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凤凰山公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17:12:19

点击下载

作者:唐山市凤凰山公园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故事的凤凰山公园

有故事的凤凰山公园试读:

序言

凤凰山公园始建于1956年,到这本《有故事的凤凰山公园》问世,整整经历了六十个春秋,进入了“花甲”之年。人之花甲老之将至,而公园“花甲”却正值生机勃发。随着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她的景色在一天天地日臻完美,历史文化底蕴在一层层地叠加积淀,人与自然在一步步地亲密融合,凤凰山公园已经成为了百姓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如书中所说:人多的地方故事就多。而《有故事的凤凰山公园》正是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凤凰山公园的历史变迁,描述了历代唐山百姓的欢歌笑语,见证了唐山——这座百年城市的荣辱兴衰。

对于历史,本书展示了自有影像技术以来,从1882年至今130多年来的图文史料,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当初双凤山(今凤凰山)的原貌,发展到了今天的凤凰山经历了哪些沧桑岁月。通过对现存于山顶上的五座石碑,解析了“双凤山”的来历,看到唐山百年工业城市发祥地的相关信息。并以园林人的身份向广大读者及凤凰山文史爱好者们对凤凰山的历史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碑文中透露的内涵,试探性地把这一研究话题从明清推向更远古的时代,并和大家一起期待着更多、更真实的史实再现。

对于现实,则按照年代顺序,讲述了自建设公园以来几经曲折的发展变迁和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地记录了唐山百姓对凤凰山公园的真情注入,描绘了发生在公园里的“人生百态”,体现了一座公园对唐山百姓的民情、民意和民生的重要影响。尤其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凤凰山公园利用自身的地形地貌和相关设施发挥了重要的防震减灾作用,使公园的意义和功能有了更大的拓展。

说她真实:书中相当一部分图片都是自2005年以来,笔者在无意中用手机随走随拍,不想在此派上了用场,现在看来,虽然很普通,但是很真实。有些场景和事件不可再现。有些老照片来自百姓,如山顶上的铁菩萨,就是李国明先生50年前在凤凰山山顶上拍摄的,如今成了珍贵的史料。

书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来自百姓生活,虽然很平凡,但是很感人,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绵绵的爱恋、真真的童年和青青的岁月。

书中相当一部分图文史料来自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专家、学者的无私援助。如老一辈摄影艺术家李耀东、常青、杨桂林、史学家杨磊、民间收藏家黄志强、王凤岭、文史研究员李国明、葛世林等。在本书图文史料提供者名单中已有体现,在此深表谢意。

这本《有故事的凤凰山公园》是一本写不完抑或是未写完的书,往前追溯历史肯定会有新的发现来不断填充今人研究的空白;憧憬未来,公园还会变得更加精彩,还会有更多更感人的故事发生。

因此只能说这本书是凤凰山公园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并不全面但又有代表性的片段。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肯定会有缺憾或谬误,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憧憬未来公园更加精彩的片段还需广大民众与园林人共同续写。编者2016年4月(写于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之时)

引子

扩建后凤凰山山景

凤凰山公园得名于园内的一座真山——凤凰山,此山古称双凤山。碑刻记载古时的双凤山景象是这样的:“唐山之南有双凤山、朝阳洞,南望莲池,东跨醴泉,西联宝塔”、“山前时而平沙落雁,山后常观河水涟漪”。别看山不高,海拔只有八十八米,走进山中却见景象环生:既有苍峰奇峻、松柏蔽日;又有古洞深藏、碑刻铭文。山虽小巧玲珑,但不失小中见大,古韵悠悠。

人多的地方故事就多,凤凰山公园自来就以人气旺盛著称。

山顶原有明朝永乐年间建造的铁菩萨庙一座,内塑铁菩萨一尊,人们又把双凤山俗称为“铁菩萨山儿”。有文字记载自明清以来,这里便是庙像庄严,僧道云集;每日晨钟暮鼓,香云缭绕;逢上香之日,左近善男信女登山膜拜;即时山下更是商贾齐聚,热闹非凡。地震后复建的凤凰山公园大门口

1956年公园始建,面积17.92公顷,60年代初建成。当时的公园位于唐山市的最西端,再往西就是农田。那时候公园也是太少了,别看离市区远,这里却是广大民众最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既有古迹又有各种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还有游艺设施。在当时可谓面积最大、功能最全、人气最旺。

