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宠不娇,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17:09:35

点击下载

作者:宿文渊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宠不娇,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不宠不娇,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试读:

前言

养育一个优秀女孩,是天下父母的心愿。拥有一个出色的女儿,是天下父母的福气。然而面对这个天赐的娇柔公主,父母们都会有一个困惑:要怎样养育才能让她最幸福、最优秀?答案就是富养。

富养女孩是中国历来已久的传统,中国传统上称女孩为“千金”,正包含着富养的意味。过去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从小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舞文弄墨,知书达理,而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何等优秀。在现代社会,富养女孩就是说女儿要精细地养,不能像养男孩那样粗放,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女儿对物质的需求,让她享受公主般的待遇,要从小宠她、爱她。

女孩的个性也决定了父母应该富养女孩。女孩天生胆小、感性、脆弱、优柔寡断、渴望爱、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诱惑……因为胆小,所以她们总是躲在父母的身后,慢慢变得依赖性强,乃至自卑;因为感性,她们常常冲动行事,容易被坏人欺骗;因为脆弱,她们往往经不起打击,一旦生活中出现一些风风雨雨,就会一蹶不振;因为优柔寡断,她们经常会错失很多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女孩的家长,我们才更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富养女孩,不仅仅是要让她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庭的幸福,更是要赋予她独自面对未来、独自创造幸福的能力,更是要培养出她的主见、自信、勇气、坚强、决断等关乎她一生成败的良好品质。

那么,女孩的优秀品质如何去培养?这是问题的关键。女孩富养其要义之一就是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从而大大增强她的见识。如此,她长到花一样的年龄时,就不易被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迷惑。等到了谈婚论嫁时,她们就能找个能力出众、事业有成的丈夫,顺利地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丈夫的呵护,如此便可安度一生。富养女孩就是要注意培养她的优越感,因为优越感是女孩拥有自信和勇气的基础。富养女孩要让她学会自重和自爱,要教会她善良和关爱,要塑造她的气质,因为女孩的美永远不能只依靠外表。当然,富养女孩不能忽视女孩文化素质的提升,女孩可以不立业,但不能没有知识。著名作家斯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里说道:“女性的素质决定着整个民族的素质。”的确,女孩的品位,小则关乎一个人的人生,大则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高贵典雅的女孩就有富贵祥和的命运,能使自己的周围产生安乐稳定的氛围;自卑狭隘的女孩,就有凄惨悲凉的命运,使自己的周围蒙上晦暗飘摇的阴影。所以,女孩就是要高贵。女孩就要富着养。

本书结合女孩的特点、个性以及成长规律,从不同角度出发,为父母提供了一套成功育女方案,使父母掌握教育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真正教到点子上,是每一位望女成凤的父母的必读书。本书深刻分析了女孩与男孩的不同之处、女孩天性中的优缺点,以及父亲和母亲在养育女孩过程中所应起到的不同作用,统揽女孩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办法,全面介绍女孩的身体、心理、性格、气质、品质、理财、才艺、潜能、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培养,指导父母培养出有素质、有能力、有眼光、有魅力的卓越女孩。静心阅读,用心思索,掌握了这些富养女孩的细节,你就会发现,想要养育出一个优秀的女孩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绪论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1981年7月29日,容貌高贵、体态优雅的戴安娜披着7米多长的婚纱,在圣保罗教堂与查尔斯王子立下永生相爱的誓言。无数的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中有人甚至头一天晚上就已露宿街头,只为亲眼目睹这场王子与公主的童话。在近百万国民的狂热欢呼声与全球7.5亿电视观众的瞩目下,戴安娜穿着那件象牙色婚纱,成为了童话故事中幸运的“灰姑娘”。当查尔斯王子送上深情的一吻,戴安娜彻底沉浸在了幸福的喜悦和爱情的甜蜜之中。戴安娜,一个永恒的名字,她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威尔士王妃”。

从平民到王妃,戴安娜的前半生走上了一段童话般的历程。当她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惊异于她的美丽、动人、高雅、端庄。尽管她并没有显赫的家庭出身,但她的美已经征服了挑剔的英国人。良好的成长环境,给戴安娜的王妃之路铺上了鲜花。16年之后,“英格兰玫瑰”戴安娜王妃不幸在车祸中逝世,当死讯传来,同样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外,成千上万的人手捧鲜花为她祈祷。举世同悲,不仅因为她容貌美丽,更重要的是她生前热衷于慈善事业,她在萨拉热窝访问战争致残的儿童、毫无间隙地与艾滋病人和麻风病人握手、在津巴布韦积极地为难民们分发食品、为抗艾滋病和抗癌协会筹款在纽约拍卖自己的服装……就在去世前的3个月,她还访问了波斯尼亚。到戴安娜去世为止,她与世界150个慈善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是许多慈善机构的直接赞助者或经理人。对慈善的关注让戴安娜王妃深深地铭刻在了人民的心中。尽管婚姻不如童话般完满,但没有人责怪戴安娜,她依然是正统的王妃代表,哪怕时隔多年之后,查尔斯王子再娶,人们也禁不住回忆起当年戴安娜的美丽和优雅。戴安娜的人生,既有甜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婚姻的失意和专注于慈善的崇高。这些跌宕起伏的人生,已经足够让人们记住她,怀念她;也足够让一个女孩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善良。

为何在众多英格兰女孩中,偏偏只有戴安娜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父母给她的容貌、家庭给她的气质和教育给她的品格。可以说,这个女孩的命运正是家庭决定的。古往今来的女子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

有教养的家庭走出来的女孩大方得体,缺少关爱和教育的女孩往往不能得到好的婚姻和人生。即使是同一个家庭走出来的两个女孩,由于父母的关注程度和对待态度上细微的差异,也能导致两种不同的命运。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有两姐妹,姐姐从小听话、温顺,父母总是对她很放心,也从不过多地关注她;妹妹性格倔强、淘气,而且长相很可爱,因此常常得到亲戚们的夸奖和父母的关注。正如“马太效应”一样,姐姐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而妹妹却越来越出众。姐姐上了一个不太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继承父亲的“衣钵”,做起了公务员;妹妹则考上了很好的大学,顺利读完了研究生,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

