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耕地地力及果园适宜性评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20:32:26

点击下载

作者:鞍山市土壤肥料站

出版社:辽宁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鞍山耕地地力及果园适宜性评价

鞍山耕地地力及果园适宜性评价试读:

前言

近年来,随着鞍山市以“产业化、设施化、组织化、专业化、生态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对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施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土壤面源污染的要求标准日益提高,对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客观掌握全市耕地地力和果园适宜性情况的需要日趋迫切。

从2005年至今,鞍山市土壤肥料站在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的指导下,在鞍山市农村经济委员会的领导下,紧密依托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的技术支撑,与各县(市)区土壤肥料站团结协作,上下联动,对全市235 507.34公顷耕地和32 943.09公顷果园进行了普查,共采集土样30 362个,其中包括耕地地力调查采样点14 555个,果园适宜性评价调查采样点2 300个。依据化验分析数据,选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单元,结合专家研判,对鞍山市耕地地力进行系统分级,对果园适宜性进行了科学评价,绘制了鞍山市耕地地力评价图集、鞍山市果园适宜性评价图集,并构建了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管理系统。

上述成果的取得,使我们全面掌握了鞍山市耕地、果园的总体状况,必将为鞍山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中低产田改良、种植业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及果园土壤改良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必将有效推进土壤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必将为鞍山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2月

1鞍山市概况

1.1地理位置

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东部、北部靠辽阳县,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县毗邻,东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辽中县连接。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市89千米,东距煤铁之城本溪市96千米,南距大连市308千米,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新港120千米,西距盘锦市103千米(图1-1)。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度10分—123度41分,北纬40度27分—41度34分。全境南北最长175千米,东西最宽133千米。总面积为9 252.426平方千米,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其中市区790.797平方千米(包括千山区),海城市2 565.580平方千米,台安县1 393.992平方千米,岫岩满族自治县4 502.057平方千米。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海(城)沟(帮子)铁路、海(城)岫(岩)铁路联结东西。大庆至大连的输油管道经过境内。公路成网,遍布乡镇,交通十分方便。图1-1鞍山市在辽宁省的位置

1.2地势地貌

鞍山市的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于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 141米,岫岩一棵树岭次之;山区主峰海拔931米,面积约为5 271.4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6.97%。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面积约为1 232.5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3.32%。长(春)大(连)铁路以西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20米,全市海拔最低的是台安县韭菜台镇杨塘村,海拔仅2米;平原面积约为2 748.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9.71%(图1-2)。图1-2鞍山市地势图

从图1-2可以看出,鞍山地区的土地空间分布区域为3个区域:以辽河平原为主的冲积平原区;以千山余脉为主的缓坡丘陵区;以海城东南及岫岩为主的山地丘陵区。千山区的山前地区、台安县、流经岫岩的洋河及哨子河沿岸地区、海城市中部以北地区属于冲积平原区。千山区东部属缓坡丘陵区。海城市东南部及岫岩县绝大部分地区属山地丘陵区。

1.3河流水系

鞍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40余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洋河、哨子河。前3条河流为过境河,后2条河流均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辽河系全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经鞍山市境内的最大河流,该河从台安县西佛镇达连泡入境,由新华农场的沟哨子镇出境,经盘山县入渤海。在台安境内河段长70千米,平均河宽200米,流域面积898平方千米。台安县境内还有台安县与黑山县的界河绕阳河、台安县与大洼县的界河外辽河以及小柳河等,均系辽河的支流。浑河源于清原县长白山支脉滚马岭,流经抚顺、辽中、辽阳等市、县,于台安县黄沙坨镇朝阳堡村入境,向西南方向流至海城市西四镇三汊河汇入太子河,经营口入渤海,该河系海城市与台安县的界河。在鞍山境内河段长67.6千米,其中海城段31.6千米,台安段36千米,平均河宽140米,流域面积3 107平方千米。太子河经辽阳县唐马寨入海城市高坨子镇境内,由东北向西南流至西四镇与浑河汇合,该河是海城市西部平原的大型河流,境内河段长34.7千米,平均宽123~150米,流域面积为3 009.8平方千米。源于海城境内的海城河、五道河、三通河以及源于鞍山市区的沙河、南沙河、杨柳河、运粮河均汇入太子河。大洋河系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两大内河之一,发源于岫岩县偏岭镇一棵树岭南侧,由西北流向东南,称偏岭河。在南流过程中,接纳境内的哈达河、汤池河、雅河、牛河、沟连河等,至哨子河乡哨子河街东与哨子河汇合,经马岭村王家沟东山头出境,至东港市入黄海。境内流长180.2千米,流域面积1 968.4平方千米。哨子河系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另一主干河流,正源在三家子镇华山村北黑背区岔口,侧源在华山村西北胡家岭,两源在王家东山汇合称哨子河。河段长171.85千米,流域面积2 155.03平方千米,其支流有牧牛河、石庙子河、青河、古洞河等河流。

