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21:34:11

点击下载

作者:何清湖,周兴,谭同来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

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试读: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一种趋势,一股国学热、汉学热正悄然兴起。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逐步由以往的“温饱”转向“小康”,对生活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医养生一跃成为当今时下的流行元素。

市面上有关中医养生的书籍琳琅满目,其中也不乏畅销书,但一部分多为养生而谈养生,过于粗俗,难登大雅之堂;一部分则过于学术化,虽“阳春白雪”,亦难合广大民众胃口。因此,如何做到把传统中医养生方法与现代养生理念完美结合,将成为中医养生书籍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

湖南,荆楚之域,中医文化底蕴深厚。古有炎帝神农遍尝百草,卒于炎陵,汉·苏耽橘井佳话,张仲景长沙衙门坐堂,唐·孙思邈龙山采药,宋·朱佐著《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元·曾世荣有活幼之作,明·徐明善作《济生产宝》,清·周学霆撰《三指禅》,建国初期,李聪甫、刘炳凡、欧阳锜、谭日强、夏度衡湖南“中医五老”声名鹊起于中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医书14种的出土,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者毕俱,更是将湖湘中医显于杏林。其《十问》《合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等养生书籍多为世人所知晓称道;《导引图》、“七损八益”、“寒头暖足”等养生理念、养生手段,在当今仍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自出土之日始,一批批考古、文献学专家对其深入细致研究,也因此为本书的编撰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素材。

本书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为基础,试图将2000多年前的、独具湖湘地域特色的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与现代先进养生理念相结合,以大讲堂的形式分别阐述马王堆汉墓文化、中医养生理念、具体的养生方药、气功导引等内容,以及与现代养生理念结合后的体会与应用。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宣传湖湘中医文化,促进湖湘中医事业的发展繁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公之于众、泽被后世。

本书中有关马王堆汉墓帛书原文中的异体字、假借字随文注出,外加()号;原有错字,随文注明正字,外加〈〉号;原已涂去的废字,用○代替;原有脱字,随文补出,外加【】号;由于部分帛书已经残损严重,不能辨识或无法补出的残缺字,用□表示,在此一并说明。

本书成稿后,我们邀请了相关中医、考古和湖湘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对全书进行了审订,特别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蔡光先教授、周贻谋教授给予了较多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才疏学浅,加上时间仓促,本书错误疏漏之处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湖南中医药大学 何清湖2009年11月1日

马王堆传奇篇

第一讲2200年前的神秘夫人“现形”记一、来自地下的声音——“辛追”的千年不朽神话

马王堆畅想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中国南方的名城,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先秦时期,这里是楚国的青阳之地;秦代为长沙郡治;西汉是长沙诸侯国的都城,因其濒临湘水,所以在当时又称作临湘;隋代才正式称为长沙。几千年的历史沧桑,赋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老的神话传说。

在长沙市东郊的五里牌乡(今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内),有两个引人注目的小土丘,因为外形很像马的鞍具,所以被当地人叫作“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长期以来,人们坚定不移地认为,马王堆是一座帝王贵族的陵寝,在它的怀抱中一定卧着一位叱诧风云的帝王。马王堆汉墓外景照片

有人说,马王堆是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

也有人说,马王堆是汉景帝妃子程姬、唐姬的墓地,《湖南通志》《长沙县志》就沿袭这一说法,故又称“二姬墓”。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西汉政区及吴氏长沙国、轪侯封地示意图

刘邦创建汉朝后,论功行赏。原秦番阳令吴芮因率部助刘邦亡秦灭楚,封为长沙王。吴氏长沙国辖境,北至今湖北南部,南抵今广东连县,东达今江西鄱阳湖,西与今贵州为邻。

揭开历史的沉幕

故事还得从1971年年底开始说起,当时马王堆这个万顷平原上的一片高地,被当地某部队医院看中,要在这里兴建地下病房和地下手术室。但在施工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奇怪的塌方。工人用钢钎四处探测,忽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吸烟的人用火去点,马上气流变成了一道蓝色火焰。人们惊恐不已,马上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医院领导,辗转3天,电话最后才幸运地转到了湖南省博物馆。

