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嫉妒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7:35:13

点击下载

作者:烨子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嫉妒心理学

现代嫉妒心理学试读:

开篇:嫉妒心理概论

引言:嫉妒心理是人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心理。实现生活中,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幸运,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理”,这“滋味”便是嫉妒心理情绪体验。

嫉妒是绿眼妖魔

说嫉妒是绿眼妖魔,是因为它不仅呈现着一个人阴暗的一面,更要紧的是它可给别人造成身心上的伤害。

嫉妒比自卑和自高自大要可怕得多。它从心底一出发,就像一条毒蛇一样吐着红色的信子,所及之处总使别人致伤置残,甚至致死,这种可怕的心理就是嫉妒。

某省的一偏远山区,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无论男女,出山的很少,婚姻结合也都是当地“自给自足”。某年出村分配来一城里的师范生当教师。小伙子干净整洁的服饰、洒脱活泼的性格、渊博不凡的学识,像一条清亮的河流给沉闷的山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当然也像一朵艳丽的花招来山里的小姑娘围着他蜂飞蝶舞。可是,时间不长,小伙子竟遭杀害,凶手竟然是当地几个“光棍”。审讯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杀害这个年轻的教师。其回答竟令人瞠目结舌:山里的小姑娘都围着这个教师转,而瞧不起他们。多么简单、多么轻易的杀人动机!不用过多思考,造成这一悲惨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山里男人的嫉妒,在这个出色人物面前,他们想的不是向他学习,努力调整自己,改造自己向他看齐,与他公开合理的竞争,而是以恶毒的手段铲除对手,满足自己落后的私欲,这真令人可恨之余又觉得十分的可悲。嫉妒是一条毒蛇,它使平庸者变得疯狂而残忍,在渐次增长的恶妒中无情地伤害别人并成为一种可怕的惯性,而无辜者却被摧残得鲜血淋漓。

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当的定位。正确地确立自己在生活与事业中的的位置,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嫉妒别人,以一颗平常之心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那么哪怕是一份最平常的人生也自有它平常的珍贵!

作家冯骥木曾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去富人区观光,到那儿一瞧,千姿百态的房子和庭院,幽雅、宁静、舒适,真好比人间天堂。我忽在有个问题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住在这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我这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我,说:“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我将来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住得还好!”

这便是标准的“老美”式回答。他们很看重机会。

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说他要陪我看看不远处的富人区。日本人的富人区,小巧、幽静、精致、每座房子都像一个首饰盒,也挺美。我又想到上次问过美国朋友的那个问题,便问日本朋友:“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样漂亮的房子嫉会妒吗?”

这个日本朋友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以便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噢,日本人真厉害。我想,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我,闲谈之中说到他们城市发展的很快,已经出现了国外那种“富人区”了。我铙有兴趣地打听其中的情况,据说有的院子里还有喷池、车库、门口有保安,还养大狼狗。我无意中想到问过美国朋友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便又问他:“有没有去富人区参观呢?”“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进去,在门口扒一扒头而已。”这位南方朋友说。“心理反应怎么样?会不会嫉妒?”“嫉妒?”他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能把小子宰了!”

我听了怔住。难道嫉妒真是中国人的专利?

瞧瞧,人的心理真是各具千秋,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 而这种心理也会随着人文环境的变迁和文化层次的提高表现不出的倾向和变换出不同的色彩。

以上这段文字,是冯先生在文章《富人区》时所描述的。通过这段文字使我们可以看到嫉妒是怎样从心理现实。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嫉妒是人际关系中的一大危害,它不仅破坏人与人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解、信任和友爱,而且在人与人之间的播下了难以数计的不信任、怨恨和仇视,严重地妨碍和破坏着人际关系。

