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塑造与提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05:26:46

点击下载

作者:于慎之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塑造与提升

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塑造与提升试读:

第一章 拒腐防变: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新形势下要继续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是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

第一节 拒腐防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抓紧抓好”。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人民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所包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腐倡廉,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这是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在部署今年反腐倡廉工作时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能否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能否形成一套科学、严密、规范的反腐防腐机制,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提高反腐倡廉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从逻辑上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包含着提高反腐倡廉能力的内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外乎两大问题,一个是要做到自身强、过得硬,另一个就是要做到水平高、有本领,缺一不可。做到自身强、过得硬,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腐蚀,党必须用强大的反腐倡廉能力来支撑;做到水平高、有本领,胜任领导职能、发挥领导作用,本身就包括反腐倡廉的水平和本领。可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提高党的反腐倡廉能力。

第二,反腐倡廉能力和执政能力都是执政意识的进一步自觉。作为一个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任务的执政党,必须牢固树立执政意识,无论制定什么政策、做出什么决策,都要充分考虑执政党的特点,从执政党的角度、用执政党的思维去想事情、看问题。现在提出反腐倡廉能力,就是站在执政党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全面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之后,又把反腐倡廉能力提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执政意识上的进一步自觉。

第三,反腐倡廉能力是对党的拒腐防变能力的进一步升华,与执政能力是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反腐倡廉能力与拒腐防变能力既有本质上的一致,又有新的丰富内涵。从范围上看,拒腐防变能力既包含抵御腐败侵蚀的意思,也包含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意思,而反腐倡廉能力就是指党预防和惩治腐败的能力,更切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概念界定;从工作重点上看,拒腐防变能力要求防患未然,而反腐倡廉能力重在惩防并举;从目标主体上看,拒腐防变能力侧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提高反腐倡廉能力则更多着眼于党的领导,着眼于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所以,反腐倡廉能力是对拒腐防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包含在党的执政能力之中。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20世纪90年代末苏东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惨痛教训,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在夺取政权的漫长岁月里,曾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在执政的年代也曾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但是,在后来各国共产党都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权力腐败、破坏党内民主等不良现象开始出现。逐渐脱离人民群众、权力腐败蔓延,从一个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党蜕变为代表官僚阶层的党。人民对党从失望到冷漠,最后彻底放弃了这个由党内腐败分子严重败坏的党。

以苏共进入赫鲁晓夫时期为标志,苏东各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特权与腐败问题也开始发展和蔓延起来,尤其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呈现出明显发展的势头。一是在最高领导阶层,特权与腐败问题非常严重。苏东各党最高领导人中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等恶劣风气逐渐严重。列宁斯大林时期确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光辉而神圣的领袖形象受到极大损害。赫鲁晓夫上台不久,就集苏联党政大权于一身,独断专行,大搞个人崇拜;勃列日涅夫不仅喜爱阿谀奉承,贪图荣誉,而且贪欲钱财,经常收受国内外贵重礼品。“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其恶劣嗜好严重影响和污染了一些加盟共和国等基层领导,使得党内裙带关系之风盛行,沽名钓誉、欺上瞒下、贪污贿赂、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时期,全国性大案要案不断发生。1980年的“黑鱼子酱走私案”涉及300多名干部;其女婿丘尔巴诺夫贪污受贿65万卢布,构成震惊全国的“驸马案”。

波兰党的总书记盖莱克和总理雅罗谢维奇在波兰大量引进外资、实行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带头仗权敛财,为自己及子女修建豪华别墅。盖莱克动用了200 万美元公款建造私人别墅,其夫人在巴黎买珠宝一次花公款达4万美元。一些中央、地方和部门领导也“争相效尤”,不少党员贪污受贿,重大贪污案曾发生一百多起。1980年7 月,波兰最高检察院统计全国被指控犯有贪污罪并确认的人中有10名中央书记、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182名省部级干部;1981年调查表明,波兰全国有800个百万美元的富翁,大部分是党的干部,被西方称为“红色资本家”、“红色贵族”。

1988年,南斯拉夫原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领导人米兰科·雷诺维查无偿占有亚得里亚海内乌姆疗养地的土地,用公款购置自己的别墅,曾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众示威,一度激成反对南斯拉夫政府的社会动乱。

罗马尼亚党的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大搞个人崇拜、一言堂,实行家长制统治,违背不许把近亲纳入同一领导机构的规定,把包括夫人、兄弟在内的20多位家庭成员安排在重要领导岗位上,并企图把自己的傻儿子送进政治局。中国前驻罗马尼亚大使陈德来说:“罗马尼亚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严重错误有关。他思想僵化,滥用职权,独断专行,发号施令,脱离群众,严重地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活动的基本原则,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在罗马尼亚人民中的声誉。”

苏共瓦解和东欧剧变的历程,特别是俄罗斯私有化的现实生动地说明,由于苏共脱离群众、腐化堕落、蜕化变质、为了其私利而集体背叛,因而失去了执政能力,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因此,真正搞垮苏共的并不是苏共外部的反共势力,而是苏共内部的腐败势力。

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中央一直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定要把反腐败斗争当作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抓出成效,取信于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全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我们党执政50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不能放松。

当前,我们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的情况是好的。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部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的地方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就会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

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各级党组织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不断提高我们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二节 拒腐防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涵

党的先进性,是指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

能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是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执政党得到最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石。我们党几十年来奋斗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失去政权、甚至走向衰亡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如果丧失了先进性,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就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就必然会衰亡。