接电话的是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侯良,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座古代的墓葬。湖南土话把这样的墓叫“火坑墓”、“火洞子”,是因为墓中保存有大量沼气,说明墓葬一直封闭得十分严实,里面的文物可能就会保存得比较完好。但是当侯良赶到时,离火焰喷出已经3天了。

1972年1月16日,怀着兴奋的心情,考古队正式对神秘的墓葬进行科学挖掘。推土机清理掉多达2万多立方米的封土后,专家们迅速找到了墓口。墓口长19.5米,宽17.8米,如此宏大规模的汉墓当时在湖南实属首见。马王堆一号墓发掘现场

正当人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坚持繁重的工作时,一个坏消息传来,发现了三个盗洞,两个呈方形,一个为圆形。人们有些灰心,但发掘还是继续。谁知往下挖至五六米时,方形盗洞竟然消失了,但直径达1.2米的圆形盗洞仍笔直地朝着墓葬的下方插去,跟着考古队,没完没了。然而挖至即将抵达椁室的17米深处时,盗洞也消失了,考古队终于如释重负。

3月底,人们挖到了一层灰白的白膏泥,经验告诉大家,墓主人的椁室就要重见天日了。白膏泥的下面是一层厚厚的黑色木炭,装满了整整4卡车,估计超过5吨。马王堆一号墓椁室发掘现场

4月12日,墓室的宝藏——墓主的棺椁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一个方形的墓,深20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像漏斗的模样。漏斗的底部摆放着4米多长、1.5米高的椁室。考古专家们用钢棍撬开第一层盖板和边框,走进了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神秘殿堂。

当年主持马王堆汉墓发掘工作的熊传新回忆说:“当东方现出朝霞,太阳冉冉升起时,我们打开了北边箱,箱内放着密密麻麻、上下重叠、古里古怪、色彩艳丽的各种随葬器物,一下子驱散了考古发掘人员几天来的困倦与劳累,一边惊叹,一边争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待东边、南北和西边的边箱都揭开后,大家激动起来了,每个边箱都放满了随葬物。”马王堆一号墓棺室发掘现场

经过4天4夜的连续作战,终于将4个边箱内的1000多件随葬品转移到了博物馆。人们见到了期待中的宝物——马王堆一号墓的棺室。

墓主浮出水面

这里面究竟藏着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在这个埋藏有千年不朽的藕片、树叶以及色泽如新的随葬漆器的巨型墓葬中,还会出现什么令人惊异的景象呢?

人们急切地等待着开棺的一刻。

开棺的过程再次出乎人们的意料。庞大的棺材竟然套装有4层。最里面才是安放墓主人遗体的内棺,棺盖上覆盖着一块“T”型的神秘帛画。马王堆一号墓椁室

这幅长达两米并且完好无损的巨幅帛画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帛画上复杂的形象透露了墓主人什么样的内心隐秘?它为什么放置在最靠近墓主人的内棺上呢?马王堆一号墓黑地彩绘漆棺

此时还无法细究这些问题,人们决定先在墓坑里打开内棺。

内棺打开,人们看到的是一团裹得严严实实的丝绸物,神秘的墓主人还是没有露面。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墓主人连同棺材完整地取回到了博物馆。马王堆一号墓朱地彩绘漆棺

庞大的4层棺材都用上好的天然木料打造,一共使用了70块木板。所有的棺材全部是靠着能工巧匠的技艺用卯榫的办法拼接起来的。

最外面是庄重的黑漆素棺,通体涂满黑色的漆,没有丝毫装饰。

第二层是黑地彩绘漆棺,黑色的底子上用金黄色绘出复杂多变的云气纹,纹路间穿插着111个怪兽或者神仙。图案想象力丰富,线条粗犷,洋溢着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马王堆一号墓内棺