所谓嫉妒是人在社会关系中时刻都发展着的情绪心理与社会心理。情绪,是人人都熟知的,并且人人都对其有着切身的体验。然而,要准确地描述它、认识它,即使是心理学家也是深感棘手的。情绪奥秘的揭示是颇有难度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一人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日益复杂和多样。而情绪,特别是嫉妒心理情绪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又经常处于极为敏感的前沿地位,情绪因素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因为人们在实际活动中无法再平静于对情绪奥妙的混沌状态,所以希望能在对情绪的理智把握中,更主动一些,更自觉一些。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过的好,可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就会有一种酸楚的“滋味”。这“滋味”是什么呢?就是嫉妒心理的情绪的体验。而当人们的心理活动越过这种“滋味”,继续向前发展时,嫉妒心理就会随之发展和形成,而一旦出现了嫉妒行为,就又要反过来加深嫉妒心理的层次。就这样,嫉妒心理的恶魔就会千百次地纠缠着你,使你无法解脱。

嫉妒情绪的消极性

所谓嫉妒情绪的消极性,就是盾到别人比自己强进的自我蔑视或是对他人尊严和人格的一种推理性攻击。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嫉妒是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是受到愚弄。”莎翁在著名的悲剧《奥赛罗》中便形象、生动、真实地描绘了“嫉妒”这个妖魔是如何导演爱情悲剧的:威尼斯大将奥赛罗与元老的女儿苔丝德蒙娜结为恩爱夫妻。奥赛罗由于单纯、轻信、多疑,中了小人挑拨离间计,误以为爱妻与卡西奥私通。结果,感情失控的奥赛罗被嫉妒这个妖魔所俘虏,杀死了爱妻苔丝德蒙娜。后来真相大白,他悔恨、羞愧,自杀身亡。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被嫉妒这个妖魔所主宰的悲剧。从某种角度上说,奥赛罗虽然被自己的嫉妒心理所害,但时却不失为一员大将和英雄。单说其最后能够以死来表述对嫉妒的愤恨这一点,也不能不说是一名英雄,因为他向后人昭示了嫉妒的巨大的危害,使千秋万代的人能真正认清嫉妒心理的实质。

什么叫嫉妒心理,如果给它一个要确切的定义,这将直接涉及到认识嫉妒心理。应当指的是,弄清对嫉妒心理的认识不在于嫉妒心理下定义,而在于更为有力、更为彻地克服嫉妒心理。

下面让我们来阅读这段因嫉妒心理所产生的认识趣味。“东施效颦”这句成语本来表达的是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的意思。语出《庄子·天运》篇,是说美女西施病了,皱着了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很美,也学她的样子,却越发丑得可怕,后人把这个丑女人称做东施,由此流传下来“东施效颦”的成语。

东施姑娘初见西施小姐时,何尝不产生一丝嫉妒之心呢?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去干那种说人闲话,毁人容颜的缺德事,而是把嫉妒之心变成“效颦”之行。尽管她采用方法欠当,“效颦”之后并未增色,但她那种把“你美我不美,变成你美我也美”的胆识和志气,却无论如何是应该肯定的。于是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嫉妒也不完全是坏事。

下面看一看反驳的一方是怎样借这个成语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这个例证得出结论能否成立?明眼人一看就会摇头说否。因为东施见西施时,确有嫉妒西施之美的不良情绪,但经过思想斗争,克服了嫉妒之心,认识到嫉妒西施,不会增加自己的美色,何必自寻痛苦呢?于是,她丢掉嫉妒,改而向西施学习。她见西施皱起眉头煞是好看,自己也学着皱起眉头来,结果真与愿违,“效颦”没有改变原来的丑容,反而更加难看了。由嫉妒改为“效颦”就是事物的矛盾发生质的转化。“效颦”不是嫉妒。必须指出,嫉妒与嫉妒可以引出好的结果,是两回事;东施由嫉妒变为“效颦”是这样,其他的嫉妒向好的方向转化也是这样。人们只要克服嫉妒心,转为向他们学习,就会变化为好事;这种向好的方面转化是是克服嫉妒的结果,而不是“嫉妒”本身。

