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雅言(中华雅文化经典)(累计销售百万册的“中华雅文化”丛书又于2019年添新成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22:19:29

点击下载

作者:项穆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书法雅言(中华雅文化经典)(累计销售百万册的“中华雅文化”丛书又于2019年添新成员)

书法雅言(中华雅文化经典)(累计销售百万册的“中华雅文化”丛书又于2019年添新成员)试读:

沈思孝序

[1][2][3][4]

余故善项子京,以其家多法书名墨,居恒一过展鉴,时[5]长君德纯每从傍下只语赏刺,居然能书家也。余笑谓子京曰:“此郎异日故当胜尊。”及余窜走疆外,十余年始归,德纯辄已自负能书,又未几而人称德纯能书若一口也。余始进而语之曰:“以君名地慧才,[6]视取荣泰犹掇之耳,奈何早自割弃,以一艺自掩,不见右军以书掩[7][8]生平为后来惜乎?”德纯曰:“假令作素王优孟,与命争不可[9]知,孰若为墨卿优孟,与艺争可必得也。且右军一时所称,立节则[10][11][12][13]卞忠贞,相业则王茂弘,再宁沦鼎则陶长沙而已。然三人者,固不若右军以书故在人人吻间,不掩右军,孰大于是。”其辨达类如此。大都德纯书于晋、唐诸名家罔不该会,第心摹手追者逸少,即稍稍降格,亦不减欧、虞、褚、李。故其于《兰亭》《圣教》,必[14]日摹一纸以自程督,虽猛热沍寒不暂休顿。尝谓人曰:“比来静坐,[15]如闻泥丸中有呼右军者。此犹昔人梦见伯英,亦神会之一验也。”[16]因著《书法雅言》一卷,上下千载,品第周赡,进乎技矣。至若[17][18][19][20]放斥苏、米,诋落元镇,更定笔阵数语,乃顷近书家不[21]敢道者。又自以为倘使此终葆秘,后有元常其人,必当捶胸呕[22][23]血,别生仲将之亹,遂乞余叙而传之。余亦便为舐笔,庶以合[24]语子京者之右券。秀水沈思孝叙。█〔唐〕冯承素《兰亭序摹本》

唐代书法家冯承素的传世摹本,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故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兰亭序》。该版本据说最得王羲之神韵。项元汴在神龙本《兰亭序》引首、前后隔水、骑缝,疯狂盖上他各式各样的图章,粗略算来,竟多达50多个。【注释】

[1]故善:老朋友。

[2]项子京:项元汴(1525—1590年),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精于鉴赏,好收藏金石遗文,法书名画。藏书皆精妙绝伦,史称“三吴珍秘,归之如流”,对法书名画、古玩彝鼎的鉴别精到,过眼即识真赝。因其喜好在古籍书画上累累钤盖图章,曾受到书画收藏家的讥评:“钤印累幅,犹如聘丽人却黥其面。”

[3]居恒:平时常常。

[4]一过:过往。

[5]赏刺:鉴赏和批评。

[6]荣泰:荣华富贵。

[7]素王:古代道家称有王者之德,但不居王之位者为素王。汉以后的儒家认为孔子修《春秋》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故称“素王”。

[8]优孟: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荆州人。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9]墨卿:墨的戏称。苏轼《万石君罗文传》:“是时墨卿、楮先生,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欢甚,时人以为文苑四贵。”文中的四人为毛纯、罗文、墨卿、楮先生,各指笔、砚、墨、纸。

[10]卞忠贞:卞壸(k^n)(281—328年),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市)人。东晋名臣、书法家。东晋时任太子中庶子,转散骑常侍,侍讲东宫。太宁元年(323年),迁吏部尚书。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以礼法自居,纠正当世,不畏强权。在平定苏峻叛乱中父子三人英勇就义。苏峻之乱平定后,朝议追赠卞壸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荣衔,谥号“忠贞”。█〔宋〕马远《王羲之玩鹅图》

此图中王羲之倚松而坐,莲渚之中,两只白鹅正在水中嬉戏。█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最早由唐初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