第三层是朱地彩绘漆棺,红色的底子上用绿色、褐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一共画了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和外面的棺材相比,这个棺材显得富丽堂皇。

最里面是内棺,棺身涂满黑漆,外面用帛和绣锦装饰。考古人员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修饰的棺材。马王堆一号墓墓主

要见到墓主人的面目,必须先揭开裹在外面的丝绸物品。

为了剥开主人身上的丝织品,又花了整整1个星期时间。墓主人的身上裹了20层衣物,有丝绸、麻织品,春夏秋冬的衣服几乎俱全了。在揭衣物的过程中,人们不断闻到一股强烈的酸臭气。如果尸体早已完全腐烂,怎么还会有这种气味呢?

难道真的会出现奇迹吗?焦急的人们在等待着答案。

墓主人终于露出了面容,所有在场的人们都目瞪口呆。

女尸经过防腐处理后,被送到了当时的湖南省医学院。她不像一具古尸,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能够活动。注射防腐剂时,软组织随时鼓起,以后逐渐扩散,和新鲜尸体十分相似。

这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此,马王堆女尸的不朽成为人们不停追寻的疑问。

这时,墓葬的发掘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但是女尸的身份依然是一个谜团。在文物的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了1枚印章,上面刻着“妾辛追”几个字,这说明墓主人的名字叫辛追。

另外,在一些随葬器物上,印有“軑侯家丞”和“軑侯家”的字样,根据史书记载,軑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由此基本确定墓葬的年代属于西汉初期,而由此也可判定地方志里关于五代十国楚王马殷墓的说法是错误的。二、失望但不绝望——帛书、竹简更是宝

辛追究竟是谁?

为什么能拥有不朽的身躯?

她的家族有多显赫?

如果她不是軑侯的妻子,又会是谁呢?

从上面我们可以推断,马王堆是五代十国楚王马殷墓的说法已站不住脚了,难道真如地方志所说,是汉景帝妃子程姬、唐姬的墓?在墓主人的身份未完全确定之前,连考古学家都对这种说法有点相信,因为奢侈的陪葬似乎更符合皇妃的身份。而马王堆的两个土堆看起来确实很像是两个墓葬的封土,这说明在辛追墓的正东面还有一个二号墓。真的是两位皇妃的坟茔吗?大家都在期待……

但軑侯家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墓里?有人解释说,可能是軑侯献给皇妃的。

为了进一步弄清真相,1973年11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下,由当时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任组长,国务院图博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冶秋和考古组夏鼐所长任副组长的一支高规格的发掘领导小组进驻马王堆,开始对马王堆二号墓、三号墓进行发掘。马王堆二号墓发掘现场

推开封土堆,考古专家们发现,当年发掘一号墓时,已经破坏了二号、三号墓的封土。由此表明,一号墓应是最后建成的。

一号墓和二号墓呈东西向排列,三号墓紧靠着一号墓的南侧。发掘工作从离一号墓最近的三号墓开始。

1973年11月,马王堆一带又热闹起来。这一次人们的心情少了一些疑惑,多了几分期待。所有人都希望能在这个墓葬里再次获得惊喜。由于专家们有备而来,所以能对尸体作更好的保护和研究。一号墓主人辛追的身份和不朽之谜或许能在三号墓中找到答案。

这座墓室整体结构与一号墓大体相同,但规模略小,同样没有遭受盗墓者的破坏。当揭开椁板后,人们再次欢呼起来,椁室边箱中盛满了各类保存完好的随葬品。殓葬墓主人的棺木也十分完整。

吸取了发掘一号墓时没有能及时提取棺内液体的教训,专家们首先便在棺盖上钻孔,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真空泵提取棺液。

