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情绪的力量(你的生活方式,与你如何对待情绪垃圾息息相关。日本情绪管理大师告诉你如何时刻保有积极好情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09:35:56

点击下载

作者:[日]有川真由美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整理情绪的力量(你的生活方式,与你如何对待情绪垃圾息息相关。日本情绪管理大师告诉你如何时刻保有积极好情绪!)

整理情绪的力量(你的生活方式,与你如何对待情绪垃圾息息相关。日本情绪管理大师告诉你如何时刻保有积极好情绪!)试读:

前 言

你是否有过无法整理好自己情绪的时候?

是否有过对自己的情绪无计可施,只能任其左右的时候?“心情烦躁,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生了一肚子气,听不进对方的意见。”“提不起干劲来,没法好好工作。”“焦虑万分,不能冷静地行动。”

……

虽然心里明白要怎样做,可就是会被情绪牵着走,我能体会这种感觉。因为情绪不会撒谎,而且它拥有足以控制我们的巨大力量。

即便想要改变情绪,它也不是能轻易改变的。我们在失去理性的时候,甚至会连想调整情绪这件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一味为情绪所累。因此,一旦落入消极情绪的沼泽,便无法轻易脱身,这种状况会三番五次地出现。

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人生能否过得顺遂,如果说全取决于情绪,或许也不算言重。决定我们人生的,不是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要用怎样的态度去接受它们。想要完全活出自我而顺着感情走,就会与现实或周遭的人产生摩擦。如果想要协调好自己与周围和现实的关系,就必须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那些人生顺利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协调自己的情绪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对于自己的情绪,不要掺杂着情绪来整理,对现实就要以“啊,那又如何”这种云淡风轻的态度去面对。找到了避免消极情绪加深的方法,就不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进而可以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相反,那些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者的共同点是不懂得整理自己的情绪,无法妥善解决自己的情绪和现实间的矛盾,便无法继续前进。这些人可能拥有难得的能力和特质,却不能好好将其发挥出来,实在是很可惜。

我们认真地考虑“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的时候,就必须整理好自己的消极情绪。整理情绪意味着维持本心,并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因此,便不可放置情绪不管,而要靠自己的意志积极地推动对情绪的整理。

这算是一个小窍门。其实,学会与自己的情绪相处的方法可以说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技能,甚至比任何工作技能或成功学技巧都重要。整理情绪的不同方式会改变我们工作、与人相处的模式以及生活方式。

为自己的消极情绪所困,任其左右的人生,和把自己的情绪整理好,收获喜悦、快乐、幸福的人生,你要选择哪一种呢?

这本书会告诉大家整理情绪的重要性。在所有情绪之中,“愤怒”可能是最难整理的一种。我们会从“生气”开始,从它会给我们造成多大损失说起。有川真由美2011 年 10 月第 1 章不生气的理由生气的时间成本不要把时间花在生气对象身上

说到“生气”这件事,我不由想到,现在暴躁易怒的人不知为何越来越多了。

爱生气的人在人生中太吃亏。第一个原因是,生气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因为生气会使时间白白流失,还会让自己感到痛苦。

假设你被上司用侮辱性的话骂得狗血淋头,因此满心怨气,此后就连看到上司的脸都觉得很烦。之后,上司交给你一件工作时,你会不由得显露出不情愿的态度问:“咦,这个现在就要吗?”你不光在公司时火冒三丈,回到家后还会暴饮暴食,此时,你又回想起上司的其他不好:“说起来,他之前也……”于是又给怒气火上浇油了。这样的状态简直是对自己的二重和三重折磨。“真讨厌,明天都不想去上班了……”

带着这样的怒气过日子一定很累吧。不过,在事情变成这样的过程中,希望你一定要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再怎么生气也不会因此拿到一分钱,而此时那个上司却不痛不痒。他不会有一丝丝的罪恶感,说不定这时候正在家里看着综艺节目捧腹大笑,或者正在小酒馆里聊着闲天。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怒火冲天,为此痛苦着,不觉得这样很傻吗?

可是,这些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对方的问题。

不要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方身上了。有时间去生气,还不如去看看有意思的电视节目,或者和好朋友一起聊聊恋爱的话题,开心地笑一笑。不要再思考对方的事情了,一分一秒都不要去想,这样不是更好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竭尽全力用最快乐的心情度过每一天,拥有最幸福的日子。而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感受到幸福的能力会消失。

如果你希望珍惜有限的时间,就一定要驱散无意义的愤怒情绪。如果你感到自己又要回想起过去的不开心,此时可以轻声提醒自己“生气就输了”。

会输些什么?当然是输掉你自己的人生。生气的体能成本愤怒是破坏性能量,喜悦是创造性能量

生气会让人吃亏的第二个原因是,这种情绪会白白浪费你的能量。

如果无法整理好负面情绪,能量就会被消耗在消极方面。人一生气就会消耗能量,每一个人或许都对此有所体会:如果勃然大怒,与对方争吵起来,最后就会搞得自己疲惫不已;如果咬咬牙努力忍住,也会被一股说不出的疲惫感侵袭。

若是一直无法整理好愤怒的情绪,能量就会一直消耗下去。“愤怒”这种负面情绪,是破坏性能量。如果所有事都能如自己希望的那样发展,那么也就不会有生气这回事了,但生活中有太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因此也就有了愤怒。

愤怒爆发后,如果这些爆发出的能量发泄到别人身上,就会伤害对方。这世上的绝大部分大事件都是愤怒导致的,愤怒甚至会引发战争。如此看来,愤怒实在是可怕。

而比这些更糟糕的是,愤怒的能量甚至会侵蚀自身。怀着自己无法整理的愤怒,有时会伤及身心。愤怒的人总会一直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也无法打起精神来认真做事。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时候还会因此失眠、抑郁,甚至出现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极大的愤怒会给五脏六腑带去伤害,有时甚至会榨干生命力。愤怒非常可怕。

相反,“喜悦”这种正面情绪则是创造性能量。肯定现实,感受到爱,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东西。家庭、工作、恋爱、人际关系、娱乐、学习、生活……在各种领域中,人们正是因为有喜悦才能继续前进。即便有再多的障碍和辛劳、烦恼,只要喜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克服它们,开辟出新的道路。“创造”与“破坏”形影不离,愤怒会把喜悦创造出来的东西接连不断地破坏掉。愤怒会让你在辛苦的创造和培育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若用金钱来比喻的话,喜悦就是存款,愤怒就是借款了吧。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多些存款还是借款呢?

