(1)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共同构成企业财会工作的主体。会计信息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分别是财会工作的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整合会计部门的会计处理流程,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化则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再造,执行决策和控制的职能。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均属于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会工作的主体。(2)会计信息化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财务管理所需的数据大量来自会计系统,信息化环境下,依靠会计系统提供的数据来完成决策任务;同时,财务管理的预算、计划、指标等控制行为必须通过会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决策进行评价和修正。因此,如果缺乏会计信息化进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将失去存在的基石。(3)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必然延续。在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后,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需求将得到发展,需求者不再满足数据的简单提供,而是希望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有效支持决策或对执行过程进行评估。这必将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1)目标差异。在服从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前提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信息化的目的是提供高质量的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控制和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在于通过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职能不同。会计信息化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职能是决策和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管理活动的不同环节。反映的目的是为了决策,监督的作用是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财务决策的结果必须通过会计信息加以反映,财务控制的过程应置于会计监督之下。(3)信息化的实现策略不同。相对而言,由于受到外部统一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约束,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有标准的模式来借鉴。而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对理财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同的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也不尽相同,缺乏一定的标准化模式。

3.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融合

现阶段看来,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是不同的两个信息化过程,但从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分析,两者将逐渐融合,原因有以下几点。(1)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对象以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为前提,其核算与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中的价值运动,即资金运动;而财务管理的对象本质上也是资金运动,两者在本质上是趋同的。(2)传统的观点认为,会计管“账”,财务管“钱”,所以会计是以提供信息为主,而财务是一种管理活动。实际上,账务处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管理行为。管理活动是由决策、执行、评估、反馈、修正等环节组成,传统的会计账务处理实际上是执行、评估、反馈环节的信息记录和处理过程,本质上仍属于管理活动。(3)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加速了两者的融合。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会计账簿处理已经退居到次要位置,维系日常的会计交易活动,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和分析利用会计信息,支持会计管理的控制功能成为目前会计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并不代表提供简单的报表,而是要揭示报表背后企业资金运动的实际状态,并让管理者易于理解。近年来,对报表改革的呼声大多源自于此,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在信息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们满足于数据处理的加速和信息查询的便捷,但当信息系统承载了更多的控制和管理职能后,人们发现,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信息的加工,更能够按照需求完成控制和管理的职能。无论是传统的簿记还是辅助决策都成为信息系统中的一个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将实现在企业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融合。1.3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1.3.1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学科。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高登·戴维斯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也不断深化。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本运行环境,由人、信息处理设备和运行规程组成的,通过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并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标,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在这一定义中,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构成的三个要素,即人、信息基础设施和运行规程。在任何一个系统中,“人”始终是第一要素,不仅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控制和运行管理者,越是面向高层的系统,人的参与程度就越大。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环境,同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服从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运行规程体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则,运行规则是应用规则、控制措施、知识智能的集合体,它是提供数据、控制指令、执行动作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运行的基本保证。1.3.2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分析,传统的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TPS(事务处理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和AI/ES(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如图1-2所示。图1-2 信息系统的构成

TPS完成企业活动基本事件的信息记录和存储,MIS系统完成信息的整理、合并和简单的分析,DSS系统负责面向企业高层提供辅助决策的相关信息,而AI/ES系统则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做出反馈并进行管理和控制。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实际上实现了DSS系统和AI/ES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有机集成。不仅要求根据 MIS系统提供的数据生成辅助决策的信息,更要求通过系统控制实现对财务的管理和控制过程的集成。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应该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支持是通过决策支持来体现的,因此,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定位于支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活动。与传统的信息系统不同的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地提供信息,而是支持决策活动和控制过程。(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技术、数据、模型、方法、决策者和决策环境。(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两个方面,这也是现代财务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其他的职能都可以理解为是上述两个职能的派生。

因此,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基于信息技术和管理控制环境,以支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决策活动为目标,由决策者主导,获取决策所需数据,应用数学方法构建决策模型,完成财务决策过程,并将决策转化为财务控制,并对业务活动加以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识,提出的“理财电算化”概念的实质就是利用工具软件建立财务管理分析模型。“理财电算化”的概念容易产生误解,让人以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仅仅代表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澄清上述较为偏颇的概念,从而按照系统论的思想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而且,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建立系统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态性。财务管理活动取决于财务管理环境,而管理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战略的不同决定着企业财务决策策略和控制策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市场领导者和市场追随者会选择不同的企业战略,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策略和控制策略。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标准化的流程,各企业间可参照性较弱,也就决定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必须随着企业的成长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2)决策者(管理者)主导。在较为低端的信息系统中,如事务处理系统中,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处理。但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其面向企业高层服务,决策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的分析、比较和智能化的处理过程,因此,决策者将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导。同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必须将信息系统的主导权交给信息需求者。(3)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联系紧密。必须要明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综合性。首先,财务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的近期数据和历史数据均来自于相关的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实现和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或数据共享;其次,财务控制的执行依靠各业务处理子系统来完成,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保证财务计划、指标、预算和各项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统,并最终发挥实际的控制作用。(4)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了适应多变的决策环境和企业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表现在:第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支持异构网络、支持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二,允许用户自定义决策过程和控制流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重组和构建;第三,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支持动态财务管理过程。