能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曾经出现过l00多个政党,但那些林立的党派绝大多数转瞬即逝。中国共产党这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在革命斗争中却迅猛发展,最终扭转乾坤,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把一个黑暗的中国变成了光明的中国。今天,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将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其他任何党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先进性。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潮流,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崇高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能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决定着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从总体来看,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也应看到,党员队伍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些还相当突出。比如,有的党员信念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疑虑;有的党员宗旨不明确,考虑个人利益多,履行党员义务少,个别人甚至争名逐利,挖空心思捞“好处”;有的党员党性意识弱化,纪律观念淡薄,不讲党性讲“交情”,不讲原则讲“关系”,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党员身上,但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我们党失去民心,丧失执政资格,甚至会亡党亡国。

因此说,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动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当然,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理论创新来看,党的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一道高度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就是站在这样一个认识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从发展来看,经过29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拥有了比较雄厚的发展基础,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从改革开放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各个方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新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的经验更加丰富、决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从对外关系来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对外关系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提供广阔的舞台,也提出许多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我们党坚持不懈地加强先进性建设,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为党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先进性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观念不牢固;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的案件仍时有发生。

始终保持“先进性”,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无疑就是要拒腐防变,从体制、制度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坚决防范直接严重侵蚀其“先进的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的“腐败”。拒腐防变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节 拒腐防变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公信度的重要保障

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关系到执政党的社会基础、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是否稳固。如果这方面出了问题,将最大限度地影响执政党的执政地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当年,有个美国记者曾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邓小平则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制定一切政策的根本前提。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一再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胡锦涛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为人民服务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所肩负使命的认识不断深化,境界不断提高,唯有切实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奋斗目标丝毫未变。“十七大”报告中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做了深刻阐述。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段论述是为全党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做出的重要指示,是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时刻遵循并以此作为约束行为的重要标准。

一是要坚持以民为本,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员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官当以民为先,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是以民为先,还是以官为先,不是简单的先后位置问题,而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先于一切、大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位置,强化爱民之心,细化为民之策,硬化富民之举,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真正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思想上尊重群众而不能忽视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而不能疏远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而不能损害群众。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扎扎实实解决好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是要坚持为民办实事,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这是转变党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举措。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关键是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地大量增加,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例如近年来,农民增收难、看病难,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脉搏,关心群众疾苦,排解群众困难,广交群众知音,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多做顺民心、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真事实事和好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论大小,都要热情接待,及时处理,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暂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每一个群众的心坎上,努力以“人民干部爱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干部人民爱”的良好效果。

三是要切实反腐倡廉,严惩腐败赢得民心。自古以来,腐败犹如一个顽固不化的毒瘤,束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事实上,腐败首先是对人民利益的侵害这一根本点上。腐败让人民成为其牺牲品,让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使人民的利益遭受到严重地侵害。“人民群众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从经济发展中得不到实惠。”腐败正是将人民群众应该得到的普遍实惠以非法手段转移到少数人手中。正所谓“不患寡、患不公”,当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这种不公且无力改变时,便会产生对立情绪,长此以往,便会诱发干群关系紧张,官民对立。因此,腐败是影响和破坏干群关系和谐的头号死敌,它的泛滥严重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激起群众怨恨,加深社会矛盾,长此以往,最终将会导致民心背离,社会瓦解。

因此,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也才有资格执政,有能力执好政。

第四节 拒腐防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其中腐败现象是和谐社会的大敌之一,它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违背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削弱全社会的凝聚力。

可见,开展拒腐防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拒腐防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人民群众看待社会是否和谐,一是看党和政府是否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二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我们党执政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有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极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经受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考验,大搞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公款赌博、玩弄女人、养情妇等不法行为,成了人民的千古罪人,这些腐败现象在社会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些地方和部门因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拒腐防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反腐倡廉建设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通过深化改革、发展民主、强化监督,用制度和法律规定权力的运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从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看,党风政风影响带动社会风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因此,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拒腐防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人民群众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执政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反之,社会就缺乏活力,矛盾丛生,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高度一致,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专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工作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拒腐防变就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营造一个协调、均衡、有序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全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又是社会和谐的目标。应当承认,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如教育不平等、医疗不平等,失业保障、医疗保滩、退休保障、财富分配的不平等,还有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等,社会不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和谐相处。

拒腐防变就是为了缓和人民内部矛盾,创造一个廉洁、文明、民主的政治空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搞好党风廉政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一个社会如果不廉洁,私欲膨胀,官员腐化堕落,那么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必然要牟取其合法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必然会对他人利益构成危害,也就是说凡是谋求合法收入以外其他收入,必然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造成社会关系紧张,危害社会和谐。

总之,拒腐防变工作是消除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度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加大拒腐防变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树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拒腐防变观念,全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第五节 拒腐防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要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这样,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具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也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落实,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确定的发展目标任务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去实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掌握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决策权,具体组织和指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思路、工作安排、工作进展、工作成效具有重要影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造就一支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有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坚持正确政绩观,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够深入。有的对科学发展观学习不够扎实、领会不够全面,存在一些片面理解和模糊认识;有的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有的在关心群众疾苦、解决民生问题方面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存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等问题。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行使手中权利,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心实意地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作风漂浮、急功近利的问题;大力倡导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作风,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执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规范和控制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坚决纠正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挥霍等不良风气;在诱惑面前,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严于自律,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做到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二章 增强鉴别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

领导干部始终做到在政治上清醒坚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才能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风浪考验。

第一节 “政治上靠得住”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

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观点,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丧失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就是拒腐防变精神支柱的崩演,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蜕变、经济上的贪婪和生活上的堕落。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牢牢把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按照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