是否要用喜悦来铸造我们宝贵的人生,还需要犹豫吗?生气时会失去判断力愤怒背后是人们的防御本能

一生气就会吃亏的第三个原因是判断力会消失。

听任愤怒情绪的摆布是非常危险的。人在勃然大怒时会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论,因此可能一不留神便会说出不该说的话,或是变得自暴自弃,从而失去自己重要的东西。

假设在工作中被人无心地批评了一句“都是你给大家添了这么多麻烦”,你十分生气,想要反驳对方“等等,怎么就怪我了”,就好像煮开的水瞬间沸腾一样,你可能会反击对方,说“你之前不也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或是放出“既然如此,那我不干了”这种狠话。

愤怒的一个特征就是,一旦因情绪激动而把它表现出来,它便会让自己更加怒不可遏。但是冷静下来后,人们就会忍不住后悔,“也不是什么值得激动的事情”“早知如此当初就不那么说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激动呢?

愤怒的真面目,其实是人们想要保护自己的“防御本能”。

当我们感觉到自己即将蒙受损失时,就会一下子进入战斗模式,想要去攻击和自己敌对的人。我们变得情绪化的时候,会因为想要一心一意保护自己而看不到别的事情。因此,不要把发言权交给感情,不让感情对自己的行动发号施令,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特别是要避免在此时做出重要的决定,或是说出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言论。这时的举动不仅在感情上缺乏说服力,还有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此外,即便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愤怒,攻击他人也会使自己树敌更多。此时,尽力忍耐才是上策。心烦意乱的时候,不要去做任何事,让这样的状态自行过去。等心情平静下来,再来思考怎样做才更好,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你可以阐述自己立场的正当性,但是把自己的压力控制在最小的程度、让工作顺利进行下去才是当务之急。即便要反驳别人,也要等自己冷静下来之后,让自己化身演员,面带微笑地询问对方:“可以请您告诉我怎样做更好吗?”之后再采取行动吧。

而接下来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转机。生气阻碍沟通谁都不喜欢否定自己的人

接下来是一生气就吃亏的第四个原因:会因此无法和他人沟通。

双方在生气时交谈,基本上总会出现分歧,都会去责怪对方,因为那时人们为了保护自己而处于战斗状态。毕竟,人们在气愤地攥紧拳头时自然不能和对方握手。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F 社长,和几个人一起创业,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大楼。这位 F 女士最厉害的地方莫过于不论身处多么紧要的关头,不论面对多么麻烦的人,总能以一句“放手做吧”来应对,女中豪杰一般迅速地开始准备,完全不会浪费时间生气,员工们也因此绝对信赖她。“您开始创业以来从来没有发过火吗?”当有人向 F 社长问起这个问题时,F 社长以爽朗的笑容回答道:“那怎么可能,最开始的时候总生气。不过我后来发现,自己再生气也无法把想法传达给别人,别人也不能理解,这样的话工作不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F 社长说,她在思考“要怎样做对方才能明白”“怎样做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这些问题时,自然便不会再生气,也能听进去对方的话了。

没错,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但是,人们都不喜欢一味坚持己见的人,而人们最讨厌的就是发着火否定自己的人。相反,人们最喜欢那些愿意倾听自己心声的人。每一个人都会认同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愿意听他们的话,相互理解也就由此产生。这虽是浅显易见的道理,人们却不易明白。“只有单方面的理解”这种不平衡的人际关系是不会成立的。

如果真正想“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相互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地好好听进对方的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这样一来,就会明白要怎样说对方才能理解,沟通起来才更有效。

人在生气的时候,理解对方心情的想法便会彻底消失;而奇妙的是,当你打算听听对方的话时,怒火就会熄灭,对对方的积极感情也会随之涌现。这样做不会让事态变得糟糕,下次争吵时,试着说句“你先说”,让对方一步吧。

即便你想以“你错了”来反驳对方,也要抱着“原来你是这样想的”的心态来靠近对方,一直倾听到最后。不过,此时要注意区分对方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如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先说一句“其实我是这样想的”,然后再阐述自己的想法也不迟。易怒的人给他人的坏印象冷静地反观自己

生气让人吃亏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生气会“让自己看起来不幸福”,特别是直接发火的女性,周围人会觉得“看来她日子过得很不好”“一定很孤单吧”,甚至会不禁觉得“这人好可怜哦”。容易激动的人,就会让自己显得很可怜。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和不讲理、爱生气、看起来不幸福的人来往,而是愿意和性格开朗、看起来很幸福的人相处。爱生气的人会认为“我是因为工作生气的,这和私生活没关系吧”,因此又会气上加气,但情绪是和工作、生活紧密相连的。

流露出情绪是一件让人很不好意思的事情,好像这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一样。我有一个易怒的朋友,他因为在别人面前呵斥下属而感到不好意思,整整一周做什么事都很消沉,心不在焉。姑且不论吵架的原因和对方的情况,一旦意识到“别人会怎样看待我”“我怎么会做出这么令人难堪的事情”,人们便会苛责和厌恶自己。听说这个朋友之后只要一生气便会跑去洗手间看镜子里的自己。

相反,也有人是因为不想让人看轻自己,不希望大家认为自己比别人逊色而变得爱生气。有的人一直在用鄙夷的态度对待新人和笨拙的下属,毫不客气地宣泄怒火,“你连这都不会做吗”“凭什么我就得做这个”“要我说,你们都不行”之类的话脱口而出。不知为何,他们总是显得高高在上。

人们动辄就会宽以待己、严以待人,而爱生气的女性则更懂得如何放纵自己、约束他人。会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到周围人身上的女性,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共鸣,但要是别人表示“你也有不对的地方”,她们多半会用“怎么可能”来回击对方,或是回应“真想不到你竟然这么说,算了”,于是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这种人觉得自己可以否定别人,但就是不愿意别人否定自己,自然会被大家疏远。不论是谁都认为自己是最可爱的,自然不希望否定的矛头指向自己。

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人的错误,却很难看清自己的。当你感到自己即将在别人面前发怒,就想一想自己此时看起来是怎样的,养成像看待他人那样看待自己的习惯。等你回过神后,就会发现愤怒已经平息了。生气时无法认清事实人人都觉得自己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愤怒这种现象呢?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思考吧。或许大部分人都没有发现,我们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