[11]王茂弘: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邪(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咸康五年(339年)去世,年64岁。成帝举哀,追谥“文献”。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12]沦鼎:政治动乱,王权沦没。伦,沦丧没落。鼎,古代中国用来烹煮和储存肉类的器具。传说大禹治水后铸有九鼎,鼎后来就成为权力、政权的象征。

[13]陶长沙:陶侃(259—334年),字士行、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东晋名将。陶侃出身贫寒。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年76岁。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14]程督:对于赋税、工程、学课等的监督。唐代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将及物也;其程督非务乎一切,必将经远也。”宋代叶适《丁君墓志铭》:“于是时希亮年已长,自悔少学不力,竭昼夜读书为文,不啻如严父师在旁程督之。”明代宋濂《重建龙兴奥源寺记》:“于是伐木于林,攻石于山,徵瓦于陶……大师躬程督,几忘食寝。”

[15]泥丸:大脑,道教脑神的别名。道教以人体为小天地,各部分皆赋予神名,称脑神为泥丸。《黄庭内景经·至道》:“脑神精根字泥丸。”梁丘子注:“泥丸,脑之象也。”明代宋濂《陈彦正丹室铭》:“阖辟泥丸,天行空飞。”

[16]周赡:完备,周全。《周书·武帝纪下》:“诏曰:‘其鳏寡孤独,寔可哀矜,亦宜赈给,务使周赡。’”《隋书·食货志》:“于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置盐官以煑盐,每岁收钱,军国之费,得以周赡。”唐代刘知几《史通·叙事》:“《周书》称‘前徒倒戈,血流漂杵’,《虞书》云‘四罪而天下咸服’,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 项元汴天籁阁印

项元汴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所藏古器物图书甲于江南,海内珍异十九多归之,极一时之盛。项元汴曾获一古琴,上刻“天籁”两字,故将其储藏之所取名“天籁阁”,其所藏历代书画珍品,多以“天籁阁”等印记识之。█ 项元汴家珍藏书画

[17]诋落:批评数落。

[18]元镇:倪瓒(1301—1374年),元代画家、诗人,字元镇。他是一位个性较为独特的书画家,具有一种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

[19]笔阵:比喻书法,谓作书运笔如行阵。

[20]顷近:近代指明代中期。

[21]元常:钟繇(yáo)(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有一次,他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22]仲将:韦诞(179—253年),字仲将,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擅长各种书体,三国魏书法家、制墨家,太仆端之子,官至侍中。伏膺于张伯英,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题署尤精。韦诞的书法特点是如龙盘虎踞、剑拔弩张。

[23]亹(mén):指峡中两岸对峙如门的地方。《诗经·大雅·凫鹥》:“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随城侯赵不虞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攻辰吾先登石亹,侯七百户。”颜师古:“山绝水曰亹。” 引申指门。元代张可久《折桂回·徽州路谯楼落成》曲:“小阑干高倚长空,壮观山城,仿佛天宫,亹徧画鼍。”

[24]沈思孝:明代官员,嘉兴人。著有《陆沈漫稿》《继山草堂集》《秦录》《晋录》。其中《秦录》《晋录》多记秦晋等地的形胜风土,对了解明代秦晋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有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并传于世。█ 〔元〕倪瓒《虞山林壑图》

作品创作于1371年,是作者和友人伯琬高士同游常熟虞山后而作,为纸本立轴,作品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宋〕苏轼《洞庭春色赋》