1.4气候

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春季(3—5月)大风多,降水少,日照长,回暖快,蒸发大,湿度小;夏季(6—8月)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多发生在此季,气温高而少酷热;秋季(9—11月)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急降;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雪少北风多,干燥寒冷。鞍山所辖区域虽属同一个气候带,但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距海远近)不同而有差异。年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而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日照时数年平均为2 350~2 700小时,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1.5土地资源

鞍山市土地总面积为925 242.6公顷。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鞍山市郊区(千山区)的耕地锐减,千山区的东北部转为城区管理,东南部的唐家房镇也只剩5个行政村。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海城市的大屯镇、甘泉镇划归千山区行政管辖。以2012年鞍山市行政区划为基准统计的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和千山区的耕地总面积为235 507.34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5.45%,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河和中部平原地区,盛产水稻、玉米、大豆、高粱以及花生等,是辽宁省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在城镇周围发展了生产冬季鲜细菜的温室大棚,冬季人们可吃到地产的黄瓜、番茄、茄子等鲜细菜,结束了只吃冬贮大白菜、萝卜、土豆的历史,温室韭菜还远销黑龙江等地。此外,有林地414 565.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81%;牧草地4 274.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6%;居民区及工矿用地134 934.85公顷(注:“居民区及工矿用地”包括至2012年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面积及海城、岫岩、台安、千山区的居民用地及工矿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4.58%;交通用地13 259.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3%;水域68 796.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4%;未利用土地(草荒地、裸岩、田坎等)53 904.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3%。

1.6行政区划

鞍山市辖海城市(县级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共辖79个乡镇级单位(包括街道办事处)84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75万(图1-3)。由于近几年的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农村划入城区,使得农业人口逐年减少。例如,海城市的大屯镇、甘泉镇划入千山区,以前的千山区大部分已城市化,成为真正的城区,主城区不断扩展,加之县区内合乡并村的不断变化,使得乡镇、村级单位的数量每年都在变化,这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城乡差别在逐渐缩小。图1-3鞍山市行政区划图

2鞍山市耕地土壤分布概况

2.1耕地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从图2-1可以看出,贯穿海城市南北的202国道,是鞍山市比较明显的土壤类型分界图2-1鞍山市主要粮食产区土壤分布

线。北部位于辽河平原区域,多为草甸土;南部位于辽东山地丘陵区,多为棕壤。在北部有斑状水稻土零星分布,南部多为山谷河流旁点状水稻土分布,而山谷河滩沿岸有带状的草甸土分布,伴随着河流的走向,与北部平原区大片的草甸土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层次清晰的土壤地带分布景观。

鞍山市成土母质类型多样,除居民区和河流水面外,全市共有6个土类、16个亚类、53个土属、87个土种。棕壤土是全市6个土类中最多的土壤,面积达552 691.0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65.9%,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带;草甸土次之,面积为265 672公顷,主要分布在沿河冲积平原地区,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1.7%。其他4个土类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比重依次为:水稻土11 205公顷,占1.3%;沼泽土4 135公顷,占0.5%;风沙土3 746公顷,占0.5%;盐土867公顷,占0.1%。