认为“不,我才不会无条件觉得自己对”的人有时会生气,认为“我是对的,对方错了”的人总会生气,而觉得“对方是对的,我错了”的人就不会生气了。

我们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以此为衡量标准。看待事物时,如果我们内心不能接受情况与自己的认知不符,就会生气。不过,我们的这一标准只是自以为是的标准而已。

海外旅游刚刚兴起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或者饭店服务员一旦知道我是日本人,就会狮子大开口。我曾在东南亚某个国家旅游,原本五分钟就可以到达酒店,出租车司机却东绕西绕地开了十五分钟。中途我问司机:“开到酒店应该不用这么久吧?”但司机却态度强硬,用粗暴的语气坚持说:“去酒店就走这条路。”最终我不得不支付高出预计三倍的车钱。当我把这件事告诉酒店前台时,他只留下了“您这是被司机骗了啊”这句话和高声大笑而已。“简直不可理喻!”我对那个司机感到很生气,对那个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却哈哈大笑的前台也很生气。除此之外,我还遇到过很多次漫天要价的事情。“这个国家的人都可以这么肆无忌惮地宰客吗?”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愤怒。

可是,当这些事反复发生过几次之后,我明白了,这里的人把东西高价卖给外国人,或许是因为他们有养家糊口的压力。话虽如此,我也不能老老实实地等着被人骗,在了解了事情的缘由之后,剩下的就是和对方进行智慧上的较量了。

现实中隐藏着真实。如果做好了接受现实的准备,就不会太过愤怒,也能找到对策,进而可以继续前进。愤怒是通过自己的标准自创的情绪,是自身的问题。

这或许是个比较极端的事例,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有很多时候,即便是因为“我是对的,是对方的错”而生气,对方也完全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站在对方立场上观察现实,便可以创造出一颗柔软的心,培养出不易慌乱无章的情绪。受害者心态不可有把一切当作咎由自取

对进展不顺利的事情,有的人会马上将其归咎于某个人或事物并因此生气。生气时,他们会推卸责任,“都是谁谁谁不好,我是受害者”,想让自己的举动正当化。但他们自己真的是“受害者”吗?“工资不涨,都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嫁不出去,是因为身边没有好男人。”“这次的策划案没有通过,都怪那谁谁在一旁插嘴。”“迟到是因为下雨导致公交车延误了。”

正是由于这些任性随便的“自认为”,他们觉得自己“才会遇到这种事情”。一旦有了被害者意识,人就容易变得非常可怜。

曾有这样一位遭遇了裁员的合同工 E 先生。“我已经为这家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在这样的年纪也找不到新的工作了。我想都没想过,自己为之勤恳工作还建立起信赖关系的公司,竟然会这么无情地裁掉我。”

在新闻报道中,被裁员的一方是受到了经济不景气的牵连,被当作非常可怜的弱势群体,这的确是一件让人心生怜悯的事。但我希望大家好好思考的是,所谓“合同工”就是有这种风险的职位。现代公司本来就会为了追求利益而裁员,这样做的正当性是另一回事了。

然而,做出这种决定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因为家庭原因或是无法被聘为正式员工等情况则需另议)。“觉得能以合同工的身份一直工作下去,是我自己想得太简单了。我再也不想遇到这种事情了,借此机会多学一些技能,以能在任何地方工作为目标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够这样想,或许就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老实说,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一旦不再把问题归咎于“其他人、事、物的错”,就不会再受每一种负面情绪拘束。

接下来,人生就会迎来转机。因为一旦把原因归咎于别人,一切问题就都是自己无法应付的;但是一旦认为“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我们就能接受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自己的梦想或目标也可能实现。

不要轻易把自己变成可怜的受害者。不论面对怎样的现实,也要说“这样也没关系”,挺起胸膛继续前进。再生气也无法改变他人不如试着改变自己

我们在对别人发火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念头:要是我把话说重一点,没准就能改变对方,我得想想办法。比如,对在家里一直当甩手掌柜的丈夫说“你偶尔也收拾一下家里啊”,或者是生气地对他说“放假的时候你带我出去玩玩也好啊”。

你可能想要告诉对方“你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不好”,或是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状况“我也很累啊”,被逼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或许还会说出“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总之想方设法希望对方有所改变。

这样的行为有了意义。丈夫开始勉为其难地洗碗,或是努力地做家务,但是,一旦过了些时日,多半又会恢复到以前那样的状态。之后便是“到底要我说几次你才明白!”一味重复地发火。

没错,人是无法如此轻易改变的。毕竟,此前的人生就是这样一路过来的,实在没有办法。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人只要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想要改变,就无法改变。即便强硬地要求、强迫对方去做,也只会得到“真没办法”“真讨厌”“真麻烦”的回答。只要这样的“强迫感”还存在,人便不会主动行动。强迫对方去做,只会使其停止思考,招致怠慢与反感。

但是,也不必绝望。我们虽然无法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对方也会随之改变,改变程度甚至会超出你的想象。

对丈夫,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应该告诉他,“要是你能做某事就好了”。随后,哪怕丈夫做得再怎么勉强,也要对他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表达感谢和高兴的心情,甚至是用有点夸张的说法,比如“还好有你在”“要是能一家人一起出去玩肯定特别幸福”。如果平日里能多把夸奖和感谢的话挂在嘴边,一定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而丈夫则会觉得“她这么高兴,那我下次就再这么做吧”,然后就会自己主动去做。人们都想回应认可自己的人的期待。

虽然在我们周围,希望对方有所改变的人要多少有多少,但是不要再为改变对方而努力了,它只会让自己变得疲倦。

同样是努力,不如试着努力把目光放到别人的优点上,夸赞对方,感谢对方。最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安宁。愤怒之下隐藏着其他情绪时常留意,不忘倾诉

有的母亲有时会因为孩子做的一些小事而生气,这种时候,发火的真正原因并不在孩子,而是在其他地方,而且多半是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有了孩子,想工作也工作不了”“丈夫一点都不体谅我”“生活很困苦,想买的东西也不能买”“谁都不明白我的辛苦”……诸如此类。

愤怒是表面现象,其下还隐藏着孤独、寂寞、悲伤、自我厌恶、不安等等无法表现出来的情绪,也有很多自己也没注意到的事;平日里掩盖了真实情绪过日子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契机,都会让这些情绪化为怒火喷发出来。

