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人生的赢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10:33:31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为人生的赢家

成为人生的赢家试读:

第一章 具备成功的信念是第一要素

人们登上高地之后,才会享受到成功地攀登上崖壁的快乐。而这一攀登的过程是需要依靠信念来支撑的。——罗曼·罗兰

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不要因传说而迷失了自己。能成为自己的好舵手的人,终会登上成功的彼岸。

纪伯伦曾说过:“所谓信念,就是行为根据的一种思想,它往往在无形中时刻支配着人类的行为。”

你的一生都在服从信念的安排。信念会让你痛苦也会带给你快乐,信念能让你成功也能让你失败。信念到底是什么呢?

信念是一种对自身或对他人,对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的看法和定义。这种看法和定义是你内心的最初声音,你的行为和想法都受信念的控制。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希望引人瞩目”的欲望,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信念。渴望“引人瞩目”,其内蕴即“渴望成功”。

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决定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以及人类本质中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有重要性”的信念的存在。信念的力量可以创造奇迹。对成功的渴望能够使人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人为成功而来,也为成功而活。绝大多数人能坚韧不拔地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渴望成功的信念始终存在。把它称做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总有期盼和牵挂,总有要完成的欲求。

人人都向往成功,人人都追求成功;成功是一种信念,成功也是一种过程;只要你抱定成功的信念,你也一定会成功!

信念的力量如此巨大,足可创造一个新世界,也能毁掉你的一生。

信念可以是你最有力的武器,也可以是你最大的敌人。这取决于你把你的信念押在积极还是消极的一面。当你的信念积极,即你相信自己必然成功时,信念的力量会帮助你克服一切困难;但当你的信念消极,即你认为自己永远是个失败者时,你即使拥有天生的智慧和机遇,也会被失败的信念抵消得一干二净。

你可以使你的信念纯净和坚强起来,为成功而迈进。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人物上杉鹰山曾说过:“一心想要成功,就一定会成功。那些无法成功的人,乃是因为他们缺乏成功者所应具备的信念。”

所以,当你立下一个计划时,只要抱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信念,那么你就可以充满自信地说,天下无难事了。

史华兹博士的朋友有一次在同他聊到“信念”这一问题时,给他讲述了一件事,这件事确切地解释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上个月,”朋友开始说,“我们的机构发了通知给好几家工程公司,告知我们将挑选几家公司来设计8座桥梁。这是我们整个高速公路建筑计划的一部分,所有桥梁的总工程造价为500万美元。被选中的公司将能获得总价的4%,亦即20万美元,作为这些桥梁的设计费用。

我与21家工程公司谈到这件事情。其中最大的4家当场就决定要提出他们的建议书。其余的17家公司都是一些小公司,仅有3到7名工程师。这项专案计划的规模太大,吓走了17家公司中的16家。那些被吓走的公司都是在看到专案计划以后,马上摇头说:‘这个专案计划对我们来说太过庞大。我们能相信自己处理的能力,但就我们公司的状况和实力来说,即使是试试看,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唯有一家只有3位工程师的小公司很特别,在仔细研究过该计划以后,他们说:‘我们能做到,我们会提出一份建议书的。’他们果然做到了,并且也争取到了这项工作合同。”

那些相信他们能移动山岳的人总会成就某些事情,而那些相信他们不能的人就没有办法做到——是信心激发了成功的动力。

按照现代的理论,可以用“信念的魔力”来解释,这也说明了人类意志力的重要,不能做到的原因,通常只是因为没有下定决心。假若能把握这种思想,那么个人的能力也将因此无可限量,成功与否仅在一念之间。

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认为那是自己的能力无法办到的,殊不知这完全是自己潜在的心理作用。倘若仔细观察,将会发现所谓的不能,只是搪塞的借口。须知,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成功,并非是他们都选择了平坦的道路,而是他们有将崎岖不平的道路化为平坦的毅力。

当要做一件事情时,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去做,和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去实行,必定会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因为实行的动机与魄力不同,其成果也自然迥异了。

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不要因传说而迷失了自己。你要时时牢记:这世上其实并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你,只有你能难倒你自己。

能成为自己的好舵手的人,终会走上成功的彼岸。

自信是跋涉者行进的动力

自信是帆,搏击在人生大海的惊涛骇浪中的水手,要顺利驶抵大洋彼岸,只有升起自信的风帆,才能在汹涌的大海中,推开自卑的浪头。自信是火种,为成就事业而奋勇拼搏的勇士,要高擎自信的火种前进,一旦失去了自信的火种,人生的追求火炬永远不会被点燃。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器,是比金钱、权势更有力的东西,它是人生最可靠的资本。要迈开双脚踏进智慧的殿堂,就不能用自卑的绳索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50多年前,美国洛杉矶有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名叫约翰·科达尔。他雄心勃勃,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一生中要实现总数达127个愿望的计划,其中有勘察尼罗河、刚果河;登上珠穆朗玛峰;游览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到过的地方;创作一部音乐作品;写一本书;甚至还要登上月球等等。科达尔把这些愿望都编上号,写在一张纸上,以便逐一实现。21岁那年,他已到过21个国家旅行。刚满22岁,他在危地马拉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座玛雅神庙。26岁那年,他历经艰险,完成了对尼罗河溯源的探险。他曾在南美洲的原始部落中生活过;登上过土耳其阿拉拉特山和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曾开过两倍于音速的飞机;写过一本关于尼罗河探险的书……游览中国长城是他的第49号愿望,登上月球是他的第125号愿望。如今,科达尔已年过花甲,总共实现了106个愿望。当有人当面谈起他那个著名的计划时,科达尔会微笑着告诉他,人对自己要充满信心,不能有自卑感。他制定这个计划,是为了使自己总有奋斗目标。他看到周围有些人从不敢试试自己的能力,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下定决心,绝不走这条路。

人世间多少在事业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向人们反复展示了这样一个真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成功之路就是崎岖之路,在这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上,自信是跋涉者行进的动力。多少事实也从反面向人们反复证明:自卑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个被水浸湿过的花炮,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飞腾的七彩礼花。

一个人要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是要有自信心。坚定的自信是一束阳光,它会照亮人的奋斗之路。许许多多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成功标志,就是他们具有坚定的自信心。

自信和盲目狂妄自大不同。自信是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且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明天就能办到。很难想象,一个总是妄自菲薄、怀疑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的人,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不必机械地模仿科达尔,但他的自信心,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世人学习。要永远坚信: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和我一模一样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之所以有了我,就因为它需要更美好。

信念坚定就是比别人多站起来一次

有自信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所有这些人在出生时都与你一样,他们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他们有天赋,但同样也会遇到问题,陷入困境。

当一个缺乏自信的人犯错误或遭人拒绝时他会怎么做?他会为此沮丧好几天。而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会勇敢地面对错误,总结经验,并把目光放在明天要做的事情上。他只会向前看。为过去沮丧,能于事有补吗?

自信者能够坦然接受失败,并懂得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在经历过失败的淬炼之后,你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所有的成功者都曾跌倒过,与失败者不同的是他们能够积极地对待从失败中得来的教训。

康洛德·希尔顿的自传《做我的客人》中曾这样描述他当年落魄的情景:“我,一个人,四处流浪着。从一个旅馆到另一个旅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尽可能地去借每一笔钱,总是从这儿借1元,再从那儿借1元,却始终不够好运……正在这时,盖尔沃斯顿的穆迪斯正准备取消我对抵押品的赎回权,他们认为我已无望赎回这些东西。我现在的债务已达到30万元。我把希尔顿旅馆押给了他们。几个星期后,他们接管了希尔顿,接管了我妻子和母亲的房子,并控制了我的合伙人的命运……”

这就是康洛德·希尔顿宾馆的创建人当年的情形。可是他现在的情况如何呢?他现在已经成为拥有43万名员工,每年要迎接400万宾客的亿万富翁。

自信者喜欢尝试。为了实现梦想,他们往往要试过许多次,走过许多条路,并坚定地依目标前行,直到达致成功为止。而缺乏自信的人通常只会试一次,一旦失败,就轻言放弃,裹足不前。

数百万的成功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想告诉你,你现在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会成功,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自己的失败之处,并把精力都集中在它们上面。你所错过的就是“即使是充满自信的成功者也有出错的时候”。甚至是既成功又充满自信的人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是生活中的事实。这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这种事都会不断地发生,无论你在哪儿,无论你在做什么,也无论你所走过的道路是多么艰难。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成功者能够不断地拼搏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当我们看到他们时会说:“这对你们当然很容易!”事实不是这样,有些人偶尔获胜,他们靠的是运气。更多的人靠的是不懈的努力来达到最终的目标。自信潜藏在你的能力与自身价值之中,它给予你力量,帮助你在逆境中拼搏。如果你能够正确地认识自信并承认它在你身上所起的作用,那么艰辛也会充满乐趣,艰辛是你为了达成理想,实现自身价值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借强烈的欲望来增强你必胜的信念

成功,第一要有欲望,可是只有欲望是不够的。你一定要让自己的欲望非常强烈,强烈到“一定要”的地步,当这种欲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出来,助你成功。

强烈的欲望能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胜利与失败之间的差距并不似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仅一步之遥而已。

欲望可以使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至,可以迫使一个人,排除所有障碍,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

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

当我们尽力施展一切时,生活就很踏实。如果没有付出最大的努力,我们就会后悔未曾尽全力,那是很可悲的。

许多人认为自己不是有经验的失败者就是无经验的胜利者。由一个人胜利的方式可以看出他个性的大部分,由他失败的方式却可以看出他个性的全部。致胜的意愿、决心与欲望是无需在有经验的失败者与无经验的胜利者之间做出抉择的。我们可以成为胜利者,获胜的经验越多,就越具备胜利者的特征。

当我们全力以赴时,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赢了。因为全力以赴所带来的个人满足,使每个人都成为赢家。大部分赛跑者在参加比赛时,都不相信自己会赢,但是每一位跑完全程的人都是胜利者,因为好好做完一件事的真正报酬,就是把它做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你是在跟自己竞争。

没有一件事比尽力而为更能满足你,也只有这时你才会发挥最好的能力。尽力而为给你带来一种特殊的权利,一种自我超越的胜利。一位世界冠军曾说:“尽你最大的努力来做这件事,比你做得好还重要。”

许多人命运的转折就在于他能把强烈的欲望化为坚定的决心。

很多人时常把下定决心挂在嘴边随便说说,今天说:“我决定要这么做了。”明天又说:“我又决定那么做了。”后天又说:“我还是决定放弃了。”他们都没有把下定决心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真正的决定是一种强烈的欲望——不成功绝不罢休的欲望,一定要做到成功为止。

到底什么是强烈的欲望呢?美国NBA飞人乔丹在17岁的时候就梦想将来进入NBA球队打球,于是他就做了一个计划:他必须先进入高中球队,然后考上大学之后再进入大学球队,这样才有可能进入NBA球队打球。于是,他就报名参加高中球队。

而教练一开始就告诉他:“乔丹,你不能参加球队。”乔丹不解地问:“我为什么不能参加球队?”

教练说:“因为你太矮了,你只有1.7米。”乔丹说:“教练,你不让我参加球队无所谓,你只要让我跟球员们一起练球就行。我不上场比赛,可是我想跟他们练球,我愿意在他们下场时替他们倒水、替他们擦汗、替他们整理球场,我愿意付出一切的努力,只要让我同他们一起练球就可以了。”

于是,教练答应了他。

当乔丹开始参加球队的时候,每天练球比谁练得都晚。他除了帮人倒水、擦汗之外,还继续在场上练球,直到天黑别人都回家了,他仍然在练球,甚至三更半夜睡在球场上。历经了3年的时间,一直到高中毕业的时候,乔丹去考大学的球队时终于被录取了。当他去测量身高时,令人惊奇的是,他居然长到了1.98米。

非常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父亲竟然说:“我们乔丹家族没有一个人超过1.75米的。”乔丹为什么能长到1.98米呢?他的父亲分析说:“完全是乔丹强烈的欲望所导致的。”

记住,你的人生从你下定决心的那一刻开始改变,你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了你的人生。有很多人想戒烟、想转行、想突破自我,可是经过了很多年,尝试了很多次,还是不能成功。如果能抱定坚定的决心,并辅以强烈的欲望,他们终会有相当大的转变。

要经常培养自己的强烈欲望,同时不断地自我确认、自我暗示,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你的思想和行动将会配合你的想法来帮助你实现目标。

当我们持续培养我们的欲望,使之强烈到拿出积极行动的时候,就可以让我们的行动不断地坚持下去,一直到成功为止。

坚持下去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品格

失败者希望花很少的努力就能很快得到成果。如果遇到困难,进展缓慢,他们不久就厌倦了。他们认为成功曲线应当是笔直上升的,很容易取得进展,不会遇到问题,即刻便能得到满足和报偿。

因此,失败者在尝试某一新事物犯了错误或者陷入困境时,就会心灰意冷,裹足不前。他会这样想:“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而不是像这样笨得要命!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真正聪明人,一学就懂得怎么去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手。”

失败者认为,一旦他走错一步,旧病复发了,一切就全完了,于是很快放弃了努力。他以为如果自己以往所做的不是十全十美,就一定是个失败者。失败者的公式是:

一次失败意味着永远不能成功;

一次失败意味着自己不具备成功所需要的条件。

失败者的这一套信念是很幼稚的。他们认为:成功者都有遗传的特殊天赋,有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诀窍,学什么都很容易;成功者每做一件新的事情都会轻松愉快、易如反掌;成功者一定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然而,果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成功总是经由一连串的失败得来,如果没有高度的意志力,没有坚定的毅力,很难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成功终会属于他。

鼓励人们用积极思想获取成功的大师是被称为“积极思想之父”的诺曼·文森特·皮尔,他的著作《成功的资本》、《创造人生奇迹》等等至今仍被人们视为“通向成功的指路灯”。可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他当年的一本好书《人生光明面》写出来时竟然被10多家出版社拒绝,他们认为出版这种书,不会有价值。

诺曼自己,是鼓励人们积极思想的人,然而碰到自己的作品被拒绝出版,竟然也垂头丧气,回家把稿件丢在垃圾桶里。还好他太太那天晚上倒垃圾,打开垃圾桶一看,噢!先生的稿件,怎么整堆丢在里面?她就拿起来阅读,竟然读到忘我,忘记要倒垃圾,可见内容之精彩,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他太太就拿这些稿件去问他先生:“诺曼,你怎么把这么好的东西,丢在垃圾桶里?”诺曼说:“哎呀!傻太太啊,好是你讲的,人家出版社的老板说不好,说这个不会畅销,他们不愿意出版。”他太太就告诉他说:“诺曼!这本书我看了,内容很棒,对人们帮助很大,可以帮助很多消极的人,让他们的思想变得积极,所以一定要出版,出版的事情交给我来办,你继续写就好了。”后来总算找到一家出版社同意试试看。然而,这本书一经出版就风行全球,直到现在仍大受欢迎,为千百万的人开创了成功的生活。