毛泽东同志一生喜爱读历史,并且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他在读《史记·高祖本纪》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条批语:“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我们知道,项羽是一位非常骁勇善战的将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实际上是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然而,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项羽虽然在军事上不断取胜,但是却在垓下一战失利,年仅32岁便泪洒乌江,自刎而死。算起来,项羽在秦汉之际的政治舞台上只活跃了8个年头。而刘邦却在秦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夺得天下,开创了汉朝400年的基业。

毛泽东指出了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不是政治家,缺乏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远见卓识。在兵败之际,他缺乏斗争到底的韧劲和决心,而是一死了之,很看重面子,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刘邦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政治家。1957年6月,毛泽东在同吴冷西等人的谈话中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可见,项羽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侏儒,他最终败在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刘邦之手,不是偶然的。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项羽是一位优秀的“业务干部”,最擅长的工作是带兵打仗,然而历史却把他放在了一个他根本无法胜任的位置上——政治领袖,而他的对手则是业务能力——带兵打仗——不算很好,但是却具有良好政治家素质的刘邦。在战争中,韩信为刘邦带兵打仗,萧何替刘邦管理后勤,张良帮刘邦制定决策,刘邦作为大家的“领导干部”,把大家团结在自己周围,发挥出每一个人的特长,就开创了汉朝四百年的天下。

政治素质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尽相同,但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人,则是每一个时代的共性。政治素质是在一个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最根本的素质。在革命战争年代,政治素质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忠诚于党的事业,甚至准备为党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和平建设时期,随着环境的改变,党成为执政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同样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清醒、坚定,不负人民的重望。

叶剑英同志早年是粤军的后起之秀,1924年被委任为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在工作中,他通过和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人接触,对共产主义运动加深了了解,在思想上有了重大转变,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但是,在党组织会议上进行研究时,有的同志提出,叶剑英是国民党高级军官,政治上是否靠得住,要经过长期考验才行。叶剑英的入党申请,在讨论中没有通过。叶剑英对党组织的意见表示理解,此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站稳革命立场,一如既往地支持共产党的事业。1927年,蒋介石在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叶剑英向全国发表了严正的“反蒋通电”,痛斥蒋介石的罪行,公开表示与蒋介石彻底决裂。然后,他来到了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叶剑英在党的危急时刻,仍然多次向他们表示了跟随共产党革命的愿望,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叶剑英终于加入共产党。入党后,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保护了参加南昌起义的叶挺、贺龙的部队。12月,他和张太雷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政治上靠得住”是对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这里所说的“政治”,既包括在思想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也包括在行动上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包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时,能够具有见微知著的政治鉴别力,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潮、理论陆续传入,各种各样的诱惑也会不断向领导干部袭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

从近年来的一些腐败案件中看,缺乏政治素质,在政治立场、政治信念上迷失方向,终于走向腐化堕落,几乎是贪官们的共同路径。

第二节 在政治上要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

领导干部不论是在在重大问题上,还是日常工作中处理政务,都要做到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这是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提出的要求。领导干部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认识这个问题,自觉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水平,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能把握机遇,加快发展自己,同时又能处变不惊,沉着应付各种挑战。面对国内改革与发展的艰巨任务和错综复杂的情况,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驾驭全局,因势利导,稳步前进。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封建残余思想沉渣泛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无孔不入,每个领导干部都毫无例外要经受政治上的严峻考验,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能站稳脚跟,识别真伪和美丑,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和气节。

1996年,原河北省常务副省长丛福奎认识了一个江湖骗子殷凤珍,双方很快一拍即合。1997年,丛福奎觉得自己政坛失意,心灰意冷。当年11月,在殷凤珍的“忽悠”下,丛福奎竟然忘记了自己共产党员和党的高级干部的身份,在五台山皈依佛门,法号“妙全”。从1998年起,丛福奎在殷凤珍的鼓动下,先后到全国各地求神拜佛,甚至两个春节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寺庙中度过。丛福奎在石家庄和北京的住宅内,不仅都设有佛堂,供奉着佛像,还设有供道台、供神台。在其卧室被褥下面,铺着一块红布,上面衬有黄绫,四周缀有铜钱。黄绫下面压着五道佛令,枕头底下还有五道道符。更有甚者,丛福奎还动不动他就打出“老佛爷”的招牌,以做佛事、做善事为幌子敛取钱财。对此,行贿者们不是没有怀疑,但碍于副省长的权威,也只能忍气吞声。在短短几年内,丛福奎通过不断索贿,疯狂敛取钱财1700余万元。在双规期间,丛福奎竟然经常打坐,双手作‘弥陀印’状,口中似乎念念有词,一遍遍地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如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就此案发出的通报中指出的,丛福奎之所以堕落到如此地步,其根本原因是他权欲熏心,思想嬗变,由精神空虚演变为政治上蜕化变质,进而发展到利令智昏的程度——思想上颓废,政治上堕落,经济上贪婪,成为历史的罪人。

领导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在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首先要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牢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才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卓有成效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原则问题。我们讲的政治立场就是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始终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坚持执政为民、用权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辨别和衡量是非的根本出发点和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树立鲜明的政治观点。我们共产党人鲜明正确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观察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内外各种矛盾的伟大认识工具。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这些正确观点,就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理想和信念;就能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诱惑影响;也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事物面前,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克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客观地、全面地和本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是党员政治行为的规范,也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都离不开严格的政治纪律。共产党员要严格执行党章,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维护党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就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眼光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洞察和鉴别各种社会现象,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领导干部必须密切关注并科学分析社会思想动态,善于见微知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客观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带领群众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工作做好。

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领导干部应当通过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理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这三个基本途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干事、创业、为政的价值取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提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它标志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实践中展开新的篇章。