虽然姐姐和妹妹的人生孰好孰坏还不能简单地判断,但是按照很多名人对人生的定义是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来说,妹妹的人生无疑更加丰富,她可以自由选择的舞台更加宽广。同样是一个家庭的孩子,父母不同的态度,成就了女孩不一样的人生。

虽然现在人们总是喜欢说不要“溺爱”孩子,但事实上很多家长都在溺爱孩子,尤其是女孩,爱她越多越好。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对女孩子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女孩的心灵比较依赖别人的关注,女孩的性格和对自己的看法往往来自父母的言语和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女孩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少关注造成的。

我们建议父母要在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和女孩沟通,最好是在她入睡前的一个小时,可以和她谈谈今天的收获,给她讲讲童话故事,和她一起读一首小诗、听一段音乐等等。即使不是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父母和女孩在一起的话,也能起到很好的“关注”的效果。

对于长期工作在外地的父母而言,关注女孩有点力不从心。这时候父母最好能按时给女孩打电话,并且一定要守时。这样的行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能告诉女孩,你一直在关注她,她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一定会出现在说好的时间里。这样有益于女孩找到安全感和归宿感。

有条件的父母,最好能够带着女孩去见见外面的世界,或者就是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这样也是在增加女孩被爱的感觉。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女孩,自己有了女儿,恨不能马上把最漂亮的衣服和最好的玩具给女儿,一定要让她做“小公主”。

其实,父母对女孩的外在的关注不宜过早。女孩从0~12岁,最重要的任务是长身体和养性格,如果父母总是过于在意女孩的打扮,会让她自己也把精力放在这些外在的方面。父母想要养出王妃一样高贵美丽的女孩,不用急于求成。女孩的气质往往是从中学时候开始形成的,过早地要求她淑女或者优雅,对她的心灵是不利的。谁都不想要一个只有外貌没有内涵的朋友,更不想要一个只追求外在美的妻子,所以父母关注女孩,一定不要错误地把关注点放在外貌上。小女孩最好少穿成人化的时装、高跟鞋,少做头发等等。

当有很多人夸奖你家的女孩长得好的时候,你也不要过于表现自己的欣慰,更不要在女孩面前说谁家的小孩长得不好。如果女孩问你:“我可爱吗?”你最好回答:“是的,你无论怎样都是我亲爱的小宝贝。”不要让女孩觉得你是因为她长得美丽才爱她的。

富养女孩也要让她吃苦

也许,当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会很好奇,怎么一边说着要给女孩最多的爱,一边又要让女孩吃苦呢?其实,吃苦也是女孩子成为“公主”的一条必经之路。只有一颗经历过苦难的心灵,才能更珍惜幸福的滋味。

街道小护士、自学大专文凭、勤杂工、IBM华南公司总经理、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TCL集团副总裁、中国企业家优秀代表,很难想象,反差巨大的这些字眼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然而,事实上,这所有的字眼堆砌起来,也只能勾画出这个女人无数特征的一角,在她的身上,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一个女性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和改变现实的巨大勇气。

这个人,就是被中国经理人尊称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吴士宏进入IBM还有一段冒险的经历。当时还是个小护士的吴士宏,抱着半导体收音机学了一年半许国璋英语,就壮起胆子到IBM应聘。当她看着长城饭店那扇透明的玻璃门,吴士宏几次产生退回去的念头。后来,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推开了那扇门,而笔试和口试吴士宏竟然都顺利通过了。面试进行得也很顺利,就在快要结束的时候,主考官看着吴士宏说:“你会打字吗?”“会!”吴士宏条件反射般地说。“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您的要求是多少?”主考官说了一个数字,吴士宏发现现场并没有打字机,于是想都没想就点头了。果然,考官说下次再考打字。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飞也似的跑了回去,找亲朋好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个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了,竟奇迹般地达到了考官说的那个专业水准。但进入公司后,根本没有人考她的打字水平。吴士宏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最不能控制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她的出生,另一件是她的一场历时四年的大病。病危报了三次,她的头发也脱光了,就在大家觉得束手无策时,她的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病中方四载,世上已千年”,当她从医院出来的时候,突然发现世道变了,好像除了她所工作的椿树医院,哪儿都开始要“大专以上文凭”。要想改变生活,拿到文凭是必须做的第一件事。为了省钱和省时间,她决定自考,于是报了考试科目最少的英语。考试所用的书也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英语的听力和口语就靠听收音机自学。自学考试一年考两次,3月和9月各考不同的科目,吴士宏为了赶上所有的科目,开始像个吝啬鬼一样,掰分掐秒地算计时间:一天24小时,2小时要花在路上,她住在工人体育馆附近,到南城琉璃厂上班,路上怎么也得花2小时,坐公共汽车也省不了时间,还是骑自行车省点钱;4小时连睡觉吃饭在内的一切生理需要,去厕所时是可以看书的,时间不会“浪费”;8小时工作。这样,一天只剩下10个小时学习,怎么算怎么不够,于是她就设法“偷”时间:尽可能多地换成夜班,病房不大,没有重病人,半夜病人都睡得挺踏实。从凌晨1点左右到5点能“偷”出来4个小时。那时的搏命经历,为她以后十几年外企生涯打下了功底。“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正是早年的这些磨难和挫折,才造就了吴士宏日后领导千军万马的卓越能力。其实,任何一个成功的女性背后,一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吃苦的故事。

如果我们养育的女孩都像童话中的豌豆公主那样,因为几十层的毯子下面有一颗豌豆而失眠的话,那么她们将来又怎么能够微笑着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呢?