在电车上被人踩了一脚而狠狠瞪着对方,因为朋友一句无心的话而生气,因为男朋友回复短信慢了就生气……当你变得比平常易怒时,最好要意识到盛怒之下累积的不满。

在不满不断累积、身心疲惫不堪时,人们就会变得更加易怒。尤其是面对孩子或者父母这些不需要客套相待的身边人时,情绪上的盖子就会轻易掉落。特别是一旦开始对处于弱势的孩子发泄怒火,就会变成不易控制的状态;一旦过度,就有可能发展为家庭暴力或是弃养等情况。

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的 H 女士曾经说:“社会上有时会发生把小孩放上好几天不管甚至任其死亡的事件。我特别能理解这样做的母亲。我也在工作、家庭和抚养孩子之间疲于奔命,当我觉得无法再忍受下去的时候,也会突然产生这种想法。”

作为单亲妈妈带着一个孩子,她要不依靠任何人独自抚养孩子,还要身兼三职偿还前夫留下来的债务,H 女士的辛劳想必即将超过临界点。“会不会出现家庭暴力或者抛弃孩子,其实只在一念之间。我也可能做出同样的事情。而我能想尽办法坚持下去,就是因为有人肯听我说话,仅此而已。”

人内心的容量是有限的。要时常留意出现“这些不满还顽固地留在心里”“不满的情绪在逐渐积累”“不能再忍下去了”等情况,最要紧的就是毫无保留地向人倾诉。一个人负担压力而变得烦躁或是努力忍耐都不是明智的做法,拥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对象是生活中的智慧。不受愤怒困扰的人前进的力量会消除愤怒

世上有人几乎不会感到愤怒,或是即便生气也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人大多在几乎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要么就是在不断思考新事物,专注于某些事物。也就是说,他们的内心中充满了喜悦或快乐、好奇心和幸福感,没有任何空间可以让愤怒和烦躁入侵。

我有一位八十多岁的朋友 T,其兴趣是出国旅游。为了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去遍从未去过的地方,一直在忙着查看世界地图,做各种旅行准备,也在非常勤奋地练习英语。我这位朋友一直过着独居生活,腿脚也不方便,不论是在旅游还是生活中都有诸多不便。而最能让 T 高兴的是充盈脑中的未知世界,和要快乐、有意义地度过余下人生的强烈想法。

其他不怎么爱生气的朋友或是在忙着保持自己的方式生活,或是在忙着照顾需要自己帮助的人,或是在满怀干劲地朝着自己的远大志向前进。前进的力量越强,负面情绪就越弱。不过,还有一些愤怒是不能仅靠前进解决的。

我有时也会生气,既会因为身边一些琐事而生气,也会对在公众场合缺少公德的陌生人感到气愤。听到朋友卷入麻烦时会和朋友一样生气,也会对社会问题和自己生气。

不带有时刻准备放弃的心态,想进一步欣赏这个世界,不会感到愤怒,其实是克制自己天性的结果。正因为在按自己的想法看待世界,我们才会生气,那或许是因为其中有着相应的“期待”。

会感到愤怒、悲伤并在其中不断挣扎,这才是人类。我们也许无法让躁动的情绪复原,但是可以去努力整理好它们。这些智慧,我想我们还是有的。转换愤怒的能量负能量也可转为正能量

在前面的小节里我们讲到,愤怒是破坏性的能量。然而改变思考方式后,这种麻烦的负能量也可转换为正能量。

对于将愤怒的能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点,我也有过切身感受。若干年前,我既没有全职工作也没有钱,只是作为短期的合同工辗转于各个职场之间。在那里,工作在最底层的弱者,就是正式员工和老资历的合同工发泄压力的对象,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被骂得狗血淋头,还会不断被人讽刺挖苦。

这真的令人非常气愤。我当然会对这样的人生气,同时也气身处这种立场上的自己。然后,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摆脱这样的地方!”而这变成了把我推向自己向往之处的力量。

或许有的人会因为觉得“这样的公司太过分了,应该救助这些处于弱势的劳动者”而自己创建了一家新的派遣公司,抑或朝着开展政治活动的方向前进。对社会或政府的怒火有时也会发展为大规模的运动,怒火聚集到一起后,就会变成可以改变社会的力量。

有一位女性曾被男友狠狠地抛弃,她的怒火转变为“一定要瘦下来,变漂亮,让他后悔”的誓言,最终她变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美女。不过,听说在她变漂亮以后,想让过去的男友后悔这件事就变得不再重要了。自己变得漂亮是一大收获,但最重要的是她因此收获的自信带给了她对未来的希望,让她从对过去的执念中解脱了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人因为没有学历而被工作拒之门外,从而发誓要开家公司争口气,最终获得了成功。也有的人因为贫穷而无法参加修学旅行①,决定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国外,最终参加了当地主办的海外高中生志愿者活动。

愤怒的能量会转化为干劲与热情,最终变成“结果好就好”的想法。如果能肯定现实,也就能肯定过去的一切了吧。结果幸福的话,就可以原谅过程中的一切。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如果彻底探究愤怒,它最终就会变成恐惧。那么对忍气吞声的恐惧会成为唤起人的力量,变化是否也会随之而来呢?痛快地倾吐情绪创造一个可以容纳自己情绪的场所

我去乡下泡温泉时,进来了三位好像是熟客的老婆婆,她们在那里开起了“坏儿媳批斗会”。“我家的媳妇啊,要是我给孙子买了玩具的话,会叫我不要多管闲事。”“啊呀,我家那个也是。孙子特别喜欢我,肯定特别不高兴吧。”“我家的儿媳妇啊,自己都不会正经做顿饭,还总嫌弃我做的饭。”

诸如此类,“坏儿媳日报”在持续不断地更新着。在这样的地方,通过倾诉心中的情绪,老婆婆们内心的平衡也得以维持,或许等她们回到家,又会为了扮演一个“好婆婆”的角色而做出各种努力。

通过聊天纾解积压的情绪,不仅可以平复心情,在和别人说明情况的时候,也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心情也可以得到改善。

自己一直默默忍耐是不好的。如果没有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身心就会被它损害,抑或把怒气发泄到别的地方。那些在电车上暴躁发火的人也好,在网上匿名谩骂的人也好,那些拿狗出气的人也好,都是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到了不对的地方。

我曾经受理过电器商品的投诉电话。人们会在重复抱怨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愤怒,提一些无理的要求来刁难,最终开启说教模式,有的人最后又激动起来,甚至不禁让人觉得“有必要吗”。身处顾客这一强势立场上发泄怒气,是能体会到一点快感的吧?更何况还是通过电话这种看不到脸的交流工具。面对这样的顾客,只能等他把怒火彻底发出来,直到心满意足为止。