据研究发现,全世界杰出的企业家,100万个杰出的企业家里,他们竟然平均一生破产3.75次,其中最有名的人就是福特,一生破产6次,爬起来6次。由此可见,人的成功除了自信心之外还要有坚忍的意志力,因为毅力是人生的至宝。

有信心者不会因阻力而退缩。努力改变原来的想法、做法,但“还是没有成功”,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停止前进的人很多。成功者知道,成功之果只能慢慢成熟,而且常常要经过许多的失误和挫折。在受到挫折时没有理由灰心丧气、止步不前。相反地,他们从挫折中学到经验,带着坚定的毅力前进,坚持下去,更加努力地朝向目标奋进。

成功者应摒弃半途而废的念头

目标都是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达到的。成功的过程是缓慢的,取得进步需要时间,在为取得成功而奋斗的时候,容许自己经过努力与失败一步一步地前进。

史华兹博士在考察杰出的个人品质以及取得成功的人具有哪些特点的时候,发现“坚持下去”是所有成功者的一种共同的性格。约翰·R·约翰逊就是具备这种“坚持”性格的人。

约翰逊于1918年出生在阿肯色州一个贫寒的家庭中。他曾在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勤奋读书,由于他的刻苦钻研,最后获得了16个名誉学位。

约翰逊初入商界是在芝加哥一个由黑人经营的优异人寿保险公司当杂役。现在,他是这个公司集团的董事长,主管着好几个庞大的分公司。

1942年,约翰逊以抵押他母亲的家具得到500美元贷款,独自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现在,这个出版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黑人企业。它起初出版了《黑人文摘》(现名《黑人世界》),又出版了《黑檀》、《滔滔不绝》、《黑人明星》、《少年黑檀》等杂志。1961年,约翰逊开始经营书籍出版事业。到了1973年,他又扩展了业务,买下了芝加哥市的广播电台。

约翰逊谈到他对于苦干成功的观点时,谦逊而诚恳地说:“我的母亲最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她常常对我说的是:‘也许你勤奋地工作而一事无成。但是,如果你不去勤奋地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成就。所以,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得冒这个险!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要百折不挠,不断地去研究、去想办法。’”

他到芝加哥上中学时,就开始为获得成功而奋斗了:“我没有朋友,没有钱,由于穿的是家里自制的衣服而被人讥笑。我说话有很重的南方口音,孩子们常拿我的罗圈腿取笑。所以,我不得不用一种办法在他们面前争口气,而且我只能采取这样一种办法——做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我用功学习,取得很高的分数,还去听如何演讲的课。戴尔·卡内基写的《处世之道》,我看了至少50遍。“班上的同学除我之外,都不敢高声发言。我读了一本关于演讲的书,按书上说的办法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说话。由于我做了一些演讲,同学们选我当了班代表。后来又当了学生会主席、校刊的总编辑和学校年刊的编辑。”

1943年,约翰逊开办一家小型出版公司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当时,他想要为扩大发行他办的《黑人文摘》做宣传。“我决心组织一系列以《假如我是黑人》为题的文章,请白人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摆在黑人的地位上,严肃地来看这个问题,考虑假如他处在这种地位上会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事情。”

约翰逊回忆说:“我觉得请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是最好不过了,于是便给她写了一封信。“罗斯福夫人给我回了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但是,她没有说她不愿意写。“因此,过了一个月之后,我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她回信说还是太忙。以后,我每隔一个月就再给她写一封信。她总是说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由于罗斯福夫人每次都说问题是没有时间,所以约翰逊没有退缩:“她没有说不愿意写,所以我推想,如果我继续写信求她写,总有一天她会有时间的。“最后,我在报上看到她在芝加哥发表谈话的消息,就决定再试一次。我打了份电报给她,问她是否愿意趁呆在芝加哥的时候为《黑人文摘》写那样一篇文章。“她接到我的电报时,正好有一点空余时间,就把她的想法写了出来。“这个消息传了出去,反响相当好。直接的结果是,这本杂志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由5万份增加到15万份。这确实是我在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

约翰逊并不相信速决。“取得成功总得去努力,有时要经过多次失败。人们来到这里,看到我这里相当壮观的场面,都说:‘嘿!你真走运。’我就提醒他们,我花了30年漫长艰苦的时间才做到这个地步。我是在那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小房间里起步的,然后搬到了一所像储煤巷一样的小屋子里。我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干,最后才到了现在的地步,而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我觉得,每个人应该像一个长跑运动员那样,不断向前,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成功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你确定了目标后,你一定要彻底执行,那些爬到半山腰就认为顶峰是遥不可及而退缩的人是可悲的。

在尝试一件新事物的时候,要坚持下去,并记住下面这个取得成功的公式:

失败……再做一些努力。

失败……坚持下去,对自己宽厚些。

失败……继续干,直至成功。

抱着“我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前行

人人都想成功,每一个人都想获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可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成功就是将来能够买到车子、房子,拥有事业、存款”。有的人认为“成功就是要看你帮助了多少人成功”,还有的人认为“成功就是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情”。

为什么每一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其实成功与目标紧紧相连,每个人的目标不同,他所定义的成功内涵也不一样。

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满足。也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并从中获得满足,这就是成功!换句话说,在名利场中获得满足是“成功”,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满足是“成功”,在服务他人的工作上获得满足是“成功”,在专业领域中获得满足也是“成功”!这种“成功”是由自己判定,而不是由别人打分的!

每天世界各地都有年轻人开始一份新的工作,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天能登上最高阶层,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功果实。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偏偏都不具备成功所必需的信心与决心,因此他们无法达到顶点。也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达不到,以至于真的找不着登上巅峰的途径,因此,他们的作为也一直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准之上。

当他们不能成功时,他们总有一大堆的理由,诸如“我的学历不高”、“我的年龄太大”、“我没有家庭背景”等等。实际上,人们所推崇的许多伟大的成功人士在奋斗起点时的条件都与他们相同。

只是他们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成功,他们抱着“我就是要登上巅峰”的心态去努力,因而能够凭着坚强的信心达到目标。

能够成为一个大的企业王国的创办人,成为世界史上的“汽车之父的”?亨利·福特,他的学历到底有多高呢?其实他只读到小学六年级而已。

如果各位认为小学六年级的学历你都没有的话,让我们再来看看“发明大王”爱迪生到底读了多少书。答案是他只读了3个月的书。

肯德基快餐连锁店的创始人桑德士上校创业之时已经60多岁了,美国总统林肯是一位修鞋匠的儿子。

由此可见,成功与学历、年龄、家庭背景并无绝对的联系,成功并不完全依赖于你的先天条件。只要你拥有成功的信念,只要你能拿出努力去追求梦想,只要你相信、相信、再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成功需要自我肯定

成功不是用自己的力量去打败别人,赢来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

世界名著《基度山恩仇记》,讲述的是基度山伯爵年轻、英俊、富有,并有一位美丽的未婚妻,却被3个朋友陷害,失去了一切,并被关入了死牢,一个永远没有人能出来的死牢。他恨死了那3个陷害他的朋友,也充满了绝望。

然而在死牢中,他却遇见了同被关在那里的一个牧师,那位老人给了他一张藏宝图,并告诉他逃走的方法。他很兴奋,并发誓一旦能走出死牢,一定要向那3个朋友报仇。

他逃走的前一晚,也是那位老牧师即将死去的那晚,老牧师握着他的手说:“孩子,报仇是上帝的事,拿着那些钱去做些好事吧!”

基度山伯爵奇迹般地逃出了死牢,找到了宝藏,但他没有听从老牧师的劝告,依自己的计划向那3个害他的人报复。《基度山恩仇记》基本上讲的就是他复仇的过程,他使害他的3个仇人下场都很凄惨。他的未婚妻那时已嫁给那3个仇人之一,最后拒绝回到他的身边,并对他说:“你这样做,究竟得到了什么?”

在书的结尾,基度山伯爵并没有成功的喜悦,反而有些空虚,有些悔恨。

打败对手并不是成功,尽管世上有许多不公平的事,但“报仇是上帝的事”,对手也许可以用来激励自己,但“成功不是打败别人”。

1977年,知识分子型的电影全才伍迪·艾伦导演的一部电影《安妮霍尔》得到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女主角4项大奖。而伍迪·艾伦本人更是一手包办这部电影的监制、编剧、导演、男主角,他应该非常高兴地去参加颁奖典礼,接受他应享的荣耀才对呀!

可是他并没有去好莱坞接受颁奖,而是独自一人在纽约的一家小酒吧吹奏黑管爵士乐,因为他坚信一件事——成功是自我证明,而不需要借由钱财、名利去肯定。

成功不是将对手打败!人生的挑战,说穿了只是内在的自己挑战外在的自己。成功完全是一种个人现象,只有你所完成的事跟你的信仰和意愿相适时,你才会在内心中升起成功的感觉。即便赢得全世界也先别高兴,因为你可能真正输了自己。

第二章 借口是导致失败的病源

越经历寒冷的痛苦,越能感受阳光的温暖,尝过人生苦恼的煎熬,才能体会生命的可贵。——惠特曼那些处处亨通的人,与那些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在于‘借口’。一个人越是成功,越不会找借口。

的确,人假若一直生活在温暖的气候中,就会忘却阳光的可贵。相同的情形,不曾经历人生的苦恼及病痛的摧残,也体会不出生命的可贵。

假如能坚定这种想法,那么面对寒冷中的颤抖及困境中的挣扎,就能以乐观的心情将它们视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考验。

不喜欢生长在严寒的环境中,不愿意接受苦恼的折磨,这些都是人类的天性。但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自然会产生克服劣势的毅力,这就是突破及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观察古代人类的文化发展,将不难发现寒冷地带或险恶的环境,总是比气候温暖、生活安逸的地方,来得辉煌,令人感动。这正象征着——“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在面临烦恼及痛苦时,唯有不轻易地被击倒,再接再厉,那么坚定的信念,会自然产生一股伟大的力量,而在胜利成功之时,也会加倍地感受到获得成就的喜悦。

即刻如愿的想法会阻碍你成功

1929年夏天,波士顿红袜队一垒手卡尔·耶垂斯基成为棒球史上第15个击出3000次本垒打的人。新闻媒体对他十分关注,数百名记者在他破纪录的前一个星期,就开始报道他的一举一动。曾有一位记者问道:“耶垂斯基,难道你不怕这些外界压力会使你发挥失常吗?”耶垂斯基回答:“我的看法是,在我的运动生涯中,我的打击数超出1万次,也就是说我有7000多次未能成功地击出本垒打。仅是这件事实就能使我不致失常。”

许多人认为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事实上,它是一体的两面。以耶垂斯基为例,打击有打中与打不中两种情形。这同样适用于创造性思维:它能孕育出新创意,也会产生错误。正如当你刚开始练球时,你不可能要求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种种技巧。

婴儿都是要求即刻得到满足的。他们想撒尿,即刻就把尿布尿湿。我们承认他们还很幼稚,并不对他们提出从发育上来说不实际的要求。

不幸的是,失败者一生当中总是保持着这种要求“即刻满足”的模式。譬如,如果一个失败者决定当一个艺术家,他可能期望一下子就创作出一件杰作,期望一举成名。如果他发现第一步很艰难,情绪顿时大变,马上退缩下来。他相信,如果一个有出息、有才干的人,想要做什么很快就能如愿以偿,用不着苦苦地做单调乏味的努力,用不着奋斗,用不着花费时间,也用不着付出代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成功者知道,成功曲线记录的是一场接一场的奋斗。他们的奋斗曲线不是直线上升,而是逐渐向上的,其中显现着令人沮丧的挫折与失败。有时候,他们要花费多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过程,在最后达到目标、得到报偿之前是感觉不到满足的。

如果失败了一次就停止努力、畏缩不前,爱迪生将永远不会找出制造电灯泡的材料——钨丝。当他又一次试验失败时,有人问他做何感想,他只是耸耸肩回答到:“我没有失败,因为我又一次证明了一种不能制造灯泡的材料。”

失败能提供给你很有价值的信息,告诉你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失败是对你很有帮助的向导,而不是要你退缩的信号。

失败者发生失误的时候,就要呻吟啜泣,怨天尤人,甚至捶胸顿足,大骂自己“愚蠢”、“笨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让自己陷入失望之中。失败者一生当中不断地重复自责、悔恨,就像过于严厉的父母训斥一个无处求援的小孩子。其结果是:每自责一次,自信心就受到一次伤害,就将萎缩和消失一分。这样便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失败者越是这样责骂自己,便越是觉得自己无能;越是觉得自己无能,失误也就越多;越是失误得多,又越是觉得自己不行;越是觉得自己不行,又越是责骂自己。一旦牢固地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由于惟恐犯错误,便使失败者产生极大的忧虑,陷入一种保护性的僵止状态,而别人可能认为这是“懒惰”或是“消沉”。

当他心灰意冷、无所作为之后,免除了再犯错误的恐惧,他的担忧减少了,立刻便感到轻松和解脱,再也没有责难、失误和失败了。然而,不幸的是,再也没有成功的机会了。

失败的借口不堪一击

要想成功,就要先研究“人”。你必须仔细研究各种人,从中发掘成功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应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你深入研究人时,会发现那些无法成功的人都犯了“头脑僵化”的思想病,我们称这种病为“借口”。每一个失败者都有这种严重的毛病,即使是一般人也有一些轻微的症状。

你会发现,那些处处亨通的人,与那些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借口”。一个人越是成功,越不会找借口。

也不曾计划要有一番作为的人,经常都会有一箩筐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为什么他们没有做到、为什么他们不做、为什么他们不能做,以及为什么他们不是那样。

那些平凡人会找的所有借口,都不会在这些成功的人物身上找到。

我们从未遇到或听过任何极其成功的经营者、军官、推销员或专家,会找不到退缩的借口。罗斯福总统可以说他“不良于行”;杜鲁门总统可以说他“未受大学教育”;肯尼迪总统可以说“我太年轻,不能当总统”;艾森豪威尔总统也可以拿心脏病做借口。

像其他疾病一样,如果未能妥善治疗,“借口”的病症会越来越严重。这种病患者的心理过程为:“我无法做到我应该做的那么好。我可以用什么借口来保留面子呢?是健康不好吗?缺少教育吗?年龄太大吗?太年轻吗?运气不佳吗?是个人的不幸吗?是太太的问题吗?是家教不当吗?”

