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重新开始的旅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04:44:51

点击下载

作者:(日)大村一朗,孙立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丝绸之路:重新开始的旅程

丝绸之路:重新开始的旅程试读:

序言

学生时代,我是一个极其自卑内向的人。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然而因为缺乏“孤狼”精神,我在最后关头打了退堂鼓。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心情之压抑可想而知。

大三那年暑假,我要回一趟老家。受一位朋友的启发,我背上睡袋,进行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东京日野到家乡静冈,一走就是六天。那次别出心裁的回乡经历,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徒步旅行的快乐。随心所欲,没有负担,无须时刻关注时间,一个人,走到哪儿是哪儿。更可贵的是,一路上与陌生人的寒暄、交谈,渐渐唤醒了被淡漠的都市催眠的、与人交流的渴望。尽管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尽管腰酸腿疼步履维艰,尽管有很多次,我都觉得已经达到身体的极限,但咬咬牙,睡一觉,竟也坚持了下来。

那次长途跋涉,让我明白自己居然可以如此坚韧,明白我还能做得更多、更好。本是一次心血来潮的任性之旅,却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年,大概是二月份,我第一次出国旅游。因一直生活在日本这个小岛之国,我总觉得世界很大,遥不可及。波斯的唐草纹样传到日本需要几个世纪,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花了25年之久。但没想到,从新潟坐飞机到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然后换乘火车到莫斯科,一共就花了六七天。

结束莫斯科之旅,我产生了一个更任性的想法——徒步穿越丝绸之路!我记得在一本骑行游记中读到过,丝绸之路总长约12000千米,如果步行,大概要花两年半的时间。

和六七天相比,两年半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但假设活到70岁,那么两年半就只是冰山一角了。古人花了几个世纪,才走出了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如果我用两年半就能走完,其中的意味恐怕不是“意义非凡”就能涵盖的。

我开始构思丝路之旅的具体行程——东起西安,西至罗马;饥则食,饱则行;日落则息,天明则起。虽征途漫漫,但路在脚下。

其实,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罗马,而是能否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倘若受到上天的惠顾,成功到达罗马,那么,我的人生将翻开新的一页。

所以不要犹豫,奔走吧!大村一朗。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行且思,且思且行。第一章中国 文明在这里发源黄土高原·源(西安——兰州)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日本诗>>日本人的长安情结(行约29公里)

第一站便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城如今是陕西省的省会,古时叫长安。在中国的武则天时代,日本的遣唐使来到长安,亲眼目睹了新修成的大明宫,当下便受到了极大震撼。回国后,长安便成了日本营建都城平城京唯一的范本。平城京是完全模仿长安城的规划来设计的,只是由于土地和建材的匮乏,最终都城规模只有长安的四分之一。当时,天皇号召全国男女要穿唐装,学习唐的制度历法、宗教节俗、文学艺术。就连如今日本的技艺强项——刀剑、围棋、相扑,也统统学自唐朝。日本的诗人因此得意地吟道:“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用日本作家梦枕貘的话说:“长安,正像一个快熟透了的果子。”而彼时的日本,混沌初开,如同被扔入沧海中的弃儿,急需寻找自己文明的母乳。

与中国的玄奘法师西行天竺求取真经相似,当时,日本的留学生从盛唐文化里汲取了无数养分,以至于在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是所有国外使者中最有风度和最有礼貌的。中华文明传入日本,用千年光阴,改变了日本人的气质精神,并沿续至今。

从那时起,长安便成了我们日本人永远的精神故乡。

几百年后的我,也染上了这浓浓的“长安情结”。

如今的西安城,四周保留着高约12米的古城墙,四方各有一门,其中西城门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过去的商人和探险家就是从这里,满怀着忐忑与激动,踏出了漫长旅途的第一步。

虽说已是六月,早上仍有些凉。穿过晦暗微冷的西城门隧道,站在城外宽阔的空地上回望,城门上危耸的楼阁仿佛守卫一般俯视着城下,似乎要拒我于大门之外,又似乎是在告诉我不能退缩。

两位中国朋友焦先生和范先生已在城门外等我了。焦先生是西安当地的导游,范先生是西城门经营土特产的摊主。虽然前天才相识,但他们为了见证我的丝绸之路徒步游,特意一大早赶来为我送行。

我卸下背包,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40厘米见方的淡黄色厚纸。展开厚纸,就看到上面用漂亮的朱红色楷体字写着的七个大字——“丝绸之路徒步游”。这是焦先生的朋友——书法家杜先生昨天亲手为我书写的。我跟杜先生约定,一到罗马,就把与这七个大字的合影照片寄给他。起点的合影照已经有了,不知终点的照片何时才能贴上?

带着约定,我踏上了旅程。徒步旅行前,我曾一度犹豫不决,然而迈出了第一步,心里便豁然开朗了。想来世上的事,大抵都是这样。

我的心正因这次“壮举”激动不已,迎面走来一位扛着铁锹的老人。擦肩而过的瞬间,他突然停下脚步,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打量着我。“你好。”

我微笑着用中文和他打招呼,老人家却没有丝毫反应。

可能因为我的背包过大,这里的乡民们觉得稀罕少见,只要看见我,总要盯着我瞅上半天。偶尔目光交叠,他们既不微笑示意,也不把目光转向别处。这种“关注”让我浑身不舒服。不到半天,我已身心疲惫。为了尽快结束这尴尬,我加快了脚步。好在,咸阳就在眼前。

在咸阳,但凡是饭馆和商店聚集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很多小旅馆。中国的旅馆名是门学问,比如,“ 某某饭店”基本是一般的宾馆,“某某大酒店”就是高级宾馆,而“旅社”、“招待所”是简易旅馆,大部分不能洗澡,卫生间也是公用的。自然,价格也便宜,一个单间一晚大约20元。不过,按照规定,外国人必须住在指定的高级宾馆里。所以,如果要住这种简易旅馆,就千万不能被警察发现。

我被一家名叫“幸福之家”的小旅馆吸引,看门的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他看着我,有些紧张。我拿出随身携带的《汉语会话集》,用手指着“今晚我要住店”这句话给他看。小男孩很机灵,一下就明白了,拉着我去看房间。客房是个双人间,干净整洁。原价20元一晚,小男孩又给我便宜了5元,我当即就决定住下了。

定好房间,放下行李,小男孩把我拉到中庭。先是让我坐在椅子上,然后又从木桶中舀来了一盆热水,示意我洗脸洗脚。在这样便宜的旅店,我竟能享受这样贴心的服务,这让我很意外。收拾完房间,男孩的父母正好回来了,我办理了入住手续,安顿了下来。>>中国人的礼节(行约193公里)

离开咸阳,312国道沿线就呈现出了真实的乡村风光。

沿途,一望无际的田野中,出现大片桃林。一些老人在道旁摆起小摊卖桃。客源大多是过路的司机。虽然桃子又青又小,也不太甜,但我经常买来吃。吃惯了清淡的日本料理,一时不太适应中国的饭菜,这些小青桃正好可以解解腻。

