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第3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19:20:06

点击下载

作者:魏修建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第3版)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第3版)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4章,主要阐述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电子商务物流市场运行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与设备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服务与管理,运输管理,采购与储存管理,包装、装卸搬运与流通加工管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电子商务与国际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电子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方法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电子商务与物流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阅读参考书。

修订和新版序

重庆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系列教材”出版3年多来,受到了全国多所高校师生的关注,并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和支持。同时,随着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实践、科研和教学环境的巨大变化,本套教材的部分内容很有必要进行修订和新编,以适应新的电子商务教学的需要。

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应用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发达国家80%的企业、50%的个人已普遍应用互联网从事商务活动;到2006年底,信息化500强企业的采购和销售的20%左右已是网上达成;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1.44亿,仅次于美国网民数,网民网上购物的比例超过了亚洲的平均水平。到2007年2月,中国网商中的52%已实现了赢利。

从2005年1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多个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支持和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法规和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已经从事和将要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行业和产业,从而推动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稳步发展。

2006年春,教育部成立2006—2010年高等学校电子设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还特聘了商务部信息化司司长王新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宋玲和阿里巴巴公司CEO马云作为领域专家委员。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以来,在专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实验和实训建设方面积极努力地工作,从不同方面指导和推动着本专业的发展。2006年在电子商务的课程体系方面提出了三级结构的设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前沿类课程,反映了电子商务专业与时俱进的特色。2007年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体系建设,将其归纳为电子商务经济(ECE)、电子商务技术(ECT)、电子商务管理(ECM)和电子商务综合(ECG)四个大类。

本系列教材经过对上述多方面变化的充分调研和分析,对部分教材进行了修订,还增加了部分新编教材,形成了更为全面、科学的系列教材。其中更有多本教材被纳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这是特别值得庆贺的事。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此套教材的修订和新编为繁荣我国电子商务教育事业和专业教材市场,支持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同行学者、专家、教师和同学更好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能够不断地提高本套系列教材的质量。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编委和工作人员向本套教材的读者和支持者表示由衷的感谢!总主编 李琪2007年7月7日

总序

从教育部2000年首次批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开始,到2003年底为止,已有近200所高校获得开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资格,该专业全国在校学生也已达几万人。但纵观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教材建设,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虽然自2000年以来,国内不少出版社已出版了单本的或系列的电子商务本科教材,但由于教学大纲不统一,编者视角各异,许多高校在电子商务教材的选用中颇感困惑,教学效果令人不甚满意。

教育部从2001年以来,先后在南京审计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地召开过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和联席会议,并于第一次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和联席会议上成立了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旨在通过协作组实现教育部与全国高校中开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单位的紧密联系,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学习和实习等多方面起到组织、引导和互助的作用。教育部高教司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师资培训、教材建设等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指导。2003年3月底,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在福建泉州的华侨大学,召开了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研讨会,集思广益,基本形成了电子商务本科教学大纲。

重庆大学出版社在2002年的首届电子商务联席会议上,就与协作组常务理事会联系,提出要组织力量编写一套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教材。到2003年3月,经协商决定:由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和重庆大学出版社三家,联合组织编写以讨论后的本科电子商务教学大纲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系列教材。

从2003年3月到2004年4月,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电子商务本科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继而从众多自愿报名和编委会推荐的学校和教师中选出主编,采取主编负责制。召开写作大纲研讨会,反复征求各方意见,群策群力,逐步编写出本套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

该系列教材有如下几点特色:

1. 在专家、学者对教学大纲进行研讨的基础上,吸收了众多学者和学校的意见,使系列教材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

2. 集中了协作组和专业委员会内外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许多教师、研究人员的宝贵意见,使系列教材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 从教学大纲研讨到编写大纲的讨论,再到按主编负责制进行的编写、审核等,经过一系列较为严格的过程约束,使整套教材趋向严谨和规范。

4. 注重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实务发展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5. 较全面地包含了我国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各种课程。不仅把电子商务教学大纲中的各门必修专业课纳入了编写计划,而且还把一些选修课程也纳入了编写计划,从而使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学校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应当承认,在全国范围组织编写电子商务新学科的系列教材,碰到的各种困难确实不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些主要困难已被克服,作为系列教材的丛书即将面世,但仍有待于逐步完善。我们相信各教学单位和教师们,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是会根据教学大纲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当然,希望本套系列教材的出版,能给开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学校提供尽可能好的教学用书,在这一过程中,还需得到用书单位的宝贵意见,使编者们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完善这套系列教材。乌家培2004年3月5日于北京

