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综合基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21:25:2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综合基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综合基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试读:

2003年中山大学457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

科目代码:457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考试时间:1月19日下午

一、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1思想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

2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的检测评估方法。

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分析题(每题21分,共42分)

1现代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运用和发展思想预测方法?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什么要十分重视自我教育?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灌溉原理的现实作用。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贯彻。

2004年中山大学457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

科目代码:457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考试时间:1月11日下午

一、简答题(共50分)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10分)

2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是怎样的?(10分)

3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0分)

4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0分)

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理论的主要内容。(10分)

二、论述题(100分)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30分)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30分)

3在现代社会,自教自律的重要性。(40分)

2005年中山大学457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

科目代码:457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考试时间:1月23日下午

一、简答题(共40分)

1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10分)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10分)

3灌输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0分)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10分)

二、分析题(共40分)

1试析“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20分)

2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20分)

三、论述题(共70分)

1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5分)

2论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35分)

2006年中山大学45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

科目代码:456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考试时间:1月15日下午

一、简答题(40分)

1简要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0分)

2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10分)

3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哪些特点?(8分)

4理论教育法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12分)

二、分析题(共60分)

1“当代大学生更加务实,因此,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请判断该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30分)

2据报道:某一天某高校,有一个学生在食堂吃饭时,发现青菜中有一小虫,要求更换全部饭菜。食堂工作人员只同意更换青菜。于是双方发生矛盾,引起争吵,甚至有过激行为。当时正是吃饭的高峰期,许多学生对食堂的这种行为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再加上学生对食堂的长期不满,许多同学借题发挥,开始砸盘子,敲瓶子,人是越聚越多,有的甚至提出罢食。假设你是学生辅导员,学校要你赶往现场,处理这个事件。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是属于何种事件?你将采取何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30分)

三、论述题(50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阐述这段话包含的基本思想,并论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007年中山大学42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

科目代码:426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考试时间:1月21日下午

一、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

2列宁灌输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导向的内涵及其主要类型。

5个体政治社会化含义与主要实现形式。

6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7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二、分析题(20分)

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极力推崇《诗》《书》《易》《春秋》《论语》《孟子》等书,并把这些著作尊奉为“经”。历代统治者认为这些经书所言,字字珠玑,绝对正确,后人不得改动一字,只能奉读铭记,无条件接受。为了使这些经书的内容普及、妇孺皆知,历代统治者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来普及伦理道德思想。入《三字经》《女儿经》《千字文》《神童诗》《增广贤文》《二十四孝图》等等,这些读物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喜闻乐见的故事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容易背诵,使人印象深刻,在民间大量推广、流传,从而达到了普及伦理道德的教育目的。

试分析这段论述包含的教育方法。

三、论述题(共2题,共60分,每题30分)

1中共中央一再强调:越是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请结合现实,分析其中的原因。

2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相互关系和整体作用。

2008年中山大学83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2009年中山大学846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9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2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在哪部著作中详细论述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4如何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

5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7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8综合教育法的必要性与作用。

9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2题)

1试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并分析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结合现实,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9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依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者它的发展,同时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或者说表现为许多具体的矛盾形态,这些具体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①教育者由于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甚至曲解社会要求。

②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导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而上述情况无疑会减轻这一传导的力度,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因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对于教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对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引发的矛盾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直接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思想及行为很难完全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规范之间总是基本一致又不完全一致,这就决定了这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长期存在的。这种矛盾具体表现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社会要求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和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环境影响同时作用于受教育者。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里,这两种影响往往是一致的,互为补充,互相强化,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环境影响在很多时候往往与教育影响不一致,存在矛盾。(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必须借助一定的活动方式和互动手段。没有这些“中介”因素,教育活动就无法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创造各种方式,以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需求的过程。因此,只有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

2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在哪部著作中详细论述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列宁灌输理论的提出