此赋笔意雄劲,姿态娴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译文】

我和项子京有多年交情,因为他家里收藏了很多书画名家真迹,所以平时常常到他那里欣赏品鉴,当时项子京的长子项穆也在,时常只言片语参与评价,往往切中要害,很有见地,超过一般的书家。我笑着对项子京说:“这孩子将来必然会超过你。” 等到我奔赴边疆十余年归来时,项穆对自己的书法已经非常自信了,又过了不多时间,项穆的书法获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我就对他说:“以你的名望地位,还有智慧才干,到朝堂上获取功名富贵还不是唾手可得吗?怎么现在就不思进取,只是专注于书法艺术呢?没看到王羲之依靠书法来告慰生平不得志的遗憾而为天下人所叹息吗?”项穆说:“假如要做孔门的圣贤,这要与命抗争,成功与否不得而知。如果要做笔墨的佼佼者,在艺术上竞争,我自信一定能成功。和王羲之同一时代被称颂的还有气节方面的榜样卞壸,做丞相的王导,平定叛乱、安定国家的陶侃这三个人。然而此三人仍然不如王羲之因为书法的缘故时时被人们提起和赞美,可见什么事情能超过书法呢?”由此可见项穆的才辩。项穆虽然对晋唐名家皆有学习,但用心揣摩,追随仿效的只有王羲之,即使降一等也不会低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所以他每天必定要临摹一张《兰亭序》或《圣教序》来督促自己,虽隆冬酷暑也丝毫不间断。曾经对人说:“近来静坐,脑海里似乎听到有人在喊王右军,这就好像是古代有人梦见张伯英,也是神交古人的一个明证啊。”所以写成了《书法雅言》一书,上下千年,品评了一遍,已经超过了对书法技艺的要求。至于书中批评苏东坡、米芾,攻击倪瓒的书法,以及更定书法的一些言论,都是近来的书法家所不敢说的。又觉得如果把他的这些发现和成果都秘藏起来,恐怕有像钟繇那样的后来人又要捶胸呕血,恨不生在韦诞之家了。就请我为这部书作序以传给后人。所以我就把这篇序言写在项子京的后边。秀水沈思孝序。█ 〔明〕项元汴《山回松深图》[1]

书统

到了唐代,书法家们追求用笔的力度和法度的谨严,其偏激之处在于太过严厉和刻板。宋代的人们追求圆妙的趣味和精神的自由,其失误在于放纵过多而失去分寸。元代的书家追求性情的文雅和优美的体势,但又缺少了柔弱之气。[2]

河马负图,洛龟呈书,此天地开文字也。羲画八卦,文列六爻[3][4][5],此圣王启文字也。若乃龙凤龟麟之名,穗云科斗之号,篆籀[6][7][8][9]嗣作,古隶爰兴,时易代新,不可殚述。信后传今,篆隶焉[10][11][12]尔。历周及秦,自汉逮晋,真行迭起,章草浸孳,文字菁华,[13]敷宣尽矣。然书之作也,帝王之经纶,圣贤之学术,至于玄文内[14][15][16]典,百氏九流,诗歌之劝惩,碑铭之训戒,不由斯字,何以[17][18]纪辞?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夫投壶射矢,[19][20][21]犹标观德之名;作圣述明,本入列仙之品。宰我称仲尼贤于[22][23][24]尧、舜,余则谓逸少兼乎钟、张。大统斯垂,万世不易。第唐贤求之筋力轨度,其过也严而谨矣。宋贤求之意气精神,其过也纵而肆矣。元贤求性情体态,其过也温而柔矣。其间豪杰奋起,不无超越寻常。概观习俗风声,大都互有优劣。我明肇运,尚袭元规,丰、[25][26][27]祝、文、姚,窃追唐躅,上宗逸少,大都畏难。夫尧舜人皆[28]可为,翰墨何畏于彼?逸少我师也,所愿学是焉。奈自祝、文绝[29][30]世以后,南北王、马乱真,迩年以来,竞仿苏、米。王、马疏[31]浅俗怪,易知其非;苏、米激厉矜夸,罕悟其失。斯风一倡,靡不可追。攻乎异端,害则滋甚。况学术经纶,皆由心起,其心不正,[32][33][34]所动悉邪。宣圣作《春秋》,子舆距杨、墨,惧道将日衰也,其言岂得已哉?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则曰“人正则书正”。[35][36]《取舍》诸篇,不无商、韩之刻;《心相》等论,实同孔、孟之思。六经非心学乎?传经非六书乎?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37]所以闲圣道也。子舆距杨、墨于昔,予则放苏、米于今。垂之千秋,识者复起,必有知正书之功,不愧为圣人之徒矣。█ 河图洛书【注释】