整整一天,我都行走在312国道上,每次经过高坡处,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都会尽收眼底。这里就像一个“梯田王国”:每座山上都分布着梯田,层层叠叠,绵延无尽,像是人们精心描绘的风景画。

正值小麦的收获季节,麦田犹如一块块金色地毯,风吹麦浪,美景如画。路上铺满了收割后尚未脱粒的小麦,路上通行的机动车正好起到了小麦脱粒机的作用。车过麦壳脱,此情此景,成了一道独特的丰收风景线。

不知不觉之间,道路变成了山间陡坡路,我来到了面积较大的山中村——永平。国道两侧的村落受惠于便利的交通,每到黄昏时分,旅店停车场就停满了运送货物的卡车,国道两边的村庄靠接待来来往往的卡车司机就可以过上好日子。可是,那些远离国道、隐身于深山老林中的村镇,怎样才能脱贫致富呢?

第七天,我到了长武。脚下的路已由蜿蜒起伏的山路变成了视野开阔的滨河路,路的一侧就是泾河。听说还有一条渭河,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高大的杨树整整齐齐地排列泾河边。一路上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很是惬意。

中途,我在路边的小卖店里买了瓶饮料,刚要离开,店主让我停歇片刻。这位长须飘飘的老人,听说我是日本人,先是有些讶异,不过马上就拿出一支烟递给我。初次见面,递烟给对方,是中国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以示友好。作为日本人,我对老人此举并不惊讶,虽然我是日本人,可来到中国后,我还从未感觉自己被中国人排斥和厌恶。在他们眼里,犯下滔天罪行的只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而不是日本普通民众,所以每当表明我是日本人时,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过激的反应,而是宽容地、热情地对待我。说话间,老大爷为我搬来一把椅子,热情地为我沏茶倒水。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听着我蹩脚的汉语,老大爷时不时露出善意的微笑。也许是想到了什么,老大爷拿出自己以前参军时的相片一张一张指给我看,还领着我去里屋看摆在供桌上已故的夫人照片。

我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让老大爷看。第一张纸上写着:

沿途各位,我是日本人,徒步旅行丝绸之路,请给我关照与帮助,谢谢!——大村一朗(西安 焦程代笔)

这位焦程先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导游焦先生。他担心我汉语水平低,旅途中和中国人交流不畅,特意帮我在笔记本里写下了上面那些话。有时,即便是没发生什么状况,我也会像今天一样,让人看看这句话,主要是为了方便交流。有意思的是,每次都有人主动在笔记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这个笔记本,已经被我视为精神支柱、无价之宝。孤身一人,行走在路上。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读读大家的留言,顿时孤独感全无,走完全程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本小说家吉田絃二郎说:“人在独自一人时最坚强。”可能就在这个过程中,人学会了和孤独相处、学会了战胜孤独。

老大爷看了一遍,也拿起笔为我留言:

日本朋友大村一朗,我们中华民族佩服你的毅力和壮志,祝你一路顺风、如愿以偿!——彬县水宁乡姜渠村 王来立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起身告辞,老大爷帮我托起背包,说道:“多保重啊!”我与这位中国老人素昧平生,因为语言不通,除了那句留言,我们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但是老人家的淳朴与热情深深打动了我。再见了!老人家。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来到了长武闹市区。路灯与霓虹灯辉映下的街头夜市,很是热闹。不过与大城市的拥挤嘈杂不同,这里的热闹别有一番意趣,独具异域乡情。

沿途路边摊,满满当当。来此闲逛、购物、进餐的人,熙熙攘攘。我四处观望,穿梭于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想找一个落脚之处。一位卖水饺的摊主和我搭话,我借此向他询问附近是否有便宜的旅店。这位大哥听后,二话不说,就要领着我去,连自己的水饺摊也不管了。他领着我沿着主街走了一会儿,然后拐进一个幽暗的小胡同,不远处,隐约看到了旅店的招牌。那是一栋二层小楼,外墙镶着白色瓷砖,里面干净整洁。“快出来!来了一位日本客人。”应声出来的是店主夫妇。“快请进!请进!”

店主一看就是老实人,话不多;老板娘倒是热情开朗,言谈举止十分得体。

放下行李,我就去到那位大哥的饺子摊吃了顿饺子。饺子馅儿里有红辣椒,咬一口,红红的汁液就流了出来。一路走来,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辣辣的味道了。中国人的饭桌上都摆有酱油、醋、红辣椒、青辣椒和大蒜。尤其是青辣椒和大蒜,随处可见。当地人会用这两种东西拌饭吃,咬在嘴里咯吱作响。我体验过,觉得这种吃法确实很爽,口感非常不错,特别是青辣椒配上肉菜,清凉爽口,别具风味。不过,毕竟是辛辣食物,要是吃法有误的话,简直就像是口中含着一团火。

回到旅店,不一会儿,善谈的老板娘来到我的房间,用英语正儿八经地问道:“Where are you going?”

相同的问题已被问过多次,得知我的终点是罗马,老板娘竖起大拇指为我加油打气。大家的鼓励与赞许像是一剂“兴奋剂”,让我精神振奋,信心百倍地去挑战下一段旅程。>>夕阳下的回族父子俩(行约314公里)

6月23日,我结束了陕西省的旅程,进入甘肃省境内。

路上断断续续看到的行人,大多戴上了白色圆帽。起初,我还以为当地多厨师。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回民,戴白帽是回族的一种风俗习惯。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中国人管伊斯兰教也叫回教。路遇的回族人也说汉语,要不戴这一顶白帽,我很难分辨回族人和汉族人。[1]

听这里的老人说,回族人信教,要做“五功”,一定要戴着这顶白帽。他们做礼拜时,礼拜者的头是不能暴露在外面的,必须要用什么东西遮住。叩头时,他们的前额和鼻尖还都要着地。渐渐地,小圆帽也变成了没有檐的了,并叫它“礼拜帽”。他们很爱干净的,看礼拜帽的颜色就知道,白白净净的。这些长发飘飘、皮肤略黑、五官立体的老人一聊到这些话题,个个目光有神、满脸兴奋。他们说着汉语,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西域气质。

午饭时间,我随意找了一家,点了那家最受欢迎的炒面,5分钟后,面上桌了。面淋上醋,再加上生姜、大蒜,变得更香醇可口。开吃了。

店里的顾客既有戴白帽的也有不戴的,我很是好奇,问了才知其中的缘由——白帽是回族的象征,也是已婚的证明,戴白帽表示已经成家,要堂堂正正地为整个家庭而奋斗。

出了饭店,坐在路边石阶上,点上了一支烟。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小憩之余,感受周围的点滴生活——扬长而去的卡车、小镇低调的喧嚣、西方的火烧云。为了留住这迷人的瞬间,我拿出相机,准备拍照。

突然,镜头里跳进一个小男孩。“不能打扰叔叔啊!”

