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古代诗文选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1:09:23

点击下载

作者:淦家凰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永修古代诗文选注

永修古代诗文选注试读:

古代诗文概说

永修,古称艾邑、海昏,后为建昌。在“海昏秀域”这块古老而秀美的土地上,处处充满着古艾邑的古朴与粗犷,处处充满着古海昏的神秘与传奇,处处充满着古建昌的凝重与辉煌。

修河文化星河灿烂,永修文学璀璨夺目。

自古以来,永修是文学之邦。在永修这块土地上,曾孕育了无数的才子显宦,也吸引了无数的骚人墨客,他们共同创造了永修的文化与文明。

在永修古代诗文中,基本上可分成四个文化圈。这四个文化圈,就是艾城(县城)文化、吴城文化、柘林文化、云居山文化。

艾城(县城)文化,即以古艾城为中心的县城文化。

永修,古称“艾”。汉高祖六年(前201)始置海昏县。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废海昏,移建昌居焉”,改称建昌县。建昌县名一直沿用1400余年。海昏县治初设吴城芦潭西北(今江益红星贾家山附近)。后因鄱阳湖南移,地壳下沉,即晋大兴二年(318)大地震,海昏沉没,迁海昏县治于艾城,居民大多迁往艾城,一部分迁至吴城。

艾城县城有1600余年的历史,它历经了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时期。1949年,县治迁至涂家埠。艾城文化,一直是古建昌文化的代表。现在永修县艾城镇位于永修县城西北7.5公里,约从南朝宋以海昏并入建昌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一直是建昌、永修的县署。

古县城艾城,环城一周有七里,城门共七座,四座大门三座小门。四座大门分布在东西南北四方,东曰“朝阳门”,西曰“仰止门”,南曰“阜财门”,北曰“拱辰门”。另有小三门:靠南城的一名“小南门”,另一名“水南门”,靠北城的叫“小北门”。

艾城主街,自西门城外的登云桥起,进入仰止门,一直贯穿朝阳门,说是五里穿心。此条主街分段命名,靠县衙以上为西大街;靠县衙以下叫中堡街;自圣殿巷至矮塔巷曰正街;矮塔巷以下至中桥称桥上街;此下一直至朝阳门,曰东门街。除主街外,尚有西门外街、南门街、南门外街、北门街四条短街,这些长街短街的街面上共有商业店铺八百余家。另外还有专住居民的四条长长的背街,位于主街的南北店铺之后,南面两条背街的房屋,多为青砖“土库”;有两进的,也有三进的,住着有钱人和衙门的官吏,也有做小买卖的平民。北面两条背街的房屋,除祠堂外,多是“板壁屋”住户,有吃衙门饭的小吏、生意人和农民等。这些背街,每隔着一段路,有小巷或大巷通向大街,上街买东西或是办婚丧喜庆都很便捷,所建房屋都是一户挨着一户,鳞次栉比,井然有序。如此的布局规模,反射出古海昏的雄姿和余韵,同时折射出当时建昌县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空前兴盛。昔日的八百余家的商业店铺,展示了当时艾城建昌县城经济的繁荣。

古代有内城外郭之说。艾城除了内城之外,还有外郭。城外,有祠堂、庙宇、书院、寺院等。

艾城的祠堂很多,这些祠堂建筑和占地面积都有一定规模。临街的,前面是祠堂的铺屋,后面是供祖宗牌位的祠堂,建筑宽弘,气势堂皇。建在背街的祠堂,虽没有店铺租金,却有地皮出租,足供“敬祖”之用。每年冬至到来,便要“开祠祭祖”,这天晚上,细吹慢打,爆竹喧天,灯火辉煌,觥筹交错,热闹非凡。这里的庙宇也不在少数,每年春节,各庙菩萨都要“出方”,迎神赛会,锣鼓喧天,老人妇孺一起来观拜,一派繁华热闹气象。

艾城县城附近,有书院三所。这三所书院是雷塘书院、宏斋书院、修江书院。

雷塘书院距艾城南一里。北宋时,有进士洪师民六世同居,宋太宗旌表其门为义门。洪氏遂建雷塘书院,供子孙就读。至道年间(995—997),地方官上奏朝廷后,太宗皇帝赐御书百轴。书院颇具规模,名扬四方(至于书院毁年及他事待考)。宏斋书院在县治北,城隍庙右侧,原为宋理学家、教育家李燔读书处。明嘉靖年间(1522—1566)知县顾阳和建。万历年间(1573—1619)知县费阶又添设斋舍。书院鼎盛时,有房屋300楹,学者云集。修江书院在县治西鹤鸣山。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军时,建昌人(相传为朱熹门人李燔)游其门而建书院于南康府(今星子县),名曰修江书院,招收建昌学子入院读书。后毁于兵燹。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邱元遂决定在西鹤鸣山重建修江书院,建堂3进,建庑16区,又建外厢7间。余资兴建文昌阁和添置学田,以作办学基金。书院落成,影响很大,成为建昌县的最大学府。这三所书院,彰显出艾城书院文化的空前繁荣。

艾城县城附近,还有同安寺。同安寺,位于艾城西北凤栖山下谦田村,是建昌佛教丛林之一。始建于唐中和年间(881—885),唐朝中后期,我国佛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同安寺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后同安寺一再扩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至宋哲宗绍圣时,200多年间名僧众多,香火鼎盛。元朝末年,同安寺毁于战火,明洪武中期重建,清顺治时又加修葺,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坍塌。20世纪80年代初在原址上重建,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米,有僧尼十数人。规模虽远不如前,可近年来,寺庙内常年烛光摇曳,香火缭绕,善男信女前来朝拜者甚众,钟磬之声不绝于耳。