第3版前言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的运动及其相关运动的总称,它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社会经济的活动中,物流不仅可以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而且也可以创造形态价值,使社会的价值增值。

电子商务物流融物流理论、电子商务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为一体,与传统的物流相比,它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个性化和互动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子商务物流具有高效化、准时化及低成本等优势,促使着物流向社会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从2004年出版至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经历了2008年的第2版修订,到今年已经10年了。在这10年中,不论是电子商务物流实践,还是电子商务物流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实践上,电子商务物流的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模式不断优化、方式不断改进;在理论上,电子商务物流的理论体系也逐渐完善、内容日益丰富、程度不断深入,等等。这些使电子商务物流逐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物流学科的发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多次讨论与交流,在第2版的基础上,本书作了以下修订:一是增加了“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服务与管理”的内容,以体现电子商务物流的最新发展;二是对结构进行了调整,使逻辑关系更加顺畅;三是更新了一些案例,便于读者更好地掌握与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本书是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与重庆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参加编写的单位和个人有西安交通大学的魏修建,成都理工大学的吴健、李映兰和余蓉,西安邮电大学的王慧,西安科技大学的张小红和陕西师范大学的李华敏,厦门理工学院的朱丹,山东工商学院的张丽淑等。其中,第1,2章由魏修建负责编写,第3章由余蓉负责编写,第4,7章由张小红负责编写,第5,6章由张丽淑负责编写,第8,12章由李映兰负责编写,第9,11章由王慧负责编写,第10,13章由吴健负责编写,第14章由李华敏和朱丹负责编写。本书由魏修建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的总篡,吴健、张丽淑、王慧任副主编。

在本书再版之际,首先要感谢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及主任李琪教授,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谢晋洋、原经管室主任梁涛、总编室主任孙英姿和尚东亮编辑等;感谢国内外的同行们,因为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同行们大量的著作、文章与案例,吸收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尽管电子商务物流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也处于初级阶段,加之我们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不足之处,请读者和同仁批评指正。编者2014年10月第1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导论本章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的内涵、特点,阐述电子商务的业务构成、流程以及模式,分析物流的要素、价值、作用、分类以及目标与相关理论,探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特点、职能、原则与内容。1.1 电子商务概述1.1.1 电子商务的内涵与特点1)电子商务的内涵

目前,人们对于电子商务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1]。在此,我们所说的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上所进行的商务活动。

一般来说,进行电子商务的要素主要包括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主体、工具、对象以及相应的环境等。

电子商务活动的主体包括企业、个人以及政府等。首先,这些主体要具有利用互联网从事商务活动的意识、思想与理念;其次,要具有对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人是起决定性的关键要素。第一,电子商务作为人与电子工具复合的有机系统,人是活动的主体;第二,电子商务系统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要保证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具备优秀的技术人才;第三,电子商务活动过程是商务活动、商务管理、商务理论与现代电子工具的有机结合,需要优秀的商务经营与管理人才。

工具是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第一,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的高速计算机器,电子计算机可使客户和合作公司能够通过计算机在互联网中进行相互交流与商务活动,同时能够将需要的数据进行精确、快速地计算,并将电子商务需要大量计算的数据进行存储。第二,电子通信工具。电子商务的开展是依赖电子通信工具的,如果没有电子通信网络的基础支持,电子商务活动则是难以进行的。第三,电子商务软件。电子商务软件是指供管理者、使用者使用的标准化、安全、可靠、易操作(界面友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电子商务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对象,概括来讲就是商品和服务。在进行商务活动时,对商品与服务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便于管理与规范,而且也方便了客户。在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分类时,要特别注重商标的作用,因为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一种标志,每一个注册商标都是指定用于某一商品或服务上的。尼斯协定[2]是一个有多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其宗旨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体系,并保证其实施。尼斯分类表是尼斯协定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类别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一部分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商品及服务进行分类时,一般遵照下列原则:对于商品,①制成品原则上按其功能、用途进行分类,②多功能的组合制成品可根据产品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或用途进行分类,③原料、未加工品或半成品原则上按其组成的原材料进行分类,等等;对于服务,原则上按照服务分类名及其注释所划分的行业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字母排列分类或表中类似的服务分类,等等。

要有效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商品与服务首先要实现信息化,将商品或服务的各种特征、属性信息化;同时,要实现信息标准化,规范、标准的数据格式,不仅便于信息的发送,而且也有利于商务活动双方理解和认可。