2.2土壤分类

2.2.1土壤分类的原则(1)土壤分类是以发生学土壤的观点为基本原则。发生学土壤就是研究土壤发生演变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发生学土壤分类是按照土壤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发生层次构造及其形态特征对土壤进行分类的。土壤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土壤属性。每一类土壤都是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地形、地下水条件下,产生不同的一种独特的成土过程,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例如,台安县草甸土,所处地形为冲积淤积平原,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行草甸化这个独特的成土过程,形成草甸土。盐土独特的成分过程是盐渍化过程,它是在一定的生物气候、地形和地下水的条件下形成的隐域性土壤。

各类土壤之间在成土过程中,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质的差异。当环境条件,某些成土因素改变时,产生了新的成土过程,而土壤的性状也将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由一种土壤类型演变为另一种土壤类型。例如,台安县草甸土和盐土在成土过程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如果碳酸盐草甸土亚类土壤,灌、排不当,就会引起地下水急剧上升,矿化度增高,地下水通过毛管作用到达地表,水分被蒸发掉,盐分残留地表,使草甸土演变为盐土或盐化草甸土。反之,农业技术措施适当,盐土和盐化草甸土又可演变成草甸土。所以说,发生学土壤的观点是进行土壤分类的基本原则。(2)土壤分类将农业土壤和自然土壤作为一个整体。就两者的关系来看,自然土壤是农业土壤的前身,而农业土壤是自然土壤熟化的产物。在利用上,既可变自然土壤为农业土壤,又可将农业土壤变为自然土壤。两者的土壤肥力本质都是相同的。(3)在土壤分类中,把自然土壤和社会成土因素、成土过程与土壤属性(包括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分类依据。这样能如实地反映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在确定分类基本单元时,必须特别注意成土条件与成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土壤属性,在确定基层分类单元时,就应重点考虑土壤属性,无论哪一级分类,土壤属性皆不能忽略,在同一个土壤类型内,必定有其相类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方向。

鞍山市各县区土壤分类主要是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发生分类法,由土类、亚类、土属、土种构成的分类体系,部分县区有更细的变种分类。

2.2.2土壤分类的依据

土类是在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经过一个主导和几个相结合的成土过程,具有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壤属性相同的一群土壤。亚类是在土类范围内的进一步划分,亚类反映同一土类中不同的发育分段,在成土过程和剖面形态上的差异;亚类也反映不同土类之间的互相过渡,在主要成土过程中,同时产生附加的、次要的成土过程。土属在土壤发生和分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既是亚类的续分,又是土种的归纳。土种是基层单元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发育在相同母质上,具有相类似的发育程度和土体构型的一群土壤。

2.2.3土壤的命名与分类系统

土壤的命名在土壤分类上是一个重要问题。土壤的命名既要考虑到它的系统性、科学性、群众性和生产性,又要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简练、通俗易懂的土壤名称。

对土类、亚类的命名,鞍山市各县区基本采用了辽宁省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上所引用的土壤名称。对土种的命名,个别县区以群众恰如其分的土壤名称(俗名)为基础,并依其土体构型的典型特征,将土壤的发生学上的典型特征、生产性能和群众命名三者融为一体,确定土种名称。如面沙土、深位沙底河淤土、沙化河淤土和黏质淤黑土等。

为了区分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在耕作土壤的名字前面加上“耕型”二字。如薄层酸性岩类棕壤性土是自然土壤,加上“耕型”后,即表示耕地。

关于水田和旱田土壤命名问题,凡旱田土壤均称“土”;而水田土壤则在“土”字后面又加“田”字;这样将水旱田区分开来。

2.3台安县主要耕型土壤分布特征

台安县土壤多是在辽河、浑河两岸第四纪冲击性黄土母质上发育而成的土壤,海拔高度在3~12米之间,略显东北高、西南低的板状平原,土壤类型较为复杂。

据第2次土壤普查统计,全县共划分为5个土类11个亚类24个土属52个土种(表2-1)。表2-1台安县土壤分类系统表

台安县土壤分布为:草甸土129 632公顷,占总面积的93.87%,分布于全县各地;水稻土728公顷,占总面积的0.53%,分布在新华农场;风沙土3 746公顷,占总面积的2.71%,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北部;盐土867公顷,占总面积的0.63%,分布在西南低洼地区和辽河以北各地均有零星分布;沼泽土3 110公顷,占总面积的2.25%,分布在西南低洼地区和各乡镇局部低洼的沼泽地上。