虽然我们说父母要给女孩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但这并不表示父母要为女孩扫除一切成长的障碍。有的父母会在孩子受委屈之后一起责怪让她受委屈的人,甚至小孩子摔倒了父母还去假装责怪让孩子摔倒的小板凳什么的,这些看起来像是在替女孩出气,其实是在误导女孩。

每个人都应该经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长。女孩在家庭中一直安稳自在,在外面受点委屈才是正常的事情。这就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要吸收二氧化碳,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如果同班同学误解了她,不要替她责怪同学;如果老师错怪了她,不要替她抱怨老师。因为这些行为是在告诉女孩:“你不应该受委屈。”而事实上,有人说心胸正是委屈撑大的。有一个崇尚“富养女孩”的家庭,一直对女儿呵护有加。有一天,爸爸带着女儿去好朋友家做客。好朋友进去给孩子拿水果的时候,一个热水瓶突然倒下了。客厅里就只有女孩和爸爸两个人。当朋友出来之后,爸爸站起身说:“真是抱歉,我刚才不小心将水壶弄翻了。”女儿在旁边很惊讶,但是爸爸用眼神告诉她“什么也不要说”。朋友当然没有责怪爸爸,但这件事情让女儿不得其解。“爸爸,您不是教我做人要诚实吗?诚实就是做错了就承认,但不是自己做的事情,怎么能够承认呢?”“有的时候,自己受一点点小委屈,却可以化解别人心中的不愉快。这比坚持是非曲直更有价值。”爸爸接着说,“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也遇到这种问题,不要急于替自己解释,最好和我一样‘承认错误’。”女孩听了并不明白爸爸的道理。但是当女儿长大成人之后,她越来越明白爸爸的用心,也从心底佩服爸爸做人的智慧。

其实,给女孩不抱怨的智慧,正是培养女孩心胸要宽阔,不怕吃苦,更不会斤斤计较那些小委屈,唯有如此,女孩才能能力超凡。

真正的富养指的是培养女孩灵魂上的富足感

西方有种说法,当人死亡之后,他的体重减轻了21克——那是灵魂的重量,他们还说,由于狗死后体重没有变化,因此狗没有灵魂。灵魂,被科学家们在完全密封的环境中称出来的这个数字,用更直观的说明是,不足两袋速溶咖啡的重量,但对人却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原则,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我们就说他是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形象,比如华盛顿·鄂文的《魔鬼和汤姆沃克》中的汤姆,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魔鬼对他说:“你要勒索债券,取消抵押的赎回权,把商人逼到破产……”汤姆利用魔鬼交给他的方法,变成了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他为了炫耀自己,给自己造了一栋大房子,然而由于他的吝啬,房子的大部分没有盖完,里面也没有家具。他给自己配了马车,但是却把马饿死了;鄂文在文章中这样描绘:“当那些没有上油的车轮在车轴上尖叫悲鸣时,你会觉得你听到了他压榨的那些借债人灵魂的呼喊。”

像汤姆那样的为了金钱而出卖灵魂的人,任何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很多。他们不仅存在于作家笔下,更存在于生活中。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灵魂,他们的一生都将和罪恶、耻辱、贪婪相连。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往往越是富有的人越容易迷失灵魂。原本在贫穷的生活中能够勤勤恳恳的人,突然一下子暴富之后,往往会丢掉以前吃苦耐劳的习惯,贪婪懒惰到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候,物质就像是灵魂的宿敌。隐居深山清贫度日的人往往志向高洁,身居闹市享尽荣华的人往往流于恶俗。

所以,我们在讲富养女孩的时候,似乎是在宣传一个矛盾的思想:既然要让女孩在物质上得到尽可能好的照顾,那又为何在意灵魂上的富足呢?

因为灵魂的贫富,才是生命的贫富标准。一个富有的人可能是一个精神上的乞丐,一个贫穷的人可以是思想上的富翁。

金钱固然很重要,理财也是人生必需的课程,但拥有金钱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只看重富养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女孩的精神成长,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长一短,是不能匀速稳当走路的。越是在强调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父母越是要保护好女孩的心灵,让她在精神上成长得健健康康。王夫之又叫王船山,是历史上的大学问家,曾经组织过反清复明的运动,晚年在湖南西部的石船山上写书。他们家世代为官,家境很好,也很有名望。他嫁女儿的时候,人人都想看一看王家的家底到底怎样,以为他会准备什么稀奇嫁妆。结果,新娘子上轿之前,王夫之拿出一个小箱子,交给女儿说:“这是我为你准备了几十年的嫁妆。”媒婆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书和纸稿!见到众人失望和惊愕的表情,王夫之对女儿说,别小看箱子里的东西,那是他一生研究的学问,说的是怎样做一个有骨气、有出息的人的,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女儿明白了父亲的用意,顿时觉得非常骄傲,风风光光地上了花轿,热热闹闹出嫁了。

别人嫁女儿要求风风光光,但是王夫之嫁女儿只送书本。因为他坚信学问对女儿生活的帮助,比任何嫁妆都值钱。一个女孩到了婆家不明事理、不知道孝顺长辈体恤亲友,不能好好地扶持丈夫的事业,不能给孩子们树立正面的生活榜样,不能把做人的道理和读书的方法等等传授给孩子们,这样的女儿嫁出去也难得幸福。

把书籍当成女儿的嫁妆,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因为我们往往看重物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人的幸福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上的满足与否。理性的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女孩在精神上感受到被关爱、被呵护。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女孩的期待,其实,写信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书信是一种非常隐私的行为,但是它也是最能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女孩子天性浪漫,如果她们收到父母的来信,会非常惊喜,也很容易被感动和影响。

这里就有一个做得很好的父亲:看到女儿整天心神不宁的,敏感的父亲看出来女儿是谈恋爱了。可能她正在暗恋一个人,可能她正在犹豫要不要接受别人的表白,也可能她正在犹豫要不要和家长商量一下。这时候,父亲决定趁自己要出差的机会,给女儿留一封信在她房间里:亲爱的女儿,转眼你已经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了。好像昨天还抱着你去儿童公园一样。在你这个年龄段,肯定会有很多意外的奇遇。比如说遇到了一位让你大开眼界的老师,比如说,有位很优秀的男孩子可能喜欢上了你,或者你会喜欢上特别的人。这都很正常,也很让人烦恼。如果这些事情真的会让你苦恼,那么希望你能和我或者妈妈分享一下,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也许能给你一个不错的意见。