艾城既是建昌(永修)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建昌(永修)的文化中心。千年古城的艾城,旧时“修江八景”(亦称“海昏八景”,它们是:云居拥翠、修水环清、柳渡春烟、莲洲夜月、东郭农耕、北岩樵唱、桃源石洞、桂影池亭)中的“柳渡春烟”、“东郭农耕”、“莲洲夜月”、“桂影池亭”、“北岩樵唱”均在艾城。千百年来,艾城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的地位,雄踞于修江之滨,名流辈出,人才潮涌,吸引了许多名士贵宦,文人骚客登楼聚阁,在此题咏抒情,相互唱和,留下了不少佳句绝作。著名文人沈约、白居易、苏轼等都与友朋在此聚会。留下诗文的著名文人代表有晋代的陶渊明,南朝的沈约、徐陵,梁代的庾肩吾,唐朝的李白、吴筠、杨於陵、杨嗣复、白居易、韦庄、王贞白,五代的吴白,宋朝的魏野、梅尧臣、陈襄、苏轼、秦观、陈舜俞、洪朋、洪刍、洪炎、戴如愚、董有林、王之道、刘子翚、吕渭老、杨万里、曾丰、翁卷、曹彦约、戴复古、刘克庄、钟季玉、陈深、卢祖皋,元朝的燕公楠、范梈、杨维桢,明朝的李梦阳、熊德阳、宋惕惕,清朝的许延邵、李道泰、袁懋芹、江炯、郭祚炽、张回澜等。特别是明朝,明朝永修县知名人士蒲秉权、徐中素以及一大批人士如张焕、黎衷、朱谋珲、周国庠、陈尧典、汪应娄、林嘉、但调元、萧时中、邓文明、朱谋玮、朱谋毂等吟诗挥毫写下了“海昏八景”(建昌八景)的乐章,他们登上古镇日中桥、聚会云树阁,或赋诗,或酬唱,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抗日战争前艾城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筑,如县署、文庙、关帝庙、文昌阁、石塔、城隍庙、日中桥、魁星阁、隆道观等。城外尚有修江书院、登云桥、大果寺、陈步云妻贞节坊、先农坛、内藏阁、塔下寺、邑厉坛等。只可惜,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大肆纵火焚烧,城内百分之九十的古建筑付之一炬,千年文明的见证毁于一旦。

吴城文化,即以吴城“望湖亭”“鄱阳湖”(古彭蠡湖或彭蠡)为中心的鄱湖文化。

吴城,是一座因商而兴的千年古镇。吴城地处江西五大水系交汇处。赣江、修河、饶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畅通。沿内河直达全省各地,经鄱阳入长江,可抵皖、浙、苏、沪、鄂、湘、川、渝等省市。自汉晋以来,一直在中原南北官道(鄱阳湖——赣江——大庾岭——北江)的水运码头。宋代以后,经济的发展,客货运量迅猛增加,使其成为江西盐业、纸、麻、糖、木材、海产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埠和交通纽带,史称为“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乾隆到咸丰百余年间,吴城进入鼎盛期,口岸转输的经济功能已超过省府南昌,享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赞誉,与景德镇、樟树镇、铅山县的河口镇并称江西四大名镇。

随着经济的繁荣,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客和商人为了集会、寄寓、联系业务、解决纠纷和储存货物的需要,纷纷在吴城大兴土木,兴建同乡会馆。最盛时,全镇会馆达48座之多。较著名的有:全楚会馆(湖南、湖北)、山西会馆、广东会馆、浙宁会馆、福建会馆、徽州会馆、麻城会馆、吉安会馆、抚州会馆、武宁会馆、奉新会馆、都昌会馆、龙南会馆、建昌会馆、江西会馆(万寿宫)。这些会馆规模巨大、工艺精巧、雕梁画栋、叠额飞檐,富有各地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全楚会馆纵深七进,前门在樊家垅街,后门延伸到黄土水运码头。内有水池、假山、花园和接官亭。会馆大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显得气势恢宏,镶嵌于吉安会馆门前的“理学名臣”四个遒劲大字至今熠熠生辉。

各会馆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异地风俗民情也极大地丰富了吴城的本土文化。坐落于繁华地段豆豉街中部的徽州会馆,每遇朱熹生日或午节之时,该会馆均要张灯结彩,锦绣的桌帏及椅子排列整齐,大殿正中神龛上的朱熹神像前摆满了燃着的大小香烛,照得屋内灯火通明,烟香袅绕。福建会馆供有天后娘娘的神位,山西会馆供有关羽神像,每逢这些神过生日,同乡人聚集到会馆中大祭和会宴数天,请外地戏班唱几天大戏(馆内建有戏台),几天几夜灯火不熄,鼓乐喧天,围观者众多,热闹非凡。饮食文化方面,广东会馆的狗肉,福建会馆的海菜也很有名气。

鄱阳湖、吴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曾演绎过多次较重要战事。最著名的是朱洪武(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还有最令人痛惜的是1939年3月17日至22日的日寇敌机狂轰滥炸,吴城陷落。一周的激战,古镇火光冲天,万家店铺化为灰烬,七万居民剩下两千,高峨宏壮的望湖亭面目全非、满身疮痍。

吴城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其中流传最为盛行的还属“望夫亭”的故事。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除了具有江南气息的鄱阳湖山水文化外,吴城的诗词歌赋影响极大。千百年来,吴城以其独特的山水位置,山势绵延、烟波浩渺,环境秀美、景色迷人,加上矗立于鄱阳湖之滨的千年古亭——望湖亭的沧桑历史,而吸引了多少名士贵宦,文人骚客登亭望湖,描写湖光景色,远望如烟庐山,遥想血腥战场,体味望夫情怀。在此之中,渔歌唱晚,题咏抒情,留下了不少佳句绝作。在吴城鄱湖文化里,出现了大量的以吴城“望湖亭”、“鄱阳湖”为题的诗作,他们泛舟鄱阳湖,登上望湖亭,放眼鄱湖景色。曾经游历鄱阳湖、吴城望湖亭的著名文人代表有:谢灵运、张九龄、李白、王安石、苏东坡、苏辙、范成大、陆游、朱熹、文天祥、张元幹、虞集、刘基、解缙、李梦阳、王守仁、唐伯虎、曾国藩、陈三立等。留下诗文的著名文人有晋代的谢灵运,唐朝的张九龄、李白、皎然、项斯、释贯休,宋朝的夏竦、余靖、赵抃、王安石、苏轼、苏辙、杨时、李纲、张元幹、陆游、范成大、李鼎、吴泳、陶梦桂、张埴、释行海、张孝祥、文天祥、仇远、陈深、严粲、胡大成、欧阳澈、回阳子,元朝的虞集、揭傒斯、胡奎、胡子忠、王旭、成廷圭,明朝的王翰、邓雅、刘基、朱善、杨基、王佑、杨士奇、尹昌隆、胡广、汪广洋、乌斯道、解缙、吴节、唐文凤、涂瑞、罗钦顺、娄素贞、王守仁、陆深、李梦阳、徐祯卿、黄省曾、苏祐、罗洪先、范钦、王慎中、李先芳、黎民表、吴国伦、真可、乐镗、姜璧、熊汝达、陈宗虞、樊王家、丁比召、朱又孚、邹元标、崔世召、刘铎、曹学佺、季孟莲、郭之奇、徐世溥、黄居石、袁懋谦、杨惟休、王原、龚敩、方问孝、万时华、田艺蘅,清朝的李元鼎、吴观、黄宗羲、周体观、王钺、徐昂发、丁炜、邹度竑、王士祯、邵长蘅、游龙、朱国汉、李绂、沈钟、林澍蕃、杨方立、曹茂先、曹秀先、高为阜、裘日修、汪轫、张琼英、熊为霖、宋荆宝、陶万达、冯询、郑小谷、冷采芸、吴坤修、彭玉麟、高心夔、曾国才、陶福履、叶同春、曾国藩、赵玉坡、宋廷梁、陈宝箴、范金镛、龙赓言、陈三立、胡雪抱、张恩准、赖学海,还有艾渭、辜季范、李育春、杨明哲、章际盛、练彩、章觐光、叶丹、释实佩、张承光等。