小孩的父亲提醒他,又略带歉意地冲我点点头,虽稍显拘谨,但却始终面带微笑。虽然未能为父子俩留下一张照片,可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融进了黄昏中,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影子一高一低牵着手,慢悠悠地向前走着。这一幕,将永远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我起身继续向前走。不觉间,已来到平凉市区。

平凉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国历史上说,出了西安就是平凉了。像玄奘法师、张骞这样的知名人物,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关于中国的地名,无论古今,似乎每一个地名的诞生与更替,都藏着一个故事。中国的这个汉字“平”,好像有战胜的意思。很久以前,[2]可能这里发生过战争吧。

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当然面积要小得多),而中[3]国的“县”上面还有“市”还有“省”,规模依次递增。中国真是幅员辽阔呀!

平凉是我走过的城市里仅次于咸阳的大城市,对外国人开放。在这里,即便遇不到日本人,碰见外国旅行者的概率也很大。文化的包容程度,与开放程度是成正比的。平凉,包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融合着世界不同的文化。>>我的“长征”(行约706公里)

从平凉起,道路都是缓缓的坡。10天前,泾河还是波涛翻卷、气势磅礴,现如今,河宽已不足10米。泾河虽时隐时现,但从出发起就不离不弃,陪伴在我身边。不过,今天我就要和泾河挥手告别了,因为它的发源地——六盘山,已近在咫尺了。六盘山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看山势地形,便知道又是中国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早,我从什字村出发。一路上层峦叠嶂、绿树葱茏。这一带,山地未被开垦成农田,还保持着原生态,我仿佛回到了日本。5公里后,我来到了和尚铺。道路在此一分为二,一条通向我今天的目的地——隆德,另一条则通向固原。村子周边在进行道路施工。路边有七八个工人正在休息,看我过来,便主动和我搭话,于是乎,我便坐下与他们闲聊起来。有个人,指着远处六盘山的主峰,说道:“你看那边!”

隐隐约约能看到,远处山脊上的楼阁式建筑,据说是红军长征纪念馆。他们告诉我:1934年,中国革命遇到了危险,中国的共产党受到一个叫国民党的大围剿,共产党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就开始转移。这一转就是一年多,一共走了两万五千里呢。后来这场漫长的转移,就被称为“长征”了。

有位长者,不禁朗诵起毛泽东所写的《七律·长征》诗,语气甚是慷慨激昂。我不能完全听懂诗中内容,但看这长者满是自豪、激昂的神态,我似乎已深深体会到了长征的顽强与大气。我也要像红军般坚强才是。那长者还在我的地图上画出了长征路线。和我走过的路线有一部分重合,不过,红军在和尚铺,向固原方向行进,最终到达延安,而我走的却是另一个方向。走过和尚铺时,隐约记得看到过一块石碑。那应该就是长征纪念碑吧。

有一个人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也是‘长征’啊!”“哈哈,可不能这样说。”我不好意思地回应道。我的徒步游和当年的长征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我只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背包客。[4]

从静宁开始,我进入山地带。翻过五六座山,我到达了沙家湾。站在旅馆的中庭远眺,林深叶茂、峰峦叠翠,很是漂亮。

收拾好行李,将要离开,一位女服务员来找我。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里面写着几句话:您是第一位住在我们这里的外国人,对我来说,是我的第一位日本朋友。她一字一句地读完之后,又说了一些鼓励我的话。

相遇是一种缘分,尤其是这种“一期一会”,一定要珍惜。我拿出焦先生赠给我的那本笔记本,让她把刚才的话抄写了一遍,并署上[5]名字。她的名字叫李春霞,取“春天的彩霞”之意。我夸她名字好听,她害羞地笑了笑。中国女性的名字确实都比较可爱,而且很有诗情画意。与此相对,男性的名字中包含很多与国家建设方面的词汇,具有阳刚之美。“您慢走!”女孩非常有礼貌地送我出门。在中国,送客人离开时一般都说这样一句话,相当于日语中的“気をつけてね”。取“春天的彩霞”之意。

我每天都能听到这句简单的汉语寒暄语。它饱含着温情,已经成为我最喜欢的汉语之一。让我不疾不徐地开始下一段旅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罗马。这天,我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前行,终于到达华家岭。迄今为止,我已经徒步走过了530公里,耗时27天。

现在,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甘肃省的省会——兰州。横在面前的黄土高原,成了一道长长的屏障,想要到达自己心中的圣地兰州,就还要走上6天,行程共187公里。前途漫漫……

那一瞬间,理性回归。我狠狠地对自己说:你这个没志气的家伙,还梦想去兰州享受,你不是立志要走到欧洲嘛,现在还没有离开东亚,怎么就灰心丧气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至今,我已走过11个县、2座城市。过了榆中县,就到兰州了。这是出发后的第三十二天,才过1个月而已。我相信,走过的每一步都会成为人生的积淀。不要在乎生命的长短,而要用心领悟成长的每个过程。

沿着岩壁高耸的峡谷顶端步行,视野豁然开朗,兰州城尽收眼底。这座数百年的古城,如今仍是中国大陆西部的重大城市,这等规模和市容市貌是我沿途经过的其他城市所无法比肩的。

我来到以兰州车站为起点的商业繁华地段,并选择入住旅行手册中首推的兰州饭店。该饭店单间价格不菲,每晚要300元,背包客的床位房,每个床位仅22元。

兰州饭店的建筑外观格外庄严古朴,大厅里更是富丽堂皇,不愧是高级宾馆。连卫生间,也是同样的精装修,全部都是高档大理石材质。附近就是兰州大学,正值暑假时期,校园内十分幽静,只有对外开放的游泳池边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置身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我却有些许落寞。看着川流不息的车队和时尚打扮的年轻人,与农村地区大相径庭,恍如隔世。河西走廊·洲(兰州——张掖)

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

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印度]泰戈尔>>蜜蜂突击(行约891公里)

我用两天时间走完了兰州地区的城镇,最后来到河口古镇。正如它的名字,这个城镇位于附近的庄浪河汇入中国黄河的河口处。由兰州延伸而来的道路在此一分为二:一条还是沿着黄河向西延展,一条则随着庄浪河北上。前者即为丝绸之路青海段,它穿过中国甘肃省,进入青海。后者通向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主干线,也是312国道的组成部分。而我自然是沿着312国道前行,向河西走廊进发。

我将要到达的第一座城市是武威。它距离兰州约280公里,步行需10天。路旁时而会出现如锯齿般连绵的山峰,那就是属于祁连山脉的马牙雪山。从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能算一座真正的雪山,在这个纬度上,海拔不到4500米,很难做到常年积雪不化。说它是雪山,可能是因为它的岩石表面颜色是白色,远看像雪山吧。看山形确实与马牙类似,所以叫“马牙雪山”吧。