写信也好、发信息也好,都是在传递感情,而感情上的丰富和理性,正是人成长的重要标志。一个在小时候得到足够关爱的女孩,她的心灵是健康的、完善的,这样她就有能力去自己经营好人生。一个灵魂上饱满的女孩,就像一个健康的种子,只要你给她阳光雨露,她就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第一章 女孩需要父母特别的呵护

——女孩的性别特征决定了她们极易“受伤”

细节1 脆弱胆小——女孩比男孩更需要父母的关注与爱

古典文学作品中形容一个女孩温婉美丽,就说她娇喘微微,似弱柳扶风;泪光点点,如梨花带雨。眼泪是很多女孩的杀手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发发小姐脾气。哭是女性的发泄方式,但是总是喜欢哭的女孩可不招人喜欢。

芬妮是家中的独生女,也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她长得非常可爱,伶牙俐齿也非常招人喜欢,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爱哭了。她小时候爱哭,别人都说过了这个年龄就好了。但是现在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每次考试砸了会哭,老师批评了也哭,朋友闹矛盾了痛哭,和父母因为小事情赌气,也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个不停。芬妮没有什么好朋友,因为大家都受不了她总是流眼泪的性格。男孩子们叫她“泪汪汪”,女孩子们也在私下叫她“水汽包”,芬妮还为此大哭一场,让一家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妈妈一直想治一治芬妮的“泪眼”,因为她知道,现在她在家里哭了有人让着她,但是在外面哭多了,别人还会嫌弃她,不想和她合作。有一天,芬妮的妈妈在报刊上读到一个女性的故事,很受触动,于是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

故事的主人公叫作吴健雄,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阳刚,其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一个被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推崇的、对人类科学的贡献更胜过居里夫人的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出生在江苏太仓浏河镇,那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烟雨蒙蒙。她的父亲是一位开明人士,曾在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学读书,参加了蔡元培先生主办的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爱国学社,并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参加上海商团。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自己动手装了一台收音机,让吴健雄听到无线电广播的声音,还为她买百科小丛书,给她讲述科学趣闻。当时很多人还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开明的父亲却鼓励女儿上学读书。吴健雄七岁时便进校受启蒙教育。父亲在课余常带女儿出去玩,寻觅家乡的历史古迹,向女儿讲述郑和率船队下西洋的故事。在苏州女师读书时,吴健雄第一次聆听了胡适的演讲。胡适的讲题是《摩登妇女》,他的话语让坐在台下的吴健雄眼界大开,当得知胡适第二天在东吴大学还有一场演讲的时候,吴健雄又到东吴大学再次聆听。胡适对社会改造、对新时代妇女的见解,让吴健雄大为赞叹。大师的智慧,点亮了一个普通女生内心对知识和世界的好奇之火。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的成绩从女师毕业,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但当时规定要教书一年才能入学,她就跑到上海的中国公学读书。那时胡适并不认识她,只听说过“吴健雄”这个人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一次历史考试,胡适担任监考老师,他发现坐在前排的一个女生两个小时就答完了题,第一个交卷。胡适浏览了一遍她的试卷,十分满意,就把卷子送到教务处,正巧遇上另外两位老师,胡适兴奋地说:“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的思想史能理解得那么透彻。”胡适决定给她100分。那两位老师也说有个女生十分聪颖,常得满分,当三个人各自把那位女生的名字写下来,一对照,写的都是“吴健雄”这个名字。从此,胡适对吴健雄寄予了很高的希望。1936年,吴健雄离开战乱的祖国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博士,那时候她还是一个英文讲得不太流利的姑娘。但是几年之后,她已经能在世界上最好的物理实验室里工作了。到美国参加哈佛大学300周年纪念演讲之际,胡适还专门去看望了吴健雄,并给她写了封长信:“你是很聪明的人,千万珍重自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你在海外驻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读书人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吴健雄虽为一介女流,但也对祖国命运非常关注。吴健雄的大学时代正是民族危亡的时期,她足不出户地用功看书。大一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莘莘学子愤怒了,纷纷拥向街头游行示威。物理系同学推荐品学兼优的吴健雄做游行请愿的领头人,她当仁不让。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偶遇同学,看到对方处境窘迫,吴健雄硬是拉着她的行李搬到自己家中,给她腾了一间宽敞的房子,并且出双倍的价钱买这个同学的画作。由于她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和出众的人品,很多人总是拿她和居里夫人对照,有人评价说:“吴健雄在各方面的表现,更甚于西方的居里夫人。她不只教学,她在管理、领导上展现的才能,提倡两性平权的见识,令人如坐春风的处世风格,实在叫人折服。”虽然在物理学上成就突出,但她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人都为此抱不平,为西方对东方的偏见、对东方女性的偏见而呐喊,但她本人并不介意。十多年后,以色列人设立了沃尔芙奖,专为那些应得而未得到诺贝尔奖者而设,吴健雄是该奖第一位得主。“真的想不到,科学界还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华人女性。”妈妈讲完吴健雄的故事,等待女儿接话,但是女儿一时间并没有怎么说话。她自己拿过报刊,又把故事读了一遍,然后说:“妈,帮我买一本吴健雄的传记怎么样?”妈妈一听,欢喜得不得了,马上咨询老师,给女儿买了好几本著名女性的传记,和女儿一起看,渐渐地,这个爱哭泣的小姑娘真的就不轻易流眼泪了。

女孩子都有一种“表演”的情结,你越是在意她的一举一动,她就越是想表演给你看。就像有些人在有客人的时候会格外娇气,只有家里几个人的时候就很正常一样。这是人之常情。不过,当女孩因为一件小事情而流眼泪的时候,如果她是故意给你看的,你就假装没有看见好了。像往常一样看看报纸、喝茶聊天,就像把她忘了一样。当没有观众的时候,她就自己停下来了。次数多了,她也会觉得没有意思的。

在美国,很多家庭都主张用放任的教育方式来处理孩子们发脾气的问题。就是当孩子开始发脾气的时候,把他一个人扔在一边不管他,等他自己觉得没有意思了,也就冷静下来了。

不过,一定要注意的是,当女孩在真正受了委屈或者很脆弱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是要第一时间站在她身边。建议一:妈妈是女儿最亲近的朋友