心理与羡慕心理的区别

关于嫉妒与羡慕心理的区别,就必须认识嫉妒的内容与羡慕和概念。

从根本上分清“嫉妒”与“羡慕”两种心理的区别,似乎能更好地认清“嫉妒”的实质如果能认清这一点,对于消除嫉妒的暧昧性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举得最普通的例子来说,我们平常见某有了一定的好事时,常爱说一句“你让我好嫉妒啊!”其实这里的“嫉妒”一词绝非是该词本身的字面含义,而是指“嫉妒”之意。可以说,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所谓的由“嫉妒”引出的好的结果,都是由“羡慕”的心理因素引起的,而绝不是由“嫉妒”心理因素而起。“嫉妒”和“羡慕”同样都是在一定的差异面前,通过比较产生的一种企望之情,但一开始的出发点截然不同。“羡慕”的企望情引发的是向对方学习,赶上或超过对方;而“嫉妒”的企望之情引起的是向对方攻击,妄图贬低对方来抬高自己。因此说,但是由于起因不同,不能不形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

可以直接不讳他说,嫉妒与羡慕不同。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绝对引发不出任何好的结果来。感染嫉妒心理的人,如不注意克服、化解,就会嫉妒成性;就会由害人始,而以害已终。嫉妒心理所造成的危害,有时是相当巨大的,难以挽回的。嫉妒无论其表现形式带有多少暧昧性,都不能也不应该取得出所谓良性嫉妒,或由嫉妒而引发出什么好的结果论断。嫉妒原来就是,也是永远是一种消极情绪心理和应当左右同憎的可恶行为。

嫉妒心理疾患的顽固性

嫉妒心理虽说是憎恨,但它又是一种很顽固的心理疾患。也许,自从有人类以来,嫉妒心理就与人类相伴而来。虽不能说人人都有嫉妒心理,但是嫉妒心理却很普遍。由此说来,每个人都应该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有嫉妒心理,或是嫉妒心理的程度如何。这也许是克服嫉妒心理的绝妙一招。

当然,我们提出自问一下自己有无嫉妒心理的初哀还不在于此,而在于通过自问,体味一下嫉妒心理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关于人类的嫉妒心理的由来,我们将在后面予以说明,这里我们仅就嫉妒心理的一般状态和感受来谈一下。说起嫉妒是由于嫉妒心理而遭到别人的嫉妒。其实,一般人的嫉妒心理并不是纯粹的嫉妒心理,其中也有着羡慕、不服气、竞争等成分渗杂其中。有时恐怕连本人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死守铁饭碗过好不屑一顾;面对那些先富起来的人,总是不服气的,因为他总认为自己没有机会去干,如果要干,就一定要比别人干的好。但是,当看到人家富起来之后,日子比自己赚那有数的工资过得强几倍时,就不免涌出丝丝嫉妒之情。这种嫉妒中同时也说渗杂着不得不服气,甚或是羡慕的成分,但是嘴上却不这么说,而说成是现在都是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赚了钱”,像他这样靠工资过日子的人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毕竟是干干净净的人。言外之意,如果自己也是待业青年,无业市民,甚至是劳改劳教释放人员也同要样能赚大钱。这种嫉妒心理其实并没有多少嫉妒恨那些富起来的人的成分,更多的是后悔,或是悔恨自己当初没有丢下铁饭碗去赚大钱。说得更明显一点,是一种没有吃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自我安慰。还有一些人,是一跟自己原来是同等地位,只是由于或是多了张文凭,或是赶上了机遇,或是什么说不出的原因而在名誉、地位上比自己强了。也不由得产生一种不服气,瞧不起等等情绪,总是认为凭自己的本事,也同样应当得到那样的名誉和地位。这些人的嫉妒心理并不是真正对着那些有了比他强的地位、名誉的人而来的,而是怨恨社会或是单位领导对其不公,或是没有真正发现像他们这样的人才。还有一些人,大概都是一些能够称得上知识分子的人,一旦看到一些同行比自己取得了更多的成绩和科研成果时,也不由得嫉妒心朝上涌,他们选择的泄愤之法是贬低人家的成果,或是千方百计找出人家身上存在的某种缺点进行张扬,似乎只要这些所谓缺点成立,人家的成绩和科研成果也能随之消失,进而能够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似的。

