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09:22:5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计量经济学

1.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2.计量经济学模型(1)模型

模型是对现实的描述和模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现实进行描述和模拟,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模型,如语义模型(也称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几何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等。(2)经济数学模型、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

经济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描述经济活动。根据所采用的数学方法不同,对经济活动揭示的程度不同,构成各类不同的经济数学模型。

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计量经济学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广义计量经济学:利用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计量方法的统称,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

狭义计量经济学:即通常所说的计量经济学,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为目的,在数学上主要应用回归分析方法。(2)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按照内容深度分类)

初级计量经济学: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

中级计量经济学:以用矩阵描述的经典的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以及传统的应用模型为主要内容;

高级计量经济学:以非经典的、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主要内容。(3)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点不同分类)

理论计量经济学: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与数理统计联系极为密切;

应用计量经济学:以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基础,侧重于建立与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4)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计量经济学,它们具有显著的共同特征。

其理论方法方面的特征是:

①模型类型:采用随机模型;

②模型导向:以经济理论为导向建立模型;

③模型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线性或者可以化为线性,属于因果分析模型,解释变量具有同等地位,模型具有明确的形式和参数;

④数据类型:以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截面数据为样本,被解释变量为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随机变量;

⑤估计方法:仅利用样本信息,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或者最大似然方法估计模型。

经典计量经济学应用方面的特征是:

①应用模型的方法论基础:实证分析,经验分析,归纳;

②应用模型的功能:结构分析,政策评价,经济预测,理论检验与发展;

③应用模型的领域:传统的应用领域,如生产、需求、消费、投资、货币需求,以及宏观经济等。

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模型,也称为现代计量经济学。(5)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按研究对象分类)

微观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面板数据模型的理论方法、离散被解释变量截面数据模型的理论方法和受限被解释变量截面数据模型的理论方法。它们都属于非经典的现代计量经济学。

宏观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由经典的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方法和应用构成。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以及动态计量经济学则成为宏观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4.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它是一门经济学科。其原因如下:(1)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来看,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2)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经济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是有严格区别的。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数学学科,它可以应用于经济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但它与经济理论、经济统计学结合而形成的计量经济学,则只限于经济领域。(4)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全过程可以看出,理论模型的设定和样本数据的收集,必须以对经济理论和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透彻认识为基础。即使是涉及数学方法较多的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等,单靠数学知识也是难以完成的。(最重要的原因)

5.计量经济学方法论

计量经济学将抽象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有机结合,或者说,它既是归纳的,又是演绎的。在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中,这种结合不仅意味着彼此补充,也导致了彼此限制。

二、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按照上述界定,计量经济学模型是指揭示经济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的经济数学模型,其建立的步骤为:

1.理论模型的设计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在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原则:

①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这是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基础。

②选择变量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③选择变量时要考虑所有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解释变量都是独立的。这是计量经济学模型技术所要求的。如果在所有入选变量中出现相关的变量,可以在建模过程中检验并予以剔除。(2)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选择模型的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经济行为理论。

建模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根据变量的样本数据作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由散点图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作为理论模型的数学形式。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无法事先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那么就采用各种可能的形式进行试模拟,然后选择模拟结果较好的一种。(3)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对于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即理论期望值,可以根据它们的经济含义在开始时拟定。这一理论期望值可以用来检验模型的估计结果。

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关键在于理解待估参数的经济含义。

2.样本数据的收集(1)几类常用的样本数据

①时间序列数据: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才能适合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否则,它们之间必须存在经济上的均衡关系和统计上的协整关系。

除平稳性外,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作样本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所选择的样本区间内经济行为的一致性问题;

第二,样本数据在不同样本点之间的可比性问题;

第三,样本观测值过于集中的问题;

第四,模型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问题。

②截面数据: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是基于随机抽样的截面数据而建立的,随机抽样是经典模型对截面数据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

用截面数据作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样本数据,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样本与总体的一致性问题;

第二,模型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问题。用截面数据作样本,容易使模型随机干扰项产生异方差。

③面板数据: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反映了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经验信息。(2)样本数据的质量

①完整性:即模型中包含的所有变量都必须得到相同容量的样本观测值。

②准确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所得到的数据必须准确反映它所描述的经济因素的状态,即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本身是准确的;

第二,它必须是模型研究中所准确需要的,即满足模型对变量口径的要求。

③可比性:即通常所说的数据口径问题。

④一致性:即总体与样本的一致性。

3.模型参数的估计

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模型参数的估计是一个纯技术的过程,包括对模型进行识别(对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而言)、估计方法的选择、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4.模型的检验

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通过四级检验,即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在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其主要方法是将模型参数的估计量与预先拟定的理论期望值进行比较,包括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判断其合理性。

具体的检验方法为:

①检验参数估计量的符号;

②若所有参数估计量的符号都正确,则进一步检验参数估计量的大小;