河畔有很多养蜂人。蜂箱上成群的蜜蜂来回飞旋。蜜蜂警戒地围着我呈“8”字形上下翻飞。我一边小声地念叨着“对不起,让你们受惊了”,一边加快脚步前行。但有一两只蜜蜂围着我的脑袋飞来飞去,又来了四五只蜜蜂落在我的头上,嗡嗡地叫唤。我使劲摇头,想把它们甩掉,可越这样,蜜蜂钻得越深。我惊慌失措,胡乱地拍打自己的脑袋。有几只被我弄下去了,可还是有那么一两只顽固地藏在头发里嗡嗡直叫。这么一折腾,无论是被打掉的蜜蜂还是留在头发里的蜜蜂都开始攻击我了。我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还“砰砰”地拼命拍打自己的脑袋,一直跑到了100米开外的地方。停住脚步之后,已是上气不接下气,感到头皮一阵阵刺痛。果真被蜜蜂蜇了。我气急败坏地来回抓挠着头发,头发里的蜜蜂还活着,不过已经奄奄一息了,隐隐能听到一丝丝嗡嗡声。成了两败俱伤的结局,也实为无奈。

摆脱方才的慌乱,我继续我的征程。不久,右前方便出现了海拔3562米的乌鞘岭。这乌鞘岭盛夏飞雪,寒气砭骨,山势峻拔,地势险要,想来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听说这里的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

现在我要绕到祁连山的北侧去,目标是乌鞘岭左边的山坳。那里既是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分界线。过了这个地方,就看不到起源于祁连山脉的河流了,它们滋润着山脚下的人家,最后却消失在内蒙古那片广袤无垠的沙漠中。

我终于要和陪伴多日的庄浪河告别了。路右边就是高达两米的野长城,大约走了4公里的上坡路,我来到坡顶。虽凉风阵阵,但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中,却是暖意融融。极目远眺,河西走廊,就在不远的前方。

走了一公里左右的下坡路,路边出现一家鲜奶屋。藏族大叔把牛奶和白糖倒进碗里,还为我沏了一杯热茶。一碗牛奶才卖5角钱。要第二杯时,他还特意加上了一些自制奶酪,喝起来醇厚香浓。盆地的那一边,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安远镇。一路上,长了见识并有所心得,这才是旅途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路还未行千里,我已体会到行路的历练和价值。>>武功军威(行约951公里)

碧空万里如洗,我有种预感——山那边应该就是广袤无垠的沙漠了。路边的龙沟河,河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呈现出紫红色。这一带几乎不见农田。当地人主要从事岩石开采、石灰磨制等工作。也许是因为炸山采石的缘故,周围的山好像都被削掉了一大块,露出光秃秃的山体。山下有人忙着向卡车上装石头,有人忙着作业,他们头上就是危耸的高山,山上的石块好像会随时滚落下来。

突然,一辆车停在我身边。车窗嘶地降下,里面的摇滚金属音和冷气扑面而来,让我一阵眩晕。车里坐着两男一女,都很年轻,服装和发型也很时尚。“这三个人是干什么的?”我正犯着嘀咕,对方先开口说话了。“你是哪国人?坐我们的车走吧。”

我礼貌地拒绝了他们。他们便没强求,驾车离开了。两三分钟后,又有一辆大卡车从我身边经过,里面坐着三个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他们应该是刚干完活,头发乱蓬蓬的,脸上落满灰尘。

这世上有很多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使用着同样的语言,可是生活境况却完全不同。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命运这种东西,生来就是要被踏于足下的,如果你还未有力量反抗它,只需怀着勇气等待。”

黄土高原在古浪这个地方就突然消失了。迎接我的是,砂砾和戈壁滩。刚进入戈壁滩,还能看见河水和麦田,走了一公里后,山消失了,河水也消失了,只留下空空的河道。麦田也荒得不成样子。迎面吹来的热风,让人嘴唇发干。

这里看不到葱葱郁郁的高山,也听不到潺潺的流水声,更找不到可以乘凉的地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戈壁滩?这就是所谓的河西走廊?一种恐惧感袭上心头。不过,事情并不像我所想得那么糟。来到武威市,我眼前就开始出现灌溉水渠、麦田以及成排的杨树。前行的路,也开始有了生机和活力。不用说,“武威”这名字也定是与历史上的某些大事相关联着,透过这名字,便可联想到一位大显神威、平定祸乱的将军帝王身影。

几小时后,我来到了谢河村。村里没有旅社,村民建议我到村公社问问。村公社比较安静,正门旁就是公安局。问后,他们同意我在院子里支个帐篷。正物色支帐篷的地方,一个公社人员看见了我,特别吃惊,听完我的解释,他立刻就把我领到了办公室介绍给其他同事。他们非常欢迎我,不仅请我吃了晚饭,还特意给我安排了一个空房子休息。

晚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聚到院子里乘凉喝茶。不一会儿,大家又回去工作了。对我来说,这个傍晚比较特殊,可是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平淡无奇的。不仅今天,明天、后天,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日子里,他们应该都会这样度过。那一瞬间,我忽然特别怀念徒步旅行之前的安逸。不过,这安逸也只能等这次旅行完成之后才能享受了。未来之于我,也是莫测的。就连几小时之后的明天,我尚不知会身在何方,会遇见什么人。>>山丹古城的木乃伊(行约1179公里)

这天,我来到距武威18公里远的四十里堡。这个村子没有旅店,我打算在中学校园里支帐篷露宿。正值暑假,学生都放假了,只有一位老师值班。简单交流后,他帮我联系上一位朋友,让我住在他经营的饭店里。

晚上9点,饭店来了两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原来,他们都是兰州的大学生,想利用暑假来一次冒险之旅,终点是金昌市。听说我要走到罗马,长发的那位兴奋地说道:“是你啊!我们早就听人说过你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感油然而生。他们的目的地金昌,离前方的永昌县(金昌市辖县)大概50公里,我们可以沿着312国道同行至永昌。

第二天,6点半,我们三个一起上路,耐着干渴走过茫茫的戈壁滩。

继续前行,在离目的地东寨村5公里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条清澈透底的人工渠。

我们都脱了外衣,进水凉快凉快。从祁连山脉引来的渠水十分清冽,脚刚伸进去就凉得不行。我欠身把脑袋浸到水里,用手往脖子上撩水。那瞬间,我仿佛穿越到了童年时代。我们像三个天真纯朴的少年,在水里开心地扑腾、玩耍。水花四溅,三张充满“童真”的古铜色笑脸被夕阳映衬得格外灿烂。在那一瞬间,我坚信这个场景会永远留在我记忆中。不仅如此,我们三个人具有穿透力的大笑,头顶上漂亮的夕照,干燥空气中弥漫的温情,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被我珍藏在心里,终生难忘。