唐山大地震,除制高点山顶凤凰亭毫发未损外,其他建筑全部震毁。1984年完成恢复建设,重新开放。由于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向西向北扩大,凤凰山公园便占据了市区中心最繁华的位置,人气又是与日俱增。到了2006年,17.92公顷的公园每年要承载160万人次的客流量,显然超过了规划设计的负荷。

2007年4月,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凤凰山公园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公园周边相邻的市总工会办公楼、园林局办公楼、工人文化宫、人防办公楼、联通公司营业楼及园内所有房屋建筑、游乐设施、周边围栏全部搬迁,历经两年的大规模改造和扩建,使公园的面积由原来的17.92公顷增加到了现在的43.25公顷,并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在开放的当年,入园客流量由原来的年160万人次猛增至年650万人次。面积增加了1倍多,客流量却增加了3倍以上,人气依然超前旺盛。

广大民众之所以对凤凰山公园情有独钟,是因为她依托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渊源、自然优雅的山体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唐山百姓的心目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她承载着世世代代唐山人民的欢声笑语,

见证着唐山百年工业城市的发展轨迹,

凝聚着几代园林人的辛勤血汗,

昭示着新唐山——凤凰城的深邃内涵。

凤凰山公园是百姓的乐园,她的故事与唐山百姓的民意、民情和民生息息相关。第一章双凤山的沧桑历史

双凤山是冀东一带历史悠久的名山,属燕山余脉。

近年来,唐山本土学者、专家研究双凤山历史方兴未艾。双凤山尚有诸多未解之谜,确实值得研究,因为这里不但有明清乃至更远古的历史,也是开滦煤矿和唐山百年工业城市的发祥地,是唐山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地标。第一节碑文讲述的故事

说凤凰山是有故事的公园,这故事还要从陈列在山顶上的五座石碑讲起。

在凤凰山公园山顶的朝阳洞门厅两侧,分列有五座石碑。

迄今发现最早的是第一座和第二座石碑,为乾隆四十四年所立;第三座为道光九年所立;第四座为光绪十六年所立;第五座为“民国”二十七年所立。朝阳阁图中石碑依次为乾隆四十四年两座,道光九年一座。依次为光绪十六年石碑和“民国”二十七年石碑图为公园主任高明与王凤岭、袁吕林、书法家吴连喜和王安在进行手抄碑文的校对。王凤岭时任唐山市园林处基建科科长袁吕林时任唐山市园林处党办室干事碑文现状

这五块石碑饱经沧桑,历经劫难,经受了唐山大地震的洗礼,躲过了十年动乱的浩劫,在唐山市几代园林人的保护之下,终将散落在山间的石碑重新竖起,可谓弥足珍贵。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风雨侵蚀,碑文字迹已斑驳不清。幸有袁吕林先生(时任唐山市园林局党办室干部)、王凤岭先生(时任唐山市园林局基建科科长)于1982年凤凰山公园震后恢复建设开始之际,将碑文抄录下来。如今再去山上看碑文,大部分的文字已经无法辨认。由此可见王凤岭、袁吕林二位先生此举做了一件抢救凤凰山历史文物资料的重要工作。时隔三十余年,他们二人将各自手抄的碑文相互校对,共同完善,形成了目前最完整的碑文,为后人研究凤凰山乃至唐山市的发展史留下了宝贵资料。乾隆四十四年至“民国”二十七年碑文

吴连喜先生是一位深研翰墨的书家,是最早一批成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吴连喜先生为了抄录这些碑文,数次登山亲临现场进行考察,反复揣摩,不辞劳苦,默默奉献。

目前这五块当年手抄的石碑,由唐山市著名书法家吴连喜先生按照石碑尺寸和比例、行间字距的大小及原有的格式以小楷抄录、装裱,现收藏于凤凰山公园文化艺术中心。图为碑体上部的浮雕: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玉兔蟾宫。左边框为:榴开百子;右边框为:丹凤朝阳。图为光绪十六年所立石碑全貌上图为碑体底部浮雕,为双狮滚绣球。

王凤岭先生时任唐山市园林处基建科长,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仍潜心研究凤凰山公园的历史文化。在研究中他发现:在这五座碑中,文物价值最高的当属第四座碑,即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所立的《重修双凤山庙像碑记》。这座碑之所以文物价值高,是因为碑中透漏出的历史信息和蕴藏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凤凰山的历史、开滦的历史、唐山的历史依稀可见;佛的文化、凤的文化尽在其中。