③即使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正确,数值范围适当,仍然不能说已经通过经济意义检验,还要对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只有当模型中的参数估计量通过所有经济意义的检验,方可进行下一步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检验是一项最基本的检验,经济意义不合理,不管其他方面的质量多么高,模型也是没有实际价值的。(2)统计检验

统计检验是由统计理论决定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应用最广泛的统计检验准则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等。(3)计量经济学检验

计量经济学检验是由计量经济学理论决定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最主要的检验准则有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等。(4)模型预测检验

模型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相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即模型的超样本特性。

具体检验方法为:

①用扩大了的样本重新估计模型参数,将新的估计值与原来的估计值进行比较,并检验二者之间差距的显著性;

②将所建立的模型用于样本以外某一时期的实际预测,将该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并检验二者之间差距的显著性。

5.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理论:即经济理论,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行为理论,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方法和计算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工具与手段,是计量经济学不同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的主要特征;

数据:反映研究对象的活动水平、相互间联系以及外部环境的数据,更广义讲就是信息,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原料。

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1.结构分析

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是对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它研究的是当一个变量或几个变量发生变化时会对其他变量乃至经济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力分析。

弹性:某一变量的相对变化引起另一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度量,即是变量的变化率之比。

乘数:某一变量的绝对变化引起另一变量的绝对变化的度量,即是变量的变化量之比,也称倍数。

比较静力分析:比较经济系统的不同平衡位置之间的联系,探索经济系统从一个平衡点到另一个平衡点时变量的变化,研究系统中某个变量或参数的变化对另外变量或参数的影响。弹性分析和乘数分析都是比较静力分析的形式。

2.经济预测

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一类经济数学模型,是从经济预测,特别是短期预测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模拟历史,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为主要技术手段的。于是,对于非稳定发展的经济过程,对于缺乏规范行为理论的经济活动,计量经济学模型显得无能为力。将计量经济学模型与其他经济数学模型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3.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从许多不同的政策中选择较好的政策予以实行,或者说是研究不同的政策对经济目标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

经济数学模型可以起到“经济政策实验室”的作用。尤其是计量经济学模型,揭示了经济系统中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经济目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经济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很方便的评价各种不同的政策对目标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政策评价,主要有三种方法:(1)工具-目标法

给定目标变量的预期值,即希望达到的目标,通过求解模型,可以得到政策变量值。(2)政策模拟

即将各种不同的政策代入模型,计算各自的目标值,然后比较其优劣,决定政策的取舍。(3)最优控制方法

将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最优化方法结合起来,选择使得目标最优的政策或政策组合。

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两方面功能:(1)按照某种经济理论去建立模型,然后用表现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样本数据去拟合,如果拟合得很好,这种经济理论就得到了检验,这是检验理论;(2)按照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任何一项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都是首先设定模型,然后进行检验,这样的实证研究,就不是“只能检验,不能发现”,而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的研究。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1)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2)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随机的数学方程来描述经济活动,并通过对模型中参数的估计来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对经济理论赋予经验内容;而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是以确定性的数学方程来描述经济活动,揭示的是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

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答:(1)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主要研究的是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即是利用数学方法,依据统计方法所收集和整理到的经济数据,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2)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或理论计量经济学;二是应用计量经济学。任何一项计量经济学研究和任何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赖以成功的三要素是理论、方法和数据。(3)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随机关系和因果关系。

3.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在当代经济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动向是什么?

答:(1)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以来,无论在技术方法还是在应用方面发展都十分迅速,尤其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60年代的扩张阶段,使其在经济学科占据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①在西方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具有权威的一部分;

②从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53位获奖者中有10位是与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有关;

③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其他经济数学方法结合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从当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来看,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①计量经济学方法从主要用于经济预测转向经济理论假设和政策假设的检验;

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从传统的领域转向新的领域,如货币、工资、就业、福利、国际贸易等;

③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规模不再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能够从总量和趋势上说明经济规律的简单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

④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日益成为计量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1)设计理论模型,包括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检验模型,包括经济意义的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

5.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

答: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结构分析,即研究一个或几个经济变量发生变化及结构参数的变动对其他变量以至整个经济系统产生何种影响。其主要方法是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与比较静力分析。(2)经济预测,即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中短期的经济预测。其主要技术手段是模拟历史,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中找出变化规律。(3)政策评价,即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变量变化对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是对不同政策执行情况的“模拟仿真”。(4)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即利用实际的统计资料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某个理论假说正确与否。如果按照某种经济理论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实际观察数据,则意味着该理论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反之则表明该理论不能解释客观事实。

6.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通过四级检验,即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在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其主要方法是将模型参数的估计量与预先拟定的理论期望值进行比较,包括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判断其合理性;(2)统计检验,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应用最广泛的统计检验准则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等;(3)计量经济学检验,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主要有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等;(4)模型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相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即模型的超样本特性。具体检验方法为:①利用扩大了的样本重新估计模型参数,将新的估计值与原来的估计值进行比较,并检验二者之间差距的显著性;②将所建立的模型用于样本以外某一时期的实际预测,将该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并检验二者之间差距的显著性。