柘林文化,即以柘林李氏文化圈为中心的理学文化。

柘林李氏文化圈指以今柘林镇、三溪桥镇为中心的区域,也即柘林湖区域,即现在的庐山西海(柘林湖与云居山构成“庐山西海”。柘林李氏文化圈不含云居山文化圈)。其代表人物是理学大家朱熹的高足、大教育家李燔,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192年,朱熹福建沧州建“考亭书院”,李燔从教,学生最多时数百人,可谓空前。江西永修来此求学或任教的名儒有:李燔、胡泳、余宋杰、李辉、刘贲、吕炎、吕熠、吕炳、吕焘、吕焕、熊兆等。吕炎,同治《南康府志》、同治《建昌县志》载,与兄吕熠,弟吕炳、吕焘、吕焕,“同游朱子之门,学成隐居弗仕,道德闻望为时所重”。兄弟五人读书建昌芗山书院,人称五吕先生,乡人建五吕先生祠祀之。芗山书院,地址北乡驿南区(今江益镇,1993年6月,江益镇划归共青垦殖场代管,行政区域版图仍在永修县区域内),为五吕先生遗址,邑庠生吕玉宸重建。朱熹宣布李燔为衣钵传人,《宋史》人物传列李燔为“理学”名人。

柘林湖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吴王葬母孝传天下,桃花仙女浪漫纯情,宋朝李常与苏轼、黄庭坚情同手足,李燔与朱熹珠联璧合,明朝刑部尚书魏源公正清廉、刚正不阿,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至今,柘林湖还流传着神秘“磨刀李”、名人李常、李氏山房、李苏黄之交、理学李燔、司马村的传说,还有关于黄荆洞、吴王峰、天葬坟、朝天简、马喷水瀑布等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除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外,柘林的诗词歌赋文化像修江之水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柘林因山奇水秀,景色妩媚,加上神秘而传奇的“磨刀李”的悠久历史,人才辈出,而吸引了很多名士贵宦、文人骚客探秘寻迹。在此之中,题咏抒怀,相互酬唱,留下了不少丽词佳句。曾经游历柘林的著名文人代表有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等。留下诗文的著名文人代表有唐朝的白居易、杨嗣复,宋朝的王安石、李常、李安康、李崇德、苏轼、黄庭坚、秦观、李彭、王十朋、朱熹、李燔、区仕衡、丘葵,明朝的魏源、蒲秉权、周国庠、周国廉,清朝的李凤翥、江炯、张回澜等。

云居山文化,即以云居山佛教圣地为中心的禅学文化。

云居山坐落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南部,古名“欧山”。相传战国末年,秦兼并六国之际,楚怀王被骗入秦,楚将欧岌为保护怀王的后裔康王避难于匡庐。秦将王翦闻讯急追而来。慌乱中,康王走失,欧岌到处寻找不见,便循入此山修炼得道。人们为了纪念忠臣欧岌,就称此山为“欧山”。后来,人们又以此山“山势雄伟高峨,常为云雾所抱”,于李唐之后,又改名为“云居山”。古往今来,以其奇秀天成的自然景观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古人誉为“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洲”、“冠世绝境,天上云居”。

云居山气势雄伟,林壑清幽。登上山顶,却又是一番景色,这里群峰耸簇,中间是坦坦荡荡的小平原大坝子,遍布园林湖田,俨然一大城郭,又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又称此地为莲花城。在云居山顶的莲花城内,有大片连绵不断的竹林,无论是赤日当空,还是大雪压顶,这簇拥的根根翠竹,透着翡翠般晶莹。盛夏时节,步入竹林,仿佛空气也变成了透明的绿色,使人顿觉凉意透过心肺。在竹林的深处,掩映着一座享有盛名的禅宗圣地——真如寺。

云居山真如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当时琳宫耸峙,禅院栉比。晚唐时曹洞宗的祖师良价的弟子道膺曾做住持,距今有1200年历史。当时有位道容禅师与司马头陀同游云居山,登上山顶时,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镜,四周龙珠峰、袈裟峰、钵盂峰、象王峰环列如屏障,就在这里开基建寺——云居禅院。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道膺禅师应邀做住持,才使此寺闻名天下。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北京万佛堂住持洪断和尚到云居山重建真如寺。直到清朝,真如寺一直兴盛不衰,成为我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院。

1953年,在虚云法师的住持下,真如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遭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政府出巨资对真如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如今殿堂、佛像焕然一新,寺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由四部分组成:前殿、正殿、藏经楼和偏房。寺旁有历代高僧的墓塔数十座。

云居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场所,山上的真如禅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发祥地,为全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国家重点开放寺庙。景区内人文景观还有瑶田寺、圆通寺、祗树堂、云门寺、上方庵,并保存有近百座古墓塔、多处摩崖石刻和唐代铜佛、康熙千僧锅、白玉佛等文物。景区自然资源有大中型瀑布7处,石鼓、石船、龟石、鸡石等象形巨石17块,还有明月湖、九曲洞等共50多处景点。