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运行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式包括财务管理决策环境分析、财务管理决策制定过程、财务管理决策实施过程和财务管理控制评价过程,它们共同基于一定的企业环境和信息技术环境,且相互联系形成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如图1-3所示。

第一阶段,财务决策环境分析。主要完成财务决策风险评估,确定决策目标,并明确财务决策所面临的约束条件,识别达到决策目的的关键步骤。这一阶段,是财务决策的准备阶段。在信息系统环境下,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引入决策过程。

第二阶段,决策制定阶段。完成决策模型的构建过程,并通过决策模型调用模型计算方法,获取决策所需的数据。在众多的方案中,通过模型比较分析,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并根据方案生成计划、指标和控制标准。

第三阶段,执行阶段。编制预算,并实际配置资源,随时记录决策执行过程,包括执行进度、预算执行、资源消耗情况,并随时进行反馈和比较。

第四阶段,评价阶段。若评价结果与预期控制指标有偏差,则应分析该偏差产生的原因:如果属于系统误差,则需考虑执行计划编制是否有误;如果不属于系统误差,则需要调整具体的执行过程。若进一步判断属于决策失误,则需要重新进行决策;若决策正确,而执行仍然存在偏差,则需要对决策环境重新评估。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往往集成于具体的业务处理系统中。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和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接口或共享的集成化控制平台,从而保证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职能的发挥。

4.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决策职能和控制职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也围绕着上述两项职能展开。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4所示。(1)财务决策子系统。财务决策子系统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企业筹资决策信息化、投资决策信息化和股利分配活动信息化。它构成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主干,具体包括用户决策需求分析、决策环境分析、决策模型构建、决策参数获取、决策结果生成等模块,并包含模型库、方法库和数据库等决策基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图1-3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2)财务预测子系统。预测是指以过去的历史数据和现在能够取得的经济信息、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推测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过程。信息化环境为预测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数据库可以提供丰富的历史数据,强大的计算工具可以帮助用户使用更为准确的预测方法。财务预测信息化包括利润预测、市场预测、销售预测、资金需求量预测、企业价值预测、财务风险预测等。(3)财务评价子系统。信息化环境下,财务评价将从传统的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转向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而且评价将由事后转为事中,并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4)预算控制子系统。根据决策结果和由决策方案产生的指标、计划等信息编制预算,并负责预算的执行、监督和管理。该子系统支持集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图1-4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5)现金管理子系统。在信息化社会中,现金管理也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这里的现金不仅是指纸质货币,也包括电子货币及其转化形式。随着网上交易和网上银行应用的日渐成熟,企业的现金管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货币管理和对账,而是实现以电子货币结算、核对的网上管理。同时,合理控制现金支出,判断企业现金流量变动,及时做出现金需求安排,也是现金管理信息子系统的重要内容。针对集团企业,还可应用核算中心,实现集团内部现金的统一配置和管理。(6)成本控制子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成本核算子系统一起,完成成本计算、分析等工作,并通过优化供应链、车间管理等多种手段降低成本。1.3.3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

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联系(1)目标一致,均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2)共同完成企业会计工作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共同支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构成企业会计工作的决策、控制、信息处理的循环圈。同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控制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联系更为紧密,甚至在有的财务软件中将两部分功能集成于一个信息系统中,使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边界模糊化。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1)系统应用环境差异。会计信息系统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并符合基本的会计处理程序,系统易于标准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多变的企业环境和不同的企业战略目标,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结构差异较大。(2)功能差异。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系日常的会计交易活动,如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和分析利用会计信息;支持会计管理,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主要完成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任务。(3)服务对象差异。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也负责向外部相关利益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主要面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特别是为高层决策人员提供决策辅助。(4)系统稳定性差异。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系统从功能和结构方面较为稳定,一旦形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提供的是用于决策和控制的平台,而如何决策、如何控制,取决于用户需求,系统功能和结构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5)解决问题差异。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处理结构化决策问题,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6)系统开发策略差异。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一般采用结构化的开发方法,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则有较多的用户参与。软件厂商提供的不再是一个标准化的财务管理软件,而是一个可以实现与各种系统集成和共享的财务管理平台,由用户灵活地定义财务管理流程和控制策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