到达永昌,分别的时候也到了。“我们会想你的。”两个人回头向我挥挥手,渐渐消失在拥挤的人群中。

能否再见已不再重要了,一期一会,才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每一次短暂的相逢。

地图上显示,今后每过一县,就要跨越一大段戈壁,所以我要减轻背包,储备好饮用水。休整好,第二天我走了34公里,来到水泉子村。水泉子村,位于延庆县东北61公里,海拔550米,因村北有一水泉故得名。这是一个地道的小山村,有大山特有的宁静,更有大山般性格的淳朴农民。但从这里开始,到70公里的山丹县城为止,是严重的缺水或无水地区。

水泉村这个区域,其实也并不是荒无人烟,中间是丰城堡,是补给物资的中转站,还设有饭店。这中转站,多少还保留着古代驿站的痕迹,无沧桑的容貌却有古老的灵魂。

离开水泉,草地时有时无。万里长城遗址也时隐时现,和照片上雄伟壮观的长城不同。眼前的长城,只剩下断壁残垣,普遍高度不足4米,历经沧桑,却仍绵延不绝。印度有位泰戈尔曾说:“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面对这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即使眼前残垣如此破败,心中仍不免生出敬畏之意。

傍晚时分,我走到一处宽阔的山谷。前方飘来大团大团的“乌云”,定睛一看,那根本不是什么乌云,而是遮天蔽日的巨型沙墙。“这是沙尘暴吧。是躲还是不躲呢?”正想着,沙墙已跨过峡谷径直向我扑来。

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藏身。犹豫间,黄沙滚滚,向我逼近。没法,我急速跳进路边的一个浅坑,大半个身体还露在外面。刹那,天地间黑如暗夜,大风呼号,雨水夹杂着泥沙倾盆而下。十多分钟后,风息雨停,重现天日。真是惊险!

第二天早上,我离开了丰城堡。长城,离我只有几百米远。我们最终“相遇”了。经过修葺护理,这段明长城非常雄伟,上面的烽火台在风吹雨打之下,并没有多大损伤。中国人的烽火常常是跟硝烟、战争等联系在一起的。不知这烽火台下又埋葬了多少先烈和战魂。

未至山丹,我却先遇见了“山丹长城陈列馆”。听当地人说,山丹从前还有个更美的名字叫作“删丹”。此地附近,有座焉支山,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的“丹”色与树木的“翠”色交织在一起,就像汉字——“删”,于是县城就得了“删丹”这个名号。不过,这美丽单纯的名字,却因这历代的战火而多了许多沉重。

吃饭时,我问老板:“陈列馆有什么值得看的吗?”“有400多年前的munaiyi哦!”“munaiyi是什么?”我很好奇,决定进去看一看。[6]

来到陈列馆,讲解员告诉我:中国秦汉时期,删丹是月氏及突[7]厥这些“野蛮”民族的属地。中国汉武帝时代,有位出名的勇将叫作霍去病,他17岁时,跟随卫青将军击匈奴于漠南,仅用八百轻骑[8]兵便打败了匈奴,被封为“冠军侯”。

现在,汉语中用“冠军”这个词形容在体育比赛中获得胜利或拿到第一名的运动员,可见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霍去病19岁时。两次打击了河西地区的匈奴,俘虏了匈奴王等上百人。从此,汉朝便控制了河西地区,删丹也再次重回汉朝的控制。

从删丹到山丹,这地名千年来经过了无数次修改,每一次,是一场厮杀或是一场政治运动。霍将军24岁英年早逝,而删丹,也并没有一直留在汉族人的手中。关于土地的争夺,又一直持续了千年。

馆内陈列着汉、明时期山丹县的相关文物和资料。居然还有一张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我发现我走的312国道和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不完全重合。现在的丝绸之路是南边的一条路,和国道并行,亦有重合的路段,两者之间有四五公里的距离。

看了实物,我才知道“munaiyi”就是 “木乃伊”。一位少女木乃伊被放在棺木中,看穿着打扮,应该是位富家千金小姐。馆里人很少,木乃伊前只有我,有点儿瘆得慌。我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想近距离地观察这个女孩的“真容”,越看越觉得她就是一个木偶,很难想象她“身姿曼妙、容貌姣好”的模样。

离开博物馆,不一会儿,就到了山丹长城的另一边,亲眼见到了高度不足一米的汉长城。这一高一矮的明汉两条长城,相隔应该有1500多年吧,城墙上沧桑的容貌,似乎在讲述那段悲壮的历史,也仿佛在告诫人类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时间让世间万物消失殆尽,眼前的长城也在一天天地衰老。不加以管理和修护,这世界的奇迹也会慢慢地被风雨腐蚀、被时间吞没。靠在汉长城的城墙边,我思绪万千。恍惚间,小寐了一会儿,梦中出现了万里长城的英姿,他雄伟壮阔,巍然屹立。抵御着外敌的入侵,保护着百姓的安定生活。

第二天,在距山丹市区25公里的地方,我下了国道,改向南走。之所以改道前行,是因为昨天那张古丝绸之路地图的启示,我想顺着古代这条维系东西方数千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命脉继续前行。

不久,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东西向的这条路应该就是古代丝绸之路。走了500米,我来到了东乐村。村里,农家昏黄的灯光,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离开村子,天色变得更暗了。狭窄而幽暗的古道几乎被夜色吞没。不像是通向张掖,倒更像是通向古代的神秘文明的不归路。路旁有水田、成排的杨树,路上有急着归家的牛车、驴车……路可能还是那条路,但走路的人却早已换了一代又一代了。

世间万物发生、变化。人类无法阻挡时间的双手,毁坏一切,抹掉一切。都邑胜境·史(张掖——骆驼圈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行约1440公里)

从南华村出发,要到元山子,要走过36公里的戈壁滩,前途漫漫却也艰辛。

走了两三公里,连绵不绝的山脉中出现了一座雪山。起初,我还以为是在山顶的白云,再走近些看,方才确认,原来那竟是我盼望已久的祁连山。“祁连”想必是匈奴语吧,祁连山在匈奴人眼中应该是如“天山”般的存在。蓝天映衬下的雪山格外迷人,山顶的积雪晶莹剔透,就像朵朵拥抱着大山的白云。时值盛夏,那里冰凉得如同人间仙境,让我无限神往。

忽然,一匹骆驼出现在我的眼前。“骆驼!”第一次看到骆驼的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差点儿喊出声。幸亏刹住了,没把它吓着。它不紧不慢、优雅地走着,那伟岸的身躯就像一艘大船,大约在两米以上,背上有凸起的驼峰,脖子很长。它行走的速度虽没有马快,但能驮很多东西。据说骆驼是有灵性和情感的动物,在沙漠里,循着骆驼脚印,就能找到水。可以说,没有骆驼,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

雪山戈壁、大漠骆驼,这是一年前我脑海中常出现的美景,如今却活生生地出现了。好不真实,我以为这是一场梦。

就在同一天,我遇到了第三个惊喜——哈密瓜。哈密瓜甘甜醇美,圆圆的外形比我小时玩的橄榄球足足大了一圈。路上,一位新疆卡车司机,热情地请我品尝了一块他亲手培育的哈密瓜,这瓜皮薄肉细、香醇浓郁,我哪里还顾得什么,只管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傍晚时分,我来到元山子。村子人口不多,背山而居。我在村里的旅店住下,和店主老人讲述一路上的见闻,他眯着眼睛听得津津有味。末了,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年轻人,坚持下去,你一定能成功抵达罗马!”