然而,挖掘的结果证实了人们的担忧,由于封闭不严,三号墓里严重渗水。

虽然棺内尚存部分棺液,但墓主人的尸体早已腐朽成一具骨架,棺液的价值也大打折扣。同样遗憾的是,覆盖墓主人尸体的各类衣物也早已只存朽迹。

后据医学家测定,三号墓主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关于女尸不朽的谜团并没有在三号墓中得到破解,而人们事先关于墓主人是两位皇妃的猜测也没有得到印证。

三号墓主人虽然没有给后人带来千年不朽的奇迹,但他留下了另一种珍贵的财富。

那就是在三号墓里发现的大量的帛书和竹简,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们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出众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12万多字的帛书包括著名的古代典籍《周易》《老子》等等,其中大部分是已经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

这是继敦煌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古代典籍的发现,马王堆的帛书和竹简在日后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马王堆学。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和竹简

长234.6厘米、上宽141.6厘米、下宽50厘米。

原置于内棺盖上。主题与一号墓帛画相同,只是布局和构图略有差别。如天上只有一日而非九日,满天星斗,天门下移至帛画中部,蛟龙亦无玉璧相扣,龙首相背,高低不同。下部的巨人亦未托举大地,而是双手擎龙。人间部分的墓主人肖像为头戴刘氏冠、身着红袍、腰间配长剑的男子。三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

三号墓里还有一幅帛画——《导引图》,画面上的人正在做出各种动作。有的像鸟一样展开双臂,有的像熊一样笨拙地往上爬着,一共有44种动作,旁边还标有解说性的文字。这就是当时的健身体操,也许就是今天太极拳的雏形。

古中国人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令人惊叹。彗星图将彗星的形象和位置描绘得如此真实,几乎让人怀疑不是肉眼观察的结果。三号墓T形帛画线条图

墓里还有一幅《地形图》,方位上南下北,有比例尺。地图描绘的是东经111度到112度30分,北纬23度到26度之间的地理状况,大体包括今天湖南、广东和广西交界的区域,向东一直延伸到今天的九龙、香港。这幅两千多岁高龄的地图具备了现代地图的四大要素:山脉、河流、道路和居民点。马王堆三号墓发掘现场

从陪葬品可以看出,三号墓主人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而且喜好读书。不过,他并不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墓葬中也出土了大量的兵器。人们推测,三号墓主人可能曾经担任过长沙国的武官。

在三号墓里发现了两幅帛画,上面的男人就是墓主人的形象。

这位年轻有为的武官为什么死于30来岁的壮年?是暴病而亡吗?或者还有别的更复杂的故事?

从历史记载看,西汉早年,南方的南越国曾经叛乱。长沙国是抵御南越国的前线,两个王国的军队发生过激战,而且战争的地点自然条件恶劣,双方伤亡惨重,由此人们猜测,可能三号墓主人作为长沙国武官率领部队和叛军作战,不幸在征战中死亡,然后他被匆忙地运回长沙,匆忙地安葬。三、掀起你的盖头来——原来是“丞相夫人”

三号墓墓主究竟是谁?

三号墓和一号墓主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几个月来的努力,人们仍然没有找到关于墓主人身份的明确线索,最后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二号墓上。

二号墓离一号墓西壁只有23米远,从1973年12月开始,人们对二号墓进行挖掘。

椭圆形的墓口,让所有在场的人都迷惑不已。同属于一个墓葬群,为什么会出现方圆不同的墓葬口呢?

虽然墓口不合常规,但肯定是一处墓葬。这个墓又会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挖掘开始不久,人们就接连发现了几个盗洞。

在其中一个盗洞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唐代的瓷碗,这说明早在唐代,二号墓就可能被盗墓贼光顾。

二号墓的规格显然比一号墓和三号墓都差,随葬文物也显得寒酸。如果真的像传说的那样,一号墓和二号墓的主人都是皇妃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由于墓室被毁坏,里面一片狼藉,考古人员不得不在泥水中摸索,忽然有人从淤泥中拣出了两颗印章,分别是“车大侯之印”和“利苍”玉印。从印章上看,二号墓的主人确定是车大侯,名叫利仓。车大侯字样的铭文在一、二号墓的随葬品上曾多次出现。