土壤分布与成土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土壤分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植被类型、成土母质、地形的不同,使台安土壤成地域性分布。

除西北地区受绕阳河水系影响,淤积成沙质土壤,形成沙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沙质碳酸盐草甸土和风沙土;西南新华农场一带受冲击和海相沉积的影响,形成盐土和沼泽土。除部分垦为水田形成水稻土外,全县大部分土壤为辽、浑、柳、九、绕等水系冲积和淤积母质发育的草甸土。由于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现自上游至下游,从靠近河床到远离河床,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南部,土壤质地由粗到细、由沙至壤、由壤至黏,层次明显,沙黏相间的变化规律。

西北和东北地区土壤质地为沙质,主要土壤为风沙土、沙质碳酸盐草甸土和耕型沙质碳酸盐草甸土;东部和中部土壤质地为壤质,主要土壤有壤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壤质碳酸盐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西南和南部土壤质地为黏质,主要土壤有耕型黏质草甸土、水稻土和沼泽土的分布规律(图2-2)。

大面积草甸土的形成与台安县特殊的土壤母质类型相关。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质地、化学性质和养分状况。不同的母质,可以发育成不同的土壤。台安县草甸土主要成土母质是河流的冲积母质和淤积母质。由于各河流发源地与上游地的土壤质地不同,使台安县西北、东北地区的土壤质地沙粒多,一般物理沙粒的含量为55%~95%。土壤湿度较差,透气性好,有机质积累较少,一般为8~15克/千克。中部、东部土壤质地沙黏适宜,一般物理沙粒含量为40%~80%,物理黏粒含量为20%~60%,土壤湿度、通透性一般。有机质积累中等,为10~20克/千克。南部、西南部土壤质地黏粒较多,一般物理黏粒含量为30%~80%,土壤湿度较大,透气性较差,有机质积累多,一般为15~25克/千克。

台安县主要的耕型草甸土有耕型壤质草甸土、耕型壤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沙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黏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硫酸盐氯化物盐化草甸土、碳酸盐沼泽田、氯化物盐渍田。

由表2-2和表2-3可见,该土属耕层质地沙黏适宜,物理性沙粒为79.55%,宜耕作,土热,发小苗。底土为中壤—重壤,物理性黏粒为43.19%~57.78%,保水保肥。氮磷钾全量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都很高,1米之内变化不大。可深翻、打破犁底层、加厚耕作层,发挥心底土养分的效力。该土属水肥气热协调,潮润温暖通气良好,抗旱抗涝,肥劲足而长,适种作物广,可种玉米、高粱、大豆、小麦等,一般单产在600~650千克,最高可达750千克。

该土属的土种为河淤黄土,性质与该土属相同。图2-2台安县土壤分布图表2-2耕型壤质草甸土代表性剖面的养分含量表2-3耕型壤质草甸土代表性剖面的性态特征

沼泽型水稻土分布于新华农场,面积136公顷,占耕型土地面积的0.12%,占水稻土面积的18.7%。它是沼泽土种稻后形成的水稻土,仍保持沼泽土的特殊性状,潜育层位高,淹育层(A)下就出现潜育层(G),部分地块在淹育层和潜育层中间有腐殖质层(A),淹育层淹水后呈还原反应,土粒分散呈泥糊状,干后呈块状。潜育层质地黏重,显蓝灰色,呈块状结构,有铁子和锈纹锈斑。

沼泽型水稻土土体有石灰性反应,表层pH值为7.4~8.0,耕层养分较高。有机质含量为21.1克/千克,最高达23.6克/千克,最低为19.1克/千克,全氮含量为1.05克/千克,最高为1.2克/千克,最低为0.94克/千克,速效磷为3.8毫克/千克,碱解氮为89毫克/千克,速效钾为156.5毫克/千克左右。根据它是发育在碳酸盐沼泽土上的水稻土,土体有石灰性反应,故土属划为碳酸盐沼泽田。