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对事业、工作和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事业、为谁工作、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的认识和态度。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为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工作、事业、从政的思想基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针对领导干部队伍现状,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飘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享乐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只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一些领导干部个人主义严重,干了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这都是领导干部没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的具体表现。

事业观是工作观和政绩观的先导,引领着工作的方向和政绩的导向。事业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事业,为谁干事”。一个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决定着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到廉洁从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模范团长”李国安在部队40年,先后当过骑兵、医生,挖过煤,种过地,搞过营建,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他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织需要,干好本职工作。他曾当过10年排职,10年连职,10年营职,从无任何怨言。1990年1月,李国安任给水工程团团长。他刻苦学习专业理论,钻研水文地理知识,成为打井找水的行家。在工作中,他吃苦在前,率先垂范,为解决边疆军民吃水难问题,带病坚持工作,冒着生命危险,用4个月时间,行程24800多公里,考察了4000多公里的边防水文地质情况,制定了钻井计划。他带领全团官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转战大漠戈壁,历尽千辛万苦,竭尽全力为边疆军民开发水源,创造了许多奇迹,先后在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地和边防线上打井110眼,实现产值2000万元,在被视为无水的沙漠戈壁找到了水,在矿化度很高的贫水区找到适用于人畜饮用的甜水,为保障边疆军民用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边疆各族人民群众誉为“草原水神”。李国安说:“我时常想,和平时期讲奉献,不是让你把性命豁出来,只是让你不要用权力去谋私利,让你多为别人去着想。我作为部队的基层主官,掌握着上亿元的资产,平均每年经手的经费也有几百万。多年来,我从未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及身边人办过一件违反原则的事。”李国安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事业观:“上不愧党 下不愧兵 更不愧千千万万老百姓”。

工作观是事业观和政绩观的基础,离开了正确的工作观,事业、政绩就流于空谈。工作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工作,如何工作”。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是要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为民的工作态度、亲民的工作作风、靠民的工作方法,在为群众谋利益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在工作中,要勤勉干事,把勤奋的精神、实干的劲头、开拓的勇气、自省的作风、有为的追求贯穿和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让群众满意。要具有高度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把谋事干事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多为国家创业、多为人民干事、多为社会贡献。要让勤勉干事成为主流,把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念当作一种追求,确立一种敢干事的用人导向,形成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和用人机制。

政绩观是事业观和工作观的保障,决定着事业和工作的兴衰成败。政绩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政绩,政绩何用”。 政绩是领导干部为政的成绩、干事的业绩,政绩的取得必须通过实干。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内容必须实在,华而不实就不是政绩,而是让人民不满意的“政疾”。领导干部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在工作中,有人以为经济搞上去了就是最大的政绩,觉得生态、资源、环境等都无足轻重;有人觉得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才能增光添彩,于是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还有的人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对政绩的“包装”上,想方设法“吹”政绩。事实证明,这些所谓政绩,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更有甚者,会劳民伤财乃至贻害子孙!因此,树立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领导干部科学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处于理念向现实转换的中间环节,必须紧紧抓住这个环节,才能切实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机制、举措,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自觉行动。

第四节 增强明辨荣耻、是非、善恶的意识

我国在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由于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难免带来很多庞杂的信息、多元的价值,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中出现了困惑和迷惘。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是非颠倒、荣辱不分、善恶混淆、美丑倒错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广大干部应增强知荣明耻的意识,自觉、主动、积极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设计人生、锤炼品质、考评政绩,塑造扬荣抑耻的公仆形象,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概括为“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行为准则,鲜明而具体地界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弘扬的真善美,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摒弃的假恶丑。它立足于现实国情,着眼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明确了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我们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从一个穷苦的彝家子弟,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高材生,1964年入党,在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上,也确实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然而,随着地位的提升,李嘉廷变了,他的一位老同学回忆说:“他刚从哈尔滨调到云南来任副省长时,经常和一些老朋友、老同学联系、交往,问寒问暖,大家都觉得十分亲切,十分友好。但是从他当上省长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了,老同学们想见见他也不可能了,因为他的电话号码总在变,他也没有再找过我们。”原来,李嘉廷开始出现在昆明市最豪华的包间里,和社会上各色“有脸面的人物”来往。李嘉廷被查处后,办案人员翻遍了他的书房、卧室、书桌、书柜,也没找到一本一个党员干部应读的书,倒是在他的床上照到两本香港出版的禁书。李嘉廷把它们放在枕头下边,经常拿来翻阅,可见,此时的李嘉廷每天都在想什么。李嘉廷作为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政治上迷失方向到了这样的程度,走向腐化堕落的不归路,是必然的。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明辨是非善恶,首先要端正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服务人民为人生理想,以奉献社会为人生价值,以先忧后乐为人生境界。为政之要,在于为民;为民之本,在于做事。古代封建官吏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怀,共产党的干部更应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境界,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求发展上来。立志做大事,要谋发展大局,思发展良策,求发展实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政绩是干部领导水平、领导能力和领导效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干部的价值尺度和选任依据,任何一个干部都应当讲究政绩、追求政绩、创造政绩。但追求政绩不能只求“显山露水”,创造政绩不能只图“表面风光”。正确的政绩观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是能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精神的政绩观,是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绩观,是显绩和潜绩相统一的政绩观。讲究政绩、追求政绩,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更要让群众有满足感、安全感、幸福感。不顾群众感受、不重实质内容、不给群众实惠的政绩,是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背离的政绩。