軑侯利仓曾在西汉初年担任长沙国丞相。如果墓主人的身份确凿无疑,那么还应该有一方“长沙丞相”的印章。轪侯之印

后来,把文物清完以后,把椁底板全部吊上来,而且把椁底板下面的淤泥全部运回来清洗,“长沙丞相”印章总算找到了。

三枚印章成为二号墓最大的贡献,三个墓葬主人的身份终于有了确切的答案,所有传说和猜测就此结束。二号墓主人是利仓本人,一号墓的主人毫无疑问是利仓的妻子,侯爵夫人,三号墓的主人应该是利仓的儿子。

但许多年来,对于三号墓主是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仍让专家们争论不已。利苍玉印

2004年,在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曾有考古专家“爆炸性”地提出一种看法:三号墓主是“第三者”。

根据常规意见,三号墓主身份有两种可能:一是利苍夫妇的儿子,但并非第二代箓侯利狶,而是利狶的1个兄弟,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利狶没有和他们安葬在一起;二是利狶本人,但作为第二代箓侯,墓地规模又显得太小了。对于“三号墓主是‘第三者’”的看法,专家分析说,汉初人们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远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封建,也不一定要求女性“从一而终”。根据史料,利苍死时辛追还只有30岁,她完全有可能再婚,而三号墓主也就有可能是辛追的第二任丈夫。专家们建议,对三号墓主和辛追进行DNA测试,以验证他们之间的关系。长沙丞相印章第二讲震惊世界的“古墓三宝”一、丞相夫人

悠悠往事,芸芸古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卷中静静地深埋于尘封的黄土之中。后世把目光投向那神秘莫测的古墓,希图明白那些种种谜团的真相。然而,当考古工作者移走墓上一层层的泥土后发现,展现在眼前的仍然是不尽的思索和探求。

汉代人相信用金镂玉衣装敛能使尸骨不腐,这有无科学道理呢?丞相夫人辛追的出土,震动了世界。人们无比惊讶,为什么历经2200余年,这具女尸不但外形完整,而且面色鲜活,发色如真。经过解剖发现,其内脏器官完整无损,血管结构清楚,骨质组织完好,部分关节能够活动,甚至腹内一些食物仍存。仿佛这具女尸不是千年的遗留,而是刚刚谢世而去。这千年不腐的女尸,带给人们一个个不解之谜,困惑着每个人的心头。有些问题也许能在未来得到破解,有些问题可能永远都找不到答案。虽然文字记载的历史完全忽略了她,但两千多年后,她却比丈夫和儿子更引人注目。满城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

死因探秘

这个雍容华贵的丞相夫人是因为年老和疾病去世,还是死于处心积虑的谋杀?

女尸出土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女尸的生理状况,人们经过仔细的研究,决定对古尸进行解剖。女尸很快被送往当时的湖南医学院。由于尸体保存得非常完好,各地前来的专家、学者得以在解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临床医学以及中医中药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协作和研究。通过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电镜观察、X射线、寄生虫学研究、毒物分析等,对女尸的死亡年龄、血型、疾病、死因等诸方面作了鉴定结论。

1.自杀?

解剖显示,女尸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日本血吸虫病和第四、五腰椎间盘脱出或变形、右臂骨折等等,50岁左右死亡。尸体光滑的皮肤说明,她并没有忍受长久疾病的折磨,而属于猝死。这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她会不会是自杀的?

2.谋杀?

医学家在颅骨里发现了汞的残留,难道她真的死于处心积虑的谋杀?可是科学家认为,这些微量的汞还不至于导致人的死亡。西汉贵族流行服用所谓“仙丹”,“仙丹”其实都是用天然矿物炼制而成,含有微量的汞,对身体有害无益。辛追胃中的甜瓜瓜籽

那么,她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人们在女尸的胃肠中发现了138粒半还没有消化的甜瓜瓜籽。也就是说,在死亡前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她曾经吃了大量的甜瓜,她一定是个喜好甜食的贪嘴的女人。贪嘴能致人死命吗?