要表示“我明白您的心情”“这样肯定很不容易吧”,像这样一边体谅对方的心情一边聆听对方的责骂,之后对方也会渐渐对发火感到疲惫,而这之后就是成年人之间的协商了。这些勃然大怒的人只有在情绪得到彻底发泄后,或是出于罪恶感,才会补上“其实这也不是你的错”这类安抚的话,毕竟他们的心情已经好起来了。

不过即便如此,把怒火发泄到别人身上仍会给对方带来不快。我们应该找一个可以接受自己情绪、听自己说话的地方,在这里发过牢骚,人的心情就会变得明朗。把郁闷说出来,就好像有人在倾听一样,也不失为发泄情绪的一个窍门。缺乏信赖关系,生气毫无用处爱可以容忍愤怒

我认为,对别人发火后还能获得对方原谅的情况,无非是发火是为了把愤慨的心情告诉对方、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以及双方拥有信赖关系这三种。

因为生气是在告诉对方“是你错了”,是否定对方的行为。面对否定自己的人,不论对方所说的多么正确,人们也无法坦率地接受。

年幼的孩子完全相信父母,即使被父母责骂也能接受。体育教练不论如何训斥运动员,运动员也会跟随教练,因为大家抱着明确的目标——“希望我们队获胜”,而且运动员们对教练都有着绝对的信任。

然而有的人却因为职位、年龄、资历在对方之上,或是因为身为顾客付了钱,或是因为自己发给大家工资等原因,就误以为自己才是站在更高位置上的人,所以生气也无可厚非。人居高临下地看待对方时,就会变得易怒。

不过,这些情况下,发怒者都是利用自己的立场优势占了别人的便宜。被骂的人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因为你说了算吗”。

一旦脱离了这一立场,双方就是平等的。如果两人之间不存在信赖关系,一方却和另一方生气的话,人际关系就会产生裂隙,被责骂的人会感到不能接受,或是自己也陷入自我厌恶之中。

在心意相通的情况下却是可以和对方生气的。上司再怎么严厉地训斥部下,等事情过去,也不会给部下留下阴影,这是因为在双方之间存在着牢固的信赖关系。

在公司内部,有人为了使公司氛围不过于松懈而自己扮黑脸。如果能明白他人或公司的心思,或许就会得到谅解。是的,和对方生气却能被对方谅解,需要的是为了对方着想的爱,而不是为了自己这种自私的原因。

某位七十多岁的著名女作家在给工作带来麻烦时,常年为她工作的秘书就会严厉地批评她:“老师,您这样可不行啊!请您认真点儿。”“会这样说我的人除了她就没有别人了,我得好好谢谢她。”这位作家这样笑着说道。只要带有爱,即便是下属,也可以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发火。你准备对别人生气的时候,首先要确认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因为一点小事崩塌。责备女性前要知道的事女性会判断同性“是敌是友”

女性在看待其他女性时,“自己的标准”会体现得非常明显。

男性会因为对方和自己的性别不同,便认为对方某些地方不能和自己相比;但如果面对同性,则会变得非常严厉,会认为“我做得到,你肯定也做得到”,可是“你为什么会搞成这样”。他们有时便极易动怒。他们不仅会针对某一点,甚至可能会从价值观和品性等方面否定对方。

但是,女性并不喜欢生别人气或者别人生自己的气,特别是同性之间。自古而来,女性的职责就是在男人们外出打猎的时候保持村内和谐,互相协助,把孩子抚养大。因此女性是希望维持和平的。

因此,只有在有着非常牢固的信赖关系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女性发火。如果因为感情用事训斥对方,那么对方也会感情用事起来以保护自己,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毕竟女性是有着丰富感情的生物。

此外,也有些女性会因为对方是同性而表现出敌意。有的人可以坦率地接受男性上司的提醒,但是面对女性上司的提醒时却会心存芥蒂。如果是自己认为其能力和人品值得尊敬的女性上司的提醒,她们会非常轻易地接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对方的缺点便会被放大。

以前,我在服装连锁店工作时发现了一种倾向:在男性当店长的店里女性员工比较多,在女性当店长的店里男性员工比较多。

在女性店长看来,男性员工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要求和提醒,比较容易提供协助,因此录用了他们。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女性店长与女性员工之间有着一种看不见的敌对关系,因此女性员工辞职率高,自然男性员工的比例就会变高。

尽管如此,也有店铺是由清一色的女性员工组成的强大团队,业绩得到了提高。一旦隔阂消失,女性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团结,这就是女性间关系的特点。女性团队比较容易出现极端情况,要么关系冷淡,要么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这说明,女性在面对其他女性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判断“对方是敌人还是朋友”。

所谓的“朋友”则是指可以感到同理心的对象。这并不是指用来发泄情绪的对象,而是一起体会痛苦,齐心协力,有共同感受的对象。

被同样的感受联系在一起,是女性共处之道。或许女性对彼此的差异感兴趣并感到有趣是非常必要的。责备男性前要知道的事女性会判断异性“我喜欢还是讨厌”

不论对方是什么样的男性,女性都会无意识地根据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对方”来做出评判,这种评判的特征便是对自己喜欢的男性非常宽容,对自己讨厌的男性则会严厉以待,毫不心软。这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女性遗传的想和男性配对的 DNA 的影响。

获得女性较强好感的男性,哪怕身上有些小毛病也会被宽容相待,即便做了女性不能容忍的事,女性也会认为“没办法”,不知为何,女性对他就是讨厌不起来,这种人还能得到女性的帮助。

然而,女性在对待自己厌恶的男性时,则会给予他们非常严厉的待遇,严重时会表现出异常明显的冷淡态度,或是无视对方、背地里说坏话等。也许正因为对方是异性,女性才更容易表现出愤怒。

对觉得“女性难以应付”的男性来说,认真工作固然重要,但还是从了解女性内心开始做起更好。

下面要说的是女性责备男性的方法。首先就是不要情绪化。虽然也有“不打不相识”的情况,但人们一旦变得情绪化就无法平和地交谈。女性情绪化的生气和哭闹与男性的粗话或职场暴力一样,可以说是一种犯规行为。如果对方是亲友或者男友这种可以让自己撒娇的对象还好;如果是在工作场合,就会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女性不要一直责怪男性。大多数男性不会像女性一样把“太过分了”或者“不是那样的”这种话一一说出来,而只会自己一个人生闷气,因此有时其想法非常难以理解,因此,不解的女性就会不断地责怪对方。最后,要么是男性一走了之,要么是换成男性发怒。实际上,男性才是想要和敌人战斗、防卫本能很强的一方。如果不能了解“不能再说下去了”这种“雷区”,就会陷入非常糟糕的情况。情绪激昂的男性是认真想要战斗的,最后会导致女性受到严重的伤害,说着“算了吧”并举起白旗投降。女性要注意,责备男性的次数越多,对方越容易暴怒。