碳酸盐沼泽田主要分布于新华农场,是淤积母质上发育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土质黏重。耕层为20~28厘米,粒状结构,为中壤—重壤,底土为重壤—黏土。个别地块有夹沙层。地下水埋深0.8~1.0米。以新华2号剖面(南岗一组房东地)为例,说明该土属的养分状况和性态特征(表2-4、表2-5)。表2-4碳酸盐沼泽田代表性剖面的理化性状表2-5碳酸盐沼泽田代表性剖面的性态特征

由表2-4、表2-5可见,该土属养分含量较高,除全磷含量较低外,有机质、全氮和全钾耕层养分含量皆高于底层,随着深度加深而递减。阳离子交换量表层为19.2毫克/100克土,往下依次增大,保水保肥。表层物理黏粒(<0.01毫米)为52.31%,往下依次增多,黏粒有明显下移现象。

碳酸盐沼泽田土属底土黏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低洼冷浆,早春解冻晚,不发小苗,对水稻生长不利,为障碍因素,为水稻土类中等土壤。

土种为壤质河淤土田,其性状同土属。

盐渍型水稻土也分布在新华农场,面积592公顷,占总耕型土地面积的0.54%,占水稻土面积的81.3%,它是草甸盐土和盐化草甸土种稻后,在排灌、冲洗、深耕和施肥人为措施影响下,改变了原来土壤的发展方向,逐渐脱盐发育成为盐渍型水稻土。它仍保持原来土壤的特殊性状、盐渍化过程。春灌前,地表有盐霜或盐结皮。0~5厘米地表层含盐量大于0.1%,部分高达1%~2%,为障碍因素。淹水后氯化物、硫酸盐等溶于水,多次排水和灌水,盐分被淋洗,使土壤盐分降低。

按土壤盐分组成划分为氯化物盐渍田、硫酸盐氯化物或氯化物硫酸盐盐渍田和硫酸盐盐渍田3个土属。

氯化物盐渍田主要分布在新华农场南部、南岗五组和丁家二组。面积3 60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17%。因为地势靠近双台子河,与盘山接壤,是冲积海积母质发育的土壤,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主要成分为氯化钠,0~5厘米土壤盐分组成氯硫比大于4,其中氯离子-2-4(Cl)为12.59~52.63厘摩尔/千克,硫酸根离子(SO)为1.65~7.00-厘摩尔/千克,重碳酸根离子(HCO3)为0.27~5.16厘摩尔/千克,地下水为0.8~1.2米,通体有石灰性反应,表层pH值为7.4~8.0。土壤淹育层质地为轻壤,厚度20厘米左右,底土为沙或沙壤,有锈纹锈斑。耕层有机质含量为11.2克/千克左右,全氨含量为0.72克/千克左右,速效磷为4.1毫克/千克左右,速效钾为77毫克/千克左右,各项养分含量均为中等。

现以新华4号剖面(南岗村、头台子房西老地)为例,说明该土属的性态特征和理化性状(表2-6~表2-8)。表2-6氯化物盐渍田代表性剖面的化学性状表2-7氯化物盐渍田代表性剖面的物理性状表2-8氯化物盐渍田代表性剖面的性态特征

由表2-6~表2-8可见,该土属除全钾含量较高外,其他养分均较低,表层略高,往下随着层次加厚而递减,表层物理性黏粒为24.53%,属于轻壤,往下物理沙粒逐渐增多,黏粒减少,保肥性差,有漏水漏肥现象,淹育层土壤容重为2.45克/立方厘米,总孔隙度为45.1%;犁底层土壤容重为2.61克/立方厘米,总孔隙度为39.06%;耕作层较薄,容重较大,犁底层质地较粗,热潮,结构不好,紧实。底土通透性较好,空气孔隙为4.0%,施肥后易发生肥效。

氯化物盐渍田土属质地较沙,耕性好,口松易耕,土性干爽,温暖热潮,通气尚可,全量养分易腐解被作物利用,返青快,发小苗,有前劲少后劲,局部地块有漏水漏肥现象。为台安县水稻土土类中较好的土壤。

土种为强度氯化物沙底河淤土田,表层5~10厘米含盐量大于1%,其他性状同土属。

硫酸盐氯化物盐渍田主要分布在新华农场中部和西部,丁家一组,夏家二、三、四、五组,面积192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0.14%。土壤盐分组成为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和硫酸钙等。0~5-厘米土壤盐分组成氯硫比在1~4之间。其中氯离子(Cl)为2+424.6~298.30厘摩尔/千克,硫酸根离子(SO)为17.4~77.6厘摩尔/-千克,重碳酸根离子(HCO