电子商务的环境条件包括:第一,电子商务市场建设的统一化;第二,电子商务活动的规范化;第三,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有效化,等等。2)电子商务的特点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较,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电子化。主要表现为商务信息的电子化,商务交流的电子化,商务管理的电子化以及商务平台的电子化等。

第二,低成本化。电子商务没有店铺成本,减少了销售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库存压力,节约了交易费用。

第三,高效化。电子商务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种远程、实时的商务活动方式,扩大了商务活动的场所,增加了商务活动的机会,极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

第四,动态化。电子商务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系统。网上供求信息不停地更换,商品和资金不停地流动,商机不断涌现。正是这种动态性,赋予电子商务强大的生命力。

第五,透明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网上传递的信息除特意设定的之外,对所有访问者都是公开的,从而使社会信息得到充分共享,透明性增强。

第六,便利化(服务性)。这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人们不再受地域限制,客户能以非常简洁的方式完成过去较为复杂的商务活动。

第七,机会均等化。互联网上的用户都是平等的,在网络虚拟市场上,地理、成本等限制因素相对降低了,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一样从事各种商务活动。

第八,虚拟化。电子商务是依托互联网开展的一种商务活动,它将整个活动中的大部分流程转移到虚拟空间,不仅可以全方位虚拟地展示产品的特性,而且有利于消费者认识产品的内在质量。通过数字信息的传递即完成商务过程。

第九,技术化。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具有较强的技术性。1.1.2 电子商务业务构成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业务活动主要由信息流、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四部分所组成。1)信息流

信息流是对电子商务所进行描述、记录以及引导等活动,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与使用等。信息可以使商务活动的各方进行沟通联系,引导、协调、反馈商务活动,进行商务活动决策,实现增值等。信息有多种类型,按产生过程划分,有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等;按发生时间划分,有滞后信息、实时信息、预测信息等;按来源划分,有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按作用划分,有决策信息、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等。2)商流

商流是商品或服务与其等价物的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品所有权的让渡)。商流克服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会距离,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创造商品所有权效应。因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商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本质内容。3)物流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的物理性(实体性)运动及其相关活动的总称。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物品的实物转移,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形态价值。4)资金流

资金流是指资金的流动与转移。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资金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资金的支付与结算,对商流及其他活动形成支撑;二是指资金的融通,为商务活动的各方提供资金支持。

信息流、商流、物流与资金流共同构成了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业务。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完成电子商务活动。它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般来说,信息流是先导,决定着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规模与结构;商流是核心,是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目的;物流、资金流是支撑,是保证商流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1.1.3 电子商务流程1)基本流程

产品不同、主体不同、目的不同,电子商务的流程也会不同。一般来说,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如图1.1所示。图1.1 电子商务基本流程

①交易前。在交易前,销售者(卖方)通过互联网用Web网站或电子邮件(E-mail)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选择自己的客户,并确定自己的营销策略等。购买者(买方)利用互联网,寻找自己所需的产品,进行决策,选择供货商等。

②交易中。该阶段一般包括认证、磋商、签订合同3个环节。

认证环节是进行网上交易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交易安全、可靠、诚信的重要条件之一。认证包括许多内容,主要有身份认证、资信认证、质量认证、合同认证等。要实现网上交易的有效进行,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功能的、可信的、实时的认证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磋商环节是交易双方进行交易时的各种沟通与交流。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品种、数量、价格等方面的协商,既可以进行非实时(电子邮件)的协商,也可以进行实时(网上谈判)的协商。该阶段,由于磋商过程涉及许多商业机密,所以要注意安全问题。

签订合同是磋商或洽谈的双方如果达成一致,双方就需要签订购销合同。需要注意的是在签订合同之前,交易双方都要对对方的有关情况加以确认(通过认证机构来进行),确认的内容包括:对方身份、信誉、支付能力。在合同内容上,双方应就交易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地点、时间等进行约定。

③交易后。交易完成后,交易各方依据合同约定的条款执行。销售方(供货方)要向购买方(收货方)交付货物,而购买方要向销售方支付货款。此外,在该阶段,还包括相关的售后服务,这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也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2)主体电子商务流程

主体不同,电子商务的流程也会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列举了不同主体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