首先从碑的外观上看,这座碑壮观华丽、形伟体大、结构复杂,由碑冠、碑身、碑座和上下左右边框组成(碑冠和碑座缺失)。

这座缺少碑冠和碑座的碑,在现存的五座碑中依然是体量最大的一座。这座碑除碑身写满碑文之外,其他部分从上到下刻满浮雕:石碑底部浮雕是双狮滚绣球、上边框是二龙戏珠、右边框是榴开百子、左边框是牡丹争艳。碑身上方额楣处刻有 “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在字匾的两侧,刻有两只深居洞窟的玉兔,寓意为“玉兔蟾宫”。浮雕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玉兔蟾宫”之上所刻的两只栩栩如生,朝向太阳翩翩飞舞的凤凰,寓意为:凤生丹穴、丹凤朝阳、双凤联翩。第二节看碑文解析双凤山的来历

凤凰山原名“双凤山”。传说远古时期,一对凤凰从遥远的岐山飞来,盘旋于冀东大地,见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遂化而为山,为此地降下吉祥。乡民感其恩德,遂称此山为“双凤山”,乃世代祭祀之。然而这毕竟是美丽的传说,也是唐山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双凤山的由来还是要从碑文中来解析。

在凤凰山公园现存的“民国”二十七年的碑中就有一段碑文十分形象的描述了双凤山的山形:“村东里许有双凤山,脉衍燕蓟,地处石城,蜿蜒如龙,由西北而东南,峰峦起伏,至是分而为二。其前山如凤之展翅凌云,后山如凤之昂首霄汉,双凤联翩,耸然独立。顾名思义其来有自也”。读了这段碑文,两只联翩飞舞的凤凰就会在人们的眼前飘然而生。这与第四座碑中的双凤浮雕中的寓意相对照,不难看出两者是一脉相承,都凸显了双凤山上凤凰文化的内涵。如果到双凤山(今凤凰山),按碑中的寓意,从山的南北两个方向,对山体仔细地观察,尽管在历史上无序地采石中,山体已被破坏的残缺不全,但只要细心地揣摩,两只不同形态的凤凰依稀可辨。可见双凤山的名称由来已久,且名出有据。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仔细地读一读碑文,就会从碑文的字里行间,隐约看到各时期的历史画卷。

凤凰山自古以来就称为双凤山,而凤凰山这一名称的出现至今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其经过是这样的: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双凤山下筹建公园,初称劳动公园。一九六三年公园开放,定名为凤凰山公园。“文革”初期又改称工农兵公园。到了“文革”后期才正式定名为凤凰山公园。几经曲折之后,“双凤山”这一山名也就逐渐地被凤凰山这一山名取代了。

有人要问,现在的凤凰山为什么看不出两只凤凰的形象来了呢?这是由于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期,对双凤山进行了毫无限制的破坏性采石,破坏了山体原有的形象。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原来的双凤山有两个山头,其中后面的山头和山顶上的古建筑已经消失,如今那里成了陡峭山崖。北边的山体被采石挖成了深坳,这两处如同削去了那只“昂首耸立”的凤凰的两个翅膀,山体东南方向的采石大坑,肢解了前山“展翅腾飞”的那只凤凰。幸亏这种破坏性采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就逐渐停止了。

据说有一位外地来唐山市的人士(政要、学者,抑或是专家),见到双凤山每天都在肆无忌惮地放炮开山采石,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这座小山就会消失。他说:“像这样秀气的宝山,在别的城市早已保护起来了。”为此他建议,尽快停止在双凤山上采石。大概是唐山市有关部门采纳了这位人士的建议,采石才逐渐停止下来了,否则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凤凰山公园。可以这样说,这位留下宝贵意见的人士,是唐山的贵人。如果不是采石被禁止,双凤山这一古老的山名,连同她那迷人的山形,随着历史的推进,也会渐渐地在人们的记忆当中茫然消失……第三节碑文与现存遗迹的对照新建的登山台阶图为修建上山台阶时动用骡马运送石料

看了浮雕,再读碑文,如果说浮雕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看了令人叫绝;那么碑文却是段落清晰、层次分明、用字准确、内容丰富、意境深邃,读了发人深思。

纵观光绪年间碑文,前有题目,后有落款,中间是正文和“芳名胪列”,共一千一百零二字。其中题目九个字、正文二百三十八字、“芳名胪列”八百三十二字,落款三十二字。(见第8页,《重修双凤山庙像碑记》)