一旦染患失败病症的牺牲者选出一种“好”的借口以后,他就会抓紧不放,然后老是拿这个借口对他自己和别人解释,为什么他无法再做下去。

每当这个患病者多使用一次借口,这个借口就更深入他的潜意识一步。不论是积极性或消极性的想法,只要不断地重复出现,都会越来越强烈。起初,这个患病者还能自知他的借口多少是在撒谎,但是在不断重复使用之后,他会越来越相信那完全是真的,相信这个借口就是他无法成功的真正原因。

然而,这些借口真的有意义吗?实际上,它们是极其脆弱的,它们不过是那些人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的理由。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思想训练过程中,第一个步骤即为:防止自己找借口,因为借口是失败的病源。

勿以“年龄太老”为借口

许多人在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功时,总以“我年纪太大”为借口来搪塞。

你会听到许多不同年龄的人这么解释他们生命中的平凡表现:“我已年老了,已经无力改变现状。年龄的障碍使我办不到我想要做的任何事情。”

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年龄正合时宜,这实在是很令人惊异,也是一件很不幸的事。这种借口已封闭无数人的真正机会。他们认为他们的年龄不对,连试一下都嫌麻烦。“我年纪太大”是最常见的借口,并且以种种不可思议的形式出现。电视小说通常都是在描述一位了不起的经营者,因为公司合并改组而失去原先的职位,并且由于年纪太大而无法找到另一个工作,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还是如此。经过一段时间酝酿自杀的念头之后,他终于决定冷静地设想,认为冷冻自己是理所当然的。

年龄的借口可以治愈。几年前史华兹进行一项推销训练计划时,发现了能治疗与预防此种病症的良方。

在那次的训练计划中,有一位学员已经40岁了,他想换个工作当制造商的业务代表,可是他觉得自己太老了。他解释:“我必须从头开始,而我已经40岁了,太迟了。”史华兹每次都开这个老药方:“你只是像你感觉的那样老。”但他发现这根本不管用,因为人们老爱反驳:“但是我真的感到自己老了。”

最后史华兹发现一种可行的方法。有一天,在一门课结束以后,史华兹问他:“一个人的生产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他想了一下回答:“哦,我猜大约是20岁吧。”“好的。”史华兹说,“那么是在什么时候结束呢?”

他回答:“如果这个人身心健康,也喜欢他的工作,我猜到了70岁左右仍然会很活跃的。”“你说的很对。”史华兹说,“许多人70岁以后仍然有高度的生产力,但就算是从20岁到70岁好了。这中间有50年,也就是半个世纪。而你今年是40岁,生产力的阶段已过了多少年?”“有20年。”他回答。“你还剩下多少年呢?”“还有30年。”他答道。“换言之,你根本还未走到生产力阶段的中途,你只用了40%而已。”

史华兹看着他,知道他领会了。他拿年龄当借口的毛病也痊愈了。他明白未来还有许多充满机会的岁月等着他,于是由原先的想法“我已经很老了”转变成“我还很年轻”。

年龄的大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年龄所抱持的态度,它能使年龄变成一种幸福或是障碍。

永远不会为时太晚

为了说明“年龄不是问题”,我们还可以以麦当劳企业的创始人雷·克洛克为例。

他在50岁时失业了,于是他从故乡伊利诺半夜坐游览车偷偷地去加州找工作。

找到了奶昔搅拌器直销的工作,卖啊卖啊,结果卖到麦当劳兄弟的店里去了,哎呀!这个老雷厉害,因为他的眼光跟一般人不同,他看到好多人排队在这个小小的店面买汉堡吃,他就警觉到这个汉堡跟别家的汉堡有一些不同。结果发现,传统的美国汉堡是冷的、硬的,而麦当劳兄弟的汉堡,是热的、软的、香的、清洁、卫生、干净。

老雷想,这种企业一定会成功,一定很有吸引力,所以用心地跟麦当劳兄弟做朋友,经过3年的交往,他就跟麦当劳兄弟讲,你们两兄弟怎么一直把麦当劳的企业限制在加州地区呢?这么多年来,才十几家分店,这项事业可以经营到全世界。麦当劳兄弟才跟他讲,你知道我们的目标,不是卖汉堡啊!

我们做汉堡只不过是因为纪念我们的母亲当年做的汉堡这么好吃,我们只不过把母亲做的汉堡做出来跟别人分享而已。

这时老雷才知道原来这两兄弟志不在此,马上跟他们说:“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让我用你们的名字,用你们这个店的名字,到我的故乡伊利诺经营麦当劳的事业?”“可以啊!欢迎。”

老雷回到故乡只用了5年的时间,竟然在伊利诺成立了100多家的麦当劳。最后,干脆又花1400万美金,把麦当劳兄弟所有的十几家店通通买断,而成为麦当劳的老板。

中国有一句老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雷·克洛克的成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年龄的借口一旦治愈,你原来以为毫无希望的各种机会会接踵而至。

有一位花了许多年的时间从事许多不同工作的人,包括销售、自行开业、在银行里做事,但他总是找不到他真正想做的工作。最后,他认为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一名牧师,但是,他发现他的年纪实在太大。毕竟,他已经45岁了,有3个孩子,仅有一点积蓄。

但很幸运地,他能集中全部精力下定决心:“不管是不是45岁,我都要做牧师。”

他几乎一无所有,但在无比的信心带动下,他在威斯康辛申请加入5年的牧师训练计划。5年后他被策立为牧师,并在伊利诺州的教会拥有广大会众。

年龄太大?当然不会。他还有20年的生产力。当史华兹跟这个人攀谈时,他说:“你是知道的,我45岁时若没有立下这样重大的决定,我的余生会变得非常黯淡、苦闷。现在我觉得每一刻都非常充实,正像25年前那样年轻。”

他几乎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当你克服年龄上的借口时,自然就会感到年轻、乐观。当你击退对年龄限制的恐惧时,就会丰富你的生命,带来更大的成就。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看来,治疗“年龄”借口的有效方法是:

积极地正视你现在的年龄。要想“我还年轻”而不是“我已经老了”。要学习开拓更新的视野,重拾年轻的热忱和新鲜的触角。

同时,计算你还有多少具有生产力的时间。请记住:一个30岁的人有80%的生产力,而一个50岁的人则有最好的40%的机会,生命实在是比大部分人所想象的还要长。

你要把未来的时间投资在真正想做的事上。当你放任自己,消极地以为太晚了,才是真正的太迟。禁止去想“我在几年前就该开始做”,这是失败的想法。你应该这么想:“我现在就要开始进行,最好的岁月就在前面。”这才是成功者的思考方式。

要记住:年龄不是你的障碍,除非你自己把它变成障碍。

头脑不好也能成功

人类潜力之大,是难以想像的,发生火灾时,突然涌现百倍于平日的力量,即为一例。人的脑细胞约有140亿个,一般人往往只用了其中的3%,其余97%几乎不能被用及。若能多加运用,一个智商为100的人,用脑细胞的10%,效率可达10,而智商150的人,若只用3%,效率仅为4.5而已,两相比较,前者的成就自然大于后者。

费尔是一家有名的广告代理公司的高级主管。他统领行销研究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费尔懂得很多吗?差远了。他对研究技术和统计学几乎是一窍不通,他也不是大学毕业(而他的属下全是大学毕业生)。而且,他不会假装自己懂得有关这方面的技术。那到底是什么使得费尔得到年薪3万元的待遇,而不是像他的部属那样只有1万呢?

道理就在这里:费尔是一位“人类”工程师。他百分之百地积极,而且有满腔的热忱,擅于激励消沉低潮的人。他了解如何关怀别人,知道如何激起人们的工作意愿。

并不是费尔自己懂很多,而是他懂得激发管理别人的才智,因而使他的价值和贡献比那些智商高的人要大3倍。

每百位申请进入大学的学生当中,总是不到10位能毕业。人们觉得很纳闷,便去请教一间大规模的大学的注册主任。“并不是因为学生的聪明才智不够,若是这样,我们就不会让他们注册了。也不是钱的问题,在今天任何人要自食其力并不难,真正的问题在于心态。你可能会很惊讶,”他说,“许多学生中途辍学,只是因为不喜欢他们的教授、他们该修的课以及他们的同学。”“我不够聪明”的借口是很常见的,几乎有95%的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程度不同。跟其他类型的借口不同的是,它通常默不作声。人们不会公开承认他们自己缺少足够的聪明才智,多半是在自己内心深处这么想。

大多数人对“才智”有两种基本的错误态度:一是我们太低估自己的脑力,二是我们太高估别人的脑力。

因为这些错误,使许多人看轻自己。他们不愿面对挑战,因为“那需要相当的才智”。但是,若有一个人根本不考虑才智的问题,而勇于一试,就能够胜任得很好。

真正重要的,不在于你有多少聪明才智,而是如何使用你已经拥有的聪明才智。“你的孩子将来会变成一位科学家吗?”全美闻名的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博士这么回答:“一个小孩并不需要有闪电般的灵敏,不需要有非常惊人的记忆,也不需要在学校名列前茅。成为科学家惟一的关键,就是这个小孩对科学要有强烈的兴趣。”

即使是在科学方面,兴趣和热忱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

智商只有100的人,如果有乐观、积极与合作的处世态度,将会比一个智商120却悲观、消极与不合作的人,赚得更多的金钱,赢得更多的尊敬,并获得更大的成功。

不论你面对的是杂事、任务或计划,只要执著地去完成,成果会远胜于聪颖但是懒散的人。因为,专注与执着占了一个人95%的能力。

只要有兴趣和热忱就足够

史华兹的一位朋友是一家新兴而快速成长的制造公司的董事长。有一次,他们共度晚餐时,电视正播放最热门的测验过关节目。有位仁兄已经通过好几周的测试,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几乎无所不知,其中有好些都是很没有意义的问题。

那位仁兄答完了一个冷僻的问题,大概是有关阿根廷境内的某一座山。朋友转头问史华兹:“如果那个家伙为我工作,你猜我会付他多少薪水?”“多少?”史华兹问。“绝不会超过300美元。这不是周薪,也不是月薪,而是终身的报酬,这就是我给他的价码。那位‘专家’只会记忆,不会思考。他只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我顶多花300美元就能买到一套很好的百科全书。事实上,可能还出价太高了,那个人所知道的90%都可以在定价为2美金的年鉴上找到。“我要的人,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能想出各种点子的人,是有梦想,而且勇于实现梦想的人。有创意的人能为我赚钱,只能记忆资料的人则不能。”

我们常听人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只有一半是对的。拿才智不足当借口的人,也是错解了这句话的意义。知识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将知识付诸应用,而且是建设性地应用,才会显出它的威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被问到:“一里有多少尺?”爱因斯坦回答:“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要把花两分钟就可查到的资料装满我的脑袋呢?”

爱因斯坦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他认为用头脑来思考远比用来贮存资料重要得多。

有一次,亨利·福特与《芝加哥论坛报》打诽谤官司。《论坛报》诬指福特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备受众望的福特马上反诘:“请证明给我看。”《论坛报》问他许多简单的问题,例如,“谁是班迪·阿诺德”、“独立战争是哪一年开战的”诸如此类。福特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所以大部分的问题都答不出。

最后他很恼怒地说:“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我能在5分钟内找到一位能回答这些问题的人。”

亨利·福特对于琐碎的知识毫不感兴趣。他有经营者该有的观念:懂得如何获得资料的能力,远比把头脑当资料库重要得多。

因此,我们应善用才智,以下是三种方法:

一、绝不低估自己的才智,也不高估别人的才智。要专注运用自己的资产,发掘你拥有的优异才能。请记住:真正重要的不在你有多少才智,而在你如何使用现有的才智。要善用你的脑力,而不是担心你有多少智商。

二、每天要常常提醒自己:我的心态比我的才智重要。不论何时何地,学习运用积极的态度,并找出你做事顺与不顺的原因。要建立“我一定赢”的态度,要运用你的才智在创造性的积极面上,用你的才智寻找成功的方法,而不是用来证明你会失败。

三、记住:兴趣和热忱比机械的记忆力更有价值。要用你的头脑来创造、发展新观念,寻找更好的做事的新方法。要随时提醒自己:“我是正在用我的心智创造历史呢?或只是在记录别人创造的历史?”

最常见的失败借口

“我的身体不好”是健康的借口,也是最常见的借口,从一般习惯性的“我有点不舒服”到较具体的“我有这样那样的病痛”。

健康“差”的各种叙述,通常都是一个人没有做他该做的事、不愿承担较大的责任、无法赚更多的钱,以及不能成功的借口。

成千上万的人都会找这种借口,但这种借口站得住脚吗?想想那些大有成就的人,他们也都可以拿健康当借口,只是他们不这么做。

海伦·凯勒的事迹是驳斥健康借口的最有力的例证。她因两岁时的一场高烧导致失聪失明,而且不能说话,从此进入了无色无声的世界。然而在家庭女教师安妮的帮助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下,她掌握了字母,学会了阅读盲文和写作,到了10岁时开始学说话,后来又进了大学。1904年,她从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和作家。

史华兹博士本身也亲身体验过面对健康的问题。

他曾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他一发现自己这种慢性病时,就有人警告他:“糖尿病只是一种生理上的状态,但如果以悲观消极的态度面对它,就会导致极大的伤害。你去担忧,就真的会产生令人烦恼的问题。”

自从发现自己有糖尿病以后,史华兹自然就认识了许多糖尿病患者,并且观察到两种极端的情况。有一位轻微患者,简直是生不如死,他极度恐惧气候的变化,老是很可笑地将自己裹得厚厚的。他害怕被传染,所以即使是轻微的流鼻涕的人,他都会避开。他怕操劳过度,以至于几乎什么事也不做。他把大部分的精力耗费在担忧“可能”会发生的事上。他不断地告诉别人他的问题是“多么可怕”。他真正的病不是糖尿病,他是健康借口下的牺牲者,自怜使他成为严重的心理病人。

另一个极端的情形是一个大出版公司的部门经理。他的症状很严重,所需要的胰岛素是前者的30倍,但他热忱地工作,享受各种乐趣,根本不像是有病的人。有一天,他对史华兹说:“患了糖尿病确实有点麻烦,但跟刮胡子差不多,还不至于想要躺在床上养病。打针时,我就会赞美那些发明胰岛素的人。”

可见,为失败找出的种种健康借口不见得站住脚。

你应避免谈论你的健康情形。对疾病谈论得越多,即使只是普通的感冒,也可能会变得很坏,就像是在野草上施加肥料一样。而且,这也是使别人厌烦的坏习惯,它会使人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并像老太婆一样地罗嗦。一心要成功的人都会克服谈论自己健康不良的自然倾向。一个沉湎于抱怨的人可能会得到些微的同情,但绝对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与忠诚。