在家庭关系中,母女是最特别的一对。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那么女儿就是母亲前世的情敌。今生做母女,既有妈妈与女儿之间的血脉之情,也有抢夺关爱和家庭地位的“斗争”。这样奇怪而有趣的关系,也只能母女之间才有。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妈妈不像过去那样需要对好几个孩子负责,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女孩的话,很容易产生问题。因为妈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女儿身上了,她可能有时候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就会被责骂。很多妈妈极力想建设好自己和女儿的关系,但到头来都是徒劳——因为妈妈没有把握好和女儿的距离,其实,你们只要做最好的朋友就好。

朋友就是相互理解,支持,尊重,并且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当自己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总想和人一起分享。我们成年人,有和人分享的心理需要,同样,女孩也需要人与她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倾听并分享女孩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协调父母与女孩之间的关系,让女孩感到父母在关心、爱护她,从而取得女孩的信任。

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明显多于爸爸,这时候女儿对爱的需求主要从妈妈身上得到满足。妈妈需要认识到女孩的心理特点:

第一,女孩希望有人耐心地倾听她们的告白

女孩在找父母聊天时,和男孩希望得到建议和帮助不同,她更希望父母能专注与感兴趣地倾听,分享她沮丧的感觉或宣泄她遇到的问题或者她的开心喜悦。

沟通对她们来说很重要,她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在女孩的思维里,发泄完了,问题就解决了,情绪也就随之好起来了。

如果女孩在和你讨论问题的时候你不能了解她的感受,反而自以为是地提供一连串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敷衍应付,女孩会变得不愿意继续交谈。瑶瑶放学回到家后,她迫不及待地和妈妈分享这天的感受。瑶瑶:“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妈妈:“既然不喜欢,就和老师说说不做了。”瑶瑶:“可是我也很喜欢做班长,它让我觉得很光荣。”妈妈:“既然你喜欢,那就不要再嚷嚷着说累了。”瑶瑶沮丧:“可是喜欢不代表不累啊!”妈妈无奈:“真不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谈过话后,瑶瑶只觉得情绪无处发泄,她不愿意继续交谈,因为她觉得无趣极了。如果妈妈换一种谈话方式,更注意倾听,谈话的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瑶瑶:“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妈妈:“你今天好像很累。”瑶瑶:“是啊,当班长让我觉得很光荣,可却也让我总觉得有压力。”妈妈:“嗯,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瑶瑶:“我该怎么做才好呢,真头疼。”妈妈:“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的,来,让妈妈抱抱你。”瑶瑶:“谢谢你,妈妈,我觉得舒服多了。”

瑶瑶继续这样不停地讲着,她很兴奋,喜欢和妈妈说话,因为妈妈愿意当她的听众。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女孩更需要的是倾听。

第二,大胆地帮助女孩,她会觉得更受珍视

如果男孩不找你,你千万不要主动帮助他,因为他会受到伤害。这个警告并不适用于女孩。女孩通常认为若有人肯帮助她,那是在她的帽子上添饰羽毛,让她觉得自己可爱又受珍视。

第三,女孩喜欢被人珍视的感觉,因此,请尽量表现你对她的爱

相比男孩喜欢被需要的感觉,女孩更希望自己被珍视。如果女孩发现自己被人珍视和喜爱,就会让她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如果女孩在爸爸妈妈那里得到更多的亲切、爱心和体贴,那么女孩会更有安全感。和家人或者朋友畅所欲言,是培养双方关系的大好机会。父母们应该给女孩更多的爱,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在不把女孩看成“弱者”的基础上。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的呵护下,女孩才能独立,才能更快成长。如果父母对女孩的感觉表示兴趣、关心她关心的问题时,女孩就会觉得被爱。

要让女孩有这种体验,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当女儿请求你为她做些事情时,与其说“没问题”不如说“我很乐意去做”。

经常送一些小礼物给女儿,在女儿眼里,她看到的不是礼物,而是礼物装载的满满的珍爱。

第四,分享女孩的沮丧与无助

女孩面对压力时,会愈来愈不知所措和变得情绪化。她们希望有人在这个时候了解并且帮助她。而父母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和她一起谈论问题的细节,然后分享她的沮丧、迷惑、无助的感觉,这样女孩就会不再孤单,而是感到舒服和快乐。

譬如女孩受压力时,会抱怨:

我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为什么我长得这么普通,而我特别讨厌的那个女孩却那么漂亮。

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

该死的考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女孩通过类似的话来表达她的烦恼、失望和挫折。如果倾听者关心她的挫折与失望,她会感到受支持,当然,她并不需要你的解决方案,她需要的只是发泄,如果有人听她抱怨,不用太长时间,她自己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不再觉得这些是压力。

第五,女孩更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对于男孩而言,女孩更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女孩们喜欢根据各自个性上的差异,组成一个个趣味相投的小团体,如果女孩不能被团体接受,她会觉得被孤立了,从而产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情绪。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女孩结交朋友,并对其加以适当的引导。

女孩如果自己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如和好朋友吵架、父母对她提出批评等,都会直接伤害到女孩的心灵,她们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父母不再爱她等心理不良情绪。

另外,与同龄女孩的交往。她们会两两组成“最好的朋友”,而且会时不时地闹闹小矛盾,这时候妈妈千万不要给女孩讲一些“珍惜友谊”之类的大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女孩倾诉,然后让她自己解决问题。建议二:爸爸要多给女儿欣赏和信任

父亲是女孩生命中的第一位异性,如果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充满自信地和异性相处,首先就要要求自己在和女儿相处的时候做到欣赏她、信任她。