云居山真如禅寺为国家重点开放寺庙,高僧辈出,禅风浩然。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虚云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长性福大和尚和全国政协委员海灯法师相继担任过该寺住持,现由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一诚法师执掌法席。真如寺历代住持均认真奉行“农禅并重”之祖训,并以“世界最大、最正统的禅学中心”而誉播四海,使该寺禅风鼎盛。

除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外,云居山的诗词歌赋文化影响深远。千百年来,云居山以其山势雄峻、环境优美、景色旖旎,加上矗立于莲花城中心的千年古刹——真如禅寺的悠久历史,高僧辈出,而吸引了多少名士贵宦,文人骚客登山游览,或参禅礼佛,或读经论道,或探胜访幽。在此之中,题咏抒情,相互唱和,留下了不少佳句绝作。曾经上山的著名文人代表有白居易、皮日休、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朱熹等,留下诗文的著名文人有唐朝的白居易、皮日休、王贞白,宋朝的宗本、苏轼、了元禅师、黄庭坚、秦观、克勤禅师、李彭、王洋、释师范,明朝的陆深、余孟麟、张位、徐作、陆梦龙、真可、洪断、常慧、黄汝亭、蒲秉权、徐中素、朱谋珲、周国庠、周国廉、曾凤仪、圆悟、冯有经、王在晋、圆信、曹学佺、观衡、韩敬、方文、起高、沈傕、熊德阳、朱之蕃、汤宾尹、刘余泽、朱绕铭、罗治、姜斌、姜辅周,清朝的戒显、米汉雯、许延邵、李道泰、赵之俊、郑州玺、元鹏、音住等。其作品均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文以山题,山以文彰,世代相续,成为一笔有着较高文化价值的精神财富。

古代诗词

艾城诗词

修河

晋·陶渊明 一首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1]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2]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3]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4]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5]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6]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7]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8]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9]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注释〕

[1]周续之(377—423),字道祖。其祖为雁门广武人,后代移居江西建昌。8岁丧母,事兄如父。豫章太守范宁设学豫章,四方从者甚众。12岁从范就学,数年间,精通“五经”、“五纬”,号称“十经”,被同学誉为“颜子”。周后回乡闲居,攻读《老子》、《周易》。不久隐居庐山,与东林寺名僧慧远,彭城刘遗民、陶渊明等人,切磋诗赋,相互唱和,时人称周、刘、陶为“庐山三隐”。荆州刺史刘毅以抚军、参军、太学博士等职请周出仕,遭拒绝。江州刺史刘柳向刘裕推荐周,刘裕授以太尉椽职务,周亦不受。刘裕镇彭城,以礼请周至彭城,不久仍南还。刘裕称帝后,再次聘周去建康(今南京)讲学,在东郭门设立教馆。帝(刘裕)亲临学馆,请教《周礼》中“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之含义,周一一予以精辟辨析。后周因患风痹养病钟山,卒于景平元年(423),终年47岁。有《毛诗序义》、《礼论》、《丧服注》、《圣贤高士传赞注》等,均已散佚。祖企、谢景夷:据萧统《陶渊明传》所记,二人皆为州学士。郎:对男子的尊称。逯本此诗题作《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按:“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语本萧统《陶渊明传》,后人引以为注,遂讹添诗题,不足信。[2]疴(kē):病。颓檐:指破败的房子。颓:倒塌,衰败。欣:欢喜。[3]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闲:间,间断。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人。[4]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邈:遥远。这两句是说,我和你们相隔很近,但为什么道路显得那么遥远?[5]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祖、谢:祖企、谢景夷。响然臻(zhēn):响应而至。臻:至,到。[6]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向:将近。复斯闻:“复闻斯”的倒装。斯:这,指“道”。[7]马队:指马厩,养马之处。讲肆:指讲堂,讲舍。校(jiào)书:校对。订正书籍。勤:勤苦。[8]老夫:作者自指。尔:你们。[9]言:语助词,无意义。诲:劝说。颍(yǐng)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境淮水。晋时皇甫谧《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颍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出来做官,许由不愿听,洗耳于颍水。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

〔作品鉴赏〕

此诗作于晋义熙十二年(416),陶渊明52岁。萧统《陶渊明传》说:“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从诗中“意中人”等语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与周续之等三人亦为知交好友。陶渊明认为他们校书讲《礼》,十分勤苦,这是对孔子之业的发扬光大,值得赞扬;但他们的所居之处近于马队,与所从事的事业极不相称,未免滑稽可笑。所以诗中有称扬,也有调侃,最终以归隐相召,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

南朝·沈约 七首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助梁武帝登位,为尚书仆射,封建昌(今永修)县侯,官至尚书令。著有《齐记》、《四声谱》、《梁武纪》、《梁仪注》等。死后谥隐。明人张溥辑有《沈隐侯集》。沈约死后,其子沈旋、其孙沈实继续为“建昌县侯”。

〔作者与永修〕

祖名戎,字威卿。汉光武帝嘉其功封为海昏侯(今江西省永修县等境内),辞不受。《梁书》上说沈约左眼两个瞳仁,腰上有紫色胎记,聪明过人。他的祖父沈林子、父亲沈璞都曾担任高官,后父亲被朝廷(南朝宋国)所杀,他到处“潜窜”、“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积累了两万卷书。母亲怕他过分勤苦熬夜损坏身体,常常减少一些灯油,他于是白天读书,晚上背诵,终于博通群籍,文采粲然。后来被济阳蔡兴宗、安西晋安王、齐文惠太子、竟陵王等人赏识和提拔,直到担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宁朔将军、辅国将军、五兵尚书、冠军将军、征虏将军等显要职位。

梁天监元年(502),沈约62岁。沈约帮助梁武帝(高祖)萧衍谋划和夺取帝位,建立梁朝。3月,沈约被封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4月,萧衍代齐建梁,史称梁武帝。萧衍称帝前,沈约等三次劝进。沈约给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4月,被封尚书仆射,同时又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又拜沈约母为建昌国太夫人。朝廷大员都来祝贺他。

沈约是一代文豪,创造了诗歌的“永明体”,著述了《晋书》110卷、《宋书》100卷、《齐纪》20卷、《高祖纪》14卷、《迩言》10卷、《谥例》10卷、《宋文章志》30卷、《文集》100卷、《四声谱》,他还培养了又一代文杰——组织编选《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基本上都会选用他一些优美诗文。尽管有的诗评家认为他的诗歌不如鲍照、谢灵运,但是在写美文方面,他算是最杰出的代表。