你要拒绝担忧你的健康。华特·欧佛兹博士是世界知名的麦欧诊所的名誉顾问,他曾写道:“我时常要那些忧虑者练习自我控制。比如有一位已照了8次X光都完全正常的人,还是认为自己的胆囊有问题,我就会劝他不要再照X光了。我也劝过几百位对自己心脏过敏的人不要再做心电图的检查。”

要诚心感谢你的健康是正常的。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我一直在为自己的破鞋子烦恼,直到我遇见一位没有脚的人。”庆幸自己的健康远比抱怨哪里不舒服要好得多。为自己拥有的健康感谢,能有效地预防各种病痛与疾病。

经常提醒自己:“累坏自己总比闲着朽坏好。”生命是要你来享受的,不要浪费光阴去担忧自己的健康而真的想出病来。

运气不等于一切

有一位交通工程专家讨论高速公路的安全问题时,指出每年约有4万人死于所谓的交通意外事故,而他谈话的要点是“根本没有真正的意外事故,所谓的意外事件都是人为或机械失灵,或两种因素同时发生的结果”。

这位交通专家的话证实了历代哲人所说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原因。”没有原因就不会发生任何事。天有不测风云,但还是有它特殊的成因。同理,人类的遭遇也不可能碰巧发生。

人们总会把自己的失败怪罪于运气坏,看到别人成功,就认为那是因为他们运气好。以下事实能说明一个人是怎样地屈从运气的借口。

一次史华兹跟3位年轻的初级经理人员共进午餐。那天的话题是乔治,他昨天刚从他们这一群人中被选拔升职。

为什么乔治会获得那个职位呢?这3个人挖掘各种可能的原因:运气好、人情关说、拍马屁、他太太擅长向老板献媚……除了实情,每一种理由都说明了。而事实只是乔治最有资格,他的成绩总是比别人好,因为他比别人努力,而且更具影响力和好个性。

高级主管们花了很长时间考虑这4个人当中谁最合适。这3位梦想幻灭的朋友应该了解那些高级主管不会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

如果由运气决定谁该做什么,全国每一种生意都会瓦解。假设通用汽车公司要根据运气来彻底地进行改组,就要将公司所有的职员的名字放入一个大桶中,第一个被抽出的名字就是董事长,第二个是副董事长,就这样顺延下去。

很可笑吧?但这就是运气的功能。

史华兹跟另一位机械工具制造公司的销售经理谈到“运气”借口的严重性时,他兴奋起来,也开始谈他自己的经验。“我一直不知道要怎样称呼它,”他说,“但那是每一位销售经理必须去克服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在昨天,我们公司发生了一个你刚谈到的典型例子。“一位销售员大约在4点钟,带着11.2万美元的订单回公司。另一位业绩很差的推销员也在,当他听到约翰说这个好消息时,他妒羡地恭喜约翰,然后说:‘好啊,约翰,你又碰到好运气了!’“他认为约翰的成就是因为运气好。但约翰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那家客户,不断跟对方六七位有关人员商谈,而且经常熬夜苦思什么样的产品对他们最有利,然后让我们的工程师设计出来。约翰并不是运气好,除非你认为精心准备的计划和行动叫做‘运气’。”

不论是在商业管理、销售、法律、戏剧等各个行业中,能爬上顶点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正确的处世态度,并能善加运用他们的思考来克服艰难的工作。有两种方法可以帮你克服“运气”的借口:

一、要相信因果定律。看看那些似乎是“好运当头”的人,你会发现并不是运气使然,而是准备、计划和积极的思想为他们带来的好景。再看看那些“运气不好”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背后都有明确的成因。成功者能面对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再创造时机。平庸者往往就此灰心丧志。

二、不要进行许愿式的思考。不要浪费心神,妄想不劳而获。我们不可能靠运气而成功,还要付出努力的代价。不要妄想靠运气获得升迁、胜利等等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运气本身并不能给你这些美好的事物,所以要集中全力去发展自我中能使自己变成“赢家”的各种特质。

第三章 积极地面对人生

你的心理状态能决定你成功与否。你能做多少,要看你想做多少而定。成功都是保留给具有‘我一定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的人。到处都是有衰亡就有生长。只要我们继续发展,只要我们不停地更新思想观念,不停地追求新知和进步,那么,退化、衰变、老化和腐化的过程就绝不可能在我们身上出现。

不管向前走的路是多么顺利、多么容易,总有人会落后;同样的道理,不管向前走的路是多么艰难、多么坎坷,总有人不顾一切地走在前面。

现在全世界演艺人员里面,收入最高的人是席维斯·史泰龙,他22岁退伍,没有钱,身上带着100美元,开着破旧的吉普车,像无头苍蝇般在纽约找工作。偏偏非常执着于一定要找到演员的工作,可是他没有将个人的特质与环境做最适当的调适,他没有想到自己不是英俊小生,想要当主角谈何容易,所以总共被拒绝了1850次。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度的自信,没有积极的思想,很可能被拒绝两次,就放弃了,而史泰龙被拒绝1850次,却还一直告诉自己说:“这个世界并没有失败,失败只不过是暂时停止成功。”

总算碰到一个导演,非常喜欢他的剧本,但是不喜欢他当主角,跟他说:“如果叫你当主角,可能是票房的毒药。”但是史泰龙说:“你如果要用我的剧本,你一定要用我当主角,不然剧本不卖给你。”那个导演只好尝试一次。没有想到竟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你们知道那个片子叫做什么?叫做《My Way(夺标)》。

请再次记住这句话:“这个世界并没有失败,失败只不过是暂时地停止成功。”

积极心态的力量

你的心灵里有伟大的力量,如果你能发现和利用这些力量,你就会明白,你所有的梦想和憧憬都会变成现实。

许多人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心态是一种能不断地产生效果的建设性力量。每当我们思想集中时,我们就能产生、创造某种东西。如果我们的思想集中于美好的事物,那我们就会创造出美好的事物来。

首先,让我们来澄清“创造性思考”的意义。大部分的人都把“创造性的思考”想成像“电”或“小儿麻痹疫苗”的发现,或小说创作,或彩色电视机的发展。不错,这些都是创造性思考的结果。但是创造性的思考不是某些行业专有的,也不是有超人智慧的人才有的。

那么,什么是创造性的思考呢?

一个低收入的家庭制订出一项计划,使孩子能进一流的大学。这就是创造性的思考。

一个社区设法将一条脏乱的街道变成邻近最美的地区。这也是创造性的思考。

一位牧师发展出一种计划,使会众人数加倍。这是创造性的思考。

想办法简化资料的保存,或向“没有希望购买某种商品”的顾客推销成功,或让孩子做有建设性意义的活动,或使员工真心喜爱他们的工作,或防止一个口角的发生,这些都是很实际的每天会发生的创造性思考的实例。

创造性思考只是找出新的改进方法。做任何事会成功,就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接着,我们来看看,怎样发展、加强创造性的思考。史华兹博士认为,你一定要相信能把事情做成,要有这种信念,才能使你的头脑运转,去寻找方法来做这件事。

比如,他会问训练班上的学员:“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可以在30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这些学员显得很困惑,怀疑自己听错了。一阵沉默以后,史华兹又重复:“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可以在30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确信他不是在开玩笑以后,就有人反驳:“你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杀人犯、抢劫犯以及强奸犯全部释放吗?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这样我们就别想得到安宁了。不管怎样,一定要有监狱。”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社会秩序将会被破坏。”“某些人生来就是坏胚子。”“如有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监狱呢!”“难道你没有看到今天报上谋杀案的报道吗?”

还有人建议必须要有监狱,那样警察和狱卒才有工作做。

史华兹接着说:“你们说了各种不能废除监狱的理由。现在,我们来试着相信可以废除监狱。假设可以废除,我们该如何着手?”

大家有点勉强地把它当成实验。静默了一会儿,才有人犹犹豫豫地说:“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动中心可以减少犯罪事件。”

不久,这群在10分钟以前坚持反对意见的人,开始热心地参与了。“要消除贫穷。大部分的犯罪都起于低收入的阶层。”“要能辨认、教导会有犯罪倾向的人。”“借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医治某些罪犯。”“要教育那些执法人员对罪犯采取积极的矫正方法。”

总共提出了78种构想。

这个实验的重点是:当你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你的脑筋就会为你找出各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你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你的脑筋就会帮你找出各种方法。

相信某一件事可以做成,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创造性的解决之道”。认为某一件事情做不到,就是一种破坏性的想法。不真正相信世界可以永久和平的政治家,会无法达成这种理想,因为他们的心智对创造性的解决之道已经封闭了。那些相信经济萧条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家也不可能发展出创造性的方法制止经济的不景气。

同样地,如果你相信你能喜欢某一个人,你就真的能找出各种喜欢他的原因。如果你真的相信你一定办得到,你就真的能找出购买那幢大房子的方法。“相信事情能成功”可以将各种创造性的能力发挥出来,而“不相信事情能成功”只会阻碍发挥创造性的能力。

抱着创造性的期望

正如埃拉·惠勒·威尔考克斯所说,你绝不能说不知你的思想捣了什么鬼,使得你或爱或恨,因为,思想念头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当它们展开无形的翅膀时,能快如信鸽。它们遵循守宙的法则——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无论什么念头从你脑中迸出,它们都会推动你付诸实施。

一旦我们意识到去掉悲观、愤怒和痛苦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去掉了疾病和不幸时,一旦我们意识到追求亲切友好和幸福的思想也就是在追求成功、健康和幸运时,我们就会找到控制这一精神力量的新动力。

树立健康的思想,树立富于生机与活力的思想习惯,这种习惯作为目前存在的一种现实,作为一种永恒的真理,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万应灵药,将使你顿感力量陡增。我们将感到我们正被强有力的上帝支撑着,因为我们的思想情感富于真理和生机,富于创造力。“创造性的期望”,据一位心理学家解释说:“某个人的毛病是在他的潜意识中总是期望最坏的事情会发生,因此他的心智就会倾向于往这方面想像,而果然创造出失败的情况。我们得教会他有信心去想像和期望最好的事。实行创造性的期望应该能教会他相信自己的潜能。”

这是事实,你期望什么,你常常就会得到什么。习惯性的期望常常引发出相应的状况和发展。例如当那个人开始实行这种创造性期望的做法后,创造性的事情果真开始发生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他每天都认定自己会“把事情弄糟”,他期望这种结果,也就得到这种结果。然后他学到了这种新观念:创造性的期望。他学会了抱着信心去思考,开始期望会发生好的结果,逐渐地这就变成了他的思考模式。在他认识到“我认为我行,我就行”的事实后,他完全变成了不同的人。

自从他有了重大的改变到现在,又过了好些年。他今天是他那个行业中非常成功的人,领导着一大群工作人员。“这创造性期望的定律真是了不起,”他说,“它挽救了我的事业,这是完全不假的。这个定律使我走上了正轨。实行创造性的期望改变了我,使我不再期望失败,而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掌握和发挥自己。”

正如数学和物理学的定律一样,我们所有的想法和行动,也都受制于“因果律”。你以某种方式做某件事,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世上每件事的进展都因循着定律,包括思想在内。我们可以运用可用的定律来改进我们自己。这些定律之一就是要抱持“创造性期望”,就是要有自信。

拥有梦想的人,他们也许有某些需要、需求以及欲望,以下是进行“创造性期望”的程序,即你要回答跟你自己有关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我是谁?

即我有什么兴趣?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什么事情能带给我莫大的乐趣?诚实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可以让你明了你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与优点。史华兹博士曾要一群追求成功的人士回答这个问题,结果答案彼此不同,令人十分震惊。某些人发现自己原来是独行侠,不喜欢身旁有太多的人;有的人则发现自己十分外向,能和越多的人作伴越好。有些人比较喜欢动手,有些人则喜欢动脑。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要先知道你是谁,然后才能回答这第二个问题:

二、我想要什么?

你所认识的人当中,绝大多数的人对于他们的生活目标,以及究竟想要什么,只有模糊的概念。追求生活成就的人在早上起床,努力工作,力求上进,而不是向下坠落。他们起床来享受生活,会晤有趣的人士,赚更多的钱,为他们所爱的人多尽一份心力,并且帮助其他人获得成功。

了解我们的生活目标是什么,这一点十分重要。起床来忙上16个小时,使我们能够睡上8个小时,这不是很好的生活,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却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原因。

三、我如何达到生活的目标?

假设你已经明白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我如何达到生活的目标呢?”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点,每个人各有不同的生活目标。但是另外还有3项指导原则,如果我们能够遵守这些指导原则,将可达到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

1?郾 尽量获取你可能得到的训练与经验,使你有资格从事你所希望的工作;

2?郾 得愿意牺牲奉献,以及更进一步牺牲奉献;

3?郾 为你的梦想定一个实现的时间表。

创造性的期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我们确实可以运用可遵循的定律改善自己。“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就是人类可以用改变心智态度的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

墨守成规会阻碍你进步

1900年左右,有一位销售经理发现了一项有关销售管理的“科学”原理。这项原理在当时很风行,而且被编进教科书。它就是:推销产品有一种最好的方法,找出那种最好的方法,然后一成不变地遵循它。现在看来,这在当时风行一时的原理很可笑是吗?

幸好,这个人的公司不断有新的领导者,才使公司避免了破产的危机。

另外一个对比是著名的杜邦公司董事长格林华德先生的经商哲学。他说:“有许多方法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方法之多,至少同参与工作者的数目总和相等。”

其实,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只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室内装潢、布置园林景观、做买卖、教养小孩或烹调上好的牛排,永远不会只有一种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正如创造性的心灵那样多。

没有任何事是在冰雪中生长的。如果我们让传统的想法冻结我们的心灵,新的创意就无由滋长。“普通”的人总是憎恶进步。许多人反对汽车,理由是大自然的本意是要我们走路或骑马;许多人排斥飞机,认为人类无权进入那专为鸟类保留的天空;许多保守人物仍然坚持人类与太空无关。

一位顶尖的飞弹专家布朗恩博士最近曾为这种思考提出了反驳:“人类属于人类想要去的地方。”

某一阶段报纸报道美国大部分的州有太多的郡,而郡与郡之间的界限,都是在第一辆汽车出现以前好几十年,马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时,就确立了。但现在已经有便捷的交通,应该合并三四个郡。这样,就能大量节省服务的重复费用,使纳税人能以较少的金钱获得较佳的服务。

该文的作者以为他发现了很新鲜的主意,于是抽样访问30个人,希望获得支持。结果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个主意可行,即使这个主意能提供省钱而又服务好的地方政府。

这就是传统思考的一个例子。传统思考者的心灵都是麻木的,他们的理由是:“这已经实行100年了,因此一定是个好办法,必须维持原样。何必冒险去改变呢?”