明辨是非善恶,也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以铸造纯洁品性为本、以培养高尚道德为魂、以修炼端正品行为体,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干部修炼品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慎权,权力不可滥用;要慎钱,不义之财不取;要慎独,台上台下、人前人后、有无监督一个样;要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慎交,远小人、近君子、结益友。只有拥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明辨是非善恶,还需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威信之源、力量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作风就是旗帜,作风就是战斗力,作风就是领导干部的生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执政党的作风,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应当肯定,我们的多数领导干部都是辨是非、明善恶、知美丑的,因而也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尊重的。但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诚信观念、艰苦奋斗观念乃至法纪观念淡薄,身居要职却不思报效祖国,身为公仆却心无群众,曲道媚时、诡行邀名,热衷于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权钱交易,有的甚至堕落为人民的罪人。

领导干部要明辨是非善恶,做好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领导干部如果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就会赢得下级和群众的拥戴。领导干部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位置,掌握着这样那样的权力,其一举一动,令人关注;领导干部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其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领导干部能否明荣知耻,不仅事关社会风气,更与民族和国家的大业息息相关。

事实证明,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的领导干部,才能健康成长,奋发有为;反之,就会彷徨不前,甚至摔跟头。广大干部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知耻明荣、扬荣抑耻,求真务实、乐于奉献,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成就伟大的事业。

第五节 提高正确把握客观世界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科学判断形势,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形势”。所谓形势就是现在面临的客观情况和发展态势,包括世情、国情和党情。科学判断形势就是对客观世界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就是正确把握客观世界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能力。这对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极大。只有首先分析形势,才能把握形势。在掌握形势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政策和行动步骤,利用有利形势,化解不利因素,始终掌握前进的主动权,使之为领导工作的目标服务。

宋代著名学者苏洵说:“不先审天下大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不懂得判断形势就不能顺应潮流,不可能有效地趋利避害,抓住发展自己的机遇;不懂得判断形势就不可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因而也就不可能正确地估计自己,找准发展自己的优势;不懂得判断形势就不能准确预知未来,因而也就很难有科学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和超越。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对于领导者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国际间既相互合作又充满竞争、天下并不太平的情况下,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对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来说,科学判断形势不是新的要求。但是,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建设和改革的任务,面对党员干部队伍的巨大变化,特别强调和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针对性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只有科学地判断形势,敏锐地把握国际国内和本地区本部门形势发展的趋势,才能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需要领导者全面增强自身修养。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一是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善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应对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国际国内形势,冷静分析形势,透过复杂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看到其本质,从偶然去揭示必然,从变中把握不变,从全局把握局部,作出科学的判断。二是要有科学的程序,在充分掌握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精心谋划,进行方案论证,然后才能下判断。无谋不断,先谋后断,多谋才能善断。三是要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如信息学、运筹学、咨询学、决断学等许多现代理论与方法。

其次,必须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思维是执政能力的基础。理论思维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及一般规律的把握,是我们把握客观形势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基本理论。我们党从建党之初起,就很强调提高全党的理论素质。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才能在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形势,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其本质,从偶然去揭示必然,从暂时去把握永恒,从相对去把握绝对。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义务,同时更是提高自己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搞好本地本单位工作的根本要求。

第三,必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一种立足全局的思维,它要求从宏观的视角,高瞻远瞩,对事物发展的全局做出正确的估价和判断。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重大问题,确立科学的政策和策略。既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问题;又要有世界的宽广眼光,透过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来思考本地本部门的重大问题,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和统筹发展大局,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四,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当今的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下,能否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关系到党的执政目标的实现与否。只有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才能根据国情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至超前或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遵照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党和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每当我们处在新的重要时刻、面临新的历史使命时, 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形势, 对于我们从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坐标上, 准确认识我们国家的发展方位, 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对于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 都是十分重要的。当今时代,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呈现复杂化的趋势,突发事件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增多,人民内部矛盾也出现许多新特点。因此,各级领导只有提高判断形势,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各种挑战和压力面前,认清路,把好舵。

第三章 提升精神境界,筑牢思想上的堤坝

思想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子。领导干部行为失范,生活腐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素质不佳,道德操守下滑。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强化自身内在的道德力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根本途径。

第一节 常修为政之德

胡锦涛同志曾经告诫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

做官要有官德,而且要常修为政之德,这是胡锦涛同志鲜明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问题。

常修为政之德,就是要在市场经济的复杂形势下,自觉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修身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思想道德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这样一句名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就是说,当官从政以德为重,如同北极星泰安居中,为众星所拱卫所拥护。官德导向民风,官品决定民心。在净化社会风气、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中,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在全社会做出表率,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越发显得特别重要。“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官一地,执政一方,常修为政之德,必然能够造福于民;常做违德之举,必然招致危亡之祸。古往今来,有所作为的为政者无不重视道德修养,品质历练。不修官德,品行不端,难以服众。强调为政之德,是说地位变了,职务变了,共产党人的本色不能变。强调为政之德,是说不论权力多么大,都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为政之德,是说领导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为政之德,贵在“常修”。刘少奇同志曾提出,要像古人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并说“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彭德怀同志为了保持道德高洁,坚守着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总要挤出一定时间,“闭门谢客,闭门思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革命先辈相比,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则视道德修养为“软约束”,可有可无,甚至放弃道德修养,放纵各种欲望,这是很危险的。实践证明,抵御诱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修养是第一道防线。一些原本合格的党员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往往是从思想道德这道防线失守开始的。

与我们党的先辈革命家相比,目前一些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差距很大,而且正在逐渐淡忘为政之德的修养,扭曲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俘虏。具体表现为:

不辨是非,不讲原则。一些领导干部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在大是大非面前奉行“多栽花、少栽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见什么领导说什么话,卑躬屈膝,张口“好好好”、闭口“行行行”,一扭脸就变调,言行不一;面对存在的问题不敢直言、不敢揭露、不敢较真,反而讥讽坚持制度、坚守原则的同志为“钻牛角尖”、愚钝,总想一团和气、息事宁人。