①厂商电子商务流程。一般来说,生产企业的电子商务过程如图1.2所示,其功能如图1.3所示。图1.2 厂商的电子商务过程图1.3 厂商的电子商务功能

②中间商的电子商务流程。一般来说,中间商的电子商务过程如图1.4所示。图1.4 中间商的电子商务过程

③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流程。一般来说,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过程如图1.5所示。图1.5 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过程

④政府的电子商务流程。一般来说,政府的电子商务过程如图1.6所示。图1.6 政府采购的电子商务过程1.1.4 电子商务模式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电子商务模式也存在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划分:1)交易主体划分

按照交易主体划分,电子商务模式有很多类型,其中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onsumer)、C2C(Consumer to Consumer)是3种主要模式,此外还有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和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等。B2B模式是指在企业之间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B2C模式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C2C模式是指消费者之间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B2G模式是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电子商务,O2O模式是将线下与线上结合在一起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

一般来说,相对于C2C模式,B2B模式特别是交易活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交易次数相对较少;第二,每次交易规模相对较大;第三,时间性较强;第四,需要相应的其他配套服务,等等。

此外,一些机构也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更深刻的研究。比如Charles Phillips和Mary Meeker认为,B2B模式也可细分为多部门网络公司、市场买卖共同体、买方拍卖、对参与者的过程管理、为构建市场提供工具、从网站向电子商务过渡的工具;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认为B2B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名录模式、兼营模式、政府采购和公司采购、供应链模式、中介服务模式和拍卖模式等。

关于B2C模式,摩根斯坦利·添惠认为主要有8种,分别是:第一,产品网站,比如戴尔和思科公司,主要介绍各类相关产品;第二,销售网站,比如以购物为目的的亚马逊,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网上书店扩展为Amazon.com;第三,门户兼有购物模式;代表的企业是美国在线,它通过并购时代华纳,又并入了百代唱片公司,从而建立了一个网上和网下联动的商业模式;第四,二手货拍卖,从商家到顾客或者相反,如Onsale公司;第五,个人对个人纯粹的网络拍卖,代表者是Ebay;第六,最低价格模式,其核心是突出低成本的特点,即实现中间环节“零摩擦”成本,代表者是Buy.com;第七,买方定价模式,充分给予消费者决定价格的权利,代表者是Priceline.com;第八,寻求最优惠价格,就是围绕价格开始营销,比如Jungle,Jango,MySimon。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电子商务课题组按照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认为B2C商业模式的分类可以分为:电子经纪、电子直销、电子零售、远程教育、网上预订、网上发行和网上金融7个类型。2)渠道划分

按渠道划分,电子商务模式具有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两种。直接模式是指供应者和需用者直接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模式,即没有中间环节的模式(见图1.7);间接模式是指供应者和需用者通过中间环节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的模式(见图1.8)。图1.7 直接渠道模式图1.8 间接渠道模式1.2 物流概论1.2.1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实际上,物流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交易(流通)活动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活(消费)活动之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费用的降低。等价物的出现、货币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认为是人们为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的一种结果。1)产生(近代)

近代关于物流的认识,来自于生产过程的组织实践和产品销售的实际需要。1905年,昌西·B. 贝克写道:“与战术部门相关的军备流通和供应称之为物流。”[3]可见,物流一词最初是与军事有关的。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1921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物质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认为,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以及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2)发展(近代)

①军事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对军火进行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

②企业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被称为“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企业物流是指对企业的供销、运输、存储等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日本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式引进了该概念,并将其译为“物的流通”“实物流动”;其后,日本物流之父——著名学者平原直采用了“物流”这一概念。从此以后,物流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其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散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左右,随着物流概念的提出以及逐步认识到其对生产经营的重要性,物流理论得到了重大的发展,理论界开始了对物流的研究,产业界也开始了对物流的应用。但物流在组织管理方式上仍从属于其他管理部门,以分散管理的形式存在,物流经营的重点是以生产为中心来进行的。

第二阶段,集中管理阶段。进入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使单纯依靠以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生产效率、获取利润的难度加大,产业界逐渐将获取利润、降低费用的重点放在了流通领域。美国慧纳埃公司提出的一份关于物流效益的研究报告认为,节约流通费用对美国来说,等于有一座价值400亿美元的金矿尚待开发。人们形容物流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并把它作为“第三利润的源泉”。到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于竞争的加剧,物流界掀起了革命性的变革风暴。在产业界,企业很快设立了物流部、物流管理部、物流对策室等物流机构,构造企业内部物流,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益。在这个时期,物流的变革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包括在包装、装卸、保管、运输、信息等方面实现了局部的合理化,但由于缺乏系统开发,各行业、企业之间缺乏密切配合,因此,从整个社会来说,物流的总体费用并没有明显下降,变革的结果形成了以降低成本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物流体系。在组织管理方式上,物流仍从属于其他部门,但实现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的转变。