[1]书统:书法之正统,或者说是作为承载世道人伦思想的书法之道。

[2]河马负图,洛龟呈书:《易经·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为龙马背负着河图从黄河里出现,神龟从洛河里出来,呈献了洛书。河图洛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先民辉煌的文化成就,后世的易经八卦系统都来源于它,所以河图洛书历来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3]羲画八卦,文列六爻:伏羲创造了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皆为三爻,周文王在此基础上增加三爻,成为六爻,并演绎成六十四卦。

[4]龙凤龟麟:战国时期主要出现在长江流域的富有装饰效果的文字,文字描摹龙凤龟蛇的体态,曾经流传了100多年。

[5]穗云科斗:穗云,类似谷穗或云图的文字;科斗,西汉时期,孔庙墙壁发现的古书,文字形态接近蝌蚪,因名蝌蚪书也叫科斗书。

[6]篆籀:“大篆”和“小篆”。

[7]嗣:接续,继承。

[8]爰:于是。

[9]信(shēn)后:传递到后代。信同“伸”,传递。█ 伏羲先天八卦图

[10]逮:至,到。

[11]章草:即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12]浸孳:浸,逐渐;孳,繁殖。

[13]玄文:指汉代扬雄的著作《太玄》。汉代扬雄《法言·问神》:“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唐代陆龟蒙《纪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14]内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宋代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

[15]百氏:诸子百家。唐代韩愈《读〈仪礼〉》:“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

[16]九流:中国古代对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个学术流派的总称。

[17]翼卫教经:翼,辅佐辅助。卫,保卫,捍卫。保卫道统纲纪。

[18]投壶射矢: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设置靶场;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箭;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以乐嘉宾,以习礼仪。

[19]观德:观察德行。《史记·乐书》:“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睡虎地云梦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秦〕李斯《仓颉篇》

原是教育学童识字的字书,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又成为小篆书体的样板。

[20]作圣述明:克制欲望,用圣人的标准来修养自己,同时用文字来传承和表彰圣人贤明的品格。

[21]宰我:宰予(公元前522—前458年),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29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22]钟、张:钟繇和张芝,三国时期书法关键性人物,钟繇(151—230年),字符常,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太傅。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他博采众长,兼善各体。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传世。张芝,字伯英,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有“草圣”之称。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冠军帖》《二月八日帖》《终年帖》等刻帖。

[23]大统:这里是指王羲之成为书法的正统。

[24]第:待到。

[25]丰:丰坊,明朝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玩世不恭,不拘法理,性情孤僻。善于书法理论,“五体并能”,有“书学渊博”之称;亦善于临摹前代书法,几乎可以乱真。书法最擅草书。草书《砥柱行》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祝:祝允明(1461—1527年),别名祝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征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文:文征明,又字征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姚:姚绶(1422—1495年)明代官员、书画家。字公绶,号谷庵,又号仙痴。浙江嘉兴大云寺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26]躅(zhuó): 足迹。█ 〔明〕宋克《急就章》

此作为宋克44岁时精心临摹的得意之作,笔势劲健,风貌简古,表现了宋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代表了明代章草书的最高成就。█ 〔清〕喻兰《仕女清娱图册》

此图展现了富贵人家女子投壶的情景,说明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不仅保障了她们衣食无忧,亦为她们提供了种种休闲条件,从而令她们具有多方面的修养。

[27]宗逸少:宗,宗奉。以王羲之为最高取法对象。

[28]祝、文:祝允明,文征明。

[29]王:此处不可考,可能指王问(1497—1576年),明代官员。书法类米芾,又似黄庭坚,点染山水、花鸟皆精。马:马一龙,号孟河,别号玉华子。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为南京国子监司业。以草书见长,取梅花大小错落,无一准则,随性而生之趋势,大小开合不定,俯仰横斜千姿。章法布局上有疏有密,参差不齐,无行无列,自由自在。