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历史终将证明,墨守成规的思维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创造性思考的根本。以下两种建议可帮助你借着信心发展出创造性的能力:

首先,在你的思考与谈话中,要除掉“不可能”这类的字眼。“不可能”是失败的用语。“那是不可能的”想法,能使你生出一连串的想法证明你想得没错。

其次,想某件你一直想做却觉得办不到的事,然后列出你能做到的各种理由。我们常常会因为只想办不到的原因而志气消沉,而事实上往往只要用心想办得到的原因,就可以达成。

挫折与痛苦是达致成功的踏板

完全成熟的人把情感上的痛苦视为生命中无法避免的情况,进而接受它。实际上,他们认为那是求变过程中不可缺乏的刺激。这并非意味他们要求痛苦或是消极地等待着被伤害。反之,他们了解,痛苦不一定只意味着不舒服,它可以成为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股积极力量。缺乏痛苦的生命——若有可能的话——只能算是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痛苦与喜悦是一体两面的,甚至可能是相互依存的,在某些情况下,二者是相互滋长的。

成熟的人知道,情感上的痛苦多半是自己造成的。它并非如我们所想,导因于他人的行为、逆境或不幸的事件,而是我们自己对这些事物的反应。事实上,我们必须直接对自己的痛苦负责。我们可能为自己的境遇感到痛苦而诅咒朋友、家人、社会和上帝,因为我们认为错在他们;我们也可能选择接受痛苦而做些有用的事来减轻痛苦。一个错误的选择将会引发接踵而至的不幸,而另一个正确的抉择可带给我们解决之道。想到逃避不了的老去与死亡,我们或许会感到绝望与沮丧,这种情绪将剥夺我们原本对生命的那股企盼。我们也可能把这些现象看成是增进我们目前生活品味的一种刺激因素。个人的挫折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无法超越的障碍和自怜与憎恨的理由,亦可成为更严密检视自己行为的一种刺激剂,以纠正自己并进而改变别人对我们的态度。至于如何做,全在于我们自己。正如卡桑沙卡斯曾说的:“我们有笔、有颜料就可画一个天国,然后我们即可进入。”反之,我们亦随时可以为自己造出一个地狱。但如果我们选择了地狱,我们必须了解那是自己的抉择,因此不得再埋怨父母、朋友、家人、社会或上帝。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能令我们沮丧或痛苦。

然而,有许多事物是必须从痛苦中学得的。既然我们多半不是坚强到能毫发无伤地抗拒痛苦,倒不如将它视为达到我们目的的踏板。

大部分的人一想到“痛苦”这个字眼就感到憎恶,并且以它来完全否定生命。他们千方百计地逃避痛苦;他们借着各种形态,每天服用大量的药丸,或是酒精、镇定剂和其他麻醉药物等求得暂时的解脱,以蒙蔽自己。有些人甚至在绝望中步向精神异常的后果,那完全是对现实环境中痛苦的逃避,他们无法理解到痛苦足可成为帮助我们认知的一股力量。事实上,我们要相信持续的成长有赖某些痛苦的刺激,而且成长的程度绝对与痛苦的程度有关,因此,痛苦是人类成长最佳的途径。

那些遭遇痛苦即赶紧为自己的将来建立起防卫措施的人,将置身于更大的危机中。他们使自己变得冷漠无情、恐惧不安,甚至干脆从人群中退却。一旦他们认知某种情况将导致痛苦,他们便永远不愿再去尝试与体验,因为他们认定结果都将一样。一旦曾经受挫于爱情,他们可能永远不再信任爱情,对感情的处理战战兢兢,对情人心怀疑虑。他们甚至可能选择孤独,即使那将远比原来的挫折更令他们痛苦。

有些人执着于痛苦中,仿佛紧抓住情人一般。但正如想束缚情人一样,这必须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执着于痛苦将损耗一个人的大量精力,剥夺原本可激励生命的创造力。许多人几乎终生生活在毫无意义的痛苦中,他们对自己的痛苦不曾善加处理与解决,经年累月之后,凝聚成强烈的苦闷、恐惧、憎恨与报复的心理。此种因果关系经常被我们忽略。最后,这些人变得胡思乱想、无情与多疑。因此,执着于痛苦无异是在自我惩罚。

一个成熟的人有承受失望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把失望当做是提醒他们有所行动与改变的一个信号,因此也当它是成长过程中必要的一环。他们知道,生命中不可能没有痛苦,更真切地说,他们必须视同它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坦然处之。你可以重复下列句子:我曾遭遇的挫折和痛苦都将变成一种遥远的记忆——我始终不断地转变成一个更坚强的人。我对生活抱持信心,而且正在重新获取我对生活的热爱,但愿我的快乐永远与我相随。我会觉得越来越快乐,我与生活的步调相处和谐,而我所获得的回馈是拥有生活的丰富与快乐。

不再作茧自缚

你有没有一个感情的茧?一种内在的感觉,使你从工作中回头?它进入你的工作,无论这是个多么微不足道的工作,它老是把工作毁掉。或者你有个重大的工作——关系着你的前途,但因它的存在使你不能有效地工作。

茧,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制造出来的,它用以防止进入效率。由于没有察觉到它的存在,所以很多人害怕经历成功的过程。茧有一条管道直通大脑,它告诉我们:“注意!要看起来忙碌,但不必太有效率,因为你并不想要太有能力或太有力量。”

当这种不被发觉的命令控制你的行为时,你就不会采取胜利的程序了……你遭逢阻碍了,你的心灵一片空白,你想要忘记曾经说过的话,且不进入工作状况,你发现你一直在回避职务、浪费时间。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工作状态中进入你的大脑,当你做新的尝试或处理困难时,它不声不响就来了。

传统的想法是一种紧紧捆缚心灵的茧,是创造性的成功计划的头号敌人。传统性的想法会冰冻你的心灵、阻碍你的进步、防止你进一步发展你真正需要的创造性能力。以下是对抗传统性思考的方法:

一、要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丢弃“不可行”、“办不到”、“没有用”、“那是很愚蠢的”等思想渣滓。

有一位在保险业表现杰出的人士曾说过:“我并不想假装自己很精明干练,但我却是保险事业最好的一块‘海绵’。我尽我所能地去汲取所有良好的创意。”

二、要有实验精神。废除固定的例行事业,去尝试新的餐馆、新的书籍、新的戏院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线,或做与往年不同的度假计划,或在这个周末做一件与以前不同的事情等等。

如果你从事配销工作,就试着培养生产、会计、财务等方面的兴趣。这样会扩展你的能力,为你担负更大的责任预先做准备。

三、要主动前进,而不是被动、后退。不要想:“这通常是我做这件事的方式,所以在这里我也要用这种方法。”而要想:“有什么方法能比我惯用的方法做得更好呢?”你年轻时为了要送报纸或挤牛奶,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小孩也要这样做。

如果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主管这样想:“今年我们已经造出最好的汽车,要想再创新和改进是不可能的。因此,所有的汽车试验设计活动不得不到此停顿了。”即使是像福特这么大规模的公司,也会因这种心态而迅速萎缩。

成功的人喜欢问:“要如何改良品质?要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由造飞弹到养育子女的各种计划,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地完美。这意味着一切事物的改良可以无止境地进行。成功的人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经常会再寻找一些更好的方法。

史华兹教过的一位学生在从商仅仅4年之后,又开了第4家五金店。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位年轻的女士创业时只有3500美元的资金。她缺乏经验,而且还要应付同行的激烈竞争。

她的新五金行开业不久,史华兹前去道贺,并问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成就,而其他大部分的商人都还只为一间店铺努力挣扎。

她回答道:“我确实是很努力。但是只靠早起与加班是不足以赢得这4家店面的。这一行大部分的人,都是很努力工作的。我的成功主要是靠我自创的‘每周改良计划’。”“每周改良计划?这听起来很特别,是怎样进行的呢?”史华兹问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它只是一种帮助我每过一周,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的计划罢了。“为了使我的思维上轨道,我把工作划分为4项:顾客、员工、货品、升迁。我每天都会把各种改进业务的构想记录下来。“然后每星期一的晚上,我花4小时检视一遍我写下的各种构想,同时想如何将一些较踏实的构想应用在业务上。“在这4小时内,我强迫自己严格检讨我的工作。我不会仅仅盼望更多的顾客上门,我会问自己:‘我还能做哪些事情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我要怎样开发稳定、忠实的老主顾呢?’”

她继续说明能使她最初3个店铺成功的许多小小的创新行动,比如:改变商品的陈列方式;“建议式的推销技术”使本来不打算买东西的,有2/3买了;许多顾客因罢工而失业,她想出“信用计划”使得他们能以延期支付货款的方式保住店铺的营业额;以及“购买竞赛计划”使淡季销售额仍能增加。

她接着说道:“我问自己:‘我还可以怎样做来增进商品的销售额?’我又想到一些主意,其中之一是,我想我该做一些事来吸引更多的小孩进我的店面。因为,如果我有一些能吸引小孩上门的商品,也就能吸引更多的大人。我不断地想,就想到一个主意,那就是,在供应4至8岁小孩的产品堆中多加一排小型的纸玩具。结果真的很管用,这些玩具不占什么空间,也卖了不少钱。但最重要的是,这些玩具使我店面的顾客川流不息。“请相信我,我的‘每周改良计划’真的很管用。此外我还学到有关成功的生意观念,是每一位从商的人都应该知道的。那就是:你起先懂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张以后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应用。”

在成为胜利者之前,或许你会面对很多艰难的工作,实际上,无论它们有多么艰难,你都可以自行去克服它们、战胜它们。

成功人士不会问:“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他知道他一定办得到。所以他总是问:“我要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有重大成功的人,都会不断地为自己和别人设定较高的标准,不断寻求增进效率的各种方法,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报酬,以较少的精力做较多的事情。“最大的成功”都是保留给具有“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的人。

通用电气公司一直使用这样的口号来激励员工,那就是——“进步本身就是公司最重要的一项产品”。

那么为什么不考虑将进步也变成你最重要的一项产品呢?

以下的练习能帮助你发现并发展出“我能做得更好”的态度的能力。

每天工作前,花10分钟想:“我今天要怎样做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今天我该如何激励员工”、“我还能为顾客提供哪些特殊的服务呢”、“我该如何使工作更有效率呢”。

这项练习很简单,但很管用。试试看,你会找到无数创造性的方法来赢得更大的成功。

有一位年轻的银行经理曾谈过有关“工作能量”的经验:“我们银行有一位经理突然离职,留下许多重要紧急的工作。副总经理找我去谈,他说他已个别问过另外两人是否能分担这位离职经理的工作,直到有新人接替。‘他们没有明确地表示拒绝,但都说自己现在的工作已经很重了。不知你是否能暂时接管这个重任?’“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知道‘拒绝新的挑战’非常不智,所以我当场同意并且保证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同时还要处理原有的工作。副总经理因此很满意。“走出他的办公室时,我又增加了一个责任。在我们那个单位,我跟另外两个婉拒额外工作的人一样忙,下班时间已到,我冷静地研究‘应该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我拿起一支铅笔,飞快地写下所能想到的每一个方法。“你看,我真的想出来了。比如说:跟我的秘书订一个规定,把所有的例行电话都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把所有的拜访活动都集中在一个固定的时段;将一般的例行会议由15分钟减为10分钟;每天只有一次集中对秘书口述各项事宜的时间。此外我的秘书也很愿意替我分担一部分比较花时间的琐碎工作。“我已经这样工作了两年,很坦白地说,当我发觉自己以前做事那么散漫时,简直吓了一大跳。“在一个礼拜内,我就发现我口述的信件比以前多一倍,处理的电话多了5成,同时开会的次数也比以前多出一半——做起来易如反掌。“就这样又过了几个礼拜,副总经理又找人请我过去一下。他首先夸奖我的成绩,接着说他一直在找人,但是都不理想。然后又说他已经在主管例行会议中提出这个问题,他们授权他把这两项工作合并,全部归我负责,并且给我大幅度地加薪。“我已经证明‘我可能做到多少,要看我想要做到多少而定’。”

这个经验给我们上了一课:你的心理状态会决定你的能力。你认为你能做多少你就能做多少。你若真的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多,你就能创造性地思考出各种方法。

做事能力的大小,确实是一个人心理的具体表现。请记住:你永远比你想像中更伟大。

失败只是暂时地停止成功

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直奉行这个法则,他同时是个坚毅、积极的思考者。他的儿子查尔斯·爱迪生在任新泽西州的州长接受一次采访时,曾讲述有关他父亲的一段往事。

在1914年12月9日的晚上,西橘城规模庞大的爱迪生工厂遭大火,工厂几乎全毁了。那一晚,老爱迪生损失了200万美元,他许多精心的研究也付之一炬。更令人伤心的是,他的工厂保险投资很少,每一块钱只保了一角钱,因为那些厂房是钢筋水泥所造,当时人们认为那是可以防火的。

查尔斯·爱迪生当时24岁,他的父亲已经67岁。当小爱迪生紧张地跑来跑去找他的父亲时,他发现父亲站在火场附近,满面通红,满头白发在寒风中飘扬。查尔斯说:“我的心情很悲痛,他已经不再年轻,所有的心血却毁于一旦。可是他一看到我却大叫:‘查尔斯,你妈呢?’我说:‘我不知道。’他又在叫:‘快去找她,立刻找她来,她这一生不可能再看到这种场面了。’”

隔天一早,老爱迪生走过火场 ,看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随风飘逝,却说:“这场火灾绝对有价值,我们所有的过错,都随着火灾而毁灭。感谢上帝,我们可以从头做起。”3周后,也就是那场大火之后的第21天,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留声机。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坚持是达成目标的关键。

你必须不断追求梦想、坚持到底,并绝不放弃!无论你吃多少闭门羹、面对多少困难或障碍,你都得培养出绝不放弃的态度。不放弃,绝不放弃,坚持到底!

你若仔细观察一只蚂蚁,便会发现,这真是种不可思议的生物,因为它从不放弃。如果你在一只蚂蚁面前放一片树叶、一根棍子、一块砖或其他任何东西,它一定会从上面爬过、从底下钻过、从旁边绕过,直至达到目的。它绝不停止、绝不放弃,并不断尝试,朝目标迈进。事实上,只有到死时,蚂蚁才会停止尝试。

我们都应该从蚂蚁身上汲取经验,勤奋地工作,不断地追求目标。无论遭遇什么问题,或身陷何等困境,都绝不能放弃。我们要不断追求梦想,并致力达成目标。努力工作,为困境做准备,请记住,最重要的就是:绝不轻言放弃!