不懂感恩,不讲回报。领导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党组织和社会的关心、培养和支持。然而,一些人认为被提拔是理所应当的,荣誉和地位是应该得到的,因而在为民做事的时候总是“心怀鬼胎”,想的总是自己能够从中得到多少好处,捞得到多少油水;一些领导干部受不得半点委屈,有少许不如意,便满腹牢骚,搁置工作、懒于政事;还有一些人贪污受贿、买官卖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不分荣辱,不知羞耻。陈毅同志有诗云:“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羞耻心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是做人的“脊梁骨”。遗憾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将羞耻之心抛到九霄云外,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挡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品行不端、官德沦丧,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得意洋洋。

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也损害了党的形象。

德,为政之基。我们党提出建设文明富裕的小康社会,必须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党、以德治官,防止和克服我们党执政久了,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的“道德麻痹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为政观。当前,大力提倡常修为政之德,十分有利于领导干部提高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自觉性,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少干那些缺德的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德,做人之本。党员领导干部要想清清白白做官,必须先要堂堂正正做人。虽然好人不见得就是好官,但好官必须先是好人。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但有才无德却会毁掉事业。领导干部要讲道德、讲良心,以德感人,以德树威。要时刻分清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这些基本观念、原则,树立道德观念、塑造理性人格,培养优秀品质。要赋予“仁、义、礼、智、信”新的内涵,去其糟粕,扬其精华,把精华定位在“为民、务实、清廉”上。要讲“仁”和“义”,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常去爱别人、宽容人,以德施政,以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怀,对人、对物、对己,赢得民众。要讲“礼”和“信”,接人待物以礼为先,以理为基,有礼有节,不唯利是图,不以利定取舍。要诚信,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言而有信,信而有行,行而有果,不两面三刀,阳逢阴违。要讲“智”,充分发挥自身感召力,树立群众意识、团队意识,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把群众发展的心思、力量聚集起来,把促进发展的措施落实下去,形成众志成城,凝心聚力谋发展、快发展的局面。郑培民同志堪称刻苦修养道德的楷模。在他的几十本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常常扪心自省,以提高道德修养。“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他把做人放在做官之先,说明他修德的自觉和清醒。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追求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常思党的宗旨,常修为政之德。

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是第一道防线。一些党员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往往是从思想道德这道防线失守开始的。如果一个人不能静下心来,常修为政之德,贪壑难填,对己放纵,思想道德防线的闸门不能坚守,党纪国法的防线也会溃堤。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第二节 常思贪欲之害

万恶贪为源,一贪百病生。“自古居相位者,未闻死于冻饿。而死于财、于酒、于色、于逸乐者无代无之”。贪欲之害,小则害自己,大则害党害国。从成克杰、胡长清到李嘉廷、程维高,莫不在祸国殃民的同时,自己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

常言道:欲壑难填。领导干部一旦有了贪欲之心,就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就会用手中的权力去交换和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一个个高官显贵,为了一己私欲,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腐化堕落,以致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风闻上级可能查处他的消息后,急于将赃款转移到香港。但一看箱子里钱不满,又向某老板索要50万元,填满箱子后,再把多余的钱放到另一个箱子里。可惜,还没来得及填满另一个箱子,地狱之门就向他敞开了。一个“贪”字把他引向了人生的绝路。这正应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话:“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虽然级别高低不同,犯罪手段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是毁于“贪”。他们有的贪权,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贪财,通过人事调整,土地批租,项目转包等手段,大肆牟取非法利益;有的贪图美色,生活腐化,养情人,包”二奶“,在风月场所一掷千金;有的贪名,沽名钓誉,大搞“形象工程”,想方设法往自己身上“粘金贴银”。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但贪官的落马,并未唤起所有人的警醒,有人仍然被荒谬的理论、错误的心态遮住了双眼,以致难泯贪欲之心、不思贪欲之害。“吃点拿点收点,不算什么大问题”,这种自谅心态使有些人忽视了贪欲之害。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贪官落马的惨痛教训,使有些人对十几万、几十万元的大“红包”不得不心存畏惧。但他们对“喝个小酒、收个小礼、受个小贿”等等“小诱惑”,往往毫无畏惧之心,统统照单笑纳。在他们看来,收大礼受大贿风险大,一旦暴露将受到严惩;而收点小礼违纪不犯法,警察管不着,法官判不着,处分够不着。殊不知,“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一个人贪欲之口一开,就不会满足于小打小闹,很难在诱惑面前止步,最终会滑入贪欲的泥潭难以自拔。“别人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样”,这种攀比心态使有些人忘记了贪欲之害。当今社会,有些人越来越难耐“清水衙门”之苦,难守“当官即不许发财”的信条。在他们看来,论资历我不浅,论贡献我不少,论职位我不低,论权力我不小,凭什么别人能捞我不能捞,别人能享受我不能享受?当他们和别人比谁的权大、谁的钱多、谁的生活潇洒时,满脑子想的是怎样攫取,哪里还会想到贪欲之害?在贪婪之路上如此“赛跑”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成克杰、王怀忠、李真之流的可耻下场,想想这些贪官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大牢和地狱之门的,仔细思考贪欲之害,尽快疗救贪婪之心。不然,等在前面的,只能是牢狱之苦甚至是杀身之祸。“你知我知,绝对不会出事”,这种侥幸心态使有些人模糊了贪欲之害。受贿也好,贪污也罢,大多是在阴暗的角落里进行的,有的人总是自作聪明地认为,自己做得绝对巧妙,知情范围小,攻守同盟牢,安全系数大,贪婪之举别人不会知道,上级不会查究。在这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收受贿赂时原本颤抖的手就不那么颤抖了,原本怦怦跳的心也不那么紧张了,收受贿赂也就心安理得了。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建立在贪欲基础上的攻守同盟、“安全防线”,在法纪的铁拳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的人,最终都难逃法纪的严惩。