[30]苏、米:苏东坡、米芾。在书法上与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31]矜夸:矜持傲慢而夸张。

[32]宣圣:孔子。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33]子舆:孟子,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4]杨、墨:杨朱和墨子。杨朱(约公元前450—约前370年),字子居,魏国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主张贵己重生,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 〔三国〕钟繇《淳化阁帖宣示表》

著名小楷法帖,原为三国时魏钟繇所书,真迹不传于世。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都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明〕丰坊《自书卷》

此卷书法得二王笔意,多用枯涩笔,腕力沉着,然稍乏韵致。

[35]《取舍》:与后面《心相》同指作者本文中的《取舍》《心相》篇。

[36]商、韩:商鞅、韩非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37]闲:栅栏,防御,这里引申为保护。【译文】

龙马背负着“河图”从黄河里出现,神龟呈献了“洛书”从洛水中出现,这就是天地宇宙在向人间开启文字。伏羲一画开天,创造了先天八卦系统,周文王在此基础上增加三爻成为六爻卦象,演绎出了六十四卦系统,这就是圣贤的王向天下传播文字和文明。至于说那些龙书、凤书、鸟书、虫书、穗书、云书、蝌蚪书等名号,还有大篆小篆的兴起,古隶书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和新兴事物的纷繁驳杂造成的书体类型难以全面记录。但是真正能够传递到后世的却只有大小篆和隶书。从周到秦,从汉到晋,楷书、行书相递兴起,章草也渐渐发展,文字所能展现出的无穷魅力,铺排和传扬得也极尽全面和广泛了。然而书法的写作,在帝王这里是为了经营管理国家,在圣贤那里是教化人心。至于类似扬雄的文章和佛家的经典教义,诸子百家的诗歌碑铭,他们的劝导与惩戒,不借助于文字,又如何能记录他们的思想呢?所以说书法的功用实则可以与天地一样长久,并且有着辅助保障和保卫维系社会秩序的礼教与圣人经典的地位。

投壶射箭这样的娱乐,还要夸许说可以从中观察人的品性道德,而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地书写来阐述圣明之道的人,本来就应该列入神仙的品级。宰我认为孔子比尧舜还要贤明,我则说王羲之可以兼容钟繇和张芝两家的优势而为最高典范。从此书法的正统书体和审美体系就树立起来了,并且将万世不变。到了唐代,书法家们追求用笔的力度和法度的谨严,其偏激之处在于太过严厉和刻板。宋代的人们追求圆妙的趣味和精神的自由,其失误在于放纵过多和失去分寸。元代的书家追求性情的文雅和优美的体式,但又失之于柔弱。这期间也有一两个豪杰之士奋勇开拓,但总是沾染时代习气,不能脱俗,总是优劣互见,不能出类拔萃。我大明朝奠定基业之初,仍然沿袭元朝的规范法度,虽然有丰坊、祝允明、文征明、姚绶等几个大家极力跟踪唐代的脚步,以王羲之为学习目标,但最终还是有畏难的情绪,而大家经常说人人可以为尧舜,尧舜都可以当,那又为什么害怕书法的难呢?王羲之是我的老师,是我所乐意学习的。怎奈何从祝允明和文征明绝世之后,南北方的王问和马一龙搞乱了楷书;近年以来,社会上的人又竞相去学习苏东坡和米芾的书法。王和马的书法浅陋、俗气又怪异,很容易让人们看出他们的不对,而苏、米两家偏激夸张,却很难让人们悟出来他们的失误。这个风气一流行起来,就很难回来了,如果再致力于去学他们,则更加有害了。█ 〔明〕祝允明《杂书诗》

祝允明此《杂书诗》卷为自作诗,以楷、行、草(三体)书之。笔法沉着凝重,点画明净,多有古意,与其以往草书纵横驰骋、多字连属略有不同。此卷正值祝氏书法艺术成熟时期,故楷法精严,行书爽畅,草书飞动,体现了祝允明诸体皆能的艺术造诣。