信心中含有无限的可能性

你已经知道你内里有无穷的力量,因此,只要你能抱持信心,你就能到达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

假如还有信心与希望,即使只是微如星光,也能照亮你前行的远景。因此你需要一幅新的地图,要用一个全新的宏观的眼光,来看待你自己的位置。你必须在心态与认知上,首先跨出一大步,否则你只会陷于目前的不愉快的处境。

圣·保罗有句话说得很在理,他说:“更新你们的思想,你们就能获得新生。”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改变、纯洁、更新和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我会坚定地活下去,直到死为止。”这个忠告是一位染上肺结核的律师朋友告诉史华兹的。这位朋友自知他必须过着有节制的生活,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继续执业,维持一个很像样的家庭,并且好好享受生活。这位现年78岁的朋友以下面的话表达他的人生哲学:“我要一直活到我死为止,而且我也不会将生与死混在一起。只要我在世上一天,我就会好好地活下去。为什么要使自己半死不活?一个人对死亡每烦恼一分钟,就等于死了一分钟了。”

还有一位朋友,是极负盛名的大学教育家,他在1945年由欧洲回国时只剩了一条手臂。虽然残障,但他还是经常微笑,经常帮助别人,就像我们所认识的每一个乐观者一样。有一天,他跟史华兹谈到他的残障。“那只是一条手臂而已。”他说,“当然,两个总比一个好。但是切除的只是我的手臂,我的心灵还是百分之百地完整与正常。我实在是要为此感谢。”

另一位残障朋友是高尔夫球好手。有一次史华兹问他为什么能用唯一的一只手展现几近完美的打球姿态,大部分两臂健全的高尔夫球选手也做不到这么好。他的回答颇富哲理。他说:“我的经验是,心态正确的独臂人,每次都能击败那些心态错误的两臂人。”好好思考这句话,它不仅适用于高尔夫球比赛,也适用于人生的每一面。

我们许多人都曾有过思想观念突然更新的神奇经历。这种观念更新不期而至,一下子驱散了我们头脑里的阴云,让欢乐和幸福的明亮光线射进了我们的头脑,这种观念更新至少暂时改变了我们的某种消极观念。我们沮丧时,觉得一切都暗淡无光时,也许一些好运会突然降临在我们头上,或者我们多年不曾见面的一个终日乐滋滋的亲密好友突然光临我们的寒舍,或者是我们做短暂的乡间旅游,正因为从这些事情中获得的新启示的滋润,我们所有的心灵伤害都得到了根治。有时,我们旅游时,也许我们碰巧会见到一些迷人的风景或碰巧见到一些我们从书上得知的、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见到的精美艺术品,这种强烈的情感和兴趣,这种美丽、壮观、庄严的事物给人带来的巨大启示能暂时改变人们的忧郁、焦虑不安的心情,而这种忧郁、焦虑不安的心情在不久之前却使我们痛苦不堪。

当你转向他处时,你的眼界变了,因而你的人生也会大变样。对于那些没有勇气和一遇失败就一蹶不振、胆色全无的人来说,世界一无是处。

也有许多人,虽然他们失去了他们所有心爱的东西,虽然他们失去了他们一生努力奋斗得来的物质财富,但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坚定的心,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一种不留退路、勇往直前的决心,因此,他们并非是真正的失败,因为,有这种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不可能贫穷。

有衰亡就有生长。只要我们继续发展,只要我们不停地更新思想观念,不停地追求新知和进步,那么,退化、衰变、老化和腐化的过程就绝不可能在我们身上出现。世间存在一条永恒的更新法则,这条更新法则在我们身上不断地起作用。唯有在我们产生不利的思想观念和心态混乱时,这条更新法则才会失灵。

第四章 恐惧是成功的大敌

恐惧是人类心灵的肿瘤,它总是想方设法地用各种方式阻止人们从生命中获得他们想要的事物。因为你的心智的力量可以被控制和牵引,所以,你可以找回成功的自我,积累成功经验,扬长避短,善于改变。于是,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要求所有的新兵一定要学会游泳。

这些年轻健康的新兵会被只有几尺深的水吓到实在很可笑,但却是实情。有一项训练是从一块6英尺高的木板上“跳进”(不是潜进)8英尺或更深的水中,几位游泳好手则站在近旁。

那种景象挺可怜的。他们表现出的恐惧一点也假不了,但是他们唯一能做的,而且唯一能击倒恐惧的方法,就是纵身一跳。有好几个人“不小心”被推下去,结果,就不再害怕了。

这是许多海军所熟悉的经历,它说明了一个重点:行动可以治疗恐惧;犹豫、拖延则助长恐惧。

恐惧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能使人游移不定,缺乏信心。它确实地存在。恐惧会阻止人利用机会;恐惧会耗损精力、破坏器官的功能,使人生病、缩短寿命;恐惧会在你想要说话的时候封住你的嘴巴。

恐惧能解释为什么还会有经济萧条,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能成大器、不能快乐地生活。

恐惧是人类成功的头号大敌。

恐惧多半是心理作用。烦恼、紧张、困窘、恐慌都是起于消极失当的想像。但是仅知道恐惧的病因并不能根除恐惧。如果医生发现你身体的某部位受感染,不会就此了之,而是进一步去治疗。

各种恐惧都属于心理的传染病。我们能像治疗身体传染病一样地治疗心理传染病,但要对症下药。

首先,你要有个认知:信心完全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你认识的那些能克服忧虑,无论何时都泰然自若、洋溢信心的人,全都是磨练出来的。因此,你也能办到。

管理你的记忆银行

头脑就像个银行,你每天都会存入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慢慢就会形成记忆。每当你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时,你就等于在问自己的心智银行:“我对这件事知道什么?”

你的记忆银行会自动提供一些资料,这些资料是你在先前的境遇中存入的。因此,产生新思想时所需的原始资料,主要由记忆提供。

记忆银行的出纳极为可靠,绝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告诉他:“出纳先生,我要提出我以前存入的一些能证明‘我不如别人’的想法。”他会说:“没问题,先生,你应当回想以前两次像这样的失败经验是怎样发生的,回想你小学六年级的老师是怎么说你无法完成某件事;回想你无意中听到别的同事是怎么批评你;回想……”

出纳先生就是这样不断地从你的脑中挖出证明你“无能”的想法。但是假如你要求他:“出纳先生,我很难下这个决定,你能给我提供任何具有信心保证的想法吗?”

这位出纳先生同样会说:“没问题,先生。”但这次他会提出你以前存入的你能成功的观念:“回想你在以前类似的情况下做得多好;回想史密斯先生对你有多大信心;回想你的好友们是怎么赞扬你的;回想……”

这位出纳先生有求必应,完全听凭你去取出你想要的观念。这毕竟是你的银行。

你能有效地管理记忆银行来建立信心:

首先,只存入积极的想法。每一个人都会遭遇许多令人不快、尴尬、泄气的处境。成功者和失败者则以完全相反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困境。也就是说失败者会耿耿于怀,老是沉溺在这些不愉快的处境中,让失败引导他们的记忆走向。他们就是放不开,不去回忆一下,他们是不会入睡的。

而那些充满信心的成功者根本就不去多想。他们很懂得只把积极的思想存入记忆银行。

如果你每天早上上班前,都把一些脏东西放进汽车的曲轴箱,这部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原本很好的汽车引擎马上会一团糟,无法办到你想要它做的事情。存在你脑中的消极、不愉快的思想,也会以同样方式,不必要地耗损你的心智马达。这些思想会制造忧虑、挫折感和自卑感。当别人正不断地向前迈进时,你却被困在路边。

当你独处思考时——例如一个人开车或吃东西时,要努力回想愉快、积极的经验,把各种美好的思想注入你的记忆银行。这会增强你的信心,使你有“我确实感到美好”的感觉,同时也帮助你的身体维持正常的功能。

以下是个极佳计划。就在你每天临睡前,将各种美好的思想存入你的记忆银行。数一数降临在身上的恩典,回想你必须感谢的许多美好的事物:你的妻子或先生、你的孩子、你的朋友、你的健康。回想你今天看到别人做了哪些好事。回想你自己有哪些小小的胜利与成就。仔细想想能使你活得愉快的种种理由。

其次,只从你的记忆银行里取出积极性的想法。史华兹博士曾跟芝加哥一家心理顾问公司常有联系。他们处理各式各样的案件,但绝大部分是属于婚姻与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全跟心智活动有关。

一天下午,史华兹与该公司的负责人谈到他的行业,以及他用来帮助那些心理严重失调的人的技巧时,那位负责人说:“其实,只要人们能做到一件事,就不再需要我们这种行业了。”“是什么呢?”史华兹问道。“只要在消极的思想变成心理怪物以前,就先毁灭它。“我要帮助的大多数人,”他继续说,“都为自己经营了一间‘恐惧的心理博物馆’,例如,许多婚姻问题都与所谓‘蜜月怪物’有关,亦即蜜月不如人们预期的美好,但他们不但不去埋藏那些记忆,反而不断去回想,最后使那些记忆变成迈向成功的婚姻生活的巨大障碍。他们多半在5年或10年后才为此找我。“当然,我的顾客通常并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去发掘,解释症结所在,让他们明白,带给他们困扰的,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一个人可以从任何不愉快的经历中制造出一个心理怪物,例如,工作失败、失恋、错误的投资、对一个十几岁小孩的行为感到失望……这些常常都是我要帮助顾客消灭的‘怪物’。”

由此可见,任何消极的思想不断地重复运作,都会演变成实在的心理怪物,破坏信心,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因此,你必须妥善管理你的记忆银行,只存入积极的记忆,这样你就会借由乐观的心态奋力前行。

把消极的记忆踢出去

害怕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遭受过无数的挫折,于是,失败的恐惧时常伴随着我们。这种恐惧感来自于对过去“伤害(遭挫折、被耻笑)”的记忆,造成内心的胆怯和懦弱,从而产生消极的想像力和预期的失败感。

当人们在做出一个新的决定时,心态消极的人往往想到曾经遭受过的失败印象,于是忧虑退缩,裹足不前。

我们不了解,每一诚实的思想,每一美好的思想,每一令人鼓舞的思想,如果存在于心中,往往都能再生出自我,并能消除头脑中的混乱思想,因而可以振奋精神。当头脑中充满这些催人奋发、鼓舞人心的思想时,和它们相反的那些思想就不能再恣意妄为了,因为这两种思想不可能共存,它们是不共戴天的天然死敌。

我们的生命因我们永远拥有富于生机与活力的思想,因我们拥有诚实正直的思想,因我们拥有乐观的思想和美好的思想而力量剧增,而因这些思想而衍生出来的巨大力量则可以巩固我们良好的品格。知晓这一秘密的人往往会抓住这一世间通行的根本原则,会开始认真考虑世间事物的真实性,并过上具有现实性意义的生活。那些生活在真理和现实正中央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安全、很有力、很平静,这种安全感、力量感和平静感是不会光临那些生活在事情表面上的那些人身上的。《世界杂志》曾刊出的一篇名为《自我破灭的倾向》的文章指出,在美国每年有3万多人自杀,有10万人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有一个令人惊异的事实是,另外还有几百万人正在用一些较慢、较不明显的方法来自杀,更有些人在进行心理方面的自杀——他们不断寻找各种方法来羞辱、惩罚与毁灭自己。

一位心理学家曾提过他是怎样帮助一位病人停止做“心理与精神上的自杀”的。“这位病人年近40,有两个小孩。”他解释道,“照一般的说法她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她觉得她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不快乐的经验。她的学生时代、她的婚姻、孩子的举动以及她曾经住过的地方,全都被她想得很灰暗。她‘自愿’不记得她曾经真正地快乐过。由于一个人对过去的回忆会左右他现在所看到的色彩,所以这位病人只能看到悲观与黑暗。“我拿出了一幅画,问她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她说:‘它看来像是今晚会有一场可怕的雷雨。’这是我所听过的最悲观的解释。(那张画画的是接近地平线的太阳,以及锯齿状的岩石海岸,手法巧妙,可以解释为日出或日落。这位心理学家评论说,一个人对画的解释,可以反映出他的人格。大部分的人都说这是日出,但是那些忧郁的、有心理障碍的人几乎都说那是日落。)“身为一个心理学家,我无法改变一个人的记忆,但是,我能在病人的合作下,帮助他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他的过去。这就是我用来治疗这位妇人的方法。我帮助她尽量去看她过去可喜、愉快的事,避免去碰触灰心的回忆。6个月以后,她开始改进了,我就给她留了一道特殊的作业。我要求她每天要想出并写下她必须快乐的3个明确理由。下次见面时,我曾跟她一起仔细讨论这张表。进行了3个月,她的改善很令人满意。现在,那位妇人很能够调适自己的处境,变得相当积极。”

因此,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不论或大或小,当他不再从他的记忆银行取出消极的想法,而单单取出积极的想法时,病情就能治愈。

不要制造心理怪物,要拒绝从你的记忆银行里取出不愉快的想法。每当你回想到任何处境时,要专注在美好的部分,同时把不好的部分忘掉、埋藏。如果你发现你正在想一些消极的念头时,就要完全停止你的思想活动。

这是一项很鼓舞人的重要事实:你的心智的确希望你能忘掉种种不愉快。只要你肯合作,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将会逐渐萎缩,你记忆银行的出纳就会把它们撤消掉。

哈特威博士是一位很知名的广告心理学家,他在评论有关我们的记忆能力时曾说道:“一个广告若能引发愉快的感觉,就比较容易被记住。反之,就会让人想忘掉。”

总之,只要我们拒绝去回想那些不愉快的事物,就能轻易地忘掉它们。只从记忆银行取出积极的观念,其余的都让它消逝。如此一来,你的信心就会逐渐扩大成长。当你拒绝去记住那些消极的、自我否定的观念时,你在克服恐惧方面,也迈进了一大步。

积极的记忆对你有益

对于有些人来说,由于他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的缺乏,做事情不能够善始善终,所以很多不利的外在因素将会不断出击,迫使他们处于沮丧的心境状态,做出消极的行动。人生犹如大海行舟,需要小心谨慎的精神。如果你不能够积极、主动、全心全意地把握自己的航向,那你就会迷失自我、随波逐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必须在自己心理和生理的沃土上,播种期望的种子,以避免荒草蔓延的严重后果。假如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信念和心境坚定不移地持续下去,那么前途中的荆棘坎坷就会越发恣意肆虐,把我们引向灾祸的深渊。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毫不懈怠地守护自己的心灵之门,拥有并保持绩效最佳的积极心境。