凤凰山公园在2007年的改建扩建中,修建了多条上山台阶,可以从山的各个方向直达山顶,上山十分方便。台阶所用的石料是产自遵化的层面石,这种层面石有天然形成的机理,做成台阶棱角清晰,表面既平整又不打滑。看上去秀气,踏上去惬意。特别是它那红中透紫的颜色,与两侧乳白色的栏杆、山坡上翠绿色的草木相辉映,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当人们登临凤凰山顶时,却在山顶的南侧,看到一段与上述台阶所用石料截然不同的上山台阶。这段台阶则与本地山石相同,呈青灰色。可以想见这是就地取材,利用开凿山体自身的石料,砌筑而成的。它没有新建台阶的秀气与靓丽,给人的感觉是古朴而坚实。殊不知这段台阶所承载的历史与其外观一样厚重。我们只要读一读碑文,就会知道,这段台阶(碑文中称石磴)是一百二十多年前,重修双凤山庙像时所建的。她与石碑是同一时期的产物,与石碑有同等的文物价值,是目前在凤凰山公园所能看到的诸多文物之一。

光绪十六年《重修双凤山庙像碑记》中是这样记述的:“唐山之西双凤山朝阳寺,山顶盖有神庙三楹,相传建肇唐代。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厥后百有余年有无改建,久阙考焉。光绪十年,香山唐观察廷枢来办理开平煤矿,见山路崎岖,瞻拜者每多艰险,爰倡众集资建修石磴,以便行人。立石覆亭,峙然道左。惟殿宇凋残,神像剥落,时有善士修补,尚未一律整齐。末等共事矿局,近叨关佑,因商之同仁,鸠工举办,各随心愿,用答神庥,于光绪十六年四月朔,一律告竣。法新殿宇,焕然一新。”以上这段碑文,给我们透露出了以下历史信息:现在凤凰山朝阳洞两侧陈列着这五座石碑,不仅记述着双凤山和铁菩萨庙的历史,其中一座还记述着有关原开平矿务局第一任总办唐廷枢整修双凤山的典故。(唐建文根据王凤岭先生提供资料整理)唐廷枢倡众集资修建的南上山台阶第四节碑文中显赫提到唐廷枢

唐廷枢(1832年5月19日-1892年10月7日),字建时,号景星、镜心,生于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今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一个农民家庭,中国近代著名洋行买办,清末洋务运动中的著名实业家,开平煤矿第一任总办,是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曾在香港玛礼逊教会学校学习,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在创建开平煤矿过程中,还参与创办了中国铁路、机车、通讯、海运、建材、码头等多项事业。1892年10月,唐廷枢因病在天津逝世。唐廷枢逝世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曾手书挽联,亲往吊唁,主祭后对舆论界说:“要找一个人来填补他的位置是不容易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特意从公积金中拨出白银一万五千两,作为对唐廷枢的特别抚恤;又从招商局船队中选出一艘最好的轮船,命名为“廷枢号”,以示对他的永久怀念。中外各界对唐廷枢的去世深表惋惜,多国驻天津外国领事馆为他降半旗致哀。当时上海《北华捷报》发表文章,称他的一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唐廷枢对唐山的贡献

唐廷枢,在唐山这片土地上,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主持制造了中国第一辆火车“龙号机车”,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矿,并将唐山这一山名命名为这座煤矿的矿名——唐山矿。1885年唐廷枢卸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专任开平矿务局总办,这一年开平煤矿煤炭产量飞速增长,达到了24万吨。1887年,开平矿务局开凿林西矿。1888年,开平矿务局股票首次分红,开平股票价格大涨。1889年,开平矿务局承平银矿收归局下,并开办中国第一家细绵土场,添置承平号、永平号、富平号三艘轮船。1890年,林西矿开始产煤。在开平矿务局最红火的时期,同仁们“鸠工举办”修葺双凤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唐廷枢照片图为原开滦唐山矿厂景■ 从唐廷枢修葺双凤山看其事其人

唐廷枢是开滦矿务局的创始人、唐山这座城市的开拓者。他带头捐资,在双凤山修建了这条上山石磴;

这条上山石磴,是双凤山有历史以来的第一条上山石磴;

这条上山石磴的修建,结束了几百年来因山路崎岖人们上山“每多艰险”的历史;

这条上山石磴,是光绪十年唐廷枢倡众集资之后开工,至光绪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