永修县确实可以以他为自豪,不仅仅是他高洁谦逊的人品,更有他勤勉奋发学习的精神、他的斑斓文采、辉煌创作成就。

梁国建立的第二年,他的母亲去世,梁武帝亲自上门吊丧,进行慰勉,封赏了他并挽留他继续工作。

沈约不喜欢喝酒,没有什么嗜好,他的地位极端显赫,自己却非常朴素,每次被加官,他总是推辞再三。他淡泊自甘,在“东田”盖了房子,一眼能够眺望郊外田野。他曾经写下3000多字的《郊居赋》,铺陈景色汪洋恣肆,写自己“伴君如虎”、在永修县生活、隐居保身的心情极端细腻生动。《梁书》作者姚察、姚思廉父子非常崇敬沈约,高度赞誉他的人品文品,评价他“高才博洽、一代英伟”,并在正史中直接把这篇长赋记录下来。

沈约一直战战兢兢,勤谨为官,还是不能免祸。后来,因为几次谈话不合梁武帝的胃口,梁武帝对他很不满,沈约于是忧惧而死。

他的背影就是那时代文人的宿命,即便人生这么辉煌精彩,依然只能俯首帖耳做个“皇家奴”。

他的儿子沈旋,已担任高官,萧衍免除他三年守丧的事,后来他母亲过世,他才真正回到封地“建昌县”,后来又辗转为官,最后还是回到建昌,做“招远将军、南康内史”,百姓称颂他的清廉。他死后,儿子沈实接班,继续当“建昌县侯”。郊居赋[1]

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自中智以下洎,咸得性以为场[2]。兽因窟而获骋,鸟先巢而后翔。陈巷穷而业泰,婴居湫而德昌。[3][4]侨栖仁于东里,凤晦迹于西堂。伊吾人之褊志,无经世之大方。[5][6]思依林而羽戢,愿托水而鳞藏。固无情于轮奂,非有欲于康庄。[7]披东郊之寥廓,入蓬藋之荒茫。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

〔注释〕

[1]惟: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至人:古时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超脱世俗,顺应自然而长寿的人。非己:无我。固:本来,原来。物我:彼此,外物与己身。兼忘:很容易完全忘掉;忘记自我。[2]洎(jì):到,及。咸:全;都。[3]晦迹:谓隐居匿迹。[4]伊:文言助词。褊(biǎn)志:胸无大志。褊,狭小,狭隘。大方:远大志向。[5]戢(jí):收敛,收藏。[6]轮奂:形容屋宇高大众多。康庄:宽阔平坦,四通八达。[7]寥廓:空旷深远。蓬藋(diào):蓬草和藋草。泛指草丛;草莽。荒茫:犹渺茫。旷远迷茫。[8]

昔西汉之标季,余播迁之云始。违利建于海昏,创惟桑于江汜[9][10]。同河济之重世,逾班生之十纪。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11][12]。逮有晋之隆安,集艰虞于天步。世交争而波流,民失时而狼[13]顾。延乱麻于井邑,曝如莽于衢路[14]。大地旷而靡容,旻天远而[15][16]谁诉。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违危邦而窘惊,访安土[17][18]而移即。肇胥宇于硃方,掩闲庭而晏息。值龙颜之郁起,乃凭[19][20]风而矫翼。指皇邑而南辕,驾修衢以骋力。迁华扉而来启,张[22]高衡而徙植[21]。傍逸陌之修平,面淮流之清直。芳尘浸而悠远,[23][24]世道忽其窊隆。绵四代于兹日,盈百祀于微躬。嗟弊庐之难[25][26]保,若霣箨之从风。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复东。乍容身于[27]白社,亦寄孥于伯通。

〔注释〕

[8]标季:末季,末期。余:我。播迁:迁徙;流离。[9]违利:舍去利欲。海昏:海昏县,东汉初年,历史学家班固撰成《汉书·地理志》里,曾提到汉高帝时豫章郡辖海昏等县。根据地方志记载,汉海昏包括今日的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和奉新5个县。江汜:江边。汜,通“涘”。[10]河济:亦作“河泲”。黄河与济水的并称。与长江、淮河合称四渎。重世:累世;再世。逾:越过,超过。班生:指汉班嗣。以信奉老庄、超脱人世著名。或指汉班超,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十纪:古代传说,自盘古开天辟地至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前480)获麟,总计276万年,分为十纪,每纪27.6万年。[11]或:有的;有时。辞禄:辞去爵禄。反耕:亦作“筑室反耕”,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来仕:前来为官。[12]逮:到,及。集:聚合,会合。艰虞(yú):艰难忧患。天步:天之行步。指时运、国运等。[13]交争:交相谏诤。狼顾:狼行走时,常转过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所畏惧。[14]井邑:城镇;乡村。曝(pù):晒。莽:草,密生的草。衢(qú)路:歧路,岔道。[15]旻天:泛指天。[16]皇祖:对已故祖父的敬称。弱辰:幼年。孔棘:很紧急;很急迫。[17]危邦:不安宁的国家。窘惊:使人为难、害羞或难堪,尤指因缺钱用或无钱还债而造成的困境。[18]肇(zhào):开始,初始。胥宇: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犹相宅。硃方:春秋时吴地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闲庭:寂静的庭院。晏息:休息;安息。[19]龙颜:谓眉骨圆起。用以指帝王的容貌。也借指帝王。郁起:勃然奋起。矫翼:展翅。[20]皇邑(yì):皇帝的都邑。邑:城市,都城。南辕:车辕向南。谓车向南行。修衢:大路。骋力:施展才力;效力。[21]徙植:移植,移栽。[22]逸陌:指幽静安闲的道路。修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23]芳尘:指落花。窊(wā)隆:低昂;凹凸。[24]百祀: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微躬:谦词。卑贱的身子。[25]嗟:叹息。若:好像。霣箨(yǔn tuò):霣,古通“陨”,降;落下。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26]诛茅:亦作“诛茆”。芟除茅草。[27]白社:地名。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寄孥(nú):寄托妻子和儿女。伯通:指汉吴郡富豪皋伯通;借指居停主人。[28]