从最简单的外貌上来说,有的女孩越来越美丽,有的女孩却越长越没有气质了。这其中父亲的影响很重要。有一个女孩喜欢颜色很艳丽的衣服,每次妈妈给她买衣服都会引起女儿的不满。“你选的衣服已经过时了,穿着像个老太太。”女儿的态度也让妈妈很生气。这时候爸爸出现了,他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我看看,哦,这件衣服的颜色可能对婷婷来说有点重,她皮肤很白,可以穿一些浅颜色的衣服嘛。不过深色的也有一个好处,不容易弄脏,在学校穿也挺好的。”“婷婷,我觉得你上回穿的那件浅绿色的衣服很好看。”“哦,其实还好,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条吉卜赛风格的裙子,但没有什么机会穿。”女儿开始和老爸聊起来。“是吗?但我还是觉得你穿浅色的衣服更有神采。不过我代表的仅仅是男性的审美眼光。”听了爸爸的话,婷婷渐渐喜欢穿浅颜色的衣服了,她那条吉卜赛裙子,终于收到箱子底下去了。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解决,当女儿坚持自己的意见的时候,爸爸代表男性来肯定女孩的观点,然后又说明自己认为更好的一面,女孩们大多都会乐于接受。

当然,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力绝对不仅仅限于穿什么衣服的问题,如果父亲们希望女儿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能够坚持下去,那么最好一直不停地给女儿鼓励和信任。有的父亲喜欢对女儿采取高压的政策,以为这样就能防止女儿走上人生歧路,其实这样做只会影响父女之间的关系。美国前任的国务卿、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出生在一个男权家庭里,父亲的脑海中,总是充斥着男性中心化思想,他在家中如君主一般高高在上。而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从小就被父母抛弃,好不容易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所以总是忍气吞声,希望让自己的家庭看起来和谐幸福,她在丈夫面前犹如一个侍女。希拉里出生后,父亲对女性的看法也没有变得温柔。他对女儿只有不断地要求,希拉里为了成为全校第一拼命学习,明明没有运动细胞,却硬要使自己成为女垒运动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博得父亲的欢心。看到女儿和自己年轻时一样潜心学习、热衷运动,父亲会欣喜若狂,但是发现女儿稍有松懈,就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失望之情,并立刻收回父爱和信任作为对她的惩罚。父亲的高压让希拉里感到很疲倦,尽管她事事尽心尽力,却常常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她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成为干部,这让她很失落。“为什么他们不喜欢我?”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她想到父亲严厉的面孔和暴跳如雷时的可怕声音,她似乎找到了答案,并且想采取行动。1965年,希拉里和1000多名同学高中毕业,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大学,只有希拉里一个人选择了1600千米以外,位于美国东部的卫尔斯利女子大学。希拉里告诉同学们她之所以要走这么远,就是“为了摆脱父亲独裁者般的统治”。而宋庆龄女士,从小受到的则是另外一种教育。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母亲也是一位大家闺秀,对她和她的姐妹弟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宋庆龄生性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不过父亲为她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使小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裨益。假期里,三姐妹和兄弟们在院子里玩耍,爬过院墙到别人的田地里嬉戏。他们到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宋霭龄装作黄包车夫,宋庆龄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开心时,不料“车夫”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愣在那里傻了眼,知道自己闯了祸;“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满脸不高兴。这件事被父亲知道后,亲切地对宋霭龄说:“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小霭龄很不好意思。父亲又笑着对宋庆龄说:“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大量,这样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

其实,很小的事情上就能看出父亲在教育上的水准,就像孩子们玩游戏出了小问题时,有水平的父亲会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们继续玩耍但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冲动的父亲就会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行使自己的“家长特权”去审判孩子,影响孩子的心情和改正的自觉性。

如果站在欣赏和信任的角度去看待你的女孩,你会发现她身上有很多可取之处;如果你能及时让她知道这些是她的优势,她就能朝着这个优势一直发展下去。其实成年人之间也是需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的,父女之间,就更是如此了。

爸爸千万不要在女儿面前说妈妈的坏话,不仅不利于母女关系,而且影响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试问有哪个好男儿会计较小事情,还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呢?这里有一对父母就做得特别好。在莎莎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她的母亲和父亲整整坐了一夜,也说了一夜的话,也许是一些对她并不重要的话,或是因为莎莎太小没有记住。但有一句父亲说的话她记住了:“你走吧,由我来向莎莎解释。”这意味着母亲要走了。莎莎的母亲走了好几天了,莎莎每天都在等着爸爸所谓的解释。也许他把他说的话忘了,仍跟以前一样接送莎莎上学,给莎莎在学前班的家长手册上认真填写她又学会了的新字,又听到的新的故事,以及纠正莎莎左手写字画画的进展情况。这些在莎莎的其他同学家里都是由母亲来做的事情,在她家里却一直都是由父亲来做的。每当莎莎的奶奶看到这些,就叹气说莎莎的母亲“心早就不在啦”,莎莎的父亲就会用眼神制止奶奶,好像在隐瞒什么。但莎莎并不追问,莎莎相信总有一天父亲会向她解释的。莎莎母亲走了快到一星期后,又是一个晚上,莎莎父亲合起给莎莎读的故事书,又压了压莎莎本来已经压得很好的被角,像又要给莎莎讲故事一样地说:“你一定听过很多天使的故事。”莎莎的父亲停了停又继续说:“每一个天使飞到一个地方,发现那里有人冷了,有人饿了,有人在受苦,有人需要她的帮助了,她就会留下来当差,做他们的父母兄弟。如果一切都很好的话,不当差的天使就会放心地飞走,继续去找需要她帮助的人。如果世界上的爸爸妈妈就是天使,是专门飞来照顾孩子,陪孩子一同好好长大的话,那咱们家里,有爸爸一个人就能照顾好莎莎。所以,妈妈才放心地把莎莎留给爸爸,妈妈去了一个叫澳大利亚的很远的地方,就像不当差的天使一样……”

莎莎当时很小,但她听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那就是妈妈离开了。

这也是莎莎在以后的生活中听到过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对“离婚”做出的最美、最好、最阳光灿烂的解释。

母亲是女儿的榜样,那么父亲就要保护好女儿的榜样。像莎莎的爸爸那样做,保护女儿的童心,保持母亲的形象,也就是在培养自己和女儿的感情。

细节2 小气自私——父母需要多花时间帮女孩学会分享

“爱自己”、“看清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容易做到,可是“就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快乐”,就有些难度了。