况且所有的学术思想和管理天下的伦理道德和制度规范都是由人的心灵智慧发展而成的。如果心术偏斜,则由此建立起来的所有思想、制度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孔子撰写《春秋》,孟子排斥杨朱和墨子的学说,就是担心人间的大道会被异端邪说影响而衰落啊。所以他们才开坛讲学,著书立说,孜孜不倦地向社会传播他们的思想。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而我要说“人正则书正”。这篇文章后面的《取舍》等诸篇,并非没有类似商鞅和韩非子那样的刻薄,但《心相》等篇中,是准确地运用孔孟的思想来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难道不是心学吗?传承这些经典难道不是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才能实现吗?端正书法之道就是端正世道人心,端正人心也是为了捍卫圣人之道。孟子批评排斥杨朱和墨子正如我在书法上批评苏东坡和米芾这样的事,就是放在千年以后,真正的有识之士再来评价这件事,必然能感受到我端正书法的功劳,并称赞我不愧是圣贤的门徒啊。█ 〔宋〕苏轼《题王诜诗帖》

苏轼为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记述了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然仍醉心于诗词,有世外之乐。该帖笔丰墨满,结体长短交错,纵横抑挫,富有动感。虽是叙事而兼有议论,充满感情色彩,是为知己而作。【延伸阅读】

历史上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和推论:

其一是文字始于结绳说。《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许慎《说文解字·叙》也有“接绳而治”的说法。郑玄《周易》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西南边陲云南还有结绳记事的情况存在。

其二是文字来源于契刻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契刻。

其三是文字始于八卦说。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代郑樵《通志·六书略》:“坎、离、坤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坎卦从而后成‘水’,离卦必从而后成‘火’,坤卦必从而后成‘川’。”按郑樵的说法,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

其四是仓颉造字说。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汉代,仓颉被神话。《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各朝代都有新字,后一朝代的字数比前一朝代的字数逐渐有所增多,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

其五是“河图洛书”说。河出图、洛出书,并由此产生了易经八卦系统,从而衍生了文字。这是本文作者所采信的起源论。其实这只是初民的神话,它可能反映文字或先于文字的某种符号最先发生在河洛一带。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古文字)从广义而言,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地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古文(古文字)包含甲骨文与金文,甲骨文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定型的文字。

甲骨文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用朱墨书写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 〔明〕王问《五律诗扇》

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作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史籀对文字学的贡献最大。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是为大篆。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又有称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整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象形性比较少。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

后来小篆向隶书演变,最显著的变化是婉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的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隶书因其字大多数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同时也有富有优美或奔放风格的隶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著名的颜柳欧赵四大楷书,还有初唐的虞世南、褚遂良,中唐的智永等。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飞动的审美体验。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琅邪临沂人。领右将军故称王右军。其书法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中和之美的代表。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首推王献之。后来梁武帝萧衍则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历史上学王羲之的高潮在唐,因为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其作品,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 ,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 商甲骨文

甲骨文字虽不以追求艺术美为目的,但却因为这种无意识而不自觉的成为了艺术美,因其古拙而令人推崇。

本文批判的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朱。杨朱学派客观现实地阐述了人本的发展意义,在战国时代影响很大;孟子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人不归杨,则归墨”。无著述流传,其言论事迹散见于《孟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它的主旨是从个人本位出发,提倡“贵己”“为我”“轻物重生”,视个人感官的物质利益高于一切。孟子以杨、墨作对比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抨击“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韩非亦批评这一派人为“轻物重生之士”(《韩非子·显学》)。而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儒家并称“显学”,他们同时受到了儒家的严厉批评和攻击。█ 〔元〕赵孟 《人骑图》

赵孟 不仅是一位书法家,在绘画上也颇有造诣。图画一着唐装之文官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着意表现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稳的个性。描法近铁线描,劲健细挺,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更多地汲取了北宋的笔韵。