我们的心灵沃土不可能只是生长鲜花,还有不少杂草需要我们细细剔除。生活中应经常抱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境,否则,生命中的阴影和困扰将对你死缠硬磨,使你疲于应付,身心俱疲,导致恶劣心境。

华顿·艾默生说过:“何谓思想?思想就是行为之母。”

正面结果是我们传送积极信息的回报。我们完全能够传送控制自我的意念,为达成目标而人为地制造出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的信息,不断地成功便会如期而至。即使在那种成功的机会渺茫甚至毫无机会的情况下,你也能够创造奇迹。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身处绝境也绝不轻言放弃或失败的人,他们依旧不断向自己的大脑传送成功的意念,用正面信息不断地激励自己,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美国夏威夷大学橄榄球教练迪克·汤米也是一位激励高手。他坚信成就是由心境创造的。在一次与怀俄明大学的橄榄球对抗赛中,夏威夷大学的球队在对方的猛攻猛打下,显得手足无措,毫无还手之力。到上半场结束时,以0?押22的大比分落后,简直是一败涂地,回天乏力。

中场休息的时候,夏大的球员个个灰心丧气,一个个像遭受霜打雪压的青草一样毫无生气活力。汤米冷静沉着地用眼扫视着眼前这一张张沮丧沉重的面孔,知道形势严峻,迫在眉睫,必须改变他们的心境,才能扭转局势。

于是,汤米不动声色地拿出一张海报,这是一张意义非凡的海报。上面收集了多年来的关于球场赛事的文章,每一篇都登载着那些从失球到进球,从无望到有望,从绝境到逢生的球队故事。汤米让球员一一传阅,希望通过这些鲜明、生动、具体、真实的故事重建球员的信心,从而扭转败局。奇迹果然出现了。在下半场,夏大球员个个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完全掌握了球场的主动,牵着怀大的鼻子打,一口气连得27分,最终以5分的优势战胜怀大。内心储忆的改变,使夏大球员相信了成功的可能,最终得偿所愿。

心境决定行为,而行为反映心境。如果你曾经拥有成功,那么,只要你找回当时的感觉并成功地进入那种心理和生理状态,就能够再创佳绩。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很多人都希望过着快乐兴奋、舒适安逸和甜美幸福的生活,这是正常的欲求。试问,谁会有意去经历失败、痛苦、悲伤、烦恼和空虚无聊呢?

因为你的心智的力量可以被控制和牵引,所以,你可以找回成功的自我,累积成功经验,扬长避短。于是,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畏惧别人是没有理由的

畏惧别人是一种很严重的畏惧,为什么人们会畏惧别人呢?为什么许多人在人群中感到孤立呢?害羞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你可以改变你的畏惧心理,方式之一就是对别人的看法要平衡。

史华兹有一位经营奇木雕饰工厂相当成功的好友,对他解释自己是怎样学会适当地评价别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我进入陆军服役以前,就很怕所有的人。你简直难以想像我是怎样地害羞与胆小。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比我聪明,我自己的身体与心理还不够成熟,是个天生的失败者。“然而,在命运巧妙的安排下,我不再怕别人了。1942到1943年间,陆军进行一项颇富规模的征兵行动,我很幸运地被任命为某大征兵中心的医官,天天协助各项体检。我对这些新兵看得越多,就变得越不怕别人。“上百个新兵站成一列,像傻瓜似地赤身裸体,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当然,他们有高矮胖瘦,但全都显得迷惑孤单。在几天前,他们有些是刚升迁的年轻经理,有些是农民、推销员、工人,而且有许多事要做。但在征兵中心,每一个人都一样了。“当时我发觉这背后有一个人跟我非常相像,他喜欢美食、他很想念家人与朋友、他很想有一番成就、他有他自己的问题、他喜欢放松自己的心情。所以,既然有人基本上很像我,我又何必怕他们呢?”

这不是很有道理吗?既然有人基本上很像我,就没有理由怕他们了。

与其他人相处时,要记住:你和别人一样都是重要的。再强调地说,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你也很重要。所以,当你遇到任何人时,要这么想:“我们都是两个重要的人物,正坐着讨论有关共同兴趣与利益的事情。”

几个月以前,有一位经理打电话告诉史华兹他刚聘用一位不久前史华兹推荐给他的年轻人。“你知不知道那个人是哪一点打动我的?”朋友说。“哪一点呢?”史华兹问道。“他在自我表现上与众不同。大部分的求职者在进入我的办公室时,都有一些恐慌。他们的回答,都是他们认为我想要听的。说实在的,他们有点像乞丐,他们接受任何事物,毫无主见。“但是这位G先生却是一个例外。他尊敬我,但同样重要的是,他也尊敬他自己。更不简单的是,他发问的次数几乎和我问他的次数一样多。他不是像老鼠般地小人物,他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男子汉。”

这种看重双方的态度能帮助你保持心态的平衡。不必把别人想得比你更重要。他们看起来可能很有分量,非常重要。但是,请记住:在本质上他可能跟你有相同的兴趣、嗜好与问题。

年轻不是畏惧的借口

各种“我太年轻”的借口也会使人心存畏惧,对人造成伤害。

23岁的杰瑞是一位很好的青年,服役时是一名伞兵,然后进大学读书。在大学读书时,还在一家很有规模的运输仓储公司做推销工作,来维持妻儿的生活。不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公司,他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但是他那一天很烦恼。“史华兹博士,”他说,“我有个问题。我的公司提升我为销售经理,我将负责监督8位推销员。”“恭喜你,那真是个好消息!”史华兹说,“可是你好像很烦恼。”“是啊!”他继续说,“我要督导的8个人都比我年长7岁到21岁不等。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我能处理得很妥当吗?”“杰瑞,”史华兹说,“你们公司的总经理显然认为你的年纪够大,否则他就不会给你这份工作。只要记住下面的三点,每一件事情都能圆满地解决。

第一,不要去想自己有多大。农场后面有一个男孩在证明他能做大人的工作时,他也就成了大人,而这跟他过了几次生日没有关系。这对你也适用,当你证明你能做好销售经理时,自然就变得够老练。“第二,不要利用你的新职权来压你的属下。要尊重他们,询问他们的意见,使他们觉得是在为一个领队而非独裁者工作。这样,那些人就会合作,不会跟你唱反调。“第三,要习惯用年长的人为你工作。各行业的领导者都会发现许多属下比他们年长。所以,要习惯使用年长的人,这对你将来面对更大的发展机会时,会大有帮助。”

后来,杰瑞干得很出色。他很喜欢这项运输生意的职业,计划在几年内成立自己的公司。

年轻绝不是一项负担,除非是年轻人自己这么认为。你常会听人说,推销保险之类的工作,要具备看来“相当”成熟的外形。你必须等到头发灰白或秃光了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心。这是完全无稽的说法。真正的关键是你对自己的工作知道了多少。如果你能认识你的工作性质,了解各种人,你就有足够的成熟度来掌握一切。年龄与能力并没有实质的关联,除非你深信年龄是塑造你形象的唯一要素。

许多年轻人觉得他们被自己的年轻拖累了。没错,如果有人怕自己的职位受到威胁,他可能会用“年龄”或其他理由来阻挡你。

但是那些实力派的人物就不会这样做了。他们会把他们认为你能承担的责任,尽量放手交给你。这时你就要积极地发挥你的能力,证实你的“年轻”是一项有利的筹码。

行动可以治疗恐惧

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检验去完善。

许多人做事都有一种习惯,非等算计到“万无一失”,才开始行动。其实,这是“惰性”在作祟,周密计划只不过是一个不想行动的借口。首先,生活中、工作中的目标,并非都是“生死攸关”,即使贸然行动,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发生;其次,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肯定有许多把握不准的因素,目标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其可行性如何,也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检验。“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都能证明这一论点。没有行动,心态不可能积极,目标不可能清晰。

行动确实可以治疗恐惧。史华兹博士提到以下这个例子——

曾有一位40出头的经理人员苦恼地来见我。他负责一个大规模的零售部门。

他很苦恼地解释:“我怕会失去工作了。我有预感我离开这家公司的日子不远了。”“为什么呢?”“因为统计资料对我不利。我这个部门的销售业绩比去年降低了7%,这实在很糟糕,特别是全公司的总销售额增加了6%。而最近我也做了许多错误的决策,商品部经理好几次把我叫去,责备我跟不上公司的进展。“我从未有过这样的光景。”他继续说,“我已经丧失了掌握局面的能力,我的助理也感觉出来了。其他的主管觉察到我正在走下坡,好像一个快淹死的人,这一群旁观者站在一边等着看我一点一点没顶。”

这位经理不停地陈述种种困局。最后我打断他的话问道:“你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有没有努力去改善呢?”“我猜我是无能为力了,但是我仍希望会有转机。”

我反问:“只是希望就够了吗?”我停了一下,没等他回答就接着问:“为什么不采取行动来支持你的希望呢?”“请继续说下去。”他说。“有两种行动似乎可行。第一,今天下午就想办法将那些销售数字提高。这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你的营业额下降一定有原因,把原因找出来。你可能需要来一次廉价大清仓,好买进一些新颖的货色,或者重新布置柜台的陈列,你的销售员可能也需要更多的热忱。我并不能准确指出提高营业额的方法,但是总会有方法的。最好能私下与你的商品部经理商谈。他也许正打算把你开除,但假如你告诉他你的构想,并征求他的忠告,他一定会给你一些时间去进行。只要他们知道你能找出解决之道,他们是不会做亏本的事换掉你的。

我继续说:“还要使你的助理打起精神,你自己也不能再像个快淹死的人,要让你四周的人都知道你还活得好好的。”

这时他的眼神又露出勇气。

然后他问道:“你刚才说有两项行动,第二项是什么呢?”“第二项行动是为了保险起见,去留意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并不认为在你采取肯定的改善行动,提升销售额后,工作还会不保。但是骑驴找马,比失业了再找工作容易10倍。”

没过多久这位一度遭受挫折的经理打电话给我。“我们上次谈过以后,我就努力去改变。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改变我的销售员。我以前都是一周开一次会,现在是每天早上开一次,我真的使他们又充满了干劲,大概是看我有心改革,他们也愿意更努力。“成果当然也出现了。我们上周的营业额比去年高很多,而且比所有其他部门的平均业绩也好得太多。“喔,顺便提一下,”他继续说,“还有个好消息,我们谈过以后,我就得到两个工作机会。当然我很高兴,但我都回绝了,因为这里的一切又变得十分美好。”“行动具有激励的作用,行动是对付惰性的良方。”

你也根本不必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或者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然后再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只有行动才能使人“更好”。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向前,进而去实现自己所向往的目标,想做什么就去做,然后再考虑完善目标。只要行动起来,生活就会走上正轨而创造奇迹,哪怕你的生活态度暂时是“不利的”。

正如英国文学家、历史学家狄斯累利所言:“行动不一定就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则肯定没有快乐。”

犹豫只能扩大恐惧

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话:别急,让我再想想,再等一等,再看一看……

说这些话的时候,人们总是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成熟”和“稳重”。

然而事实上,那不是成熟,也不是稳重,那是犹豫,是害怕,是推脱。

幻想毫无价值,计划渺如尘埃,空洞的目标毕竟是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

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你,使你成功。

拖延使你裹足不前,它来自恐惧。现在你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你必须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起而行动,惟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

你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你要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你也要发出光芒。别人像蝴蝶一样,舞动翅膀,靠花朵的施舍生活,而你要做萤火虫,照亮大地。

别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你永远无法预知明天的确切情况是怎样。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你的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而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立刻行动。从今往后,你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本能,好比眨眼一样自然。有了这句话,你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迎接失败者避而远之的每一次挑战。

你现在就必须付诸行动。

你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

清晨醒来时,失败者流连于床榻,你却要默诵这句话,然后开始行动。

面对紧闭的大门时,失败者怀着恐惧与惶惑的心情,在门外等候,你却要默诵这句话,随即上前敲门。

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你在人生战场上的价值。若要提升你的价值,你必须更加努力。你要前往失败者惧怕的地方,当失败者休息的时候,你要继续工作。失败者沉默的时候,你开口说话。在失败者认为为时已晚时,你要能够说大功告成。

现在是你所拥有的。明日是为懒汉保留的工作日,你并不懒惰;明日是弃恶从善的日子,可你并不邪恶;明日是弱者变为强者的日子,可你并不软弱;明日是失败者借口成功的日子,可你并不是失败者。

你是雄狮,你是苍鹰,饥即食,渴即饮。除非行动,否则没有退路。

你渴望成功、快乐,获得心灵的平静。除非行动,否则你只会陷入失败、不幸,在夜不成眠的日子中死亡。

你发布命令。必须要服从自己的命令。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你迟疑,她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你而去。

此时,此地,此人。

你现在必须付诸行动。

采取行动总会有转机

当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便会消沉不起,除非采取行动,否则不会有转机。“希望”是个开端,但要靠行动才能赢得胜利。

希望获得胜利的人,要应用“行动可以治疗恐惧”的原则。

下次,当你遇到恐慌,不论轻重,要先镇定。然后寻找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克服恐惧?”