在责备男性的时候,给对方留出一点后路才是明智的做法,而且生气也好,责备也罢,记得要在不知不觉间表现出对男性的敬意。男性们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从女性那里得到认同和尊敬,如果能把握这一点的话,我想对于女性的牢骚,男性接受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愤怒的男女之别女性愤怒的根源是“希望被爱”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在恋人或夫妻这样的男女关系之中存在“男性就是强大的,女性就是弱小的”这样一种无意识的想法。二者之间是不对等的。

男性希望自己是个“受女性尊重的男人”,希望自己是个“能让女性依靠的男人”,因此,在其愤怒的根源中存在“想展示出自己强大之处”“希望自己掌握主导权”这样的欲求。易怒的男性心中有着这样的想法:“男人本来就是强大的,就算我这样发脾气也会得到原谅吧。”

一方面,一旦男性被女性唠叨,或是被女性轻视,或是被指摘缺点,就会因为“男性是强大的”这一既得权益受到侵犯而喷发出怒火来。另一方面,追根究底,女性愤怒的根源无非是因为“希望被爱”“希望得到理解”这些欲望。此外,易怒的女性也会因为“女性本来就弱小,男人那么强大,就算这样发脾气也会被原谅的吧”这样的想法而管不住自己的怒火。

也就是说,男性也好,女性也罢,我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放纵着自己,生着别人的气。

女性“希望被爱”“希望得到理解”这样的欲望是非常被动的。女性原本就具有“接纳性”,女性在“得不到男人的爱就无法生存”的现实中度过了千百年岁月,因此有时会无意识地认为“如果他爱我的话应该就能做到”,采取生气的方式来确认男性对自己的爱。女性会通过男性听自己的倾诉、讨好自己、向自己道歉等行为确认对方的确爱自己,一旦如此,心情便会平静下来。

举例来说,一个女人做好了饭等待男人,但是男人却不能来了。男人说明了原因,“因为加班所以来不了了”,并向女人道歉,他以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女人即便嘴上说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心情却并没有因此变好。在下次见面的时候,为了确认对方的爱意,她会反复地询问对方“你最近是不是太冷淡了”“你上次都没看出我剪了头发”。男人无法理解女人现在好像心情不太好的原因,而女人也会一直处于无法释怀的状态。

不过,女性真正的不满在于“希望他能吃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做的饭” “当时非常想要人陪”,如果能把这些想法直说出来,那么双方一定可以互相理解。

男性也好,女性也罢,都不要过度利用“生气”来放纵自己,还是让自己多笑笑吧,如果能体谅对方,那么双方就可以顺利地相处下去了。整理愤怒首先在心里默数到 10

愤怒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情绪。在遭遇到某些打击、发生了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时,怒火瞬间便会涌上心头,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因此,不必认为“我不可以生气,我怎么是个如此小心眼的人”,不必如此否定自己。

但生气之后的整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生起气来、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事态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在这种时候,可以试试下面这几种方法。正确整理愤怒情绪的方法

一、“1、2、3……”在心中慢慢地数到 10

再激烈的怒火,如果能数到 10,都可以被扑灭。接下来可以让自己成为女演员,尽量冷静地用诸如“我知道了”“感谢您赐教”之类的答语回复对方。如果感觉眼泪快要流出来了,可以用“我去一下洗手间”之类恰当的理由来离开现场。

二、离开现场,平息怒火

散散步,呼吸呼吸外面的空气,深呼吸过后发发牢骚:“太过分了!竟然说出那种话,实在是太过分了!”抱怨一两句也会使自己冷静一些。再怎么生气,都不可以让自己一直处于愤怒状态下超过 30 分钟。自己的怒火要自己平息。

三、问问自己“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等自己冷静一些之后,就像和自己对话一样,试着问问自己“刚才为什么会那么生气”,答案可能是“因为最近实在太累了吧”“可能刚刚对方也太激动了”。这样下来,有时就会发现生气的真正原因在别处。

四、面对对方思考策略

如果你遇到了“有要向我坦白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让对方明白呢?来制定一个作战计划吧。冷静之后再思考,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

如果这样做了以后怒火还是没有完全消散,可以通过改变行动和思考方式来做到情绪上的“更新”。

注意,并不是说当时就不可以生气,但如果一直在生气,只会徒增烦恼。如果在“合适的时候”生气,就会起到“连他(她)都生气了,说明事态很严重”这样的效果,致命一击还是要留到关键的时候使用。

关于情绪“更新法”,我将在第 2 章进行说明。

①即户外教学,日本中小学教育的一环,由教职员带领学生集体行动、合宿的旅行活动。——译者注第 2 章整理情绪的 12 个关键握住情绪马车的缰绳用爱游刃有余地驾驭情绪

是不是大部分的人都觉得“情绪难以控制”呢?的确如此,因为情绪如同有别于我们的另一种生物。你是否有过“本来我也不想生气,结果还是生气了”的时候呢?我认为这是因为理性“不愿生气”,但是情绪却“很想生气”,这说明脑中想的和心里感受到的是两回事。

佛教经典《法句经》里有段文字,大意如下:“情绪就像马车,而掌握缰绳的是人。不能驾驭情绪、只是顺着感情生活的人不过是把缰绳握在手里,并不是人生的胜者。”

我们可以把情绪比喻为马车,把理性比喻为手握缰绳的人。假设马受到情绪的支配奔跑着,它心情愉快、状态良好便罢,如果遇到可怕的事,可能就会立即停下来,愤怒地往别的方向跑去。如果天气状况或者马的身体状态不好,或是马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下,它就会焦躁不安、毫无精神,连动都不想动。即便强迫马奔跑,它也会反抗、嘶叫。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彻底放弃缰绳,听任“情绪”这辆马车的安排,这样就无法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这时,“理性”这个马车驾驭者的拿手好戏就该上演了。婴儿或动物可能会因为不会控制自己而闹脾气,但是一个成年人的情绪却会反映出这个人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悲观还是乐观”的思考习惯,或者“危机状态下会如何反应”等行为习惯,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情绪是我们亲密无间的拍档。它既可以成为我们的加速器,也可以成为刹车踏板。我们饱含爱意,就能和它顺利地相处下去。