7.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1),其中为第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单位:亿元),为第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单位:亿元)。(2),其中为第年底农村居民储蓄余额(单位:亿元),为第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单位:亿元)。

答:(1)不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因为表示的是农村居民的储蓄增加额,而表示的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额,农村居民的储蓄增加额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影响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的应该是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额。(2)不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第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当年及以后年份的农村居民储蓄有影响,但不会影响到年的农村居民储蓄余额,因此该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没有解释能力。

8.指出下列假想模型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其中,为第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为第年居民收入总额(单位: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之和),为第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单位:亿元)。

答:该假想模型有两处错误:(1)居民收入总额的系数符号与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不符,该符号应该取正号;(2)在解释变量的选取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直接影响,因此,不宜作为的解释变量。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入选的每一个解释变量之间都是(  )。

A.函数关系

B.非线性相关关系

C.简单相关关系

D.独立的【答案】D【解析】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所有解释变量共同对被解释变量起到解释作用,所有的解释变量之间应为相互独立的。

2.下列关于截面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截面数据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B.截面数据要求样本与总体一致

C.用截面数据作样本,容易使模型随机干扰项产生异方差

D.用截面数据作样本,可以与总体不一致【答案】D【解析】用截面数据作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样本数据,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样本与总体的一致性问题;②模型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问题。

3.(  )也称为二进制数据,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来表征政策、条件等因素。

A.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虚变量数据

D.混和(平行)数据【答案】C【解析】虚变量数据只取0或1。

4.在生产函数模型中,资本用当年价格计算固定资本原值,这是违反了数据的(  )原则。

A.一致性

B.准确性

C.可比性

D.完整性【答案】C【解析】样本数据的质量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四个方面。其中,可比性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据口径问题。由于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会受到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资本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固定资产原值,在不同年份间是不可比的。

5.对模型中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属于(   )。

A.经济意义检验

B.计量经济学检验

C.统计检验

D.稳定性检验【答案】A【解析】经济意义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在经济意义上的合理性,主要方法是将模型参数的估计量与预先拟定的理论期望值进行比较,包括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的关系。

6.变量的变化率之比称为(  )。

A.乘数

B.倍数

C.弹性

D.比率【答案】C【解析】弹性是变量的变化率之比;乘数是变量的变化量之比,也称倍数。

二、判断题

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   )【答案】×【解析】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它是一门经济学科,而不是应用数学或其他。

2.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答案】√

3.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关键在于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答案】×【解析】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关键在于理解待估参数的经济含义。

4.人口普查数据属于时间序列数据。(   )【答案】×【解析】时间序列数据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而“人口普查数据”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即属于截面数据。

5.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进行统计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  )【答案】×【解析】统计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计量经济学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

6.乘数是某一变量的相对变化引起另一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度量。(   )【答案】×【解析】乘数是某一变量的绝对变化引起另一变量的绝对变化的度量,即是变量的变化量之比,也称倍数;弹性是某一变量的相对变化引起另一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度量,即是变量的变化率之比。

7.最优控制属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经济预测的方法。(   )【答案】×【解析】最优控制属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政策评价的方法之一,另外还有两种方法:工具-目标法、政策模拟。

三、简答题

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样本数据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常用的样本数据有三类: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1)时间序列数据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例如20年全国的GDP、各年的商品零售总额、年进出口总额等;(2)截面数据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例如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2008年的经济普查数据等;(3)面板数据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反映了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经验信息。例如,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至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共465个数据构成的样本数据。

四、计算分析题

下列设定的计量经济模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其中,为第二产业增加值,是工业、建筑业增加值,为随机干扰项。(2)消费模型,其中,为人均居民消费额,为人居国内生产总值,为前一期人均居民消费额,为随机干扰项。(3),为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其人均消费性支出,为随机干扰项。

答:(1)该模型不合理。因为作为解释变量的工业、建筑业的增加值均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构成部分,且工业、建筑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即,因此这两个变量与之间的关系并非随机关系,也非因果关系。(2)该模型合理。在模型中,解释变量与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具有解释能力。(3)该模型不合理。因为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人均消费性支出,而非相反,两者之间的正确的模型,解释变量应该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解释变量应为人均消费性支出,即。

第2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1 复习笔记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相对于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而言的,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模型中只包括一个方程,是应用最为普遍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回归分析概述

1.回归分析基本概念(1)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的函数关系;另一类是不确定的统计相关关系。

变量间的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①相关分析:主要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形式及相关程度。

从变量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有线性相关(往往表现为变量的散点图接近于一条直线)与非线性相关之分。

两个变量和的总体相关系数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