除了上述一些嫉妒心理状态和感受外,还有一些人是比较明智的。他们虽然一度也曾有过上述一些人的嫉妒心情状态和感受,但是经过一段阵痛苦,终于从痛苦中挣扎出来走上了奋发图强的道路,使自己多了一些竞争意识,从此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埋头奋斗起来。也许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当人们从嫉妒心理上走出来时,都会有一种顿感天宽地阔的感觉。是的,嫉妒心理缠身,只会感到天狭地窄,越走越没路,既或是通过嫉妒别人达到一定的目的,那也毕竟不是光彩的,何况自己早晚还要吞下嫉妒这个无花的苦果。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应当不善于谈论自己的嫉妒心理,应尽快认清嫉妒这个恶魔,尽快消除这个恶魔,使自己毫无愧意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成就一番事业。

嫉妒与竞争的关系

嫉妒来自于生活,现实生活中人际之交,是竞争的必然趋势。因此,说嫉妒与竞争是相互的。

嫉妒自来以人世间,就一直干忧着人类的生活,破坏着正常的人关系,阻碍着社会进步的发展。直到如今,嫉妒仍然困忧着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干忧着社会的各种正常生活。尽管如此,由于目前人们还缺乏对嫉妒心理在理论上的深刻认识;因此,当嫉妒心理侵扰自己时就心烦意乱,当嫉妒心理危害自己时就痛苦而愤恨。可是,当心平气和,要谈论起嫉妒心理时又出现了种种奇谈怪论。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东方式的嫉妒与方式的嫉妒相比,有质的不同。即西方式嫉妒比东方式嫉妒好,主张用西方式的嫉妒来替东方式的嫉妒。

嫉妒在我国主要是指中庸之道的产物,这是一种逆反心理的阴影。由此形成东方式嫉妒的特点:你行我不行,不是力争我也行,而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使得你也不行。西方式嫉妒特点恰恰相反:你行我也行,其结果是带来的。只是因地域不同,就可以形成本质不同的嫉妒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说东西方生产力发展不水平不同,形成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也使嫉妒心理产生质的不同,也是很荒谬的。主观认识并不能代替客观实际存在,嫉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并不以主观愿望为转移或改变。之所以出现西方式的嫉妒比东方式的嫉妒好,实际上是一种理论上的误解。其中最主要的是竞争引进了嫉妒之中,即认为西方式嫉妒可以转化为竞争,东方式嫉妒排斥竞争。西方式嫉妒之所以好于东言式嫉妒,就因为西方式嫉妒是“你行我也行,是相互竞争”。

嫉妒与竞争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果真是一种能引起竞争的良好嫉妒吗?应当说嫉妒与竞争无缘,嫉妒排除竞争。不管是什么类型和什么形式的嫉妒,都不可能成为激励人们竞争上进的动力。也就是说,嫉妒本身与竞争是不相容的。因为嫉妒是在别人超越自己,或是可能超越自己时产生的一种怨恨、不满、恐具的情绪。这种情绪建立在没有实力再超越别人,或是不想再以实力超越别人,而只想通过贬低或中伤别人而维护自己的一种心理基础和行为。而竞争则不然,是看见别人比自己行,或是要超越自己时,凭自己的实力不使别人超越的心理和行为。竞争是一种不甘落后的心理和行为,而嫉妒则是贬低和中伤别人的心理和行为。由此看来,两者是有质的区别的心理和行为。