墨家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另一方面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主张“ 闻之见之 ” “取实与名”。后期墨家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书法发展到北宋,渐渐形成一种新的书法思潮,即后人所谓的尚意书风。清代梁巘的《评书帖》曰:“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康熙年间,江苏金坛人王澍在《翰墨指南》中云:“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道光年间的周星莲在其《临池管见》中对以上说法做了形象的比喻。他说:“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人皆知之。吾谓晋书如仙,唐书如圣,宋书如豪杰。学书者从此分门别户,落笔时方有宗旨。”宋代书法的所谓“尚意”,就是注重书家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注重主观的发挥与个性的张扬,强调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但是这就要求书家必须具备相当的哲学修养。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苏轼作为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其在哲学修养上有着极深的造诣。苏轼认为,书家要通过书法作品表现“道”,不能是直接的,只能是间接的。而书法点画之间,相形万物,最适于体现道。宋代书法同时还要求书家高尚的人格情操,因为书法是表现书家心灵世界和审美情趣的。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这就要求书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品位,追求高尚的审美趣味,力戒俗气,方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书法作品。宋人书法创作的尚意取向,更加注重了书写者主体的感觉、意志、情感、学识等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从而把书法推向了一个更具有创作自由、更具个性化特色、更具时代精神的艺术空间。这其实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它仍然以新的形态延续着汉字创生以来所蕴含并孜孜以求的优雅之美、雄健之美。█ 〔宋〕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卷》【名家杂论】

中国古代书法家或者是书论家都有极高的哲学、文学、史学修养,这得益于中国古代绵延有序的通识教育的成就。这种模式要求学者文史哲兼修,文武并重,更特别注重修身,不断提高人格的修养,强调知行合一。这就为他们将来从事各种学术、艺术研究以及从事各种社会管理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渊博的学识基础,这与现代欧美高等教育思想暗合。因此项穆开篇就讲书法的核心问题——书统,也就是要用儒家尽善尽美的学术思想作为统摄书法审美的核心思想。作者开宗即提出了河图洛书是文字的源头,叙述了明朝中期以前的各代书法的优劣之后,鲜明地确定了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作为书法正统的核心观点。他严厉地批判了宋代的尚意书风,批评了明代吴门四家之后的时代书风,因为他们都背离了书法的道统王羲之,背离了王羲之富含儒家道统思想的中庸和谐的美学思想。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是必然沿着不断解放个性,不断实现个人价值,不断追求差异化的趋势向前演进的,这就必然导致书法艺术沿着不断远离质朴,趋向妍美的方向前进,就是古代书论家常常哀叹的“古质而今妍”。实际上王羲之在质朴上就不如钟繇,而妍美过之,而王献之质朴不如王羲之,而流美过之。作者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敏锐地看到了书法对人心的巨大影响,所以才不遗余力地要将书法提高到影响世道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上来了。由此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传统知识分子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 〔明〕董其昌《仿古山水册》

古今

“飞白书”是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缺墨的枯笔写成,别有一番风韵。这种特殊的书体,是东汉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发明的。蔡邕,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文姬的父亲。他的隶书结构严谨,点画有俯有仰,富于变化,素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美誉。[1][2][3][4]

书契之作,肇自颉皇;佐隶之简,兴于嬴政。他若鸟宿[5][6][7][8]芝英之类,鱼虫薤叶之流,纪梦瑞于当年,图形象于一日,未见真迹,徒着虚名,风格既湮,考索何据。信今传后,贵在同文;[9][10]探赜搜奇,要非适用。故书法之目,止以篆、隶、古文,兼乎[11]真、行、草体。书法之宗,独以羲、献、萧、永,佐之虞、褚、[12][13][14]陆、颜。他若急就、飞白,亦当游心,欧、张、李、柳,或可涉目。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初规后贤,冀追前哲,匪曰生今之世,不能及古之人,学成一家,不必广师群妙者也。米元章云:[15]“时代压之,不能高古,自画固甚。”又云:“真者在前,气焰慑人。”畏彼益深。至谓:“书不入晋,徒成下品。”“若见真迹,惶恐杀人。”既推二王独擅书宗,又阻后人不敢学古,元章功罪,足相衡[16]矣。噫!世之不学者固无论矣,自称能书者有二病焉。岩搜海钓之夫,每索隐于秦汉;井坐管窥之辈,恒取式于宋、元,太过不及,[17][18]厥失维均。盖谓今不及古者,每云今妍古质;以奴书为诮者,[19]自称独擅成家。不学古法者,无稽之徒也;专泥上古者,岂从周[20][21]之士哉?夫夏彝商鼎,已非污尊抔饮之风;上栋下宇,亦异巢[22][23][24]居穴处之俗。生乎三代之世,不为三皇之民,矧夫生今之时,奚必反古之道!是以尧、舜、禹、周,皆圣人也,独孔子为圣之大成;[25][26]史、李、蔡、杜,皆书祖也,惟右军为书之正鹄。奈何泥古之[27]徒,不悟时中之妙,专以一画偏长,一波故壮,妄夸崇质之风。[28]岂知三代后贤,两晋前哲,尚多太朴之意。宣圣曰:“文质彬彬[29],然后君子。”孙过庭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审斯二语,[30]与世推移,规矩从心,中和为的。谓之曰天之未丧斯文,逸少于今复起,苟微若人,吾谁与归?【注释】