父母对女孩的美德教育往往到此戛然而止。但是,如果想让别人爱你的女孩,务必从现在起让她明白:只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懂得换位思考,你才会获得更多真挚的友谊。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古希伯来有个国王所罗门是个令人尊敬的国王。一次,有一对老夫妇闯进国王的宫殿,老翁讲他想要离婚,所罗门问为什么,老翁讲出了若干个理由。所罗门边听边赞许地点点头,最后说:“是的,你说得很对,你们应该离婚。”话音未落,老妇人就大喊大叫地强烈反对,说绝对不同意离婚。所罗门问她理由,她的“理由”比老翁的还要充足。所罗门听完,同样觉得很有道理,最后说:“是的,你是对的,你们不应该离婚。”这时,国王身边的大臣见国王如此断案,忍不住站出来反对说:“大王,你不应该这样断案,你这样断案是不对的。”所罗门听了点点头,最后说:“不但他们是对的,你也是对的,作为一个国王,的确没有这么断案的。”

所罗门王在断案时,他不仅仅是听,而且把自己想象成对方,从另一个角度去思维,他所用的其实是“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把自己设想成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时候甚至需要暂时抛开自己的切身利益,去满足别人的利益。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习惯于从自己的特定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与行为,而且习惯于自我中心式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出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比如,晨曦的奶奶突然病逝了,晨曦最近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当晨曦来到学校后,很多朋友这样“安慰”她:“她是怎么死的?”“你奶奶以前对你好吗?”“天哪,没想到这么快就死了?”……这些孩子的出发点当然是关心,但因为没有站在晨曦的角度思考问题,结果使晨曦心理受到莫大的伤害。如果大家都能从晨曦的角色去思考一下,都能将心比心地换位感受一番,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了。

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告诉女孩:唯有感同身受地去倾听别人的烦恼、痛苦、快乐、幸福……才能使别人愿意与你交流、沟通,并真切地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当然这种“感同身受”一定要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利己成分。如果关爱别人,目的是希望从别人那里捞取更多的好处,那么这种关爱是丝毫没有意义的。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怀,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建立在换位思考基础上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能够很好地促进彼此间的团结与合作。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给予关怀与了解。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友。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少出资而多分利,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鲍叔牙听取管仲谋策,遭到失败,鲍叔牙认为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管仲三次打仗三次逃走,鲍叔牙说他不是胆怯而是因为家有老母无人照顾;最后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兵败被杀,别的臣子都自杀殉主了,管仲却宁可躲进囚笼受辱,鲍叔牙说他不是无耻贪生而是忍辱负重以成就宏图大志。像鲍叔牙这般将心比心、善用换位思考,实属难得。无怪乎管仲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只有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痛苦和快乐,才能与人为善。如果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

父母要让女孩明白:与人相处时,充分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学会替别人考虑,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女孩与朋友之间因为某些事情发生分歧时,不妨帮她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看看分歧点在哪里,为什么两个人的想法会不同,接着建议孩子这样思考:“我要是处在他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感觉?会有什么反应?”最重要的是让女孩学会体谅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为了让别人听清楚你的声音,不妨提高说话的声调,为了不让对方伤到,递给他剪刀的时候可以把把手那一边冲着他,当对方总是脾气暴躁、对人苛刻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他最近工作压力太大……

正像俗语所说的那样,“穿别人的鞋,才知道痛在哪里”,鼓励女孩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关爱对方,了解他人的真实处境,切身地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女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孩子。

有时候,女孩也很想去帮助小伙伴,也很想进行换位思考。但由于阅历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她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可以教给她们一种对话技巧:想帮助朋友,首先要把自己当作他,安静而专心地倾听他的倾诉,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用一些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比如“嗯,是这样……哦……”。在朋友宣泄悲伤的时候,还要说出他们的感受,比如“他让你难过了!”“这的确使你很灰心!”……在对话的最后,用幻想的方法帮他达到心里的愿望,可以说“真希望当时我在场……”

当然父母不需要直接反复告诉女孩这种对话技巧,只需要在平时的家教中用上这种技巧,使孩子从中受益。如此,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自然会模仿这种有效的方法。建议一:父母可以适度削减孩子的优先权“妈妈,我可以去树林中采草莓吗?”一个夏天的早晨,艾米丽问妈妈。“可以,不过你必须带着罗弗一起去。”妈妈说。罗弗是她们家的狗,它已经跟随艾米丽三年了。艾米丽高兴极了,妈妈做的早饭她只吃了两口就出发了。她不用担心自己会饿,因为妈妈把她的午饭装在一个铁盒子里给她带上了。到了树林里,艾米丽采草莓,罗弗不安宁地到处乱跑,一会儿追松鼠,一会儿追兔子,玩得可高兴了。但它总是与自己的小主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她发生什么意外。中午的时候,艾米丽饿了,因为她早饭吃得太少,所以把铁盒子里的饭全部吃完了。等到罗弗回来的时候,盒子已经空了。艾米丽一点饭也没有给罗弗留下。吃完饭后,艾米丽又开始采草莓,很快她就把自己的筐子装满了,于是她决定要回家了。就在她要走出树林的时候,一条大蛇停在了她的前面,吓得她惊叫起来。这时,勇敢的罗弗跳到蛇身上,一口就把蛇的脖子咬断了。它回到主人身边,用头蹭着主人的手,似乎在询问艾米丽有没有受伤。艾米丽搂着罗弗的脖子,哭着说:“亲爱的罗弗,我以前太自私了,对不起。”罗弗才不会那么小心眼呢!它在草地上跳来跳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件事给了艾米丽很大的教训,从此她变得不再自私。当别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她总是热心地帮助别人,还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今每家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百般呵护,孩子生来养尊处优,对任何东西都有优先选择权和拥有权,当孩子尚未形成独立思想的时候,他会认为所有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这就为孩子将来表现出来的“小家子气”埋下了伏笔。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接触的人和事多了,他便很难把自己的双手张开,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凡事只考虑自己,自私自利,无视他人的状况和感受。一群幼教专家要进行幼儿心理测试,于是来到了一所幼儿园。他们首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弟弟发烧了,他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他外套穿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老师着急了,她点名问一个孩子,孩子回答说:“病了会传染的,他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另外一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说:“给我弄脏了怎么办?”第四个孩子说:“怕弄丢了。”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弟弟。孩子们的回答听着让人心寒,另外一位不甘心的幼儿老师,叫来自己4岁的女儿问道:“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得直哭,你正在吃早点,你该怎么做呢?”见女儿不回答,她又引导:“你给他吃吗?”“不给!”女儿回答得十分干脆。她又接着说:“可是,那个小朋友都饿哭了呀!”女儿竟答:“他活该!”