迹平生之耿介,实有心于独往。思幽人而轸念,望东皋而长[29][30]想。本忘情于徇物,徒羁绁于天壤。应屡叹于牵丝,陆兴言于[31][32]世网。事滔滔而未合,志悁悁而无爽。路将殚而弥峭,情薄暮[33]而逾广。抱寸心其如兰,何斯愿之浩荡。咏归欤而踯跼,眷岩阿[34]而扺掌。

〔注释〕

[28]耿介:正直。[29]幽人:幽隐之人;隐士。轸念:悲痛地思念。东皋(gāo):东,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皋,水边的高地,岸。[30]徇物:追求身外之物。羁绁(jī xiè):原指马络头和马缰绳。亦泛指驭马或缚系禽兽的绳索。此指拘禁、系缚、束缚。[31]屡叹:常常叹息。牵丝:佩绶,谓任官。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32]滔滔: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悁悁:忧闷貌。[33]殚:竭尽。弥:更加。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比喻人之将老,暮年。[34]归欤:即赋归,后因以“赋归”表示告归,辞官归里。踯跼(zhí jú):徘徊不进貌。岩阿:山的曲折处。扺(zhǐ)掌:击掌,拍手。形容无拘无束地畅谈。[35]

逢时君之丧德,何凶昏之孔炽。乃战牧所未陈,实升陑所不[36][37]记。彼黎元之喋喋,将垂兽而为饵。瞻穹昊而无归,虽非牢而[38][39]被胾。始叹丝而未睹,终逌组而后值。寻贻爱乎上天,固非民[40][41]其莫甚。授冥符于井翼,实灵命之所禀。当降监之初辰,值积[42][43]恶之云稔。宁方割于下垫,廓重氛于上墋。躬靡暇于朝食,常求衣于夜枕。既牢笼于妫、夏,又驱驰乎轩、顼。德无远而不被,明[44]无微而不烛。鼓玄泽于大荒,播仁风于遐俗。辟终古而遐念,信[45]王猷其如玉。

〔注释〕

[35]时君:当时或当代的君主。凶昏:残暴昏乱。孔炽:很猖獗,很嚣张。[36]升陑(ér):陑,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境,后因以“升陑”为创业之始的典故。[37]黎元:指黎民百姓。喋喋:说话多。垂兽:又称角兽,是中国古建筑上垂脊上的兽件,是兽头形状,位于蹲兽之后,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38]穹昊(qióng hào):犹穹苍。昊,大(指天)。穹,隆起。胾(zì):大脔。[39]逌(yōu):古同“悠”,悠闲自得。[40]贻爱:招人喜爱;遗留及于后世之爱。[41]冥符:默契,暗合。谓神授的符命。灵命:上天或神灵的意志。[42]降监:下视。初辰:清晨。辰,古同“晨”,清早。稔(rěn):事物酝酿成熟。[43]方割:普遍为害;指普遍的祸害。下垫:谓人民有沉溺之患。重氛:种种凶恶气象。指灾祸。墋(chěn):沙土。[44]玄泽:圣恩。大荒:指边远荒凉的地方。仁风: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遐俗:边远之地。[45]终古:久远。遐念:长思,遥想。王猷(yóu):字世伦,南朝宋琅琊临沂人。

值衔《图》之盛世,遇兴圣之嘉期。谢中涓于初日,叨光佐于此[46][47]时。阙投石之猛志,无飞矢之丽辞。排阳鸟而命邑,方河山而[48][49]启基。翼储光于三善,长王职于百司。兢鄙夫之易失,惧宠禄[50][51]之难持。伊前世之贵仕,罕纡情于丘窟。譬丛华于楚、赵,每[52]骄奢以相越。筑甲馆于铜驼,并高门于北阙。辟重扃于华阃,岂[53][54]蓬蒿所能没。敖传嗣于墝壤,何安身于穷地。味先哲而为言,[55][56]固余心之所嗜。不慕权于城市,岂邀名于屠肆。咏希微以考[57]室,幸风霜之可庇。

〔注释〕

[46]中涓:官名,亦作涓人。初日:刚升起的太阳。[47]阙:古代用作“缺”字,空缺。飞矢:飞驰的箭。丽辞:亦作“丽词”,华丽的辞藻。[48]阳鸟:鸿雁之类候鸟。[49]储光:谓太子的风采或美德。三善:封建社会里提倡的三种道德规范,即亲亲、尊君、长长。王职:天子的职事。百司:即百官。[50]兢:小心,谨慎。鄙夫: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宠禄:给予宠幸和富贵、荣宠与禄位。难持:成语有“荏弱难持”,荏弱,软弱,怯弱,旧指臣子才能平庸,难以扶持君国。[51]贵仕:显贵的官位;做高官。纡情:典故有“纡情马埒”,马埒,习射之驰道。两边有界限,使不致跑出道外。曾与石崇斗富的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爱马,且善解马性。有一次,他的马不肯过水坑,王恺说,马必定是珍惜鄣泥。他让佣人把鄣泥解掉,马果真就渡水如前了。难怪杜预说,王恺有马癖。王恺的生活极尽奢侈。当初,洛阳的地价很高,他买了地作马埒,用钱来填满,时人称为“金沟”。丘窟: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52]甲馆:南北朝时期之藏书馆。铜驼:铜铸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借指京城,宫廷。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53]重扃(jiōng):关闭着的重重门户。阃(kǔn):门槛,门限,特指城郭的门槛。[54]敖:出游,闲游。传嗣:承继家业、爵位。墝(qiāo):瘠薄的田地。亦指土地贫瘠。壤:松软的土,可耕之地。何:怎么。[55]先哲:尊称已经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世的贤人。嗜:喜欢,爱好。[56]岂:难道。邀名:成语有“邀名射利”,指求取名利。屠肆:屠宰场;肉市。[57]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虚无微茫。也指名声和形迹。考室:本谓宫寝落成之礼,后泛指相地筑屋。[58][59]