③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物流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物流重要性认识程度的提高,人们发现,要有效地发挥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该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解决物流问题。从社会角度来看,物流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分散走向整体阶段。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的石油危机,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原材料和燃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人力费用支出的不断增加,使一直依靠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的局面不复存在。严峻的形势迫使企业在物流方面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和措施,以大幅度地降低物流费用,弥补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费用上涨造成的利润损失,也使政府、理论界和产业界认识到了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建设是难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益的,应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物流的所有功能作为一个大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物流的开发,以更有效地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系统化。在这个阶段,从总体上来说,物流变革的方面是以提高利润为中心来进行的。在组织管理方式上,物流逐渐向独立化的方向发展,一大批物流中心相继出现,实现了物流的综合管理。

第二阶段,产业化阶段。人们认为,物流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府都把物流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和发展。比如:在美国,把加强物流系统管理视为美国“再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在日本,政府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统筹全国的物流活动。这种结果使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发展和改善,物流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计算机管理及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等在企业也开始应用。1.2.2 物流的内涵

由于物流实践的不断发展,物流的概念与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世界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以及物流研究专家对物流概念作出了各种定义。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物流的理解仍然存在着差异,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1)美国

美国物流管理权威机构物流管理委员会认为,“物流作为客户生产过程中供应环节的一部分,它的实施与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经济的货物流动和存储服务,提供了从存货原始地到消费地的相关信息,以期满足客户的需求”。

美国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有计划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达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其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系、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料处理及仓库管理等”。2)日本

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认为,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全部转移过程”。3)联合国物流委员会

联合国物流委员会(1999年)认为,“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存储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现代物流是指“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的空间移动以及在物的移动过程中动态及静态的管理。4)中国

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出版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认为,物流是“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需求,将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1997年出版的《物流学概论》认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实物性)流动,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物流是指物质实体物理运动过程及有关活动的总称。”1998年出版的《中国现代物流研究》认为,“物流的‘物’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的‘流’指的是物理运动”。

不论上述各种观点对物流概念的具体理解有何差异,但是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即物流不仅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流动过程,还包括伴随这一过程的其他经济活动。

因此,我们认为,物流是指物质资料的物理性(实体性)运动及其相关活动的总称,运输和储存构成了物流的两大支柱(见表1.1和表1.2)。首先,这里的物质资料不仅包括人类的物质产品,而且也包括自然界的物质资料;其次,这里的运动是人类社会劳动所形成的运动,不包括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再次,这里的运动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物理性运动,即物质资料的实体运动或物质资料的空间运动;最后,物流还包括与物质资料的运动相关的其他运动,比如物流信息的运动、物流的预测与规划等。表1.1 美国与加拿大公司2001年物流成本构成情况表1.2 美国物流业运输、库存和管理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1.2.3 物流的分类

我们可以按照物流活动覆盖范围、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以及流向等对物流进行分类。1)覆盖范围

按照物流活动覆盖的范围划分,有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近年来,随着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间贸易的发展,国际物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通过各种物流资源的最佳组合,以最低的物流费用,实现物流高效率的流动。相对于国内物流来说,国际物流具有国际性、复杂性、风险大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国内物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与国际物流相比,国内物流所处的政治、经济以及技术和文化环境基本相同,相对来说风险较小,也没有国际物流所面临的环境复杂。但对于一个国土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国内物流的作业难度也较大。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作为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中心,也是货物运动的中心,如果合理布局物流网点和设施,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体系与网络,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而创造价值,联结上游与下游而形成的组织网络。物流按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划分,主要有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

①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企业为保证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进行,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因素所构成的物流。在企业成本的构成中,供应物流一般占到销售额30%左右,而运输费用一般占采购成本的30%~50%。供应物流一般包括订货、供应、库存以及保管等。如何在保证供应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供应成本,是供应物流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②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伴随着生产过程所发生的物流。主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半成品、零部件的装卸搬运、运输等。要实现生产物流的合理化,就要尽可能使生产物料在需要的时间到达合适的地点,达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避免物流的停转,造成怠工等料现象的发生。