3)为2.30~3.16厘摩尔/千克。地下水为0.7~1.0米,通体有石灰性反应,表层pH值为7.4~8.0。土壤淹育厚度为18~28厘米,质地为壤质,底土为沙—黏土。在52厘米以下出现锈纹锈斑。主要土种有强度硫酸盐氯化物河淤黑土田和强度硫酸盐氯化物沙底河淤土田和强度硫酸盐氯化物沙底河淤土田。

强度硫酸盐氯化物河淤黑土田。表层含盐量大于1%,耕层中壤—重壤,底土层重壤—黏土,块状结构。通体为灰黑色,无质地夹层。地下水0.7~1.0米。耕作层各项养分均较高,有机质为18.6~20.6克/千克,全氮为1.03克/千克左右,速效磷5~10毫克/千克之间,碱解氮为87毫克/千克左右,速效钾为161毫克/千克。现以新华农场8号剖面(丁家村一组五支东遭北)为例,说明该土种养分状况和性态特征(表2-9、表2-10)。表2-9强度硫酸盐氯化物河淤黑土田代表性剖面的理化性状表2-10强度硫酸盐氯化物河淤黑土田代表性剖面的性态特征

由表2-9可见,该土种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丰富。除全磷较低外,其他养分全剖面皆较高,随着深度加深而递减,底土层养分也较高。表层阳离子交换量为15.43厘摩尔/千克,往下依次增大,保水保肥性强,土质黏重,物理黏粒(小于0.01毫米)高达49.61%~70.85%,通气透水性较差,土湿冷凉,不发小苗。

由于此土种地下水位高,水多气少,透性差,热量不足,水气热失调,早春返浆时间长,耕型不良,加上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高,使水稻前期发育缓慢,入伏后长势较好,此土种为台安县水稻土土类中一般的土壤。

硫酸盐盐渍田主要分布在新华农场北部的城子村,面积159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0.12%。成土母质为河流淤积物。盐分组成以硫酸盐-为主,0~5厘米土壤盐分氯硫比小于1,其中氯离子(Cl)为2+40.75~8.43厘摩尔/千克,硫酸根离子(SO)为3.88~11.10厘摩尔/-千克,重碳酸根离子(HCO3)为0.21~0.51厘摩尔/千克,地下水为0.9~1.0米,通体有石灰性反应,表层pH值为7.5~8.0,土壤淹育层厚度为20~27厘米,质地较粗,通体为沙壤—中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为14.6~21.5克/千克,全氮含量为1.08~1.22克/千克,碱解氮为70~87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为3~4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为70~92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较低,其他各项养分含量均较高,出现氮磷比例失调现象。其他特性同氯化物盐渍田土属接近。耕性好,口松易耕,生产性能较好,热潮,返青快,发小苗,肥劲平缓,易发挥肥效,水肥气热比较协调,但局部质地偏沙,盐分含量高,有漏水漏肥现象。为台安县水稻土土类中较好的土壤。

土种为强硫酸盐沙底河淤土田,表层(0~5厘米)含盐量大于1%,其他性状同土属。

2.4海城市主要耕型土壤分布特征

海城市土壤类型的地带性分布特别明显,在南北向202国道北部,辽河平原上大片的草甸土区,南部以棕壤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图2-3)。图2-3海城市土壤分布图(局部)

在东南低山丘陵区,土壤呈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城河上游南北两侧随地形的增高,土壤呈相应地变化。河漫滩主要有山淤土,在超河漫滩第一、二级阶地上,分布棕黄土、麦黄土、潮黄土;在高阶地及黄土丘陵上分布着大面积棕黄土、麻石土,丘陵岗顶及低山顶地区主要为麻石土、板石土。