一个“贪”字,使一些曾经成绩辉煌的干部腐化堕落,令人心痛。常思贪欲之害,就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始终做到心莫贪,手莫伸,清正廉洁,防微杜渐。古时清官包拯说:“贪者民之贼也,廉者民之表也,国之安危全系官僚之贪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会遇到很多诱惑和考验,每一个党员干部一定要将“常思贪欲之害”牢记在心,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不以物惑,不以情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保得住气节。

常思贪欲之害,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身为领导干部,手中有一定的权力,面临的诱惑也比一般人要多,因此,在行使权力时不能夹杂贪欲,也不能用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行使权力一定要光明磊落,出以公心,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常思贪欲之害,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贪欲是影响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有了贪欲,就会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虚报浮夸,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为了所谓的“政绩”而不惜劳民伤财。有的人就是因为政绩观的严重扭曲而导致了腐败堕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

常思贪欲之害,要学会拒绝诱惑,阻击欲望,识破危害。《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一次有个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来看看无妨。冯志圻说,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像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

常思贪欲之害,必须志当存高远,心常怀敬畏,时刻敲响自警的暮鼓晨钟。“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郑培民同志时时提醒自己“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他要求自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不仅自己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把住“前门”,还教育妻子儿女帮他守住“后门”。郑培民同志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赞誉,他的精神是最富有的,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古人说:“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一位西方哲人曾忠告世人,“贪婪可以撕裂信仰的肌肉,麻痹感知的悟性。它怀疑未来的前景,而只看中眼前的实惠。” 而无数的教训告诫我们,贪图金钱、权力、美色,只能滑进腐败之门、踏上不归之路。

因此,党的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时刻不忘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时刻不忘清正廉洁、克己奉公,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要警钟长鸣。要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以典型的腐败案例警示自己,从思想道德上构筑起牢固的防线。

第三节 常怀律己之心

常怀律己之心。所谓“律己”,就是用法律、规则和纪律、要求自觉约束自己。

严于律己是一种美德。不同的人,其品德和思想境界,会产生天壤之别。正所谓“大德之人,正己而物正者也;缺德之人,不正己却偏要正人者也”。

常怀律己之心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丘老先生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修身标准。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如果不学习、不严于律己、不克服不足、不战胜自我,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待人谦虚、诚信、热情、友爱,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也做人的基本德性。

常怀律己之心是讲党性的基本要求。我们党所处的特殊地位给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在各个方面作出好的榜样。如果不严于律己,处处为了自己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会败坏党的名誉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就会受到人民的唾弃、良心的谴责和人民的抛弃。

纵观古今中外众多贤者伟人和有志有识有为之士,无一例外都是能够正确把握自己,总是严于律己,守正求真,不随俗流,自觉远离权力、金钱和美色等诱惑。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严于律己不仅是个人拒腐防变、永葆清廉本色的修养方式,也是廉洁从政的明确要求。一个不懂得律己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不注意律己的党员干部,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称职、受到群众拥戴的党员干部。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严于律己,是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等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身处特殊地位、肩负重要职责的党员干部大多数能够坚守防线,拒腐蚀,永不沾,而少数党员干部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经不住诱惑和考验,在违纪违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在相同或相似的岗位上有的人能够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有的人却栽了跟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能否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自律。“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仔细分析傅厚刚等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无一不是从放弃理想信念,放松自我要求,放纵个人欲望开始的。试想,如果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坚持原则,一身正气,不法分子又怎么能奈何得了,又从哪里寻找突破口呢·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切实严格自律,才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

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常怀律己之心,必须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守住底线。无数事实证明,背弃理想信念是腐败分子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党员干部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自律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对自己应该坚持什么,应该警惕什么,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重任鞭策自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二要正确对待名利,守住小节。古人说,“细微苟不慎,堤溃自蚁穴”、“不积小善,不能成大德;不积小恶,不足以亡身”。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刘安在《淮南子》中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近年来,很多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虽然职务各有高低、年龄差别较大、学历层次不等,走向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名利得失,经不住诱惑,心存侥幸,从接受吃吃喝喝、小恩小惠开始,由放松到放纵,贪欲越来越膨胀,逐渐发展到大肆收受贿赂,最终堕入犯罪的深渊不能自拔。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名利,要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严格自律,从自身的生活作风抓起,从司空见惯的小事和小节抓起,加强世界观改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忠于未然。

三要慎交朋友。古人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领导文萃杂志上有篇《圈子决定未来》的文章。文章说,一个人交友圈子的大与小、品味的高与低,品行的良与莠,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未来和成败,讲得很好,很有道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因此,党员干部应多交诤友、学友、书友,少交酒友、麻友、赌友。

四要持之以恒。一个人一时一事做到律己并不难,但要真正做到时时处处律己,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律己是一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刚开始走上领导岗位时,对自己要求都比较严格,时刻注意提醒自己,在廉政问题上不要失足,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升迁、环境的变化,有的人就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权、钱、色等严峻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其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用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打一场持久战。

古人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常常自尊以慎独,处处自省以慎权,时时自警以慎微,刻刻自励以慎欲,切实增强自律意识,把“常怀律己之心”作为思想道德和党性修养的座右铭,使自己成为一名素养高、能力强、作风硬、群众公认的好干部。