③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伴随着销售过程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如何赢得客户,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扩大商品的销售,是销售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从该方面来看,销售物流带有极强的服务性。销售物流一般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主要是成品储存)等。

④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是指对供应、生产、销售等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边角余料和废弃物等进行回收所产生的物流。其效应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通过边角余料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边角余料回收,可以改善经济活动的环境;三是通过对不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可以对社会生活环境进行保护。3)流向

按物流的流向来划分,有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

①正向物流。是从生产地(或供应地)到消费地(或需要地);或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相一致的物流(见图1.9)。图1.9 正向物流

②逆向物流。是从消费地(或需要地)到生产地(或供应地)、或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呈相反方向的物流(见图1.10)。图1.10 逆向物流〔案例〕沃尔沃公司产品召回

沃尔沃公司宣布将在全球召回10.5万辆汽车,召回汽车包括Volvos80、s60、v70轿车,并将免费为消费者更换零件。据介绍,沃尔沃公司此次召回的车辆包括2003年3月31日到10月12日期间出厂的Volvos80、s60、v70轿车,目前除s80在陕西有销售外,s60和v70均没有在陕西销售。对于此次召回的原因,该人士解释为车辆方向控制系统的一个小螺丝装配时没拧到位,可能松动导致车辆偏向且出现噪音,因此一向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出色的安全性能享誉全球的沃尔沃公司决定对这些车辆进行召回,并为用户免费更换零件。此外,沃尔沃公司也计划近期在中国举办以“安全科技、独步全球”为主题的安全气囊爆破演示活动,以提高中国司机和乘客的驾驶和乘车的安全意识,让Volvo品牌的安全理念更深入人心。资料来源:《华商报》2004年2月19日4)系统构成

从系统的角度划分,物流可以划分为内向物流、企业内物流和外向物流(见图1.11)。图1.11 内向物流、企业内物流与外向物流

①内向物流。内向物流与采购具有密切的关系。采购规模的大小、采购时间的确定都对物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采购的主要工作和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保持适度的投入量;以尽可能最低成本进行采购;建立和保持可信赖的、具有竞争性的供应商;为降低存货和通畅地运转作贡献;与其他的职能部门进行合作与协调。

②企业内物流(或物资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企业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时候,合理地安排和规划以及控制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要保持适度的库存规模,保证同一工厂不同生产环节材料、半产品的流通以及不同地域材料和零部件的流通等。

③外向物流。外向物流是伴随销售所产生的物流。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一般要做到: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成本和方式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5)特殊性

按照物流的特殊性划分,有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①一般物流。一般物流是指具有某些相同点和一般性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涉及全社会和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物流系统的基础点也在于此;否则,物流活动便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小的适应性,物流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便大大受限了。一般物流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标准化系统,研究物流的共同功能要素,研究物流与其他系统的结合、衔接,研究物流信息系统及管理体制等。

②特殊物流。特殊物流是指具有特殊属性的物流。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特殊物流活动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细化、物流活动进一步合理化和精细化的产物。

此外还有按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有水泥物流、石油及油品物流、煤炭物流、腐蚀化学物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等;按数量及形体不同有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产品物流,超大、超长型物物流等;按服务方式及服务水平不同有“门到门”的一贯物流、配送等;按装备及技术不同有集装箱物流、托盘物流等;在特殊的领域有军事物流、废弃物物流等;按组织方式有加工物流等。1.2.4 物流的基本要素与功能1)实体运动的基本要素与功能

①包装。包装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工作的总称。简而言之,商品包装就是包装物和包装操作的总称。商品包装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商品、促进销售、方便物流与消费等。在物流活动中,科学合理的商品包装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包装是物流的起点。

②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是随着运输、保管等物流活动所进行的垂直以及短距离的运动,包括对输送、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活动,以及在保管等活动中为进行检验、维护、保养所进行的活动。装卸搬运环节是物流过程中所必备的一个环节。在物流活动中,装卸搬运活动发生的频率是最高的,因而是产品损坏的重要原因。对装卸搬运活动的管理,主要是确定最恰当的装卸搬运方式,力求减少装卸搬运次数,合理配置及使用装卸搬运机具,以做到节能、省力、减少损失、加快速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一般认为装卸搬运是协调物流其他作业环节的重要中介,也可以把装卸搬运称为物流的接点。

③运输。运输是利用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实现货物的移动。运输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货物的空间移动,解决货物在空间上存在的供需矛盾。就物流本身而言,运输是实现货物(或商品)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输过程既不改变货物的实物形态,也不增加货物的数量。一般将运输称为物流的动脉。