在北部的冲积洪积平原区,土壤分布亦随地形变化而依次出现麻石土、棕黄土、潮黄土、麦黄土、河淤土、河沙土等。

在西南部的冲积平原低洼地带,土壤类型主要有麻石土、潮黄土、河淤黄土、河淤黑土、河淤土、河沙土、盐化河淤土、淤土田、苇塘土等。海城市土壤共有4个土类、7个亚类、25个土属、60个土种。表2-11是海城市土壤分类系统表。表2-11海城市土壤分类系统表

下面简要介绍海城市主要耕型土壤的理化性状。(1)棕黄土。主要分布在响堂、什司县、八里、接文、岔沟、牌楼、验军、大屯、王石等乡镇,其面积7 96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86%。棕黄土以下分2个土种:中位棕黄土(占耕地4.71%)、深位棕黄土(占耕地2.15%)。以中位棕黄土为例,说明如下:

中位棕黄土典型剖面(响堂5号)位于响堂管理区西响村二组门前地块,地形平坦,黄土状母质,地下水深5~6米。剖面性态如下:

0~20厘米,棕黄色,散粒状结构,植物根系较多,疏松,孔隙多。

20~26厘米,棕黄色,片状结构,植物根系比表层稍少一些,比上层较紧。

26~100厘米,棕色,块状结构,植物根系少。

中位棕黄土养分含量、微量元素、机械组成分别见表2-12、表2-13。表2-12中位棕黄土的养分含量表2-13中位棕黄土的微量元素含量

由表2-12可知,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均以表层为高,且随深度而递减。阳离子交换量底层高于表层,这与黏粒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成正相关。

表2-13说明,表层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下层。有效锌、铜、铁、锰、硼均在适宜范围,仅有效钼显微痕迹,今后应施钼肥。(2)棕壤土。棕壤土系坡积洪积母质规程而成,因为堆积时间不同和外力作用的差异,故其剖面内有的混有石砾,有的分层相间于其中。其表层质地多为沙壤质及壤质。地下水多在3米以下,其分布部位多在老河道及山谷两侧坡脚下。牌楼、什司县、接文、英落等乡镇均有分布,其面积为19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69%。棕壤土以下分2个土种,即棕壤土(占耕地0.43%)、混石棕壤土(占耕地1.26%)。以棕壤土为例说明如下:

棕壤土以牌楼6号剖面为例,该剖面位于海城市牌楼镇王卜村一组河南地块,群众称为夹沙土,其地形平坦,适合种植大田作物,生产性能好。棕壤土的剖面性状:

0~25厘米,暗灰色,团粒状结构,疏松多孔。

25~35厘米,棕黄色,小块状结构,紧实。

35~45厘米,黄沙石色,沙砾层较紧实。

45~60厘米,黑褐色,块状结构紧实。

60~100厘米,沙层,无结构,疏松。

棕壤土理化性质见表2-14。表2-14棕壤土理化性质

该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保肥力中等,表层肥力更好,自活土层以下明显下降,钾含量较丰富,阳离子交换量表层和底层中等,心土层较低。(3)潮黄土。潮黄土母质为坡积洪积物堆积而成,表层颜色较深,表土以下颜色逐渐变浅,质地由上到下逐渐黏重,地下水一般在3米左右,其位置多在山脚的下部缓坡地带及山前平原,适合种植各种大田作物。本市的潮黄土分布在八里、牌楼、响堂、什司县等乡镇。其面积为7 219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21%。潮黄土以下分2个土种,即潮黄土(占耕地5.56%)、浅色潮黄土(占耕地0.65%)。以潮黄土为例说明如下:

潮黄土以八里8号土壤剖面为例,该剖面位于海城市八里镇罗家卜村二组广山地地块。群众叫它黄黏土,地下水为3米左右。

潮黄土剖面土壤性状:

0~18厘米,暗棕色,粒状结构,疏松多孔。

18~21厘米,棕色,片状结构,较紧,有铁锈斑纹。

21~51厘米,棕色,块状结构,紧实有铁锈斑纹及二氧化硅粉末。

51~100厘米,棕色,块状结构,紧实有铁锈斑纹及二氧化硅粉末。

潮黄土的养分含量、微量元素分别见表2-15、表2-16。表2-15潮黄土的养分含量表2-16潮黄土的微量元素含量

由表2-15可知,该土表层有机质含量1.241%,全氮0.089%,均系中等;全磷0.058 2%,较低;全钾较丰富,阳离子交换量下层逐渐增高,保肥力较好,质地较重,<0.01毫米颗粒近50%,质地越下层越黏。(4)麦黄土。麦黄土系黄土状母质或洪积物堆积而成,受地下水影响,有的在40厘米以下出现砾石层。多分布在平缓坡地或平原上,质地一般通体轻壤到中壤,只有个别地块底部是重壤。