理论教育法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20世纪初,列宁针对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存在的崇拜自发论的工联主义倾向,明确地提出了灌输理论。他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从外面”灌输,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从经济斗争范围外面”,向工人灌输他们原来不了解和没掌握的先进意识、政治意识;二是指“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意识,指导工人从政治角度去认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性质,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列宁的论述强调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必须依靠灌输即学习、教育、宣传等自觉的方式才能形成,而不可能通过自发的方式产生。这种灌输来自“外面”,即那些创造并掌握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优秀知识分子。(2)灌输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灌输理论的定义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②工人阶级需要灌输理论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能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阶级意识。从整个阶级的意义上来说,工人阶级不再需要从自己的阶级之外去接受灌输。但是,对于工人阶级的每个成员来讲,对于劳动群众个体来说,理论灌输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a.对于受教育者个体而言,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也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灌输,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扎下根来。

b.无论何时何地,人的实践活动总是要受到一定的思想、理论所支配。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人们以正确的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错误的思想和理论则支配人们以错误的方式参加社会活动。在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前,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来指导自己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决策,以便更加有效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发展自己。因此,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它所强调的正是理论灌输法的现代价值。

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2)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3)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4)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所有这些内容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以借鉴吸收。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传统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有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和“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丰富当代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4如何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

答: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其中,求真务实是前提,改革创新是核心,和谐发展是规范,以人为本是目的,这四个方面统一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1)求真务实

把求真务实作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党的思想路线集中而鲜明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特点和实质。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着重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和认识任务;求真务实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着重突出的则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和实践任务。把求真务实作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还在于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2)改革创新

把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党中央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出发做出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基本特征,展示了这个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改革创新的精神具有向外和向内两个向度,改革的精神针对外部世界,更针对主体的主观世界。一方面,是以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姿态创造新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另一方面是革除积弊、更新自我,培育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我们二十多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得出的经验。改革创新就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就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社会发展是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实现的,历史进步是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完成的。(3)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成为当代中国的两个核心词汇。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4)以人为本

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是伴随着发展观的转变而提出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人本”思潮,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结合的产物。就当代中国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党的宗旨,体现了党在新时期“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时代作风。它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它要求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始终,都要努力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5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自我修养的定义

自我修养,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修养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品德修养、文学修养等。(2)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

①反省,又称自省,即自我省察,是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查对照,寻找差距和不足的内心道德修养方法。反省是在回顾、总结自己行为和思想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对以往思想和行为的再认识。它是一个人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自觉性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进步的重要条件。它能促进人们追求更高的政治目标和道德目标,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②反思,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心反省的修养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是指人们对以往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深刻的理性思考。要正确进行反思,反思主体要加强自我认识,成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观察者,并能发现自己思想和行为同正确的政治原则,道德准则的差距或不相容性,积极进行内心对话,把自我认识变为自我教育,自觉形成更为正确的思想。

③自我改造,是自我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它体现主体自我教育的高度自觉性与能动性,促进主体按照正确的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升华主观认识,使之符合客观世界的发展要求,逐步实现自我完善。所以,自我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过程。

要进行自我改造,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a.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b.其次,要严格解剖自己,对自己实事求是,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正视,毫不护短;

c.要勇于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开展批评。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觉改造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不同的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需要具体分析。此处主要是将教育对象看作一个整体,从总体上分析其一般特征。(1)广泛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涉及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领域。与此相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具有广泛性。凡是有群众的地方,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范围很宽,很广,具有全民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以有效地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层次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间、空间属性以及思想特点,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制订不同的计划,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且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3)可塑性

可塑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是可以经由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者的作用加以塑造的,从而使其思想行为发生符合社会要求的变化。教育对象的可塑性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依据。人的思想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环境影响下,经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作用,在主体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便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塑造施加更强的影响,促使人的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4)主体性

①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能够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和自身,在此基础上自主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清自身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激发参与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教育对象的思想是一个自觉活动着的系统,能在不同程度上自觉调节自己的思想活动,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他们不仅接受教育者的影响,而且能动地反作用于教育者,促使教育者认识和把握自身的状况,从而互动发展。

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自主性。

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对思想信息的接收绝非消极吸收、全盘拿来,而是一种主动的、有选择的接收,即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筛选、接纳。可见,教育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时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

③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还具有创造性,即能够在反映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精神产品。

创造性是人对现实的超越。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性的互帮互教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互动作用,自主选择接受教育者的影响,在同化或顺应机制的作用下,建构、发展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特别重视教育对象创造性的发掘和培养。

7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答:(1)疏导教育法的定义

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发表出来。导,即引导,开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疏导教育就是指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2)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