如果觉得“这就是我,没办法”“情绪嘛,当然得发泄啊”,像这样放置情绪不理或者太过放任自己,就会导致无法抑制负面情绪的严重情况。

手腕高明的驾驭者懂得平复自己的情绪,安抚它、取悦它,在带给它勇气的同时,心情愉悦地享受自己的人生之旅。以情绪更新法改善现状转换行动、语言和思考方式

像愤怒和烦躁这样的情绪,如果不去理会,是不会自行排解的。

前面的小节里写道,情绪就像马车,它可不是置之不理就会自己变好的东西。你会觉得“必须转换情绪”“必须忘记”,但就算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也是徒劳,因为越是这样想就越跳不出消极的状态。另外,如果心中空虚,就很容易被消极的情绪牵着走。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想整理好所有负面情绪,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试着把自己的行动、语言和思考方式全部转换成新的。

我们往往会认为行动、语言和思考方式是由情绪引导的,也就是说,人们很容易认为情绪在先。实际上,按心理学的观点看,情绪是跟在它们之后的。

举例来说,根据统计,男性无法忘怀的女性中排名第一的是“让自己为她花钱的女性”。这样的女性向男性撒娇,“请我吃饭吧”“给我买这个吧”,男性花掉大把金钱后(有所行动后),就会觉得“原来我这么喜欢她啊”。而会说“其实不用请我啦”“AA 制就好”的女性,他们总觉得无法接近。不同的行动最终会导致不同的情绪。

试着说出积极的话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直接地表示“我喜欢他(她)的某一点”,渐渐地,你就会真的那么想了。

接下来是改变思考方式。对现在有所局限的消极想法,要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解释。举例来说,早上在出门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咖啡杯,是心慌地想着“呀,真是不吉利,可别真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好呢,还是把它当作“这可能是提醒我要小心的信号,最近做事情都慌里慌张的,要冷静下来再行动”好呢?

改变了行动、语言和思考方式,自然就可以对情绪进行更新。那么,从下一页开始,我会详细说明通过改变这三点来改变情绪的方法。积极行动转移注意力渐渐不再生气

我们先从行动引起的情绪变化说起。

比如说,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感到非常生气,但是之后和朋友们讲讲笑话,去 KTV 做做麦霸,用心做一顿好菜等,在做了这些事后,你是否感觉已经可以忘记不开心的事了呢?这是因为在这种时候,通过做一些新的事情,可以达到更新情绪的效果。

尽量多做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多为自己创造一些可以转换心情的环境吧。做做自己喜欢或是能让自己集中注意力的事,活动身体、收拾房间、看综艺节目或者催泪电影、读读小说,等等。有的人会干脆睡一觉,一觉醒来,不开心的事情就全忘了。

在上面提到的方法中,“活动身体”“改变场所”和“与人会面”这些尤其能对转换情绪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助于自己转换心情的方式就再好不过了。

有的心理学家建议“在生气或者烦躁的时候,不妨试着拧自己一把”,这是因为人在感到疼痛的时候就会瞬间忘记生气,转而想起很多其他的事情。通过把注意力转到别的事情上,愤怒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也有人将自己生气的事当作笑话,像聊别人的事情一样讲给他人听,能这样做非常了不起。要是对此可以谈笑自若,客观地看待自己,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心情转好。

这样的治疗方式可能有些过激:可以对惹自己生气的人显露出愤怒之态,但或许也可以采取和自己的情绪完全相反的举动。如果感觉快被气炸了,可以试试高声大笑(请注意对象和使用环境);对于立场和自己对立的人,即便没有错也要向对方道歉。试试对自己讨厌的人微笑着打招呼吧,你尝试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自己不再像过去那样在意了。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变得比对方更加大度了。

改变行为方式不一定能让自己完全忘记怒火,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平息怒火。不断地更新情绪,让不高兴的事情早一点随风而去,能做到这些事情的人一定很坚强,而且熠熠生辉。

我们的目标是“化怒火为笑容”。积极言语消除烦躁情绪“希望”二字带来积极心态

心情不好的人大多会说些消极的话,但应该不会有人说着积极的话却还不高兴。“忙死了,忙死了”“该怎么办啊”“我这种人……”“唉,好累啊”“真讨厌”……类似这样的自言自语、牢骚、抱怨之类的消极话语会渗透到思考方式中,让人变得更加烦躁不安、消沉,心情更加不好。这或许是绝大部分人都能体会到的吧。如果想整理好消极的情绪,使用积极的话语可谓最简单也最立竿见影的良药,人也会变得心情开朗,积极向前。虽然改变情绪不容易,但改变措辞应该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

为了能说出积极的话,可以在生活中寻找积极和值得感谢的地方,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平日里多使用表示喜悦、幸福、感动、感谢的话语,可以培养让我们免受坏情绪感染的抵抗力。

在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个把希望纳入话语的方法。

假设有人安排你做一项异常困难的工作,起初你会觉得“这也太难了吧”。在这种时候,再怎么说“没有那么难”也不会有任何作用,你在用否定性质的话语思考时,已经在脑海中留下“太难了”这样的印象。这种时候,就像告诉自己“简单,简单”一样,要对自己说“要是简单就好了”这种完全相反的话;当你自己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这种感受时,就会觉得自己能行了。

当你见到不感兴趣的人时,告诉他“一直非常期待可以和你见面,很高兴见到你”;因为加班感到郁闷的时候,告诉自己“8 点为止就能搞定”;即将做简报而感到紧张的时候,告诉自己“没问题的,首先要打起精神来做”,创作一个最棒的脚本。

把最好的、最有希望的预测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描绘出画面。

这一方法对烦躁的人同样有效。对一直板着脸的上司说“看到您的笑容就放心了”,对态度随便的后辈说“你也挺认真的嘛”,对你觉得变冷淡的丈夫说“你这么体贴真好”,把这些和实际相反的希望说出来。

亲口把话说出来才是关键点。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这样说也太刻意了吧”,其实不是这样的,对方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努力。