就运输方式(工具)来看,运输一般可划分为铁路(火车)运输、公路(汽车)运输、水运(轮船)、航空(飞机)运输和管道运输以及联合运输等;就空间结构来考察,运输一般可划分为城市之间的运输、城市内部的运输等。

④储存。储存也称储备,是指货物(或商品)在运动过程中的暂时停滞。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这种停滞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它可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存在的矛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地进行物流的作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正如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运动时指出“市场过程和社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要求一定量的商品(生产资料)不断处在市场上,也就是形成储备”(《资本论》第155页)。储存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经济现象,对储存活动的管理要求正确确定库存数量,确定合理的保管制度和流程。一般认为储存是物流的中心,笔者认为把储存作为物流的心脏可能更能够反映储存的特征。

⑤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是流通部门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更好地衔接供需的辅助加工活动。从物流角度来看,合理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2)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管理功能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对物流动态信息(运量、收、发、存数)及其有关的费用、生产、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提炼等活动。对物流信息活动的管理,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和信息渠道,正确地选定信息点及其内容,以及信息的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式,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及时性。3)配送

配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关于物流配送,我们将在以后章节作进一步的讨论。4)其他

此外,物流活动还应包括客户服务、需求预测、物流规划、选址等方面。1.2.5 物流的过程

图1.12表示了物流的一般过程。图1.12 物流的一般过程1.2.6 物流的价值与作用1)物流的价值

物流的价值主要包括时间价值、空间(场所)价值和形态(加工)价值。

物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物在运动的过程中,物流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货物的运动时间,改变货物的运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作为物流时间价值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第一,良好的物流运作与管理,可以有效地缩短货物运输的时间,创造时间价值;第二,良好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缩短或延长供货时间,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存在的矛盾。

物流的空间(场所)价值是指在物流的运作与管理中,可以通过产品或货物的集中与分散、分散与集中以及从A地到B地的运动创造物流的场所价值。

物流形态(加工)价值是指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所形成的附加价值,物流中的形态价值主要表现在流通加工环节。2)物流的作用

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构成方面,物流可以说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动脉之一,支撑着其他经济活动特别是与物质资料运动的经济活动的运行。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它不仅支撑着人类社会的生产,而且也支撑着人类社会的消费,并与交易特别是有形商品的交易活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物流效率的高低、成本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其他经济活动(生产、消费、流通)的效率与成本,影响着其他经济活动(生产、消费、交易)的实现程度。(1)宏观作用

物流的宏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是联结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纽带。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都是由众多的产业、部门、企业所组成的,这些企业在空间上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它们不仅进行着各种各样产品的生产,而且也消费着不同的原材料和产品,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形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物流像血管一样,通过成千上万产品的流动,把众多的不同类型的企业、部门和产业以及消费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动脉。

其次,物流对社会生产的规模、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流通规模必须与生产发展的规模相适应,这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而流通规模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效能的大小,只有物流的效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社会某些产品才可能进行大量生产与消费。比如,只有当运输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煤炭、水泥等量大、体重的产品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大产业;又如肉类、奶类、蔬菜、水果等容易腐烂的产品,在储存、保管、运输、包装等物流技术尚未发达时,它们往往只能保存几天或十几天,超过一定的时间期限,就会腐烂变质而丧失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物流的这种作用不仅影响了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而且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最后,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增长和该国的经济竞争力。一般来说,一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越高,说明该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就越牢固,该国的经济竞争力就越强。这可以用反映一个国家物流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状况来进行说明。表1.3是货币基金组织推算,199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物流成本的资料。表1.3 199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物流成本比重资料来源:摘自Internation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Washingtan D. C., I. M. F.

在上表中,关于我国物流成本的状况,还有不同的看法,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的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6.7%,摩根·斯坦利与中国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的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0%左右。

在此,我们暂且不论以上资料的差异,但可以看出,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如果按1997年货币基金组织推算的资料、即16.9%来分析,如果我国物流成本达到日本的水平,将可以节约资金2 337.5亿美元;达到美国的水平,将可以节约资金2 720.0亿美元;达到英国的水平,将可以节约资金2 890.0亿美元(见表1.4)。表1.4 1997年我国按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计算可节约资金额

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的高低,而产品成本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产品价格的高低。假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国产品的成本将分别比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英国高出3.9,2.8,3.2,5.5,6.4和6.8个百分点,这将使我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竞争力。(2)微观作用