土层深厚,松软宜耕,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鞍山市麦黄土分布的毛祁、岔沟、马风等乡镇,其面积为2 185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88%。麦黄土以下分2个土种,即麦黄土(占耕地1.53%)、砾质麦黄土(占耕地0.35%)。以麦黄土为例说明如下:

麦黄土以岔沟镇5号土壤剖面为例,该剖面位于岔沟镇叶卜村三组南岗地块,地形为缓坡地,母质为黄土状母质,略有轻度侵蚀。麦黄土剖面性状:

0~16厘米,粒状结构,淡棕色,疏松多孔,植物根系多。

16~26厘米,片状结构,淡棕色,疏松有锈斑。

26~43厘米,核状结构,灰棕色,有锈斑。

43~100厘米,核状结构,暗棕色,有锈斑,紧实。

麦黄土的养分含量见表2-17。表2-17麦黄土的养分含量

由表2-17可知,该土含量较丰富,表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表层以下逐渐降低。阳离子交换量由表土层到16~26厘米土层降低,以下逐渐升高。质地较轻,表土>0.01毫米的颗粒为71.44%,通体轻壤—中壤。(5)河淤黄土。河淤黄土主要分布在南台、海州管理区、感王、验军、西柳、东四方台、腾鳌等乡镇,其面积为21 055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8.11%。

河淤土,根据其土体构型划分为河淤黄土(占耕地8.86%)、浅位厚层夹黑河淤黄土(占耕地2.97%)、浅位中层夹黑河淤黄土(占耕地0.14%)、深位中层底黑河淤黄土(占耕地4.34%)、浅位厚层底黑河淤黄土(占耕地1.8%)5个土种。现以河淤黄土为例加以说明。

河淤黄土以南台10号土壤剖面为例,该剖面位于南台镇土城村五组,地形平坦,地下水较深,水质良好,耕层重壤,底土中黏,保水保肥,没有障碍因素。

河淤黄土的剖面性状:

0~17厘米,淡棕色,重壤质,粒状结构,湿润,疏松多孔,根系较多,有铁钙。

17~37厘米,淡棕色,重壤质,粒状结构,湿润,疏松,植物根系中等,有铁锈斑纹。

37~100厘米,灰棕色,中黏,块状结构,湿润,土紧。

河淤黄土养分含量、微量元素和腐殖酸组成分别见表2-18~表2-20。表2-18河淤黄土养分含量表2-19河淤黄土的微量元素表2-20河淤黄土的腐殖酸组成

由2-18可见,养分含量中等,表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663%,0.099%,0.084 9%,1.888%。有机质、全氮心土层养分含量低于表土和底土。阳离子交换量下层显著增高,保肥力较好。

表2-19和表2-20表明,河淤黄土表层质地较重,心底土较黏,托水保肥。有效锌、铜、铁、锰、硼均较丰富,仅钼含量痕迹,今后需补施钼肥。胡敏酸和富里酸比值及交换性钙、镁含量均为中等,对土壤结构有一定作用。(6)河淤黑土。河淤黑土主要分布在温香、东四方台、西四、耿庄、新台子、牛庄、感王、中小、望台、南台、东四、腾鳌等乡镇,其面积为17 815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5.32%。

河淤黑土,根据其土体构型划分为河淤黑土(占耕地7.63%)、深位中层底黄河淤黑土(占耕地3.27%)、浅位厚层底黄河淤黑土(占耕地1.15%)、深位厚层底黄河淤黑土(占耕地0.47%)、深位薄层底黄河淤黑土(占耕地2.8%)5个土种。现以河淤黑土为例加以说明。

河淤黑土以东四方台6号剖面为例,该剖面位于东四方台管理区于台村王家地块,地形平坦,剖面通体黑色,地下水1.5~3.0米。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