第四节 常记为官之责

我们常说,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说的就是无论在何地为官,在什么样的岗位做事,其实都是为国家、为人民履行一份责任,这份责任自从你入党宣誓的那天起,就紧紧与党的事业、与人民的事业,也同样与自己的前途命运融合在了一起。尽好这份责任,尽全力发挥出自身的光与热,让人民感受到党的力量、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份内事,是必须而且应该做好的“自己的事”。

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无数党员无私奉献忠诚、不懈追求理想的历史。也正是无数的优秀的党员,前仆后继、从不间断地支撑起党的事业的擎天大厦。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在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公安卫士任长霞以炽热情怀书写执法为民的人生壮歌。导弹司令杨业功用赤胆忠心浇铸共和国的和平之盾。医学专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敢医敢言。科学家马祖光在实验室里以生命之火点燃科学之光。艺术家常香玉以德艺双馨八十人生唱响“戏比天大”……从他们身上,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领导干部责任心缺失,从小处讲,造成玩忽职守的事件屡屡发生,群体事件频频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从大处讲,造成党的执政形象受损,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震惊全国的“黑砖窑”事件中,共有95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因失职、渎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涉及县处级领导干部18人,乡科级干部40人。另外,还有8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山西省近年来处分干部人数最多的一次责任追究。

山西两个市、八个县十多个“黑砖窑”窑主,长期雇佣帮凶打手,采取欺骗和强迫手段,把一批批外地民工弄到窑厂,强迫劳动,殴打摧残,非法拘禁,剥夺人身自由,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当地乡、县公职人员的眼皮底下,不少党员干部对这种违法乱纪行为早有见闻。然而,他们却无动于衷,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反映,对民工的哭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甚至纵容包庇黑窑主及其打手的恶行。据查,那些失职、渎职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与黑窑主之间并无权钱交易。那么,这些号称人民公仆的干部何以如此黑白不辨、是非不分呢?事发后,山西省委的一位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的病症是麻木不仁!

老百姓常把领导干部称作“父母官”。“父母官”如果麻木不仁,就会失去社会责任感,忘记自己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责任,对一目了然的事也会变得“眼花耳聋”,以至玩忽职守、善恶不分,合法与非法不分,甚至麻木不仁得失去党性,失去原则,失去起码的良知和正义。“黑砖窑”事件中涉案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的典型。虽然这样骇人听闻的事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并不多见,但为官者不同程度的麻木不仁的表现,也并非绝无仅有。例如,民工讨不到工资,反复到有关部门反映,有些公职人员却推诿塞责踢皮球,以至矛盾激化发生恶性事件等等。

麻木不仁,说到底是为党为民的事业心、责任心逐渐丧失的反映。

领导干部有没有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心,能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责任心是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是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必备素质,也是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品质,表率的外在表现,是事业观的综合体现。

一是要知责。责任无处不在,知责才能思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对党和人民负有重要责任,职务越高责任越大,地位越重要责任也就越大。因此,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尽职尽责,极端负责”。

二是恪尽职责。“领导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先干一步”。做官不仅仅是个头衔,当领导不仅仅是个待遇,更多的是责任,对上是党组织的信任和赋予的任务,对下是人民的重托,当领导做干部既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历朝历代官吏中的正直有识之士,都懂得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本职。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写了一首《逃荒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关注民生之情跃然纸上。官员如果记得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家事、国事、天下事,自然是事事关心的,断不会麻木不仁。

三是敢于负责。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歌德说:“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为官避事平生耻,尽责是为官做人之本”;“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对人民负责”,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庄严的承诺,尤其是面对困难和挑战,遇到矛盾和问题,决不能推诿扯皮、揽功诿过,要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敢于突破,敢于承担风险,敢作敢当,敢于承担重任,敢于开拓进取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把对上责任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强化责任心。

领导干部增强责任心是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为人做事的根本动力,是执政为民的内在体现。领导干部有高度的责任心可以养德、树德,可以树立威信、巩固威信,可以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以从严治政、依法执政,可以凝聚人心、铸造团队精神,进而务实为民、推动科学发展。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就会给国家带来危害,产生严重后果: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正之风盛行;不正当地配置人力、物力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的甚至滥用职权、贪污腐败。

第五节 常怀爱民之心

常怀爱民之心,就是要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我们看待一个干部、看待一个领导,他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

古人云: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爱民利民为民,自古以来就是为官当政者的职责和追求。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比喻,人民群众好比土壤,共产党的干部好比种子,有了这个条件,何愁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胡锦涛总书记也曾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共产党人最博大的爱就是爱人民,最深切的爱也是爱人民,最真挚的爱还是爱人民。”年轻干部要切实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群众高兴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像孝顺自己父母那样孝顺人民”,恤民情、重民生、谋民利。

在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中,民本思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孔子提出“德政爱民”,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坚持“君舟民水”。这些论点主张人民群众是基础,是根本。中国历史上,以民本思想指导,笃行利民之举,创造出数次盛世辉煌。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康熙、乾隆二帝各南巡六次,体察民情,开创“康乾盛世”。中国共产党顺民意得民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拯救人民群众于水生火热的乱世之中,建立新中国,带领人民群众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纵观中国历史,任何一个朝代从繁荣昌盛到衰败灭亡的过程,皆是违背民本思想的过程。秦二世偏信赵高、实施暴政、鱼肉百姓,爆发大泽乡起义,掀起反秦暴力统治浪潮,中国历史第一个大统一王朝最终在起义浪潮中覆灭。隋朝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强时代之一,隋炀帝统治期间,劳役不息,天下死于役,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随之很快灭亡。清末,朝政腐败,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先后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小刀会,最终倒在武昌起义的炮声中。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之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打牢基础,方可建成摩天大厦。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指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但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