人们想到,在墓中还发现了不少动物的骨骼,有兽类、禽类和鱼类,它们大部分都是女主人的食物,辛追一定是个十分讲究吃喝的人。

医生再次仔细检查了辛追的生理状况,发现她患有胆结石,一块石头就堵在十二指肠口,食用太多甜瓜会引起胆绞痛。而辛追同时还患有严重的冠心病,70%的冠状动脉堵塞。最后推断,辛追死于胆绞痛诱发的冠心病。

能如此清晰地了解2200年前人类的死因,在考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这得益于尸体良好的保存状态。解剖结果说明,尸体只出现了早期腐败的症状,也就是说,当尸体暂时地被细菌侵蚀后,便成功地阻止了大自然的进攻,时间就此停止了。

千年不朽的传说

为什么历经2200年的时光,辛追依然能保持尸身不朽?

这又成为困扰考古学家的一道难题……

一般来说,古墓中的尸体留至今天,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腐烂。因为随葬品中大量的有机物质必然在有空气和水分、细菌的环境里很快腐烂,棺木也会腐朽,最后尸体也难免烂掉。只剩下骸骨,甚至一抔碎末。二是形成干尸。这是由于极为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在特别干燥,或没有空气的地方,细菌等微生物难以生存,尸体迅速脱水,成了皮包骨的“干尸”,如古代埃及,人们曾经成功地保存了法老的尸体,做成了不朽的木乃伊。然而,木乃伊只是一具干枯的外壳。古埃及木乃伊

在马王堆之前,人们还没有发现过保存如此完好的湿尸。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不懈地探求马王堆女尸的不朽之谜,但没有一种解释能让人完全信服。据考证,可能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其一,尸体的防腐处理好。经化学鉴定它的棺液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物。证明女尸是经过了汞处理和浸泡处理的,其中硫化汞在尸体防腐固定上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其二,墓室深。从墓室的条件看,整个墓室建筑在地下16米以下的地方。上面还有底径50~60米、高20多米的大封土堆。既不透水也不透气,更不透光。这就基本隔绝了地表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

其三,封闭严。墓室的周壁均用黏性强、可塑性大、密封性好的白膏泥筑成。泥层厚约1米左右。在白膏泥的内面还衬有厚约半米的木炭层,共约1万多斤。墓室筑成后,墓坑再用五花土夯实。这样,整个墓室就与地面的大气完全隔绝了,并能保持18℃左右的相对恒温,不但隔断了光的照射,还防止了地下水流入墓室。

其四,隔绝了空气。由于密封好,墓室中已接近了真空,具备了缺氧的条件。厌氧菌开始繁殖。在椁室中存放的丝麻织物、漆器、木俑、乐器、竹简等有机物,特别是陪葬的大量的食物、植物种子、中草药材等,产生了可燃的沼气。从而加大了墓室内的压强。沼气能杀菌。高压也能使细菌无法生存。

其五,棺椁中存有神奇的棺液,起到了防腐和保存尸体的作用。据查,椁内的液体约深40厘米。但它们都不是人造的防腐液。那么,这些棺液是哪里来的呢?经科学分析研究,椁内的液体是由白膏泥木炭、木料中的少量水份、水蒸汽凝聚而成的。内棺中的液体则由女尸身体内的液体化成的“尸解水”等形成。正因为有这种自然形成的棺液才防止了尸体腐败,并使得尸体的软组织保持了弹性,肤色如初,栩栩如生。

千年的亡魂,在重见光日之时,随同所有出土的文物,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人流连于不解的迷宫长廊之中。