尔乃傍穷野,抵荒郊;编霜菼,葺寒茅。构栖噪之所集,[60][61]筑町疃之所交。因犯檐而刊树,由妨基而剪巢。决渟洿之汀[62][63]濙,塞井甃之沦坳。艺芳枳于北渠,树修杨于南浦。迁甕牖于[64][65]兰室,同肩墙于华堵。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既取阴[66][67]于庭樾,又因篱于芳杜。开阁室以远临,辟高轩而旁睹。渐沼[68][69]沚于溜垂,周塍陌于堂下。其水草则苹萍芡芰,菁藻蒹菰;石[70][71]衣海发,黄荇绿蒲。动红荷于轻浪,覆碧叶于澄湖。飡嘉实而[72][73]却老,振羽服于清都。其陆卉则紫鳖绿葹,天著山韭;雁齿麋[74][75]舌,牛脣彘首。布濩南池之阳,烂漫北楼之后。或幕渚而芘[76][77]地,或萦窗而窥牖。若乃园宅殊制,田圃异区。李衡则橘林千[78][79]树,石崇则杂果万株。并豪情之所侈,非俭志之所娱。欲令纷[80][81]披蓊郁,吐绿攒硃;罗窗映户,接溜承隅。开丹房以四照,舒[82][83]翠叶而九衢。抽红英于紫带,衔素蕊于青跗。其林鸟则翻泊颉[84][85]颃,遗音下上;楚雀多名,流嘤杂响。或班尾而绮翼,或绿衿[86][87]而绛颡。好叶隐而枝藏,乍间关而来往。其水禽则大鸿小雁,[88][89]天狗泽虞;秋蠙寒褵,修鹢短凫。曳参差之弱藻,戏瀺灂之轻[90]躯;翅抨流而起沫,翼鼓浪而成珠。其鱼则赤鲤青鲂,纤倏钜褷[91][92]。碧鳞硃尾,修颅偃额。小则戏渚成文,大则喷流扬白。不兴[93]羡于江海,聊相忘于余宅。其竹则东南独秀,九府擅奇。不迁植[94][95]于淇水,岂分根于乐池。秋蜩吟叶,寒雀噪枝。来风南轩之[96]下,负雪北堂之垂。访往涂之轸迹,观先识之情伪。每诛空而索[97]有,皆指难以为易。不自已而求足,并尤物以兴累。亦昔士之所[98]迷,而今余之所避也。

〔注释〕

[58]穷野:穷尽思想,追求自由。[59]菼(tǎn):古书上指荻。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寒茅:指简陋的茅舍。[60]栖噪:指栖息、喧叫之鸟。町疃(tǐng tuǎn):田舍旁的空地。町,田界田间小路。疃,禽兽践踏的地方。[61]刊树:斫树。[62]渟洿(tíng wū):渟滞不流貌。汀濙(tīng yíng):汀,水边平地,小洲。濙,古同“濴”,细小的水流。井甃(zhòu):井壁。沦坳:凹陷的地方。[63]枳: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亦称“枸橘”)。[64]甕牖(wèng yǒu):以破瓮为窗,指贫寒之家。牖,窗户。兰室:芳香高雅的居室。多指妇女的居室。肩墙:仅能及肩的矮墙。堵:墙。[65]宿楚:指丛生的树木。织楚成门,形容房屋简陋。[66]樾(yuè):路旁遮阴的树。杜: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67]高轩:堂左右有窗的高敞的长廊。[68]沼沚:池塘。亦借指积水坑。溜垂:屋檐下。塍陌:田间小路。[69]芡芰(qiàn jì):芡,一年生水草,茎叶有刺,亦称“鸡头”。芰,古书上指菱。菁藻:犹精华;精英。蒹菰(jiān gū):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70]石衣:又名石耳,常年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每个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长成,形似黑木耳,但其营养价值是黑木耳的十几倍。海发:海藻的一种。因纤细多枝如发,故名。黄荇(xìng):黄色的荇菜。荇,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结椭圆形蒴果。全草可入药。绿蒲:绿色的香蒲。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71]轻浪:微波。澄:清澈。[72]飡(cān):同“餐”。却老:谓避免衰老。振羽服:仙人或道士的衣服。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73]紫鳖:又名紫蕨。初生时茎紫色,似鳖脚,故名。葹(shī):一种草本植物,即“苍耳”,果实苍耳子入药。山韭: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植物。[74]雁齿:草名。麋舌:草名。麋,通“蘪”。牛脣:草名,即泽泻。彘(zhì)首:亦称“彘卢”、“彘颅”,草名,又名天名精。[75]布濩(hù):遍布;布散。烂漫:光彩四射,绚丽多彩。[76]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芘(pí):一种花草,即锦葵。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77]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园宅:田园第宅。殊制:不同的礼制。田圃:田地和园圃。[78]李衡:东吴,三国时孙吴文官,曾出使蜀汉等。石崇:西晋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成员、著名富豪。[79]侈(chǐ):浪费,用财物过度。[80]纷披:盛多貌。蓊郁:草木茂盛。吐绿攒硃:呈现翠绿色,聚集红色。[81]罗窗映户:映照窗户。溜(liù):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隅:角落。[82]丹房:指道教炼丹的地方。亦指道观。九衢(qú):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83]红英:红花。素蕊:淡色的花蕊。青跗(fū):青色的花萼。跗,花萼。[84]颉颃(xié háng):亦作“颉亢”,鸟上下飞。遗音:谓留下声音。[85]楚雀:黄鹂。流嘤:指鸣声婉转的禽鸟。[86]班尾:杂色的尾巴。班,古同“斑”,杂色。绮翼:美丽的羽毛。绮,美丽。绿衿:绿色的颈脖子。衿,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绛颡(sǎng):红色的额头。绛,赤色,火红。颡,额,脑门儿。[87]好叶隐而枝藏:喜欢在枝叶间隐藏。乍:忽然。间关:象声词。形容婉转的鸟鸣声。[88]泽虞:鸟名。[89]蠙(pín):古书上说的一种产珍珠的蚌。修:长。鹢(yì):古书上说的一种似鹭的水鸟。凫(fú):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90]曳(yè):拉,牵引。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弱藻:柔弱的水草。瀺灂(chán zhuó):水流声。[91]纤:细小。钜:同“巨”,大。褷(shī):羽毛初生的样子。[92]偃:仰面倒下,放倒。[93]九府:犹言脏腑。擅:独揽,占有。[94]迁植:犹移植。淇水:河流名称,在河南省北部。[95]秋蜩(tiáo):秋蝉。[96]先识:先见远识。[97]自已: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尤物:尤,突出,尤物,即特别的物品。[98]昔士:指古时的贤德之人。[99]