①分导,就是分而导之。包括三种类型:

a.分散而导,是针对某个群体成员(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或者自发落后群体等)共同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教育者采取分散的办法,逐个进行教育引导,通过解决每个成员的思想问题来解决共同存在的思想问题。

b.分步而导,是针对某个人的思想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有步骤加以教育引导的方式。人们思想问题的形成,往往是许多矛盾的综合交错,主观客观汇一体,轻重缓急熔一炉。在错综复杂、纵横交织的各种矛盾面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分先后和主次,分步骤循序渐进地逐步解决。

c.分头而导,是教育者动员各种教育力量或教育人员针对受教育者突出而严重的思想问题,分别进行教育引导。这种方式能够形成教育合力,集中解决有一定难度的思想问题。

②利导,就是因势利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就要正确分析思想形势,按照人们不同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趋势,选择适当时机加以解决。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a.要掌握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趋势,顺乎社会向前发展的潮流,引导和推动思想向正确方向发展,不可违背思想发展的规律而逆潮流而动;

b.要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掌握火候,择机而发,不要轻易放过了教育的有利时机而造成教育被动;

c.要充分利用教育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和开发人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总之,抓思想发展趋势,抓教育有利时机,抓发挥积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因势利导的主要条件。

③引导

引导,就是启发诱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启发诱导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提出问题,启发受教育者运用正确理论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讨论,鼓励受教育者各抒己见,互相启迪,交换思想,统一看法,共同得出正确结论;正面说服,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坚信真理,抵制错误;运用典型,激励受教育者与之比较对照,自觉学习和仿效。

8综合教育法的必要性与作用。

答:(1)综合教育的必要性

①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只有采取综合教育的措施,才能使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得以形成、发展和巩固,使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得到预防、抑制和纠正。

②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总是要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思想往往鲜明地打着时代的烙印。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积极影响总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者要把积极的影响尽可能综合地加以组织规划,开发利用,使之更有教育性。同时,来自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对人们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各项工作,各个学科领域都出现了社会化、综合化的新趋势。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这一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拓展,要向交叉领域渗透,要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要实现单项教育的协调与综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单一目标的教育,单一方式的教育,孤立分割的教育,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是缺乏时代气息和教育力度的。(2)综合教育的作用

①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合力,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实施综合教育所产生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作用,并不是综合教育中各个单项教育作用的加和,而是比单项教育作用大得多的新的教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各项教育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也能产生新的教育力量,即教育合力。这种教育合力不仅超出单项教育的效果,而且是单项教育所无法达到的。

②具有综合教育效果。综合教育所产生的综合教育效果,不仅能达到效果最佳,而且能产生单项教育无法形成的效果。这种综合教育效果,是由综合教育的系统结构所决定的。综合教育强调优化教育的系统结构,因而能够取得综合效应,即教育辐射广泛,教育影响深远,教育效果突出,其作用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而且对工作、学习也能直接产生积极的推动。

9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①使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体)有利益表达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

②帮助各种利益群体客服认识偏差和心理偏差,在社会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③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和情绪,为修订、完善正在实施的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客观的民情民心依据。(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①沟通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增进相互理解;

②化解矛盾,理顺各种关系。(3)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短暂时间内的相对稳定特征,可表现为群体性的和个体性的。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2题)

1试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并分析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答:(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在一系列著作中,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个人全面发展是指每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们都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2)人的全面受到的阻碍

①私有制基础上旧式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

原始社会时“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差别,也就是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分工”,它对个人的发展还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社会内部的分工”,这种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分工,使“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即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同时“第一次大分工破坏了农村居民的精神发展的基础和城市居民的体力发展的基础。”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生产机构内部的分工”,“完全消灭工人的独立性并使工人变成资本指挥下的社会机构的部件”,这种“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成为一个以人为器官的生产机构”,工人则“成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的工具”。

②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大工业的本性,必然要求“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阻碍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就需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并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看作是不断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只要我们全面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根据。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

2结合现实,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答: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和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然而,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这许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当今大学生工作仍旧重视智力教育,忽视素质教育。高校从上至下只是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可有可无。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是一个共性问题,德育方法缺乏创新性,偏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灌输、轻道德实践和行为养成,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也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接受态度、接受程度,把教育者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并通过考试的方式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这种单一流向的德育方式,必然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道德理论与道德行为的知行不一。

③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消泯

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经过交流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和学生交流形式很少,这样就很难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对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效果。另一方面,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宏观上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是填鸭式地说教,只重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地约束,过分地重视“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理”,没有把学生看作是能动性的人,忽视受教育者的兴趣、需要和权利,教育工作流于表面,缺乏实效性。

④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