当地人的淳朴、热情暖着我的寂寥,也解了我这一路的疲惫。抵达罗马,指日可待。

来到中国酒泉,戈壁滩消失了,我竟有些意外。国道旁流淌着的人工渠滋润着荒地,使荒田变成沃土,吸引着人们到此安家落户。在酒泉,这样的绿洲并不少见。绿洲连成一片,构成了一大片绿色地带,抵挡着戈壁漫天飞舞的黄色风沙,保护着这片土地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三天,在绿洲中行走,并未受日晒干渴之苦。从张掖出发的第九天,我到达了酒泉市区。酒泉是甘肃最大的城市。据当地人说:古时,这座城下有酒一样的泉水,因此这里才被叫作酒泉。就像武威、[9]删丹那些地方一样,这里也是霍去病将军从匈奴人手里夺回来的。[10]中国的汉武帝将几十万中原农民迁到这里,定居耕种,酒泉也从[11]那时起成为汉代的“河西四郡”之一,更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

酒泉、武威、张掖、敦煌这四个古城大约相距200~300公里,步行的话,需要七至十天,这样的距离和时间对于徒步旅行者,刚好合适,而不会因行程太漫长而感到枯燥无聊。行走在河西走廊之中,沙漠的广袤与雄伟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可以领略到“河西四郡”的古风古貌与磅礴气势。

酒泉,我来了!进入酒泉市区,都市的繁华让我有些兴奋。古往今来,多少旅者与商队来过这里。而此时此刻,我已不是一个“闯入”酒泉的陌生人,而是羁旅他乡多年,回归故土的旅者。古都酒泉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情怀,让人情不自禁想要亲近,好似故地重游、似曾相识。

在幽静的小巷,我找到了酒泉市招待所。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招待所藏在巷角,建得方方正正。前台挂着很多时钟,显示着世界主要城市的时间,我看了一眼,现在东京时间是午后1点,日本的家人正在午休吧。离家许久,思乡之情不禁蔓延于心间。

早过了午饭时间,肚子咕咕直叫。招待所旁,包子、水饺、西西卡巴烤肉、面食,应有尽有。烤肉串本是清真菜,用羊肉是很自然的。可没想到,酒泉的包子和水饺也都是羊肉馅儿的。我也吃过中国其他地区的羊肉,如果不撒上大量调料,会有很大的膻味。可这里的羊肉,味道好极了,一点儿也不膻,却弥漫着独特的肉香,洋溢着西域的味道。

饭后,我来到百货商店。按理说,我这样的徒步,算是穷游,不应该去奢侈品专柜的。但下个月就是母亲的生日了,想买一件酒泉特产——夜光杯,作为她老人家的生日礼物。

当地人总是笑称:“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说起酒泉,就[12]不得不提出产于酒泉的夜光杯。记得中国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

[13]词》中的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原来,古城凉州的葡萄美酒和酒泉的夜光杯的名气早已驰名天下了。自古,便负盛名的酒泉夜光杯,真是“中国一绝”。据说夜光杯自己不会发光,它需要借助外部的光来产生那种奇异的效果。

不过,我并不想在商场里买,想先看看,再去东大街的工场买,那里会便宜很多。

正值午休,东大街夜光杯工场的加工车间里没有人。工场里摆放着几套机器,包括研磨机和白炽灯,机器周围散落着破碎的玉片,旁边堆满了砂石般的粉末。工人们就是在此,磨制出一件又一件闪闪发亮的夜光杯。

三楼就是工场的直销店。上百个夜光杯,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乍一看,都很相似,细看,就会发现无论是颜色、花纹,还是形状,每个夜光杯都各具特色。我用半个小时,挑出了一对夜光杯,并要了最豪华的包装,最后价格是64元,与百货商店一致。

下午5点,我离开了工场,夜市华灯初上,热闹非凡。我买了一罐啤酒,怡情小酌,徜徉闹市,品尝着思乡之情。>>星星峡里的追梦者(行约2024公里)

中国河西走廊内的村落都共享着祁连山脉的河水,有山有水有人家,自然也会有道路。千里祁连山绵延到了这里,安西是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绿洲。到以天山山脉为水源的第一个绿洲哈密为止,中间这长达280公里的地区都是沙漠。

不过,毫无人烟是不可能的,我发现了两个村落。一个是离安西65公里的红柳园,从红柳园再走90公里,还有一个叫星星峡。走过最后一个沙丘之后,稍事休息。我看到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慢慢向我靠近。骑到我的身边,他来了个急刹车。短发、高鼻梁、五官立体,典型欧美人。“こんにちは(您好)!”

他竟然用日语和我打招呼。他的名字叫Chris(克里斯),今年27岁,英国人。“你是从哪儿骑过来的啊?”

他从包里拽出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清楚地画着他的骑行路线——欧洲、中东、中亚、西伯利亚、蒙古、中国、日本……真是厉害!“喝茶吗?”话音未落,克里斯就拿出一个汽油炉,麻利地点火,然后又把水倒入炊具中。烧水过程中,他又拿出产自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的四种茶,问我要喝哪种。我们只是偶然相遇,他却能热心地为我烧水沏茶,深深的谢意和钦佩之情涌上心头。才下午3点,我们就决定“安营扎寨”了。第二天早上,我被克里斯叫醒。发现他已经沏好了一壶法国茶,而且还在忙着做早餐。[14]“ソバ!”虽然他说的是荞麦面,可是拿出来的却是乌冬面。克里斯用平锅煮了一些鸡肉罐头和乌冬面,同时还灵活地用大拇指把蒜按碎,扔进锅里。接着又放了食盐、胡椒,还有从英国老家邮过来的藏红花等香辛料。这顿炒面味道上堪称无可挑剔,更让人感动的是大厨克里斯的真情实意。吃完之后,我们又互换了家庭住址。收好帐篷,重新上路。“到罗马了,一定要给我家人寄一封信,他们会联系我的。如果我正好也骑到罗马的话,我会去迎接你的。”“你两年之后还和现在一样,在外面旅行吗?”“也许。”

克里斯的旅行已经持续两年多了,马上要迎来旅途中的第三个生日。[15]“気をつけて。”我说道。

他也郑重地用日语祝福我。握手道别后,克里斯跨上山地车,飞走了。又剩下我一个人了……孤独感不期而至。我曾经问过克里斯为什么要选择骑行,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青春当远行,顺其自然。