想想看,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这样自私,不懂得互相关照和与人分享,不懂得发现并感恩他人对自己的帮助,那这个世界将是怎样的寂寞荒凉呢?

很多家长总是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慌张埋怨,殊不知很多问题都源于家长自身。比如当孩子小的时候,看中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想一起玩却遭到拒绝,进而孩子也拒绝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有的父母见状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甚至有的时候,家长见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伙伴,或将自己的零食分给同伴后,张口就是训斥,说孩子“缺心眼”、“傻厚道”,这些反应和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小气的秉性。

再有,很多孩子的“小家子气”是源于家长的无谓牺牲的,经常有的家长把好吃的菜先给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等等,以此来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让孩子摆脱小气的毛病,家长务必以身作则,适度削减孩子的优先权,为人处世的时候要无私豁达,以自身的行为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要过分溺爱你的孩子,要让他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教育他要懂得尊敬长辈。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另外,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其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如鼓励和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或者捐给有需要的社会人群。在节日的时候,提醒孩子给亲戚、伙伴送上一份小礼物,当孩子完成分享的行为时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许,孩子就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另外,要教育你的孩子心存感恩。让孩子明白,一个自私的人,看到的只是个人的一点好处,通常不愿意主动付出,做事都喜欢讲条件,久而久之,做什么事都想不劳而获,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一无所获。只有在生活中乐于与人分享、没有私心的人才有可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做出一定的成绩。建议二:女孩有多慷慨,要看父母

慷慨是一种可以培养的品质与能力,当一个女孩有足够的能力以及一颗宽大的心胸时,慷慨自然而然地就存在于她的品格之中。作为女孩,父母尤其要从小培养她慷慨做人的道理。因为慷慨不仅能够给受到帮助的人带来快乐,而且施与者也会同样感受到欣慰和愉快。有一个孩子坐在路边的一堆金子上面,他伸出双手,好像在向路人乞求着什么。这个时候刚好一位神仙路过,问孩子:“小孩儿,你有这么多的金子还需要什么呢?”。孩子说:“我虽然有金子,可是我不快乐,我想要亲情、友情和爱情。”于是,神仙送给了孩子这几样感情。一个月后,神仙又从这里经过,依旧看到孩子摊开双手乞求着。他问:“孩子啊,我已经把那么多你想要的东西给你了,你还没有满足吗?”孩子答:“我一点满足感都没有,我还想要成功和荣誉。”神仙听后又把这两样东西给了他。又过了一个月,神仙经过这里,孩子照样伸着双手。孩子对神仙说:“哎,虽然我拥有很多东西,可是我就是没有满足感。”神仙听后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那么你应该学着付出啊!”果然,当神仙在一个月后再次经过这里时,他看到小孩儿正在把自己的金子送给穷苦的人们,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他对神仙说:“原来满足感藏在付出的怀抱里啊。当我一味地乞求时,虽然得到了很多,却没有感到满足。可是当我付出的时候,我为我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骄傲。”

想要做一个吝啬与小气的人,那很容易,在别人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你只需要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就可以了。可是要想做一个慷慨的女孩,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因为慷慨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培养,在于平日的修养与学识,更在于家庭的培育。一个慷慨的女孩,她会受到来自各方的欢迎,无论是同学还是亲人。

生活中只要保持一颗慷慨之心,那么无论你付出了多少,都会受到他人的赞扬。

不是所有人都是慷慨的,因为慷慨是一种能力。假如一个女孩连自己的生活都料理不好,那么她又如何有剩余的精力来帮助别人呢?因此,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女孩的能力,因为只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够在女孩的心中孕育出慷慨的精神。

假如父母在平时对亲朋好友或是邻居都表现出大方、热情及慷慨,那么时间久了,女孩也顺其自然地有了慷慨的精神。

细节3 任性——富养女孩最容易导致的一个结果

任性似乎是女孩子的天性,若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小嘴一噘,就哭个不停,生气的父母实在受不了,竟也学着和孩子一起任性起来,拉她、扯她、骂她、打她,却不会心平气和地和她谈上一谈,很多时候女孩的任性是善意的,如果父母也学着任性,那就不应该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女孩任性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随着生理发育,女孩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是却不能像成人那样对这些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女孩只会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她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而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女孩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女孩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正是女孩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方式。5岁的苏苏看到邻居小朋友的一辆遥控小汽车很好玩,回到家后,便向妈妈提出了要求:“妈妈,我要小汽车。”“好,”苏苏妈满口答应下来,“明天去买,今天商店关门了。”“不,我要小汽车,我现在就要。”苏苏坐到地上,哭叫起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苏苏妈急了,一把拉起苏苏,“都答应你了,你还想怎样。”然而,苏苏却一直没有安静下来,她反反复复地重复着那句话:“我要小汽车,我要小汽车……”

这件事情从表面看来是苏苏太任性,在无理取闹。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她看到那个小汽车上有个小灯在一闪一闪的,她很想知道那个小灯为什么会闪亮,这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和满足时,苏苏只能以哭闹来表示抗议。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女孩,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她的心理需求。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切不可简单地以女孩任性来对待。家长要了解女孩的心理需求,并认同这种需求,给以足够的重视。例如上文中的苏苏妈妈,就完全可以和孩子聊聊那辆小汽车,聊聊车上的小红灯,并对明天和孩子一同买、玩小汽车进行想象。相信解决女孩的任性并非难事。

女孩产生任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三四岁的孩子,由于活动能力比三岁前大有进步,于是在活动中追求自主,力图表达自己的意志,因此,常常不肯按照家长的意图去办事。

其次,如今的父母大多过于宠爱女孩。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甚至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答应,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直到家长让步为止,渐渐地,女孩发现,只要自己坚持,家长就会让步,自己的要求就会得到满足,于是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性是女孩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