那么,嫉妒和竞争有无同一性呢?回答是有的,即是不愿落在原先跟自己一样或是不如自己的人的后面这一点上,二者是同一性的。然而,仅仅是在这一点不同一性而已。如果 分析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和对策,就会出现质的差别。嫉妒是因为怕别人比自己强,失掉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不甘落后,而竞争则是以别人比自己强作为一种向上的动力而不甘落后;嫉妒采取的对策是贬低和中伤别人,而竞争采限的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从实力超过别人。两者是根本不可能混为一谈的。

由于二者之间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当嫉妒者认识到自己靠贬低或中伤虽人来达到抬高自己了竞争。而当竞争者通过努力没有有实力超过对手时,采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并不意味着二者在本质上的等同,也就是说,不存在着有一种嫉妒可以转化为竞争,有一种嫉妒不能转化为竞争;更不存在其中一种好的嫉妒等于竞争,有一种不好的嫉妒等于不竞争。

西方生产力水平较高,并且用竞争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自然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调节生产关系的先进机制,并且由这种机制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竞争心理。但是,正确的竞争心理是公平、合理、科学的竞争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如果出现投机取巧、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勾心斗角式的竞争,那么也就失去了竞争的本来意义。

嫉妒和猜疑

嫉妒和猜疑本是不相干的两种世态心理。但因嫉妒而产生猜疑,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心态。

嫉妒有方方面面,有些人与人交往时,发现自己的境遇不如他人,就会产生抱怨、憎恨、甚至愤怒等复杂的心态。这种人总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比自己强时,又无竞争的勇气,于是往往采取讽刺、挑拔、谩骂等不正当的行为,去伤害他人。严重的嫉妒,还会吞噬人的理智,影响正常思维,迫使别人不敢与之交往,最后成为“孤家寡人”。

猜疑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心理选择,是一种由主观臆断产生的不信任情绪情感。猜疑者总是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抱以邻为壑的态度,在中生有,搬弄是非,总把别人的善意当做恶意,结果不仅会产生人际关系的裂痕,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人际冲突和人际伤害。

猜疑产生的原因是有历史根源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猜疑,这与我人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关。如广为人知的“疑人偷斧”、“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 可有,防人之心不柯无”等,这些几乎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共性。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各种争执、吵闹等等,哪些事没有猜疑在起作用呢?所以猜疑是人际内耗的祸根,可悲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为这个问题耗费了多少心血。

嫉妒和猜疑是心理的毒瘤,它使“自我”变得阴毒可怕,无法沟通。“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在各个方面我都力争胜他人。如果这种愿望得到了满足,心就喜滋滋的。一旦事与愿违,别人超过了我,我心里就闷和发慌,非得找机会讽刺挖苦别人几句不可。因此,我与别人关系不太好,常常感到一种凄凉。最近,因为一件小事,我又和一向要好的女友闹翻了,吵嘴的原因现在想来,也是我强烈的嫉妒心造成的。班会上有人批评我自私,嫉妒心强,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也曾不止一次下决心改正,可是,到时候就身不由已,总是妒火中烧,弄得我非常苦恼。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嫉妒心已经影响了我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成绩也因此而下降,究竟怎样才能除掉我的嫉妒心呢?……”

根据上面这个学生的叙述,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嫉妒心理的危害,与嫉妒给我们和峰身心所带来的压抑。

嫉妒心是一种为了抬高自己、为了达到唯我独尊的目的而对竞争对手发出的一种仇恨心理。这种心理古而有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作为东吴的前部大都督,不仅能领兵打仗,也曾淡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精通音乐,素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缺少大将应有的气度。对超过他的诸葛孔明一直耿耿于怀,曾多次设计加害但每每害人害已,陪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竟气郁而引发旧伤,英年早逝。《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也是由于嫉妒而气结早早夭折的。现代医学研究表胆,嫉妒心不仅可以引起神经症,而且还可导致某些心理身疾病。

既然嫉妒心对人、对己都有害,那能不能改变呢?这恐怕是我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