我曾经认为徒步行是最适合自己的远游方式。可是和克里斯接触后,我才觉得它缺少了旅行中最重要的东西:“自由”与“随性”。最重要的是旅程,而不是目的地。随心而行,也许才是生命的正道。

离开红柳园这四天,我几乎没有看到人家。那天午后,我突然发现犹如火星的沙漠尽头冒出了一个小山包。从红柳园出发之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山峦。星星峡应该就坐落在国道延伸处的群山之中。

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像盆地一样的宽阔隘口,地势险要,又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咽喉要塞。星星峡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周围的高坡上矗立着七八个堡垒,每个都能容下三四个人。不仅是军事要塞,我了解到这里也是文化的分水岭。对于中国新疆人而言,星星峡就是一堵院墙,过了院墙就算是出疆了。

星星峡的群山近在眼前。随着海拔的上升,湛蓝的天空让人临天地间。凉风阵阵,吹干额上的汗珠。忽两峡削起,道路打破了一马平川的平静,走向绵延不绝的险峻。我见到了久违的河流,其流淌了200米,就泻入地下暗河之中。断流处有一口井,村民纷纷挑着水桶过来汲水。这口井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星星峡的居民。

我晚上入住的是当地的一家招待所。傍晚,一个通信兵带来一个年轻人。他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名字、年龄、旅行的目的、一路走来的感想等,像是记者采访。我也特别想知道关于他的一些事。“你究竟是做什么的?”我问道。“我吗?我在附近的采石工场干活,切石头的。我叫朱子青。”

他比我小两岁,今年22。他的言行举止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完全不像是在这偏僻地方切石头的工人。他邀请我到他宿舍看看,我立刻就答应了。朱的宿舍就在招待所旁边,建在他们的工场里。那是一个采光极差、阴冷潮湿的房间。偌大的空间里只放着一张床,床边堆了一些笔记本、书籍,还有一把吉他。书籍里有一本高中英语课本,每一页都记满了笔记。“我家在农村,没钱,没上过学。我自学了英语。”“你还会弹吉他啊!”“是,工作结束了,就弹弹吉他唱唱歌,有时还写写诗,写写小说。”

朱立志要当小说家。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写小说,主要是以他出生的农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描写他们的理想、追求与苦恼。

他告诉我,床边堆积的十几本笔记本就是他已完成的书稿,剩下的部分还需要10年才能完成。[16]“10年?!”“你知道中国的《红楼梦》吗?是中国清代曹雪芹[17]写的名著。他用了15年才写完的。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得有毅力。”“曹雪芹确实是个优秀作家,可人家曾经也是出身豪门、养尊处优。这样一位富贵风流的才子的10年创作和一个重体力劳动者忙里偷闲的10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话到嘴边,却没能说出口。因为我知道,无论什么都无法阻挡他的创作热情。房间的墙壁上贴满了他写的毛笔字。字迹稍显潦草,都是一些励志的话。他扯下其中的一张赠送给我,上面是用黄色墨水写的两个字:渴望。

我相信他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他就像一块被埋没在沙土中的璞玉,埋没的长短未卜,遇见伯乐的时机也未卜。“希望你能名扬海外。”“那样的话,我的这些字可就值钱啦。哈哈。”

谁敢说这事情完全没有可能呢,我也希望他能梦想成真。如果那一天真的能到来,就是“天遂人愿”了。

太阳已经西沉不见,寒风瑟瑟。天空竟已是繁星点点。

星空之下,我遇见了这位文艺青年。尽管在他奋斗的路上布满荆棘,但他有梦想、有追求,且愿为之而奋斗。

心若不死,成功可待。西域风情·疆(骆驼圈子——乌鲁木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王维《使至塞上》>长河落日圆(行约2084公里)

昨晚吃饭,遇见几个长途车司机。听说我要走着去骆驼圈子,他们都善意地提醒我不要拿生命去冒险,因为沿途荒无人烟,据说曾经有驴友渴死在路上。无人区之旅,我已习以为常。只要精神和物资两方面都做好准备,决不至于饿死渴死在路上。即便真的发生意外状况,过往的车辆也不会见死不救。我把大量食品和饮用水塞进背包,再次踏上征程。终于,在第三天晚上,我看见了摇曳在风中的点点灯光,那里应该就是骆驼圈子了。那夜,旅途的疲惫让我睡得格外香甜。

第四天午后,一位好心司机送给我一块饼,据说这是维族人的主[18]食,叫作“烤馕”。烤制前表面涂了些盐水,吃起来咸香可口、外焦里嫩。昨晚明明已经看到了骆驼圈子的灯光,可走起来,却是那么遥远。望着塞外的荒漠落日,独自倚靠着路标杆,品尝着“可望而不[19]可即”的无奈。中国古代诗人王维的诗中景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我撞了个正着。落日余晖之下,一块小石头的影子,都拉得那么颀长。拖着沉重的身体爬坡,周围已被夜幕笼罩。但我坚信,骆驼圈子村应该就在前方。

一个半小时后,我终于走到了骆驼圈子。村子里明亮的灯光让我一时不能适应,眼睛有些焦灼。带着胜利的喜悦,我美美地吃了一顿晚餐,喝了啤酒。看着酒瓶上“哈密王”三个字,我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哈密地区了。

第二天清晨,骆驼圈子才在我面前露出真容——高山、农田、民居、绿树、棉田、河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驿站,据说是因建有大规模的骆驼圈供过往的商客放养骆驼,故称为“骆驼圈子”。村子周围郁郁葱葱的杨树林成了天然屏障,为骆驼圈子祛暑御寒、阻挡风沙。

刚进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觉得周围的人、事、物都和汉族地区不同。后来才发现,这种不同不是来自外在客观的环境,而是源自我的内心。长期浸润在以“耻文化”为主流的日本文化中,我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活里也是“中规中矩”。即便是踏出国门,来到中国,我也是“谨小慎微”,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日本谚语中还有一句话叫 “外の恥は掻き捨て”,置身于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于日本人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聚居环境中,我应该更“随意”一些才是,不必太过拘谨。

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发现他们其实和中国的汉族人民一样,虽然风俗不同,但大都善良好客,不仅毫不排斥我这个外国人,而且还热情友好地“接纳”了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彼此又是息息相通的,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合理内核,那就是真诚、善良、友爱、和平。”>>山中雪平云覆地(行约2386公里)

今天,开始挺进吐鲁番,总路程是420公里。

早就听闻吐鲁番是有名的“火洲”“风库”,我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走了10公里,我眼前出现了一处大型住宅区,但却空无一人。原来,这是一处石油基地,叫作“西出口开发区”,因为正在开发中,暂时还没有居民和办公人员。