其实你不懂辛追的心——快乐或悲伤

2002年3月,应湖南省博物馆的请求,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教授赵成文开始复原辛追的形象。为了警察工作的方便,赵教授设计了一套叫做CCK-3型人像模拟系统的软件,可以通过尸体的骸骨复原死者的面貌。赵教授认为,人的面相关键取决于颅骨的形状。只要颅骨保留完整,两千多年前的女尸与日常破案中遇到的尸体基本上没有区别。

复原主要依据辛追颅骨的X光片、出土时拍摄的面部照片,以及帛画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赵教授在电脑上完成了对辛追面容的复原。复原辛追6~7岁的面相复原辛追18岁的面相复原辛追30岁的面相(正面)

辛追的面相在3个年龄阶段各有特点:18岁的辛追面庞红润,柳叶眉,杏核眼,小尖鼻,薄唇嘴,眉宇中透着一股灵气;30岁的辛追较18岁时略显丰满,眉毛微微上翘,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干练;50岁的辛追一眼看去雍容华贵,却面带病容,鱼尾纹布满眼角,眼袋下垂。

看起来,她是一位地道的中国美女,而根据尸体的身长,还可以推断出她年轻时大约有1.6米高。人们据此又复原出了辛追年轻时的蜡像。

没有记录可以查寻辛追的来历,人们推断这位美女在很年轻时就嫁给了比她年长的利仓。

丈夫去世时,辛追只有30多岁,家境也比较一般。之后,利仓的儿子利豨继承了侯爵的封号,一家人仍旧留在长沙。复原辛追30岁的面相(侧面)复原辛追50岁的面相

没有人能确切地描绘出辛追当年的故事,她有着什么样的痛苦?遇到过什么困惑?或许还有过什么风流韵事?一个像她这样美貌而守寡的侯爵夫人是如何经营丈夫的家业的呢?

利仓死后,軑侯家的府邸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越发兴盛和热闹起来,辛追到底靠什么积蓄了如此多的财富呢?也许她投靠了什么权贵,或者有什么特别的手段,答案早已沉入历史的深处,我们只能靠想象去描绘辛追的人生。

她也许是快乐的,锦衣玉食宠坏了她,她在家里为所欲为,不懂得节制和收敛。当衰老一步步逼近,她充满了恐惧,于是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了死后的宫殿上,驱使大量人力为自己营造另一个豪华住所,还不惜挥金如土,定制昂贵的漆器和丝织品。

当年在发掘过程中,人们都对内棺上这幅用帛织成的画感到迷惑,在后来的很长时间里,这幅T形帛画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因为它不仅是一幅美妙的艺术作品,而且还透露了辛追内心的秘密,透露了当时中国人对宇宙和生死的认识。

帛画有2米多长,一共分3个部分,下面是地狱,中间是人间,上面是天堂。一号墓T形帛画

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出殡时张举在棺前的“铭旌”,下葬时覆盖在棺上。“遣策”称之为“非衣”。画面从上至下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整幅帛画用浪漫的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号墓T形帛画线条图T形帛画局部图(人间部分)

地狱倒也不太可怕,一个赤裸着上身的男子,双脚踩在怪鱼身上,用头和双手顶地面。

人间的情景就是辛追当年生活的写照。她是一个雍容的老妇,在仆人们的环拥下,神态安详而略有些忧伤。

这幅肖像画比例合适,线条流畅,使得人物生动有神,是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中的精品。

辛追向往的天堂是这样的:奇怪的九个太阳在巨大的树枝间照耀,最大的太阳中间站着一只金色的乌鸦。弯弯的月亮里,有传说中的神兔和蟾蜍,旁边还有一个仙女在飞舞。帛画最上端的中央应当是天神,她是一位长着蛇身的女子,也许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创世主——女娲。

人们猜测,这幅帛画其实是一种叫幡的东西,用来召唤死者的灵魂。也许辛追并不肯定自己能升入天堂,所以特意制作了这样一面精致的幡来引导自己的灵魂,不要走错了道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