一般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般由购买(供应)、生产和销售3个阶段构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物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连续不断地生产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主要特征。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依赖于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必须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按质、按量、按时、均衡不断地得到自己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必须通过流动才能到达进行生产的场所;另一方面,必须及时地将所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或将其作为生产要素送达其他进行生产的场所,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各种物质资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也需要在各个生产场所或工序之间进行流动,经过连续不断地加工才能形成新的产品。可见,物流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职能都要通过物流来得以最终实现。因此,物流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

②物流是保障商流顺利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基础。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一方面要发生价值运动,即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使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商品也要完成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转移,即商品实体的流动,以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尽管在实际的流通过程中,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可能存在着时间上的分离,但是就一个商品的流通过程来看,只有当二者都实现了才能说商品得到了实现。如果没有物流,没有商品实体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转移,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完全实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要使商品实际进行流通,就要有运输工具,而这是货币无能为力的。如果我用x磅的金额买来1 000磅的铁,那么铁的所有权就转到我的手里,我的x磅起到了交换手段的作用,并且完成了流通,就像所有权证书一样……但是,要把铁从卖主那里运到我这里来,货币是无能为力的,这需要马车、马匹、道路等。商品的实际流通,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是由货币来实现的。”此外,物流也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商流。物流能力越大,商流的规模也就越大,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商流的规模也就越小,速度也就越慢。

③物流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是继企业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又一个增加利润的源泉。据资料反映,目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以来,英国物料搬运中心多次进行全国性的调查表明,物流费用已占整个国民经济总支出的39%,而在生产与流通领域,物流费用已占总支出的63%。美国《企业物流》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年平均支付的物流费用已超过总销售收入的25%。在美国,产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总成本的10%,产品的加工时间只占总时间的5%(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作业占95%的时间)。另据统计,消费者每购买45千克的产品,支出的运费、仓储费、订货服务费、配送管理费、库存费约为40美元。在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中,物流所占用的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这些数据反映了一个事实,即物流成本是影响企业总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物流效率的高低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物流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2.7 物流理论1)商物分离理论

商物分离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该理论认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存在了两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运动过程,其分别是商流和物流。商流指的是商品价值的运动,主要解决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问题,注重于经济关系、分配关系、所有权关系的研究,属于生产关系的研究范畴;物流指的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主要解决商品实体的运动,属于生产力研究的范畴。从交易的情况来看,商流与物流分离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商流中转、物流直达;商流在前、物流在后;物流在前、商流在后;只有商流、没有物流等。2)黑大陆和物流冰山理论

著名管理学家P. F. 德鲁克认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需要注意的是德鲁克所说的是流通领域,而非物流领域。在当时,人们对流通领域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德鲁克已经注意到了流通领域的费用问题以及流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物流冰山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西泽修提出来的,他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既没有明确物流费用的内涵,也没有准确的物流费用统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而反映出来的还带有很大的虚假性,西泽修教授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的冰山”,同时西泽修教授通过物流成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德鲁克的“黑大陆”理论,认为物流是一个极具开发前景的经济领域。3)第三利润理论

该理论的发展与1973年的石油危机有很大的关系。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人们认识到了依靠挖掘劳动对象来提高利润(第一利润)和挖掘劳动者的劳动来提高利润(第二利润)的潜力越来越小,在此情况下,人们把挖掘利润的潜力主要转向流通领域的物流方面,人们通过降低物流费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利润(第三利润)。4)效益背反理论和物流整体理论

效益背反理论认为,在物流活动中,物流的各环节经常存在着矛盾,一个环节费用的降低就可能意味着另一个环节费用的上升。比如,要降低运输费用,那么仓储费用就会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就出现了物流的整体理论,即应该把物流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对物流进行研究,对物流从整体方面进行研究和运作,大体相同的还有物流系统理论、物流一体化观念、综合物流等。5)后勤理论

后勤理论认为物流活动主要是为其他经济活动的后勤做保障,它对其他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勤理论认为,后勤活动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订单处理、运输、仓库和储存、物料采购、备件和维修服务保障、工业包装、存货控制、需求预测、客户服务、工厂和仓库布局、配送网络、退货处理、废弃物处理等。6)成本中心理论、利润中心理论、服务中心理论

成本中心理论认为,解决物流问题主要是降低物流的成本。利润中心理论认为,解决物流问题主要是提高企业的利润。服务理论则认为,解决物流问题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7)供应链理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