让恐惧跟你隔离,然后采取适当的行动吧。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恐惧,以及可能的医治行动:

当你为仪表感到羞窘时,你要改进它。到理发厅或美容院去;擦亮皮鞋;洗净熨烫衣服。也就是要看来整齐清爽,这并不一定需要新衣服。

当你怕失去一位重要的客户时,你应加倍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务,改进任何会使客户对你丧失信心的缺点。

当你怕考试不及格时,你要把烦恼的时间用来学习。

当你怕事情会完全超出你的掌握时,你要将注意力转到全然不同的事情上 。例如到后院拔草、跟孩子一起玩、看场电影等等。

当你害怕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像暴雨突至或飞机失灵时,要将注意力转移,去了解别人的恐惧。

当你怕别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时,如果确信你计划要做的事是正确的就去做。你要知道,任何人做任何有价值的事,都会有人批评的。

当你不敢投资某项事业或买房子时,分析各种因素,然后下定决心,并且坚持到底。要信任你自己的判断。

当你对人感到恐惧时,要给他们适当的评价。要记住:其他人只是跟你很相像的另一个人。

以下两个步骤可医治恐惧,建立信心:

第一,隔离恐惧,并防止它再扩大,还要搞清楚你到底在怕什么。

第二,采取行动。你要相信,每一种恐惧都有一套方法可以对付。

要记住:犹豫不决只会扩大恐惧。所以要果断,要立刻采取行动,尽量在行动中消除恐惧。

自信可以消除恐惧

心理学家克莱恩博士在他所著的《应用心理学》中曾经提到:“要记住,行动引导情绪。人无法直接控制情绪,一定要先透过选择性的行为举止……”

这种避免一般性悲剧(例如——婚姻问题和误解)的说法,有心理学的事实根据。许多心理学家都会告诉我们,我们能借着改变实际行动,来改变我们的心态。例如,如果你使自己发笑,你就会觉得真的很好笑;当你挺直脊背时,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优秀;相反地,你若扮一副苦瓜脸,看看会不会真的感到很愁苦。

要证明控制过的行动能改变情绪很容易。有信心的行动会产生有信心的想法。

所以,要有信心的思考,就要先有行动。要照你希望感觉到的方式来行动。以下5种方法会建立你的信心。

一、挑前面的位子坐。你是否注意到,不论在教堂、教室或各种聚会中,后面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醒目”。而他们怕受人瞩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座能建立信心。把它当成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二、练习正视别人。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一个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他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想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也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我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要让你的眼睛为你工作,也就是专注别人的眼神。这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

三、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史华兹曾回忆说,当他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是很大的乐趣。所有差事都办完,坐进汽车后,母亲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的行人。”

他的母亲是位绝妙的玩游戏的专家。她曾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或“你认为在那边的那位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感到很迷惑呢”。

观察行人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看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史华兹常常借着观察在走廊、会客室的通道,或是人行道上走动的人来研究人类行为。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与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连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走路速度,可以改变心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肢体语言是心灵活动的表现。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很散漫,完全没有自信。

普通人都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看起来像:“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

另一种人物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是在短跑。他们的步伐告诉这个世界:“我要去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可助你建立信心。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增长。

四、练习当众发言。有很多思维敏锐、天资高的人,都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不要他们知道我是怎样地无知。”

每当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愿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越来越丧失自信。

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没什么好意见提出来。”留心去获得会议主席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五、咧嘴大笑。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做一下这个试验。试着感到挫败,同时大笑。你若尝试大笑,就可以给你信心,驱除恐惧、忧虑和沮丧。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而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一次,史华兹开车停在十字路口红灯前,突然“砰!”一声,原来后面那位驾驶员的脚滑开刹车器,撞到他的车后面的保险杠上。史华兹由后视镜看到他下车,也跟着下车,完全忘了书中的道理,准备要好好地痛骂他。

但是很幸运,他还来不及发作,那个人就走过来对他笑,并以最诚挚的语调对史华兹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诚的道歉把史华兹的怒气融化了,只有低声说着:“没有关系,这种事经常发生。”眨眼之间,他的敌意就变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

行为端正可以治疗恐惧心理

史华兹认为,当你走得正、行的端时,你就没有必要恐惧。以下是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几年前的某一天,当我正批阅学生的考卷时,改到一位令我困扰的学生的试卷。这位学生在以前的几次讨论与测验中,显示出他的实力比这份试卷要好得多。事实上,我认为他在课程结束时会名列前茅。可是他的试卷显然会使他垫底。碰到这种情况,我会照惯例叫秘书找他来跟我谈。

不多久保罗就来了,看起来好像刚遭到一场可怕的经历。等他坐定,我便对他说:“保罗,你是怎么啦?这实在不是你该有的成绩。”

保罗显出内心的挣扎,看着他自己的脚回答:“先生,当我看到你瞧见我在作弊以后,都要崩溃了,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去做任何事。老实说这是我在大学第一次作弊。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得到甲等的成绩,所以我暗地里偷查了一本参考书。”

此时,保罗开始诉说这次事件会为他的家庭带来的耻辱,会毁了他的一生,以及种种不良后果。最后我说:“停一下,先让我解释。我并没有看到你作弊。在你进来谈话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这就是问题所在。你这种行为实在令人遗憾。”

然后我继续说:“保罗,告诉我,你到底想要从你的大学生活里学到什么?”

他现在比较冷静了,停了一下便说:“我想我最终的目的是要学习如何生活,但是我想我败得很惨。”

我告诉他:“我们可经由各种方法来学习,我想你一定能够从这次经验中学到真正的成功的教训。“当你在作弊时,你的良知就会严重地困扰你,使你有罪恶感,结果这种罪恶感摧毁了你的信心。就像你所说的,你都要崩溃了。“保罗,是非的判断多半是根据道德或宗教的观点。我现在并不是要跟你说教,教你明辨是非。可是我们来看看它实际的一面。当你做任何违反良心的事情时,罪恶感就会阻塞你的思考过程,使你无法顺畅地思考,因为你内心会不时地问:‘我会不会被逮到?我会不会被逮到?’“保罗,”我继续说,“你是这样迫切地要得甲等的成绩,才会做出违反良知的事。同样地,在你一生中,也会遇到许多你迫切想要获得甲等的成就的情况,而试图去做一些有违良心的事。例如,有一天你可能会迫切地想促成一项交易,而不择手段地诱使客户掏腰包。这样做成功的机会可能很大,但会产生什么结果呢?罪恶感会缠住你,等你再碰到这位顾客时,你会感到很不自在,怀疑他是否已发现你动了手脚。你的表现也因为心神不定而乱成一团,很可能就无法再做第二、第三、第四笔接连而来的生意。结果,使用诈术做成的生意反而挡了许多财路。”

我继续告诉保罗,一位曾显赫一时的社交名流,因为深深恐惧他的太太会发现他有外遇而心神不定,并且消蚀了他的信心,什么事都做不好。

我也提醒保罗,许多犯人被捕,并不是因为他们留下什么线索,而是他们表现得像是有罪的样子。他们的罪恶感使他们被列入嫌疑犯名单。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向善的意愿。当我们违背这种意愿时,就等于把癌细胞放进自己的良知里吞噬信心,并逐渐蔓延。因此,要避免去做任何会使你自问“我会被逮到吗?他们会发现吗?我能摆脱吗?”的事情。

绝不要为了得到甲等的成绩而破坏自己的信心。

我很高兴地在此指出,保罗此时已经了解正当行事的实际价值了。接着我建议他坐下来重考。然后回答他担心的“会被退学”的问题。我说:“我很清楚校方的规定。但是,如果我们把用各种方法作弊的学生全部开除,就有一半的教授会跟着失业。如果把有作弊念头的学生全部开除,学校就要关门了。“所以,如果你帮我一个忙,我就会忘掉这件事情。”“我很乐意。”他说。

我走到书架旁取出一本书《金科玉律伴我50年》说:“保罗,把这本书读完再还我。看看作者是怎样靠正当行事而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物之一的。”“行事正当”能使你的良知获得满足,因而建立自信。“行事乖谬”会导致两种消极的结果:第一,罪恶感会腐蚀我们的信心。第二,别人迟早会发现而不再信任我们。

这个心理学原则值得反复细读:要建立信心,就要行为端正。

化恐惧为力量

“恐惧”是人类成功最大的敌人,一旦你克服恐惧心理,你就会产生无比的力量。

有很多人怕水,不敢学游泳,不幸遇到水灾而丧失生命;很多人害怕赔钱不敢创业,因而无法出人头地,失去赚大钱的机会;很多人害怕念书太辛苦,于是一事无成;很多人害怕被女朋友拒绝,于是不敢谈恋爱。不敢这不敢那,找很多理由解释他害怕的原因。

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在他的《一生的动力》中提到一个著名的“渡火试验”,这一课程叫“化恐惧为力量”,要求每个学员光着脚走过一块被烧红的温度高达几百度的木炭,在走火之前,每一个人都担心自己会走不过去,甚至害怕自己会被烧伤,而丧命于此。于是安东尼·罗宾当天晚上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帮助几千人能安然无恙地走过火堆。

有位学员描述了他当时的情境:那次他特地排在一个小女孩后面,心想:“如果她走得过,我也应该走得过。”

然后走火开始,数百人走了过去,脚部安然无恙。他见状隐隐增强了一些信心。

接着,当他发现前面的女孩双脚不停发抖时,信心又动摇了,就在这时,旁边的辅导员大喊一声:“走!”那名女孩竟大踏步走了过去。他心想:“她可以,我也一定能。”接着他也信心十足毫不费力地走过去了。

顺利走过之后,第一个念头是:走火竟然这么简单!

当每个人走过火堆之后才知道一个信念:“假如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的确,有很多事情看起来都很困难或不可能,但是只要你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的时候,它们都变得简单。

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害怕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实际并不存在。只要大胆地去做你所惧怕的事,你惧怕的感觉将消失不见,最可怕的往往是“可怕”本身。

要克服恐惧,你要先想想你害怕的是什么?让你的思想浮现出你所害怕的情景,你必须把它找出来,使劲地看清楚一点,你所害怕的事情真的是那么可怕吗?仔细地想一想,假如你克服不了这种恐惧,那种失败的样子是很令人苦恼的。然后在头脑里面不断想像自己克服这种恐惧的情景,不断地克服恐惧之后的成功是多么令你兴奋!然后你将发现你非常想要得到的结果,接着不断重复这样的画面,你将发现原来所害怕的事情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可怕,而你自己也一定能有所突破。

将自己的障碍化成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成功者。

第五章 拓宽你的思想领域

唯一的结论是:你比你想象中的还要伟大。所以,要将你的思想扩大到你真正能达到的程度,

绝不要轻视自己

。——诺曼·皮尔《创造人生奇迹》世界本来是属于我们的,只要我们抹去身上的浮灰,无限的潜能就会像原子反应堆里的原子那样充分爆发出来,我们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创造奇迹!

在泰国曼谷有一座寺庙,它规模不大,面积大约只有100平方米。但当人们一踏进庙门,立刻就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在他们的面前赫然矗立着一座3米多高,浑身上下全由黄金铸造的实心佛像,它的重量足有2.5吨,价值足有1.96亿美元之巨!这尊黄金佛像面带微笑,俯视着前来参拜他的芸芸众生,目光中充满了仁爱与慈祥,但又不失庄重与威严。无论什么人仰望着它,心中总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震憾。

据史料记载,几百年前,缅甸军队曾派兵攻打当时称为暹罗的泰国。暹罗的和尚们意识到他们的国家即将陷入战乱,于是趁敌军来袭之前,就将一些珍贵的物品妥善藏匿,只有这尊体积庞大、重量惊人的纯金佛像无法藏匿。在危急的关头,寺中的方丈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用厚厚的黏土覆盖在黄金佛像的表面上,以免黄金佛像被缅甸军队掠走。就这样,这座价值连城的佛像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几百年后的1957年,泰国政府决定在曼谷市内兴建一条高速公司,正好从位于某路段上的一间寺庙中穿过。因此,该寺庙不得不整体迁移,寺内的和尚们只得将庙中的佛像放置到其他地方。但是其中有一座黏土造的佛像体积庞大、重量惊人,搬运起来困难重重。当起重机吊起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它开始出现了裂缝。更为糟糕的是,此时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寺内的方丈为了不让神圣的佛像再受到损害,便决定先将佛像放回原处,然后用巨大的防水帆布严严实实地覆盖在上面,以免遭受雨水的侵袭。

那天晚上,方丈拿着手电筒,来到佛像那里巡视。他掀开帆布,仔细检查,看看佛像有没有被雨水淋湿。当灯光照射到裂缝处时反射回一道奇异的光芒,方丈立即爬到裂缝处仔细检查,他隐约觉得裂缝下面有些异样,怀疑这层泥下面藏有别的东西。于是,他立马跑回庙中取来了凿子和榔头,从裂缝处开始小心翼翼地凿去佛像表面的土层。随着土块的不断剥落,原来很细小、很微弱的反光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耀眼了,金光闪闪的物体逐渐地显露出来。经过几个小时不停地敲呀、凿呀,当方丈气喘吁吁地凿下最后一片土块时,这座纯金铸造的佛像终于重见天日。

这段历史令人回味,然而它更会给人某种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像那座泥佛像,由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便给自己裹上一层厚厚的壳。然而在壳的下面却有一个“金菩萨”,那才是真正的自我。从少儿时,我们就学会了将内心中那个如黄金般纯真的自我深深隐藏起来,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像那位方丈那样,拿起凿子,凿去我们身上那层厚厚的壳,重新展露我们纯真的本质、真实的自我。绝不要轻视自己

你是否曾经问过自己:“我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人类最大的弱点可能就是自贬,亦即廉价出卖自己。这种毛病以数不尽的方式显示。例如,约翰在报上看到一份他喜欢的工作,但是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他想:“我的能力恐怕不足,何必自找麻烦?”

吉姆想要与琼约会,但是他没有打电话约她,因为他认为自己配不上她。

汤姆觉得理查先生可能是他产品的好主顾,但是汤姆并没有去拜访理查先生,因为他觉得理查先生是个大人物。

彼得填写求职表中的一项问题——“你希望起薪是多少”时,写下一个很低微的数字,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值得他想要的较大金额。

几千年来,很多哲学家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把它解释为“仅认识你那消极的一面”。大部分的自我评估都包括太多的缺点、错失与无能。

认识自己的缺失是很好的,可借此谋求改进。但如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使自己变得没什么价值。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很多才能。这里——想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你看清楚你自己的优点,或是帮助你培养自己的优点。

这些优点是成功的关键。等到你对自己的态度转为积极,看出自己的贡献是什么时,你便开始迈向成功。你的特质和你的成功是分不开的,要知道你的优点以及积极的态度正是你特质的一部分。

以下的练习可帮助你正确地衡量自己。

一、确定你自己的5项主要资产。可请一些客观的朋友来帮助你。例如,你的太太、你的长辈或教授,只要他们能明智忠实地提出意见。(通常被列出的资产项目有教育、经验、技能、仪表、和谐的家庭生活、处世态度、品行、干劲。)

二、在每一项资产下,写出3位已经获得重大成就的人物,但是这3个人在这项资产上仍比不上你。

这时,你就会发现你至少有某一项资产比许多成功者强。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量无穷,价值无比,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座潜能金矿。

大自然赐给每个人巨大的潜能,但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智力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似乎尚未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但可以说,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人人都是天才,至少天才身上的特质都可以在普通人身上找到萌芽。

世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着我们去唤醒它,而这个巨人就是潜能。上天决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会给我们每个人无穷无尽的机会去充分发挥特长,只要我们能将潜能发挥得当,我们也能成为爱因斯坦,也能成为爱迪生。无论别人如何评价我们,无论我们年纪有多大,无论我们面前有多大阻力,只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能,就会有所成就。事实上,世界本来属于我们,只要抹去身上的浮灰,无限的潜能就会像原子反应堆里的原子那样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会创造奇迹,有所作为!

唯一的结论是:你比你想像中的还要伟大。所以,要将你的思想扩大到你真正能达到的程度,绝不要看轻自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