远处的天山山脉银装素裹,美丽迷人,让我无数次驻足远眺。离它越来越近,气温也越来越低。“城中雪一尺,山中雪一丈”。昨晚,城里只是下了一场冷雨,可是天山却是“山中雪平云覆地”,每越过一道山岭,风就变得益发犀利、强劲。

在哈密,我未雨绸缪,准备好了过冬的行装。特别灌好一壶热茶,以驱寒温身。

第三天晚上,真正的考验来临了。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疆地区的多处“风口”,我所在之处更是 “久闻大名”的“风库”。 那晚,我正在帐篷里吃饭,忽一阵狂风袭来,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撕扯帐篷,瞬间,帐篷严重变形。“哇!”我大喊着用双手双腿把帐篷压在身下,这才 “幸免于难”。风势仍有增无减,无数次的突袭和反突袭,大自然和人类的较量。我未被自然征服,却也被折磨得不行。

东方虽已微微泛白,但帐篷外的大风还在嘶吼。一夜无眠,等来的却是更艰难的一天。

阴云滚滚、遮天蔽日,我把所有的衣服都套上了还是有些瑟瑟发抖。北风呼啸,我像是风中的一片枯叶,身不由己,左摇右摆,举步维艰。特别是当大卡车从身边轰隆而过的瞬间,我直接被吹下路基,滚出两三米远。一上午,我就像一个不倒翁,吹倒了,爬起来,又吹倒了,再爬起来……

中午时分,我找到一个避风的干涸河床,煮了一锅面。特意加了一些辣辣的榨菜,吃完后,身体暖和了不少,人也精神多了。“疾风知劲草”,我一定要经受住考验。简单收拾,又重新上路了。一步、两步……尽管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可是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住我前进的脚步。翻过高山岭、越过尾根筋,我终于来到了红山口。

碧空万里,艳阳高照。风一停,只稍微动一动,就浑身是汗。意外的绝色美景,呈现在眼前:右边耸立着锋利如刀锋的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左边是一座座圆乎乎小山,可爱至极。两条形状迥异的山脉之间是粗犷豪迈、雄浑壮阔的戈壁滩,一条崭新的沥青路点缀其间,起起伏伏、蜿蜒而去。

茫茫的戈壁滩上布满黑色砾石,阳光射下,地表发出淡淡的光芒,就像覆上一层光膜。我们生活的地球正用这种方式展示着他的勃勃生机。“也许我是一道微光,却想要给你灿烂的光芒”,这句歌词唱出的正是地球上万物的心声吧。

离开红山口的第三天,我身边的沙漠中开始出现直径10米左右的草地,它们就像漂浮在汪洋大海中的绿色孤岛。日薄桑榆,暮色苍茫。

这一带分布着众多维族人家。与汉族建筑不同,他们的房子前一般都建有带拱门的回廊。这是连接屋内与屋外的缓冲地带,相当于日式建筑中的“缘侧”。过了三道岭,处处都透着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格。

受好奇心驱使,每经过一处人家,我都要向院内望望。一家男主人看到我,招呼我进屋坐坐。他大约30岁左右,长相酷似帅气的日本艺人新沼健治,比他更英气一些。这家的房屋也是土坯建筑,正房里一半是没有铺设地板或瓷砖的土地,另一半是高出地面很多的土炕,可以在上面坐卧休息。这种房屋结构和日本古代乡村的比较像,墙上挂着具有西域特色的漂亮绒毯,炕上则铺着质量优良的毛毯,毯面光泽平滑,毯板挺实柔和,美观大方,想必一定也经得起时间的消磨。

七格台有很多小型的露天市场,人们在那里买卖交易。停车场里的柱子上拴着一只小狗,其他人通过时,它都是龇牙咧嘴地狂吠,可在我面前,它却全身颤抖,并且发出“嗯嗯”的悲鸣声。我蹲下来摸摸它的头,它马上像小猫一样绕着我的脚边蹭来蹭去,又四脚朝天地躺下来,非常温驯。“这只小狗是不是要被吃掉啊?”我问站在身边的旅店老板。“不会的。狗肉虽然好吃,但是我们不会吃它的。”

在哈密,我曾经吃过狗肉。看着这只可爱的小生灵,一种罪恶感隐隐涌上心头。>>途经火焰山(行约2570公里)

木扎尔特河河水清澈、碧绿,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沿着河道走了一段,眼前竟然出现了传说中的红褐色火焰山。中国的《西游记》[20]中有唐僧师徒遇阻火焰山的故事,在日本很是出名,不知眼前这座山,是否就是三藏法师路过的那座。

虽然312国道未与古代丝绸之路完全重叠,但山谷边只有这一条路。若三藏法师真来过这座火焰山,想必他走的也应是这路线。那一瞬,眼前仿佛出现他的背影。他在此稍作停留,沿着河边向北行进。近处的溪谷斜面处有一处千佛洞,名为胜金口。我决定去那儿走一走。

溪谷的斜面处大约有20个佛洞,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遗迹,应该是500年前雕刻的佛洞。和敦煌莫高窟相比,这里规模较小也没有工作人员管理。有几个佛洞内壁上还留有壁画的痕迹,可是所有的佛像都已经无影无踪了。

离开胜金口千佛洞,我来到了火焰山山脚下。我还想去参观一下高昌故城和阿斯塔那古墓群。昌故城的城墙高10米、厚度也有5米。当地居民在此凿出洞穴,安上一个罩棚,内壁刷上白灰,建成居所。

找不到入城的进口,我就从矮房之间的胡同走进去了。走到尽头,看到一段通往屋顶的土制楼梯。几经攀爬,终于到达高昌故城最高点。放眼望去,城内景况一览无遗。

太阳刚刚沉入地平线之下,斜晖夕照下的大漠苍茫无垠,让人浮想联翩,像是遨游历史长河。城内面积超过100公顷,长期的风吹雪侵,地面已经坑坑洼洼。有一处像是王宫的遗址,巨大的支柱以及壁刻依稀可见,可以想象他们曾经的威势。原来这就是高昌古城的遗址,它历经了长达1300余年的变迁,却在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走在高昌城中,我感受到一种不可违的自然规律——这些人为的历史痕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消失,回到一无所有的原始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发明创造”对地球来说,可能毫无用处。它们一旦被人们弃置不用,就会慢慢消失。曾经那么繁华的千年古城如今也残破不堪。

第二天,我走到了吐鲁番。

吐鲁番的景点都在郊外,游客们可以乘坐旅行社安排的大巴车过去。吐鲁番市区东偏南约40公里处的戈壁沙丘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这就是阿斯塔那古墓群。据管理员说:这里是古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以葬汉人为主,同时也葬有突厥、匈奴等中国少数民族的居民。“阿斯塔那”为维语“京都”之义,“哈拉和卓”则是传说中怒斩恶龙为民除害的维吾尔古国勇士的名字。这两处现在已分别成为当地两个相邻村庄的名字。

还有一处景点是柏孜克里克的千佛洞,是佛教石窟寺有名的遗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