[1]书契:文字。书写的文字和刀刻的文字。

[2]肇:开端。

[3]颉皇:仓颉,黄帝使仓颉写鸟迹为文,作篆书。

[4]佐隶:即隶书。《晋书·卫恒传》:“鸟迹之变,乃惟佐隶。”

[5]鸟宿芝英:鸟,鸟书,周文王时赤雀衔书集户,武王时丹乌入室,以二祥瑞作鸟书。宿,转宿篆,《史记·宋世家》:“宋景公时,荧惑失度,公惧,修德,荧惑退舍,于是司马子韦作转宿篆,象莲花未开。”芝英,芝英书,唐代韦续《五十六种书》:“芝英书者,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

[6]鱼虫薤叶:鱼,鱼书;虫,虫书,虫书者鲁秋胡妻浣蚕所作,亦曰雕虫篆书;薤叶,薤叶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鸟虫书,所以书幡信(符节之类)也。”清代段玉裁注:“鸟虫书,谓其或象鸟,或象虫,鸟亦称羽虫也。”春秋战国时已有此种文字,多用于兵器。汉代瓦当、印章中亦有发现。东周时多刻于兵器上。秦书八体中有“虫书”,新莽六书中有“鸟虫书”,用于旗帜、符信,也作印章文字。

[7]纪梦瑞:记叙梦中的情景或获得的祥瑞创造文字。唐代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之四十五》:“蛇书者,鲁人唐终梦蛇绕身,寤而作之。”《宋书·符瑞志上》:“燧人氏没,伏羲代之受《龙图》,画八卦,所谓‘河出图’者也,有景龙之瑞。”

[8]图形象:指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明先天八卦。█ 〔晋〕王献之《东山松帖》

王献之行书《东山松帖》为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此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

[9]赜(zé):深奥、玄妙。

[10]古文:古文字,这里是指狭义的,篆书隶书之前的各种文字。

[11]羲、献、萧、永:四个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萧子云、智永禅师。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萧子云(487—549年),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齐高帝萧道成之孙。26岁写成《晋书》,善效钟元常(钟繇)、王逸少(王羲之)之书,被梁武帝赞为“笔力骏劲,心手相应。巧逾杜度(东汉草书家),美过崔实,当与元常并驱争先”。智永,王羲之第七代孙,本名王法极,字智永,号“永禅师”,书宗王羲之,学书30年足不出户,学成后书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广为流传。

[12]虞、褚、陆、颜: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颜真卿。

[13]急就、飞白:《急就章》和飞白书;《急就章》是章草的代表,飞白书,相传为蔡邕所创。

[14]欧、张、李、柳:欧阳询、张旭、李邕、柳公权。

[15]自画:自我禁锢。

[16]岩搜海钓:在岩石上搜求,在海上钓鱼,比喻喜欢猎奇的审美癖好。

[17]厥失维均:其失误都是一样的。█ 〔唐〕欧阳询《张翰帖》

行书《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