原农皇之攸始,讨厥播之云初。肇变腥以粒食,乃人命之所[100][101]储。寻井田之往记,考阡陌于前书。颜箪食而乐在,郑高廪而

[102]空虚。顷四百而不足,亩五十而有余。抚幽衷而跼念,幸取给于

[103][104]庭庐。纬东菑之故耜,浸北亩之新渠。无褰爨于晓蓐,不抱惄[105][106]于朝蔬。排外物以齐遣,独为累之在余。安事千斯之积,不羡[107]汶阳之墟。

〔注释〕

[99]农皇:即神农氏。攸:文言语助词,无义。厥:古同“撅”,掘。播:撒种。[100]粒食:以谷物为食。储:储存。[101]井田:商周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阡陌:田间小路。[102]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高廪(lǐn):米仓,亦指储藏的米。[103]幽衷:隐藏于内心的情思。跼(jú):小心翼翼。[104]菑(zī):初耕的田地。耜(sì):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天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105]褰(qiān):古代称套裤。爨(cuàn):烧火做饭。蓐(rù):陈草复生,引申为草垫子,草席。惄(nì):忧郁,伤痛。[106]遣:排解,发泄。[107]汶阳:因在汶水之北故名。[108]

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虽兹山之培塿,乃文靖之所[109][110]宴。驱四牡之低昂,响繁笳之清啭。罗方员而绮错,穷海陆而

[111][112]兼荐。奚一权之足伟,委千金其如线。试抚臆而为言,岂斯风[113][114]之可扇。将通人之远旨,非庸情之所见。聊迁情而徙睇,识方[115][116]阜于归津。带修汀于桂渚,肇举锸于强秦。路萦吴而款越,涂[117]被海而通闽。怀三鸟以长念,伊故乡之可珍。实褰期于晚岁,非[118][119]失步于方春。何东川之沵沵,独流涕于吾人。谬参贤于昔代,[120]亟徒游于兹所。侍采旄而齐辔,陪龙舟而遵渚。或列席而赋诗,[121][122]或班觞而宴语。繐帷一朝冥漠,西陵忽其葱楚。望商飙而永叹,[123][124]每乐恺于斯观。始则钟石锵珣,终以鱼龙澜漫。或升降有序,[125][126]或浮白无算。贵则景、魏、萧、曹,亲则梁武、周旦。莫不共[127]霜雾而歇灭,与风云而消散。眺孙后之墓田,寻雄霸之遗武。实接汉之后王,信开吴之英主。指衡岳而作镇,苞江汉而为宇。徒征言[128][129]于石椁,遂延灾于金缕。忽芜秽而不修,同原陵之膴□。宁知[130]蝼蚁之与狐兔,无论樵刍之与牧竖。睇东巘以流目,心凄怆而不[131][132]怡。盖昔储之旧苑,实博望之余基。修林则表以桂树,列草则[133][134]冠以芳芝。风台累翼,月榭重栭。千栌捷钅工,百栱相持。皁[135]辕林驾,兰枻水嬉。逾三龄而事往,忽二纪以历兹。咸夷漫以荡涤,非古今之异时。

〔注释〕

[108]巽(xùn)维:东南方。骋目:放眼往远处看。冢(zhǒng):坟墓。流眄(miǎn):流转目光观看。[109]培塿(lǒu):本作“部娄”。小土丘。靖:平安,安静。[110]四牡:四匹公马。繁笳:谓胡笳吹奏之声四起。清啭:清脆婉转地发声。多形容鸟鸣声或乐曲声。[111]绮错:纵横交错。[112]奚(xī):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一权:即一物一权,一方面是指一个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同时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个物上不能同时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性质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权。[113]抚臆:以手按胸,表示诚意或自问。岂:助词,表示反诘。[114]远旨:深远的旨意。庸情:犹俗虑,常人的心志。[115]迁情:改变感情或志趣。徙:迁移。睇(dì):斜着眼看。阜(fù):土山。[116]桂渚:有桂树的洲渚,形容风景幽雅之地。锸(chā):铁锹。[117]三鸟:指古代神话中西王母身边的三只青鸟。亦为使者的泛称。[118]晚岁:晚年。失步:谓该去而没有去成。[119]何:为什么。沵(mǐ):水满。[120]采旄(máo):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齐辔:犹齐驱。遵渚:语出《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原谓鸿雁循着水中小洲飞翔。后用以形容鸿飞。[121]觞(shāng):古代酒器。宴语:闲谈。[122]繐(suì)帷:繐帐。设于灵柩前的帷幕。冥漠:空无所有。葱楚:谓林木丛生,青翠茂密。[123]商飙:商,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古人又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飙,指暴风。商飙,指秋风。[124]锵: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珣(xún):玉名。澜漫:形容色彩浓厚鲜明。[125]无算:无法算计。形容数目多。[126]梁武:指南朝梁武帝。[127]歇灭:息灭,消失。[128]石椁:石制的外棺,古人将遗体放进木质棺材里,再将棺材放到石质棺椁中,主要是避免木材日久腐烂,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金缕:指金缕衣。[129]芜秽: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130]樵刍:打柴割草的人。[131]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指高山。不怡:不乐。[132]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133]月榭:赏月的台榭。重栭(ér):多重的斗栱。古代精美建筑常用几重斗栱以作装饰。[134]栌(lú):柱上方木,斗拱。捷钅工(gāng):车子中用以穿轴的金属眼。相持:互相扶持、抱持。[135]兰枻(xiè):兰木做的船桨。[136]

回余眸于艮域,觌高馆于兹岭。虽混成以无迹,实遗训之可[137][138]秉。始飡霞而吐雾,终陵虚而倒影。驾雌蜺之连卷,泛天江之

[139]悠永。指咸池而一息,望瑶台而高骋,匪爽言以自姱,冀神方之

[140]可请。惟钟岩之隐郁,表皇都而作峻,盖望秩之所宗,含风云而

[141][142]吐润。其为状也,则巍峨崇袴,乔枝拂日;峣嶷岧嵉,坠石堆[143][144][145]星。岑崟峍屼,或坳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孤嶝横[146][147]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亘绕州邑,款跨郊坰;素烟晚带,白雾晨萦。近循则一岩异色,远望则百岭俱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