就当是给对方下了一个魔咒,一定要试试看。而在那之前,也要给自己施一个解除怒火和烦躁情绪的魔咒,你就会发现,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变得融洽了。转变思考方式以更新情绪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怎么努力转换心情,无论事情过去多久,仍然会觉得“这样还是不行”“不高兴的事情怎么都放不下”,恨不得趴在被窝里手脚并用地一边拍着床一边大喊“我饶不了他(她)”。

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只能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了。

假设你得知自己信赖的人在暗地里中伤自己,对方还泄露了你的秘密,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感到愤怒。

你心想“我那么相信她”“都是因为她,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怒上心头。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试着问自己:我真正希望的是什么?觉得“想让对方道歉”的人,可以直接这样告诉对方,说“我感到很伤心,所以希望你能道歉”;如果你觉得“不想再和这样的人来往了”,那么不再和对方来往就可以了,如果因为有事或者是工作上的缘故需要联络对方,普通地应对就好;如果你“希望关系能恢复如初”,就要考虑可以好好相处的方法。

不论是哪种期望,都可以向着安抚情绪的方向迈进。戳中心中的那支箭,只能由自己来拔掉。

另外,把“本来很想……”“都怪……”这样的想法换成“多亏……”如何?比如,“多亏了你,我明白了不能轻易地泄露别人的秘密”“多亏你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愤怒的缘由可以全部变成宝贵的经验。不论是怎样的事态,其中一定藏着“多亏……”的道理。寻找对自己正面的影响,寻找可以利用的事情,哪怕只有一件,剩下的就是大度地闭上眼。正面整理发生过的事情,愤怒就会得以平息。

但是即便如此,在怒火还未完全平息的时候,只能做好忍受心中的针扎般刺痛的准备。随着时间流逝、往事风化,只有当自己的状态变好,而且结果也好的时候,才是从心底真正地原谅了对方。专心考虑该怎样做只要整理情绪,问题就不会扩大

那些不懂整理情绪的人,很容易一遇到事情就大惊小怪,并把事情考虑得非常复杂。即便是那些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也会混入情绪,脑中冒出各种各样的胡思乱想,因而会更加烦躁不安。

我们来把问题整理一下。

首先,要搞清楚目前面对的问题是对方的还是自己的。如果是因为别人的问题而烦躁不已,仅凭自己思考也无法解决。即便你想着“我不喜欢那个人的那一点” “非要说那种话吗” “就是不能原谅他说那种话”,对方也是不会改变的。

如果这些是只要心怀希望就能改善的问题还好,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乖乖地转换好心情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如果是因为自己的事情而烦躁,只需要思考“我该做什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比如说,你因工作上的失误被骂,不得不重新制作资料。

懂得整理情绪的人,会认为“OK,只要修改这里就可以了”,然后重新上交资料。如果能通过这次经历找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失误的对策,可能还会因此得到正面评价,因为他们知道哪里才是应该解决的要点,然后专注那里就可以了。

而不懂得整理情绪的人,会把情绪掺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无法专注地思考。他们会抱着“为了做这份文件花了 3 天时间”“上司的要求也没有那么明确”“会不会今后不再信任我了”等想法,想想这个再想想那个,最终甚至会发展成认为自己可能不适合这份工作。

也就是说,他想了太多不用去想的事,把微小的问题放大,并把问题考虑得太过复杂,因此遇到一点点小事就会闷闷不乐。一旦太过在意小小的失败,就可能会因此看不清楚目标,或是在目标达成之前就自我打击,等等。

能像单细胞生物一样思考着“只能放手去做了”的人,不论失败几次都可以再站起来,继续前进。

面对问题,只需要思考“现在应该怎么做”,不需要考虑其他事。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能够明白“只需简单地思考”这一解决办法,即便是在头脑混乱的时刻,也能做到该做的事情并整理好情绪。想得太多是不好的。问题与情绪分开思考心情再差,也无法解决问题

我们再针对“问题”与“情绪”要分开思考这件事来说一说吧。“问题”与“情绪”是需要不同着眼点的两件事。

为了解决问题,不要有消极的情绪。不懂打理情绪的人,不论怎样都会心烦意乱,会习惯把情绪和问题放在一起思考。也就是说,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掺入了情绪。

我们是人,自然会被感情左右。我最近也在旅途中丢失了手机,变得非常沮丧,心想“啊,这下可怎么办”,没有心思去玩了,行李也被我翻了个底朝天,却怎么也找不到手机。

不过,需要做的事也没有那么多,还是非常清晰的。我请运营商帮我停机,把有可能掉落的地方列个单子一一确认(即便如此也没有找到),挨个打电话给那些可能会联络我的人,告诉他们“如果需要联系,请发邮件给我”。

这样一来,一想到自己“做了所有能做的事”,心情也会大幅平静下来。

在找到电话或者买新电话之前,我的生活多少会有些不便,但是也只能这样了。这种时候,可以想着“来次不带电话的旅行也不错”,怎么方便就怎么想,把“这样也不错”这种话说给情绪听。

如果不懂整理情绪,一味想着“手机到底放在哪里了”“我怎么会把手机给弄丢了”,就会导致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的情绪出现,还会引发更多消极的事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暂时收起情绪,只需专注地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接下来,就是去做那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上难以疏通的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都是一些关于应该怎样让自己心情愉快、如果不顺利的话该如何恢复心情的问题。

可能有的人会说,“就算你这么说,情绪也不是能轻易收起来的”。

我明白,比如说工作上出了麻烦,会出现“这是谁的责任”“到底能不能做”等混合了各种情绪、看不清问题所在的情况。如果能自问“我最终要获得什么样的结果”,清楚地决定好目标,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也能整理好情绪。虽然不见得每一次都能干脆利落地分离好情绪,但如果努力把要解决的问题和情绪分开整理,渐渐地,解决问题和恢复情绪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少一些好恶标准扩大心的容量

人会按自己的好恶标准来评判他人,但如果这个标准太鲜明,就会出现问题。

我有个女性朋友,她有一套自己的、鲜明的好恶标准。她人并不坏,但就是有很多不喜欢的人。不仅如此,她还喜欢传闲话,“听说那个男的可差劲了” “那人没什么本事还总自以为是,很讨厌”等等,表明自己的厌恶之情,会说“真是想起来就讨厌”这样的话。去聚会的时候,对自己喜欢的人,她会无限友好,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则是“我不想和那个人说话,咱们去那边吧”,从而避开对方。而如果对方主动过来说话,则会以爱理不理的态度对待人家。对方可能也会因此而感到不快,但她本人应该是最不高兴的一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